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86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分钟,共有139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今天,我和外公一起去公园玩。我坐上八路公共汽车,上车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子坐下,车子开了一会儿,到站后又上来了一位老爷爷,他的年纪看上去有八十多岁,他四处望望没有找到一个空坐位,车子开动时老爷爷一晃一晃的,站不住了,我看见后,马上起来让给老爷爷坐,老爷爷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我说:“不用谢,这是一个少先队员应该做的事,也是我应该做的事”。
指导老师:修华英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50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2分钟,共有119位用户关注,60人点赞!
[论文关键词]辩证法;言语行为理论;“事件”;文本
一代代西方哲学家对语言问题的关注,终于促成了20世纪初哲学的第二次根本转向:从认识论哲学到语言哲学。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当代众多的西方哲学家将他们探寻的目光更加专注于语言,从不同的视点、不同的角度不断思考语言自身的本质、规律、意义,探索语言、世界和人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观点、理论。其中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以其独特宽容的辩证法和对文本价值的充分肯定而引人注目。
本文试对他的“辩证法”的解释学语言哲学观进行粗浅的分析评述。
一、基础:言语行为理论
利科以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开放胸襟,广泛接受了其他哲学家观念学说的影响。但笔者认为真正构成他解释学理论基础的是英美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塞尔和斯特劳森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
因为实际上在利科的观点中,语言(话语)不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哲学家所主张的“是表述思想的工具”;也不同于符号学或结构主义所理解的是自足封闭的符号系统,与外界事物隔离;而是一种处于开放、交往状态中的话语,语言不是单向的活动,而始终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态势。正是在这种对话交流的活动中,利科着眼于对句子特殊结构(即句子意义、话语意义而非形式结构、语法结构)的语义学分析,去理解句子的意义。以这种言语行为理论为起点、为基础,利科建构了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辩证的解释学语言观。
1.作为“事件”的句子
首先,利科把句子作为话语的基本单位,并把句子当作一个“事件”(event),而不是一个复杂的词,或者,与词相比,它是一个新的event,可以分解它,但不可把它还原为词。因为原来的词一旦进入句子,彼此之间的相互组合、作用、影响、限定,再加之使用者有意无意带人其中的思想、感情色彩等特质,便使得句子中的词不再是原来单纯简单的词了。句子中使用的词,进入了一个特定的语境,已无法将其还原成为最初的词,二者性质不同,分别属语言学的两个分支:语义学和符号学。而且笔者认为利科用“事件”这个词来指称句子,其中也正是包含了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交流沟通的特点,强调了一定的“动作性”,初步表明句子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活动。它具有时间性,并携带信息,具有现实性。
2.“事件”与意义的辩证关系
利科将对意义问题的探讨放置在话语的对话交流活动中,打破了心理主义封闭狭隘的森严壁垒。利科认为“事件”与意义之间是辩证关系,显示了其辩证法的全面、宽容的特点。
他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意义概念有两种解释,反映出事件与意义之间的辩证法:其一是说话人打算说的东西,其二是句子打算说的东西(即句子的识别和表达功能之间的结合所产生的东西);因此,意义同时是意向性活动和句子本身的意义。表面上看起来是“事件”中人在说话,或说话的是人,而不是语言;然而就句子自身的意义而言,并不可简单地还原为说话者的心理意向。
这样,利科就同时肯定了话语中说话者的意向性意义和话语的独立意义,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句子的意义。借助于有力的辩证法,他也没有使自己的思想陷入心理主义封闭狭隘的壁垒之中。
而且利科进一步肯定了话语在交流活动中的独立意义。他认为说话者说出的意义具有非心理学含义,话语具有脱离心理意向的倾向,它指称自身为一个“事件”。因为在话语交往中,心理分析所赞同的私人经验、心理意向是不具有普遍性的,个体经验不能达到完全的、直接的理解沟通。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是通过“意义”。意义不是经验,个人经验是私人的,而意义是公共的、主体问性的(intersubjective)、可交流的,在此意义上才谈得上对话中的相互理解和“事件”。利科按照自己的理论观点将对话“改造”为说话人“事件”和听话人“事件”的结合,两者之间可共同理解的因素只能是“意义”。
利科将事件与意义的辩证法归结为:言语是一个从私人经验到公共经验(事件)的过程,由心理转变为意向,转变为话语中的逻各斯。
利科用他辩证的眼光洞透、总结出言语表达、转化、形成的过程。他对意义的探讨符合我们的认识、交往、言语沟通实践,具有合理性。虽然从心理意向转到语言表达时,大部分微妙复杂的感受、感情、色彩等都已丧失,留下的是最外在的、抽象的、概括的东西,但听话者(或面对文本的读者)在接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进行种种补充。
这样,事件和意义的辩证法实际上就演变为话语意义的内在对话关系:其中既有主观方面听者与说者的共同的意向活动,又有“对象”方面即句子(命题)内容和意义两方面的统一。
3.意义与指称
由于利科的观点是建立在言语行为理论基础上的,所以他也格外重视语境的作用。他继承了弗雷格的观点:只有句子才有意义和指称问题。他认为,在语言自身系统(符号学)或字典中,没有指称问题,符号只指向系统内其他符号。然而,在句子中,语言直接超越了自身。换句话说,意义内在于语言,观念意义上的对象,意义在句子内部把识别功能与表达功能连接起来,指称则把语言与世界连接起来。语言只有在使用时才有指称问题,它依赖于具体的语境。于是,利科又提出了意义与指称之间的辩证法,说话人以意义的观念结构为基础,并通过这种结构指称某种事物,在这种方式中,意义与指称的辩证法发展了事件与意义之间的辩证关系。
利科提出,语言中的指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小说、戏剧中虚构的实在。他认为语言必须指称某事物,否则便无意义。这可能也正是从他所一向看重的交往、沟通的方便有效的目的考虑的,与其言语行为理论相关联。
由此可见,利科对话语的思考、探讨始终是立足于言语行为理论中,以话语交往为基础和出发点,并以他全面、宽容、彼此相关的辩证法把对话语的解释和理解从狭隘的心理学倾向中解放出来,肯定了话语本身的独立价值,形成了一种辩证的解释学语言观。
二、核心:文本价值的充分肯定
利科充分肯定了话语的独立价值,进而也就充分肯定了话语的异化形式——文本的价值。笔者认为,利科对文本独立性、特殊性的思考、肯定构成了他解释学的核心内容。
1.文本具有独立的价值、意义
在探讨文本、话语、意义关系时,利科仍然坚持他的辩证法。利科辩证的眼光也的确使他摆脱了层层蔽障而洞见到:书写文本作为话语的一种形式,而绝不仅仅只是以书面形式固定口语,二者不只是质料上的差别。他提出了一个特殊问题:人类思想直接被带人书写中,而不必以说话为中介,从而使书写取代说话的地位,把话语的命运交给文字,而不是声音。为了说明这个观点,利科特意举出了象形文字:“西方文化中拼音文字的胜利及所呈现的文字附属于言语倾向来源于文字对声音的依赖性,然而我们不要忘记文字还有诸多其他的可能性:它们是由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表意文字所表达的,它们呈现为对思想意义的直接描述,它一们在不同的习惯中能被异样地阅读,这另一种文字也展示了书写的一种普遍特征,就像拼音或表音文字的作用一样。”利科意在说明,符号文字(像真正的艺术品)不仅在模仿,而主要在自我创造,文本有它的相对独立性。书写是对实在的再创造而非简单模仿。
他也说明了文字、书写不仅仅是语音的机械、单纯记录,它包蕴其中的东西是很多的,它可以不依赖说出的声音而直接和思想相联!可以不再笼罩在逻各斯的统治之下,与思想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世界(包括人的认知、感受)便与文字直接联系起来,打破了话语的束缚,肯定了文本独有的重要意义:它超越了文本只是记录从前话语的肤浅认识,超越了书写是无个性特征的语义领域,文本描述的“实在”与话语的“实在”相比是新的“实在”。
2.文本挣脱了心理意向的束缚
利科认为文本的意义与话语的意义一样,不能简单地归结、还原为作者或使用者的心理意向。因为作者欲望是一回事,文本意谓的是另一回事,话语一旦脱离作者的头脑,从作者的笔尖中流淌出来,就获得了独立的存在、独立的属性、独立的价值,而不能再被还原为作者最初的心理意向。这样文本的意谓就比作者写作时意谓的意义复杂得多。
这样利科就打破了书写(文本)忠实于话语,话语忠实于心理意向的传统解释学,开启了解释学的新领域。这种新的解释学是言语交往理论在文本与读者之间关系上的深化,仍然带有利科的辩证法特点。利科认为,在文本领域,“事件”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复杂了,不是一种简单的问答式的对话关系,它离开话语的特有语境,作品是公众的、开放的、社会的。因而,与话语方式相比较,它开启了一种新的交往方式。这样,“作品就是一件无法表达的事件”。
3.文本的丰富性
利科认为,读者面对文本的这种新的交往方式中,文本的指称超越了对话场景的狭隘界线,把意义从意识的意向中解放出来,世界不过是由文本的指称打开的世界。它不但包含真实的实在,也体现在描述性的文学语言、诗化语言等等之中。他说有一个文本指称构成的horizon(地平线),它是无限的,以此显示了文本指称的丰富性。也就是说,文本“在世”的存在方式是无限的,文本解放了传统的语言存在方式,比如,文本只忠实记录话语,只忠实于作者意向,只有实在的语言所指才有意义等传统观念。
文本能够开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利科还文本以真实性、可靠性,是他对文本的信赖、欣赏与赞美!
利科从各个方面都辩证地说明了文本有它的相对独立性,书写是对实在的再创造而非简单模仿。文字,无论是象形的、表意的,还是表音的,都具有自我创造能力,都是建构力量,都可以挣脱话语声音、心理意向、客观实存的束缚,而创造出一个无比丰富、无比多姿的文本世界!
三、发展:理解与解释的多重性
由于利科充分肯定了文本的价值及其相对独立性,摆脱了种种狭隘的传统观念的束缚,那么他的解释学中的一切便都是紧紧围绕着文本这一核心而阐发出来的。进而在解释学中,他坚持我们必须超越作者的意向,直接面对文本自身,文本是一种语义学的独立王国,文本有自己的“事件”(即与读者的交流活动)。他肯定了文本意义的多样性:作为读者,他面对的是悬搁了作者意向的文本,而且,文本没有任何一种确定的指称,指称是多样的,悬而未决的,存在诸多可能的世界或指称方式。
在此基础上,利科也肯定了在面对文本时理解与解释的多重性及其合理性。
文本成为一个独立的被理解对象,面对这样一个独立的语义王国,已经没有所谓正确、惟一的标准了。无法判定何为“正确”,何为“错误”,便可以从诸多方面诠释文本的意义,而其中“误解是可能的,甚至不可避免”。虽然利科的这种说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彻底性,没有像德里达那样干脆地说出理解就是误解,但是利科洞见了解释文本意义的过程是无穷尽的,因为理解和解释总是从某方面进行的,不可能穷尽所有方面,利科将其称为potenitalhorizonsofmeanings,即“潜在的意义地平线”。
而且也正是文本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为多层次的阅读、理解打开了无限的空间,成为解释、理解多重性的客观基础。辩证法又使利科认识到:在多元的理解和解释中,冲突不可避免,但由于无一种标准解释,相互容忍与理解的态度是明智的。利科的辩证法使“不同的声音”得以共存,使其获得了一定的合理性,这是非常可贵的。文本意义的多样性及由此产生的理解多样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宽容是利科解释学理论的重要支柱。
利科这种辩证法的解释学使文本向读者敞开了无限广阔的理解空间,每一次(一种)阅读都是一次重新占有、重新解释,都是一次新的事件、新的交往。这种理解方式会比作者本人理解得更好,会极大地丰富文本的意义;读者也会从文本自身中接受一种他自己发现的自己喜爱的存在方式或生活方式。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9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34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突然一天在我们去浇水的时候发现小白花没了,却看到了一颗颗,绿绿的,毛茸茸的,长的像颗小小的心一样的小草莓.
我们大家开心的欢呼了起来.
后来草莓长的越来越多,我们大家心里像乐开了花一样,都议论着:在过不久就能吃到我们自己种的草莓了!可惜我们高兴的太早了.
在我们去浇水的时候,发现草莓少了.后来知道是被领班的同学偷了.老师和同学都很生气.
我想:为什么,他们要偷吃别人劳动的成果呢?这些人实在是太过份,太可恶了.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3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04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一件有意义的事
在我八岁那年,学会了洗碗。
有一天,爸爸说:“你都长这么大了,该学着做一些家务活了。”“好吧!我来洗碗。”我大声回答。首先,我拿了一个洗菜盆,接了半盆温水,一不小心放多了洗洁精,弄了一盆子的泡沫。然后,我把碗筷全部洗干净了,并且洗了好几次,最后才把泡沫冲洗干净,弄得全身都湿淋淋的。爸爸说:“下次千万不要放太多的洗洁精,既浪费了水,又浪费了时间。”我说:“好的,下次一定注意。”
这不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而且让我懂得了做父母的辛苦,以后我要帮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1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20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今天是礼拜六,我和爸妈都在家,过了一会,妈妈出去办事了,只剩下我和爸爸在家。
等妈妈走了以后,我同爸爸商量了一下,由我来当“爸爸”。我穿上了爸爸的衣服(只不过太大),“儿子”要吃早饭。还必须得把鸡蛋煎完放入盘子里,用面包夹上,我煎的第一个鸡蛋有点老,第二个鸡蛋煎的正好,开饭了,我正准备拿那个好的煎鸡蛋,没想到却被“儿子”抢先“占为己有”。我只能吃那个老的了
中午11:00了,“儿子”在做作业,我呢,在看电视,一会儿,“儿子”过来了,问:“老爸这个题怎么做?”“不知道!”我生硬的回答。
过了一会儿,我“啊”的一声,我突然想起我还没洗衣服。一看,一大堆,这都是我平时的“杰作”。反正也闲着没事,洗吧,可是,真应验了那句古话“看花容易绣花难”啊!我有些羞愧,从前我不也这样吗?还不是父母给我洗的啊!每次都洗那麽干净,可是您没有抱怨,只是在为我这不孝之子奉献,您没有不爱我们,一直没有,我一直没有认识到,但是今天我第一次做“爸爸”。我才知道父母很辛苦。
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一件事啊!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3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07位用户关注,45人点赞!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一天放学后,我照例把家门的钥匙放在书包的小袋里,此时我却发现这个小袋破了一个洞,就干脆系上了一根绳子,然后挂在脖子上,一切ok!我便连蹦带跳地回家,一路上,钥匙甩呀甩呀,我一不留神就把钥匙甩到了后背去了。回到了家,我习惯地往脖子上摸钥匙,没有,钥匙“跑”到哪里去了呢?对!刚才是应该放在包子里吧?我放下了书包,搜索着,钥匙好像是在人间“蒸发”一样,怎么也找不到。坏啦!我猛然意识到钥匙被我“弄丢”了!因为袋子破了个洞,我想,应该是掉在路上,要不就是放在学校的课桌上,去找找看吧,运气好的话,应该能找到的。我顾不上多想,拔腿就往学校跑去。路上,我几乎找遍了所有可能找到钥匙的地方,就是找不到。于是,我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学校,找遍了走过的走廊、教室,连个钥匙的影子也没有。我只好失望地回家去。我边走边想:如果回去碰到爸爸,绝对少不了一顿臭骂。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回到了家的门口,竟然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抬头一看,是爸爸。“爸爸。”我本能的叫了一声,由于心里有愧,我显得有些惊慌失措。“怎么了?显得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没,没什么。”我还是有些紧张,回答爸爸时显得有些口吃。“呵呵,没事就好,刚才见你的书包和红领巾放在门口,我还以为你被人劫持了呢!怎么,又上哪儿玩去啦?”
我心里更加紧张,虚汗直冒,突然觉得后背有什么东西弄得我痒痒的,就伸手去抓痒。
“咦,是什么东西?”我把那个“东西”拿下一看,呵!这不就是我找得好苦的钥匙吗?想到刚才为了这钥匙弄得筋疲力尽、担惊受怕,竟然跑到后背去了,想起来又好气又好笑。
“喂!小子,你还不去做作业,在那发什么呆啊?”爸爸见我神色古怪,就问道。
罢了,不如把刚才的事告诉爸爸,反正钥匙已经找到了,不用担心挨扁了呗,想到这,我把刚才所发生的“状况”一五一十告诉了爸爸。
爸爸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带着笑脸说:“我要奖励你一下!”“什么!我没听错吧?是什么奖励呢?”想到爸爸要奖励我,心里美滋滋的。
“等下你就知道了。你等着瞧吧!”爸爸带着神秘的表情说。
吃晚饭的时候,爸爸把我的故事向全家做了通告,弄得大伙笑开了怀,爷爷说我这是骑驴找不到驴,奶奶说我只顾玩耍,太粗心大意了。
妈妈更是批评我,告诉我,这就是粗心大意的后果,告戒我今后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问我对此有没有信心?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1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29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书。
在寒假里,我去姐姐家住,她住在城里,所以我很喜欢去她家住。可是这次,在她家住的那几天我很无聊。因为没人和我玩,姐姐去上复习班,二妗又再家办初一的复习班,所以我只能在屋里呆着没人和我玩。
后来姐姐看我很闷,决定以后她上完复习班就带我去新华书店 看书。这是我闷闷不乐得对她说:“看书有什麽好的啊,无聊死了不去。”然后姐姐对我说:“那里的书十分丰富,书籍的类型也很多,保证你喜欢看。”这是我觉得很好奇就随她去了。
我们到了那里,进去还不要钱,我以为进图书馆要很多钱,可这家不要钱,我就想:城里真好啊。其实啊,那里的书才叫我大吃一惊呢!那里的少年儿童读物十分丰富有:作文、故事大王、十万个为甚麽、唐诗选集、智慧背囊、四大名著……还有好多名人书籍:茶花女、复活、老人与海……其实原来我一点都不爱看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但自从那里看了红楼梦这本书我就十分喜欢,因为那是本书是按儿童版制作的,不懂的词下面有解释,一面是文字,一面又图画.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6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56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寒假里,正好是新年。大家的欢天喜地过大年:孩子们点燃鞭炮;大人们互相拜访亲戚朋友。一切的都融入了喜气、欢乐的气氛。我也是乐在其中:大年晚上,大家吃完团圆饭。便静静的守候着,等待着。
直到晚上十二点,一切绚烂、美丽才真正开始。家家户户亮起了灯笼,在这样的环境下,礼炮烟花冲上夜空。像是无数只闪着光亮的夜鸟。
掠过夜空,擦出璀璨的光芒。我们大家都惊呆,一个个屏息凝视着灿烂的天空。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而更多的是一种对新的一年的期待,展望和希望。点完鞭炮后,大家高兴的回家。然后闭上眼睛。做一个美梦。迎接朝阳再起的明天……
过完大年,便是挨家挨户的拜年了,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走访亲戚,那可是热闹的不能消停。虽说是有点累,不过过年嘛!谁在乎累不累的。求个热闹罢!过年不就是这样喜庆嘛!你说呢?
最有意义的也是最难忘的便是上文所说的吃团圆饭了,一家人在一起,彼此问候。大家一起说说笑笑。谈论以往的过大年。那别说多开心了。毕竟岁月不饶人。大人岁月中老去,孩子在岁月中丢失儿时童真的笑容。“岁月飞逝,风韵犹存。”这句老话在我们面前便是遥远的梦了。于是,我们家每次过年时,总不忘捎个问候,谈论往今。欢笑着的回家。但路上确实暗暗的悲伤。我们究竟能和家人再过多少个年呢?你不知,我不知。只有时间知道。但我相信,时间是会知道并理解家人的温馨,人间的大爱和温暖……
不知怎么了,写着写着已经时间不早了,我闭紧双眼。默默的凝想着,睁开眼已是黄昏。我在恍惚间突然想起了我的家人,我不经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便不知不觉的哼起了小调“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长沙市岳麓区五星小学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61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今天,我第一次自己动手煎鸡蛋。我仔细地想了想平时看到妈妈煎鸡蛋的过程。我从冰箱里拿了两只鸡蛋,轻轻地磕在碗上,用筷子拌匀。我把油倒在锅里,打开电磁炉,然后把鸡蛋倒在锅里。鸡蛋在锅里“吱吱”地欢唱着。很快鸡蛋边冒出了白泡泡,就像一朵金黄色的花。我左手拿锅柄,右手用锅铲不停地铲鸡蛋。我忽然想起还没放酱油和味精,于是,我手忙脚乱地把味精、酱油一点一点倒在锅里。我拿出了一点葱,用菜刀把葱切碎,再把葱花撒在鸡蛋上。
香喷喷的煎鸡蛋就新鲜出炉了,油滚滚,金灿灿,香喷喷。香味往我的鼻子里钻。馋得我“口水流下三千尺”真想尝一口,不行,得等爸妈来了才能吃。我得意洋洋地把鸡蛋端到了爸妈面前。爸妈尝了一块,都说好吃的不得了,还称我是
“小厨师”呢。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9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39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一件有意义的事
海南省三亚市林旺重点小学 五(1)班 董乜
在刚刚过去的前些时候,在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撼的事情,到今天为止,我还记忆犹新,我觉得,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很有意义。
那是在一个星期四的一个下午,我还是照平常一样,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进入课室以后,在准备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时,我隐隐约约听到几位同学在商量事情,我就跑过去问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跟我详细地说了一番以后,我才知道事情的经过,怪不得,羊老师这几天没来上课。羊老师身体已经好了许多,她今天准备来上课,于是,我们召集全班的同学,把教室的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随后,几个会画画的同学在黑板画上画,用五颜六色的彩笔,在黑板的中间写上了六个大字“老师您辛苦了!”。 ‘铃、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立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羊老师像平常一样,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的六个大字,在老师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我们全班都站起来,齐声说道:“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感动地说:“同学们坐下”。同学们都看到老师带病上课,都不肯坐下。这时候,我们的班长把我们捐钱买来的礼物,提上了讲台,双手捧着送给老师,它代表我们全班的一片心意,当老师看到这个场面,又一次地流下了热泪,看到老师这样,我的眼睛湿润了,有些同学还暗暗自泪呢,老师说了声“谢谢”,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件事情对别人来说,不足为奇,但对我们班而言,是一件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8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