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文明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会心得体会感悟
党的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12个词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及最高抽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不仅简明扼要、简约朴实、简洁通俗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达,而且更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提出了新要求。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通过精神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通过精神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更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程的理论指南。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鸿篇巨作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理论。党的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境界。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过去许多人常常把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概念当做资本主义的“专利品”来看待,认为它们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一些西方国家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攻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但又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党的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将产生十分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通过精神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必须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认知规律,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应先行。特别是要在全社会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干部培训和群众普及教育规划,坚持不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是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学习、交流、纪念、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认识。
二要注重融入贯穿促转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制度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个人谋幸福、为社会促和谐、为国家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三要着力养成促外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养成,最根本的是要外化于行,即成为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党委和政府应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实际,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生动局面。广大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应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使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人人鄙视,大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舆论氛围。
四要着力常态促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注重加强统筹协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制订规划,完善措施,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建立督查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完善检查评价推广体系,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建立奖惩机制,加强激励驱动,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和推崇,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文明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会心得体会感悟
第2篇 优秀范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__年12月23日)
我于12月18日至22日参加州委组织部举行的新农村建设学习培训班。几天来,通过有关部门领导的精彩授课,同时与先进县领导的研讨交流,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专家提出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深刻见解,结合我今年主抓的四个新农村建设,确实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及原因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就有9亿农民。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农村是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农业基础还处在滞后薄弱环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解决,范文top100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阶段,“三农”问题依然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用农民的话说,当年城里人高唱“走进新时代”,而我们乡里人却感到很无奈。
1.中国的农业基础还不稳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__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了4.8亿吨,但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3000万吨。中央十分关注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如果粮食安全一旦出了问题,那将会引起全国大乱。而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解放初期全国人均耕地10.7亩,现在只有3.7亩。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2.必须认真对待还在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要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__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225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绝对值差距达到了7283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22倍。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差距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是缩小了,而是进一步扩大了。改革之初,中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79年农民人均收入是134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元,绝对差距是209元,相对差距是1∶2.57。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在道路交通、邮电通讯、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生活质量等等方面,与城市相差很远,据专家测算,至少相差15—20年。现在全国仍有5万个村不通公路,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自来水,3亿农村人口吃的脏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成立后,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都非常低,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把一个农业大国逐步改造成一个工业强国,当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所以农村一直是在为工业化和城镇化作贡献。中国现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一些比较漂亮、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它和中国广大农民所作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__年中国的gdp为8.95万亿元,财政收入为1.34万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3万亿元思想汇报专题,而__年,gdp已增加到18.2万亿元。“十五”期间,这几项指标都增长1倍以上。国家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财力来解决农村问题了。今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这不仅取消了原先3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78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去年中央用于三农的资金是2975亿元。昨天听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今年用于三农的资金是3397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净增加422亿元,并且提出要加大三个力度,即: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全社会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4.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中国经济要增长,当然要努力地引进外资,积极地扩大国外市场。但是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因此扩大内需是中国最基本的方针。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足,因此,客观上影响了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__年,我国社会消费零售额,范文写作在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32.9%。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如果9亿农民手里有了钱,老百姓就会建楼房、买家电、供子女上学、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对各种市场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5.构建和谐社会,必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几十年来,城乡有一道明显的鸿沟,城市居民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险、教育等,农民根本无缘享受,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差别十分明显。要下大力气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和政策限制,赋予农民平等的公民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加快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居民地位平等的经济社会体制。
第3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__年12月23日)
我于12月18日至22日参加州委组织部举行的新农村建设学习培训班。几天来,通过有关部门领导的精彩授课,同时与先进县领导的研讨交流,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专家提出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深刻见解,结合我今年主抓的四个新农村建设,确实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及原因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就有9亿农民。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农村是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农业基础还处在滞后薄弱环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解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阶段,“三农”问题依然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用农民的话说,当年城里人高唱“走进新时代”,而我们乡里人却感到很无奈。
1.中国的农业基础还不稳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__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了4.8亿吨,但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3000万吨。中央十分关注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如果粮食安全一旦出了问题,那将会引起全国大乱。而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解放初期全国人均耕地10.7亩,现在只有3.7亩。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2.必须认真对待还在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要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__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225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绝对值差距达到了7283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22倍。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差距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是缩小了,而是进一步扩大了。改革之初,中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79年农民人均收入是134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元,绝对差距是209元,相对差距是1∶2.57。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在道路交通、邮电通讯、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生活质量等等方面,与城市相差很远,据专家测算,至少相差15—20年。现在全国仍有5万个村不通公路,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自来水,3亿农村人口吃的脏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成立后,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都非常低,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把一个农业大国逐步改造成一个工业强国,当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所以农村一直是在为工业化和城镇化作贡献。中国现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一些比较漂亮、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它和中国广大农民所作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__年中国的gdp为8.95万亿元,财政收入为1.34万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3万亿元,而__年,gdp已增加到18.2万亿元。“十五”期间,这几项指标都增长1倍以上。国家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财力来解决农村问题了。今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这不仅取消了原先3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78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去年中央用于三农的资金是2975亿元。昨天听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今年用于三农的资金是3397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净增加422亿元,并且提出要加大三个力度,即: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全社会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4.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中国经济要增长,当然要努力地引进外资,积极地扩大国外市场。但是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因此扩大内需是中国最基本的方针。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足,因此,客观上影响了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__年,我国社会消费零售额,在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32.9%。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如果9亿农民手里有了钱,老百姓就会建楼房、买家电、供子女上学、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对各种市场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5.构建和谐社会,必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几十年来,城乡有一道明显的鸿沟,城市居民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险、教育等,农民根本无缘享受,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差别十分明显。要下大力气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和政策限制,赋予农民平等的公民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加快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居民地位平等的经济社会体制。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
中央对我国的发展建设目标有4个,即:建设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造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4个目 标建设现代化强国是管总的,但都与农村有关。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国的和谐;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用胡锦涛同志的话说,那就是“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更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充分表明了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色,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2.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和扩大国内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不是只强调农村的某一方面的建设,更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村庄建设。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用了五句话的要求,即: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20个字讲到了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等问题。把它还说具体一点,就是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向前推进。其主要任务有5条:
1.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主要的是4个方面:①调整结构,发展特色高效农业;②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③大力发展非农产业;④大力提高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__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基础设施主要是道路、农田、水利等,改善人居环境即“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
3.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①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②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③繁荣农村文化事业;④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⑤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评选“五好家庭”等活动,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要加强农村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养四有新型农民。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成效。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导力量的各级政府,必须突出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1、要通过宣传切实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在这方面要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宣传政策。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特别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对农民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通过宣传新农村建设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和有关政策,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自觉行动。二是注重典型引带。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景,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注重树立新风。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树立农村良好民风,营造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2、要通过办实事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尽快解决与农民利益最现实、最需要、最直接的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自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我们必须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在'面'上,我们提出以解决农民'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养老难、上学难、就医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点'上,我们建设几个有代表性的新农村示范村,使其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等各个方面发挥好示范作用。
3、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动力。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生活宽裕是根本。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积极研究生产发展问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推进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特色种养业发展,以特取胜,以优取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拓宽输出渠道,提高培训水平,增加劳务收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支持乡村干部、农村经营管理能人、产业大户和具备一技之长的农民自主创业,开发农副产品资源,促进农村货畅其流。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造完善市场体系,为农民自主创业搭建平台。
4、要通过完善机制保护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一是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议事日等制度,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力度,保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商议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尊重和实现农民的合理意愿。二是农民培训教育机制。加大'阳光工程'工作力度,建好县职业技术学校和乡村农民培训机构,积极培育技能型、文明型农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健全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机制;采取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办法,构建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适度提高救助标准,健全救助体系。
第4篇 社会主义学院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
10月13日至17日5天,在柳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参加了由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举办的第四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这期培训班主要的学习内容:一是深入学习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二是学习领会中共柳州市委十届六中全会精神;三是民主党派干部要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着力塑造民主党派干部新形象。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九三学社社员,我就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我们必须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统筹兼顾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二、认真学习领会中共柳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
中共柳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制定了我市新的发展战略目标: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四个名城”,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环境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三个同步”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与柳州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科学发展观在柳州的创造性实践,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柳州的具体体现。
我们要在“一次创业”的基础上,重振“桂中商埠”,“工业重镇”雄风。在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开发、整合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加大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增强城市文化特色,把柳州建设成为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通过继续解放思想,为柳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政策环境、建设环境、产业环境、人文环境、服务环境。努力把柳州建设成为经济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城市知名、公共安全、人民幸福的现代宜居城市。
“三个同步”是发展的理念;“二次创业”是发展的灵魂;“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既是三年发展目标,也是长期发展战略。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着力塑造民主党派干部新形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的选择。“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
民主党派具有成员分布广泛、代表性强、影响较大的特殊优势,在统一思想、促进共识、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民主党派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外干部的一支重要力量。培养和使用民主党派干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巩固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
我作为在银行科技部门从事技术工作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柳北区政协委员,今后要不断的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政治上保持进步性,从思想上、行动上同保持一致。做到政治上的清醒、成熟、坚定,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抵制西方文化和腐败的侵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
在思想上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主人翁意识,与党和人民同舟共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履行好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职责,提高参政议政能力,认真调查研究,做好提案,积极建言献策,弘扬政治文明。
在工作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摆正自己的位置,工作积极主动不越位,服从不偏位,补台不空位。自觉履行监督职能,敢于直言,以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
在作风上密切联系群众,做好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尊敬领导,处理好与同级之间关系和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戒骄戒躁,以高尚的品德和纯洁的人格,树立起民主党派成员的良好形象。
社会要进步,科技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配合下,积极投身于柳州市“二次创业”,为柳州“经济升级”,“社会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踏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柳州的再次腾飞做贡献。
最后,感谢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九三学社市委会、市社会主义学院给我这次学习机会,谨向领导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5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
我于XX年_月_日至_日参加了__镇在____举办的为期四天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认真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副市长牛有成在农村工作会上作的《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告和___关于建设新农村、构建新南城、实现新跨越的重要讲话,使我感受颇深。我作为一名农业基层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我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想。
从那些方面建设新农村呢?各地不同,宜分别对待,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按照工业带动型、现在农业推动型、自然增长型三种方式设计新农村模型,其具体工作内容为:
1、超前全面规划,内容分步实施。规划既要包括政治、经济、精神文明等大的方面,又要包括城镇、中心村、交通、农林水、教育、文化、卫生、商业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及农业植保体系等行业规划。
2、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规划建设乡镇经济园区。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着眼经济增长,结合农民就业,加快创建乡镇工业园。上级政府对园区建设和农副产品加产业采取贴息扶持,基层政府对进区企业采取税收优惠的形式籍此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3、以规划促农村规范建设,以宣传更新农民观念。要在规划好交通骨干网络的同时,搞好教育、卫生、村庄、社区服务、商业流通的布局,并做好水、绿化各项配套工作。农村建设要大力道路、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做好农村特别小村镇的上下水治理及其农村垃圾物回收处理工作。农村基础设施跟不上,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就是一句空话。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大的发展以后,农民才有条件消费。换言之,农民收入增加是启动农村市场的前提,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启动农村市场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民成为新型农民,更新他们的生活观念、改造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转化他们的生产方式,这一系列的更新改造将提供巨大的需求,对整个国家经济的推动是不可限量的。
4、搞好乡镇园区建设,就近转移农民就业。以政府组织,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特别是招商引资)。以就业为目的,以阳光工程为载体,加快农民劳动力向城市、向第二产业转移。积极搞好农民转移培训,放开城市户口,鼓励农民进园(城),实行城乡一体化,以此推动土地向种田和养殖能手集中,实施标准化种植和养殖。
5、创新土地承包方式,推动农民土地资产向土地资本转化,使土地朝着物权化方向迈进,允许土地在一定期限内转包,以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形成。
6、下大力气建立和培育农村要素市场,如土地的转包市场(如利用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组织,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农民转包责任田)、农业信贷资金担保、新型技能型农民的人才市场等。
7、建立健全农民的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要建立好养老保险以解决农民的养老之忧;要建立好医疗保险以解决农民因病返贫之忧;要建立好农业保险和农民互助社以解决农民生产的自然灾害之忧,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五保户和残疾人的救助制度等等。
8、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积极扶持和引导民间协会功能开展其章程内的各项事务,做到农民自己能办的事情让农民自己办;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公共财政理念推动乡镇政府事业单位改革。
9、建立健全村(居)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和制度规范,进一步落实“四民主、两公开”,积极做好村委及村干部直选等工作,不断提高村(居)民依法自治的能力和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基层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建设民主法治、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和城市社区。
此外,要大力开展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卫生、法律、道德等各项教育,以构建和谐农村的发展基础。
当然新农村建设五项二十字,生产发展是基础,上述内容的建设要充分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若没有经济增长的推动,农民收入的增收那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民素质的提高也是建立在高度富裕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下大力气搞好招商引资工作,使二产园区化,农民居住城镇化,二产的发展将就地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同时结合国家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实施,真正使农村变成田园优美的人间仙境。
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