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教学范文
栏目

一张旧照片作文

发布时间:2024-04-27 热度:67

一张旧照片作文

一张旧照片作文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2250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6分钟,共有239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老照片具有三大收藏价值

相对于书画,古玉等藏品而言,老照片可以说是投资比较少的一种藏品。老照片作为一种藏品,它的收藏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记录历史,反映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老照片记录历史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记录历史真实直观。如在中国嘉德的一次春季邮品钱币拍卖会上,两张估价仅1000元的上海外滩景色长卷和英美舰船行驶在黄浦江上的老照片,最后以14.8万元的高价成交。上海外滩景色长卷长140厘米宽20厘米,这幅反映当时浦江景色的照片,将整个浦西外滩的风光尽收眼底,同时也展现了当时部分浦东外滩的情况。虽然长条照片在目前的收藏市场并不少见,但专家认为,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反映完整浦江风光的照片,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如此,这类老照片也便会有更好的收藏价值。

真实反映摄影发展历史的进程价值。随着摄影史的发展,照片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这个发展史可以从老照片中看出端倪。比如,照片的物质载体曾经历过从“硬”到“软”的过程。硬载体就是最早的银版照片和后来的玻璃版,锡板,铁版照片。用这些载体的照片是摄影史上最早的一批照片,每一张都可以说是孤本。如今银版照片除了博物馆外,市场上很少见。此类照片对研究中国摄影史具有重大意义,价值和价格自然难以估量。软版的照片包括名片格式肖像《名片大小的肖像照片》和六英寸照片(橱柜照片)等。1860~1866年名片格式肖像在国外发展迅速并达到了高峰,但因当时我国经济水平较低,很少在生活中应用,因此这种照片在我国非常难觅,有非常强劲的上升潜力。橱柜照片在收藏市场比较多见,但因其尺寸比较大、题材内容比较丰富,因而品相好的照片的价格反而还要高于名片格式肖像。在橱柜照片之后还出现了立体照片,照片明信片等“软”版照片……老照片的传承真实反映了摄影发展历史,因此,它具有很高的反映摄影历史进程的价值。

隐含美感给人视觉享受的艺术价值。从相机诞生以来,摄影艺术就同绘画艺术一样追求美感。无论构图还是光线和影的协调,以及角度的把握真实美好地拍摄事物是一代又一代摄影艺术家的追求。所以,一张张老照片都是艺术的承载体,它所隐含的美感能给人视觉的享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大类更值得收藏

年代久远的老照片。一般说来,年代越久的老照片其存世量就会越少,其价值自然也就会越高。如清朝,民国及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照片都比较难得,所以便弥足珍贵。在中国书店某年举办的“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有一册清光绪三十一年粮仓验米的照片,反映了当时江浙两省每年进京100万石米的场景。册子收录了8幅照片,配有洒金纸楷书文字说明,一图一文,实为难得。

题材重大的老照片。有特殊纪念意义和特殊时期的老照片收藏价值比较高,如重大会议、重大历史事件的照片,都是历史见证,可以称为现代文物。老照片是过去社会生活真实的写照,是用摄影的语言来记录时事。越是中心明确,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价值就越高。像长城、北京故宫、上海外滩等老照片都是藏家追逐的对象。这种照片对研究各地城市发展、建筑历史等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不但受到个人藏家的喜爱,也是很多博物馆的收藏对象,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名馆名家的老照片。名馆名家拍摄的照片存世量本来就很少,若拍摄的对象是名人则价值更高。中国早期摄影界涌现了郎静山、吴中行、吴寅伯、刘半农等许多名家,他们造诣精深,善将西洋摄影技法与中华文化相结合,他们拍摄的照片价值就高许多。

比较奇缺的老照片。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所以奇缺的老照片也很值钱。比如,展示清代留辫子旧俗的照片,民国初期妇女新装,妇女剪发的照片,20世纪50年代初展示新式婚礼的照片,旧时代,旧城市的风景名胜照片……这类照片反映一地一景的历史面貌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这些都在“奇”照片之列。

尺寸较大的老照片。由于早期照相技术的限制,大尺寸的照片冲印不多,加之照片尺寸越大越不易保存,故留存下来品相完好的大尺寸照片很少。很多品相完好的大尺寸的照片,拍卖价格都超过万元。在目前的古玩市场里,清代的照片很少有大于20厘米的,稍微大一些的照片一般都是几千元的价格。一般的民国风景或集体照,长度超过30厘米的,价格超过千元;超过1米的用转机拍摄的长条民国照片,价格都在4000元以上。如在嘉德的一次拍卖中,几张不同的上海全景照片长度都超过1米,成交价高的达30000元,最低的也超过了10000元。

老照片作伪的四种方法

现在,有很多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暴利,常会把一些“珍贵”老照片通过翻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如今市场已经出现多种作伪的老照片版本,经过对这些“假”老照片的深入“挖掘”,得出四种主要的作伪方法

把印刷品做旧。这种作伪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作伪者通过技术处理后把新印刷品做旧,然后再把这些做旧的印刷品装入一些老式相框中或是把它们装订成册,出售时通过这两种形式来蒙混过关。收藏者只要细心一些,就很容易分辨真伪。如果肉眼看不太明显,不妨借助放大镜来观察,假的就会暴露无遗。

翻拍后再做旧。这种作伪方法主要是把值钱的老照片原作品,通过翻拍后去冒充真的老照片来出售,为了翻拍后的老照片更真实,作伪者往往还会特意用旧的相纸去洗印。如果还是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作伪者会把这些翻拍的老照片用茶水或调成棕色的化学药水去浸泡,以使模仿的旧照片样色达到逼真的效果。对于这些作伪方法,只要具备摄影暗房工艺知识的人往往都可以看出破绽,真品老照片的片体泛黄一般非常自然,因为那是因年代太久远和日光照晒最终导致的结果。而伪品老照片的片体虽也会微微泛黄,但颜色不纯正,经过茶水和化学药水浸泡还会留有一些细微的渍斑,人工处理痕迹比较明显。

一张旧照片作文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3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75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2012年7月上旬,我在清理旧资料时,很意外地找到了1983年由被访人胡根天老先生赠送给我的两张旧照片,真是喜出望外!

胡根天先生,广东省开平县人(1892-1985),当时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是民盟广州副主委。他早年曾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与广州无政府主义者认识并有密切来往。他从日本留学美术后回到广州,仍与这一批无政府主义者来往密切,提供了他所知的情况。他说:

“后,全国开展新文化运动,此时陈炯明也赶时髦搞新文化运动,并找无政府主义者梁冰弦、刘石心、黄凌霜、胡笃初、梁一余、梁雨川、陈秋霖等一批人去闽南。我原来在广州读书时就认识刘师复、刘石心、梁冰弦等人。1920年初我刚从日本(留学美术)返回,他们便邀我同去。我们先到厦门,然后到漳州,我们在漳州《闽声》报馆住,这是一座新起的楼房,就在中山公园的东南边,我们曾在报馆门口合影留念。

《闽声报》是由陈炯明办的,派陈秋霖为主编,梁冰弦也参与工作,梁一余作编辑,胡笃初负责营业科,梁雨川负责出版,陈其尤是陈炯明的机要秘书,此人比较进步,由他负责陈炯明与《闽声报》的联系。《闽声报》主要是介绍新文化,反封建,报道陈炯明军队的军事、政治消息。”

胡根天老先生又说:“陈炯明任梁冰弦为闽南教育科长,找了一批有无政府主义者倾向的人在教育局工作,刘石心任秘书,尉克水任督学,黄凌霜作社会教育科科长,因他在北大念书未毕业,不久返京,梁冰弦就叫我代科长,王少蕃任总务科长,许真风当学教育科长,不久去了上海,由福建人许xx当科长。”

上述一批人后返广州,“梁冰弦、刘石心、梁一余等人办《劳动者》杂志,他们是无政府主义者,主张无政府的共产主义,与蒲鲁东、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的思想有关系,是乌托邦式的,与马克思主义不同。”

他又说:“陈炯明邀请陈独秀来广东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委员有:许崇清、陈伯华(陈炯明的侄子)等。梁冰弦、区声白、刘石心、谭祖荫等人……与陈独秀的主张有分歧,北大毕业生区声白还与陈独秀展开论战,当时我们都知道。我认识梁冰弦、区声白、刘石心、谭祖荫、黄鹃声(黄尊生)、梁一余、梁雨川等人几十年,从来没有听他们讲过两个俄国人与他们组织广州共产党的事。我听说是陈独秀来广州后才找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组织广州共产党,大约是1921年初。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办《广东群报》,还请我在日本的同班同学陈丘山画漫画……。”(以上全文请阅《红广角》2011年10月刊)

胡根天老先生接受采访后,还赠送了他珍藏了几十年的旧的黑白照片两张给我,一张是刘师复的旧照片。

刘师复(1884—1915),广东省香山县(即现中山市)人,是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思想家和活动家。他是刘石心的胞兄,其对刘石心等一批无政府主义者影响很深。胡根天亲口对我说,这是刘师复29岁时(即1913年)摄于广州的西装领带照片。两年后刘师复病逝于上海,后葬于杭州西湖。

另一张是1920年上半年他们在闽南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一群人合照于福建省漳州中山公园东南边的漳州《闽声报》社门前,据胡根天先生对我说明的记录,照片从左至右为:

一张旧照片作文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3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67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东营方洲教育 王烁然 指导教师:王春秀

翻开课本,一张黑白分明的旧照片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上海火车站,这张照片就是被当时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这一天上海火车站南站和往常一样人群川流不息。突然从天空上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大家都说:“鬼子的飞机来啦!”“快跑啊!”之类的话。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天桥塌了半边,飞机又投了几颗炸弹之后就飞走了。倒塌的天桥。弯曲的火车轨道,火车站一片狼藉,许多人都倒在了血泊中。

突然从废墟上传来一阵哭喊声,他是一个小男孩,坐在铁轨中间号啕大哭,在飞机轰炸的时候,他本能地抓住爸爸妈妈的手,结果刚刚还在身边的爸爸妈妈现在怎么不见了?是不是被人流冲散了?还是倒在了侵略者的狂轰滥炸中?

为了不再让别的国家侵略中国,我们一定要壮大我们的民族。

一张旧照片作文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6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46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虐者轰炸上海火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画面上一个1。2岁的小男孩坐

在废墟上哭泣,断裂的天桥,坍塌的房屋到处的残砖破瓦。原本一片繁华瞬间化为乌有。一架架飞机呼啸而过一颗颗炸弹在轰鸣。这小小的炸弹炸毁了他美丽的童年。他对眼前这突如其来的一切惊呆了无助的他只有一个人孤零零的哭泣。

也许他刚才还偎依在母亲的怀里撒娇。一眨眼之间他的命运给改变了。幼小的他也许还不知道他失去了爸爸妈妈就意味着失去所有。也许他从此会变成一个小乞丐,每天向路人伸出脏兮兮的小手乞讨,每天吃不好,穿不暖。也许他会因为吃不到东西而饿街头。

一张旧照片作文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5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09位用户关注,22人点赞!

1996年,在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潮中,专职负责建设北京新面貌的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特意出版了《北京旧城》一书,用大量旧照片展示了老北京的城市景观。寻找过去,照片可能是最好的途径,它可以提供比声音、文字更真实的感受。另外,对于许多争议不清的问题,老照片可以提供“铁证”。

当然,人们看老照片并不都是在顺心的时候去怀旧,或为了全面认识一个地方去晓古以通今。也有人们难受时,为缅怀过去的盛景,而端出老照片思念一番,沉痛一阵——去圆明园游览的人恐怕都有这样的体验。

在我国历史上,就有很多为怀念往事而大肆炒作旧日景观的例子,比如《清明上河图》的流传。公元1127年,北宋被女真打垮,宋室放弃首都开封,逃到临安(今杭州),成立南宋王朝。现代史学家邓之诚在议论南宋事时也说:“靖康之难,中原人士播越两浙,无人不具故国故乡之思。”在这种情形下,能讲北宋旧事者“为人所重”,而描述昔日开封盛景的《清明上河图》,也因此被复制以行,在市面上以一两金价发售——《清明上河图》细致写实,街景逼真,相当于当时的一张“老照片”。

老照片对地理学家来说,是重要的资料,昔日景观(past landscape)也是历史地理学家追求的目标——景观展现的可以是昔日的自然环境,也可以是由政治、经济、文化集结起来的人文面貌。延续性、阶段性、发展性是任何地理问题的本职内容,是地理认知的深层思考。老的地理景观照片是延续发展的证据,不仅证明昨日,也证明今天。在所有的建设成就展览中,几乎都要陈列老照片,那不是凭空怀旧,而是令今天更坚实。演变是“硬道理”,没有历史感的地理叙述,只有“地”,没有“理”。

一张旧照片作文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6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85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我不爱照相。记忆中,我好像从没照过相。小时候,家里穷,没钱照;后来工作了,没时间照。现在年老了,我常常很后悔,后悔自己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以致于想看看自己年轻时候的摸样也不可能。

这可以说是我唯一的一张照片了。照片发黄退色了,但轮廓依旧很清晰:照片上穿白衬衣,留小平头,眼睛大大的男孩就是我;穿着碎花短袖,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女孩,就是我的初恋,她叫杏儿。

这张照片是我当兵的时候我们两个在杭州的西湖边照的,那年,我22岁。

杏儿是我老家的一个农村女孩,跟我定婚的时候,她还不满19岁。我跟杏儿恋爱了四年,但我们却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我去她家相亲,一次是她来部队看我。

杏儿一直对我很好。在部队的时候,每个星期,我都会接到她写来的一封信。她没文化,信都是写得很短,有时候就几个字,有一年冬天,她还给我寄来过一双她亲手做的布棉鞋,是黑条绒布的。

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杏儿的信就渐渐少了。正当我感到纳闷的时候,却意外地接到了父亲托人给我写来的一封信。父亲在信上说:“儿啊,你别等着那闺女了,杏儿已被她家里逼着嫁给了一个中学里的老师了!……”

看了这行小字,我痛苦地一连哭了好多天。

转业以后,我就认识了现在的老伴:云芳。刚结婚的那一年,云芳没事就数落我:“你是不是总忘不了她,她的这么多书信,你整天神神秘秘地藏着掖着,这样,我们能过好日子吗?”我没理她,随她瞎叨叨。云芳又开导我说:“人要学会遗忘,学会了遗忘,人才能获得没有太多负荷的生存,这样,人才能生活得快乐,你看你,整天像有什么心事一样,累不累啊?!”

我觉得云芳说得有道理。狠了狠心,就把杏儿的那些信,一次性处理掉……

转眼,这么多年就过去了。我一直认为老伴是一个心胸狭窄,爱吃醋的女人。没想到,她竟然还偷偷地保留着我和杏儿唯一的一张合影。

我拿着旧照片问老伴说:“云芳,你怎么还收藏着这张照片啊?”

一张旧照片作文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2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91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你看到过这张旧照片吗?

那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它是我国伤亡惨重,车毁人亡,造成巨大损失。

你看,一座被炸得破烂不堪的立交桥下面废墟成堆,硝烟四起,就在被废墟淹没的火车道上坐着一位满脸泥土,满身是血,身穿破旧衣服,看上去还不到三岁的小孩。他张着嘴,面对废墟,号啕大哭,他一定是在找爸爸妈妈,用自己的哭声呼唤亲人的到来,可是哭声再高,传再远,父母人没有回音,不再露影“爸爸妈妈去哪了?为什么不来管我?爸妈我怕,你们快回来吧!”孩子伤心,哭泣的叫着。她爸妈去拿哪了?大家一定能猜到,是被飞机轰炸时遇难了他们怎么能有声呢?

想想看,日本侵略者的行为叫人多么可恨,遇难的中国人是多么的可怜,这个情景是多么可悲。战争,夺走了多少人的宝贵生命。战争夺走了多少人的幸福家庭,战争夺走了多少人的快乐生活,战争让多少家庭支离破散。我们渴望和平,渴望快乐,渴望生命,和平可以让我们快乐的生活,和平,可以让我们有幸福的家庭,和平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想再次呼吁全世界,我们要和平共处,要共创和谐世界,让存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和平共存,多少个孩子在呼喊:我们要和平!和平!和平!

小店镇小店小学五年级三班 刘佳美

一张旧照片作文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1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08位用户关注,26人点赞!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上海火车站,这张照片就是被当时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这一天,上海南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翁翁”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爸爸、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停止了涌动,一片片尸体倒在了血泊中,刚才还在喧哗的南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微的。

“妈妈,你在那里。”“爸爸,我害怕……”就在这寂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坐在铁轨中间,满身是血,正张着大嘴呼喊着。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该怎样生存……

眼前的废墟,眼前的孤儿,不都是日本侵华战争在中国留下的滔天罪行吗?孤苦伶仃的孩子不已证明你们在中国的“东亚共荣”是谎言吗?

一张旧照片作文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48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断裂的桥梁、倒塌的房屋、已是一片废墟的火车站……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这片废墟旁坐着一个刚满两三岁的小孩,这个孩子叫小壮,那是,他跟爸爸、妈妈和哥哥刚从老家回来,火车上一家人还有说有笑,一幅温馨的场面,刚出车门,头上传来了隆隆的轰炸声,爸爸拉着哥哥、妈妈抱着小壮,在混乱的人群中挤来挤去,由于人多,爸爸和哥哥走散了,只有妈妈抱着小壮。这时,一块炸弹残片向小壮飞来,妈妈为了保护小壮,用自己的身体护信小壮,炸弹残片正好打在妈妈后脑勺,妈妈倒在血泊中永远起不来了。

无知的他望着这一切,胆怯了。亲人没了,家也没了,他要去哪里?谁来照顾他?以后他将怎样生活?仅仅一颗炸弹和一块炸弹残片就毁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为什么?只是为了占领一块土地吗?

为了许多家庭不再被破坏,让我们呼吁:停止战争,和平万岁!

一张旧照片作文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67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90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许善斌,北京的退休报人,名片上的头衔是“收集旧纸片的老汉”。他是北京最早致力于证照收藏的民间收藏家,十余年来蛰伏于潘家园旧货市场和报国寺文化市场“淘宝”,北京市场上有价值的证照大多都被他搜入囊中,因此赢得“中国证照收藏第一人”的美誉。

在其近两年出版的《证照百年――旧纸片土的中国生活图景》和《证照中国1949―1966――共和国特殊年代的纸上历史》两本书中,评论者称:作者以“向下看”的眼光和平实的笔调,忠实地记录了那些可能被捕埋的旧纸片上的历史,使得这些证照成为难得的“纸上风云录”。翻看这些发旧的证照,上自高层领导的会议证件,下至普通百姓的戏票奖状,国事、政事、大事、军事、农事、怪事、红事、民事、文事和外事等悉数被藏,记录着―个时期内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与历史,呈现出一个特殊年代里人们的心灵印痕,让我们从这些“历史的碎片”中窥见了新中国的发展进程。

痴迷历史的碎片

11月6日,老许说这是他第二次生命的生日。1994年的这一天,他心血来潮去了趟潘家园旧货市场,从此便与收藏结下了“生死之交”。“我的命运也在这里起了决定性的转变,成了收藏行里最痴迷的‘发烧友’。”许善斌说,他对证照“情深似海”,看见这些旧纸片,有如看见初恋情人留下的旧手帕。“或许在局外人眼中,那只是一块破布,然而对它的收藏者来说,旧手帕是个奇妙的载体,‘载’着他的‘感情经历’,‘载’着别人看不见也看不懂的‘亲密’。”

老许对证照的恋爱情结令他在每逢潘家园、报国寺旧货市场开市的前夜辗转难眠;天不亮就起床,蹬上破自行车赶去“赴约”,十余年,风雨无阻,从未“缺勤”。他和这些老证照,有的是“一见钟情”,有的还经历了“穷追不舍”,有的曾使他“爱得发疯”,有的甚至还为它害过“相思病”。对此,老许的解释是:“千任何一件事情,你不是爱得神魂颠倒,就很难有大的作为。谈恋爱是人爱人,搞收藏是人爱物,不过对这个‘物’已经有感情了。”

第一件与他结缘的证照是一张中央美术学院1966年的工会会费征收卡片。90年代中期,市场上刚刚出现旧书旧报,里面偶尔出夹带着一些零星的证照资料,如毕业证、结婚证等。“我对一般的旧书兴趣不是太大,但那些‘价值不大’的证照资料对我却很有吸引力,我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情夹杂其间,跟它好像有点儿说不清的缘分。”1995年,在一个旧书雄上,老许“搜索”到了一张“灰头上脸”的卡片,上面竟赫然写着李苦禅、吴作人、叶浅予等美术大师的名字。“它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着我,我花8元钱买下了这本名人‘旧账’,从此便掉进了证照的‘爱河’里,再没有‘见异思迁’过,死心塌地地和证照资料,相依为命’了。”后来,老许杯这张卡片是他“收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还有几件藏品,被老许称为“巧遇”,因为里面似乎有“天助”的成分。其中一件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参观故宫博物院的路线示意图,2000年日月,老许在报国寺旧货市场发现了一张故宫平面图,令他心跳加速的是,在这张平面图上,有人用红笔划了一条折线,注明了下车地点、休息室、出口,又在标题处端端正正写了一行蝇头小楷――尼克松总统参观路线示意图。图后还附着“关于尼克松总统参观故宫和出土文物展览安排清示报告”,落款是故宫博物院、出土文物展览联合接待组,日期是1972年1月21日,盖了故宫博物院革命委员会的公章。

这张图摊主开价500元,令老许心痛的是他囊中仅有300元,于是故作镇定地逃离小贩的视线,打车回家取钱。可是当老许再度回到报国寺的时候,翻遍整个市场也寻不着小贩的影子。这次坐失良机,让老许失魂落魄了很长时间。“尼克松参观故宫,这段历史虽然有书籍报刊为证,但都没有这张导游图‘证’得更真切更直观。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张导游图是尼克松总统参观故宫的‘特殊门票’,也是走进中美外交大门的‘特殊门票’,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实在是太大了,我眼睁睁地让它在我面前消失了,太令人伤心了。”但或许苍天不负有心人,在苦苦寻觅了9个月后,老许终于在新开业的双龙旧货市场发现了它,而且摊主的开价大大缩水。老许几乎是用颤抖的双手接过了这张图。此后,在他的精品系列中又多了一件得意之作。

老许其实是不迷信的,他知道所谓的“天助”也是因为寻它千百遍的缘故。“碰上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再巧我也认为是概率中的巧合,奇事在人不在天,是人奇而不是天奇。这人奇其实一点儿不奇,什么事干久了也不可能全部平淡无奇。”

凝固在旧纸片上的信息

信息时代的许善斌对信息时代的藏品有独到的价值判断。“现在是信息社会,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还会进步,离了信息会寸步难行。收藏行业也被纳入了信息轨道,藏品光是好看不行,得让人家看出点儿名堂来,这名堂就是所谓的信息。所以,收藏界常说物以稀为贵还不够,还得再加上一句,叫物以信息含量为贵。”

“过去,市场上有不重视信息的现象,主要是藏品被‘贵族化’了,‘信息量’被‘含金量’代替了。在一些人眼里,藏品成了股票、存折的‘替身’,成了不折不扣的欣赏品和炫耀品。”老许说,“好在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扭转,名气大与信息量大到底哪个更大?刘宇一的《良宵》和刘春华的《去安源》拍卖成功就很有说服力,虽然他们的名气不是‘最大’,却沾了‘特殊信息’的光,拍得的价钱胜过大名家,这才叫公平合理。”

社会在发展,收藏事业也不会一成不变。老许看到人们的收藏观念出现了明显的新趋势,由注重观赏性转到了重视研究性,对信息的重视突破了对品相的求全责备。当年维修天安门换下来的四个,日宫灯竟拍出了13日。万的天价,一个木制的“世贸棰”占据了当时《北京晚报》六七个版的头条。他听从事的证照收藏也是倚仗着信息丰富的优长,在极短的时间里“异军突起”,“因为这些旧纸片记录了我们时代前进的脚步,人们怀旧就必需着眼于‘旧’,至于这些东西用的纸张好坏及印刷是否精美,在收藏者眼里却并不重要。”

“反面证照”

许善斌的下一部书叫《证照》,里面抖落了许多历史的荒唐。老许说,他历来重视对“反面证照”的收藏,这不只是因为他经历了的全过程,饱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对很多证照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还因为,他希望通过收藏遗物,制造出一种“杀毒软件”,使我们的社会永远不再“死机”。

“收藏界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对历史上坏人留下的东西避而远之,就像上面有什么‘病毒’,谁沾上了就会被‘传染’似的。”老许说,“血统论”在中国流行了几十年,摧残和淹没了无数英才,想不到对待文物和藏品也出现了“血统论”,因为物品的主人不革命或者反革命,它的价值就被大大降低了。近年情况有所好转,有的“反面藏品”开始了,恢复了应有的位置。

老许的文物收藏“辩证法”是,只有正面,没有反而,不能叫做全面。“为了不出冤案,法庭上才有了律师。文物和收藏也是这个道理,为历史、找佐证,既要找‘正面’的,也要找‘反面’的,就像‘法庭辩论’那样,经过分析对比,才能得出科学公正的结论。”

《一张旧照片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