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明浜处理技术是一项关键的环保措施,旨在有效管理城市和工业区的排水系统,防止洪水灾害,保护水环境。本规程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技术措施,确保明浜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维护。
二、明浜设计原则
1. 合理布局:明浜应设置在地势低洼、排水需求大、对防洪有重要作用的区域。
2. 容量计算:根据历史降雨数据,计算出明浜的容量,确保能容纳预期的最大降雨量。
3. 生态友好:设计时要考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采用生态化材料和构造。
三、施工与建设
1. 地基处理:施工前需对地基进行详细勘察,确保其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 施工质量:选用耐用、抗腐蚀的材料,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
3. 绿化覆盖:明浜周边应种植耐水植物,增强景观效果,同时有利于水质净化。
四、运营管理
1. 定期巡查: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检查明浜结构完整性和排水功能。
2. 清淤工作:根据淤积情况,定期进行清淤,保持明浜畅通。
3. 汛期应对:制定汛期应急响应计划,提前准备,确保汛期安全。
五、环境保护
1. 污染防控:设置必要的截污设施,防止污水直接进入明浜。
2. 水质监测: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3. 生态修复:如有必要,实施生态修复项目,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六、法规遵循 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明浜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所有活动合规进行。
七、技术更新
1. 技术引进:关注国内外先进的明浜处理技术,适时引入提高系统效能。
2. 培训提升: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升技术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公众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明浜的日常维护,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九、应急处理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如暴雨、泄漏等迅速响应,减少损失。
十、评估与改进 定期进行明浜系统的运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持续优化管理策略。
本规程的实施需符合以下标准:
1. gb 50201-20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2. gb/t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3. cjj 34-201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4. 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以上规定为明浜处理技术的基本准则,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实现最佳的排水管理和环境保护效果。
明浜处理技术措施
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及现场踏看场地内局部有明浜施工前需要进行处理。
1 处理顺序
筑挡水堤坝→抽水→清理淤泥→修整到老土→分层后回填
2 筑挡水堤坝
1、在施工区域外3-4 米处选择合适位置(河面窄,河底浅),筑挡水坝。
2、用草包灌满好土,用做挡水坝,挡水坝下面宽2.0 米,上面宽1.0 米,用人工一袋袋堆筑。如果河深那么坝底宽度相应加宽。
3、草包土袋堆筑时必须上下内外交错,搭接确保挡水坝能够承受足够的水压力。
3 抽水清理淤泥
1、由于明浜为老河,河内淤泥垃圾层相当深,大多为灰黑色淤泥,浜底土滚塑、饱和、有臭味。本方案采用4 台泥浆泵抽水,水随同淤泥一起抽去。同时不断用清水泵抽去外河清水冲洗淤泥层,这样循环反复冲洗,使得明浜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部分淤泥。
2、待淤泥冲洗得差不多就采取人力清底的办法清底,选择天晴时施工,尽是避开雨天施工。
3、施工前先在河底最深处开挖多个集水坑,把积水排到集水坑,用水泵长期抽水。
4、用人工对坑底进行淤泥清理。先浅后深的施工顺序修土,不得拢动好土,河床修土应挖成阶梯状,每层高度不大于50cm,宽度约1 米左右。
5、明浜开挖修土到老土口通知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方进行验槽,检查明浜土质情况。必须待勘察设计部分认为已到老土后方可进行回填。
4 回填土
1、为了保证回填的质量,在明浜端头用砖砌挡土墙封头,保证砂垫层在建筑物上部荷载作用下,应力不向明浜处分散。
2、挡土墙的平面位置及断面见附图。
3、砖砌挡土墙施工前应清理淤泥,用c10混凝土浇垫层。挡土墙用标准砖1:2 水泥砂浆进行砌筑。
4、挡土墙与回填土接触一边直立,与明浜接触一边为1:2 放坡,每步120(宽)×240(高),挡土墙上口宽度480,下口宽度根据河深度的厚度确定。
5、回填土待挡土墙强度达到70%后进行。
6、回填土:选择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的粘土,施工时回填土的最佳含水量10-15%。
7、回填顺序: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分层回填。
8、捣实方法用平振夯实法:土方分层回填,铺填的厚度取200-250,用平板式振捣打夯机往返振捣,在下层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9、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斜坡每层错开0.5-1 米,并充分捣压密实。
5 回填土的验收
用环刀取样法:在每层捣实后的地基中用容积不小于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容重,以不小于该土料的中密状态时的干容重数值为合格。
6 本方案必须有设计及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施工。
1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