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篇共有492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分钟,共有241位用户关注,55人点赞!
在我家的玻璃展柜里,放着一件陶瓷做的工艺品——公牛,这件工艺品把公牛搏斗的姿态细致地塑了下来。它高15厘米,宽20厘米。它的周围摆放着许多比它更为精致、更为美丽的工艺品,可我却惟独喜爱它。
你看,这头俯身怒视的公牛,正在和对手进行着激烈的搏斗呢。它全身的深褐色,身上点缀着深蓝色的花纹,给这头公牛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它那深褐色的身躯透着皮毛的光泽,远远望去,它好像一头真正的公牛,正低头喘息着,跟对手发出挑战。它的色彩是那样鲜明和谐,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公牛的头有一个拳头般大小,两只粗壮的牛角向前伸着,耳朵紧贴着头部,向上竖着,仿佛正在倾听着周围的动静。它的眼睛睁得老大,仿佛正怒视着前方。它喘着粗气,鼻子 “哧哧” 发出的声音,仿佛是它发出的不满的声音。公牛的身躯比头部长3倍,背部隆起,肚子鼓鼓的,好像再呼一口气,这头公牛就要爆发了。它的后腿分得很开,支撑着身体,尾巴则紧收在两腿之间。看着看着,我突然感受到了一股牛劲儿,我情不自禁地被这股咄咄逼人的牛劲征服了。
我喜欢这件工艺品,因为它有一股坚强不屈的力量,一种对任何困难和对手都勇于拼搏的性格,我喜欢这种性格。我们青少年不正缺少这种性格吗?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6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64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2017年3月,文化部等部门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鼓励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工作站”。为此,国内一些高校开始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新思路、新途径,与当地政府合作,在传统工艺原生地共建工作站。
依托工作站,高校可从数字化传承保护、文化研究、创新研发、社会培训、展示展销与传播推广、师生写生实训与文化调研等方面着手,推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助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一、数字化传承保护
高校发挥专业与师资优势,组建专门的传统工艺保护研究团队,进行田野调查,挖掘整理传统工艺的工序流程、技艺要诀、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等,编撰图文专著等,并通过动态网站、交互动画、电子书、视频、数字化图片等形式建立相关传统工艺的数字化台账,全面记录和保存当地的原真文化,为艺人立传,为民族存艺,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二、文化研究
工作站定期举办“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研讨会”,搭建文化艺术交流与学术研讨的平台,邀请工艺美术大师、设计师、艺术家、企业家、名校名师等参与研讨,献计献策,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新的市场导向、新的艺术思潮、新的创作方向。
高校组织教师申报校级、省级和部级课题、项目,深入开展传统工艺专题研究,为传统工艺的“静态保护,活态传承”、传承人培养、创新产品开发、区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撑。
三、创新研发
高校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将工作站所在地政府统筹布局文化创意产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区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瓶颈、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等设为主攻方向,将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融入教师创作设计和学生课程学习中,在继承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和时尚审美元素,成系列开发具有民族特色、时尚气息、较高艺术品位和较高附加值的创新设计作品。例如,针对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族传统工艺,可研发侗锦高端定制服饰、侗锦家纺产品,具有侗族文化元素的家居装饰品、家具产品、民俗纪念品等旅游产品,具有通道风味的包装设计、印刷品设计、网站设计等平面设计作品,融入侗族元素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等。
创新设计成果在工作站进行少量的生产孵化,主要与当地传统工艺大师等艺人及相关企业、作坊等合作,由当地生产制作,实现创新创意设计成果的商品转化,并逐步形成品牌效益。
这种生产性保护模式,既达到传统工艺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目标,又引领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步入新领地,并助推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社会培训
工作站每年聘请传统工艺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知名设计师、知名艺术家、学校骨干教师等担任培训师,举办四类培训,提高民间艺人的传承能力和当地人群的就业能力,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提供社会土壤和人才支撑。
一是民间艺人培训。开阔民间艺人传承视野,着力培训艺术素养、审美能力、设计理念、融合创新能力等,打造技艺兼工的民间艺人群体,提高传承群体的传承能力和传承质量。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为当地剩余劳动力举办传统工艺培训班,按传统工艺的工序流程实施教学,使受训者掌握当地传统技艺,提升就业能力。三是社会爱好者培训。通过专家宣讲和现场体验等方式,使受训者领略传统工艺文化的魅力,促进工艺文化的宣传推广。四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学生培训。着重培养受训者基本掌握传统技艺、获得提取传统工艺文化元素和艺术元素进行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使受训者提升艺术创作水平,服务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
五、展示展销与宣传推广
高校研发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创新设计作品,通过工作站、展会和网络等进行展示展销,将产品变为商品,带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展会、网络等多种渠道传播、推广优秀工艺文化,对内,使当地民众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o和传承;对外,提升传统工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民族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和弘扬。
一是工作站展示展销。工作站设有大型的展示展销厅,展示展销高校师生创作的系列创新作品。同时,引入当地企业、大师、传承人的创新产品,提供代展、代销服务。二是展会展示展销与宣传推广。高校通过毕业设计展示开放周、工艺美术品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文博会等展会活动,在学校、长沙、深圳、北京等地展示展销师生、大师、传承人的创新作品,宣传推广优秀传统工艺文化。三是网络展示展销与宣传推广。第一,利用师生已有的网店展示展销和宣传推广,第二,专门研发侗族传统工艺创新产品销售app和微信公众号,对工作站所在地的民族文化、工艺产品和文化旅游等进行包装、策划、推广,开展产品在线销售,提升产品销量。四是利用电视、期刊、杂志等进行传播推广。
六、师生写生实训与文化调研
工作站为学生进行校外写生、开展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课程实训与创作、师生进行传统工艺文化调研等提供驻地,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和教研科研工作。同时,它也将为全国其他院校教师、各地艺术工作者开展传统工艺文化调研提供支持,打造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创作、教研科研的交流中心。
综上所述,高校依托校地共建的原生地工作站,深入推进当地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高校将更好地履行“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传播文化”等院校职能,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切实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同时,将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助推民族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4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97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条工艺品—游艇。这条游艇造型别致、结构精巧、古香古色,具有意大利威尼斯的民族风格。这条富丽堂皇的游艇是由塑料制成的,长40厘米,宽10厘米,高15厘米。由船身和底座两部分构成。底座呈圆锥状,红色,上面布有精美的花纹。上部与船底相接。船底为黑色,船身为金黄色,船头是尖的。在船舱和船头之间的部分有一个可以装卸的小灯。这个灯是夜晚照明用的。因为这是一件工艺品,所以灯内没有真的灯泡。在船舱前有个底托,底托上的小孔有一个跳舞的小人。这个小人别看样子小,可是制造精细,她上身穿一件银白色的短上衣,下身是一条红色的舞裙,腰上还系着一条蓝色腰带。她双手上举,呈跳舞姿势。她的上身与两腿是用两个铜环相连的。两腿直垂下来,悬空。船舱是船的主体部分,为立体梯形,顶篷呈半圆形,前后左右的墙壁都是空的,在棱架的部分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花纹。其中有的呈鱼形,有的像花朵……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就好像鱼儿在水中嬉戏,马儿在草原上奔腾,花儿在花丛中开放,这个玲珑的小船舱还可以打开呢!在后部两个棱架的基部各有一个活动的螺丝,能把船舱的整个盖子掀起。我想这就是船舱中门的装置吧。掀开盖后,可以看到内部有一个小盒了,盒内有一排排小椅子,这样游就可以坐在舱内来观赏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外貌了。在舱盖的背面还吊着八个小灯泡,就像一个个倒挂着的酒瓶子,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在船尾还有一位船夫站着,他头戴黄色小礼帽,身穿白色衣裤,领子上有蓝色飘带,腰间系一条红腰带,风度翩翩,双手拿着一个船桨,这就是威尼斯水手的特色,用一支桨划水,看起来,他划船的技术还十分高超呢。这条金碧辉煌的小船不但可以当工艺品还可以当玩具。在船的底座上连有插头,把船身、小人等装好后,接通电源,船就可以转起圈来,跳舞的小人也开始转着圈地跳起舞来。舱内壁灯也跟着亮起来了,随之又响起了优美的音乐。看着,听着,我好像真的到了威尼斯。作为一位贵宾坐在这富丽豪华的游艇上,有人在为我跳舞,船夫在为我划船,带我去游览威尼斯这神奇的水上世界;让我观赏碧波荡漾的水道,一座座古典式的石桥;让我领略威尼斯古老灿烂的文化……这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使人陶醉了,就像作梦一般。这艘金光灿烂的游艇小巧玲珑,别具一格,是我家的珍品之一。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77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40位用户关注,30人点赞!
近五年来,长宁县文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会议精神,全面领会在全国文艺座谈会重要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在市文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文联联系党和艺术家的桥梁与纽带这个组织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践行“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活动,以文艺联万家、文艺惠万家、文艺兴万家,努力促进长宁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突出文化品牌建设,提升软实力
近年来,长宁县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以打造“谷雨听雨”文人雅集活动为重点,注重开展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传承本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长宁的文化软实力。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打造“谷雨听雨”文化品牌。从1995年开始,一年一度的清河园“谷雨听雨”文人雅集活动连续举办二十三届,成为长宁乃至宜宾的一大特色文化品牌。累计收集书画名家百余幅墨宝,现场创作500余件书画作品。二是举办系列活动,打造节庆活动品牌。梨花节、春笋节、蜀南花海节等已成为长宁的品牌节日。三是挖掘民间民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传承本土优秀民间民俗文化,每年举办元宵节、龙舟节、香宝节等民俗文化活动,把川南特色民俗文化融入时代新风,深受群众喜爱。目前龙舟节、香宝节已成为在全市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列入宜宾市群众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县文化馆正在将传统香宝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注重文化创作成果,推动文艺繁荣
县文联以繁荣艺术创作、培养人才作为己任,投身文艺发展第一线,积极实施精品战略,鼓励出人才、出作品、出精品,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学人才队伍。
一是编辑出版文艺期刊,创作成果丰硕。2013年编辑出版《长宁生态文明之路》《诗竹长宁——中国当代诗人诗意境像》、《长宁地方语言集》,均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15年编辑出版《绿竹风吟》长宁作家协会十年精品集、《唱响长宁 舞动竹海》歌曲舞蹈集和《竹乡写意》书法美术集三本文化丛书,促进长宁文化的对外交流。2016年编辑出版《最美长宁人故事选编》,作为乡贤文化的乡土教材。近两年,县作协邓崇德出版散文集《清点心灵》;伍荣祥出版《伍荣祥诗选》;周小平出版散文诗集《我在元素周期表中,寻找自我》,列入由著名散文诗选家王幅明主编的“21世纪散文诗”丛书第五辑;梁炳青出版散文集《后窗》;卢汉文出版两部长篇小说《浴火》《生死天地劫》;周华聪出版诗集《听得见的雨声》。摄影家协会邱正江出版个人摄影专辑《灵秀竹海 大美长宁》。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周洪谟年谱》已发行。二是作品入选、入集、获奖呈现上升趋势。我县周小平、伍荣祥、夏梦的散文诗连续8年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年度选本”, 在这种群体再度亮相国内权威性“年度选本”在省内区县尚属先例。他们的作品先后发表在《诗刊》《诗潮》《散文诗》《星星》等刊物。在2016年市文联出版的《宜宾文化丛书》中,我县有12位作者创作的17件作品入选。3位摄协会员的5幅摄影作品获部级不同奖项;县摄影家协会成功举办了长宁县国际文化旅游月摄影作品展;2位音协会员作品两年均获部级金奖;西班牙舞蹈获中国大众音协群文杯舞蹈银奖。积极组织优秀文艺家作品参加宜宾市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阳翰笙文艺奖”,获一件金奖、四件银奖和十二件铜奖。完善基层文联优秀文艺作品以奖代补制度。两年一届的“竹海文艺奖”近三届共评选出文学、书法、美术、音乐、曲艺、摄影、民间文艺类获奖作品169件。我县继2014年制作拍摄了《谁言寸草心》和《卖氧计划》两部微电影后,2015年新拍摄两部微电影《最美长宁人》和《梦想加速度》,点击量上50万人次以上。同时,制作以宣传竹文化、着力展现长宁优美人文风景的《最美长宁人》、《长宁之歌》、《请在竹海等我》、《西部竹石林》等10首原创歌曲mv。在长宁电视台、各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场所的led大屏幕展播。微电影《卖氧计划》和歌曲《最美长宁人》获宜宾市首届“五个一工程奖”。
三、深化文化惠民服务,创新文联机制
一是文艺惠民深得人心。坚持以文化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以文化扶贫为抓手,统筹各方力量,组成文艺小分队,深入基层,使“送文化下乡”活动成为暖民心、顺民意、惠民生、聚力量的文化新品牌。开展慰问演出、座谈、书画摄影展、笔会、文艺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服务活动,受益群众达10万人次。二是文艺乐民氛围浓厚。元旦定为长宁读书日,举行全民阅读交流会;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家庭文化节暨传统香宝节,洪谟文化校园艺术节、四川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走进长宁中学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专场音乐会等文艺活动,形成“大型活动季季有、节庆活动月月办,群众自娱自乐活动不断线”格局,每年全县举办有规模、有影响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100场次,观众人数达15万人次以上。三是文化扶贫提振“精气神”。充分发挥文艺感召力作用,深入开展文艺扶贫工作,组建了文艺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贫困村演出,开展一系列文艺扶贫工作。同时,把长宁拍摄的《最美长宁人》、《梦想加速度》两部微电影、十首本土歌曲mtv拷贝入播放器,送到一些贫困户手中,让具有正能量、接地气的文艺作品走入贫困村、走进贫困户,起到以文艺鼓舞贫困村群众、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文化交流发展,唱响主旋律
一是文艺交流广泛深入。县文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交流互动原则,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县作协邀请《星星诗刊》、重庆《大风》诗歌杂志社编辑老师到长宁指导诗歌文学创作。2018年举办的第二十三届“谷雨听雨”文人雅集活动中,邀请省作协副主席罗伟章作“红色文学轻骑兵”公益文学讲座。在举办四川省第九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期间,邀请省、市知名作家、摄影家走进长宁采风创作,共同见证竹乡振兴。9月,邀请省音协“到人民中去”音乐大讲堂走进长宁。同时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到基层开展培训、讲座活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由县文联组织书协、美协、音协以及文化馆的艺术老师们到县武警消防大队开展军民文化联谊活动。县书法家协会组织书法老师们深入乡镇学校开展书法支教、书法讲座。二是文化旅游高瞻定位。依托生态旅游优势,着力打造养生文化品牌,举办佛来山梨花节、梅白樱花节、蜀南竹海春笋节等节庆文化活动,以节促旅,形成“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竹生态养生旅游文化。三是精品文艺提档升级。深度挖掘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苏济川”虫虫歌》、《四川车灯》民俗文化题材,传承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精品文艺作品。我县创作编排的曲艺节目《竹宴》以省级非遗项目“苏济川虫虫歌”为载体,结合部级非遗项目四川竹琴,巧妙的将曲艺、舞蹈、童谣三种艺术表现形式与地方民俗文化与竹文化融合在一起。《竹宴》作为四川省唯一代表节目选送,参加第八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获好评。2017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小型舞台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作为蜀南竹海景区文化品牌节目定点演出。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6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14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人是花花公子,有自己最爱的食物,最爱的饮料,最爱的运动,也有最爱的书籍……,它们就像后宫里的佳丽三千,多的不得了。但在这“三千”中也有最喜欢的一件工艺品,我们在众多最爱的诱惑下,谁还会知道自己最爱的一件工艺品是什么呢?
我就有一件我喜欢的一件工艺品,它是个海宝的表。它还是今年上海世博会时,我姐姐从上海带回来送给我的,虽然我们相处不到一年,但我已经把它当作我最亲密的朋友了,我什么都会给它说。接下来,我就隆重及详细的介绍我的这位“好朋友”吧。
它的颜色跟“上海”的“海”字很搭,蓝蓝的。给人一种拥抱海的感觉,让我们能随时感觉到世博会就在我们的身边。它长15厘米,宽10厘米左右。看起来小了点,但戴在脖子上,显得很小巧玲珑。它摆的是一个跳跃欢呼的样子,这代表的我们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欢迎和友好。唯一巧妙的地方就是把它的头做成了表,用的是个透明的玻璃把里面的表针罩着,里面的2个大大的眼睛都看的很清楚,因为周围没有数字,看时间可要自己揣摩揣摩啊!不过看习惯就好了,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一点困难正是我们青少年所应该克服的。而且在它的最上边有根有弹性的橡胶绳子把它串着,橡胶的绳子使它不容易断,也不会有折痕,看起来很美观。尤其是在夏天戴在脖子上冰冰凉凉,舒服极了。你把它戴在胸前,既可以当装饰品又可以当表看。真是一举两得啊!
一件小小的物品,对我们就意义非凡。但在生活中往往很少人才会体验到,那么我们就要用心去感受身边的每一件工艺品,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每一件工艺品吧!
湖北省宜昌市?亭区?亭中学初二:伍玉翎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05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174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关键词:民族民间;旅游工艺品;传承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j502. 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08)01-0089-04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n guizhou folk crafts herit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zhang su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of the job of light industry of guizhou,guiyang,guizhou550005,china)
abstract: guizhou folk handicrafts,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deep, long history,unique skills,distinctive artistic style,favored by the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has a very broad market prospects and development value. guizhou grasp of folk arts and crafts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cultivating talented people and the adjustment of product development ideas,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 guizhou crafts province tourism industry will become a major pillar for the province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bring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folk crafts;heritage and tourism;development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贵州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深深渗透着区域文化内涵的独特风格。世代传承的手工艺制作技艺和丰厚的地域资源,使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融合了无尽的民族文化、地域特色、风土人情。
如果来过贵州,了解贵州的人,无不被贵州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浓烈的原创民族民间文化所倾倒、折服,而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与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更是如此。
综观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风貌独特,安顺的蜡染、蜡画,黔东南的挑花刺绣,银饰,黔西南的石雕、木雕,思州砚,毕节大方的漆器,黄平泥哨,黔北的竹、草、藤编,黔南的牙舟陶器等等,真是数不胜数。应该说这是繁荣区域经济,发展我省地方旅游产业丰富的资源的非常有利的条件。
但不争的事实确需要我们去面对,全国各省以地方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生产所带来的区域经济效益,已占生产总值的较大比重,贵州可算得上是最差的几个省份之一。就省内来看,工艺品生产所占的经济收益却少得可怜。多年来,在每次省内外组织的旅游工艺品名优展览会、展销会、洽谈会、订货会上观众、商家对贵州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都赞不绝口,热闹非凡,投以非常大的关注和热情,社会反映非常好,但后期总是没有带来经济收益上的更大突破。
为什么有着非常丰厚地域文化、物产资源历史的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在今天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和高速推进的同时,却没有担当起我省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之中重要的角色,没有为贵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促进作用?面对这种长期的困惑,作为一个生在贵州,长在贵州并长期从事工艺品设计、教学工作,关注贵州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的专业人士,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关于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传承与开发的思考。
一、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与现代社会旅游工艺品的有机结合
人们通常在文化艺术领域里,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一种审美的倾向,“越是民族的、传统的就越是世界的、现代的。”这句话的含义就正好切中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的文化艺术品位,设计定位,发展方向,市场导向,商品价值。
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倍受世人的喜爱。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地域风情,古朴的艺术风格,独特的制作工艺,原创的艺术个性,这一切融合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贵州民族民间旅游工艺品?有这样一片沃土,怎样才能培育出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审美需求的工艺品,如何把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与现代旅游工艺品较好地结合起来?这就是长期困惑贵州旅游工艺品开发和生产的难题。
可以这样说,民族的、民间的、传统的要与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较好结合,有三点是不能变的,并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不断创新。
1.原创的文化艺术内涵不能变――挖掘与发展。有发展才可能有创新。挖掘是寻找民族文化艺术内涵根的所在,扬其精髓,展其品貌。
2.特有的地域资源不能变――利用与保护。科学合理充分的利用地域特有资源,彰显特色,独有其强。
3.独到的制作工艺不能变――传承与培养。世代传承的制作工艺是民族民间特色的根基,是体现价值的标准,后继有人,可求发展。
既然有这样多的东西都不能变,又如何去寻找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点呢?首先,开发的思路要转变,设计的定位要调整。这就涉及到如何解决好贵州旅游工艺品开发与设计的根本问题。
二、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设计
贵州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如何与社会发展及时代审美需求有机结合,怎样解决好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改变产品单一化,缺乏对消费对象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在不失民族民间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扩大品种内容,寻找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挖掘、借用其他的艺术门类经典题材,以传统的独特工艺形式来表现更为宽泛的内容。下面举二个具体的实例来加以说明。
黔东南黄平泥哨,是我省较为有名的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它是以祖辈传承的手工制作技艺一次塑造成型,通过低温烧制达到固型强度,并彩绘具有典型苗族服饰图案,加之凝重、夸张、自由、浪漫的色彩,突出了强烈的地域文化风格。黄平泥哨之所以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关键就在于它独到的制作工艺,独特的造型和装饰,源自于技艺人对生活感受的原创淳朴表达。黄平泥哨造型独特,哨音脆响,产品表现内容主要是以动物生肖为主。如果从产品开发设计的思路来讲,能从发掘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故事、传说,风土人情方面加以拓宽,继续保持传统的制作工艺及其彩绘风格,在产品内容题材上能更多的吸纳其它艺术门类之长。万万不能十年、几十年就是一盒“十二生肖”产品卖一辈子,如果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必将导致失去技艺的传承,逐渐被人们遗忘,失去商机和市场。
黔南牙舟陶器也是具有典型贵州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在全国制陶行业也有一定的声望,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偏爱。牙舟陶器除了它自身悠久的历史之外,传统典型的民族民间造型风格,少数民族民间图案作为造型的纹样装饰,以及游动琉璃的红、黄、绿三种土釉装饰,更具有小“唐三彩”之说,牙舟陶器也曾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过较好的反响。牙舟陶从过去的日用陶发展到现在的装饰工艺陶,应该说是迈出了一大步。但是产品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也是目前牙舟陶处于停滞的原因之一。造型上缺乏更深的挖掘,重复使用民间剪纸作为造型的装饰还是显得太单一,而对具有独特传统工艺釉色的利用与发挥却没有得到更充分的运用与展现,釉色流动较强所产生的更不可预见性,在烧成中出现的偶然性,以及不可复制性均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不能不说是在产品开发与设计上,造型与釉色的最佳结合点上存在的问题,应尽快解决。
以上所举之例,仅是从一个侧面说明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在设计和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它种类如蜡染、刺绣,石、木雕刻,金属工艺,竹、草、藤编制品,漆器等等,均存在特色优势与开发内容单一的问题。要解决好产品开发与拓展这一问题,必然存在传统技艺制作工艺后继无人,急需解决人才培养,后继有人的问题。
三、旅游工艺品的产品开发与人才培养
贵州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必须依托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品的优势,突出独特与创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传承技艺人才培养做起。民族民间工艺品的独特技艺人才培养,是关系到其产品能否打入市场,走出低谷的关键所在。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之所以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就在于它浓郁的本土文化及原创的艺术品味,独特的制作技艺,世代传承的工艺技巧。要促进贵州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和生产,首先应重点抓好传承技艺后继人才的培养。如果按过去家庭式的父传子的培养模式来培养生产制作与产品设计开发人员,要想达到适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必然会给生产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批量生产以及市场的需求带来阻碍性的问题。
贵州有着悠久历史并深受国内外喜爱的大方漆器,目前均是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技术骨干主要是家庭传承技艺的企业负责人,在承担产品开发和市场销售的同时,还要负责产品的生产制作。但往往产品样品拿到订单后,由于制作产品的技艺人才缺乏,制作技术达不到产品定单规定的质量,产品的后续批量制作技艺却无法跟上,批量产品与订单样品存在较大的质量差距,无法达到商家的要求。类似这样的问题,在我省旅游工艺品生产行业中,应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从我省近几年组织的省外、省内展销洽谈订货会上,展销的少量产品销售很好,深受欢迎,而批量订单却不大,企业不敢接单。这就充分说明贵州的旅游工艺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由于生产技术力量薄弱,后劲不足,无法扩大生产,保证质量,打开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传统技艺人才培养的问题正是制约我省旅游工艺品生产发展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提出五点看法与关心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的同行们共商。
1.政府重视、真抓实干
各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地区经济发展宏观规划中,针对具有名优特色,有发展潜力,有市场的民族民间旅游工艺品,制定相关合理科学的举措。加大对我省具有较高声望的传统工艺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并给予相应的优惠待遇,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直接的帮扶。
2.产品开发、科研立项
省内各地方行业协会,专业学术团应体积极发挥组织生产、专业指导的技术优势,带动我省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生产技术人员,指导我省民族民间旅游工艺品开发与设计的课题研究。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科研发展开发机构,对我省民族民间旅游工艺品开发生产的科研立项应给予倾斜和大力支持,积极促进和推动我省民族民间旅游工艺品的生产和发展。
3.打开思路、再促发展
企业应找准市场,突出优势,加大和加快自身技术力量的提高,加强传统技艺生产技能人才的培养,确保产品质量和数量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采取自身传授技艺、送出去、引进来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尽快解决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加强产品开发与创新的投入,努力尽快改变产品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现状。
4.传承技艺、人才培养
各地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应结合我省各地传统工艺品的名优特色,开办与之相适应的技艺人才培养专业。社会各专业学术团体,特殊专业技艺名人,积极开展特殊专业技艺人才的培训,传授生产制作技能。为地方企业的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为贵州真正成为旅游大省作出积极的努力。
5.抓住机遇、打造市场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48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222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现状;品牌培育
工艺美术品也称工艺品,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物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工艺美术富有浓厚地方风情和民族色彩,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特征,是中华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和见证者,闪耀着中华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地域特色明显,文化气息浓厚,是全国工艺美术的重点产区之一。其中具有浓厚燕赵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品有:已有约二千年历史的涿州金丝挂毯,源于隋代的曲阳汉白玉石雕、始于唐代的易水古砚、宋代五大瓷窑之一的定瓷和磁州窑陶瓷、始于宋代的保定铁球、产生于宋末元初的武强年画、起源于明代的蔚县剪纸及名誉国内外的衡水内画鼻烟壶等。在河北省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涌现了无数的名师名家和能工巧匠,他们创作的诸多名品佳作被博物馆收藏,多项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许多工艺精品赠送给国际政要和名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以其为媒,让世界了解和分享了燕赵独特的历史文化风韵。
河北民间工艺美术曾经有辉煌的历史,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的产品出口率达到80%以上,是河北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然而1980年代中后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未成规模的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关门大吉,整个行业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发展困局。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下,许多企业与时俱进,以市场为导向,在保留实用性和艺术性特色的同时,向精品化、实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迎来了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然而,河北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格局还不均衡,重开发、轻保护,重产出、轻投入等制约因素亟待调整和突破,特别是在品牌培育和产业规模化等方面需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一、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知名度日益提高,产业总值不断增加
目前,河北省拥有工艺美术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年产值逾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3家,年产值25亿元。形成雕塑工艺、金属工艺、内画艺术、陶瓷艺术、抽纱刺绣、珠宝首饰、草柳编织、文房四宝、儿童玩具、文化用品、花画工艺、民间工艺等21大类,上千个产品类型,上万个花色品种。①在国际和部级展览会评比中获得各种大奖100多项,有百余项工艺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银奖、文化艺术“梅花奖”等国家和部级以上大奖。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以及港澳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艺美术产业对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产品因地制宜,传承创新并举
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小少弱散的家庭作坊式经营逐步被规模化企业取代,形成了一些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业聚集区。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将先进科技和传统艺术相结合,促进产品优化升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现有已初具规模,规模以上企业63家,年产值25亿元。但是,工艺美术产品有其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原材料珍稀导致产量较低、有的加工工艺复杂只能手工操作,还有的产品地域、地方特色浓厚致使喜好人群有限。对于这样的工艺品,应由政府扶持以利于其传承。
二、制约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缺少行业标准,产品真假难辨
我国至今缺少规范化的工艺美术产品行业标准,缺少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造成一些社会声誉好和经济效益高的本省工艺品被仿制、仿造成风。另外,普通民众缺少对工艺美术产品的了解和鉴赏能力,更是助长一些不法商人唯利是图、假冒生产经营、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之风,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现象日趋严重,盗版侵权行为屡禁不绝,严重损害了河北工艺品的形象,严重影响了河北工艺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观念因循守旧,跟不上时代脚步
民间工艺美术源于自给自足农耕时期的手工作坊式经营,技艺遵循传统技法,大多使用手工工具,费时费力。进入工业化后,一部分手工工具被机械工具所取代,手工艺中的劳动强度减轻,效率提高,有的甚至质量也因此得以提高,如石雕、木雕甚至玉雕,电动工具使得初步加工和后期的精加工更为省力和随意。②在这些工艺品生产领域,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善于将先进的现代文化、科学技术和传统艺术结合起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值得提倡的。而一些民间艺人满足于祖先留下的看家本领,仅限于停留在手工作坊生产方式,面对科技的进步兴趣寥寥,很少从新科技、新方法中寻找革新方法。其结果是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越走越窄,甚至一些产品有逐步退出表演舞台的趋势。
(三)继承人青黄不接,制约产业水平提升
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与精神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作品的内在价值。过去的传承方式多是子承父业或以师带徒,随着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以及传统手工艺非得历经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辛苦劳作和深刻体悟才能达到一定高度的特点,许多人视为畏途不愿从事这一行业。
目前国内民间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市场急剧萎缩,资金短缺,使得民间艺人缺少生存的舞台,纷纷转行从事其他行业,更没有年轻人愿意继承手艺。同时西方国家现在正以强有力的诱惑挖走我国的民间文化人才,比如放松拿绿卡的条件、交流免签证等。③
现在,一些传统技艺后继无人,造成不少传统技法已经失传,如漆艺方面,明代黄成《髹饰录》记载的数百种漆工艺,至今很多已失传,而从漆工艺行业或制作的层面上看,加工工艺和技艺水平普遍达不到历史上曾有的高度,缺失了传统工艺那种在技艺层面上精工精致、精益求精的态度,更不要说达到精致以后的超逸和神韵了。问题不是今人不如古人,而在于是否真正具有古代工匠艺人那种不计名利、专于技艺和制作的心境。④
三、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的品牌培育及其产业化
(一)完善知识产权和法律保护制度,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务院办公厅《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的概括及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工艺美术归属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同时,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中,也存在着国家间、族群间、个人间的利益纷争。这些都迫切需要一套科学完整的法律机制来调整、规范。⑤
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民间文化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众说纷纭,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化艺术是否属于知识产权范围和民间文化艺术的权利主体归属两个问题。由于传统的知识产权体系缺乏与民间文化艺术相关的制度,所以说它不属于知识产权范围保护的对象在当今的法律体系的概念下是正确的;把它新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作为知识产权制度别法的一种,并且对现有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扩充,也是正确的。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对特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客体进行保存、保护及开发,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关键在于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在法律层面上,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是我国工艺美术行业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1999年我省出台了《河北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这些文件早已不适合当下的现实情况,借鉴日本、韩国的先进经验,完善有关传统工艺美术的立法刻不容缓。日本的民间手工艺研究在柳宗悦所倡导的“民艺运动”的推动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积极向西方学习,欢迎“现代化”的同时,日本的学者仍然十分强调对本土文化的弘扬,仍然在寻找与西方“现代化”价值相抗衡的本土文化价值。⑦
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完善有关知识产权和法律保护制度,依赖法律手段,通过法律对利益的调整机制使传统技艺来源群体的正当的利益需求得以实现,达到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传统技艺的目标,做好河北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工作,促进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挥政府保护协调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开发行为,依法做好民间工艺美术保护工作,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和近期与长期的矛盾。根据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品种的现状进行评估,采取必要措施,制定不同的规划和开发利用模式,培养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人才,资助传统工艺美术科学研究,做好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宗教、旅游、教育等各级政府工作机构各负其责,积极参与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工作;各级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及相关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积极献言献策,推进保护对象、保护方针、保护制度和保护方法的建立和完善。
政府积极推动民间工艺美术的产业化进程,对于具有产业开发价值的工艺美术项目,政府应该予以政策倾斜及相应的税收优惠,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产业的开发,通过规范行业质量标准,搭建产品交易平台,拓展产业融资渠道等具体措施来促进其发展,以加快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的产业化进程。对于制作经济效益不高、艺术价值很高并且面临失传的工艺美术企业,政府通过建立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基金,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予以扶持和帮助。
(三)弘扬燕赵传统文化力,提升民艺产业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文化做为一种特殊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其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有利于提高产业的附加值与竞争力,成为一种文化力。文化力是指文化在产业中的聚合力、创新力、辐射力和包容力,以及文化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综合素质与精神状态对产品价值的提升能力。文化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经济力交织在一起的,就生产文化产品的能力而论,文化力本身就具有经济力,二者是合二为一的、不可分割的。⑧
建立民间工艺美术博物馆或是整理出版民间工艺美术的资料和著作,确立它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应有地位势在必行。 ⑨武强年画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既是年画艺术之乡的象征,又是展示、研究农耕文化的艺术殿堂。1999年以来,武强年画博物馆先后被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博物馆、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点,中央美术学院等17所高等美术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已经成为河北省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国内外影响巨大。
通过文化的介入,实现产业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和转换,提升现实市场的实力,提高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⑩在立足燕赵乡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文化的精华,面向世界,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世界文化元素,完善、创新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的品牌价值,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提升燕赵品牌,营造产业基地园区
品牌的价值主要在于产品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影响力与价值观,品牌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销量和更多的利益,还能使该品牌在竞争中获得一个更强劲、更稳定、更特殊的优势。因此,现代企业十分注重培育品牌、保护品牌和提升品牌。塑造品牌需要独具风格的精品,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做大产业。过去,河北省工艺美术产业一度陷入过度追求精品化或重数量、轻质量的两极分化中。近年随着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的转变,各地纷纷以独具燕赵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为发展平台,通过举办品牌论坛,参与各种展览会、博览会、推介会及招商引资洽谈会等充分发挥名品优势,积极培育地方品牌,提升工艺品品位,打造地域名片,整合产业资源,促进当地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优势的产业集群。
曲阳石雕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也是民间工艺品的杰出代表,历经千年而不中断,誉满海内外。曲阳利用品牌效应,依托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根据市场需求,河北省将投资5亿元兴建的东方雕刻城列为省重点工程项目,力促曲阳雕刻业形成“一城一线三小区”的产业园区。曲阳现有雕刻集团3家,雕刻企业、摊点2600多个,雕刻从业人员3万多人,雕刻年产值7亿多元。曲阳石雕产业的发展对于培育和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当地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名扬中外的蔚县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其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产品行销中国各地及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喜爱。蔚县充分挖掘品牌优势开拓市场,现有16个乡镇的96个行政村从事剪纸业,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年产剪纸300万套,年收入3000万元,使蔚县剪纸这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更加灿烂和辉煌。
政府和企业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因特网、实地展示等多种宣传手段,通过举办和参与各种论坛、展览会与博览会,弘扬燕赵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河北工艺美术的品牌影响,大力推介燕赵品牌,努力培育燕赵品牌,发展和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开拓营销渠道,促进河北工艺美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注释:
①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
展工作的通知,2010年1月12日
②李砚祖,物质与非物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文艺研究,2006,12:106-117
③李春霞,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思考,盐城师范
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38-41
④李砚祖,物质与非物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文艺研究,2006,12:106-117
⑤梅术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国际学术动
态,2007,5:37-41.
⑥郑筱b,民间文化艺术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新闻
界,2006,2:132-133
⑦刘,民间手工艺变迁中的“现代化”反思,吉首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3):65-69
⑧李江帆,文化力、文化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中国经济
问题,2007,5:3-10
⑨丁文静,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云南艺术
学院学报,2008,1:41-47
⑩邱萍,何颖. 以文化力提升坭兴陶产业竞争力,广西师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70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2分钟,共有232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摘论文要】随着国际文化经济竞争的加剧,现代工业文明的日益扩张,镇江民间工艺的存在和发展也同时面临着挑战。由于传承空间不断受到挤压,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濒临失传。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地保护与利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张应着力选择个性化特色项目,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以及关键性产业切入点的有机嫁接,形成产业链布局。同时,政府更应致力于民间工艺产业的宏观规划,注重培植优势品牌,引导资源产业规范管理,以此为镇江民间工艺保护研发提供广阔的拓展平台。
镇江是一座集港口、工贸、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拥有3500多年历史,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间手工艺千姿百态、绚丽多彩。通过在镇江市各辖区进行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普查调研来看,本土民间工艺资源蕴藏十分丰富,展现着本地域民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是民众智慧的佐证。镇江地域民间工艺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剪纸、面塑、竹编、石雕、挑花、正则绣、扎染画缋、烙铁画、瓷刻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查的辖区内民间技艺传承人中就有全国十大民间美术家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名,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有8名。
当前,镇江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主要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及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扩张,地方本原文化遭到外来文化多样性冲击,有的传统工艺品因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改变而被淘汰;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传承困难,一些传统民间绝技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民间工艺行业发展创新意识薄弱,地方民间工艺缺乏产业个性化规模运作:民间工艺行业亟待长远规范管理与保护;民间工艺发展资金短缺:民间工艺发展人才匮乏。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应当采取什么方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促进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和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以下发展措施:
一、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和扶持民间工艺的发展
民间艺术的发展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作为地方政府,要想促进其发展,必须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其发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对于民间工艺品的研究和生产要大力支持,给予多种名誉上的奖励,比如可以通过设立开发奖、市场开拓奖、理论研究奖、组织奖等进行引导,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要把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培养部级的大师,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进而促进民间工艺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
通过打造民间工艺亮点产业,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全国乃至世界接轨,通过实践,镇江市在此方面已取得了可喜尝试。去年,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组织了彩蛋、泥塑民间艺术家远赴德国曼哈姆市参加复活节期间的展销,富有东方神韵的镇江蛋雕艺术品《慈寿塔》、《昭关石塔》、《十二生肖》等几十个品种受到德国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参展的140多件蛋雕艺术品供不应求。赚取了大笔外汇。而在德国欧洲第二大生态公园路易圣公园内举行的镇江民间泥塑艺术家葛志仲的泥塑展,带着东方特有的写意手法,为来宾现场惟妙惟肖地捏制了20多位德国名人的头像,直至镇江泥塑艺术家带去的5公斤上好的紫砂泥全部用完,德国艺术家同行们还仍意犹未尽,竞相购买。蛋雕和泥塑的热销,说明最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民间工艺品通过产品的周密研发、包装、推介就能顺利开辟国外文化消费市场。文化是互通的,通过与世界的文化交流,镇江民间工艺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有效的战略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业务优势和环境机会,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地域民间工艺的特殊优势已经开始凸现,它的内在文化动力是最具爆发的生产力,因此,要深入生产性保护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通过生产性保护,将文化资源转为经济资源,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另~方面,作为镇江要立足“原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性保护,在保护中必须维护民间工艺资源“整体性”特征,基于其中的诸多要素存在于相互联系、作用、制约和促进的复杂关系链中,所以要全方位协调好产业集群的整体区位,引导好民间工艺资源的合理利用。
文化产业属于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的范畴,而软实力要以硬实力为基础。它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抓住重点文化资源项目的保护性再生产,即是抓住了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而带动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耍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在破与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确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通过符合镇江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具有镇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产业集群,真正把镇江民间工艺资源潜力变成产业优势,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的互推互动,培育市场,激活消费,实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政府要整合各方资源,为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法规等支持平台。
二、加大镇江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的投入
要积极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采取划拨专项资金进行项目资助、贷款贴息、奖励等多种形式。确保地方财政对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要积极借鉴民间资本在其他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降低民间资本跨入门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民间工艺的效益是多方位的,不能只看到它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到它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消除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陈旧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不断完善优化地方民间工艺资源发展的决策,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产业、出效益的发展氛围。
三、从艺术的角度解决民间工艺品的质量问题
产品占领市场的首要要素是质量,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是没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民间工艺品也不例外,而且,质量要求更为特殊,为此,一是民间工艺品必须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其表现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异。即一方面要借鉴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比如镇江剪纸就可以吸收地域特色景观题材,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西津渡风景等,并把以此类题材制作的成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使民间工艺品的文化含量再为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比如剪纸在图案设计上可以表现世界古典神话图腾,以加强国际民族文化的认同交流,同时外销产品要考虑世界各地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
四、积极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传统民间工艺品走进现代生活,必须与现代装饰结合起来,成为居家实用点缀,目前镇江丹阳的正则绣已有一些新的探索。如增加了特定背景的壁挂,使它成为装饰品进入家庭,使之实用化,深受人们喜爱。
要大力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不论哪种工艺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镇江扬中竹编在艺术手法上,编制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上做文章。或在刀工上有突破。或在造型上有特长,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流派,从而增加自己的艺术魅力。要以产品特色鲜明、基础条件较好、关联度大的民间工艺制作行业为重点,以资本资产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
要积极促进民间工艺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民间工艺产业区域布局,重点抓好民间工艺项目产业集群的开发创意建设。并以此为中心,进一步抓紧建好特色民间工艺产业传习所及保护传承示范基地。
要注重打造特色民间工艺产业品牌。一方面,要加强网路资源共享及与媒体的合作宣传。进一步加大外延推介力度,建立专业化的科研信息机构。联合组建一批民间工艺产业教研基地。共同开发一批核心品牌项目。另一方面,要整合民间工艺精品资源,增强创新力和辐射力。可以通过专家的评价、大赛的评奖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同时对民间工艺家创造的品牌要注册商标,要申请专利,专利是走向世界的敲门砖.既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产品。避免抄袭,又要学会用专利打开国际市场。
五、加强民间工艺产品的生产管理
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准要求高于一般企业。因为工艺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既要懂艺术,又要懂市场。否则只懂市场,企业难以创新发展,只懂工艺艺术容易走入“象牙塔”。现在大多数厂长,虽对市场有所了解,但文化品位有限,所以很难开发出高品位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品。因而生产企业非常需要一些既懂市场、又精艺术的人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其次是要打破家庭作坊式生产,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多数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都是一些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生产厂家,缺少产业化管理,规模小,艺术人才单打独斗。形不成技术优势。面对当今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必须提高艺术品位。然而,目前的家庭作坊,足不出户,观念陈旧,保守的传艺思想,使他们只能重复过去,难以吸收到新东西,立足点低,进步困难,所以发展工艺品产业,必须走开放式发展路子,艺术与市场的研究至少需要两人以上的人才,互相切磋,所以企业要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集中人才进行开发。
六、坚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现在的民间工艺品市场正从低谷中走向回升,其表现是:高档产品的出现和价格的回升。随着经济的复苏,艺术品市场已从前几年的成本销售,转向为高档次文化精品的走俏,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意识,加大技术、人才投入,克服短期行为。避免重复抄袭。
民间工艺品多用于馈赠。由于它大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属自产自销产品,所以消费也均在本地区,是过年过节、婚庆喜宴、庆典之日的一种增加喜庆氛围的装饰性手工艺品,由于当地的交通不便,市场局限,几乎所有的手工艺品在很少的范围内流通,其数量很少,有些则属季节性销售,如镇江丹徒挑花女红制品,多在农闲季节制作,为贴补家用销售,这种经济营销模式,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已无用武之地。所以民间工艺品未来的出路在于走进都市生活,走向正在兴起的现代经济大市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间工艺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镇江剪纸已在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看好,开发国际市场是它今后的又一发展出路。
民间工艺品市场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培育市场要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民间工艺品的欣赏,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然而。现在的消费者,仅仅是个人喜欢,谈不上欣赏,所以导致消费市场混乱。可见,民间工艺品要走进千家万户,需要抓好大众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和培训,比如说,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点评、具有艺术欣赏的广告宣传、艺术培训班等,更重要的是要在民间艺术产品的推介销售中,让全社会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使其得以扶持和弘扬。
七、大力培育民间工艺人才
几年来,通过在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也再一次证明,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所规定的保护措施中,重中之重强调的保护措施依然是为艺术遗产“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要求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所有民间艺术遗产的保护都是以传承人带徒传艺活动的保护为核心的。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民间艺术后备人才是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保护。应该全面地搜集本地民间艺人的资料,建立人才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如定期举行民间工艺活动或相关的竞赛,对优秀的民间工艺传人应给予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点保护,政府或企业可设立类似“工艺创作设计室”的专门机构,集中地方上优秀艺人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给民间工艺企业或家庭作坊予以经费补贴并提供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能制作出顶尖的民间工艺精品。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33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175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摘论文要】随着国际文化 经济 竞争的加剧, 现代 工业 文明的日益扩张,镇江民间工艺的存在和 发展 也同时面临着挑战。由于传承空间不断受到挤压,拥有两千多年 历史 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濒临失传。因此,如何进行 科学 地保护与利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张应着力选择个性化特色项目,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以及关键性产业切入点的有机嫁接,形成产业链布局。同时,政府更应致力于民间工艺产业的宏观规划,注重培植优势品牌,引导资源产业规范管理,以此为镇江民间工艺保护研发提供广阔的拓展平台。
镇江是一座集港口、工贸、 旅游 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拥有3500多年历史,文化 艺术 源远流长。其中,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间手工艺千姿百态、绚丽多彩。通过在镇江市各辖区进行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普查调研来看,本土民间工艺资源蕴藏十分丰富,展现着本地域民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是民众智慧的佐证。镇江地域民间工艺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剪纸、面塑、竹编、石雕、挑花、正则绣、扎染画缋、烙铁画、瓷刻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查的辖区内民间技艺传承人中就有全国十大民间美术家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名,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有8名。
当前,镇江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主要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及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扩张,地方本原文化遭到外来文化多样性冲击,有的传统工艺品因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改变而被淘汰;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传承困难,一些传统民间绝技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民间工艺行业发展创新意识薄弱,地方民间工艺缺乏产业个性化规模运作:民间工艺行业亟待长远规范管理与保护;民间工艺发展资金短缺:民间工艺发展人才匮乏。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应当采取什么方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促进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传承和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以下发展措施:
一、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和扶持民间工艺的发展
民间艺术的发展遵循其自身发展的 规律 ,作为地方政府,要想促进其发展,必须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其发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对于民间工艺品的研究和生产要大力支持,给予多种名誉上的奖励,比如可以通过设立开发奖、市场开拓奖、理论研究奖、组织奖等进行引导,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要把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培养部级的大师,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进而促进民间工艺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
有效的战略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业务优势和环境机会,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地域民间工艺的特殊优势已经开始凸现,它的内在文化动力是最具爆发的生产力,因此,要深入生产性保护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通过生产性保护,将文化资源转为经济资源,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另~方面,作为镇江要立足“原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性保护,在保护中必须维护民间工艺资源“整体性”特征,基于其中的诸多要素存在于相互联系、作用、制约和促进的复杂关系链中,所以要全方位协调好产业集群的整体区位,引导好民间工艺资源的合理利用。
文化产业属于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的范畴,而软实力要以硬实力为基础。它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抓住重点文化资源项目的保护性再生产,即是抓住了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而带动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耍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在破与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确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通过符合镇江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具有镇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产业集群,真正把镇江民间工艺资源潜力变成产业优势,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的互推互动,培育市场,激活消费,实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 企业 发展的双赢。政府要整合各方资源,为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法规等支持平台。
二、加大镇江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的投入
要积极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采取划拨专项资金进行项目资助、贷款贴息、奖励等多种形式。确保地方财政对镇江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要积极借鉴民间资本在其他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降低民间资本跨入门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民间工艺的效益是多方位的,不能只看到它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到它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消除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陈旧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不断完善优化地方民间工艺资源发展的决策,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产业、出效益的发展氛围。
三、从艺术的角度解决民间工艺品的质量问题
产品占领市场的首要要素是质量,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是没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民间工艺品也不例外,而且,质量要求更为特殊,为此,一是民间工艺品必须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其表现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异。即一方面要借鉴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比如镇江剪纸就可以吸收地域特色景观题材,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西津渡风景等,并把以此类题材制作的成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使民间工艺品的文化含量再为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比如剪纸在图案设计上可以表现世界古典神话图腾,以加强国际民族文化的认同交流,同时外销产品要考虑世界各地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
四、积极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传统民间工艺品走进现代生活,必须与现代装饰结合起来,成为居家实用点缀,目前镇江丹阳的正则绣已有一些新的探索。如增加了特定背景的壁挂,使它成为装饰品进入家庭,使之实用化,深受人们喜爱。
要大力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不论哪种工艺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镇江扬中竹编在艺术手法上,编制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上做文章。或在刀工上有突破。或在造型上有特长,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流派,从而增加自己的艺术魅力。要以产品特色鲜明、基础条件较好、关联度大的民间工艺制作行业为重点,以资本资产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镇江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
要积极促进民间工艺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民间工艺产业区域布局,重点抓好民间工艺项目产业集群的开发创意建设。并以此为中心,进一步抓紧建好特色民间工艺产业传习所及保护传承示范基地。 要注重打造特色民间工艺产业品牌。一方面,要加强网路资源共享及与媒体的合作宣传。进一步加大外延推介力度,建立专业化的科研信息机构。联合组建一批民间工艺产业教研基地。共同开发一批核心品牌项目。另一方面,要整合民间工艺精品资源,增强创新力和辐射力。可以通过专家的评价、大赛的评奖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同时对民间工艺家创造的品牌要注册商标,要申请专利,专利是走向世界的敲门砖.既要学会用 法律 武器保护自己的产品。避免抄袭,又要学会用专利打开国际市场。
五、加强民间工艺产品的生产管理
民间工艺品的生产 企业 ,管理人员的水准要求高于一般企业。因为工艺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既要懂 艺术 ,又要懂市场。否则只懂市场,企业难以创新 发展 ,只懂工艺艺术容易走入“象牙塔”。现在大多数厂长,虽对市场有所了解,但文化品位有限,所以很难开发出高品位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品。因而生产企业非常需要一些既懂市场、又精艺术的人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其次是要打破家庭作坊式生产,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多数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都是一些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生产厂家,缺少产业化管理,规模小,艺术人才单打独斗。形不成技术优势。面对当今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必须提高艺术品位。然而,目前的家庭作坊,足不出户,观念陈旧,保守的传艺思想,使他们只能重复过去,难以吸收到新东西,立足点低,进步困难,所以发展工艺品产业,必须走开放式发展路子,艺术与市场的研究至少需要两人以上的人才,互相切磋,所以企业要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集中人才进行开发。
六、坚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现在的民间工艺品市场正从低谷中走向回升,其表现是:高档产品的出现和价格的回升。随着 经济 的复苏,艺术品市场已从前几年的成本销售,转向为高档次文化精品的走俏,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意识,加大技术、人才投入,克服短期行为。避免重复抄袭。
民间工艺品多用于馈赠。由于它大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属自产自销产品,所以消费也均在本地区,是过年过节、婚庆喜宴、庆典之日的一种增加喜庆氛围的装饰性手工艺品,由于当地的 交通 不便,市场局限,几乎所有的手工艺品在很少的范围内流通,其数量很少,有些则属季节性销售,如镇江丹徒挑花女红制品,多在农闲季节制作,为贴补家用销售,这种经济营销模式,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已无用武之地。所以民间工艺品未来的出路在于走进都市生活,走向正在兴起的 现代 经济大市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间工艺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镇江剪纸已在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看好,开发国际市场是它今后的又一发展出路。
民间工艺品市场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培育市场要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民间工艺品的欣赏,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然而。现在的消费者,仅仅是个人喜欢,谈不上欣赏,所以导致消费市场混乱。可见,民间工艺品要走进千家万户,需要抓好大众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 教育 和培训,比如说,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点评、具有艺术欣赏的广告宣传、艺术培训班等,更重要的是要在民间艺术产品的推介销售中,让全社会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使其得以扶持和弘扬。
七、大力培育民间工艺人才
几年来,通过在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也再一次证明,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所规定的保护措施中,重中之重强调的保护措施依然是为艺术遗产“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要求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所有民间艺术遗产的保护都是以传承人带徒传艺活动的保护为核心的。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民间艺术后备人才是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保护。应该全面地搜集本地民间艺人的资料,建立人才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如定期举行民间工艺活动或相关的竞赛,对优秀的民间工艺传人应给予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点保护,政府或企业可设立类似“工艺创作设计室”的专门机构,集中地方上优秀艺人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给民间工艺企业或家庭作坊予以经费补贴并提供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能制作出顶尖的民间工艺精品。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04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06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关键词:黑龙江民间工艺品 文化品牌 建设 地位
中国传统工艺品,可以追溯到原始文明时代。其途径历来以父子相传为主,如《礼记》中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而如今的民间工艺品就像《正在消失的艺术》中所说,“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
黑龙江的地方特色孕育了民间工艺品,也体现出强劲的文化发展潜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进一步繁荣黑龙江省民间工艺品的品牌建设,提升本省软实力,从品牌建设的依据和发展角度进行论证,打造黑龙江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品牌,促进其产业化的发展,为黑龙江民间工艺品品牌的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让民间工艺品品牌成为本省重要的文化和产业资源。
一、黑龙江民间工艺品的发展现状
几千年以来,我们的古人凭着勤劳智慧,用双手创造出了许多世界闻名的工艺品。相比其他省的工艺品品牌建设,黑龙江民间工艺品建设相对落后,没有树立相应的品牌形象。因此,努力打造黑龙江民间工艺品、发展工艺品的文化品牌建设是当务之急。
人类起源时期的工艺设计奠定了今天民间工艺品的基础。工艺品的定义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这种建立在形体和使用之间的工艺品,不断向着有效用和更美的方向发展。也正是这漫长的岁月,奠定了人类的基本素质和各种族人类的不同特征,也说明了工艺品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是劳动创造了工艺美。
黑龙江省民间工艺品从民族风格、民俗风情、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使用功能等角度观察,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独树一帜的。例如,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的鱼皮鱼骨制品、皮革工艺品,女真族的铜镜、蒙古族的毛纺毡毯、鄂温克族的绣花地毯,满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刺绣,满族的青瓷、海伦剪纸,蒙古族的玉器,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桦树皮制品,以及绥棱的黑陶、呼兰的通草蝴蝶等。
二、黑龙江民间工艺品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民间工艺品的实用性是不可磨灭的,之前的民间工艺品也是基于实用的基础,如今的民间工艺品大多只是将前人的东西不断地复制,而缺失了对现代社会的实用性。我们应建立专门的研发机制,开展研究、设计,改进工艺品的实用性,扩大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范围。
黑龙江省的民间工艺品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品牌的发展与建设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以实现黑龙江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质变,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目前,黑龙江省民间工艺品品牌建设存在着几点不足:1.艺术手法的单一;2.创新力度不够;3.文化内蕴的缺失;4.文化宣传和包装不足等。同时,黑龙江省的民间工艺品也有自身的优势,一是种类纷繁多样,既有中原移民带来的传统工艺,又有当地世居民族的发明创造;二是地域和民族色彩明显突出,黑土、冰雪情调浓郁。只要利用合理、发掘充分,必将在文化市场上占据牢固的一席之地。
三、黑龙江民间工艺品品牌的开发与建设
民间工艺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要求更高、更加多样化,这在社会需求上为黑龙江民间工艺品提供了空间。
黑龙江民间工艺品的品牌开发与建设,需要从黑龙江工艺品品牌的实用性、文化性、创新性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将民间工艺品中宝贵的值得学习的方法,诸如造型手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装饰的趣味性以及丰富多彩的图像元素等加以系统的研究整理,从而探讨如何将黑龙江民间工艺品中的精神元素和现代设计语言重新结合,使其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并使它具有丰富的实用价值、思想内涵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展观念的更新、发展技术的开发、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等都是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其走向市场的品牌建设更是刻不容缓的。要利用好黑龙江工艺美术行业的人才优势和政策,研发具有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工艺品。传统手工技艺要与先进技术设备融合,开发、设计代表黑龙江特色的工艺品,并通过品牌包装、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手段,培育工艺品品牌,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带动黑龙江工艺品行业的发展。
过去人们的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东西在当代也可能与我们的生活相伴,需要我们在各个细节上用心去探索,也许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种种挫折,但作为一名普通的设计者,笔者希望黑龙江未来的工艺品发展态势会更好,无论其工艺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能深深地打动人心。工艺品品牌的建设,将使黑龙江成为地方经济的特色或支柱产业。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文化厅2010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品的文化品牌建设研究,立项编号:10b045)
参考文献:
[1]路甬祥.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民间手工艺[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07.
[2]刘恒甫.黑龙江省民间工艺如何拓展市场空间形成产业优势[db/ol].
http://heilongjiang.省略,2007-09-07.
[3]章. 黑龙江省民间工艺产业化初探[c]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衣俊卿.黑龙江文化蓝皮书――2008年黑龙江文化发展报告[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