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措施
栏目

运行管理措施15篇

发布时间:2023-03-18 热度:20

运行管理措施

第1篇 变电运行管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变电运行工作需要严格的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不仅要对变电运行工作的安全要有全面的认识,还要在实际的操作、管理中小心谨慎。通过完善和改进管理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努力实现电力安全。

(一)强化管理制度

安全第一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管理决定着变电运行工作的安全与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优秀的管理者不但能够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电网安全,还可以提高变电运行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中国有句古话叫未雨绸缪,在变电运行工作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在变电运行管理中坚定不移的执行国家和企业在变电工作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变电运行的规章制度,特别是电力安全工作规定,每年都要考一次,同时建立起一套惩戒鲜明的惩戒制度、加强对违反规制的惩戒制度、强化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监管,可以通过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考核,减少变电运行工作人员实际操作中失误的发生。在变电运行工作实施前,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检查,尽可能消除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因为科技发展越来越快,电力企业的相关设备也不断更新,因此要及时完善变电运行的设备运行规程,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从而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电力行业涉及到操作的安全问题,对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其工作的危险性。变电运行人员应该意识到其工作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安全问题,同时还牵涉到他人的人身安全,所以,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将危险减到最小。工作人员应该努力掌握相关的操作注意事项,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企业管理部门应该按时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得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随着企业的发展同步提高,并明确他们在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促进变电运行管理的正常进行。企业还可以指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对于不能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员工要进行相关的惩罚,而对于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要进行相应的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增添动力。

(三)尽最大的限度完善预防工作

变电事故的发生不是我们所能够预料和掌控的,但是在事故发生后做好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同类事故再一次发生。同时,还要做好对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定时的对变电站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等。同时,贯彻落实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即谁的工作谁负责,当事故发生后要承担起相关的责任,严肃奖惩制度,调动其工作热情,提高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来确保变电运行管理的安全性。

第2篇 制冷空调设备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制冷空调作业伤亡事故大部分发生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因此,搞好制冷空调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企业应建立健全保障制冷空调设备安全运行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具体管理制度原则要求:

(l)企业应建立有关制冷空调运行与维护作业等各级岗位安全责任制。

交接班制度

它是一项使上下班之间衔接生产,交待责任,互相检查,保证安全生产连续进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所规定的交接事项一般有:完成任务的情况、质量情况、设备情况;工具、用具、各种仪器仪表安全装置情况,以及安全生产及预防措施;为下一班生产所进行的准备情况;上级指示和注意事项等情况。可简述为:①交接班值班人员应按规定时间进行交接班。交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现场做好交接班准备工作。交接人员应办理交接手续签字后方可离开。

②交班时系统运转记录必须完整。设备、环境卫生良好,交班班长应向接班班长介绍运转情况和注意问题,设备检修、改进等工作情况及结果;当值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工作及有关措施。交接班人员应分别到各环节进行详细交接。

③遇事故处理时,不得进行交接班。应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接班人员可在站(库)长指挥下协助工作。

④接班人员应认真查看各项记录,巡视检查设备及各部安全装置,仪表安全运行状况是否正常,了解上班设备异常及事故处理情况;核对防护用品、安全用具等是否齐全;检查工现场环境、清整等状况。

(3)巡回检查制度

巡回检查制度是对所控设备的要害部位进行检查的制度。即根据安全生产和工艺流程特点,确定检查点,规定检查内容和要求,选用最科学的检查路线和顺序实行定时、定点对生产的重要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掌握情况、记录资料、发现问题、排除隐患,这是确保制冷空调作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制度。

可简述为:

①正常巡视除交接班巡视外,应定时进行巡视。

②对新设备投入运行后,以及设备异常、试验、检修、事故处理后,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

③值班巡视人员巡视检查中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④巡视检查中遇有严重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情况,应进行紧急处理,并立即报告主管领导。

(4)压力容器及安全装置、仪表定期检测制度

按照原劳动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必须认真安排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并将压力容器年度检验计划报主管部门和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

①企业使用单位,缩制检验计划,每年至少一次配合专业检验人员进行在运行压力容器外部检测。

②压力容器停机时检验,斯限分为: 安全状况为1-3级的,每隔6年至少一次; 安全状况为3-4级的,每隔3年至少一次;

③在运行压力容器的安全褥,一般每年至少由专业检测部门校检一次。每开启一次必须重新校验。

④制冷空调系统的压力(压差)控制器、温度显示控制器、液位控制器、流量控制器、安全报警装置等每年至少由企业或专业检测部门校验一次。并做好校验记录。

⑤压力表必须与压力容器的介质相适应,每年须经专业检测部门校验一次。

(5)防护用品与安全用具管理制度

在制冷空调作业中,企业必须根据制冷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制冷剂的危害特性配置一定数量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必要的安全用具,以保证作业人员在运行操作和(检)抢修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但是,一些企业对防护用品与安全用具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配置不全或疏于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使防护用品和安全用具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制定并认真执行安全防护用品与用具的管理制度。

其内容可简述如下:

①防护用品、安全用具可根据情况设兼职保管员并由制冷站(机房)负责人负责。

②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及治疗药品应存放便于使用的固定地点的箱柜中,并设专人保管,禁止用于其它用途。

③防护用品、安全用具须按照规程规定定期检验,并有检验记录。对不合格的应予以报废,补足新用品(具)置于原处存放。

④防护用品、安全用具使用后应送回原处存放,不得随意搁置。

⑤企业应组织制冷作业人员学习防护用品与安全用具的使用要求,并进行必要的使用演练,使作业人员熟练正确地掌握使用功能。

(6)建立制冷空调作业档案制度

制冷空调设备成套文件是在购置或制造设备这一环节中形成的,反映设备结构、外貌及使用的全部文件。购置制冷空调设备,必然同时购进一套随设备装箱的文件。这套文件是设备制造厂为方便用户对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修而编制的。由于这套文件只供安装、使用、维修,不供制造使用,所以不会有全套制造图。一般有使用说明书和维护保养说明书,有关系统图,如电气、液压、传动等系统图,易损零件加工图等。如果需要安装后才能使用,还要有安装图或说明书,由于设备的繁简程度不一,设备制造厂的经营方针不同,设备文件没有千篇一律的成套范围,检查这类设备成套完整与否,主要以设备装箱单中所附的装箱文件目录为依据,同时还要注意国家有关特殊要求,如压力容器的出厂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监察的规定。

设备档案以正式使用时间为界限,可分前期档案与后期档案。前期档案是指制冷设备的设计资料,产品合格证,安装、调试中的各种数据、报告,是设备正式使用前形成的档案。后期档案是指使用、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文件,如设备使用维护记录,设备及安全装置、仪表等的检验记录等。应补充到相关的设备档案中去,设备更新以及各种设备事故可与其并列人设备档案之中,作为永久保存。

(7)制冷空调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制冷与空调作业是国家确定的特种作业,其作业类别涉及到制冷空调机组设备的安装、使用和修理作业的操作人员。保障制冷空调系统安全运行,空调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是重要的因素。凶此,必须加强对制冷空调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木的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并要求,凡从事制冷空调作业操作、安装和修理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取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持证上岗,无证不得独立操作。

(8)制冷空调维修管理制度

制冷空调系统维护和修理工作,对设备可靠,安全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应针对制冷空调装置系统的运行工艺特点制定完善的维护检修制度,使维护保养修理工作形成制度化。制冷空调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两种,一种是预防性维护保养,即为使机组保持良好安全的运行状态而进行的定期检查和保养,另一种是检修。检修分为故障检修和定期检修两种,故障检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根据情况加以检修。定期检修是根据设备腐蚀损坏的情况定期检查和修理。制度中有关原则要求可简述为:

①制定维护和检修计划,确定大中小修时间,明确维护保养检修内容。

②建立维修保养记录制度,制定相应的记录表格;将维修过程存在的问题,维修的方法、质量及结果等进行记录,做好维护修理工作记录。

③制定维护修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加强作业过程的安全监护管理。对有可能发生危险的维修作业,如对压力容器

④加强对制冷空调安全装置及安全附件定期维护和保养,安全阀和压力(差)控制器,温度显示控制装置,液位显示控制装置,断水保护器等应定期检查校验,制定检查校验方法。保障制冷空调安全装置的正常可靠。

⑤制定设备维护与检修作业的工艺质量标准。

(9)制冷空调系统水质管理制度

制冷空调系统主要采用循环水系统进行冷却或输送冷量,循环水起着冷热交换的作用,在制冷空调装置使用过程中,因水质问题导致设备结垢,腐蚀,污物堵塞,致使制冷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制冷量下降,运转压力过高及能耗提高,运行工况恶化,影响着制冷空调系统的正常与安全运行。因此,加强制冷空调系统循环水的管理是机房运行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建立循环水质管理制度,其原则要求可简述为:

①应定期检验冷却水和冷冻水的水质情况,如水中钙、镁离子浓度、ph值及电导率。

②定期向水中添加适量化学药剂,使冷却水和冷冻水的离子浓度保持相应平衡。

③机组运行前应对冷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进行清洗,季节停机前,应把冷冻水和冷却水全部放净,打开换热器水盖检查管板及传热管的表面积泥、结垢以及腐蚀情况,如发现结垢等情况应进行清除,以保证热交换质量。检修期内应对冷却水用蓄水池进行清洗,并对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杂物进行彻底的清除以保证循环水管路的畅通。

④严格管理循环水管路,防止跑冒滴漏,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注意节约用水。

(i0)制冷空调机房防火管理制度

制冷空调机房火灾的主要危险隐患有:

①电器设备负荷电流过大,电缆发热;

②电气短路如对地短路故障等;

③动火或吸烟及使用明火设备;

④易燃物品如填料、塔体及泡沫塑料等;

⑤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空调机组的燃油、燃气系统输送与使用等。另外,制冷空调机房内发生火灾会导致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受热超压爆炸或制冷剂大量泄漏的危险。因此,必须加强制冷空

调机房的防火安全管理,建立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其原则要求简述

如下:

a.制冷空调必须保证防火阀与空调主机间相应的灵活可靠.在发生火情后保证先切断主机电源再自动断掉防火阀。

b.氨制冷机房和布置在地下室的压缩式制冷空调机组的机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c.开机前检查电源,无隐患后方可开机,工作时间不得离岗。

d.机房内严禁闲杂人员人内,需进机房时进行登记并签字。

e.维修时使用的油棉不得乱扔,及时清理到指定地点。

f.班后停机,要有专人检查、断电、关窗、锁门。

g.制冷空调机房人员要坚持检查制度,发现异常或火情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要熟练掌握岗位设备情况,发现火情立即切断电源。

h.严禁动用明火,必须时经有关上级部门批准并填写动火证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使用。

i.制冷空调作业区内应配备消防灭火器材,存放于指定地点,应设专人保管,不得乱堆乱放。定期检查,发现损坏、腐蚀时应及时更换,作业人员必须掌握二懂三会。

(11)制冷空调作业事故紧急预案制度

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导致爆炸及制冷剂的泄漏等事故,危及设备及人员安全,针对出现的事故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能够避免事故的扩大,防止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减少国家财产和人员伤亡损失。制冷空调作业发生的事故,往往是由于现场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出现问题则手忙脚乱,使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扩大,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因此,为防患于未然,企业应建立事故预案制度。针对制冷空调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预先制定防范和紧急抢险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并定期进行事故预防演练,使操作人员能够掌握事故紧急处理方法,在发生事故时才能够沉着不慌,妥善处理。对氨制冷系统的事故预案包括:氨机房突然断电的处理,油氨分离器出气管路爆裂的处理,氨机房火险处理,储液器液位计玻璃管破裂的处理,制冷系统漏氨事故及作业人员急性中毒的处理等。 其它如空调冷水机组蒸发器冷媒水管冻结事故的处理,氟利昂制冷剂的窒息中毒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结晶事故的处理等都应建立相应的事故预案。

(12)制冷空调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由于制冷空调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工艺过程的危险性,因此在制冷空调作业操作过程中,因操作失误等原因,有可能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如制冷剂的泄漏、爆炸及机械伤害等。从制冷系统发生的爆炸、泄漏的重大事故的原因分析来看,大部分是由于违章操作或无章操作造成的。因此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是制冷空调装置安全运行,防止发生事故,保证制冷空调作业安全的重要保证。安全操作规程可规范操作者的安全操作程序、步骤和方法,保证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企业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制冷空调安全技术规程及标准,并将这些规范和标准要求纳入本单位的操作规程中,还要考虑刊本单位、本系统制冷空调作业的安全实践和制冷空调装置的工艺运行操作特点。

制冷空调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制冷空凋装置机组的开机准备,开、停机安全操作;加油安全操作;制冷系统放油安全操作;制冷空调系统放空气安全操作;制冷剂充注和回收安全操作;辅助设备如水泵等安全操作与检修安全操作等。

第3篇 设备安装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与运行措施

1 管理体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施工的保证,为确保本工程顺利施工,建立项目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项目经理经常亲自组织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安全体系的正常进行。

附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图。

2 运行措施

项目经理是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常设机构在施工管理办公室)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作用,确保在施工中正常运转。为加强安全监督,项目部设一名专职安全员。

认真贯彻安全管理制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制,对施工班组和个人实行安全评分制,并与经济效益挂钩。

严格执行国家和石化集团公司制订的安全立法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坚持按标准和规程进行检查、监督和宣传教育。

安全保证体系和各级责任人员应积极参与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参加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查,并据此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保证措施,对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地控制。

在编制各专业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时,应含有安全保证措施的专门内容和要求,并要及时向施工人员交底,交底要有见证材料。

加强安全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安全措施环节,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控制。

1、方针

施工现场安装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安全工作标准化建设目标

a.杜绝死亡,重伤事故。

b.安全达标优良。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施工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工种施工员和专职安全员,各工种组长为组员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各工种,各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4篇 浅析变电运行管理安全措施

近年来,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工业和农业迅猛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电力的需求,因此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按照上级部门指令正确调度停送电工作,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做好事故防范措施。变电运行管理是整个电网系统安全管理的起点,是人工操作管理的源头,变电运行操作员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变电运行操作必须有严格的制度管理,确保每个流程顺利进行。

一、变电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变电运行管理的现状不太乐观,纵观历年发生在各地的电力安全事故,所带来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无不让人痛心疾首,究其原因,多数是操作失误或管理疏忽等人为因素所致,可见,变电运行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组织结构分布不合理。由于变电站偏僻、工作人员少且分布不集中,变电操作员经常需要长时间上岗,而且变电运行中需管理和维护的设备很多,工作乏味繁琐,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精神不集中和思想懈怠。疲惫上岗使操作员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对工作中的细节容易疏忽,结果往往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其次,管理制度不完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变电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变电运行实际操作中,职责规定不明确,导致工作上出现漏洞;监管制度不严格,对未及时检查设备安全而没有发生事故的操作员不追究责任,导致操作员在工作中对违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再次,设备管理不科学。在变电运行的实际操作中,操作员最主要的工作是对电气设备的管理,管理不当会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电气设备从采购到投入使用,到设备的巡检、维修和更新,都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方案。电气设备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各种变电安全事故。

二、变电运行的管理与安全措施

由于变电运行的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已经刻不容缓,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只有对变电运行各个环节管理到位,才能减少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提高变电运行操作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提高变电运行操作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是电网安全的源头。加强变电运行操作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变电运行操作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关系到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是防范变电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高变电运行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需要定期对操作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变电运行操作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包括讲解电气设备的结构和运作运作流程、电气设备运行中的管理和监督、电气设备的维修,详细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设备易出现的问题点,以及对突发的设备故障操作员如何进行处理,出现重大设备故障问题,操作员要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另一方面是对变电运行操作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增强变电运行操作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对操作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工作中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变电运行实际操作工作中,操作员要严格按照变电运行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管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修理或更新,确保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二)完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是变电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变电运行操作是高危险工作,如果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操作员管理失职或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疏忽,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电力行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制定完善全面的规章制度更为必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首先,明确变电运行操作员的职责,规定值班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并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玩忽职守的操作员,要实行问责制,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操作员,要进行奖赏和鼓励,奖惩分明,实现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建立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变电站里电气设备多,运行程序复杂,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值班人员要把安全管理制度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对每一台电气设备,每一道程序按时按量完成各项工作指标,设备巡检后做好点检记录,以便完成值班人员的工作交接。再次,健全变电运行安全监督制度,有利于增强操作员的责任感,规范操作行为。变电单位可以以日常考勤、黑板报、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和总结,安全宣传活动、讨论会议、简报等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监督管理。

(三)加强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

电气设备是整个电网系统的心脏,只有做好电气设备的建设、检查、维修工作,才能保证整个电网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在电气设备建设阶段,要购买安全性能高的产品,防患于未然。在电气设备的管理检查阶段,掌握变电运行中的设备的健康状况,做好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好记录,并整理保存好这些重要记录。在电气设备维修与更新阶段,发现设备出现操作异常现象,要及时维修,确保设备修理好了,能正常运行再投入使用。那些多次维修,反复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分析原因,否则应该报废处理,及时更新设备。对电气设备的各个环节实行预防式的安全管理,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变电运行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与应急方案

变电运行工作,危险性高,安全事故突发性强,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变电运行安全的管理,减少突发安全事故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必须做好防范工作,建立有效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应急处理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安全设备进行检查,如电闸开关、电气设备开关、灭火器、安全帽、绝缘手套等,保证安全设备齐备和操作性良好。在进行高危险作业前,要做好现场视察工作,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作业时要有现场安全监护,避免操作失误、组织不到位和安全措施不完善而造成电网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在平时的专业素质训练中,要培养变电运行操作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对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安全状况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应对措施,在真正面对突发事件时要镇定,不要慌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事故进行处理,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最重要的是经常实施突发性安全事故的演练,增强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是复杂的,必须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气设备的建设、检查和维修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应急措施才能防微杜渐,保证整个电网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5篇 输气管道运行管理措施

(一) 输气管道的调度管理

输气管道的调度是生产运行的指挥,负责分析、调整运行参数及调配气量,制订输气计划,保证对用户的供气。输气管道调度的主要职责包括:

(1) 根据输气、供气合同,制订合理的供气计划和运行方案。当计划或方案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协调,做好气量调配工作。

(2) 根据管道储气设施情况,全线运行工况及季节、昼夜用气量的特点,做好供气调峰,保障安全供气。

(3) 定期分析输气管道的运行参数,包括分析和设备的输送能力,运行效率、动力消耗、清管效果等,使运行方案最优化,还应从水力、热力及气质参数变化中,及时发现输气管道泄漏或堵塞等异常现象,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调整运行参数由值班调度负责下达指令。变更天然气的运销计划,改变生产流程及特殊情况下的调度指令,应由调度长批准后下达。接受调度指令的单位,应及时反馈执行情况。

(5) 在输气管道发生事故或受到事故威胁的情况下,由值班调度决定和传达紧急调度指令,由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向上级汇报情况。

(二) 输气管道的运行管理

输气管道的运行管理应遵循有关的规范,如天然气管道运行规范、输油输气管道仪表及自动化设施管理规定、输油输气管道电气设备管理规定等。为了安全运行,应注意:

(1) 管道运行压力不应高于其允许最高操作压力。

(2) 管道内天然气温度应小于防腐层允许最高温度,保证管道的热应力符合设计的要求。

(3) 应根据管道实际条件及输气计划,制订经济合理的运行方案与供气调峰。

(4) 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管道进行日常维护等。

第6篇 设备安装项目安全环境管理运行措施

1 管理体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施工的保证,为确保本工程顺利施工,建立项目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项目经理经常亲自组织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安全体系的正常进行。

附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图。

2 运行措施

项目经理是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常设机构在施工管理办公室)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作用,确保在施工中正常运转。为加强安全监督,项目部设一名专职安全员。

认真贯彻安全管理制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制,对施工班组和个人实行安全评分制,并与经济效益挂钩。

严格执行国家和石化集团公司制订的安全立法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坚持按标准和规程进行检查、监督和宣传教育。

安全保证体系和各级责任人员应积极参与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参加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查,并据此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保证措施,对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地控制。

在编制各专业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时,应含有安全保证措施的专门内容和要求,并要及时向施工人员交底,交底要有见证材料。

加强安全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安全措施环节,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控制。

1、方针

施工现场安装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安全工作标准化建设目标

a.杜绝死亡,重伤事故。

b.安全达标优良。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施工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工种施工员和专职安全员,各工种组长为组员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各工种,各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各级职能部门和人员都要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

5、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各施工员对所承担的施工项目要事前划分出作业活动并辨识出每项危害,及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对辨识出的危害,都要详细有针对性的给班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各危险区域要进行警示和标识,并采取防护措施。

6、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a 现场安全领导小组每月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其施工区域进行一次全方位检查。

b.专职安全员要依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的要求对施工区域、特别是高空、临边专业性强的作业项目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

c.组长每天组织班组人员进行班前、班后岗位安全检查。

d.施工员应经常对现场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并组织各班组人员互帮、互查。

3 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用及时清理出现场,并运到指定地点,严禁随意凌空抛洒。施工现场应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并形成制度,防止扬尘。要对易飞扬物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和废弃物的运输、堆放应具备可靠的防扬尘措施。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垃圾。

①防止水源污染措

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临时食堂污水排放时设置隔油地,定期淘油和杂物,防止污染。化学药品库内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污染环境。

②止噪音污染措施严格控制人为噪音,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喊叫,无故敲打、乱吹哨,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在民宅附近施工时,应有请求居民谅解的告示。尽量选用低噪音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音设备与加工工艺。

第7篇 泵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引言

泵站是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要承担该区域的防洪、除涝、灌溉、调水和供水等工作重任,而泵站的主要用途是农田排灌、城市给排水以及跨流域调,对合理配置水资源起着积极的作用。泵站与其它水利上程建设不同,无需修建挡水和引水建筑物,还不会影响生态环境和其它资源,受自然条件影响小,投资较少、生产成本低、便于投入使用。但泵站在平时的运转中,由于各种消耗.会引起各方面的障碍,维护较为困难。因此,对泵站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成为泵站管理人员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泵站工程的兴建,是为农田灌排和城乡供水等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而管好用好泵站工程,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

泵站工程的管理包括组织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等。泵站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根据泵站技术规范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泵站的远行、维护、检修、安全等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搞好泵站的机电设备、工程设施、供水、排水等管理工作;完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考核、评比和奖惩制度,提高管理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认真总结经验,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科学试验,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按照泵站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考核泵站管理工作等。本节着重介绍机组运行和技术经济指标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机组的运行

机组试运行以后,并经工程验收委员会验收合格,交付管理单位。管理单位接管后,应组织管理人员熟悉安装单位移交的文件、图纸、安装记录、技术资料,学习操作规程,然后进行分工,按专业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电气作模拟试验。

在泵站的水工建筑物和主要机电设备安装、试验、验收完成之后,正式投入运行之前,都必须按照 204-86《泵站技术规范(安装分册)》的要求进行机组的试运行。一切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管理、维护工作。

(一)试运行的目的和内容

1.试运行的目的

⑴.参照设计、施工、安装及验收等有关规程、规范及其技术文件的规定,结合泵站的具体情况,对整个泵站的土建工程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的安装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检查和鉴定,以作为评定工程质量的依据。

⑵.通过试运安装工程质量符合规程、规范要求,便可进行全面交接验收工作,施工、安装单位将泵站移交给生产管理单位正式投人运行。

2..试运行的内容

机组试运行工作范围很广,包括检验、试验和监视运行,它们相互联系密切。由于水泵机组为首次启动,而又以试验为主,对运行性能均不了解,所以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才能掌握。其内容主要有:

⑴.机组充水试验。

⑵.机组空载试运行

⑶.机组负载试运行

⑷.机组自动开停机试验。

试运行过程中、必须按规定进行全面详细的记录,要整理成技术资料,在试运行结束后,交鉴定、验收、交接组织,进行正确评估并建立档案保存。

(二)试运行的程序

为保证机组试运行的安全、可靠,并得到完善可靠的技术资料,启动调整必须逐步深入,稳步进行。

1.试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试运行前要成立试运行小组,拟定试运行程序及注意事项,组织运行操作人员和值班人员学习操作规程、安全知识,然后由试运行人员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

试运行现场必须进行彻底清扫,使运行现场有条不紊,并适当悬挂一些标牌、图表,为机组试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协调的气氛。

⑴流道部分的检查。具体工作有:

1).封闭进人孔和密封门。

2).在静水压力下,检查调整检修闸门的启闭;对快速闸门、工作闸门、阀门的手动、自动作启闭试验,检查其密封性和可靠性。

3).大型轴流泵应着重流道的密封性检查,其次是流道表面的光滑性。清除流道内模板和钢筋头,必要时可作表面铲刮处理,以求平滑。流道充水,检查进人孔、阀门、砼结合面和转轮外壳有无渗漏。

4).离心泵抽真空检查真空破坏阀、水封等处的密封性。

⑵水泵部分的检查。

1).检查转轮间隙,并做好记录。转轮间隙力求相等,否则易造成机组径向振动和汽蚀。

2).叶片轴处渗漏检查。

3).全调节水泵要作叶片角度调节试验。

4).技术供水充水试验,检查水封渗漏是否符合规定或橡胶轴承通水冷却或润滑情况。

5).检查轴承转动油盆油位及轴承的密封性。

⑶电动机部分的检合。

1).检查电动机空气间隙,用白布条或薄竹片拉扫,防止杂物掉入气隙内,造成卡阻或电动机短路。

2).检查电动机线槽有无杂物,特别是金属导电物,防止电动机短路。

3).检查转动部分螺母是否紧固,以防运行时受振松动,造成事故。

4).检查制动系统手动、自动的灵活性及可靠性;复归是否符合要求;视不同机组而定顶起转子0.003~0.005 ,机组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不相接触。

5).检查转子上、下风扇角度,以保证电动机本身提供最大冷却风量。

6).检查推力轴承及导轴承润滑油位是否符合规定。

7).通冷却水,检查冷却器的密封件和示流信号器动作的可靠性。

8).检查轴承和电动机定子温度是否均为室温,否则应予以调整;同时检查温度信号计整定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9).检查核对电气接线,吹扫灰尘,对一次和二次回路作模拟操作,并整定好各项参数。

10).检查电动机的相序。

11).检查电动机一次设备的绝缘电阻,做好记录,并记下测量时的环境温度。

12).同步电机检查碳刷与刷环接触的紧密性、刷环的清洁程度及碳刷在刷盒内动作的灵活性。

2.机组空载试运行

⑴.机组的第一次启动。经上述准备和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第一次启动。第一次启动应用手动方式进行。一般都是空载启动,这样既符合试运行程序,也符合安全要求。空载启动是检查转动部件与固定部件是否有碰磨,轴承温度是否稳定,摆度、振动是否合格,各种表计是否正常,油、气、水管路及接头、阀门等处是否渗漏,测定电动机启动特性等有关参数,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⑵.机组停机试验。机组运行4~6 后,上述各项测试工作均已完成,即可停机。机组停机仍采用手动方式,停机时主要记录从停机开始到机组完全停止转动的时间。

⑶.机组自动开、停机试验。开机前将机组的自动控制、保护、励磁回路等调试合格,并模拟操作准确,即可在操作盘上发出开机脉冲,机组即自动启动。停机也以自动方式进行。

3.机组负荷试运行

机组负载试运行的前提条件是空载试运行合格,油、气、水系统工作正常,叶片角度调节灵活(指全调节水泵),各处温升符合规定。振动、摆度在允许范围内,无异常响声和碰擦声,经试运行小组同意,即可进行带负荷运行。

⑴.负荷试运行前的检查

1).检查上、下游渠道内及拦污栅前后有无漂浮,并应妥善处理。

2).打开平衡闸,平衡闸门前后的静水压力。

3).吊起进出水侧工作闸门。

4).关闭检修闸阀。

5).油、气、水系统投入运行。

6).操作试验真空破坏阀,要求动作准确,密封严密。

7).将叶片调至开机角度。

8).人员就位,抄表。

⑵负载启动

上述工作结束即可负载启动。负载启动用手动或自动均可,由试运行小组视具体情况而定。负载启动时的检查、监视工作,仍按空载启动各项内容进行。如无抽水必要,运行6~8 后,若一切运行正常,可按正常情况停机,停机前抄表一次。

4.机组连续试运行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经试运行小组同意,可进行机组连续试运行。其要求是:

⑴.单台机组运行一般应在7 时累计运行72 或连续运行24 (均含全站机组联合运行小时数)。

⑵.连续试运行期间,开机、停机不少于3次。

⑶.全站机组联合运行的时间不少于6 。

机组试运行以后,并经工程验收委员会验收合格,交付管理单位。管理单位接管后,应组织管理人员熟悉安装单位移交的文件、图纸、安装记录、技术资料,学习操作规程,然后进行分工,按专业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电气作模拟试验。一切正常即可投入运行、管理、维护工作。

(三)运行方式

水泵机组的运行方式是决定水系统管理方式的重要因素。而水系统的总体管理方式又反过来对水泵的运行方式给予一定的制约。在任何情况下,决定运行操作方式以及操作方法,都必须根据水泵机组的规模、使用目的、使用条件及使用的频繁程度等确定,并使水泵机组安全可靠而又经济地运行。

一般条件下,水泵运行过程中从开始启动到停机操作完毕,主水泵及辅助设备的操作都是这样进行的,但也有采取各机组单台联动操作或多台联动操作的,必要时由计量测试装置发出相应的指令进行自动开停机操作。究竟采用何种操作方式,必须从水系总体的管理方式出发,视其重要性、设施的规模、作用、管理体制等确定。运行方式有一般手动操作(单独、联动操作)和自动操作两大类。

1.开机

对于离心泵为关阀起动。起动前,水泵和吸入管路必须充满水并排尽空气。当机组达到额定转速,压力超过额定压力后,打开闸阀,使机组投入正常运行。

对于轴流泵为开阀起动。起动前,应向填料面上的接管引注清水,润滑橡胶轴承。待动力机转速达到额定值后,停止充水,完成起动任务。

2.运行

对于季节性运行的排灌泵站,投入运行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在机组投入正常的排灌作业前,要进行试运行,并应检查前池的淤积、管路支承、管体的完整以及各仪表和安全保护设施等情况。

⑵.开启进水闸门,使前池水位达设计水位,开启吸水管路上的闸阀(负值吸水时),或抽真空进行充水;启动补偿器或其它启动设备启动机组,当机组达到额定转速,压力超过额定压力后(指离心泵机组),逐渐开启出水管路上的闸阀,使机组投入正常运行。

⑶.观察机组运行时的响声是否正常。如发现过大的振动或机械撞击声,应立即停机进行检修。

⑷.经常观察前池的水位情况,清理拦污栅上堵塞的枯枝、杂草、冰屑等,并观测水流的含沙量与水泵性能参数的关系。

⑸.检查水泵轴封装置的水封情况。正常运行的水泵,从轴封装置中渗漏的水量以每分钟30~60滴为宜。滴水过多说明填料压地过松,起不到水封的作用,空气可能由此进入叶轮(指双吸式离心泵)破坏真空,并影响水泵的流量或效率。相反,滴水过少或不滴水,说明填料压地太紧,润滑冷却条件差,填料易磨损发热变质而损坏,同时泵轴被咬紧,增大水泵的机械损失、使机组运行时的功率增加。

⑹.检查轴承的温度情况。经常触摸轴承外壳是否烫手,如手不能触摸,说明轴承温度过高。这样将可能使润滑油质分解,摩擦面油膜被破坏,润滑失效,并使轴承温度更加升高,引起烧瓦或滚珠破裂,造成轴被咬死的事故。轴承的温升、一般不得超过周围环境温度35°,轴承的温度最高不得超过75°。运行中应对冷却水系统的水量、水压、水质经常观察。对润滑油的油量、油质、油管是否堵塞以及油环是否转动灵活,也应经常观察。

⑺.注意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开机后真空表和压力表的指针偏转一定数值后就不再移动,说明水泵运行已经稳定。如真空表读数下降,一定是吸水管路或泵盖结合面漏气。如指针摆动,很可能是前池水位过低或者吸水管进口堵塞。压力表指针如摆动很大或显着下降,很可能是转速降低或泵内吸入空气。

⑻.机组运行时还应注意各辅助设备的运行情况,遇到问题应及时处理。

3.运行中的维护及故障处理

机组运行中可能会发生故障,但是一种故障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分析和判断一种故障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就事论事,而要全面地、综合地分析,找出发生故障的原因,及时而准确地排除故障。水泵运行中,值班人员应定时巡回检查,通过监测设备和仪表,测量水泵的流量、扬程、压力、真空度、温度等技术参数,认真填写运行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为泵站管理和技术经济指标的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水泵运行发生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及时排除。泵故障及其故障原因繁多,处理方法各不相同。机组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列于表12-2-1、表12-2-2。离心泵、混流泵的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表。

4.停机

停机前先关闭出水闸门,然后关闭进水管路上的闸阀(对离心泵而言)。对卧式轴流泵停机前应将通气管闸阀打开,再切断电源,并关掉压力表和真空表以及水封管路上的小闸阀,使机组停止运行。轴流泵关闭压力表后,即可停机。

二、机组的检修

水泵机组的检修是运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必须认真对待。

检修的目的和要求:

为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泵站中的所有设备均应具备很高的运行可靠性,保证机组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因此,对泵站所有的机电设备,必须进行正常的检查、维护和修理,更新那些难以修复的易损件,修复那些可修复的零件。

定期检修:

定期检修是机泵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解决运行中已出现并可修复的,或者尚未出现问题,按规定必须检修的零部件。

定期检修是为避免让小缺陷变成大缺陷,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为延长机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完好率、节约能源创造条件。必须认真地、有计划地进行。

定期检修又分局部性抢修、解体大修和扩大性大修三种。

(一).局部性检修

是指运行人员可进入直接接触的部件、传动部分、自动化元件及机组保护设备等,一般安排在运行间隙或冬季检修期有计划地进行。主要项目有:

1).全调节水泵调节器铜套与油套的检查处理。

2).水泵导轴承的检查。水泵导轴承有橡胶轴承和油导轴承两种。对橡胶轴承的磨损情况、漏水量、轴颈磨损等要检查、记录、处理。油导轴承大多是巴氏合金轴承、质软易磨损,密封效果不好,停机油盆进水,泥沙沉淀,运行时磨损轴承、轴颈。特别是对未喷镀或镶包不锈钢的碳钢轴颈,为了解其锈蚀、磨损情况,应定期检查处理。

油导轴承密封装置常见的有迷宫环、平板密封、空气围带等。由于橡胶件的制作质量及本身易于老化等,若是季节性泵站,停机时间长,空气围带长期处于充气膨胀状态,因而损坏率高,应定期检查更换。

3).温度计、仪表、继电保护装置等检查、检验。这些是鉴定机组能否正常运行的依据,要达到灵活、准确。

4).上、下导轴承油槽油及透平油取样化验,根据化验结果进行处理。

5).轴瓦间隙及瓦面检查。根据运行时温度计的温度,有目的检查轴瓦间隙和轴面情况。

6).制动部分检查处理。

7).机组各部分紧固件定位销钉是否松动。

8).油冷却器外观检查并通水试验,看有无渗漏现象。

9).检查叶轮、叶片及叶轮外壳的汽蚀情况和泥沙磨损情况,并测量记录其程度。

10).测量叶片与叶轮外壳的间隙。

11).集水廊道水位自控部分准确度的检查及设备维护。

总之进行局部性检修的目的是为安全运行创造条件,至于检修的时间间隔,可根据不同内容和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而定。

(二)机组解体大修所谓机组解体大修,是机组的大修。机组大修是一项有计划的管理工作,是解决运行中经大修方能消除的设备重大缺陷,以恢复机组的各项技术指标,机组大修包括解体、处理和再安装三个环节。

机组的损坏有两种:一是事故损坏,发生的机率很小。二是正常性损坏,如运行的摩擦磨损、汽蚀损坏、泥沙磨损、各种干扰引起的振动、交变应力的作用和腐蚀、电气绝缘老化等。

在规定的大修周期内,如机组运行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同时又可预测在以后一定时期内仍能可靠地运行,则可适当延长大修的时间。如机组能正常运行,而硬要按规定的大修周期来拆卸机组的部件或机构,那将恶化机组的技术状况。应根据机组的工作情况及部件的损坏情况来确定检修的规模。

(三)扩大性大修当泵房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陷等而引起机组轴线偏移、垂直同心度发生变化,甚至固定部分也因此而受影响,有严重的事故隐患;或者零部件严重磨损、损坏,导致整个机组性能及技术经济指标严重下降而必须进行整机解体,重新修复、更换、调整,并进行部分改造,必要时对水工部分进行修补。

结语

泵站是水提供势能和压能,解决无自流条件下的排灌、供水和水资源调配唯一动力来源,而泵站电气设备管理与维护是保证泵站正常运行的 关键之一,电气设备维护与保养不仅要总结经验,更要不断完善与创新,以提高运行效益。

第8篇 锅炉的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一,锅炉启动时的安全要点:

锅炉启动指锅炉由非使用状态进入使用状态,一般包括冷态启动及热态启动两种。冷态启动指新装、改装、修理、停炉等锅炉的生火启动;热态启动指压火备用锅炉的启动。这里介绍的是冷态启动。

由于锅炉是一个复杂的装置,包含着一系列部件、辅机,锅炉的正常运行包含着燃烧、传热、工质流动等过程,因而启动一台锅炉要进行多项操作,要用较长的时间、各个环节协同动作,逐步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锅炉启动过程中,其部件、附件等由冷态(常温或室温)变为受热状态,由不承压转变为承压,其物理形态、受力情况等产生很大变化,最易产生各种事故。据统计,锅炉事故约有半数是在启动过程中发生的。因而对锅炉启动必须进行认真地准备。

1.全面检查:

对新装、迁新和检修后的锅炉,启动之前一定要进行全面检查,符合启动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为防止遗漏,启动前的检查应按照锅炉运行规程的规定,逐项进行。主要内容有:

1.1,检查汽水系统受热、受压元件的内外部,看其是否处于可投入运行的良好状态;

1.2,检查燃烧系统的各个环节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1.3,检查汽水系统和燃烧系统的各类门孔(包括人孔、手孔、看火门、防爆门及各类阀门)、接板是否正常,并使之处于启动所要求的位置;

1.4,检查安全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使之处于启动所要求的位置;

1.5,检查锅炉构架、楼梯、平台等钢结构部分是否完好;

1.6,检查各种辅机特别是转动机械是否完好,转动机械应分别进行试运转;

1.7,检查各种测量仪表是否完好等。

2.上水:

为防止产生过大热应力,上水水温最高不应超过90~100℃;上水速度要缓慢,全部上水时间在夏季不小于1h,在冬季不小2h。冷炉上水至最低安全水位时应停止上水,以防受热膨胀后水位过高。

3.烘炉

新装、大修或长期停用的锅炉,其炉膛和烟道的墙壁非常潮湿,一旦骤然接触高温烟气,就会产生裂纹、变形甚至发生倒塌事故。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锅炉在上水后启动前要进行烘炉。

烘炉就是在炉膛中用文火缓慢加热锅炉,使炉墙中的水分逐渐蒸发掉。烘炉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烘炉升温曲线进行,整个烘炉时间根据锅炉大小、型号不同,一般为3~14d。烘炉后期可以同时进行煮炉。

4.煮炉:

新装、大修或长期停用的锅炉,在正式启动前必须进行煮炉。煮炉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在烘炉后期和烘炉一道进行。

煮炉的目的是清除锅炉蒸发受热面中的铁锈、油污和其它污物,减少受热面腐蚀,提高锅水和蒸汽的品质。

5.点火与升压

5.1,一般锅炉上水后即可点火升压:进行烘炉煮炉的锅炉,待煮炉完毕,排水清洗后,再重新上水,然后点火升压。

5.2,点火后,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烟气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过程也开始进行,加入锅炉的水不断被加热,至饱和温度后即开始产生蒸汽。

5.3,锅炉产生蒸汽后,即开始升压。同时,炉水的饱和温度也不断升高。由于锅水温度的升高,汽包和蒸发受热面的金属壁温也随之升高,需要注意热膨胀和热应力问题。由于汽包的壁厚较厚,在升温中的主要问题是热应力,同时也应考虑其整体热膨胀。对于受热面管子,由于长度很长而壁厚较薄,在升温中的主要问题是整体热膨胀,同时也应注意其热应力。当管子沿轴向的膨胀受到限制时,热应力会增大到很大的数值。在升温升压过程中,汽包存在着沿壁厚的温差及上下壁面间的温差(卧置锅筒),即内壁温度高于外壁,上部壁面温度高于下部情况。

5.4, 为了防止产生过大的热应力,锅炉的升压过程一定要缓慢进行。

点火升压过程中,锅炉的蒸汽参数、水位及各部件的工作状况在不断变化。为了防止异常情况及事故出现,要严密监视各种仪表指示的变化,通过调整控制压力、温度、水位等工艺参数在允许范围之内,同时也考核各种仪表、阀门等控制设施的可靠性、准确性。另外,也要注意观察各受熟面,使各部位冷热交换温度变化均匀,防止局部过热,烧坏设备。

6.暖管与并汽

6.1,所谓暖管,即用蒸汽缓慢加热管道、阀门、法兰等元件,使其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向冷态或较低温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热应力过大而损坏管道、阀门等元件。同时将管道中的冷凝水驱出,防止在供汽时发生水击。

6.2,冷态蒸汽管道的暖管时间一般不少2h;热态蒸汽管道的暖管一般为o.5~1h。暖管时,应检查蒸汽管道的膨胀是否良好,支吊架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现象,应停止暖管,查明原因消除故障。

6.3,并汽也叫并炉、并列,即投入运行锅炉向共用的蒸汽总管供汽。并汽前应减弱燃烧,打开蒸汽管道上所有疏水阀,充分疏水以防止冲击;冲洗水位表,并使水位维持在正常水位线以下;使启动锅炉蒸汽压力稍低于蒸汽总管内汽压(低压锅炉低0.02~0.05mpa;中压锅炉低0.1~0.2mpa);之后缓慢打开主汽阀及隔绝阀,使所启动锅炉与蒸汽总管联通。

6.4,单台运行的锅炉,在暖管之后即可向用汽设备供汽,其操作注意事项与并汽相似。

二,锅炉运行中的安全要点:

1.锅炉运行中,保护装置与联锁不得停用。需要检验或维修时,得经有关主管领导批准。

2.锅炉运行中,安全阀每天人为排汽试验一次。电磁安全阀电气回路试验每月应进行一次。安全阀排汽试验后,其起座压力、回座压力、阀瓣开启高度应符合规定,并作记录。

3.锅炉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排污试验。

三,锅炉停炉时的安全要点

锅炉停炉分正常停炉和紧急停炉(事故停炉)两种。

1.正常停炉是计划内的停炉。停炉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降压降温过快,以避免锅炉元件因降温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1.1,停炉操作应按规定的次序进行。锅炉正常停炉时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降低引风。与此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对燃油、燃气锅炉和煤粉锅炉,炉膛停火后,引风机至少要继续引风5min以上。锅炉停止供汽后,应隔绝与蒸汽总管的连接,排气降压。为保持过热器正常工作,可打开过热器出口联箱疏水阀,适当放汽。降压过程中司炉人员应继续监视锅炉。待锅内无汽压时,开启空气阀,以免锅内因降温形成真空。

1.2,为防止锅炉降温过快,在正常停炉的4~6h内,应紧闭炉门和烟道接板。之后打开烟道接板,缓慢加强通风,适当放水。停炉18~24h,在锅水温度降至70℃以下时,方可全部放水。

2.锅炉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紧急停炉:

2.1,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2.2,不断加大向锅炉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继续下降;

2.3,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满水),经放水仍不能见到水位;

2.4,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2.5,水位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

2.6,锅炉元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安全;

2.7,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

2.8,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安全运行。

3,紧急停炉的操作次序是,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与此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砂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挡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烟道接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但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安全阀快速降压。

4,紧急停炉是为了防止事故扩大及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但紧急停炉操作本身势必导致锅炉元件快速降温降压,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以致损害锅炉元件。因此,紧急停炉是不得己而采用的非正常停炉方式,有缺陷的锅炉应尽量避免紧急停炉。

第9篇 主井大倾角钢丝绳芯胶带运输机运行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主井钢丝绳芯输送带使用时间过长,大部分输送带在运行过程中被砸伤、损伤,并出现老化等现象,为避免输送带在未更换前发生运行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1、当班岗位司机和主井沿线放煤工,必须对输送带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皮带边缘露钢丝、胶带划伤、跑偏、托辊不转、滚筒浮煤多时,应立即汇报工区值班领导、分管皮带运输副区长和当班维修工,及时停机处理。出现较大的问题时,分管副区长必须到现场参与检修、进行处理

2、每天早班安排2小时检修时间,对输送机进行维修、维护及保养,并对输送带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检查出来损伤的部分输送带进行及时修补(具体时间矿调度通知)。如检修时间不够处理故障及存在的问题时,应立即向调度申请延长检修时间。

3、在输送带未更换期间,整条输送机的上下层防跑偏托辊必须齐全、完好、可靠,严禁输送带出现跑偏、摩擦h架及挡煤板等现象,如发现必须立即汇报当班维修工,并停机进行处理。

4、每天安排专人对可能接触下层皮带的浮渣进行清理,防止下层皮带被洒下的矸石摩擦,加速损坏输送带。

5、各采掘单位严格控制大块煤和矸石(长度不能超过300mm)及长物料(长度不能超过400mm)、铁器不准落入皮带运输系统,防止损伤或撕裂输送带。一经发现大块煤和矸石及长物料、铁器等进入皮带运输系统,对源头单位进行每次500元罚款。如发现大块煤和矸石、长物料、铁器落入11区段1米皮带、12区段1米皮带,皮带司机必须立即停机处理,防止进入主井输送机。

6、在损伤输送带未更换前,要立即在输送带沿线完善防止撕带的安全竖梁(用工字钢加工安设)。同时尽快购买断带抓捕装置,由机运工区提供技术参数,供应公司及采购,设备到货后,并立即组织安装。

7、为防止输送带在未更换前发生运行意外伤人,每班交接班期间(早班7:30至8:30,中班15:30至16:30,夜班23:30至00:30),主井皮带机必须停止运行工作,待上下人员通过主斜井完毕后,方能启动输送机运行。(落实人由当班候车司机、主皮带司机、机尾放煤工)。

8、每班主井皮带机运行期间,其它时段升、入井人员严禁通过主斜井。如需从副斜井通过时,必须与副斜井井口把钩工联系待提升停止后,方能行走(即严格执行绞车提升时“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规定)。

9、输送机运输过程中,不得对胶带、托辊、滚筒进行人工清理、更换零部件或进行维护保养,严禁输送机运行时清理底带浮渣。

10、每天必须对主井输送机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记录在设备巡回检查记录本上。

11、输送机的各种安全保护必须齐全、可靠、有效,每天维修工必须对各种保护进行一次试验,对有问题的保护必须立即进行处理。

12、经常检查整个主斜井安全防护网情况,必须确保防护网完整,绑扎必须牢固可靠。

13、未述及部分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大倾角钢丝绳芯胶带运输机操作规程》及其相关规定执行。

14、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本措施,凡属于下井人员必须进行贯彻学习,签字记录后方可入井。

第10篇 保证静电除尘器飞灰输送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技术措施

一、管理措施

1、进行需要停运静电除尘器或飞灰输送系统的检修工作,应提交工作票,值长汇报运行部决定是否执行该项检修工作。值长审批工作票时通过与专业管理人员或当值运行人员了解,应严格控制工期。当值运行人员必须待检修人员具备现场工作条件时,方可进行停运操作,以尽可能减少停运时间。

2、对影响静电除尘器或飞灰输送系统安全运行的异常、缺陷,当值运行人员必须及时汇报值长。值长汇报运行部、张总、检修王总,并通报生产部副部长以上人员,要求抓紧处理。如1小时后,检修人员未到现场并已开始消缺工作,则当值值长必须升级汇报。

3、对影响静电除尘器或飞灰输送系统安全运行的异常、缺陷,专业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配合、跟踪,并对异常、缺陷的处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4、涉及到灰库、捞渣机的异常、缺陷,值长汇报运行部、张总、检修王总,并通报生产部副部长以上人员,要求抓紧处理。如1小时后,检修人员未到现场并已开始消缺工作,则当值值长必须升级汇报。需金山公司配合、协调的工作,值长通报副经理及以上人员。

5、禁止当值运行人员随意停运静电除尘器或飞灰输送系统,必须履行汇报程序。

6、灰库切换操作执行以下规定:

1)如灰库发“高料位”信号,并影响输灰系统运行时,当值运行人员依据保证设备、系统安全运行的原则,执行灰库切换操作。

2)如因配合金山公司外销飞灰(一般在春夏季),需要切换灰库,由专业管理人员请示运行部杨部长同意。

3)无正常原因,金山公司要求灰库切换时,当值运行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必要时汇报专业管理人员,请示运行部协调。

7、影响静电除尘器或飞灰输送系统安全运行的异常现象,专业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汇报运行部。然后,采取措施排查原因。如12小时后,仍未确定原因,则必须再次汇报运行部。

8、监盘人员发现某个灰库发“高料位”信号时,必须汇报值长,值长做好记录,并汇报运行部,通报安监部,必要时汇报张总、金山董部长、袁总、苏厂长(观察1、2号灰库气化风机电流显示28a以下、3号灰库气化风机电流显示23a以下,则灰库料位不会影响输灰系统运行)。

9、发生金山公司卸灰、卸渣不及时现象时,运行人员及时汇报值长。值长汇报运行部、张总、金山董部长,必要时汇报袁总、苏厂长。并要求加强脱水仓料位、飞灰输送系统运行工况监视。

10、进行需要停运电场或输灰管道的操作,必须汇报当值值长,由值长履行请示汇报程序,如非紧急情况,值班员及专业管理人员无权自行决定电场及输灰管道运行方式。

11、如无异常情况,禁止随意调整各级电场输灰运行周期,如需调整必须请示专业管理人员。各仓泵落料时间可根据落料量和输灰压力调整,但应小幅度调整。观察3-4个周期无问题后,再进行下一次调整。

12、运行中注意检查输灰管道、仓泵、灰斗运行声音,如有异音应做好记录,以便异常分析。

13、如果发现某个电场发“低料位”信号。应汇报专业管理人员就地实测,如信号属实应汇报运行部。

14、接班后30分钟内,当值值班员向值长汇报设备运行工况:灰斗料位;电场运行情况;输灰管道运行情况;仓泵落料情况;除灰、仪用空压机运行情况;灰库气化风机电流与风压。

15、电除尘系统报表依据实际运行参数和现场检查情况认真填写。每日18:00专业管理人员(节假、休息日由专业值班人员)核对签字交接。具体检查方法祥见相关措施。

16、整点接班前10分钟,接班班组班长组织本班成员召开班前会。交班后,交班班长组织召开班后会。会议具体内容与要求祥见运行部管理实施细则。

17、各班在交班前一小时和接班后一小时各测一次料位及储气罐、干燥器排污一次。测完料位必须在表单上签署姓名。如一二三四级电场灰斗料位前后波动值在1000左右则认为料位数值有做假行为。每次考核500元。运行部及专业管理人员将在早8:00下午14:30检查储气罐、干燥器排污情况,如排污时间超过30秒则认为未做排污,每次考核20元。

二、技术措施

1、保持灰斗气化风温度130---160度之间运行。

2、设备巡检时,注意检查仪用空压机运行方式符合要求:两台空压机“就地加载”、两台空压机“远程”;干燥器再生风门开度合适,即保证排气过滤器有明显空气排出即可。检查再生风温度正常(手感再生风管道法兰判断)。

3、检查临时灰斗流化压缩空气空气管有过流声。现压缩空气联箱供汽总门开度已调整合适,如无必要不得调整;可调整供气分门,以调整某个仓泵的流化空气量。

4、每小时检查1、2号炉一级电场输灰管道外置流化空气管道温度,如较体温高,应及时停运吹扫2、3次,将管内积灰排净。

5、如发现1、2号炉一级电场输灰曲线异常(如输灰压力曲线出现“拖尾巴”现象),应及时停运吹扫2、3次,将输灰管道内沉降的飞灰排净。

6、新安装6号空压机气侧经4、5号冷干机供气至管网,冷却水自3号冷干机冷却水系统转接。如需要安排6号空压机运行,必须有专人监视冷却水系统运行情况,并汇报值长抓紧安排抢修其它空压机。

7、除灰、仪用压缩空气系统排污工作,必须严格监督执行。

以上措施,要求专业管理人员组织传达、现场示范讲解,并严格执行;值长严格要求本值人员严格执行,并加强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如发现某值人员违反上述规定,则依据责任归属,考核专业管理人员、值长。

第11篇 化工厂安全运行及管理措施

一、安全运行影响因素

1、人为因素的影响

1.1人的心理

1.1.1心理机理失调:心理疲劳、情绪失控。

1.1.2非理智的心理状态:侥幸心理、过分的自信心理、省能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虚荣心理、有意违章心理、完全服从于生产的冒险违章心理。

1.1.3无意识的心理状态:技术状态不佳、配合不好、判断失误。

1.2人的失误

1.2.1随机失误

1.2.2系统失误:遗漏、遗忘、心理紧张。

1.3作业疲劳

视觉和听觉敏锐度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降低、能动性积极性明显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2、设备因素的影响

2.1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的类型

2.1.1机械性伤害:碰撞、打击、夹击、跌落。

2.1.2火灾爆炸性:设备泄漏、爆炸而引发事故伤害。

2.1.3电气危害:电击、发生火灾爆炸。

2.1.4职业性危害:设备设施产生尘、毒。噪声、高温。

2.2压力容器、管道的潜在危害

2.2.1压力容器的分类

2.2.1.1按品种划分: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

2.2.1.2按压力等级划分:低压(0.1≤p<1.6mpa)、中压(1.6≤p<100mpa)、高压(100≤p<1000mpa)、超高压(>1000mpa)。

2.2.1.3按容器的重要性、压力、介质的危害程度划分:第一类容器(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或有毒介质的低压传热和分离容器)、第二类容器(任何介质的中压容器、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反应和储存容器)、第三类容器(高压、超高压容器)。注:①剧毒介质:进入体内的量<50g即会引起肌体严重损伤或致死作用的介质;②有毒介质:进入体内的量≥50g即会引起人体正常功能损伤的介质;③易燃介质:与空气混合时,其爆炸极限的下限<0.1%(体积分数)或上下极限之差>20%的介质。

2.2.2压力容器的潜在危害

生产介质易燃易爆、有毒,发生泄漏或破裂爆炸不仅可造成中毒、烫伤、烧伤等人身事故,还能产生火灾、爆炸和环境的污染等事故。

2.2.3压力管道的分类

2.2.3.1按压力等级划分:低压(0.1≤p<1.6mpa)、中压(1.6≤p<100mpa)、高压(100≤p<1000mpa)、超高压(>1000mpa)。

2.2.3.2按压力和介质危害等级划分:gc1: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火灾特性为甲、乙类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并且设计压力≥4.0mpa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的管道;gc2:火灾特性为甲、乙类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并且设计压力<4.0mpa的管道、输送可燃性、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的管道,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输送非可燃性、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4.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gc3:输送可燃性、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mpa的管道,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输送非可燃性、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4.0mpa,并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2.2.4压力管道的潜在危害

生产介质易燃易爆、有毒,发生泄漏或破裂爆炸不仅可造成中毒、烫伤、烧伤等人身事故,还能产生火灾、爆炸和环境的污染等事故。

2.3机泵设备的潜在危害

2.3.1机泵设备的主要损害形式及原因

机械振动;介质产生的腐蚀、冲蚀、汽蚀、磨蚀,操作不当引起的损伤;过大的接管安装应力引起壳体变形;基础受到的损伤。

2.3.2电动机着火的原因

电动机负荷运行;金属物或其他固体掉进电动机内,或检修时绝缘受损,使组受潮,以及遇到过高电压;电动机接线处各接点接触不良或松动时,会使接触电阻增大引起接点发热,接点氧化迅速,最后将电源接点烧毁,损坏周围绝缘导线,造成短路而烧毁电机;电机单线运行。

3、物料因素的影响

3.1火灾危险

3.1.1火灾发生的基本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3.1.2主要可燃物

甲苯、洗油、褐煤。

3.1.3火灾事故的特点

爆炸性火灾多;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多;高温泄露着火多;火势发展速度快。

3.2爆炸危险

3.2.1爆炸形式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3.2.2爆炸的破坏作用

直接破坏,引起火灾、碎片冲击。

3.3毒害危险

3.3.1毒物对机体的作用性质分类

麻醉性毒物;刺激性毒物;全身性、窒息性毒物。

3.3.2常见的毒物及其危害

3.3.2.1甲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甲苯毒性小于苯,但刺激症状比苯严重,吸入可出现咽喉刺痛感、发痒和灼烧感;刺激眼粘膜,可引起流泪、发红、充血;溅在皮肤上局部可出现发红、刺痛及泡疹等。

3.3.2.2洗油: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3.4静电危险

3.4.1静电产生的原因

3.4.1.1内因:物质逸出功不同;物质的电阻率不同;物质介电常数不同。

3.4.1.2外因:紧密的接触和迅速的分离,附着带电;感应带电;极化带电;流动带电;喷出带电;飞沫带电;淌下、沉浮、冻结带电。

3.4.2静电的危害

带来燃烧性爆炸。

4、工艺因素的影响

4.1设计阶段工艺因素

选择物质危险性较小;工艺条件较缓;工艺技术成熟;设备承受超压性能好;设置可靠的p、t、f、l等参数的控制仪表和控制系统;设置必要的报警、监视、泄压装置。

4.2运行阶段工艺因素

控制阀故障(开关不到位、阀卡、阀失灵全开或全关);显示仪表失真。

4.3事故处理工艺因素

事故处理阶段的首要目的减少事故损失,其关键就在于如何快速准确的进行正确的工艺处理;要提高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设置eso紧急停车系统,保障把事故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

5、作业坏境因素的影响

5.1噪声

5.1.1噪声源

压缩机噪音95db(a)、泵噪音90~95db(a)、调节阀噪音、管道噪音、放空噪音。

5.1.2工业噪声卫生标准

每个工作日接触噪音时间

新建企业允许噪音

现有企业允许噪音

8h

85 db(a)

90 db(a)

4h

88 db(a)

93 db(a)

5.1.3噪声的危害

对听觉、心血管、神经、视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设备、仪表的损害、精度下降;掩盖报警声响信号。

5.2高温

5.2.1高温对人的危害

工作能力、协调性、反应速度、注意力降低;人的循环系统、消化泌尿系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大量出汗,严重会中暑。

5.3低温

5.3.1低温的危害

冻裂设备或管线;冻坏仪表,造成假显示,误操作;冻凝含水介质。

5.4采光照明

5.4.1不良照明对人的影响

视功能降低和产生不适感,从而使观察对象模糊不清,引起工作失误。

6、自然灾害的影响

6.1地震

6.1.1地震的危害

所用溶剂是易燃易爆、有毒的介质,因此,发生地震时,一旦设备、管线、储罐等遭到破坏就可能带来泄露、燃烧、爆炸和有毒气体的蔓延等次生灾害,将会造成产生破坏人员伤亡的严重灾害。

6.2雷电

6.2.1雷电的危害

雷电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可损坏发电机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置换成大量的热量,产生高温造成易燃易爆介质的燃烧,爆炸;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位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雷电电流产生的强大磁场会使导电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且还会在构成闭合路地金属物中感应出电流,若回路中有的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发电;雷击的热效应,能使雷电通道中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水分及其他物质分解为气体,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很大的压力,致使被击物遭受严重破坏电室,可造成配电装置,电气线路,金属官道上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沿线路、管道迅速传播,若进入操作室、仪表间、配电室,可造成配电装置、电气线路绝缘层被击穿,产生短路,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质燃烧或爆炸;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雷击电流通过人体,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心跳骤停,以致使脑组织及一些脏器受到严重损害,出现休克或突然死亡;雷击产生的火花、电弧,还可以使人遭到不同程度的烧伤。

二、安全运行的应对措施及管理

1、人为因素的应对措施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量;不断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领导重视;以有效的手段约束、激励人。

2、设备因素的应对措施

2.1设备使用前的安全管理

编制设备管理制度文件;培训操作员工;对设备进行试运转、调试,办理交接手续。

2.2设备使用初期安全管理

对安装、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调试、改进等有关记录提出分析意见,填写设备使用鉴定书作为以后参考;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2.3设备使用期安全管理

保养责任制;操作证制度;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培养设备使用、维修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资料程案管理制度。

2.4设备使用原则

2.4.1三好

2.4.1.1管好。设备操作对设备的附件、仪器、仪表、工具、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持完整无损。设备发生事故时,立即停工断电,保护现场,及时、真实地上报事故情况。

2.4.1.2用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爱护设备,不准设备带病运转,禁止超负荷使用设备。

2.4.1.3养好。操作者必须按照保养规定,进行清洁、润滑、调整,紧固,保持设备性能良好。

2.4.2四会

2.4.2.1会使用。操作者要熟悉设备结构、性能、会正确调整电流、温度、压力、流量,严格执行安全规程,操作熟练、动作正确规范。

2.4.2.2会维护。操作者要正确掌握设备的维护方法、维护要点,准确、及时地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润滑油质量,要做到润滑“五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人、做好设备润滑管理。

2.4.2.3会检查。操作者必须熟知设备启动前后的检查项目内容,正确检查设备各部位运转情况,通过感官(听、摸、看、闻)和仪表判断设备运转状况,分析并查明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

2.4.2.4会排除故障。操作者能正确分析判断一般常见的设备故障,并及时排除,保证设备安全,排除不了的凝难故障,应及时报检修。

2.4.3四项要求

2.4.3.1整齐。工具、工件摆放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2.4.3.2清洁。设备清洁,环境干净,无油污,无杂物,无碰伤。

2.4.3.3润滑。按时加、换润滑油。

2.4.3.4安全。合理使用,精化,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故障及一切危险有害因素,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

2.4.4四懂

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

2.5设备运行期的检查

外部裂缝、腐蚀的检查;保温及防火层(腐蚀、损坏)管线的检查(有无超压、超温、超负荷、有无异常振动、异常声音);有无发生液击、有无变形、腐蚀;转动设备的检查(听、摸、看)检查固定螺栓、结合件等有无松动等不正常情况,能处理的及时处理,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报上级主管部门,以便做出决策;换热器要定期壳体与头盖法兰连接,管路与壳体法兰连接,阀门与管路法兰连接,阀门大盖等密封出的泄漏情况,支座及支撑结构、基础情况;构建物的检查(厂房、塔器的柜架、管线支撑、设备的基础支座、梯子、平台、栏杆等构建物应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其腐蚀、脱落、断裂等不正常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整改好;对边所、配电室、仪表控制的渗漏情况进行检查,防止电气设备、仪表控制设备进水短路;对房屋的防雷设施、避雷针等进行检查,防止其腐蚀、损害失效;消防设施的检查(消防栓、消防蒸汽、移动式灭火器、可燃性气体报警器等,都要进行定期检查,使其保持完好,一旦发生火警时,能够及时投用。

3、物料因素的应对措施

3.1可燃物大量泄漏的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当有可燃物大量泄漏时,首先应正确判断泄漏部位,及时切断泄漏物料来源,在一定范围内严禁动火及其他火源。

3.2报警

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在立即进行扑救的同时,要马上上报火警,以便消防部门能及时前来扑救,并使其他人员及时做好疏散准备。

3.3断绝可燃物

将燃烧点附近可能成为火势蔓延的可燃物移走;关闭进料阀。

3.4排除爆炸危险

当发生火灾时,还需观察周围情况,排除爆炸危险,将受到火势威胁的易燃易爆物质转移到安全地点。

3.5配合消防人员灭火

3.6预防中毒的技术措施

以无毒或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改革工艺;生产过程的密封;隔离操作;通风排毒。

3.7个体防护措施

3.7.1呼吸防护:使用防护面具。

3.7.2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口罩、手套、眼镜等)。

3.7.3消化道防护:防止误用有毒液体。

3.8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

3.8.1原则:救护者的个人防护(佩戴好防毒面具,穿好防护服,在进行抢救);切断毒物来源;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中毒人体内;防止毒物继续浸入人体的措施:救护人到现场后,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解开中毒者的颈、胸部衣扣及腰带,保持呼吸畅通;清除毒物,防止毒物污染皮肤、粘膜;清除皮肤表面的化学刺激性毒物,冲洗时间要达到15~30min;毒物进入眼睛时,应尽快用大量流水缓慢冲洗眼睛15min以上,冲洗时把眼睑撑开,让伤员的眼睛向各个方向缓慢移动;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打开呼吸道;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以16~20次/min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气;心脏按压。

3.9静电应对措施

3.9.1消除设备静电技术措施

固体设备(塔、容器、机泵、换热器、过滤器等)的外壳,应进行静电接地;直径大于或等于≥2.5m或容积≥50m3的设备,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沿设备外围均于布置,其间距≥30m;转动设备的接地,可采用导电润脂或用接地设施进行接地;设备内部各部件之间的活动连接或滑动连接等部位,应保持其接触电阻值在1000欧以下;所有金属装置设备、管道、储罐都必须接地;各生产装置系统的总泄露电阻应在1000000欧以下,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金属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如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可不另接跨接线,但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螺栓连接,螺栓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3.9.2作业人员防静电措施

工作中应尽量不做与人体带电有关的行动(接地、接触接电体、工作场合、穿脱衣服);在有静电危害的环境中,不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钥匙、硬币、手表、戒指、项链)使用规定的静电防护用品。

3.9.2防静电安全检查

防静电安全检查以生产岗位人员自查为主,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车间安全技术人员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企业每年至少抽查两次;易燃易爆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有防静电的内容;定期对岗位人员进行防静电知识的安全教育;装置内各设备和管道的静电接地和跨接点必须牢固好用。

4、工艺因素的应对措施

4.1操作阶段的工艺安全管理

4.1.1安全生产管理

各项工艺操作指标必须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不得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各类动、静设备必须达到完好的标准,压力容器、管道及安全附件齐全好用;仪表管理符合制度要求,完好率和使用率达到95%以上;各类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等配备齐全,灵活好用,并定期检验,保持装置内消防通道畅通,机动车辆进入装置区中必须安装防火罩,并办理进车许可证;车间建立并执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制,对设备、仪表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暂不能整改而又要投入运行的,要制定包括隐患内容、危害、防范措施、监控手段、治理计划、负责人等内容的可靠安全防范措施;设备的处理、投用,工艺的调整需制定严密的操作方案和可行的安全措施,现场应设有专人监护,分工协作,层层把关;加强对关键危险点的监控力度。明确监控内容,制定合理的巡查路线,把巡查制度落到实处;对车间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考核,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完善各岗位的hse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装置内施工作业,必须按相关规定办理许可证,进行作业风险评价分析,制定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全部进行监护;定期进行事故模拟演练,定期对装置进行安全检查或安全评价,持续改进装置安全管理。

4.1.2安全生产操作

应定期检查或检测,以防不测;对运转机泵设备的卫生清扫,要防止抹布被卷进伤人,严禁用水冲洗电机,以防止触电或损坏电机蒸汽带需按正确方式绑扎牢固,使用时,开启要缓慢,固定带头,防止甩龙伤人;冷换设备的使用,应按程序操作,投用时,先开冷流,后开热流,而停用时,先停热流,后停冷流;备用机泵定期盘车,冷却水畅通,高温泵应处于预热状态;安全阀起跳后,必须按规定重新校验、铅封,安装后全开上下游阀,并加铅封以防误动。

4.2事故处理阶段的工艺应对措施

4.2.1事故处理的原则

在生产过程中,单线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当事故发生时,要做到了解全面、分析正确,判断无误,处理及时,措施得当。尤其是对事故发生蔓延及后果要有所预测,关键时刻要胆大心细,当机立断。其宗旨是避免人员伤害,减少对设备的影响,降低损失,并能尽快恢复生产。

4.2.1.1事故处理安全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首先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尽量避免人员受到伤害。

4.2.1.2事故处理设备原则

所有塔、罐不能满或空,严防跑满;高低压有关的设备严防串压,防止超压爆炸着火;各设备充压、泄压速度不能过快,以免损坏设备及造成泄漏。

4.2.1.3事故处理工艺原则

严禁超温及中毒,事故排除后应尽快恢复生产,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加强与上下游相关装置的联系,减少对其装置的影响。

4.2.2紧急停工

4.2.2.1原则

事故发生后,各岗位操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听从指挥,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当事故发生时,首先通知生产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然后根据事故类型,允许时间、事故的蔓延或事故范围,果断采取两种措施:一,应对事故的必要措施,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及有关装置的安全;二,全面完成紧急停工转入正常停工或恢复正常操作的措施。发生事故时,根据现象和事故发生前设备状况,操作参数变化,正确判断事故,迅速处理,避免事故扩大,重大事故立即汇报车间主管或值班人员和生产管理部门,装置紧急停工应向生产管理部门汇报同意。发生火灾立即报火警,并立即切断或减少流向着火的可燃介质。当发生中毒时,在报告气防部门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组织现场自救和急救。当出现有毒介质泄漏时,应视现场情况,组织人员安全撤离,并通知其他可能危及到的人员。

4.2.2.2紧急停工的处理方案

4.2.2.3紧急停工的注意事项

装置一旦发生事故,班长要组织好人员,并尽快通知装置主管和相关人员,实统一指挥,确保装置顺利、安全、稳定、有序停工。装置停车时,应执行国家工业卫生标准,不允许任意排放有毒、有害的物料。物火炬设施的带压易燃易爆气体排放要缓慢进行,采取逐渐减压措施,放空管线末端必须设有防火措施。进行紧急处理时,首先要作好个人的防护工作,防止出现人员烧伤、烫伤、中毒等人身事故。在发生泄露是故事,要沉着冷静,先按岗位操作法和事故处理预案组织初步的抢救和掩护。无论着火、爆炸过程必须首先保证人员的自身的安全,避免事故的扩大。无法切断危险源时,要用氮气、蒸汽或水进行掩护。

5、作业环境因素的应对措施

5.1噪音应对措施

降低噪音源;合理布局噪音源;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5.2高温应对措施

通过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减弱高温、热辐射的影响;通风;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加强个人防护。

6、自燃灾害因素的应对措施

6.1地震应对措施

6.1.1震前预防准备工作

定期编制和组织抗震防灾规划;对生产设施进行审核检查凡不符合抗震防灾标准的,尽快完成抗震加固;工程建设要避开不利抗震地带;建立以现有生产体系为基础的综合抗震防灾体制,培养一支抗震防灾技术和管理队伍;要保持抗震救灾设施(消防器材、应急电源、水源、通讯救护及抢修器材等,处于随时可备用应急状态;制定各生产岗位专业指挥系统的抗震应急对策、方案和措施;利用各形式、手段,普及地震、抗震、防震和救灾知识教育。

6.1.2震时应急救灾工作

建立有效的抗震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救灾系统;装置的主管和工艺、设备、安全技术人员,要立即到岗位,按照职责分开,组织实施本装置的指挥和救灾;按照生产装置应急对策方案,并结合震时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实施震时安全停工方案,以及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应及时组织防余震的紧急措施,对可能造成扩大灾情、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部位以及可能成为恢复通讯、供电、供水、供汽和交通故障的关键设施,要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险和抢修。

6.1.3震时可能发生的灾害

火灾爆炸、危险介质泄露、高压串低压事故、紧急停电、水、汽等原因,会使装置操作混乱,引发次生事故。

6.1.4地震时应急措施

地震时出现停电、水、汽等生产性事故;出现配电室、操作室倒塌;出现设备、管线破裂,泄露事故,应及时关闭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阀门和运转设备,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压力,进行局部或全面紧急停车。震后,大部分人员可撤离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留少部分人员监视现场,处理意外事故,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蔓延。

6.1.5职责任务

6.1.5.1日常职责

检查落实装置抗震、防震的设施情况,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组织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处理装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抗震措施,使设备和构筑物达到抗震能力;对装置操作人员进行抗震防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生产人员进行抗震防灾演练,熟悉掌握抗震时的应急措施。

6.1.5.2震时职责

迅速启动抗震救灾指挥系统,指挥部成员迅速到位,全面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根据受灾情况,采取应急措施,处理生产中的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迅速收集各岗位的震情,及时向上部门汇报;紧急组织抢修工作,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扩大;组织人力,物力,抢救伤员和中毒人员;服从上级指挥部门的指挥。

6.1.5.3震后职责

汇总本单位受灾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恢复生产;加强员工心理疏导,稳定员工情绪,做好生产人员的后勤供应供应工作,做好伤病员地安抚救护工作。

6.2雷电应对措施

6.2.1直击雷保护措施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

6.2.2雷电感应保护措施

金属设备、管道、钢结构予以接地;

6.2.3雷电浸入波保护措施

在电气系统应安装阀形避雷器,保护间隙法、管型避雷器。

6.2.4防雷设施的安全管理

6.2.4.1定期检查

每年在雷雨季节来临前,对防雷设施进行专业检测,防雷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10欧,并保存专业检测数据和报告。

6.2.4.2常性检查

对各种防雷设施应按规定、标准要求检查整体、器件情况(连接兰是否有裂纹,引下线有无闪络或烧损痕迹,是否腐蚀痕迹与临导体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定。

6.2.4.3主要检查内容

检查遭受雷击区域的设备、设施是否采取了防雷措施;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应镀锌、涂漆;引下线应沿建筑物、构筑物的墙敷设,并经最短径接地;避雷针与引下线的接地应采用焊接;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有人通行的地方,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严禁在装有避雷线、针的构建物上架通讯线、低压线、广播线;金属物或线路与防雷设施不相连时,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不少于5m。

第12篇 工程部安全管理运行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运行控制

1.为实现项目安全的目标,通过识别重要安全危害因素,确定控制这些因素的活动、方法与要求,以使其的到有效控制。具体工作要求包括:

⑴.逐一确定控制目标、指标;

⑵.制定安全工作计划;

⑶.实施上述目标、指标与措施。

2.运行控制的范围主要控制的安全活动与场所包括:

⑴.工程材料采购及运输、贮存;

⑵.建筑安装与装饰工程施工、检验与验收活动;

⑶.施工与生活污水排放及处理;

⑷.化学危险品、易燃易爆品的保管使用及防护;

⑸.其它。

3.施工现场控制的关键安全活动包括:

⑴.消防控制;

⑵.安全防护;

⑶.高处作业的控制;

⑷.脚手架的控制;

⑸.施工机械的控制;

⑹.施工用电控制;

4.运行控制要求

⑴.实施项目管理策划时考虑并识别安全因素的影响,包括识别项目管理活动的过程与各过程可能出现的安全因素。

⑵.在策划的基础上编制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控制文件,如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须:

①.规定项目的作业活动与过程;

②.与作业活动过程有关的环境和安全控制内容。

③.确定本项目的安全控制目标。

④.对关键的安全活动,编制作业指导书,并予交底。

5.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目标的组织实施者,其具体的策划、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分别委托项目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与项目安全员负责进行。

6.作业与控制的要求

⑴.组织对项目与安全活动有关的人员进行培训、交底和教育,对有特殊资格要求的人员要持证上岗。

⑵.落实安全的防护措施和清洁设施,包括个人的防护用品与清洁工具。

⑶.针对特定的安全因素落实控制与监督人员。

⑷.实施对供方的影响,具体的方式包括:

①.合同的要求;

②.进场考核;

③.教育与交底;

④.验收与检查;

⑤.过程监测;

⑥.不合格分供方的处理。

⑸.确定并实施安全的控制措施。

⑹.对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

⑺.收集不符合信息并实施改进。

7.应急预案与响应

⑴.项目应急与响应要求:

⑵.下列物质或场所为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

①.易燃易爆液(气)体:汽油、柴油、油漆、稀料、氧气、乙炔气、天然气;

②.可(易)燃物体:建筑垃圾、冬季施工保温材料;

③.作业点或场所:现场电气焊作业点、木工棚、装饰作业点、防水作业面、仓库、施工现场配电房、食堂、中心试验室。

⑶.对应急场所工作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岗位教育和应急知识教育。

⑷.应急消防队每年进行一次消防演习。

⑸.项目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迅速做出有效反应,如遇事故性质严重难以处理,应立即联络紧急救援和报告。

⑹.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处理完毕,应对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进行一次评审或修订。

第13篇 箱变及高压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按照创建安全标准化的要求,为保证公司高压室6kv设备能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确保高压运行检修电工安全作业,现设备部技术人员结合高压室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制订安全防控措施如下:

1、按规程定时定点进行电气设备的点、巡检设备工作,并作好记录。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理。

2、按规定时间对绝缘护品、护具、测电笔等工具仪表进行检验。如有损坏及时补充、更换,人为原因损坏要给予考核。

3、定期组织高压电工进行安全消防培训和演练、触电事故应急处理演练等,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处置电气安全事故的能力。

4、所有电气作业人员要持有特种作业证,做到持证上岗,证件要定期审核。

5、高压电工每班需对安全消防设施检查(灭火器、安全应急灯、烟雾报警器等),如有失效、损坏、失灵等状况,及时上报更换,并作好记录。

6、做好高压室内备品备件的定置定位及卫生清理工作。室内不得存有易燃易爆物品,避免发生火灾。

7、电气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三大规程》作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倒闸操作票制度,做好停电、验电、挂接地线、挂停电牌工作,做到“谁挂牌、谁摘牌”,并作好相应的停送电记录。

8、要严格执行“重要岗位人员来访登记”制度,随时关门落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设备部

2011年8月11日

第14篇 矿井主通风机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一、矿井主通风机安全运行

1、通风机安全使用

(1)主通风机司机必须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严格按规程操作和交接班。

(2)备用通风机必须能在10min内开动。

(3)主要通风机的挡风口的防爆门每6个月检查维修一次。

(4)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反风设施必须保证能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的40﹪。

(5)保证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行,其他原因停止风机运转时,必须制定停风安全措施,报上级单位批准。因停电停风原因,必须立即打开井口防爆门和有关风门,利用自然风压通风。

(6)井下主泵房两侧双向风门必须完好,正常使用,有问题及时汇报。

2、通风机安全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1)运转中要经常注意声音和振动,若有异常情况应停机检查,开启备用风机。

(2)经常检查轴承温度,滚动轴承温度应小于75℃,滑动轴承温度应小于65℃。

(3)经常保证润滑系统油的质量及油量。

(4)若发现叶轮和机壳内壁有摩擦声,或叶轮松动的声音,必须停机检查。

(5)轴流式通风机叶片角度应保持一致,误差不超过±1°。

(6)叶轮平衡,能在任何位置上保持停止状态。

(7)主轴及传动轴的水平偏差不大于0.2‰。

(8)电动机、启动设备、开关柜符合完好标准,接地装置合格,各种仪表指示正确。

(9)通风机房防火设施齐全。

二、保障主要通风机安全运行措施

1、通风机运行期间,必须保障每班司机按时到岗交接班。

2、通风机司机必须按操作规程对风机进行操作。

3、通风机司机必须按时对风机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并详细记录风机运行情况。

4、主要通风机因检修、停电或其他原因停止主要风机运行时,备用风机必须在10min内开动的安全措施,确保备用风机正常运行。

5、因停电或其他原因不能保障通风机运转时,必须立即打开井口防爆门和有关风门。利用自然风压进行通风。

伊川煤业公司黄村煤业有限公司

黄村煤矿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15篇 监测系统安全运行现场管理措施

(一)、总则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用于各矿井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风机开停等参数实施监测监控的多级监管专用信息网络系统;必须保证网络24小时可靠运行。

各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设置监测监控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专职技术员,机构归通风部门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操作规程、瓦斯超限管理制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检查调校制度。

保证监测监控中心站的信息安全,完善防火、防盗、防雷、防静电、ups电源等设施,确保系统在完好状态下运行。

(二)、系统运行和基础管理

1、矿总工程师根据年度采掘作业计划,组织通风部门对年度内各类监测监控设备及各类便携式检测仪等装备数量进行清查、核实,不能满足要求时,要及时作购置计划予以补充。要编写核定报表,于每年一月十五日前报集团公司通防部备案。

2、凡应安设监测设备的地点,施工队或技术部门技术员在编制《采掘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时专门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安装位置(含分站、动力开关安设地点、控制电缆和电源线的铺设、控制区域及传感器悬挂)、控制参数(报警、断电、复电)等做规定,并绘制监测设备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报总工程师审查签字。

3、使用单位在开工前三天必须根据已批准的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提出《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申请单》,经通风、机电部门及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分别送通风和机电部门。通风、机电部门根据《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申请单》及时派员协助使用单位进行监控系统的安装。

4、监测设备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具体要求在入井前至少经过48小时通电运行、调校,各项指标符合规定后方可下井安装,严禁不合格设备、仪器入井。入井安装后的甲烷传感器要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进行再次调校其标准度。

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每隔7天必须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调校一次、并测试其瓦斯电闭锁功能是否灵敏可靠。其它传感器也要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调校,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定。特殊情况下要随时进行调试、校准。并认真填写记录。

拆除监测设备时,必须编制《安全监测监控设备拆除报告单》,经矿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由使用单位、通风部门派员拆除。通风部门要建立安装、拆除记录台账。

井下安装好的监控系统仪器,只有经总工程师、通风部门同意后,指派专职监测工进行符合规定的调整,其他任何人员无权更改其安装状态;严禁任何人对已设定的监控参数随意调整。

监测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在4h以内处理正常;在故障期间,监控系统控制范围内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负载电源。出现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移动、解除闭锁功能、破坏监测设备的事件,矿分管安全的副经理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按事故进行追查、处理。

甲烷传感器、便携式报警仪、光学检测仪出现检测数据误差时,先以读数较大者进行现场管理,监测人员必须在4h内采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处理完毕。

出现供电系统停电、控制区瓦斯超限断电情况时,监控系统严禁自动复电,只有经人工检测控制区域内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后,方可人工复电。

监测设备在井下连续运行6 - 12个月,应按计划分批运到井上进行全面检修、维护、调试、校正。

安全监测工下井时必须携带光学甲烷检测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对巡查路线的监测传感器进行对比测试。

监控中心值班员、监测技术员必须对当日系统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在“监测日报”中注明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和结果,按“监测日报”报送程序报通风部、矿长和总工程师审阅。

通风部监测维修班负责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协助安装、拆除、日常调校和管理工作。并负责采掘工作面及相关地点以外的监测系统的管理。

采掘工作面及相关地点的监测设备和线缆由施工部门负责使用、管理,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测设备的保护,不得损坏监测线缆、设备及传感器。否则按事故分析、追查、处理。

对需要移动的传感器、电缆,由瓦检员、安监员按规定移动;严禁擅自停用。移动传感器必须轻拿轻放,不得随意拖拽、磕碰,防止造成误报警或传感器损坏。

与安全监测监控关联的电器设备、电源线及控制线在拆除或改线时,必须由监测维修班和施工队电工共同处理。

检修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或相关设备需暂停运行监控系统前,必须书面请示通风部门、矿总工程师,征得同意、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采掘工作面及相关地点需要延长或缩短监控线缆时,要提前告知监测维修工;由监测维修工负责延长或缩短线缆。

矿井主要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需并入监控系统运行时,要作两系统相容的论证,只有在协议许可情况才准并入。

监测监控中心站必须建立以下管理台帐、日志、记录、卡片、报表:

(1)安全监控设备、仪表台帐;

(2)安全监控设备故障登记表。

(3)检修记录。

(4)巡查记录

(5)传感器调校记录;

(6)中心站运行日志。

(7)安全监控日报表。

(8)报警、断电记录月报

(9)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测试记录

(10)安全监测设备使用情况月、季报表

(11)矿井瓦斯超限分析处理记录。

(12)矿井设备安装记录。

22. 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必须安装可靠的防雷电设备,并定期检查,确保正常使用。

23. 监测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调试校正,校正包括零点、灵敏度、报警浓度、断电点、复电点、控制逻辑等。监测气体的监测仪器及设备用空气样或校准气样每7天调试和校准一次,风速传感器用风速计校对,温度传感器用标准温度计校对。并做好标校记录。

24. 监测监控中心站应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发现井下瓦斯超限时,必须立即向通风部门、调度室值班人员汇报,调度室值员向矿值班领导汇报,矿值班领导必须及时作出处理意见;当瓦斯超限时间≧5分钟时,矿值班领导要及时向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矿长汇报;瓦斯超限时间≧10分钟时,矿总工程师要向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通风瓦斯部负责人汇报。

出现井下大面积瓦斯超限时,调度员、矿值班领导必须立即下令切断超限区域的所有电器设备的电源,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5. 瓦斯超限短信自动发送流程

1、当瓦斯超限浓度≧1%,持续时间达1分钟时,给矿总工程师和当班领导发手机短信。

2、当瓦斯超限浓度≧1%,持续时间达10分钟时,给矿总工程师、当班领导、矿安全副经理和矿长、集团公司安监部长、通风瓦斯部长发手机短信。

3、当瓦斯超限浓度≧3%,持续时间达1分钟时,给矿总工程师、当班领导、矿安全副经理和矿长、集团公司安监部长、通风瓦斯部长、集团分管一通三防的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安全副总经理发送手机短信。

26. 井下监测系统设备及被控电气设备必须经防爆检查合格后方可入井,已安装使用的设备要定期进行防爆性能检查,严禁任何设备出现失爆问题;否则,按重大事故隐患对监测工、电工进行追查处理。

27. 监测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先停止被控制区域的生产作业,并由瓦检员就地替代传感器进行检查、控制、管理,待监控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控制区域内各点瓦斯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定》后,才可恢复施工作业。

28. 监控中心严格执行“来客登记”制度和设备检查维修制度,外来检查、参观人员,需有矿或部门领导陪同才可进入中心站(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外来人员应填写“来客登记表”;未填写一次罚值班人员20元。

29. 监测监控维修班必须有专人负责所有仪器仪表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仪器仪表进出货登记制度,建立设备及仪器仪表进货、安装、回收、维(检)修管理台帐和调校记录。设备及仪器仪表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出厂及到货与配置使用的时间和使用编号等要清晰,仪器随带的说明书和图纸要专档妥善保管。

30. 仪器仪表及备配件应放在通风良好、不受日光直射、不受灰尘污染的地点,分类后统一上架保管,避免受潮损坏。

31. 分类故障处理流程。

(1)、监测系统传感器、分站、断电器、电源箱发生故障后监测值班员应立即汇报通风部门值班或分管领导,由通风部门值班或分管领导指挥监测维修工立即下井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监测传感器故障(数据超差、通讯失败、误报警等),监测维护工必须在4小时内排除,系统故障在8小时内处理完毕。

(3)、监测主机发生故障要立即切换至备机,并自动打开或手动打开上传程序将实时数据上传至集团公司。

(4)、发生一路交流电源停电后立即自动或手动切换至二路交流电源,如两路电源均断电,立即启用备用电源,并在2小时内恢复交流电源供电或切换至矿井保安电源。

(5)、主、备监控主机均发生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时,应立即通知通风部门分管监测的领导组织力量进行处理;预计短时间内处理不好时,矿调度、通风部门、安监部门要立即指挥井下各瓦斯检查员加强人工监测、立即停止井下生产作业。并由矿相关领导和部门立即联系供应商共同协商处理。

6、出现网络故障无法向集团公司上传监测数据时,要立即与网络运营商取得联系,密切配合对方维护人员处理故障,在8h内恢复网络畅通。

四 机构和培训

1. 安全监控系统操作人员必须进行系统运行技能和通风专业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 瓦斯监测监控中心站设置在调度室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配备系统操作和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应由具备煤矿相关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并要求相对保持监控系统操作人员的稳定性。

3. 瓦斯监测监控中心要配备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煤矿通风、瓦斯专业知识的监测值班员,进行24小时值班和维护。

《运行管理措施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