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篇共有736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分钟,共有237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2、仅仅六年,却是漫漫六年,发生了不少事,深刻印在脑海中的太多太多了,一股子倾泄出来,三天三夜也难以道尽。
3、但一定要说出来的,是落进心底的温柔,激起一圈一圈涟漪。一定是我太过多愁善感吧,我手中还拿着几根粉笔,袖子上还有点儿尘粒没擦去,刚听完班主任的叮嘱,就急切地向身后无精打采的他们宣布这个消息。
4、“各位,老师希望我们每人找一张便利贴,写几句新年寄语给大家,然后大家一起贴到黑板报上,好吗?”
5、我表面上还很冷静,其实内心也万分期待。见原来近乎昏昏欲睡的大家已是兴致勃勃地眼睛发亮了。他们或是在和别人交流或是奋笔疾书或是还在犯难,但是,至少都投入进来了,真好!
6、我知道这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甚至还有些俗套,却理解他们激动时的想法。他们,包括我,所有人都不想在这段六年记忆里,只留下如考试如作业这般沉重的回忆,每一个人都想,努力地再多一点美好,再多留一些痕迹。岁月迟早会带走我们的一切,不管痛苦还快乐,也就这一辈子,不管爱还是恨的人,下辈子也不会再见。没有一成不变的状态,不能再死死抓住上个阶段已经流逝掉的美好。但是,总希望在将来有一天回顾时,还能记得,一点点,哪怕一点点,当初的某块碎片。
7、许久,把已经飘远的思绪收回,凝了凝神,我瞥见班中平日里最认真的女生,她平时话很少,声音也很低,总是一幅害羞的样子,此时却用她那小小的字,满满当当工工整整地填满一整张便利贴。再看看班里文笔最好的,简朴的便利贴上布着她秀丽的字,最末还有一个潇洒的签名,再凑近就能发现,好像是类似排比句的祝福,都说大师才爱写排比句,真是让我默默地惊叹一声。而左手边的男生,一张花里胡哨的便利贴上涂着各种各样的颜色,接着再把他丑丑的字藏在色块里,最后好像还要折个什么形状。总而言之,千奇百怪,各人各态。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1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05位用户关注,22人点赞!
??题记
1
很早就读过李密的《陈情表》,里面的许多佳句至今记得清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古今中外,因孝义而感天动地的故事数不胜举,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宇哭竹生笋,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田世国,用身体传递着爱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
2
一句不经意的承诺,让他成为了170多个小孩的父亲。为了让山区那群贫困的孩子能准时收到学费,他总是一拿到演出费就跑到邮局,有时候都没有顾得上清点。12年时间里,他把自己所赚的300多万元给了他的贫困孩子。一开始,大家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但跟他去过一次山区,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大家彻底理解了他并开始尽力支持他。这个人便是丛飞。是爱的泉源让他这么做,是心的颤抖让他成为孩子们的父亲,将自己的生命化的清泉,传递到了孩子们心中。
3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5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02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2、那年初夏,我和父母去登泰山。泰山雄伟的风姿、奇幻的云海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印象。倒是岩石上耸立的奇松,让我为之动容。
3、很早就读过杜甫的《望岳》,知道泰山的奇伟壮丽。我便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攀登的第一步。但刚登上一小部分,一级一级的台阶和冰凉的栏杆就把我的意志完全消磨了。勉励自己的话没有了丝毫作用,我甚至都有了放弃的念头。
4、就在这时,我看见了它——一棵挺拔的松树。在周围的人群和低矮植物的映衬下,它显得极不和谐。但我还是慢慢走向它,它便完全展现在我眼前了。只见它粗壮的根须牢牢抓住了一块块突出的岩石,像强劲的鹰爪。它的根须裸露在地表,无法汲取任何养分,却生长得极其粗壮,像是健美运动员有力的胳膊。仔细看,树根粗糙,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撼人心扉,仿佛是根厉鞭抽打在我心上,让我心中充满了敬畏。此时此刻,在它面前,我顿感人类是如此渺小。啊!坚强的生命!
5、抬起头,它粗壮的树干上满是风雨锤打的沧桑。即使是这样,它还是努力地向上、向上。扭转着、挣扎着,每长一寸都要历经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树皮上结满伤痕,向人们诉说着生命的艰难。但它不服输!它拼劲全身解数用根须抓紧栖身的岩石、深入土层、寻求养分,最终团簇起了永不凋零的枝叶。似乎当它还是种子时,就已决定了生命的历程。生命,就在于拼搏!这石缝间的生命,诠释了生命的真谛。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1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96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小学三(1)班 张亚伟
感动是困境中的一声安慰,是孤独时朋友打来的电话,是无助时亲人的雪中送炭:是生病时周遭关切的询问;是一个眼神,是一个手势,是一个微笑……。
在这个人们日益被物化被功利化的世界上,感动别人和被别人感动已不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作的压力、生活的无奈等籍口,人们在高速的旋转中逐渐消耗了原先应有的感动。更为可怕的是现代社会滋生了一个新的名词:仿真感动。一个学生在校园里扔下了一个杂物,另一个学生马上捡了起来,看到此情景的老师和学生对扔杂物的同学大加指责,对主动捡起杂物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其他的师生很是感动。然而第二天,还是在这个校园,昨天还感动、还对扔杂物同学大加指责的同学却又扔下了杂物。昨天受批评的同学纳闷拉!仿真感动,这便是玩弄“感动”名词的人刻意的获得。比较起来,那扔杂物、不感动的学生倒显得不那么令人憎恶了,至少不感动比仿真感动诚实!
其实,容易感动的人活的很累!他们往往一相情愿的肩起了许多的情感重负。他们往往有责任感,有良心。他们为别人,为自己,为工作牵挂着、惦念着、伤感着、烦躁着、愤慨着┄┄。感动的思想纵横驰骋,在它栖息过停泊过的地方,便留下了一段宁静的文字,一串平静的音符,一幅淡泊的画面!
感动的人执著的寻找另一种感动的绿洲,因此他们不会喋喋不休的抱怨,不会抓住别人的失误不放,不会沉没于短暂的痛苦┄┄他们在感动的同时贴近了苍生,如同安泰贴近了大地,他们尽情的放达自己的心胸和脚步!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5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72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感动是什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爱心的援助?抑或是一场义无反顾的牺牲?
感动的概念太广太广:小到一个关切的眼神,大到一次生命的牺牲。有时候,一缕清晨的阳光,一声婉转的鸟鸣,甚至是一只忙碌的蚂蚁都能使人感动。
感动来源于人的心底,那微微荡起的波澜、掀起的涟漪,都会使人怦然心动。其实,我是一个很容易感动的女孩。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不经意的抚摸都会使我感动不已。在经过了一夜的挣扎后,清晨的一缕阳光往往会伴着我的眼泪流下。久违了的朋友相见,一杯淡淡的清茶,往往使我内心感慨万千:那淡淡的清香不正像是朋友给予我的微笑与关怀吗——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感动是无所不能的,她能将冰封的心融化,将破碎的心痊愈。记得我曾看过一部科幻书籍,讲的是一个女孩子从小就有特殊能力,可她从来没有用过,因为她使用的代价是付出生命。直到有一次,女孩为了救哥哥使用了特殊功能,唤醒了被封闭起的灵魂的哥哥。她的特异功能就是——在人的灵魂封闭处找到一个小缺口,侵入这个人的内心,激发起她所有美好的回忆,使内心的小碎片开始融化,从而唤醒封闭的灵魂。的确,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我坚信那颗拯救灵魂的心是真挚的。
感动无处不在,感动力量无穷,感动催人奋进!你怀着一刻感恩的心,会发现生活处处令人感动,人间是如此美好!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6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51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第一作者:张果蕾(1991.2-),女,河南驻马店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专业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育。
第二作者:吕蔚(1988.9-)女,辽宁省大连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6-0-01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等,构思奇特、行文凝练、与小中见大世界,这些都无一不与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及群众文学心理契合。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1]微型小说大都篇幅不长,但要求结构完整,有一气呵成之感。对于一部微型小说来说,结尾的完美才是一部成功作品的完成的标志。一部作品开头和中段尽管精彩,结尾贫弱,就成了狗尾续貂,令人扼腕。[2]
根据近年来微型小说的发展,以及微型小说理论的逐渐成熟,微型小说的结尾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画龙点睛、首尾呼应;戛然而止、发人深思;意料之外、扣人心弦。
一、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结尾模式。
画龙点睛、首尾呼应主要是指小说的结尾顺理成章,没有过多的起伏,故事情节发展自然流畅,作者主要通过对结尾气氛的渲染、使文章上下文的情节呼应让读者眼前一亮,从而达到小说结构上更完整,主题进一步升华的艺术效果。
张林创作的微型小说《大钱饺子》是这类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母亲包饺子时,往其中的一个里面放了大钱并故意作上了记号,说是吃到大钱饺子的人最有福气。吃饭时,母亲故意把做过记号的大钱饺子盛到了“我”的碗里。“我”早把一切看在眼里,于是偷偷把饺子给了妻子,而最终妻子又悄悄地把大钱饺子给了母亲。母亲心疼整日在外操劳奔波的儿子,而“我”则认为妻子每天照顾孩子和年迈的母亲很不易,妻子更是理解母亲辛苦养育儿子的艰难……当母亲最后吃到大钱的时候,“我”和妻儿拍手欢呼,此时的母亲早已老泪纵横!故事没有太多的波澜之处,选材也很生活化,虽然是生活中小情节,结尾的完美修饰让人们看到一家人在艰苦岁月中相互关爱的浓浓真情,主题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这篇小说描写虽有波澜,但结尾没有过多的让人大跌眼镜,而是自如流畅的完结。但这样的安排也让小说的主题在结尾得到完美的升华,整篇微型小说在结尾处达到画龙点睛的美妙。
二、戛然而止、发人深思的结尾模式
发人深思,也即是留有悬念。此类小说在结尾时可以写得比较、含蓄,似乎完结又似乎欲言又止,留给读者足够的现象空间,让读者有余地思考回味。这样便激发读者兴趣,充分调动其想象力,从而拓宽了小说的思想境界,达到“残缺”而美好的意图。
《书法家》通篇二百余字,言简意赅,是这类微型小说的代表作。局长平时工作涉及的最多的字便是“同意”二字。书法博览会上,局长应邀参加,在大家的吹捧之下,局长也献上自己的墨宝,写下“同意”二字。当问及理由时,局长坦言自己写得最好的便是这“同意”二字。这样的结尾不禁让我们感到滑稽,但滑稽之余,相信很多人都会再次的回味这简单的一句话的结尾。作者聪明的用这么“同意”两个字,让我们看尽生活中部分人阿谀奉承的嘴脸和官场的黑暗腐化。如此结尾,含蓄而有力,只字不提,却又情绪尽显。让读者在无尽的空间中回味理解,讽刺主题不言而喻,微型小说也在这看似不华美的瞬间达到精彩。
微型小说在结尾时戛然而止,不仅适用于批判现实的讽刺型小说,同样适用于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文章的结尾。鲁迅的小说《故乡》最后一句:“其实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作者同样没有刻意点明自己的哲理,但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而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思想觉悟。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是一种文学带给读者的人生启迪和思想力量。
三、意料之外、扣人心弦的结尾模式
“欧?亨利”式的结尾便是意料之外、扣人心弦的代名词,结尾打破读者对文章的传统理解思路,在最后一瞬间让读者瞠目结舌,充满不可预测性,引人注意而又完美新奇。
《麦琪的礼物》便为读者上演了这一幕。以男女主人公为向对方赠送节日礼物为线索展开。女主人公剪掉心爱的头发为深爱的丈夫买了根与他的金表相匹配的金表链,小说的结尾却让人大跌眼镜。男主人公竟为了给妻子买镜子和梳子而卖掉了金表。或许这样的结局让许多的人觉得不够完美。但是,遗憾之余我们又不禁被他们的那种深深的爱所感动。这样意料之外的结尾一下子把小说的爱情主题呈现出来,也更能打动读者,让我们深深记住这对可爱的夫妻,这份暖暖的爱。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7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36位用户关注,30人点赞!
一、照应法
这是学生最易掌握的方法,即:倘若文章结尾时文路阻塞,不妨回读一下文章开头,寻求与文章开头照应的方法。有一位学生在一次考试后告诉我,他在写《难忘的一个镜头》结尾时,他总想用画龙点睛之笔来结尾,可越想越着急,越急越想不到。眼看时间只剩五分钟了,万般无奈之下,他瞟了文章开头一眼,忽然眼前一亮。于是提笔疾书:“这就是我最难忘的一个镜头,是我生活中千百个镜头中最璀璨明亮的一个。”与开头的“在我的生活中目睹过千百个镜头,然而那一个镜头最使我难忘”相照应。这样的结尾不仅没有重复罗嗦之感,而且起到了结构上回环往复、内容上深化中心的效果。
二、点“题”法
这里的“题”指的是文题。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使用点明题旨的点题法结尾较为困难,但点一点标题多能做到。事实上,有些命题作文本身就应该点一下标题,如“第一次学
”之类的作文题,在文章的结尾或文章的开头都必须点一下题,以表明立意,否则会有不扣题或不贴题之嫌。尤其是对把握不准的作文题目,结尾点一下标题有时能收到奇效。如一次市作文命题为《 的一瞥》,“瞥”字对于一些同学来说是生字,或不明其意的字,连题目中的字都不认识何谈作文?然而有一位学生却得到高分。我好奇地问他,这个作文题你懂吗?他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那么这个半命题是怎样补充完整的,又是怎样写的呢?经过了解得知,题目加上“生活中”,是从考题提示里“在你的生活中肯定有许多的一瞥……”中提炼出来的,既然是“生活中的一瞥”,内容自然就要写生活中的一件事。到了文章的结尾由于对标题的意思不够理解,心理总觉得不够踏实,于是他在文章的结尾加上一句:“这就是我生活中的一瞥……”。这个例子说明作文结尾点明标题的重要性。
三、反问法
在文章结尾用反问的语句来肯定前面叙述的内容,从而强调某种感情。这种收尾在考卷中经常使用,这样的结尾对于学生来说极易掌握。比如《我敬爱的人》文章结尾:“朋友,当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难道不觉得我的老师可爱吗?你不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可敬的人吗?”这句话不仅点明了题目,而且深刻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感谢不尽的敬爱之情,其浓浓的情意也打动着读者。
四、归纳法
在文章结尾时快速浏览前文,然后作出简要归纳。学生在文章无法结尾时,不妨试用此法。一位学生在参加作文现场赛时,写的是“一次踢足球”。他记叙一次踢足球遇到的种种困难,最后经过努力解决难题的经历。作文结尾感叹道:“通过这次活动,使我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当生活遇到挫折时,只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会克服各种困难!”这一总结性结尾,不仅总结了生活经验,而且具有启示意义。
五、抒情号召法
运用抒情的手法、号召的形式来结尾。考试中来不及写其它更完美的结尾时,可以用抒情号召的方法进行。如一次竞赛题为《尝试》的作文,一学生是这样结尾的:“朋友,请不忘尝试,快快学会尝试。愿‘尝试’为我们鼓起青春的风帆,‘扶摇直上九万里’。”
六、对比法
在文章结尾时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有一次期终考试,作文的要求是“以拥抱为话题”,一位平时作文水平不太高的同学在考试作文得了高分后兴奋地告诉我,他为了能以好的成绩向父母回报,过一个愉快春节,他自拟作文题时另辟蹊径。正常而言,人们一般选择拥抱春暖花开的春天,拥抱万类竞绿的初夏,拥抱硕果累累的秋天,他却选择拥抱的寒冷的冬天。在文中他赞美冬天朴实无华,从不刻意装扮自己;赞美冬天疾恶如仇,荡涤世上一切污浊;赞美冬天铁面无私,没有一丝多余的温情;赞美冬天刚正不阿,宁折不弯;赞美冬天教人坚强,催人奋进;赞美冬天生性最直率,冰刀雪剑能刺破所有虚伪;赞美冬天为人慷慨,袒露自己博大的胸怀……结尾时,他知道此时应该是升华主题,但由于笔力不够,难以寻找升华语言,他急中生智,想起了对比法结尾:“有人怕它、怨它、远离它,但更多的人亲近它、爱它,我更要大声疾呼:拥抱它吧!”既赞美了冬天,又强化了“拥抱”之情。
七、排比法
以排比句的形式来结束作文。考试时用这种方法结尾不但简便,而且能让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如一学生在面对“以感谢为话题”的考试作文时,他自拟的题目为“感谢‘对手’”。他在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动物因为与对手的争斗而得以生存,人因为与对手的竞争而得以进步来阐述文章主旨,结尾又以排比的形式写道:“我们应该感谢学习中的对手,有了他,你才有奋起直追的目标,才有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应该感谢生活中的各种磨难,有了它,你的意志才会更加坚强;应该感谢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有了它,你才会产生无坚不摧的强大动力。”从而增强了话题的说服力,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八、留白法
含蓄的结尾往往能展现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这个方法在考试作文结尾时,特别是在作文竞赛时使用,会取得良好效果。一位同学在参加地区科技作文竞赛时,自拟题目是《她不该死》,文章描述一位老奶奶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傍晚,因不明雷电现象而长跪在电杆下乞求雷公公,结果被雷击致死,人们因此议论纷纷的真实故事。反映了当时老年人不懂科学,中年人对科学似懂非懂,青少年开始学科学用科学的这一社会现状。作者在结尾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全社会都在学科学、用科学的美好情景。“那位中学生讲述了雷电产生及防护方法后,雷公公又敲着鼓甩着鞭,再次将雨神驱来,只见人们一个个打起雨伞,穿上胶鞋,离开电杆避开树林,向远处走去……”这种象征性的结尾,给人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这篇文章得到了评比老师的充分肯定。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8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02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并发症
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的经典手术,但其术中有时寻找阑尾困难、术后切口感染、肠粘连一直令人烦恼。la可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并以其微创、美容、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正越来越普及。如何预防并发症、提高安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本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进行的365例la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组365例,男201例,女164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13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37例,慢性阑尾炎26例。急性阑尾炎共339例,发病时间:3~49h,慢性阑尾炎病史2个月至5年。有腹部手术史者12例。
1.2临床表现
全组急性阑尾炎33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右下腹压痛,恶心、呕吐312例,发热153例,腹穿有脓液78例,术前彩超报告阑尾炎216例。26例慢性阑尾炎均有发作性右下腹痛或不适病史,入院时右下腹轻压痛8例,术前彩超下腹部无异常发现。
1.3手术方式
全组均采用德国stroz腹腔镜行la手术,未应用超声刀。传统三孔法218例:观察孔位于脐上,两操作孔分别位于麦氏点、反麦氏点或两点附近;美容三孔法143例:观察孔位于脐上,两操作孔分别位于下腹部左、右侧耻骨上区;两孔法4例:观察孔位于脐上,一操作孔位于麦氏点或其附近。手术时间:0.5~2.5h。
2结果
全组365例,中转16例,均治愈。并发症:出血共3例,其中切口出血2例,经再次深缝切口治愈,腹膜后血肿1例,术中发现未持续增大未作处理。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治愈。
3讨论
目前la并不是阑尾炎的金标准手术方法,但仍以其微创的特性越来越得到医者和患者的接受。la适应证同传统阑尾切除术相似,并无特别要求。初开展者通常会从慢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开始,随着经验的积累,适应证逐渐扩大,同传统阑尾切除术并无区别。但无论何种术式,都必须把手术安全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通过对365例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我们认为la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如下。
3.1出血首先是阑尾系膜出血。原因主要是处理阑尾系膜的技术操作不当。阑尾系膜的处理主要有超声刀、直接电凝、钛夹夹闭、丝线结扎。超声刀处理阑尾系膜效果很好,但昂贵的价格不是基层医院都能常规配置的。电凝法,应该用分离钳从阑尾远端开始边电凝边剥离阑尾系膜,一定先分段电凝系膜至发白,再在其远端凝断剥离,遇有小的出血可随时用分离钳夹住后电凝止血。钛夹夹闭法,应该一次或分段用钛夹夹闭后切断,注意钛夹夹闭要牢靠,防止脱落。用丝线结扎时,先从阑尾根部系膜无血管区捅过分离钳引线结扎系膜近端,系膜宽大时应分段结扎。在实际操作中,后三种方法可灵活联合应用,比如先用电凝法处理系膜,遇有出血时,上钛夹,或最后用钛夹夹闭加固。有文献认为下述方法效果好,适合基层医院:双极电凝夹住系膜,变白后剪开,无需结扎[1]。
切口感染,la的切口感染率要比开放性阑尾切除术低,感染多出现在穿孔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有文献报告单纯性阑尾炎未出现切口感染,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感染率为1.67%;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感染率为5.13%;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为14.29%[2]。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阑尾与切口的接触,避免切口感染的最主要措施即是确保标本都经套管或放入标本袋中取出,切忌阑尾直接从戳孔中取出。两孔法实质上是三孔法的特殊类型,遇有阑尾活动度大者,直接从麦氏点切口提出体外操作,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使阑尾与切口壁接触,易引发切口感染,因此有学者不提倡这种变异手术方法[3]。我们也只是在慢性阑尾炎时尝试这种方法。也有学者强调术后戳孔冲洗,认为[4]:术毕在保持腹腔压力同时以0.5%甲硝唑液冲洗戳孔即可防止戳孔感染又可不至于使冲洗液流入腹腔。
3.2阑尾残端漏多因阑尾根部坏疽、穿孔、组织水肿,结扎线脱落所致。遇有此种情况,不能单纯结扎阑尾根部,应该将阑尾根部像修补肠穿孔一样全层缝合数针关闭,必要时浆肌层再缝合加强,进针部位在阑尾根部周围的正常组织上。若处理困难,应果断中转开放手术,确保手术安全。阑尾残断通常只需电凝,不需包埋。但也有文献认为残断荷包缝合,有助于减少残断瘘的发生[5]。
3.3阑尾残株炎多见于la开展早期,根部结扎部位过远、残端遗留过长所致。防治措施就要保证结扎到位:①在阑尾根部系膜无血管区用分离钳穿过,在阑尾系膜没有处理之前从此间隙引入结扎线结扎阑尾根部。②在阑尾根部“8”字缝合一针再打结,确保结扎部位在阑尾根部。
3.4周围脏器损伤这是腹腔镜手术的共有并发症。主要是在建立气腹、安放trocar过程中损伤腹壁血管、腹内脏器,就la来说,较易损伤腹壁下动脉和膀胱。防治方法:采用常规三孔法时,在安放trocar过程中要注意避开腹壁下动脉,可在先放入的腔镜的引导下,在预定部位寻找无血管区,放置其他两个trocar。采用美容三孔法时,术前一定要留置尿管,使膀胱空虚回缩,防止穿刺损伤;两个操作孔安放trocar时,此处腹膜外间隙有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trocar易在此间隙潜行,不易刺破腹膜进入腹腔,反复穿刺易造成腹膜外血肿。当看到trocar在腹膜外的位置时,可用腔镜或已放入的器械顶起附近的腹膜使其保持紧张,引导trocar刺入。
参考文献
[1]张良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60例临床体会.微创医学,2010,1(5):3295-296.
[2]董小刚,何震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分析及预防.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41-42.
[3]刘向阳,李志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切口的选择.腹腔镜外科杂志,2005,10(3):131.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3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50位用户关注,45人点赞!
总结式收尾所谓总结式收尾,就是文章的收尾处,用总结性的语言对文中所描写的内容做简要的梗概。这种收尾方式能鲜明地点出题旨,使读者很容易就能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如《养花》一文的收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显而易见,这简短的两句话鲜明地点出了作者养花的目的,同时也阐明了通过养花所悟出的人生哲理。
感叹式收尾感叹式收尾在文章中较为常见。这种收尾方式,就是作者把写作时的思想感情蕴育到极限,在文章的收尾处将其进发出来,从而表达某种心声。如《草原》一文,作者在收尾时这样写道——“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却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完美地表达了出来。这样的收尾方式,既能升华主题,又能扣住读者的情感,使其如痴如醉。
悬念闭幕式收尾悬念式收尾多用于写事的文章。从文章的内容上而言,悬念式收尾的文章是篇断章。因为这类文章给读者的感觉是没有收尾,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那么,悬念式收尾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呢?《在花山》一文的收尾,使人读后悬念百生,浮想连篇。老人究竟在哪见过呢?在路上、在战场……总而言之,一切符合逻辑的想法,都可能在读者的脑海里产生。这就是悬念式收尾和绝妙之处,它设下悬念,引人深思。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34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44位用户关注,41人点赞!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难在点睛。”文章的结尾正是“收口”“点睛”之处,其地位十分重要,是全文主旨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文章主旨的升华部分,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有新意、有个性的结尾,会使文章更含蓄、博大、悠远,充满一种诗意,使人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正如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让人回味,觉其美,但却不能道尽其妙。因此,结尾要如孔雀开屏那样漂亮,像豹尾那样有力,像兔尾那样短小,像鱼尾那样自然得体。不同的结尾有不同的特点:或干净利落,戛然而止;或余音袅袅,韵味无穷;或画龙点睛,水到渠成;或紧急刹车,含蓄有力;或抖包袱,出人意料;或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总之,我们要学习文章结尾的一些技巧,从而使文章严谨缜密,大放异彩,做到“回眸一笑百媚生”!
【技法指导】
文章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照应式结尾,此法主要是照应开头,有时也照应题目,前后呼应,紧扣文题,使得结构自然严谨;哲理式结尾,平时摘抄一些富含哲理的段落或句子,在写作中将之移用到文章的结尾,不仅能深化主题,而且能启人深思,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抒情式结尾,通常会使文章的情感更丰富。大凡情感真挚的文章都能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动容。在文章结尾若能恰当地抒感,就可以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意蕴式结尾,会使文章的主题更深远。作者通常在结尾处不把意思说完而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从而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得到更为深长的审美享受。这将有助于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奇效。
结尾的方法不限于以上几种,如引用诗歌名句歌词结尾、环境描写结尾等,这就要因文而异了,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结尾方法,让文章结尾确实如“豹尾”,余韵如“撞钟”,豪壮如“奔马”,含蓄如“秋波”,从而达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艺术效果。
【典例分析】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一种常见的文章结尾方法,适合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的文章,这种方法让读者思考回味,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比如现代著名作家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结尾这样写道:“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中我们看到作者的行动经历了一个“走――停――走”的过程,原来的“走”,可能是在散步,但被路边盛开的紫藤萝吸引住了,于是停下来欣赏;结尾的“走”,意义更深一层,作者在紫藤萝的光辉和芳香中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深受鼓舞,于是走向无限的生命支点。这种结尾,余味无穷,促使读者去思考,去想象,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戛然而止。就是文章故事讲完了,叙述结束了,就顺从文意,意尽文止,自然收束,不再用一个独立的段落来结尾,这样的结尾简洁明了,毫无累赘拖沓之感。如鲁迅的回忆性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尾一段,字面上没有交代“三味书屋”,但是作者说:“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文章至此突然结束,让人回味,但这实际上是对“三味书屋”生活的一个总结:作者在三味书屋取得的成绩,就是这一大本的绣像了。作者在读者还想继续读下去,自己好像在还能继续写下去的时候,戛然而止,让读者去回味,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三、哲理升华。在文章的结尾用带有深刻哲理见解的精辟语言,给人以教诲和启迪,或使人幡然醒悟,或使人茅塞顿开,令人回味无穷,收到“巧蓄余酿,以味见长”的效果。如作家冯骥才的文章《珍珠鸟》就是运用了这样的结尾。作者把从朋友那里得到的一对珍珠鸟精心饲养在鸟笼里并细心照料,后来小珍珠鸟出世后,作者与它在关了窗户的斗室内嬉戏玩耍,终于建立了深厚友谊,小珍珠鸟终于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很是高兴,结尾写道:“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光辉。不只是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文章就此结束,脱却感性材料,用带有深刻哲理见解的精警语言,给人以教诲和启迪,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种结尾方法是从作品出发,让读者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小结和归纳,揭示文章中心。它是文章主题的自然延伸,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瓜熟蒂落,止之当止。结尾要充满哲理,委婉含蓄,发人深思,必须精心打造。
四、柳暗花明又一村。文章结尾看似山重水复,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犹如相声中的扣子和包袱,突然敞开,给人豁然开朗之感。比如,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小说一直用悬念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着,直到文章的结尾处,被捂的盖子才被打开:“德拉卖掉了一头飘逸的长发买了一根白金表链,而杰姆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买了一把梳子。”这个结尾出人意料,增添了小说的感染力。这种结尾使得本来已是一波三折的文章,结尾处再次掀起波澜,读后让人忍俊不禁而又有一丝淡淡的酸楚和悲哀。这就是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也可以形象化地称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范文示例】
放学以后
徐熙浩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铺满落叶的马路上一片金黄。放学后,我骑着自行车朝着家的方向前进。突然,天空开始阴沉起来,接着空气中弥漫着雨丝,秋风夹着雨滴打落在大地上。无奈之下,我躲进了一家小店避雨。
那小店的对面是个幼儿园,爱子心切的家长们早早拿着雨具,或撑着伞,或披着雨披在门外等待着放学的铃声。期盼中,幼儿园放学的铃声终于响了。家长们鱼贯而入,将孩子们拥入自己的羽翼之下。
随着时间的流逝,幼儿园里的人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了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
“那小男孩的父母不来接他吗?”我想。
又过了一会儿,小男孩朝我的方向跑来,最后也走进了小店。
“翔翔,你妈妈还没来吗?”令我诧异的是店主竟和小男孩攀谈起来,看来小男孩大概和他很熟。
“嗯。”小男孩应了声,说道,“妈妈一定还在教那些大哥哥大姐姐读书。”
他的妈妈是个老师啊!我有些惊讶,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母亲迟迟不来的原因了,我们的老师也常为了学生而顾不上自己的子女。
“你妈妈也真是的,为了学生都忘了自己的儿子了。”店主有些责怪地说道。
“妈妈才没有忘了翔翔呢!”小男孩举起自己的小拳头抗议道,“妈妈是很好很好的老师,所以她才很忙很忙。我们的蒋老师也很忙的!”
这么小的孩子竟这么懂事!我感到很惊讶。教师工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教师就像掌管天堂之门的圣彼得一样,打开知识宝殿的大门让我们进去,但他们却常常因为要将幸福施予我们而忘了自己的子女,这份无私的奉献曾使千万人感动。生为学生是幸福的,但生为老师的子女却是辛苦的,因为他们总是得不到父母完整的爱,许多人因此而责怪父母,但这小小的孩童却是如此懂事!
我惊讶了,我震撼了,小男孩和店主仍在交谈,我的思绪却停留在此。
呆愕间,雨停了,我走出小店,跨上自行车带着深深的感触继续向家的方向前进,回眸间,那小男孩仍在等待……
简评
本文通过店中避雨偶遇一个教师孩子的故事,侧面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极度负责和对学生的爱。情节简单,叙事简明,结尾以“我”的离开结束全文:“那小男孩仍在等待……”,小男孩要等到何时,他的妈妈什么时候能来……开放性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人思索,意味无穷。
文中有三个人物:“我”、店主和小男孩。但突显在读者面前的,却是并未出现的第四个人物――一位顾不上自己孩子的女教师,而这个主人公却由店主与小男孩的对话引出,这是很高明的虚实结合的笔法。这种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得整篇文章新颖,别致,独具匠心,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尤其是景物描写较好地烘托了人物,渲染了气氛,中间一段抒情议论,近似一段心灵独白,情真意切,水融,既深化了主旨又使结构紧凑。此外,语言也很质朴,感人。
【实战演练】
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意味深长,动人心魄;《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结尾痛快淋漓,干净利落;《社戏》的结尾引人遐思,回味悠长……这些名篇佳作的结尾都独具特色,但都采用了戛然而止,如截奔马似的结尾方法,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养育我们长大,照顾我们的生活,教育我们成才,而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父母亲了,但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吗?不妨来写写自己和父母间的故事。
要求:(1)内容不限,题目自拟;(2)运用上面学到的戛然而止结尾法,注意文章叙事的节奏;(3)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