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教学范文
栏目

我的收藏作文

发布时间:2024-04-28 热度:79

我的收藏作文

我的收藏作文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2538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7分钟,共有152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收藏界》成熟了……

朱光来:广西桂林

我是从杂志创刊第一期就买了,刚看到就很惊讶,从此在我们的收藏生涯里又多了一个良师益友,一个交流学习的园地。 这么多年我们也看也买不同的杂志,也比较,我们看到《收藏界》在成长,从初闯市场的一颗破土而出的小苗,经过五年的风风雨雨,逐渐成熟了。

何文育:黑龙江大庆

我来自大庆,酷爱古币收藏。《收藏界》这个刊物办得贴近普通民众的需求,特别是“老董泉苑”吸引了我,我常看常新,推而广之,对于刊物的各个栏目我都喜欢看。

周传芳:山东聊城

我认为《收藏界》有三高一准:一是起点高;二是顾问班子权威高,编辑人员水平高;三是质量高。一准是定位准。具体地说有四个特点:一是《收藏界》是收藏爱好者的百花园,不管古钱、书画,还是家具、杂件,收藏爱好者都能找到对应的资料。二是《收藏界》是收藏者的会客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的收藏家。三是《收藏界》是理论教科书。四是《收藏界》是一个拍卖信息的平台。

刘亚谏:国家认定评估师、鉴藏家

收藏类的杂志比较多,但相对来讲,《收藏界》杂志办得还是比较好的,好在哪里呢?一方面是大气,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气,有文化气息里雍容的一面。第二个方面,《收藏界》文章能结合时弊,有亮点。

秘修斌:著名国画家

《收藏界》办得很好,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并且敢于讲实话,不奉承,很难得。

刘进元:《作家文摘》报社社长

现在我们说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收藏界》在这方面起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收藏界》栏目很好,文章有份量,抨击当今收藏市场不良倾向,给大家以知识和经验。

姜荣华:浙江江山市公安局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联谊会,亲身感受杂志社对读者的关心,为我们这些藏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觉得与其他同类型的刊物相比,我们的栏目很有特色,针对不同层次的收藏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我与《收藏界》……

赵春宏:北京古玩书画城常务副董事长

我也是《收藏界》的读者,参加这个联谊会自然高兴。以前都是和一些专家、作者、编者在杂志上见面,今天能有幸与天南地北的朋友们聚集一起,畅谈收藏事业,我感到特别高兴。赋诗一首,以示祝贺:贺岁贺收藏,收藏众人忙;藏宝于民间,鉴定国宝章。五载创业史,岁岁年年长;华夏咏盛世,诞生媒体皇。

占宇:江西景德镇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我已收齐了全部《收藏界》。杂志办得好,内容丰富,范围广,文章精彩。希望今后理论研究的文章要有深度,在宽度、档次、深度上再上一层楼。与此同时,也可以扩大网络,建立一些比如说收藏家联谊会,培养业余通讯人员,建立自己的网络队伍。通过上下结合,使我们的杂志越办越好。

张自考:河北邢台广中县收藏协会会长

我们对《收藏界》的感情很深,杂志一到就互相传看,对照买的东西来做评议。也希望她以后能做得更好,为我们基层的收藏爱好者多一些指导和帮助。

江泽荣:湖北

我是一个生长在农村、扎根在农村的人,喜欢收藏,二十几年了没有人指导,没有老师,不知真假,上当受骗,走了不少弯路。后来发现了《收藏界》这个刊物,订阅了,每次拿到刊物就反复对照器物看,对我很有帮助,使自己的鉴赏水平有了提高。感谢《收藏界》对我们的帮助。

愿《收藏界》更上一层楼……

周继海:北京中鼎信文物公司总经理、著名鉴藏家

虽说创办的这五年我没有直接参与,但平时跟他们接触很多,知道他们事业心很强,工作很辛苦,取得了很好成绩,在国内甚至国外都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但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评价,她还是有些不够全面。古玩这个东西,不管是鉴定、鉴赏还是收藏,都离不开文化。所以咱们这个杂志明年应该从这个角度加强一点,这么多专家、文人、作家,为什么不挖掘一下他们的资源,让他们在这上面多刊一点漂亮的文章,而且非常有针对性的文章。让这些收藏爱好者能把他们喜欢的器物跟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来吸收,我想中国收藏家队伍会整体往上走,整体素质会有很大提高。

戴洪友:北京古玩书画城常务副董事长

首先对《收藏界》创刊五周年表示祝贺,大家也知道,《收藏界》和我们是邻居,而且在书画城也成长有两年了,正如俗语所说的“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我们在座的都是一些收藏家,收藏爱好者,有些作者,本身就是读者,我本人也是读者,既然《收藏界》杂志是我们自己的杂志,她给我们收藏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希望大家都来爱护她,使她茁壮成长。古玩书画城到1月19日,也整整两周年了。我们也希望《收藏界》这个杂志在我们这里继续成长、壮大,同时,也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收藏家各位读者各位作者,能够回去广泛宣传,在北京在东三环南路76号有这么一个古玩书画城,有收藏家活动的这么一个场地,而且也希望大家再到北京的时候,不要忘了到我们这个地方来看一看,指导指导,我们一定给大家做好服务,也同样为《收藏界》杂志做好服务。

金 煜: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收藏界》杂志是否也办一个栏目叫“收藏界中人”,为那些“铁杆”读者和爱好者专门开设这么一个栏目,请他们说话。

王成刚:《华夏吟友》主编

敢于说实话太重要了,目前咱们这个社会太浮躁,不说假话什么也办不成。你要搞收藏,你得懂假字、假画、假古董,《收藏界》敢说实话。希望今后继续发扬,实事求是,坚持说实话。另外,提点建议,杂志以后在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上还需要提高档次。

高玉涛:《收藏界》杂志社社长

我们对自己的工作非常不满意,我们其实很年轻,才5岁,还是个小孩子。因此,我并不觉得今天是在庆贺五周年,而是应视为非常难得的一个学习机会。我们常常思考,到底要给读者把这个刊物办成一个怎样的刊物,能够给读者带来多大的价值?是不是能够持久地吸引、团结读者,并且和广大读者一起成长、一同发展。五年小进步、十年大发展、百年《收藏界》,这才是我们永远要做好的课题,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祝《收藏界》越办越好……

苏创强:广东东莞

《收藏界》办得很好,我这么多年来订阅了艺术类杂志大概三十几种,我感觉《收藏界》是特别好的。可以大胆地说一句话,看了《收藏界》其他就可以不怎么看了,祝《收藏界》越办越好。

刘满:辽宁锦州

《收藏界》五年了,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为我们杂志庆贺生日,也为杂志感到骄傲,希望它办得更红火。同时也提个建议:就是以前的过刊最好不要削价,因为我们是收藏性质的刊物,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要充分体现。

我的收藏作文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1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40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收藏夹一览无余

右键单击“开始”菜单,然后从弹出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打开“资源管理器”并显示“documents and settings”菜单所在文件夹,而其下的目录树中就可以看到“收藏夹”了。

快速进入收藏夹

如果你已经打开了“资源管理器”或ie窗口,这时有一个很快的方法可以让你快速进入“收藏夹”:单击“收藏”菜单,然后按住shift键的同时,单击“整理收藏夹”命令。结果怎样?试试看就知道它的便捷之处了!

让最亲的离你最近

每次在网上冲浪时,总要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站点收藏下来,可日后想重新快速访问某个特定站点时,却发现收藏夹中的内容密密麻麻,要找到特定站点的链接又是大海捞针。那么有没有办法,让自己需要频繁访问的站点突出地显示在收藏夹中,以便日后快速调用呢?下面的这种办法,在收藏目标站点之前进行一下设置,就能让你如愿以偿。

打开ie浏览器窗口,依次单击“工具lnternet选项”命令,在随后出现的设置窗口中,单击“高级”标签,并在标签页面中,选中“浏览”设置项中的“启用个性化收藏夹菜单”项目,然后单击“确定”退出设置窗口。

将ie窗口关闭然后重新启动一下,再重新单击“收藏夹”菜单时,你会发现最近访问的站点全跑到收藏夹前面显示了。以后,你只要留意“收藏夹”最前面的内容,就能迅速找到经常访问的站点地址了。

命令串打开收藏夹

还有一个直接打开收藏夹的办法,也是非常快的:按windows键+r键,打开“运行”对话框,然后输入favorites,并回车。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高级用户,如果操作熟练,只需两三秒钟!也可用如图步骤执行。

让收藏项自动排队

当你的ie收藏夹中的站点地址积累得太多时,很难对某个特定站点进行快速定位,你可以按照字母先后顺序对收藏夹进行排序,以便快速定位。具体操作为:

通过“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窗口,找到分支[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 menuorder],检查一下“menuorder”主键,看看它的下面是否有“favorities”选项,倘若有的话,可以选中它并用右键单击,执行快捷菜单中的“删除”命令,将“favorities”选项删除掉;再重新将系统启动一下,打开收藏夹后,你会发现已经被收藏的站点自动按照字母先后顺序排列了。

收藏夹属地大挪移

收藏夹对应的文件默认是安装在系统盘的用户文件夹下的。要移动它到别的分区的文件夹中,需要进行如下两步:

先把收藏夹的文件夹从windows xp的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favorites中复制到非系统盘(如“d:我的收藏夹”中),然后通过在“运行”中执行“regedit”命令,在打开的注册表编辑器中定位到如下键值:[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user shell folders],修改右边的“favourites”值为想要安置收藏夹的位置即可(即d:我的收藏夹)。这样一来,以后再收藏精品网页就会自动收藏到目标地点了。

你的收藏夹我来用

看到别人收藏了那么好的网址,是不是也想将它据为己有呢?但是,在windows中我们只能够拥有一个收藏夹。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和别人共享收藏夹呢?

你应该知道,收藏夹中的文件或文件夹只不过是放在windows系统中的favorites文件夹下的一些指向相应网站的快捷方式罢了。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 9x的老式系统的话,那它们被放在c:windowsfavorites中,而在windows 2000/xp或nt中则存放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favorites中,如果以系统默认的管理员使用,则它就放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favorites中。

知道了这个道理后操作起来就非常简单了,只要在自己的收藏夹文件夹下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别人的收藏夹”,然后将别人的收藏夹中的所有文件连同文件夹拷贝到此文件夹下,下次启动ie时就可以使用别人的收藏夹中的内容了。同时利用此法收藏的收藏夹的个数还没有任何限制呢!

快速导入导出收藏夹

如果你没有备份自己收藏夹的习惯,一旦重新安装系统后,再次打开ie浏览网站时原来收藏的内容不见了!要重新输入一个一个搜集又太麻烦,怎么办呢?

我的收藏作文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5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77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一曰“爱”。“爱”即是喜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可以产生热爱,而热爱则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一名藏家首先要喜爱收藏,痴迷收藏。没有喜爱就不会“入境”,没有痴迷就会永远徘徊在收藏大门之外。我在多年的收藏实践中,始终把收藏作为自己的“主流”爱好,不论何时何地,脑袋里都绷着一根“收藏弦”,遇到自己心仪之物,必藏之而后快。

二曰“考”。“考”就是“研究”。在收藏过程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藏家,必须要学会研究藏品。研究不分深浅,也不分类别,遇到的每一种(类)藏品,收藏到的每一件(宗)藏品,都是值得研究的标本和教材。藏家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才能逐渐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储量,增加自己的收藏技能;藏家也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和“淘金”水平。我在多年的收藏实践中,边藏边考,逐渐掌握了大量的鉴赏知识和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为自己备下了一把打开收藏宝库的金钥匙。

三曰“专”。“专”就是“专一”。俗话说:样样通,样样稀松。就个人而言,其精力、财力等是有限的,藏家不可能用其一生的精力和一室的财力,去藏尽天下物种,而且面对庞大复杂的大千世界,藏家若想有所建树的话,也必须学会有所取舍: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失。我在收藏过程中,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确定出了自己的四大主流收藏方向或领域:瓷器、连环画、钱币和像章。通过几年的努力,我这四大领域收藏均小有斩获,仅连环画藏量就达三万余册,是辽南连环画收藏的“首富”。

四曰“辨”。“辨”就是“甄别”。我觉得藏家应当通过对手中藏品的研究,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收藏市场总是泥沙俱下、良莠并存的,作为藏家,必须练就一副火眼金睛,练就一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吹尽黄沙始到金”的真本事。这些年,我也曾在收藏的过程中“打过眼”,收藏过赝品。但是我通过对赝品和真品的甄别,掌握了很多实战知识,有些知识是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大约是2004年的时候,我收藏到了一件耀州瓷器,结果经专家一鉴定,才知是赝品。但是,我通过对赝品的甄别,进一步了解了真品的特征和特点,以后的几年中,我逐渐收藏了数件耀州瓷器,经专家鉴定,全是真品。那种兴奋的心情是难以用文字来形容的。

我的收藏作文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3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55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鬼蛋“过吧?呵呵,其实这是一种变异蛋。这种变异鸡蛋比普通鸡蛋小三四倍,在平常生活中很难见到,于是,一些迷信的老农民就把它称为“鬼蛋”!

第一次见到“鬼蛋”是在我回老家的时候,那天,大姑说她们家的鸡生了个“鬼蛋”,只有拇指般大小。我很好奇,说:“大姑,能不能把这个‘鬼蛋’送给我呀!”。大姑说:“可以,你拿去看吧!”说完,就递给我一个比鹌鹑蛋还小的椭圆型鸡蛋,我用手捧着它,就像捧了个宝贝一样!

一回到家,我赶紧找了个通风的地方,把“鬼蛋”藏在箱子旁边。为了防止它掉下来,我还特意把我的宠物雕像挡在了“鬼蛋”的前面。哈哈!看见我的“宝贝”有了一个安身之所,我可高兴坏了!

我的收藏作文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95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81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我个人以为:相机是借助光特性来捕获四维空间(即时空)影像的重要工具。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许多文献中对相机的一般性定义里忽略了光特性的概念,也忽视了时间维度的存在。而摄影正是利用了光特性和时间特征在三维空间中去获取时空信息(二维影像)的,并艺术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产生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可以说,相机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开启了摄影文化,还带动了相机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在改变科研方式、信息收集和人类生活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而相机自身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次次技术变革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因此,相机本身无疑也就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作用于生产和文化多层面含意的重要实物档案。就这个意义来讲,相机成为收藏品也在情理之中。

西方相机收藏的起步总体来讲比我国要早,其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徕卡俱乐部和稍后出现的以各种相机品牌为基础的发烧友俱乐部,发烧友成员的相机积累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相机收藏的原始面貌,最终相机收藏被剥离出来,成了相机文化和收藏文化共有的组成部分。

上世纪90年代,把相机作为收藏品在我国已经形成气候。1994年,笔者在参与编写《中华收藏大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时,便讨论了藏品归类问题,并将相机这种器物按大类划归到实用类,细分为近现代光机类中的现代收藏类,与唱片和留声机、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以及钟表等归为一个收藏大类。

我国最早的相机收藏是单纯的文化层面的一种收藏活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相机收藏如火如荼地异军突起时,很多人看到了相机本身蕴含的商机和作为收藏品的价值,于是,商业行为的相机收售以及投资性的相机收藏也随之产生,保值亦成为相机收藏的一个重要理由。相机收藏由原先的文化层面开始偏向于投资层面,在保值的指导思想下,名机收藏(以品牌为主线)一度成为相机收藏的主流,如排在相机品牌前几位的徕卡(leica),阿尔帕(aipa),哈苏(hasseblad)、禄来(rollelflex)等。但随着中古相机市场的活跃和爱好者及收藏群体的扩大,收藏本身多样性的特点亦展露无遗,一些大牌产品(大众公认的知名品牌)如尼康(nikon)、佳能(canon)。康泰时(contax)、美能达(minolta)等也已受到发烧友追捧,以德系、美系,日系,俄系和国产为专题的相机收藏及其古董机收藏也成为相机收藏领域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收藏文化的平民化也进一步导致相机收藏的多样性,除相机本身外,各种附件如镜头,取景器,测足巨器、测光表、闪光灯,三脚架、滤镜、感光材料及暗盒等等,统统成为相机收藏的重要组成。相机收藏的外延还拓展到了文献资料甚至老照片的层面,尤其直接与相机相关的文献资料已经成为相机收藏的一个主要内容。可以说,在文化多样的今天。一种不拘一格的相机收藏文化正在十肖然兴起,它开启了平民相机收藏的新时期。

纵观国内外相机收藏,其形式上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古董相机收藏。

首先要说明,古董相机收藏其实可以归结到专题收藏类,但由于它在收藏领域的特殊性,在此将它作为一个独立门类。那么什么是古董相机?“古董”在这里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真正用来拍照的相机也只不过才170多年的历史。古董相机的划分一般是按年代进行,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断代标准,一般情况下我们将1914年作为一个参照点,这年徕卡小型相机问世,开启了相机发展新纪元,此前的产品被公认为古董相机,亦称老爷机,此后的产品如果依旧采用的是“参照点”之前的技术,可以归为古董系列,如有技术更新则不再视为古董相机。因此,银版技术和湿版技术时期的相机产品肯定属于古董级相机,而干版和胶片技术的产品有一部分落在古董范畴,如1895年哈苏公司生产的斯万斯卡快拍机(参见本刊2009年11期)、1900年柯达公司生产的勃朗尼相机(brownoe camera)等等。

古董相机收藏在欧美比较时兴,相应的古董相机俱乐部也散见于欧美各地,各国的相机博物馆更是将古董相机作为重要的馆藏。鉴于19世纪中叶湿版照片的魅力,近些年一些古董相机俱乐部还别出心裁地倡导利用老式湿版相机的摄影创作,蛋清版摄影在部分个性摄影家和收藏级摄影发烧友群体中一度引发不小的热潮,蛋清版作品同样在图片市场走俏。但用古董相机拍照者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古董相机还是被束之高阁,供人观赏和缅怀那段历史。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古董相机收藏受到国内相机收藏界高度关注,一些相机收藏家也拓展藏品范围,亲自参与到古董相机的收藏实践中,如北京相机收藏家刘志坚,王安禾等,他们的藏品中均有可以代表收藏实力的古董相机。王安禾收藏的古董镜头已经初具规模,他还借助于索尼ne×相机对古董镜头的成像效果进行比较学层面的深度考察,成为北京地区收藏和研究古董镜头的开拓者。相应的市场方面,除专营器材的店面和网络交易外,国内的拍卖公司如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也在酝酿相机拍卖的可能。各种迹象表明,古董相机收藏在我国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收藏家的更多参与。

我的收藏作文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2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71位用户关注,22人点赞!

如果官方美术馆现在不收藏,以后就要到国外去研究中国当代艺术

我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感情十分复杂,又爱又恨又焦虑又充满责任感和遗憾。在当代艺术收藏方面,我之前任职的广东美术馆走得比较前,从1997年就开始对一些年轻的艺术家表现当代艺术形态的作品进行收藏。收藏比较大的应该是从2002年第一届广州三年展算起,当时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验艺术进行梳理。当时我们想,官方美术馆的身份很重要,如果现在的官方美术馆不收藏当代艺术,那么以后要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就要到国外去了。在收藏当代艺术时我们面临的很大问题是意识形态以及资金。一般而言,国家美术馆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和艺术不敢有太大的作为,而在资金方面则缺少保障和规划,这是官方美术馆普遍遇到的问题。

尽管对正在发生中的当代艺术,海外有收藏,我国也有梳理和发展,但我希望能尽快建立一个当代艺术价值的评判平台,三年展是思考和梳理以及大胆切入当代艺术收藏的一个重要方式。我国的官方美术馆系统尽管已经做了一些努力,但是一些重要的或代表性的作品依然没有纳入到美术馆的收藏体系中。我觉得美术馆一方面要对历史现象有一个完整的呈现;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些板块性的收藏。

中国当下的当代艺术收藏,一方面,从收藏意识、资本结构、审美取向、机构力量等体现着中国当代社会特殊的文化性;而另一方面,当代艺术的作为,当代艺术的研究,当代艺术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则构成了当下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当代收藏从当下和长远的角度讲,将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存在进行特殊的记录、构建,并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文献整理大于对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

中国的美术馆有两种,一种是公立美术馆,一种是民营非企美术馆,只有这两种在中国合法,而且可以拿到执照。这与美国不同,美国有国立美术馆、私立美术馆和私人美术馆,但私立美术馆在中国不存在,因为目前的法律不允许成立,而中国的民营美术馆则不同于上述任何一种非公有、非私有的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真正合法化是在2006年,是中国第一家拿到执照的民营非企美术馆。2005年之前的收藏主要是创办人自己买的作品,我们把这些藏品梳理后纳入到公益性的收藏中,其他的依然归创始人所在的企业所有。

中国的官方美术馆在资金支持上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官方美术馆的收藏需要经过政府的认定。在官方美术馆受到这方面的一些限制时,今日美术馆已经收藏了一批当代艺术作品,但这时的当代艺术收藏不成体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跟中国的特殊时期有很大关系,不同机构和群体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十分分散,不集中于某一个地方,流散在私人手中的当代艺术作品更多。最近两年,今日美术馆的主要精力放在学术上,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在国际当代艺术中的位置进行梳理,使其更加系统化,文献整理大于当代艺术作品收藏。同时,今日美术馆还建立了数字化收藏体系,把所有其他收藏如私人的收藏纳入到今日美术馆的虚拟收藏中,从而对中国收藏进行推动。当然中国文化领导层多跟国外成熟的大美术馆进行交流,也可以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产生一些影响。近年,中国政府对艺术机构的投入也很大,也推动了民营美术馆的收藏投入,但依然需要时间和过程。

我们不是为了把西方这一套体系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是就此机会向自己发问

西方博物馆对亚洲艺术的收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记得在16年前,我到日本准备第一个“战后日本前卫艺术展”,当时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亚洲当代艺术的学术性研究以及理论性方法。后来,亚洲的艺术家和专家开始在这方面努力,并比西方要早得多,亚洲的创作活动以及围绕这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话语权已经对我们这些西方的艺术机构产生了威胁,如果我们还不奋起直追,就会落后了。于是,2005年,古根汉姆博物馆的董事会决定进行全球化活动。古根汉姆博物馆是西方第一个拓展亚洲艺术展览项目的当代博物馆。从2006年开始,古根汉姆亚洲艺术策展团队就在为古根汉姆在世界各地的分馆,积极地参与策划、研究、委托制作和收集当代亚洲艺术作品。

收藏什么、如何收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每个艺术机构的背景不一样,收藏方式也不一样;西方与亚洲,西方不同国家之间的收藏方式也不尽相同,我觉得要保持这样一种多样性。古根汉姆现在跟各国机构合作建立分馆,我们的目的不是把西方这一套体系直接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是就此机会向自己发问。近几年,古根汉姆博物馆成立了亚洲艺术顾问委员会,主要讨论如国际化时代亚洲艺术策展人的使命为何,收藏亚洲艺术的规范如何制定,如何用非传统模式和非西方化标准来展览亚洲艺术等议题。古根汉姆侧重深度收藏,即对某个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从时间到空间的深度收藏,与此对应的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它们进行的是百科全书式的收藏。另外,古根汉姆也通过参加双年展来收藏作品,并且有一种特殊的委任作品的形式,也就是寻找一些投资人出资定做某一艺术家的作品。

西方国家在收藏亚太艺术方面已经展开了一场竞争

泰特美术馆成立于1897年,是英国的一家国立美术馆,主要聚焦英国艺术,收藏了从17世纪至今的英国艺术作品。泰特美术馆的整个收藏过程涵盖了英国丰富的历史发展历程,也反映了泰特美术馆在历史各个发展阶段中的不同情况,包括成功,也包括失败。泰特美术馆从1930年开始收藏国际艺术,如果是泰特美术馆熟悉的艺术就收藏得多一些,比如超现实和战后录像艺术;而对那些泰特美术馆不熟悉的艺术就收藏得少一些。

1990年代,泰特美术馆开始扩建,这时我们开始重新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与其他的文化发生关联9我们意识到现在已经不可能像原来一样只保持一条线的现代或当代艺术收藏,而且所谓的“国际艺术”也 不局限于欧美的框架里。首先,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变过去按年代排列的收藏方式;第二个策略是走出原来的范围,寻找自己不熟悉的艺术门类,而且是那些通常不被认为是艺术中心的一些艺术来进行收藏。现在泰特美术馆的收藏不以地理范围为限制,2001年,我们迈出第一步,收藏了拉丁美洲的艺术,有40多个国际的赞助者帮助我们建立了拉丁美洲的收藏,这也是泰特收藏的一个传统一一有很多来自社会的赞助。2006年,我们决定收藏亚太地区的艺术,而纽约的古根汉姆博物馆是存2005年开始收藏亚太艺术,所以2005和2006是两个敏感的年份,这决定着西方世界收藏亚太艺术的一个分界点,也意味着西方国家在收藏亚太艺术方面展开了一场竞争。总的来讲,我们的收藏策略是根植传统,寻找与原来收藏的结合点,扩展自己的收藏范围,但又不异想天开。

不要让拍卖行和艺博会成为发现新兴艺术家和制定艺术价值标准的机构

大家都说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当代艺术领域也是如此,但是有关亚洲艺术的讨论很大一部分是集中在中国和印度当代艺术上。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东南亚就成为这场令人应接不暇的视觉艺术的爆炸中心。因为我们现在身处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思想的流动性使得国与国之间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新的艺术形式和媒材可以在第一时间里于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但是东南亚缺少拥有充分资源的公共机构去发展当代艺术以及视觉艺术。相反,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却成为发现新兴艺术家、推广知名艺术家并且制定艺术价值标准的机构。这使得很多艺术家的艺术生涯被多变的投机市场所左右,最近的金融危机也影响到了艺术市场,这说明,对大多数东南亚市场,缺少收藏的多样性。

新加坡美术馆或许是唯一一家以收藏、整理以及呈现东南亚艺术为目标的公共机构。2009年,它就开始聚焦东南亚当代艺术,特别是那些对艺术家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或者对于某个历史阶段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而这样做的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倾向于从一级市场而不是二级市场购买作品。因为二级市场如拍卖行往往更关注作品在当下是否“流行”,而不太关注作品从长远来看在艺术实践上的意义。新加坡美术馆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利用博物馆的展览项目来作为收藏重要作品的途径。这一方式使得博物馆和艺术家都在其艺术生涯中获得一种里程碑式的成就感。新加坡美术馆的另一策略是通过委任来扩充收藏。我们希望新加坡美术馆的收藏能成为当地艺术实践的参考,也能渐渐为一个更持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我收藏作品跟我对中国的认知有关,我们是在关注艺术,但又并不只是艺术

我的收藏作文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8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91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书画家、工艺师都有属于自己行业圈子的专业出版物和展览作品的场所。拍卖行也选择针对性极强的专刊作为广告载体,他们在《收藏》上登广告,指望的收获是: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有见识的书画家、经营商也不肯轻易放弃这个“窗口”展示自己。此实乃明智之举。

在拜读《收藏》刊载的论著般的文章、具有独特见解的短文以及传递和展示收藏天地的信息之余,浏览众多广告,对读者来说,实在也是一种享受。《收藏》广告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和魅力,有些绘画可能并不完整,但也可以从中领略到许多奇妙的神韵。那些拍品如陶瓷、玉器、家具、佛像、书画、古玩杂件以及其他附有说明的照片,把我们带进了博览文物艺术精品的胜境,为我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开辟了提高艺术素养的又一途径。《收藏》广告的信息量很大,不是逛古玩市场或参观画展所能比拟的。

宣传者、经营者、艺术工作者、收藏者和爱好者,都应该努力营造氛围、培育人气,让身边更多的有相近志趣的人们投身进来,使收藏队伍更加壮大,使收藏事业更加兴旺。《收藏》杂志外观豪华、内容高雅,她的编辑们不遗余力地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我们要理解他们一切为读者服务、为收藏事业奋斗的一片苦心和真情。

责编王昆

一片心意 两点建议 王剑峰

从1997年7月以来,我向贵刊间或写过几封信,或查询请教有关问题,或邮购书籍,每次贵刊工作人员都给我回信,尽管邮购不是都能满足我的愿望,但贵刊的处理及回信却让我很满意, 这些信件我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最近又收到副主编李毅民的复函,令我着实高兴。

我对杂志提两点建议:一、每期《收藏》可否用更多的版面刊登有关“读编飞鸿”的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为编辑、作者、读者之间搭建一座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广大读者就部分文章中的难点加以释疑、解惑,交流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二、《收藏》14岁了,其成长过程饱含着编辑的心血和广大读者的热情、呵护和关心,刊物如今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收藏》,热爱《收藏》,收藏《收藏》,建议贵刊向邮政部门申请为《收藏》印制专用普通邮资封片,以供《收藏》对外联系时专用。

从《收藏》到“收藏学” 杨永年

我的收藏作文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1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11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一张发黄的照片静静地躺在相册里,打开了我那尘封已久的记忆。8年前,那时的我只有5岁,那天对于我来说可是激动人心的一天,因为我要去看望我分别多年的父母,我的父母自生下我后,就到远在福建的石狮打工去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母给我的印象非常模糊,那天我特意穿上了妈妈亲手为我做的花裙子。

“快点,快点,等一下就赶不上车了!”伯伯在楼下叫道,我牵着伯伯的手,一阵小跑向开往石狮大客车走去,踏上了看望我父母的路。上车后,我感觉仿佛车上所有人都脸带笑意,仿佛所有人都去探亲,心中抑制不住的喜悦。

我坐了一整天的车,终于到了,我一个箭步跳下了车,父母早已站在制衣厂门口迎接我们,我一头扎进母亲的怀抱,母亲的怀抱是那么亲切,那么舒适,那么温暖,我久久难以释怀。

来到异地,当然要游玩一下,石狮最具特色的景点就是海,父母也就带我去了,路上父母每人牵着我的一只小手,我感觉到父母的手的粗糙,父母为了我们一大家子的生计,日夜奔波,岁月也无情地在年轻的父母的手上划下了一道道痕迹。

到了海边,看着闪着光的海滩,我不禁脱下鞋子往前跑,这海滩,软软的,柔柔的,静静的站在海边,享受着潮水一次次的拍打着脚,舒服极了。我在海滩上边走边捡贝壳,回去后用妈妈做衣服的大剪刀在每个贝壳上钻一个孔,串成一串项链送给妈妈,妈妈感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我知道,那串起的项链虽然没花钱,但在妈妈看来,与金项链是等值的。

在石狮的几天时间里,爸爸好象要用3天的时间把她5年来对我的爱全部塞给我,天天带我去吃海鲜美食,天天带我去逛街购新衣服,还带我去吃肯得鸡汉堡包。

时间总会过去的,这不,我要和父母告别了。汽车马达已经响起,这时,妈妈脸上噙满了泪花,为了不让我看见,她有意背过脸去。爸爸抱着我在我脸上使劲亲了又亲,妈妈也擦干眼泪抱着我在我脸上亲了又亲,我们3个抱在一起。这时,天地变小了,世上只有我们3个人以及我们的爱。

“咔嚓”。伯伯用相机拍下了这幸福的一刻。

我的收藏作文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0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93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本刊总编杨才玉首先致辞,他说:辽宁省的有关领导及部门负责同志在百忙中出席本次活动,彰显出辽宁省党政领导对收藏文化活动的重视和支持。《收藏》杂志与辽宁省妇联和辽宁省收藏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这次活动也具有不寻常的意义。时下辽宁省妇联正在为筹建中的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征集文物藏品,此事得到辽宁省收藏界朋友的大力支持,这说明当今民间收藏活动已深入到百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间收藏正在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杨总编在发言中汇报了《收藏》杂志的成长历程。他说:《收藏》杂志是填补中国期刊格局空白的艺术品鉴赏类专业杂志,创刊15年来不断向精品大刊的目标攀升,面貌不断变化,每年甚至每期都以新的面孔出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常看常新,永不厌倦”之感,赢得了海内外读者的信赖。基于这样的信赖,很多读者把《收藏》杂志视为痴友、情友,当作收藏对象,见一本就要配全套。有读者说“《收藏》如大学”,《收藏》杂志影响带动了一代人的成长,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一代收藏家、鉴赏家、收藏理论家,大都是《收藏》杂志的作者和读者,他们是和刊物一起成长起来的。《收藏》杂志影响带动了中国一大批收藏类媒体的诞生,影响和带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收藏》杂志以期刊为载体,充当了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普及者和推动者的角色。读者的赞誉对我们是鼓励,更是鞭策。

杨总编在谈到对东北地区民间收藏的看法时说:东北三省为我国多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文明史做出过重要贡献,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桥头堡和重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新兴起的民间收藏高潮中,东北地区的广大文史工作者、收藏爱好者和古玩艺术经营者也为之建立了新的功勋,对于在古都西安诞生的《收藏》杂志也给予了很大支持。这次一是来感谢,二是希望再加把劲,对本刊给予更多的关注,改变目前发行量与东北三省经济文化发展不太适应的情况。

辽宁省原副省长、辽宁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林声先生对《收藏》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他说:欣逢盛世,一个重要标志是收藏兴起。和平盛世,和谐社会,大家都喜欢收藏,辽宁地处北方,民间收藏兴起较晚,但后劲很足,正在兴起的收藏活动和收藏文化亟待正确的引导。《收藏》杂志社一行带着15年的丰硕成果来到辽宁,这对于辽宁省收藏行业和辽宁收藏文化是极大的推动。

林省长还就当前的民间收藏形势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收藏为什么这么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进入了市场,在房地产、股票等投资中,收藏品的增值率是最高的,达到了30%。搞收藏要有经济实力,更要有眼力,对广大收藏爱好者来说,收藏是一种文化,一种享受。在谈到辽宁地区的历史文化时,林省长说:辽宁是辽金文化和清文化的发源地,如著名的辽瓷、辽三彩;清王朝进关以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曾11次回辽宁祭祖,将关内一批宝贵文物带回盛京;末代皇帝溥仪携带出京、运往长春伪宫的大量清官珍贵书画最后都滞留在了东北,当时很多已散佚到各地。因此,许多重要的国宝潜在东北。文物是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载体,文物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是靠文物收藏往前推进的,收藏活动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希望《收藏》今后在文物鉴赏、开阔眼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上多做工作。

辽宁省妇联副主席马丽华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参加这样的会议还是第一次,没想到沈阳有这么多收藏爱好者和《收藏》的读者。过去收藏是少数人的活动,今天,收藏已成为大众化的活动,由此感到了祖国的富强和发展。盛世收藏,盛世建馆。2005年,国家批准在北京成立第一家妇女儿童主题博物馆,该馆计划在奥运会前开馆,辽宁省妇联的主要任务是征集红山文化、锡伯族文化和满清时期及近现代文物,这是博物馆界的大事。为此,辽宁省妇联走群众路线,发动全省干部深入偏远地区征集文物,目前已征集到46件(套)231件,但还没有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马副主席借此次会议向全国的民间收藏家求援,请大家给予支持。

中共辽宁省委原副秘书长闫吉聪壬是《收藏》的忠实读者,他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收藏》是我国第一本专门研究民间文物艺术品、报道收藏界动态的专业杂志,是真正的群众性杂志,是收藏家的良师益友。这本杂志为什么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充分体现了广泛性和群众性,既对专业的文物研究者有借鉴作用,又给收藏爱好者、初学者以实实在在的指导。《收藏》自1993年创刊以来,也一直体现了创新性,经历几次大的改版,不断扩展了内容,装帧设计也更加精美,更有生命力。汉代贾谊说:“仓廪实,知礼节。”我们国家欣逢盛世,《收藏》正赶上人们需要有这样一本杂志作指导的时候应运而生,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不用谁来动员,收藏爱好者都纷纷订阅。

《收藏》杂志东北地区发行赵t棠女士介绍了《收藏》在辽宁的发行情况。赵女士动情地说:《收藏》创刊15周年,这在中国收藏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里程碑。据市场调查,《收藏》目前已占据中国收藏类期刊市场60%以上的份额。她作为《收藏》杂志辽宁省的发行,发行量从过去的数百册上升到现在的数千册,她有决心让《收藏》走进东北地区更多收藏爱好者手中。

刘满先生来自锦州收藏家协会,是《收藏》辽西地区发行,此次他率领由20位藏友组成的团队专程赴沈阳参会,向《收藏》创刊15周年表示祝贺。他说:“我家是三代人收藏《收藏》。我拥有全套的《收藏》和合订本;我有两个外孙女,一个8岁,一个12岁,她们每期都要一本《收藏》,而且边、角、棱都不能折,里面含的小书签、每年赠的光盘缺一个都不行,我的女儿对她们很支持。我祝《收藏》越办越好,在辽西大地越来越有收获!”

嘉宾们的发言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辽陕专家联合鉴定和杨才玉总编签名售书活动随即开始。2个小时中,陕西和辽宁省的文物鉴定专家禚振西、王长启、赵洪山、聂鑫诸位先生为藏友义务鉴定了近千件藏品,杨总编也同聚拢而来的读者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

我的收藏作文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8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84位用户关注,26人点赞!

收藏品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特殊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与收藏共生共存的收藏文化和人类文明史同生相伴,延续至今。那些流传于世的文物与艺术品起到了承载厚重历史、传承人类文明、启迪人们智慧、增长人们知识、陶冶人们情操的作用,成为今人览古观今、鉴古证今、研究历史、开创未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繁荣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见证和教科书。

俗语云:“盛世收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先进理论指引下,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社会文化多元繁荣,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举国上下,政通人和,国富民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事业一派生机,全国性的收藏热潮此起彼伏。当今中国,收藏队伍已达7000余万人,收藏门类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所有范畴,收藏理念已由历史上“孤芳自赏,掌玩传藏”的旧观念逐渐更新为“陶冶情操,品评鉴赏,交流投资”的新观念、新时尚。在中国数千年的收藏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收藏鼎盛时期,而其中第一次全国性的“收藏高潮”就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开封。专家预测,中国第四次“收减高潮”即将来临。为适应收藏文化发展的趋势,满足海内外广大收藏组织、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的迫切需要,提高收藏文化的整体水平。开发收藏文化的经济资源,中国收藏家协会和开封市人民政府携手,在素有“收藏之都”美誉的古都开封创设国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

开封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我国古都之一,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开封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深厚的文化积淀、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的创建,为国内外收藏名家和收藏爱好者搭建了一个鉴赏、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我们将在中国收藏家协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借助收藏热潮方兴未艾的强劲东风和七朝厚重的文化平台,秉承论坛创建宗旨,发掘收藏文化资源,扩大收藏文化交流渠道,努力把论坛打造成为全国性的知名论坛,使开封成为集收藏鉴赏、展示,理论研究,文化交流、藏品物流于一体的收藏文化基地,为促进中国收藏文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我的收藏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