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篇共有2172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6分钟,共有104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深入开展“冬日无闲”集中服务活动,目的就是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加快重点治理进程,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上来,统一到《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近期目标上来,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克服收兵厌战情绪,全镇干部群众总动员、齐上阵、深入村社、农户、田间地头、主动化解矛盾、理顺思路、破解难题、为下年开展各项工作打好基础开好头、起好步。
二、深入开展“冬日无闲”活动的目标任务
本次活动以县委、政府、“开展万名干部入户走访”活动和农村党员“冬训”为契机,重点围绕政策宣传和科技培训两项重点,深入开展六项活动。
(一)、加强政策形势的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一是讲清政策内涵。与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把宣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和县上重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作为这次活动宣讲的主题,向广大群众讲清中央、省市县的各项惠农政策,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同时,围绕流域重点治理,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学习,教育农民认识生态县情,推进水资源配置方案的落实,全面解读《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暖棚养殖的思想认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党的全会精神和东湖镇三年扶贫规划及发展思路的宣讲对谈活动,组织干部深入村社、农户广泛调研,开好分片会议,向群众讲清明年工作的思路打算及工作措施。
二是讲清发展形势。围绕“生态恢复,结构调整,脱贫致富”的总体要求,组织种植能手及暖棚养殖大户开展“讲现实,促增收”现身说法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认清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形势,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三是谋划好明年的工作。结合“万名干部大走访”活动,对照东湖镇三年扶贫规划和水资源配置方案,围绕发展茴香、棉花、畜牧业等特色农产品深入开展“讲形势、促调整、落任务”活动,邀请一些龙头企业和农产品运销大户深入各村社农户,分析明年农产品市场行情,确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措施,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村社宣传引导,让农民明白明年种什么、养什么。突出抓好畜种改良工作,利用冬闲时节引进和调整种羊结构,为明年推进养殖业发展打好基础。引导群众积极落实种植业结构调整计划。
(二)、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切实抓好农民培训工作。
一是集中举办围绕“种、养、加”促进农民增收知识的培训班,与县科技局、农牧局、畜牧局做好联系,邀请农技、畜牧专家,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农户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同时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农村信息网、党建网及农村科技信息网等网络平台,组织社长、产业带头人、种养大户、劳务输转带头人及广大农户通过多媒体设备分层次开展科技培训。
二是广泛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服务”培训活动。定期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畜禽饲养管理、饲料搭配,疾病防治、品种选育等专业技术知识。
三是邀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和县畜牧站技术人员在镇上和正新、雨圣两村及镇上举办为期四天的培训班,通过专题讲解与印发资料,典型报告与解疑释难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三)、深入开展六项活动,努力提高开展活动的实效。
一是深入开展节水增收大讨论活动,组织干部重点宣传重点治理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工作重点,帮助农民算好“四笔帐”,破解发展难题。依据水权调结构,抓住机遇谋发展。
二是深入开展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活动。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清除白色污染,美化家园我动手攻坚月活动,发动群众深埋焚烧农田残留地膜,清除路旁街道“三乱”堆放现象,美化居住环境。
三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开展干部“进农家”活动,镇村干部虚心问政于民,了解社情民意,听取群众呼声,消除群众积怨,理顺群众情绪,调处矛盾纠纷。对农民反映比较强烈的土地纠纷进行合理调处。针对部分村社地块比较分散,土地灌溉渗漏严重等问题,组织群众进行土地整合,确保群众来年浇水种植顺畅进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深入开展访贫问苦、关注民生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户,了解群众疾苦,开展访贫问苦活动,捐款捐物,“帮百家难,解百家困”。把有限的物品、资金送到困难家庭手中,保证困难户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季。五是开展加大农村巡防保障安全生产活动。组织巡逻队,进行定期巡逻,进行安全排查,根除一切不安全隐患。制定防火防患措施,增强群众防患意识,保障农民安全生产。六是抓住元旦、春节的有利时机,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前制定实施方案召开镇村社干部动员大会,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冬日无闲”集中服务活动上来。
(二)集中服务阶段:对照实施方案,领导带头组织干部党员深入村社、农户、集中把群众期盼的难题解决好。
(三)自查汇报阶段: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落实情况认真来一次回头看,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认真梳理归纳,以便整改落实。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镇上成立“冬日无闲”活动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亲自抓、负总责、其它领导分片包村严格按照“人盯人、人盯事”和“一事一人”的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创造性地抓好活动落实。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82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295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2022
前言:春节、元宵节即将来临,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节日期间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和谐文明的节日氛围,使节日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按照中央文明办和xx省文明办的安排部署,根据《关于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xx市实际,xx市文明办安排部署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净化乡风、倡树文明为目标,在节日期间采取教育引导、示范带动、制度约束等多种形式,真正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健康有益文化活动,抵制不良习俗。各开发区(管委会)、县(市)区文明办、市属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创作一批反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小戏、小品和曲艺节目,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明风俗深入人心。要大力宣传各地各单位开展的重点活动和取得的成效,积极报道广大群众以文明风俗过传统节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营造文明谐和的节日氛围。
二、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活动,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引导作用。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和活动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和弘扬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要利用博物馆、体育场、广场、公园等场所,依托乡镇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室等,组织开展民俗展示、体育健身、歌舞表演、花会歌会、联欢联谊、社火庙会、灯谜灯会、书法棋艺、美术摄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要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服务活动,把欢乐送到千家万户。要充分调动基层业余文化骨干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乡村文艺演出队、文化能人到周边城市、城郊开展演出活动,推动城乡之间文化交流。要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活动,发挥机关、部队、学校、企业等单位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帮助基层社区、农村文艺骨干编排节目,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联谊活动,使人们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各地要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阵地作用,为农村未成年人节日活动提供场所。要挖掘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展节日旅游活动,活跃节日文化市场,增强节日魅力。
三、精心组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各开发区(管委会)、县(市)区文明办、各有关单位要利用春节、元宵节有利时机,以生活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市民为重点对象,开展各种关爱帮扶活动,展示中华民族崇德向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要开展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拜年走访、慰问交流、座谈联欢等活动,组织他们参加当地的节日庆典和文艺联欢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要组织有关部门、文明单位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和低保户活动,帮助其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推动有关部门惠民措施的尽快落实,让他们过一个舒心、温暖的传统节日。要建设更多面向基层困难群众的爱心超市(市场、摊点),通过提供爱心券、上门送货等形式,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四、着力深化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要紧紧围绕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发动群众特别是社区居民参与,传递亲情友情,传播文明社会风尚。要深化拓展关爱空巢老人和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志愿者以结对帮扶的形式,为空巢老人和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等服务,让他们心情舒畅、快乐过节。要以城市农民工为重点,开展关爱农民工维权活动,组织志愿者特别是法律志愿者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索要欠薪、处理劳动纠纷等服务,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开展关爱返乡农民工活动,组织志愿者帮助农民工办理网上订票业务,在农民工返乡道路沿线设立休息站,农民工重点输出地要组织志愿者到车站等地开展迎接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帮助。要开展关爱留守农民工活动,以送祝福、送亲情、送文化、送平安、送健康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留守打工地过年的农民工在异地他乡度过喜庆温馨的春节、元宵节。
五、大力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全市各级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做好节日期间的宣传工作,通过新闻报道、留言评论、专家访谈、公益广告等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春节、元宵节相关知识,及时报道各地开展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传播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让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一批文化类节目和专题节庆晚会,用优秀电视文艺节目满足群众节日文化需求。各地重点新闻网站要大力开展网上主题活动,组织“网上拜大年”和“网上灯谜征集”等活动,征集拜年寄语和过年体会,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2022
一、活动目标:
1、丰富20__年1月份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了解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2、通过系列手工和美术活动,发展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__年1月份。
三、活动形式:
微型课程、手工美术活动。
四、活动内容安排:
美术手工课程:绘画——糖果手工——做鞭炮、剪窗花、做灯笼。
课程内容设置:让孩子了解新年的来历,学习拜年礼仪,学说新年吉祥话、学习歌曲《新年好》,在春节期间的安全教育“安全在我心中”,内容:春节期间要注意饮食;合理安排好饮食与休息;不要燃放烟花爆竹、远离烟花爆竹;走亲访友要有礼貌,跟好家人。
环境布置:进行新春环境布置、花灯展示、欣赏活动。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2022
20__年春节将至,为增添节日氛围,增强集体凝聚力,增进同事间的友谊,确保全所职工过上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工会准备组织全所职工及其家属开展一系列健康、有意义的活动,现将活动方案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__年__月__日
二、活动场地:
__县师范附小操场
三、参加人员:
全所职工及其家属
四、活动内容和具体安排:
(一)投篮活动
选定半块篮球场,男士以罚球线为准,女士以罚球线前一米的距离为准进行投篮,每人投篮次数5次,每投中一次获得一张奖券。
(二)家庭接力往返跑
画出50米长的平行跑道,以每个职工家庭为单位派出一男一女作为一组,每次6组选手参加,每一组的男士站在50米跑道的起始端,女士站在50米跑道的终端,进行接力往返跑。每组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并分别发给三张、两张、一张奖券。
(三)慰问退休、困难职工
为体现集体温暖,切实关心退休、困难职工的家庭生活,行政、支部、工会领导将一同慰问退休、困难职工,与他们座谈、交流,了解并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为他们送去节日礼品。
(四)集体晚宴
单位领导、职工及其家属将一起共进晚宴,在欢声笑语中共同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共同迎接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五、经费预算:3万元
六、活动要求:
1、办公室做好活动场地联系、活动器材准备、安排裁判人员。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6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54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在开展机关服务年活动中,**市旅游局从小事抓起,做实事、做好事,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农村、基层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和指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全力创建“服务型”机关。
一、服务旅游企业,增效益
我市旅游局突出抓好“三促进一保持”,始终坚持尊重企业、关爱企业、多予少取、减轻负担,将扶持帮助企业发展的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一是广泛宣传《**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和《关于试行**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引导企业用足用活扶持政策;二是与**市、**市等地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建立协调沟通会议制度,为所辖旅游企业联动搭建平台,与本市各旅游企业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切实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主动为企业排压减负;三是简化旅行社分社和门市部备案制度,由原来的向**市旅游局备案登记变更为向该局备案登记即可;四是为方便旅游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争取到在我市设立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点;五是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免费参加**国际旅游展销会、“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香港国际旅游展销会等活动;六是规划全市旅游交通标识,为企业提供旅游标识的规划;七是坚决开展打击取缔“黑社”活动,**月中下旬,旅游局联合公安、工商部门依法取缔2家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的“黑社”,保障消费者和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稳定。此外,为迎合旅游发展需要,提高我市旅游接待能力,迎接亚运会的到来,市旅游局积极协助酒店进行星级评定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濠大酒店、悦来登大宾馆已于8月份晋身全市星级宾馆饭店行列,全市星级宾馆酒店增加到8家;大力协助白水仙瀑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目前《增城市白水仙瀑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方案》已初步制定。
二、“三联六帮”**滩村,促发展
市旅游局把开展“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调研和探索,想方设法帮助农村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等。针对帮扶点**滩村坐落在增江河畔,生态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充足的特点,旅游局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村舍进行调研,与村干部、群众座谈,积极帮助**滩村寻找开发主体,促成岭南国旅、**轻工集团、粤侨国旅等客商到村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事宜,为引进和扶持有实力、有经验的投资者到**滩村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投资作出最大努力。为了让村干部群众加深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旅游局专门组织该村“两委”干部及党员等40人到派潭、小楼、正果等地一些乡村旅游示范点参观学习。目前,《正果**滩村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方案》已初步制定,旅游局委托**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对村“农家乐”进行旅游规划。
三、抓好市场推广活动,促增长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9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58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我市旅游局突出抓好“三促进一保持”,始终坚持尊重企业、关爱企业、多予少取、减轻负担,将扶持帮助企业发展的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一是广泛宣传《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和《关于试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引导企业用足用活扶持政策;二是与从化市、昆山市等地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建立协调沟通会议制度,为所辖旅游企业联动搭建平台,与本市各旅游企业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切实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主动为企业排压减负;三是简化旅行社分社和门市部备案制度,由原来的向广州市旅游局备案登记变更为向该局备案登记即可;四是为方便旅游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争取到在我市设立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点;五是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免费参加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香港国际旅游展销会等活动;六是规划全市旅游交通标识,为企业提供旅游标识的规划;七是坚决开展打击取缔“黑社”活动,8月中下旬,旅游局联合公安、工商部门依法取缔2家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的“黑社”,保障消费者和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稳定。此外,为迎合旅游发展需要,提高我市旅游接待能力,迎接亚运会的到来,市旅游局积极协助酒店进行星级评定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濠大酒店、悦来登大宾馆已于8月份晋身全市星级宾馆饭店行列,全市星级宾馆酒店增加到8家;大力协助白水仙瀑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目前《增城市白水仙瀑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方案》已初步制定。
二、“三联六帮”西湖滩村,促发展
市旅游局把开展“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调研和探索,想方设法帮助农村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等。针对帮扶点西湖滩村坐落在增江河畔,生态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充足的特点,旅游局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村舍进行调研,与村干部、群众座谈,积极帮助西湖滩村寻找开发主体,促成岭南国旅、广东轻工集团、粤侨国旅等客商到村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事宜,为引进和扶持有实力、有经验的投资者到西湖滩村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投资作出最大努力。为了让村干部群众加深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旅游局专门组织该村“两委”干部及党员等40人到派潭、小楼、正果等地一些乡村旅游示范点参观学习。目前,《正果西湖滩村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方案》已初步制定,旅游局委托广州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对村“农家乐”进行旅游规划。
三、抓好市场推广活动,促增长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7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83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人们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县“农家乐”也逐渐兴起,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了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一、农家乐发展现状
经历了萌发兴起、初步发展、规模建设、规范管理四个阶段。尤其是2007年西柞高速公路开通后,县农家乐起始于1996年溶洞旅游景区的开发。营盘、乾佑、下梁、石瓮、凤凰等乡镇先后建起6大农家乐集群点,发展农家乐经营户260余户,形成了日接待游客1.5万人次的能力,当年全县农家乐接待游客78.62万人次,实现接待收入1205.54万元。经过10年发展,县“农家乐”已基本形成了以各景区为依托的农家乐集群。据统计,2010年底全县共有农家乐经营户123家(营盘镇45家、乾佑镇6家、下梁镇10家、石瓮镇40家、凤凰镇22家)省级农家乐明星村”1个,直接从业人员达500余人,日接待能力超过1.5万人次。2010年,全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66.4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000万元。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以农村农民家庭为载体,1资源模式多样。一是纯餐饮型。大多数由当地农户创办。以农家菜为特色,利用家中富裕劳动力、农舍,配备相关设施,为游客提供农家特色餐饮等服务,主要分布在景区(点)周边和公路沿线。二是餐饮娱乐型。利用自身周边环境和风景,兴建鱼塘、果园等少量的休闲娱乐设施,让游客在品尝特色饮食之余可以体验乡村乐趣,如九庄等。三是休闲体验型。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人文风情,为游客提供观光、赏景、采摘、游玩及住宿服务,如东甘沟村等。
全县80%以上的农家乐”采用这种投资经营方式。二是农民合股投入。以亲戚朋友合作为前提,2建设主体多元。一是农户个体投入。农民以自家积蓄和借款的方式解决初期资金投入问题。实行共同投入、合作经营,其经营规模和投资金额一般都比较大。三是企业投入。以企业为依托,以自己的产品为原材料,场区内创办的生态园,如汇生源生态农家。四是外来企业投入。外来企业主通过租地、租山等形式参与“农家乐”建设与经营,如善和缘山庄。
具有投资少、风险小、经营灵活、经济效益可观等特点。据调查,3经营效益比较可观。农家乐”大多是利用农户闲置的房屋和生产资料进行经营活动。全县18家规模较大的农家乐”年营业收入达30万元,一般规模的农家乐”经营户,每户月营业收入可达5000--8000元,这是传统耕作农业所无法比拟的
县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农家乐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农家乐集群点建设的通知》农家乐开办标准(暂行)农家乐星级评定管理办法(暂行)扶持和鼓励居民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4政策引导初显成效。2007年以来。各级各部门积极落实相关责任,多方筹措扶持资金295万元,扶持农家乐集群点建设,加强农家乐户主和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使农家乐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逐步推进。2010年4月,县上设立农家乐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通过全面调查摸底、价格指导、培训提高、星级评定、宣传推介和常规管理等工作,全县农家乐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接待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存在主要问题
初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虽然县在发展农家乐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从发展形势来看,仍存在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带动作用不明显。投资主体单一,1基础条件薄弱。投资能力相对有限,且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的同质化,自身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规划和开发建设的规模不够,基本上是由原有民居改造而成,项目、内容、特色档次较低,加上分布松散,各自经营,全县尚未形成有影响的龙头户型;区域性的农家乐集群建设在集中、示范、协调、互补等功能和作用上还未真正得到发挥,没有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品牌。
县域特色不突出。服务功能、经营项目、投资开发模式比较单一,2开发层次不高。产业链条短,品位不高,只局限于餐饮、、钓鱼等,休闲娱乐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传统饮食的地方风味不突出,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制作工艺等尚未挖掘到位,缺少体验、休闲项目,游客参与性不强,逗留时间未有效延长;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尚未形成,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特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开发不足,产品之中没有充分将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有机融入,乡土气息、乡村风情、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特色等原生态、原创性文化未能得到较好展示。
服务质量待提高。资金投入不足,3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管理相对粗放、涣散,服务质量不高,从思想观念到基础设施建设普遍缺乏完美、优质的理念;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技能欠缺,与接待城市游客的服务需求形成较大的反差;品牌意识淡薄,各类资源和要素未能得到整合利用,市场+协会+农户”模式和公司化管理的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农户与消费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农家乐主要依赖熟客的口碑宣传,网络等新型传播方式运用较少。
三、对策和建议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文化”思路,农家乐”发展要紧紧围绕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打造全国旅游名县的目标。找准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促进全县农家乐健康发展,拉动城乡消费,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科学引导,1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农家乐”有序发展。坚持以乡村为依托,以食宿为主业,以生态为主题,以满足需求、休闲娱乐、优质服务、增效增收为目标,精心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农家乐”发展具体规划,并将“农家乐”发展纳入全县“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新农村示范建设范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乡村环境治理结合起来,实行合理布局,有序发展。按照层次性、多元化的错位发展思路,结合县域旅游规划功能区划分,统筹规划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特”农家乐”特色乡村(集群点)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农家乐”发展格局。
凸显特色,2挖掘文化。努力提升“农家乐”整体水平。坚持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为主要建设内容,充分开发农业旅游、生活体验、绿色饮食、乡村度假等多样化功能,突出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尽力展现乡村魅力,避免走“公园化、景区化”道路。要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以“富”为本为主攻方向,以差异和特色确定主题,以民俗和建筑体现风格,以淳朴和温馨营造氛围的思路,深度挖掘“农家乐”发展内涵,重点培育具有“特色”特色环境、特色建筑、特色饭菜、特色餐具、特色住宿、特色商品、特色民俗、特色体验)农家乐集群和农庄。要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农村生活体验、趣味劳动、民俗文娱节目相结合,挖掘地道的农家文化和乡土风味,提供面向不同消费层次的休闲旅游项目,通过打牛子(陀螺)碰腿(斗鸡)童子拜观音、六子充、丢方等各种体验式和打渔鼓、扭秧歌、舞龙狮、唱二黄等互动性的农家节目,进一步展示农村婚嫁、耕作农具、古家具等民俗风情和农耕文化。要整合乡村休闲游与生态旅游、溶洞古镇游、科考探险游等资源,走农、绿(自然生态)农、俗(民俗风情)农、古(千年古镇)农、工(工业园区)结合的路子,促进不同资源的共融互补和各景点的联动发展。
打造品牌,3加强宣传。努力拓展“农家乐”市场空间。将农家乐旅游作为延长游客在柞活动时间、领略乡土文化的一种旅游产品,强化整体促销,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周边城市进行宣传推介。举办厨艺大赛、摄影比赛,组织农家乐参与文化休闲、经营展示和旅游推介会、旅游节庆活动,制作农家乐宣传品、影视作品、饮食休闲指南宣传画册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农家乐宣传推介,提高农家乐知名度,全力打造农家乐品牌形象。以自然生态和“农家乐”为依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广大农户适时调整种养殖结构,把绿色高效农产品生产与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结合起来,生产“农家乐”需要的优质原材料。根据不同区域,按照当地饮食文化元素研制和推广特色菜系。如在乾佑河流域主打“南山蒸碗子”菜系;社川河流域主打凤凰菜系,推出和气生财背景下的和睦宴”简化创新“三台席”和“三点水”金井河流域主打洋芋系列菜系,推出极具民俗气息的洋芋宴”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土特产资源、传统饮食和工艺等,将农产品、农副产品做成商品、礼品乃至体验品,挖掘和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
规范管理,4健全组织。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行业自律机制。按照“农家乐”标准化的规程和管理办法,加强卫生、防疫、安全、价格、环境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切实为游客提供卫生、安全的消费环境。积极组建“农家乐”协会或“农家乐”服务中心、农家乐”合作社,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按照自愿、联合、规范的原则联合入会,实行“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授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宣传促销)进一步促进农家乐提质增效,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农家乐”服务质量管理认定机构和体系,具体负责“农家乐”特色示范点和星级经营户的评审和认定工作,全县培育发展一批特色示范村和星级经营户,发放统一的特色标示牌匾、经营户牌和星级牌,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实行动态化管理。积极申报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和示范点,鼓励“农家乐”项目达标升级,并按规定给予配套奖励。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27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282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的,以创建文明和谐村镇、特色文化新村、和谐幸福家庭为载体,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为主要内容,大力弘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共同理想信念和良好道德风尚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结合“三送”活动,深入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理论宣讲,通过组织宣讲团、选派机关干部下乡、举行报告会、编印适合农民群众需要的通俗读物等多种形式,向农村干部群众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村入户。坚持面对面、心贴心,开展经常性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进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更加自觉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开展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民情的宣传教育,抓好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解读,特别是要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宣传县委、县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效,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典型,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大力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加强事关“三农”工作法律法规的宣讲,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引导农民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形成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的强大合力。
2.深入开展苏区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苏区精神是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县上下全力以赴推动南苏区振兴规划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推进苏区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更要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红色记忆、革命史实、红歌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苏区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深刻内涵,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农民群众从中获得精神鼓舞,继承优良传统,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深入开展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三送”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敬业、明理、诚信的基本规范。以“你文明、我文明、家乡更文明”为主题,开展以提倡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娱乐、反对聚众,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村邻和睦、反对宗族纠纷,提倡村容整洁、反对脏乱陋习为主要内容的“五提倡、五反对”活动,倡导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和生育观。结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深入开展向先进群体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争当“孝亲敬老好儿女、和谐相处好婆媳、相敬如宾好夫妻、与邻为友好邻居、教子有方好父母”等“五好”活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团结友爱、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使学习先进典型的过程成为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面向农村青少年,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二)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1.深入开展“和谐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以“构建和谐社会、共创幸福家庭”为主题,通过开展“学在家庭、富在家庭、美在家庭、乐在家庭、融在家庭、平安在家庭”等六在家庭活动,大力弘扬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孝亲敬老之风,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家庭的社会公德水平和现代文明程度,努力使大多数家庭达到“男女平等、共同发展;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爱岗敬业、勤劳致富;家庭和睦、邻里融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崇尚科学、倡导文明;爱护环境、绿色环保”的和谐幸福家庭标准,激发广大农村家庭成员在幸福家庭中做表率、在和谐社会中作贡献,营造“人人文明、家家幸福、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2.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着眼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和完善村镇发展规划,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邮政、通信、电力、环卫、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环境等工作,抓好以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文明社区建设,抓好以客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文化新村和文明和谐村落社区建设,重点打造岭北梅香、岿美山古地、历市百乐排等特色文化新村和天九黄金湾社区、龙塘新村社区等文明和谐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创新社区自治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乡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和专业技术协会等经济组织参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途径,把创建文明村镇与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结合起来,加强农村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抑制迷信、破除陋习,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活动,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渗透活动,排查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促进邻里、村落、乡镇和谐,切实维护农村稳定
3.深入开展文明集市创建活动。以“经营诚信守法、管理秩序良好、环境卫生整洁、引领社会风尚”为标准,以镇所在地集贸市场为重点,广泛开展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加大集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集市日常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保障农村集市消费安全。大力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经营理念,制定文明服务公约,广泛开展“诚信经营户”、“星级经营户”、“放心消费户”、“文明摊位”等创评活动。大力整治农村集市脏乱差现象,建立健全日常保洁、质量检测等制度,实行集市门前“三包”制度,确保集市周边卫生整洁有序。在各镇建立消费者协会分会、12315联络站和消费者投诉站,切实维护农村市场秩序。
4.深入开展文明交通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及省文明办、公安厅制定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在农村深入开展文明交通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庄(社区),成立交通安全机构,制定文明交通方案,设置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室、宣传栏等宣传阵地,配置必要的学习宣传教育资料,开展文明交通普法学习教育活动,与村民签订平安出行保证书,在出入的主要路口设置醒目的交通安全警示标志牌、设置减速带,所在学校将交通安全教育列入学生德育课内容。通过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文明交通意识和文明交通行为,为我县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打好基础。年要重点打造天九镇东山村和龙塘镇湖江村。
5.深入开展“文明帮建”和城乡共建活动。继续深化“文明帮建”活动,组织文明单位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在帮助农村建设公共设施、治理村容村貌的基础上,支持农村改善文化条件、开展科技培训,使“文明帮建”活动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加大城乡共建力度,健全完善结对共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机制。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问题,鼓励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与县相关单位联合开展创建活动,利用城市文化教育设施加强教育培训,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文明素质。完善长效机制,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把城乡共建工作作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6.进一步深化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进一步推动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向纵深发展,逐步推进“文明信用村组”、“文明信用户标兵”评选活动,不断扩大创评活动的群众基础。建立“文明信用农户”帮扶制度,组建“文明信用农户”协会,实现由个体创评向群体创评发展,不断扩大创评活动的整体效应。大力宣传创评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7.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扶老助残等活动,推动形成邻里互助、融洽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发挥农技专家、科普人员和种养能手的作用,向农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和职业技能,帮助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留守老人帮扶中心”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组织农村文化能人、文体骨干开展文化和体育健身志愿服务,活跃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鼓励有条件的镇、村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加强服务技能培训工作,发展农村志愿者队伍,努力搭建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平台。
(三)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继续抓好助学工程、乡村学校少年宫、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设施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龙塘镇乡村学校少年宫文化广场作用,积极申报争取岭北镇乡村学校少年宫和老城莲塘古城项目建设,争取将岿美山古地粤湘边纵队旧址展览馆申报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后的空置校舍,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推动每个行政村建立农民需要、富有特色、“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进一步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板报橱窗、文化墙等思想文化阵地作用,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与渠道。依托农村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公益性上网场所,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农村集镇经营性网吧的管理。
2.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和发展特色文化。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广泛组织开展“唱红歌、读好书”、“爱祖国、建家乡”、“祖国好、家乡美”和优秀民歌传唱等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建设幸福中国”读书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农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欢乐下基层”等活动,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采茶剧团以及县电影公司等单位可采取政府采购、以奖代补等形式,深入农村开展流动服务,把最新最优的文化产品送到千家万户,做到常下乡、常在乡。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要求开展文艺演出、体育健身、读书征文、书画摄影、劳动技能比赛和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等活动,使农民群众在参与中抒感、愉悦身心。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节日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紧密结合我县实际,扎实推进特色文化打造,抓好特色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做好辅导、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扶持能彰显当地文化特色的民间文艺队伍,广泛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和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出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镇、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其摆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作为全年重要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评价内容。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带头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各牵头单位要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报县文明办。
(二)广开筹资渠道,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投入
县财政要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足额拨付精神文明建设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和教育专项经费。各镇、村要创造条件,突出重点,用好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要广开筹资渠道,在用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补贴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城乡共建、警民共建、企地共建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选优配强力量,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
各镇、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精神,切实抓好镇党委宣传委员和宣传干事的充实配备,抓好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宣传文化工作人员的充实配备。镇党委宣传委员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基本职责,文化站负责人和大学生村官要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关心和爱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切实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9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02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设施农业是发展都市农业的保障。发展设施农业就是要保障城市果蔬产品供给。按照这一目标,上半年,我区通过种植大户示范带动、政策资金扶持和先进技术的引进,西部蔬菜带和东部设施瓜菜带建设快速推进,其中,西部蔬菜带建成日光温室108栋,标准化拱棚200栋;东部设施瓜菜带发展设施西瓜近千亩,推广嫁接西瓜1200亩,落实各类预留地3000亩,两个现代化育苗中心完成规划设计。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西部设施蔬菜带建设,新建日光温室650栋,标准化拱棚200栋,使以高桥为中心的西部设施蔬菜基地基本形成;以大兆为中心新增设施西瓜2000亩,使东部千亩设施西瓜示范区基本建成。以上两个基地的初步建成,将极大的带动我区东西部设施农业发展的速度。
二、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是发展都市农业的核心。发展观光农业就是要为城市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以及农副产品的生活。上半年,我区全面完成了上王村的墙体立面改造工作,编制了《市区上王村农家乐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部分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完善了农家乐制度管理,成功举办了首届农家乐节,上王村被评为“全国农家乐标准示范村”,嘉艺园林、闻天集团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另外,上王村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完成验收工作;王莽桃藕生态观光园鲜桃采摘区、千亩荷塘观赏区、百桃展示区、小峪河亲水区、历史文化参观区、农家乐餐饮区六大功能区基本形成,初步展现了集观光、采摘、教育、体验、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全面启动了沿山百里生态经济林带建设工作,起草了《沿山百里生态经济林带建设实施方案》和《沿山百里生态经济林带建设规划方案》,绘制了种植现状图,完成了沿山百里生态经济林带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秦岭北麓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水平。一是突出抓好王莽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二是做好“农家”选点布局、规划建设工作,并对建设内容和经营管理提出具体意见;三是以王莽鲜桃、子午樱桃、滦镇葡萄为主,加快果林产业发展,打造沿山百里生态观光果林带,为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生态和产业基础,使秦岭北麓成为的后花园。
三、现代养殖业
现代养殖业是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养殖业就是为城市提供肉蛋奶的供给。上半年,我们以韦曲建宏、斗门宏场等10个规模化养猪场标准化栏舍、优良种猪、微生态发酵和斗门顺鑫等10个养殖场改扩建、粪便无害化处理、沼气综合利用设施等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生猪养殖,我区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稳定发展,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生猪大县”称号;以蛋鸡免疫和无害化处理工作为重点,推进无害化动物尸体处理工程,全面推广程序化免疫,提升了周边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了蛋鸡生产稳定发展。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规模化、工厂化、微生态化要求,保证生猪存栏,普及微生态养殖技术。按照小区化、无害化虫草蛋的要求,扩大养鸡规模,提高养殖水平。并壮大公司+农户的肉兔产业链。
四、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是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环节。发展循环农业就是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农业生产物,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上半年,一方面我们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推广建设大型沼气池,为猪场和校园提供清洁能源,降低废物污染;另一方面,在今年三夏工作中,大力推广低茬收割、秸秆粉碎收割、旋耕灭茬播种、秸秆捡拾打捆和秸秆酸化生产沼气等五项技术,为禁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机械和技术保障。下半年,我们将重点做大、做强麦秆沼气产业。加强乡镇沼气服务站、专业村建设,继续扩大新增用户数量;在猪场、养鸡小区、设施瓜菜示范区,推广沼气能源技术和加热技术。
五、销售业
农产品销售是发展都市农业的关键。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把以销定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上半年,我们根据农事季节和工作需要对我区农业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报道,筹办了第二届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第二届马王采摘节等推介活动,通过宣传推介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我区农产品销售活动的开展,使我区订单农业迈上新的台阶。下半年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定生产,大胆探索农产品营销的新机制。一是全面开展农产品市场调查,通过收集、分析各类信息,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促销对策,解决好当前农产品销售工作。二是按照市场需求对我区农产品进行产前规划指导,按照市场发展规律,科学指导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和规模。三是做好农产品的包装工作,通过包装特色产品、粗粮产品、时令产品,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四是加大农产品宣传力度。
今年以来,在各类示范园区、基地和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在市场宣传推介销售工作的推动下,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发展迅速,都市型现代农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下半年,我们在抓好五大产业的基础上,将集中力量搞好农产品销售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服务职能的转变,推动我区都市农业快步发展。
六、工作措施
为了确保下半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认真贯彻党的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工作水平。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结合我区实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农业工作的意识,增强广大农业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农业工作水平,推动我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制定产业规划和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地根据农时特点和务作习惯,制定各乡街农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通过制定规划来计划工作,推动工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三)加快创新和新品种引进。加快创新工作方法,加快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积极引进新品种、技术和行业,实施试验、示范,以点带面,保证结构调整持续快速发展。
(四)转变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项目资金管理为突破口,使项目资金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是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多服务,少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及时划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不断增强资金的引导作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增强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后劲。
(五)积极推进品牌化建设进程。做好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化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农产品包装、加工、推介、销售工作,建成农产品展销中心和专卖店,培育市级知名品牌,提高产业效益。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46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102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__年,__县农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市农办的精心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城市拉开框架,承担发展责任;乡村增收为本,坚定生态之路”的工作思路,围绕“生态引领、政策支撑、项目带动、典型示范、实际实干”的要求,抓典型带动,以示范引领,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__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是全省“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的启动之年,也是我市扶贫改革之年。我们积极行动,认真调查研究,多管齐下推动扶贫开发,县扶贫办获得全省“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先进集体称号。
1.以产业帮扶为重点狠抓主导产业培育。今年共投入798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帮扶,推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产业基地,培育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特色产业,推进了农家乐、来料加工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新建和修缮基地机耕路、基地作业道、水渠等农业基础设施。
2.以金融扶贫为抓手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坚持把破解资金要素制约作为低收入农户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加快村级资金互助会组建和小额信贷的发展,今年新建资金互助会8个,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31个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其中部级资金互助组织6个、省级资金互助组织13个、特扶资金互助组织12个。拥有互助资金801.7万元,累计借贷资金1011.7万元。此外,积极实施小额信贷,累计向3054户低收入农户发放小额信贷7956万元。
3.以扶贫改革为契机着力强化调查研究。扎实开展扶贫对象调查认定工作,确认新一轮低收入农户23220户56718人,占全县农村人口30%;扶贫重点村135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6.5%。通过分析总结,全面了解掌握我县低收入农户和扶贫重点村现状、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为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切实将新一轮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提供依据。此外,稳步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深入各乡镇调研,赴云和等地考察学习,拟定了《关于全面推进扶贫改革试验的实施意见》,建立扶贫改革考核机制,促进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县承担的创新社区管理和完善山海协作机制两项任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4.以农民培训为载体提升增收内生动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农家乐、厨师、电焊工等培训。出台《__县“__技工(技师)”管理办法》,对__技工的选拔、待遇和管理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打响“__技工”品牌。截至目前,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0125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031人,农民转移就业2682人。
(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突出整乡整片抓村庄整治,突出集聚理念抓中心村培育,突出利用抓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通过抓点铺面,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
1.“六边三化三美”行动有新亮点。编制了《__县“四边三化”行动方案》以及五个子方案,通过“一抓二清三治四改”全方位推进,今年已累计投入资金1.16亿元。第一,突出“建”。进行全面“升级”洁净乡村活动,按照县领导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一道在督查方式和资金管理上下功夫,从原来的暗访与明查相结合改成全面暗访,把日常督查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二,突出“清”。一是结合“三改一拆”活动,对“六边”区域违法违章建筑、废弃场所进行清理、整治,拆除“六边”区域各类违法违障建筑、破旧厕所等1.5万多平方米。二是全面清理广告牌、路牌,拆除、改造广告牌175处16322平方米。第三,突出“治”。一是整治河道24公里,保洁325.8公里,绿化56公里。二是整治污水,全面清除露天粪坑127个,新建无害化卫生公厕62座。三是整治坟墓,通村公路的村庄,全面纳入殡葬改革范围进行整治改造。第四,突出“改”。一是公路沿线改造。完成龙丽高速__段、省道遂龙线三墩桥至安口段等公路沿线环境改造。二是改造村容村貌。加强对“六边”区域农户建房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对房屋外墙立面进行统一改造。三是改造农村危旧房。连片拆除危旧房,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村庄。四是改造林相。对荒芜低效经济林、山体以及公路绿化景观带等进行改造和提升,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结构,建设森林村庄8个,新建景观点4个。
2.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围绕“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的目标要求,全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制定出台了《__县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实施意见》,编制《长濂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并通过省市评审。完成蔡和、桥西、淡竹、叶村四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一般村申报和规划文本设计工作,并启动建设。省级重点保护利用村落长濂存现已完成便民中心、花坛石亭建设;新建公厕、赤山殿生态堰坝;修复郑家大屋,郑氏宗祠两座古建筑,完成了县城16座古建筑整体搬迁至长濂村西园进行“异地保护”,建成明清文化街区,吸引根雕、奇石、书法、瓷器、剪纸等民间艺人入户。同时,村两委以无偿租用古建筑的形式,吸引中国美院洛齐大师入驻长濂村,开办“洛齐国际艺术馆”。
3.村庄整治取得新成果。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原则,把村庄整治与改 善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积极制定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__年我县村庄整治分省级整治村、县级生活污水治理二类,安排省级整治村点18个村,涉及7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村28个。目前已完成投资865万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整治村验收已经结束。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已通过市考核验收。
4.中心村建设取得新进展。__年,重点建设蕉川、柘溪上村、周村三个中心村,积极推进第一、二批10个中心村建设的扫尾,基本完成第一轮中心村建设任务。现已完成投资2187万元投资任务,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00立方米,安装路灯数35盏,改造卫生厕所农户707户,消除露天粪坑8个,新建公厕4个,垃圾箱163个,村内河塘整治面积0.1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0.24万平方米,种植绿化苗木0.66万株。同时,全面谋划第二轮中心村建设,初步确定16个中心村建设规划。
(三)创新推进农家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不断跨越提升
将农家乐提升作为解决我县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来抓,倾力打造高山避暑农家乐综合体,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实现跨越提升,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96.4万人次,同比增长34.5% ;经营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5.5%。
1.积极调研制定政策。今年相继出台《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农家乐综合体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农家乐管理办法》三个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家乐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积极创建农家乐综合体。一是明确目标。精心编制《__县农家乐综合体创建规划》,明确到2017年,确保建成5个、力争建成7个农家乐综合体。通过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推进全县农家乐实现由低级向高级、同质化向差异化、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三大转变。二是培育点位。投资7000万元重点打造高坪和长濂两个农家乐综合体。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差异化推进,不断探索融入__特色元素,如在高坪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中,将茶树坪、高坪新村箍桶丘集合提升打造,注重产业融合和文化引领,以浪漫花事带动避暑养生类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长濂农家乐综合体依托深厚的明清文化,整合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加强对历史文化景观的包装和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的设计,实现文物景观的静态展示与项目体验的动态参与有效结合。三是有机结合。将农家乐综合体创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高等级景区配套服务、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进行谋划和推动。
3.积极提升农家乐村点户。组织实施好农家乐特扶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景观丰富娱乐内涵,提升接待能力。结合“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开展休憩庭院建设,提升农家乐的品味和档次。进一步规范管理,引导经营户合法规范经营,积极与消防对接,争取消防审批。统一制作具有__乡土特色的农家乐广告宣传牌,统一管理制度和农家乐协会管理制度。
4.积极新建农家乐村点。推广“高坪模式”,引导中西部地区加快农家乐发展,今年新发展王村口半岭、石练大茂坑、三仁坑口、濂竹刘坑等农家乐村(点)。着手谋划九龙山农家乐和龙洋九龙口农民异地转移小区农家乐建设。探索开展培育高坪养生(养老)产业示范乡等各项工作。
(四)农民异地转移难中求进,人口集聚效益逐步显现
农民异地转移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县以乌溪江库区群众异地脱贫和整村搬迁为重点,全县近4万偏远群众通过转移实现了异地脱贫致富。第四季度开始重点开展《__县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实施意见》的调研和政策制定工作,目前该政策已经正式出台,在“一户一宅”、先拆后建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为科学、合理地推进农民异地转移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项目建设上,今年重点是推进爱丰小区建设,目前,该小区已完成6000万元投资计划,场平工程、施工便道建设已经结束,建房放样工作已完成,进入农户自建房阶段。通过坚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全县已转移2243人,完成102%,整村搬迁664人,完成100.6%。
(五)全力推进特扶项目建设,城乡统筹步伐明显加快
__年是第一轮特扶项目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为确保三年规划圆满完成,我们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全县特扶项目认真梳理,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对进度较慢、实施确实存在难度的项目提出了初步调整意见。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抓,多次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和实施单位负责人召开会议,对涉及三年规划的4个项目和分年度实施计划中的10个项目进行了微调及建设内容变更申报备案。如北界竹木加工集聚区项目,依据省审计厅对我县20__年度特扶资金审计意见,县委、县政府在积极整改的同时,认真研究分析,决定将500万元特扶资金用于石练镇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建设和__中学校舍维修。通过努力,前期停滞的项目有序推进,截至12月底,29个大项目、161个子项目,已有139个子项目完成建设,占计划数的86.3%,共拨付特扶资金1.63亿元。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农办新一轮政策启动年、项目落地年、作风锻造年。县农办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县委作风锻造年十大举措为动力,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为主抓手,不断创新举措,做到协调指导有力有效,干部作风转变务实,实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政策红利充分释放。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1.认真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工程。以产业、金融、结对帮扶等六大项目为抓手,多轮驱动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完善扶贫政策。深入调研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中药材、杂交稻制种、红提、农家乐、电子商务及其他种养新兴特色产业配套政策,及时制定新一轮扶贫政策实施意见,编制扶贫工作五年规划和低收入农户倍增计划具体实施细则。二是落实结对帮扶机制,制定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方案;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机制,开展部门干部和重点低收入农户结对认亲活动,帮助他们发展产业,确保不脱贫不脱钩。三是拓宽扶贫领域。引导扶贫重点村盘活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尤其是异地转移户的土地流转),同时盘活原有村级会堂、学校、厂房、仓库、城镇规划区外存量建设用地,兴办农贸市场、生产经营性用房、农家乐等集体物业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注重异地安置小区来料加工点位建设,在叶坦、湖山、金竹、应村等小区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腾龙小区等来料加工点位建设,提升规模。四是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开展金融服务“爱心卡” 活动 ,方便低收入农户小额贴息贷款。在继续扩大村级资金互助会的同时,尝试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 社试水组建扶贫资金互助会,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五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切实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后备劳动力职业培训,完成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1000人,新型农民培训2500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500人。
2.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四项工程。全方位开展中心村培育、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六边三化三美”行动等项目建设,全力实施省新一轮农村污水治理重点项目。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同类项目实行差额补助,对实施进度快、质量好的项目进行资金奖励,反之,则采取退出项目补助机制。2014年计划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72亿元,启动4至5个中心村培育,完成投资1500万元;续建第一批5个历史文化村落项目建设,启动第二批1个省级重点村、4个一般村保护利用工作,完成投资1380万元;积极开展“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完成投资11600万元,建成两条美丽乡风景线和一条迎宾大道,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美丽乡村样板户700户。
3.深入开展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计划实施异地搬迁20__人,其中整村搬迁600人。加大农民异地转移安置小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腾龙小区、石练爱丰小区、金竹小区二期、龙洋九龙口等小区建设进度,继续抓好湖山龙珠岗新村、焦滩独山新村等乡镇安置小区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启动云峰街道、黄沙腰镇安置小区前期工作。
4.创新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以农家乐综合体创建为重点,在“政策保障、示范引领、规范管理、创新经营、强化宣传、优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跨越发展。力争到2014年底,农家乐村点达82个以上。创建白马山—石姆岩农家乐精品示范区,启动创建以“茶养生、温泉养生”为主题特色的大田农家乐综合体和以“水上观光、生态养生”为主题特色的红星坪农家乐综合体。建成省级特色村、点各1个,实现游客接待数量达250万人次以上,经营收入达2.5亿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农家乐示范乡镇、村、点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茶、竹、高山蔬菜、农家乐等产业结合延伸发展。
5.积极谋划并实施新一轮特扶项目。加大第一轮特扶项目扫尾力度,积极总结上一轮特扶项目实施经验,为新一轮特扶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整资金投向,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编制2014-2016年__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启动新一轮特扶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管护督查制度,确保特扶资金管好、用好,发挥最大效益。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71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7分钟,共有214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一、2013年发展改革工作回顾
(一)紧紧围绕“科学规划年”,编制和实施重要规划计划
一是出台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全省国土空间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总体要求和原则,确立了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从宏观层面上阐述了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意见。二是开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深入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建议;制定了规划期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调整方案,先后经省政府专题会议、省政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三是组织编制了省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省低碳发展规划、能源规划、省会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农垦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四是做好计划编制和经济形势分析工作。
(二)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努力扩投资上项目
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2013年安排省重点项目349个,完成投资1796.9亿元,比2012年增长31.1%。二是努力争取中央投资。及时掌握中央投资的具体政策及计划安排动向;认真组织各市县、省直有关单位积极申报项目并协助做好前期工作。三是认真编制实施地方债券和省财基建投资计划。四是通过发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企业发展。全年共有5只企业债券正式发行,融资规模66.5亿元,占全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额59.4%;有3只企业债券发行申请获得核准,拟融资规模45.5亿元。2013年全省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分别比2011年、2012年增长近3.5倍。
(三)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大力振兴产业
一是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海南炼化100万吨乙烯及炼油扩建工程项目2013年5月获得国务院批准。积极争取中央资金1.18亿元支持我省产业发展,带动其他投资17亿元,支持35家企业或有关部门加快投资项目建设,形成了实物工作量。配合编制完成南繁育制种基地5万亩核心区的建设发展规划,牵头实施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建设,全年改造菜田7万亩。二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海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和海南省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支持海口国家高新区筹建创业孵化中心项目、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建设南繁种业科技孵化器,海南省药物研究所建设省药物研究实验基地等省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三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加快渔港设施建设,文昌铺前渔港、乐东莺歌海渔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积极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全省已建成大小深水网箱4030口。
(四)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
一是将全省整体列入了国家低碳试点。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国家考核组对全省2011—2012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良好。二是大力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安排中央资金2.93亿元,目前,全省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乡垃圾统一收运率达63%。三是积极推进节能和清洁能源发展。探索推的进“一地两用”模式光伏农业示范项目并网发电,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城镇发展绿色照明。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和清洁生产,推进昌江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有关工作。
(五)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是加强改革的总体协调。起草《关于2013年全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意见》由省政府批转印发。完成《关于改革问题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海南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等,为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推进重大专项改革。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获国务院批准,争取了国家给予9个方面优惠政策。牵头负责农垦改革经济发展组工作,研究提出支持加来、新星、畅好、白沙等4个移交农场场地融合、加快发展的工作方案、政策措施和产业项目规划。牵头全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全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推动海南列入了国家《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执行省份。开展了三亚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期评估工作。三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了国家发改委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工作,进一步理清行政审批事项。四是加强外资外贷工作。实际利用外资18.11亿美元,增长10.3%;对外直接投资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倍。
(六)紧紧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保障改善民生投入力度
保障性住房方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解决全省2.3万户农村困难户住房问题。社会事业方面。主要支持了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宿舍、农村学前教育、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儿童专科医院、红色旅游、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27个社会事业专项建设。扶贫开发方面。落实以工代赈资金1.26亿元,琼中、白沙等5个国定贫困县和乐东、昌江等6个省定贫困县,改善小流域和乡村道路。安排兴边富民专项资金6500万元,支持少数民族市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二、把改革创新贯穿发展改革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一)落实和创新国际旅游岛政策
进一步落实好西部大开发政策、购物退免税、边境旅游异地办证等出入境政策、启运港退税政策、邮轮政策、游艇政策、高尔夫旅游政策、体育、低空空域开放和通用航空发展政策、离岸金融政策、对越边贸政策等。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洋浦保税港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支持海口市申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三亚市海棠湾申报国家现代服务业开放试验示范区。特别是要学习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积极研究海南省如何进一步适应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打造对外开放新的制高点问题。积极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与海南的定位及相关政策问题。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一要严格规范审批行为。修订审批、核准和备案办法,进一步规范并予以公开,接受监督;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在线运行、限时办结,把审批变成服务。二要加快建立纵横联动协管的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协调相关部门同步下放前置审批权限,并根据职责同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市县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省政府有关部门下放的审批事项接住管好,也要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配合。三要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后,要通过提高规划约束力来加强调控和监管。四要夯实信息化基础。加快建设上下联通、横向部门共享、全省联网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信息系统,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信息互通。
(三)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一要落实《海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改备案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属于省级核准权限的项目全部改为备案制管理。二要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执行国家将出台的政府投资条例,落实好修订后的中央投资项目后评估管理办法。强化对政府投资计划执行力度,加强监管,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三要强化稽察工作。要加强对建设项目以及规划执行的稽察、检查和监管,组织开展本省省财基建、国债等建设项目的稽察,组织开展稽察及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四要抓好民间投资36条及42项实施细则的落实工作。清理和修订有关民间投资的规范性文件,推动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操作性强的市场准入规则。
(四)落实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措施
电力方面,落实天然气发电价格、风电上网电价、输配电价等完善、调整和改革政策。天然气方面,落实按照存量、增量气价格并轨思路,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调整政策。运输方面,落实国铁货物统一运价适当调整政策,完善国内航线客运基准票价核定政策。环保方面,落实对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研究并实行阶梯电价政策,超计划用水高额累进加价政策,完善排污权交界试点政策。民生方面,落实在保基本的基础上,推行并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水价和气价制度。
(五)加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
一要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海南省目录》颁布的新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外资向发展职业教育、医疗机构、海洋经济、热带农业、节能环保、邮轮制造等领域拓展。二要加强利用国外贷款业务培训,做好外贷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提高申报质量和申报成功率。三要努力为海南省企业搭建境外投资的通道;加强与商务、外汇管理等部门的协调,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服务与支持。
三、2014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投资的带动作用
一是集中力量执行省重点项目投资年度计划。2014年计划安排407个重点项目,有 60个重大项目作为今年着力推进的“重中之重”项目。二是下大力气争取中央投资。要根据资金的投向,抓紧编制完善相关行业规划,精心组织策划,做细做深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沟通对接,力争在争取中央投资上有新的突破。三是认真做好省财基建计划和地方债券计划编制下达。四是大力支持企业发债融资。
(二)着力振兴特色优势产业,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
一是促进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旅游部门落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修编省旅游总体规划和编制专项规划;支持抓住国家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拓展邮轮航线和深化东盟旅游合作;打造我省中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品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主题景区、演艺娱乐、旅游购物、邮轮游艇、运动休闲等新兴旅游业态;利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引导各类投资主体推动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商业、航运、物流、通信、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二是推动新型工业发展提速增效。大力推动工业生产项目建设。确保重点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的电力、天然气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确保工业存量产能不滑坡。争取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创新平台建设,落实完善创新地方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信息软件、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产业发展,下足“进”的功夫,也要做好“退”的文章,通过取缔、集中布局治理、提高产业准入的环保标准等措施,淘汰小橡胶加工等落后产能。
三是积极推进热带农业发展。要努力把热带特色农业打造成海南经济的“王牌”,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落实好扶持家禽养殖业生产的措施,支持生猪肉牛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畜场建设,积极推进《南繁5万亩科研核心区建设规划》实施,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红岭灌区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海堤建设、大型灌区节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节水示范工程、农村沼气建设、防护林和退耕还林项目建设。按照国家要求,编制全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并做好实施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完善区域政策,结合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继续推动农信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手构建支农信贷平台扩大小额信贷规模。
四是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编制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选定海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完善改善措施,加以推进。落实好国家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和深海网箱养殖,培育热带水产苗繁育体系。引进大型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支持水产品出口。
(三)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宣传。一要各市县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根据全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各市县的功能区规划。二要加强与住建、国土等部门的协调沟通,使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镇建设、国土与生态环境保持一致。二是推进规划实施。指导督促省政府各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划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相关规划及绩效考核体系,并严格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组织实施。推动各市县根据本规划对本市县的主体功能定位,启动市县功能区规划编制实施工作。会同国土、测绘建立覆盖全省、统一协调、更新及时、反应迅速、功能完善的国土空间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三是开展试点示范。根据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启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争取中部山区市县进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范围打下基础。
(四)加快推进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
一是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认真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支持进入国家重点城市群建设的海口、三亚城市建设,配合有关部门编制和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改革举措,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要求。二是支持重点城市城镇发展。制定支持加快以海口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建设政策措施,制定促进农垦场部与小城镇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推进三亚撤镇设区,重点扶持建设一批文化和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三是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公共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智能网络等设施建设;加强城镇间交通骨干网络建设。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海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三亚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将海南列为省级统筹城乡试点,争取重点城市进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
一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体系,制定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完善生态环保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完善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
二是落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措施。制定实施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推进节能、清洁能源发展各项激励、考核措施的落实。做好全省能源综合平衡工作,针对全省电力供需形势严峻的情况,协调制定各项电力应急预案和保障方案,全力做好电力供应能力挖潜和节电节能工作。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近期要突出加大农村环境治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进一步推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管网配套的建设和管理。
四是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在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摸清碳排放底数的基础上,分行业和区域开展不同层次的试点;推进以低碳、绿色、环保、循环为特征的低碳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低碳技术示范和推广,推广绿色节能建筑,推进低碳交通建设;坚持搞好宣传和培训,制定完善政策措施,使绿色低碳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研究和政策储备。
(六)加强价格调控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一是保障供给。继续推进“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进一步落实好“菜篮子”生产建设规划,加大对常年“菜篮子”建设工作考核。督促海口、三亚等主要城市建立健全储备制度,在灾害天气期间,结合市场供应情况,适时投放储备生活必需品。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地方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完善政策,鼓励粮食储备企业盘活资产,强化经营管理,在完成好储备任务的同时提高效益。
二是完善价格调控机制。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根据国家部署,落实好成品油、电力等价格改革在海南省具体措施。指导市县做好水价分类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工作。健全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收费政策。完善价格应急调控机制。
三是加强价格监管。深入治理涉企乱收费,全面清理取消违规收费项目,加强教育、物业等民生收费监管,开展清理规范银行、物流等涉及民生的重要行业收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收费管理。深入开展旅游价格综合整治,强化医药价格管理,完善道路客运价格管理,坚决查处价格垄断行为。
四是健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七)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支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落实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各项政策,确保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2%;抓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帮助3.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基本动态为零。逐步推行城乡一体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和转移接续。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进一步实施好中小学校安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改造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中职基础能力、实训基地和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等项目建设。加快全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辐射全岛的五大区域医疗中心和1小时三级医疗机构服务圈。统筹好城市社区避灾场所、救灾物资储备库以及灾害救援队伍建设。支持社区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乡镇中心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救助站、精神病院以及殡葬服务设施建设。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09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6分钟,共有194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扣“基础设施建设年”工作主题,较好完成了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1-9月,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0.95亿元,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46亿元。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22元、增长9.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年初预期、高于全县平均。
脱贫攻坚取得新实效。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累计投入资金160余万元,易地扶贫搬迁7户25人,农村危房改造51户。在产业造血上下功夫,累计实施入户项目三批共296户882人。切实阻断隔代贫穷,123名贫困学生享受到教育扶贫救助基金7.4万元。开展“百企帮百村”,推广资产收益、金融造血扶贫等模式,筹集社会扶贫资金5万元,引导1家企业与1个贫困村结对帮扶。目前,计划脱贫46户、123人正全力冲刺各项指标,预计今年能够实现稳定脱贫摘帽。
现代农业取得新发展。我们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实施《甘江镇2017年度助农增收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预计今年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确权颁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总产量达2281万斤。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流转土地1200多亩,培育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家,形成蔬菜、茶叶、柑橘等3个产业带。因地制宜搞加工,培育蔬菜、茶叶、水果等农产品加工企业3个。全力创品牌,培育番茄、黄瓜、无筋豆等无公害蔬菜品牌10多个,远销省内外。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农家乐4家,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500多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新突破。我们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组建项目协调组4个,协调解决问题20余个,征拆土地880余亩,确保6个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乐夹大道建设工程,完成房屋拆迁142架,甘江段通道全部贯通,集中安置点建设正加快推进。道路建设三年攻坚项目中,305线至悦来乡乐青路道路改造工程,已于4月动工,完成7公里的路基;春林村至悦来乡道路(大坪村段)改造工程,于6月初动工,已全面完成路基建设。三水厂管网迁建工程,于7月动工,正加快推进。s305线扩建工程,初步完成道路设计规划方案,拟10月底动工,预计年内完成征地拆迁。成乐高速公路扩容建设,已完成前期宣传工作。
生态环境展现新亮点。我们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环保督察问题反馈整改1个,完成率100%,其余问题均已落实责任人。深入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完成投资30余万元,积极帮助企业验收达标后复工复产,截止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32亿元。推进“绿秀夹江”行动,改造巨桉林700亩。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四大战役”,加快推进甘江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累计关停小作坊、小加工企业3家,淘汰8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关停禁养区内适度规模养殖户22户,整治限养区和养殖区内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465个。
城乡面貌实现新变化。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6%。深入实施“百镇建设行动”,编制完成《甘江镇总体规划》,完成街巷硬化1.4公里,新建供水管网1.7公里,新增临时停车泊位22个。开展违建专项整治,清除钢架雨棚81个,雨棚200余个,拆除违法建设5000平方米,城镇秩序逐步改善。成功创建县级“四好村”9个,市级“四好村”6个,省级“四好村”4个。
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我们坚持以民为本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累计309万元,补偿补助类项目按时打卡发放。开展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室、音像制品出租店专项整治,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21000余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扎实做好人口与计生服务工作,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调处重大矛盾纠纷及上访案件41起,办结41起,办结积案16件,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工、青、团、妇、残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自身建设展现新形象。我们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扎实推进政府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自觉接受镇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承办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2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深化。实施党风廉洁风险迹象精细化管理,2名干部被记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立案2件,结案1件,交叉办案2件,给予警告处分1人,给以诫勉谈话7人。引导828名党员干部与10438户群众“联户结对”,收集意见建议2041条,办理1826条,其余正稳步推进,6月甘江镇群众满意率在乡镇中排名第一。“三公”经费同比下降65.3%。
各位代表、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广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长期关心、支持甘江发展的人大代表、退休老干部,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还不够深入,品牌和加工存在较大的短板;二是主导产业支撑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稳增长的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场镇建设滞后,设施功能不齐,城镇化水平低;四是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还不够,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离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镇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年”为工作主题,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工作取向,统筹抓好发展、稳定两大任务,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特色化,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好发展,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全县前列。
主要目标是:到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全面完成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发展规模农业。按照全县“三带三片三区”农业产业布局,巩固优势连片产业,确保蔬菜种植3万亩、产值3亿元,加快现代林业基地建设,完成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500亩。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依托土地确权颁证,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家,力争创建县级示范合作社1个以上。
(二)优化农业结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努力培育葡萄、柑橘、黄金茶、猕猴桃、花卉苗圃等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精心打造茶叶、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加大绿色、有机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力度。围绕农产品产地,培育壮大精深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深入推进电商进农村,完善物流网络,打通农产品进城关键渠道,推动“甘江牌”走出去。
(三)推动农旅融合。立足乐夹中心点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农旅融合新业态。依托二郎庙、碧云山等景点,围绕旅游六要素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引导培育一批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围绕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挖掘美食、文化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以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等生态休闲农业,实现“一产形态、三产功能”。
二、推进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点
(一)抓项目添活力。坚持把项目作为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健全完善镇领导挂联项目机制,抽调精英骨干,一个项目组建一个专班,全力以赴确保重点项目跟上建设进度。积极服务“挂图作战”等重点项目,加强征地拆迁、问题协调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乐夹大道、三水厂、s215线、s315线扩容、成乐高速扩容等重点项目。认真谋划项目,一产围绕“柑桔”“无公害蔬菜”“一村一品”、三产围绕“二郎庙”“乡村旅游”包装策划项目,力争为甘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抓企业稳增长。坚持“一企一策”稳企业,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电、水、用地等要素保障,引导企业满负荷生产。落实“亲清”型政商关系,以“亲”密切政商关系,以“清”规范政商关系,坦荡真诚开展政商交往,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承接城市功能。按照乐山市布局卫星城的战略规划,甘江将打造乐山市公路物流园区。该项目启动后,要全力做好承接乐山商品物流集散等功能,做好商品批发、汽车4s店、仓储货运、现代电子商务等引进工作,力争“搬进来、稳得住、能发展”,带动甘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推进百镇建设。按照百镇建设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全面完成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努力提高规划编制水平。把基础设施作为城镇建设重点,加强城镇道路建设,力争硬化下正街,完成水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强化整体风貌塑造,加快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展现特色小镇风采。把宜居作为主攻方向,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强化场镇规范管理,努力形成买卖有规范、停放有秩序的镇容新貌,全面升级改造集镇人居环境。
(二)建设美丽乡村。认真总结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按照“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等“五美”标准,完善河西、鞠村、春林等新美丽乡村编制规划,不断提升乡村品位。坚持“特色”和“绿色”主线,着重抓好安全用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厕所改造、环境美化等关键环节,形成各具风格、错落有致的景观点,真正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完善服务功能。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把城乡统筹起来,一起规划建设,一体管理运营,推动道路、饮水、电力、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载体,布局完善购物、健身等生产生活服务圈,让群众享受更加便捷、舒适的现代生活。
(四)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抓好突出环保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四大战役”,编制完善禽畜养殖规划,守护青山绿水金山银山。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深入实施“绿秀夹江”行动,加快完成巨桉林改造,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面保护青衣江水质。
三、狠下绣花功夫,攻坚脱贫任务
(一)增强造血功能。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高质量完成107户,286人的脱贫任务。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发展,以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为基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带动作用,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茶叶种植等农业发展项目,积极探索稳增长、见效快的“抓产业、促脱贫”之路。持续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加快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易地扶贫搬迁26人。
(二)推进政策兜底。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教育扶贫、民政兜底和“十免四补助”、先诊疗后结算等政策,阻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大力推广居家和集中供养救助制度,彻底解决“一人失能、全家致贫”。加大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有一人就业。大力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家结对帮扶企业,构筑政府社会帮扶大格局。深入推进励志扶贫,倡导文明新风,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全面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建成县级以上“四好村”16个。
(三)壮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指导村级组织加快建立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单。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区位等优势,成立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组织,推行反包倒租、开放式经营等模式。积极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增加物业租赁、分红、租金等收入。健全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完善“村财乡管”,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实现集体经济资产积累。
五、全力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福祉
(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更好的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以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失地农民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重点,扩大全镇农村居民保险参保覆盖面。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加大校园、校车、食品安全等方面监管工作力度,保障师生安全。抓好残联、妇联和民政等救济救助工作。
(二)推动文体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利用镇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村民舞台、健身广场等场所开展好全民健身、全民阅读活动。投资38万元,加快推进鞠村广场亮化工程。启动河西村广场亮化工程,重建村委会。
(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实施“七五”普法,扎实开展“法律七进”,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民守法、遇事找法。推进“平安甘江”建设,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健全纠纷化解机制,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性、预案,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防范于未然,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六、强化执政为民,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加强理论武装。健全学习制度,将党的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等列入干部培训课程,全面提升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引导干部抓好经济、农业、科技等书籍学习,用新发展理念推动工作,破除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难题,提升理论功底和业务素质。
(二)强化为民服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倡导马上办、主动办、创新办,始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在公共服务、环境、安全等方面提供更优质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9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