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教学范文
栏目

根鸟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11-20 热度:93

根鸟读后感

根鸟读后感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717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5分钟,共有145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情朗读、师生对话,让每个学生都能领悟到课文深意

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别。个性不同决定着思维方式与深浅度的不同。使学生在愿意思考、主动动脑的情况下,还要给学生更多自,建立开放的教学过程,关注每位学生,使学生乐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下面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第2课时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流程(一):复习导入,媒体传情。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同学看大屏幕,来填一填。

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小鸟去南方之前答应大树明年回来再给他(唱歌)。第二年春天,小鸟飞回来后却发现(大树不见了),它四处寻访,问了(树根)、(大门)和(小姑娘),最后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找到了大树。

流程(二):小鸟与大树的约定。

师:老师知道有个好朋友可以倾诉烦恼,分享快乐,是非常幸福的事。这棵树和小鸟在一起时生活得快乐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或词语中看出来的?(生练读第一段。)

师:从你的表情中露出了幸福,然而幸福是短暂的,寒冷的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了,他不得不与大树分别,临行时,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大树会怎样对小鸟说呢?请你读一读大树的话。想象一下,当你即将与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分开很长一段时间,你的心情如何?请你用这种心情读一读大树与小鸟道别时的话,行吗?

众生齐读,用心体会。

师:听了大树的话,小鸟又是怎样说的?以怎样的语气来说?(坚决与肯定)

生:哪一对好朋友来试试读大树和小鸟的对话,好吗?

流程(三):小鸟和树根、大门、小女孩的对话。

师:第二年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回来找他的朋友——大树。可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三组对话,你们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如果你是小鸟,这一路上的心情如何呀?合作练读,好好体会。

(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自由组合赛读。)

师: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小鸟历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生齐说)。小鸟,你找到大树了吗?找不到,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次读——问的三句话。

众生齐读。

师:小鸟寻找大树时的三次对话是一次比一次更焦急。而树根、大门、小姑娘的身份不同,回答小鸟的语气也不一样,同学们自己试试,体会体会。(分角色读三组对话。)

生1:我体会到树根是同情的、伤感的;

生2:我体会到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语气比较平淡;

生3:我体会到小姑娘的声音是稚嫩的……

流程(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师: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读课文最后部分,一会儿再交流。

生1: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生2:“唱完歌,小鸟为什么还‘看’了灯火一会儿才飞走呢?”小鸟在想:(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好朋友。)

二、改变评价方式——拓展延伸、多向对话,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有好表现的心理,喜欢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但如果表现得不到肯定,就会产生一种惧怕心理,这种心理容易阻碍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应适当把握评价的尺寸,即使有错误也不能轻易全盘否定,要在肯定积极思维的主动态度中让他感到自己勇于当众发表意见的勇敢。同时使他们认识到错误之处,给予他们重新思考的机会,直至获得正确的答案,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养成爱动脑、善思维的好习惯。

承接以上内容: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一位从来不完成作业的学困生王兵同学居然高高地举起了手,我便不失时机地叫起了他,他满脸通红,声音太小了,我走到他桌前,用手拍着他的肩膀,他吞吞吐吐地说:“大树和小鸟是好……好朋友。”我让他坐下,并且给予肯定表扬的态度。同学们听我这样一说,联想到他平时的学习水平,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接着讲:小鸟力尽艰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它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

根鸟读后感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0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23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一、潜心会文悟“情”

文章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是反复锤炼语言艺术的结晶。教学中要让学生潜心会文,于入微处品味,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对语言所描述的形象、所抒发的情感、所蕴含的意义等有所感、有所悟。如本人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文章写的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见闻,第一次是傍晚时分,作者和朋友泛舟河中时被一株大榕树吸引住,他们沿着河面观察,感叹榕树的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第二次是早晨,看到群鸟活动的景象,对“鸟的天堂”充满留恋和赞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和文章最后一节划船离去时“回头看大榕树”、“我感到一点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等细节处进行深入思考:“作者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从而领会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细究描写习“法”

阅读与写作的共同点很多,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往往也是写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阅读中要弄清的文章思路,要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要知道内容的详略,要体会作者的情感等等,这些都是写作要落实的问题。因而,可以在阅读中细究描写,习得方法,找准读写的结合点。当然,要注意不能面面俱到,在诸多结合点中侧重选择一两个,再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扎实训练。还以《鸟的天堂》一文为例,在学生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大榕树的静态和动态特点,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样,学生就会领悟到,作者描写榕树的静态特点时,是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观察的,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与朋友争议株树,侧面衬托榕树的茂盛。再写近观榕树枝、干、根、叶的情态,刻画了一株充满生机活力的大榕树。在写“鸟的活动”时,作者抓住了鸟多而热闹的特点,巧妙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

三、学习表达从“仿”

学生学习写作,一般都是从“仿”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的表达特点,选择文章中的某一片断或章节,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进行仿写练习。这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非常重要,也很有效。比如可以仿写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仿照文章的表达顺序如按时间顺序、按事件发展顺序、按地点转换顺序、按游览参观的顺序以及插叙、倒叙、先总述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述,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等。可以每次进行某一表达方法的仿写训练,一课一得。这样,仿写练习多了,学生也就逐步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仿写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仿写前先要认真阅读理解文章例段,领悟作者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法;二是要明确仿写的要求,是仿断式结构,还是仿表达顺序,或是仿表达方法;三是仿写不等于抄袭,仿写只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而不是照抄原文,要自己选择材料,自己组织语言;四是仿写练习可以和观察事物等有机结合。如在教学《翠鸟》这篇课文时,可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作者是抓住几部分来写的?每一部分又是怎样描写的?这样,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学生懂得了这一段写的是翠鸟的外形特点;作者抓住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嘴这几部分来写的;在写爪子时着重写它的颜色和动作,写羽毛者着重写它的颜色和形状,写眼睛着重写它的神情,写嘴着重写它的形状。这样,学生领悟了作者主要从颜色、形态、动作等几方面描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嘴等部分的特征,把翠鸟的外形特点描述得非常逼真。课后,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仔细观察它的样子,然后学习《翠鸟》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抓住这种动物的样子、特点进行仿写。通过这样的仿写练习,学生就能比较好地掌握这种表达方法。

根鸟读后感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5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84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根鸟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少女到悬崖上采花,一不小心掉进了峡谷。她出现在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梦里。根鸟出发了,一飞冲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峡谷、小镇……一个个场景奇异而玄妙。根鸟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他决定以梦为马,度过他的成长阶段。恍惚、迷乱、摇摆、清醒、执著、一往无前,他在痛苦中品尝快乐。西去的路上,根鸟被叫长腿的叔叔骗到了鬼谷去拉矿,后来在独眼老人的帮助下才逃走了。但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烧了自家的茅屋继续西行。他又碰见了板金,但板金也永远闭上了双眼。根鸟最后就这样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这是一部迷人的梦幻般的小说,它让人在梦幻中游走,在真实中体验人性。它让我感到快乐、恐慌,还有悲伤。但最重要的是根鸟坚强的斗志令我十分感动与佩服。

浙江杭州萧山区萧山体育路小学三年级:孙艺榕

根鸟读后感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9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33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根鸟》读后感

何浩楠

主人公根鸟在一次外出打猎时,猎到了一只罕见的白鹰,并从白鹰脚上取下了一封求救信,落名“紫烟”。当晚,根鸟与父亲寻遍了附近的山谷毫无收获后,根鸟义不容辞地踏上了西寻紫烟之路。途中,根鸟结识了板金,板金在十八岁那年当梦离他远去后,舍弃了荣华富贵,也踏上了西寻梦的旅途。这两个人都是为追寻自己那渺茫的梦而西行的。途中虽然艰难险阻层出不穷,但他们凭借着那坚持不懈的意志,心中那不达到目的势不罢休的信念,跋山涉水,克服了重重的艰险,竭力寻找着自己可能一无所获的梦。但板金的命运却是悲惨的,他在莺店的郊外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告诉根鸟:“要坚持不懈地去寻找梦中的大峡谷、紫烟。”根鸟凭借梦中的记忆,虽然是在漫无目的地寻找,但他依然义无返顾地努力着。在鬼谷,根鸟虽然在做苦力,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没有放弃,依然一次次地逃跑,直至成功。在米溪,他又一次忍痛舍弃了荣华富贵和秋蔓,毅然踏上了西去的行程。在莺店,根鸟面对自己一贫如洗,再一次显示了自己坚忍不拔的恒心和毅力,往西直走,终于来到了大峡谷。

这一切,不都标志着根鸟心中那永远不断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吗?根鸟的事迹深深地感触了我,使我受益匪浅。他使我想到,根鸟那种永不放弃的恒心不就像那一簇簇爆发的礼花吗?其实,礼花在升空和绽放时是一样漂亮的,若不是在升空的压力下,礼花能绽放出那么光彩夺目的色彩吗?人生如同礼花,都需要向上腾飞的决心和恒心。正如英国诗人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一件事情,一旦着手,不达目的,决不罢手。”这句话再次显示了坚持不懈的意志是多么重要,它蕴藏着的动力将是无穷无尽的。它激发着一个人将要着手一件事时,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也要一办到底,绝不半途而废。这样,我们才可以像绽放着的礼花一样,迅速冲顶,最后获得成功。板金虽然没有找到自己那失去的梦,但他却为了自己的梦想耗尽到最后一刻。他的行动也向我们蕴予着要在荆棘丛生的艺术大道上闯荡,常人可能会望而却步,但生活的强者,那种意志坚强的人,他们也许会得到史无前例的成功,欢欣鼓舞地来品尝成功的乐趣。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曾经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根鸟读后感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34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41位用户关注,22人点赞!

一、解读文本——基于儿童的童真童趣

对于文本解读,特级教师钱正权曾有过阐述:教师备课要经历三种角色的转换,首先是文本的一般阅读者,继而恢复为一个语文教师,最后设想自己是一名学生。在这三种角色的转换中,第三种角色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般来说,我们总习惯于“深挖洞”式地研读文本,比赛谁钻得深,谁想得透,以为自己想得多就能让学生学得快。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他们的眼光来解读文本,找准教材中最能引发他们兴趣的点,则能激发他们潜心阅读文本的探究欲望。

《珍珠鸟》这篇课文上的人很多,解读得也纷繁复杂。在小学四年级孩子的眼里,这篇文章会有怎样的第一感受呢?我想既不会是成人读者眼中的人和动物突破了非同类界限的信赖,也不会是语文教师眼中作家语言的精美、写作手法的巧妙。孩子拿起书,第一喜欢的就是小鸟的可爱。虽然这是一个浅表的反应,但我们决计不能轻视它。窦桂梅、薛法根两位专家在教学这课时都以学生对珍珠鸟的兴趣作为落脚点,以此为基础展开文本对话,以下是窦桂梅、薛法根两位专家教学这课的节录。

窦桂梅:

师:(解题)从题目上看,你觉得这鸟怎样?

生:珍珠鸟长得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师:想看看吗?(出示图画)你觉得这鸟怎样?我愿意听到同学们看到图画之后再读题目的感受。

生:珍珠鸟,好小啊。(学生读题目《珍珠鸟》读得很美、很轻)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

薛法根:

师:读了课文,在你的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印象中的珍珠鸟,真好!现在,谁能完整地描述一下珍珠鸟?可以描述一下它的外形、习性,以及给你的感受。能说一段话吗?

(生练习后描述)

师:那么,这原本怕人的鸟,又怎么会胆大起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悟,注意从字里行间体会言外之意,体会言中之情。

两位专家的课堂虽然具体的教学手段不同,但因为找准了小学生的兴趣所在,所以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只有从学生出发,找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才会有人文精神的进一步解读,才会有语文能力的训练冲动。

二、有效提问——基于儿童的本位探究

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作为学生要会问,作为教师更要会提问。而目前语文课堂中还存在大量无效提问,如没有指向性的随口提问,缺乏探究性的明知故问,这些问题耗费了大量时间,使课堂成了老师问问问,学生猜猜猜的综艺节目,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怎样问才有效?我想,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问得巧”,体现在语文课堂上就是要以学生的本位之疑落脚,推动学生的探究冲动。教学《墨梅》一诗前,我发现新教材与原来的教材出入较大,而学生早在低年级就诵读过这首诗,一下就发现了版本问题。虽然我已了解到苏教版教材是根据王冕现存墨梅图上的真迹选用版本的,但我还是借学生的这个疑问来引导探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在“只流清气满乾坤”一句中,现在用的“流”与原来流传的“留”哪个好,说说理由。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留”好,体现了梅花要把高洁的品格永远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有的则认为“流”好,体现了梅花的清香是飘溢流动的,很有美感。这个看似早有答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讨论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更加深入,同时也得到了语文能力的训练。

在为学生的感悟能力欣喜的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落脚于儿童探究兴趣的提问才是有效提问。“善教者,必善问”,语文教师应该做个善问的智者,设计的问题要出于学生的疑问,但又高于学生的疑问,让问题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三、情境创设——基于儿童的生活体验

创设情境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有效教学手段。尤其是在现代化课堂中,多媒体为创设情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在创设情境中又要注意什么呢?我在自己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有过这样的尝试。

(展示小鸟站在作者肩上的课文插图,观察图画,说说画面中的小鸟在做什么。)

师:回忆小时候,你曾经趴在谁的身上睡觉?有什么感觉?(生回答略)

师:在亲人怀里感觉很舒服,能安然入睡毫不担心,这就是文中说的——(信赖)

(播放摇篮曲音乐)

师:小鸟儿,老师看着你趴在自己信赖的人的肩头,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生回答略)

师:这种感觉是谁带给你的?请你再次回过头来,到课文中找一找。

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使用了一幅插图、一段音乐,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寻找其与文本中人文情感的共振点,强化这种情感的交融,从而引领学生靠近文本,靠近作家的情感和心灵。这样的情境创设避免了局限于表面趣味,突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让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真实化。

四、语言训练——基于儿童的内在需要

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课程,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也必须植根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语言的生长基点,让学生愿意说,主动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天鹅的故事》一文中三次描写了天鹅的叫声,每次的叫声蕴含的意义不同。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三次叫声,以此为线索分别设置了三段不同的导语启发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听,面对厚厚的冰层,饥饿的天鹅们焦急地叫唤着,那只瘦小的天鹅边哭边在说……

忙着破冰的天鹅们叫声多么响亮,他们在喊着劳动号子:老天鹅喊着……身强力壮的大天鹅喊着……年轻的小天鹅喊着……

吃着鱼儿的天鹅们愉快地叫着,他们在说

三次语言训练都紧扣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兴致高昂的交流中,天鹅们面对困难的焦虑、破冰时的团结勇敢、破冰后的欢快,生动地诠释了出来。对于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不反感,不害怕,都能积极参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巧妙捕捉语言的训练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鸟读后感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82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83位用户关注,30人点赞!

在凄美而动人的童话故事中,我们被鸟儿和树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所打动,为鸟儿对树的那份执着钟情而感动,更被王老师精湛的教学智慧所折服,尤其是课上始终奏响“语用”主旋律,就这样唱给你听。

一、在情境切换中滋长语言

日常教学中,情境创设并不少见,但目的不一,有强化感知的,有体会情感的,有训练朗读的。而王老师在具体语境的推动下,巧妙地引、深入地读、大胆地想,让孩子们入其境,悟其意,学其言。

师:正是这样的“天天”,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带给我们多少美好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的情境)

师:大家看,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

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

当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

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

就这样,迎着风,迎着雨——

就这样,走过春,走过夏——

生:(一次次朗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伴着音乐,屏幕依次呈现夏天、晚上等各种背景)

师:你再听,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优美的歌,树呢?

你再听,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快乐的歌,树呢?

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夏日小情歌,树呢?

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晚安小夜曲,树呢?

生:(一次次读)听着鸟儿唱。

师:是的,多美好的画面,多美好的情感,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日又一日,多好的日子,多好的朋友,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个开头。

一个深情地吟唱,一个快乐地聆听。王老师不断地切换镜头,优美的景色,动听的乐声,诗一般的语言,回环吟咏,为孩子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走进了童话的世界,走进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时而阳光普照,时而月上柳梢,时而落叶飞舞,时而冬雪飘飘,还可以欣赏到鸟儿演唱的快乐的小情歌和优美的晚安小夜曲。徜徉在美妙的世界里,孩子们的心变得美丽而温暖。

在轻轻柔柔的音乐背景中,在深情款款的引导下,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情感的陶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回环复沓,让朗读、想象和表达水融,浑然一体。踏雪无痕,润物无声。反反复复中,散文诗式的语言,一次次熏染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这是一个春天的约定,这是一个心心相印的约定。带着这个约定,树开始了这个冬天最漫长的等待,寒风起了,大雪落了,但是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因为它的心里有着一个关于春天的约定”,“我们的鸟儿开始了跋山涉水,它飞过了高山,飞过了大河,飞过了原野,飞过了沙漠,它飞得千辛万苦,然而它的心里却是甜的,却是温暖的,因为它的心里一样有着一个关于春天的约定”……浸润在如此优美纯正的语言营养液中,耳濡目染,孩子们的言语视角、言语品位等言语技能,怎能不悄然滋长?

二、在想象补白中鲜活语言

想象补白是语文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具体运用时,不少老师往往只有笼统的要求,缺少有效的指导。如有的老师这样设计:请同学们想象树或鸟儿的样子,再写下来。从哪下笔、如何表达常常是学生练笔的“瓶颈”。那么,王老师是怎么指点迷津的呢?

师:孩子们,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出现了一只怎样的鸟儿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你脑海中浮现的树的模样和鸟儿的外貌。写的时候,最好能用上“特别”这个词。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树长得________,________。鸟儿呢,长得________,________。

生:树长得特别高大,特别挺拔。

师:你的话肯定没说完,这棵树长得特别高大,特别挺拔,就像——

生:就像撑起了一把绿色的大伞。

师:谁来读一读鸟儿呢?

生:鸟儿呢,长得特别漂亮,特别可爱。

师:就像——

生:就像个美丽的小天使。

生:鸟儿呢,长得特别漂亮,特别可爱,就像个充满活力的小精灵。

师:同学们,学习这两位同学的写法,试着修改一下自己所写的。

王老师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树儿和鸟儿形象的空白,适时地加以言语补白,使“树”的高大挺拔、“小鸟”的美丽可人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赋予了树儿、鸟儿以美感和灵气。“特别”一词的提示,意义非凡,学生不仅明白了表达的方向,还知道表达的方法。先概括树儿或鸟儿“特别”怎么样,后围绕“特别”写具体。学生很容易悟出,表达要围绕“轴心”向四周辐射。这样,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容易说好,说得形象而灵动。

三、在对话拓展中寄情语言

《去年的树》主要是通过对话来推动故事发展的,运用准确的提示语可以让孩子们进入情境,使对话变得富有情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5个人物4次对话构成了我们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内容,咱们来分角色读这4次对话好不好?

(一学生是“鸟儿”,4个组学生分别是“树”“树根”“大门”和“小女孩”,教师读旁白)

师:真好,读得都非常好!可惜有一个人没读好。知道谁没读好吗?

生:旁白读得不好。

师:是的,旁白没读好。我发现我读的旁白太简单了,读着没劲儿。你们看,“树对鸟儿说”,“鸟儿说”,“鸟儿问树根”,“鸟儿问大门”,“鸟儿问女孩”,我真没办法读啊!

生:你可以给提示语加上一些表示心情、神情和动作的词,就会读得更有感觉,更有感情。

师:是啊!你真有办法!我们刚学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就是很好的例子。

巨人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斥责。

师:人物说话有了很好的提示语,谁愿意读一读?(生朗读)

师:孩子们,有了反映人物心情和表情的提示语,读旁白时的情绪就出来了。现在,我们替书中的对话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孩子们在反复朗读中,分别补充:难过、含泪、依依不舍、恋恋不舍;郑重、认真;担心、惊讶;急切、焦急、心急如焚、近乎绝望,等等)

师:把提示语放进课文再读,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王老师的“故错”之术,有意示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提示语上来,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提示语的重要,再引入范例《巨人的花园》中主人公由“很生气”到“发脾气”,最后是“大声斥责”。有了形象的提示语,巨人的说话便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学生再反复朗读揣摩文中对话,“难过”“惊讶”“心急如焚”“依依不舍”“忐忑不安”“近乎绝望”等等。有了如此丰富而精妙的提示语,孩子们各自心中便有了不一样的小鸟。原来,咀嚼对话,既可以使朗读有滋有味,创新形象,还能让孩子们习作时自觉关注对话表达。

四、在反复追问中体味语言

阅读这样凄美的童话,我们很容易陷入“情感的旋涡”,而王老师领着我们冲破“情围”,在反复追问中感受表达的精妙,习得表达的方法。

师:通过这样的写,通过这样的读,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是那样的深厚。然而,在我们这个故事当中,有写树的“依依不舍”和“恋恋不舍”吗?

师:有写鸟儿的“难过”和“含泪”吗?有写鸟儿的“焦急”吗?

师:有写鸟儿的“心急如焚”吗?有写鸟儿的“伤心欲绝”吗?

(在学生一次次的“没有”声中,老师依次擦去“依依不舍”“恋恋不舍”……)

师:什么都没有。这个故事根本就没有写鸟儿和树的任何表情和心情。(板书“不”,形成“不写表情”)你读这样的文字,感觉是什么?

生:要是有了这些提示语,我就感觉很生动,没有就感觉很无味。

师:同样,在这篇童话故事中,作者并没有写树的外形和鸟儿的外貌,也没有写鸟儿的心理,是作者不会写吗?为什么不写?

生:留下了空白,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

师:这就叫“平淡”,文章什么也没有写,作者用最平淡的语言,讲述最深厚的友谊,正是这个童话故事的魅力所在。

王老师运用“厚”、“薄”读书法,领着孩子们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体味作者表达艺术的美妙。就在我们感觉想象补白文章变得非常丰满之时,王老师突然抛出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不具体生动地描写,却用平淡的语言来叙述?这看似简单的一问,其实是想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文章表达的简单美,发人深思。

王老师始终关注怎么写语言才精彩,从故事开头不写外形和外貌,引导学生具体写外形和外貌,到对话中没写表情和心理,又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补充心理描写,并一一做好板书,充分朗读,最后又出人意料地去掉了增补的内容。王老师巧妙的一连串反问,将课堂学习推向了高潮:“是作者不会写外貌吗?是不会写人物表情吗?不会写心情吗?……为什么不写呢?”“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作者让读者自己去琢磨”“作者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受”……这些都足以说明孩子们已经心领神会,感受到了文章描写的精彩,体会到了语言表达的形式之美和方法之妙。

王老师将板书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他的最后一擦,留出的“空白”,揭示了语文的魅力:“作者用最平淡的语言调动读者的想象,书写出人间最深厚的感情,这就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语言魅力!”相信孩子们学完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对作者这样看似平淡却是意味深长的写作艺术也会深深刻在脑间,挥之不去。

五、在真情倾诉中挥洒语言

在文章最后一部分,王老师抓住一个简单的“看”字,体会鸟儿没找到树,最后只能对着火柴点燃的灯火,无奈地看着,伤感地看着,痛楚地看着……此时,如果你就是这只鸟儿,会想些什么呢?以“树啊树”开头,学生再次展开想象,抒发心中的感受。在王老师一次次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铺垫下,学生这时已经到了人鸟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有了强烈的倾诉欲望,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孩子们出自内心的一声声对树的呼唤,对树的依恋,听者为之动容。

“如果有来生,我还来唱歌给你听……”

“鸟儿千山万水地飞回来,树啊树,我是要给你唱歌的,你难道忘了我们春天的约定了吗?”

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情动而辞发,写得淋漓尽致,说得动情感人。

整堂课没有华丽和热闹,王老师用他独特的、淡淡的和隐藏着的浪漫,带着学生渐渐进入童话的意境,给了孩子们一个美丽的梦。他的课,如这篇童话一样,平淡中蕴藏着深厚。

根鸟读后感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04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04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我初次翻开这本《根鸟》时,我觉得“根鸟”这个名字的含义是非同寻常的。“根”字让我们读起来便想到生根、扎根这样词,而“鸟”字却让我们有一种飞翔的感觉,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字组合在一起,引发了我思考。

我带着我的思考,钻进了《根鸟》的字里行间,细细品读。

在根鸟那寻梦的寂寂苦行中,根鸟受到了别人的误解、粗暴的嘲笑打击、安逸生活的诱惑、内心深处惰性的复萌,他怀疑过自己的信念,甚至自暴自弃。是梦——纯净而又美丽的梦,一次又一次将他拽出低糜的泥泞,勇往直前。在这里,菊坡、米溪、莺店等场景都超越地理概念而具有了象征的意义:如果说根鸟的火焚家园是对亲情羁绊的摆脱,离开米店是对现实物质享受的放弃和对追梦苦旅的认同,那么,在板金的启示下最终告别莺店生活,重新踏上追梦行程时,则是他历经磨难,心志成熟后,以巍然屹立的形象站在我们面前,证明了自己的成长。

我如醍醐灌顶般醒悟了,原来,跟鸟的名字就如他的寻梦之路一般,虽然有时会因遇到各种打击、诱惑而止步,就此扎根,但终究会凭借着毅力勇敢的站起来,继续鸟的翱翔,这才是根鸟这名字的真正内涵!

根鸟是个坚持信念的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用在根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根鸟收到紫烟谜一般的求救信并在梦里梦到紫烟就在西边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里后,便不顾众人劝阻,去寻找大峡谷。一路上,他被许多人嘲笑,倍受耻辱,他也迷茫过,沉沦过,但他又顽强的站起来了,继续开始了追梦之旅。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曾经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不懈,才使得他最终救出了紫烟,也收获了人生一段精彩的经历。

作者曹文轩曾说:“当一个人对一个处于逆境中的人产生扶持、援助之欲望,并实施了自己的高尚行为之后,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有一种温热的暖流富有快感地流过,从而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净化。”我想,这也正是这本书要表达的内涵之一。根鸟为了救出紫烟——一个被别人认为根本不存在的女孩,坚定的踏上了寻找峡谷的旅途,如果他没有那样执着的信念去救紫烟,那么紫烟很可能就会一辈子困在峡谷当中,而根鸟如果不是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救紫烟,也不会收获那样一段对人生意义重大的经历,所以——当我们萌生一个要帮助别人的想法时,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因为那股暖流,更因为,自己的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根鸟,在不停地追寻着,退缩着,在昂扬与消沉,在苦痛与幸福,在人生的路途中磕磕碰碰地前行,只有我们坚持不懈的,才能获得更多的精彩。

拥有坚强的毅力

——读《根鸟》有感二

平时,一个梦常令我们浮想联翩,但却没有人去按照梦里的话去做,即使有,也是半途而废。可有这样一个青年,他为了一块布条和一个梦,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寻找,他就是《根鸟》中的主人公——根鸟。

这是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叫根鸟的青年的故事。根鸟在一次上山打猎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只白色的鹰,得到了一块神秘的布条,布条上写着: 我叫紫烟,我在采花的时候掉进了峡谷里,快来救救我呀!后来,根鸟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紫烟和一个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就因为这块布条和这个梦,根鸟背井离乡,踏上了漫漫征途。他在途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根鸟,没有放弃梦想,最终他终于找着了自己梦中的大峡谷……

许多人都有梦,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愿望,但,能有几个人会像根鸟一样为了梦想而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一切困难?也许你认为我们不可能像根鸟那样,不过,我不这样认为。根鸟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有坚强的毅力,所以,一个人只要有着像根鸟一样坚强的毅力,一定就能成功!

《根鸟》读后感三

百合花沿着悬崖,一路朝谷底长下去,从峡谷底飘起浓浓的百合花的香气。谷底虽然烟雨濛濛,但可以看到百合花正在谷底的各处盛开着。听,鹰的叫声,凄厉的叫声在峡谷中回荡着,乳白色的烟雾里,闪动着一个与烟雾的颜色稍有不同的白点,像一张白纸片,纸片儿以快得出奇的速度往上飘来,转眼间便飞出了烟雾。明明白白,是一只白色的鹰,根鸟在百合花丛中飞奔着,“紫烟!紫烟!”可是这里什么都没有,他悲伤地俯下身子嚎啕大哭……

看到这里无一次不潸然泪下。为了自己的那个梦中盛开着百合花的大峡谷,梦中那位美丽寻求他帮助的姑娘,四年,为了这个梦想而奔波,为了自己那不切实际的梦想,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在幸福中遭遇苦难,在苦难中品尝幸福,一路上,遇到的人,好的,坏的,也许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

年幼的那种单纯,那种天真的执着,为了一个可笑的理由追梦,寻梦。

根鸟的信念是一次次丢了又拣回来的。他一直在追,但是现实又经常羁绊他的脚步。摔倒时他无比的狼狈,如同一个醉汉醉倒在街上,拿着酒瓶狞笑着唱着自己也听不出调的歌,样子恶心而难以理解,冰冷而无比孤独。当他又找到信心向前进时,他那放光的眼睛俊朗而坚定不移,但又迷茫而忧虑不堪。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拿起镜子照自己的脸,经历了这么多,自己变了么?于是笑着对镜子里的自己说:变了,我变得淡定了。因为一切的困苦都会让人变的更成熟。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抱着信念行路时所要经历的吧:摔倒决不能就地躺下,要撑着地,站起来。

根鸟读后感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0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42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一、承上启下,引出壮观,走进表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灰椋鸟》。(齐读课题)

2.我们是从哪两个方面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壮观的场面的?(生回答。板书:壮观 看 听)

3.那么,归林后的场面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回顾第一节课内容,唤醒学生记忆,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本课的核心内容――灰椋鸟归林后壮观的场面。而“壮观”是本文的文眼,牵一词而动全篇,事半功倍。】

二、梳理层次,感受壮观,探寻表达

1.归林后壮观的场面是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的呢?请翻开书,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板书:看到 听到 想到)

2.从这个壮观的场面里

看到了什么呢?

(指名读“看到的”内容)

(1)学生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指导朗读,读出画面。指导品读句子,抓住一些表示动作和色彩的词,读出画面。

(出示关键词:刚刚落在 马上扑棱棱地飞起 金红色的)

原本灰溜溜黑乎乎的灰椋鸟现在却全都穿上了金红色的盛装翩翩起舞,多么美丽壮观呀! (齐读)

(3)同样是写看到的,两句中的这些词,却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写的,读一读这些词,你有没有什么发现?(动态 色彩)

刚刚落在 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动态) 金红色的(色彩)

(4)小结:夕阳下,我们看到了群鸟披上了盛装翩翩起舞,有动态,有色彩,多么美丽壮观的场面呀!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内容,读中引导梳理,找出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通过自读自说画面、抓关键词读画面的方式,感受鸟儿归林后的美丽壮观的场面。】

3.在这壮观的场面里又听到了什么呢?(指名读“听到的”内容)

(1)引导学生以模拟的方式理解“百鸟争鸣”。

①“叽叽啾啾”好特别的声音啊,你能试着叫一叫吗?

②两三个学生学着叫一叫,这是“百鸟争鸣”吗?引导学生了解百鸟争鸣不仅是鸟儿多,鸟儿的叫声也很响亮,非常热闹。

③全班学生模拟“百鸟

争鸣”。

(2)抓住比喻句“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进一步理解百鸟争鸣。

①同学们用模拟方式展现出了百鸟争鸣,其实文中有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百鸟争鸣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②这样的声音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震撼人心 巨大

声势浩大 喧闹热烈)(指名读句子,读出感受。)

③出示图指导朗读:这声音就像是瀑布从高高的山顶飞流而下,落入深深的低谷,也像是大浪拍岸掀起了滔天巨浪,这样的声音,你能读出来吗?

④一个“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一下就让我们知道了“百鸟争鸣,叽叽啾啾”是什么样的声音,让我们齐读这样震撼人心的声音。

(3)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喻句,四字词,对仗工整的句式。)

小结:你们看,这句话不仅内容让人感受到震撼,句式也工整有节奏,读起来很有气势。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百鸟争鸣”的理解为突破口,先用学生模拟的方式了解百鸟争鸣的场面不仅指鸟儿多,鸟儿的叫声也很响亮,非常热闹。接着,用联系文中比喻句的方式,进一步形象生动地理解百鸟争鸣“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从而引导学生从文字内容上感受灰椋鸟归林后声音的震撼以及场面的壮观。】

4.引读前文,引出“想到的”。

(1)引读。刚才我们看到了群鸟起舞,读――(出示看到的内容)

(2)引读。听到了百鸟争

鸣,读――(出示听到的内容)

(3)引出作者想到的。作者被这样壮观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不禁产生了这样的感想――(指名读)

(4)指导读“想到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引读的方式,以读代教,回顾作者“看到”“听到”的内容,从而顺理成章地促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另外,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使本自然段的结构层次再一次在学生心中清晰起来,在与学生共同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探寻表达,渗透表达的方法。】

三、借助板书,背诵壮观,积累表达

1.课件出示本段,以不同色彩的文字清晰显示内容层次。

2.积累语言,结合板书,填空式背诵。

过渡:这就是灰椋鸟归林后的壮观场面,由看、听、想组成。这个场面留在你的脑海里了吗?填空。

看,这几只刚刚____枝头,那几只又马上____。它们的羽毛全变成______,多么像____哇!

树林内外,______,_____,

_____,似______,如______,整个_____成了一个______。

这 灰椋鸟是在_____,还是在_________?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

3.全班一齐背诵。

【设计意图:从看、听、想三个方面感受灰椋鸟归林后壮观的场面,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加以引导背诵,学生才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扎实语言基础。】

四、迁移延伸,描写壮观,学会表达

1.这是一个灰椋鸟归林后壮观的场面。一个场面一般是由看、听、想组合而成的,这是一种描写场面的方法。(板书:场面)

2.看视频,提要求: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一个潮水涌来的壮观场面,安静地看一段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我们来一起动笔。

3.学生写一段观潮的场面,100字以内。

4.反馈。

5.欣赏作家作品:作家也看到了“钱塘江大潮”这样的场面,他笔下所看到、听到、想到的是怎样的呢?

观潮(节选)

周密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根鸟读后感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5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01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叫根鸟。有一次,他一个人独自出去打猎,看到了一只白鹰。于是,他发射出一支锋利的箭,不一会儿,他发现了鹰的脚上有一封求救信:一个叫紫烟的女孩,去摘花,掉进悬崖,根鸟的梦之旅开始了。

根鸟来到了青塔,遇到了一个人——板金先生。板金先生的家族得了一种超级奇怪的毛病,凡是这个家庭的男子,一到十八岁,便突然不能做梦。板金先生为了追随梦,一直向西走。板金和根鸟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断努力,就算上刀山,下火海,也要达成目的。板金和根鸟就在一个地方离别了!

他们相遇时却在莺店。

板金在莺店是人生就要走到那尽头了,他告诉根鸟,要一直往西走,要坚持不懈,一定要找到那个大峡谷。板金先生说完就与世长辞了。根鸟经历了各种困难,这些困难磨练了他,终于,他到达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峡谷。

根鸟读后感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4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99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言而总之:“一个人要有恒心,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凡事皆需尽力而为,功败垂成者永无成果。”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阅读。

《根鸟》读后感这本书语句非常通顺,而生动和具体表现了根鸟的活泼和勇敢,具体的表现了根鸟在种种危险中,勇敢面对。作者曹文轩对大自然的喜爱,令我非常赞叹,这本根鸟的书使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肯定迷了路”。根鸟打消了寻找寺庙的念头,在心中道一声“老僧人,再见了”双腿一敲马肚,那白马便飞也似的奔路在春天的阳光洒满的荒寂的野道上行走…

曹文轩有一句话:当一个人对一个处于逆境中的人产生扶持、援助之欲望,并实施了自己高尚的行为之后,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一种温热的暖流富有快感的流过,从而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真正的净化。这句话说得很好因为他把全部书的内容都这一句话里的意思中,感受到作者有一个爱护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好美德。

在书中,里面的动物都想人一样有思想、有动作、会说话、有表情、有情感。这才让这本书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关爱崇高的母爱,和善良的爱持吧!

我知道了书不是拿来看的,而是用来享受的,让我们进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让书中的一字一句变了一个有图片的故事,让我们投入了幻想的空间,让人间情实感融入到这

读《根鸟》有感《根鸟》是曹文轩写过的长篇小说之一,曹文轩叔叔写过的长篇小说还有 《细米》、《野风车》、《草房子》、《红瓦》等等。

《根鸟》一书中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菊坡的十四岁少年根鸟在树林打猎时射中了一只白色的鹰,而这只鹰正是峡谷中紫烟带来的求救信号。根鸟的父亲与许多的人们都认为这个不存在,但根鸟却坚持认为这不是幻想,不是恶作剧,终于踏上了寻找紫烟、寻找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寻找白鹰的旅程。根鸟不怕艰险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有荒漠、青塔、鬼谷、大山、村落、草原、小镇、米溪、莺店……根鸟在寻找之中一时恍惚、一时迷乱、一时清醒、一时执着……一往无前的他在痛苦中品尝快乐,在现实与梦幻中度过一切成长。最终,根鸟不怕困难、挫折,不怕艰险,来到了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也看到了白色的鹰在峡谷的空中盘旋。

当一个人对一个处于逆境中的人产生扶持、援助之欲望,并实行了自己的高尚行为之后,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一种温热的暖流富有快感的流过,从而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净化,这个是曹文轩叔叔写这本是的真正意义。而我也希望大家像曹文轩叔叔写的那样通过自己的帮助和努力去扶持、援助处于逆境中的人。

读《根鸟》有感在这个假期我一鼓气读完了曹文轩写的纯美小说《根鸟》,领略了书中深刻的含义,有种不一样的感受!

《根鸟》主要描述了:主人翁根鸟为了追求别人都认为是不切实际的白日梦,经历了诸多磨难终于找到了梦想。从小就不知道母亲在哪里的根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有一天,他进森林捕猎,射死了一只极为罕见的白鹰,他发现鹰腿上有一张求救布,他日思夜想,想救出那个女孩,他去了县城,没有找到满是百合花的大峡谷,回家的那天晚上,他梦到了答案。第三天,他背上了背包,将一切安顿好,踏上了西征的旅途,途中他遇到了好多人,有好人,也有坏人。但经过曲折坎坷的寻找,根鸟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大峡谷——一个充满百合花的大峡谷。

这一切,我觉得十根鸟那赤诚火热的心促成的,促使根鸟为梦用了整整四年的青春岁月去寻找,也是那颗心,让他在艰辛的途中,与人为善,感动了很多人。我也觉得,根鸟那永不放弃的恒心,不就象那一簇簇爆发的礼花吗?其实礼花升空和绽放时是一样美丽的,如不是升空时的压力,哪来绽放时一瞬间的美丽。

《根鸟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