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搞好煤矿安全管理掌握矛盾分析方法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人们要用煤炭为人类造福,就要对煤炭进行开采,而作为煤炭开采的孪生子———煤矿安全问题也随之而产生。事故时刻威胁着国家财产和职工生命的安全,煤矿必须“以安全为天”,实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
必须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的内部包含着矛盾,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就是矛盾的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a既对立又统一的本性,煤矿开采同样是作为系统和过程而存在,成为矛盾的统一体。
比如生产与安全、安全与质量、安全与效益、装备与管理、人与物、人与作业环境、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等之间的矛盾都是客观存在,并存在于整个煤矿的开采之中。除少部分煤矿露天开采外,大部分煤矿均为地下开采。它由开拓、采掘、运输、提升、通风、排水、供电、通讯等系统组成,与人员设备、地质、水文、矿内外环境、管理等因素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整体。煤矿开采始终处于“
建设和破坏”这一动态过程之中,为了采煤就要“
建设”,要开拓一系列的峒室和巷道,布置采区,采煤工作面不断向前推移并及时支护,而随着工作面的推移,采煤工作面的后方又要按规定及时退柱放顶,“破坏”顶板岩层的完整性;新的采区建成,结束的采区又要予以封闭,不断地循环更替。
煤矿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井下操作空间小,湿度大,能见度低,矿内空气含有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作业环境差;战线长,人员分散,不易及时联络和相互照应;下井人员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和冒顶“五大灾害”的威胁;在有限的空间内,内置着设备和管线,存放着材料,堆集着矸石、煤炭,人流、物流、风流、水流充满着窄小的空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农七师电力公司红山煤矿分析了事故的内因和外因,认为在一定的装备条件情况下,人对搞好安全生产起主要作用。他们总结出矿工容易发生事故的十种规律:回家前返矿后思想不集中;作业情况变好时思想麻痹;上夜班疲劳精力不集中;
任务紧不顾质量忽视安全;放炮后不敲帮问顶空顶作业;工作收尾或晚点时心急火燎;逢年过节,家有急事,身在矿心在家;受表扬自高自大心不在焉;批评受罚后沮丧烦恼;心事重重,心烦意乱,丢三忘四。
第2篇 如何搞好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
设备的综合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基建施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实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它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设备的物质运动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和化学的作用而产生磨损、疲劳和腐蚀等性能劣化,从而需要修复、改造和更换直至报废处理的过程。
设备的价值运动是指设备在制造产品过程中的资金转化。也就是说将设备原有价值和维持费通过提取折旧和计入生产费用的方式,而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从而导致设备净值不断下降的过程。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全过程管理。为此,对设备要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更新和改造,使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不断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管理遵循的原则:
1.安全的原则:
一方面煤矿设备与设备之间及各系统之间联系密切,从井下工作面采煤机到刮板输送机、转载机、順槽皮带机、给煤机、提升机一直到地面运输系统,一个环节的设备出了问题,都将会造成整个生产系统停产;另一方面,因为煤矿井下条件复杂,设备管理不善、电气设备失爆、保护装置失灵、电缆短路、机械部分摩擦过热等都有可能引起井下煤尘瓦斯爆炸的危险。所以,加强井下机电设备的管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2.服务于生产的原则: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设备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地选择设备,可使有效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合理地使用设备,不仅关系着设备本身使用寿命的长短,而且关系到企业是否能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好坏。设备选型应该在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设备的使用应该根据生产特点和生产任务合理配置。
3.经济的原则:
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是由购置费和维护费两部分组成。对设备使用者来说,设备维持费用的高低,与使用单位的管理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企业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对设备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及时维修,尽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努力去降低设备的维持费用。从经济原则考虑,设备管理应该做到“五好”:
① 选好设备
根据设备选择的原则,尽量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设备。
② 用好设备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并合理充分地利用设备。
③ 修好设备
严格按设备的检修周期进行检修,及时恢复设备的技术性能,并尽量缩短修理时间,降低修理费用。
④ 管好设备
对待修或备用设备要妥善保管,做到上盖下垫,做好防腐、防锈、防潮工作。
⑤ 做好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工作
对能耗高、效率低和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淘汰设备,要有计划的进行更新或技术改造。
建立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机电设备在现代煤矿生产安全中正变得愈来愈重要,不仅涉及范围十分广,而且技术性很强。同时,因为煤矿生产条件与环节具有复杂性,这就为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一定要大力强化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 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以煤矿的生产、经营与施工为基础,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的费用来得到最好的投资成效。所以,一定要采取相关措施,保障机电设备始终处于较好的状态上,并持续改善与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其效能,使产品质量与设备得到安全的运行,进而促进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机电设备规范化管理工作,搞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一是煤矿务必要制定出稳妥可行的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了防爆设备下井检验制、机电设备定期检查制、安全装置定期检查制、停电检修挂牌制等。同时,应当重点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制,机电设备使用与操作规程,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机电设备现场管理制度及机电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等具体的规章制度。二是要采取贯彻实施机电设备使用和维修相互结合之原则,切实做到机电设备谁在使用,就由谁进行维护和管理,主要设备必须做到定人和定机,管理人员必须在参加培训之后凭上岗证进行操作。对于需要交接班的生产设备,操作人员一定要认真执行好交接班制度,并对大型设备进行安全运行的全面记录。三是建立大型机电设备的安装与验收管理规定。要进一步规范对大型机电设备从安装,到改造、大修,一直到验收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工作,注重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各机电设备的管理部门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机电设备安装与验收管理制度,并予以严格落实。
二、加强机电设备前期规范化管理工作
一是要严格进行设备选型,真正把好机电设备的选型关,所选用的设备一定要适宜于煤矿使用。二是要在管理上做到责任到人,从设备的购置、验收、建档、图纸资料保存与清点、安装、使用到维修、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当中均应做到资料完整,责任落实到人。三是要严格把好安装质量关。对于主要设备与新型设备的验收、安装与使用,机电设备管理员应当参与到编制质量验收规程、操作办法与安装质量标准之中,要努力做到设备不合格不得出厂、设备不完好不准安装。在安装完之后应当由参与安装、使用、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各个单位的人员都参与验收,在试运转之后再办理移交手续,这样才能真正投入使用。四是要强化技术档案的管理。应当建立起设备验收与交接建档等方面管理考核机制,必须将所有图纸资料、使用说明书及验验收报告等技术采取交由专职资料保管员妥善保管,使用与维修单位一旦需要,不得取走原件,只可另行复印。五是实施技术培训,特别是在进口设备管理上,应当组织开展关于该设备的技术讲座与培训,让涉及到的相关使用、维护与管理人员均能对设备有深入了解,掌握其技术性能与使用、维修及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三、注重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
要做好机电设备现场管理工作,就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发挥出机电管理部门在生产与管理中的职能作用,积极配合管理与安全监督部门做好设备检查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干部跟班上岗制度、设备维修制度等,让现场管理真正有章可循。二是要严格开展检查考核,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做到一个标准和一把尺子,从严把握考核关,让机电设备能够安全与高效地运行,从而服务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
四、落实机电设备的革新改造
机电设备的革新改造对于实现煤矿的装备现代化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确保机电设备能够切实满足煤矿安全生产之所需,应当以全员管理为基础上,做到修理、改造和革新等相互结合。要结合设备的大修与中修,积极运用新技术来改造老设备,从而不断提高设备的性能。可以在主提升设备上运用动态智能监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等,革新空压机断水保护装置的相关技术,比如运用真空磁力启动器与真空开关等等。为了进行比较,可以运用设备成本的现值比较法以实施设备的大修与革新改造,从而有助于管理层作出科学决策。
五、提升机电设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要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要想管好、用好与维护好机电设备,一定要建立起一支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先进设备所具有的优势。应当高度尊重与保护机电设备技术人才,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应当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通过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让机电管理与维护人员更加熟悉操作规程与设备性能、原理,从而能够更为轻松自如地进行设备管理与故障处理。
总之,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一定要注重细节,从基础工作抓起,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以经济杠杆为基础落实煤矿的机电管理工作,从而努力消灭事故隐患,保障煤矿机电系统的安全与可靠,促进企业实现稳步发展。
当前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尽管各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管理部门都承担2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一是机电生产。机电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一些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意识淡化。
⑵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矿井尽管设有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但人员不足(部分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有部分内容放弃管理。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机房硐室、机道、达标率低。
⑶管理不到位
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在用设备缺少编号,设备、电缆标志牌不全,帐、卡、物不对应。不少单位拼设备的现象依然存在,设备不能按计划升井轮换检修,直接转面使用。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测试项目未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设备更新不足。
⑷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各类保护上不齐全,停产检修时间,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超过设计提升能力。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做电气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使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输送机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或试验及记录不规范。井下局部接地极及连线的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非阻燃的电缆、输送带仍在井下使用。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⑸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 象时有发生。供电无设计或虽有设计但不规范,施工无措施或虽有措施但措施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⑹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一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违章作业经常发生。设备故障较高,因电气失爆而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几乎年年发生。用电管理“两票三制”坚持不严,带电作业,约时停送电时有发生。
⑺机电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尽管地方煤矿的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职工听不明白,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⑻资金不足
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
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2 改进煤矿机电管理的办法
⑴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重视机电管理,首先是矿井领导人重视机电管理,这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机电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当前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其实,矿井机电管理应该把设备的一生作一个系统,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从技术、经济、组织3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因此,矿井机电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同时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并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矿井机电管理的经验,弥补本单位机电管理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⑵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形式、体系结构都要因地制宜、因矿而异,不能一个模式,但应相对稳定。当前,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结构体系是发展方向,对于井型较大、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矿井,设置机电管理科,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机电工作调度,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井型小、生产环节简单、设备拥有量少的矿井,机电管理科和机电工区可以合二为一,有利于减人提效。
矿井机电管理机构体系不论采取哪处形式,都必须授予机电部门职权,实行统一管理。一般机电部门要具有以下职权,即: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
⑶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
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地方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头面、机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⑷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⑸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综合平衡、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⑹实行计划管理,强化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是机电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机电业务活动的根据。编制机电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
及时有力地正确协调平衡是计划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手段。做好协调平衡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得力的协调平衡机构。当前地方煤矿除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业务工作的平衡外,较大型的矿井应组建机电调度室,配备调度员,负责机电工作的调度平衡。小型矿井可采取机电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轮流值班的方法,代行机电调度员的职责。其次是建立健全综合平衡工作制度,如机电管理(技术)人员值班制、机电工作生产例会、车间班组日作业计 划制、采掘运机电区长、维护班组长例会制等。再次是定期组织分析机电设备安全、质量、维修、动态、电力及单位二次分配等方面的情况。机电工作协调平衡还要根据季节侧重点有所变化。
⑺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强化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技术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解决技术问题,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机电技术管理的工作质量,必须严格技术文件的审批制度,分级负责,层层把关。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设备技术性能测定报告,机电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工作计划、报告、报表、定额指标也必须存档备用。
⑻突出机电管理重点
矿井机电系统比较复杂,必须抓住工作重点。当前机电管理应突出3个方面的重点:①安全可靠性,对危及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及电气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对暂时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及标准的设备,要分期分批予以整改,逐步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②为井下供电和提升运输2个系统,井下供电是采掘一线设备的动力系统,环境复杂多变,结构因机而异,重点抓好流动设备的现场管理,完善安全保护装置,杜绝电气设备失爆。提升运输是矿井的咽喉,工作面广、量大,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种保护装置,坚持每天2 h的强制保养,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输送机综合保护。③环节的重点为操作、维护、修理3个环节,不遵章操作就会发生事故,不检查保养不能发现隐患,不修理老化磨损得不到补偿。抓好这3方面,矿井的生产次序也就基本保持正常。 ⑼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包括工人评定技师),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⑽明确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认真考评机电工作质量
矿井机电工作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讲是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减少机电事故,保证矿井正常的生产秩序,不断提高机电管理的水平,使矿井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每个矿井都要根据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指导思想。
矿井机电管理的总目标是使设备安全经济合理运转,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使设备综合效率最高。每个矿井都要根据设备维修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技术条件、领导重视机电工作的程度,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逐步达到最高目标。
当前考核机电管理工作质量的指标一般有设备完好率、设备待修率、机电事故率、设备使用率、设备负荷率、电耗费用成本率、设备费用成本率、配件费用成本率、维修费用成本率、配件储备费用率、维修人员效率等。机电管理部门旬、月、季、年都要组织进行严格考评,奖优罚劣,促进机电管理。
总之,目前煤矿的机电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
第3篇 浅析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众所周知,煤矿企业是典型的职工劳动强度高、从业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三高行业”,在煤矿企业里安全自然就成了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企业,每一个职工,注重企业内部具体日常化细节管理,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一、 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搞好安全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防止人员受到伤害和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防止财产受到损失,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搞好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关键
煤矿生产和建设过程中事故的发生一般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大多数是由安全管理存在缺陷造成的。因此,安全管理存在缺陷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煤矿生产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也表明,80%以上的伤亡事故与安全管理有缺陷密切相关。这就说明,控制事故的关键是安全管理。控制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搞好安全管理水平。
2、搞好安全管理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保证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对运用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指导安全生产的科学总结。要落实安全生产方针,一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的安全技术素质;二要提高装备水平,提高物的本质安全性;三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对生产系统进行完善,实现系统本质安全。这些都有赖于科学的、规范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管理无缺陷、无漏洞,才能使安全生产方针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
3、搞好安全管理能使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有效的发挥作用
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实现生产作业的本质安全有巨大作用。但这些技术措施的作用不能自动实现,需要通过精心的计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4、搞好安全管理能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需要对各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包括对作业方法和工艺过程的优化等。实现这些对策势必对企业的其他各项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进而推动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工作的进步又反过来为安全管理的优势条件。
安全管理绩效与企业管理绩效也密不可分。企业安全状况的改善,必然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率的增长。反之,事故频发不但造成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损害、设备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劳动生产率的降低,还严重影响企业的社会现象、市场竞争力和矿区的社会稳定,从而制约企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和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安全管理的性质与地位
1、 安全管理的性质
安全管理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确定工作范围的活动,应该具有某些特殊的自然属性。了解这些特性,可以更好地掌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和方法,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安全管理活动的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机制来看,安全管理应具备以下基本性质:
(1) 思想性。安全管理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人来实施的。人的活动是由思想来支配的,安全管理活动必然要表达和体现出人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
(2) 意志性。管理是人施加于管理对象的一种特殊行为,由人制定。虽然所有管理都是经验和科学研究的产物,但都是通过人的思想和意志,最终以一系列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所有的管理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安全管理不能脱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辨析及最终所要表达的愿意。
(3) 效益性。惟利是管理的出发点,效益是管理的终结。安全管理的效益通常反映在它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但安全管理的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良好的安全管理能大大减少事故经济损失,安全状况的改善又能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减少对正常生产活动的干扰,从而大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 强制性。安全法规、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安全管理必须依据安全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运用法律规范的强制手段来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所以安全管理更具有强制性,不强制就不能约束被管理者的无序状态,何况这种无序往往危及被管理者的自身生命与健康。适度的强制是必要的、必须的,所有的培训考核、纪律、工作制度、规范化的行为规定、操作规程等,实质上都是强制性的安全管理行为。
(5) 长期性。安全问题随着生产的存在而存在,并贯彻于生产活动的始终。只要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就必然存在安全问题。就必须进行安全管理。因此,安全管理是一项经常的、艰苦细致的、长期的工作。
(6) 科学性。科学的任务就是探索规律,运用规律来指导人们的行动。安全生产有其自身规律性。安全法规、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规章制度就是人们在长期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安全生产规律来指导人们的行动的具体体现。
(7) 层次性。注重安全管理的层次性有利于明确职责,调动各层积极性,保证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正常进行。安全管理的层次应包括战略层、战术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战略层是公司董事会或矿务局安全生产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确定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安全生产发展方向。战术层是指企业行政领导层,要根据安全生产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具体的安全生产法案、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执行层是指各车间、工段、班组、岗位和个人,负责安全生产方案具体执行和操作。应理顺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8) 预防性。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安全生产,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把预防事故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立足于事故的防范,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9) 群众性。安全生产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同时又与职工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安全管理不能是少数人的管理,必须充分依靠广大职工,实行安全生产自我管理、人人管理,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能,扩大安全生产防线,将所有职工纳入安全管理体系,这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条件。
(10)社会功能性。安全管理不仅是企业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安全生产涉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安全生产的好坏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安全管理具备较强的社会功能性。
2、安全管理的地位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可以从它与生产管理的关系中反映出来:
安全是组织生产活动、完成计划任务、实现经营目标的基础和前提,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生产的发展又为安全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安全管理是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和生产要素不受意外损害的基本保证,它的产生和存在依赖于生产活动。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经营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高层次,与安全管理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安全管理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实施起保障作用。安全管理与生产管理同处于执行地位,二者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推进。但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基础部分,涉及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涉及社会的稳定和企业的社会声誉,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涉及国家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安全管理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对于搞好安全管理,提高对煤矿灾害的控制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既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也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生产的最终目的所决定,是安全生产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世界各国普偏遵循的原则。由于我国煤矿众多,各类煤矿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大多数矿井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开采条件差,加之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偏低,因此在我国的煤矿中不安全因素比有些国家要多得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特殊意义,是煤炭工业实现高效、安全开采的必要条件。
2、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为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在管生产的时候,必须同时管理安全,以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的关系,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是我国安全生产最基本的准则之一。
3、 安全生产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则
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依靠全体职工人人参与,并强化自我管理。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促使其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行使法定的权利。
4、“三同时”原则
“三同时”是指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这一安全生产原则在《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
坚持“三同时”原则,可以促使企业按照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投资解决安全设施问题,避免因投资不足而随意砍掉安全设施;可以保证安全设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避免安全设施欠账,为按生产创造物质基础。
5、“四不放过”原则
“四不放过”原则是指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楚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四不放过”是我国进行事故管理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原则,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事故这种反面教材,总结研究事故发生规律,开展典型案例教育,为预防事故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结束语:总之,安全生产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实实在在地坚持制度,狠抓落实;只有从预防抓起,从细节抓起;只有全员参与,共同营造;强调自主管理;注重日常基础工作,我们的安全工作才会更安全。
第4篇 浅谈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现就搞好煤矿安全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突出重点抓隐患
首先有针对性的根据各项工作进程及联系,抓好隐患或尽可能降低造成的伤害。其次有预见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排除可能产生的隐患。。第三,分阶段抓好隐患处理工作,根据季节变化及自然规律,夏季抓好防水、防汛、防雷电,冬春季抓好瓦斯煤尘、火灾及防冻等。
二、兑现标准抓管理
严格兑现《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严格按照“三大规程和质量标准化标准”作业。一方面从实际出发按照“木桶理论”,加长短木板来实现少花钱多办事;另一方面加大质量标准化的学习和资金的投入,使广大职工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放心人”,从而确保每一工程动态达标。
三、分清层次抓培训
必须分层次对人员进行培训,对执行层和落实层人员必须采取脱产半脱产和长短班培训的办法,来加强对“一法三规程”的学习,提高遵章守规意识和安全素质,并把安全技术理论和岗位操作实践知识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侧重实用技术和实际操作,突出实用效果。对决策层和管理层的人员要下功夫搞好重大事故案例,重大灾情防范和井下灾变时如何逃生模拟演练教育,从根本上提高素质。
四、全员管理、群防群治
坚持群众路线,贯彻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民主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安全生产大家管理,人人重视,互相监督,制止“三违”消除隐患。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使全体人员都参与抓安全工作,使“三违”现象无处身,隐患可及时被发现并排除。
五、利益驱动、责任追究
严格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对三违行为进行重罚,并追究领导责任。同时利用经济杠杆驱动,把安全质量同经济利益挂钩,使全体作业人员及干部的行为与工作成果都和安全质量联系在一起,提高职工干标准活,上标准岗意识。
总之,煤矿生产活动中要牢固树立人是最宝贵的思想,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保护职工生命和身体健康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来抓。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放松。必须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自觉抓、长期抓、超前抓、反复抓,努力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
“三个三抓”重拳出击抓安全。
抓好三个整顿。一是整顿安全作风,力戒作风不实、弄虚作假。二是整顿安全纪律,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劳动纪律,加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三是整顿安全管理,保持正常秩序,落实层级管理,提升执行力,做到压力沉底,令行禁止。
抓好三个治理。一是治理基础工作,重点抓好规程措施的编制、审签、贯彻学习、签字存档及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及管理程序。二是治理安全整改项目,落实机运、顶板、火工产品三个专项整治,每月逐项检查、考核。三是治理安全质量标准化,明确分工,落实职责。
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每周的安全学习日必须由组织,做到学有所用。二是加强管理与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有朝气的、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三是加强现场安全监管,重点是抓好采掘顶板、通风瓦斯、防治水、机电设备等安全管理,确保现场可控在控。
安全工作责任重如泰山,我们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站在对生命安全负责的高度,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认真排查、果断治理安全隐患,针对隐患加强应急预案,确保每个安全岗位有人职守、有人监管,真正做到不留死角,切实维护矿区安全、稳定、和谐。
4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