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措施
栏目

险源管理措施15篇

发布时间:2023-01-27 热度:91

险源管理措施

第1篇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第一章 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要求,结合煤矿实际,特制定《兴华矿业有限公司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国家安监总局要求重大危险源普查类型包括以下9种:

(1)贮罐区(贮罐);

(2)库区(库);

(3)生产场所;

(4)压力管道;

(5)锅炉;

(6)压力容器;

(7)煤矿(井工开采);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尾矿库。

邢台兴华矿业有限公司为井工开采矿井,属于第七种,符合第七种煤矿(井工开采)情况中的条件,属于国家安监总局要求重大危险源普查类型。应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估。

依据《河北省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办法》(2022年9月1日实施),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单元:年产45万t(含45万t)及以上矿井以一个开采区为辨识单元,年产45万t以下矿井以一个矿井为辨识单元。

邢台兴华矿业有限公司核定生产能力为33万t/a,以一个矿井为辨识单元。

三、重大危险源评估

2022年11月20日经河北通顺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评估,邢台兴华矿业有限公司属于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构成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等级为三级重大危险源。

第二章 组织领导

一、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领导小组。

组 长:矿 长

副组长:各分管技术、生产、安全、机电的副矿长

成 员:安全副总、通风副总、采掘副总、机电副总、一二线部室主要负责人。

矿成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部,调度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对重大危险源的综合监管工作。

二、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对重大危险源的综合监管工作。

2、负责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3、必须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类重大危险源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对存在缺陷和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整改,消除危险危害因素、确保安全生产。

4、必须保证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和隐患治理整改所需的资金投入,要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技术管理措施,逐级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责任制。

5、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有关知识的普及教育,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及对重大危险源的防范意识。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

1、负责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评估、监控。

2、参与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监控工作,并针对制定的监控措施的实施进行有效监控,了解其执行情况和相关信息,及时为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监控工作。

第三章 重大危险源(煤尘爆炸)检测、评估及监控措施

第一节 煤尘爆炸事故的评估分析

煤尘爆炸属于矿井中的重大灾害事故,破坏力无法估量,为了避免这种恶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煤尘爆炸的机理及特征

1、煤尘爆炸的机理

煤尘爆炸是在高温或一定点火能的热源作用下,空乞中氧气与煤尘急剧氧气的反应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链式反应,一般认为其爆炸机理及过程如下:

(1)煤本身是可燃物质,当它以粉末状态存在时,总表面积显著增加,吸氧和被氧人化的能力大大增可,一旦遇见火源,氧化过程迅速展开;

(2)当温度达到300~400℃时,煤的干馏现象急剧增强,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氢和1%左右的其他碳氢化合物;

(3)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高温作用下吸收能量,在尘粒周围形成气体外壳,即活化中心,当活化中心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链反应过程开始,游离基迅速增加,发生了尘粒的闪燃;

(4)闪燃所形成的热量的传递给周围的尘粒,并使之参与链反应,导致燃过程急剧地循环进生,当燃烧不断加剧使火焰速度达到每秒数百米后,煤尘的燃烧便在一定临界条件下跳跃式地转变为爆炸。

2、煤尘爆炸的特征

(1)形成高温、高压、冲击波 煤尘爆炸火焰温度为1600~1900℃,爆源的温度达到2000℃以上,这是煤尘爆炸得以自动传播的条件之一。

在矿井条件下煤尘爆炸的平均理论压力为736kpa,但爆炸压力随着离开爆源距离的延长而跳跃式增大。爆炸过程中如遇障碍物,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尤其是连续爆炸时,后一欠爆炸的理论压力将是前一次的5~7倍。煤尘爆炸产生的火焰速度可达1120m/s,冲击波速度为2340m/s。

(2)煤尘爆炸具有连续性 由于煤尘爆炸具有很高的冲击波速,能将巷道中落尘扬起,甚至使煤体破碎形成新的煤尘,导致新的爆炸,有时可如此反复多次,形成连续爆炸,这是煤尘爆炸的重要特征。

(3)煤尘爆炸的感应期 煤尘爆炸也有一个感应期,即煤尘受热分解产生足够数量的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所需的时间。根据试验,煤尘爆炸的感应期主要决定于煤的挥发分含量,一般为40%~280ms,挥发分越高,感应期越短。

(4)挥发分减少或形成撜辰煤尘爆炸时,参与反应的挥发分约占煤尘挥分含量的40%~70%,致使煤尘挥发分减少,根据这一特征,可以判断煤尘是否参与了井下的爆炸。对于气煤、肥煤、焦煤等粘结性煤的煤尘,一旦发生爆炸,一部分煤尘会被焦化,粘结在一起,沉积于支架的巷道壁上,形成煤尘爆炸所特有的产物焦炭皮渣或粘块,统称撜辰撜辰也是判断井下发生爆炸事故时是否有煤尘参与的重要标志。

(5)产生大量的co 煤尘爆炸时产生的co,在灾区气体中浓度可达2%~3%,甚至高达到8%左右,爆炸事故中受害者的大多数(70%~80%)是由于co中毒造成的。

二、煤尘爆炸的条件

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下的浓度;存在能引燃煤法爆炸的高温热源。

1、煤尘的爆炸性

煤尘具有爆炸性是煤尘爆炸的必要条件。煤尘爆炸的危险性必须经过试验确定。

2、悬浮煤尘的浓度

井下空气中只有悬浮的煤尘达到一定浓度时,才可能引起爆炸,单位体积中能够发生煤尘爆炸的最低或最高煤尘量称为下限和上限浓度。低于下限浓度或高于上限浓度的煤尘都不会发生爆炸。煤尘爆炸的浓度范围与煤的成分、粒度、引火源的种类和温度及度试验条件等有关。一般说来,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30~50g/m3,上限浓度为1000~2000g/m3。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浓度范围为300~500g/m3。

一般情况下,浮游煤尘达到爆炸下限浓度的情况是不常有的,但是爆破、爆炸和其他震动冲击都能使大量落尘飞扬,在短时间内使浮尘量增加,达到爆炸浓度。因此,确定煤尘爆炸浓度时,必须考虑落尘这一因素。

3、引燃煤尘爆炸的高温热源

煤尘的引燃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它随着煤尘性持、浓度及试验条件的不同而变化。我国煤尘爆炸的引燃温度在610~1050℃之间,一般为700~800℃。煤尘爆炸的最小点火能为4.5~40mj。这样的温度条件,几乎一切火源均可达到,如爆破火焰、电气火花、机械摩擦火花、瓦斯燃烧或爆炸、井下火灾等。根据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资料,由于放炮和机电火花引起的煤尘爆炸事故分别占总数的45%和35%。

三、影响煤尘爆炸的因素

1、煤的挥发分

煤尘爆炸的主要是在尘粒分解的可燃气体(挥发分)中进行的,因此煤的挥发分数量的和质量是影响尘爆炸的最重要因素。一般说来,煤尘的可燃挥发分含量越高,爆炸性越强,即煤化作用程度低的煤,其煤尘爆炸性强,随煤化作用程度的增高而爆炸性减弱。

2、煤的灰分和水分

煤内有灰分是不燃性物质,能吸收能量,阻挡热辐射,破坏链反应,降低煤尘的爆炸性。煤的灰分对爆炸性的影响还与挥分含量的多少有关,挥发分小于15%的煤尘,灰分的影响比较显著,大于15%时,天然灰分对为尘的爆炸几乎没有影响。水分能降低煤尘的爆炸性,因为水的吸热能力大,能促使细微尘粒聚结为较大的颗粒,减少尘粒的总表面积,同时还能降低落尘的飞扬能力。煤的天然灰分和水分都很低,降低煤尘爆炸性的作用不显著,只有人为地掺入灰分(撒岩粉)或水分(洒水)才能防止煤尘的爆炸。

3、煤尘粒度

粒度对爆炸性的影响极大。粒径1mm以下我煤尘粒子都可能参与爆炸,而且爆炸的危险性随粒度的减小而迅速增加,75m以下的煤尘特别是30~75m的煤尘爆炸性最强,因为单位质量煤尘位质量煤尘的粒度越小,总表面积及表面能越大,粒径小于10m后,煤尘爆炸性增强的趋势变得平缓。煤尘粒度对爆炸压力也有明显的影响。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煤种不同粒度条件下,爆炸压力随粒度的减小而增高,爆炸范围也随之扩大,即爆炸性增强,粒度不同的煤尘引燃温度煤尘燃温度也不相同。煤尘粒度越小,所需引燃温度越低,且火焰传播速度也越快。

4、空气中的瓦斯浓度

瓦斯参与使煤尘爆炸下限降低。瓦斯浓度低于4%时,煤尘的爆炸下限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空气中有瓦斯时的煤尘爆炸下限,g/m3

爆尘的爆炸下限,g/m3

k系数,见下表1。

表1 瓦斯浓度对煤尘爆炸下限的影响系数

随着瓦斯浓度的增高,煤尘爆炸浓度下限急剧下降,这一点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煤尘爆炸往往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另一方面,有煤尘参与时,小规模的瓦斯爆炸可能演变为大规模的爆尘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

5、空气中氧的含量

空气中氧的含量高时,点燃煤尘的温度可以降低;氧的含量低时,点燃煤尘云困难,当氧含量低于17%时,煤尘就不再爆炸。煤尘的爆炸压力也随空气中含氧的多少而不同。含氧高,爆炸压力高;含氧低,爆炸压力低。

6、引爆热源

点燃煤尘云造成煤尘爆炸,就必须有一个达到或超过最低点燃温度和能量的引爆热源。引爆热源的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越容易点燃尘云。而且爆尘初爆的强度也越大;反之温度越低,能量越小,越难以点燃煤尘云,且即使引起爆炸,初始爆炸的强度也越小。

第二节、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1、建立完善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并保证机械通风正常运转;用合理的通风方法调配合理的风量,保持适当的风速排除空气中的煤尘,保证作业环境的清洁。

2、技术负责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每季度组织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对全部从业人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得从业人员掌握了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同时熟知了煤尘爆炸、火灾、水灾的避险方法和路线。

4、矿井地面建立静压水池2个,容量200m3。沿主立井敷设1趟洒水管路,洒水管路系统为钢管,主管路管径108mm,支管路管径50mm,长3600m;三通阀门设z间隔长度均为50m。井下各转载点安设了喷雾洒水装z,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

5、制定有综合防尘管理制度。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掘进巷道均安设了风流净化水幕。采掘工作面采取了冲洗煤壁、水炮泥、装煤洒水的综合防尘措施。及时对巷道中的浮煤、煤尘进行清扫、冲洗。

6、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了预防和隔绝爆炸的措施,在皮带下山、运输下山、回风下山、总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等地共安装隔爆水棚。采煤工作面进、回顺槽、掘进工作面设置主要隔爆水棚,按照400l/m,长度30m的要求设置;皮带下山、运输下山、回风下山、总回风巷设置辅助隔爆水棚,按照200l/m,长度20m的要求设置。每周进行一次检查。

7、总回风大巷未布z电气设备、运输设备,为专用回风巷。

8、井上下设z有消防材料库,存储有足够数量的灭火材料和工具。建立了完善的消防供水系统。

9、矿井安装一套kj80型安全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可对采、掘工作面,采区回风巷,总回风巷的瓦斯、局部通风机开停等进行实时监控。

10、定期清扫、清洗沉积在巷道壁和支架上的落尘,防止煤尘再次飞扬。并定期撒布岩粉,刷白大巷。主进风巷、主回风巷每月刷白一次,工作面顺槽及其它巷道每月冲刷一次,并登记建档。

11、矿井能按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加强煤尘管理,建立矿井粉尘检测制度,并登记建档。

12、矿井制定有井上、下防火措施,制定有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管理制度。

第2篇 模板支架施工重大危险源识别安全管理措施

模板支架施工重大危险源识别及安全管理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模板工程涵盖了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以下几点:

1、机械伤害

形成原因:木工棚、机械缺陷误操作,防护不到位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设专人负责,按规范操作经常检查电锯、电刨等的防护罩,分料器、推料器等设施,确保安全有效。

(2)停机时要拉闸、断电、上锁。

2、触电

形成原因:漏电开关失效,违规接送电源。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机械设备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

(2)按、拆电源应由专业电工操作。

(3)漏电开关等必须灵敏有效。

(4)现场电缆布设规范。

(5)设备必须使用按扭开关严禁使用倒顺开关。

3、火灾

形成原因:明火。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严禁烟火;

(2)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3)操作间必须配齐消防器材。

4、物体打击

形成原因:模板搬运违章作业、支模设施设备缺陷。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轻拿慢放,规范作业,注意安全。

(2)应经常检查所用工具,确保安全有效。

5、高处坠落

形成原因:高处支模防护不到位。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脚手架作业面应采取铺板或平挂安全网等防护措施,且工人应规范操作,勿猛拉猛撬。

6、坍塌

形成原因:木料等堆放不规范,支撑体系基础不满足受力要求。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应分散放料,并严格控制堆放高度,严禁超过规定载荷。

(2)基础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设计的承载力,检测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可做堆载实验。

7、起重伤害

形成原因:模板等吊运不规范。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吊装时应把吊物绑牢固。

(2)信号工及吊装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密切配合,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

(3)被吊物严禁从人上方通过,人员严禁在被吊物下方停留。

(4)经常检查吊索具,并且保持安全有效。

(5)遇有6级以上强风、大雨、大雾等天气严禁吊物。

(6)整个预防措施过程都比必须安排有专门人员进行监控。

8、其他伤害:

形成原因:支拆模环境不良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应把所有拆下木料上的钉子去除或砸平。

(二)安全管理措施

1、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2、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可靠临时设施。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工作人员不得爬模上下。

3、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应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各种工具应系挂在操作人员身上或放在工具袋中,不得吊落。

4、装拆模板时,上下要有人接应,随拆随运,并应把活动的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和抛掷。

5、装拆模板时,必须搭设脚手架。装拆施工时,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要扣上安全带。

6、安装墙、柱模板时,要随时支设固定,防止倾覆。

7、对于预拼模板,当垂直吊运时,应采取两个以上的吊点,水平吊运应采取四个吊点。吊点要合理布置。

8、对于预拼模板应整体拆除。拆除时,先挂好吊索,然后拆除支撑及拼装两片模板的配件,待模板离开结构表面再起吊。起吊时,下面不准站人。

9、在支撑搭设、拆除和浇筑混凝土时,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应在适当位置挂设警示标志,并指定专人监护。

10、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安装板时,应停电作业。当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防护措施。

11、搭设应由专业持证人员安装;安全责任人应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及签证。

12、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严禁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规定要求时拆除模板。

第3篇 模板支架施工重大危险源识别及安全管理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模板工程涵盖了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以下几点:

1、机械伤害

形成原因:木工棚、机械缺陷误操作,防护不到位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设专人负责,按规范操作经常检查电锯、电刨等的防护罩,分料器、推料器等设施,确保安全有效。

(2)停机时要拉闸、断电、上锁。

2、触电

形成原因:漏电开关失效,违规接送电源。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机械设备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

(2)按、拆电源应由专业电工操作。

(3)漏电开关等必须灵敏有效。

(4)现场电缆布设规范。

(5)设备必须使用按扭开关严禁使用倒顺开关。

3、火灾

形成原因:明火。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严禁烟火;

(2)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3)操作间必须配齐消防器材。

4、物体打击

形成原因:模板搬运违章作业、支模设施设备缺陷。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轻拿慢放,规范作业,注意安全。

(2)应经常检查所用工具,确保安全有效。

5、高处坠落

形成原因:高处支模防护不到位。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脚手架作业面应采取铺板或平挂安全网等防护措施,且工人应规范操作,勿猛拉猛撬。

6、坍塌

形成原因:木料等堆放不规范,支撑体系基础不满足受力要求。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应分散放料,并严格控制堆放高度,严禁超过规定载荷。

(2)基础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设计的承载力,检测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可做堆载实验。

7、起重伤害

形成原因:模板等吊运不规范。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吊装时应把吊物绑牢固。

(2)信号工及吊装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密切配合,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

(3)被吊物严禁从人上方通过,人员严禁在被吊物下方停留。

(4)经常检查吊索具,并且保持安全有效。

(5)遇有6级以上强风、大雨、大雾等天气严禁吊物。

(6)整个预防措施过程都比必须安排有专门人员进行监控。

8、其他伤害:

形成原因:支拆模环境不良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应把所有拆下木料上的钉子去除或砸平。

(二)安全管理措施

1、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2、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可靠临时设施。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工作人员不得爬模上下。

3、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应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各种工具应系挂在操作人员身上或放在工具袋中,不得吊落。

4、装拆模板时,上下要有人接应,随拆随运,并应把活动的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和抛掷。

5、装拆模板时,必须搭设脚手架。装拆施工时,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要扣上安全带。

6、安装墙、柱模板时,要随时支设固定,防止倾覆。

7、对于预拼模板,当垂直吊运时,应采取两个以上的吊点,水平吊运应采取四个吊点。吊点要合理布置。

8、对于预拼模板应整体拆除。拆除时,先挂好吊索,然后拆除支撑及拼装两片模板的配件,待模板离开结构表面再起吊。起吊时,下面不准站人。

9、在支撑搭设、拆除和浇筑混凝土时,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应在适当位置挂设警示标志,并指定专人监护。

10、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安装板时,应停电作业。当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防护措施。

11、搭设应由专业持证人员安装;安全责任人应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及签证。

12、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严禁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规定要求时拆除模板。

第4篇 涂装车间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

1、编制说明

1.1目的:加强涂装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爆炸,火灾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车间生产范围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适用。

1.3

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

2.1组织机构

组长:曹文华

副组长:胡宝增孙崇

组员:涂装车间,外协公司全体人员

2.2职责

施工前,确认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其中作业负责人为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为项目及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

2.2.1组长职责:

(a)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有限

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

(b)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2.2.2副组长职责:

(a)副组长是项目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督促、检查本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b)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c)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d)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2.3建造经理职责:负责编制有限空间施工方案,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负责提供有限空间施工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检测,负责对现场责任主办进行技术交底。

2.2.4主办职责:

(a)在安排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前,认真阅读施工方案、如对施工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向技术部反映、

不得有误。

(b)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用。

(c)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凡未经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签署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d)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2.2.4安全部门职责:

(a)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

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

(b)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并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

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命令终止作业。

(c)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d)培训有记录,培训结束后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2.2.5外协公司作业负责人职责:掌握整个作业工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

2.2.6外协公司监护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2.2.7有限空间作业者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3.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

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3.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3.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3.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3.5、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3.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3.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3.8、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3.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3.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3.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3.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3.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3.14、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3.15、当作业人员在受限空间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3.16、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

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3.17、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

3.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3.1作业负责人填写“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3.2工程部主管对申请内容进行审核,查验作业人员资格等信息;明确现场监护

3.3工程副经理对申请表进行审批,并签字确认;

3.4有限空间作业事项须经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

4.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项目部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4.1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4.2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4.3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培训留存记录,有参加人员的签字确认。

4.4平时加强应急方面的安全知识,在板报、标牌等中的宣传,以加强对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教育,积极组织社会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5.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1项目部危险源监控项目部对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通过各主管部门及项目部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员对工程各分包队伍进行监督控制,各个施工队伍对所施分项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

5.2信息报告与处理

5.2.1项目部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漏岗,做好值班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

项目部设立值班室,并保证24小时由管理人员值班;夜间及法定节假日昼夜联系人员见机关值班表。

市急救电话:999,120;火警电话:119;匪警110

5.2.2、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施工单位值班室→项目值班室→集团分公司值班室→集团分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小组→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

5.2.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5.3、应急响应

5.3.1分级响应

5.3.1.1响应分级

ⅰ级应急响应行动由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组织实施。按照项目部的综合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各部门做好各自分工准备,按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指示响应各自救援行动,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总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集团公司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ⅱ级应急响应行动由项目部各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指挥营救工作。积极动员所属分包单位、周边社会力量进行支援救助。

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5.3.1.2项目部有关部门的响应

根据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别,项目部相关部门按照其职责和本部门相应的应急措施,组织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

需要其他部门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提出请求。

5.3.1.3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的响应

①、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②、及时向总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③、根据需要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请求政府专业应急力量增援。

5.4指挥和协调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灾难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通知项目部有关部门及请求政府应急机构、救援队伍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负责人应组织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项目安全组织机构人员临时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5.5紧急处置及救助防护

5.5.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项目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5.5.2医疗卫生救助及时向事发地附近医院请求支援。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

5.5.3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5.5.4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①、项目部与工程所在地政府、施工队伍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撤离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应急状态下施工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

5.7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成立事故现场检测小组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检测、鉴定与评估,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以后此类预防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5.8应急结束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项目部应急救援队伍在专业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经过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撤离。

5.9、信息发布

项目部安全室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抢救过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布,向上级进行汇报。

5.10、后期处置

5.10.1善后处置

项目部安全室、材料室、综合室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安全生产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

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5.10.2事故灾难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由项目部安全室牵头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必要时,报请总公司组成调查组组织调查。具体措施措施如下:

①、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②、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③、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④、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⑤、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⑥、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第5篇 危险源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措施

一、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危险源进行辨识;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分为例行风险评价和临时性风险评价。

1.1、例行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在项目建立之初及以后每年进行一次。例行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规划评审之前进行,例行评价针对项目全过程作业活动进行。

1.2、在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局限于),应临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临时评价涉及范围可根据评价目的具体确定:

a.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b.某些具有危险隐患的作业之前;

c.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d.其他因素要求更新。

2 、工作步骤及作业活动和其它活动区域的选择

2.1 工作步骤

a. 选择需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作业活动及其它活动区域;

b. 辨识出作业活动和其它活动区域中存在的危险源;

c. 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评价;

d. 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

2.2 选择作业活动、其它活动区域

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阶段、与施工有关的辅助活动 ;

办公区域、生活区域

3 、组织及技术措施

3.1编制具体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实施办法》,报审批后执行。

3.2成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小组,对所找出各自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评价,评价小组应由各相关专业、丰富经验人员组成。

3.3 对从事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3.4 特殊情况可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4、 危险源辨识

工程项目开工前,各项目部应成立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工作小组,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人员根据项目施工特点和施工工艺、场地布置等对该项目进行危险源辨识,由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工作小组填写危险源登记表,其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区域和办公、生活区(并包括其他相关方的生产和活动过程)。

5、 危险源的类型:

a.电气类 b.机械类 c脚手架类 d.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类

e.消防类 f.防护类 g.起重吊装类 h.材料类

i.环保类 j.行政卫生类 k.其它类别

6、 风险评价

6.1 对作业过程的危险源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危险源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危险,通过定量评价法分析危险源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确定其危险的大小,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d=l×e×c)详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实施办法》。

二 、项目施工过程重大危险源的判别及危险源的控制

重大危险源的判别和评价是公司制定管理目标、指标的基础,可以按以下方面加以判别。

1 、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为重大危险源:

a.严重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严重危害的因素,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c.经评价小组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而判定的重大危险源。

2、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属极其危险和高度危险的为重大危险源,进行重点控制;其他危险源,由项目各部门根据要求进行控制;

三、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列出相应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有序管理。

1、基础施工阶段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后果

管理部门

管理责任人

联系电话

基坑支护

坍塌、人员伤亡、设备设施受损

工程部/安全部

___/

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各施工阶段重大危险源。

3、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

3.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健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防火组织网络,配齐管理人员;

3.2根据各阶段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监管措施;

3.3施工现场应在必须位置悬挂各种安全标识(如易触电、严禁合闸、易燃易爆、高处坠落、安全管道、消防标识等),对安全标志和安全色的使用和管理,应执行gb2893《安全色》和gb2894《安全标志》的规定;

3.4严格执行工程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要求,健全内部安全标准化(文明施工)分层次、分段验收、审核评比制度和标准;

3.5对相关重大危险源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现场作业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配置安全防护用品,安排人员进行重点监管。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后方准独立上岗;

3.6塔吊、电梯、脚手架等拆除提前核实作业人员操作资质、体格检查等工作,并填写《重大危险源作业告知书》,设置警戒区域,联合监理进行重点监控;

3.7加强对危险品、化学品的管理,库房、油库需具备良好的贮存条件,物品单独存放并符合消防要求,对上述物品应标识(如正确名称、危险情况、安全措施)并有警告指示(如不准吸烟、不准明火、易燃物品)。

3.8脚手架工程方面的控制:

3.8.1施工现场落地式外脚手架、门型脚手架应编制专项方案,严格执行jgj13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和jgj128《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3.8.2施工现场卸料平台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有专题设计计算,按jgj8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3.8.3对悬挑脚手架主要从架体结构安全、安全防护设施、悬挑钢梁、卸荷钢丝绳、架体使用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管。

3.8.4架体拆除前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特种作业证件审查、作业人员体检。

3.8.5每段架体拆除前组织各单位进行检查,确认各分包单位施工工序已完,并由各分包单位在《拆架令》上签字确认,安全部主要对架体上的材料垃圾清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架体上材料垃圾清理完后方在《拆架令》上签字,并由监理一并核查方可进行拆除工作。

3.8.6架体拆除时,在作业下方设置警戒区域,设立温馨提示牌,并安排专人监管,禁止任何人员进入。为避免拆架下方可能存在的施工人员进行外墙作业而形成交叉作业,组织土建队对架体拆除工作安排在前一日知会相关单位,协调各分包单位作业分段分开进行。

3.8.7架体拆除过程中,严格监督作业人员拆除工作,禁止提前拆除架体连墙件、卸荷钢丝绳等设施,避免对架体稳定性造成影响。

3.8.8拆除过程严格监控作业人员、施工单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

3.9基坑支护和模板工程方面的控制:

3.9.1施工现场基坑支护应编制专项方案,有专题设计计算,按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和建设部建质[2003]82号《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执行;

3.9.2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方案,应有专题设计计算,执行jgj5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建设部建质[2003]82号《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及相关的技术规范。

3.9.3对超过8m的高支模,按照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3.9.4高支模区域混凝土浇筑前,由项目总工牵头,项目技术部、安全部、工程部联合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了专项验收,确保安全。

3.9.5作业过程中加强对高支模体系的监控,避免出现坍塌等事故。

3.10“三宝”、“四口”防护方面的控制:

3.10.1对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的管理,应执行gb2811《安全帽》、gb2812《安全帽试验方法》、gb6095《安全带》、gb6096《安全带试验方法》、gb5725《安全网》、gb5726《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16909《密目式安全网》等规定;

3.10.2高空作业应佩带必需的防护用品,按jgj8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和建设部建质[2003]82号《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执行;

3.10.3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及临街防护,按jgj5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8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和建设部建质[2003]82号《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执行;

3.10.4对有光、热、电磁、放射性等有辐射作业环境下的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基层单位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发放配备劳保用品;对各类工种劳保用品的配备和管理,执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的规定。

3.11施工用电方面的控制:

施工现场外电架空线路、临时用电应编制专项方案,严格执行jgj46《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3.11.1临时用电管理要求

①、根据分包单位施工用电负荷,提供给分包单位一级或二级电箱接线端,分包单位由此接线,分包自己投入本施工区域的临时用电设施;

②、由各分包单位上报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方案,审核合格后按方案执行;

③、各分包单位新进场电箱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进入现场使用,并张贴验收合格牌;

④、各分包区域的整个施工现场的线路配置需按jgj46-2005的要求敷设;

⑤、在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⑥、对现场临时用电组织各分包单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⑦、建立现场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华润建筑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并督促各分包单位的维护保养工作;

⑧、督促各分包单位按要求进行相关测试工作,确保符合安全要求,并完善安全资料;

⑨、加强对现场使用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违章行为监管;

3.12对外用施工电梯、塔式起重机等大型垂直运输设备以及起重吊装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3.12.2外用施工电梯应编制专项装拆施工方案,装拆作业应由具备专业资质的队伍进行,并经有权部门检测验收后投产使用。

3.12.3塔式起重机应编制专项装拆施工方案,装拆作业应由具备专业资质的队伍进行,并经有权部门检测验收后投产使用。

3.12.4施工现场起重吊装应编制专项方案。

具体管理要求如下:

1、大型设备安装、拆除管理

大型设备的安装(拆除)时必须严格按拆除方案执行,特别是对安装、(拆除)过程中工具、小型配件的管理,防止工具、配件高处坠落伤人事故的发生。

1)、大型设备的安装(拆除)前必须编制专项安装(拆除)方案。安装(拆除)前,由分包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对安装(拆除)人员进行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技术交底。

2)、大型设备的安装(拆除)工作必须由专业资质的队伍进行拆除。

3)、安装(拆除)过程中,必须在下操作下方设置可靠的警戒区域,并设立专职人员进行监督,禁止任何人员进入。

4)、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配备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5)、安装(拆除)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对使用的工具必须稳拿稳放,并随身牢固佩带。对拆除的小型材料如销子等必须放置在桶内,并及时吊运至地面。

6)、大型设备安装(拆除)过程中,总包安全部专人全程跟踪监督,防止安装(拆除)人员图方便,违章作业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2、大型设备使用期间管理

1)、对进场大型设备的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电气原理图、液压系统图、特种作业证件、基础图、地质勘察资料、拆装方案、主要零部件质保书等进行审查并报专业检测机构,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由检测机构出具检测合格报告。安装完善后组织监理一同对大型设备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形成备案资料报成都市施工安全监督站备案,由市安监站出具备案书、使用登记证后方可使用。

2)、塔吊使用由中核华兴塔吊配备塔吊司机,各主要使用单位配备司索工;施工电梯由电梯公司配备司机。安全部审查各操作人员的特种作业上岗证,并同监理一并组织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资料。

3)、日常使用中加强对大型设备的动态跟踪管理,作好台班记录、检查记录和维修保养记录(包括小修、中修、大修)并有相关责任人签字,在维修的过程中所更换的材料及易损件要有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将上述材料及时整理归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大型设备管理资料。

4)、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对大型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特别是对安全装置逐一检查,作好检查更换记录,保持这些安全装置的工作可靠性。主要检查的安全装置有:

塔吊: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高度限位器、幅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吊钩保险装置、卷筒保险装置、钢丝绳脱槽保险、小车防断绳装置和缓冲器等。

施工电梯:安全防坠器、防冲顶装置等

5)、对各分包对大型设备的使用严格监督,严格按大型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使用,禁止违章作业;

6)、协调各分包对大型设备的使用安排,解决各分包间的纠纷。

因施工进度紧、吊运材料多,分包队间可能出现多次纠纷,项目部均将及时给予协调解决;

施工电梯使用纠纷主要存在于材料运输与上下班人员运输冲突,项目部将及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电梯使用时间安排,并及时按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3、群塔作业管理

由于本工程布置塔吊8台,由于技术施工上的要求,各塔塔臂之间有交叉作业现象。为确保群塔的作业安全,特对本工程群塔作业制定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及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1)、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建立群塔作业统一管理组织和管理网络,配备足够的人员,明确领导、施工组织及驾驶、指挥和维护保养人员职责,对现场使用和管理进行统一安排、使用和指挥,并完善群塔作业操作规程,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所有人员按程序进行操作指挥。

2)、制定作业预案措施。塔机安装前应编制《群塔作业施工作业方案》,对塔机的安装、使用和管理进行统一策划,对群塔作业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危险等级,并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制定各项预案措施,确保各项技术措施经批准后实施。

3)、合理进行施工组织。根据现场施工需求和风向气候情况以及每台塔机的维修保养情况,合理安排塔机的使用,尽可能减少同步作业,并及时协调。

4)、健全报告检查制度。对施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检查,及时通报,并合理安排维修保养,确保所有塔机经常性处于完好状态。

5)、加强联络、通讯管理。群塔作业应对每台单机进行统一编号,确定每台单机组操作及信号指挥人员,并保持固定。现场应为塔机组操作及相关指挥人员配备对讲设备,每台机组对讲频率必须单独锁定,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变人员组合,不得擅自改变对讲机频率,不得擅自指挥。

6)、加强指挥管理。信号指挥人员发出动作指令时,应先呼叫被指挥塔机编号,待塔机操作人员应答后方可发出塔机动作指令。同时,信号指挥人员必须时刻目视塔机吊钩及吊物,塔机运行过程中指挥人员应环顾相近塔机及其他设施,及时指令;安全指令应明确、简短、完整、清晰。塔机长时间暂停时,吊钩应起升到最高和最近位置,起重臂按顺风位置停置。

7)、各塔的升塔应按固定的次序进行,每次升塔后可能相交的各塔应留有与相邻各塔均不小于5米的安全高差。应建立各塔的升塔顺序及最小相对高差表,以便现场升降塔机时,协调管理。同步升高和下降,确保群塔相互间的垂直距离符合立体协调方案要求。坚持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由于中心位置塔机受周围塔吊的影响和制约较多,因此居中塔机应尽可能保持在高位,并保证其技术性能最好。

8)、每天上班前,塔机班组长必须对各塔塔吊司机及信号人员作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其签字保证。

9)、塔吊联络信号采用无限联络,各塔信号采用不同的频段,且固定使用,不得随意更改。各塔的信号人员和塔司固定,每塔只接受本塔信号人员的指挥,各塔塔司有权拒绝来自非本塔信号人员的指挥。

各塔信号人员在进行指挥时,应密切注意周围各塔的动向,当有可能发生碰撞时,应采取信号延时等防止碰撞的措施。下班时,各塔应将小车收至塔身部位。

10)、坚持群塔作业运行原则

低塔让高塔原则:高塔安装在主要位置,工作繁忙,低塔运转时,应观察高塔运行情况后再运行。

后塔让先塔原则:塔机在重叠覆盖区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机要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机。

动塔让静塔原则:塔机在进入重叠覆盖区运行时,运行塔机应避让该区停止塔机。

轻车让重车原则:在两塔同时运行时,无载荷塔机应避让有载荷塔机。

客塔让主塔原则:另一区域塔机在进入他人塔机区域时应主动避让主方塔机。

3.13施工机具、电(气)焊设备,按jgj3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4《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gb378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执行;

3.13.1施工机具管理要求

各分包单位进场的施工机具必须安全性能良好,符合施工机具相关规范标准,经进场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并按规范规定对各类施工机具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主要检查各类机具的机械性能、安全性能、各类接地(接零)保护设施等,完善各类验收、测试记录,并督促各分包单位的维护保养工作;

①、移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②、电焊机单独设电箱。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防触电保护器。电焊机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米,二次线长度应小于30米。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作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应防潮、防雨、防砸。

③、木工平(压)刨、木工圆锯传动部位必须有防护装置,应安装漏电保护器,接地良好。

④、手持电动机具防护罩壳安全有效,单独安装漏电保护器,外壳须有效接地或接零,橡皮线不得破损。

3.14动火作业管理/消防管理

3.14.1进入建筑物内严禁吸烟;

3.14.2有动火作业的施工内容,按要求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并配备接火斗等防护措施,灭火器、消防砂桶等灭火器材,施工时需进行监火,防止暗火发生;

3.14.3动火作业严格按《动火作业审批管理规定》进行;

3.14.4严禁私自携带易燃易爆品进入建筑物内;按照仓库防火管理规则存放、保管施工材料。易燃易爆物品应按其性质专库分类储存。并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

3.14.5现场易燃垃圾、纸皮等必须及时清理;

3.14.6仓库消防安全管理;

本工程施工单位众多,特别是精装修施工时仓库内易燃材料较多,致使仓库消防安全问题较为严重。针对本工程仓库问题,针对此类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仓库管理:

①、严格要求各分包单位按我司仓库管理规定进行有序管理;

②、仓库内材料堆放必须分类堆放整齐,易燃易爆品单独分类存放,仓库内留有安全通道,并按要求设置消防器材;

③、安全部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工作;

④、每周安全检查均对仓库区域进行检查,并针对现场状况组织多次仓库区域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节假日期间组织节前消防安全大检查,督促各分包单位按要求进行仓库管理工作;

⑤、对落实仓库管理工作较差的相关分包单位进行处理,并限期落实整改工作。

3.14.7冷却塔处作业消防安全管理;

3.14.8宿舍消防安全管理;严格按《宿舍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3.14.9公共区域、施工电梯、正式电梯、宿舍等位置设置充足的消防器材;各分包施工区域由分包单位按规范要求设置消防器材,并由精装单位在施工楼层设置消防水桶;

3.14.10设置消防安全管理区域责任人及紧急联系电话;

3.14.11施工电梯入口处设置消防告之牌,将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告之施工人员。

3.14.12动火作业相关管理规定及措施

分包单位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必须先向总包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动火安全作业证》,由总包安全部对动火作业环境、监火措施等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批准动火作业,分包单位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和二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的有效期一般为24小时,三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的有效期为120小时。如果动火作业超过有效期,应重新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动火作业前分包单位应先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注意事项,作业前应对周边环境进行清理,落实接火措施,并应配备不少于2台灭火器器材。分包单位动火负责人及安全员对动火作业进行监护,特殊危险动火及一级危险动火总包安全部须派人跟进,随时纠正违章作业。作业完成后应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防止发生暗火,方可离开现场。

为更好的对现场动火作业进行管理,在《动火作业审批表》中增加了现场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督栏,督促各分包加强现场监控。

3.14.13定期组织消防演习活动,加强各分包单位义务消防小组对消防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3.15吊篮作业管理

1)、进场的吊篮必须提供相关机况资料,安全锁等装置检测合格资料,作业人员资格进行审查。

2)、安装完后,由我司组织监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进行编号管理;验收不合格的,张贴“未经验收,禁止使用”牌,告知操作人员;

3)、作业前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进行体格检查,吊篮内最多允许2人作业;

4)、加强对吊篮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吊篮的安全锁、行程限位、安全绳等装置定期进行检查,不符要求的立即要求更换;对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吊篮内禁止放置材料、垃圾及时清理;等

5)、每周安全检查吊篮为必查项目,并组织对吊篮的专项检查;督促各分包单位严格按“定人、定时、定措施”要求落实整改工作;

6)、安全部根据吊篮作业状况,及时组织所有操作人员多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7)、吊篮拆除前,对拆除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设置警戒区域,专人监督;

8)、吊篮相关操作规程牌、验收合格牌等挂牌管理;

9)、加强吊篮维护保养工作,完善相关安全资料;

3.16交叉作业安全管理

本工程工序多,交叉施工作业多,而交叉作业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对交叉作业主要以以下原则进行管理:

1)、与工程部、机电部沟通,协调各分包单位施工部位、施工时间错开;

2)、由施工单位采取设置防护措施以避免交叉作业造成的伤害;

3)、调整施工工序;

3.17钢结构吊装管理

本工程钢结构施工量大,结构施工复杂,构件吊装工作多,根据钢结构吊装施工特点及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性,在对钢结构施工将加强以下几方面安全管理工作:

①、钢结构施工因人员主要在钢梁上进行行走、作业,因此对防人员高处坠落管理上须加强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可采取在钢梁上设置安全绳供作业人员使用的情况下,在作业面下方再设置水平兜网保护的设施,以保护作业人员在有不安全行为情况下而发生坠落,及材料、工具高坠的防护。

②、为保证工程结构周边的安全防护效果及防临边作业人员、材料工具高坠,采取沿外框设置防护棚设施,随着结构层数增加而往上升。这样基本可避免临边作业人员高坠,临边材料工具高坠并造成下方人员受到伤害的问题。

③、加强对吊装作业前的各项检查及现场监控工作;本工程钢结构吊装发生的钢梁、气瓶坠落事件主要原因为吊装前检查工作不充分,吊点不规范,钢丝绳及吊装用具出现问题而造成。因此吊装前的各项检查工作极为重要,特别是重点检查吊装用具、钢丝绳设施、吊点是否设置规范、须吊装的材料是否存在可能的断裂折断等问题,吊装过程须加强对操作过程是否正确、指挥人员是否规范指挥等监控工作。

成都二十四城商业一期

华润建筑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2010年1月28日

第6篇 危险源控制措施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

一、控制程序

辩识办公区和工程现场存在的危险源,评价出重大危险源,针对一般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针对重大危险源编制管理方案,针对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工程特点及进展状况,辩识出危险源125项,并评价出重大危险源34项(见清单)。生活、办公所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为火灾及食物中毒,现场的重大危险可概括为施工现场五大伤害: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以及火工品爆炸、气体中毒、食物中毒等。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方案

(一)高处坠落类危险源控制方案

1、目标:

确保在深基坑施工、脚手架上作业等高处作业时不发生高处坠落伤害。

2、控制措施:

a认真判明周围环境,在基坑边等部位设防护栏,搭走道板并设警示标志;脚手架上设防护栏网、档脚板,搭走道板,设警示标志;深基坑作业时,在开挖的坑边周围设安全防护栏、爬梯并设警示标志;高处作业时,按规定设脚手架、防护栏,搭走道板、马道并设警示标志;非作业人员严禁进入警示区。

b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培训和身体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作业。

c深基坑机械开挖作业时,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严禁带病设备作业。操作司机应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操作设备。严禁违规操作。

d高处作业时应明确现场指挥员,指挥员应先进行作业条件和人员的安全检查,严格按章指挥。严禁非指挥人员越位指挥。

e高处作业人员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帽,按照设置好的作业通道进入施工现场。

3、实施控制阶段:

施工全过程

(二)触电类危险源控制方案

1、目标:

避免发生人员触电伤亡事故

2、控制措施:

a施工现场供电方式应采用tn-s系统,即三相五线制。

b施工现场配电方式应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方式。

c临时供电线路及配电设施应严格按照相关施工工艺标准进行安装。

d用电设备应配备相应的漏电保护器。

e施工用电的安装、维修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特殊工种操作证。

f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设备、设施应进行定期检查与维修。维修人员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使用电工绝缘工具。

g电工安全防护用具、用品必须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其处于合格状态。检查维修人员严禁、使用不合格或未经检测的安全防护用具、用品。

h施工用电必须使用检验合格的材料和设备。

i对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器:

l有高温、导电灰尘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5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l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l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工作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j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

l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

l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l

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l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l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k临时供电、配电设施处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3、实施控制阶段:

施工全过程

(三)物体打击类危险源控制方案

1、目标:

对施工过程发生的料具、设备因使用或操作不当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进行控制,避免施工人员受到伤害。

2、控制措施:

a施工前由安全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可按《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等有针对性的选择措施。

b项目部针对本工程情况,在施工前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由安全员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

c对安全要求内容较多、技术较复杂的作业,如大件吊运等,除安全技术交底外,还需根据交底先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

d现场一般要求:进入现场人员要戴安全帽,易发生物体打击的区段等必须设置警示牌,必要时设安全防护人员。

e施工员、安全员要对安全交底或易发事故控制点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现象,要求相关部门、班组、人员及时更改。

3、实施控制阶段:

实施控制对笨重、大件物品的运输、吊装;加固;爆破、土石方装运等活动的全过程。

4、职责及权限:

a项目部安全员负责策划、防止物体打击管理方案的编制和检查落实。

b项目部技术、物资、机械设备员根据危险源编制控制方案。

c项目部施工员负责实施落实。

(四)机械伤害类危险源控制方案

1、目标:

避免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2、控制措施:

a对操作者应进行上岗前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日常性的教育,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b性能指示器完好,指标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机械起动前,清理好周围的障碍物,附件完整。

c设备进场使用前,要认真检查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性能是否良好。安全附件合格、齐全。安装使用符合要求,标识清晰。

d拆除工件要切断电源。

3、实施控制阶段:

整个土石方、结构施工和机械使用中

(五)坍塌类危险源控制方案

1、目标:

降低坍塌可能性,避免人身事故与设备损失。

2、管理措施:

a技术员根据土质情况在施工前下达安全交底。

b开工前在开挖面上方设置排水沟,排除地面积水渗透。

c土方开挖中及时清除坡顶地面上土石负荷。

d根据土方深度调整坡度。

e土方开挖中设专人进行防护,发现有裂缝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有塌方倾向时,及时撤出人员设备,待险情排除后再施工。临边坡、坑洞处要设置围栏。

f深基坑必须按安全交底做好支撑加固及上下人设施。

g石方堆码要控制高度,周围加以遮挡,防止滑落。

3、防治阶段控制

a整个土石方施工阶段

b石料的堆放、运输过程

(六)化学性、物理性爆炸类危险源控制方案

1、目标:

杜绝危险化学品爆炸的发生

2、控制措施:

a、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搬运、使用措施

l采购员、库房保管员、装卸工要具备必须的危险化学品知识,经培训合格,方可担任工作。

l严把入库关,危险化学品入库要严防跑、冒、漏现象,确认无变质,分解、助燃等方可入库。

l一般库房短期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必须与其它一般物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利通风、防火、搬运、隔离。

l化学性质抵触,易产生反应爆炸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同一库房、同一储室存放。

l进入储存危险化学品库房的所有人员严禁携带火种,严禁吸烟,仓库内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

搬运中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控制各种机械打火。

遇热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化学品在装运时应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l采购员要认真执行监装监卸责任制,做好装车后的检查,不得混合装运,严禁超高超载。

l装运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车辆应有防火花和导除静电设施,在装卸过程中,发动机必须熄火,车辆要携带灭火器材,配备必要的防泄漏材料。

l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通过城镇时,应当遵守当地公安机关规定时间和路线,中途不得随意停车,最大限度减少危险机率。

l使用中应遵循“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尽快使用完毕,对已开封暂未使用完的危险化学品应重新密封保存,储存地点要选择在阴凉通风处,单独安全存放,做标识。

l

使用危险化学品要根据其燃点、闪点、爆炸极限性能等数据,说明书和防火防爆注意事项,严格操作每一道关。

b 电、气焊(氧焊、乙炔混合爆炸)防爆措施

l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焊割作业点三者间应当分别保持10米安全距离,场地窄小时最低不得小于5米。

l作业点必须配备适用的灭火器材,悬挂明显的禁火标志,并将周围易燃物品清理干净。

l氧气瓶及附件、软管、阀、表、齐全有效,不得沾染油污。

l氧气瓶不可强光爆晒、不可倒置,开放氧气阀门动作要缓慢,随时观察压力表是否正常。

l严禁使用未安装减压器的氧气瓶进行作业。

l氧气管和乙炔管不可互换,同时要防止破损漏气。

l电气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遵守操作规程,作业完毕后应当确认周围安全无误方可离去。

c产生可爆物质的密闭环境中作业措施

l施工场所周围悬挂醒目的防火标志,任何人员不准携带火种,严禁吸烟,不准穿铁钉鞋,不准穿化纤衣裤,不准砸敲。严格用火用电用气管理。

l产生可爆物质的密闭环境一律视为禁火区。如短时间内需动火,电气焊等必须申办动火许可证,动火有关责任人必须履行职责,动火项目负责人对执行动火作业负全责。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l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设置通风、防火、防爆、泄压,防静电等安全设施。

l设立专职人员监控,配备通讯报警装置,灭火器材,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停止作业。

l在产生可爆物质密闭环境中作业必须选用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现场,掌握灭火手段的操作者。

l作业完成后要会同动火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检查,确定无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d液化石油气泄漏(遇明火)防爆防火措施

l储存、运输、使用液化石油气必须配备防泄漏填塞材料,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及时处理排除,断绝气源。

l进行泄漏分隔,防止气体蔓延,个别液化石油气容器一时排除不了,应果断将泄露的液化石油气搬移至安全地点。

l在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应采取紧急止漏措施,切断四周火源,断绝交通,设立警戒区,进入现场的人员严禁携带和使用不防爆的手机、手电等。

3、实施控制阶段:

全过程。

(七)中毒和窒息类危险源控制方案

1、目标:

避免发生人员中毒和窒息事故

2、控制措施:

a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进行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和专业技术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作业。

对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要进行测定,其数据作为采取防护措施的依据。

b对地下窨井内作业、爆破施工、装饰工程等施工环境中具有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的工程项目,施工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l设置通风排气设施,使工作场所保持空气流通。

l对于装饰工程所用材料,应尽可能使用无毒低毒环保产品。

l在无通风设施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配戴防毒用具或供氧设施,如活性炭口罩、防毒面具等。

l对于密闭工作场所,有苯及其他有毒物质发生源的地方,应采用密闭设备对毒源进行隔离,并进行局部抽风排毒,避免施工人员呼吸有毒气体。

c施工过程应设置监护员,随时与操作人员保持联系。

d在具有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的工作场所,应在醒目处设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e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人员中毒或窒息现象,应执行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3、实施控制阶段:

施工全过程

(八)食物中毒类危险源控制方案

1、目标:

杜绝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2、控制措施:

a凡从事食堂饮食人员,要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并经防疫部门体检,持有防疫部门《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操作。

b购买肉、禽、粮食、熟食等食品以及食盐等调味品,要到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经销点购买。

c生熟食品隔离存放、隔离操作。

d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e厨房必须具有硬化地面和防尘、防蝇、防鼠条件。

f固定住地或临时住地、生活区自营食品的应向当地有关部门申办《卫生许可证》,按卫生标准完善设施。

g灭鼠药等有毒药物要与食品保持绝对隔离,要有专人保管并负责投放与回收。

3、实施控制阶段:

长期

第7篇 混铁炉危险源点管理控制措施

1.1危险源点编号:mwb1

1.2基本情况简介:混铁炉属混铁炉工段管辖,位于炉前跨铁运桥东侧,是将炼铁的运输来铁水罐内的铁水兑入混装的设备,为保证铁水温度,进行煤气烘烤加热的设备。主要煤气设施有煤气阀门、煤气放散阀。安装地点:炉前跨依次2#混铁炉(300t)、1#混铁炉(500t)、3#混铁炉(300t)

1.3危险因素分析及可能导致的事故:

a由于煤气作业未可靠切断煤气,而导致的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b煤气阀门及法兰密封不严,人员在煤气区域逗留或明火,引发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c由于煤气停运后未进行置换冲扫彻底,造成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d由于煤气水封密封不严或防爆板泄漏遇火星在爆炸条件下产生的爆炸事故;

e由于操作失误引发的煤气中毒或爆炸事故;

2、控制的基本要求;

2.1对设备设施及区域安全状态的基本要求

a建立健全落实煤气规章制度。

b必须严格执行煤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c进行煤气检修作业,必须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必须测定一氧化碳含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d凡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提前到安环科办理煤气作业动火许可手续;

e煤气各管道无腐蚀泄漏,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润滑保养良好

f凡用软管连接引导煤气,必须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并对接口进行捆扎,定期检查有无老化现象和泄漏,发现跑、冒、漏、冻、堵要及时处理,有老化现象要及时更换;

g煤气管道架空支架要牢固可靠;

h严禁在煤气区域休息逗留,

i给煤气水封供水的管网保持供水正常;煤气切断装置齐全可靠,无锈蚀、失效现象;

2.2对相关人员安全行为的基本要求

2.2.1对生产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

a. 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准上岗工作

b. 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c. 接班、班中、交班依据《岗位安全综合检查表》逐项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班长报告;

d. 禁止在煤气区域内休息、抽烟、以防引起煤气中毒和爆炸、起火;

e. 定期检查相关仪表及补水及水封密封情况,确保正常;

2.2.2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a 维修人员每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煤气检修时,维修人员必须告知区域工段负责人,作业时保证作业点通风良好,并严密监测co合格后方可作业,发现异常,维修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d在煤气区域作业时看好风向,站在上风侧;

3、控制主要措施

3.1一般性安全提示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3.2日常性控制管理措施

a工段(班组)煤气管理职责明确(工段每周检查两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做好相应的记录)

b从事煤气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煤气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煤气作业活动。

c煤气管网设施无腐蚀泄漏等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d送煤气后,末端放散5-10分钟,经防爆试验分析合格后,停止放散;

e煤气阀门管道附近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告标志;

f炉子点火时,炉内燃烧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负压,点火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不应先给煤气后点火。凡送煤气前已烘炉的炉子,其炉膛温度超过1073k(800℃)时,可不点火直接送煤气,但应严密监视其是否燃烧。

g 煤气区域固定平台、走梯和护栏符合安全要求;

h煤气管道必须保持正压使用,使用过程中加强点检巡查工作,当管道压力低于0.5mpa时,应立即关闭阀门进行保压,谨防管道出现负压现象。

i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时必须二人以上,禁止单人作业。处理煤气泄漏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并落实安全措施。

j煤气管道上安装低压报警装置,设有放散管,放散管必须引出厂房外;

3.3事故预案

煤气设备、设施着火中毒事故:

(1)发生煤气设备设施着火对于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对于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关闭阀门,切不可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同时立即给水封注水,待或完全熄灭后关闭总阀;

(2)发生人员煤气中毒应立即启动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复苏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第8篇 煤化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

天脊煤化集团公司有重大危险源18个序号,涉及32台设备及装置,9种化学危险物,其储存量也是比较大的,一旦出现泄漏,将会造成重大灾害甚至是社会性灾难。因此,采取了如下控制措施。

(1) 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2) 所有管理、操作重大危险源的人员必须培训、教育合格,取证后方能上岗。

(3)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巡检,至少主管领导每天一次。

(4) 重大危险源必须设立现代监控、监测设施,有条件的实行计算机管理。

(5) 对重大危险源必须配备消防水和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6) 重大危险源现场必须配备有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就地监测设施。

(7) 重大危险源现场必须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和安全须知牌。

(8) 重大危险现场必须保持通畅的安全通道。

(9) 规定每年必须向企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重大危险源的状况。

(10)在重大危险源有毒物质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防毒器材。

(11)对重大危险源严禁储罐超储、库房超存、工艺过程超压。

(12)在重大危险源设立良好的防雷接地装置和防洪排水设施。

(13)对重大危险源的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

(14)对重大危险源要经常保持现场的整洁、清洁、文明。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和管理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新课题,人们从诸多的危险源事故中汲取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也在现代高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探索着如何确保万无一失的办法。但是,对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和安全储存的影响因素很多,对危险源中能量转变为破坏力的机理尚未完全查明,因而我们必须把传统的监控手段和现代高科技结合起来,把人的安全技术水平、安全思想教育同物的本质安全化的实现结合起来,才使使重大危险源转化为安全的、可靠的,才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服务。

第9篇 转炉炉后区域危险源点管理控制措施

1.1危险源点编号mwb6

1.2基本情况简介:转炉炉后区域即老区炉后6米至31米平台各区域;新区9米至47米平台各区域;

1.3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事故的分析:

a 由于冶炼过程产生的烟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b 由于水封缺水产生的煤气泄漏,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c 由于进入烟道内作业未检测,残余煤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d 烟道内检修作业与三组阀站信息传递不到位或未可靠切断煤气来源,作业时突然涌入大量煤气,造成人员煤气中毒事故;

e 煤气报警器失灵或不准确,造成人员煤气中毒事故;

f煤气区域休息逗留时间过长或在煤气区域睡觉,造成人员煤气中毒事故;

g煤气区域作业时,无人监护,造成人员煤气中毒死亡事故;

2.控制的基本要求:

2.1 对设备、设施及安全状态的基本要求

a.现场、楼梯照明良好,防护栏完好;

b. 余热锅炉区域主要作业点安装煤气监测插头和声响报警装置;

c. 烟罩、锅炉及各管道阀门不得堵塞;

d. 除尘系统要定期清理,确保烟气畅通,转炉严格控制冶炼过程;

e. 加强对风机的维护及一二文压力、流量的监控;

2.2 对相关人员安全行为的基本要求

2.2.1对生产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

a.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b.接班、班中、交班依据《岗位安全综合检查表》逐项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报告;

c. 检查或操作设备时,避开转炉吹炼期;

d.巡回检查净水系统时,不得在零米弯头、水封筒、溢流水封槽蒸气管道等处长时间停留;

e. 检修作业, 执行挂牌制度,办理派工单,落实安全措施,检测作业点煤气浓度,安排专人监护作业;

g.清理烟道前,当班班长应和厂调度取得联系,将炉子呈90o停放,并派人监护;

h.转炉停炼后,风机应继续运转30分钟以上,并经鉴定确认烟道内不存在煤气或其它有害气体,方可进行清理;

i.清理烟道时,不得动炉和启动风机;

j.在烟道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k.进入烟道内作业,应穿好防护服,派专人监护;作业时不得吸烟和动火作业;一旦感到恶心呕吐、眩晕、疲倦,应立即停止作业;

2.2.2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a.维修电工每天对锅炉系统电器、线路、接地进行点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维修人员每天对锅炉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c.锅炉区域检修时,维修人员必须告知岗位工,保证作业点通风良好,并严密监视报警器,发现异常,通知维修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3.控制主要措施

3.1一般性安全提示

重煤气区域,严禁单人作业

3.2日常性管理措施

a. 余热锅炉工每班至少对区域设备设施检查三次,确保水封水位正常;

b. 散状料跨区域严禁单人作业,如果确须单人作业,留守人员必须严密监视室内报警器,并控制作业时间;

c.在冶炼期间检查时,严密关注煤气报警器,报警器一旦报警,立即无条件撤离作业现场;

d转炉冶炼期间,所有进入散状料跨的作业人员必须到余热锅炉值班室确认煤气报警器正常后,方可作业。

e.散状料跨区域有人作业时,岗位人员必须严密监视报警器,发现异常,通知立即撤离现场;

f.上料工、仪表工、动力除尘维修人员、转炉维修人员及送料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煤气安全规程和散状料跨区域煤气管理规定。

g 相关区域的工段长(工段安全员)每周对散状料跨区域检查一次,并填写煤气危险源(点)控制检查表;

h相关区域的班组长及岗位工每班对散状料跨区域进行检查,填写交接班记录和《安全综合检查表》;

i.岗位工接班、班中、交班检查散状料跨区域安全附件的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汇报并做好运行记事、填写好点检表;

3.3事故预案:

一旦发生煤气中毒立即报告工段(班组)、作业区并说明事故地点及受伤情况;立即就近求助并将患者转移至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静卧保暖;将其衣扣、领带、裤带等解开,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人工呼吸,送往医院。通知炉前停炼,查明原因,落实安全措施。

附一:炼钢厂煤气控制措施责任人一览表;

附二:炼钢厂煤气管网设备、设施划分;

附一:炼钢厂煤气控制措施责任人一览表:

控制措施序号

责任人

起始时间

混铁炉-- mwb1

混铁炉段长

2022年1月

合金炉—-mwb2

转炉各炉座段长及维修段长

2022年1月

中包烘烤装置—mwb3

转炉各铸机段长及维修段长

2022年1月

立式烘烤装置-mwb4

钢包段长及转炉维修段长

2022年1月

风机房区域—--mwb5

除尘运行段长、除尘维修段长

2022年1月

转炉炉后区域—mwb6

转炉各炉座段长及维修段长、上料段长

2022年1月

附二:炼钢厂煤气管网及设备设施划分

一、连铸维修:

1、 404支架至过渡南跨厂房外连铸煤气总阀及连铸区域的煤气管网设施(含放散阀、排污阀)。

2、 连铸跨1#至4#机各平台在线煤气烘烤装置。

3、 连铸跨中包烘烤区中包烘烤煤气装置及厂房上、下管网和设施。

二、转炉维修:

1、过渡跨离线钢包烘烤装置及转炉在线钢包烘烤装置。

2、钢412至钢415支架间焦炉煤气设备设施,过渡北跨煤气管网设备设施至精整跨钢包离线烘烤装置及3#、4#合金炉、3#、4#混铁炉所有煤气设施。

3、炉前跨所有煤气设备设施。(不含仪器仪表)

四、动力除尘维修:

1、一至四期风机房内外及转炉烟囱煤气管网设备、设施。

2、转炉煤气点火装置及使用焦炉煤气设备、设施。

3、一至四期余热锅炉及溢水槽、水封及除尘系统煤气管网设备、设施。

4、散装料跨12米至24米各平台固定式煤气报警设施。

5、风机房固定式煤气报警设施。

五、转炉各生产工段:

1、烟罩、炉口、落料管及管道的氮气密封,18米气封装置及阀门。

2、该区域二次除尘管道的日常检查及该管道的扇形阀。

3、18米插板阀及24米振筛的密封布袋。

六、辅助维修:

1、混铁炉、钢包、转炉风机等与煤气相关的仪器仪表。

2、炼钢厂区域内所有煤气报警仪的周检查与安装。

3、负责煤气报警仪定期校验联络工作。

4、建立煤气报警器的相关台帐。

六、所有使用煤气的单位:

区域内的煤气设备、设施实行日常管理,发现故障及时汇报相关负责维修单位。

第10篇 炼钢厂煤气危险源点管理控制措施

(一)混铁炉

1.1危险源点编号:mwb1

1.2基本情况简介:混铁炉属混铁炉工段管辖,位于炉前跨铁运桥东侧,是将炼铁的运输来铁水罐内的铁水兑入混装的设备,为保证铁水温度,进行煤气烘烤加热的设备。主要煤气设施有煤气阀门、煤气放散阀。安装地点:炉前跨  依次2#混铁炉(300t)、1#混铁炉(500t)、3#混铁炉(300t)

1.3危险因素分析及可能导致的事故:

a由于煤气作业未可靠切断煤气,而导致的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b煤气阀门及法兰密封不严,人员在煤气区域逗留或明火,引发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c由于煤气停运后未进行置换冲扫彻底,造成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d由于煤气水封密封不严或防爆板泄漏遇火星在爆炸条件下产生的爆炸事故;

e由于操作失误引发的煤气中毒或爆炸事故;

2、控制的基本要求;

2.1对设备设施及区域安全状态的基本要求

a建立健全落实煤气规章制度。

b必须严格执行煤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c进行煤气检修作业,必须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必须测定一氧化碳含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d凡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提前到安环科办理煤气作业动火许可手续;

e煤气各管道无腐蚀泄漏,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润滑保养良好

f凡用软管连接引导煤气,必须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并对接口进行捆扎,定期检查有无老化现象和泄漏,发现跑、冒、漏、冻、堵要及时处理,有老化现象要及时更换;

g煤气管道架空支架要牢固可靠;

h严禁在煤气区域休息逗留,

i给煤气水封供水的管网保持供水正常;煤气切断装置齐全可靠,无锈蚀、失效现象;

2.2对相关人员安全行为的基本要求

2.2.1对生产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

a.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准上岗工作

b. 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c.接班、班中、交班依据《岗位安全综合检查表》逐项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班长报告;

d.禁止在煤气区域内休息、抽烟、以防引起煤气中毒和爆炸、起火;

e.定期检查相关仪表及补水及水封密封情况,确保正常;

2.2.2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a 维修人员每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煤气检修时,维修人员必须告知区域工段负责人,作业时保证作业点通风良好,并严密监测co合格后方可作业,发现异常,维修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d在煤气区域作业时看好风向,站在上风侧;

3、控制主要措施

3.1一般性安全提示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3.2日常性控制管理措施

a工段(班组)煤气管理职责明确(工段每周检查两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做好相应的记录)

b从事煤气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煤气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煤气作业活动。

c煤气管网设施无腐蚀泄漏等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d送煤气后,末端放散5—10分钟,经防爆试验分析合格后,停止放散;

e煤气阀门管道附近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告标志;

f炉子点火时,炉内燃烧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负压,点火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不应先给煤气后点火。凡送煤气前已烘炉的炉子,其炉膛温度超过1073k(800℃)时,可不点火直接送煤气,但应严密监视其是否燃烧。

g煤气区域固定平台、走梯和护栏符合安全要求;

h煤气管道必须保持正压使用,使用过程中加强点检巡查工作,当管道压力低于0.5mpa时,应立即关闭阀门进行保压,谨防管道出现负压现象。

i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时必须二人以上,禁止单人作业。处理煤气泄漏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并落实安全措施。

j煤气管道上安装低压报警装置,设有放散管,放散管必须引出厂房外;

3.3事故预案

煤气设备、设施着火中毒事故:

(1)发生煤气设备设施着火对于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对于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关闭阀门,切不可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同时立即给水封注水,待或完全熄灭后关闭总阀;

(2)发生人员煤气中毒应立即启动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复苏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二)合金炉

1.1危险源点编号:mwb2

1.2基本情况简介:合金炉煤气设施由辅助维修管辖,位于炼钢厂炉前跨各转炉附近,是将炼钢转炉所使用的合金(硅铁、硅锰)进行煤气加热烘烤的设备。主要煤气设施有煤气阀门、煤气喷嘴、炉体。安装地点:炉前跨  依次1#合金炉、3#合金炉、4#合金炉。

1.3危险因素分析及可能导致的事故:

a由于煤气作业未可靠切断煤气,而导致的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b由于煤气阀门及法兰密封不严、管道腐蚀泄漏或停送煤气信息联络不到位,来煤气后煤气空放等,造成的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c由于煤气停运后未进行彻底置换冲扫,造成作业人员煤气中毒或盲目动火作业引起的爆炸事故;

d由于上合金时气流过大捂灭火源,产生的混合气体,未进行确认,再次点燃,引起的爆炸;

2、控制的基本要求;

2.1对设备设施及区域安全状态的基本要求

a建立健全落实煤气规章制度。

b必须严格执行煤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c进行煤气检修作业,必须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必须测定一氧化碳含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d凡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提前到安环科办理煤气作业动火许可手续;

e煤气各管道无腐蚀泄漏,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润滑保养良好

f凡用软管连接引导煤气,必须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并对接口进行捆扎,定期检查有无老化现象和泄漏,发现跑、冒、漏、冻、堵要及时处理,有老化现象要及时更换;

g上合金时先关煤气,上完合金后再点火;确保停送煤气信息畅通,同时合金工随时检查煤气喷嘴燃烧情况;

h严禁在煤气区域休息逗留,

i煤气切断装置齐全可靠,无锈蚀、失效现象;

2.2对相关人员安全行为的基本要求

2.2.1对相关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

a.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准上岗工作;

b. 煤气作业人员(合金工、送料工)每班对合金烘烤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报告;

c. 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d.禁止在煤气区域内休息、逗留、以防引起煤气中毒事故。

2.2.2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a 维修人员每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煤气检修时,维修人员必须告知区域工段负责人,作业时保证作业点通风良好,并严密监测co,发现异常,维修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d煤气作业前与相关单位联系,切断相关煤气阀门并挂牌确认;

e作业前煤气进行放散,并对co进行监测,动火前做防爆试验;

3、控制主要措施

3.1一般性安全提示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3.2日常性控制管理措施

a工段(班组)煤气管理职责明确(工段每周检查两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做好相应的记录)

b从事煤气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煤气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煤气作业活动。

c煤气管网设施无腐蚀泄漏等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d送煤气后,末端放散5—10分钟,经防爆试验分析合格后,停止放散;

e煤气阀门管道附近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告标志;

f点火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

g煤气区域固定平台、走梯和护栏符合安全要求;

h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i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时必须二人以上,禁止单人作业。处理煤气泄漏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并落实安全措施;

3.3事故预案

a煤气设备、设施由于不严密而引起着火,对于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关闭阀门,切不可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

b煤气设备、设施发生大量泄漏着火或造成人员中毒者,应立即启动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复苏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三)中包烘烤装置

1概况

1.1危险源点编号:mwb3

1.2基本情况简介:中包烘烤装置是将中包进行煤气加热烘烤的设备。主要煤气设施有煤气阀门、煤气喷嘴、中包、包胎。安装地点:连铸跨  依次1#机平台中包烘烤装置(东西各一个)、2#机平台中包烘烤装置(东西各一个)、3#机平台中包烘烤装置(东西各一个)、连铸跨中包区中包烘烤装置(包胎两个)。

1.3危险因素分析及可能导致的事故:

a由于煤气作业未可靠切断煤气,而导致的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b由于煤气阀门及法兰密封不严、管道腐蚀泄漏或停送煤气信息联络不到位,来煤气后煤气空放等,造成的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c由于煤气停运后未进行彻底置换冲扫,造成作业人员煤气中毒或盲目动火作业引起的爆炸事故;

d由于开启煤气时冲扫余留的混合气体,引起的爆炸;

e由于停煤气时直接关闭100mm以上的阀门,引起的爆炸;

2、控制的基本要求;

2.1对设备设施及区域安全状态的基本要求

a对煤气阀门进行挂牌标识;

b煤气各管道无腐蚀泄漏,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润滑保养良好

c煤气设施附近无易燃易爆物品,区域内消防设施完好

d停煤气时,先关闭支架上100mm以下的煤气阀门,检查分管喷头无余火,然后关闭总阀;

e确保停送煤气信息畅通,同时连铸台上班长随时检查煤气喷嘴燃烧情况;

f煤气切断装置齐全可靠,无锈蚀、失效现象;

g煤气管道架空支柱、支架等安全可靠;

2.2对相关人员安全行为的基本要求

2.2.1对相关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

a.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准上岗工作;

b. 煤气作业人员(台上班长)每班对合金烘烤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班长报告;

c. 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d.禁止在煤气区域内休息、逗留、以防引起煤气中毒事故。

2.2.2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a 维修人员每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煤气检修时,维修人员必须告知区域工段负责人,作业时保证作业点通风良好,并严密监测co,发现异常,维修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d煤气作业前与相关单位联系,切断相关煤气阀门并挂牌确认;

e作业前煤气进行放散,并对co进行监测,动火前做防爆试验;

f动火作业时,备用消防器材;

3、控制主要措施

3.1一般性安全提示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3.2日常性控制管理措施

a工段(班组)煤气管理职责明确(工段每周检查两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做好相应的记录)

b从事煤气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煤气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煤气作业活动。

c煤气管网设施无腐蚀泄漏等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d送煤气后,末端放散5—10分钟,经防爆试验分析合格后,停止放散;

e煤气阀门管道附近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告标志;

f点火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

g煤气区域固定平台、走梯和护栏符合安全要求;

h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i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时必须二人以上,禁止单人作业。处理煤气泄漏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并落实安全措施;

j送煤气时不着或着火后熄灭,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查明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点火。

k凡用软管连接引导煤气的管网设施,必须装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并定期检查煤气管网设施的腐蚀泄漏、使用、运行等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l中包烘烤装置点火时不送风,待点火送煤气燃着后,再逐步增大供风量和煤气量。停煤气时,应先关闭所有的烧嘴,然后停鼓风机,停煤气总阀。

3.3事故预案

a煤气设备、设施由于不严密而引起着火,对于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关闭阀门,切不可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

b煤气设备、设施发生大量泄漏着火或造成人员中毒者,应立即启动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复苏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四)立式烤包装置与卧式烤包装置

1.1危险源点编号:mwb4

1.2基本情况简介:立式烤包装置和卧式烤包装置是将钢包进行煤气加热烘烤的设备。主要煤气设施有煤气管道阀门、煤气喷嘴、钢包。安装地点:过渡跨和精整跨

1.3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分析:

a由于煤气作业未可靠切断煤气,而导致的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b由于煤气阀门及法兰密封不严、管道腐蚀泄漏或停送煤气信息联络不到位,来煤气后煤气空放等,造成的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c由于煤气停运后未进行彻底置换冲扫,造成作业人员煤气中毒或盲目动火作业引起的爆炸事故;

d由于开启煤气时冲扫余留的混合气体,引起的爆炸;

e由于停煤气时直接关闭100mm以上的阀门,引起的爆炸;

2、控制的基本要求;

2.1对设备设施及区域安全状态的基本要求

a对煤气阀门进行挂牌标识;

b煤气各管道无腐蚀泄漏,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润滑保养良好

c煤气设施附近无易燃易爆物品,区域内消防设施完好

d停煤气时,先关闭支架上100mm以下的煤气阀门,检查分管喷头无余火,然后关闭总阀;

e确保停送煤气信息畅通,同时连铸台上班长随时检查煤气喷嘴燃烧情况;

f煤气切断装置齐全可靠,无锈蚀、失效现象;

g煤气管道架空支柱、支架等安全可靠;

2.2对相关人员安全行为的基本要求

2.2.1对相关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

a.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准上岗工作;

b. 煤气作业人员每班和卧式烤包装置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班长报告;华龙公司每天对立式烤包装置进行检查,存在问题及时向相关负责单位汇报;

c. 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d.禁止在煤气区域内休息、逗留、以防引起煤气中毒事故。

2.2.2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a 维修人员每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煤气检修时,维修人员必须告知区域工段负责人,作业时保证作业点通风良好,并严密监测co,发现异常,维修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d煤气作业前与相关单位联系,切断相关煤气阀门并挂牌确认;

e作业前煤气进行放散,并对co进行监测,动火前做防爆试验;

f动火作业时,备用消防器材;

3、控制主要措施

3.1一般性安全提示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3.2日常性控制管理措施

a工段(班组)煤气管理职责明确(工段每周检查两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做好相应的记录)

b从事煤气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煤气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煤气作业活动。

c煤气管网设施无腐蚀泄漏等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d送煤气后,末端放散5—10分钟,经防爆试验分析合格后,停止放散;

e煤气阀门管道附近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告标志;

f点火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

g煤气区域固定平台、走梯和护栏符合安全要求;

h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i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时必须二人以上,禁止单人作业。处理煤气泄漏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并落实安全措施;

j送煤气时不着或着火后熄灭,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查明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点火。

k凡用软管连接引导煤气的管网设施,必须装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并定期检查煤气管网设施的腐蚀泄漏、使用、运行等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l中包烘烤装置点火时不送风,待点火送煤气燃着后,再逐步增大供风量和煤气量。停煤气时,应先关闭所有的烧嘴,然后停鼓风机,停煤气总阀。

3.3事故预案

a煤气设备、设施由于不严密而引起着火,对于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关闭阀门,切不可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

b煤气管道有沙眼或渗出焦油,找到漏点后,小木屑蘸水,塞在小孔上,可临时处理,然后待检修时补焊沙眼。

c煤气设备、设施发生大量泄漏着火或造成人员中毒者,应立即启动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复苏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五)风机房区域

1.1危险源点编号:mwb5

1.2基本情况简介:风机房区域属动力除尘工段管辖,位于炼钢厂炼钢中路自西向东50米处,风机房区域分为:一、二期风机房、三、四期风机房,和转炉烟气放散烟囱区域,该区域有风机7台和15个盲板阀;

1.3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分析:

a. 由于软连接泄漏煤气而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b.由于管道上盲板阀泄漏烟气而造成煤气中毒事故;

c.由于烟气管道人孔密封不严泄漏煤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d.由于煤气水封水位低于有效高度泄漏煤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c.由于倒盲板阀抽空时间不够,残余煤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e由于进入烟道内作业未检测,残余煤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f烟道内检修作业与三组阀站信息传递不到位或未可靠切断煤气来源,作业时突然涌入大量煤气,造成人员煤气中毒事故;

2、控制的基本要求

2.1对设备设施及区域安全状态的基本要求

a.工房每台风机旁安装煤气报警器探头;

b.严禁多个炉座共用烟气出口管道及烟囱;

c.工房内严禁外人随便出入;

d. 各出口盲板阀、出口管道上人孔、排水管及水封蜗壳等密封良好,无泄漏;

e. 作业现场平台护栏完好,直梯、楼梯、照明良好,工房通风换气良好;

f. 倒风机阀门时,风机必须空抽5-10分钟,确保烟道残余煤气排完,方可作业;

g. 风机房内消防设施完好。

2.2对相关人员安全行为的基本要求

2.2.1对生产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

a. 日常作业或检修作业时,必须护品齐全,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b.接班、班中、交班依据《岗位安全综合检查表》逐项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报告;

2.2.2对维修人员的基本要求

a 维修人员每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煤气检修时,维修人员必须告知当班负责人,岗位工签字确认,并随时关注室内固定式煤气报警器,维修人员要自带便携式煤气报警器,同时保证作业点通风良好,保证作业点与生产环境一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24ppm(30毫克/立方米);

d动火作业时,备用消防器材;

2.2.3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a.工段长(工段安全员)每周对风机房区域检查一次,并填写二类危险源(点)控制检查表;

b.除尘运行班组长及岗位工每班对风机房区域进行检查,填写交接班记录和《安全综合检查表》;

c.岗位工接班、班中、交班检查风机系统及阀门、管道、仪表等附件的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汇报并做好运行记事、填写好点检表;

3、控制主要措施:

3.1一般性安全提示

严禁烟火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

3.2日常性管理措施

a. 风机工每班至少对风机出口盲板阀、出口管道上人孔、排水管及水封、蜗壳等设备设施检查三次,确保密封良好无泄漏;

b.风机房值班人员要根据转炉炉前反馈的信息,做好与三组阀站的信息传递工作;

c.除尘运行班长要根据除尘系统检修的时间安排,及时与三组阀站联系并确认,确保检修作业安全;

d倒风机时,提前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合理安排倒风机时间,工段安全员现场参与指导;

e.风机房区域有人作业时,岗位人员必须严密监视报警器,发现异常,通知立即撤离现场;

f.打开人孔进入烟道内作业时,必须检测一氧化碳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并派专人监护,监护人不得离开,一旦感到恶心呕吐、眩晕、疲倦,应立即停止作业。

g.检修期间,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工种《岗位手册》及《风机房区域禁令》;

3.3事故预案:

发生煤气中毒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静卧保暖;将其衣扣、领带、裤带等解开,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人工呼吸;立即报告工段(班组)并说明事故地点及受伤情况;对受伤者采取措施后,立即送往医院;查明事故原因,落实安全措施。

(六)转炉炉后区域

1.1危险源点编号mwb6

1.2基本情况简介:转炉炉后区域即老区炉后6米至31米平台各区域;新区9米至47米平台各区域;

1.3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事故的分析:

a 由于冶炼过程产生的烟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b 由于水封缺水产生的煤气泄漏,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c由于进入烟道内作业未检测,残余煤气造成的煤气中毒事故;

d烟道内检修作业与三组阀站信息传递不到位或未可靠切断煤气来源,作业时突然涌入大量煤气,造成人员煤气中毒事故;

e煤气报警器失灵或不准确,造成人员煤气中毒事故;

f煤气区域休息逗留时间过长或在煤气区域睡觉,造成人员煤气中毒事故;

g煤气区域作业时,无人监护,造成人员煤气中毒死亡事故;

2.控制的基本要求:

2.1 对设备、设施及安全状态的基本要求

a.  现场、楼梯照明良好,防护栏完好;

b.余热锅炉区域主要作业点安装煤气监测插头和声响报警装置;

c.烟罩、锅炉及各管道阀门不得堵塞;

d. 除尘系统要定期清理,确保烟气畅通,转炉严格控制冶炼过程;

e. 加强对风机的维护及一二文压力、流量的监控;

2.2 对相关人员安全行为的基本要求

2.2.1对生产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

a.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b.接班、班中、交班依据《岗位安全综合检查表》逐项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报告;

c. 检查或操作设备时,避开转炉吹炼期;

d.巡回检查净水系统时,不得在零米弯头、水封筒、溢流水封槽蒸气管道等处长时间停留;

e.检修作业, 执行挂牌制度,办理派工单,落实安全措施,检测作业点煤气浓度,安排专人监护作业;

g.清理烟道前,当班班长应和厂调度取得联系,将炉子呈90º停放,并派人监护;

h.转炉停炼后,风机应继续运转30分钟以上,并经鉴定确认烟道内不存在煤气或其它有害气体,方可进行清理;

i.清理烟道时,不得动炉和启动风机;

j.在烟道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k.进入烟道内作业,应穿好防护服,派专人监护;作业时不得吸烟和动火作业;一旦感到恶心呕吐、眩晕、疲倦,应立即停止作业;

2.2.2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a.维修电工每天对锅炉系统电器、线路、接地进行点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维修人员每天对锅炉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c.锅炉区域检修时,维修人员必须告知岗位工,保证作业点通风良好,并严密监视报警器,发现异常,通知维修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3.控制主要措施

3.1一般性安全提示

重煤气区域,严禁单人作业

3.2日常性管理措施

a. 余热锅炉工每班至少对区域设备设施检查三次,确保水封水位正常;

b. 散状料跨区域严禁单人作业,如果确须单人作业,留守人员必须严密监视室内报警器,并控制作业时间;

c.在冶炼期间检查时,严密关注煤气报警器,报警器一旦报警,立即无条件撤离作业现场;

d转炉冶炼期间,所有进入散状料跨的作业人员必须到余热锅炉值班室确认煤气报警器正常后,方可作业。

e.散状料跨区域有人作业时,岗位人员必须严密监视报警器,发现异常,通知立即撤离现场;

f.上料工、仪表工、动力除尘维修人员、转炉维修人员及送料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煤气安全规程和散状料跨区域煤气管理规定。

g 相关区域的工段长(工段安全员)每周对散状料跨区域检查一次,并填写煤气危险源(点)控制检查表;

h  相关区域的班组长及岗位工每班对散状料跨区域进行检查,填写交接班记录和《安全综合检查表》;

i.岗位工接班、班中、交班检查散状料跨区域安全附件的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汇报并做好运行记事、填写好点检表;

3.3  事故预案:

一旦发生煤气中毒立即报告工段(班组)、作业区并说明事故地点及受伤情况;立即就近求助并将患者转移至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静卧保暖;将其衣扣、领带、裤带等解开,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人工呼吸,送往医院。通知炉前停炼,查明原因,落实安全措施。

第11篇 重大危险源清单安全管理措施

一、土方开挖

1.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的规定进行作业。

2.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3.基坑槽、管沟土方开挖过程中,以设计要求为依据或规范要求为依据,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控。

4.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排水措施。

5.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6.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应随时注意土壁变动的情况,发现有裂缝等异常现象,必须暂停施工,。

7.挖土方时,如发现有不能辨认的物品或事先未预见到的情况时,应及时停止作业,报告上级处理。

8.水下作业,要严格检查电器的接地或接零和漏电保护开关,电缆应完好,并穿戴防护用具。

9.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情况,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开挖,大爆破作业。

10.人工吊运泥土,应检查工具、绳索、钩子是否牢靠,起吊时下方不得有人。

11.在基坑或深井下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

12.基坑四周必须设1.5m的高防护栏杆,防护栏杆距基坑距离不少于1m。

二、深基坑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十大纪律。

2.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准擅自修改。

3.基坑开挖前,应先检查了解地质、水文、道路、附近建筑物、民房等状况,做好记录,开挖过 程经常观测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4.作业前要全面检查开挖的机械、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严禁带'病'运行,基坑现场排水、降水、集水措施是否落实。

5.作业中应坚持由上而下分层开挖,先放坡,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不准碰损边坡或碰撞支撑 系统或护壁桩,防止坍塌,未支护前不准超挖。

6.基坑周边严禁超荷载堆土、堆放材料设备,不得搭设临时工棚设施。

7.基坑抽水用潜水泵和电源电线应绝缘良好,接线正确,符合三相五线制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要求,抽水时坑内作业人员应返回地面,不得有人在坑内边抽水边作业,移动泵机必须先拉闸切断电源。

8.汽车运土,装载机铲土时,应有人指挥,遵守现场交通标志和指令,严禁在基坑周边行走运载车辆。

9.基坑开挖过程,应按设计要求,及时配合做好锚杆拉固工作。

10.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及时进行基础施工,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11.夜间作业应配有足够照明,基坑内应采用36v以下安全电压。

12.作业人员必须沿斜通道上下基坑。

三、人工成孔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纪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挖孔过程中,随时观察护壁有无裂缝、变形,如发现异常及时上报,采取加固措施,以避免塌方(严禁私自处理)。

3.井台面上操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尤其在孔内作业时绝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要认真观察孔内一切动态,保持与孔内人员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孔口护壁必须高于原地面20~30cm,无人施工时井口必须加盖板,以防杂物或人员掉入孔内,盖板用50mm的木板做成门板盖在洞口上。

5.孔口周围设栏杆,栏杆高度不低于1.2m,夜间应悬挂警示灯。

6.任何情况下,提升设备不得超载运行,供人员上下用的吊笼,应专门制订实施措施,要标明额定人数并严格遵守,并经常检查、维修和保养。

7.使用台架、把杆时,卷扬滚筒上绳不得扭结有断丝现象,滚筒上的绳全部放出后剩余不得少于4圈。

8.井口到井底设置一条直径25mm的软棕绳,随深度加大,供孔内作业人员应急出孔使用。

9.井口下方离井底3m内(随挖孔井尺调整)应设置半圆形钢板护盖,当取土吊桶上下运行时,孔内作业人员在护盖下面作业。

10.孔口四周不准堆土渣,混凝土护圈顶上不许放置操作工具,严防坠落伤人。

11.井内作业用的风镐管、通风管、抽水管、电源线等必须妥加整理临时固定,并应沿井壁边敷设,防止脱落伤人。

12.渣筒上下时,必须对准孔中心,挂钩牢固,筒的插销要到位。筒与挂钩处要加钢丝绑扎牢固,以免碰撞时脱钩。

13.孔口较大时提升架应安装在宽>30cm,厚>8cm的优质木板上,木板平稳,两端用锚入混凝土护圈内的钢筋固定。提升架与木板间用钯钉、精钢丝固定牢固。

14.下孔人员从软梯上爬下去且必须系好安全带。

15.施工现场用电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所有设备必须按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装置进行安装。

16.施工场地的电缆要架空,离地面不小于2m,严禁拖地和压埋土中。

17.井下电器照明必须用12v低压电源。进入井内的一切设备必须接零接地,并设置漏电保护器。

18.潜水泵长期留在孔下使用,其绝缘性能要经常检查,应用500v摇表检查其绝缘电阻,其值不小于0.5mω,否则,应进行拆检烘干。

19.操作人员下孔作业前,应先进行气体测试,并用鼓风机将井内空气彻底予以更换。

四、模板工程

1.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以上时,应根据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防护。

2.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安装、拆卸模板。

3.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时,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用木马凳操作。

4.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定的立足点。支设临空构筑物模板时,应搭设支架。模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安装后将洞盖没。

5.操作人员上下通行时,不许攀登模板或脚手架,不许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狭窄而无防护栏的模板面上行走。

6.模板支撑不能固定在脚手架或门窗上,避免发生倒塌或模板位移。

7.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大模板的堆放应有防倾斜措施。

8.冬季施工,应对操作地点和人行通道的冰雪事先清除;雨季施工,对高耸结构的模板作业应安装避雷设施;五级以上的大风天气,不宜进行大块模板的拼装和吊装作业。

五、脚手架搭设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纪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搭设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和体格查验考核,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及其他不适宜高处作业人员,一律不准从事搭拆作业。

3.进入作业区域,必须戴安全帽,带工具袋,悬空危险作业,必须先挂扣安全带,严禁穿拖鞋、赤脚或硬底鞋上棚架操作。严禁作业中吸烟,严禁酒后作业。

4.架设新用的材料及扣件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并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准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扣件,不准钢、木、竹材料混搭。

5.架子地基应平整夯实(或混凝土基础)。并找平后,加设垫木、垫板或底座。不得在未经处理的起伏不平和软硬不一的地面上直接搭设脚手架。不准用红砖作垫块。

6.严格按照脚手架搭设方案规定的构造尺寸进行搭设,控制好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并确保节点连接达到要求(绑好,拧紧或插挂好);垂直度<1/1000,垂直允许偏差≤±100mm。

7.首层、顶层和施工作业层必须有脚手板铺满,铺平铺稳,保证有3个支撑点绑扎牢固,不得有探头板。架体与建筑之间应逐层进行封闭(用水平网或板)。传递杆件料具,不准碰触压钩搭高低压电源线和电气设备。

8.搭设过程中要及时设置连墙杆、斜撑杆、剪刀撑、扫地杆以及必要的卸荷吊索,保证架体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不小于45°,不大于60°。

9.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垂直间距不大于4m,水平间距不大于7m应设置一道牢固的连接点,高层建筑工程的外脚手架应用刚性连墙杆,总高度超过100m时,应增设抗拔措施。内排柱离建筑物不得大于150mm。

10.架上堆放材料、工具等均布活荷载不得超过3kn/㎡。

11.钢管脚手架必须有良好可靠的防雷的接地,高于四周建筑物的脚手架应设避雷装置。

12.脚手架搭设要有经审批的施工方案,每次搭高必须保持高于作业面1.2m以上,分段搭设完毕后应 进行检查,分段量化验收,检查合格才能使用,不合格不准交付使用。

13.在脚手架外侧搭设卸料平台时,操作人员必须先系扣好安全带。

14.搭设上落人员的斜梯与地面或水平夹角20°左右,踏步间距不大于30cm,不准搭在靠高压侧

15.遇有恶劣气候(如风力在六级以上)时,禁止在脚手架上作业,并将脚手架与建筑物拉结牢固。

六、塔式起重机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纪律,安装拆卸

工人必须取得省级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书,方可上岗。

2.起重机拆装前,应按照出厂有关规定,编制拆装作业方法、质量要求和安全技术措施,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作为拆装作业技术方案,并向全体作业人员交底。

3.对所拆装起重机的各机构、各部位、结构焊缝、重要部位螺栓、销轴、卷扬机构和钢丝绳、吊钩、吊具以及电气设备、线路等进行检查,使隐患排除于拆装作业之前;

4.对自升塔式起重机顶升液压系统的液压缸和油管、顶升套架结构、导向轮检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5.对采用旋转塔身法所用的主副地锚架、起落塔身卷扬钢丝绳以及起升机构制动系统等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5.检查拆装作业中配备的起重机、运输汽车等辅助机械应状态良好,技术性能应保证拆装作业的需要;

6.拆装现场电源电压、运输道路、作业场地等应具备拆装作业条件;

7.起重机的拆装作业应在白天进行,当遇大风、浓雾和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业。

8.指挥人员应熟悉拆装作业方案,遵守拆装工艺和操作规程,使用明确的指挥信号进行指挥。所有参与拆装作业的人员,都应听从指挥,如发现指挥信号不清或有错误时,应停止作业,待联系清楚后再进行。

9.拆装人员在进入工作现场时,应穿戴安全保护用品,高处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熟悉并认真执行拆装工艺和操作规程,当发现异常情况或疑难问题时,应及时向技术负责人反映,不得自行其是,应防止处理不当而造成事故。

第12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一、目的

识别本项目运行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确定和更新重大危险源,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范围

本项目运行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及更新与管理。

三、职责

1、项目安全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以及重大危险源和不可承受风险的审批。

2、安全科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实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策划和实施。

3、安全科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项目经理部。

4、负责实施本项目活动和作业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经本项目负责人批准后制定控制计划予以实施,有效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四、工作程序

1、初始状态评审

①、在体系建立之初,项目部安全科部组织各科室、各工区进行初始状态评审,辨识本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现状。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⑴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

⑵识别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⑶对本项目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

⑷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资料进行评估。

②、初始状态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安全保卫部负责整理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状态初始评审报告》,作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以及管理方案的依据,评审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2、危险源辨识内容和方法

①、可按以下过程或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

⑴各施工点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物及平面布局;

⑵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

⑶生产设备、设施或装置;

⑷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

⑸法律法规要求(如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⑹生活设施和应急设施;

⑺所有进人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⑻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②、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等因素。

⑴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⑵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③、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

3、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时机

①、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

②、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施工工序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

4、风险评价方法

①、对危险源所导致风险,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进行评价,即d=lec。其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l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能够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c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d:风险值(d=lec)

d分数值

危险程度

危险级别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4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

<20

有危险,可以接受

1

②、下列情况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⑴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风险,直接确定项目不可承受的风险和为重大危险源;

⑵d>70风险和危险源,确定为项目不可承受的风险和重大危险源。

③、安全科将所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报项目总工程师、驻地办、总监办审批后发至各工区。

④、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管理方案中,或通过制订运行控制程序对其进行控制。

5、危险源的更新

①当下列情况发生时,由安全科组织有关科室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重新确定不可承受风险和重大危险源:

⑴管理评审要求;

⑵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更时;

⑶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时;

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有遗漏时;

⑸相关方有抱怨时;

⑹发生重大事故、事件。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更新评价按上述相关步骤进行。

______责任公司

_____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____年_月

第13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一、目的识别本项目运行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确定和更新重大危险源,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二、范围本项目运行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及更新与管理。三、职责1、项目安全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以及重大危险源和不可承受风险的审批。2、安全科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实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策划和实施。3、安全科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项目经理部。4、负责实施本项目活动和作业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经本项目负责人批准后制定控制计划予以实施,有效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四、工作程序1、初始状态评审①、在体系建立之初,项目部安全科部组织各科室、各工区进行初始状态评审,辨识本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现状。评审的主要内容有:⑴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⑵识别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⑶对本项目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⑷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资料进行评估。②、初始状态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安全保卫部负责整理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状态初始评审报告》,作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以及管理方案的依据,评审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2、危险源辨识内容和方法①、可按以下过程或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⑴各施工点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物及平面布局;⑵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⑶生产设备、设施或装置;⑷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⑸法律法规要求(如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⑹生活设施和应急设施;⑺所有进人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⑻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②、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等因素。⑴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⑵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③、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3、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时机①、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②、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施工工序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4、风险评价方法①、对危险源所导致风险,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进行评价,即d=lec。其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l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能够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c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d:风险值(d=lec)

d分数值

危险程度

危险级别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4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

<20

有危险,可以接受

1

②、下列情况确定为重大危险源⑴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风险,直接确定项目不可承受的风险和为重大危险源;⑵d>70风险和危险源,确定为项目不可承受的风险和重大危险源。③、安全科将所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报项目总工程师、驻地办、总监办审批后发至各工区。④、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管理方案中,或通过制订运行控制程序对其进行控制。5、危险源的更新①当下列情况发生时,由安全科组织有关科室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重新确定不可承受风险和重大危险源:⑴管理评审要求;⑵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更时;⑶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时;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有遗漏时;⑸相关方有抱怨时;⑹发生重大事故、事件。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更新评价按上述相关步骤进行。______责任公司_____合同段项目经理部____年_月

第14篇 立式烤包装置与卧式烤包装置危险源点管理控制措施

1.1危险源点编号:mwb4

1. 2基本情况简介:立式烤包装置和卧式烤包装置是将钢包进行煤气加热烘烤的设备。主要煤气设施有煤气管道阀门、煤气喷嘴、钢包。安装地点:过渡跨和精整跨

1.3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分析:

a由于煤气作业未可靠切断煤气,而导致的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b由于煤气阀门及法兰密封不严、管道腐蚀泄漏或停送煤气信息联络不到位,来煤气后煤气空放等,造成的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c由于煤气停运后未进行彻底置换冲扫,造成作业人员煤气中毒或盲目动火作业引起的爆炸事故;

d由于开启煤气时冲扫余留的混合气体,引起的爆炸;

e 由于停煤气时直接关闭100mm以上的阀门,引起的爆炸;

2、控制的基本要求;

2.1对设备设施及区域安全状态的基本要求

a对煤气阀门进行挂牌标识;

b煤气各管道无腐蚀泄漏,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润滑保养良好

c 煤气设施附近无易燃易爆物品,区域内消防设施完好

d停煤气时,先关闭支架上100mm以下的煤气阀门,检查分管喷头无余火,然后关闭总阀;

e确保停送煤气信息畅通,同时连铸台上班长随时检查煤气喷嘴燃烧情况;

f 煤气切断装置齐全可靠,无锈蚀、失效现象;

g煤气管道架空支柱、支架等安全可靠;

2.2对相关人员安全行为的基本要求

2.2.1对相关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

a. 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准上岗工作;

b. 煤气作业人员每班和卧式烤包装置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班长报告;华龙公司每天对立式烤包装置进行检查,存在问题及时向相关负责单位汇报;

c. 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d. 禁止在煤气区域内休息、逗留、以防引起煤气中毒事故。

2.2.2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a 维修人员每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 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 煤气检修时,维修人员必须告知区域工段负责人,作业时保证作业点通风良好,并严密监测co,发现异常,维修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d煤气作业前与相关单位联系,切断相关煤气阀门并挂牌确认;

e作业前煤气进行放散,并对co进行监测,动火前做防爆试验;

f动火作业时,备用消防器材;

3、控制主要措施

3.1一般性安全提示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3.2日常性控制管理措施

a工段(班组)煤气管理职责明确(工段每周检查两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做好相应的记录)

b从事煤气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煤气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煤气作业活动。

c煤气管网设施无腐蚀泄漏等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d送煤气后,末端放散5—10分钟,经防爆试验分析合格后,停止放散;

e煤气阀门管道附近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告标志;

f点火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

g煤气区域固定平台、走梯和护栏符合安全要求;

h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i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时必须二人以上,禁止单人作业。处理煤气泄漏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并落实安全措施;

j送煤气时不着或着火后熄灭,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查明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点火。

k凡用软管连接引导煤气的管网设施,必须装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并定期检查煤气管网设施的腐蚀泄漏、使用、运行等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l中包烘烤装置点火时不送风,待点火送煤气燃着后,再逐步增大供风量和煤气量。停煤气时,应先关闭所有的烧嘴,然后停鼓风机,停煤气总阀。

3.3事故预案

a 煤气设备、设施由于不严密而引起着火,对于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关闭阀门,切不可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

b 煤气管道有沙眼或渗出焦油,找到漏点后,小木屑蘸水,塞在小孔上,可临时处理,然后待检修时补焊沙眼。

c煤气设备、设施发生大量泄漏着火或造成人员中毒者,应立即启动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复苏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第15篇 合金炉危险源点管理控制措施

1.1危险源点编号:mwb2

1.2基本情况简介:合金炉煤气设施由辅助维修管辖,位于炼钢厂炉前跨各转炉附近,是将炼钢转炉所使用的合金(硅铁、硅锰)进行煤气加热烘烤的设备。主要煤气设施有煤气阀门、煤气喷嘴、炉体。安装地点:炉前跨依次1#合金炉、3#合金炉、4#合金炉。

1.3危险因素分析及可能导致的事故:

a由于煤气作业未可靠切断煤气,而导致的煤气着火爆炸事故;

b由于煤气阀门及法兰密封不严、管道腐蚀泄漏或停送煤气信息联络不到位,来煤气后煤气空放等,造成的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

c由于煤气停运后未进行彻底置换冲扫,造成作业人员煤气中毒或盲目动火作业引起的爆炸事故;

d由于上合金时气流过大捂灭火源,产生的混合气体,未进行确认,再次点燃,引起的爆炸;

2、控制的基本要求;

2.1对设备设施及区域安全状态的基本要求

a建立健全落实煤气规章制度。

b必须严格执行煤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c进行煤气检修作业,必须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必须测定一氧化碳含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d凡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提前到安环科办理煤气作业动火许可手续;

e煤气各管道无腐蚀泄漏,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润滑保养良好

f凡用软管连接引导煤气,必须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并对接口进行捆扎,定期检查有无老化现象和泄漏,发现跑、冒、漏、冻、堵要及时处理,有老化现象要及时更换;

g上合金时先关煤气,上完合金后再点火;确保停送煤气信息畅通,同时合金工随时检查煤气喷嘴燃烧情况;

h严禁在煤气区域休息逗留,

i煤气切断装置齐全可靠,无锈蚀、失效现象;

2.2对相关人员安全行为的基本要求

2.2.1对相关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

a. 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准上岗工作;

b. 煤气作业人员(合金工、送料工)每班对合金烘烤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存在问题及时向工班长报告;

c. 作业人员护品齐全规范,遵守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d. 禁止在煤气区域内休息、逗留、以防引起煤气中毒事故。

2.2.2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a 维修人员每天对煤气系统管道、阀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 煤气管道阀门动火(电氧焊)作业时,必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c 煤气检修时,维修人员必须告知区域工段负责人,作业时保证作业点通风良好,并严密监测co,发现异常,维修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d煤气作业前与相关单位联系,切断相关煤气阀门并挂牌确认;

e作业前煤气进行放散,并对co进行监测,动火前做防爆试验;

3、控制主要措施

3.1一般性安全提示

煤气区域,严禁逗留;

3.2日常性控制管理措施

a工段(班组)煤气管理职责明确(工段每周检查两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做好相应的记录)

b从事煤气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煤气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煤气作业活动。

c煤气管网设施无腐蚀泄漏等情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d送煤气后,末端放散5-10分钟,经防爆试验分析合格后,停止放散;

e煤气阀门管道附近应挂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告标志;

f点火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

g煤气区域固定平台、走梯和护栏符合安全要求;

h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可靠地切断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i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时必须二人以上,禁止单人作业。处理煤气泄漏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并落实安全措施;

3.3事故预案

a 煤气设备、设施由于不严密而引起着火,对于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直径大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关闭阀门,切不可突然关闭煤气阀门,以防回火爆炸。

b 煤气设备、设施发生大量泄漏着火或造成人员中毒者,应立即启动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将中毒者迅速及时的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复苏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险源管理措施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