一、施工缝和变形缝的基本概念 施工缝是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工艺或结构需要而设置的临时性接缝,它不是结构的薄弱环节,而是为保证施工质量而预留的。变形缝则是预先设计的,用于吸收建筑物因温度变化、地基沉降等因素产生的变形,防止结构开裂。
二、施工缝设置原则
1. 施工缝应设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避免设置在弯矩较大或剪力较大的截面。
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无法一次完成,应在混凝土初凝前留出施工缝。
三、施工缝处理方法
1. 清理:施工缝处的浮浆、松动石子及杂物应清除干净,保持界面整洁。
2. 防水处理:对于水下或潮湿环境的施工缝,需进行防水处理,如设置止水带、涂抹防水材料等。
3. 接缝处理:使用接缝材料(如遇水膨胀止水条)填充施工缝,并确保与混凝土紧密结合。
四、变形缝类型与设置
1. 伸缩缝:设置于建筑物长度方向,间距一般不超过60米,宽度通常为20-30mm。
2. 沉降缝:用于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宽度通常为70-100mm。
3. 抗震缝:地震区建筑需设置,宽度依据抗震等级确定。
五、变形缝构造要求
1. 变形缝应贯穿整个结构,包括基础部分,确保自由变形。
2. 墙体、楼板、屋顶等各部位应断开,缝口应密封防水。
3. 变形缝两侧应设置固定构件,确保缝口不会被填充材料堵塞。
六、施工质量控制
1. 施工缝、变形缝位置应准确无误,不得随意变动。
2.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缝口处理质量,确保防水、防渗漏效果。
3. 竣工验收时,变形缝的宽度、深度、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渗漏、开裂现象。
七、维护与保养
1. 定期检查变形缝的状态,及时修补破损,保持其功能完好。
2. 对于受到污染的变形缝,应及时清理,防止影响其性能。
本规程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建筑变形缝构造》(jgj/t 140-2011)等相关规范制定,旨在规范施工缝和变形缝的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各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确保施工缝和变形缝的施工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保障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
施工缝、变形缝施工技术要求
(1)施工缝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中,施工缝较多,保证施工缝的防水质量,是整个结构防水的重要内容,施工中做好如下几点,详见施工防水工艺说明。
1)保证凿毛质量和接面的清洁,使新旧砼结合密实。
2)施工缝每15m 左右设1 处。
3)施工缝设置成凹或凸形构造,在施工缝截面中部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条安装好到砼浇注前严禁遇水。
(2)变形缝施工
止水带变形缝的施工,要保证止水带与混凝土的牢固结合,接触止水带处的混凝土不应出现粗骨料集中或漏振现象。
嵌缝密封膏与接缝两侧壁须粘结牢固、密封严密、无渗漏水现象。嵌缝质量应密实,表面不得有开裂、脱离、滑移、下垂以及空鼓、塌陷等缺陷存在。
2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