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报告范文
栏目

残疾人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11-20 热度:54

残疾人调研报告

残疾人调研报告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4084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1分钟,共有172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__县地处__市东南部,与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地区接壤,属四地州市结合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九镇一乡,61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万。全县共有各类残疾人23142人,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8.2%。近年来, 我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局,把残疾人工作纳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内容,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残联的组织协调下,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无障碍建设、法制维权和文体生活等工作,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使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有力促进了全县残疾人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制定保障政策,建立考核机制,确保工作落实

我县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与社会其它事业同部署、同安排。针对全县农村残疾人所占比重较大的实际,县人民政府相继出台《__县残疾人优惠政策实施细则》、《__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__县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20__—20__)》等文件。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扶助残疾人的措施和办法,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脱贫、维权、社会福利等方面给予保障,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近年来,我县残疾人工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残疾人事业列为工作绩效内容之一,已纳入部门百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如今,全县残疾人工作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增强了活力,促进了基层残疾人工作平衡发展,实实在在体现了“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上更加活跃”。

二、以人为本,重在服务,努力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县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完善残疾人的权益保障体系,残疾人事业在康复、就业、教育、扶贫等工作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对已安置就业的残疾职工建立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办理了养老、医疗及失业等保险,工商部门对个体开业的残疾人办理社会保险。二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救助,实行“应保尽保”,全县有2100名残疾人纳入了城镇和农村低保。三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对贫困残疾人个人缴纳的投保资金由县残联“埋单”,20__年资助了14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合作医疗,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达到95.6%。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对农村残疾人符合“五保”条件的实行了供养救助。通过完善相关社会保障政策,使残疾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切实加强无障碍建设,营造和谐友爱的人文环境。

近年来,__县把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宋晓路任组长,建设局、城管局、残联、民政局等2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__县创建无障碍建设县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职责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严格贯彻《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县城规划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街道、公园、居住小区、车站等建设工程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对县城已建的街道和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检查和统计,对未建无障碍设施和不符合无障碍设施技术规范的工程,制定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各相关部门、单位按各自职责有步骤地负责实施改造。目前,县城中华路、乌江路、香港路新铺设了盲道,在大型宾馆等活动场所设有电梯和扶手,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严格按照无障碍要求进行改造,积极为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创造便利条件。

3、促进残疾人

劳动就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近年来,我县深入宣传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政策法规,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贯彻实施〈贵州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通知》。规定本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含外商、港澳台商投资的私营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按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或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不足一人的单位,按年度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县国税局、地税局和残联制定残疾人个体经营和经济实体在税收政策上实行优免扶持的办法,对持有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残疾工商户,凭《残疾人证》和《贵州省残疾人个体开业证》和本人申请,在纳税上给予减免扶持,鼓励和支持社会兴办经济实体安置残疾人就业。广泛采取多形式、多渠道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集体从业,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有利于直接解决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2期,培训城乡残疾人达2845人次,全县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22人,扶持14470名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切实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工作,20__年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属政府性基金,已纳入预算内管理。在征收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残保金纳入财政预算,按年度缴纳,企业单位委托地税部门收缴,并按时足额缴入国库,收缴数额逐年提高,已累计收缴残保金达217万元。加强残保金的审批和管理,在使用时,由县残联拟定保障金使用计划,报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财政局按预算内资金支出审批程序审批后拨款,专项用于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同时接受审计、财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4、实施扶贫解困工程,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

县人民政府把残疾人脱贫解困工作纳入政府扶贫大盘子同步实施,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__县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明确了扶贫工作职责、措施和目标任务,县、乡镇建立了残疾人服务社和残疾人服务分社,按照“讲求实效,打好基础,扶持到户到人”的方针,切实开展专项扶贫工作。一是大力实施康复扶贫,最大程度改善残疾人劳动能力状况,为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把扶贫工作与“四在农家”活动相结合,实行单位帮村,党员干部帮带的扶助形式,在政策、技术、资金、生产物资和项目上给予倾斜和扶助。三是坚持扶贫工作与科技培训相结合,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深入基层举办残疾人电脑、缝纫、苦丁茶栽培、烤烟种植、蔬菜、果树栽培、中药材种植及加工技术、家禽饲养与防疫技术等培训,赠送农村实用技术书籍,使残疾人增强脱贫致富的技能和本领。四是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建立和扶持黔龙中药材半成品加工厂、构皮滩宇海饲料公司、满溪村残疾人果树种植等一批助残扶贫基地,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五是重点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从事有助于直接解决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全县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5300多人次,共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使近5000名残疾人摆脱贫困。

5、关心残疾人疾苦,保障残疾人康复权利

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__县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目前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按照“低投入、广覆盖”的原则,根据残疾人不同的康复需求,提供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残疾人亲友培训、简易训练器具制作和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咨询转介等多种康复服务。至今全县已有8026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和治疗。

6、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

抓好特殊教育工作。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充分利用我县各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以随班就读形式开展义务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对学龄前期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训练,采取补偿措施与功能训练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特殊教育。对适龄盲、聋哑、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采取入特教班学习、随班就读和输送入盲聋哑学校就读等形式接受教育。近年来,组织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盲童入学、国家中西部地区“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及“五个一”康复工程捐资助学项目,救助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至今,全县155名盲童、聋哑儿童、智残儿童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入学率达87.08%。

7、实施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保障残疾人的居住权

高度重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已纳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为保质保量完成危改工作任务,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把残疾人危房改造纳入考核工作内容。各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抽派干部到户蹲点督促和指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采取包户、捐款捐物、投工投劳等形式,帮助贫困残疾人建房。至目前,已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68户。

8、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保障残疾人法律平等权利残疾人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建立__县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20__年,__县司法局指定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残疾人提供维权服务,并公布维权热线电话,十个乡镇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所,为残疾人开展法律宣传咨询,解答法律问题,法律文书,帮助残疾人打官司。对贫困残疾人涉法诉讼实行减收、缓收、免收费,对生活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的残疾人减免法律服务费用。近年来已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普法教育活动12期,街头法律宣传活动8次,接受法律服务的残疾人达2800多人次。

9、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努力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加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20__年2月,成功举办了首届残疾人运动会,组团参加了__市首届残运会和特奥运动会,在田径、举重、游泳等项目比赛中,取得了2金4银2铜的优异成绩。发现和挖掘特殊艺术人才,推荐人才参加文艺汇演和残疾人技能比赛,均取得好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深度不够,还未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二是残疾人就业矛盾突出。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推行难度大,少数单位对收缴残保金拖欠推诿,拒不缴纳。

三是残疾人普遍缺乏劳动技能,培训力度还应加大。一些残疾人开办的企业缺乏竞争力和必要的流动资金,难以维持生计,造成生活等方面存在困难。

四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手段仍需完善,贫困残疾人申请低保、就业、医疗救助的呼声较突出。

五是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残疾人康复经费不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十一五”期间康复任务的完成。

四、工作建议

残疾人调研报告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1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53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一、具体内容

干部下基层主要是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指导工作、总结经验、努力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

(一)深入调研。市残联领导班子成员要确定二个街道四个社区,市残联机关处室负责人要确定一个街道二个社区,深入群众,走访残疾人家庭,每月下基层不少于一次,要将下基层与日常工作统筹兼顾,针对残疾人工作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有目的地开展调研工作。每月将调研情况写成调研日记报组织人事处。

(二)宣传政策。要积极发挥残联自身优势,在调研活动中要认真、及时、准确地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有关政策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围绕残联中心工作,就贯彻落实残疾人优惠扶持政策的宣传、协调、督办、落实,努力发挥惠残政策的作用。使残疾人真正得实惠。同享改革开放成果。

(三)指导服务。要根据调研所在点实际,深入社区、残疾人家庭,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合理化的指导意见,重点做好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处理和相关协调服务工作。

二、联系点安排

1.市残联领导班子成员:

三、具体要求

(一)每个干部到所挂钩街道、社区,每月要落实调研时间。遇有重要活动、重大事件时要随时到联系点帮助开展工作。在联系点走访残疾人不少于蹲点社区残疾人总数1/3。

残疾人调研报告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86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231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一、我县残疾人基本情况

我县是一个山区大县,有各类残疾人4.2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4.46%,个中城镇残疾人9800人,乡村残疾人3.22万人。从劳动才能状况看,18岁以上有劳动才能和有局部劳动才能的残疾人3000人,占残疾人总数7.14%;完全损失劳动才能的950人,占2.26%,他们首要靠爸爸妈妈、兄妹、亲朋养育,或经过社会救援。从就业状况看,从业和个别就业(含乡村有耕地的)的2.2万人,占52.38%。从家庭状况看,全县有6825名残疾人处于贫穷或贫穷边缘形态,占13.8%。另有局部劳动才能、可扶持的17000人。贫穷城镇残疾大家均年收入在710元左右,乡村在668元左右。全县特困残疾人中有12000人归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证,从总体上看残疾人的生活情况是较坚苦的。

查询显示,随着社会的提高、各级县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证准则的逐步完善,我县残疾人的生活情况有了必然的改善,生活程度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受文明本质偏低,劳动技艺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当风险才能弱等要素的影响,局部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返贫,全县贫穷残疾人占贫穷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工作任务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证准则的任务还相当艰难。

二、扶贫工作获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县政府把残疾人事业归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与社会各项事业同部署、同布置。为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情况,立足县情,出台了《关于施行涣散按比例布置残疾人就业的通知》、《县残疾人扶贫开拓施行方案(2000---2012年)》和《县残疾人优惠政策施行细则》等文件。各乡镇结合实践也制订了扶直残疾人的办法和方法,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脱贫、维权、社会福利等方面赐与保证,努力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发明优越的社会情况和对等参加社会生活的时机。这些政策为残疾人不变脱贫,起到了积极的推进效果。

查询显示,全县累计扶持贫穷残疾人1666多人次,合计投入资金150多万元,使1400名残疾人脱贫;每年均匀走访慰劳残疾人100余户,送去慰劳金达180万余元;享用低保救助的残疾人12000人,暂时救助700人;结对帮扶贫穷残疾人210对。残疾人工作已融入“四在农家”活动,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建整扶贫联络村和社区为残疾人办实事,对残疾人做好服务指导工作。新乡村建立中,社会各部分均匀每年投入到建整扶贫联络村的助残扶贫资金达4万余元,向乡村残疾人发放适用技能书本达3000余册,协助150户乡村贫穷残疾人家庭施行了危房革新。

全县有1283名残疾人获得了分歧水平的康复服务和医治,经过开展“健康快车”行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复明10号”手术车扶贫项目,80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黑暗。残疾人参与新型乡村协作医疗人数达85%以上,有用缓解了残疾人看病难,因病返贫的问题。

全县涣散按比例布置残疾人就业208人,集中就业172人,个别开业254人,扶持12359名乡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举行各类职业技艺、适用技能培训班60期,培训城乡残疾人达4945人次;2002年以来,累计投入助学资金16万余元,赞助280名残疾少年重返校园,全县残疾儿童任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5%。

全县助残情况分明改善,公德认识分明加强,基层助残意愿者步队进一步扩展。我县自2001年已延续深化开展“助残一日捐”喜欢心捐赠活动,累计募集助残资金75万余元,协助残疾人康复、处理生产生活坚苦,施行危房革新,遭到社会遍及赞誉。

三、残疾人贫穷缘由剖析

一是本身本质低。残疾人因为受本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前提的制约,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遭到了极大的限制,大局部人在乡村,散布在遥远及天然前提较差的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方便,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才能较差。因为受心理功用的影响,劳动方式单一,大都只能从事简略粗拙的生产劳动。不足劳动技艺,招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当风险的才能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景象遍及。例如:镇岩板铺村向家组的李正梅一家六口人,四个残疾人,他自己下肢残疾,老伴张中英因高血压改变成脑动脉硬化,长子李大平,儿媳张蓉智力残疾,全家基本损失了劳动才能。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首要依托县政府救援。查询显示,我县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2.45%,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另有差距。部分和大众助残认识有待增强,一些单位和部分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怀残疾人的问题,如不自动交纳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助残一日捐”喜欢心捐钱等。残疾人优惠政策在施行进程中也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别的,因为文明本质、经济程度和身体功用的影响,致使残疾人贫穷面较大。

四、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非凡坚苦的群体赐与特殊扶直,使他们的权益获得更好的完成,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效果。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讨宽和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状况和新问题。

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处理,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关系到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变的政治问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感,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讨宽和决残疾人扶贫工作进程中碰到的新状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归入社会扶贫工作的大盘子中,统筹思索,一致规划,在资金、物资、技能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响应的扶贫办法。

2、不变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活的基本,要多方式、多渠道布置残疾人就业,在履行集中就业、个别就业,扶持乡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还,要重点施行涣散按比例布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归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证有劳动才能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布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保证金首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和个别运营、直接扶持残疾人脱贫等。加大对贫穷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财产带动的乡镇及村坚持残疾人扶贫基地,指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能,不变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证准则。

一是坚持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证准则。让贫穷残疾人享用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穷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获得长期的保证。

二是要注重和做好乡村贫穷残疾人危房革新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寓居情况看成主要工作内容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协助残疾人在出行便利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当地建房,使他们安身立命。

三是健全乡村新型残疾人乡村协作医疗保险准则。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系统来处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坚持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收集,便利残疾人就近医疗。建议对贫穷残疾人协作医疗报销比例再恰当提高。

四是坚持救助准则。县政府设立救助资金,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津贴,突发宿疾住院、重度神经病人长期住院医治、后代就读中、小学或特教育校无法交纳学杂费的残疾人均能请求到特困救援津贴。对因天然灾祸遭到损掉的贫穷残疾人进行救助。

4、持续开展喜欢心帮扶和“助残一日捐”喜欢心捐钱活动,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直。

残疾人是一个非凡而坚苦的群体,在构建调和工作中,对贫穷残疾人的扶直要优先思索,要大力增强教育和适用技能培训,要从资金、技能和物资上赐与自始自终的支撑,加强残疾人的“造血”功用。持续深化开展“助残一日捐”等喜欢心捐赠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把党和县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暖和送到残疾人的内心。

残疾人调研报告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06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24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一、抽样残疾人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抽样调查年龄18-65岁的残疾人1000人,其中三洲驿街道100人,汪家桥街道100人,襄阳街街道100人,金鱼岭街道80人,嘉山街道20人,药山镇200人,毛里湖镇200人,白衣镇100人,新洲镇100人。男女比例为1.5:1,男性比女性多。

文化程度方面,高中及以上 人,占被抽样群体的 %,初中 人,占被抽样群体的 %,小学及以下 人,占被抽样群体的 %。

婚姻状况方面,已婚 人,占被抽样群体 %,其余为未婚或离异。

残疾类别方面,以肢体残疾为主,比重为41%,其次为听力残疾,比重为15%,视力、听力、多重言语残疾的比重均小于10%。残疾等级方面,各个等级的比重相当,位于22.5%-27.5%之间。残疾原因方面,因病致残者比重最高,为42.3%,其次创伤或者意外损伤致残,比重为12.1%。

残疾人人均年收入水平为12000元,家庭年总收入平均水平为35960元,家庭中平均支出水平为29500元。主要生活来源方面,以个人所得为主,其次为家庭供养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方面,大部分残疾人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比重为89%,其次为养老保险,比重为61.2%,有5%的残疾人任何保险都没有。生活自理程度方面,70%的残疾人需要他人提供部分帮助,29%的残疾人可以完全自理,只有1%的残疾人完全依赖他人帮助。

二、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情况

本次调研中涉及的康复需求服务包括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心理服务、知识普及及其他需求。其中康复医疗包括医疗诊断、白内障复明手术、人工耳蜗植入、肢体矫治手术、医疗、康复护理、精神病服药等。功能训练包括视力功能训练、听力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智力功能训练和精神功能训练等。辅助器具包括视力辅助器具、听力辅助器具、肢体辅助器具等。心理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家庭成员心理支持等。知识普及包括培训残疾人、培训亲友、家长学校、普及读物、社会宣传、知识讲座等。其他需求包括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指导制作辅助器具、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等。

数据分析表明,只有2名残疾人对康复服务无需求,绝大多数残疾人对康复服务有需求。其中,残疾人在辅助器具方面的需求最高,比重分别为96%,其次为康复医疗和功能训练,比重分别为81%和78%。而其余项目的需求比重均小于50%,依次为心理服务、知识普及、其他需求,相应比重分别为23.3%、21.4%、2.3%。

三、影响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影响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残疾人的文化程度。调查的残疾人中,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相当大一部分,还有极少部分未接受过教育。调查显示文化程度越高,愿意接受康复服务的人也越多,这与文化水平和对康复服务的认识提高有一定的关系。

(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残疾人对医疗费用的承受程度与医疗保障是否将康复服务纳入其中是影响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的因素之一。调查者中,认为康复服务需求是一个长期过程,大多以自费为主,残疾人收入水平较低,承担不起长期的康复服务的费用,残疾人的医保制度还未完善,无法解决全部残疾人的医疗费用问题。

(三)残疾人改善自身残疾的态度。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残疾人改善自身残疾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愿意通过辅助器具来弥补自身部分功能的缺失,提高自主生存能力。造成他们态度不积极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残疾人的残疾都是后天形成的,心理落差大,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认为没有社会价值了,以至于不想进行康复训练;部分残疾人残疾级别为三、四级,基本上能自理,对康复服务需求不大;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部分残疾人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社区康复站数量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缺少康复专业人员指导,导致康复疗效不理想。

(四)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认知程度。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对康复很了解或者比较了解的占少数,大部分人对康复不太了解。康复训练过程漫长而枯燥,受过相关康复教育或者相信接受合理康复的残疾人,提高了其社会适应能力,他们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要高于没受过康复教育或不相信康复疗效者,这说明康复服务的认知水平对能否接受康复服务有一定影响。

四、对策

(一)要继续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我市共有残疾人约1.5万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小群体。政府要更加重视残疾人的康复工作,继续加大对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增加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康复项目,减轻残疾人康复治疗费用负担。精准康复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完善建档立卡制度,为贫困残疾人争取政策上的倾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二)加强残疾人心理服务,助力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从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情况上来看,大部分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需求大。虽然辅助器具能弥补身体部分功能缺失,但是心理服务也是很有必要的。残疾人生理上的残疾或多或少对其心理产生影响,而我们在心理服务方面还很不足,大多依靠家庭成员心理支持,加强残疾人心理服务应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个人功能的调整和恢复,通过康复训练,使身体机能尽可能康复到接近正常状态;二是心理调适,疏导残疾人。尽可能的帮助残疾人认可身体受限的事实,为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充分的心理服务咨询,促进残疾人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残疾人调研报告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9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63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突出“六个一”活动

市残联学习实践活动抓得早、抓得紧、抓得实,在第一阶段,围绕三个环节,重点抓好“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动员会,组织一次中心组学习,举办一次理论辅导讲座,展开一次专题大讨论,开展一次调研活动,举办一次专题辅导报告会。

召开一次动员会。会党组学习《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意见》,传达省、市委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市残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召开市残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支部各党小组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组书记、理事长__x同志在市残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和市委检查指导组同志的讲话精神;制定下发《市残联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具体工作安排》。

组织一次中心组学习。会党组中心组集中x天时间,学习《十七大报告》、《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等书目,理解并掌握中央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要求;领会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运用科学发展观基本原理指导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用x天时间,进行讨论交流,中心组每个成员的发言材料汇编成册。

举办一次理论辅导讲座。邀请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来我会作科学发展观理论辅导讲座,帮助党员干部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展开一次专题大讨论。围绕科学发展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以“怎样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在事关残疾人事业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各党小组组织党员干部集中x至x天时间集中学习,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一名同志参加市残联学习实践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会议交流。

开展一次调研活动。由会领导带队分成三个调研组进行,围绕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解决残疾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建立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重点开展调研。采取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与残疾人面对面座谈,广泛听取基层残联组织、残疾人及专家学者的意见,了解残疾人的困难,认真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推进决策科学化,为出台我市《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科学依据,并撰写有内容、有见解的调研报告,并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

残疾人调研报告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02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6分钟,共有151位用户关注,30人点赞!

江苏省政府在2006年批准的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保障”和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的目标。按照2008年中央7号文件关于“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的要求,江苏省进一步探索和推进这项工作。通过几年努力,江苏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江苏省两个体系建设起步早,注重研究和规划,注重在有利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方面下工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江苏省两个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等制度化社会保障逐步取代临时的非制度化的救济式保障是江苏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向。在社会救助方面,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救助模式从单一化的生存救助逐渐发展为多元化救助模式, 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实行“分类施保”。2004年江苏省政府决定将残疾人低保标准提高10%~20%,2006年省政府下发文件对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按当地低保标准单独全额发放低保金,2007年省民政厅、财政厅、卫生厅、残联等部门联合出台对全省低保对象以外的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按低保标准全额发放生活救助金的政策。近年来,江苏省共有10.1万名贫困残疾人被纳入低保,7.57万人享受低保标准生活救助金。江苏省还加大对残疾人危房的改造力度,形成了“有一改一”的机制。

在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方面,规定用工单位对新招(录)用的残疾职工必须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录用手续, 办理社会保险, 要求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从减免税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 补贴困难残疾职工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帮助个体创业、灵活就业残疾人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积极帮助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部分地区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给予补贴。农村残疾人的新农合参保率已达98%以上。苏南各市还积极推行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苏州和无锡部分地区根据重度残疾人的家庭收入状况发放重残护理补贴。从2009年开始江苏省政府向特殊困难残疾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和向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

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将全面建设普惠加特惠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专项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一是全面落实重度残疾人低保救助政策。重点解决无法正常就业、无法组建家庭、依靠父母供养生活的成年残疾人,解决因与父母捆绑计算收入而不能纳入低保的现实问题,协调民政等部门将其单独认定为低保救助对象。

二是全面实施贫困残疾人保险补贴制度。对自谋职业残疾人、低保残疾人、失业残疾人和无业重度残疾人等给予社会保险缴费补贴。积极倡导各类商业保险机构增设针对残疾人和其监护人的各种意外伤害、伤残、事故风险的专项险种。

三是加快推行向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制度。目前已争取省财政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各地的补助,计划选择20个区(县、市)进行居家安养服务工作试点,并针对居家安养和在机构日托、全托的贫困残疾人制定具体补贴标准。

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对贫困残疾人的福利补贴政策。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逐步制定对贫困残疾人家庭从基本生活到交通、通讯、娱乐、文化消费的减免补助福利制度,让贫困残疾人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

江苏省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扶贫、托养、文化体育、信息化等六大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善对残疾人服务、提高为残疾人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推进,切实加强指导和规划,大力加强服务机构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和有序竞争,稳步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康复服务方面:江苏省提出了2012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在制度建设方面,全面实施6岁以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省政府投入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免费为5199名贫困家庭残疾儿童进入康复机构培训。推进 “白内障无障碍省” 创建工作,建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长效机制。重点康复工程方面,结合公益金项目任务,大力推进以助视、助行、助听和精神病人免费给药的“三助一给”康复救助工程,取得良好效果。江苏重视加快推进康复设施建设和整合社会康复服务资源,制定了各类机构建设规模、专业人员配比等方面的指导意见,通过创建示范机构加强规范指导,并重点支持县级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全省现有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328个,2009年底将全面完成县级康复中心建设。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

2.教育:江苏在全国率先对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苏州、无锡、泰州市则延伸至高中阶段。鼓励各地对残疾幼儿学前康复教育给予补助,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给予奖励和补助学费、生活费等政策。通过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特教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等院校合作办学,积极推进残疾人中高等教育发展,提升教育层次和质量。目前,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达到109所,在校的盲、聋、智障学生4万多人。

3.就业、扶贫:江苏省修订出台了《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法规政策,形成比较完整的地方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体系;就业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建立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116个,均有固定场所,专职人员,健全的工作制度,齐全的设备实施。南京等地还将按比例就业管理服务延伸至乡镇、街道、社区。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专本科率达100%,持有《职业介绍经理人证书》等相关资格证书。采取开发公益和专营岗位,购买商铺、贷款贴息、建立创业示范基地、设立创业扶助基金等手段,鼓励残疾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积极推动苏北地区农村残疾人到苏南及沿海省、市转移就业。省政府将每年对1万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1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扶持农村1万名残疾人脱贫致富,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和扶贫工作。3年来,集中安排3.61万名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安排2.03万名残疾人就业,征收就业保障金18.6亿元;扶持1.3万名残疾人自主创业,盲人按摩就业1500余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4.4%,有序推动苏北地区农村残疾人到苏南转移就业2.25万人。

4.托养服务:江苏省于2006年率先启动托养工作,研究形成了托养服务建设的指导方针、工作思路,逐步明确了服务对象、内容和机构建设等问题,确定了试点地区,制定出台《省级残疾人庇护安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省级残疾人庇护安养示范机构考评办法》,将庇护安养机构建设列入就业保障金支出范围,建立公办机构为主导,非公办机构为主体,市场推动,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常州把庇护安养机构建设列入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必建项目,已实现每个区都建有一所示范机构;南京市推出了建邺区方舟、鼓楼区博爱、爱德慈佑院、玄武区万家帮希望庇护所等一批民办机构;常熟市残疾人庇护所与企业联办,开发庇护性就业岗位,实现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得到税收优惠的“双赢”局面;苏州、无锡等地推出“善爱之家”等品牌建设模式,推动统一标识、连锁经营。苏州所属沧浪区建立的“居家乐”211服务系统有效的支持残疾人居家服务、日间照料和寄宿托养机构的工作开展。3年来,江苏省已建成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托养(含原已建成的工农疗机构)300多个,服务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5000多人。经省残联检查验收的省级示范机构达到84家,服务人数占托养总数的1/3强。

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将全力推进以康复和托养机构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整合各类公共资源,逐步实现每个市、县达到有残疾人康复、托养、扶贫基地、就业服务和文体活动设施等“五有”目标,形成能满足残疾人基本需求的服务体系,使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与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见附表)。

二、主要经验及其启示

江苏省紧紧围绕着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从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经验:

一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的内容和范围的确定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对于江苏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在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并没有面面俱到,无所不包,而是按照残疾人需求,分清轻重缓急,把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和就业、康复、教育、托养服务、居家服务等残疾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两个体系”建设的重点,提倡建设小型分散的社区型机构,把有限的资金、人力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一点,对于在全国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残疾人需求的增长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经济发达省份是这样,经济欠发达省份更是如此。因此,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个国情,不能面面俱到,要以保障残疾人的生活保障为重点,随着社会财力的增长,逐步扩大残疾人保障和服务的内容。当然,保障重点不等于没有一个相对明晰的目标。从这次调研的宿迁、扬州、常州等地的情况来看,具体的发展目标还不够明确,应该把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近期和中期目标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

二是“两个体系”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江苏各地区、各县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苏南经济发达,苏中次之,苏北为欠发达地区。因此,江苏各地在探索和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中,并没有采取统一的模式, 比如在残疾人托养机构、聋儿语言训练、残疾人康复、假肢安装等设施建设中,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更注重分类化、专业化、不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搞大型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而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则倾向于综合服务设施的建设。省财政在资金的投入上也是区别对待,经济发达的地区由当地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由省给予补贴。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也要在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中,特别是在托养机构、聋儿康复、就业培训等设施的建设中,避免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要充分整合资源,从而使人力、物力的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二是建立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区域内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经费保障问题,应该是各省在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没有有力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不可能建立起在本省范围内保障水平相当、残疾人普遍受益、人人享有所需要的基本服务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三是建设“两个体系”必须运用两种手段、挖掘两种资源。江苏省在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中,一方面,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残疾人生活保障、残疾人康复、聋儿语训、残疾人辅助器具配置等服务项目上,坚持政府投入为主;而在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托养机构等残疾人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上,则充分利用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比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 运用了“公办公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三种方式。这样的运作方式,使广大残疾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同时,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吸收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服务。但是,在引入市场手段和社会资源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其一,产权归属。比如,由个体企业投资兴建的残疾人服务设施,虽然政府在建设之初没有直接的资金投入,但土地是国有的,后期运作中,政府通过残联给予了“公助”。如果产生产权纠纷,怎么界定?江苏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其二,是“民办公助”的问题。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起来并投入使用之后,政府通过残联给予这些民办机构补贴,对于这些机构的正常运行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些钱(或许是就业保障金)补贴到哪里?是残疾人?还是机构?补贴多少?有没有标准和程序?其三,从江苏省来看,“公办公管”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人员编制,建一个机构,就需要增加工作人员,但控制人员编制是硬性要求。江苏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是安排少数有编制的人员为管理人员,其他技术和服务人员采用聘用制。这样,虽然解决了人员紧缺的矛盾,但也存在着对聘用人员重使用轻培养甚至有不交养老、医疗保险等现象。应该建立起一套残疾人服务机构中聘用人员的培养、使用制度、落实待遇,以增强其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江苏省遇到的问题,全国在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中都会遇到。

四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必须坚持普惠基础上的特惠。不论是经济发达的常州、苏州、无锡,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宿迁、盐城,在把贫困残疾人低保纳入当地低保政策范围的同时,对残疾人的保障标准普遍提高10%~20%,并且对重度残疾人实行了全额保障。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廉租房政策等方面,也都体现了对残疾人特殊的照顾。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得到兼顾。但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保障政策是针对穷人的政策,保障对象享受待遇的依据是家庭生计,如果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其差额由社会保障资金补足,而不以身份作为补贴的依据。同时,提高补贴标准的做法与现实的行政法规和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不尽符合。一个没有法律法规支撑的优惠政策很难得到完全彻底的贯彻。

还有一个问题是:对残疾人给予特惠的理论依据是因为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因为这些特殊需求导致了残疾人必要的生存支出增加,所以,必须由“特惠”给予补偿。问题是无法明确界定哪些残疾人有什么样的特殊需求,满足这些特殊需求需要增加多少支出。这就使得在一般低保对象享受低保标准的基础上给残疾人提高10%~20%幅度的政策显得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调研中,有关专家给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在一般的社会保障政策之外建立对特殊人员的补充保障政策,比如建立残疾人的护理补贴制度、养老补贴制度等等。专家给出的建议无疑是解决残疾人“特惠”问题的出路,但是,因为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平衡,中国残疾人群体数量的庞大,使得专家给出的出路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即使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建立起对残疾人的专项补贴制度,那也是针对贫困残疾人的,而不会是针对所有残疾人的,起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这样的专项补贴制度尚需时日。在目前情况下,像江苏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应该在现有的适当提高对残疾人的保障标准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残疾人专项补贴制度的路子,为全国提供经验。

五是“两个体系”的政策制定必须以不同类别的残疾人的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如对残疾人的生活服务,江苏省在全力推进残疾人托养机构的建设,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同时,通过建立服务信息平台、政府购买服务、为残疾人发放服务券等方式,把集中供养和居家服务结合起来,既兼顾了不同类别残疾人的需求,又整合了社会资源,还照顾到了中国人居家养老的习惯。应该说,在中国这么一个残疾人口大国,走残疾人集中供养的路子不是最佳的选择,而应该是集中供养和居家服务相结合的路子。与此相关联的自然是居家服务。从江苏省的情况来看,居家服务和居家养老(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老年残疾人提供的满足残疾人生活需求)只是在城市社区实行,而在残疾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因缺少服务组织和专业机构,这种服务形式还不多,更谈不上制度层面。从长远来说,特别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在农村建立针对残疾人的居家服务制度,对于增强财政投入效益、满足更多残疾人的生活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像江苏省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应该把服务的重点(包括政策、资金、人力等)向农村倾斜。在其他地区也一样,要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对残疾人利益的影响。

残疾人调研报告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1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48位用户关注,30人点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我县有各类残疾人3.84万,占全县人口的6.4%。持证残疾人1.2万,其中农业户口的残疾人1万人,占83.33%;非农业户口的残疾人0.2万人,占16.67%。

现状:残疾人扶贫基地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应农村残疾人扶贫解困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目前,我县基地建设还处于“零”状态,按照省、市残联的安排部署,我县拟计划在今年建成3个县级残疾人扶贫基地,这3个基地分别是:__县凌鹏养殖专业合作社、__县三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柳溪乡超强养殖场。

__县凌鹏养殖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__县凌鹏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__县龙安镇后山村塘房村民小组,计划建设规模6000㎡,计划养殖规模五年达到养肉牛500头,年收入达500万元,纯利润达150万元,现有设施设备占地面积800㎡,其中畜圈12间,养殖肉牛12头,青贮窖6个,办公室1间,配有割草机、粉碎机、铡草机、地磅秤等必备的专业养殖工具,还备有断电时备用的柴油机一台,有合作社社员8人,其中残疾人3人,现已投资40万元,年底前投资达80万元;办理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制定了防疫、管理等相关制度以及每头牛每天情况记录簿,对每头牛的情况进行记录。

__县三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__县三兴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__县龙安镇三乐村阴山村民小组,该专业合作社现有建设规模2000㎡左右,设圈舍50间,办公室1间;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残疾人4人;生猪存栏300余头,其中:仔猪存栏200头左右;圈舍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也投入资金45万元;办理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制定了防疫、管理等相关制度。

柳溪乡超强养殖场基本情况:柳溪乡超强养殖场位于柳溪乡水果村烂田村民小组,该养殖场为股份制企业,始建于2011年8月,现有股东及员工5人,其中残疾人1人,总投资70万,养殖场地1000㎡左右,分为1区和2区,1区现养殖蛋鸡4000余只,日产蛋3600多枚,产蛋率占90%以上。2区现在没有喂养。办理了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制定了防疫、管理等相关制度。

存在问题:从拟计划建设的三个基地看,我县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基地以农业养殖业为主,规模小、基础差、覆盖面窄、带动残疾人就业能力弱。且均未纳入本地区扶贫工作的大局中,缺乏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二是缺乏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及政策导向。三是合作框架松散,服务内容单一,整体实力不强,扶贫机制有待规范。四是产业化运作渠道单一,基地资金匮乏,发展缓慢。以上种种原因给我们基地的建设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农村残疾人的扶贫工作关系到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基地建设作为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基地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是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的重要依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才能持续推进。

我县的基地建设,一是要着力建设一产基地,以一产基地为主向第三产业领域拓展。这应该成为我县今后基地的建设方向,也是解决基地一条腿走路问题的要求。我县拟建的三个基地是以养殖业为主,而且现在规模较小,这方面需要各级政府、残联及社会各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二是我县的第三产业现在的发展正稳步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应探索三产业领域拓展的途径。根据我县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从事三产的服务配送等工作,进一步带动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要开拓残疾人服务业,结合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实施,依托现有的社区服务、社区康复等平台和资源,逐步推行社会化服务。开展了居家养残服务,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残疾人居家托养。

在一产的基地建设中,着力打造“辐射型”基地,推动其发挥优势,培育和发展这一类基地是今后建设的一个方向。首先是经营优势。残疾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在经营上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辐射型”基地,不仅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帮助残疾人解决了生产环节上难以克服的经营、管理、销售和技术等问题,扩大了残疾人的生产范围。其次是市场优势。“辐射型”基地的特点在于残疾人依托基地,基地依托市场,基地处于残疾人与市场之间,既可以为远离市场的残疾人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又可以有效地组织残疾人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既为市场运作提供保证,又能克服小农经济的盲目性,为残疾人的生产提供

稳定的生产环境和收入。第三是规模优势。基地的发展需要规模来支撑,规模越大,越能高效地占领市场。基地的规模效应可有效克服残疾人经营小而散的弱点,通过产品有效地将分散的残疾人组织起来,形成市场的供求规模。第四是素质拉动优势。就整体而言,残疾人素质普遍偏低,由此形成生产障碍。而残疾人素质的提高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基地迫使残疾人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残疾人在这种被动的生产过程中自身素质能够逐步提高。第五是风险共担优势。辐射型基地的发展,不仅使残疾人从基地得到准确的市场信息,还可能与基地建立风险共同体,这样大家有利共享,风险共担,极大地减轻了残疾人的风险压力。基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受到环境、市场、人才和政策等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基地建设的近期目标是获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和建设,提高向残疾人辐射的能力。远期目标则是通过基地的发展,提升自身的实力,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由此带动一批残疾人的自我发展,从而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并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基地建设和发展应当遵循五个原则。一是效益统一原则。基地建设必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力度的加大有赖于基地经济效益的增强,基地如果没有经济效益,扶持就没有物质基础。二是市场需求原则。基地的经营毕竟是市场行为,必须符合经济规律才能生存和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引导、支持、协调、服务帮助基地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三是资源优势原则。由于各地的“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不同,在经过市场的选择后,各乡镇都会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产业群,这种产业群实质是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的产物。基地应当利用当地产业群,使基地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四是有序发展原则。基地建设既是一项新事物,又受到资金、人才、组织性质和市场、自然等风险的制约,需要积累经验,逐步完善。而残疾人是一个十分脆弱的群体,在经济上经受不起大的波动。五是选择性原则。基地建设要选择好投资方向,选准依托。选定的项目要适合残疾人的特点,符合市场的要求,这样才能有强劲的生命力。

基地作为农村残疾人脱贫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就目前的体制而言,基地要发挥作用,政府行为的存在尤为必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基地建设纳入本地区大扶贫的范畴之内,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和各部门支持等形式,给予基地特别的关照。政府可以通过“非市场制度”的安排,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应用、土地的流转、税费的减免以及市场服务等措施予以有倾向性的扶持。

在发挥残疾人、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的同时,各级政府、财政、民政、农业、扶贫办和残联等部门要增加对基地的投入,探索政府、企业共同出资,企业负责承建和经营的投入机制和运行方法。其中基础性、公益性的投入,如基础设施建设、种仔种苗发放、技术培训指导、自然灾害保险、市场推广服务等,主要可由政府或有关部门解决,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向基地加大投入力度。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则主要由基地通过自筹、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有关部门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助引导。同时,建立担保基金,确定担保机构,为基地的建设投入及残疾人从事更大规模的生产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对积极创业的残疾人优先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提供一定的风险基金。

基地的建设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而基地又维系着众多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从我县的企业和农村一些养殖大户的发展看,过去一些企业和养殖户大在市场价格诱导下,盲目投入,盲目生产,结果是初具规模,市场价格却大幅度下跌,残疾人非但不能受益,反而因此而致贫。而有些农村种植大户经不住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打击,频临倒闭的边缘,同样给残疾人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要资助基地参加政策性的农业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开辟新险种、优惠保费,从而增强基地和残疾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基地作为经济实体进入市场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第一,基地应该是法人。当然,是企业法人为妥,还是福利社团法人为妥,要视各地的情况而定。第二,要理顺与基地的关系。对基地的扶持基点是基地必须扶持残疾人脱贫。有关部门应根据自身对基地的扶持力度而确定基地的扶贫工作要求和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基地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在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残联可采取基地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无偿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现在拟建的三个基地均缺建设资金和周转资金,可每个基地补助20000元,以解决其当前资金困难的问题,多渠道对残疾人扶贫基地进行扶持。第三,要实行签约式扶贫。基地对残疾人的扶持必须有契约。用合同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使基地有责任、有信心,残疾人有实惠、有恒心。

残疾人调研报告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26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109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谈论条件划一的小康是不全面的,目前,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没有进入小康。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是我们在奔小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而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更是首当其冲。目前,我国农村还有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收入水平低于生活保障线的城镇残疾人有200多万,残疾人的贫困程度这么严重,实现小康差距这么大,在20年内,要解决残疾人的温饱,进而实现多数残疾人的小康,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邓朴方主席强调:我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涉及近2亿多人口。残疾人小康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全面小康就不能实现。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邓朴方主席的讲话,给我们指出了带领残疾人共同奔小康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给我们残疾人工作者一个神圣的任务,无论困难多大,都要坚定信心,带领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残疾人进入小康之时,也是我们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之日。

二、影响残疾人奔小康的困难与障碍

残疾人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日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也有了更多的保障,但离小康社会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

1、就业难度大。长期以来残疾人的就业一直是个难题,但这个问题不解决,残疾人的小康愿望只能是一个幻想。目前,在我市登记就业的残疾人中,能实现就业的比率很低。很多的单位别说安排残疾人就业了,就是依法应该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想赖着不交。在近年由残联通过推荐实现就业的有限的残疾人中,没有一个能安排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就业。现在接收残疾人就业的除了福利企业以外,只有少数的私营企业。另外,由于能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比例甚低(在登记就业的残疾人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2人,具有中专学历的只有5人),远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招工要求。再加上受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技能等的影响,就业就更为困难。即使在就业的残疾人中,其收入水平也普遍偏低。据我们了解,除了部分有稳定工作的残疾人外,社会上月收入在600元以上的残疾人比例很少。如:在福利企业工作的残疾员工,月平均工资约为300-500元,低的只有200元左右。个别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每月给残疾人的报酬只比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待遇稍高,或给残疾人一定的生活费,把残疾人“养”起来,用来逃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2、优惠措施不够完善。20__年贵港市政府印发了《贵港市关于实行优惠政策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暂行办法》,各县市区都相继出台了自己的扶助残疾人的优惠政策措施或规定。这些暂行办法或规定的执行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这些优惠暂行办法或规定制定得还较为粗放,有些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市残疾人事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优惠措施有些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比如,对“公共交通主管部门要给盲人在市区内免费乘坐公共汽车,其他残疾人半票乘坐公共汽车的照顾”,我们与公共汽车公司也进行了协调,公司也答应按照要求执行,但由于大部分的车辆已经承包经营,实际操作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据我们了解,目前还只有少数的残疾人能享受到乘车优惠。再比如,“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优先核发营业执照,优先安排场地、摊位……”。对残疾人优先安排摊位根本不可能,现在实行市场经济,许多摊位都需要进行招投标,都是与租金挂钩的,没有钱谁给你优先安排?如何优先安排?营业执照,只要符合规定,依法经营,谁去都给办理,根本不需要优先办理。

3、社会救济系统的条件尚需规范和完善。目前民政困难救济(五保供养)的条件不尽合理,部分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比如,部分村镇干部在划定五保供养对象或进入敬老院供养的对象时,便以是否达到60岁做为基本条件之一,把部分不足60岁的而又确实是“三无”的残疾人排除在外,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现阶段,我们的救助对象考查,不是以人为单位而是以户为单位进行考查,致使有些年轻的残疾人丧失了劳动能力,达到了申请救济(或低保)的条件,但由于家中的父母还能劳动,人均收入超过了最低生活保障线,被挤在救济(或低保)大门之外。出现了不少年迈的父母既要养自己,又要养儿女,甚至养孙子的情况,在接待来访时,这些老人们常含着眼泪对我们说:现在我们还在,还能劳动,还能养着他几年,将来我们也不能动了,不知道会如何。在他们的泪中我们读出的是无助和无奈。

4、残疾类别差异对就业和生活影响较大。在五类(视力、肢体、听力语言、智力、精神)残疾人中,智力和精神这两类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最为困难。一般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根本不考虑这两类残疾人,这两部分残疾人,基本靠家庭供养。特别是精神残疾人,相当部分需要靠药物控制病情,严重的需长期入院治疗,他们医药费,对一般家庭来说是一项庞大的开支,长年累月,确实难以为继,最终令不少家庭放弃治疗,任其病情发展。可谓家有“精神”,全家 伤神,精神残疾人是残疾人奔小康中难以逾越的“喜玛拉雅峰”。

5、社会保障难以落实。在残疾人群体中,除没有工作收入的近忧外,还有将来老了养老的远虑。不少残疾人家长反映,现在他们还能负担其残疾子女的日常生活,但他们老了怎么办?其子女老了又怎么办?部分残疾人由于没就业、没收入,也就不可能购买养老、医疗等保险,达到退休年龄后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据我们了解,只有很少一些收入较好的家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其子女购买了这类保险,做到了未雨绸缪。但这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家庭只能维持日常的生计,日后的事情只能听天由命了。这些残疾人怎样安度晚年呢?这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虽然我们可以说还有民政救济这道保障,但离小康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6、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较低,而且能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多,造成残疾人的素质普遍较低;部分残疾人存在依赖思想,往往不做主观努力,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以上是影响残疾人奔小康中的主要几种因素和问题。

三、残疾人奔小康的思路与途径

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也提出了要“发展残疾人事业”,这在以前历次党代会主报告中是没有过的,虽然只有七个字,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表明,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也十分重视残疾人工作,总书记在为反映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事迹的《自强之歌》撰写的序言中,深刻阐述了残疾人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残疾人事业是崇本文来源:文秘站 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黄菊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中国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所致的祝词,充分肯定了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要求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带领广大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共同奔赴小康。

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既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机遇,也给残联的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我们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将残疾人事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步推进,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来考虑;在工作内容上,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本级政府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去;在工作方法上,要努力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化解各种困难,带领残疾人共同奔小康。

1、加大就业工作力度。要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质量,首先要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全社会给残疾人就业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残联要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一是继续宣传贯彻实施《贵港市依法实施社会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依法对全市辖区内所属单位的安置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未开展安置工作的单位履行应尽的义务。二是建议工商、卫生、消防、税务等部门减免各种税费,为残疾人经营者,特别是新创业者创造生息的机会,如:对新开业者全免一至两年的费用。三是探讨利用辖区内的市场,在每个市场中设置一些“残疾人专用摊位”,供残疾人自谋职业等。四是在烟草等专营的行业,给残疾人参与经营留出一定的摊位和空间。

2、对残疾人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及保障。一是扩大福利企业、单位的用人范围,除了肢体、视力、听力语言三类残疾人外,将轻度的智力、精神两类残疾人纳入进来,不要厚此薄彼。使有劳动能力的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享有劳动的权利。二是现行的民政救济条件是以户为计算单位,使有些残疾人应“救”而不能“救”,建议以人为计算单位,落实到残疾人本人身上。三是逐步将失业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为其购买养老及医疗保险。可采用政府出大头,残疾人出小头,或全免的形式,解除残疾人及家属的后顾之忧,使残疾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四是与劳动部门配合,按照有关的劳动法规,对安置单位的残疾人工资、福利待遇进行检查,落实好同工同酬的问题。

3、提倡先富带后富的社会风气。先富带后富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中提出的原则和口号,目的是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我们也看到,一些先富起来的老板,在带领人们致富及帮助弱势群体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贵港市银泉山庄的老板黄健全,他本人也是残疾人,为了帮助残疾人,在他的企业里就安排了4名残疾人就业。为此,我们呼吁和大力倡导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一个关心、帮助残疾人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帮助残疾人的行列中,使更多的残疾人受惠。

4、加大对精神病防治的投入。目前的精神病防治经费明显不足,难以应付精神病人的康复要求。建议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多设置心理咨询、疏导、宣泄的机构,加大精神病防治的力度,同时设立精神病康复中心,采取少收费及对特困实行全免费的形式,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使大部分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降低肇事率,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5、立法工作要跟上。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过程,为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对原有的优惠措施应加以补充和修订,建议将有关的残疾人优惠措施用法律 、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更具可操作性,依法行政,减少人为的因素。

6、加强对残疾人的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通过文化扶贫、扫盲、职业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残疾人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鼓励残疾人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独立自主,艰苦创业,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残疾人调研报告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23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47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2009年2月11日至12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残联共同组成调研组对河北青县农村残疾人金融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调研。2月25日和26日,河北省省长和副省长宋恩华分别对中国残联起草的《关于河北青县农村残疾人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做出批示。为落实省长和宋恩华副省长的批示,进一步总结青县的经验,受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委派,由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两建办”副主任陈新民带队,2009年4月9日至10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办公室与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对青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在青县这样一个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县,公共财政的投入更多地关注残疾人民生,在改善残疾人就业、教育、生活等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对中西部地区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推进残疾人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参照作用。

一、以民生为着重点,

残疾人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是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在推进城乡低保体系中,在救助标准、五保供养等方面向残疾人倾斜,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46元,残疾人家庭月人均补助71元,平均每人每月多25元;城镇低保月人均130元,残疾人家庭月人均补助195元,平均每人每月多65元;农村散居残疾人五保供养对象每人每年的供养费用标准为1500元,集中供养对象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4500元。同时,对贫困残疾人家庭给予临时救助,2008年,有68户残疾人贫困家庭得到了相应的救助,人均享受救助1000元。

二是探索农村残疾人“老有所养”的路子。2008年5月,县政府出台了《青县农村合作养老试行办法》,缴费资金由个人缴纳、社会捐助、财政补贴三部分组成,个人拿小头,政府拿大头。其中个人缴纳的基金及利息连同财政补贴一并存入个人账户,65岁开始领养老金。全县参合率现已达到了80%以上,2008年,有186名残疾人领到了养老金。

三是着力消除残疾人贫困。办法之一,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县残联从2001年起,从征收的就业保障金中拿出一部分来,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根据残疾人所选创业项目,一次性给予3000至6000元的资金扶持;办法之二,发放残疾人小额贴息贷款。由残疾人的亲戚朋友做担保,残疾人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均按月利率千分之二点五承担利息,其余部分由县残联补贴。截至2009年3月,共受理残疾人小额贴息贷款241起,落实小额贴息贷款资金316万元,扶持226名残疾人个体从业;办法之三,完善对残疾人就业的服务。包括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对残疾人进行减免费用的技术培训以及对残疾人就业在岗位、场地方面给予特殊的保护,比如,把农村抄表员、门卫等岗位交给适合的残疾人,在蔬菜批发市场给残疾人安排专门的摊位等;办法之四,为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2008年,为66户残疾人家庭落实危房改造资金15万元。

四是确保残疾人病有所医。在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对残疾人给予倾斜。包括:符合标准的重度残疾人和残疾人低保对象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政承担,个人不缴费。2009年,县财政为重度残疾人负担参保费3500元,为残疾人低保对象负担参保费18.36万元;残疾人在本县境内各级医疗单位就医,减收30%的床位费、10%的检查费和治疗费、5%的手术费;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因患重病医药费高于报销限额的,经审核由县残联给予超出部分10%的一次性资助。与此同时,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初步形成县、乡康复服务网络。

五是保障残疾人“学有所教”。下大力推进残疾人特殊教育,初步形成了以县特教中心为骨干,乡镇随班就读点为分支的特教发展格局,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了92%;出台了贫困学生救助办法,残疾学生除每年享受小学生300元、初中生500元、高中生2000元的县财政补贴外,在县特教中心就读的残疾学生还享受每人每年500元的生活补贴;对考取大中专的残疾人以及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残疾人,均可得到1000至3000元的一次性资助。

二、有益的启示

青县残疾人工作的成绩一是得益于关注民生的大环境。青县2008年的财政收入是6.4个亿,在河北省173个县(市、区)中排第35位,不是很靠前,但农村残疾人的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残疾人就业收入等指标却不低,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小额贴息贷款,更是在全省首创。为什么在一个经济并不怎么发达的县,残疾人的利益会得到这么高的关注,根本原因在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的民生,从理念,到政策,再到具体的实施方案,都充分考虑了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县残联以此为契机,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需求,取得政府和社会对给予残疾人特殊关注的共识,在就业、教育、生活保障、康复等诸多方面给予了残疾人的特惠政策。确实把残疾人状况的改善、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作为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摆花架子,不提空计划,扎扎实实、千方百计为残疾人谋利益。

二是青县始终把残疾人生存保障放在第一位。残疾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青县县委、县政府和残联注重把钱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金用在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首先解决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养老、医疗、住房、康复和就学等与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残疾人的文化、体育等事业。

三、发展中的问题

一是残疾人托养机构相对滞后。青县的集中养老机构具备相当的规模,在青县养老中心,400多名老人在那里安度晚年。在这个养老中心,有供残疾人养老的特殊房间及床铺,为数不多的残疾人在那里养老。在注重残疾人集中养老的同时,青县在残疾人居家服务、居家养老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在新农村――耿官屯村,已经看不出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印记,农民普遍住上了楼房。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和老人被安排在一楼居住,村里设立了专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这些是发展的成果。但青县现在还没有一所专门用于精神障碍残疾人、智力残疾人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安养机构。在此次调研中,就此问题,调研组与青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进行了沟通,青县县委、县政府领导责成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尽快拿出意见。

二是小额信贷的推进仍存在着障碍。青县利用保障金对残疾人扶贫贷款给予贴息,并不违背残疾人保障金开支范围的规定,因为,农村残疾人的扶贫实际上就是农村残疾人的就业。但是,残疾人得到银行贷款的关键不是贴息的多少,而是银行所要求的担保。从青县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得到贷款和贴息的残疾人户,大多是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亲戚提供担保。这样,还是不能满足所有需要贷款的残疾人的需求。在目前的银行管理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体制之下,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三是在推行农村合作养老中,对残疾人养老缴费保障尚缺乏刚性机制。按照青县农村合作养老制度的规定,老年人要享受到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必须子女全部参保。这样,对孤寡残疾人和一户多残的家庭而言,缴费存在着困难,能不能享受到合作养老的待遇就是一个未定数。目前,为解决这个问题,青县的办法是,通过组织捐赠募集资金用于这部分人的合作养老缴费。问题是捐赠这种筹集资金的方式具备不确定性,同时,也难经常化,无法刚性保障残疾人合作养老的需求。

四、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是地方创新与国家有关制度的衔接。青县在农村合作养老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无疑有利于广大农民和残疾人,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因为建立农村养老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关部门一定要出台全国性的政策、法规或者规定。目前,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起草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已经征求意见。青县目前实行的农村合作养老保险与这个《意见》在缴费年龄、享受待遇的年龄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存在着地方探索与国家相关规定如何衔接的问题。

二是在推进残疾人利益中,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比如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贫困残疾人缴费由财政负担,同时,适当提高残疾人的就医报销标准,减免部分费用,就涉及到残疾人与健全人、残疾人个人与政府、政府与医院之间的利益,如何使各方利益得到兼顾,使政策发挥最大的效益,不仅是残疾人从中得到多少优惠的事情,更关系到政策能否得到顺畅的贯彻。

残疾人调研报告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6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61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一、残疾人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在安置残疾人就业方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安置残疾人在福利企业集中就业,这一直是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一条主要渠道。二是残疾人自主创业,主要是从事养殖、三轮车营运、家电维修、废品回收、盲人按摩等。三是各用人单位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近年来,我县通过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努力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创业,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从深度分析,残疾人就业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从劳动力就业的全局看,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的缺陷,如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一技之长、择业工种受限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局面依然严峻。此外,社会认识对残疾人就业重视不够,认为健全人甚至大学生就业尚且困难,何况残疾人。部分企业仍存在歧视残疾人的现象,有的同工不同酬;有的企业认为接纳了残疾人,有损企业形象,宁愿缴纳保障金也不愿意安置残疾人。

(二)从残疾人群体看,部分残疾人择业观念不正确。有些残疾人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摆脱不了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具备参与社会竞争的积极态度。

(三)从残疾人就业的机制看,政策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近年来,我县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但与残疾人就业实际需求也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有的设限过多,不够宽松;有的刚性不强,操作困难。在残疾人自主创业方面,政策扶持力度明显不够,小额贷款没有正常运作,单凭微薄的扶贫资金影响不了他们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在集中就业方面,由于残联不参与社会福利企业审批和管理,福利企业作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发挥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残疾人就业集中安置。

(四)从就业服务机构看,还没有达到规范化建设。我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还没有按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机构设置、管理方式、岗位设置等实现规范化建设,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不够规范和完善,职能弱、人员少、场地小,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的能力明显。

(五)从残疾人就业的收入看,工资普遍偏低。很多企业给残疾人的工资一般在800元以下,基本没有实现同工同酬,各种保险也很难依法落实。有些福利企业甚至不让残疾人上班,每月只给100元补贴,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就业的意义,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是钻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残疾人利益。

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政府在就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中,要更加关注残疾人就业。要认真落实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有关规定。税务、财政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保证就业保障金足额上缴。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中,政府要通过给予相应政策上的扶持,使福利企业在改革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使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落到实处,保障残疾人稳定就业。

(二)、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开发社区就业潜力,为残疾人广开就业渠道,要保障残疾人的工资标准和岗位稳定性,不断增加残疾人的收入,使他们逐渐摆脱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

(三)、加强残疾人就业市场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登记、信息服务、中介、再培训等服务,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隔离,将残疾人就业市场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当中。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完善自身基地建设,培训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形成专业化培训特色;二是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三是与劳动就业部门联合培训,提高残疾人在市场竞争的能力;四是搞好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定向培训残疾人;五是参加培训的残疾人经劳动部门考核合格后颁发技术等级证书;六是在培训中要加强对残疾人择业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要将教育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五)、在体制上要逐步改进和理顺。建议各级残联参与福利企业的认定、审核和管理。在政策上向残疾人事业倾斜,大连、沈阳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残疾人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