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设备运行管理安全要点
1.建立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设施运行台账,制定检(维)修计划。按检(维)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维)修。设备设施应明确划分管理区域,明确责任。
2.各种阀门应设置标明开、闭状态的标志。各种主要的煤气设备、阀门、放散管、管道支架等应编号,号码应标在明显的地方,煤气管理部门应备有煤气工艺流程图,图上标明设备及附属装置的号码。煤气管线注明介质名称和流向。
3.建立设备设施验收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的管理制度。按规定对设备设施进行验收,确保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按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进行报废或拆除。
4.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相关资质、许可范围、审批程序、许可签发人员等。制定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带煤气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能源介质作业、高处作业、大型吊装作业、交叉作业、其他危险作业等制度。
5.未经允许,禁止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操作现场。设备检修或技术改造,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多单位、多工种在同一现场施工时,应建立现场指挥机构,协调作业。
6.任何煤气设备均必须保持正压操作,在设备停止生产而保压又有困难时,则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扫干净。送煤气后,应检查所有煤气设施及附属设备是否泄漏煤气,并进行确认。
7.长期检修或停用的煤气设施,应打开上、下人孔、放散管等,根据设备的要求保持设施内部的自然通风或用氮气进行保护。
8.施工完毕未投入运行的天然气管道,宜采用惰性气体或空气保压。煤气 发生炉的煤气输入网路(或加压)前应进行含氧量分析,含氧量大于1%时,禁止并入网路。
9.需要使用行灯照明的场所,行灯电压一般不应超过36v,在潮湿的地点和进入设备内部工作时,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第2篇 制冷空调设备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制冷空调作业伤亡事故大部分发生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因此,搞好制冷空调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企业应建立健全保障制冷空调设备安全运行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具体管理制度原则要求:
(l)企业应建立有关制冷空调运行与维护作业等各级岗位安全责任制。
交接班制度
它是一项使上下班之间衔接生产,交待责任,互相检查,保证安全生产连续进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所规定的交接事项一般有:完成任务的情况、质量情况、设备情况;工具、用具、各种仪器仪表安全装置情况,以及安全生产及预防措施;为下一班生产所进行的准备情况;上级指示和注意事项等情况。可简述为:①交接班值班人员应按规定时间进行交接班。交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现场做好交接班准备工作。交接人员应办理交接手续签字后方可离开。
②交班时系统运转记录必须完整。设备、环境卫生良好,交班班长应向接班班长介绍运转情况和注意问题,设备检修、改进等工作情况及结果;当值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工作及有关措施。交接班人员应分别到各环节进行详细交接。
③遇事故处理时,不得进行交接班。应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接班人员可在站(库)长指挥下协助工作。
④接班人员应认真查看各项记录,巡视检查设备及各部安全装置,仪表安全运行状况是否正常,了解上班设备异常及事故处理情况;核对防护用品、安全用具等是否齐全;检查工现场环境、清整等状况。
(3)巡回检查制度
巡回检查制度是对所控设备的要害部位进行检查的制度。即根据安全生产和工艺流程特点,确定检查点,规定检查内容和要求,选用最科学的检查路线和顺序实行定时、定点对生产的重要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掌握情况、记录资料、发现问题、排除隐患,这是确保制冷空调作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制度。
可简述为:
①正常巡视除交接班巡视外,应定时进行巡视。
②对新设备投入运行后,以及设备异常、试验、检修、事故处理后,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
③值班巡视人员巡视检查中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④巡视检查中遇有严重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情况,应进行紧急处理,并立即报告主管领导。
(4)压力容器及安全装置、仪表定期检测制度
按照原劳动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必须认真安排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并将压力容器年度检验计划报主管部门和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
①企业使用单位,缩制检验计划,每年至少一次配合专业检验人员进行在运行压力容器外部检测。
②压力容器停机时检验,斯限分为: 安全状况为1-3级的,每隔6年至少一次; 安全状况为3-4级的,每隔3年至少一次;
③在运行压力容器的安全褥,一般每年至少由专业检测部门校检一次。每开启一次必须重新校验。
④制冷空调系统的压力(压差)控制器、温度显示控制器、液位控制器、流量控制器、安全报警装置等每年至少由企业或专业检测部门校验一次。并做好校验记录。
⑤压力表必须与压力容器的介质相适应,每年须经专业检测部门校验一次。
(5)防护用品与安全用具管理制度
在制冷空调作业中,企业必须根据制冷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制冷剂的危害特性配置一定数量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必要的安全用具,以保证作业人员在运行操作和(检)抢修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但是,一些企业对防护用品与安全用具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配置不全或疏于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使防护用品和安全用具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制定并认真执行安全防护用品与用具的管理制度。
其内容可简述如下:
①防护用品、安全用具可根据情况设兼职保管员并由制冷站(机房)负责人负责。
②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及治疗药品应存放便于使用的固定地点的箱柜中,并设专人保管,禁止用于其它用途。
③防护用品、安全用具须按照规程规定定期检验,并有检验记录。对不合格的应予以报废,补足新用品(具)置于原处存放。
④防护用品、安全用具使用后应送回原处存放,不得随意搁置。
⑤企业应组织制冷作业人员学习防护用品与安全用具的使用要求,并进行必要的使用演练,使作业人员熟练正确地掌握使用功能。
(6)建立制冷空调作业档案制度
制冷空调设备成套文件是在购置或制造设备这一环节中形成的,反映设备结构、外貌及使用的全部文件。购置制冷空调设备,必然同时购进一套随设备装箱的文件。这套文件是设备制造厂为方便用户对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修而编制的。由于这套文件只供安装、使用、维修,不供制造使用,所以不会有全套制造图。一般有使用说明书和维护保养说明书,有关系统图,如电气、液压、传动等系统图,易损零件加工图等。如果需要安装后才能使用,还要有安装图或说明书,由于设备的繁简程度不一,设备制造厂的经营方针不同,设备文件没有千篇一律的成套范围,检查这类设备成套完整与否,主要以设备装箱单中所附的装箱文件目录为依据,同时还要注意国家有关特殊要求,如压力容器的出厂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监察的规定。
设备档案以正式使用时间为界限,可分前期档案与后期档案。前期档案是指制冷设备的设计资料,产品合格证,安装、调试中的各种数据、报告,是设备正式使用前形成的档案。后期档案是指使用、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文件,如设备使用维护记录,设备及安全装置、仪表等的检验记录等。应补充到相关的设备档案中去,设备更新以及各种设备事故可与其并列人设备档案之中,作为永久保存。
(7)制冷空调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制冷与空调作业是国家确定的特种作业,其作业类别涉及到制冷空调机组设备的安装、使用和修理作业的操作人员。保障制冷空调系统安全运行,空调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是重要的因素。凶此,必须加强对制冷空调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木的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并要求,凡从事制冷空调作业操作、安装和修理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取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持证上岗,无证不得独立操作。
(8)制冷空调维修管理制度
制冷空调系统维护和修理工作,对设备可靠,安全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应针对制冷空调装置系统的运行工艺特点制定完善的维护检修制度,使维护保养修理工作形成制度化。制冷空调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两种,一种是预防性维护保养,即为使机组保持良好安全的运行状态而进行的定期检查和保养,另一种是检修。检修分为故障检修和定期检修两种,故障检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根据情况加以检修。定期检修是根据设备腐蚀损坏的情况定期检查和修理。制度中有关原则要求可简述为:
①制定维护和检修计划,确定大中小修时间,明确维护保养检修内容。
②建立维修保养记录制度,制定相应的记录表格;将维修过程存在的问题,维修的方法、质量及结果等进行记录,做好维护修理工作记录。
③制定维护修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加强作业过程的安全监护管理。对有可能发生危险的维修作业,如对压力容器
④加强对制冷空调安全装置及安全附件定期维护和保养,安全阀和压力(差)控制器,温度显示控制装置,液位显示控制装置,断水保护器等应定期检查校验,制定检查校验方法。保障制冷空调安全装置的正常可靠。
⑤制定设备维护与检修作业的工艺质量标准。
(9)制冷空调系统水质管理制度
制冷空调系统主要采用循环水系统进行冷却或输送冷量,循环水起着冷热交换的作用,在制冷空调装置使用过程中,因水质问题导致设备结垢,腐蚀,污物堵塞,致使制冷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制冷量下降,运转压力过高及能耗提高,运行工况恶化,影响着制冷空调系统的正常与安全运行。因此,加强制冷空调系统循环水的管理是机房运行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建立循环水质管理制度,其原则要求可简述为:
①应定期检验冷却水和冷冻水的水质情况,如水中钙、镁离子浓度、ph值及电导率。
②定期向水中添加适量化学药剂,使冷却水和冷冻水的离子浓度保持相应平衡。
③机组运行前应对冷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进行清洗,季节停机前,应把冷冻水和冷却水全部放净,打开换热器水盖检查管板及传热管的表面积泥、结垢以及腐蚀情况,如发现结垢等情况应进行清除,以保证热交换质量。检修期内应对冷却水用蓄水池进行清洗,并对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杂物进行彻底的清除以保证循环水管路的畅通。
④严格管理循环水管路,防止跑冒滴漏,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注意节约用水。
(i0)制冷空调机房防火管理制度
制冷空调机房火灾的主要危险隐患有:
①电器设备负荷电流过大,电缆发热;
②电气短路如对地短路故障等;
③动火或吸烟及使用明火设备;
④易燃物品如填料、塔体及泡沫塑料等;
⑤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空调机组的燃油、燃气系统输送与使用等。另外,制冷空调机房内发生火灾会导致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受热超压爆炸或制冷剂大量泄漏的危险。因此,必须加强制冷空
调机房的防火安全管理,建立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其原则要求简述
如下:
a.制冷空调必须保证防火阀与空调主机间相应的灵活可靠.在发生火情后保证先切断主机电源再自动断掉防火阀。
b.氨制冷机房和布置在地下室的压缩式制冷空调机组的机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c.开机前检查电源,无隐患后方可开机,工作时间不得离岗。
d.机房内严禁闲杂人员人内,需进机房时进行登记并签字。
e.维修时使用的油棉不得乱扔,及时清理到指定地点。
f.班后停机,要有专人检查、断电、关窗、锁门。
g.制冷空调机房人员要坚持检查制度,发现异常或火情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要熟练掌握岗位设备情况,发现火情立即切断电源。
h.严禁动用明火,必须时经有关上级部门批准并填写动火证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使用。
i.制冷空调作业区内应配备消防灭火器材,存放于指定地点,应设专人保管,不得乱堆乱放。定期检查,发现损坏、腐蚀时应及时更换,作业人员必须掌握二懂三会。
(11)制冷空调作业事故紧急预案制度
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导致爆炸及制冷剂的泄漏等事故,危及设备及人员安全,针对出现的事故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能够避免事故的扩大,防止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减少国家财产和人员伤亡损失。制冷空调作业发生的事故,往往是由于现场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出现问题则手忙脚乱,使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扩大,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因此,为防患于未然,企业应建立事故预案制度。针对制冷空调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预先制定防范和紧急抢险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并定期进行事故预防演练,使操作人员能够掌握事故紧急处理方法,在发生事故时才能够沉着不慌,妥善处理。对氨制冷系统的事故预案包括:氨机房突然断电的处理,油氨分离器出气管路爆裂的处理,氨机房火险处理,储液器液位计玻璃管破裂的处理,制冷系统漏氨事故及作业人员急性中毒的处理等。 其它如空调冷水机组蒸发器冷媒水管冻结事故的处理,氟利昂制冷剂的窒息中毒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结晶事故的处理等都应建立相应的事故预案。
(12)制冷空调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由于制冷空调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工艺过程的危险性,因此在制冷空调作业操作过程中,因操作失误等原因,有可能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如制冷剂的泄漏、爆炸及机械伤害等。从制冷系统发生的爆炸、泄漏的重大事故的原因分析来看,大部分是由于违章操作或无章操作造成的。因此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是制冷空调装置安全运行,防止发生事故,保证制冷空调作业安全的重要保证。安全操作规程可规范操作者的安全操作程序、步骤和方法,保证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企业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制冷空调安全技术规程及标准,并将这些规范和标准要求纳入本单位的操作规程中,还要考虑刊本单位、本系统制冷空调作业的安全实践和制冷空调装置的工艺运行操作特点。
制冷空调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制冷空凋装置机组的开机准备,开、停机安全操作;加油安全操作;制冷系统放油安全操作;制冷空调系统放空气安全操作;制冷剂充注和回收安全操作;辅助设备如水泵等安全操作与检修安全操作等。
第3篇 施工工艺、设备运行管理及交通安全
第一部分施工工艺
2023年第一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即将全面开工,按照“学规程、用规程、严守规程”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工程施工工艺,提升电网建设质量,今天重点给大家培训农网中低压施工工艺方面的内容。施工工艺主要依据的是国网公司《农网10kv柱上变压器台及进出线施工工艺规范》、集团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施工工艺示范图册》等文件。下面对农网低压台区重点设备的施工工艺进行简要的讲解。
一、变压器台架
1、基础施工及电杆组立
1)变压器台架根开(两根电杆中心线间的距离)为2.5米。
2)台架电杆底部应安装底盘、卡盘。底盘的作用时承受混凝土电杆的垂直下压负荷以防止电杆下沉。
底盘安装应平整,满足电杆允许偏差规定,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3) 卡盘的作用是当电杆的倾覆力较大时,增加抵抗电杆倾倒的力量。
4)电杆基坑回填后,应设置防沉土层,培土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
2、接地敷设
1)台架接地网应为闭合环形或“井”字型敷设,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应小于2.5m,间距不应小于5米。(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施工工艺示范图册》 )
2)接地体顶面埋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规定时,不应小于0.6m。( 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3.1条)
3)接地体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 gb50169-2006 第3.4.2条)
4)热镀锌钢材焊接时将破坏热镀锌防腐,应在焊痕外100mm内做防腐处理。 ( gb50169-2006 第3.3.3条)
5)接地扁钢用黄绿相间的相色漆进行喷刷,每一色标高度为100mm,连接接地线部位不准涂漆。(国网公司《农网10kv柱上变压器台及进出线施工工艺规范》 )
6)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接地电阻的测量,在充分考虑接地电阻系数的前提下,配电变压器容量在100kva以下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100kva以上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dl/t 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11.4.2条)
3、台架主要设备安装
变压器台架从下至上,主要设备有低压综合配电箱(jp柜)、变压器、避雷器、接地验电环、跌落式熔断器。
1)低压综合配电箱(jp柜)安装在托担上,jp柜底部拖担中心距离地面1.9m。
2)变压器的低压出线柱与高压令克在同侧,变压器底部托担中心水平面距离地面3.4米。(国网公司《农网10kv柱上变压器台及进出线施工工艺规范》 要求的是3.2米,但是,由于枣庄地区使用jp柜较高,如果按照3.2米安装,jp柜无法安装,因此,公司将高度调整到了3.4米。)
3)避雷器安装要求避雷器横担水平中心距离地面5.5m,避雷器相间距离为0.5m。
4)在距离熔断器横担侧绝缘子中心水平面下0.35m处安装接地验电环,接地验电环应方向一致,并在同一水平面上。
5)跌落式熔断器安装要求使用双担,增加跌落式熔断器的牢固性,熔管轴线与地面垂线的夹角在15 °~30°之间,令克担距离地面为6.8米,令克相间距离不小于0.5m。(dl/t 5220-2005《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11.0.5条)
4、台架引线安装
1)引线t接端,连接处要涂抹导电膏并用铝包带缠绕,紧固后加装绝缘护套;接头端要涂抹导电膏与接线端子(线鼻子)压接,做相色标识并进行绝缘处理。
2)引线应有一定的弧度,不应使接线端受力,并保证三相弧度一致。
5、标识安装
1)杆号牌安装高度,底部距离地面4-6米。
2)变压器台架警示牌和运行编号牌,应分别安装在变压器托担的左侧和右侧,上沿与变压器槽钢上沿对齐。
3)电杆警示标识,距离地面0.5m处向上应涂刷黄黑相间警示漆,每一相色高度0.2m,电杆警示标识高度不小于1.2米。
二、线路架设
1、导线排列
1)线路档距。10kv线路在城镇地段,档距40-50米为宜。空旷地段60-100米;0.4kv线路城镇地段,档距40-50米为宜,空旷地段40-60米。( dl/t 5220-2005《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第9.0.4条)
2)线间距离。国网公司《配网运行规程》q/gdw 519-2010附表b.2规定
档距 | 40及以下 | 50 | 60 | 70 | 80 | 90 |
裸导线 | 0.6 | 0.65 | 0.7 | 0.75 | 0.85 | 0.9 |
绝缘导线 | 0.4 | 0.55 | 0.6 | 0.65 | 0.75 | 0.9 |
国网公司《配网运行规程》q/gdw 519-2010附表b.4规定:架空线路与其他安全距离限制
项目 | 10kv |
导线与电杆、构件、拉线的净距 | 0.2 |
每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与相邻的过引线、引下线、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 | 0.3 |
2、电杆和横担
1)电杆组立要竖直。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支线杆的倾斜、杆稍的位移不应大于杆稍直径的1/2。集团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施工工艺示范图册》工艺编号010401,工艺编号010402
2)横担安装要横平。横担装于受电侧,中心水平距离杆顶350mm,与线路方向垂直。安装后,横担上下歪斜、左右扭斜,其端部位移不应大于20mm。
10kv直线杆杆顶支架抱箍距离杆顶为150mm。低压横担距离杆顶150mm。
3、拉线安装
1)拉线绝缘子。拉线必须安装绝缘子,在拉线断线的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离地面不应小于2.5m。
第4篇 矿用电气设备运行维修及安全管理
1. 煤矿主要电气设备定期检查和调整的规定
检查项目 | 周期 | 备注 |
使用中的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性能 | 每月一次 | 分片负责电工应每日检查一次 |
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检查 | 每季一次 | 负荷变化时应及时整理 |
高压电缆的直流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试验 | 每年一次 | |
主要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检测 | 每月一次 | |
固定敷设电缆的绝缘和外部检查 | 每季一次 | 每周由专责电工检查外部和悬挂情况 |
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橡胶电缆绝缘检查 | 每月一次 | 每班由当班司机或专责电工检查一次外皮有无破损 |
接地网电阻值测定 | 每季一次 | |
新安装的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的测定 | 投入运行前 |
2.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完好标准
(1)防爆面
① 防爆面应完整,表面粗糙度要达到无锈蚀及机械伤痕。
② 防爆面禁止上油漆。为了防止锈蚀,可涂防锈油脂或冷磷化。
③ 低压开关防爆面间隙:静止面为0.3mm,转盖面为0.5mm。
(2)接线
① 进线口连接坚固,密封良好。
② 接线装置完整、齐全、坚固、导电良好。
(3)紧固件
螺栓、螺母、垫圈要完整、齐全、紧固。
3.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 为了保证安全,必须严格采取以下几项组织措施:
(1)工作票制度;
(2)工作许可证制度;
(3)工作监护制度;
(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4.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时,必须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包括放电)和悬挂标示牌及装设遮拦这几项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以后,才能开始工作。
(1)停电
工作地点必须停电的设备为:
① 检修的设备;
② 与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的距离小于规定数值的设备;
③ 在44kv以下的设备上进行工作,上述安全距离虽大于规定的数值,但是,当电压为44kv时小于1.20米;电压为20~35kv时小于1.00米;电压为10kv及以下时小于0.70米,同时又无安全遮拦的设备,维护或修理时,也须停电后方可工作;
④ 带电部分在工作人员后面或两侧无可靠安全措施的设备。
(2)验电
① 验电时必须用电压等级合适,而且合格的验电器验电。必须在检修设备进出线两侧的各相分别验电。验电前,应先在带电的设备上进行试验,确认验电器良好后方可在被验设备上进行验电。如果在木杆、木梯或木构架上验电,不接地线不能指示者,可在验电器上接地线,但必须经值班负责人许可。
② 高压验电必须戴绝缘手套。35kv及以上的电气设备,在没有专用验电器的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绝缘棒(令克棒)代替验电器,根据绝缘棒端有无火花和放电噼啪声来判断有无电压,但是必须注意使用绝缘性能符合要求的绝缘棒。
③ 表示设备断开和允许进入间隔的信号、经常接入的电压表等,不得作为设备无电压的根据。但是如果指示有电,则禁止在该设备上工作。
(3)装设接地线
① 当验电设备确已无电压后,应立即检修设备的三相导线接地并三相短路。
② 对于可能送电至停电设备的各方面或停电设备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都要装设接地线。
③ 检修母线时,根据母线的长短和有无感应电压等实际情况,确定地线数量。
④ 检修部分若分为几个在电气上不相连接的部分(如分段母线以刀闸或开关隔离分成几段),则各部分应分别验电、接地、短路。
⑤ 在室内配电装置上,接地线应装在该装置导电部分的规定地点。这些地点的油漆应刮去,并划下黑色记号。所有配电装置的适当地点均应设有接地网的接头。接地电阻必须合格。
⑥ 装设接地线必须由两人进行。若为单人值班,只允许使用接地刀闸接地,或使用绝缘棒合接地刀闸。
⑦ 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必须接触良好。拆接地线的顺序与此相反。拆装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或戴绝缘手套。
⑧ 接地线应用多股软裸铜线,其截面应符合短路电流的要求,但不得小于25平方毫米。
⑨高压回路上的某些工作,需要拆除全部或部分接地线后方能进行工作者(如测量母线或电缆的绝缘电阻、检查开关触头是否同时接触),需经特别许可。
⑩ 拆、装接地线,应做好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清楚。
(4)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
① 如果线路上有人工作,应在线路开关和刀闸操作手把上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示牌。标示牌的悬挂和拆除,应按调度员的命令执行。
② 部分停电的工作,安全距离小于表1.9的数值而未停电的设备,应装设临时遮拦。
临时遮拦可用于干燥木材、橡胶或其它坚韧绝缘材料制成。装设应牢固,并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35kv及以下设备的临时遮拦,如因工作特殊需要,可用绝缘挡板与带电部分直接接触。但此种挡板必须具有高度的绝缘性能。
③ 在室内高压设备上工作,应在工作地点两旁间隔,对面间隔的遮拦上,禁止通行的过道上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④ 在室外地面高压设备上工作,应在工作地点四周用绝缘绳子做好围栏,围栏上悬挂适当数量的“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⑤ 在工作地点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
⑥ 在室外构架上工作,则应在工作地点邻近带电部分的横梁上,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此项标示牌在值班人员的监护下,由工作人员悬挂。在邻近其它可能误登的构架上,应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⑦ 严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移动或拆除遮拦、接地线和标示牌。
5.煤矿井下电气维修
(1)井下供电应做到
三无: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四有:有过流保护和漏电保护,有螺丝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保护接地装置;
两齐:电缆悬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
三全: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
三坚持: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坚持使用风电、瓦斯电闭锁。
(2)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工作,其质量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应立即处理或更换,禁止使用失爆电气设备。
第5篇 关于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运行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我矿机电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影响,保障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特制定本管理运行机制,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其次从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方面着手,狠抓机电设备检修及现场管理,强化机电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检修人员的管理、培训与素质提升,最后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落实机电事故责任追究。从而提高我矿机电设备现场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组 长:矿 长
常务副组长:生产总监
副 组 长:安全总监、技术总监、机电副矿长、通风区长
成 员:各科室及其分管下属单位、队组及外委施工单位负责人。
三、相关制度建设:
(一)根据我矿实际情况,结合质量标准化标准、设备完好标准、设备使用说明书及煤矿安全规程等要求,制定能够方便执行、可操作的,有利于保证生产运行的机电设备各项设备设施安装标准、大型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项目、周期、标准,各设备润滑周期、标准以及各类设备保护检查试验方法、周期及标准等成套设备运行管理标准。
(二)不断完善健全一系列设备维护、保养、检修管理制度,大型设备检修计划及包机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严格认真考核。机电科要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以上标准及制度,保障制度切实可行。调度室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内容按时组织设备进行维护及检修。以此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影响及修复费用,确保安全生产。
四、机电设备检修及现场管理:
(一)机电设备定期维护保养检修
1.进一步加强我矿机电设备检修管理,执行“计划检修、预防为主”的检修方针,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保持设备“健康水平”,确保我矿各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设备性能,高效地服务于生产。
2.设备定期检修维护必须坚持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由机电科、调度室部门配合监督各队组完成设备检修任务,实行专群结合、群管群修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好设备的检修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我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
3.各队组负责所属区域内机电设备的定期维护、缺陷处理、事故处理、主要设备小修、辅助设备大小修工作。
4.机电科
(1)负责制定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项目、周期、标准,各设备润滑周期、标准以及各项设备的检查考核标准。
(2)负责设备日常检修的督查及技术指导工作,并对主要设备大修、技改及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的项目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外协维修处理。
(3)负责月度检修计划所确定检修项目中涉及机电方面技术措施、标准及方案的编写。
(4)负责对检修情况、检修质量抽查检查。
6.调度室
(1)负责严格按照制度组织各队组设备检修工作进行安排,并对各队组所用设备每日的检修情况及影响时间进行统计汇总,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落实。
(2)负责各队组正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损坏及时安排队组相关人员入井抢修。
(3)负责队组检修期间设备延长检修时间后与公司调度室及时沟通请示,并做好队组检修期间的协调、配合工作。
(4)负责设备检修所需备品备件的调拨及设备备件、材料督办工作。
(5)负责日常生产过程中造成影响生产的考核结果在队组月度工资结算中予以扣除兑现。
7.企管科负责根据机电科、生产科每月对各队组负责人的考核结果,在月度工资结算时对相关负责人或队组进行兑现考核。
(二)包机责任制度
1.进一步提高我矿设备管理水平,确保各主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和效能,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维护成本,降低设备影响时间,保证生产秩序正常稳定运行,结合我矿实际将各主要设备责任到人,实行包机负责制管理,促使之各包机人各尽其事各履其责,将包机制真正落实到实处。
2.包机目的:
(1)确保各主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真正做到定期维护,定期保养,定期试验,有计划检修,降低设备事故率。
(2)进一步落实主要设备的管理责任,体现责、权、利相互一致的原则。
(3)进一步夯实“一责三化”设备管理体系。
3.包机的方法与原则:
方法:实行业务部门人员与使用队组相结合的包机体制;
原则:由业务部门人员、队组主要负责人(队长、副队长、技术员)进行包机。
4.包机责任考核办法:
(1)考核对象:设备包机责任人
(2)考核单位:调度室
(3)考核办法:
由矿内进行工资核算的按下列考核办法予以核算包机工资:(综采队、开拓队、掘进队、运输队、机电一队、机电二队)
①由队组内部人员实行包机的从队组内部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设备包机管理,根据所包设备的管理难度及故障率对各包机人分配包机工资,必须体现科学分配、公平分配的原则。
②当月设备所存在的隐患由调度室从安全科月度隐患汇总中予以筛选,设备影响时间由调度室汇总为准,作为月度考核的依据。
③调度室每月对设备包机人职责履行情况及当月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报机电矿长、生产总监审核后转企管科审查,最后由矿长批准后在月度工资中予以兑现,并以通报形式进行下发。
④调度室按季度对各队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总结考核,对每季度内设备无计划影响时间控制在指标范围内且无重大设备事故的队组由矿内列支专项资金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报机电矿长、生产总监审核后转企管科审查,最后由矿长批准后在月度工资中予以兑现。
⑤凡出现以下事故或故障,除否决包机工资外,另追究事故责任。
1、因设备管理不到位而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2、设备无计划影响时间超规定。
3、设备损坏价值达2万元以上。
(三)制度的执行与考核:
1.机电科要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以上标准及制度,保障制度切实可行。
2.调度室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内容按时组织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及考核。
3.计划外的检修项目,必须及时汇报调度室做计划,调度室做好统一安排。
4.单位月度、年度检修项目,超时检修项目,队组干部必须跟班组织检修,否则一次不到位处罚100元。
5.各单位检修要严格按检修计划时间检修,杜绝超时,超出正常检修的时间30分钟(含30分钟)一律给予检修单位集体按2元/1分钟经济处罚。检修单位负责人按上述的10%考核处罚。
6.30分钟以上,中断生产事故,单位正职立即下井处理,需协助处理的,相关科室科长下井协调处理,尽可能缩短检修时间。
7.凡当天出现事故,对当天值班矿长及调度员各联责处罚10-20元/小时,当天处理兑现。
8.调度室严格落实设备检修计划,在规定检修时间内每半小时落实检修进度情况,对超时检修,不按规定下井的有关人员考核追究。
9.当日值班矿长、调度员值班主任,严格落实检修计划,落实计划外的检修项目,班中出现中断生产事故,认真组织分析。
10.调度室每5日对检修及班中事故情况考核追究情况进行通报,总结、分析。
11.调度室认真记录检修时间,处理事故时间,及时掌握全过程检修项目,认真抓好检修过程协调,确保正常生产秩序。
(四)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机电影响,必须进行分析通报、处罚。机电科月底对各队的机电影响进行分类分析,查找原因,采取防范措施,逐步减少机电影响,确保生产正常开展。
(五)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执行上述规定,以此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影响及修复费用,确保安全生产。
五、设备履历档案的建立管理
(一)机电科负责对矿内所有的大型固定设备及主要的采掘设备统一进行编号,按编号逐一建立履历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如实填写完善相关内容。履历档案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原始的基本参数、配置说明等不变部分,另一部分为真正的履历,需实时根据具体情况如实填写,主要有转移搬迁、各个服役阶段的服役地点及相关人员、大型故障及处置简述、每次重大事项的负责人及主要参与人员、设备大修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等,真正做到一台一档,档随机走,阅档知机。
(二)机电科利用设备专项考核打分表, 每月对井下使用的主要设备,特别是采掘运设备进行专项考核打分,必须进行现场考核,并由现场责任人进行签字确认,同时进行落实整改,月底对各队组使用设备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打分,奖优罚劣,由矿内兑现、通报。
六、设备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检修人员的管理、培训与素质提升
(一)机电科负责对机电人员及主要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逐一进行建档管理,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经历、主要工作业绩、技能等级情况、历次参加培训学习情况、历次的工作失误情况、历次参加的主要设备安装、大型故障处置情况等,为建立相对稳定、专业、阶梯型人才储备提供依据。
(二)人员技术素质提升
1.班前会的合理利用,通过班前每日一题及对近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故障及处置方式方法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讲解,以短平快的方式来进行技能提高。
2.由安全科制定矿年度及月度培训计划,定期专业技术培训考核,每月按照人员类型、分专业,分别由各业务科室根据岗位专业对口进行培训学习,必须提前制作培训课件或讲义,也可以就相关标准等进行培训学习, 所有培训学习必须有考核, 有针对性,专业对口,保证学习效果。使各设备操作人员及技术人员都能熟悉本岗位的工作有关的各种潜在危害,对本岗位各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做到应知应会,掌握标准化作业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检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3.实物实例培训,一是通过机修厂的大修,要求由技术总监牵头制定计划,组织相关操作、维护人员,进行解体开腔后的现场实物学习;二是通过厂方服务人员到矿后的故障处理或现场检查时,进行现场查看、询问交流学习,来提高分析、判断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七、机电设备事故责任追究
(一)为进一步强化机电设备事故管理,推进由重点控制事故向控制危险源转变、由事后查处向超前预防转变,降低一般性机电等级事故,杜绝重、特大机电设备事故发生,提高我矿机电设备开机率,提升现场机电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对机电设备事故实行责任追究。
(二)机电设备事故指不论是机电设备自身老化的缺陷,或维护、检修、操作不当等原因,凡造成机电设备损坏或发生故障达到规定的范围,未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生产或必须修理者均为机电设备事故。机电设备事故包括:触电,机械、设备起吊、设备安装、设备检修、设备调试等伤人,大型设备损坏,斜井跑车,皮带断带,大型固定设备、供电等造成矿井停产事故。
(三)按事故是否由人的责任所致,可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1.责任事故是指在日常生产或工作过程中(包括设计、安装、使用、维修等过程),有关人员不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不履行岗位责任,违反作业程序、规章制度、管理规定而造成的事故。
2.非责任事故是指难以预防、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由目前国内技术水平和条件尚不能治理的因素造成的事故。
(四)机电设备事故按其影响时间、影响范围、造成损失程度和性质分为一级设备事故、二级设备事故和三级设备事故三类。
(五)机电科根据矿实际情况明确机电设备事故的三类分级,并制定各类机电设备事故的汇报程序、事故抢修、事故调查分析及其相应考核办法。
(六)机电设备事故汇报及记录备案
1.发生机电设备事故的报告采用迅速报告制度。
(1)发生一级机电设备事故的报告程序
由发生事故的当班操作工、运行工、现场安全员或班组长立即向调度室和跟班队长汇报事故发生的情况,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可靠措施进行组织抢修,发生人身事故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由调度室值班人员负责及时向责任队组负责人、机电队长、机电科相应主管、机电副矿长及矿领导汇报事故发生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2)发生二级机电设备事故的报告程序
由发生事故的当班操作工、运行工、现场安全员或班组长及时向调度室和跟班队长汇报事故发生的情况,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可靠措施进行组织抢修,由调度室值班人员负责及时向责任队组负责人、机电队长、机电科相应主管、机电副矿长及当日值班矿长汇报事故发生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3)发生三级机电设备事故的报告程序
由发生事故的当班操作工(或运行工)或当班的班长负责及时汇报调度室。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抢修,由矿调度室值班人员负责及时向责任队组负责人及机电队长汇报事故发生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2.发生严重工伤和特别严重非伤亡及其以上事故,调度室要及时向上级调度部门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3.汇报事故的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发生的对象、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所属队组、当班人员、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情况等。
(七)机电设备事故的抢修
1.一级机电设备以上事故的抢修由值班矿领导负责组织,机电科及机电副矿长应及时对事故的抢修进行技术支持(必要时聘请相关技术人员或专家进行技术支持),按照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抢修,以最短的时间恢复设备及系统的完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二级机电设备事故的抢修由调度室主任负责组织,机电科相应专业主管应及时对事故的抢修进行技术支持,按照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抢修,以最短的时间恢复设备及系统的完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三级机电设备事故的抢修由事故发生单位组织,按照相应的应急措施,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抢修,以最短的时间恢复设备及系统的完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发生机电设备事故当班操作人员应对事故现场进行电气隔离和现场隔离、保护事故现场和立即采取不使事故扩大的处理措施。
(八)机电设备事故的现场勘查与调查
1.机电设备事故的现场勘查要在事故抢修开始前完成,现场勘查由事故调查组长负责。现场勘查可采用现场情况记录、拍照、录像、技术测定等方法进行。折除下的损坏部件要妥善保存,作为事故调查的重要依据。
2.发生一级机电设备事故由机电副矿长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调查组长由技术总监担任,成员由矿领导、机电、调度、生产、安全、技术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
3.发生二级机电设备事故由机电科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调查组长由机电科相应主管担任,成员由机电科和调度、生产、安全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
4.发生三级机电设备事故由事故发生单位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调查组长由事故发生单位主管机电设备的负责人(或队组负责人)担任,成员由机电科相应主管和调度、生产、安全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
5.发生人身事故按矿及集团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6.机电设备事故调查组成立在事故抢修结束同时按上述规定组成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的调查工作。
7.机电设备事故的调查程序按照国家及公司有关规定的“四不放过”的原则执行。
8.机电设备事故的调查报告的内容
(1)事故单位及事故情况概述;
(2)事故发生经过及抢修情况;
(3)事故的性质及原因;
(4)责任认定及处理意见;
(5)防范措施和建议。
9.机电设备事故调查报告的完成时间,一级机电设备事故在7天内完成,二级机电设备事故5天内完成,三级机电设备事故在发生事故3天内完成,如存在技术鉴定等工作,可以顺延至15天。
10.机电设备事故的调查报告的报送
一级机电设备事故报告要报送矿各单位,并在全矿范围进行通报同时上报公司相关部门;二级机电设备事故报告要报送矿各单位,并在全矿范围进行通报;三级机电设备事故要报送机电科、生产科、调度室、安全科、企管科各一份。
(九)机电设备事故的考核按事故类型,实行分级组织调查,并根据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管责任、监管责任以及领导责任进行责任追究,具体如下:
1.发生一级机电设备事故的取消包机责任人包机工资,并对事故直接责任人每人罚款1000-3000元,对事故间接责任人及现场安全监督人每人罚款500-3000元,对班组长罚款1000-3000元,对队组负责人罚款1000-5000元,对机电科业务主管罚款500-3000元;其他人员及矿领导根据集团相关规定执行。
2.发生二级机电设备事故的取消包机责任人包机工资,并对事故直接责任人每人罚款500-2000元,对事故间接责任人及现场安全监督人每人罚款300-2000元,对班组长罚款500-2000元,对队组负责人罚款500-3000元,对机电科业务主管罚款300-2000元;其他人员根据事故原因给予300-1000元经济处罚。
3.发生三级机电设备事故的取消包机责任人包机工资,并对事故直接责任人每人罚款300-1000元,对事故间接责任人及现场安全监督人每人罚款200-500元,对班组长罚款200-1000元,对队组负责人罚款200-1000元;其他人员根据事故原因给予100-500元经济处罚。
4.单位发生事故以后,当班操作工、运行工、现场安全员或班组长应立即向调度室汇报,10分钟内未汇报视为不及时汇报,30分内被他人抢先汇报视为隐瞒事故,隐瞒事故或不及时汇报事故,责任人要受到300-500元处罚,严重者给于降级处分。
机电科
2023年3月27日
5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