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石油行业精彩演讲稿
石油行业精彩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我叫___,1994年从山东理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工作,现任胜利油田埕岛中心二号平台经理。今天能在这里向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汇报我在海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感到十分荣幸,心情非常激动。我汇报的题目是“让青春在大海上闪光”。
置身于茫茫大海,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艰苦,石油工人战天斗海、拼搏奉献的精神给了我扎根海洋、献身石油的信心和勇气。
石油行业的艰苦我在上学期间听说过一些。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自以为吃过很多苦,感到世上没有我受不了的苦。但当我坐着公共汽车前往公司报到时,车过胜利黄河大桥,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和荒滩,没有村庄没有行人,点缀路旁的只有一簇簇红色的灌木丛。想像中的油田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我有些不知所措,随着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颠簸,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报到后在岗前培训的那段日子,我的心情矛盾极了。到底我的选择对不对?怎么办?是走还是留?我一直在彷徨。
岗前培训结束,第一次出海的经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天,我怀着复杂和好奇的心情登上了交通船。船离开码头时天气还很好,但没过多久海上就刮起了五六级大风,船开始摇晃起来。原以为自己不晕车也不会晕船,可过了一会儿,就感觉胃里像翻江倒海一样,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脸色变得蜡黄,我终于忍不住开始剧烈呕吐起来,趴在甲板上一动也不敢动,当时觉得真是生不如死。我们的井区离码头有30多公里,船航行需要两个多小时。当有人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到了时,我抬头一看,船已停靠在由几根橘红色桩腿支撑着的铁房子跟前。难道这就是我们要在上面工作的海上平台?带班师傅搀扶着我登上平台,把吐得快虚脱的我安顿在一张板床上休息。当天夜里,海上的风更大了。听着海浪拍打平台桩腿的声音,躺在有些晃动、感觉随时要倒下去的板床上,我突然感觉大海是那样的狰狞,自己就像被抛入大海中的一片树叶,是那样的渺孝那样的孤立无援,那一晚我彻夜未眠。下平台后,当我把海上油田的艰苦环境和矛盾的心情告诉父母后,他们给我写了封信,其中有一段话深深的刺痛了我,“一个年轻人,这点苦也吃不了,以后还能干什么?家里培养你不容易,你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国家吗?”单位领导也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我讲石油行业的优良传统和老职工的感人事迹,讲海上油田的美好发展前景,同事们给我讲他们的经历和故事,带班师傅也时时处处关心我,使我彷徨浮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
经过三四个月的锻炼,我逐步适应了海上工作。11月的一天晚上,我已经在宿舍睡下了,突然接到单位紧急通知,海上一口油井出现异常,要我立即参加抢险。我们顶风乘船赶到现场,经过带班师傅排查,确定是油井井下安全阀泄压关闭,当务之急是要打开安全阀。但由于身边没有打压工具,只好借用邻井的压力,用高压胶管对它进行倒灌,于是我们四个人开始从船上抬高压胶管,这种胶管有十米长、一吨多重,要从摇晃不定的船上扛到平台上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时风越刮越猛,船随着海浪上下窜动,一不留神胶管从我肩上滑了下来,眼看就要砸到我,在我身后的带班师傅大喊一声“闪开”,一下子将我推到一旁,胶管的铁头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脚上,他当场痛得抱着脚跌坐在甲板上,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掉下来。后来经医院检查是脚骨骨折。师傅危急关头舍身保护我的博大胸怀和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和震撼了我,我内心愧疚极了,暗下决心要深深扎根这片大海,立志要做一个像他那样的石油人。心境的改变感觉其他一切都变了。我觉得自己好像不再晕船了,海上的风变小了,天空变蓝了,大海是那样的辽阔,浪花是那样的欢腾,一切都是那样的美丽。我开始深深地爱上了这片蓝色的海洋,爱上了这里橘红色的平台,爱上了这份崇高的事业。
扎根海上平台,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刻苦学习,不懈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海上石油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特点,涉及到多门学科、多种知识。工作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仅凭自己从书本上学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够。为了尽快掌握海洋石油开发知识,从外行变成内行,我忘掉自己的大学生身份,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作老师,把每一件事都当作一次学习机会,把每一个岗位都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课堂。先后自学了海上采油、油气处理、油藏地质、修井作业、发供电等多种知识,并逐步融会贯通。1996年,我被公司选派去担任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建造监督工作。中心二号整个平台群由动力、生产、储罐、注水、生活五座子平台组成,仅钢铁就用了上万吨,国内外各类设备上百台(套),油、气、水、电各种管线电缆上万米,各类图纸资料摞起来有五米多高。第一次负责监造这种复杂、大型、综合性的平台群,其压力可想而知。我们昼夜不停地审看图纸,协调监督工程施工进度,提出各种建议意见。工作中我经常怀揣一个小本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记录下来,晚上再翻阅相关资料,或者向有关人员请教;有了新的想法和创意马上记录下来,向乙方单位提出整改意见;认为关键的参数就把它记录下来,反复演算核对以确保施工质量。眼睛熬红了,皮肤晒黑了,人也累瘦了,到平台建造完成时,我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十余本记录本,做到了对平台现场了如指掌。平台投产后,公司任命我为平台经理,全面负责中心二号平台工作。
平台的投产仅仅是工作的开始,管理好这样庞大的一个平台系统才是真正的难题。上百台(套)设备随时可能出现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整个海上生产。1999年初,平台上一台美国索拉公司生产的3000千瓦的燃气轮发电机组出现故障,公司组织有关人员集体会诊,但经过检修和多次调试后仍然没有解决,只好与厂家联系。得到的答复是:由于设备保修期已过,仅现场服务费就为每人每天1000美元,但人员要等下个月才能到。且不说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光时间我们就拖不起,每耽误一天就损失4200吨原油,近千万元。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公司领导立即赶往北京与代理商谈判。此时我在平台上仍苦苦思索,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我带领平台技术员采用排除法,对现场主机、燃料、润滑、电路等个部分对照资料逐一排查,基本排除了燃料、电路、控制等系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最后把目标锁定在启动压力调节阀上。征得公司领导同意后,我决定进行轮机开启状态下改变调节阀压力范围的尝试。我守在转速达14000转/分、噪音达120分贝的主机旁,每启动一次就记录分析一次数据,整整两天两夜,高强度的噪音震得我头晕脑胀、胸闷气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选准了压力范围,顺利启动了发电机组。此时离公司与外方签订合同只剩下3个小时,消息传到北京,领导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在做好平台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以身作则,带领职工开展各种改造革新活动,努力提高平台管理水平。中心二号平台有两台原油脱水换热器,盘管极易损坏,每年都要更换一次,花费近百万元,而且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我对此进行了技术攻关,为了查明原因,我连续一个月对两台换热器进行跟踪观察,录取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当时正值七月骄阳似火,平台甲板温度达五六十度,人站在上面就像站在蒸笼里。经过一个月炼狱般的煎熬,我终于发现是由于原设计没有考虑原油伴生气的强大脉冲压力,导致换热器盘管震动、焊点脱落而造成损坏。通过加装缓冲罩,用不锈钢替代炭钢盘管,优化焊点位置,改进焊接方式,使盘管的抗冲击性大大增强。经过改造后的两台换热器至今没有出现故障,每年可节约成本60多万元,该项成果还获得发明专利。几年来我主持开展的攻关项目达1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五百万元。我被聘为胜利油田设备管理专家,获胜利油田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20余项荣誉称号,并被推荐到中国石油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工作中要想干出点成绩,必须甘于吃苦,勇于奉献。在海上摸爬滚打这些年的实践使我体验到,没有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是干不好工作,更是做不出成绩的。
2003年1月,渤海海域经历了20余天达零下20多度的持续低温天气。一天深夜,平台上给原油加热的热媒炉供气压力低报警,眼看着设备即将停机,海上的供热系统将无法保证,原油处理将陷入瘫痪。危急时刻我带领四名职工赶赴现常发现是由于天然气中含有的水份,因温度低结冰导致供气管线堵塞。于是立即组织用开水烫管线,但开水倒在管线上很快就流到了地上,升温效果很不好。情急之下,我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裹住管线,不停地向棉大衣浇开水,同事们看到这里都不约而同地脱下棉衣裹住管线浇开水解冻。深夜刺骨的寒风吹得大家浑身直打哆嗦,但谁也没有退却。很快管线被疏通了,警报也随之解除。等我回到宿舍已经是浑身冰凉,当晚就发起了高烧。
在海上工作,需要付出和做出牺牲的,不仅仅是我个人,还包括我的.家人,他们在背后给了我很大的支持。2000年10月,正值中心二号平台注水系统投产,这是直接关系到海上油田能否顺利实现注水开发的重大项目。上级领导任命我为项目组长,全面负责实施该项目。一天我正在现场忙碌,突然老家打来电话说奶奶病重住院,正在紧急抢救,由于年龄大、身体虚弱可能挺不过这一关,要我无论如何回去一趟。我一听泪水就不禁夺眶而出。小时候,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特别疼爱我,我对奶奶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工作后由于离家远很少回去看奶奶,还没来得及好好孝敬她老人家,怎么就要离我而去呢?心想无论如何我也得回去见奶奶最后一面。可是平台注水系统正面临投产的关键时刻,作为组长的我此时确实离不开。我忍痛割舍了对老人家的挂念之情,全身心投入到注水系统的投产工作中。半个月后,注水系统顺利投产,因为工程组织得好,我受到公司的表彰。当我匆匆下平台赶回家时,奶奶已经去世了。父母告诉我,奶奶临走前一直在念叨我的名字。跪在奶奶坟前,我嚎啕大哭,悔恨自责。自古忠孝难两全,奶奶的离世给我留下了终生遗憾。
提起家庭我同样感到十分愧疚。工作这些年来,我平均一年有二百多天呆在海上,下平台后还要在单位值班,对家庭照顾得少之又少。妻子跟我开玩笑说,“你对海上平台的熟悉程度超过对自己家的熟悉”。的确如此,家里的东西放在哪儿,家里缺什么,我的确不知道。但一说起平台上各种设施的位置、型号、参数等,我却了如指掌。妻子很理解我,从来不埋怨,她总是默默地操持着这个家。1997年妻子怀孕后,需要经常去医院作检查,可是自始至终我都没有陪她去过一次。本来答应生孩子时我一定陪伴在她身边,但由于连续大风天气,海况恶劣,不能下平台,仍然未能如愿。在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连续在海上呆了一个多月,下平台回家,一进门就想抱着孩子亲近亲近,可他却瞪着眼睛看着胡子拉碴的我,一个劲地躲,吓得哇哇大哭。到了晚上九点多,孩子偷偷地问妈妈:
“这个叔叔怎么还不走呀?”听了孩子的话,我为自己没能尽好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而感到愧疚。
走出校门这十多年来,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我选择了扎根大海,选择了面对艰苦恶劣的环境,选择了献身祖国的石油事业。虽然吃了一些苦、受了一些累,对父母、对家庭也欠了很多。但是,我感到满足,感到欣慰。因为我没有辜负父母、老师、国家对我的培养。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经过实践锻炼逐步成长起来,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获得了许多荣誉,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特别是看到胜利海洋石油开发事业一天天在发展,看到埕岛中心二号平台的环境一天天在改善,看到平台的管理水平一天天在提高,我为我是一名胜利海洋石油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虽然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各级领导的关怀、同事们的帮助,我只是尽到了一名海洋石油人应尽的职责。
最后,我想引用《中国青年》上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我相信,勤勉好学、锐意进娶胸怀祖国的莘莘学子们,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比我做得更好,让飞扬的青春绽放出更加灿烂夺目的亮丽火花!
谢谢大家!
第2篇 石油行业精彩演讲——让青春在大海上闪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
我叫刘兴奎,1994年从山东理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工作,现任胜利油田埕岛中心二号平台经理。今天能在这里向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汇报我在海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感到十分荣幸,心情非常激动。我汇报的题目是“让青春在大海上闪光”。
置身于茫茫大海,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艰苦,石油工人战天斗海、拼搏奉献的精神给了我扎根海洋、献身石油的信心和勇气
石油行业的艰苦我在上学期间听说过一些。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自以为吃过很多苦,感到世上没有我受不了的苦。但当我坐着公共汽车前往公司报到时,车过胜利黄河大桥,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和荒滩,没有村庄没有行人,点缀路旁的只有一簇簇红色的灌木丛。想像中的油田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我有些不知所措,随着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颠簸,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报到后在岗前培训的那段日子,我的心情矛盾极了。到底我的选择对不对?怎么办?是走还是留?我一直在彷徨。
岗前培训结束,第一次出海的经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天,我怀着复杂和好奇的心情登上了交通船。船离开码头时天气还很好,但没过多久海上就刮起了五六级大风,船开始摇晃起来。原以为自己不晕车也不会晕船,可过了一会儿,就感觉胃里像翻江倒海一样,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脸色变得蜡黄,我终于忍不住开始剧烈呕吐起来,趴在甲板上一动也不敢动,当时觉得真是生不如死。我们的井区离码头有30多公里,船航行需要两个多小时。当有人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到了时,我抬头一看,船已停靠在由几根橘红色桩腿支撑着的铁房子跟前。难道这就是我们要在上面工作的海上平台?带班师傅搀扶着我登上平台,把吐得快虚脱的我安顿在一张板床上休息。当天夜里,海上的风更大了。听着海浪拍打平台桩腿的声音,躺在有些晃动、感觉随时要倒下去的板床上,我突然感觉大海是那样的狰狞,自己就像被抛入大海中的一片树叶,是那样的渺孝那样的孤立无援,那一晚我彻夜未眠。下平台后,当我把海上油田的艰苦环境和矛盾的心情告诉父母后,他们给我写了封信,其中有一段话深深的刺痛了我,“一个年轻人,这点苦也吃不了,以后还能干什么?家里培养你不容易,你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国家吗?”单位领导也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我讲石油行业的优良传统和老职工的感人事迹,讲海上油田的美好发展前景,同事们给我讲他们的经历和故事,带班师傅也时时处处关心我,使我彷徨浮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
经过三四个月的锻炼,我逐步适应了海上工作。11月的一天晚上,我已经在宿舍睡下了,突然接到单位紧急通知,海上一口油井出现异常,要我立即参加抢险。我们顶风乘船赶到现场,经过带班师傅排查,确定是油井井下安全阀泄压关闭,当务之急是要打开安全阀。但由于身边没有打压工具,只好借用邻井的压力,用高压胶管对它进行倒灌,于是我们四个人开始从船上抬高压胶管,这种胶管有十米长、一吨多重,要从摇晃不定的船上扛到平台上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时风越刮越猛,船随着海浪上下窜动,一不留神胶管从我肩上滑了下来,眼看就要砸到我,在我身后的带班师傅大喊一声“闪开”,一下子将我推到一旁,胶管的铁头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脚上,他当场痛得抱着脚跌坐在甲板上,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掉下来。后来经医院检查是脚骨骨折。师傅危急关头舍身保护我的博大胸怀和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和震撼了我,我内心愧疚极了,暗下决心要深深扎根这片大海,立志要做一个像他那样的石油人。心境的改变感觉其他一切都变了。我觉得自己好像不再晕船了,海上的风变小了,天空变蓝了,大海是那样的辽阔,浪花是那样的欢腾,一切都是那样的美丽。我开始深深地爱上了这片蓝色的海洋,爱上了这里橘红色的平台,爱上了这份崇高的事业。
扎根海上平台,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刻苦学习,不懈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海上石油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特点,涉及到多门学科、多种知识。工作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仅凭自己从书本上学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够。为了尽快掌握海洋石油开发知识,从外行变成内行,我忘掉自己的大学生身份,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作老师,把每一件事都当作一次学习机会,把每一个岗位都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课堂。先后自学了海上采油、油气处理、油藏地质、修井作业、发供电等多种知识,并逐步融会贯通。1996年,我被公司选派去担任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建造监督工作。中心二号整个平台群由动力、生产、储罐、注水、生活五座子平台组成,仅钢铁就用了上万吨,国内外各类设备上百台(套),油、气、水、电各种管线电缆上万米,各类图纸资料摞起来有五米多高。第一次负责监造这种复杂、大型、综合性的平台群,其压力可想而知。我们昼夜不停地审看图纸,协调监督工程施工进度,提出各种建议意见。工作中我经常怀揣一个小本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记录下来,晚上再翻阅相关资料,或者向有关人员请教;有了新的想法和创意马上记录下来,向乙方单位提出整改意见;认为关键的参数就把它记录下来,反复演算核对以确保施工质量。眼睛熬红了,皮肤晒黑了,人也累瘦了,到平台建造完成时,我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十余本记录本,做到了对平台现场了如指掌。平台投产后,公司任命我为平台经理,全面负责中心二号平台工作。
平台的投产仅仅是工作的开始,管理好这样庞大的一个平台系统才是真正的难题。上百台(套)设备随时可能出现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整个海上生产。1999年初,平台上一台美国索拉公司生产的3000千瓦的燃气轮发电机组出现故障,公司组织有关人员集体会诊,但经过检修和多次调试后仍然没有解决,只好与厂家联系。得到的答复是:由于设备保修期已过,仅现场服务费就为每人每天1000美元,但人员要等下个月才能到。且不说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光时间我们就拖不起,每耽误一天就损失4200吨原油,近千万元。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公司领导立即赶往北京与代理商谈判。
此时我在平台上仍苦苦思索,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我带领平台技术员采用排除法,对现场主机、燃料、润滑、电路等个部分对照资料逐一排查,基本排除了燃料、电路、控制等系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最后把目标锁定在启动压力调节阀上。征得公司领导同意后,我决定进行轮机开启状态下改变调节阀压力范围的尝试。我守在转速达14000转/分、噪音达120分贝的主机旁,每启动一次就记录分析一次数据,整整两天两夜,高强度的噪音震得我头晕脑胀、胸闷气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选准了压力范围,顺利启动了发电机组。此时离公司与外方签订合同只剩下3个小时,消息传到北京,领导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在做好平台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以身作则,带领职工开展各种改造革新活动,努力提高平台管理水平。中心二号平台有两台原油脱水换热器,盘管极易损坏,每年都要更换一次,花费近百万元,而且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我对此进行了技术攻关,为了查明原因,我连续一个月对两台换热器进行跟踪观察,录取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当时正值七月骄阳似火,平台甲板温度达五六十度,人站在上面就像站在蒸笼里。经过一个月炼狱般的煎熬,我终于发现是由于原设计没有考虑原油伴生气的强大脉冲压力,导致换热器盘管震动、焊点脱落而造成损坏。通过加装缓冲罩,用不锈钢替代炭钢盘管,优化焊点位置,改进焊接方式,使盘管的抗冲击性大大增强。经过改造后的两台换热器至今没有出现故障,每年可节约成本60多万元,该项成果还获得发明专利。几年来我主持开展的攻关项目达1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五百万元。我被聘为胜利油田设备管理专家,获胜利油田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20余项荣誉称号,并被推荐到中国石油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工作中要想干出点成绩,必须甘于吃苦,勇于奉献
在海上摸爬滚打这些年的实践使我体验到,没有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是干不好工作,更是做不出成绩的。
~年1月,渤海海域经历了20余天达零下20多度的持续低温天气。一天深夜,平台上给原油加热的热媒炉供气压力低报警,眼看着设备即将停机,海上的供热系统将无法保证,原油处理将陷入瘫痪。危急时刻我带领四名职工赶赴现常发现是由于天然气中含有的水份,因温度低结冰导致供气管线堵塞。于是立即组织用开水烫管线,但开水倒在管线上很快就流到了地上,升温效果很不好。情急之下,我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裹住管线,不停地向棉大衣浇开水,同事们看到这里都不约而同地脱下棉衣裹住管线浇开水解冻。深夜刺骨的寒风吹得大家浑身直打哆嗦,但谁也没有退却。很快管线被疏通了,警报也随之解除。等我回到宿舍已经是浑身冰凉,当晚就发起了高烧。
在海上工作,需要付出和做出牺牲的,不仅仅是我个人,还包括我的家人,他们在背后给了我很大的支持。__年10月,正值中心二号平台注水系统投产,这是直接关系到海上油田能否顺利实现注水开发的重大项目。上级领导任命我为项目组长,全面负责实施该项目。一天我正在现场忙碌,突然老家打来电话说奶奶病重住院,正在紧急抢救,由于年龄大、身体虚弱可能挺不过这一关,要我无论如何回去一趟。我一听泪水就不禁夺眶而出。小时候,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特别疼爱我,我对奶奶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工作后由于离家远很少回去看奶奶,还没来得及好好孝敬她老人家,怎么就要离我而去呢?心想无论如何我也得回去见奶奶最后一面。可是平台注水系统正面临投产的关键时刻,作为组长的我此时确实离不开。我忍痛割舍了对老人家的挂念之情,全身心投入到注水系统的投产工作中。半个月后,注水系统顺利投产,因为工程组织得好,我受到公司的表彰。当我匆匆下平台赶回家时,奶奶已经去世了。父母告诉我,奶奶临走前一直在念叨我的名字。跪在奶奶坟前,我嚎啕大哭,悔恨自责。自古忠孝难两全,奶奶的离世给我留下了终生遗憾。
提起家庭我同样感到十分愧疚。工作这些年来,我平均一年有二百多天呆在海上,下平台后还要在单位值班,对家庭照顾得少之又少。妻子跟我开玩笑说,“你对海上平台的熟悉程度超过对自己家的熟悉”。的确如此,家里的东西放在哪儿,家里缺什么,我的确不知道。但一说起平台上各种设施的位置、型号、参数等,我却了如指掌。妻子很理解我,从来不埋怨,她总是默默地操持着这个家。1997年妻子怀孕后,需要经常去医院作检查,可是自始至终我都没有陪她去过一次。本来答应生孩子时我一定陪伴在她身边,但由于连续大风天气,海况恶劣,不能下平台,仍然未能如愿。在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连续在海上呆了一个多月,下平台回家,一进门就想抱着孩子亲近亲近,可他却瞪着眼睛看着胡子拉碴的我,一个劲地躲,吓得哇哇大哭。到了晚上九点多,孩子偷偷地问妈妈:“这个叔叔怎么还不走呀?”听了孩子的话,我为自己没能尽好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而感到愧疚。
走出校门这十多年来,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我选择了扎根大海,选择了面对艰苦恶劣的环境,选择了献身祖国的石油事业。虽然吃了一些苦、受了一些累,对父母、对家庭也欠了很多。但是,我感到满足,感到欣慰。因为我没有辜负父母、老师、国家对我的培养。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经过实践锻炼逐步成长起来,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获得了许多荣誉,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特别是看到胜利海洋石油开发事业一天天在发展,看到埕岛中心二号平台的环境一天天在改善,看到平台的管理水平一天天在提高,我为我是一名胜利海洋石油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虽然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各级领导的关怀、同事们的帮助,我只是尽到了一名海洋石油人应尽的职责。
最后,我想引用《中国青年》上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我相信,勤勉好学、锐意进娶胸怀祖国的莘莘学子们,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比我做得更好,让飞扬的青春绽放出更加灿烂夺目的亮丽火花!
&nb
sp; 谢谢大家!
第3篇 让青春在大海上闪光石油行业精彩演讲稿
让青春在大海上闪光石油行业精彩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我叫刘兴奎,1994年从山东理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工作,现任胜利油田埕岛中心二号平台经理。今天能在这里向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汇报我在海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感到十分荣幸,心情非常激动。我汇报的题目是“让青春在大海上闪光”。
置身于茫茫大海,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艰苦,石油工人战天斗海、拼搏奉献的精神给了我扎根海洋、献身石油的信心和勇气
石油行业的艰苦我在上学期间听说过一些。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自以为吃过很多苦,感到世上没有我受不了的苦。但当我坐着公共汽车前往公司报到时,车过胜利黄河大桥,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和荒滩,没有村庄没有行人,点缀路旁的只有一簇簇红色的灌木丛。想像中的油田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我有些不知所措,随着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颠簸,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报到后在岗前培训的那段日子,我的心情矛盾极了。到底我的选择对不对?怎么办?是走还是留?我一直在彷徨。
岗前培训结束,第一次出海的经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天,我怀着复杂和好奇的心情登上了交通船。船离开码头时天气还很好,但没过多久海上就刮起了五六级大风,船开始摇晃起来。原以为自己不晕车也不会晕船,可过了一会儿,就感觉胃里像翻江倒海一样,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脸色变得蜡黄,我终于忍不住开始剧烈呕吐起来,趴在甲板上一动也不敢动,当时觉得真是生不如死。我们的井区离码头有30多公里,船航行需要两个多小时。当有人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到了时,我抬头一看,船已停靠在由几根橘红色桩腿支撑着的铁房子跟前。难道这就是我们要在上面工作的海上平台?带班师傅搀扶着我登上平台,把吐得快虚脱的我安顿在一张板床上休息。当天夜里,海上的风更大了。听着海浪拍打平台桩腿的声音,躺在有些晃动、感觉随时要倒下去的板床上,我突然感觉大海是那样的狰狞,自己就像被抛入大海中的一片树叶,是那样的渺孝那样的孤立无援,那一晚我彻夜未眠。下平台后,当我把海上油田的艰苦环境和矛盾的心情告诉父母后,他们给我写了封信,其中有一段话深深的刺痛了我,“一个年轻人,这点苦也吃不了,以后还能干什么?家里培养你不容易,你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国家吗?”单位领导也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我讲石油行业的优良传统和老职工的感人事迹,讲海上油田的美好发展前景,同事们给我讲他们的经历和故事,带班师傅也时时处处关心我,使我彷徨浮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
经过三四个月的锻炼,我逐步适应了海上工作。11月的'一天晚上,我已经在宿舍睡下了,突然接到单位紧急通知,海上一口油井出现异常,要我立即参加抢险。我们顶风乘船赶到现场,经过带班师傅排查,确定是油井井下安全阀泄压关闭,当务之急是要打开安全阀。但由于身边没有打压工具,只好借用邻井的压力,用高压胶管对它进行倒灌,于是我们四个人开始从船上抬高压胶管,这种胶管有十米长、一吨多重,要从摇晃不定的船上扛到平台上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时风越刮越猛,船随着海浪上下窜动,一不留神胶管从我肩上滑了下来,眼看就要砸到我,在我身后的带班师傅大喊一声“闪开”,一下子将我推到一旁,胶管的铁头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脚上,他当场痛得抱着脚跌坐在甲板上,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掉下来。后来经医院检查是脚骨骨折。师傅危急关头舍身保护我的博大胸怀和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和震撼了我,我内心愧疚极了,暗下决心要深深扎根这片大海,立志要做一个像他那样的石油人。心境的改变感觉其他一切都变了。我觉得自己好像不再晕船了,海上的风变小了,天空变蓝了,大海是那样的辽阔,浪花是那样的欢腾,一切都是那样的美丽。我开始深深地爱上了这片蓝色的海洋,爱上了这里橘红色的平台,爱上了这份崇高的事业。
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