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篇共有2251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6分钟,共有289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为提升科普工作对发展的支撑力度,2013年5月,贵州省政府与中国科协签署了《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超过3%。”
随后,大规模的公民科学素质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在全省铺开。在这一创建过程中,盘县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着力构建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格局,实现了科普宣传、培训、网络、基地“四个全覆盖”,公民科学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科普宣传全覆盖科学知识大扫盲
为清扫公民科学知识盲区,实现科普宣传零死角,盘县四大班子领导以身作则,带动全县各级干部职工深入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围绕《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和重要纪念日,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200余次、惠及群众40万余人。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媒体宣传,在盘县电视台、《盘县快讯》等媒体平台开设科普专栏,在政府网、党建网、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科学盘州”微信平台。目前,网站、微信平台的科普专栏已拥有超过10万用户的关注量。
为将科普宣传落到基层第一线,县直部门还与乡镇联动,积极开展文艺汇演、科普戏剧、科普电影、科普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300余次;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科普知识竞赛等科普活动20多次;放映农村公益性科普电影2000余场次,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科普培训率达80%。
科普培训全覆盖寓教于乐促提升
为强化培训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用性,盘县深入开展了“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制定落实培训规划,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工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科技培训800场期次,培训12万人次,受训人员均掌握2门以上生产技能。
为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的科学素养,盘县每年还专门组织他们参加6次以上科普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教授专题讲解培训。目前,已累计举办专题培训班30场期次,培训国家公职人员6万余人次。
盘县还针对青少年群体,大力开展了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培训,每年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开展贵州省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盘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七巧系列科技活动、防邪知识进校园大赛等活动20余次,参与学生人数达94.16万人次。
针对农民群体,盘县深入开展乡村实战培训,每年由县直单位牵头,组织100次以上形式多样、面向农民的科技下乡村、道德讲堂活动,结合农村实际,讲解种、养殖技术,普及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此外,盘县还进一步建立起基地示范培训制度,推动科学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目前,已建成2所省级、2所市级和23所县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立稳定的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515人、科技辅导员队伍208人。每年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110户、各类示范家庭120户,逐渐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科普网络全覆盖科技传播结新果
在科普工作中,盘县高度注重组织网络、人才网络、阵地网络、学习网络的建设,着力提高科技传播速度。
为健全组织网络,县乡两级均成立了以党委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的组织机构,并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全县建立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科协、农技协会组织171个7049人。
为健全人才网络,全县范围内通过考试选拔了37名年轻干部任乡镇科技副乡(镇)长,引进农学、教育、城市规划、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领军人才174人,为广大农村地区科技服务和发展提供了生力军。同时,组建专家科技服务团3个共53人,建立县、乡科普志愿者队伍63个共1048人,为科普培训提供了高层次的人才保障。
为健全阵地网络,盘县着力构建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双轮并举、良性互动体系,投资2亿元建成盘县科普活动中心、宣传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在乡(镇、街道)建成科普活动室27个,村级科普宣传栏506个,为科技知识传播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提供了平台阵地。
为健全学习网络,盘县将贵州省“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纳入创建先进县年度目标考核,按照居住地人口总数10%的任务数,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部门,并按工作进度落实工作经费,结合工作实效问责追责。2014年、2015年,全县“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参与测试人数分别达15.42万人、25.21万人,连续两年全省排名第一。
科普基地全覆盖示范引领促发展
盘县还创新采取“科普+科研+市场+公司+农户”模式,在全县建立各类示范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已建成部级科普惠农示范基地4个,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6个,县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5个,县级科普惠农示范基地47个。
其中,四格乡坡上村马铃薯繁育基地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科普示范基地;滑石核桃协会、响水鲁楚蔬菜种植协会等4个协会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水塘镇荒坝村刘经达、鸡场坪乡李文峰还获得了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科普带头人称号。
盘县还高度注重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把科普知识作为中小学必修课,实现了科普知识进校园,科普知识从孩子抓起。目前,已建成2所省级、2所市级、23所县级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同时,盘县紧密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强力推进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哒啦仙谷等9个农旅一体化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培育省级示范龙头企业24家。“盘县火腿”、“刺梨果脯”、“四格乡乌洋芋”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通过引进富士康、天刺力、中铝国际集团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大企业,建成黔桂煤电化建、盘北矸石电厂、东风氢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循环经济项目基地,打造出康博木塑、天刺力、紫森源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08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8分钟,共有200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围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三、主要工程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开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教育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措施:
1.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城乡中小学应积极开设科学课程,深化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督科学教育质量。
2.建立中小学科普活动组织,指导未成年人课外科技活动。中小学普遍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电脑作品制作竞赛”等科技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普活动,增加未年人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继续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普报告团老区行”、“大学生暑期帮扶行动”、“科普希望快车”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大学生走进农村、社区和校园,直接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科普教育。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4.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位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加强现有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的科普教育功能。设区市、县(市、区)应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和高校设置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场所和设施,并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5.鼓励和支持大众传媒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扩大未成年人接受科普教育的渠道。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农民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措施:
1.突出农村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努力办好农村村干学历教育、乡村管理大专班和农村致富培训班,做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
2.突出农村基层科普网络建设。稳定和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扶持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扶持农技协的改革与发展,构建农村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科技进步。开展福建省“百强”农业技术协会创建活动。
3.突出农村科普载体平台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乡(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大力推动农村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站、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
4.突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县级科协能力建设,支持县级科协配备科普车和加强办公手段自动化建设,增强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科技人员服务、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服务的能力。
5.突出农村科普活动项目开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八闽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巾帼科技致富培训工程”、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组织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到农村为农民服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辅导活动,宣传和推广先进适用的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
6.开展农村科技和科普先进、示范创建活动。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和福建省科普先进县(市、区)、乡镇等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
7.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按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要求,在全省评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劳动技能,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8.发挥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高等、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在全省各县(市、区)建立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室和教学实践基地。
9.依托星火培训基地和星火学校开展星火科技培训。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造就一批新型农民和种田能手;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开展农民工非农产业就业技能培训,并注重供需对接,积极开展星火科技培训。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意识、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适应城市社会和自身发展要求。
措施: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对劳动科技教育培训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合理分工,加强合作。
2.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各行业的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3.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阳光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继续推进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以城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在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5.加强企业科普。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和工业设计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
6.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在职业培训中,加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7.支持发展科普旅游。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科普资源,以科普教育基地为主要依托,将科普与旅游紧密结合,面向城镇劳动人口开展科普旅游。支持发展科普旅行社,为城镇劳动人口科普旅游提供服务平台。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工程
目标:
增强领导干部、公务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
措施:
1.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纳入培训规划。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制定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应增加学员科学素质培训内容。
2.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各级机关学习培训制度应体现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鼓励支持各级机关开设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资料室,在广大公务员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3.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科普活动。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科技发展动态和提高科学素质的专题报告。
4.发挥有利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的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全省科普场馆、科普期刊、科普教育基地、学术年会、院士专家八闽行、“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科普资源和平台,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接受科学思想、科学知识教育提供服务。
5.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纳入综合素质的考核内容。在公务员考试录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测试环节,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工程
目标:
加强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
措施: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和农村化技术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县及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2.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
3.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各县(市、区)要建立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组织,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5.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编写教材,并逐年出版。
6.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电脑网络教室、科技活动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7.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目标:
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措施:
1.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网络平台。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资源,构建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2.促进科普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扶持和鼓励原创性科普作品创作,表彰优秀科普作品,开展优秀科普作品推介、展演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作品的影响。
3.支持和鼓励面向公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的科普创作。鼓励并组织创作公众普遍关注的卫生保健、生活常识、致富技术、环境保护等科普作品。
4.加强科普创作队伍建设。以省科普作家协会等为骨干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和造就一批科普作家及热心创作的科普工作者,构成我省科普创作队伍的主体。
5.建立健全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和交流机制。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目标: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公众通过大众传媒接受科普教育的渠道明显增多。
措施:
1.发挥广电在科普宣传的作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应安排科普专栏固定节目,继续办好“走进科学”、“农家新事”等电视、广播科技栏目。
2.在报刊开设科技、科普专栏。办好《福建科技报》、《科学与文化》等综合性科普报刊,使其成为我省报刊科普宣传重要阵地。由省科协指导和协调,定期设计出版适合城镇、社区、学校、农村等公共场所张贴的科普宣传挂图。
3.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综合网络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海峡科学网》、《福建科技网》等专业科技网站扩大科技新信息、新知识内容,建立网上“虚拟科技馆”,开发科普教育游戏软件,提高科技传播的吸引力、时效性和覆盖面。
4.积极开拓科普宣传领域。利用电视、电影、声像、摄影、戏剧、文艺等传播形式,增进科普教育的效果。
5.编撰科普重点人群科普读本。鼓励编写适合本省青少年、农民、城镇务工人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需要的科普读本。
6.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各类媒体要加强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普宣传报道。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目标:
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新旧结合,各具特色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
措施:
1.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多渠道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的公共投入。
2.加强科技馆及科普活动场所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及设施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投资计划。设区的市和县(市、区)应当建立科技馆和科技活动中心。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科普画廊(橱窗)、科普活动室。在社区和街头设立科普画廊(橱窗)的,有关部门应当免收有关费用。
3.支持和鼓励社会办科普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投资兴建科普场所、提供科普展品和教具、维护场所运行等方式兴办科普事业。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继续命名和表彰省科普教育基地和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4.支持基层科普设施及功能的改造和完善。引进和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科普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5.支持和发展科普展品巡展。鼓励科技馆定期为乡村、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举办科普展品巡展,提供科普服务。
6.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四、保障条件
(一)政策法规
建立和逐步完善我省科普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党政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及公民的科普责任、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推动我省科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科普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贯彻实施《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促进各地制定本地区科普发展的具体政策。
——协助各级人大、政协对执行科普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视察,严格执法检查监督,保障科普法律法规实施到位。
(二)经费投入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科普经费投入,为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将科普专项经费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增加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科普资金扶持,保障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科普工作。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科普产业,落实国家有关减免税费等具体政策。
(三)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建立志愿者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落实激励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相关政策。为科普工作者在科普研究、科普创作、学术交流、出国考察、技术培训、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请科普项目经费和奖励等方面提供政策引导与服务。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通过高等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大批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门人才;改革文博专业课程内容,为不同类型科普场馆培养适应性广泛的专业人才。
——增强科技界的责任感,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
——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省内外及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把握基本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提供指导。
五、组织实施
——成立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建设。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12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8分钟,共有177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方针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教兴碚、人才强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力加强全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加快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推进富民兴碚、构建和谐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方针
全民参与,政府推动。提升素质,促进和谐。
三)工作目标
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实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年。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公民基本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科学素质工作机制及社会各界共同推进科普工作的格局初步形成,科学素质建设基础工程(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四大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中小学开设新科学课程,全面提高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制定《区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意见》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目标与任务。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建立中小学科学教育评价机制,监测学校科学教育质量。
与校内外科学教育机制相互衔接。积极组织我区中小学生参加全市乃至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等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校园科技节、社区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校内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机制。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利用重大科技事件、科技热点问题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通知》〔〕9号)精神,广泛开展中小学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为未成年人搭建校外活动平台。
农村中学开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分流教育,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学校推进“双证”绿色证书、毕业证书)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农村科学教育。加强农村校外未成年人非正规教育,组织开展科学知识、生活能力、生产技能等方面培训,提高其科学素质。加强农村中学毕业生的技能培训工作,帮助他掌握1―2门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培养其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未成年人家长科学素质培训。家庭教育中倡导引导式、鼓励式、互动式、示范式的教育方式。
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宣传机构和有关文化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知识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整合我区科学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区科技活动中心等综合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乡镇一级应巩固完善以科学普及为主要任务的科协组织,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干部。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组织网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科普中的作用。要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
形成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普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农技推广月等活动。扩大和健全农业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倡导健康卫生、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用、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以“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依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涉农部门、科技部门、群团组织要结合绿色证书工程、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活动。深入实施“十百千科技人才下农村行动”科技进村入户”等活动,传播实用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总结推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业广播学校、农村致富函授大学的经验,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培养农村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十一五”末全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0万人。
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年区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持证上岗就业。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主动与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签订合同,开展“订单”培训,对农民工进行定向培训。十一五”期间,建立一批覆盖全区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和劳动力供求市场信息网。
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深化科普示范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市、区级科普示范镇(街道)村(社区)家庭(户)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区的贯彻落实,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我区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贯彻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实施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探索并建立我区农村科普工作激励机制。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科普工作激励机制。十一五”期间。评比、筛选、推荐、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村科普先进集体和个人,提升表彰层次和奖励力度。全区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加大对农村科普的支持力度,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创新社区科普活动的机制和方式。加强社区科普组织、科普学校建设,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教育和培训,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污染减排、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实施职工技能提升计划,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围绕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以提高职工生产技能为目标的技术创新活动,广泛开展操作比赛、技术比武、科技知识竞赛等职工教育培训。深化“讲理想、比贡献”厂会协作”等活动,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各类企业每年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人数应不少于技术工人总数的20%建立关键工种、关键岗位“首席工人”首席技师”职业技能带头人”等职衔,并给予相应待遇。每两年评选一次“区优秀职业技能带头人”
帮助退役士兵增强竞争择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继续抓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以民工实际需要和用工单位、工程需求为主。加强进城务工人员技术培训。交通、建筑、工商、劳动等行业和部门要注重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倡导并鼓励月平均使用进城务工人员达到100人的用工单位或造价10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的建筑工地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加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建立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学习、培训制度。区委党校和行政学校等干部培训学校要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机制。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知识学习纳入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和党校培训规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各单位在创建学习型单位中要把科技知识学习作为重要内容。组织、人事部门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以及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要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
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帮助广大干部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并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要将科普宣传教育纳入全区形势政策宣传内容,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育。每年组织举办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普报告会。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带头参与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科学纪念日等科普活动,自觉提升自身科学素质。
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加强科技教师业务培训,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中小学专兼职科技教师队伍。保持科技教师队伍的稳定。强化中小学教师的科学教育培训,将教师科学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之中,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农村教师科学教育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科学素质。鼓励在碚高校开设科学教育专业,建立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为我区中小学培养高素质科学教育教师。鼓励引导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参与我区科技教师培训工作和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辅导工作。充分发挥我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作用,发展壮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区级每年培训中小学科技辅导员教师50人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构建学校科学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中小学新课程计划,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动员和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定学校科学教育评价标准,将学校科学教育纳入学校的综合评价,将学生科学素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充实教学仪器设备、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科技活动室、实验室、图书馆。农村中小学全面建成卫星接收站和计算机教室。
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增强在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科普场馆、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的科学教育教材建设。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积极组织参与“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奖”作品征集活动。扩大对获奖作品的宣传,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建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鼓励我区科技工作者面向社会撰写科普读物,进行科普讲演和传播。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加强科协与科技管理部门及主要科普资源支配部门的协调,加大科学研究资源和科学普及资源的统筹,扩大我区高校、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大型科研装备的科普利用率。加强区科普协会组织建设,加大科普创作力度。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相关专业业绩考核范围,科普创作作品可纳入新闻、出版等相关系列职称评定范围。
享受相关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科技、教育部门与高校、新闻媒体合作,积极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将科普资源开发纳入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目录。扶持科普类广播、影视、动漫内容的开发和制作,推动科普创作的市场化、产业化。
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严格执行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满足群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鼓励、支持新闻媒体开设“科学与生活”等科普栏目,加大媒体科技传播力度。增大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科学知识的播出时间、数量和版面。提高科普宣传质量。新闻媒体的科普宣传要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及时利用重大科学事件、科学热点问题进行科普宣传,提升新闻媒体科普宣传的档次与质量。积极打造在科普宣传上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
建立并扶持我区有特色、覆盖率高的科普网站;公众信息网、政府网站和各职能部门网站要加大科普、科技宣传力度,打造科技传媒品牌。促进科技信息和科普知识的传播。
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发行工作。鼓励编印面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科普资料、科普宣传品并免费向群众发放。
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提高我区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我区现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现有科普设施的作用。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科普教育基地的指导和服务,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机制改革和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发挥作用,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年,完成一批重点科普教育基地的改造建设,扩大我区科普教育基地数量。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或免费开放政策。
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将区科学宫即科学素质教育活动中心(暂定名)建设纳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拓展和完善其科普教育功能。十一五”期间,至少建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对已建成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要加大公益性科普设施投入,拓展和完善其科普教育功能,使其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科普作用。体育场馆要免费或优惠向青少年科普活动开放。
充分发挥各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拓展和完善现有科教文化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建立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展科普活动激励制度。整合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发展科普教育基地。整合各行业系统流动科技服务资源,建立“流动科技馆”为城乡社区、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提供科普服务。
年,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加强科普画廊和科普活动室等社区基层公共科普设施建设。全区每个社区要建有一个科普活动室(或科普学校)一个科普画廊。加强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建设,提升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年,力争全区100%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乡村科普员)并有效发挥作用。深入推进和实施“十百千万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加快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形成全覆盖的出版物公共借阅网络,推动农村经济科学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对境内外机构和个人兴办公益性科普事业,完善政策法规。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政策有关精神。大众传媒加强科技传播、繁荣科普创作,高校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专门人才培养,科普文化产业等制定相关政策,对综合类科技科普报纸和音像制品、科普基地、科普活动、科普捐赠、科普设施建设等科学传播、普及活动在市场准入和税收上给予优惠,对科技馆、向公众开放的气象站和高校、科研机构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
二)加大科普经费的投入,加大经费投入。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市科学技术协会条例》有关规定。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区、镇两级财政预算,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公益性科普事业实体、捐资建设公益性科普设施和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并享受国家和市的有关优惠政策,逐步形成财政拨款、单位投入、社会赞助和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资金的多渠道科普经费投入机制。
三)为我区科学传播、科学普及、科普场馆培养专业人才。要按照《公务员法》加强科协的机构和组织体系建设,支持科协按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专业和技术特长。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在职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支持在碚高校开设科学传播、科学普及专业。
四)制定并实施《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办法》市区科学普及工作奖励办法》建立完善科普兼职人员和志愿者激励措施,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科学普及工作的表彰奖励力度。表彰奖励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五)并将其纳入我区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区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评估,做好监测和评估。建立我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五、组织领导
各部门、镇街共同推进实施。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协)负责有关日常具体工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2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44位用户关注,30人点赞!
一、成立领导机构
接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任务后,我们立即成立了扶绥县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科协的副书记任组长,政府联系科协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科协主席、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科技局以及各乡镇一名分管领导(科协主席)为成员,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协,由县科协主席担任办公室主任,县科协副主席担任副主任,成员从县科协干部中抽出,在协调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情况
1、元月10至12日,县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中所拟在十一个乡镇建立的科普活动站进行场地选址。即整合各乡镇原有的文化站,成立科普活动站,单独腾空1—2间场地面积在40—60㎡作为科普活动室。
2、在村级制作科普宣传栏。128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共131块,拟整合现有的村委会村务公开栏,基本为砖墙结构,有挡雨装置。
3、村级落实兼职管理员1名,由村委、居委会定工干部兼任。
现各村已配有科普员一名。
4、目前已购置电视机(29吋)11台,影碟机11台;定做阅览台(桌)250张,方头櫈500个。
三、前期经费投入
县财政已落实配套经费3万元,这批经费已安排购置电视机、影碟机、制作阅览台、方头櫈等。
四、问题和建议
1、经过近3个月的宣传和发动,群众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有了初步了解,认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实实在在为农民排忧解难的好事,群众参与的热情高涨,迫切希望上级科协领导能够抽出时间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指导各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真正抓出成效。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5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75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一、2009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1、积极组织参加“三下乡”活动。2009年1月19日至20日,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直16个部门共300多人,冒着雨雪凝冻,赴兴仁县开展2009年贵州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示范活动,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推广、法律知识宣传咨询、健康知识宣传和大型义诊等形式,服务农村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省科协副主席钱斌率科普部和科技馆共16名工作人员参加活动,向兴仁县科协赠送价值3万元的科普资料,现场开展科普大篷车展品、展板展示和科学互动表演,发放年画、年书、挂历、春联共3000多本、农村科普小册子约4000册,深受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
2、积极组织开展抗击雪凝灾害活动。自1月13日开始,我省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雨雪冰冻天气,成为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为了全力抗击雪凝灾害,科普部参加了省科协赴灾区调研组,及时向中国科协上报了全省科协系统受灾情况,争取了中国科协救灾拨款100万元,省科协又追加10万元,全部拨付基层,并翻印了《农村低温冰雪灾害生产自救手册》2万册下发,帮助广大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3、组织实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去年10月,中国科协启动了第七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和全国调查要求,省科协、省统计局向省财政厅申请了20万元调查专项经费,在完成全国调查任务的基础上,增加调查样本量同步开展xx年年贵州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在去年组织调查工作负责人和调查员培训、完成抽样工作并开始入户调查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省科协加强了对各地入户调查的质量控制,完成了问卷编码和数据录入工作,于3月21日将调查数据和全国问卷寄中国科协科普所。现正在进行数据处理,调查结果将于今年年底公布。
4、组织实施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省科协决定从2009年至2010年组织实施《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项目,制定了《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项目管理办法,于4月1日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58号),组织各市(州、地)及县(市、区)科协申报。全省有10个单位获批,开展此项工作,省科协共拨付培训资金50万元。
5、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下发文件4份,编印了工作简报。为贯彻实施《纲要》,落实《国务院关于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9]13号)精神,根据石宗源书记和孙国强副省长的指示, 5月9日,省科协上报了《关于我省进一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建议》(黔科协呈字[2009]81号),提出了保留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机构设置等三条建议。5月13日,石宗源书记作出“同意三条建议”的重要指示。因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工作变动,以及有关成员单位领导人事变动较大,省政府办公厅于7月9日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黔府办[2009]68号),对领导小组进行调整,由省政府副省长谢庆生任领导小组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文阳和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任湘生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同时任湘生同志还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6、组织申报科技扶贫项目。5月5日下发了《关于申报2009年贵州省科协科技扶贫项目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78号)和《贵州省2009年度科技扶贫项目指南》。要求各地于6月15日前认真组织申报。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评审后,评出资助项目29项,资助项目经费32.5万元。
7、组织开展全省科普工作表彰工作。为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激励和动员各级科协组织和社会力量积极开展科普工作,科普部制定了《贵州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办法》(试行),于5月8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82号),决定从2009年开始组织开展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确定了以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基层单位和个人为推荐对象。共表彰先进集体50个,先进个人80名。5月22日,科普部下发了《关于推荐中国农函大先进分校、先进工作者的通知》,组织推荐了1个农函大先进分校和5个先进工作者,上报中国科协农函大,参加评选表彰。
8、与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共同联合组织了“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活动。5月14日,召开了“2009贵州省科技活动周暨振兴贵州、服务三农、科技列车贵州行”新闻会。5月17日,“2009科技活动周暨科技列车贵州行活动”在贵阳市人民广场拉开序幕,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宣布开幕,副省长孙国强讲话。今年贵州省科技活动周以及“振兴贵州、服务三农、科技列车贵州行”活动17日至23日同步举行。参加科技列车的专家80名,5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研究员和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科技史研究和科学普及专家王渝生研究员在贵州科技馆分别作了题为《从科学家的故事看……》和《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的科普报告。共2页,当前第1页1
9、组织开展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工作。为引导和帮助“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延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工作链,建立起科普惠农长效机制,中国科协科普部今年在全国15个省组织开展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工作。我省是试点省之一。5月22日,科普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市(州、地)科协按照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试点工作。
10、组织开展县级科协科普工作测评工作。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县级科协的科普工作情况,对各县级科协的科普工作条件和绩效进行量化评价和分析,提高科普工作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科普部于6月3日转发了中国科协《关于组织开展县级科协科普工作测评的通知》(科协普发基字[2009]12号)。收齐资料后,省科协科普部将88个县(市、区)科协的科普工作进行了测评并分析,于7月30日上报中国科协。
11、组织开展全省农技协基本情况调查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先进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和优秀科普带头人的评选,有效推动全省农技协工作,根据中国农技协《关于开展全国农技协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科普部于6月3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农技协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地)科协认真填报了“xx年年各市、州、地科协农技协基础情况调查问卷”,省科协科普部汇总我省情况后上报中国科协农技中心。
12、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配发工作。4月,组织贵阳市乌当区参加中国科协科普大篷车培训和接车。组织申报2009年科普大篷车,向中国科协递交了配车申请报告,毕节地区科协科普大篷车申请获批。
13、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要求,联合省财政厅7月向全省的9个市(州、地)科协和财政局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贵州省2009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126号)。要求各地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申报材料,并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评选后上报中国科协参加全国评选。10月,我省申报的9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1个农村科普带头人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
14、组织开展“xx年年贵州省全国科普日活动”。7月1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贵州省200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具体事项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131号)。9月17日,省科协召集《贵州日报》社等省内14家新闻媒体,在贵州科技馆9楼会议室召开了“贵州省200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新闻会”。
9月20日上午,省科协科普部、反邪教协会、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及13个省级学会的180多名科技工作者将在贵州科技馆举行主会场科普宣传活动。当天,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庆生等省领导将到贵州科技馆、人民广场、乌当等科普宣传咨询活动现场进行视察,参加活动。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在9月20日前后开展的重点活动共有167项(次),其中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科普一条街、启动仪式等)73次、科普进农村(社区、学校)35项、科普报告会(讲座、座谈会)25项、科技培训6项、科普展览14场、科普参观活动8次、其它活动6次。省科协还于9月22日至28日期间组织科普专家报告团赴基层,针对领导干部、职工、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人群,举办20多场科普报告会。
15、组织实施中国科协“西部科普工程项目”和“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项目。完成中国科协“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项目,在南明、兴义、余庆建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并完成德江、湄潭的“西部科普工程”项目,向中国科协提交了“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项目总结。
2009申报的中国科协“西部科普工程”项目2项(毕节、赤水),“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项目3项(福泉、乌当、印江),获中国科协批准立项。
16、积极制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2009年上报省远教办制作课件计划共7个。到目前为止,《菜辣椒保护地栽培技术》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系列片)》已完成前期摄制工作。
17、积极参加省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9月底抽调王利波同志到省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其他党员干部认真参加活动各项工作。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34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234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着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今年5月6日,市政府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市科协党组成员和20家成员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市政府秘书长,小组领导陈静主持。会上听取了《科学素质纲要》贯彻实施工作“九大任务”牵头单位工作汇报;市科协主席、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明刚代表小组作前段工作总结和下段工作规划;副市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卫金磊出席本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安排部署了下段工作任务。20个成员单位会后迅速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制定详细工作方案;二是迅速组建工作专班;三是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如:今年5月在全市印发《全民科协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一万册;组织工作人员对全市10个村、居,100户居民进行了全民科学素质抽样问卷调查等。市全民科协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纲要》工作“十二五”规划,并将市科技馆建设规划上报市政府列入仙桃市“十二五”重大项目建设规划。
1、农村科普不留死角
市科协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广农村实用技术,确保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增收”为主题,协调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采取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一是在科技周、科普日期间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和法律的“四下乡”活动;二是利用科普宣传栏进行宣传;三是在电视台开办《田野》栏目定期定时宣传;四是科普活动展牌流动展示宣传;五是开展科普文艺下乡巡演进行宣传;六是举办科普培训班。在今年的科普宣传活动中20家成员单位累计组织机关干部约600人次,深入工厂、社区、村组进行科普宣传。今年,先后4次聘请省水科所魏于生教授到我市的麻港、肖湾、王河、先锋沙原等地开展水产养殖科普培训,培训近5000人次;联系组织市农业专家、水产专家、畜牧专家现场为我市种养殖进行技术培训65次使近万农民受益,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该科普活动出动科普宣传车65辆次,发放科普资料9.2万份,图书1000余册,其中科技资料7万份。其内容是:种植方面有水稻、玉米、蔬菜、水果;养殖方面有猪、牛、兔、羊、鸡、鱼和种、养殖方面的病虫防治知识;其它方面有人体健康、保健、生活常识等。政策法律法规资料2万多份,涉及到农民工、计划生育、防空避险、预防犯罪及部门法规等;发放科普和计生挂图5500份、义诊1000多人次,咨询多人次,张贴宣传标语200余条,发放计生用具余盒。
2、青少年科普内容丰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加强青少年的培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质是新时期科普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根据工作需要,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学的工作方案,建立了以科技馆、图书馆、电化教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核心的一条龙工作网络,并落实了相应的服务和管理机制。全年共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普20多个主题的展览,巡展230多场次,科技知识竞赛19多场次。实用技术培训110多场次,发放光盘2050多碟,图书3万余册。如;今年在仙桃职院、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仙桃中学、仙源学校、仙师附小、实验小学、仙桃三中、仙洪试验区的张沟中学分别开展了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进行了科普知识展。其展示内容为低碳经济、水(电)节能环保、防空避险、民防知识,以及日常生活小常识、小制作、小实验等。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中,科普下乡进校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今年九月在市职业学院组织的低碳经济科普报告会和在全市组织的6000市民开展的低碳经济知识竞赛考试受到了省科协普及部领导和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3、全民科普稳步推进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①市科协与市电视合开办《田野》电视科普栏目,从10月1日起开播,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②以社区作为科普的基点,对社区干部进行科技培训,并通过社区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其形式:一是对社区干部进行科技培训;二是建社区科普专栏;三是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发放科普挂图、科技小册子等科普宣传资料。③12月组织了第四次科技研讨会、学术交流,收集各类论文50余篇。通过评审对《显微镜下切除后颅窝血管胞瘤19例》等4篇论文授予二等奖;对《应用平卧位预防压疮措施对颈椎外伤早期呼吸困难发生率的影响与探讨》等18篇论文授予三等奖。通过组织评选,评选出青年科技奖和各级科技先进工作者等,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与科学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增强科技工作者们的凝聚力,激发了他们的科技创新热情,有效地推动了仙桃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第五届学术交流的机关工作证在准备之中。
二、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着力推进全市科普基础建设工作
按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领导小组会议安排,仙桃市科协组织召开了全市科普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年科普工作,同时明确了科协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并与科协机关干部和乡镇、办(场、园)科普工作站层层鉴定了工作目标责任状。其具体做法是“五到位”。
1、网络建设到位
根据各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协会、学会、研究会的配套建设,站、栏、员建设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同时健全了科普服务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落实了相应的待遇和报酬。目前,全市有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54个,成立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4个、全市21个乡镇、办(场、园)共有农业科技示范户3002户,其中种植类1135户、养殖类1867户,有1300多个科普信息员,全市办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58处,其中在各乡镇、办(场、园)就落实了55处科普宣传栏。“四带一户”助力活动在仙洪试验区张沟镇的开展成效显著,城区3处科普画廊的科普内容是定期更换从无间断。
2、自身建设到位
一是建立健全了科协各项规章制度,增大科普经费投入,添置科普硬件设施;
二是增强内力,提高职工业务素质,集中学习与组织外出考察学习;
三是加强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把科协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
四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档案管理到位
按省科协的工作部署,仙桃科协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目前已步入省二级行列,同时做好了上档升级的相关准备工作。
4、责任落实到位
仙桃市科协按年初制定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对科协机关工作人员和乡镇、办(场、园)科普工作站都量化了工作指标,签定了责任书。同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方案,严格进行考核结账。
5、示范创建到位
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市。再次被国家和省科协分别批准为全国科普示范市和全省科普示范市创建单位,其示范创建工作正在有绪开展。
三、搭建“金桥”、狠抓示范,着力推进科普工作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市科协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和学科众多,人才荟萃优势,联系、动员和组织广发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为仙桃经济发展,科技与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1、实施金桥工程,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市科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项目为核心、搭桥为手段、转化为目的,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今年实施3个金桥工程项目:①“水稻光敏不育系仙沙s合作研究”;②“美国红提葡萄避雨栽培”;③“斑嘴野鸭人工养殖”。仅此三个项目的立项研究与实施预计年新增利税1200万元。
2、实施科普惠农,让协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全市共有34个农业专业技术协会,3002个科技示范户,都是协会的骨干力量。通过协会成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努力工作,使全市9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科普示范镇”,全市43个“科普示范村”,先进农技协5个,全国科普带头人5人,科普示范基地5个,这些先进典型有效地带动了仙桃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主要做到了“四加大”。
①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的扶持力度。全市共有5名科技示范户(许先平、王书发、熊同江、张新安、杨双权)获全国科普惠农带头人奖,其中新增1人(杨双权)。
②加大对科普惠农项目实施的管理力度。一是9月市科协高标准的建立了科普惠农助力项目的备选库;二是对已经实施的项目进行了重新的考核;三是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了逐一的检查督办。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批准实施的3个惠农项目(麻港渔场名优鱼养殖基地、郭河养鸡协会、沙湖湘莲协会)、2个助力项目(沙原鱼鳖示范养殖项目、肖湾村鱼莲共生示范生产项目)实施更加规范,效益更加明显。
③加大对科普联系点的支持力度。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科协的联系点增加至4个:张沟肖湾村、郑场香铺村、剅河李尧村、市棉纺厂。为了解决联系点上的问题,市科协机关工作人员在主席张明刚同志的带领下,分别到联系点上走村串户帮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问题,3年来,累计投资16万元分别帮助他们建立了高标准的科普活动室,添置了新的科普实施。
④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力度。今年分别于仙桃职业学院和市科技局合作成功举办了4场科技报告会和3场科技下乡活动;和市教育局合作成功举办了2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市农业局合作成功举办了6期培训班;和市人防办合作成功举办了2次人防科普知识展;和财政、环保、计生、国税、气象、卫生局等部门每年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同时,出色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工作存在的不足:
度,虽然完成了各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省科协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仙桃科协的经济实力相当薄弱,导致服务能力不强,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市场。是有心办事、无力为之。无法支助各学会、协会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市场方面面临的新问题。
二是协会、学会组织发展停滞不前,近几年没有发展协会、学会,部分老会员由于种种原因也失去了联系,目前学会、协会将面临萎缩状态。
2011年的工作思路:
继续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全国和全省科普示范市建设工作,搭建并用好社会化的科普工作平台。
1、科技馆规范化建设,充实科技馆的工作内涵和设施建设。
组织2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3次大型展览,6次培训活动。
2、加强市农技协基础工作建设,使其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务。①进一步完善“一站一栏一员”建设;②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科普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基地和星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评选、宣传、表彰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③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科普助力新农村计划项目”,力争2011年申报计划项目8个,争取上级奖补资金80万元以上;④再建1-2个社区科普活动中心;⑤办好城区三个科普画廊,联合有关部门,利用画廊抓好科普宣传工作。
3、开展全市协会、学会组织普查和调研工作,建立全市数据库。发挥市科协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系组织科技人员面向农村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方法,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
4、促进学术交流和学会建设。2011年评选第六届仙桃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对学会分类管理,组建仙桃市工程师学会,形成农林水类、医学类、工业工程类、经管交叉类四类学会,促进学会的规范化建设。举荐一批科技人才,支持学会承接政府交办的工作和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7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42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在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的精心组织下,200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表彰工作顺利完成,奖补资金已陆续到位。为使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和带头人进一步发挥好示范作用,用好奖补资金,带动更多的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新农村建设,中国科协、财政部开展200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总结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做好200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总结
受表彰对象所在地的县级科协、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200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与资金使用情况的总结工作。总结经省级科协和财政部门审核后,于200年11月30日前报中国科协农技中心。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200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情况及成效,重点突出受表彰单位的工作业绩和成效。
(二)奖补资金使用情况。按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对报账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意见建议。
二、加强对表彰对象的跟踪服务和宣传
(一)建立定向服务制度。县级科协、财政部门要建立与受表彰对象的联系制度,明确联系人,及时了解需求,提供指导和服务。各地科协要组织本地获奖单位、个人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主题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开展科普惠农宣传和服务。同时组织专家针对获奖单位和个人的需求开展培训,为获奖单位和个人提供科普宣传资料,组织获奖单位和个人参加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下乡等各项科普活动,为获奖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开展科普惠农创造条件。
(二)保证奖补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报账便利。县级科协、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的内容,保证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要及时发现、了解奖补资金使用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及时研究解决,保证获奖单位和个人在按规定使用资金后能够方便、快捷地履行报账手续。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积极宣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及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帮助获奖单位和个人及时总结科普惠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行宣传和推广,发挥获奖单位和个人的示范带头作用,扩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当地的影响。
三、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认真负责,抓紧抓好。
(二)注重实效,惠及农民,方便农民。在开展调研、跟踪服务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服务广大农民和表彰对象。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6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24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一)、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基础,确保《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扎实推进。
为切实贯彻“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和示范,促进城乡文明发展,为社会事业,科技做贡献。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村(社区)主职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镇领导小组把推动纲要实施工作纳入了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二)、以开展科学知识培训为抓手,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1、农村党员大培训”、“新型农村科技培训”、“扶贫科技培训”等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农村党员的技术培训,着力培养“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四年来,全镇培训农村劳动力1400人次,其中党员240多人次,妇女465人次,重点提供了计算机、养殖、面点、编制、汽车驾驶、建筑工程、农业种植等六个专业的技能培训,其中超过80%的受训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同时还加强了对村干部的培训指导,增强村干部在引导农民养成科学习惯、建立良好发展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2、积极开展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培训。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充分利用“科普活动月”、“科技下乡”等活动,举办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文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宣传安全生产、节约资源、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城镇居民素质的提高。
3、积极开展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训。中小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科技辅导员的作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各类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思维。在镇团委的牵头组织下,土门初级中学举办了科技创新大赛,中心小学举办了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活动,其余中心校举办了多次“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校园科技活动。使全镇中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4、积极开展党员干部队伍的科学素质培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在全镇机关队伍中开展了科技培训,召开了全镇科技培训教育专题会议,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强化科技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强化了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虽然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培训,但是群众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灵活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2、科普宣传员队伍建设薄弱。
3、专职人员的配备、培训专项经费的计划有待加强和落实。
三、2020年工作计划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43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2分钟,共有271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曲阜市科协
各位领导、同志们: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驰名中外的东方文化圣城。曲阜市现辖9个乡镇、街道,264个行政村街、32个社区,总人口47万人,是全省30个经济强县(市)之一。2004年10月,已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市”。自去年6月省科协、省财政厅在全省组织实施“科普村村通”工程以来,我们抢机遇、想千方、设百计、迎难而上,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资金筹措难等诸多问题,坚持了“以政府引导、科协主办、部门参与、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手段,狠抓了“科普村村通”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别是5月18日,省科协陆主席率领的省科协检查督导组到我市检查指导后,我们又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明确提出“三年任务一年完,一年争取再提前”,截至6月13日,全市264个行政村街、32个社区、10个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已全面完成,共计306个。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做好“科普村村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科普村村通”工程是省科协、省财政厅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关心农村、支持农业、致富农民的新举措,是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模式,已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十大民心工程”之一。她是以直接向农民传输科技知识、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对于引导广大农民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曲阜是农业大市,长期以来,农民增收缓慢的症结就在于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农业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效益低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业先进科技成果的普及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全省“科普村村通”挂图下发后,我们通过跟踪督导检查发现,部分村街没有宣传栏和阵地,科普挂图闲置、利用率低。为此,我们把“科普村村通”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科普村村通”工程作为普及科技知识的窗口,推广科技成果的平台,引导农民科技致富的载体,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教材,连接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进一步提高了做好“科普村村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了思想上关注“三农”,感情上贴近农民,工作上服务“三农”。
二、健全网络,切实加强对“科普村村通”工作的组织领导
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建立健全组织网络是做好“科普村村通”工作的重要保证。省、市科协和财政部门关于开展“科普村村通”的任务部署后,一是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就“科普村村通”工作向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进行了专题汇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济宁市委常委、曲阜市委书记张术平作出重要批示:“对这项工作科协积极主动,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下步要循序渐进,加快进度,在全市全面铺开,切实把这件实事办好。”二是成立了“科普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市科协主席任组长,市财政局副局长、科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市财政局、市科协有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协科普部,负责全市“科普村村通”工作的开展和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村村通科普工程的实施方案》。省科协六届三次全委会议后,迅速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科普村村通”工程的工作意见》。三是各乡镇、街道分别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科协专职主任、财政所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科协专职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四是各行政村街村支两委和科普协会成立了“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管护小组,明确了科技(普)村主任具体负责落实。组织网络的建立健全较好地解决了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确保了“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快“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步伐
“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和管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多,时间紧、难度大、标准高、资金筹措困难,我们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破难攻坚,多措并举,乘势而上,将“科普村村通”工程作为科普精品工程来打造,作为科普产业来经营,作为为“三农”服务的实事来落实,作为检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好坏来衡量,努力构筑起农村科普工作的新阵地、新品牌、新框架。
一是在工作的部署上,全省“科普村村通工程”梁山经验交流现场会后,特别是省科协六届三次全委会之后,我们反复研究六易其稿,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科普村村通”工程的工作意见》,以市科普工作领导小组1号文件的形式印发,明确提出了“三年任务两年完,两年任务再提前”。3月11日,在鲁城街道南池社区居委召开了全市“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现场会,自筹资金近7万元,在全市建起了第一批50个“科普村村通”宣传栏。4月20日,济宁市“科普村村通”建设现场会后,我们又提出了“三年任务一年完,一年争取再提前”,采取“政府财政扶持一点,科普经费出一点,乡镇街道拿一点,企业资助一点”等四个一点的办法,边筹措资金,边制作安装,在全市全面铺开。5月18日,省科协检查督导组到我市检查督导后,我们以此为动力,自我加压、负重奋起,明确提出了“三年任务一年完,建党节前全建完”,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多措并举,统筹兼顾,科学调度,截止6月13日,全面完成了科普宣传栏建设任务。
二是在领导力量上,我们把“科普村村通”工程列入全年工作计划的“三大亮点”工作之一,作为科普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科普部两名同志具体抓,坚持常抓不懈,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天一调度,每星期一检查,每月一通报。市科协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每个乡镇街道进行宣传发动和现场检查指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现场解决问题,有时一个乡镇或村街需反复多次做工作,直到问题解决为止。不论是上下班和休息日,一旦遇到问题立即处理就地解决。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定计划、选定村街和具置。市、乡包村工作队把“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和管护作为包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协调帮助村街选址,组织干部群众学用宣传栏。同时,积极争取市人大把《科普法》执法检查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市人大在组织《科普法》、《省科普条例》执法检查时,把“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对“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进行了专题视察,为科普宣传栏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在科普宣传栏建设资金筹措上,我们采取“科协主办、市场化运作、企业资助、滚动发展”的方式,“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建设筹措资金是关键,每个宣传栏费用1350元,全市需要4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在科普经费有限和政府财政扶持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把“科普村村通”当作科普产业来经营,走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调查筛选,从几十家广告制作公司中选定了资质高、信誉度好、知名度高、策划设计能力强、资金雄厚的曲阜市海纳文化传播公司。经过双方充分协商,与海纳公司签订了科普宣传栏建管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科普宣传栏的所有权归属市科协,市科协将科普宣传栏公益广告位使用权授予海纳公司使用五年,海纳公司出资20万元用于科普宣传栏的建设,并负责科普宣传栏的安装制作和使用权期间的管护及科普挂图的及时张贴。较好地解决了科普宣传栏建设资金不足,保证了科普宣传栏统一标准统一式样,加快了科普宣传栏的建设步伐。
四是在科普宣传栏的管护上,我们坚持建管同步、重点在管的原则,边建设边研究制定了《曲阜市科协关于加强“科普村村通”宣传栏管理维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市、乡、村科协的管护责任和奖惩办法,市科协与各乡镇、街道科协、各乡镇街道科协与村街分别签订了管护协议,各乡镇、街道科协专职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各村街科普村主任为具体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科协统一登记造册,不定期检查。海纳公司组织了6人的专业维护队,常年巡回维护。同时,每个宣传栏配有四套钥匙,市科协、海纳公司、乡镇街道科协、村街科普村主任各一套,确保了科普挂图不损坏、不脱落,内容常换常新,为科普宣传栏管护上了“双保险”。目前,全市306个宣传栏管护完好,科普宣传效果明显。
五是在科普宣传栏运行效果上,以其内容新颖、标准档次高、群众喜闻乐见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群众形象地把“科普村村通”宣传栏誉为农村“四大喜”之一,即:“柏油马路到了村,无线电话入了户,有线电视进了家,科普宣传栏墙上挂”。吴村镇党委书记刘砚秋同志深有感触地说:“科协是无权无钱的群团部门,能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各村免费安装科普宣传栏,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如果各部门都像科协这样,农民奔小康的步伐就更快了”。书院街道夏家村是省级科普示范村,党支部书记吴建祥高兴地说:“科普宣传栏张贴的科普挂图内容贴近农民,贴近农业,贴近农村,通俗易懂,群众一看就明白,调整结构用的上,办到了俺老百姓的心坎上,上级科协为俺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科普宣传栏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助推器”。吴村镇车站村几年前栽植了120亩大樱桃,效益一直不好,建起科普宣传栏后,果农经常到科普宣传栏前看看果树管理技术,学会了科学管理,今年120亩大樱桃喜获丰收,卖了个好价钱,亩均效益8000元,果农逢人便说“栽果树不相信科学不行,管果树不懂科学更不行,科学就是金钱”。
四、搞好结合,不断深化农村科普工作
全市各级科协把实施“科普村村通”工程作为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龙头,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努力在做好结合上下功夫、做文章,坚持做到“五个结合”,达到“村村通科普,户户能致富”的目的。一是“科普村村通”工程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建设相结合,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科普宣传栏建在了文明村的主要街道和醒目位置,宣传党的涉农惠农政策,宣传农村健康、文明、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村陈旧落后观念的转变,提升了文明村的档次和水平。二是与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切实发挥其思想阵地的作用,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三是与送科技下乡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农业专家进农田,林果专家进果园,畜牧专家进养殖园”的“三进”系列活动,重点宣传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新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四是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依托农村科普教育体系,围绕种植、养殖、加工、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160多期,农村“三大员”基本掌握了1-2项致富实用技术,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1600余人。五是与“农村科普五个体系”建设和“五个十佳”创建活动相结合,全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达到116个,会员2.9万人,有10个农技协被命名为济宁市级农技协,有6个农技协被授予全省先进农技协,曲阜市中药材协会分别被授予“全国百强农技协”和“山东省十佳农技协”,辐射带动全市发展中药材6万亩,成为农业主导产业。全市兴办各类科普示范基地88处,面积2.6万亩,带动辐射面积5.8万亩,带动科技示范户6000户,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60项,达到了“建一园、带一片、富一方”的目的。全市已形成南辛大葱、书院大蒜、王庄旱藕、时庄牛蒡、吴村林果、防山食用菌、董庄草莓和板栗等一大批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科普村村通”工程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金钥匙”。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16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115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制定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旨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国发〔2006〕7号),不断促进农村科普体系的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让科普公共服务持续惠及广大农民,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条各地必须严格遵守本实施细则,保证推荐评比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二章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四条“十一五”期间,通过抓重点、抓亮点、抓示范,省科协、省财政厅将每年评比、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同时在全省广大农村中的行政村建设“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惠农工程,即建立覆盖面广、服务农民的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宣传栏,组建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科普惠农宣传员队伍。
第五条通过“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树立和宣传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功能,同时发挥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宣传栏和科普惠农宣传员队伍的作用,服务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意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引导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构建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特点、满足农民科技需求的科普工作体系、科普队伍组织、科普资源平台和科普网络设施。
第六条坚持面向社会、统一标准,项目带动、实际实效,立足科普、注重公益,差额评选、择优支持,奖补结合、追踪问效的实施原则。
1.评选范围面向社会各界,符合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统一评审标准。
2.评选对象立足于本省农村科普工作战线,注重社会公益,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在艰苦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优先考虑。
3.全国、省级先进集体和个人均实行差额评选制。省科协、省财政厅对各地上报的候选名单组织评审,评出福建省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从中择优推荐全国先进单位和个人候选对象。
4.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其中一部分用于对评选出的福建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补助和奖励;另一部分用于扶持我省行政村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宣传栏、科普惠农宣传员队伍以及县(区)科普设施建设。
5.各设区市、县(市、区)级财政应参照中央和省级做法,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组织设区市、县(市、区)级的“科普惠农兴村”评选表彰奖励活动和扶持行政村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宣传栏和科普惠农宣传员队伍。
6.各设区市、县(市、区)应加强对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奖补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效益,省科协、财政厅每年将组织普查和重点审计抽查,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
第七条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和补助先进集体和个人购置科普资料和设备,以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开展培训讲座、展览、引进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等农村科普活动的支出;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宣传栏、聘请培训科普惠农宣传员以及扶持基层科普设施建设。
第三章推荐范围和条件
第八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一)推荐范围:须经当地科协审核确认、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县级以下(含县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二)推荐条件:
1.协会章程规范严谨,组织机构健全,产权明晰,管理有序,遵纪守法,为会员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被命名“福建省‘百强’农技协”的协会应优先推荐;
3.会员农户在100户以上,拥有一项或多项适用技术,在科学普及、技术推广、协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4.协会成立3年以上,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会员年均纯收入高于本县农民年均纯收入20%以上;
5.在农村科普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致力于农村科普事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实用致富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第九条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一)推荐范围:建立在农村基层、直接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以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等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科普惠农服务站等场所。
(二)推荐条件:
1.科普工作机构健全,有明确的科普工作规划和任务目标,有专门的科普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科普保障经费;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被命名“福建省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单位可优先推荐;
3.具有开展科普活动的固定场所,科普设施完善,科普设备配套齐全,定期更新科普内容;
4.常年开展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讲座、展览、培训、咨询等科普活动。每年开展活动的时间100天以上、受益群众1000人次以上,或推广的实用技术形成产业化优势,获得较好经济效益,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第十条农村科普带头人
(一)推荐范围:长期在农村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科普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农村科普志愿者和科普惠农宣传员。
(二)推荐条件:
1.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宣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模范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
3.具有奉献精神,热心农村科普事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
4.在农村开展科普工作连续3年以上。在组织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带领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5.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取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资格;
②热心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工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中发挥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③服务意识强,积极向农民传授指导所掌握的农业先进技术和致富经验,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6.农村科普志愿者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自觉自愿利用自己的时间、知识和技能等资源,为农村科普工作提供无偿服务;
②积极参加“科技下乡”等活动,义务为农民开展生产、生活方面的讲座、培训、咨询等服务;
③每年在农业一线参加农村科普志愿者服务不少于200小时。
7、科普惠农宣传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在当地科协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服务本村农民的科普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
②积极利用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宣传栏等,结合农村区域特点,采取发放科普资料、农技资料,张贴科普挂图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科普工作。
第十一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申报不得交叉重复。申报单位和个人同时符合多个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只能按其中一项进行申报。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和推荐:
1.有违法违纪行为的;
2.有损害农民利益行为的;
3.有其他造成不良影响行为的。
第四章组织实施程序
第十三条省科协和省财政厅联合成立“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机构。领导小组每年部署开展福建省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
第十四条各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应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指导检查各设区市的申报推荐工作。
第十五条各县(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应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每年的要求和本细则,具体负责组织本地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申报;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
第十六条县(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应将推荐名单在有关乡村公示10天,广泛征求意见;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县(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将正式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进行初评。
第十七条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县(市、区)推荐名单进行审核,认真做好本地区的初评推荐工作,提出推荐名单,并将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省科协和财政厅进行复评。
第十八条省科协和财政厅根据各设区市的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组织专家评选出福建省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根据中国科协和财政部下达的推荐名额,从评选出的福建省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中,择优提出全国先进单位和个人推荐名单,并在省级媒体公示10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将上报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参评。
第十九条在评选推荐过程中,各设区市、县(市、区)要通过当地主要媒体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向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公开推荐条件、申报程序以及推荐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广泛动员当地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做好本地的申报、评比、推荐、表彰工作。
第二十条被表彰的单位、个人所在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于11月底前将年度工作总结报省科协和财政厅。
第五章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科普惠农服务站
科普惠农服务站是集科普宣传、技术咨询服务、科技示范辐射等功能为一体的科协系统科普服务体系在农村的基层工作机构,接受县(市、区)、乡(镇)科协的管理与指导。科普惠农服务站的建立由各设区市科协总体牵头协调,各县(市、区)科协等有关单位负责实施。要以设区市、县(市、区)、乡(镇)科协为依托,结合和利用当地乡(镇)、村科普分会、乡镇农技推广站、村科普小组、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及农资经销点等组织来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可以因地制宜,不拘形式,但要统一名称为“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并统一标志。
第二十二条科普惠农宣传栏
科普惠农宣传栏的建设由各县(市、区)科协负责牵头实施。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资金投入,提倡市场化运作,广泛吸纳企事业单位、社团等社会资金投入。科普惠农宣传栏的选址要在村民聚集的地方,在本着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下,按照《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栏建设标准》进行建设,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名称统一为“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栏”。可选择协办单位共同参与建设。科普惠农宣传栏建设工作完成后将进行检查验收。
第二十三条科普惠农宣传员
各县(市、区)科协负责科普惠农宣传员的确定和管理。县(市、区)科协要在本地农村挑选那些对科普工作有热情、有责任心且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人员,如乡村教师、村组干部、农技协负责人、科普示范户、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知识青年以及农村科普志愿者等担任科普惠农宣传员。科普惠农宣传员负责收集和整理农村急需的农业信息、实用技术,及时向上级科协反馈,并要及时在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宣传员同时要负责在科普惠农宣传栏上定期张贴科普挂图等科普资料。
科普惠农宣传员可每人每年给予适当补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科普惠农信息员,各级科协可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四条科普设施和科普资料
科普设施主要指科普场馆、科普画廊以及用于科普工作的办公设备等。科普惠农宣传栏应定期张贴适合农民需要的科普挂图等资料。
第六章表彰、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五条受到全国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由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分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并由中央财政资金给予奖励和补助。
第二十六条受福建省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由省科协和财政厅分别授予“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并由省财政资金给予奖励和补助。
第二十七条奖励补助标准
1.获全国先进单位和个人称号的奖励补助标准由中国科协、财政部在当年的申报通知中明确;
2.获省先进单位和个人称号的奖励补助标准由省科协、财政厅在当年的申报通知中明确。
第二十八条中国科协、财政部和省科协、财政厅对获奖单位和个人实行动态管理。对不能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或有损害农民利益行为的,获全国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由中国科协、财政部取消其荣誉称号,获省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由省科协、财政厅取消其荣誉称号。
第二十九条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奖补资金和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大对获奖单位、个人开展农村科普工作以及“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指导力度,使其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各地要认真做好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
第三十条对申报评比过程中发现谎报业绩、编造事迹、弄虚作假的,将取消该设区市当年的推荐资格。获奖单位和个人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经查证属实,撤销其荣誉称号并收回已发放的资金,同时取消该设区市下一年度的推荐资格。
第三十一条设区市、县(市、区)级的奖励表彰活动由各设区市、县(市、区)依照本实施细则自行确定。
第六章附则
4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