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报告范文
栏目

卫生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28 热度:51

卫生调研报告

卫生调研报告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465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4分钟,共有118位用户关注,60人点赞!

一、我区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总体情况

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开展较早,从开始试点以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荣获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卫生服务工作的系列文件精神,深化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去年10月开始,我区率先在全市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核算办法(实行收支两条线)、药品采供方式(基本用药零差价销售)、人事分配制度(对机构和人员实行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目的是从为人民健康服务宗旨出发,更加注重公平、效率和可及性,逐步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运行机制,提高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政府卫生系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政府推动方面。区政府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目标任务明确,体现了政府主导、公益性为主、便民惠民等原则,政府职能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老百姓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卫生部门切实发挥了职能作用,制定出台了《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实施意见(试行)》等系列配套文件,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结算中心、对政府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六统一”的要求,改革药品购销运行机制,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零差价销售。

二是在机构执行方面。由于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等原因,政府推行的这项改革只在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行,依靠行政推动,我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用药零差价销售都能执行到位,都执行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了两级绩效考核的内部运行机制。

三是群众满意度方面。从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区人大代表和社区联络员进行的社情民意调查看,政府进行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得到了群众的拥护,社区群众普遍认为这是一项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的实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按照政府要求,基本用药实施零差价,群众对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在上升。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推行后,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工作量的不断加大,其自身收入却反而下降了,在目前财政还不能完全托底的前提下,势必影响到改革的彻底性,难以保证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近年来,虽然政府对卫生的投入每年都有高额增长,但因长期的欠账,投入依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目前作为全国示范区,我区仍有相当部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包括面积和设施)不达标,难以满足群众需求,例如一年门诊量接近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年苦于场地限制难以发展;医务人员收入不高,难以留住和吸引人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其“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发挥与改革的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

二、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责任,继续加大投入。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基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民生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议政府从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出发,继续加大投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归位,真正让社区居民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议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强化目标管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每年排出一些实事项目,列入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奋斗目标,进行刚性考核。

卫生调研报告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99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251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有关部门通知精神,我县安排有关部门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机构设置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县目前已形成了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拥有一支人员充备的卫生专业技术和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卫生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所1所,乡(镇)卫生院16所,培训中心、红会门诊部、预防保健站各1所,村医疗站168家,个体及社会办医疗机构47家。我县未成立卫生监督所,县卫生防疫站兼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职能,具体卫生监督执法业务由卫生防疫站监督一科、二科承担,主要担负全县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化妆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放射卫生、消毒卫生、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管理工作。

2、卫生人员构成及公共卫生机构设备情况:

全县共有卫生人员817人,在学历结构方面,大专以上学历的414人,占51%;中专以上学历的154人,占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3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4人,占5.4%,中级职称的134人,占21.2%,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464人,占73.4%。县卫生防疫站担负着全县10个乡(镇),128个行政村,2个场(厂)矿,62个工矿企业,近26.08万人口的防、治、管、研、教等卫生防疫任务。近年来,由于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卫生监督队伍中,使监督员队伍学历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年龄结构进一步年轻化。防疫站现有职工62名,在编48人,自收自支7人,临时聘用人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54人,占职工总数的86%;专科以上学历者35人,中专学历者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中级职称21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8%。现有万元以上的设备20台(件):低速冷冻离心机(cr4-11)、一氧化碳测定仪(co-500)、二氧化碳测定仪(ty-9800)、洗板机(wel4ki)、尿十项分析仪、立式圆形蒸汽消毒锅(ls-b50l)、数据处理机(newmax)、b超仪(logiqtm)、心电图仪(fx-2111)、显微镜(olympust)、倒置生物显微镜(imt-2)、生化分析仪(gf-d)、血细胞分析仪(mek-5208)、二氧化碳培养箱(e1020)、紫外分光光度计(uv-260)、荧光分光光度计(f-3000)、酶标分光光度计(eab-4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ltx-1000)、气相色谱仪(gc-9a)、水质采样器(a4401-ao)各1台(件)。

3.房屋及其它情况:

卫生防疫站的卫生监督办公楼建于1974年,面积780.72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建于1985年,面积1165平方米;利用国债资金新建的疾控中心综合楼已于2003年10月投入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80万元。县卫生防疫站、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均建立了“非典”网络系统,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非典”疫情日报告、零报告系统;卫生防疫站实行了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建立了疫情预报室。在县医院、中医院建立了发热门诊,县医院建立了隔离病房,设观察床6张。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都建立了非典型肺炎预检制度。

(二)、医疗救治体系:

县医院作为医疗救治体系的龙头单位,于2002年12月成立了平罗县急救中心,设病床300张,其中:急诊科用房240平米,设置观察床10张,“120”救护车3辆,icu病房设置床位4张和一些基本医疗救护设备。传染科设置床位20张。县中医院设置病床120张,妇幼保健所设置床位32张,姚伏中心卫生院设置床位15张,具备一定的基本医疗设备和住院救治能力,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条件简陋,只能解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保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高,目前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尤其在2003—2004年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重大灾害救治工作中,暴露出了全县公共卫生事业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

(一)、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预警、应急控制处理缺乏统一、科学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尚不完善。

面对突袭而来的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5月国务院紧急制订并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领导,根据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县成立了平罗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平罗县卫生局。实行防“非典”工作县级领导分工责任制,制订了《平罗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方案》,明确了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了防“非典”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县卫生局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卫生检疫、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等组织。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专为主、群专结合”的原则,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通过“非典”防治工作,我们虽积累了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但从“非典”防治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一是部分领导对“非典”预防工作不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立公共卫生机制的重要性,没有从预防、预警方面去长远考虑,存在遇到突发事件盲目应战的思想;二是部分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工作中存在相互不协调,相互推诿的现象;三是部分农民群众对县委、政府的决定不理解、不支持,有的还持有反对态度。

(二)、公共卫生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严重滞后,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缓慢,卫生技术水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低。

近年来,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种医疗功能有所加强,而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督执法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削弱的不良情形,造成很多地方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残缺不全。目前我县虽已形成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但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工作仍很薄弱:一是各医疗单位业务收入的决大部分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无力购买医疗设备和引进新技术,普遍存在医疗设备落后,技术条件差的现象;二是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受房屋条件所限,均没有设立规范的传染病门诊,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存在医疗隐患;三是县卫生防疫站虽然新建了疾病控制中心大楼,但建设资金不足,缺口40万元,同时由于缺乏设备配套资金,无法配备较先进的检验设备,而现有的检验设备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疾病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要。四是平罗县医院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制约了急救业务的开展和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医疗设备陈旧,“120”急救系统及车载设备几乎没有,只能应付一般情况的急救和普通传染病的治疗需要,不具备应对较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条件。县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条件简陋,设置床位少(仅为6张),一旦发生多例“非典”病人,将无法应对。且县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设在医院内,与其他病员及医院职工家属区较近,无隔离带,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五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能不明确,功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强,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公共卫生科室不健全或形同虚设,村卫生室只顾追求经济利益等问题仍然存在;六是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七是县、乡(镇)两级政府未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以及村委会的作用,应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寓条于块,条块结合,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预防、预警、控制和处理综合应急机制。

(三)、经费紧缺,限制了公共卫生尤其是预防保健工作的广泛有效开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县卫生防疫站除搞好计划免疫和结核病防治外,还相继开展了慢病防治监测、爱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职业病监督等一系列专项工作,而这些项目所需经费均未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由于工作量的增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但县财政对此实行增人不增支,自收自支的政策,导致医疗单位出现缺人才但又用不起人才的现象,业务经费的投入不足和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我县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肩负着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工作,承担着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许多工作都是无偿服务。近年来由于县财政经费较为紧张,划拨给乡镇卫生院的经费只是职工档案工资的60%,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的30%~40%,而业务收入又无法弥补职工工资的缺额部分。工资待遇低,加上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差,造成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到农村卫生工作的质量。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1、建立全县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指挥和组织系统。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重大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明确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职责任务,形成以卫生部门为主,部门乡镇协调配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联动机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提供组织保障。卫生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指挥协调组织,负责医疗卫生单位的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工作,实行科学分工,分级负责,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2、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和报告制度。建成以县卫生局为中枢,县级疾控、医疗、监督机构为技术依托,以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延伸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和预警网络,进一步规范监测、报告和分工协作制度。

3、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机制。进一步整合“非典”、禽流感防治、食品卫生安全、职业中毒、重大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修改完善各类应急预防控制措施,科学分工,严格责任,逐步建立起包含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在内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4、建立全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加强对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卫生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并对应急救治队伍每年实行专门强化培训和定期演练,努力造就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本着业务覆盖全面、技术过硬、组织严密、反应迅速、协调高效的原则,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择优选拔各个相关业务的技术骨干,组成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配备相应的车辆和设备,并分设各个专业应急工作组,适应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专业需要;同时在各主要业务单位组建应急工作后备梯队,以应对重大灾害事件的后继处理之需。

(二)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公共卫生工作的硬件条件。

1、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卫生部门的政策、项目支持,加大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县乡二级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同时确保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相关经费的必要投入,本着协调同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公共卫生投入适度超前,按比例逐年增加,尽快使原本比较薄弱的公共卫生工作得到有效地改善和加强。

2、建设设施配套先进、功能齐全的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借助国家加大公共卫生建设投资的良好形势,积极争取项目建设疾控中心,全面进行技术设备配套和更新,满足重大传染病、公共卫生、职业卫生等技术检测工作需要。

3、在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同时,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建设卫生监督执法指挥调度中心,配备监督工作必备的车辆、设施,充实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相应的硬件条件。

4、加快县医院传染科病房的建设,积极利用国债资金,按照新时期传染性疾病应急救治工作需要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平罗县中医院旧址新建一座高标准、高配置的传染病楼,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医疗垃圾焚烧等设备,并对原中医院旧病房进行改造,开设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及医技科室,同时应通过多方筹资,购置呼吸机、监护仪、x光机等设备,加强对传染病区的装备。新建的传染病楼将承担全县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收治处理任务。

5、改扩建平罗县“120”急救中心,拟新建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规划建立一个急诊手术室、血液净化室、急诊内、外科病房,扩建临时输液室、观察室、抢救室、内外科诊断室及会诊室。急救中心将新增呼吸机、心脏除颤仪、监护仪、心脏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血透仪及附属设备、手术室设备、救护车及车载抢救设备,对现有部分老化设备进行更新。进一步发挥急救中心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卫生调研报告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3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76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____县位于xx自治州中部,总人口31.18万人,下辖16个乡镇,196个行政村,现有村卫生室358所,全部由县卫生局统一挂牌,其中有85个为十七大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农村卫生工作奋斗目标后,国家财政投资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78万元,产权归乡镇卫生院所有。其余为乡村医生个人承办,设于乡村医生自建住房或租赁房内。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县村卫生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医疗条件有改善,队伍素质有提升,服务水平有提高”。

当前,我县村卫生室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国家、省、州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队伍建设、硬件建设和服务水平与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有很大差距。

对于贫困落后山区应制定优惠政策,一方面鼓励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下村服务;另一方面,定向培养村卫生室服务人才。从2013年起,由我省卫生厅及教育厅组织的免费“乡村医生本土化培训”,活动开展至今共我县已有38人报名(今年16人),社会反响较好,应继续推行实施“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以本地户籍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年轻同志为培养对象,签订定向培养及服务协议,财政部门给予培养期经费全额补贴,确保乡村医生后继有人和提高专业学历层次。同时,为在岗乡村医生接受再教育创造条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建立村医轮训制度,各乡镇卫生院以轮流进修的方式,选择部分村医在卫生院各科室跟师进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一是统筹规划村级卫生室建设。村卫生室建设投入应随着市场行情而适当增加单个项目资金投入,每个标准村卫生室(60平方米)项目投资以7.2万—8万元为宜。对还没有建设村部的村,建议把村卫生室的建设纳入村委会建设的总体规划一并考虑,建设多位一体村级活动中心,既整合资金、节约资源,也提高了村委会房屋的使用效率。二是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结合农村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仪器等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确保广大农民都能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卫生调研报告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81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151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大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保障供应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并将卫生工作列入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卫生工作的重视、对人民健康的关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将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提供,再次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抓好卫生工作的坚强决心,也让整个社会、全体国民对卫生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地委、行署的“六个新跨越”,将卫生工作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再次体现了抓好卫生工作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凡意义。

我站在卫生局班子成员、卫生监督所负责人的双重身份,如何做到在职谋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是一个值得深层次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所选的调研课题,将工作实际和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以达到和大家共同探讨,促进本人和所分管的业务工作的共同进步。现以此活动为契机,从两个方面谈谈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如何履行职责,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正确认识我区当前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区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着: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够高,基层监督网络还不健全,监督范围尚有盲区;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监督设备落后;对卫生监督的主人翁意识不强,与新形势下科学监管、依法监管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难以适应中央“保民生”的总体部署,难以适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新要求。

(一)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够高。全区现有卫生监督执法人员256人,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0.45人,其中地区卫生监督所25人,10县(市、特区)共231人,与《中共铜仁地委铜仁地区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要求的卫生监督人员数相差72人,与全省的平均水平相差98人,大多数乡镇所在地无卫生监督员,基层卫生监督无法横到边、纵到底,存在盲区。现有执法人员接受再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多,人员老化,对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透,现场监督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全区地、县卫生监督机构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仅123万元,其中:地区卫生监督所预算20万元,各县(市、特区)共预算103万元,而仅仅是下县下乡开展常规督导工作的差旅、车油费每年就要217万元(年的平均数),超过了预算经费,有人要问,这种经费无固有保障的负数预算方式如何开展工作?这就是卫生监督之难处所在,经费上存在着“要一点,挤一点”,遇紧急卫生事件划拨一点的被动列资情况。

(三)对卫生监督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卫生监督执法是代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开展相关执法工作要接受主管部门的的委托,工作上难免存在着等政策、要方案、靠安排的被动局面,主动介入不力,特别是在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管上这种现象表现尤为突出。

二、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当前,举国上下掀起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热潮,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明确卫生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根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注重民生问题的野蛮执法,着力解决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卫生监督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应结合我区卫生监督实际,努力做到“六注重、六克服”

(一)注重解放思想,克服惯性思维的问题。地委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主题报告会上,廖书记指出:思想观念的差距是我们的最大差距,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新跨越。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三种倾向。

一是要克服惯性思维的倾向。惯性思维是一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大忌,我们每个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按经验办事,凭经验执法的经验主义;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开拓创新、不结合实际、不开放思维的教条主义;最大限度地避免不挖掘和推广我区在卫生监督执法方面的亮点,只做按部就班的机械运动;最大限度地避免接受任务多,自我创新少;配合工作多,领头工作少;市场监管多,内部监管少的缺位现象。

二是要克服惰性思维的倾向。惰性思维是一种不用心思考工作的思维,也是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大忌,我们有的监督执法人员平时不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不加强工作互动交流、不注重信息收集,到执法现场,简单执法、野蛮执法;面对群众咨询,就一知半解、支支吾吾;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摸不着头脑。这是不符合新时期执法人员素质要求的,也是我们竭力反对的。

三是克服不切实际的超前思维。超前思维需不需要?需要,但是要切合实际!有的同志,一谈到解放思想,就冒然求进;一谈到切合实际,就固步自封;一谈到灵活执法,就自作主张等等。这些都是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的。

(二)注重队伍建设,克服人力紧缺的问题。大指出:要尊重人才、尊重人的首创精神。人才队伍建设是各行各业的根本,工作落实需要人才、事业发展需要人才、社会进步需要人才。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有人干事、有人理事、有人谋事的梯度用人氛围,对于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一是要加大地、县(市、特区)卫生监督人员配备力度。按照地委、行署《决定》要求,优化结构、按岗定员,补足地、县(市、特区)卫生监督人员,使地级卫生监督人员达到0.9人/千人,县级卫生监督人员达到0.8人/千人,目前全区卫生监督所尚差72人,县(市、特区)共尚差67人,其中思南县缺员最为严重,差11人。

二是要加强基层监督网络建设。根据《决定》要求:探索乡镇派驻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卫生监督网络。目前全区16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没有派驻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只有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聘有兼职监督员,基层食品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得不到应有的监督保障。

三是要加强在职在岗监督员的法律法规培训。自年全区各县(市、特区)成立卫生监督所以来,全区256名卫生监督员中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只有38人次,大多数人员没受过再教育培训,全凭自学和习惯技能开展工作,对法律法规的掌握、工作方法的运用、工作程序的运作全凭领导的引导和自身的悟性。

四是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目前全区卫生监督员中,专业结构配置不够合理,大多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划入或调入,医学、传染病防治其专业居多,“五大卫生”相关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甚至没有,在对缺位人员的补充上应尽量考虑优化结构、实现专业互补。

(三)注重依法行政,克服监管缺位的问题。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承担卫生监督工作任务,主要职责为:

1、卫生行政许可。承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餐饮业及集体食堂的卫生条件的卫生行政许可;承办公共场所卫生条件的卫生行政许可;承办供水单位卫生条件的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行政许可事项。

2、公共卫生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餐饮业及集体食堂的卫生条件、卫生防护设施、生产经营活动及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人员的健康管理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化妆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及其他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及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条件及其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建设项目执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情况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

3、医疗卫生监督。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资格、职业范围及其医务人员的职业资格、执业注册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打击非法行医;对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活动、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控制措施和菌(毒)种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负责派出机构的管理;负责辖区内卫生监督信息的收集、核实、上报;负责受理对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承办各级党委、政府、主管局及上级业务机关指定或交办的卫生监督事项。

4、其他。负责派出机构的管理;负责辖区内卫生监督信息的收集、核实、上报;负责受理对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承办县委、县政府、主管局及上级业务机关指定或交办的卫生监督事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公立医疗机构是否履行好这一“公共产品”服务?理应受到监督,由谁来监督?当然是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卫生监督所来监督。目前,地、县各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执法中,加强了对个体和市场的监管,但对公立医疗机构监管上有“信得过”、“碍于情面”和“不主动”的现象。这是一种行政不作为,卫生监督所既然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执法,就应该理直气壮、主动参与、严格执法、公平执法,不能对公立机构松,私立机构紧;对内部监督松,市场监督紧;平时监督松,突击监督紧;主动监督松,接受任务紧。

(四)注重经费保障,克服无钱办事的问题。卫生监督执法是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纯粹的公务执法行为,没有业务收入,只能靠财政供养,任何将执法收入作为创收渠道的行为,都是与依法行政相违背的行为。我们必须风烛残年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将基本的市场监督、疫情监督、卫生应急和必要的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保障工作正常运转。

(五)注重以人为本,克服脱离民生的问题。廖书记出: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公务,下大气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医疗、环保、安全、出行和饮水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人人享有健康保障又是民生问题的最大、最直接的问题。卫生监督中的化妆品卫生、学校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及其他健康相关产品有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卫生监督工作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要在涉及卫生监督工作的广度上下功夫,确保此项工作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

二是要在执行监督的深度上下功夫,使监督行为成为人民群众消费信誉的标签,做到监督一处,放心一处;监督一处,放心一片。

三是要在对被监督单位和个人不规范服务行为的整改力度上下功夫。对监督过程中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各种服务行为和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并定期回访,进行整改后的再监督、再检查和不合格的再整改。

(六)注重协调配合,克服大卫生意识不强的问题。卫生监督机构既是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执法,又是一个独立的执法机构,其监督执法行为代表卫生行政部门,不能因为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就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所以在执法过程中要增强四各意识。

一是要增强主人翁意识,把自身置身于执法主体的位置,牢固树立受委托也是主体的思想,这样,在执法过程中,才不会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二是要增强服务意识,要时刻以主管局的身份和形象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注意模范作用,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服务质量的优劣。

三是要增强效能意识。卫生工作千头万绪,卫生监督作为代表卫生主管部门执法,一切有关卫生方面的非法行为都可以监管、都应该管、都要尽力管,以为主管部门分忧,因为工作内容多,必须白领重点、注重实效。

卫生调研报告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74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7分钟,共有277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自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农村以其特殊的区位优势、特有的经济结构,在全国农村中率先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由高速的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对卫生与环境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的____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其中“村容整洁”就是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根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这个良好环境,既包括社会人文环境,也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现中央提出的“村容整洁”要求,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切实保护与维持农村良好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的落后面貌,已成为建设现代文明农村的迫切问题。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卫生村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村容村貌整洁,居住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展现了新农村美好的生活景象。但由于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覆盖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我市农村环境卫生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少乡(镇)的卫生脏乱差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治理。这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

____9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组织调研组,用了近一年半时间,对我市____、____、龙门、惠东四个县(区)八个乡镇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现场走访、座谈、查看资料等方式,着重从环境卫生组织管理情况、清扫保洁机制、经费投入情况,街镇主要街道及农贸市场卫生、公共厕所卫生、村镇垃圾收集清运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困难等方面,了解了目前我市农村卫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先后到我省高要、江西安远、寻乌等地学习取经,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调查中我们发现,以____秋长为代表的不少街镇,通过将环卫业务由街镇向农村延伸,大大改善了乡镇环境卫生面貌,使环境卫生管理和新农村建设相得益彰,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围绕建设优美、舒适、协调和谐的人居环境,以提高村基础设施水平为重点,近几年来,不少村镇逐步配套完善了村里的道路、排污、公厕、垃圾清运车、垃圾池及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仅____秋长就投入250多万元,购置6辆环卫车,150辆手推垃圾车,新增350个垃圾桶,改建垃圾堆放池45个。

(二)环境卫生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大部分街镇均设立了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有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和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加强了环卫队伍的建设,实现“一村一环卫队伍”目标。如____区自____8年以来,在全区102个行政村建立了环卫队伍,每村至少聘请2名卫生保洁员,由区财政每人每月补助500元,不足部分由街镇自行解决。

(三)综合整治清扫保洁措施落到实处。____区以“三清三化”(清污水、清淤泥、清路障,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绿化)作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综合措施,实行环境卫生分片管理,定地段、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将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任务包干到人,一日两清扫,全天候保洁,确保垃圾定点堆放、定时清运、日产日清。另外还通过签订责任状,实行“门前三包”,约束门店、摊点经营者的卫生行为。在坚持抓好经常性环境卫生管理的同时,该区还将每月农历初一定为“美化家园日”,由村镇干部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在乡镇中心区及周边地区,环境卫生被纳入街镇管理的范畴当中,由环卫部门负责;二是绝大多数远离中心区的行政村,环卫部门鞭长莫及,环境卫生管理处于 “空白”的状态,没有固定经费,没有固定人员、没有完善的制度。导致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卫生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大一部分街镇没有将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只重视经济指标的发展,忽略人居环境的打造。加之街镇政府其他工作繁重,从而导致对农村环境卫生不够重视、工作力度不大,实际效果较差。

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部分区县还没有完善自上而下的农村环境卫生三级管理部门,尤其对中心街镇以外的偏远村镇缺少相应的技术指导,主要依靠村、镇自行管理,没有统一规范的技术和管理体系。以致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不规范、不到位。

三是长效机制不健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街镇的环境卫生管理仅建立了几项基本的清扫制度,在长效管理的机制建设上显得非常薄弱。比如对清扫保洁人员的考核、对各项环境卫生指标的检查评比、对群众反映卫生问题的处理等机制均未建立。管理时紧时松,脏乱差问题时有反弹。

(二)农村环卫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位

目前,我市市政建设均由区县财政投入,而街镇除了部分主要道路由区县财政拨款建设之外,其余基础设施建设绝大部分是由乡镇财政自行负担。由于乡镇财政本身较困难,需要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因此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显得力不从心,从而造成了乡镇农村环境卫生硬件投入的严重缺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体现村容镇貌的基础设施不足。不少乡村道路仍是泥沙路面,每逢下雨泥泞难行,下水道不足或不通畅,以致污水横流,影响市容卫生。

二是没有规范的垃圾收集系统,不少乡镇还没有统一布点设立集中堆放垃圾的垃圾桶或垃圾池,使生活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村镇道路两侧,公共场所等处垃圾随地堆积,有的村民将垃圾堆放在田基或房前,有的倒入河道岸边任雨水冲走。有的乡镇虽有垃圾收集点,但为敞开式设计,起风时垃圾满天飞舞,下雨时垃圾臭气熏天。尤其对死禽、死畜未经消毒集中填埋处理,易引起疾病传播。

三是公厕建设不足,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本次调研中发现不少乡镇厕所未经无害化处理,粪便直接外排;或者虽有化粪池,但设计不合理,无法达到无害化的要求,而且粪便滤液下渗,严重污染环境。

四是大部分乡镇总体建设

规划滞后,村镇新房建筑缺乏统一规划,零星分散,建房与道路、排水、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极不配套,影响后续建设与发展。(三)农村环卫管理工作任务逐年加重,环卫工作人员严重缺乏

随着乡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各乡镇普遍存在现有环卫保洁力量和能力不足的困扰。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乡镇,环境卫生的管理压力更加突出。环卫人员任务加重,收入却无法增加,影响环卫人员的积极性。各乡镇因经费限制,无法增加环卫人员。另外,环卫设施落后,清运工具破旧,使环卫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四)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宣传不到位,农村健康教育开展不够

绝大部分乡镇缺乏对卫生法规的宣传、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健康促进的推广,村民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不高,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够,乱扔杂物、乱倒垃圾、乱泼脏水、随地吐痰、故意损害环境卫生设施的现象严重,导致生活环境恶化,影响村容村貌。

(五)垃圾数量猛增,垃圾处置方法原始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村垃圾构成也如城市一样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塑料袋和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丢弃现象越来越普遍,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而村民处理这些新垃圾的方法一般就是深埋,或是把废品垃圾燃烧掉,或者干脆将河塘等当成 “天然垃圾场”不做任何处理随意堆放,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的垃圾,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影响了村民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

导致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局限和经济体制条件的制约,基层政府提供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能力非常薄弱,缺乏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有设施条件,加之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比较落后。以致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反弹性大,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脱节,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无政府状态。农村大部分地区环卫机构不健全,没有建立专门的环卫队伍,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环境卫生未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三是部分乡镇基层领导对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他们以发展经济为首要目标,比较看重有形的经济利益,而往往忽略潜在的环境危害。在他们看来,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能解决,环境卫生好坏无关紧要。

四是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总体较低,他们对于卫生的保护认识仅限于自家的范围,而普遍缺乏环境卫生意识,尤其缺乏公共卫生意识,没有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自觉性和自律性差,加上一些不卫生的传统生活习惯,使农村的环境卫生工作很难开展。

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是很多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市____秋长、肇庆高要等不少地方在这方面都有了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来,高要市委、市政府为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以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网络系统为突破口,切实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实施,大力开展以“四有一无”(“四有”既有一批环境卫生基础实施,有一支专业环境卫生保洁队伍,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乡镇、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一无”既街镇、农村村内和周边,辖区内国、省、县市道两侧,主要河道、水体及岸边无暴露垃圾、陈旧垃圾)为内容的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事关民生的大事来抓,作为顺民意、暖民心的德政工程来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四套班子”成员全体参与,深入村镇,挂钩蹲点,现场调研,现场指导,抓落实,抓整治,形成了农村环境卫生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使整治工作能迅速有效地在全市得以推进。

(二)斥资千万力推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改善进程。高要市按照“政府补助、农民自助、部门扶助、社会赞助”的原则,采取市财政补一点、村组集体收入拿一点、市场运作筹一点、社会人士出一点、工商企业捐一点的办法,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投入格局,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尤其是改变以往传统做法,以奖代补,市财政安排了近千万元资金按各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考核得分情况按月分配扶持资金和兑现年终奖励,调动了乡镇的积极性。

(三)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由政府行为引导为全民行动。过去抓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往往是临时突击和被动应付的短期行为,总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卫生面貌。高要市政府通过主动调控,以“千村万户”环境卫生为切入口,狠抓农村环境卫生改善,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整治带来的成果,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了他们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舆论监督,对整治措施不落实,环境卫生状况差的村镇进行公开曝光,引起社会关注,督促相关村镇进行整改,形成了环境卫生整治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因地制宜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根据各村镇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区域环境,高要市给予了相对灵活的处理办法,使全市形成了多元化的环境卫生整治模式。各村镇都建立了环卫队伍,配备了环卫人员,制定了环卫制度,完善了环卫设施,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了基层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内容,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从短期应付向长效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谋划的转变。

我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管理应以完善环卫设施为重点,以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为核心,以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为目标,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努力建设清洁卫生、环境优美、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1.要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尽快制定我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规划,提出具体目标和措施,保证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与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列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健全县(区)、乡(镇)、村各级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2.县、乡、村三级要签订环境卫生工作责任状,切实把加强农村环卫整治工作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3.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定期深入农村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各乡(镇)政府要加强所辖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具体指导,协助、指导、督促各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4.要制定统一标准,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达到“五有”“八无”:

“五有”标准:

(1)有一批布局合理的环卫

设施(垃圾箱、垃圾池、化粪池或公厕、垃圾中转站),配备必要的垃圾清运车辆; (2)有一支环境卫生专业队伍;

(3)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4)有一套考核奖惩制度和村规民约;

(5)有足够的经费作保障。

“八无”标准:

(1)无暴露垃圾。路边、河边、桥边、墙边、公共地段、村庄内、镇郊结合部见不到暴露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2)无水面漂浮物。

(3)无乱贴乱画。对墙壁、电线杆、门面、树上等乱张贴的大小广告、标语清理洗刷干净;

(4)无散养家禽。镇郊结合部和农户饲养的鸡、鸭、鹅实行圈养;

(5)无乱搭乱建和建筑物严重破损现象。

(6)无乱堆乱放。主要道路两侧和农户家前屋后的乱堆乱放要全部清理;

(7)无污水横流。对所有阴沟、下水道要进行疏通,农户灶间、禽圈的污水要有排放管道和沟渠,严禁任意流淌;

(8)绿化空地无杂草垃圾。

5.要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的力度,培养村民的良好卫生习惯。指导农村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逐步改变不良卫生习惯。特别是帮助农村'两委',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既注重现阶段经济发展,更注重环境的长远影响,把农村发展经济与'村容整洁'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我市农村居住环境问题,消除环境卫生脏乱现象。

(二)以完善农村环境卫生设施为重点,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1.采取“政府支持投入、农民自主投入、部门帮扶投入、社会参与投入”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按照统筹安排的原则,将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需要,确保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2.市、县(区.)环卫职能部门应加大投入,将城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延伸覆盖到农村,既弥补农村公共卫生设施的不足,又能给农村提供卫生管理的技术指导。并通过中心镇、中心村,带动'村容清洁'的全面实现。

3.除财政支持投入外,村级保洁经费、村垃圾中转站建设资金,以及垃圾清运费可实行镇、村二级统筹办法;村级垃圾箱(筒)、堆放点、保洁车辆等投入,以及环卫设施维修费用原则上由村级自筹为主。各村可通过合法程序制订村规民约,按一定标准向属地住户征收农村垃圾处理费,专项用于农村垃圾的清扫、收集、清运等工作经费。

4.要按照《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加强农村村镇卫生设施建设,把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纳入乡镇总体发展规划,根据服务人口、服务范围,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完善垃圾收集站、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各行政村要全面推进垃圾桶(袋)装化,配置好垃圾清运车辆和工具,要按照便于投放,便于清运的原则,设立一定数量的封闭垃圾堆放点,有条件的要配备清洗装置。

5.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农村要按300人配备1名的标准设立专职的环境卫生管理人员,街镇要按照10000平方米1人的标准配备道路保洁人员,分片负责区域内垃圾收集运输和卫生保洁工作。

(三)以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为核心,努力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1.要建立环境卫生管护制度。结合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和宣传,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和维护制度,加强日常的管理和经常性维护,形成长效的环卫保洁机制。

2.要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督查考核体系。各村要设立专兼职环境卫生监督员,制定考核方案,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自查考核,考核结果与环卫工人的待

遇挂钩。乡(镇)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要建立每月明查暗访、季度考核评议、常态化考核机制,确保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3.要建立领导挂钩包点责任制,实行乡镇领导亲自抓,村领导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

4.各村要广泛发动,积极开展如“人人动手、清洁家园”等主题活动,倡导农民积极参加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

(四)以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为目标,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1.要按照《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引》,建立“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收集网络,逐步将农村生活垃圾纳入城区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实现集中统一处置,确保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达100%。

2.要规范农村垃圾倾倒点的设置,科学建设、合理配置垃圾收集设施(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池、垃圾房或小型垃圾中转站);及时清运农村垃圾,有条件的村庄应实现垃圾分装处理。

卫生调研报告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04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6分钟,共有138位用户关注,22人点赞!

创建文明卫生城市调研报告

近两年来,xxxx县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xxxx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区道路里程、交通流量和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道路交通管理压力越来越大。自xxxx年以来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xxxx城区东拓北进,改造舜水河沿河风光带,打造科技化工业园,扩建新建城市道路5条,从硬件上提高xxxx县的城市品位。在此基础之上,xxxx大队积极履行职能,以压事故,保畅通、创卫城为目标,确保城区道路交通安全有序。但是,对照县委、县政府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城区道路交通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城区高峰时段交通拥堵还比较突出,交通秩序还不尽如人意,本文结合交管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对解决我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对策,确保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xxxx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xxxx城区道路交通管理问题的存在不是一朝一夕一方面形成的,而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xxxx城区交通设施功能布局失衡。由于xxxx县主城区是由原商业街道改造而来,商业、医疗、教育等城市功能区过于集中,加之农村郊区群众进城活动习惯,造成城区部分区域交通流量集中,交通拥阻现象时有发生。如塔峰中路、湘粤路北、环城路、城东路,道路通行能力与实际交通流量很不匹配。

(二)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滞后。一是交通安全科技设施严重欠缺。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加,科技管理设施明显滞后。一些主要路段和街口没有安装xxxx绿灯,街道两旁未安置人行隔离栅栏,导致人车混行,极易造成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是城区停车资源不足且利用不充分。虽然近年来在塔峰西路、湘粤路规划了一些停车位,但没有一所大型停车场,对照实际停车需求仍显得捉襟见肘。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大型商业、居民小区必须配建停车场并向社会开放,但目前我县的主要商业场所供销超市及仰东超市及其他单位并无停车场,造成塔峰路、城东路高峰期经常性拥堵,交通秩序混乱。

(三)市民、群众的文明交通意识普遍不强。一些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淡薄,骑自行车逆向行驶、随意横穿道路、驾驶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闯xxxx灯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危及交通安全。同时,部分群众对交通民警的依法管理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碍、对抗交通民警依法执行公务。

(四)基层交警部门勤务管理模式不完善与城区交通动态管理要求不适应。很久以来,虽然交警大队在城区采取高峰站点、平峰巡线的勤务方式,但由于工作时间长、管理任务重,少数岗位的执勤民警重定点指挥疏导、轻动态巡逻管理,没有实现城区交通管理全覆盖,导致一些路段交通违法得不到及时查处,特别是在城郊结合部、部分新建的、交通流量不大的路段,巡逻管理不到位。

(五)管理手段不丰富与依法严格管理的要求不适应。对一些即逝通违法,取证、查处工作不力。如对压黄线行驶、随意变更车道等交通违法,由于交通违法行为时间短,一线民警及路面尚未配备足够的监控设备,不能及时取证,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力查处,导致一些路段、路通秩序较乱。又如对出租车违反临时停车规定上下客或停车滞留带客的问题,由于法律规定对此没有处罚措施,交警部门也未及时研究、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导致管理力度不足,一些出租车随意停车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区的道路交通秩序。

(六)城区警力不足与城区管理任务加重的形势不适应。拿城区中队来说,城区中队现有正式警力4人,协管员18人,但随着xxxx城区面积和道路里程的倍数增加,管理任务明显加重,但中队警力基本没变,虽然通过安装道路监控设施、电子警察等措施提高了xxxx城区交通管控能力,但在高峰时段一些路口、路段难以安排足够力量进行现场疏导,少数路段的交通状况还不够理想。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交通秩序管理难度大,事故难处理。我县交通管理现状很不理想,道路秩序混乱,县城街道交通拥挤,无牌无证车辆、报废车辆上路行驶、农用三轮拖拉机、三轮摩托车等非客运车辆载人载客等违法行为仍然十分突出,整治难度较大。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道路交通事故高发不断。交通事故处理难,宗族势力介入造成非法扣车、扣人、堵路、堵政府大门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索赔漫天要价,甚至殴打办案民警和冲击政府机关,执法环境极差,执法民警工作劳动强度极大。

(二)警力严重不足,工作管理难度大。我大队现有民警、职工60多人,协管员48人,管辖着全县1000多公里道路,管理机动车辆3.5万多辆,机动车驾驶人2.5万人。每年接处警2500多起,开展道路集中整治100余起,非警务任务保卫50余起,工作强度非常大。

(三)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民警心理失衡,敬业精神减退。一是警力不足,年龄老化,民警常年超负荷运转,身心疲惫。特别是少数一线民警感觉政治上没盼头,经济上没想头,工作上没尽头,精神不在状态,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消极怠工。二是执法环境越来越差,执法阻力加大,民警常年处于受气挨骂、忍辱负重,群众不谅解、领导不理解、家庭不宽解的心理压力之下,厌倦职业,心理失衡,进而工作作风漂浮,畏难情绪大,整天盼轻松事,油水岗位,追求舒适安逸。三是公务员工资套改后,民警工作实绩与工资收入考核脱钩,上班不上班,拿一样多,少数民警心态转变,工作不求上进,追求个人实惠,一心想着捞外快,搞第二职业。

三、进一步提升xxxx县品位,打造良好交通环境,为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交警部门作为交通管理的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探索加强城区交通管理的新举措,改造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强化综合治理,努力优化城区交通秩序,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突出政府职能,加强各部门协作。县委、县政府要统一协调城市管理各部门,成立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统一负责组织协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具体职能不仅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科学预测和规划城市交通,保证决策的前瞻性、连续性、实效性,还要强化检查督办功能,明确各部门在城市交通管理的职权、任务和联动运作方式,推进道路交通突出问题治理措施的落实,并实施责任倒查,从而确保交通管理的决策、实施、责任追究都在有序、规范的轨道上运行。

(二)严格城区交通秩序管理,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以基层交警部门为主力军,扎实开展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阻。一是优化城市交通管理勤务机制。组织机关警力上路执勤,最大限度地推动警力上路上线,优化勤务机制,落实勤务责任,强化绩效考核。加强早、晚高峰时段城区交通管理,切实提高见警率和管控能力。二是强化交通秩序整治。加大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见违必究,对公交车、出租车、施工车实行重点管理,始终保持严管严处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动态巡逻检查和电子监控设备的作用,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强化对交通违法突出路段、时段的监管,规范交通秩序,净化交通环境。

(三)科学研判城市交通,实施科学管理。一是加强城市交通组织研究,根据流量、流向特点规律,科学渠化交叉路口,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调整信号配时;在塔峰西路口、仰东超市、招商转盘设立xxxx绿灯,对农行路口xxxx绿灯增加一组直行通道,更加高效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二是强化交通安全设施巡查,及时调整更新不科学、不规范、不齐全、不实用的交通设施。同时,进一步推进轻微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处理,实现事故现场快速撤除,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拥堵。

(四)强化综合治理。会同城市规划部门进一步挖掘xxxx城区城市停车资源,在湘粤南路、南平路合理增加停车泊位,规范停车秩序管理,切实解决城区停车秩序乱的问题。并会同规划、建设部门加强大型项目审批把关,严格落实 三同时制度,努力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新建道路交通组织不科学、交通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不间断地开展联合执法,联手整治占道设摊、堆物、停车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还道路于交通。

(五)加强协作配合,科学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将城市配套设施向新城区倾斜,增强副中心城市功能,重点解决商业、医疗、教育等优质资源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的问题,均衡交通流,缓解城区中心交通压力。根据城市发展趋势,重新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综合规划,合理降低老城区开发强度,使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承载能力相协调、道路规划建设与交通实际需求相适应,从而解决当前存在的城市交通吸引点过于集中、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

(六)规范新建道路设施建设。在新建、改建道路时,要将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等交通管理设施从方案的规划设计开始就纳入道路建设总规划,资金纳入建设总预算,保证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改变目前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道路建设的局面,防止交通安全设施滞后建设给道路带来的新破坏,杜绝一边建道路、一边留隐患的现象。

(七)采取合理、规范的交通限制措施,优化城区交通结构,缓解交通压力,促进道路畅通。一是严格控制城区通行车辆种类。重点限制城区工程车、渣土车通行时间、线路。鉴于高峰时段执勤民警难以现场查处的实际,在不放松路面管理的同时,要更多地倚重与主管部门的协作源头监管和用车单位的自律管理。二是依法规范电动车管理。目前,xxxx县电动车无序发展并有越演越烈之势,已经成为影响城区交通的毒瘤。对此,建议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从电动车销售、领证上牌、路面通行等方面实施综合治理,迅速改变当前电动车失管失控的现状。三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加大公交发展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逐步实现票价优惠、线路优化、车辆优质的目标,并结合城市建设改造,合理建设公交换乘枢纽,科学规划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超前规划建设公交专用车道和港湾式站台,适时应用公交专用车位,保障公交优先通行,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群众选择公交出行,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交分担率。

(八)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倡导文明交通行为。宣传部门要在进一步加大文明交通宣传的同时,增加对现代城市交通理念的解读,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车辆、交通流井喷态势下的交通现状和发展趋势,培育平和理性的驾驶心态,养成和谐礼让的驾驶习惯,造足造浓文明交通社会氛围。教育部门要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德育教育内容,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效果。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严格落实上下学高峰时段教师值日制度,指挥引导学生有序通行,并协助开展接送车辆交通秩序管理,共同维护学校周边道路交通顺畅,有效改变高峰时段学校周边交通拥阻现状。

(九)、突出打击交通违法行为。下一步,我们将把货车重点违法行为、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三轮车、农用车载客,非校车接送学生车辆以及因交通事故群体性堵桥堵路堵政府等违法行为作为重点打击整治对象,通过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人物和事件的打击整治,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十)、增加警力,加大县城行车秩序管控力度。目前,县交警大队只有正式民警、职工和协警118人,管理着数万机动车和驾驶人,工作劳动强度大,管理不到位。建议政府给予增加20名协警编制,以解决燃眉之急。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按照市爱国卫生委员会的具体要求,受市xx局委托,我处迅速组织力量,文秘部落 于2005年8月24日至26日对城区范围内的26个商品市场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查,总的来看,环境卫生工作有喜有忧,但形势不容乐观,

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调研报告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城区商品市场环境卫生现状

据调查,我市目前共有各类商品市场26个,总营业面积 130762㎡。其中大中型商品市场4个(xx大市场、xx大市场、xx大市场、xx大市场)、农贸市场11个。城区商品市场共有管理人员200余人,其中,专职清洁员120人。从性质上看,事业性管理的商品市场有8家,占30.8%;民营型商品市场16家,占61.5%;股份制商品市场1家,占3.8%。空壳市场1家,占3.8%。4个商品市场配有垃圾站,5个商品市场配有垃圾桶,9个商品市场对厕所每天进行冲洗,9个商品市场有污水管并与市政污水管连接,13个商品市场有公厕,3个商品市场建立了绿化带,15个商品市场聘有保洁员,9个商品市场由环卫部门代运垃圾,11个商品市场每天进行卫生清扫,6个农贸市场有家禽宰杀场地,并每天进行冲洗,1个商品市场对生鲜经营场地每天冲洗,1个商品市场有肉食类保鲜设施,1个商品市场熟食饮食经营人员办有健康证,5个商品市场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贸西街(区xx局南侧)马路市场(未计入全市26个商品市场内),该马路市场既无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无固定的管理人员,但见有人收费,却无人进行管理和清扫,致使市场内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环境卫生令人堪忧。

近年来,城区各商品市场管理机构,围绕经济发展需要,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如xx市场、xx市场、xx市场等,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应的卫生设施配备齐全,每年从收取的门面、摊位和卫生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环境卫生的整治。聘请了专门的保洁员,并做到每天对场地、厕所、排水沟、家禽屠宰场地等卫生角落进行清理,确保了垃圾及时得到清运。xx区市场服务中心为改变市场环境卫生,先后对xxx市场、xxx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使市场环境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升级。但也有少量商品市场由于没有人员管理,也没有相应的环卫硬件设施,业主自发组织请人打扫卫生。如xxx农贸市场,该市场已整体拍卖,正在改建,原来业主自发组织对市场内环境进行清扫。还有xxx建材市场,该市场原属区农委管辖,由于建筑商离开,致使物业无人管理,业主也是自发组织请人对场地卫生进行打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商品市场对卫生工作重视不够;二是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三是商品市场周边发展不平衡,易受影响;四是周边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五是绿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数商品市场没有绿化带;六是个别商品市场环境卫生服务工作走过场、标准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七是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八是熟食饮食经营人员办理健康证的不多;九是多个商品市场防尘防蝇设施为零;十是治安问题比较严重,经常有被盗现象。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商品市场环境卫生好坏,关系到我市省级卫生文明城市的创建,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积极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环境卫生管理有关部门要对商品市场熟食、饮食经营人员进行督查,对没有办理健康证的经营人员,采取上门办证服务,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

(三)、继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商品市场的环境卫生保持24小时清洁,积极加大环境卫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立绿化带。对有条件的商品市场要逐步进行改造或创建绿化带和公共绿地,提高商品市场的绿化覆盖率。

(五)、切实加强市场内的治安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联防联动机制,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卫生调研报告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99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5分钟,共有162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者健康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市卫生局对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治法》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

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目的

摸清*市存在职业危害种类、受职业危害人数、存在职业危害企业数、企业职业危害预评价情况及各旗县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

治法》情况。

二、调研方法

*市卫生局下发文件并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在各旗县区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

(一)基本情况

*市目前存在职业危害企业698户,职业病危害作业点3117个,职工总数为64855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30083人。存在

的主要职业危害为粉尘、噪声、振动、高温、铅、汞、苯、砷、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射线及γ射线。接害

人员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制药、建材等行业。近年来,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监测的合格率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

因素工作的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工作几乎未开

展。截止20*年10月,全市累计诊断各类职业病病人2754例,开展职业危害预评价的单位只有6家。另外,*市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

加,每年已经达到近百万,由于缺乏组织培训,文化水平低,大多从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作,极易患职业病。

(二)职业病防治法落实情况

1.专项推进,重点突破。针对*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卫生局认真向市政府做专题报告,并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中,把

职业病防治工作列为20*年专项推进工作,此项工作也引起市人大高度重视,并将此项工作列为市人大连续三年重点工作进行督查。

2.成立组织,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市及旗县区政府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的职业病防治原则,协调各有关部门力量,加强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整合职业病防治和卫生执法监督资源,提高了工

作能力。*左旗、*区、*山区、*旗均成立了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明确了卫生、安监、劳动、工会等部门工作职责

,力求实现各部门职责到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20*年9月,*左旗开展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职

业病危害专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治理,督促企业落实法律责任,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旗政府要求存在职业

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划出职业病防治专项资金,购置、安装防护设备,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金陶公司投资1000万元,完成井下落差自然

通风系统改造。撰山子金矿、金陶公司两个转制企业,对所有离岗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

3.注重宣传,全社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市及各旗县区利用广播、电视、图板、橱窗、宣传单等多种载体多种

形式进行宣传,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三下乡”等活动,既宣传了职业病防治法律和政策,也宣传了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不断扩大社会知晓面。各级政府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指导企业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卫

生等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对保障员工生命健康权益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认识逐步提高;从业劳动

者职业病防控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强。*区以老府镇蒙古营子钼矿职业病暴发事件处理为契机,专题召开职业卫生工作会议,全

方位加大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贯彻力度,工作更加务实深入,效果更为明显。

4.依法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为了全面掌握全市职业危害情况,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管理,*市卫生局组织

开展了全市职业病危害摸底调查工作。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卫生局每年都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各地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

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5.防控结合,企业职业病预防和保障工作条件逐步改善。近年来,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影响日益扩大,政府及执法部门监督

管理力度逐步加大,从业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一些企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注意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加强职业病预防和控

制工作。调查到的大多数企业负责人均能知晓职业病防治法主要规定,知晓企业主要职业病及危害,也制定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度。

一些企业从既对劳动者负责同时也对企业负责的角度加强了从事采掘、选矿、冶炼等接尘接毒岗位劳动者体检工作,建立了部门从业

劳动者的健康档案。在一些尘、毒、噪声生产现场,配有一些中文警示标识,为上岗员工配发了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部分企业与劳

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告知了可能的职业危害及后果,注意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白音诺尔铅锌矿

投入1600万元,对矿井整个通风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保证了井下温度、湿度、风速、风质、风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企业自

身配套了粉尘、噪声等检测仪器设备,对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测。平煤集团公司主力矿井均已实现机械化开采,坚持

采取通风、湿法作业、密闭、个人防护、技术革新、宣传教育、加强管理、监督监测等防尘降尘措施,配套各种排尘、捕尘设备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尘肺病的发病率。上述企业对职业病确诊患者给予了健康监护和有效治疗。

(三)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患职业病人数成倍增长。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一批批采矿、选矿、冶炼企业相继投产

。一些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劳动者人数增多,却缺乏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有效防控设施和有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尚

未引起个别地区的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比较严峻。据分析,我市职业病发病面临高峰期,并呈不断上升趋势,仅以市职防

所检出职业病情况为例,*年至*年检出239例,20*年至20*年检出716例,后五年较前五年增长了199%。目前我市外出务工从

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农民工几乎未做职业健康检查,全市用人单位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率不足30%,有些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已连续

多年未对接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大部分旗县区由于检查条件有限,有许多高发的职业病如振动病、噪声聋等均未能全面开

展检查,因此我市职业病实际的发病人数远不止上述数字,现确诊的职业病人数仅仅是冰山一角。

2.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部门监管职责尚不到位,职业病防治机构队伍和设施建设薄弱。许多地区对一些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执法

部门在未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下不得擅自进入企业进行检查。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职业病的监督管理工作”。

中央编办于20*年对两部门职能分工进行了划分,明确卫生部门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

、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

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

行为;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培训工作。目前的情况是卫生部门原来法定的“进入被检查单位和职业病危害现场监督检查”的职责已经中止,事实上没有了对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权。按中央

编办规定的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等职责也由于地方政府保护等多种原因难以履行。而安监部门对职业卫生的监督检

查还未开展起来,且没有对粉尘、噪声、高毒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技术设备,事实上难以行使生产现场监督管理职责。市职业病防

治所作为职业病防治的专门机构,多年来没有职业卫生工作专项经费,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设施极其陈旧落后。旗县机构调整后

的疾控中心只有一至二个人分工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不强,与当前职业病防治任务不相适应,很难完成职业病防治工作。目

前,地方保护和两个执法部门的监管职责缺位和监管能力低下问题亟待解决。

3.职业病防治前期预防规定未落实,新改扩建项目未做到“三同时”。在所调查的旗县区中,绝大多数建设项目没有依法进行“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效果评价”。全市近几年开工建设的矿山项目比较多,且均有职业病危害,而提供职业

病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极少。全市各地新上项目的职业病防治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和使用。调查情况表明,我市对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的引进招商不设任何限制,职业病防治的源头难以控制,存在投产运行一段时

间后集中暴发职业病的隐患。

4.企业法人法律意识淡薄,从业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多数企业从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出发,拒绝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

制效果评价。一些企业仍使用传统落后的工艺、设施和技术,不配备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个别矿井

、少数矿工仍在干打眼。一些企业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不组织从业人员体检,不接受有关部门的监测和检查。部分从业劳动

者只顾打工挣钱,不考虑职业病危害,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差,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调查时了解到,*等地采取“汞

碾子”土法炼金的家庭作坊仍然存在,汞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已检出表现肾衰等症状的汞中毒患者85人。近年来,我市某县外出到钼

矿打工的民工有上千人,体检的1*人中,矽肺发病55人,矽肺患者最小年龄24岁,2名已故矽肺病民工中最小年龄仅28岁。

四、建议与措施

鉴于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比较严峻、隐患很多的实际,就如何进一步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如下

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在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工作关

系到我市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确立建设项目时,要充分考

虑到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在加快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要把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来对待。建议各

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经济

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措施,认真解决职业病危害,保障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我市经济社会

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已成立领导小组,各旗县区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安监、卫生、工会、劳动、环保、财

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协调会议,研究部署本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不断提高我市职业

病防治工作水平。

(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健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职业病防控工作管理机制。中央编办已对安监、卫生和相关部门在防控职

业病工作进行了分工。建议安监、卫生、发改委、劳动、工会、环保、财政等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认真履行职业病防治职责,

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管理机制和工作合力。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把职业病防治任务落到实处。

1.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意识。各级政府要把《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做为一

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意识。首先,要抓好职业卫生工作人员的宣传培训。组织各级

职业病防治和监督机构的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并把学习情况做为专业人员业务考核的重要内

容。其次,要抓好用人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宣传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开现场会等方法,使用人单位明确在职业病防治管理中应

负的责任,增强其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遵法守法意识。第三,要抓好社会性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职业

病防治法》及其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继续抓好每年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总结推广用人单

位涌现出的好的宣传形式和方法。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把《职业病防治法》作为宣传重点,主动采编刊播职业病防治工作稿件。各级

政府及行政执法部门要认真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增加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依法管理的自觉意识。

2.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预防,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预评价是职业病前期预防的核心内容,是从源头

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关键,今后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单位,必须及时、如

实向安监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并接受监督。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必须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发改

委今后在项目立项审批时,对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无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通过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不予立项,做到职

业病防护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从源头上把好职业病危害关。

3.加强作业场所的监督管理,减少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各级安监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强化管理,

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文件规定的要求,完善作业场所各项管理措施,认真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对职业病

危害较严重的作业岗位,必须要求用人单位实行岗位轮换制,缩短劳动者的连续在岗时间,减轻职业病危害影响;要求用人单位必须

加强作业场所的定期检测,改善作业环境,加强通风、除尘等设施的建设,用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工作业,减少劳动者直接接触尘毒的

机会;用人单位必须加强劳动防护,更新劳动防护用品,采用科技含量高、方便、实用、防护效果好的防护用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立

职业病危害中文警示标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4.认真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是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重要措施,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

动者,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将

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要认真组织好辖区内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按照相

关规范开展医学检查,并努力提高健康监护率,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尽职尽责。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大健

康监护工作的执法力度,狠抓典型案例的查处,对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严惩,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起到对违法用人单位的

警告惩戒作用。

(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专项治理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针对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

市范围内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对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和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查处

违法行为;对20*年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后的新、改、扩建项目未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防护设计审查和竣工验

收的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要求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具备职业卫生基

本要求的,责令其立即停产整顿,达到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行业监管方面重点对煤炭、化工、有色金属、制药、农药等行业存在

卫生调研报告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51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7分钟,共有108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县医疗卫生工作健康发展,为广大群众服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自己平时工作,给合我县实际,对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近年来,全县卫生工作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等为重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完善。一是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我县现有医疗卫生单位246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民营医院1个、中心卫生院8个、镇卫生院5个,镇卫生院分院5个,有公共卫生办公室16个、门诊部13个、卫生室159个、个体诊所26个、厂矿学校医务室6个。县、镇医疗卫生单位共有编制532个,其中县、镇医疗卫生单位分别为306个、226个;有卫生技术人员751人,其中县、镇医疗卫生单位分别有职工285人、174人,村医260人,厂矿学校医务室6人,个体诊所26人。设病床500张,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340张、镇卫生院160张,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加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通过实施卫ⅷ、卫ⅹ、国债、降消、日本利民、中华海外联谊会、台湾慈心慈善、提高农村服务能力、新农合、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扩大内需、侨联援建村卫生室建设等项目,建设了以县医院门诊大楼为重点的县镇村医疗机构门诊楼、医技楼、传染病区3万平方米,整建规范化村卫生室159个,配置ct机、救护车、彩超等医疗设备5000余台(件),其中万元以上的设备____余台(件),群众看病就医条件明显改善。三是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在全县医疗卫生单位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工勤等3类532个岗位,实施了全员聘用制。落实了镇卫生院在编职工、离退休人员、老付业工工资和村医补助,为曾正式受聘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过的人员发放了养老补助。制定了镇卫生院动态绩效和院长考核办法,实施了以保障基础性工资、盘活奖励性绩效工资、按业绩确定奖惩为重点的镇卫生院动态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目前,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00元,年筹资近4000万元。门诊报销比例镇、村医疗机构分别达60%、70%;确定门诊慢性病17种(类),报销比例达60%,i、ⅱ类慢性病最高可报销10000元、5000元;省、市、县、镇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50%-60%、60-65%、80%、90%;新农合补助封顶线达每人每年15万元,其中住院封顶线为13万元。全县年门诊报销35万人次,住院报销9000余人次,人均住院报销2500余元,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强度逐年提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推行。建立了药品三统一用药计划申报网络信息平台,集中开展了督查与培训,将药品三统一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将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室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1万元。目前,药品三统一配送覆盖率和费用及时结算率均达100%,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三是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规范运作。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0.3%,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73.8%。第二轮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率达91.2%。已筛查出的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均为100%。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印发公共卫生均等化和健康教育宣传年历4万份,印制健康教育处方12种15万份,开办宣传专栏250余个。规范实施了卫生监督服务项目,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四是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全面开展。县医院、凤镇中心卫生院按照三统一、三不变的要求,开展了县

镇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各镇实施了以六统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镇村一体化管理,对镇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在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开展了医改基线调研,拟定上报了《____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到位。(三)城乡公共卫生工作顺利推进。一是疾病控制扎实有效。创建了县疾控中心、凤镇卫生院等6个市级规范化接种门诊,规划免疫建证建卡率达100%,适龄儿童疫苗全程接种率99.97%;乙肝疫苗首针24小时及时接种率和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补种率均为100%,补种率为99.7%。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和结核病人治疗管理率均为100%。进一步巩固了省级地方病防治示范县成果,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医疗救治预案。二是妇幼保健规范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97%,住院分娩率达99.69%,新法接生率达99.69%,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均为100%;对农村孕产妇实施免费住院分娩补助,为孕产妇免费发放了叶酸;从基层医疗机构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0余人,全面加强了县妇幼保健院的产科建设。全县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5.94%,婴儿死亡率为3.1‰。三是卫生监督成效明显。完善了《卫生监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8项制度,对全县学校、医疗机构、公共场所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防治监督覆盖率达100%,依法查处了职业卫生违法、非法行医等案件,有效保障了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现场的卫生监督和医疗服务。四是爱国卫生成效显著。____5年,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____9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检;创建省级卫生示范单位1个,省市县级卫生镇23个、卫生村37个、卫生先进单位42个。开展了以清洁环境,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率先在石瓮镇东甘沟村、乾佑镇梨园村开展了清洁工程卫生示范村活动。五是控烟工作全面开展。建立了控烟目标考核责任制,落实了控烟监督和劝导人员,印发了控烟简报,在醒目位置悬挂横幅标语及禁烟宣传牌,制作戒烟提示牌1500个,制作戒烟宣传纸杯10万只,向全县手机用户群发了控烟短信;镇村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村民戒烟咨询,县直医疗单位开设了戒烟服务门诊,全县所有医疗卫生单位率先创建了无烟医疗卫生单位。

(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医疗安全责任层层落实。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医疗安全作为重要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医患纠纷接待和调处办公室,实行医患纠纷分级上报调处制度,认真落实了《关于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印发了《____县医疗纠纷预防和调处暂行办法》,成立了县医疗纠纷调处领导小组,组建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第三方调解为主要内容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已经建立。二是医疗薄弱环节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了十项基础质量达标评价、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示范岗、医院管理年等活动,执行国家确定的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的临床路径。组织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等医疗核心制度,建立了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了医疗薄弱环节和高风险科室的医疗安全监管,做到了医疗安全警钟长鸣。三是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扎实开展了三问三解和三好一满意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临床、护理等8项岗位技能竞赛活动。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等3家医院30名专家,连续接力式支援____县医院,开展新技术项目9项;县直4个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5个中心卫生院,对急需科目、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指导。每年选送40余名医疗技术骨干赴四医大等5家医学院校进行全科医师培训进修,通过人才振兴计划补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织护士和医师资格考试,选派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医改、新农合等各类培训班。每年组织县级医疗机构30余名医护骨干开展卫生下乡活动,免费义诊和发放药品。组建了无偿献血应急预备队,成分输血率达100%,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

近年来,尽管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条件有待改善。一是业务用房相对紧张。近几年,我县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对县、镇、村医疗机构的硬件基础设施进行了扩建和改建,但业务办公用房依然紧张。县医院的多功能教学室、医疗垃圾处理、重症监护室、洗衣房、病区供暖等重要设施和科室急需建设,县疾控中心无标准化实验室,县卫生监督所和县、镇新农合经办机构无办公用房,大部分镇卫生院无住院楼、手术室和产房,县、镇医疗机构均无职工住宅楼,特别是镇卫生院职工宿办合一,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二是医疗设备还很落后。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优质服务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均衡;县医院虽通过积极努力,购置了全县唯一一台ct机,但其他高科技检查设备相对匮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其他医疗机构只配备一般的医疗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三是卫生编制总量不足。目前,全县镇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共有编制532个,卫生编制总量不足。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标准,全县总编制应达到750个以上,仍缺编____多个。____3年以前10年期间,全县卫生系统很少招录专业技术人员,近年来情况虽有所改观,但无优厚的人才激励机制,优秀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偏远地区工作,一般的人才又不能适应卫生发展的需求,加之每年都有一大批名老医生退休,传帮带的作用逐年在弱化,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上形成了一个断层,现有的人才结构极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编制内仍缺员73人。特别是妇产科、放射、化验等专业人才奇缺,部分卫生院的产科、放射、化验等科室、设备闲置,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医改工作进展不够均衡。一是公立医院改革尚未正式启动,导致原来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医疗卫生服务集中到了县级公立医院,县级医院就医患者明显增多,镇卫生院病

人大幅下降,农民在县级医院看病的医疗支出和其他支出都有所增加,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仍不同程度存在。二是新农合经办机构力量仍然薄弱,信息管理网络未建立,审核报销全为手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同时,运行监管能力不足,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改革支付方式任务艰巨。三是基本药物制度有待加强,药品三统一管理中标药品储存达不到100%,常用药品品种达不到全覆盖,部分中标药品的中标价与现配送价不同,宣传不够到位,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四是部分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管理质量标准不高,工作责任不够明晰,资金兑现不够及时,有的服务项目未完全到位。五是个别医疗机构对医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主动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缺乏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部分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出现新的'大锅饭'。(三)医疗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都是搞医疗业务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和锻炼,管理知识相对缺乏,管理经验不够丰富,管理能力相对不足。部分医疗机构由于受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条件、专业技术水平的限制,综合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当地群众需求,特别是全县医疗机构的妇产科、肿瘤科、神经外科、眼科、传染病科、精神病科等专科建设薄弱,对危重病人和专科病人无力收治,致使境外转诊率逐年上升。有的医疗机构在实行全额工资后,重公共卫生服务轻医疗管理,医疗收入大幅度下降。个别医疗卫生单位重规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轻精细化管理,重医疗技术服务、轻适宜技术普及,制度不尽完善,操作程序不够规范。部分医疗机构不注重医德医风建设,医生职业道德滑坡,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

(四)医改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统一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稳定长效的卫生投入机制、体现劳动特点的收入分配机制和科学的费用支付方式尚未建立。实行财政定补的单位,每年的财政拨款按床位编制数定补,且资金量较小,职工工资主要靠单位的业务收入支付;其他实行全额预算的单位,由财政统发档案工资,但对绩效工资执行不力,激发不了职工的积极性,加之医疗行业的风险性和医疗环境的复杂性,医疗争议时有发生,大部分职工安于现状,怕担风险,能接收的病人也不愿接收,产生了明哲保身的畸形心理。另外,实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弱化了药品收入,强化了公共卫生服务收入,有的医疗机构只注重利益最大化,对一些不增加收入的共性目标任务不再重视,导致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作效率不高。

全县卫生事业要紧紧围绕深化卫生改革,强化医疗服务,做实公共卫生,树立行业形象这一主线,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制度,强力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一)在提素质上求突破。一是充实卫生人力资源。针对我县卫生编制总量不足和编制内缺员现状,想方设法在争取编制、补充人员上下功夫,以缓解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合疗办和部分镇卫生院人员严重不足问题,力求人尽其才。二是选送培训业务骨干。组织各医疗机构有计划、有侧重、分批次地选送技术苗子到上级医疗机构和专业院校进修,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传、帮、带作用,使全县卫技队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鼓励卫技人员参加医学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举办全科医生培训班,培养面向基层的合格适用人才,特别是培养妇产、放射、化验等方面的急需人才。三是选拔优秀专业人才。通过实施人才振兴计划或事业单位招录人员等措施,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医学院校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断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邀请著名医学专家学者以不同形式参与我县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建立完善卫生技术人才的选拔、管理和使用制度,创新人才选拔、评价、奖励、管理机制,留住优秀人才。四是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开展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镇卫生院活动,选派中、高级职称人员定期到镇卫生院座诊和指导;鼓励镇卫生院优秀人才向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流动,实现全系统技术人员共享。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好现有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向省、市争取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卫生培训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并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规划好立足长远的发展项目,不断改善就医环境。

(二)在推医改上求突破。一是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对于规划设置、经费补助、人事编制等其他部门牵头开展的工作,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沟通协调,密切配合相关部门,争取制定出台有利政策,为改革创造宽松环境。对于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县镇和镇村一体化管理、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便民利民服务、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卫生部门承担的改革任务,要认真研究分析,制定得力措施,强力推进,率先完成。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有利于公益性回归、有利于医院发展、有利于增加群众实惠、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就可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做出新意、做出特色。二是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政策精神,重点自查政策宣传、药品采购计划申报、配送企业配送到位率、药品入库查验、基本药物临床使用、药品零差率销售情况,找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到位。重点抓住从规定渠道采购、禁止采购和使用标外药品、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三个关键环节,加强药品配送、入库等全过程监管,从源头上控制非中标药品进入医疗单位。分期分批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三统一专题培训,定期不定期对院长和医务人员进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知识测试,不断提高公众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用药习惯,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安全使用。三是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上岗证、技术转诊、一折通兑付、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季通报制度,实行门诊诊次总额预付模式,最大限度降低参合农民灾难性医疗支出。逐步推开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耐药性结核病、重症精神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等重大疾病保障工作。提高保障水平,年度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受益率巩固在96%以上,将90%的住院患者控制在二级以下医院。四是着力提高公共卫生项目水平。制定项目任务分配、绩效考核、资金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推行月报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和任务追究制,切实强化项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作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手册》和服务明白卡,推行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医生制,全程负责、上门服务,量化考核指标,实行县、镇两级考评,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工资,真正把各类公共卫生项目管细、管实,以精细化管理促进项目服务的持续改进提高。

(三)在严管理上求突破。一是开展各种规范管理活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的的三基三严三提高和全员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高专业技术素质;开展以规范执法制度、执法行为、执法文书、案件处置、

卫生调研报告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23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191位用户关注,34人点赞!

一、 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省、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xx年,制定下发了《思南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xx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思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xx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规范接种门诊建设,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农村“降消”项目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近3年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7000户次,罚款1万余元。此外,通过聘请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和加大对遍布全县农村的药店、村卫生室规范化药房的建设,并依法打击游医、药贩。近3年来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起,取缔非法行医场所2个、人员4人,没收医疗器械120件、药品780盒,罚款1.5万元。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有效地净化了农村的食品、药品市场,促进了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xx年版)》,将国家规定的307种和省里增加的110种药品品种作为我县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品。从今年3月10起,县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5%左右。为了进一步彰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补偿机制,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按照药品价额的15%予以补助。

(七)强化环境治理,农村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寨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自xx年以来,共改厕6000余户,各乡镇集镇所在地和县乡新农村示范点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目前我县405名乡镇医务人员中,还有中专及以下学历132人,中级职称只有49人,初级还占199人,489名村医中50岁以上的有178人,县妇幼中心44人中48岁以上就有28人。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按xx年全县编制总数1069人,都还差173人,永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有杨家坳乡、长坝乡、香坝乡、板桥乡、兴隆乡、亭子坝乡、思林乡、东华乡、枫芸乡等乡镇医务人员现有人员不足10人。县卫生监督所缺编缺员10余个。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据统计,县两家医院自聘人员225人,目前乡镇自聘人员有154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1.4‰的比例计算,乡镇卫生院目前缺编缺员在400人左右。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群众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农村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空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县合医报补监督面大,全县有540个医疗报补单位(其中村卫生室489个),还加对外地住院报补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费紧张。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5000余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0余个公共经营场所和5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监管任务,经费尤显不足。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如文家店、三道水、县人民医院等。

(五)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乡镇合管站管理能力跟不上(大部分属“门外汉”,非专业人士),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现,存在过期药品、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基本医疗急救措施等。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重缺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按照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住。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和民营医院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和认可,xx年被评为全国中医工作示范县。我们要举全县之力,给予重视和扶持。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卫生调研报告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2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24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按县卫生局安排,局领导组成两个调研组,对我县的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各乡镇卫生院的情况介绍,实地察看部分卫生院工作档案和部分村卫生室,并和卫生院负责人和职工进行了座谈,调研组对各乡镇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农村卫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了解的现状情况和建议分述如下:

**县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多年来,**县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护网络健全,农民就医得到极大便利,卫生服务功能发挥正常,医疗条件改善较快,医疗技术质量和水平基本适应群众的需求,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加强,改水改厕工作成绩显著,农民健康意识得到初步提高,全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全面提前达标。

一、积极创建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县自1993年初级卫生保健试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历了多个年头,现已全部达到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的标准,通过了卫生部的审评,全部达到初保普及阶段合格标准的县城之一。

二、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落实预防保健工作,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参与下,通过不断提高对办合格医疗的思想认识,本着“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完善”的原则,努力建立和完善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通过积极探索,**县在开展合格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三、强化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建设。?农村三级医疗预防网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支柱,**县非常重视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在县财政、计划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乡镇卫生院的各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实现了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社会卫生于一体,功能较完善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功能有了一定转变、管理水平相应提高。村卫生室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承担着大量的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各乡镇通过创建合格村卫生室活动,不断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功能,充分发挥其在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妇女儿童保健等方面的作用,改变了村卫生室房屋简陋、消毒不规范、常规设备不齐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的状况,使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在农村基层得到了较好的落实。2010年,以“夯实基础、牢筑网底”为目标,在继续完善71个“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争取中央投资新建卫生室20个,加上村集体场所改扩建建设的31个村卫生室,使全县新建村卫生室总数达到122个。全县共有10个乡镇,175个行政村。其中159个村拥有了卫生室或服务点(百人以下的村为服务点),共选聘村医264名。加上10个乡镇卫生院和6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幅射带动,基本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的目标。?

四、积极推进农村中医工作。?近年来,**县中医工作的重点是:以创建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稳定中医药队伍,努力提高中医药治疗率,构建中医药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和对老年性、功能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较好疗效的优势,发展中医特色专科,促进中医业务发展。全县有中医院1所,县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

综上所述,**县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在农村卫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当前的农村卫生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1、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面广量大的预防保健任务不能得到更进一步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显得相对滞后,离群众的要求尚有距离。?

2、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卫生室赖以生存的集体资金投入不能到位,导致乡村医生对所承担的工作不积极,纷纷变相个体行医以弥补收入不足,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建设受到很大冲击。?

3、乡镇卫生院由于建设规模小、医技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低下等不利因素,使目前设置的床位使用率降低,效率不高,业务收入呈下降趋势,地区差距日益明显。乡镇卫生院收入下降的同时,乡镇集体对卫生院的投入又普遍急剧减少,导致乡镇卫生院缺乏发展后劲。? 4、农村卫生监督体制不顺,执法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执法工作需要,导致对传染病、食品卫生、非法行医、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难以更进一步落实。?

5、医务人员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防保经费的不足,资格准入制度等,导致现有体制及专业人员难以胜任繁重的防保任务。?

6、现有的合作医疗形式已无法适应农民现实的需要。首先是筹资不到位。传统的合作医疗模式是三个一点,即政府投一点、集体筹一点、个人付一点。而目前的状况农民自筹的一块资金由于合作医疗对农民吸引力弱,也很难筹集;各乡镇多以上级行政手段而由于村委会垫付;其次是受益不明显而报销手续繁琐。传统的合作医疗覆盖面相对较广,由于参保的药品价格的因素,农民通过医保报销后的金额未必体现比市场优惠,且在报销手续繁琐;二是受益力度大但受益面小,如大病风险医疗形式虽然报销金额较大,但其受益覆盖面所占比例小。从而导致当前农村农民的医疗保障抗风险能力低,覆盖面不广,因病致贫现象还较为突出。?

随着以县场经济为导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变了农村卫生事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给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使农村卫生事业迸发新的活力,适应农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设想:?

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是实现农村广大群众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传统合作医疗目标定位低,统筹能力弱,管理层次低,难以抗御大病风险,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根据**县的实际,全面推行合作医疗保险,本着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积极探索家庭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并最终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积极研究制订实施合作医疗制度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把合作医疗的性质与作用,形式与内涵,资金的筹集,合作与补偿比例等方面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保证和促进合作医疗制度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二、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构建新的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实行宏观管理、全行业管理、目标管理;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以为农民服务为最终目标,注重研究农村卫生发展战略、规划、政策、规范;要运用经济管理和法制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当前农村的乡镇卫生院要在诊疗人数和床位使用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认清形势,转变陈旧的等病人上门的服务观念,建立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以预防为核心,结合开展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基本服务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协调的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村卫生室要坚持集体办,管理上强调乡(镇)村一体化管理,始终将公共卫生工作作为工作重点,适当开展引进中医、针炙等费用低、疗效好、群众能承受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增加对农村预防保健经费的投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这充分体现了农村预防保健工作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这项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进一步做好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是保护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防止农民因病致贫,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充分认识防病治病工作的紧迫性,各级政府应把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预防保健经费的及时到位或适当增加。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十分重视提高有限的防保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考虑逐步提高预防保健经费在整个卫生事业经费中的比例。?

四、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初保工作的协调。?实践证明,农村初保工作是关系到9亿农民的健康保障,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件大事。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积极推行初保工作这项“民心工程”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应由卫生部门负责初保工作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和做好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财政、农业、计划、民政、卫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初保工作的领导。?

五、改革现行的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是由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卫生监督现状不适应所决定的。

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是农村卫生监督力量薄弱、分散,形不成合力,难以完成面广量大的卫生监督任务。建议加强乡镇卫生监督所(站)建设和投入,加强对农村各类卫生机构、个体诊所的监管,以及对卫生专业人员的执业许可和健康许可。将目前分散的多头的监管建成统一的卫生监督管体系。

《卫生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