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演讲稿范文
栏目

延安精神演讲稿(3篇)

发布时间:2023-03-09 热度:3

延安精神演讲稿

第1篇 有关弘扬延安精神演讲稿范文

以下是由pq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有关弘扬延安精神演讲稿范文,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弘扬延安精神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延安精神》。一提起延安,杨家岭的晚风,王家坪的笑语,南泥湾的歌声,就会历历在目……

感受延安精神,重温红色记忆。巍巍宝塔山,铭记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滚滚延河水,传承着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枣园窑洞里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革命激情;小米加步枪,向世界昭示着中国人宝塔山上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我们的先辈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实践证明,延安精神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奔腾的江河,其生命力在于不断汇入时代的内容。延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立党建国、艰苦创业的力量源泉,是革命历史与现实精神的共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宝典,是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灯火。

我们不能忘记,艰苦孕育着希望,奋斗孕育着成功。今天的我们是志向远大,展翅欲飞的雏鹰!我们不会忘记当年从草地雪山走过来的草鞋,我们更应该记住红米饭南瓜汤和土豆野菜所孕育的蓬勃力量。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更是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的一代!勿忘“延安精神”,积极进取,创新拼搏,这不是几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一份缠绵绵的情感,是一声急切切的呼唤,是一个响铮铮的答案。

让我们用执着的信念去追求真理,用知识的养分来丰富心灵,用宽容的心态善待生活,用青春的激情放飞希望!

阅读延伸:延安精神内涵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按照__大的要求,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叫作坚持解放思想,这也叫作坚持实事求是。

第2篇 延安精神主题演讲稿

优秀演讲稿延安精神永闪光 吾辈奋进在路上

对于我这样的年纪,延安之于我的印象更多地来源于文学、文本和影视作品,它不仅是一块神圣厚重的革命摇篮和红色热土,更在人们的纷繁叙事中因着物理距离的遥不可及而充满了神奇又神秘的色彩。一提到延安,总会模式化地想到一连串的相似语汇,也会陡增一些敬畏和仰望,更多的成了一种教化和象征的意义。信息时代,网络席卷生活,重塑着多元的生存样态和价值取向,对于延安的认识则更显碎片化、抽象化、他者化,因此对于立冬时节这场亲身的千里奔赴,我充满了探寻历史与观照现实的好奇和兴奋。

寒风凛冽,草木枯黄,大巴车外的光景已显示出季节营造的苍凉,时刻提醒着又飞快地度过了一个春秋,而历史的云烟却从未散去,总能在不经意间恰到好处地悄然爬上心坎,为来往的过客喃喃低语,温情脉脉,指引你找寻无名来处,寻觅心灵归途。大巴车一路向北向西,从淮上鱼米之乡跨越黄河到西北黄土高坡,景致迥然不同,目及之处,风物变幻,独特地理景观不断营造出全新的叙事空间,延展着历史的横截面,古老黄土地的表达欲望和表现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近1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于华灯初上之时与延安如约相会。宝塔山,清凉山赫然眼前,在亮化灯光的烘托下更显雄壮巍峨,于小城的中心熠熠生辉,吸引众人驻足仰望。延河水不急不缓,蜿蜒曲折,穿城而过,诉说着亘古不变的传奇故事。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沟壑纵横,受制于地形和气候条件,地广人稀,并没有大城市的开阔视野,宏大格局,但井然的秩序,朴实的民风都能给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我想,当年中国共产转战此地之所以能够落脚扎根,坚持长期斗争,应与此不无关系吧。

一路下来,置身于革命旧址和纪念场馆中,听中国共产延安十三年发展生产、艰苦奋斗的故事,普通战士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组建第一支战地医疗队的故事,一个个远去的人物形象忽然变得饱满鲜活,近在咫尺。一挺机关枪、一件军大衣、一双粗布鞋、一盏煤油灯,瞬间就能把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而又艰难困苦的激情岁月。万里长征,八年抗战,全国解放,革命先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也作出了极其巨大的牺牲。而延安,既是落脚点,也是出发点,更是转折点,见证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鞠躬尽瘁,书写着革命历史的宏伟画卷,播洒着革命精神的炙热火种。宝塔山上,我们登高远望,重温入党誓词,感受了革命老区悠远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浴火而生的风云际会;西北局纪念馆,我们回顾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民领袖的战斗故事,了解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凤凰山、王家坪、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我们领略了中国共产在不同革命历史时期运筹帷幄,和人民群众并肩战斗,多战多捷,决胜千里之外的智勇豪情。山上山下,延水两岸,窑洞内外,我们用脚步丈量着革命征途的筚路蓝缕,用眼光见证着红色圣地的沧桑巨变,用心灵感受着延安精神的静水流深。

延安的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的十三年,也是延安精神培育形成、发扬光大的十三年。于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和发展的延安精神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性人格和道德情操,更是我们党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它以整风精神、抗大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为鲜明体现和表现形式,内在地包含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展现。

“斯人已去,山河犹在”,沿着革命先烈开辟的道路,革命老区不断继承发扬延安精神,书写着红色圣地的不老传奇,焕发出崭新多彩的瞩目光辉。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村曾经是____插队的地方,上个世纪60年代,这里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陕北小山村,缺水少粮、交通闭塞,年青的___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带领老区人民打坝淤、建公路、修沼气、挖水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仅让山村旧貌换新颜,解决了温饱,摆脱了贫困,更完成了他个人人生经历和思想道路的重大转折。正是从这里,他由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思想成熟的进步青年,由一个“黑帮子弟”蜕变为深受老区人民信赖和爱戴的发展领路人。如今,走在梁家河村开阔平整的柏油路上,随处可见它发展进步的点滴足迹,深水井、沼气池、排水渠依然在新时代发挥着巨大的效用,村口处的村史馆,更加系统直观地展示着山乡巨变,令人惊讶、惊喜、惊叹。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无法回到从前,却能立足当下,放眼长远;我们无法改写历史,却能只争朝夕,奋勇向前。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校人,不仅要熟知延安的革命斗争史、生产实践史、精神发展史,不断丰富拓宽理论知识、体会领悟精神内涵、把握明晰时代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时时处处以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触发行动自觉,以更昂扬的斗志和更科学的水平全身心、全方位、全过程投入到干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让延安精神在全新时代于自我和他人的心灵深处开枝散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延安精神不仅是一面砥砺奋进的旗帜,更指引着后来者们干事创业的足下之路。它是一种政治哲学,且已然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融入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血液里。然而,它也应该成为一种生活哲学,作为一种生活哲学的延安精神,就要求我们要从中充分挖掘和吸纳生活的养分,提炼生活话语的解释力,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要有认清现实和改变现实的敏锐眼光和远大目标;要有坚守底线,捍卫正义的独立人格和强大力量;要有面对一切困难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从容气度、充分准备和深厚本领;要有百折不回,能屈能伸的坚定意志和博大胸襟。诚然,这条自我淬炼之路何其漫长,风物长宜放眼量,每个人心中应有一束远方的火光,犹如灯塔,才能为未来点燃一片光亮,守护一份希望。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的诗句简单中传递着力量,温情中饱含着坚定。精神的延续必须是对于历史的追忆和再思,只有走进起点,才能走出起点,只有回到旧地,才能跃向新地。延安的故事讲不完,奋斗的脚步不停歇。延安,我还要再来一次!

优秀演讲稿踏寻红色路 感悟延安魂

魏 玮 信阳党校

寻梦千里,穿越浩瀚,带着心中缱绻的柔情和奔涌的热血,我有幸随党校36名党员干部一起走近延安,亲触延安,当双脚踏实地踩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时,多年向往延安的情结终于有了着落。

静静地站在宝塔山,那绵延起伏的浑圆的丘陵,由近及远的伏线,犹如浩渺的波澜,眼前朦胧着历史的烽火狼烟:疾风骤雨的1935年,一支红色的革命队伍爬雪山,过草地,来到这里,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与命运,决策抗日救国的办法与策略。此后漫漫十三载,这里是中国共产的所在地,经历了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件,这座古城,惊天地,泣鬼神,现在还在对我们诉说着昔日的荣光。

从凤凰山到杨家岭,从王家坪到枣园,一孔孔窑洞的沟壑褶皱着,如同一座座丰碑,无声地矗立在黄土高原的群山深处。抚摸历史的土坯,心中骤起震颤,土炕、木桌、木椅、油灯,再简单不过的陈设,可就在这里,一代伟人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瘦了袍带,单了衣衫。炕头上厚厚的书卷里燃烧出的真知灼见,点燃了真理的火种、革命的火种,点燃了中国的希望。

就是这样一片质朴的土地上,一股股精神的力量也在悄然生长。整作风,大生产,红旗招展,山川呼啸,铁镐飞扬,拿枪的手种出绿油油的诗行,握笔的手纺出了五彩的霓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丰衣足食,饱满的粮食像子弹一样充满力量。枣树上的枣子又熟了,犹如一串串红彤彤的,挂满山坡的思念,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那一张张亲切又熟悉的脸:1939年,一位加拿大医生因医治伤员,感染败血症而不幸逝世,延安各界为他举行追悼大会,毛主席更赞他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他就是白求恩;而1944,在另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上,毛主席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演讲,这位战士叫张思德。此后,“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成了毛主席一生中题词用语最多的一句,成为一种全新世界观的里程碑。

徜徉的延河水穿越黄土高坡,传承着红色的血脉,“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践行起来却并不简单。北纬36.8°,黄土高原上,有一个小小村落,名叫梁家河,1969年,15岁的___下乡来到这里成为了一名知青,度过7年的青葱岁月。在这里,再累的活儿他也干得了,再糙的饭他也吃得惯。打井、开磨坊、办沼气,修路、打坝、育良田,他成了村民口中的“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在这里,他懂了什么叫群众,什么叫人民,什么叫真正的“为人民做实事”。从村党支部书记到中国共产___,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群众路线,精准扶贫......这就是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从前辈那里我该汲取什么样的精神养分?该如何完成自己肩上的时代责任?

如果说延安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炉,那么党校恰是一座修炼党性的大熔炉,作为一名党校教师,不仅自己要在内心镌刻党的烙印,还肩负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光荣之余,倍感压力,唯恐德才不能胜任,确有“如履薄冰”之感。直到来到延安。我看见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看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从杂乱无章的战争中跃然而出,进一步认识到,大浪淘沙,只有那些经历过冰与火的淬炼,经历过各种艰险仍矢志不渝,心系群众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有作为的人。

历史的风烟正慢慢散去,流传下来的延安之魂却滋养着我们精神的沃土,寻路归来,延安之魂在工作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是一种时刻将小我放在大我之后的思想境界;一种把满腔的热血和学识投入到平凡工作中的激情;是一种“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一种“把小事当做大事干”,滴水穿石的精神。

带着这种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要踏实努力、用心钻研、锲而不舍、勇于向前。就如一位朋友对我说,“我们年轻人的生活应该被按下快进键”,我想,这才是新一代共产党人应有的节奏,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正随点点的星火散播开来,这种精神不屈不挠,铸成了钢铁般的意志,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汇聚成了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想到这里,我已心潮澎湃。

第3篇 感悟延安精神演讲稿

辛俊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在这光荣的河洑山上,在这庄严的国旗之下发言。我是第27期中青班学员辛俊,来自市政府办公室。上个星期,我们27期中青班全体学员在李曜宏副校长的带领下,专程赴延安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

第一次置身于革命圣地延安,体味那段峥嵘苦难的光辉岁月,追寻革命先辈的前行足迹,感悟伟大光荣的延安精神,内心十分激动,更受感动。从1935年10月19日随中央红军抵达吴起,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在陕北高原盘桓经历了近十三年。十三年的时间很短,它只不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十三年的时间却又很长,它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历史发展进程,期间无数感人的事迹、形成的延安精神鼓舞激励我们至今。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对延安精神的感悟:

延安精神是一种革命的精神。在延安时期,无数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放弃优渥舒适的家庭条件,放弃国民政府的显官要位,放弃后方安逸稳定的工作生活,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他们甘冒出生入死之险,身陷囹圄之难,丧亲失友之痛,错误对待之冤,缺衣少食之苦,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他们为了什么?为的就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远大理想,为的就是'革命一定要胜利'的必胜信念,为的就是'中国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延安精神是一种求是的精神。这一时期的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大力开展整风运动,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摒弃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全党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在这种精神作风的影响下,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准确的把握,《论持久战》奠定了抗战胜利的思想基础;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敌后武装斗争,有力地推进了抗战进程;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解决了十几万部队在延安的给养问题,等等。提出的这些符合革命实际的路线方针策略,克服了当时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扭转了战场形势不利的局面,为夺取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延安精神是一种奋斗的精神。生活苦、生活难是当年延安生活的真实写照。沟壑纵横、贫瘠干旱的黄土高原,大军围困,物资封锁,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当年中央红军到达时,延安城里不到两千人,吃饭穿衣都成了大问题。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我们的共产党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同志们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在窑洞对面的山脚下,开辟荒地,种植辣椒;周恩来带头纺线,被评为'纺线能手';朱德不顾年事已高,常常像一名老农一样,亲自到地头田间捡粪积肥。在他们的带领下,边区军民团结一条心,开荒种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改变了当年荒无人烟的面貌,成为了庄稼遍地、鲜花满山的陕北江南。正如毛主席诗词中所写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延安精神是一种为民的精神。在纪念馆参观时,曾看到一张图片,是《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其中第七条'爱护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注释有一句话,'要站在群众之中,不要站在群众之上',这句话简单而具体,生动地阐释了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毛主席在枣园居住期间,有一年天旱,附近老百姓吃水困难,田地也没有水浇。为此,他提议中央机关、警备团和当地群众一起,在枣园修了一条长达6 公里的水渠,为附近150 公顷靠天吃饭的田地引来了水,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田,从此,附近的老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为感谢共产党、毛主席,当地群众由衷地称之为'幸福渠'.正如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言,'我们的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的确是这样,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让你坐在台上。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以自己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______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感悟延安精神,目的在于弘扬延安精神,重点在于践行延安精神。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以此次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做到:

用延安精神锤炼坚强党性,深入学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

用延安精神锤炼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只当公仆不当官'的观念,真心真意、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用延安精神锤炼过硬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担当尽责、奋发进取,坚持勤俭节约、严格自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辛苦汗水,为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贡献力量。

《延安精神演讲稿(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