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措施
栏目

纠正管理措施15篇

发布时间:2022-12-21 热度:28

纠正管理措施

第1篇 某物业公司纠正预防措施管理规定

物业公司纠正预防措施管理规定

1.0 目的

对持续改进实施管理和控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管理.

3.0 职责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改进的管理.

物业公司负责与之过程有关的改进.

综合办负责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改进.

相关科室负责本单位有关体系过程的改进.

4.0 过程识别

5.0 行为准则

a)首先应确定改进区域及目标/指标;

b)充分利用可靠的信息源;

c)策划并通过统计技术运用确定改进需求;

d)措施应与其风险性/影响程度相适应;

e)评价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6.0 程序与要求

6.1 策划

应充分利用下列信息源,策划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利用质量方针贯彻实施的效果,评价其适宜性;

-通过质量目标的考核评定寻找差距;

-利用审核结果发现不平衡及薄弱环节;

-各部门对有关数据分析对比寻求努力方向和目标;

-在管理评审中提出改进要求;

-以往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是否转入下一pdca.

小到每一细节环节,大致项目整体作业,从局部单项工作到某一控制方面,都是体系过程及子过程改进的对象.

6.2 需求确定

1)针对已发生不合格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影响程度,确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2)分析潜在不合格的产生原因及影响程度,确定预防性需求;

3)为向更高目标/指标/水平迈进,经过水平对比寻找改进机会.

6.3 采取措施

在担一定风险性或对项目质量有一定影响时,可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

6.3.1 纠正措施

6.3.2 预防措施

6.3.3 采取措施应确保不合格不再/防止发生.

6.3.4 应急了采取措施的结果.

6.4改进管理与控制

-数据收集和整理是改进的基础;

-质量改进一个全员参与;

-依据数据和信息进行策划;

-关注外部和内部顾客需要;

-职责分工应明确,措施得力;

-不拘泥于规定的不符合或不合格重视过程改进;

-作为管理者应积极参与,便于控制

-应由各部门领导,必要时进行适当地测量,提高可靠程度,减少风险性,提高成功率.

7.0 相关文件

管理评审程序

内部审核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

采购管理程序

顾客满意度和测量程序

过程监视和测量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程序

数据分析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等

8.0 记录

qc小担主项登记表

改进计划

改进/纠正/预防措施实施一览表

统计图表等

第2篇 物业管理公司体系文件-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程序

物业管理公司体系文件: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程序

1.目的

及时纠正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防止不合格服务的再发生,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潜在不合格服务的产生,实现持续改进,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纠正预防措施活动的实施。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2质主管负责在公司质量体系(活动)出现或存在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通知,并跟进验证实施效果。

3.3部门相关主管负责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4产生不合格服务的部门主办以上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调查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3.5公司所有员工都有提出和实施纠正预防措施的责任。

4.方法和过程控制

4.1纠正措施

4.1.1对公司所有活动中存在的不合格进行分析,确定不合格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予以改善,消除不合格并防止其再次发生。

4.1.2对以下信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的方法进行识别,对不合格项进行确定。

a.顾客的投诉(建议)

b.紧急事件及重大质量事故

c.品质主管对各部门日常工作的检查和建议

d.对分承包服务的评估

e.顾客满意度调查的输出

f.内、外审报告

g.管理评审的各项输出

h.其他不符合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及质量体系要求的情况

4.1.3对于情况f,审核小组按《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的要求执行。

4.1.4对于情况d,品质主管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交责任部门通知分承包方,要求分承包方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反馈;品质主管对其措施审核后由责任部门跟进落实情况,相关结果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上进行记录,并签名确认,该表品质主管和责任部门各存一份。

4.1.5对于情况g,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执行。

4.1.6对于其他不合格,品质主管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对不合格事实进行描述后发往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对不合格事实进行确认后填写'原因分析'项目,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品质主管负责对纠正措施进行评估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表格品质主管和责任部门各留存一份。

4.1.7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不合格,按《不合格服务处理程序》和《顾客投诉(建议)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4.1.8因质量体系或服务规范引起的不合格,由品质主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呈交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修改下发,并保存与此有关的文件和记录。

4.1.9因员工素质引起的不合格,由人事行政主管会同责任部门主管采取人事调整、处罚或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总经理负责监督实施。

4.1.10因服务设备或设施引起的不合格,采取的纠正措施包括增加或更换设备设施、重新选择分承包方、内部调配及进行合理技术改造等,由总经理负责监督实施。

4.1.11对出现的严重或具有代表性的不合格,由品质主管根据总经理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讨论,对质量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指定措施并组织实施,并总经理负责监督。

4.2预防措施

4.2.1对公司所有活动中潜在的不合格进行识别,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4.2.2对以下信息进行分析,识别潜在不合格

a.日常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b.品质主管对日常工作的检查和有关建议

c.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

d.以往管理评审的情况

e.以往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f.内、外审结果

4.2.3各部门应根据日常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识别潜在不合格,并根据其影响制定预防措施。

4.2.4各部门未能识别的潜在不合格,根据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由品质主管召集相关部门讲明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同时指定责任部门。品质主管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的潜在不合格事实栏,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后制定预防措施并付诸实施,品质主管负责跟踪并验证实施效果,同时对有效性进行评审。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上签字确认,表格品质主管与责任部门各留存一份。

4.2.5品质主管负责对各部门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实施过程和结果予以记录,整理后提交管理评审。

4.3在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协助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措施实施过程。

4.4由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质量体系文件管理办法》执行。

5.质量记录和表格

jsnhwy8.0-04-f1《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

第3篇 物业管理: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物业管理手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消除已存在或潜在的不符合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不符合的发生或重复发生,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不符合项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3、职责

3.1各部门负责制订和实施本部门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公司制定的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2品质部负责组织对管理体系、服务持续改进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负责监督和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措施有效性的验证。

3.3物业服务中心及相关部门负责有效处理业主的意见和建议。

3.4总经理负责重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审批工作。

4、程序

4.1纠正措施

4.1.1所提供的服务不合格中的纠正措施

4.1.1.1业主对同一服务项目每月投诉达到3次或依据检验结果同一服务每月不合格项发生5次以上时,适用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2品质部依据每月服务过程的检验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填制《月管理目标、指标检验汇总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并根据需要由相关部门填写《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

4.1.1.3《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重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由总经理审批),由各部门负责实施。

4.1.1.4品质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调查其有效性,对行之有效的纠正措施应纳入相关体系文件。

4.1.2内部审核中出现不符合项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4.1.3对管理评审会议作出的改进决议,由责任部门制定措施填写《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并根据要求进行实施。

4.1.4对采购物品或供方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时,管理部组织评审并填写《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通知供方,要求供方进行原因分析,并将纠正措施反馈给管理部,管理部负责

对其下一批采购来的物资或提供的服务进行跟踪验证,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对供方控制的有关规定。

4.1.5环境运行中发现不符合的纠正措施

4.1.5.1不符合的范围

a)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中出现不符合;

b)日常监视和测量中出现的不符合;

c)相关方对环境表现投诉;

d)出现环境污染事故。

4.1.5.2a)项不符合按4.1.2或4.1.3条款规定执行。

4.1.5.3环境关键特性监测发现及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检查的不符合由品质部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填写《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实施。

4.1.5.4各部门在环境运行控制自查发现的不符合,应及时纠正并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填写《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4.1.5.5相关方投诉处理后,由品质部填写《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责成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实施。

4.1.5.6若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各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环境影响,同时报管理者代表及品质部,品质部及时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填写《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责成相关部门实施。

4.1.6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管理部负责进行跟踪验证、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在《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上签名确认,防止类似情况的再发生。

4.2预防措施

4.2.1对潜在的不符合,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符合发生。

4.2.2识别潜在不符合

为了及时了解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及环境绩效趋势和业主的要求和期望,及时收集和分析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

4.2.2.1供方供货、服务质量统计、业主满意度调查、业主的意见记录等;

4.2.2.2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4.2.2.3环境绩效监测有关记录;

4.2.2.4合规性评价情况。

4.2.3发现潜在的不符合事实时,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各相关部门填写《不

河南建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文件编号:jw/qem-061-2005标题: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章节号8.5.2/8.5.3版本号0/b

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报品质部,由品质部召集相关部门评审,分析原因,定出预防措施和责任部门,品质部填写《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相关栏目,责任部门实施,品质部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签字确认。

4.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及记录

4.3.1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原因分析和责任部门的确定,并监督措施的实施过程。

4.3.2品质部在《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上记录完成时间及验证结果。逾期未完成者,要报告管理者代表,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再次限期完成。

4.3.3由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对管理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3.4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4.4本程序产生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月管理目标、指标检验汇总分析》jw/jl-8.5.2-001

6.2《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jw/jl-8.5.2-002

第4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预防和纠正措施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预防和纠正措施

9.3.2预防和纠正措施

标准条文

组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或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或再发生。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确定潜在不合格或不合格的原因;

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或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并实施所采取的措施;

d)验证和确认所采取的预防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评价所采取的预防或纠正措施(见9.4)。

为消除潜在或实际不合格原因而采取的任何预防或纠正措施,应与不合格的影响程度和风险相适应。

组织应识别和实施因预防或纠正措施而引起的任何文件的更改。

由预防或纠正措施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制定和实施预防和纠正措施是预防和消除潜在不符合或不符合原因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和重复发生。本要素条款给出了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或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或再发生。

●预防措施(cca2101:2008标准第2.13.6条)是指为消除潜在不符合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一个潜在不符合可能存在多个原因,采取预防措施的目的就是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预防潜在不符合的发生。预防措施的对象是潜在不合格。就成本管理体系而言,组织应对体系活动和成本水平等潜在不合格、潜在的成本事件以及潜在的提高成本因素均应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其原因,并防止其发生。成本管理体系中对预防措施提出了基本要求,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也是组织成本管理体系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以及防患未然的需要,是降低和控制成本,满足管理者、顾客、相关方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保证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组织采取预防措施的前提是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和潜在的成本事件。一般情况下组织在成本方面的潜在问题是很多的,对此,组织应充分识别和确定,并确保采取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以减少或消除因潜在不合格和潜在成本事件的发生所造成的浪费或损失,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纠正措施(cca2101:2008标准第2.13.4条)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一个不符合可能存在多个原因,采取纠正措施的目的就是消除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符合的再发生。成本管理体系同其他管理体系一样对未满足要求所导致的不合格(不符合)均应采取纠正措施。就成本管理体系而言,组织应对体系活动和成本水平等不合格、成本事件以及提高成本因素均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其原因,并防止再发生。成本管理体系中对纠正措施提出了基本要求,这是组织成本管理体系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是降低和控制成本,满足管理者、顾客、相关方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保证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区别(见下表)

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区别

纠正

纠正措施

目的

实质

结果

工作重点

工作顺序

消除实际不合格

消除现象(治标)

不合格可能会再次发生

处置

消除实际不合格原因

消除原因(治本)

不合格不再发生

分析原因

●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见下表)

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区别

纠正措施

预防措施

活动时机

目的

___

对象

依据

___

活动时间

结果

执行人员

不合格发生之后

消除实际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实际不合格原因

不合格报告

___

较短

不再发生不合格

责任人员

不合格发生之前

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潜在不合格原因

数据分析的结果、评审结果、成本记录

较长

不发生不合格

管理人员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确定潜在不合格或不合格的原因;

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或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并实施所采取的措施;

d)验证和确认所采取的预防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评价所采取的预防或纠正措施(见9.4)。

●已发生的或潜在的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可能来自:领导不重视;人员缺乏成本意识和责任感;成本发生过程失控;未严格执行文件或程序和文件规定不当;缺少程序和文件或使用文件不当;计划安排不当;职责和权限分配不当、规定不清楚或未履行其职责和权限;缺乏培训;严重缺少资源;对供方控制不当或失控;审核、检查和监督不够,考核不严,赏罚不明等方面。

●制定预防措施应针对潜在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制定,制定时应根据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优先顺序,必要时应考虑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研究潜在事件和不符合的发展趋势,防止发生事件和不符合,确定相关责任部门和活动接口,对较长时期的预防措施应安排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制定纠正措施应针对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制定,研究事件和不符合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应确定相关责任部门和活动接口,方向明确,方法得当,按规定的时限完成。

●为消除潜在或实际不合格原因而采取的任何预防或纠正措施,应评价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与不合格的影响程度和风险相适应。

●组织应识别和实施因预防或纠正措施而引起的任何文件的更改。成本管理体系文件和成本水平文件的不适宜可能导致产生不合格的

原因。因此,组织在制定和实施预防和纠正措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对这些文件的更改,组织应识别这些文件的更改需求,并按4.3.3的要求进行控制。

●由预防或纠正措施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第5篇 安全生产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方案

1 目的

通过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或不安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并采取措施,消除产生原因,防止安全事故及隐患的再发生和发生。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生产场所安环体系运行过程的各项活动中。

3 职责

安全管理部主管,各部门参与。

3.1 安全管理部

组织对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负责对事故及事故隐患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要求,并对实施结果进行验证。

负责对内、外审中所提不合格报告,以及客户的意见、社会的投诉等问题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要求,并对实施结果进行验证。

3.2 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单位)纠正、预防措施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纠正措施的确定

凡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已经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

通过检查、检验,发现安全生产诸因素中的一项或几项动态管理失控,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隐患;

内审或外审中提出的不合格报告;

严重的客户和社会投诉。

4.2 预防措施的确定

凡涉及下列内容时,可采取预防措施:

生产施工现场的危险点、风险因素及历史教训;

安全检查检验中反映出的潜在的不合格因素;

内、外审中反映出的潜在的不合格因素;

客户意见和社会投诉反映出的潜在的不合格因素。

4.3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一般步骤

4.3.1 安全管理部/相关部门应适时对4.1、4.2条款所列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需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

4.3.2 对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由安全管理部签发《事故隐患处理表》,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安全管理部对事故隐患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填写《违章处理登记表》。

4.3.3 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计划,经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后予以实施。

4.3.4 责任部门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安全管理部进行效果验证。验证的内容包括:

计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都已完成;

发现的事故及事故隐患是否得到处理;

反映出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否已消除(适用预防措施);

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是否有记录可查。

4.4 历次纠正和预防措施

4.4.1 分析

各生产现场,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安全事故隐患,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各部门对本部门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有效分析。

安全管理部对有效性特殊显著和无有效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4.4.2 改进

对无有效性的,提出课题,组织攻关活动。

对有效性显著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使其标准化,形成规范的工作标准。

4.5 纠正和预防措施所形成的安全记录按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5 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编制: 审核: 批准:

第6篇 环境管理手册-检查和纠正措施

环境管理手册:检查和纠正措施

检查和纠正措施

本条款规定了公司对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方案、环境绩效、法律、法规符合性、节能降耗绩效等的监视和测量,及随后所需开展的纠正行为、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说明。

1 监测和测量

1目的和范围

本要素对公司生产、生活中水、气、废弃物等环境监视和测量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说明,以确保:

1.1 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实现及定量掌握其实现程度。

1.2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定量掌握其符合程度。

1.3 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及发现改进的机会.

2 职责

2.1 环保科负责编制适宜的检测规程.

2.2 质检科负责自有能力环境绩效的监视和测量.

2.3 环保科负责与外部有关检测机构的联络,并保存环境绩效检测数据.

2.4 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定期组织环境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审。

2.5 计量室负责测量和监控装置的管理和控制.

2.6 各测量和监控装置使用部门/人员负责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日常维护.

3. 管理要求

3.1 公司应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为此,公司编编制了《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以对:

a)各废水排放口进行环境监视和测量;

b)各废气排放口进行环境监视和测量;

c)相关废弃物堆放区进行环境监视和测量;

d)厂界噪音进行环境监视和测量;

e)环境法律、法规符合性进行定期评审;

f)……

3.2 公司应确定需实施的环境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环境绩效符合规定要求提供证据。

3.3 为确保环境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本公编制了《测量和监控装置控制程序》,以有效控制测量和监控装置:

a)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基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b) 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准;

c) 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d) 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e) 在搬运、维护和储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g)……

4 引用文件

4.1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e/zh-pf-23

4.2 《测量和监视装置控制程序》……………………………e/zh-pf-24

2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1 目的和范围

本要素对环境管理体系过程及环境污染有关的存在/潜在不合格进行分析控制,及采取有效措施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说明,以确保逐步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和提高环境绩效。

2 职责

2.1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不合格信息收集.

2.2 环保科(必要时,环境管理代表协助)负责不合格信息的调查和取证.

2.3 相关责任部门负责纠正行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2.4 环保科负责所有纠正行为、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监管、实施结果验证和评审工作。

3 管理要求

3.1 应采取纠正行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场合包括:

a)水、气、声、固体废弃物出现异常污染现象;

b)相关方出现环境问题投诉;

c)出现法律、法规不符合现象;

d)环境目标、指标出现偏差;

e)环境方案执行出现偏差;

f)水、电、原材料等能源、资源出现浪费现象;

g)……

3.2 环保科负责组织对不合格信息进行调查分析,找到相应解决的方案及制定出实施计划,并监督纠正,若问题严重,可上报环境管理者代表,商讨对策.

3.3 公司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环境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并且确保纠正措施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为此,公司编制了《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以确保:

a)评审不合格;

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3.4 公司应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环境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并且确保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为此,公司编制了《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以确保:

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4 引用程序文件

4.1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e/zh-pf-25

3记录

1 目的和范围

本要素对公司与环境管理体系所有相关记录的收集、归档、储存、保管、编目等事宜作出了说明。

2 职责

2.1 各相关部门负责各自相关环境记录的收集、归档、储存和保管。

3 管理要求

3.1 环境记录的控制

3.2为对环境记录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本公司编制了《环境记示控制程序》,控制内容已包括:

a)公司全员应依据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开展各项活动,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b)公司全员应严格依据环境记录表格填制、修订要求对环境记录进行填制、修订;

c)各部门应确保临时保存的记录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d)品管部文控专员对环境记录的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进行控制。

4 引用程序文件

4.1 《环境记录控制程序》……………………………e/zh-pf-26

4 环境管理体

系审核

1 目的和范围

本要素对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整个过程进行了说明,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性和

有效性得到验证.

2 职责

2.1 环境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2.2 内审员负责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3 管理要求

3.1 为验证环境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策划的安排及确定环境体系是否有效,环境管理者代表依据本公司《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控制程序》负责策划和实施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3.2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策划、实施要求包括:

a)内部环境体系审核应依据所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和重要性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

b)审核应由与所审核的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以保持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c)应记录环境体系审核结果,并提请受审核区域的责任人员予以确认;

d)对审核时发现的问题,负责该区域的管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

4 引用程序文件

第7篇 物业管理手册-不合格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

物业管理手册:不合格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

1总则

1.1为了便于理解,本手册中的不合格是指:在责任范围内,公司管理体系未符合体系要求,各工作过程未符合策划所规定的要求,设施设备及使用工具未符合使用要求,以及其它影响物业服务的事项。由于外部或不可控因素造成的不合格均以整改项处理。

1.2及时有效地处理不合格事项,防止因不合格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和危害,不仅是保证物业服务质量,实现顾客满意的需要,也是物业分公司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1.3各物业分公司在日常物业服务过程中,所有发生的不合格事项都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包括对不合格事项进行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置,确保物业管理服务实施和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不合格及时得到控制,从根源上减少和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1.4为了使不合格得到纠正和预防,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发生不合格时,各物业分公司须追究造成不合格的责任。

2职责

2.1物业分公司各部门操作层员工负责对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进行及时纠正。

2.2物业分公司各部门、班组负责人负责依据本程序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类轻微不合格及时进行纠正、整改。

2.3各部门经理负责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2.4物业分公司总经理负责体系不合格的控制,主持不合格评审,批准不合格评审记录/报告和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

2.5物业分公司品质部负责组织不合格评审,对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

3程序要点

3.1不合格来源包括但不限于:

a)工作过程中;

b)顾客投诉;

c)顾客满意调查;d)社会传媒曝光;e)突发事故;

f)内部检查;

g)内审及外审。

3.2不合格划分

3.2.1根据性质及类型将不合格划分为:

a)体系不合格:文件没有作出规定或提出要求;文件不相容;文件不适用;在某一时间内,不合格集中分布在个别要素或个别部门。

b)管理不合格:没有按程序、规定进行管理和控制。

c)实物产品不合格:采购的有形产品不合格;设备、设施、装置不合格。

d)服务不合格:没有满足顾客的要求;没有达到公司规定的要求。

3.2.2根据影响程度可划分为:

3.2.2.1整改项:

a)问题未达到不合格,但通过整改后取得良好效果,更有利于提供物业服务。

b)外部或不可控因素造成的不合格,这种不合格不是组织内部原因造成的,可以通过施加影响给予整改。

3.2.2.2轻微不合格:不合格事项对物业服务提供影响不大,可以即时整改。

3.2.2.3一般不合格:

a)因管理疏漏、操作失误造成,对服务质量有一定影响,或存在事故隐患;

b)擅自停止使用或替代公司文件制度,公司文件精神得不到贯彻(情节严重按'严重不合格'评定);

c)造成轻微影响但范围较大;

d)质量检查中同一个轻微不合格连续两个月出现;

e)文件管理、记录填写与控制的问题中涉及到比较重要的文件资料;

f)负有责任的(责任判定依据《物业管理合同》及物业管理方案)顾客投诉。

3.2.2.4严重不合格:

a)责任人在相关工作中,没有按制度规定、行业准则、专业要求进行管理,后果影响大。

b)不合格问题所覆盖的范围较大,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c)质量检查中同类不合格连续或多次出现。

d)公司文件精神得不到贯彻,造成严重影响;

e)在上级做出工作决策、布置工作重点或多次强调有关规定后,拒不执行;

f)在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单项不合格引起较多顾客投诉;

g)对媒体曝光的消极事项负有责任。

3.2.3在进行质量分析,问题的追根溯源时,可根据3.2.1的划分类型进行分析,便于找到问题主因,制定出适宜的纠正及预防措施。

3.2.4需要追究造成不合格责任时,可根据本节3.2.2的划分类型进行量化考核(详见《9.2物业服务检查》)。

3.3在质量活动中,受控状态下的质量改进不应纳入不合格范围。如上一级检查/审核发现的问题在下一级已发现,而且做了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上一级不应将其作为不合格处理。

3.4除在工作、作业过程中由实施人员发现并立即纠正的不合格外,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不合格应由发现者(投诉处理部门、检查及审核部门)或归口管理部门按规定予以记录,需要考核的转考核部门进行。

3.5顾客对服务结果的评价,是不合格的重要反馈途径。这种反馈可在'住户投诉'、

'回访记录'或提供服务确认单中得到。

3.6采购的有形产品不合格。除接收后发现的应予记录外,原则采用退货或拒收的处置方式,但在退货前应予以标识。

3.7设备、设施不合格。除记录外,应停止使用进行检修处置。直接提供顾客使用的设备(如电梯)应设置'检修'或'暂停使用'等标识。

3.8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轻微不合格一经发现或指出,由责任者自行纠正。

3.9不合格的评审

3.9.1所有不合格都必须经过评审。除3.9.2所列之外的不合格评审由检查发现部门

或归口管理部门按3.2及3.9.4要求进行评审。

3.9.2下列不合格应进行集中会议方式评审:

a)发生严重不合格;

b)对满意度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顾客表达的集中、突出不满意问题;

c)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时;

d)连续两次及以上上级检查/审核未达标时。

3.9.3物业分公司对3.9.2所列的不合格的评审由品质部组织,总经理主持,以公司主管经理及有关部门主管参加评审会议的形式进行。由项目所在公司或管理公司进行评审时,则由项目所在公司总经理或管理公司物业总监主持,物业分公司部门主管以上人员参与。

3.9.4评审的主要内容为:

a)确定责任部门或责任者;

b)评价影响程度和范围;

c)提出处置意见。

3.9.5物业分公司品质部应负责建立《不合格评审记录/报告》,总经理负

责批准《不合格评审记录/报告》,重大问题报项目所在公司总经理批准,送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备案。

3.10不合格的处置

3.10.1不合格处置有下列方式及其组合:

a)返工;

b)请求顾客让步接收;

c)赔礼道歉;

d)赔偿损失;

e)补充完善文件、资源;

f)对员工进行培训;

g)按规定对责任者进行处罚。

3.10.2凡经评审的不合格,总经理应责成责任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给予纠正,并给予验证。对仍不合格的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给予纠正,从根源上加以纠正。

3.11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

3.11.1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制定纠正措施:

a)设备、设施由于维护检修不及时或未达到适用要求而影响服务质量48小时及以上时;

b)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时;

c)检查/审核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d)顾客的投诉符合严重不合格条件时;

e)不合格进行了评审时。

3.11.2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指定预防措施:

a)当服务质量发生周期性、系统性波动,如不采取措施有可能导致不合格发生时;

b)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指出的潜在不合格的问题;

c)质量体系运行不畅发生'有事无人管理'或'工作推托、扯皮'时;

d)对顾客的意见、建议、抱怨、期望进行分析,需采取措施以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时。

3.12发生不合格的部门负责对现存不合格原因或其他不良因素进行分析,对符合上述条件需要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不合格,由不合格的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出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填写相关记录,报物业分公司总经理批准。

3.13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的基本要求

3.13.1必须从根源上分析实际和潜在的问题的原因,不应把纠正与纠正措施混淆。

3.13.2实际的和潜在的不合格,其根源可能是下述一种或多种:

3.13.2.1人员:

a)文化素质不够,不能接受或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b)缺乏必要且适宜的培训;

c)缺乏必要的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和责任感。

3.13.2.2设备(含设施、装置、测量设备):

a)缺乏必要的设备或设备不配套;

b)选用的设备与服务的质量要求不相宜;

c)维护、保养、调整无规范或未按规范。

3.13.2.3材料(含原材料、元器件、配件、辅材):

a)选择不当,不能满足设备需要的要求;b)搬运贮存不当造成损坏或混料(批);c)使用错误;

d)标识错误或不清。

3.13.2.4方法(含作业、作业流程):

a)必须的规范作业流程不完整、不适用;

b)规范的要求不一致;

c)未按规范执行;

d)使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3.13.3纠正/预防措施必须具体,定量化,并落实具体实施和完成期限。措施所涉及的部门应予以实施或配合,并承担相应责任。

3.13.4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结束后,应提请品质部验证。措施涉及的资源配置、文件更改或增添应按公司相应程序规定办理。

3.14跟踪验证

3.14.1纠正/预防措施实施部门的负责人应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品质部报告,品质部应对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验证,并向总经理报告。

3.14.2总经理应对检查和验证情况做出反应。达到预期目标的责成品质部纳入相关文件或形成新的文件予以巩固,对未按措施实施或实施结果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应予以批评、处罚并由品质部再次填发《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由责任部门重新分析,再次制定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3.14.3在管理评审活动中对纠正措施的状况及其有效性进行评审,具体见9.6。

3.15记录管理

3.15.1应保存不合格记录,其保存期按提出记录要求的规程规定执行。

3.15.2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验证应及时记录于《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3.15.3品质部应保存《不合格评审记录/报告》原件(正本)和已完成验证的《纠正/预防措施报告》,保存期均为3年。

4记录

4.1wdwy-fr-mm9101《不合格评审报告》

第8篇 事件管理纠正对策措施

众所周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和环境条件的缺陷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在这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有统计占70%~80%。由此,我们看出违章对安全生产的危害,甚至可以说就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元凶。这其中,尤以习惯性违章造成的安全事故占多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伤害,也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我们在这里对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原因、分类、危害及对策进行阐释分析,就是希望引起广大职工的重视,自觉杜绝违章,消除不良习惯,防范事故未然,保障企业及自身的安全。

一 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原因

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长期反复发生的作业行为。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盲目的行为方式。

1、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原因

(1)侥幸心理。有些职工自认为控制力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握,偶尔几次违章都没有出过事,就把潜在的危险抛之脑后。一旦环境、设备、人员发生变化,就很可能引发事故。这类情形在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员工中较多见。

(2)麻痹心理。在单位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有些职工的安全思想和警惕性就会不自觉地松懈下来,在操作中很容易产生轻视心理,不严格按规程办事,时间一长就养成习惯性违章。

(3)取巧心理。有的职工脑子活,为了抢时间赶工作进度,图省时省劲,投机取巧,简化操作过程、减少施工工序等,置安全措施于不顾。

(4)马虎心理。有些职工认为自己熟悉工作环境和作业程序,只要把握主要的操作规程即可,作业时粗枝大叶、不拘小节,他们往往对“看得见”的危险比较警觉,对暂时没有发生危险恶果的潜伏危险掉以轻心。

(5)逞能心理。一些职工熟悉岗位技能、有工作经验,理论上有一套,操作知识也都知道,产生骄傲自满思想,认为有关作业规定和程序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必要的“小菜一碟”,别人不敢违章,自己“技高胆大”,违章操作才显“英雄本色”,结果造成事故。

(6)蛮干心理。有些职工有一定的技能能力,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把遵章守制当成是刻板,随意“创新”工作方法,不充分估计行为的恶果,这种违章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是大事故。

(7)无知心理。一些新职工和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职工,平时不注意加强学习,对每项工作程序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作业中糊里糊涂违章,糊里糊涂出事,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

(8)麻木心理。个别职工因长期、反复从事同一工作,生产热情减退,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应付了事,安全处于被动状态。发现安全工器具有问题也不及时更换或修理,使安全设备缺乏可靠性;发现他人违章也不制止,认为就算发生不幸也轮不到我头上,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9)从众心理。一些职工安全知识不全面、安全意识不强,看到其他职工违章操作“既省力,又没出事”,还没被追究和处理,遂削弱了正确的安全思想,把违章当成经验,盲目地学习、运用,渐渐地,错误的操作方法代替了正确的方法,形成习惯性违章。

(10)奉上心理。一些职工原则性不强,对上级的话惟命是从,明明知道是错的,总想着是领导让我干的,就算出了事也有上面顶着,查不到我,结果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事故。

(11)唯心心理。极少数职工受消极思想影响,抱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错误心理,靠惯性作业,凭经验操作,不注意安全随意工作,往往造成事故。

2、习惯性违章的客观原因

(1)岗位培训不到位。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定期对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主要表现为:新职工无证上岗或设备结构、工艺技术更新改造后,职工对新工艺操作规程不了解,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违章。另外,企业虽然开展了许多与安全相关的理论培训、思想教育、技术培训,但由于培训过于程式化,效果不理想。职工只是被动接受,往往认识问题不全面、不充分、不理性,反映在工作中,就是摆不正安全与生产、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常会产生“安全就是不出事故”的单纯认识,因而也不能真正认识到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和反习惯性违章的重要性。

(2)作业环境不安全。以我矿生产为例,生产战线长、设备工艺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并受多种自然条件及生产设施老化腐蚀影响,易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灾害。有的设备结构、工艺技术设计时考虑不充分,不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按正规的操作极不方便或容易损坏零部件,从而引起习惯性违章操作。此外,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部分工艺、设备、流程已不能满足当前生产需要,为了保持正常生产仍在“带病上阵”或“超龄服役”,一些设备上存在的问题迫使职工违章操作。

(3)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工作任务布置不合理,不考虑作业现场的实际状况安排任务,在现场强行要求职工冒险违章蛮干;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带头违章违纪,给职工的安全观念造成错误引导;个别单位、班组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程序和规章制度,对暂时还没有造成恶果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姑息迁就,放松了对职工安全行为的严格要求和教育督导,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4)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工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在不断增加,容易导致思想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走样;此外,在与同事、朋友、亲属发生一些矛盾及生活中遇到重大变故,也会使职工思想情绪波动,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导致行为失常。

以上是习惯性违章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

违章虽然不等于事故,但大多数事故却是因为违章引起的,如果这些违章行为得不到制止和处理,将不仅影响违章者本人,还会误导其他职工。因此,必须严厉打击习惯性违章行为,减少和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

二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特性

习惯性违章滋长快、根除难、危害大,是由习惯性违章的特点决定的:

(1)顽固性。习惯性违章作业是由一定的心理定势支配的,并且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方式,因而它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往往不容易纠正,习惯性违章作业行为就会反复发生,直到行为人受到事故的惩罚。

(2)潜在性。一些习惯性违章作业行为往往不是行为者有意所为,而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而对于习惯性违章作业行为,由于人们看得多了,习以为常,所以,根本没把它当回事。“身在险中不知险”,容易使人对违章现象丧失警惕性。

(3)传染性。据对现有的一些职工存在的习惯性违章作业行为的分析,他们身上“不良习惯行为方式”,不是他们自己“发明的”,而是从老职工身上“学来的”。看到老职工违章操作“既省力,又没出事”,自己也盲目地效仿,而且又用自己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去影响新一代职工。这些不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如不彻底根治,必然导致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4)排他性。有些习惯性违章作业的工人,对安全规程根本学不进,不遵守,总以为自己的习惯性方式“管用”,而安全规程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结果,必然严重地妨碍安全规程的贯彻执行。

三 习惯性违章的分类

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根据我们在安全管理岗位多年的经验,将其主要划分出以下两类:

1、按照习惯性违章的责任主体划分

(1)领导者管理性违章。顾名思义,一般把发生在领导层(负有领导职责)的违章,统称为管理性违章,即违章指挥。具体地讲,是指企业的各级领导在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及行为标准、规程、制度时,常常以主观“经验”意愿及自身理解和需要为出发点,随意改变或借故不执行标准、规程,习惯性违章指挥。

(2)操作者作业性违章。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有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或工作习惯的行为。它又大体有以下几种:习惯性违章操作,即那些在操作中沿袭不良的传统习惯做法,违反安全规程规定的操作技术或操作程序的行为。习惯性违章作业,即违反安全规程,按照不良的传统习惯,随心所欲地进行生产、作业或施工活动。

2、按照习惯性违章的表现来划分

(1)不懂装懂型。对所从事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认真学习,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把以往形成的习惯当成了工作经验,意识不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甚至以讹传讹地教授别人,让他人也跟着违章,长此以往即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2)明知故犯型。安全规程讲得头头得道,但在行动上却对不上号,明知自己的做法违章,可为了图省事,怕麻烦,依然我行我素,坚持不良习惯。

(3)胆大冒险型。这种人曲解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把违章行为当成是个人英雄主义,别人不敢干的他敢干。这种随心所欲的严重违反安全规程的作业极易造成事故。

(4)盲目从众型。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明知有违章行为,但认为法不责众,别人都这样干没有出事,我随大流也不会出事,意识不到安全隐患和危险的存在。

(5)心存侥幸型。有些人事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是每个人、每次违章作业就一定要出事故,自己脑袋瓜子灵,反应快,该投机时便投机,该取巧时就取巧,即使有事也不会正好落在自己身上。

(6)不拘小节型。干什么工作都马马虎虎,粗心大意,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习惯成自然,对待安全生产当然也不例外。

(7)急功近利型。有一些人进入工作地点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家伙就干,什么采取措施,什么防范在先,有那些工夫我的任务早完成了,再说干那些没指标没效益的事儿谁给发工资。

(8)得过且过型。这种人整天稀里糊涂混日子,无所用心,得过且过,什么安全、隐患全不放在心上,今天能过得去就不管明天,这一班能过得去就不问下一班,把生产任务完成就心满意足了。

四 常见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形式

1、领导者习惯性违章

(1)不能坚持安全第一,管生产时未同时管安全。

(2)企业内部劳动组织不合理,安全组织不健全。

(3)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不落实。对自身安全职责不清楚或不落实、不到位。

(4)安全技术知识贫乏,又不注意加强学习。

(5)安全措施制定不准确,缺乏针对性和严密性。

(6)安全规程、劳动保护法规实施不力,贯彻不周。

(7)分配工人工作,缺乏适当的程序,用人不当。

(8)不重视安全防护措施。

(9)内部管理松懈,管理上有随意性。

(10)布置生产任务和技术交底时,未进行安全措施交底,或交底不认真。

(11)审批签发安全票证不认真、不把关、走过场。

(12)发现职工违章作业时不及时制止、纠正。

(13)不能带头遵章守纪。

(14)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培训不认真或没有针对性。

(15)对事故隐患的整改未落实,整改措施或整改不认真、不及时。

(16)故意隐瞒事故,不报告上级。

(17)发生了事故未按“四不放”原则处理。

(18)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时,未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19)制订检修计划时未同时制订安全措施和检修方案。安排检修任务时,安全措施不到位。

(20)强令工人冒险工作。

2.操作者习惯性违章

违反劳动纪律:

(1)在禁火区擅自动用明火或吸烟。

(2)上班时间,睡觉、干私活、离岗、串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3)班前、班中喝酒。酒后作业,酒后开车。

(4)工作时间,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如嬉笑打闹。

(5)把外来人员带入生产岗位。

(6)非岗位人员任意在危险、要害、动力站(房)区域内逗留。

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工具:

(1)进入生产岗位,不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

(2)抽加有毒、窒息性气体的设备、容器、管道的盲板时,未使用隔离式防毒面具或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3)操作旋转机床设备或进行检修试车时敞开衣襟、戴围巾、头巾或穿裙子、系领带操作。

(4)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如车床、钻床、台钻、切割机等)时戴手套。

(5)在有毒气体区域作业不带防毒面具。

(6)检修操作酸碱设备时未戴好防护用品。

(7)女工进入生产现场时,未将发辫盘放入工作帽或安全帽中。

(8)在金属加工时,凡有颗粒铁屑、铜屑飞溅的场合,未戴护目镜。

(9)进入生产、检修现场未戴安全帽或未系下颏带。

(10)上班时间穿拖鞋、高跟鞋、凉鞋、塑料底鞋或劳保鞋当拖鞋使用。

(11)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未佩戴或错误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12)在易燃、易爆、明火、高温作业场所穿化纤服。

(13)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安全带,低挂高用。

(14)使用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

(15)设备上有安全装置,而开车操作时不用。

(16)任意拆除(解除)设备上的安全、照明、信号、防火、防爆装置和警告标志、显示仪表。

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进入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未向工作班组人员交代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便开工。

(2)未取得安全作业证的独立作业。

(3)非特种人员从事特种作业及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4)未按规定时间和要求组织开展班组安全活动。

(5)未进行交接班,或不认真进行交接班。

(6)未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7)未严格执行操作票。

(8)报表记录不及时、涂改或数据虚报。

(9)操作监护人不到位,操作人擅自操作。

(10)到危险性大的部位检查或操作,单独前往。

(11)危险作业,未按规定办理票证并得到批准或边作业边办证。

(12)动火作业未办证,或动火证未经审批。

(13)在现场作业时,工作票不随身携带备查。

(14)工作过程中更换工作负责人,不办理变更手续。

(15)检修工作超过期限,而不及时办理延期许可手续。

(16)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1)物品摆放不符合定置定位要求,工作结束后,现场不清理。

(2)未经批准,动用了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

(3)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就开始检修。

(4)检修结束后,未将临时拆除的安全装置和设施复位。

(5)停车检修后的设备,不认真检查就启用。

(6)不清洗不置换,或动火分析不合格盲目动火。

(7)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非防爆照明器材。

(8)不清除周围易燃物就动火。

(9)动火作业时没有消防后备措施。

(10)用关阀门、加水封等来代替加盲板等作隔绝方法。

(11)使用氧或富氧气体进行置换和通风。

(12)进入容器内作业,未进行置换、通风。

(13)进入容器内作业,未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14)用动火分析代替安全分析。

(15)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容器外未设监护人或监护人不坚守岗位。

(16)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无抢救的后备措施。

(17)无证、无令开车。超速行车、空档溜车。带病行车。人货混载行车。超标装载行车。

(18)无阻火器车辆(包括助力车)进入禁火区。(19)电气操作时,未使用绝缘工具。

(20)用湿手、油手或使用工具拉、合电气开关。

(21)机电设备检修时,在配电开关处不断电或不挂警示牌。

(22)进入机械设备内检修运转部件不设人监护或未采取重复断开动力源措施。

(23)跨越正在运转的机轴(如皮带运输机)。

(24)在易燃易爆区域防腐防锈作业,用铁器敲击管道、设备等。

(25)起重作业,违反“十不吊”。

(26)在未经检查合格的脚手架或梯子上工作。

(27)高处作业时未使用绳索或专用工具袋传递工具、材料或上下抛物。

(28)从高处往下扔东西。

(29)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30)开动情况不明的电源或动力源的开关、闸、阀。

(31)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32)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

(33)奔跳作业。

(34)超限(如载荷、速度、压力、温度、期限等)使用设备。

(35)工件紧固不牢。

(36)手代替手动工具。

(37)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38)在绞车道或行车道上行走。

(39)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档板、吊车吊钩)。

(40)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

(41)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42)攀登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和随吊盘上下。

(43)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机动车辆、设备、工具及衣服等。

(44)站在正面,使用会产生飞溅硬物的打磨器具。

(45)在转动机件上放置物件。

五 反习惯性违章的对策措施

明确了习惯性违章的产生原因及危害,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反习惯性违章。在对策措施上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和管理:

1、在制度上保证反习惯性违章

(1)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减少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必须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力度,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珍惜生命,保证安全”管理氛围,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抵制习惯性违章行为。

(2)以标准化作业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标准化作业就是加强单位“三基”(基层、基础、基本功)工作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表现。实施标准化作业的目的是实现单位安全生产,保证质量,提高效率,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最终达到避免和杜绝由违章作业而导致的各类事故。

(3)加强岗位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操作技能。在各种生产活动过程中避免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必须把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当做一件大事来抓,有计划地、经常性地举办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班。同时,广泛地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活动,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操作水平和事故状态下的应变处理能力,杜绝各类违章操作事故的发生。

(4)加大对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及考核处罚力度。现场监督检查是发现和制止违章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只要发现违章行为就应不留情面地及时加以制止并责令纠正。对不听劝告的,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经济处罚、停工学习等。要发挥班组自查、自纠、自改的作用,重点在现场,基点在预防,关键在落实。职工安全意识的增强,不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同时要靠各级党政工团,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大力宣传,形成全社会“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良好安全生产氛围。

2、在思想上培养职工安全意识

(1)灌输法。通过对国家政策法规的领会掌握,文件指导精神的学习贯彻,企业规章制度的明确落实,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坚持对“安全第一”思想的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会会讲、事事讲,将“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起来,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2)培养法。职工素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要提高职工素质,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培训工作。而且在培训工作上要有持续性和严肃性;在培训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手段上要有实效性和创新性。

(3)刺激法。通过以往痛心的事故案例,刺激职工思想意识,唤起保护生命的安全意识,使职工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中的安全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安全管理活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4)文化法。在全矿创建安全文化氛围,使人们形成安全态度、安全习惯,把安全生产的价值观,作为生产活动的行为准则,高度自觉地按照安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并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与健康。

(5)个性法。对职工进行个性、情操的陶冶,培养健康向上的情绪。在对职工进行文化技术培训的同时,注意启发职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兴趣,培养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自觉性,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重点地培养生产技术骨干,带动周边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加强职工个性修养,养成善于控制感情,克服不良心态,始终保持健康、乐观、奋发、向上的情绪,科学、冷静、理智地处理安全生产中的问题,杜绝个人不良行为。

(6)奖惩法。习惯性违章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对违章者要坚持教育和处罚同时实施的原则;既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又保证教育的深入性。在处罚过程中,要保证公正严肃,避免在生产工作人员中产生不良反应或逆反心理。

奖励和惩罚如同火车的双轨,要平行开展。惩罚要使受罚者得到教育,变压力为动力,并影响其他人员更加规范作业;奖励要使人在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发展,促进自我防范能力的提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尤其要对基层班组工作成绩突出、办法新颖有效、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表扬和奖励。

(7)互动互助法。把技术水平较高的职工与较低的职工相组合,将老师傅与新人相结合,性格激进与性格稳重的相组合,以及根据职工的知识水平、思想意识、心理反应、工作态度、身体状态等因素,进行结对子,互动互帮,既满足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又通过工作中长时间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达到互补、互助和互进。

3、在装备和技术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来保证安全生产。一般来说,要在三方面下工夫:要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淘汰落后的管理技术,提升技术和生产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要用先进的装备淘汰落后的装备,提高生产中所使用的工具、设备、设施及有关安全装置可靠性;要用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淘汰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的职工队伍。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务,科学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安全生产效率,使职工始终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改变落后生产作业方式,寻求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使职工自觉摆正安全与生产二者之间的关系,主动远离习惯性违章。

第9篇 安全生产纠正预防措施管理方案

1 目的

通过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或不安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并采取措施,消除产生原因,防止安全事故及隐患的再发生和发生。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生产场所安环体系运行过程的各项活动中。

3 职责

安全管理部主管,各部门参与。

3.1 安全管理部

组织对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负责对事故及事故隐患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要求,并对实施结果进行验证。

负责对内、外审中所提不合格报告,以及客户的意见、社会的投诉等问题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要求,并对实施结果进行验证。

3.2 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单位)纠正、预防措施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纠正措施的确定

凡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已经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

通过检查、检验,发现安全生产诸因素中的一项或几项动态管理失控,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隐患;

内审或外审中提出的不合格报告;

严重的客户和社会投诉。

4.2 预防措施的确定

凡涉及下列内容时,可采取预防措施:

生产施工现场的危险点、风险因素及历史教训;

安全检查检验中反映出的潜在的不合格因素;

内、外审中反映出的潜在的不合格因素;

客户意见和社会投诉反映出的潜在的不合格因素。

4.3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一般步骤

4.3.1 安全管理部/相关部门应适时对4.1、4.2条款所列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需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

4.3.2 对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由安全管理部签发《事故隐患处理表》,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安全管理部对事故隐患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填写《违章处理登记表》。

4.3.3 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计划,经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后予以实施。

4.3.4 责任部门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安全管理部进行效果验证。验证的内容包括:

计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都已完成;

发现的事故及事故隐患是否得到处理;

反映出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否已消除(适用预防措施);

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是否有记录可查。

4.4 历次纠正和预防措施

4.4.1 分析

各生产现场,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安全事故隐患,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各部门对本部门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有效分析。

安全管理部对有效性特殊显著和无有效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4.4.2 改进

对无有效性的,提出课题,组织攻关活动。

对有效性显著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使其标准化,形成规范的工作标准。

4.5 纠正和预防措施所形成的安全记录按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5 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编制:审核: 批准:

第10篇 成本管理体系纠正措施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消除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防止不符合的再发生,促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成本事件、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领导本公司纠正措施工作,并对全公司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负责。

3.2成本部是纠正措施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3.3各责任部门和单位负责对成本事件和不符合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的控制原则

4.1.1对本公司出现的成本事件、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的不符合,责任部门和单位必须制定纠正措施。

4.1.2纠正措施控制的重点是分析事件和不符合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消除这些原因的纠正措施。

4.1.3所制定的纠正措施必须与所遇到的事件和不符合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必须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确保纠正措施是适宜的。

4.1.4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2评审不符合

4.2.1各部门和单位应注意不断识别和发现不符合,确定不符合的信息来源,并通过成本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各种信息,来识别、确定和评审不符合。

4.2.2纠正措施的信息来源有:

a)不符合报告(包括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不符合);

b)内部审核报告;

c)核算的结果;

d)管理评审的输出;

e)数据分析的结果;

f)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不限于此)

4.3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4.3.1对已识别和确认的事件和不符合,责任部门和单位应组织调查分析产生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并确定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做好记录,对重大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应由体系负责人或成本部组织进行调查和分析。

4.3.2调查和分析原因的方法可以是:

a)散发调查表;

b)召开专题分析会、成本分析会;

c)课题研究;

d)头脑风暴法;

e)因果图。

(不限于此)

4.4评价确保事件和不符合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4.5纠正措施的制定

4.5.1在确定事件和不符合原因的基础上,由责任部门和单位制定纠正措施,报体系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5.2制定纠正措施的一般要求:

a)针对不符合的原因制定;

b)研究不符合能否再发生

c)确定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和活动接口;

d)方向明确,方法得当;

e)按规定的时限完成。

4.6纠正措施的实施

4.6.1纠正措施由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实施,并确保按规定的时限完成。

4.6.2纠正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遇有问题时,应由成本部组织协调,重大问题应由体系负责人进行协调。

4.6.3成本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跟踪和验证,评价其有效性,并做好相应记录。

4.6.4内部审核中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4.7纠正措施的评审

4.7.1纠正措施的实施完成后,责任部门和单位应提出书面总结,经成本部或体系负责人组织评审、认可后报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4.7.2对富有成效的纠正措施,可能导致有关文件的永久性更改,应由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更改。对效果不明显的纠正措施应进一步分析和改进。

4.8纠正措施的汇总分析

成本部对全年所有的纠正措施,年底前全面汇总一次,并计算出全年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相对数(%),报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4.9由纠正措施所引起的任何记录,成本部和责任部门/单位应予保持。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2《文件控制程序》

5.3《管理评审的规定》

6、记录

6.1《纠正措施表》

第11篇 物业管理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0 目的

1.1 本程序旨在从根源上减少和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2.0 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适用于对服务及质量体系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采取措施的控制。

3.0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批准和控制。

3.2 各部门负责对实际发生的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制订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3.3 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4.0 程序要点和实施

4.1 制订措施范围的界定

4.1.1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制订纠正措施;

a)连续两个月部门承担的质量指示之一未达到规定时;

b)设备、设施维护检修不及时或未达到适用要求影响提供服务36小 时及以上;

c)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时;

d)内部质量审核时的不合格;

e)顾客严重投诉时;

f)进行了评审的不合格。

4.1.2 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制订预防措施;

a) 当服务质量发生周期性、系统性波动,如不采取措施有可能导致不合格发生时;

b) 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指出的潜在不合格的问题;

c) 质量体系运行不畅发生“有事无人管理”或“工作推托、扯皮时”时;

d) 对顾客的意见、抱怨、期望进行分析,需采取措施以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时。

4.2制订纠正/预防措施的程序。

4.2.1制订纠正措施按下列程序办理;

4.2.2制定预防措施按下列程序办理

4.3 制订纠正/预防措施的基本要求。

4.3.1必须从根源上分析实际和潜在的问题的原因,不应把纠正与纠正措施混淆。

4.3.2实际的和潜在不合格,起根源可以能是下述一种或多种;

a) 人员:

――文化素质不够,不能接受或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缺乏必要且适宜的培训;

――缺乏必要的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和责任感。

b) 设备(含设施、装置、测量设备):

――缺乏必要的设备或设备不配套;

――选用的设备与服务的质量要求不相宜;

――维护、保养、调整无规范或未按规范执行。

c) 材料(含原材料、元器件、配件、辅材):

――选择不当,不能满足设备需求的要求;

――搬运保存不当造成损坏或混料(批);

――使用错误;

――标识错误或不清。

d) 方法(含作业、作业流程):

――必要的规范、作业流程不完整、不适用;

――规范的要求不一致;

――未按规范执行;

――使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4.3.3 纠正/预防措施必须具体,尽可能定量化,并落实具体实施者和完成期限。措施所涉及的部门应予以实施或配合,并承担相应责任。

4.3.4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结束后,应提请质量控制小组验证。措施涉及的资源配置、 文件更改或增添应按公司相应文件规定办理。

4.4跟踪验证

4.4.1责任部门应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质量控制小组报告,质量控制小组对实施和效果进行检查验证,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4.4.2管理者代表应对检查和验证情况作出反应。达到预期目标的责成有关部门纳入相关文件或形成

新的文件予以巩固,对未按措施实施或实施结果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应予以批评、考核并责成质量控制小组再次填发纠正/预防措施表,由责任部门重新分析,再次制订并实施措施。

4.5记录

4.5.1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验证应及时记录于《纠正和预防措施表》。

4.5.2纠正和预防措施已验证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由行政人事部保存,保存期限按公司档案管理制度执行,未完成的由实施部门保存。

5.0引用文件和记录表格

5.1 《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5.2 《不合格控制程序》

5.3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4 《 纠正和预防措施表》

第12篇 物业公司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工作程序

公司程序文件 版号: a

修改号: 0

ej-qp10.1物业公司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页码: 1/2

1.目的:

为提高公司物业管理质量,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纠正或预防服务过程质量体系方面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格。

3.引用文件:

3.1质量手册第4.14章

3.2 iso9002标准第4.14章

4.职责:

4.1各部门负责在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4.2副总经理审批纠正预防措施,并指定人员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5.工作程序:

5.1总则:

5.1.1所有要求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问题均以《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的形式提出《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

5.1.2公司任何员工均可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5.1.3所有《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必须由副总经理批准后,才可发至相应责任部门。

5.2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提出:

5.2.1针对下列情况应提出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a 出现重大的服务不合格;

b 重复出现相似特征轻微不合格;

c 重复出现的服务过程问题;

d 顾客及第三方机构审核提出的不合格;

e 顾客投诉的重大问题;

f内审出现的不合格;

g质量检查中出现的不合格;

h管理评审中出现的不合格。

5.2.2各部门主任或其他员工决定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时,填写《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并呈副总经理。

5.2.3副总经理负责审核《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审核内容包括:是否描述清楚不合格状况以及对质量的影响;是否正确提出纠正或预

防措施,完成期限是否合理。

5.2.4《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审批后,发放到相关部门执行。

5.3实施步骤:

5.3.1责任部门根据《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的要求,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对具体问题提出补充纠正和预防措施,填写在报告中,并落实各项要求执行的纠正及预防措施,完成后呈报副总经理。

5.3.2在规定的期限内,副总经理(或管理者副代表)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及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当验证符合后,签属该项《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实施完成;当验证发现纠正或预防措施不符合要求,则规定新的验证期限,要求相关部门继续执行直至合格。

6.支持性文件与质量记录:

6.1《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ej-qr-qp10.1-01

第13篇 建筑公司环境管理违章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建筑集团公司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名称: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违章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评审、实施、验证工作。

3.职责

3.1企管部负责编制、修改本程序,并负责内审和管理评审涉及的纠正措施的监督实施。

3.2工程部负责对各单位违章的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负责施工现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监督实施。

3.2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违章情况进行处置,并制定实施本单位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4.控制程序

4.1违章的分类和处置

4.1.1违章的分类

a.严重违章:凡违反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行为属于严重违章。

b.一般违章:凡违反集团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规定要求的行为属于一般违章(法律法规与文件均有规定时,以法律法规规定为准)。

4.1.2违章的处置

各单位针对自己发现或主管部门检查时发现的违章情况,均需结合实际进行处置,并填写《违章处置记录》(ems/11-4)一式两份,一份报工程部备案。但处置的标准不得低于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

需采取纠正措施的执行本程序4.2的有关要求。

4.2纠正措施的制定程序

4.2.1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a.施工过程中重复产生两次的一般不合格;

b.施工过程中的严重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

c.环境活动中重复出现两次的违章;

d.环境活动中出现的严重违章;

e.内部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

4.2.2纠正措施的制定、审核、批准、验证(见w_/ems/c_/a/11附表一)

4.3预防措施的制定程序

4.3.1潜在不合格信息收集

在日常工作和施工中,可从以下三方面收集潜在不合格信息:

a.质量通病、顾客意见、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工程回访;

b.相关方对环境的要求及环境隐患;

c.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4.3.2预防措施的制定、审核、批准、验证(见w_/ems/c_/a/11附表二)

4.4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原因(潜在原因)分析和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时,要按照《统

计技术应用程序》和相应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运用适宜的统计技术。

4.5提交管理评审

每年管理评审前,工程部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报告,提交管理评审。

4.6记录

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填写一式两份。内审和管理评审涉及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完成后交企管部一份,其余交工程部。记录的管理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5.相关文件

w_/emsc/a-2001《环境管理手册》

w_/ems/c_/a/12-2001《记录控制程序》

w_/ems/c_/a/14-2001《管理评审程序》

_j/qp/21《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6.标准表格

ems/11-1《不合格原因(潜在原因)分析记录》

ems/11-2《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

ems/11-3《纠正和预防措施监督检查表》

ems/11-4《违章处置记录》

第14篇 物业管理质量体系文件: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物业管理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0目的

通过分析不合格产生和潜在的原因,制订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消除造成实际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日常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服务质量不合格、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和第三方审核机构中提出的不合格的处理。

3.0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重大服务质量问题和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和验证。

3.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对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问题制定方案并监督实施,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和验证。行政部对各部门制定和实施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要进行监督和检查。

4.0工作程序

4.1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提出

4.1.1针对以下情况应考虑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1.1.1出现重大的服务不合格见《不合格品/服务控制程序》;

4.1.1.2日常服务过程中重复出现的相似特性的不合格;

4.1.1.3征询、调查、检查中发现的重复出现或影响恶劣的服务过程的不合格;

4.1.1.4用户提出的不合格见《处理客户投诉的工作流程》;

4.1.1.5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或第三方机构审核中提出的不合格;

4.1.1.6任何不符和质量文件或gb/t19001-2000:iso9001-2000标准的情况;

4.1.1.7发现的潜在不合格。

4.1.2各部门人员均可根据上述情况提出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问题。

4.2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应用

4.2.1各部门之间依据4.1.1条款的内容随时都可以书面形式签发《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对提出的不合格项,应在报告中进行描述。

4.2.2《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的签发

4.2.2.1管理评审中提出的不合格由管理者代表签发《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4.2.2.2内部质量审核中的不合格由内审员签发《内审不合格报告》。

4.2.2.3服务过程中的不合格或用户提出的不合格属部门行政权限范围以内能解决的,由责任部门主管或分管领导签发《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超越责任部门权限以外或涉及到其他部门的,应提交管理者代表签发《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4.2.2.4第三方机构审核中提出的不合格由该机构审核员签发《不合格报告》。

4.2.2.5征询、调查和检查活动中发现的不合格,由该项活动的负责人签发《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4.2.3纠正措施

4.2.3.1实施的责任部门,应对报告中提出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查明发生不合格的原因,提出防止问题再发生具体措施和完成期限,填写在《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的相关栏目。

4.2.3.2由部门主管提出的纠正措施方案或重大的质量问题和管理评审中提出的不合格制定的纠正措施方案应报经理审批后实施。

4.2.4预防措施

4.2.4.1各部门根据公司内部或外部的消息,如对服务过程有影响的信息及反馈信息(如审核结果、服务报告、用户意见调查、投诉记录等)分析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人员填写《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4.2.4.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预防措施的监督实施和验证,具体监督验证工作由行政部实施。如预防措施实施有效,应纳入质量体系文件。

4.2.5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签发人负责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验证,以确定其是否执行和有效。当有客观证据证实纠正或预防措施已经完成并且是有效的,《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即予以关闭;若纠正和预防措施尚未完成或没有实际效果,签发人应组织有关人员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重新制定措施,确定完成日期。

4.3《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由发出部门和行政部各保存一份。必要时管理者代表可保留一份。

4.4当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质量体系文件更改时,则由各相关部门将更改内容纳入相应的体系文件中,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要求审批后实施。

5.0相关文件

5.1 《不合格品/服务控制程序》

5.2 《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

5.3 《处理客户投诉的工作流程》

6.0相关记录

6.1 《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6.2 《内审不合格报告》

编写:审批:

第15篇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质量管理程序

质量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

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 职责

3.1 质量管理部组织实施不合格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3.2 综合管理部负责业主和住户反馈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3.3 相关责任部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 工作程序

4.1持续改进策划

4.1.1 公司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4.1.2质量管理部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内部管理、服务方式、工作技巧、资源配置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4.1 纠正措施

4.1.1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1.2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服务质量出现严重不合格,或超过公司规定值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业主和住户对服务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供方服务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f)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3 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实施与验证

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的方法来确定主要原因。

4.1.3.1对情况a)质量管理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栏,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质量管理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1.3.2对情况c),由管理部记录《业主和住户投诉记录》中'投诉内容'栏,转质量管理部分析原因,确定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质量管理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管理部,由管理部及时转告业主和住户并取得业主和住户满意。

4.1.3.3对情况d),由审核组发出《不合格报告》,执行《内部审核程序》。

4.1.3.4对情况b)、f)管理者代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及'原因分析'栏,定出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并实施,管理者代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1.3.5当出现情况e)时,质量管理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转采购人员通知供方,要求供方进行原因分析,并将纠正措施反馈给供销科,质量管理部对其下一批来料进行跟踪验证,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对供方控制的规定。

4.2预防措施

4.2.1组织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2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

质量管理部要及时重点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质量统计、服务质量统计(如统计表、调查表等)、市场分析、业主和住户满意程度调查等;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

4.2.3 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由质量管理部召集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定出预防措施和责任部门,质量管理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的潜在不合格事实栏,经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后实施,质量管理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有效性进行评审,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5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控制及记录

5.1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控制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协助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5.2由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程序执行。

5.3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由质量管理部负责保持。

6 相关文件

6.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2 《文件控制程序》

7 相关记录

qr-023-01 《改进计划》

qr-023-02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纠正管理措施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