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教学范文
栏目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热度:73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4138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1分钟,共有246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更加突出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基本理念一,倡导以师德为先,把师德作为小学教师的第一要素。儿童具有的“向师性”等特点,特别要求小学教师应注重以身为范,做好儿童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著名学者钱穆曾说过“:德育是中国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培养人的德性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因此,承担着传播德育主要责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发展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基本理念二,强调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儿童发展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小学教师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需要,关爱儿童,关注儿童的健康发展。这也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教育观。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这些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使未来的小学教师们能更好理解“生本”理念,并贯穿于自身专业发展始终。基本理念三,提出能力为重,重视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强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实践、反思,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理论联系实际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的原则之一,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课程应有目标之一。基本理念四,要求小学教师践行终身学习理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中的具体体现。这种终身学习是在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对自身的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教育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这一理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自身的专业发展,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要求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

《标准》的基本内容从三个维度对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细致、专业的梳理和规范。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强调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小学教师要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突出了儿童的生命教育,服务于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让儿童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在“专业知识”部分,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提出具体要求,教师应了解关于儿童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把握小学教育的综合性特点,掌握广博的通识知识,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在“专业能力”部分,从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教师应尽可能跟上时展的新需要,把握教育新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培养反思与发展能力,增强沟通与合作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提供了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参照,也对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提供了背景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既要从现有的普遍共性的角度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辩证思维等能力,更要突出小学教师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的特殊性问题,这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切实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从课程的角度降低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升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

二、基于《标准》的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教学目标,紧扣生本观念

《标准》通过倡导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基本理念,设置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涵盖十三个领域,提出五十八项基本要求,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围绕这一坐标体系,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在现有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增加体现小学教师专业特色的特殊化、具体化的教学目标,突出以儿童为本的理念。比如: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发展的有关知识,包括儿童身心健康知识、有关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儿童的安全防护知识等,增加学生专业认知度。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能思会研,适应现代教育需要,促进其专业水平发展。

3.帮助学生更好认识个人。一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定位于本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儿童,懂得如何处理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把儿童的发展摆在目的的位置。

4.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而不断奋斗的动力,引导学生更好把握小学教师教育规律,为儿童发展服务。

5.强化学生师德修养,做富有童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启迪学生心灵”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二)增补相关教学内容,体现小学教师专业道德专业化特征

《标准》倡导师德为先,实质是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小学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地位。以德育为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针对小学教师道德专业化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促进学生构建起专业道德体系,并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自发的对专业道德全面践行。

1.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关于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的理论部分,增加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学习。除了一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外,尤其是针对《标准》的要求,增加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体现专业化特征。其次,开展有关儿童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政策及法律知识的学习,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尊重儿童独立人格,懂得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2.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补充儿童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蹲下来看待儿童的世界,更懂得儿童的世界之美,并学会呵护这美的世界,实现生命的润泽。同时在课程的学习中加强学生批判、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3.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加强对国情、党情、形势政策的了解,突出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学习,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生理解、形成“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素质修养。此外,还可通过开设伦理学、普通逻辑等配套选修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三)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培养

小学教师专业的“全科性”、“综合性”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多实践、会实践,以实践求真知,以实践促专业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十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把实践教学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加以强化,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有机统一,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发展。课内实践要充分利用课堂,既联系课程的教学内容,又结合小学教师专业特点。譬如,在课内实践方面可开展以下活动:主要探讨当前小学教师教育方面的热点话题的辩论活动;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手抄报比赛;学生自主选择一段课程内容试讲的活动……多样的课内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为学生提供专业道德培养、能力训练的平台。课外实践活动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假期社会实践等,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力争有所为,有所思,有所得,真正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标准》提出了小学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要尽可能跟上时展新需要的要求,如“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等等。因此,在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不拘一格,不断创新,不仅能有效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还能够对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和掌握教学技能。比如,除传统的讲解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之外,情景模拟法,是一种能创设情境、锻炼能力、培养道德意识的较好的教学方法。学生以表演小品的方式演绎教学内容,一方面使枯燥的道德规范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被学生接受、内化,另一方面则使学生创设情境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此外,一些灵活的方式方法也有助于活化教学内容,帮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达到《标准》所提出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要求。比如通过学生诵读马列主义等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做一些如“同舟共济”的拓展小游戏,培养沟通、合作等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手段方面,则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以论坛、qq群、博客、电子邮件等方式和学生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沟通与联系,随时关注学生发展。

(五)构建综合考评机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评价观

《标准》提出小学教师要改变评价观念,由过去对儿童的单一评价向多元的动态发展的评价转变。小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顺应这一变化,改变过去只注重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考评方式,建立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考评的内容主要从知识、能力、信念、行为四个方面全方位展开,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考核和课程的期末考试考核相结合。日常行为考核从学生的课内、课外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主要侧重学生的能力、行为、素质考核;课程的期末考试考核在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等。

三、结语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7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31位用户关注,50人点赞!

1.1社会多元化因素严重

作为高职学校而言,相对于本科学校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学生毕业求职的时候,在学历上相对处于劣势状态,而且,作为文秘专业来说,属于纯文科类专业,专业技能是写作,相对于技工类理科专业而言,专业既能优势也处于劣势状态。

1.2经济多元化背景深厚

在固态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文秘工作是整个政府部门或企业单位里重要的“理论喉舌”,承担的是承上启下的宣传作用,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但是随着非公有制体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逐步的发展,许多单位不再单独设置文宣岗位或者淡化文宣作用,这对于文秘专业学生而言,打击是相当大的。

2.文秘专业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

2.1正确定义文秘工作岗位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秘书”工作的影响,大多人对文秘岗位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写作固然是文秘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但是对于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文秘岗位而言,二者绝对不是划等号的。文秘岗位既要处理社会交际问题,又要处理文案工作,是整个单位负责上传下达的一个关键环节。至于社会上一些对于文秘工作认识上的偏见和歧视,老师不要一味的否定,要因势利导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在这个过程中,要牢牢地掌握好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对于出现心理波动的学生,要及时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心理干预,力争把学生的不健康思想扼杀在萌芽状态。

2.2正确理解文秘工作的思政教育重要性

目前,企业单位对文秘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远远大于政府部门,因为在对外交往,特别是涉外交往工作中文秘工作人员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个时候,明确自身岗位性质,树立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是文秘工作人员的优秀素质体现。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树立以单位核心利益为主的集体荣誉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2.3明确文秘工作中思政教育的政治导向

在任何一个工作环境下,文秘工作人员必须保持对政治的高度敏感性,因为日常的社会交际和文案处理工作势必要紧跟政治环境的变化进行,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必须培养学生一切从大局观念出发,一切以政治走向为主导。在这其中,政府部门的文秘还稍好一些,企业中的文秘往往在工作中忽视政治因素的存在。对此,学校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就要重点强调和要求学生做好相关的思政教育学习工作。让学生把文秘知识的学习和政治大局挂钩,培养学生灵敏的政治敏感素质,从而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在处理日常工作的过程中积极的为上级领导在政策决策导向上起到辅助作用,真正的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在这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并不是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政治需要提供相关的文案给领导作为参考意见,那样就又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元化背景下,文秘工作要在政府决策引导下完成对企业相关文案的组织和整理。学生在这其中最为欠缺的是实践能力,而这种实践能力在课堂环境中根本学习不到,这就需要校方实习指导部门尽可能的安排学生到企业,最好是国有企业相关岗位进行实习,在实际环境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态度。在实践学习完成后,老师还要认真的对学生的实践报告进行汇总和点评,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3.文秘专业思政教育未来方向

思政教育作为文秘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人生阅历的同时对学生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自身道德修养都是有帮助的,现在的思政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未来拓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一是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给学生创造信息互通平台,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相关教育,在学生实习和上岗试用期阶段也要进行跟踪式教育;二是邀请一些工作业绩突出的毕业生,返校给学生现身说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讲解在文秘工作中应该树立的正确的思政理念;三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实时掌握学生课余时间的心理变化,做到防微杜渐事无巨细。

4.结束语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31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77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于认识事物和现实之间的那些关联。能把握好这些关联,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思考和理解那些关联,如何将现实与三生教育理论合理的结合起来。这样,在授课的时候肯定能取得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从具体到抽象的讲解,由个别到一般,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中学到抽象的知识。

2联系热点时事,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在对国际时事、国际争端研究的头头是道。但是,却不喜欢学习政治,因而也就更不会去体会老师在课堂上穿插的三生教育的思想。这时候,就要抓住他们的强烈的好奇心,将这些热点时事,与三生教育理论联系在一起,给他们从政治、经济、人权等方面,分析热点、焦点。这样,学生们能将时事政治和三生教育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主动的热情参与到政治的学习中,从中深刻的体会到三生教育理念的真谛。

3场所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成效,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够转化为他内在的素质,那,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考虑创设情景,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它自己的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三生教育的思想。比如:我们可以使用现实中发生的一些案例,将学生自己放置于其中,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在轻松快乐中理解三生教育。

4设悬疑,带领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答疑解惑,激发兴趣

疑问是思维的起点,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才能有所收获。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这一点,要将可以贯彻三生教育的主要的地方设置一些疑问,然后再解答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5用优美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空洞的说教肯定让学生异常的反感。可是,如果,把原理、观点和具体形象的材料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触手可及,这样,抽象的概念,学生们也能通过浅显的事例来深刻的领会了解三生教育。政治的理论包括三生理论都是比较乏味的,只有形象生动的语言,严谨简洁、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才能始终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语言形象直观,学生才能身临其境,才能对理论有所理解和接受。

6良好的形象激发兴趣

良好的形象,合适的肢体语言,讲课的态度表情等等,这些,都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可以轻松引起共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觉得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享受,一种精神上的熏陶。可以作为言语的一个深化补充,使课堂教学松弛有度,妙趣横生,同时也会使得同学们对贯穿的三生教育的思想有较强的理解和记忆。

7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需要时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人类会做各种努力。学生也一样。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发展的需要,认识的需要,或者是为了认可的需要,他们会努力学习。被学生、老师的认可,是学生的一种罪基本的需要。学生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吸引老师同学的眼光。一旦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产生满足感,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兴趣。依据这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合适的时候,抓住机会表扬某个学生,以此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能自己去学。从而完胜三生教育在我国中学生中的推广。

8结束语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62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49位用户关注,45人点赞!

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认知与行为之间,个体需要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彰显德育教育的主体性,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与过去相比,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可读性较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通过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而把德育过程内化。例如:在学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1)为什么说不了解过去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当前?(2)高中阶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3)怎样让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怎样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发挥一个人的才能?这几个问题,利用学生原有的思想认识很难解决,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积极地探究问题的实质,最终成为德育内化的动力。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定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较多地采用讨论课、辩论课、演讲课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观点。学生经过自我体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例如:在教学“传统文化的继承”时,设计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主题是“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教学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在辩论中理论指导辩论,事实说明理论。学生带着问题自觉钻研理论、收集事例,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辩论过程中,学生每讲到精彩之处,都会产生思想的强烈共鸣。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辩证地看待我国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

三、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德育教学,要实现从理想型到实事求是型教育的转变。在德育过程中,我们不应该高谈阔论,而应如实地告诉学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各种思想文化激荡,既有“真、善、美”,又有“假、恶、丑”。要教育他们明辨是非,培养道德选择能力,并且把一些新观念纳入德育范畴,尽量贴近学生。如现代人大多无法拒绝网络的诱惑,那么,如何在信息时代利用好信息的强大功能是德育教育的重大课题。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认识到客观条件虽然是问题产生的一个原因,但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要注意知行合一,把德育落到实处。德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德育的形式相对“隐形”,然后才能事半功倍。情感是德育教育的载体,是感化心灵的无形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情感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德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晓之以理,还要对学生动之以情,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品德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四、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思想政治教学不仅是要传授课程内容,而且要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德育教育,如演讲、调查、竞赛等实践形式,更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开展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交流讨论、社会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一课时,组织学生讨论曾经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大家认为,诚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如果牺牲诚信骗取消费者利益获得非法利润,这个企业最终必然走向灭亡。在教学“市场交易原则”时,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实际现象,讨论菜市场看到的真实情景,甚至编排成小品,由学生扮演角色,使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深深体会到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应该遵循平等原则。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课堂教学结构得到完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调动,德育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得到有力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00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214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在当今网络发达、媒体遍布、文化交流频繁以及自由的时代,文化手段无疑是西方对中渗透的最有力手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很大程度上垄断全球网络信息,主导着全球互联网的管理,为其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而媒体别有用心、扭曲事实的抹黑和挑拨、文化交流过程中刻意的西方价值观传播,以及披着宗教外衣的西方思想传道都干涉甚至危害到我国的意识形态。大学生作为网络运用的主体,直接受到各种思想和言论的影响,同时由于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价值观尚未稳定等因素,使得大学生容易受到鼓动,进而做出非理性的事情,威胁到国家的和谐。

(一)借助发达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利用网络进行渗透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方面绝对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斯诺登事件就足可以看出美国等大国利用网络对世界的操纵。网络上的信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真假难辨,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构建还不完善的阶段,辨别力不够强且又处于叛逆冲动期,很容易相信各种不怀好意的信息进而做出有失理智的行为。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都充满好奇心,然而对于歌颂国家之类信息嗤之以鼻、充满质疑的他们,对于通过各种渠道获知的抨击祖国、抹黑政府之类的信息却深信不疑并肆意传播,这无疑正中其下怀。除网络信息迷惑之外,各种充斥西方价值观和与中国传统相悖思想的影片无可辩驳地成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当前,以美国大片为主导的西方影片席卷中国,直接冲击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其中充斥的暴力、犯罪和色情信息,更是让众多大学生沉迷其中甚至在行动中不断模仿。同时网络中极力宣传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包括丰富的物质、自由的个性、开放的性观念等,使得大学生日益向往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盲目追求奢侈的物质享乐,过度强调个性和迷恋毫无束缚的性享受,这无疑极大的颠覆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二)利用媒体歪曲和扭曲事实,抹黑我国形象

西方各国的媒体在一些事件和对国家领导人的采访报道中,经常会刻意选用歪曲事实的字眼,借此攻击我国领导人和政府,并经常用“人权”、“民主”等字眼进行宣传和攻击,在渗透西方思想的同时抹黑我国的形象,从而使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动摇,同时也让广大民众对中国政府失望,最终影响我国的和谐。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往往会听信他国媒体对我国的攻击言论,进而对我国政府产生怀疑,经常性发表不利言论,有损我国信誉。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很多大学生对我国《新闻联播》等栏目的新闻报道嗤之以鼻,讽刺其美化本国形象,只报道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他国生活的水深火热,却对本国的不幸事件加以掩盖等等不和谐的言论,而对于一些不明来源、难辨真假的攻击性信息却不断地去传播和转载。由此可见,很多大学生对于了解到的信息不加辨认就轻信,成为外媒抹黑中国的“推手”和“帮凶”。

(三)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使者”借机宣传西方价值观念

近些年来,我国和其他各国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是促进世界和谐的有利途径。然而,在文化交流中,一些国家不怀好意,妄图用本国文化取代他国文化,进而实现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洋的劣根性,对于还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外国的思想和文化更成了自己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于“文化使者”文化的宣扬和灌输不假思索的接受。这对于我国文化传统的继承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都是极大的隐患。

(四)披着宗教外衣的意识形态渗透

在自由的大背景下,很少有人会因为宗教问题而涉,这就为西方国家的宗教渗透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我国就有很多人因为西方传教士和广播布道而信教。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进行宗教渗透的过程中,抓住中国个别少数民族的不安分因素,利用宗教的掩盖,将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混为一谈,竭力分裂我国,挑起我国事端。

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抵御西方渗透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西方国家对中的意识形态渗透中却是最关键同时也是最危险的人群,大学生思想失守将是祖国未来最大的威胁,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抵御西方渗透极其重要。

(一)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

政治观是人们对国家的政治关系、政治活动的根本观点。在西方对中的政治渗透中,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在西方的各种误导和引诱中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要加强对大学生基本国情、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和形势政策的教育,使广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去。同时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体现了我国人们的根本利益,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而不应该听信他国谣言诋毁自己的祖国。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和要求。

(二)加强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回答了人生的价值和目的是什么,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等问题。人生观决定了人生道路的抉择,同时也决定了人生发展的方向。因此,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明确生活和人生的方向,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等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今众多大学生理想迷茫、目标迷失,更多的注重当下享受而不是为将来奋斗,不仅校内逃课,而且校外惹是生非,物质上挥霍无度,理想上却空虚茫然,亟须加强人生观教育,为其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主要是加强其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主要是使大学生将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内化为个人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要鼓励大学生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地学习和工作。进行价值观教育主要是教育大学生将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自我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并坚持不动摇,不能在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中轻易失去自我。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就是告诫大学生不能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为满足虚荣心而高消费,而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加强大学生法制观教育

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震惊了全国人民,作为名校高材生,他们是学校和家长的骄傲,同时也是大众眼中的国家栋梁,然而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害了室友的同时也毁了自己和两个家庭。当前,大学生犯罪已屡见不鲜,且大多是暴力犯罪,甚至有人只因一时不快而行凶杀人。大学生在各种因素的诱惑和引导下走上犯罪道路,且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加强大学生法制观教育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以及遵守纪律的教育,使其更好地了解人民的权利、更好地体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形成明确的法治意识,从而更好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遵守纪律。

(四)加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因此要使人们掌握道德规范并自觉践行,必须要进行道德教育。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就业如此困难的大背景下“闪跳族”仍不断壮大,当然,此间定有合理跳槽者,但也不乏职业道德缺失、随意跳槽者。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已令人担忧,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方面众多大学生的频频犯错也引众人非议,甚至网上疯传。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风气和秩序的公德心,树立对恋爱、婚姻、家庭负责的观念以及坚持集体主义,能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63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17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 素质教育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119-02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重任。因此,积极研究探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强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二、初中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同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相比,无论从时间上、形式上还是任务上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它的德育功能。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课中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初中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初中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评价观直接决定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实现。教师的一切教育改革行动取决于他对教育改革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教师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首先都要找到教育理念的支持。

2.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政治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3.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人本论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论”,即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都毫无例外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状态必须彻底改变,用以“学生为中心”来代替以“教师为中心”,实现由“师本”向“生本”转变。“以学生为本”是我国教育人本论的核心思想,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教师要及时慷慨地给与每个学生以积极的评价,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

4.要实现政治课教学与课程的有机统一

教师要理顺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实现政治课教学与课程的有机统一。追求新的课程价值,构建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合理框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追求的价值。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知识和品德形成的过程,强调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思想的体验,改变过去只重结论轻过程的错误做法,把结论与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知识与智力、知识与思想觉悟的内在联系。

5.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在课堂。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是以讲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安排。从教学过程来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四环节;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板书,学生抄;从教学方法来看,以讲授法为主满堂灌。这种刻板的程序式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遭到扼杀。构建新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6.要积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

7.要建立政治课教学评价模式

对初中学生的评价要坚持全面性评价,即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避免出现片面性。教学评价的方法,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要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某方面素质的各个侧面,不要看到了这一面,而丢掉了另一面。素质教育评价还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为指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反对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相信学生都会变化发展,相信学生都有发展潜力。

四、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才能有机地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改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志英.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4)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47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98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我们飞虹中学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较多,学生思想品德差异也较大,特别是双差生比较 多。以往我们很少研究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备课和执教时往往过多考虑教材内容如何 讲清,教学资料如何充实、齐备,很少从目标上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一些层次低的学生,教学效果不很理想 。据此,我们在市教科所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结合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律知识部分,进行法制 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实验,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能探索出提高各层次学生法制观念、思想品德和培养良好的行 为习惯的方法,获得在思想政治学科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经验。

实验过程

一、分析情况,确定目标阶段

第一步,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制定总目标。

我们课题组根据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公民这个中学阶段的教育总目标,根据总课题组提出的让学生“学 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初中阶段教育目标,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分析了教材的内容,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制 定了总目标。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不但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要通过知识传授,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贯 彻落实到行为上。因此,我们从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制定了总目标。

认识方面:学生能理解“法律”一词的含义,知道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及其作用、法律规范对青少年成长 的密切关系;知道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政治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情感方面:学生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情感。

行为方面:学生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勇于维护宪法和法 律的尊严。

第二步,分析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不能仅仅根据分数而定,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代表他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我们根 据这届学生进入中学后的表现,听取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法制观念、意识以及在遵守法 律、法规方面的表现,确定了由低到高的四个分层类型。

第一层:不知法、不懂法,并有违法甚至轻徽犯罪行为,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

第二层:有一定法律常识,但是非不分,看到同学违法犯罪行为不检举、不揭发,甚至包庇、间接违法。

第三层:有一定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自己基本守法,但对违法犯罪现象不闻不问,明折保身。

第四层:有较强法制观念,不但个人自觉守法,而且对于犯罪现象,敢于揭发甚至斗争

第三步,根据每一层学生情况,确定每一层所要达到的分层目标。

第一层目标:初步了解书本上讲授的一些基本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基本上知法守法。

第二层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知识,尤其是和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制内容,是非分明,并能与违 法犯罪现象划清界限。

第三层目标:能知法懂法守法,在遵守国家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爱憎分明,勇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 尊严养成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良好习惯,能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第四层目标:有较强法制观念,对法律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不但自己学法守法,而且还能积极宣传法律, 教育他人知法懂法守法,并能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法律知识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步,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目标

将课题总目标、分层目标印发给学生,教师详细解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 目标,同时对学生强调:所选的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应该是经自己努力能够 达到的目标。另外学生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适度修改,甚至可以自订目标。

第五步,学生选定目标、教师调整,最后学生明确目标。

学生选定目标后,有的过高或过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调整目标。经过师生共 同调整目标后,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同时教师也明确了学生的层次类型。

二、根据目标,进行分层教学、教育阶段:

1.课堂内分层教学

备课 教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时,必须考虑对各类学生的不同要求,要把一节课中的各个环 节上,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形式写在教案上。

讲授 在课堂教学的讲授方法上,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采用搭台阶的方法教师搭一层,学生登一层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思路,在知识不断深化的同时觉得自己听懂了、学会了,激发学生继续登台阶的愿 望,最后达到课堂教学目的。教师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达到最高台阶,不同层次同学达到相应的台阶就算基本达 到要求,并继续鼓励学生向高层次台阶迈进。(参见页底所示的在讲授权利义务时所搭四层台阶的示意图。) ────────────────────── │权利概念││具体权利││掌握权利的含义││权利义务相同点│ ──────────────────────

─────

│ 权利义务 │ 列出 举例 对照例子讲述 分析得出 │ │

│ 相互关系 │

───── ────────────────────── │义务概念││具体义务││掌握义务的含义││权利义务不同点│ ──────────────────────

第一层要求 第二层要求 第三层要求 第四层要求

提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 一些带有启发性和复习 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做到有的放矢。

讨论 课堂讨论采取三种形式:

同质组讨论:把同一层次分在一组内,不同层次的组讨论不同程度的问题,讨论有针对性,效果理想。

异质组讨论:混合编组,讨论同一问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质组讨论,异质组交流:将同一层次的同学分在同桌,一起讨论属于本层次范围内的问题,然而请不同 层次的小组互相交流各自讨论的结果。

作业 作业分层有两种形式:

(1)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数量,不同内容,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对层次低的学生布置较少,较容易 的作业。而层次较高的学生布置较难、较多的作业。

(2)全班同学作业相同,但降低对低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求,提高对高层次学生的要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

2.课堂外分层教育

课堂外的教育应做到“二结合,一落实”,即:结合分层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落实重点,做到重 点学生重点帮教,每位政治课任课教师在所教班级重点落实一、二帮教对象(第一层学生)。一方面帮助他补 缺补差,另一方面经常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找学生谈心,了解目标达到情况,鼓励和帮助他实现目标。

对于层次较高的同学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在课外学法的兴趣,诸如搞了法律知识专题剪报小组,组织法律知 识竞赛,从而激发了高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语文组配合下,参加了区政治小论文的评比活动,并获 得了此项比赛中的一半奖项。

三、形成性评价阶段

根据学生知识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学期结束后,先进行知识考核, 命题兼顾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知识的题占60%,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题占30%,有一定难度的 必做题占10%,同时增加10%可以让高层次同学发挥的选做题,使试卷能反映各层次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程度。教师要求第一层同学只要达到50分,第二层同学达到65分,第三层同学达到80分,第四层达到90分,学 生只要达到这些要求就算合格。然后,让每个同学根据一学期的各方面表现,如出勤、早自习、课堂纪律、作 业情况,特别是行为习惯和校内外各方面表现,加上知识考核目标达到的情况,自己考核目标达到的程度,并 报出成绩,教师根据所了解的该生情况进得调整,并向学生说明调整的理由,最后在学生认同后,得出考核成 绩。不论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自己订出的目标,就能得到好的成绩和评价。

实验结论

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我校实验了近两年,我们初步归纳了以下五点结论。

1.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中紧紧围 绕自己选择的分层目标进行有效有目的的努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学,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 非实验年级,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2.思想政治课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学生不仅知识掌握达到目标要求,而且在情感和行为上也达到了目标要 求,进而提高了思想觉悟。分层递进教学,克服了以往造成的思想教育目标高不可攀、学生由于达不到要求而 自暴自弃的弊病。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一层层攀登,慢慢达到目标,学生思想觉悟提高的效果明显。

3.分层递进教学法,可以解决高层次学生“吃不饱”,低层次学生“咽不下”的矛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积极性。随着分层递进教学法目标层层达到,给差生以足够的学习和思想提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 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习困难学生转变。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3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90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本文就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应用的必要性,针对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笔者本次研究,提出了注重时事政治的教育性和时效性,指引学生对时事政治的评论,将时事政治与教学的各环节有机结合等策略。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实现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

时事政治;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一、时事政治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之前,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二是政治教学课程枯燥、乏味,其内具有抽象性。然而在新课改后,初中政治教学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1]。

2.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时事政治是德育的关键,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学生通过正确的认识社会事件、持续的关注时事政治,可以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另外,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的对各类社会事件进行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符合市场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金钱的诱惑下极其容易出现思想不正的现象,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并不成熟,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很容易出现拜金主义等思想。因此,就必须给初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教师将时事政治事件引入政治课堂并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学生反思,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时事政治在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大部分学校对时事政治教学引入初中政治教学中有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有些学校反对将其引入政治教学中,主要是顾及到学生不能深入的了解时事政治,由于学生思想不成熟,因而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且引入政治课堂的时事政治,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事情发生的时间及内容,而没对其做深入的探讨;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中考,而让学生死记硬背时事政治,而由于老师没有对其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其深层意义;另外,在一些农村中学,由于信息不畅,政治课堂上老师不关心或者无法关心发生的社会事件,从而使得时事政治不能引入初中政治课堂[2]。

三、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注重时事政治的教育性和时效性政治理论能够促进对时事政治的理解,而时事政治又能够诠释政治理论。因此,初中的政治教师应该具备关心时事政治的良好素质,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对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了解,例如,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新闻类的app等。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讲述所获取的时事政治信息,以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关注时事政治。

2.指引学生对时事政治的评论由于初中生知识面较窄、能力有限,不能深入的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评论,而且也不了解一些事件的真实情况以及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内容,极其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的风气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时事政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了解事件的缘由,分析事件的好坏,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与此同时,教师也应积极的参与讨论中,尊重学生的观点,扩大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对于学生错误、荒诞的评论,教师应该予以引导并指正,从而促使学生关心时事政治,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水平[3]。

3.将时事政治与教学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教师将时事政治与政治教学的各个环节相结合,以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一方面,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时事政治事件,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依据所学的政治理论来分析时事政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件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收集时事政治信息,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久而久之,在这种环境之下,学生都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政治理论来分析时事政治事件的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虽然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又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引入时事政治到课堂的时候,既要注重时事政治的教育性和时效性,又要指引学生对时事政治进行正确的评论,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阚玉柱.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5,02:20.

[2].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5,22:245.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3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96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关键词】初中政治 ; 教学策略 ; 新课改 ;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70-01

初中政治学习是学生们第一次正式接触政治教育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培养初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初中政治的教学不应该单单局限在对考试分数的追求上,更应该在内在精神的升华上下工夫,促进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的全面有效发展。但是,现在很多的初中政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们对于政治这门学科的了解和实际运用。因此,如何改善我国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严重

目前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完全是为了来应付中考,同时有关教育部门对于中学政治教学不够重视,这主要表现为初中政治课程并不能像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目一样成为每年中考的必考科目,初中政治有时是不作为考试科目的,即便是作为考试科目,很多时候都是开卷考试,这种应试教育的理念严重的影响了政治课程在中学中的开展。而且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将来高中文理分科会选择理科,因此没有必要对政治了解太多,只需要能通过考试就可以了,大大降低了对初中政治的学习兴趣。

1.2学校、老师对政治课程的轻视

初中政治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比较低,很多学校在安排初中政治课程的时候,往往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对于初中政治课程的安排较少,甚至出现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政治老师的情况。这些都是学校对于政治课程轻视的表现。很多老师对于政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在备课、授课过程中积极主动性不足,甚至老师会在课堂给学生画重点,让学生自己去背,从而可以把时间挤给其他课程。

1.3研究探讨氛围不浓厚

在一些中学,数学、语文、英语这些课程开展的有声有色,学校还专门聘请一些知名的教师作为各科的学术带头人。这些学术带头老师经常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带动全校的相关教师学习氛围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反过来在政治教育教学方面并没有开展相应的学科内教研活动,即使有也仅仅是为了应付一些领导的检查,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实际作用。

1.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

初中政治课程是一门培养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提升的思想教育课程,有着严密的理论结构。这种理论结构严密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难以理解,需要学习者反复的思考和揣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目前很多的初中,没有能力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老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即便上课不好好听,没有领悟其中的内涵,只要会背就能通过考试。

二、初中政治教学处于困境的原因

2.1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

“改革才能进步,改革才能有发展”,这句话应用到初中政治教学再合适不过了。但是目前学校、老师开展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大家已经习惯了过去老一套的政治课程教学方式,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学校、老师不愿意冒着风险去进行政治教学的改革,改革失败影响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声誉。这是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2.2应试教育是最大的“绊脚石”

应试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现在全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但是依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问题。对于政治的学习,多数学生都是考前突击,而老师本身也由于政治学科所占比重不大,对政治学科不重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重点放在比重较大的数学、语文以及外语上。这也是阻碍我国综合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尚未形成立体式的教学模式

把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是所有学科都应该探寻的方向,尤其是对于初中政治这种需要在实践中感悟内涵的学科而言。初中政治课程教育仅仅是课堂内的一般教学,没有延伸到课堂外,缺乏立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很多的课外兴趣小组其实是名存实亡,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学校的组织安排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学校以及教育部门对校外的政治教学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基地投入较少,不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

三、改善初中政治教学现状的新策略

3.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形式

初中课堂是一个有机的教育组合,它可以很好的将老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摆脱对政治的厌烦感,要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到政治的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成为政治课程教学的主体,自己提出问题,自我进行剖析,自我进行总结,老师起到辅助的作用。这是一种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3.2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1)政治老师在课堂的内外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政治氛围,让学生置于其中,亲自的去感受和体验,并且凭借自己学到的政治知识以及生活经验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汲取学生的直接思想。政治老师要和学生多进行沟通,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的教学所需,像学生对人生价值方面等等。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讲解,课下加以引导,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念奠定知识基础。

3.3尝试开展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实践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教材中的探究案例和学生的实际思想进行结合,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全面发挥与发展。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与总结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于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我国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池州学院学报,2010,(2):45-47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62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47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关键词]初三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价值;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毕业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面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课所具有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转化功能无论我们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但是重视语、数、外、理、化教育,轻视思想政治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相当一些学校领导和师生中还没有根本解决。在我国初中教育尤其是初中毕业年级教学中还未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方法。

一、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

政治价值十分突出国家意识是超越理性的一种政治信仰,它是特定社会集体利益的反映,它对于事物的说明或解释总是受制于某一阶级的利益,以服务于这种利益为最高准绳。尽管现今的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国家制度,有多种多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但每个国家都在通过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巩固统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所不同的只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初三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它在向青少年灌输国民意志,排斥异端思想,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促使社会价值观的终极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政治价值因此显得尤为突出。今天,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传媒极力向中国灌输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切使得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所造成的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由此可见,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价值,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重视思想政治课价值,并切实搞好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二、初三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面临着学生生存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传统课程上存在多学科并立、分裂、结构单一化、封闭化而内容上学科之间重叠、交叉的弊病。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校教育五天制与家庭社会教育两天制的不合理格局,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为此许多国家改变了随意增加学科的传统办法,把改革的目光投向学科的融合上。充分有效的发挥各学科课程的整体作用,推进综合课程的课程改革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我国教育过去深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实行的是典型的分科教育,几十年来,虽然为社会主义事业也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适应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弊端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日益突显出来。

三、初三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来看,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课与其它课程在教育价值上体现出一定的差别。初三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初中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注重其价值的发挥,给予它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关系着百年树人的大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诌议》 詹桂贤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