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篇共有923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3分钟,共有161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千万别在我手里砸了” 刘杨从18岁开始就画领袖像了。那时“”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领袖像的需求量供不应求。经北京市市长吴德特批,北京市美术公司在全市范围内招收领袖画像师,以加快领袖像的生产速度。
“总共在20个学校选了150人。先搞政治审查,查家庭历史祖宗三代,不能有海外关系。”当时在北京市171中学读高中的刘杨,在年级黑板报组经常画大字报的报头、花边。有一天,老师把他叫到校长办公室。在那里,北京市美术公司一个厂长、一个政工组老太太,还有一位他后来的师傅王国栋“面试”了他。王国栋对刘杨说,要是招了你,就是画伟人肖像,不许乱画别的,一辈子就画这个。刘杨当时想着能画画就不错了,要不然得和同学一起上山下乡。过了一阵,北京市美术公司通知刘杨,他被正式录取了。
三年出徒时,10名学徒每人画了一张像,算是毕业考试。前三名每人奖了一个石膏像,刘杨得了第一。1979年,刘杨得到了唯一一次画天安门城楼像的机会。天安门主席像画完,刘杨紧接着又画了人民大会堂正门的主席像。这年夏天,刘杨甚至被山西省委邀请,去画了好几套和画像,用在太原五一广场和一些会议场所。
从1980年开始,中央颁布指示,除天安门城楼外,各大建筑物以及所有官方单位,都不允许挂领袖像。
除了天安门城楼上的画像,公共场合出现频率最高的领袖像,大概是在国庆阅兵时的群众游行方队中。
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时,已经从北京市美术公司辞职的刘杨,又被老东家找过去,让他画国庆游行用的像。好不容易画完,中办对之前选的那张照片不满意,又送来一张照片,让刘杨重新画。不过,刘杨最终没有获得领袖大画的创作资格。
“沾了伟人的光” 时过境迁,三十多年前为画过肖像画的刘杨,现在更灵活地运用了“领袖画师”的身份。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刘杨落选画像人选,反而让他坚定了走画领袖像的道路。
画领袖像让刘杨跟那些老将军、老领导接触特别多,这些老人内心都很崇拜。一次他跟一个省的原省委书记、原省长一起吃饭,席间聊起来,老领导们说,“怎么能把忘了,那就不行。”
一些商界老板也对崇敬有加。2009年刘杨到长沙做过领袖像展览,2010年他又在西安和石家庄办过展览,都是大老板出钱赞助,一般花费都在50万元以上。给领袖画像得来的名声,也让他在肖像画界行情水涨船高,他给人画肖像的价码,现在都是20万元起跳。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3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78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教学目标
1.
了解幽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漫画的主要特点、功用及种类,学习人物肖像漫画的意义及创作方法。
2.
让学生在人物肖像漫画的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概括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漫画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重点
人物肖像漫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
形象特征的概括与夸张。
教学准备
教师教具:漫画作品、、纸、笔等。
学生学具:纸、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朋友,但在见之前老师给这两位朋友略作了下容状,看看同学是否能认出他们(出示冯小刚、周润发的漫画形象)生回答,师:同学们可真历害,一眼就认出了他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漫画像,同学们看到了都很开心,漫画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喜欢漫画吗?(生:喜欢)漫画是具有强烈幽默性的绘画,漫画在中国其实并不久,不到百年的历史,在清末明初以漫画报刊的形式出现。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名人肖像漫画。
2、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漫画?(播放漫画的制作过程)师:除了上面提到的,漫画还具有评议功能、审美功能、和传播功能。师:现在老师请出一位看看同学们是否能认出他?(潘长江)哪位同学能说说他是干什么的的呢?(生:潘长江他是一位著名的小品演员经常给我们带来欢乐)师:同学们在看看相片和漫画哪里的变化最大?(生:回答)
3、师:名人不仅仅是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大众所熟知的公众人物,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名人。接下来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想想。如果让你画一幅人物漫画作品。你会想画谁呢?(你的爸爸、妈妈、同学、在座的的各位老师)你想怎么画呢?又是怎么样进行夸张和变形的呢?下面小组进行讨论。
4、动手实践。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精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设计也新颖独特。有句话说得好:“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有没有信心让大家一眼就认出你画的是谁?生:有。开始动笔。(巡视指导绘画步骤绘画突出的同学可以适当让其加上装饰环境)
三、评价交流
1、师:同学们是不是已画好,哇!好紧张呀,你们都画的是谁呢?学生出示作品展示评价,评价内容以绘画的构图、线条的运用及创作的表现手法夸张与变形进行评价。(请学生猜画的是哪位名人的漫画,在由创作者讲述夸张了哪里?是如何夸张的)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9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11位用户关注,34人点赞!
你们知道苏老师吧,她是我一至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班主任。
她有着黑黑长长的头发,高高的鼻梁,一双像宝石一样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上课时我们在下面有一点点小动作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声音非常好听,每次给我们朗读课文的时候,我都听得十分入迷,如身临其境一般。有一次,苏老师都已经读完了,我却还在发呆,直到我的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回过神来。
记得那是二年级的冬天,我们班号称淘气包的同学把我的大衣剪了一个大洞,我气得大哭起来,同学们都过来安慰我,我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停也不停不下来。这时苏老师正好来了,了解事情的经过,立马把她的大衣脱下给我穿。放学的铃声响了,苏老师艰难地走向公交车站,我看着班主任冻得浑身发抖的背影,难过得哭了。
第二天,我穿着新买的大衣开开心心地走进了教室,我看见的不是苏老师而是黄老师,黄老师告诉我们说苏老师生病了,这时我突然想起那件大衣,泪水开始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转,我不再觉得苏老师的那件大衣穿起来很大了。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会感受到那伟大的师爱,每次和别人聊起苏老师,我都会把这件事骄傲地告诉我的朋友们。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7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22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题记
我虽不是画家,但我喜欢那五彩缤纷的颜色。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为老师画张像。用我最赤诚的心,来描绘这世界上最美、最动人的画!
老师,您别动,我开始为您画像了。您那双眼睛乌黑、明亮。噢,与众不同的是,您那双眼睛会说话。记得那次语文公开课,您提出了一个问题,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儿难度,我望望后面听课的老师,也把头埋了下来。您望着我,那双大眼睛里盛满了期待,盛满了鼓励,似乎在说:“昕然,你可以的!”望着您的眼睛,我站了起来,自信地说出答案,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您对我投来赞许的目光,似乎在说:“太棒了!回答得真精彩!”我骄傲地扬起了头,您马上投来严厉的目光,那会说话的眼睛似乎在提醒我谦虚才能使人进步呢!老师,您说,这双会说话的眼睛,我该用什么颜色来形容呢?就让我用白色的彩笔在乌黑的眼珠上点一点,让那会说话的眼睛更明亮!
老师,您坐好了,我正在为您画像。您的嘴唇棱角分明,红润的颜色让人感到无比温暖。您忘记了吗?上次学校运动会,我报名参加800米长跑,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我站在起跑线上跃跃欲试,准备冲刺第一名,随着发令枪“砰”的一声,数名选手似脱缰的野马向前奔去。忽然,我似乎被什么绊倒,一个趔趄摔倒在地,还没来得及爬起来,后面的选手就像叠罗汉似的往我身上压。慢慢地,我爬了起来,继续往前奔跑。您飞奔过来,嘴唇微微颤动,说:“走,别跑了!去医院!”我一边跑一边说:“不!我要跑第一!我要为咱班争光!”你急了,红唇蠕动着:“什么第一,第二,咱都不要了!” 一时间,我的眼角噙满泪水……老师,就让我拿起鲜红的画笔,给您画上美丽的红唇吧!
画笔在我手中慢慢转动,您的身影也越发清晰!
老师,让我调整一下画板,您坐好,就快画完了。您有着有力的双腿,在您的微博上,我知道您热爱生活,热爱运动!“孩子们,学习成绩再好,没有健康的身体万万不行啊!”这句话也时常在我耳边回响。受您的影响,我们班的同学们都热爱运动。老师,我想好了,就让我为您有力的双腿再添点健康的棕色吧!
像画好了,老师,您喜欢吗?这是学生献给您一份最诚挚的祝福!
点评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95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28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陈老师简称陈,本人简称黄)
陈:“黄老师,我看你提出的建议和看法比较独特,与其他老师的看法区别较大,请你给大家谈谈你的第一个问题:反对演戏式的示范课。”
黄:“我提出这些观点,不是评论这些课的优缺点,而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我个人较反对这种演戏式的教学,反对事先重复讲了多遍的示范课。老师如同导游,学生如同演员,我想教学不是演戏,讲课要遵循学生的第一感觉,要给学生新鲜感、悬念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教师则要善于随机应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首先要参与,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和疑点,要善于提问题。如果示范课如同演戏,学生已经把整个上课过程背下来,没有新鲜感、悬念感、好奇心,那么教学则失去意义,这种示范课缺乏亲和力、自然感,谈不上有审美的过程,所以我个人比较反对。”
陈:“你的观点是不要重复教学,不要把课上得完美无瑕,有缺点才有改进。你的观点反映比较真实,我们的课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上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情境。请你谈谈你的第二个观点,是儿童美术课还是专业的静物写生?”
黄:“从刚才的画面我们了解到,这位教师着重讲解了有关静物构图、色彩关系等,甚至用了很专业的术语。但上课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凭他们的学知水平,他们能理解吗?有没有必要这样教?我想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看教学的对象而活用活教,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启发性。像这种教法,感觉是一堂非常专业的景物写生课,而不是儿童美术课。但我不是反对在低年级开静物课,我们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比较鼓励想像(加入大胆的想像)画静物。低年级的孩子与中高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有很大区别,他们更多的是一种直观感受、直观思维,看什么说什么,想什么画什么,表现的是一种稚拙。所以我认为讲解课程内容时,要注意教学对象,成人的观点不能强加给孩子,中高年级的课程内容不适合低年级孩子。”
陈:“你的观点是要注意教学对象,不要把成人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能说说你的教学吗?”
黄:“你是说我的美术课教学过程吗?即我平时怎么上课吗?”
陈:“对。”
黄:“我想开设美术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审美,教师就是传播美的使者,帮助孩子们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细细地品生活,能发现自我的价值。我把美术课当成是孩子们审美的结果,即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观察的结果。学生对于一个事物,他有观察、了解的阶段,这里有过程、有思考,他观察以后,便会有观察的结果,比如他观察一个苹果,会得到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一个大概的结果;第二阶段是想像的结果:观察了苹果后,他便会有想像的阶段,这苹果对他有什么作用?苹果怎样长出来?为什么苹果就是这种口味而不能有香蕉、雪梨的味道?我不吃它,别人吃又怎样?我又怎么画它?怎样画好看?想像的空间很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像,得到不同的想像结果;第三个阶段是动手的结果:即作画的过程有了观察想像,接下来他们便想动手,我怎么画这只苹果,用什么工具,我能自己创造想像苹果吗?在动手的过程中,孩子便有意无意地混入了观察、想像的结果。第四阶段的表现的结果,就是他的画出来后,他所要关注的结果,我画的画漂亮吗?我画的我自己满意吗?我画的过程中我快乐吗?下一步就是找人评价,即第五阶段:补充的空间,当孩子们画完画后,基本上都会找老师:‘老师,我画完了!’这时,你千万别大意,这里有几重意思:1、我画完了,不能再想像了;2、我自我感觉画完了,老师,你能给我指点、补充吗?3、老师,你能鼓励吗?这时学生自己在审美,也是让别人审美。可见老师适当的鼓励或指导很重要,使孩子们在表现的效果上有补充的空间,这也是审美很重要的一环。我平时上课比较关注这个审美过程,这是我的做法。”
陈:“很精彩!看来你对美术课确实有独到的见解。如果这节课让你上,你会怎么上?”
黄:“那主要看上的对象,低年级与高年级的教法不同。这类型的课较适合于四五年级。”
陈:“如果是一年级或六年级?”
黄:“如果是一年级,让他们画水果,陈真实观察水果外,更多的是让他们想像。如画一只想像的苹果,用线去装饰,在老师的鼓励启发下,他可能会画各种各样的想像苹果:有戴帽子的、有手有脚有五官的、会跳舞的、会唱歌的,五花八门,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画法。在低年级,我会尽可能鼓励他们想像,而少讲或不讲专业的色彩、构图关系。如果是六年级,教法又不同。我会用一种观摩的手法,如在上课时,会尽可能展示一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们的静物作品,告诉他们,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水果蔬菜,我们并没有太多留意,但是经过这些艺术家们的艺术表现,居然是这么美的,这么好看。然后,再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表现手法去表现自己观察到的静物,也讲讲色彩关系、构图关系,但不多讲,毕竟他们还是孩子。”
陈:“你教一年级、六年级的方法确实不同,是个不错的教法。对教学评价体系,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黄:“是评价老师还是学生?”
陈:“两者都是。”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0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38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师: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借助课题简单地说一句话?
生: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朋友在图画课上画杨桃,虽然画得不像,但老师……
师:能不能借助课题用一句话简单说?
生: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图画课上画杨桃的故事。
师:非常好。看来借助课题、拓展课题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尝试运用。
【点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一项要求。杨老师依据教材的内容,教给学生用“拓展课题”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很好。学生只有习得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片段二】
师:在图画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和老师各有什么不同的反应?请默读第2~12自然段。(生默读)
生:“我”在图画课上画画,然后被老师选上了,同学们觉得很丑,就嘲笑。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是——
生:哈哈大笑。
师:那么老师呢,老师是怎样的反应?
生:老师神情变得很严肃。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同学们的反应,同学们嘲笑“我”画的杨桃。谁来读读这个句子?(出示:“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是一种嘲笑。同样写嘲笑,这两个句子一样吗?请一位同学先来读读带问号的句子。(生读)
师:你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请问这是在问别人吗?
生:这是反问,说明他觉得杨桃不是这个样子。
师:这是用反问的语气在嘲笑。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师:谁再来读读下面这个带感叹号的句子。
生:(读)“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师:这个感叹号读得真好。我们一起用肯定的语气来读一读。
生:(齐读)“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师:读课文我们要关注标点。关注了标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出示:“不像!”“不……像。”“像五角星!”“像……五……角星。”)这是同学们在课堂上两次回答老师的话。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觉得第一句非常肯定,第二句有些犹豫了。
师: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标点符号不一样。
师:左右两边的字呢?
生:一样。
师:一样的文字,不一样的标点,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咱们男同学读左边的,女同学读右边的,我们来听一听。(生读)
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咱们赶紧联系上下文找一找答案。
师:现在,我来当文中的老师,你们就是同学。男同学先注意了——“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生:“不像!”
师:“它像什么?”
生:“像五角星!”
师:你们为什么读得这么肯定?
生 :因为它就是五角星。
生:有点嘲笑,杨桃画得像五角星一样。
师:这两句话后面都有一个感叹号,该怎么读?男同学再来试一试。
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生:“不像!”
师:“它像什么?”
生:“像五角星!”
师:这得多亏两个感叹号的功劳了。
师:女同学注意了,现在,你看看,这个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生:“不……像。”
师:“那么,像什么呢?”
生:“像……五……角星。”
师:为什么吞吞吐吐?
生:因为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
师:是的,知道刚才自己错了。
师:为什么吞吞吐吐?
生:因为从文中“我”的角度去看,的确像五角星,所以同学们知道刚才自己错了。
师:同学们,从三个省略号咱们读出了一种自责、惭愧。是的,三个省略号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这是省略号的功劳。我们不光要关注文字,还要关注文字背后的标点符号。
【点评】杨老师从两个特殊句式入手,“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引导学生从表达的意思和效果上反复体会。此外,还通过朗读比较,让学生重点关注两个带有省略号的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深刻内涵,去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语文教学不光要关注写什么,还要关注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片段三】
师:(出示: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老师的神情也不再严肃了,而是变得——
生:和颜悦色。
师:“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生:和气。
师:你们再做一做和颜悦色的表情。(生表达)
师:想不想听一听老师是怎样和颜悦色说这番话的?(师范读)
师:老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看的角度不同,看的样子也不一样。这让我想到了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这两句话其实说的是一个道理。不过苏轼是看山,我们是看杨桃。
师:第三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来读。(生读)
生:这段话并不是指画杨桃这件事,可能是指任何事情。
师:(读)“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生跟着读)
师:“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生: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说得真好,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点评】理解老师和颜悦色、语重心长的这番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个难点如何突破?杨老师采取的是分步走的战略,即第一步,学习一二句,弄清楚由于角度不同,所以看到事物的形状也就不一样;第二步,学习第三句,由此及彼,让学生明白要学会换个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不要冒然下结论;第三步,学习第四句,学会“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这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步步逼近,直指文心,实在是“妙”!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7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48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王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人。她眉清目秀、体态轻盈:每天披着长长的卷发。他长着一对忽闪忽闪的睫毛,睫毛下面则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当他一笑时,大大的眼睛就变成两个弯弯的月牙儿。她还有着一张能说会道、出口成章的樱桃小嘴。她每天绘声绘色的讲着课文,是我们身临其境。她每天精神抖擞、笑容满面,就像一位知心的大姐姐,教我们读书、写字,我们有不懂的问题,她总会心平气和地教我们。
王老师是一位关心学生的老师。去年王老师生病了,好几天没来上班。我们十分想念她,于是中队委们一起去探望王老师。王老师知道我们要去,顿时心花怒放。那天烈日炎炎,王老师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牛奶。我们现在对王老师是多么的依恋啊!
王老师是个温柔的老师,她从不打骂我们。但王老师也有严厉的一面。俗话说的好:“严师出高徒”!但我们知道王老师对我们严厉是出于对我们的爱。如果不信就看看下面一则故事吧!
上数学课时,王老师不在我们就开始大闹天宫,没有一个人做眼保健操,有的下位,有的讲话,值日生管不下来,只好去找王老师。王老师知道后大发雷霆,教育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视力并督促我们一遍又一遍的把眼保操坐标准。以后每次可以看见我班每人都在认真的做操。
还有一件小事,我怎么也忘不了。在一年级时,我们上完体育课,正准备去洗手吃饭。突然被一个大哥哥给撞上了,那天我受伤的地方,鲜血不停地流着。我看见血后,号啕大哭。这时王老师看见了,就把我扶到办公室,可王老师怎么也坐不住,一会儿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说:“不要哭,妈妈一会儿就来”。又一会儿哀声叹气,仿佛天要塌下来,王老师见妈妈来了才松了口气。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0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72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她在我们学校工作了许多年,是一位非常和蔼的好老师。但是,由于我们这些“调皮鬼”,让她显得越来越老了。皱纹悄悄地爬上了她的额头,银丝也从黄老师的头上长出来了,眼球里还布满了血丝。此时此刻,你们的内心难道不会枯萎吗?因为我感到内心枯萎,所以我决定给黄老师画张像。
假如我是一位小画家,深蓝色的天空能够变成一张蓝色的彩纸让我画,我会首先画出黄老师的头发,因为黄老师的白发中寄托着对我们的爱。
假如我是一位小画家,金色的沙漠能够变成一张金色的蜡光纸让我画,我会再把黄老师的脸画下来,因为黄老师的脸上充满了对我们的热情。
假如我是一位小画家,蔚蓝色的大海能够变成一张蓝色的宣纸让我画,我会画出黄老师的眼睛,因为黄老师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我们的信任。
假如我是一位小画家,绿茵茵的草地能够变成一张绿卡纸让我画,我会画出黄老师的心,因为黄老师的心为了我们的心都碎了。一切的关爱、一切的热情都发自于黄老师的内心,老师的心越来越闪亮。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2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82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我觉得我要好好细细画画我的简老师,大家看我画吧!
老师有双会说话的眼睛。我们每次积极举手发言时,您的眼睛好像说:“加油,你们是最棒的!”有人开小差,您用犀利的眼神瞄了它一眼,眼睛好像在说:“不准开小差!”然后,转身回黑板写字。
老师有张樱桃小嘴,嘴唇薄薄的,笑的时候会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当我们获得好成绩时,她的嘴角微微向上宣读名次,我们做错事时,老师的嘴角微微下弯并黑着脸训斥人。老师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声音是那么动听、婉转。
老师的手在黑板上吱吱的写着粉笔字,是那么的有力,一笔一划写出漂亮的字,可以老师的手啊,那是一只怎样的手啊,上面因为经常握粉笔的原因,手指已粉侵蚀,脱掉一层皮,但还是天天为了我们成长,撑握更多文化知识,不惜自己的健康,为了教书育人,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身材苗条,那是因为你为了我们,经常挑灯夜战的批改作业,为我们的班集体制定学习方案,并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一套学习计划,累得想胖起来也不行啊!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38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32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关键词:素描法 高效课堂 案例
描写是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借鉴美术中的素描手法进行描写训练,是打造作文教学高效课堂的一种好做法。
一.案例描述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外貌,然后把老师的肖像画一画,最后在画像下面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生:观察。绘画。写作。
师: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态、姿态等进行描写。如何描写鲁迅的肖像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一面》中的一段文字(出示课件):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隶体一字的胡须;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左手捏一枝黄色烟嘴,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穿着牙黄羽纱长衫。
生:阅读。
师:这段文字具体描写了鲁迅先生的脸、胡须、头发、长衫。作者之所以描写这些内容,是因为鲁迅先生的这些方面与众不同。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先生从骨子里透出的顽强精神,黄白的面孔则是他为人民呕心沥血的表现。
师:请同学们再阅读老师写的下水文(出示课件):
王老师眉毛像倒“v”,眼睛像三角形,鼻子像老鹰的嘴,胡须像隶体“一”字。耳朵像扇子。身材高大脊背宽阔,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不是朴素,而是赶时髦。
师: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也就是说要写甲人物与乙人物的不同之处。这段文字具体地描写了王老师的那些特征?
生:这段文字写了王老师的眉毛、眼睛、鼻子、胡须、耳朵。他的长相真是很特别的,看起来很丑陋的。
生:这段文字还写了王老师高大魁梧的身材特征,写了王老师衣服的特点。王老师穿衣服还很讲究的。
生:一读这段文字,就知道描写的是我们的数学老师,王老师的长相很像漫画,丑了点,但很有趣。
师:那就请同学们根据这段文字,把王老师的肖像画出来。
生:画王老师的肖像。
师:这段文字对王老师的外貌特征作了比较全面的描写,同学们一读就知道写的是教我们数学的王老师,说明这段文字写得很真实。描写人物外貌,既可以全面描写,也可以选出最有特色的一两处进行描写,请看咱们班编辑的《优秀作文集》中的一段描写(出示课件):
李老师的头发很特别:正面看,头发又黑又厚,显得年轻精神。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时,后脑勺光秃秃的,几根长发怎么也遮盖不住微红的头皮。我们曾偷着议论,正看老师像叔叔,背看老师像爷爷。
生:这是写我们英语老师的。
生:这段文字中,只写了李老师的头发,没有写眼睛、鼻子、嘴巴和衣服等。
生:因为老师的头发最特别,最有趣,所以只写头发。
生:老师刚才讲了,描写的时候,可以把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进行全面描写,也可以只写一两处。
师:看来,同学们还是读懂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李老师的头发用漫画的方式画出来。
生:画。
师:请同学们选定一个很熟悉的人物,先把这个人物的肖像画出来,再进行一番外貌描写。
生:画肖像。写作。
生:老师的额头上有五道皱纹,他笑起来,皱纹像起伏的波浪,更像跳动的五线谱。老师的个儿不高,有160公分吧。老师瘦瘦的,我背过他,大概有90斤。
师:你的描写充满情趣,你写了老师的皱纹,写了老师的身高与体重。老师的皱纹在你的眼里是美丽的波浪和欢快的五线谱。你背过老师,看来你和老师很亲切。你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展示画像。
师:画得太好了。
生:浓眉毛;大眼睛;山鼻子;猴嘴巴;我们的老师少头发
师:呀!你不但把老师的特点用最精妙的词语描写出来了,还采用了和其他同学完全不同的表达,这种儿歌形式真是很有创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