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工作计划
栏目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4-14 热度:25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2839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8分钟,共有173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一、实施范围

年我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范围共10个县区(以下简称实施县区)。

二、目标任务

(一)大力实施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工程。按照年度招录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为全市7个县区的乡镇共招录43名公务员。

(二)大力实施基层教师、医疗卫生、农技队伍建设工程。为实施县区每所高中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2名,每所农村初中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1名;每个乡镇卫生院招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名、医护专业专科毕业生1名,为每个实施县区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招聘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生6名;为每个实施县区的乡镇招聘专科以上农、林、水、牧、机或城镇规划建设等专业毕业生5名。全市共计划招聘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人员500名。

按照省上安排,做好我市大学生到农村从医从教助学金项目选拔工作。在省内高校师范、医学专业设立110个助学金名额(其中师范类60名,医学类50名),为实施县区选拔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资助。

开展高中贫困生跟踪资助工作,每个实施县区确定资助对象50名。

(三)大力实施支农、支教、支医(以下简称“三支”)工程。从市级选派90名(其中农技人员30人,医生30人,教师30人)、各县区选派20名(其中农技人员5人,医生5人,教师10人)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教师和医生,到实施县区及所属乡镇开展“三支”工作。

(四)大力实施学历教育工程。在“振兴计划”实施县区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选拔200名35岁以下、未取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进行学历教育。

(五)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

三、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

本实施方案下发后,各实施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及时制定本县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部署安排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具体实施意见于6月底前报市人事局人才引进开发办公室。

(二)实施阶段

1、调查摸底,确定需求。

基层公务员招录确定需求工作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工作,由各实施县区在5月以前按目标任务,对拟招聘人员及接收由助学金资助大学生的专业、岗位、数量进行调查摸底;“三支”工作由市、县相关部门负责对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和基层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资助有志到农村基层工作在校大学生工作按照省人事厅和教育厅安排,由市、县人事部门协助高校对符合专业要求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资助贫困高中生工作由各实施县区人劳局牵头,教育部门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学历教育工作由各实施县区人劳局按照省、市要求进行调查摸底。

各实施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各相关单位编制空缺情况和省、市振兴计划年度目标任务,提出具体工作方案和人才需求计划,商县区编办审核确定后上报市人事局、市编办,市人事局、市编办共同审定后报省人事厅、省编办及其他有关部门。

2、分项实施,完成目标任务。

(1)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工作。5月底前,省、市人事部门按需求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广大高校毕业生及家长及时了解相关信息。6月底前,按照省上规定的招聘条件、范围等,由市人事局统一组织,按县区进行公开招聘。招聘工作结束后,市人事局将招聘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由省人事厅通过媒体予以公示。8月底前被招聘毕业生持就业协议、报到证、资格证书到有关县区人劳局报到。

(2)选派人员开展“三支”工作。市、县农业、教育、卫生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及时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6月底以前支医、支农人员进驻各乡镇开展工作,秋季开学时支教人员进驻支教点开展工作。“三支”人员的考核由各实施县区负责,并将结果反馈给派遣单位记入本人档案。

(3)开展资助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工作。各实施县区要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做好大学生到农村从医从教助学金项目实施工作。在省内高校师范、医学专业为全市选拔确定110名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资助。

(4)开展高中贫困生跟踪资助工作。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人事部门配合。每个实施县区在其所属高中选择50名困难家庭、学业优秀的农村贫困高中生进行资助,费用从市、县振兴资金中列支。贫困高中生个人先行申请,经所在学校和县区教育局确认后报县区人劳局,县区人劳局审核同意后报市人事局审核确定受助生。

(5)开展学历教育工作。各实施县区人劳局进行调查摸底后,将确定的学历教育人员名单报市人事局,经市人事局汇总初审后上报省人事厅。省上将由教育厅负责落实实施学历教育院校,8月份组织考试,9月份考试合格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分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两种形式,由参加学习人员根据情况自主选择。脱产学习人员学习期间保留本人职位,其工资来源、发放渠道不变。对列入学历教育计划、按照学历教育程序进行,并获取国民教育学历的人员发放资助金。

(6)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各县区和市级人事、农业、水利、林业、扶贫、劳动等部门要依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依托农校、农函大、农广校、农职校、林广校,采取短期技术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函授教育与脱产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田间地头实际操作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三)检查验收阶段

年底前,各实施县区人劳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对本县区年振兴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自查,重点检查招录人员的到岗、奖励费发放等情况,“三支”人员工作情况,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将自查报告报送市人事局。市人事局要与相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各有关县区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保障措施

(一)确保选派毕业生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振兴计划选派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工资和福利待遇由相关县区政府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予以发放。为了鼓励各县区为基层招聘高校毕业生,从年起对列入振兴计划为基层招聘的高校毕业生,由市财政在转移支付资金中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拨付工资补助资金,由县、区财政弥补振兴计划招聘人员的工资支出。

(二)加大振兴资金的支持力度。对选派到基层从教和从事农技服务的本科毕业生基层工作奖励费,由省、市各负担50%;到乡镇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的医学专业本科生基层工作奖励费,省级负担2/3(每年3335元)、市级负担1/3(每年1665元)。

(三)增加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在省、市振兴资金中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急需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

(四)确保招录高校毕业生的编制和岗位。招录的基层公务员,部分使用本单位行政编制,部分使用周转编制或专项编制。切实落实振兴计划招聘的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的高校毕业生编制。各县区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必须控制在市上下达的增人计划以内。振兴计划实施县区为农村中小学、基层站所等招聘工作人员,全部纳入振兴计划,并享受振兴计划相关政策。各县区自然减员后的空缺编制,优先用于振兴计划招聘的人员。

五、工作要求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76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组织工作科学化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就靖宇县而言,需以科学的思维、高度和方法来谋划、定位和推进组织工作,努力使组织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党员、干部和群众服务,用鲜活的实践不断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要以开放发展的思维来谋划组织工作。当前,靖宇县正处在着力建设享誉中外的中国矿泉城、中国内陆核电城,加快推动靖宇全面崛起的重要时期,作为组织工作更要提高思维层次,善于学习借鉴各个学科领域的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拓展理念,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组织工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的途径和措施,重点要把握和实现“三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服务对象点多面广,任务繁重,但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组织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树立人本理念,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效能促跨越。二是更加注重服务意识。把组织工作从“管”中解放出来,让服务理念融入到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为党组织决策服务、为干部服务、为基层服务,实现组织工作的脱胎换骨,真正建设干部、党员、人才之家,增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亲和力、感召力。三是更加注重主动谋划。加强对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系统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从靖宇发展的全局来思考问题,紧密结合靖宇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要,把中、长、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实践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要以服务大局的高度来定位组织工作。围绕服务大局,抓基层、打基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是新时期组织工作的基本职能,组织工作应着眼于这一基本的职能定位来开展工作。一是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工作基础。积极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组织为链条、流动党员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体系。围绕吉林省开展的新一轮“三项工程”,在全县农村党组织中创新性开展以争创“经济发展先锋、团队和谐先锋、文明建设先锋、民主管理先锋、为民服务先锋”为主要内容的“先锋支部”创建活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打造一批党建示范村。进一步加强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拓宽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抓好“两新”组织集中组建活动。二是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工作重点。着眼于提高选贤任能水平,探索和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探索制定县管领导干部“德”的监督管理办法,努力把干部的“德”考准考实。开设“双休日”干部大讲堂,使“双休日”成为领导干部的“充电日”,重点加强经济管理、新兴产业、现代服务等科目培训,真正让干部得实惠、长本领。同时着眼于教育防范,探索和健全干部监督管理机制,把从严管理的要求贯穿于干部日常管理的全过程。三是把人才培养作为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工作保障。围绕靖宇县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兴农带富之星培养计划、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引进一批高端型和实用型人才到靖宇发展创业。依托靖宇县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国内知名企业,打造一批实用人才创业基地。同时,着眼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支柱产业发展,建立域外人才档案,加强域外人才与家乡的联系,为招商引资提供便利条件。

三、要以统筹兼顾的方法来推动组织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组织工作中坚持统筹兼顾,是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坚持整体推动,形成合力。统筹规划全局性工作,分清轻重缓急,既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做到组织工作与县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农村党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社区党建与构建和谐社区紧密结合,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组织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二是要加强外部联系,借助外力。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增强组织工作的开放性,借助新闻媒体和舆论工具,通过新闻会等形式,向外界传递、输送组织工作的各种信息。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如人才资源、培训资源、研究成果资源、场地资源、设备资源、网络资源等等,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要综合协调发展,用足内力。要综合协调组织工作内部因素,注意工作的合理安排和内部衔接,防止工作之间出现冲突和重复,使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对重要工作要统一部署,加强指导和协调,防止走弯路;对全局工作要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更全面地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35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9分钟,共有158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一、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1.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凡是向外资开放的服务领域,都向内资开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一般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外,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对创新性、示范性强的服务企业,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应适当放宽条件。除有特殊规定外,服务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可持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劳动保障、医疗卫生、体育、建设等部门对本领域能够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服务,要研究提出放宽市场准入、清理进入壁垒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2.尽快形成“1+x”服务业政策体系。市级有关行业或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及时对现有的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对需要制定专项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的要抓紧研究制定,成熟一项,出台一项,为服务业进一步加速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尽快研究制定鼓励楼宇(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3.加大服务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市财政继续每年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物流、金融、旅游、商贸、楼宇(总部)经济、创意信息等六大服务业行业的发展,并根据财政状况和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同时,为了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引导力度,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奖励等多种扶持形式,在服务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市区服务业关键领域发展、薄弱环节改进,集聚区和规划布局内重点项目的建设,服务业国债项目、重大项目贴息补助的配套以及加强服务业工作、前期研究和推进。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优化使用结构,每年年初由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规模,汇总审核有关部门提出的资金使用方案,下达年度资金使用计划,跟踪监督资金到位情况。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对各部门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

4.贯彻落实服务业税(价)费优惠政策。根据中央和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认真梳理和整合现有的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企业从事国家规定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符合规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所得,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所得,对于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的所得,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经认定的新办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对试点物流企业和从事货运、拆迁、保险、知识产权、广告、会展等企业取得的业务收入,实行差额征收营业税。对创意产业及其集聚区、新办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和连锁超市、省重点物流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经地税部门批准,酌情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物流、连锁超市等企业在省内设立跨区域分支机构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所得税可由总部统一缴纳。

根据省政府的相关文件,及时调整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服务业用水(除桑拿、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外)实现与一般工业同价;执行销售电价分类结构,实现商业用电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

财政、物价等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省政府有关清费减负政策,对涉及服务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清理,并开展监督检查。

二、强化服务业的要素保障措施

5.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政策。在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明确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在制定年度用地计划时,要根据本地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列为省、市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内的项目,在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时予以优先考虑。

鼓励企业“退二进三”。在*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已通过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依法取得工业、交通、仓储等土地使用权,符合*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法律、法规、行政规定及《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没有明确应当收回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的,经审批可以通过改变土地或建筑物用途,从事除房地产开发销售和住宅项目以外的服务业经营活动。对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可给予一定的优惠,具体参照《*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市中心城区功能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实施意见(试行)》(温政发〔20*〕87号)执行。

6.努力改善服务业融资环境。将服务业贷款比例纳入金融机构年度评价依据,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服务企业的授信额度。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推进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顺利开展,探索逐步扩大收费权、股权质押贷款范围,继续探索农民房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建立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制度,银行根据信用等级加大与担保公司合作力度,积极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贷款担保。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与银行资金联动的长效机制。

7.加快服务业人才培育和引进。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出一批既了解市情特点,又熟悉国际规则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职学校的作用,大力培养服务业急需人才;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人才再培训、再教育;选派服务业管理人员到国内外著名院校、知名企业接受业务培训。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人才评价体系,按照我市设立的“人才突出贡献奖”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加快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金融商务、国际经贸等高级专业人才,按有关规定在住房、子女就学、户籍迁入等方面给予照顾。

三、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

8.大力推进物流业。以构筑大交通枢纽为契机,加快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对符合我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经营状况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且成长性较好的物流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和补助。

9.创新发展金融业。完善地方融资平台,引导发展创业投资公司,创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企业债券的发行申请工作。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地方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培育力度;加强金融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入驻我市。对积极扩大信贷总量、积极创新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的机构予以奖励。推进服务业连锁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10.精心打造旅游业。加快旅游接待设施、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和海峡西岸旅游市场开发与合作活动,加大旅游推介力度,提高我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加强旅游网络营销,促进与外地旅游网站之间的链接与合作,建立客源地旅行社信息网络平台。

11.着力提升商贸业。优化城区商业网点布局、加快传统交易市场改造升级和社区便民服务点建设,发挥在外*人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优势,通过*内外市场的互动发展,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商贸流通形式。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和谐社区创建,提高新农村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

12.做大做强楼宇(总部)经济。科学合理布局市、区两级楼宇经济发展空间规划,加快对城区现有楼宇改造和升级步伐,推动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工程咨询、评估认证、科技中介、产权和技术交易等商务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13.积极发展创意信息等其他生产业。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传输设施,加快发展数字电视、无线宽带网络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信息传输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咨询、数字出版、动漫网络、数字化创意设计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于行业信息化改造的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技术共享平台。鼓励发展系统集成、信息工程监理、系统外包等信息技术产业。

四、积极引导服务业领域创新发展

14.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分离发展服务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二、三产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分离后的税负如高于原税额,高出部分由各地财政对该企业予以扶持补助,鼓励分离后的服务企业为社会服务,其自用的生产经营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占地面积较大的服务企业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如纳税有困难的,按规定权限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后,设立初期的3年内可酌情给予减征;其所购的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等原因,可以加速折旧。有关部门要对工业企业组建生产业企业给予支持,在市场准入、登记注册、资质认证等方面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相关费用、提高办事效率。

15.鼓励服务业品牌建设和业态创新。引导服务企业强强合作和品牌嫁接,实现服务品牌和产品品牌的良性互动,开发品牌的文化内涵,注重品牌内容和形式创新,形成一批品牌知名高、竞争力强的服务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开展现代服务业品牌的申报,对获得国家、省等不同级别的名牌企业,按照相关政策予以奖励。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商贸营销手段,积极引进大型购物中心、综合百货等商贸流通业态。引导生产领域的服务和政府行政管理的服务实行外包,形成新的业态。

16.着力引导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突出集聚功能,积极打造一批公共生产服务、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商务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和综合服务业等集聚区。编制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选择一批已有一定基础、符合区域定位且发展前景看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争取列入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加以重点培育。对列入省重点集聚区中的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和投资贴息补助,县(市、区)也要给以相应的配套补助。集聚区中鼓励发展的服务企业,若纳税确有困难的,按规定权限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酌情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7.推进国有服务业企业改革。积极推动国有服务业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战略性重组,鼓励国有服务企业通过股权并购、股权置换、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重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支持社会法人、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用事业和文化科技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18.加快发展服务外包。根据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向,围绕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两种形式,重点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物流、研发设计、外籍船舶修理等服务外包领域,引进从事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跨国公司,培育一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努力创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培育基地。

19.积极推进服务领域标准化。在现代物流、旅游、交通运输和社区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对试点地区和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对暂不具备制定标准的服务行业,积极开展服务承诺、服务规范和服务公约等行业自律制度建设。加强对服务企业的标准化培训,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五、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20.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分析服务业的运行状况,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督促检点任务的完成。每半年向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汇报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总结部署全市服务业工作,明确服务业发展方向。通过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市服务业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研究和问题协调。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加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力度。

21.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为改变服务业工作部门分割和交叉管理的状况,进一步理顺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必须制定既有部门分工负责,又有统筹协调的服务业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作用,配备力量、明确职能,加强对规划、政策、资金、项目前期工作和年度计划的统筹。年初,由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确定年度服务业重点工作,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的有关服务业规划和政策,须经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咨询论证后,提交联席会议审议,重大事项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课题研究,编制服务业发展年度报告。各县(市、区)要建立服务业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指导本地服务业发展。

22.加强统计考核。建立政府统计与行业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加强行业管理部门服务业统计力量,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健全服务业信息制度,做好服务业发展形势的监测与分析工作。

建立服务业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提高市政府对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服务业发展考核的权重。对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要工作责任制的服务业工作,要定期督促检查。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服务业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检查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各自职责范围内相关工作绩效。各县(市、区)的服务业工作考核,主要对其服务业发展状况作出综合评价,并定期进行公布。

附件

*市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强化统筹协调,完善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一、总体要求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部门分工,责任到位;强化统筹协调,行动一致;紧密各方协作,合力推进;加强统计考评,提高绩效,推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机制框架

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安排一次专题听取全市服务业工作汇报,就全市服务业发展做出总体部署;每半年听取市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或服务业各口的专项汇报,研究协调重大问题。

市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建立和完善市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长为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为召集人,市政府工作联系副秘书长和市发改委主任为协助召集人,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市政园林局、市交通局、市外经贸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卫生局、市房管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旅游局、市信息办、市金融办、市工商局、市质监局负责人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

市政府分管领导。按照分工,指导协调归口管理的服务业工作,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职能部门。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服务业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完成统一部署的服务业重点工作任务,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行业协会。组建*市服务业联合会,加强对各服务业协会的工作沟通和指导,充分发挥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各服务业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商务咨询、信息交流、标准制定和人才培训等工作,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三、职责分工

联席会议职责:每年年初制定全市服务业工作要点及成员单位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定期召开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分析服务业的运行状况;督促检点工作完成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讨论审议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的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和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统筹服务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绩效评估;根据需要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根据服务业联席会议的精神开展工作。确定年度服务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并将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组织论证和审核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的服务业规划及政策,提交联席会议审议;编制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计划,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同相关部门确定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规模,汇总审核有关部门提出的资金使用方案,下达年度资金使用计划,跟踪监督资金到位情况,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课题研究,编制服务业发展年度报告;建立服务业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组织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服务业工作绩效和各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考核;组织实施服务业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事宜。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职责:

1.市发改委:负责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和项目的综合协调,以及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指导协调,承担市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2.市经贸委:负责全市商贸流通业、创意产业、楼宇(总部)经济发展的指导协调。

3.市教育局:负责服务业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指导协调,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市教育行业统计工作。

4.市科技局:负责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5.市民政局:负责全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和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市社会组织的统计工作。

6.市财政局(市地税局):负责全市服务业财税政策的制订、修改、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企业主辅分离工作。

7.市人事局:负责全市服务业人才工作的指导协调。

8.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市服务业用地政策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9.市规划局:负责全市服务业空间规划,“退二进三”实施和指导工作。

10.市建设局:负责全市房地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11.市市政园林局:负责全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12.市交通局:负责全市交通物流发展,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市交通运输业统计工作。

13.市外经贸局:负责全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指导协调。

14.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牵头组织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全市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电影业、新闻出版业等行业统计工作。

15.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卫生服务业的指导协调,负责组织实施卫生行业统计工作。

16.市房管局: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市住宅与房产业、物业服务行业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统计工作。

17.市体育局:负责全市体育服务业的指导协调,负责组织实施体育服务行业统计工作。

18.市统计局:负责全市服务业统计的组织和综合协调,做好服务业统计数据库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监测分析工作。

19.市旅游局:负责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协调,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市旅游业统计工作。

20.市信息办:负责全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及统计工作。

21.市金融办:负责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指导协调,推进完善服务业企业融资环境。

22.市工商局:负责全市服务业准入政策及专业市场发展的指导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市知名商标认定、省著名商标推荐、中国驰名商标培育。

23.市质监局:负责全市服务业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市服务业名牌产品的认定,推荐服务业省级名牌、中国名牌。

四、统计考评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17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3分钟,共有229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是勘探局实施项目牵动战略的“见效年”,也是勘探局实现企业发展全面提速、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全面提升的关键一年,认真做好2006年职工培训工作,为“十一五”的开局起步打好基础。

一、指导思想

2006年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局七届一次职代会、局党委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围绕建设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国际化的一流职工队伍,加强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服务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提升勘探局全体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为勘探局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以提高“五种能力”为重点的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勘探局经营管理水平

1、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积极开展强化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

(1)按照“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要求,加大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力度,组织开展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2006年计划举办职业经理人培训班1期,培训50人。

(2)开展重要专业岗位领导人员岗位任职资格培训,2006年继续选派领导干部参加集团公司举办重要岗位领导人员培训,计划培训20人。

(3)以提高党政主要领导应对复杂局面,增强引领企业发展能力为目的,2006年在局属单位党政正职中举办企业战略学习研讨班,计划培训80人。

(4)以加快新上岗领导人员适应岗位角色变化,履行好工作职责为目的,开展新提拔领导人员岗位培训,2006年计划举办新提职领导人员培训班一期,培训50人左右。

2、按照集团公司及局“十一五”培训规划的要求,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为目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2006年外送经营管理人员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培训项目90项,计划培训321人;局培训基地举办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项目88项,计划培训8623人。

3、进一步提高党务政工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维护企业稳定的能力及工作水平,在党务和思想政治系列管理人员中开展岗位任职资格培训,2006年在全局科级以上党务政工干部中举办培训班,计划培训300人。

4、以培养造就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为目的,开展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培训。2006年依托集团公司“国际化人才千人工程”,重点从全局生产施工单位中选拔优秀年轻领导人员及后备干部到中国石油大学学习外语、国际金融与贸易、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项目开发运行等知识,计划培训30人。

(二)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以知识更新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

1、按照勘探局总体安排,加大三级技术专家培训力度,有计划选派技术专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理论培训,2006年选派技术专家3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名到国内专业院校进行考察和培训,提高专家的学术技术水平,使三级技术专家成为本行业学术技术带头人。

2、开辟新的途径,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按照局“十一五”培训规划,积极组织研究生及复合型人才培养。2006年继续与大连理工大学及有关石油高校定向培养在职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2030名,满足勘探局提升学历层次,培养高层次管理与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3、以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维为重点,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工作。2006年计划外送专业技术骨干参加集团公司钻井新技术等培训项目21项,培训100人;局培训基地举办专业技术人员作业新技术等培训项目14项,计划培训1045人。同时针对石油主体专业发展状况,结合勘探局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聘请专业院校专家、学者到我局进行专题讲座、研讨和交流合作,2006年计划举办钻井、作业、物探、测井、地质等专业讲座,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00名。

4、大力开展对外合作人员培训,满足勘探局国际技术工程服务发展的需要。采取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有合作项目或有合作意向的单位开展对外合作培训。2006年局计划举办对外合作人员培训班1期,培训高层次对外合作骨干2030人。

(三)进一步加强操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1、落实集团公司《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2006年计划外送8名技能专家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两级技能专家培训;外送16名技师(高级技师)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同时根据2006年技师(高级技师)评聘工作,分工种、分系列组织技师(高级技师)考前培训,在人数相对集中的工种内举办培训班。

2、以适应规范施工、提高操作技能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高级技术工人轮训,全面提高勘探局操作服务人员队伍素质。2006年计划在钻井、物探、测井、录井、井下作业、油建施工管工、电气焊工、电器安装工、筑路工程测量工、施工机械操作工等工种中开展高级技术工人培训工作,计划培训9001000人。

3、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努力实现全局安全生产。2006年重点围绕安全、关键岗位、特殊工种岗位开展培训,计划举办培训项目8项,培训1314人;在全局转岗职工中,组织开展电气焊工、锅炉工、采油工、钣金工等工种的培训,计划培训3000人。

4、以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纲要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全面开展基层队长、车间主任和班组长培训。2006年计划举办班组长师资培训班2期,对有能力独立组织班组长培训工作的单位进行师资培训与培养,计划培训6080人,同时对钻井、井下作业、物资供应、热电等专业、工种的班组长组织脱产培训,计划培训600700人,从本年度起班组长轮训工作全面开展。

5、以技术竞赛为载体,全面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活动。2006年计划在钻井工、金属结构制作工等工种,勘探系统基层管理人员(队长、副队长)、对外合作人员中组织开展勘探局第十届技术比赛,同时组织好参加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术大赛参赛选手的集训、选拔等工作,迎接全国技术大赛。

(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1、加强基础工作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建立适合油田实际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鉴定制度。进一步完善鉴定场地和设施建设,增设5~8个鉴定点,提高鉴定能力和水平。加强鉴定培训教材和试题库的开发和修订工作,组织编写3~5个工种鉴定培训教材,修订10~15个工种试题库。加强鉴定管理人员、考评员、质量督导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鉴定质量。

2、积极开展技术工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006年,要认真做好约8000名技术工人的验证和晋级鉴定工作,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申请国家新职业鉴定资格,组织开展物流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员等新职业的鉴定。继续实行优秀工人提前晋级鉴定制度,鼓励生产业绩突出、技术精湛的优秀工人提前参加晋级鉴定,为优秀工人成才创造条件。

3、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认证的准备工作,下半年进入试运行阶段,2007年申请并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国家鉴定机构资格证书。

(五)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科研活动,提高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

2006年重点完成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研究、实现局教育培训“十一五”培训规划保障措施的研究等科研课题;举办年度局职业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及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强化职工教育培训的领导责任制

各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勘探局发展战略和创建学习型企业、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教育培训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勘探局要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各级领导业绩考核的一项内容严格落实。各单位“一把手”要切实承担人才开发第一责任人的重担,把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作为党管人才、党管干部的重要体现,把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为实现企业发展提速和管理水平提升的根本保证。各二级单位要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和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积极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团队学习、互动学习”的浓厚氛围,加强基层培训工作建设,注重职工的文化教育、技术培训、资格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的开展,努力提升全体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突出“敬业、责任、服从、诚实”的八字理念;提升技术业务素质,打牢素质基础,树立素质制胜和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一专多能、岗位成才;提升人文素质,提升文化品位,加强人格修养,培养优秀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建立经常性、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的大培训格局,为实现勘探局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认真落实勘探局“十一五”培训工作规划,培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全局各单位要认真贯彻集团公司2006年工作会议、勘探局七届一次职代会和局党委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勘探局“十一五”培训规划,坚持以培训规划做指导,将培训规划计划作为培训管理工作的纲领,作为有效突出培训针对性的重要措施和保证。科学制定本单位“十一五”培训规划,紧密围绕建设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国际化的一流职工队伍,加强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服务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围绕工程技术服务、油气合作开发、燃料结构调整、天然气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拓展新业务、多种经营发展等方面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

(三)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二级单位培训主阵地的作用

全局各单位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需要,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好各类人员的培训。钻探系统要围绕钻井市场、能源开发、钻井提速等工作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好培训;物探要紧密围绕地震仪扩道、卫星定位仪等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开展好培训工作;测井要围绕提高施工生产能力,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等一批新技术积极组织开展好各项培训工作;录井要围绕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持续发展能力组织开展好相关人员的培训;作业系统要紧紧围绕提高作业效率,提高特种井工艺水平和复杂井技术能力,在提高队伍能力和素质上下大功夫;基建系统要围绕开发市场,项目运行管理,抓好人员培训及队伍资质升级;机械制造系统要围绕扩大钻机、顶驱的生产规模、稠油热采装备及造船业务等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有效的培训;多种经营系统要围绕开发新项目、新产品、节能降耗等方面开展培训工作;科研及兼有科研任务的单位,要围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勘探局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四)大力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为培养各类人才搭建平台

全局各单位要依据勘探局“十一五”职工培训规划的总体要求,按照一般人员普遍培训,骨干人员重点培训,短缺人员抓紧培训,优秀人员奖励培训的原则,强化全员培训,突出抓好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能人员、对外合作人员、新兴产业人员的培训,按年度、分步骤组织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和轮训工作,逐步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不经培训不任职,不经培训不提拔,使全体职工人人参与培训、参与学习,全面提高勘探局职工队伍素质。各二级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全员培训计划,分步骤组织开,展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

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十五”已经开展的14个重要专业管理岗位人员培训的基础上,2006年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在领导人员、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中开展,重点学习和培训政治理论、经济管理、国际商务、岗位专业及相关必备知识,学习集团公司、勘探局“十一五”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开展产业定位、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交流研讨,全面提高我局经营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承担此项培训工作的管理干部学院及相关部门,要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组织师资、教材,及时抽调培训人员,各二级单位在组织好本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的同时,积极选送学员参加培训,保证管理人员都能及时接受相应的培训。

进一步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强化二级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分专业、分系列组织开展各个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各单位要根据专业领域的发展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要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对于石油主体专业技术人员,依托中国石油远程教育网等远程教育手段,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同时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要,采取自选、自修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确保专业技术人员年培训不少于12天的需要。

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人员培训,满足勘探局国际工程技术市场开发的需要。对外合作人员的培训要根据工作性质,分别以外语、国际商务、项目管理、技术管理、涉外礼仪、岗位技能等为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全局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有超前意识,共同努力,培养一批适应勘探局国际工程技术服务需要的对外合作骨干人才队伍,2006年局将在对外合作人员中组织开展技术比赛,为我局对外合作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为局对外合作做好人才储备。

大力开展新增产业所需各类人员的应急、超前培训,促进勘探局新型产业的发展。2006年要加大油气合作开发、煤层气开发、天然气终端销售、石油制品近海航运、化工延伸加工和机械制造及修配等新型产业短缺人才的本土培养和培训,以满足勘探局新兴产业领域和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对人才的需要。培训以业务主管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单位配合。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解决勘探局新兴产业人员不足的问题。

全面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操作人才队伍培养力度,积极组织开展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的培训。加快操作技能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局、二级单位两个层面的积极性,对主体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局集中组织脱产培训,工种人数相对较少,不易集中脱产培训的,由二级单位负责组织培训,通过外送、内培等手段,强化技师(高级技师)学习,提高现有技师(高级技师)的技术技能水平。各单位要注重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头作用,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带徒”活动,鼓励高技能人才与具有发展潜能的初、中级工签订师带徒协议,推进勘探局高师带高徒活动向纵深发展。对于在师傅带徒弟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的师徒双方,局、二级单位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高级技术工人的轮训工作,局和二级单位共同组织,局负责提出培训计划、制定政策、组织考核、主体工种的示范性培训等工作,二级单位结合生产状况,安排培训时间,实施具体培训,妥善解决好工学矛盾。培训以岗位相关知识、职业技能教材、新知识、新工艺为主要内容,要求培训开始前,各实施单位要向局职工培训管理中心提交培训计划,培训结业前要提出考试、考核申请,由局统一组织结业考试,颁发证书。从2006年起,高级技术工人的轮训全面开展,到“十一五”末,勘探局主体工种的高级技术工人全部轮训一遍。同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工人鉴定前的培训,使二者相互促进,提高培训与鉴定质量。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层培训体系,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同时大力提倡和鼓励职工在岗自学,促进岗位成才。

班组长培训工作在2006年全面启动,培训工作由局和二级单位共同组织开展。局重点负责培训与考核标准制定、师资培养、教材的组织、证书管理、结业考核、举办示范性培训班及无培训能力的二级单位的班组长培训;大面积培训要以二级单位组织为主。要求培训开始前,各实施培训单位要向局职工培训管理中心提交培训计划,培训结业前要提出考试、考核申请,由局统一组织结业考试,颁发证书。争取利用五年时间完成我局5616个班组的班组长轮训工作。各单位要根据班组长培训教材,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需求开展班组长培训,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本单位班组长的培训任务,提高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

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对关键操作岗位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入厂职工及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岗位操作规程、事故案例等内容的培训,全面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2006年转岗培训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承担转岗培训任务的职业技术学院及相关二级单位,要提前上手,及早做出规划部署,做好培训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的准备,确保转岗培训任务高质量的完成。

全局各单位要结合生产实际需要,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为广大职工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职工学技术、比技能的积极性,促进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选拔优秀人员参加勘探局第十届技术比赛,为勘探局后备人才的储备做好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培训过程监督与控制,确保培训质量的提高

全局各单位在组织实施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监督,在培训工作中,要认真开发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选择好培训教师,实现培训工作目标和高效的管理工作。重点做好培训项目的开发与策划,充分考虑不同岗位的特点和不同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分别制定不同侧重点、不同内容的培训方案,以确保培训的实效性。2006年在培训过程管理中,推行iso10015企业培训质量管理标准,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监督控制培训的各个环节,在分析培训需求、设计、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和改进培训过程中,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培训管理,认真开展培训效果评价工作,对培训项目、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学员培训效果、教师业绩、培训管理、培训经费投入与产出等诸多方面开展评价,重点评价培训转化即培训课程的内容有没有转化为岗位工作,是否提升员工的绩效等,培训基地要组织有关人员重点研究培训项目、课程和教材,扎实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六)加强培训工作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培训工作质量和水平

1、进一步完善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培训工作顺利开展。重点实施各类培训制度、轮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二级单位要积极配合,认真组织实施。

2、加强培训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并执行培训管理相关工作制度,使培训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外出培训审批制度、各类人员培训前选拔制度、培训责任追究制度、培训项目公示制度、受训人员管理制度、培训项目负责人制度、培训任务完成报告制度、培训工作月、季、年报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建设,规范培训管理,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3、进一步加强对培训经费使用的监督,保证培训经费的归口管理、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挪用、挤占、冲减培训经费的现象。要建立培训项目立项、效益评估制度,确保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培训经费要统筹安排,保障三支队伍的平衡发展。凡局重大培训项目,培训运行前必须与培训承办方签订培训合同,局培训计划内培训班,收费严准按照局统一规定执行。

4、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发挥培训资源的整体功效,提升培训质量

管理干部学院、××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要突出抓好所承担的各类高级人才培训实施工作;电工、焊接、特种作业等专业培训基地,要注重配备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先进仪器设备,模拟仿真系统,使培训始终站在技术工艺前沿;二级单位培训场地设施建设,要突出特色和优势,不搞小而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以局培训基地为骨干,二级单位培训中心为主体,专业化培训中心为补充的层级式、互补型、资源共享的培训格局。

5、加强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培训管理与教学水平

坚持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开展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把建设学习型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国家要求具备的职业资格培训作为能力建设的重点,大力开展iso10015企业培训质量管理标准、企业培训师业务知识等内容的培训,2006年计划在全局范围内举办培训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培训班两期,培训100人,同时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全局培训工作交流和工作竞赛活动。各单位对此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和活动,局将把培训管理者和师资队伍素质考核作为今后培训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勘探局培训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五年内全部专职培训管理人员和教师取得国家企业培训师职业资格的工作目标。稳固和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局各培训基地要建立主体专业(工种)兼职教师资源库,报职工培训管理中心备案,各单位要定期向职工培训管理中心上报兼职教师人员名单,从而形成以专职教师为龙头,内聘兼职教师为骨干,外聘教师为补充的专业结构合理的培训教师队伍,为全局培训提供师资服务。

6、加强培训工作考核,推动全局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

2006年局出台《××石油勘探局职工培训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并将组织培训工作检查,各二级单位要适时组织开展自检自查工作,重点检查培训主管领导主持研究培训专题情况,适应企业实际的培训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企业培训规划、计划编制与落实情况,提取培训经费情况及使用管理情况,培训人数及培训效果的公众评价情况等,促进培训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七)继续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断提高鉴定工作质量

1、加强基础工作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根据油田外出施工队伍多、时间长、人员分散等特点,调整鉴定报名和考试时间,实行每年二~三次报名,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鉴定制度。二是要加强鉴定场地和设施建设,各站要根据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站年检验收评估标准”要求,不断完善鉴定条件,各设站单位要给予一定的投入,确保鉴定站达到集团公司的要求。在边远地区具备条件的单位增设鉴定点,方便边远地区职工参加鉴定。三是要加强鉴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考评员和质量督导队伍,建立考评人员年度评估制度,开展考评人员评优活动,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其政策水平、管理水和业务水平。四是要完善鉴定培训教材和试题库的建设,做好新增工种培训教材和试题库的开发,进一步加强对操作考试的研究,着重抓好操作考核题库的开发,建立适合××实际的试题库。

2、加强考务管理,提高鉴定质量。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考务管理,重点抓好命题、考试、阅卷、证书核发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在命题质量上倡导“精品工程”,加强从试卷编制传送等环节的保密直到阅卷评分、记分等全过程的监控,提高命题质量。在考务管理上倡导“净土工程”,加强鉴定现场质量督导和检查,降低考试违纪率,提高鉴定质量。进一步完善证书验印、核发与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证书核发程序,搞好证书核发工作,把好职业资格证书出口关。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培训工作者要把握机遇,真抓实干,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过硬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勘探局的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5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10位用户关注,47人点赞!

__市电力局现有正式职工456人,农电工476人,年供电量4亿kwh。多年来,111市电力局把职工教育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以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牢牢抓住提高经营管理与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服务人员的操作技能这一主线,大力实施素质能力工程,强化管理,严抓落实,突出重点,坚持创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20__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培训职工928人次,全员培训率达85.6 %;20__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培训职工 1110人次,全员培训率达95.6%;20__年举办各类培训班 期,培训职工1250人次,全员培训率达100%。实现了职工教育年培训率连年攀升的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提高认识,以人为本,把职工教育培训提到重要日程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是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多年来,我局党委对人才问题高度重视,毫不松懈地作好人才工作,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企业创新、快速发展。

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早在 年,我局党委就对职工的知识结构和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和剖析,调查的结果:一是员工的整体素质、适应市场竞争和生产经营的能力明显不足,员工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造成企业用工规模偏大,人员效率不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偏低;二是优秀人才短缺,尤其是缺乏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高层次人才、高级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人才。三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这次调查使局党委对人力资源开发,下大力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进一步提起了重视。为此,局党委在20__年投资300多万元建立起了高标准、高规格、功能齐全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为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局党委始终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当作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每年召开两次专门会议研究职工培训工作;成立了由一名副局长任组长,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局党委还大力组织实施了“人才强企”战略计划,与保定机电学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校企联合对我局干部职工有目标地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还在员工中大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为人才的成长搭建舞台”的企业人力资源观念与开发新观念。局党委认为,企业的成长与员工个人的成长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只有企业每一个员工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不断为企业奉献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源泉。制定了优秀人才重奖制度和技术创新奖,鼓励广大员工学理论、学知识、学技能、搞发明、搞创新,积极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全局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学理论、学知识、学技能的良好氛围。自20__年以来,有20多名职工被评为技术创新标兵,受到局党委的表彰奖励,有30多名职工被评为技术能手。同时,有1名供电所长技能比赛中获得全国优秀供电所长荣誉称号,有10几名职工在省市公司举办的技能比赛中获夺优异成绩。

二、找准需求,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是开展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们非常注重制定好这两个计划。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五年制定一次。在制定该计划时,我们首先是认真开展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和识别,通过召开各个层次人员的座谈会,到各个单位调查走访,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等形式,广泛了解各个方面的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现有资源和生产经营实际,起草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然后提交职代会讨论后实施。职工教育培训长远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工作任务和保证措施,为开展好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局《20__—20__年职工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提出,职工教育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全员综合素质,规范人员管理,建立较完善的员工队伍素质建设管理体系和机制,实现员工队伍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的普遍提高,逐步建立“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并提出了“三个建设好”具体目标:一是建设好一支政治思想水平较高、管理知识深厚、综合素质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优秀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好一支具有深厚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嫁接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三是建设好一支具有较强事业心、能够掌握高、精、尖作业技能的以工人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为主的技术工人队伍。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目标是可行的,是符合我局实际要求的。

年度培训计划,在每年的十月份开始着手制定,在认真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于每年的十二月份起草下一年度职工教育

培训计划,并提交职代会讨论后在年初随局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到局属各个单位。为确保年度培训计划的完成,同时满足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将年度计划进行分解,落实到月,制定了季度职工培训计划,按季考核,使年度培训计划在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得以按进度逐月完成。

二、 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 全方位开展员工培训

1、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强化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一是对企业领导人及经营管理人员,开展有关政策法规、经营管理新思维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规范等培训。对其他管理人员,要加强营销、财会、法律、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的培训。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岗位适应性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天。

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计算机应用、生产技术新知识和经营管理常识的培训。对技能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岗位适应性培训和岗位资格复训。要求技能人员每年参加岗位适应性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 8天。

三是抓好学历教育。在职学历教育是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要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可采取集中脱产学习,或鼓励其参加函授、夜大学、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的方式,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同时按照人才培养规划和改革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部分有培养前途的职工到知名大学进行进修学习,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对中青年、未受过正规系统专业技术教育的生产技能人员,分期分批组织进行了脱产学习,对因政策性原因接受的复员军人及其他未达到中专文化程度的新录用人员,组织进行了岗前脱产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达到中技、中专文化程度,然后竞争上岗。

我局在教育培训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一是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在新工人和职工转岗培训方面,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培训班办到操作、施工现场,现场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进行模拟操作,更便于职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培训的质量。二是坚持集中培训和自学成才相结合。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上专、兼结合,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在鼓励职工自学的基础上,加强了集中培训,保证了每名职工每年累计50课时的培训。不仅进行业务能力、管理技能的培训,而且还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培训,注重职工思想道德、个人行为规范的养成。三是坚持长远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既考虑企业当前生产经营需要,又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鼓励青年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提高班,通过函授、业余大学等途径接受再教育,我局现有大专学历员工数比过去提高了20%,技术工人的比例提高了30%。四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我们与保定机电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结合企业自身的需要,开展定向培养,并定期邀请讲师来企业授课,同时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给职工提供“充电”的机会。选派真正有能力、有潜能的职工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是正式工与农电工培训相结合。我局把提高农电工素质作为职工培训的一个重点,每年都要组织农电工进行专业技术、安全规程等层面的专业培训,对提高农电工队伍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 加强管理,确保人才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培训教育是提高员工素质、实施科教强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发展的奠基工程,是企业发展的支柱。为加强对职工教育的培训管理,我们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建设。我局的职工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具有111电力特色的教育网络体系:局党委书记全面负责局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管理和协调;局工会负责局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各类培训办班的指导和监督实施,并负责各类集中培训的教学组织;局属各单位负责按照局工会年初制定的全年培训计划,结合本单位特点制定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是制度建设,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制定了《职工培训管理规定》、《职工培训考核办法》、继续教育登记、岗位竞赛和考试等10余个培训、激励制度,将是否指定的培训与职工上岗、转岗、职务聘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奖惩等紧密挂钩,形成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了职工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

三是硬件建设。投资建设300多万元建设了教育培训中心,购置了投影仪、书籍,形成了功能完备、培训教材齐全、环境优美的教育培训基地。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81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8分钟,共有260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尊敬的杨主任、险峰常务副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刚才,我们今天听了罗刚等五位局长的述职报告。这些报告,很令人感动,很鼓舞人心。我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和3年前相比,局长们的精神风貌和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刻苦工作的工作作风以及工作取得的显着成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县、乡的干部群众和在座的人大常委以及领导们都对这五个部门提出了问题和建议,很有深度,很有力度,大家这种参与工作评议的热情令我很感动!这些意见和建议真实地反映了我们仪陇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几位人大常委及领导的评价都很中肯,我相信这些反映在全县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计划和对县人民政府部分组成部门工作评议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第三评议工作组在常委会副主任运杰同志的带领下,于7--9月分别深入到文星、武棚、永乐、龙桥、杨桥、马鞍等乡镇和县水务局以及部分工厂企业和新县城社区,对“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民政局、水务局、卫生局、经济和商务局”自2008年以来各项工作情况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和了解,还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认真听取了基层各个层面对这五个局工作情况的反映。现我就调查了解的情况就工作评议作一简要的发言。

一、关于对五个局近两年多来的工作评价

我们对这五个局近两年多来的工作评议,采取了自下而上的工作方法,到基层通过召集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卫生院长、部分村支部书记和辖区内的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进行了座谈了解。通过汇总反映:这五个局的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都能够严格的贯彻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和依法行政,贯彻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积极履行工作职责,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以杨建华同志为班长的县委一班人制定的县委总体工作思路和县人民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真抓实干,攻坚破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县委坚强领导正确决策、县人民政府的超前谋划的结果,是人大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结果,是各个职能局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

力的结果。他们凭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凭着对仪陇发展的满腔热情,为仪陇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和激情奉献,就没有我们仪陇今天的辉煌!

现我代表第三评议工作组作水务局工作评议

1、对水务局工作测评的情况

(一)在水务局测评的情况。在水务局召集了全体干部职工(包括下属企业人员)和部分退休同志共40人召开了工作评议动员会,会上对主要领导干部自2008年以来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了民主测评。测评结果为:满意39票,基本满意1票。

2、对水务局自2008年以来的工作评价

近两年来,我县水务工作形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水务局作为我县水务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与水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我县得到了较好贯彻落实,对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批评意见得到了认真办理,水务工作者勤奋敬业,水务体制改革顺利实施,水利项目储备及资金争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学习,班子勤政务实。县水务局干部职工都十分注重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现今的班子成员,大部分都不是水利专业出生,他们是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步成为我县水利建设中的行家里手。在调查了解中大家普遍反映,水

务局班子是一个团结高效、勤奋务实的领导班子。近年来,水务局领导干部很少休节假日,多数时间都在基层进行调查、规划落实水利工程项目。在班子成员影响带动下,全局干部职工也都养成了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水利建设工作全面推进。近年来,水务局以中、省、市、县水利工作方针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抢抓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扩权强县等政策机遇,多措并举,有力的推动了我县五大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掀起了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

二是水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近两年来,县水务局按照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设思路,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29平方公里,有效控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以促进城市水生态良性循环和水环境改善,投资2500万元新建县城污水处理厂,经测试,该厂日处理污水可达1万吨,处理后的水质优于涉及b标;对全县中小型水库和主要河道全面开始水源水质保护治理工作,取缔肥水养鱼打捞水葫芦和河道垃圾,全县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项目工作成效显着。县水务局把“发展水利、改善民生”作为水利规划的主线,严格按照“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全县区域性、季节性缺水与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开发程度低、

防洪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特点,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

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思路,加快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整治、渠系配套、灾后修复等各类项目的规划编制和项目储备,先后完成了仪陇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仪陇县重点水源工作近期建设规划和仪陇县十二五水利规划,为争取水利项目做好了充分准备。近三年共上报储备水利项目20多个,资金达20多亿元。

(四)接受监督,贯彻落实人大决议决定到位。县水务局在工作中能够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持半年和年终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并多次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全县安全饮水建设、病险水库整治、水产基地建设、防洪堤工程建设、水利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主动邀请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和部分县人大代表亲临建设现场视察工作。同时,认真贯彻了县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水利方面的决议决定,推进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五)严格管理,清正廉洁的形象得到维护。在调查中,县水务局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够做到廉洁自律,自觉维护清正廉洁的形象。该局把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纳入全局工作来抓,重点强化工程建设领域检查力度,对工程建设程序、招投标、质量监管、资金监管等做出了具体规定,从源头上制止了工程建设腐败的现象发生,实现了“建好一处工程、不倒一名干部”的廉政建设目标。

3、座谈了解中反映出的几个问题

(一)水利项目建设资金分配使用不尽合理。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维修资金多数使用在公路主干线上,对边远山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二是部分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补助资金数额较少,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如第二批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乡镇供水站都下拨了一些整治资金,但所拨的资金又不能彻底解决供水的实际问题。部分乡镇的自来水仍从河道里面直抽直供,水质浑浊,甚至出现沙虫现象,场镇居民和学校意见较大(这些现象在网站上面反映也非常多)。

(二)个别项目建设质量监管不完全到位。县水务局对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具有监管的职责。近年来,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因质量监管不完全到位致使个别水利整治项目质量差,效益不明显。如文星镇龙家沟水库整治后不到两年,大坝网状防护设施出现裂缝,乡镇和村社反映较大。

(三)个别水利工程遗留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马鞍镇玉兰村的群众反映思德水库左干渠建设过程中,施工队伍因低价中标,工程结束后,在对临时占地没有复耕,各种补偿也

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施工队就撤退,群众意见较大。燎原电站淹没区的部分群众反映,淹没区原来的补偿机制是减免征购、农税等方式,因国家政策的变化,不再征粮收款,造成现在淹没区农户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群众意见较大。

4、三点建议

(一)希望县水务局要带着感情,带着项目,带着资金多深入基层,特别是到我县边远山区的农村去调研,进一步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县水务局要加深与乡镇和村社的联系,努力争取基层对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加大工程监管力度,确保水利设施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要重视对水利设施建设过程监管。通过规范招投标工作,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水利工程验收程序和标准,明确落实项目责任,加大求效问责力度,建立长期的水利工程目标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努力做到水利工程建成一处,经济和社会效益惠及一方。

要加大对已建水利设施的管护力度,要做到“三分建、七分管,建管并重”。要积极总结各地有效的管护办法和经验,制定有效的水利设施管护措施,落实乡镇和村社在水利设施上的管护责任,有效改变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的现象,共同营造一个全面保护水利设施的良好氛围。

(三)妥善处理遗留问题,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区的和谐稳定。

希望要加大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遗留问题的处理力度。对因水利设施建设后遗留的问题,要敢于面对,积极化解,对受损农户,要制定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矛盾化解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对在建项目,要未雨绸缪,超前思维,解决矛盾于“萌芽”状态,使民生工程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

二、针对工作评议所反映的问题,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仪陇的实际,这些社情民意,对于带有共性的问题,特向仪陇县人民政府提出三点工作建议;对于带个性的问题,我们根据各个局的工作职能,分别给其余的四个局提出三点工作建议: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基层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计生执法难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表现在征收社会抚养费首次征收门槛较高,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阻力较大;部分超生户利用人际关系少交甚至不交社会抚养费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流动人口管理难没能得到有效破解。三是对基层计生部门工作考核机制不尽合理。现行的部分工作考核办法

不严密,不但不能考核基层计生工作,还存在反方向的利益导向。如计生抚养费的征收考核办法,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要求乡镇纵容超生人口。四是优质服务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基层计生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应有的一些计生服务工作难以到位。

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创新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思路,营造少生快富奔全面小康的舆论氛围(例:凤仪乡石门村四社的高科群家连闭路电视都看不起,还坚持超生三胎,落后的生育观影响极差)。

二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一法三规一条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让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和事有可乘之机(例:希望干部职工照顾性生育第二孩,应在单位、社区、广播电视等介质上予以公示;希望 超生的人不能招收为国家干部)。

三是完善奖惩办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奖励比例不科学、年终目标验收不严格,不少的乡镇想方设法抹平目标数据,瞒报、漏报现象严重。例如一个得了二等奖的镇,去年超生第二孩就少报了两个)。

有很多获奖的乡镇经不起检查。

(二)民政局

基层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村干部管理上没有体现大小村的差别,导致村干部横向攀比,工作量的多少不同而取得的报酬却相等。二是希望低保管理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能应保尽保,通过社会救助办法给与老百姓基本生活保障。三是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新形势下民政工作对民政干部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民政干部队伍年龄偏高、文化偏低、人员编制偏少的现状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基层民政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按照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的特点与要求,对我县行政区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调整方案;积极开展对布局不合理和规模偏小的乡镇、村、社进行撤并,提高行政效能。

二是制定科学的社会福利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并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通过

招商引资等办法在城乡建立一批高等级的老人公寓,真正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作为社会福利工作发展的重点。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村(居)委会组织法,加强基层政权建

设。在农村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防止非法的宗教活动蔓延(庙宇、祠堂)。

(三)卫生局

基层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基层对新型合作医疗意见较大。年初下达的参合比例较高,村干部为完成任务垫支数额较多,反映十分强烈;新合保帐程序多,时间长,基层卫生院、基层干部、老百姓意见较大。二是实行药品零利润后,村卫生站医务人员没有报酬,挫伤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三是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卫生院出现父子、夫妻卫生院。四是乡镇卫生院医务人才匮缺,看病难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几点工作建议:

卫生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健体系,才能使我县卫生工作在稳定中取得较好发展。我县县乡的医院、卫生院是了不起的大手笔,到处是高楼相立,焕然一新。

一是加强全县医疗队伍建设;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二是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认真开展医师、护士定期考核制度;切实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开展向白求恩精神学习活动,提倡“微笑多一点,言语温和一点,工作无私一点,诊疗细致一点,处方合理一点,检查科学一点” 的“六个一”活动。认真开展行评工作,勇于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在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教育上下一番功夫,对个别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不尽人意的医务人员,要加大教育力度,力求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三是加大对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监管力度;解决报帐难的问题。

新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政策,是一项了不起的民生工程。农民看病可以报销,住院报销比例逐年都在提高。老百姓的健康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各地相关政策的细节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新农合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老百姓对新农合的政策了解不透彻,报销范围不清楚,报销的程序较复杂;新农合的接诊单位(如农村卫生院)医疗水平差,人才匮乏,设备简陋;外出务工人员的医疗花费比例偏高;农村留守的老弱病残人员就医仍然存在困难;新农合在疑难杂症和急重症的抢救、会诊和转诊机制上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程序和机制;单病种的花费仍然很高,例如阑尾炎住院开刀的费用2000元左右,而单纯的胆囊切除术要4000元左右,参保人仍然要支出相当的费用,门诊就诊费用

也不低。报帐一般要半年。(永乐镇石桥坝村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王家祥说:卫生工作群众反映大啊(吃药贵、看病难、报帐难)

(四)经济和商务局

经济和商务局与老百姓直接面对的时候较少,大家对其工作也不是十分了解,反映的问题也相对较少。主要反映的问题是:家电下乡管理比较混乱,商业网点布局不尽合理,乡镇农贸市场建设力度不够等问题。

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科学制定符合仪陇实际的全县工业、商业、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和指导县内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立足农业大县、工业弱县,研究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建设问题,做好招商引资这篇文章,以解决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是研究和提出我县工业发展中的环境建设,特别是软环境建设问题,真正把我县打造成投资环境最优、服务环境最佳、投资成本最低的有吸引力的投资沃土,充分营造一个让政府创造环境,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良好氛围

1 部门利益格局严重, 投资环境令人堪忧:a关于水、电、气收费问题。b关于工商会员费收取问题。c、变相收费现象严重。如:发改局为企业立项备案时,收取200到500不等的资料费等。

2 政令不畅,行政效率低下,需要向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用优质高效的服务来解决软环境建设的问题。要解决“为什么要为纳税人服务?”与“怎样服务?”的问题。很多部门不落实政府的政策,据了解,到现在为止工业区入驻几十家企业仅有四五家花高价“买”到了本应该早办下来的土地证)。

三是加强对本土企业的培育,认真做好“回引工程”,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现在农村的人口现状已由十五年前的38、61、99部队过度到现在的61、99部队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与老人的赡养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了)。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对地方gdp贡献率大的纳税人作为评先评优和向党组织推荐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人选。

各位领导:仪陇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的农村还很落后,有的地方还穷得叮当响,科学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困难,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足、人均占有量低是当前最大的问题。为此,当前我向县人民政府提出三点工作建议:

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把仪陇的资源优势(朱德故里、三乡文化、油气资源、自然生态)快速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面对加快

发展的新机遇,着眼建设革命老区经济强县的新定位通过抢项目、抢市场、抢资源、抢影响力,各个职能局的局长应多向书记、县长汇报,到中、省多争取项目和资金对仪陇的投入。

第二,规范各种项目运作程序。有不少的乡镇提了意见,反映异常强烈,建议今后到乡镇实施项目必须公开,因为公开就是一种最好的监督。体现十七大报告中所讲的让权力在阳光中进行的问题。保障乡镇和老百姓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增强社会监督的刚性和强度,让承包的老板感到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压力。(我县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资金的审计报告上说:有的项目只注重效率,不注重程序和规则,未将勘查、设计、监理服务应纳入比选;有的项目明显具有挂靠(转包)和围标嫌疑;有的项目施工合同签订不规范;有的项目设计变更未按程序审批等)。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9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91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一、人才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人才工作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加速全市水务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二、人才工作主要措施

版权所有

⒈认真贯彻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从去年年底起,中央、省、扬州市、××市分别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总结交流了人才工作经验,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同时把传达会议精神做为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宣传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础。

⒉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年来,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水务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总负责,分管党务和人事工作的副局长具体负责,人秘科具体做好系统人才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对该项工作负直接责任。

⒊统一思想,切实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结合系统有关会议,大力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观念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版权所有上事关水务事业兴盛的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并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做到以崇高的事业留住人才,以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才,以优越的环境留住人才,以适合的待遇留住人才。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沟通、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多出成果、多作贡献创造良好的条件。××年全年,接合系统调资共为专业技术人员办理浮动工资人次,为人办理以上助工职称。

注重充分发挥现有专业人才的作用。我们在今年的工作中,充分保护和利用系统内现有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潜力。根据我市水务系统的实际,凡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助师以上职称(含助师)的人员和工人技师,纳入专业人才队伍管理。在科研、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时,系统内各类人才实行统一安排,以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建立正常的培训和再教育制度,鼓励各个层次的学历培训,培训费用按照本局《关于机关工作人员学历进修费用报销问题的规定》(仪水字第号文)执行。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把各类人才的实绩作为奖励和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对做出显著贡献的可以给予专项奖励。各单位和机关有关科室都在为各类人才职称评聘、工资浮动以及成果申报等提供服务。同时积极发挥水利学会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⒌对重点专业人才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根据我市水务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凡是专业对口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下同)和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的人员,应当作为重点专业人才管理。为了让他们安心地为水务建设服务,在收入分配上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从引进报到之日起,五年内要确保政策工资全额发放。其他重点专业人才的工资原则上也应当全额发放,在单位经济困难政策工资不能全额发放时,其工资待遇应不低于单位主要负责人。

⒍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水务部门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在督导组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任务,党员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党委和党员干部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明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打算和工作思路

⒈强化“三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

“四种意识”:一是“一把手工程”意识,局党委将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一把手主抓人才工作;二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三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

⒉营造“三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

首先是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8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40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一、人才工作

(一)根据市、县有关部门要求,研究制定分局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认真分析了规划管理人才培养的背景和分局人才队伍现状,据此提出了我局人才培养的对象、内容、原则、目的和预期目标,并研究制定了培养方案和具体措施。

(二)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措施。根据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结合分局人才队伍目前的实际情况和今年干部教育培训的任务和重点,分局具体研究制定了今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范围覆盖到全局各科室的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勤保障服务人员。

(三)加强干部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可靠、专业知识能力强、业务工作过硬、有群众基础的干部担任科级、副科级领导职务。在局属事业单位机构调整中,选拔科级、副科级领导干部;此外,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个人特点,选派部分干部进行轮岗,交流使用。

(五)招聘20名应届毕业生,补充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完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

(六)制定分局干部职工季度考核办法,加强干部平时考核工作,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等次确定的重要依据。

(七)建立分局人才资源信息库,完善更新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收集人事基本信息,实现人事信息动态管理。

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敏感性。及时传达贯彻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结合今年工作实际,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观看反腐倡廉教育影片,参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展览,学习中纪委“八条禁令”和《规定》,请纪检委领导讲授党风廉政教育专题党课,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民主座谈会,积极采取措各种措施,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制定分局《干部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年度考核规定》,将干部职工参加学习、教育、培训的情况及考试结果与年度考核等次挂钩,加强学习纪律和学习效果的监督。

(三)根据要求,组织处级领导干部进行网上在线学习。

(四)选派工作人员参加相应业务培训、交流活动,并要求写出xx字的考察报告,拓展业务知识。

1、选派相应工作人员参加、物权法、信访条例、档案、人事干部、纪检监察、财务管理、信息等业务培训;

2、选派新招录公务员参加的初任资格培训;

3、组织开展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增长医疗保健知识,为科学、健康、高效工作打好基础。

三、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存在问题:

1、由于工作繁忙,时间有限,个别同志们的学习时间难以保证,特别是由分局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划委专题讲座等培训。

2、在培训种类上,业务和专业技术工作部门投入较多,非业务部门相对较少。

3、学习纪律有待加强。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将人才发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与落实工作进行细化分工,由办公室负责计划制定

2、在全局范围组织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构分析政治思想状况也教育、培训等需求,调整完善下一步工作计划。

3、加强学习纪律,组织定期学习,建议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日,由全局集中或科室组织集中学习、交流业务知识。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55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18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一、履行职责情况

(一)转换观念,明确思路,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

——转换“三个观念”:一是由就人事论人事向“大人事”,(人事人才业务和人事人才支持促进发展、维护稳定)观念转变;二是由人事管理向“管理服务型人事”观念转变;三是由完成任务型向“争先创优”观念转变。

——确立“五条思路”:一是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统领人事人才工作。人事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人才工作向人事、人才开发和人才市场监管方向发展。人事干部队伍建设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二是规范管理。认真履行人事工作职能,主是通过制度管理、人文管理、机关管理、数据管理、计算机管理来规范人事管理工作,包括规范人事计划和调配管理、公务员管理、工资福利管理、奖惩管理、职称改革和管理、干部管理、人事干部队伍管理等。三是服务大局。要围绕中心,服务服从于大局,包括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建立奖惩机制,调动干部积极性;参与企业单位改革;服务新农村建设;配合招商引资;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引进智力和人才;做好企业干部维稳解困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四是要清风正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三公开一监督”,实行人事干部“八不准”制度,强化工作和人事工作纪律,建立责任追究和限时办结制度,实行“双百分考核”和“一票否决”制,严格奖惩兑现。五是要争创一流。即班子、工作、业绩、干部队伍都要争一流。

——明确“六大目标”。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一创二争三提高”的目标(“一创”即创市级文明单位,“二争”争全市先进工作单位、区直优质服务单位,“三提高”即提高人事工作地位、提高人事工作水平、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各项工作有效进行,部分任务超额完成。完成了区政府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八项共性目标、五项职能目标以及市人事局下达的工作任务。二是人事人才工作有新的发展和突破。1、率先制定和实施公务员奖励和考核办法,加强公务员培训教育,建立参照管理单位工作竞争上岗制。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竞争上岗工作有突破性进展,事业单位四定后,已全面按编制定额实行竞争上岗;全面启动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和人员聘用制,全面实行人事计划管理和新增人员计划卡制度。3、启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示范区工作,配合市局参与武汉城市圈人才一体化建设,与武汉农科院建立协作关系,开展了农村人才和武汉专家对接活动;组织参与武汉人才市场引进人才活动;“三支一扶“计划全面落实到位。4、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超过历史。加大信息宣传和调研办度,全局人人动手写稿,已发表和采用信息宣传稿件60多篇、调研文章5篇。三是人事机关文明创建和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进步。特别机关管理、干部作风、效能建设、档案升级、办公设施建设等方面有新的变化。

(二)超前谋划,不断创新,各项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一是稳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参与水管体制、行业协会、劳动保障、卫生食品监督等单位改革,提出了分类管理、资源整合、管理体制、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社会保障、资产管理、产权制度、供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意见,使水管体制、卫生食品监督等单位顺利完成改革。

二是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1、搞好政策宣传。利用全区人事和编制工作会议,传达了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区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结合事业单位“四定”和参照管理工作,通过人事信息简报宣传有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设置的政策规定。2、开展调查摸底。对事业单位的专技人员岗位及聘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重点掌握了教育、卫生等单位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情况,为实施工作打下了基础。3、制定实施方案。起草了并呈报区政府办转发了《##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方案》,上报了《##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送审稿)》,印制了有关表格,并成立了专班,明确内部责任分工。4、结合定编设岗。对已确定编内上岗人员的单位,按政策规定先行试点,已在水产、林业等部门的有关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竞争,落实了岗位。5、组织开展区直事业单位岗位竞争考试、卫生系统内部职工转正考试、药检部门录用干部考试等考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确保了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继续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改革。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启动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同时,继续推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以聘带评,将聘任权真正交由基层单位,对各用人单位的聘任实行备案审查制。

四是积极探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办法。比如:试行人事档案管理方面采取人事、组织部门和有关部门统一编号、共享资源办法;人事考核与奖励、考核与晋升工资、聘用聘任与职务工资待遇挂钩管理办法;试行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部门内部调整人员报人事部门审批备案管理办法。等等。

(三)依法行政,科学规范,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

一是规范人事计划管理。今年与组织、编办等部门联合起草并以两办名义下发了《进一步加强人事计划和编制管理的通知》,明确了人事计划管理和编制管理、人事调配的内容、程序、手续和纪律,并召开了人事计划和编制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省市人事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今年的人事工作,强化了人事工作纪律。坚持按编制进入和进入考试制度,控制人员增长。严格人员聘用制,对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情况进行清查,并对到期或新上岗人员分期分批办理续聘手续。实行人事月报制度,建立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员数据库。配合编制管理部门加强人事编制管理,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为事业单位“四定”和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以上管理,基本消除了无计划进人、无批准调动、无编制增人和混编混岗问题,使人事计划和调配管理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总人数出现负增长。同时,积极办理人事争议仲裁案件3件,协调处理人事工资纠纷2件,维护了职工利益。

二是加强公务员管理。1、积极开展培训教育,制定了公务员培训计划,与区委组织部举办了3期培训班,共计培训150多人。同时,与区应急办联合起草并以区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应急知识培训考试通知》,落实了培训考试计划。2、认真做好公务员绩效考核工作,制定了非领导成员公务员考核办法和奖励规定,建立考核结果公示制。按照“规范考核行为、严格考核程序、提高考核质量、注重考核结果应用”的原则,认真组织行政机关的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职务升降、职称评聘、工资级别晋升的重要依据。全区参加考核1016人,优秀120人,称职870人,不称职或不予考核的14人。3、积极做好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登记上报工作。通过宣传政策,调查摸底,牵头组织法制办、财政局、编办等部门核定参照管理单位。初步核定符合参照管理单位49个,已审核20个,上报6个,正在办理审批上报手续的有17个,估计12月初可完成任务。4、建立了公务员数据库,及时调整和上报公务员变动情况。5、起草出台了《##区行政奖励办法》,并与组织部联合在全区开展“十佳公仆”和“##区模范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活动。得到区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和表彰,省市人事部门也报道了我们的作法。

三是抓好人事考试管理。组织参加全国、省市专业性技术资格培训和考试481人(其中英语培训考试165人,计算机考试120人,职业资格考试196人),为事业单位组织补充工作人员考试78人,同时与有关部门举办培训班3期,组织培训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0人(次),配合市局完成培训考试任务。

四是严格工资福利管理。审批职务(职等)工资滚动晋升3657人;发放xx年年技术工人考核合格证132份;组织报考技工153人(任务100),办理退休手续162人,审批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44人,全部审批程序严谨、政策规范。

五是加强人才市场和专技人才管理。制定了事业单位专技人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建立了专技人才培训制度,会同区委组织部举办了一期专技人才培训班,培训65人。抓住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机遇,与武汉农科院签订服务城郊农业项目协议,会同武汉市人事局组织武汉农科院5名水产和蔬菜专家来我区考察指导工作,受到农民朋友的好评,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加强人才市场监管,制定了《##区加强人才市场管理的意见》。积极开发农村人才,启动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示范区工作,以区政府办名义印发了选拨农村乡土拨尖人才的文件,落实了对口服务和支援农业的专家人才。加强“人才信息数据库”建设,基本摸清并掌握了我区各层次人才的分布情况,制定了人才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了人才强区战略的建议,为我区加强人才开发与创新提供了人才信息资源和决策依据。积极开展初级职称的认定评审和中高级职称申报和考试培训工作,全年评审认定初级职称262人,组织报考和申报中级职称125人,超额完成了任务。

六是加强干部管理。抓实企业干部解困工作,筹措解困专项资金20多万元,全部用于生活困难企业干部维稳解困工作。完善企业干部和下岗失业企业干部生活补助金发放工作,通过办理活期储蓄的方式,实现了“点对点”发放。同时在春节、八一节期间从财政争取补助资金,通过办组织慰问和发放补助,深受干部的好评。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356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9分钟,共有152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目录

1背景__51.1背景与意义_51.1.1战略规划的背景_51.1.2战略规划的意义_61.2战略规划制定的内容与技术路线_71.2.1战略规划制定的内容_71.2.2战略规划制定的技术路线_71.3“十一五”战略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与原则_81.3.1“十一五”战略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_81.3.2“十一五”战略规划制定的原则_81.4规划编制的依据_92发展与改革面临的形势__102.1自然环境分析_102.2外部经济环境分析_102.3外部行业环境分析_122.3.1全国水管单位基本情况_122.3.2全国其它流域河道管理情况_122.3.3水管单位改革的主要政策_142.3.4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_172.4组织现状分析_172.4.1组织概况_172.4.2工程建设现状_182.4.3工程管理现状_182.4.4人力资源现状_182.4.5水利经济现状_202.4.6财务现状_212.5存在的主要问题_232.6综合分析_253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__253.1发展与改革的指导思想_253.2发展与改革应遵循的原则_263.3发展的总体思路_264战略与目标__274.1swot分析_274.2总体战略_284.3战略目标分解_285发展期的主要任务__295.1防汛工作_295.1.1防汛工作目标_295.1.2防汛工作重点_295.2工程管理与养护_315.2.1工程建设目标_315.2.2工作重点_325.3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_335.3.1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目标_335.3.2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工作重点_335.4水利经济建设_345.4.1水利经济建设目标_345.4.2水利经济建设工作重点_345.5信息化建设_365.5.1信息化的定义_365.5.2实施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性_365.5.3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_375.5.4河务局信息化建设目标_375.5.5河务局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_385.6技术管理工作_395.6.1省局技术管理工作要求_395.6.2河务局技术管理工作重点_395.7人力资源开发_405.7.1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_405.7.2“十一五”人才规划_4>;文秘站:<15.7.3“十一五”期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_415.8组织文化建设_435.8.1组织文化的作用_445.8.2渭南河务局组织文化的意义_445.8.3渭南河务局应倡导的组织文化_445.8.4开展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_455.9管理体制改革_465.9.1水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_465.9.2河务局“十一五”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_465.9.3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_476战略的评价与控制__486.1战略评价_506.2战略控制_517结束语__53河务局“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研究1背景1.1背景与意义1.1.1战略规划的背景20__年,国务院以国函〔20__〕99号文正式批复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其中规划对我省投资155亿元。其主要内容:一是水资源配置与保护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灌区节水改造、污水回用、外流域调水、雨水利用与城乡供水水源和水资源保护等工程;二是防洪工程项目,主要包括降低潼关高程、北洛河改道直接入黄等。减少渭河下游河道淤积措施和渭河下游干流堤防、南山支流堤防、三门峡库区移民安全建设、排水除涝、东庄水库等项目;三是水土保持项目,主要包括骨干坝与淤地坝建设,水土保持林、基本农田、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和预防监督监测网络建设。通过重点治理,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渭河流域防洪减淤体系,确保重点河段和地区的防洪安全,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改善渭河干流及支流水质,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渭南河务局管理的渭河河段,无论从工程长度还是工程重要性来说,都是渭河各河务局之首,也是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重点地区。渭河流域治理工程的全面实施,将彻底改变渭河工程现状,带动渭南河务局单位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养护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同时,国家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河道管理单位今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__]45号)以来,各地全面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水管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对从事河道管理等纯公益性的水管单位由财政全额供养,全面落实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费用。这给河务局单位今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作为黄委会、水利厅和省江河局共同确定的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通过一年来管养分离的实践表明,工程维修养护费用比过去有较大增加,基本可以满足工程所需,且列入财政供养这个稳定可靠的保障渠道,管理人员经费、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有了保证。改革后职工人心稳定,工程面貌逐步改变,管理水平得到提高。20__年,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最近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升格为副厅级单位。管理范围从原来的三门峡库区扩大到陕西境内整个渭河流域,直到全省江河水库管理,管理范围扩大,管理职能增加。无疑,随着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机构 升级,将会给包括渭南河务局在内的其下属单位和职工个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和资源优势。最近,渭南市朝阳路原省三管局办公院落的开发,对河务局搬迁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河务局机关现在办公地址占地4.6亩,有住宅楼两栋,办公楼一栋,机关院落已全部利用,无发展空间,加之地处背巷,位置较为偏僻,极不利于单位长远发展,急待搬迁。现在,省局明确将地处城市中心区域的朝阳路院落划归渭南河务局,由其负责开发。该局为此已专门成立了渭南基地建设办公室,并开始工程建设。总之,全国水管单位改革有三到五年的过渡期,可以说,现在是渭南河务局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发展最重要的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在总体上把握面临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怎样才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寻求最佳发展空间等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筹划好未来发展思路,是单位决策者和全局职工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也是战略规划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1.1.2战略规划的意义战略是一种计划,是一种计谋,是一种模式,是一种定位,是一种观念。发展战略是单位高层管理者,面对激烈变化和严峻挑战的环境,为取得长期生存及不断发展,实现单位的宗旨和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总体谋划,它包括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措施、战略规划等内容。战略研究和战略管理,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影响。战略管理决定着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组织追求的目标。战略是对组织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纲领性的规划和设计,对组织经营管理所有方面都具有普遍的、全面的、权威的指导意义。如果一个组织没有战略,无异于盲人骑瞎马。“联想集团”的总裁柳传志曾经提出,企业发展的“三要素”一是搭班子;二是定战略;三是带队伍。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是由发展战略特征决定的。发展战略具有一个本质特征和四个一般特征:一个本质特征是发展性,四个一般特征是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和计谋性,那么它的意义也就表现在这五个方面。渭南河务局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既是贯彻省局要求,制订单位“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工作需要,更是保证单位未来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思路决定出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为此,必须围绕单位长期的发展,制定发展战略,并贯穿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使单位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防范和抵御各种风险,有效地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并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求得生存与发展。1.2战略规划制定的内容与技术路线1.2.1战略规划制定的内容在全面分析评价了渭南河务局发展和改革面临的自然环境、外部经济环境、外部行业环境、内部环境和单位管理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本规划首先提出今后发展与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然后通过swot分析确定单位发展的总体战略、战略目标;规划的重点部分对发展期的主要任务,包括防汛工作、工程管理养护、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水利经济建设、信息化建设、技术管理工作、人力资源开发、组织文化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分别进行了论述;最后还就战略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1.2.2战略规划制定的技术路线研究的技术路线见下图1-1所示。明确项目任务和要求战略规划比较研究调查、描述及分析河务局背景、现状战略规划及相关理论研究规划设计河务局总体战略战略规划的配套措施各项具体目标及措施验证、交付图1-1战略规划技术路线图战略规划制定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有模糊评价、swot分析、定量战略计划矩阵、时间序列分析等,这些研究方法都比较成熟,并且已经在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被比较普遍的应用,因此,从方法论上来说是可行的。1.3“十一五”战略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与原则1.3.1“十一五”战略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渭南河务局战略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中、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省水利厅、省江河水库管理局(渭河流域管理局)“十一五”规划为重点,全面分析全国、黄河流域、全省水管单位发展和改革面临的形势,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理清发展总体思路,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目标,明确主要工作任务,落实实施措施,科学指导单位今后可持续、全面发展。1.3.2“十一五”战略规划制定的原则为了保证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能使发展战略起到应有作用,在制定发展战略中,要遵循如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制定单位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到河务局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坚持工程规划与国土整治规划相协调的原则。总体布局要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化建设规划及综合治理规划相协调。(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工程规划要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相结合,更好的利用洪水、管理洪水。(4)遵循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在统筹研究河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受益同受影响区的关系,近远期工程结合,防洪与兴利相结合。(5)坚持防洪工程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防洪工程建设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与速度相适应,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各部门对防洪的需求。(6)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好防洪指挥系统,发挥防洪体系的整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灾害。(7)量力而行原则。也就是说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单位的承受能力问题。考虑河务局在人、财、物、体制等方面的承受能力问题。(8)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所强调的就是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站在全局、全社会大的环境思考问题,不能仅仅考虑渭南河务局、省江河水库管理局(渭河流域局)单位发展,要站在整个渭河流域、全社会发展的高度考虑渭南河务局的发展和未来。(9)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就是指在发展战略的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对单位未来发展的预期。一般而言,发展战略的作用为五到十年,如果刚刚制定出 的战略就要修改,说明在制定的发展战略中没有考虑到动态性问题,这样对单位的发展非常不利。所以对单位未来发展的预期一定要做好。1.4规划编制的依据.安索夫的计划战略理论.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赢得竞争优势的三种最一般的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点战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个水利发展五年规划.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水利部《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水利部《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20__年全国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文件黄河水利委员主持编制、通过水利部审查的《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陕西省第十一个水利发展五年规划(初稿).陕西省水利厅组织编制的《陕西省防洪规划报告》和《陕西省“一线两带”水利发展规划》。.20__年黄河水文工作会议文件.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初稿).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20__年工作会议文件省三管局《关于编制陕西省三门峡库区“十一五”发展战略综合规划的通知》(陕库计函[20__]6号)。2发展与改革面临的形势2.1自然环境分析渭河发源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的武山、甘谷、天水等地,于凤阁岭入陕,经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在潼关港口汇入黄河。流域总面积13.5万km2,陕西境内6.76万km2;干流全长818km,陕西境内502.4km。流域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610.4mm,7、8、9、10四个月占全年的60以上。降水区域分布规律为南多北少,西多东少。渭河横贯陕西省中部,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在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关中“一线两带”开发的重点区域。渭河流经的关中平原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达、科技实力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共有60个县(市、区),包括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铜川等大中城市,总人口231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1.1万人,农业人口1419.4万人,人口分布以渭河两岸最为密集。渭河流域集中了全省61%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68%的粮食产量,67%的大宗农产品,81%的工业总产值,87%的国内生产总值。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也是世界第二大悬河。近年来,渭河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存在着上游来水量急剧减少、中游水质污染加剧、下游河段行洪不畅、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等突出问题。近年来连续发生的“20__”洪水、“20__”洪水,给渭河下游人民带来了严重洪涝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损失。渭南河务局管辖的渭河河段地处渭河下游的渭南市城区范围内,地理位置重要,责任重大。2.2外部经济环境分析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总体上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亚洲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趋势没有改变,国际区域合作加强,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发展空间。但世界经济运行中也有不少隐忧。除发展不平衡加剧等长期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本篇文章来源于文秘站 -网址为-未经过文秘站网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石油价格仍在高位波动,不排除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强化;国际投机资金频繁冲击金融、商品市场,不断引发全球市场波动;局部地区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都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从国内环境看,我国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内在动力较强,有利于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通过近几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供求总量关系进一步改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使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各方面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制环境不健全等。面对新的形势,水利肩负历史重任,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防洪减灾任务更加艰巨,开发与保护关系更加复杂,此外,破除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更为迫切和困难。水利部提出,“十一五”时期水利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工作全局,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进一步转变水管理模式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统筹好水利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始终把农村水利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领域;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水利发展,全面做好“十一五”水利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国水利投资规模4628亿元(含南水北调工程1316亿元)。其中防洪工程1561亿元,仍为重点投资项目。总体投资规模较“十五”有所减少。陕西省“十一五”规划将水利建设放在优先发展地位。《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水资源短缺、交通体系不完善是我省发展的两大瓶颈。“十一五”期间,必须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围绕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及城镇建设,立足当地水资源开发,下决心建设一批惠及子孙后代的水利工程,重点建设“两引八库”、黄河引水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提高城乡供水保证能力。另外,还有宝鸡峡、泾惠渠、羊毛湾、东雷抽黄、石门等十一个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东雷抽黄二期灌区配套工程,渭河中游干流、渭洛河下游、三门峡库区、汉江平川段、丹江干流等重点防洪工程建设,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十一五”全省水利建设总投资达264.48亿元。总之,“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环境对渭南河务局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有效利用有利的经济形势是渭南河务局发展的关键。2.3外部行业环境分析2.3.1全国水管单位基本情况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数千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仅1998大水之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就达5000多亿元。全国现有1万多个水管单位、47万水管职工。这些水利基础设施,为保证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中长期积淀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臃肿、管理粗放和社会保障程度低等弊端日益显露,已经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充分发挥。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如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近年来相继投入巨资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也将老化失修、积病成险。近年来,全国各流域水管单位都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现代科技进步成果,加大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技术更新与信息化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河务局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兄弟单位改革的成功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发展方针政策。2.3.2全国其它流域河道管理情况黄河管理。黄河河道自古至今一直由中央直接管理。黄河水利委员会有4万职工、75个水管单位直接管理着黄河干流河道工程,号称是全国最大的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负责《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检查;组织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及有关的专业或专项规划并负责监督实施;组织开展具有流域控制性的水利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水利项目等中央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统一管理流域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负责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组织制定或参与制定流域防御洪水方案并负责监督实施;负责授权范围内的河段、河道、堤防、岸线及重要水工程的管理、保护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查许可;负责具有流域控制性的水利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水利项目等中央水利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组建项目法人;组织实施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区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与治理;组织流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等。长江管理。长江河道工程管理体制不同于黄河,长江河道由沿江各地方政府成立的河务管理部门管理。长江水利委员会主要职责:组织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并负责监督实施,组织开展有关前期工作、技术审查等;统一管理流域水资源;负责流域防汛调度,指导、协调监督流域防汛抗旱各项工作;负责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负责中央水利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负责有关治理开发工程的指导、监督、监管等工作;负责长江河道采砂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以及相关的组织、协调、指导等工作;组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区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与治理,组织流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指导流域内地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工作。黑河管理。黑河流经甘肃、内蒙两省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用水矛盾十分尖锐,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1999年,水利部批准成立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正局级),对黑河流域进行统一管理,其主要职能:统一管理流域水资源,组织编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编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节约用水规划和年度用水计划;负责流域内重要水文控制站监测工作;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检查、监督流域水量分配计划的执行情况。负责组织流域内重要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调度和管理。协调处理流域内各省(区)之间水事纠纷。承担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实行统一管理调度后,流域用水状况大为改观,河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__年8月,一度干涸消失十年之久的河流尾闾湖泊东居延海经过连年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实现了连续两年不干涸。塔里木河管理。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内陆河之一,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涵盖了我国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绝大部分,是保障塔里木盆地绿洲经济、自然生态和各族人民生活的生命线,被誉为“生命之河”、“母亲之河”。1990年8月,新疆自治区批准成立了新疆水利厅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为全额拨款正厅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制定流域内水管理行政法规及治水、取水的规章制度,在干流区内开展水行政执法工作;负责监测、督促、实施塔里木河各主要源流向干流输送的水量和水质;编制干流区域内综合规划及有关专业规划,组织干流河道的整治工作;负责干流区域内节约用水的专业管理,负责征收干流区域内的水资源费和水费;负责协调处理塔里木河干流区域内地州之间、地州与兵团有关师(局)之间,各行业之间的水事纠纷;负责干流区域内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开展水科学研究、生态环境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管理;负责预审干流区域内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科研实验等工作,监督、检查各主要工程实施情况。20__年,总投资107亿元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全面启动,目前正在实施之中。与此同时,20__年至20__年,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相继实施了六次向塔河下游绿色走廊应急输水工作,使断流30年的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恢复了通水,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淮河管理。淮河流域曾经是我国经济、文化繁华的地区。但在长达700年的黄河夺淮后,黄河把大量泥沙带到淮河流域,使鲁南的沂、沭、泗河不能入淮,苏北淮阴以下淮河入海河道鹊巢鸠占,迫使淮河从洪泽湖南决入江。无数支流和湖泊被淤浅或被荒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以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国务院,把淮河作为我国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河。至1998年,累计工程总投入约650亿元,其中国家投入160亿元,地方投入和群众集资投劳折款490亿元。投入产出的效益比为1∶4。治淮建设的主要成就是:在上游,修建各种类型的水库5300余座;在中游,利用沿河洼地湖泊建成30多处大型蓄滞洪和行洪工程;在下游,扩大和开辟了入江入海水道;在主要干支流,培修堤防1.2万公里,使淮河干流的防洪标准达到40年一遇,沂沭泗水系达到10年一遇~20年一遇;在平原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排水系统的建设,开挖或整治了20多条骨干排水河道,建成各类水闸4000余座。修建机电排灌站4.9万座,动力总装机1000多万千瓦;兴建机井72万眼,配套54万眼;利用河湖水库的调蓄水量和引江、引黄等提水工程建成万亩以上灌区近500处,其中淠史杭特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全国最大的江都排灌站提水能力达400立方米每秒,全流域1亿亩低洼易涝面积得到初步治理,改造盐碱地18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已由新中国建立初的1200万亩发展到1.1亿亩;水力发电开发程度达到30,总装机近30万千瓦;每年向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供水450亿~500亿立方米;初步形成了以京杭大运河、淮河为骨干的水运网络,通航里程2万多公里。今天的淮河流域已初步建成了有防洪、排涝、灌溉、发电、航运等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从根本上结束了几百年来淮河出海无路入江不畅的历史,初步理顺了黄河夺淮造成的紊乱水系,基本上改变了黄泛700年来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2.3.3水管单位改革的主要政策国务院办公厅于20__年9月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__]45号),随后水利部对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全国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轰轰烈烈全面展开。水管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力争在3到5年内,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 监督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1)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将现有水管单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第二类是指承担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依其经营收益情况确定性质,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目前已转制为企业的,维持企业性质不变。第三类是指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经营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企业。(2)全面推进水管单位改革,严格资产管理。根据水管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分类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制度改革。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全面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仍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鼓励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上级机构依照相关规定聘任,其它职工由水管单位择优聘用,并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要积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薪,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要努力探索多样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逐步实行社会化和市场化。对于新建工程,应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方式,委托符合条件的单位管理水利工程。(3)积极推行管养分离。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在对水管单位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以后逐步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已制定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4)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严格资金管理。根据水管单位的类别和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财政支付政策。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以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经营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企业负担,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和其它投资收益要纳入单位的经费预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该类水管单位各种收益的变化情况,以便财政部门实行动态核算,并适时调整财政补贴额度。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其所管理的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由水管单位自行筹集,财政不予补贴。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加强资金积累,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的足额到位,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数额,由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确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为保障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各级政府要合理调整水利支出结构,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30(调整后的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使用结构为:55用于水利工程建设,30用于水利工程维护,15用于应急度汛),不足部分由中央财政给予安排。地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和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给予安排。中央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用于中央所属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主要用于省属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以及对贫困地区、县所属的非经营性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的补贴。严格资金管理。所有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均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经营性水管单位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所属企业必须按规定提取工程折旧。工程折旧资金、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水管单位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5)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要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广开渠道,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支持和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特别是旅游、水产养殖、农林畜产和建筑施工等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生产或经营的企业,要优先安排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在清理水管单位现有经营性项目的基础上,要把部分经营性项目的剥离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剥离水管单位兴办的社会职能机构,水管单位所属的学校、医院原则上移交当地政府管理,人员成建制划转。在分流人员的安置过程中,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作。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各类水管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 保险。在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出台前,保留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仍维持现行养老制度。转制为中央企业的水管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可参照国家对转制科研机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各地应做好转制前后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工作。在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为安置水管单位分流人员而兴办的多种经营企业,符合国家有关税法规定的,经税务部门核准,执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2.3.4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截至到20__年底,全国水管单位落实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达29亿元,约占应落实经费的30;落实公益性部分维修养护经费23亿多元,约占应落实经费的25。其中,中央直属工程已100落实了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公益性部分维修养护经费,总量约为改革前的10倍。省直属工程也在千方百计落实“两费”,部分省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管体制改革总的情况是中央直属工程基本改革到位,东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好于经济条件差的地区。陕西省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已经开始,但“两定”、“两费”落实难度较大、问题不少、进展缓慢。省上已出台了《陕西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安排20__年-20__年完成试点单位的分类定性、经费核定以及单位内部改革等工作,制定出台相关配套办法;20__年-20__年全面推进改革,落实各项政策措施;20__年进行全面总结和验收。2.4组织现状分析2.4.1组织概况渭南河务局成立于1972年,主要负责渭河流经渭南市区境内的河务管理和防汛技术指导工作。所辖河道全长37.5公里,共有渭河防洪大堤55.81公里。所辖工程位于渭河左右两岸,西与临潼相邻,东与华县(右岸)、大荔(左岸)相接。共有河道整治工程11处,各类坝垛385座。保护着渭南市及沿河9个乡镇(办),96个行政村,28万人口,30万亩耕地。单位现有职工72名。管养分离后河务局内设机构为办公室、财务科、防汛计划科、工程管理科、水政科5个科室。管养分离后成立的绿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下设工程部、综合部及四个分公司。单位获得了黄委“十五”工程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是国家二级水管单位。2.4.2工程建设现状自六十年代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渭河进行治理,临渭辖区已形成了以堤防、河道整治工程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这些工程在库区防洪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1998年开始至今,渭洛河下游近期治理项目在该局辖区共加高培厚堤防18.8公里,新建坝垛26座。渭河“20__”洪水下游灾后重建首期应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渭河干流堤防加固险点13处、河道工程水毁复建10处、修复进坝路12条5.15km、辟裂灌浆2.5公里,总投资1260万元。这些工程的实施,对缓解渭河防洪压力、保护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4.3工程管理现状渭南河务局管养分离新机制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和不断完善,工程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工程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工程防洪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工程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20__年7月经过水利部、黄委会联合组织验收后批准为国家二级水管单位,成为省江河水库管理局继华县河务局后第二个国家二级水管单位。工程管理水平走在全局先进行列,成为整个渭河堤防管理示范河堤、标准堤段。2.4.4人力资源现状近几年,由于局领导班子对人才的重视,渭南河务局的人员结构与素质水平都有所改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现全局共有职工72名,具体分析如下。(1)政治素质结构分析渭南河务局共有职工72人,在职职工共52人,其中党员25名,团员21名,具体如图2-1、图2-2所示。从人数和比例来看,全局职工的政治素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图2-1渭南河务局职工政治素质机构图2-2渭南河务局职工政治素质构成比例(2)职称结构分析渭南河务局在职职工中具有工程师职称4人,助工以下13人。技师3人,高级工10人,具体如图2-3。图2-4渭南河务局职称结构从评定职称的人数来看,渭南河务局拥有带职称的人员数量偏低,特别是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人数过少,这种现象对渭南河务局的发展会产生影响。(3)学历结构目前渭南河务局有大中专毕业生29名,占全体职工总数的35,具体如图。图2-5渭南河务局全体职工学历结构图2-6渭南河务局全体职工学历比例通过学历结构分析可以看出,渭南河务局大中专以下学历人员占35,仅从学历角度来看,渭南河务局的职工学历水平还有待提高。2.4.5水利经济现状河务局过去水利经济,主要来源于承担所管辖的河道工程维修、加固施工管理费和利润。实现管养分离后,专门成立了渭南绿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工程维修养护。绿水公司严格按照企业化运作,并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内部管理制度,为公司的规范化运作,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20__年渭南绿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与渭南河务局签订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合同21份,合同金额571.08万元,目前完成合同投资499万元。2.4.6财务现状表2-120__—20__(年末)资产负债表单位:元年限项目20__20__20__年初年末年初年末年初年末流动资产2621227.92643462.883214.52205665.26205665.56171158.26其中:现金477.40202.73321.01406.51406.51398.68银行存款56572.5788817.222893.51205259.05205259.05170759.58对外投资642521.36固定资产9866396.749898226.749898226.749898226.749898226.749976667.48资产合计12487624.6412541689.629901441.2610103892.310103892.310790347.1应付账款89380.5357442.7854895.5848433.4248433.4251323.62负债合计89380.5357442.7854895.5848433.4248433.4251323.62净资产合计12398244.119929803.919846545.6810055458.810055458.810739023.48事业基金2531847.3731577.17-51681 .06157232.14157232.14762356.00其中:一般基金2531847.3731577.17-51681.06157232.14157232.14762356.00投资基金固定基金9866396.749898226.749898226.749898226.749898226.74997667.48负债合计12487624.6412541689.629901441.2610103892.310103892.310790347.1(1)资产情况分析20__年底比年初资产总额增长了5.41万元,增幅为0.4;20__年底比年初资产总额增长了20.20万元,增幅为2,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流动资产增加了20.25万元所致。从流动资产总体上看,单位的流动资产比重加大,资产流动性增强,说明单位财务状况有所好转,而流动资产的增长主要是银行存款的大幅增长,说明单位偿还债务及其他方面的支付能力增强;20__年底比年初资产总额增加了68.64万元,增幅为6.7,主要是增加了64.25万元的对外投资以及7.8万元的固定资产,而流动资产则少了3.45万元。三年内单位资产总额减少了169.73万元,减幅为13.5。从资产分布上看,主要表现为流动资产的大幅下降,从资金来源上看,主要是负债下降了42.5所致。固定资产三年内增加了11.03万元,是单位正常发展的结果,单位扩大了规模。(2)负债情况分析20__年底比年初负债总额降低了3.1938万元,降幅为35.7;20__年底比年初负债总额降低了0.64万元,两年内单位负债总额降低了4.0948万元,降幅为46;20__年底比年初负债总额增长了0.289万元。三年内负债总额降低了38.58万元,降幅为43,负债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应付账款的下降,表明单位的债务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偿还,从而提高了单位的举债能力。单位以较大的负债下降满足了资产下降的需要,这种状况符合单位需要,有利于单位的发展。(3)净资产情况分析20__年底比年初净资产总额下降了246.84万元,降幅为19;20__年底比年初净资产总额增加了20.89万元,主要表现为事业基金的增加;20__年底比年初净资产总额增加了68.35万元,增幅为6.7。三年内单位净资产总额下降了65.92万元,降幅为13,主要原因是事业经费的下降。表2-2渭南河务局03—06年7月资金情况表单位:元项目年限20__20__20__水利和气象支出656300.00防汛岁修抗旱493400.00656300.005945700.00其中:防汛93380.00298100.00岁修311600.00358200.00特大防汛88000.00退休人员费用其他费用收入合计617400.00656300.005945700.00水利和气象支出6763000.00防汛岁修抗旱493400.00676300.005945700.00其中:防汛93800.00298100.00岁修311600.00378200.00特大防汛88000.00退休人员费用其他费用支出合计617400.00676300.005945700.00结余0-20__0.000(4)资金收支情况分析:20__年,单位收到防汛抗旱岁修经费以及特大防汛费617400元,实际支出防汛费岁修及特大防汛费617400元,收支能基本相抵。20__年,单位收到水利和气象专项656300元,而实际支出则为676300元,收入不能满足支出,亏损了20__0元;与20__年度相比,资金收入总额增长38900元,增长了6.3,;本年实际支出为67630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支出增长的比例大于收入增长的比例,因而单位经费出现不足的现象,出现了亏损。20__年,单位收到上级拨入经费5945700元,实际支出5945700元,又基本上实现收支相抵;与20__年度相比,资金收入总额增长了4289400元,增长了6倍,说明单位经费不足的情况得到解决,财务发展趋势良好,前景可观。2.5存在的主要问题渭南河务局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的有以下几点:(1)堤防段面小、质量差、隐患多。据实测资料统计,三门峡水库建库至20__年底,渭河下游河道共淤积泥沙13.32亿m3,由于泥沙的淤积,河床大幅度抬升,大堤内外临背差达2~4m,己成为地上“悬河”。仅在渭河“20__”洪水过程中,渭河临渭辖区段河床淤积泥沙厚度就达到1.0m左右。同时渭河主槽断面萎缩,过洪能力锐减,同流量洪水水位不断抬高,稍遇洪水即漫滩成灾,形成小流量、大灾害。渭河堤防始建于60年代,土料混杂,分段、分层接茬多,压实度不够,堤防整体质量差。20__年年初用电阻法对渭河堤防进行探测结果表明,堤身土质松散,内部存在大量松散夹层、裂缝和孔洞。另外獾、鼠等动物在堤身打洞穴居形成隐患。渭河“20__”洪水造成堤防出险55处(5种险情),其中决口1处、漏洞2处、渗水3处、路面沉陷1处、纵向裂缝48条长3212米。渭河“20__”洪水重现期仅为2~3年一遇,在此情况下,堤防险情叠出,足以说明渭河下游堤防隐患的严重性。(2)河道工程大部分系因险设防被动建设,工程标准高程不一,断面单薄,根石不足,控制长度也不足,抗洪能力较差,达不到“以坝护弯、以弯导流”的整治效果。且由于河湾不断上提下挫,增加了工程出险机率,进一步加大了整治难度。(3)职工思想观念、管理技术水平等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员比例所占较少,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奇缺,特别是一线职工专业素质较差,将成为影响河务局长远发展的决定因素。危机意识不强,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管理单位,缺乏靠技术吃饭,凭本领生存的思想,缺乏压力和动力,学业务、学技术尚未成为自觉行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少,工程管理工作科技含量低、手段落后严重影响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思想观念、管理手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有待加强。河道工程防洪标准低,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防汛要求。(4)管理单位岗位缺岗严重。根据国家定岗定员标准和原则,渭南河务局应设置为8类32个岗位,定员55人。陕库办[20__]13号文《关于渭南河务局管养分离实施方案的批复》按逐步满岗的原则,将20__年管理单位岗位定为22人,并规定:“32个运行观测岗位留在管理单位,管理单位工作内容发包给养护公司,运行观测费由防汛费列支”,造成了33个运行观测、辅助类岗位空缺,且这部分任务交由公司完成无资金落实,加之内退、借调、病休共12人未在公司干活,但经费由公司承担,增大了工程养护成本。(5)水利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渭南河务局现有有证护堤地635亩,由于规模小,经济效益低下。多年来,河务局水利经济依然依靠工程经济,若无工程,河务局将无法生存,随着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经费落实不到位的压力越来越大,单位要实现长远发展,实现强局富民的目标, 必须大力发展水利经济。绿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尚处于初期,人员少,尤其经营人才、技术人才、高级技术工人偏少,机械设备少,资金不足,底子太薄,实力不强;现经营范围只限于河务局管辖的河道维修养护,由于没有施工企业资质,难以走向市场;加之现办公地址偏僻,院落小,没有开展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等条件。还未达到依靠管理主业和发展经济“两条腿走路”、“两驾车驱动”的发展格局,水利经济不能支撑起全局发展的半壁江山。(6)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该局现有专职水政人员共有3人,兼职水政人员共5人,管辖着临渭辖区内37.5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水政管理监督和执法工作。近年来,通过落实水行政执法责任制,水行政执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要达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仍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①水政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②现有水政人员偏少,随着行政许可事项的增多,已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③水政工作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无经费来源,严重影响水政执法活动的顺利开展。④水政执法与工程管理的联系需要进一步的理顺,真正做到为工程建设和管理保驾护航还需作艰苦的努力。⑤水法规宣传力度较小,沿河群众守法意识不强,破坏工程事件屡有发生。(7)信息化建设落后。渭南河务局信息化建设由于受资金和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发展缓慢。在20__年以前,该局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由20__开始,该局陆续购置了一些办公必须的硬件设备,才建成了渭南河务局局域网,形成了该局信息化建设的雏形。但要想适应水事活动信息“办公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存储数字化、决策科学化”的要求,逐步建立与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地位相适应的、能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相结合的水利信息化体系,急需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8)基础研究工作滞后。长期以来,河务局只满足于工程日常管理养护,基础研究工作基本未开展。近期由于省局和领导重视,已开始起步,有所改观,现在正在进行渭河超标准洪水预案研究工作。但总的来说,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完整的基础研究体系,对高新技术应用与推广迟缓,基本资料数据库尚未建立。(9)河务局机关急待搬迁。河务局机关占地4.6亩,现有住宅楼两栋,办公楼一栋,机关院落已全部利用,无发展空间,加之地处背巷,位置较为偏僻,极不利于单位长远发展,急待搬迁。2.6综合分析从省江河水库管理局、渭南河务局内、外部环境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总体上有利于单位发展和改革。当前发展的有利因素:一是基本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发展的态势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促使各项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二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环境友好”、“人水和谐”、“以人为本”等新理念的提出和全面贯彻实施,为库区、流域管理以及单位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三是省江河管理局(渭河流域局)的成立、水管体制改革试点成功、河务局机关搬迁以及维修养护企业的组建,既为我们现阶段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又为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四是随着渭河重点治理项目及防洪续建等三个项目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库区治理、流域管理以及全局上下更好、更快地发展;五是全局在上级乃至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认可度,以及当前较好的外部环境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六是全局奋发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以及谋事、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氛围已全面形成并日渐浓厚,必将成为我们干好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和今后需要我们深刻地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攻坚,各方面的改革将从向核心转变,特别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将对全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二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改制的深化,我们在决策能力、管理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成本效益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诸多领域将带来新的考验;三是单位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如何实现人的价值与组织目标价值的有机结合,如何把握结合点、搭建“互赢”的平台,需要认真总结和探索;四是事业发展的期望与经济压力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需要全局上下共同不懈地努力;五是随着江河流域管理机构的成立,我们将面临全新的工作领域,如何定好位、履行好职责以及思维方式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如何适应新的要求,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特别是如何构建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和谐管理体制需要我们在深入地实践中去探索和解答;六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单位”、“人水和谐”、“以人为本”等一系列新的理念如何在库区、在渭河流域以及全局贯彻落实,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研究,并付诸实践。3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3.1发展与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将库区、渭河放在流域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以维护渭河健康生命为目标,不断探索治理库区及渭河的新思路;以防汛保安为己任,以体制改革和单位搬迁为契机,以养护企业和自主创新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各项管理的科学化,努力为建设健康渭河、安澜库区、和谐单位、库区流域的统管做出应有的贡献。3.2发展与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渭南河务局发展和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1)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体制改革要在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效绩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单位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3)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3.3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发展思路可分为两个方面考虑。主业—河道工程管护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所辖河道工程建设全部达到设计防洪标准;河道工程管理养护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堤防;水行政执法实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开展渭河防洪预案、抢险先进技术、渭河河势发展规律等基础研究工作。实现渭河安澜,人与河流和谐共处的目标。水利经济发展,应紧紧抓住国家给水管单位改革3—5年过渡期政策优势以及该单位作为改革试点单位先走一步的时间优势,抓早动快,加快绿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做强、做精。按照建立现代企业要求,坚持高起点,重点加强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培养和机械设备配置,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为主业,发展特色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力争发展成为渭河流域乃至全省水利工程一流维修养护企业,兼营城市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堤防工程专业承包、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河道采砂等业务。长期发展目标是脱离母体,实现经济独立,完全自立,真正走向市场。4战略与目标4.1swot分析swot分析法是竞争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swot法进行选择分析,就是将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弱点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 论(如对策等)。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人们对组织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研究,有助于人们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对策。渭南河务局的swot分析如表4-1所示:表4-1渭南河务局swot分析外部环境机遇挑战·渭河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实施·水管单位改革,人员经费及河道工程维护修全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三管局机构升级,管理范围和职能扩大·渭南朝阳路院落开发,为单位搬迁带来机遇。·水管改革试点单位,各级支持创造的良好外部环境及政策优势·具有黄委、省上双重管理,多方面支持的优势·国家水利建设总投资有所减少·陕西省经济欠发达,财政困难,核定两费标准低,一步到位难。·河道工程标准低·堤防断面小、质量差、隐患多·水政执法关系不顺,难度较大内部环境优势劣势·职工队伍年轻、有朝气,凝聚力强,奋发向上氛围好·领导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单位地处渭南城区,有地理优势·国家二级水管单位·护河地土地证未办理,可利用土地资源少·水利经济刚起步、总量小·职工思想观念落后·技术人员少,技术基础研究不够·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待遇不高4.2总体战略渭南河务局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建设达到设计标准的标准化堤防工程,把渭河渭南段堤防工程建成渭南市城市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河道工程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区域内水资源、河道采砂、涉河工程审核管理等水行政执法工作实现规范管理、文明执法;大力发展以维修养护为主业的、兼营其它的现代水利企业,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力争成为渭河流域、全省乃至黄河流域的一流维修养护企业;最终实现渭河健康、库区安澜的总体目标。水利经济发展战略是:发展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为主业,兼营与之相近的城市基础设施维修养护、河道采砂、园艺绿化、堤防工程专业施工、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复合型企业。发展主旨是专业化、特色化,主业做强、做精,发展目标是成为渭河流域、全省乃至黄河流域一流维修养护专业队伍,最后完全脱离母体,自立自强,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4.3战略目标分解渭南河务局“十一五”期间战略目标可具体分解为:(1)辖区内所有的堤防全部建成部级标准化堤防,30路面实现黑色路面;建成花园式“窗口”河道工程4处;护堤地划界工作全面完成,50护堤地拿到所有权;八里店文化长廊全面建成;管理房全面改造并建成5处花园式庭院。(2)按照国家标准完成管养分离工作,实现工程养护企业化、养护任务市场化、防汛技术指导专业化。(3)养护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建成,企业注册资金达1000万元以上,年完成施工产值超过3000万元,实现纯利润300万元以上,公司正式职工达到80人以上,其中技术人员不少于50,由单一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过渡到维修养护与水利工程施工并驾齐驱。(4)适时成立养护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和监理公司、河道采砂公司和绿色企业建成运营,河务局经济形成以绿水公司为龙头,以绿色企业和沙石资源开发利用为两翼,以规范收费为补充的格局基本形成。人均收入超过2.5万元。(5)组织机关搬迁全面完成,职工住房全面解决。(6)依托计算机、通讯、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完善局域网建设,实现与省局及黄委的网络对接,实现工程堤防线全线全息监控,为工程管理和防汛工作提供服务;(7)创建省级文明单位。5发展期的主要任务5.1防汛工作5.1.1防汛工作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局按照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的安排部署,遵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指导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防汛工作以确保防洪安全为中心,认真落实防汛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配合地方防汛指示,进一步完善“防、抢、撤”三位一体的防洪预案,当好地方政府技术参谋。加强洪水灾害宣传,提高广大群众防洪减灾的意识和能力,积极配合区政府及各乡镇(办)发动群众,开展防汛工作,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力求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和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5.1.2防汛工作重点“十一五”期间,根据河务局防汛工作的目标,河务局防汛工作重点如下:(1)全面开展例行的防汛检查。防汛检查是防汛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十一五”期间,河务局要坚持不懈抓好防汛检查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在汛前、汛中不同阶段,对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防汛仓库和物料、通讯设施等进行认真检查,查找出防汛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留死角。对于影响安全度汛的问题,如獾洞、违章建筑及垦堤种植等,自己能解决的及时解决,自已无力解决的,向上级和地方防指专题报告。对存在的老问题和检查出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在局防办规定时间分级上报。并组织技术人员安排时间对所辖堤防进行了测量,整理出河道堤防的最新资料,做好水管体制改革的基础工作。同时,重点认真做好通信与网络的设备预检预修工作。安排部署汛前设备预检预修工作,组织力量,制定计划,实行包机包人的岗位责任制,对通信与网络内的程控交换设备、微波设备、电源设备、传输设备等机器逐台逐机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对无线接入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了维护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疑难故障组织技术攻关,不让设备“带病”工作。(2)认真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责任制是防汛工作的制度保障。“十一五”期间,河务局要明确目标,[此篇范文为文秘站 作者呕心呖血之作()-未经过文秘站网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强化责任,一方面抓了自身责任制的落实,重点部署了局领导分工包段责任制和技术人员包险工险段责任制,将防汛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另一方面督促地方防指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负责制及穿堤建筑物和险工防汛责任制,真正做到人员、思想、组织、措施四到位。(3)修订防洪预案,培训抢险骨干。“十一五”期间,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记取“03.8”教训,依据省局《防洪预案》、《防抢技术规程》等制度,组织力量,精心编制防洪预案和防洪工程抢险方案,对防洪预案和防洪工程抢险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建立防洪预案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防洪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防汛调度和上级机关的查询。并要根据各区域、单位的实际分级细化预案,加强宣传,使得预案家喻户晓。采取多种形式,对本局防汛技术骨干、运行观测科和维修养护公司项目部全体人员进行了防汛抢险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和演练,以提高水管单位与维修养护单位人员的防汛抢险技术水平,增强实战能力,当好地方防指参谋。(4)整合资源,建立防汛信息数字平台,。以“数字防汛”为突破口,全面整合各种防汛自动化系统软件和数据信息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防汛信息数字平台,应用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努力实现重点河段防汛防凌现场图像远程传输、防汛视频会商、自动水位遥测站建设与信息集成和汛期预警系统等,有效地提高了所辖河段的防汛现代化水平。(5)宣传水法规,强化依法防汛意识。随着水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依法防汛是今后防汛工作的方向。“十一五”期间,在认真总结过去水法规宣传工作的基础上,转变工作思路,加大投入,扩大宣传范围,在汛前的“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期间,针对防汛和管理工作的现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沿河群众遵守水法规,共同爱护水工程。同时,本着“以测促学、测试与学习结合”的原则,在全局范围内举办水法规知识答题竞赛活动,强化干部职工依法管理、依法防汛的意识。组织防汛抢险技术座谈,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为做好防汛抢险工作献计献策。(6)下大力查处侵占、破坏水工程的不法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违章建筑、垦堤种植、占堤打场晒粮、违章堆放秸杆垃圾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十一五”期间,为配合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要当好“流域生态代言人”,加大水政执法力度,一方面做好群众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一方面对拒不配合的钉子户施以重拳,打掉其幻想和侥幸心理,维护水法规的严肃性。(7)及时做好水雨毁的灾情上报和修复工作。针对流域降雨特性和河道堤防工程现状,把 汛期水雨毁的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做为防汛基础工作来抓。组织技术人员密切注意水雨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水雨毁等灾害问题。成立了雨后小分队,不失时机地在雨后上堤查处违章行驶车辆,填垫水沟浪窝。(8)主动与地方防指联系,履行参谋职能。防汛抢险工作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按照法定职责,定期组织有关人员专程渭南市防指汇报防洪预案的编制工作,召开了联席会议,邀请防指有关成员到责任区熟悉情况,履行职责。主动征求对我局防汛准备工作的意见,为做好所辖河段的防汛工作。(9)及时检查、落实防汛储备物资。“十一五”期间,河务局要对防汛储备物资定期及时进行落实,核清防汛物资储备数量,对不足物资及时进行补充,对料物和防汛器材进行翻晒、清理,对防汛设备进行保养,确保防汛抢险的需要。(10)制定、健全、实施堤防管理法规。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堤防管理法规,并不断与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协调,修改完善,争取支持与认同,并不断强化实施。5.2工程管理与养护5.2.1工程建设目标按照建立一个机制(以堤护地、以地养堤、良性循环),做到两个结合(建设与管理结合、管理与开发结合)取得三方受益(防洪受益、经济收益、环境收益),落实四项责任(质量责任、防汛责任、管护责任资源增值责任),实现“五化”标准(堤防断面标准化、堤顶路面黑色化、护堤地林网化、管理标准规范化)。工程管理以防汛保安为中心,以工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重点,依托国家二级河管单位的优势,全面提高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工程日常管理维护,创新工程管理机制。以“管养分离”体制改革为核心,增强意识,强化措施,积极稳妥,全面推进,在确保所管辖的防洪工程发挥最大防洪效益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工程运行成本。以行政许可法为依托,坚持依法管理,加强工程巡查力度,提高工程完好率。20__年末,全面完成堤防标准化建设,实现堤顶黑色路面建设,满足河道管理和防汛抢险的要求。完成堤防加高培厚标准化建设工程55.81公里;完成废弃穿堤建筑物拆除复堤9处;完成堤防淤背工程55.81公里;完成堤防帷幕灌浆55.81公里。建设河道工程11处,136座坝垛,1段护岸。建设40公里的沥青防汛道路,满足防汛需要。完善5处管理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双王、田家、河滩李、杨家、苍渡五处管理院落,管理院落要每年集中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发挥其作用。根据《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完成辖区5689亩国有水利工程土地确权工作和黄委下达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计划,创建国家二级河管单位。加强生态景观和环境保护建设,以建设生态型渭河为终极目标;建设八里店、梁赵、上涨渡、河滩李四处花园式“窗口”形象工程。20__年完成各种标牌统计工作,完成规划工作和建设任务。积极推动“数字工管”系统的应用工作,实现堤防全线质量安全信息实时监控,实时掌握工程运行状态,评估工程安全状况;自动生成工程维护方案,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5.2.2工作重点“十一五”期间,根据河务局工程管理与养护的建设目标,河务局工程管理与养护工作重点安排如下:(1)重视辖区内工程项目的规划及争取审批上马。按照标准化堤防建设要求和工程险工地段安全加固要求,重视中长期项目实施的规划,积极争取作为主管部门的江河局及黄委会乃至国家的重视和批准,每年都有新工程组织实施,从而以此推动全局技术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及经济状况的大幅提高。(2)紧紧围绕防洪保安这一中心工作。对防汛技术预案进一步细化完善,落实内部防汛责任,扎实作好汛前(后)拉网式检查,认真做好险工、险点、险段的排查消号工作,按照规划逐步消号,努力实现“堤防不决口”这一核心目标。促进工程管理维修养护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狠抓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强力推进管护责任制的落实,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确保防洪工程的完整与坚固。(3)以管养分离为契机,全面推进体制改革。旧的管理体制是束缚发展的瓶颈,只有突破瓶颈,才能开创新天地。“十一五”期间,河务局应该进一步理顺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内部管理,不断降低工程运行成本,提高工程面貌,使工程管理日常化、规范化、科学化。以管养分离为突破口,进一步规范养护公司的管理机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4)以“数字工管”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库区工管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数字工管”系统的应用工作,实现堤防全线质量安全信息实时监控,评估工程安全状况;自动生成工程维护方案,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一方面,及时进行了科室责任分工,抽调对该局工程情况比较熟悉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数字工管”录入系统使用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做好“数字工管”系统录入的基础准备工作;二是明确专人进行信息采集录入,对录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质疑,及时解决。录入内容主要包括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闸、穿堤建筑物、生物工程、附属设施等基本情况;三是对已录入信息进行再检查,确保工程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的标准化和数据的采集质量。(5)不断强化日常养护工作。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管理思路,今年将着重加强工程管理养护日常化、经常化。和养护公司签定工程维修养护合同,对养护合同,对养护公司实行合同化管理,按进度结算。开展工程维修养护,严格按照《养护公司管理办法》、《养护公司考核办法》实行月度考核,并依据月度考核情况进行养护费用月度支付,奖优罚劣,月度兑现。在养护公司形成争帮赶超良性竞争局面。(6)做好养护内业管理工作。“十一五”期间,我们不仅要重视工程外业工作,同时要加强内业资料管理工作,解决因为忽视内也资料管理造成的资料填写不规范,各种资料缺口较大,归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考核时往往临时突击补资料。不断加强内业管理,建立健全内业资料管理归档制度办法的制定,组织所有内业人员进行统一学习,严格按照制度执行。5.3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5.3.1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水行政执法的通知》为主线,按照“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管理标准化、执法行为合法化、执法文化标准化、考核培训制度化、执法统计规范化、执法装备系列化、监督检查经常化”的要求以及“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原则开展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水行政管理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由重“受理审查”向“受理审查”与“监督验收”并重转变;积极探索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及水政与河务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强化日常水政监察;坚持执法巡查制,落实案件查处责任制,建立水事案件预防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抓好采砂规模管理试点工作,推进规模化管理进程。5.3.2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工作重点“十一五”期间,根据建设目标,河务局在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方面的工作重点是:(1)加强执法队伍业务素质培训。把水政队伍业务学习与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相结合,组织开展执法人员政治理论、法律知识、治黄业务等知识学习和培训,积极参加流域和地方各级组织的执法培训,鼓励自学和高等法律学历教育。采取“走出去、学回来”的方式,加强与黄河系统内部或流域外兄弟单位的联系,认真学习其执法经验,不断提高全员业务素质和整体执法能力。(2)争取将水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解决开 展水政执法活动经费活动。(3)认真贯彻执行《水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防洪法》等法律和本省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规范各项水事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力争在“十一五”末,达到水政管理法制化、规范化。(4)面向群众,注重实效,开展形式多样的广泛深入地宣传工作。3月22日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对沿河乡镇进行《水法》、《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宣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纠正违章、违规事项。(5)建立水政巡查制度,不定期开展巡查活动。严厉打击在工程上的乱堆、乱放、乱晒、乱倒垃圾等现象。(6)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在执法实践中注重锻炼队伍实战能力,特别是大胆启用年轻的执法人员,使执法氛围朝气蓬勃、精神抖擞,从而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办案水平,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河。(7)加强务实作风建设。针对治黄工作点多面广,水政执法队伍树立以服务、预防、文明、主动的执法意识,积极为基层部门或从事水活动的人和单位提供热情的法律咨询、协调服务等业务。并要求水行政执法人员贴近实际,每月在一线班组住队必须五天以上。(8)严格落实执法工作制度。包括执法工作程序、执法文书制作、案卷材料管理、执法统计和大案要案报告制度等,强化责任意识,杜绝敷衍了事,弄虚作假、补造材料。(9)按照《陕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库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加强河道采砂和河道建设项目的上报、审批和现场日常管理,不断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重点加强河道采砂的现场管理,使河道采砂达到规范化运作,使河道管理范围内每个建设项目手续完整,管理规范,无违章施工事件发生。(10)积极改善执法队伍的硬件设施。在单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为执法队伍配备了调查取证的专用工具和装备,机关车辆管理部门为水政执法开绿灯,随时听候调遣,以确保执法巡查、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序开展。5.4水利经济建设5.4.1水利经济建设目标省局下拨的管理经费极其有限,工程维护资金人头经费缺口和工管缺口极大。“十一五”期间,在经费极为短缺的情况下,渭南局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机遇,保正常运转和实现堤防管理高标准,发扬创新精神,展示水利特色,千方百计抓水利经济,以弥补管理经费和养护经费的不足,为渭河的治理开发工作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十一五”期间,发展水利经济应按照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立足库区水土资源,改变工程经济占主导的现状,寻求新的经济增涨点,以创收增效为目的。发展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为主业,兼营与之相近的城市基础设施维修养护、河道采砂、园艺绿化、堤防工程专业施工、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复合型企业。发展主旨是专业化、特色化,主业做强、做精,发展目标是成为渭河流域、全省乃至黄河流域一流维修养护专业队伍,最后完全脱离母体,自立自强,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5.4.2水利经济建设工作重点“十一五”期间,根据河务局水利经济的建设目标,河务局水利经济建设工作重点安排如下:(1)力争20__年全面完成护堤地划拨任务,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护堤地。充分利用护堤地的水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逐步由福利型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经营理念也由原来的靠保护生存转为走向市场创效益。如:可以结合护堤地开发,多措并举,调整企业结构,完善运行机制,构建形成了以大棚蔬菜、冬枣园、花卉园、樱桃园、银杏园、育苗基地等为主体的淤区经营模式。(2)以管养分离为契机,进行人员资产重新组合,发展绿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20__年力争取得维修养护工程三级资质。20__年取得维修养护工程二级资质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民建施工三级资质。“十一五”末,把公司发展成为注册资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实现纯利润300万元以上,公司正式职工达到80人以上,其中技术人员不少于50,发展成为“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为主业,兼营与之相近的城市基础设施维修养护、河道采砂、园艺绿化、堤防工程专业施工、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集团股份制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承接工程。(3)适时成立养护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和监理公司、河道采砂公司和绿色企业建成运营,河务局经济形成以绿水公司为龙头,以绿色企业和沙石资源开发利用为两翼,以规范收费为补充的格局基本形成。人均收入超过2.5万元。(4)创建花园式窗口工程和渭河文化长廊,搞好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水利旅游是拓展水利多种经营、深化水管单位改革的有效途径。水库、河道公园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水是水利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得天独厚的资源,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水、土地等自然资源,在水下、水上、空中开发旅游项目,使之成为旅游工程,带动局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十一五”期间,河务局以“大堤绿起来、渭河美起来、职工富起来”为目标,大力发展林业,使集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为一体的防浪林、防护林、行道林,成为了渭河大堤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辖段险工地段,开展风景区开发,在不影响河堤工程安全和建设的前提下,建设部分人文景观。旅游开发难在资金筹措,关键是靠市场运作,吸纳社会资金。一是做好广告宣传工作,参与各种招商引资会,促销资源,引进投资;二是坚持多种引资形式和多种所有制来开发旅游;三是制定出实事求是、起点较高、具有超前意识和特色的水库旅游总体规划。(5)开发朝阳路庭院经济。20__年朝阳路院落全面建成,20__年门面房向外租售,开始资金回笼创收。5.5信息化建设5.5.1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立节约型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前二十年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向全党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的总体要求,这些均为水利信息化工作指出了方向。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水资源在新时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以“金水工程”命名的水利信息化工程被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列为国家重要信息化业务系统在“十五”期间优先实施。水利部按照中央关于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要求,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并将“全面加强水利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 体系,初步实现水利信息化”作为20__年水利发展的十大目标之一。5.5.2实施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水利管理规划更多更高要求的提出,我们要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水利的信息化尽快实现水利现代化。首先,水利信息化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需要;其次,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的需要;第三,是管理部门实现职能转变和提高决策水平的需要;第四,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最后,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治洪涝干旱灾害、建立水质、水土保持检测管理的需要。通过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能够达到提高社会所需水资源的保证率的目标;能够为社会提供高可信度的防灾减灾服务和为保护水环境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支持;并且起到支持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作用。5.5.3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水利部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水利信息化列为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内容,提出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效率,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有利于政府服务社会,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水利工作。多年来,水利部在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逐步确定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十五”期间,特别是《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印发全国后,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就,主要表现为: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水利业务应用不断深入、新技术应用覆盖面逐渐扩大、行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实时监控试点、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大型灌区信息化等重点建设项目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水利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对水利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各种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仍不配套,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整体性还不够强,行业内的行政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十分困难。“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标准规范不全,形成数字鸿沟;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信息交流”和“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体制与发展不相适应”仍然是“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难题。“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建设将在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指导下,方面强调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将以业务需求为牵引,组织项目的分期分批实施,突出重点,实现尽快投入生产应用的目的。“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总目标是: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安全可靠的保障系统,构建与水利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初步实现水利信息化,为国家、流域、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对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提供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支撑。5.5.4河务局信息化建设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水利管理规划更多更高要求的提出,我们要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水利的信息化尽快实现水利现代化。“十一五”期间,河务局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紧跟“数字渭河”和陕西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工程,适应“数字防汛”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以科技创新、科学调度为突破,全力打造更加广阔的信息化建设平台。围绕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现代化主体,购置交换机、服务器、摄像机等大型信息化硬件设备,同时配置配套工程资料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办公软件。到20__年完成信息资源采集系统建设,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建设,工程资料基础平台建设,水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依托计算机、通讯、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河务局局域网建设,完成与省局及黄委的网络链接工作,为工程管理和防汛工作提供服务。5.5.5河务局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在防汛救灾中的作用,完善网络,积极推进防汛信息化进程,实现与省局及黄委的网络对接,为工程管理和防汛工作提供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1)“数字渭河”工程。根据省局搭建“数字渭河”工程的基本框架,渭河一维非恒定数学模型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配合省局完成渭河电子地图录入调试工作,加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力度,构筑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2)“数字工管”建设。积极推动“数字工管”系统的应用工作,实时掌握工程运行状态,评估工程安全状况;自动生成工程维护方案,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提高工程管理水平。(3)局域网建设。20__年,该局被黄委确定为工情险情信息采集试点单位之后,首先对局域网络进行了改造,增加了两台交换机,使交换机端口达96门,并对各科室的网线进行了重新布设,布设端口共计72个。进一步完善局域网建设,实现工情险情异地视频会商。(4)进一步加强河务局网站建设。现在河务局网站基本的框架已建立,但内容不够丰富,版面栏目等需要完善,没有反映出我局的技术实力、专业功底和特色,“十一五”期间,河务局要加强网站建设,要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会议及活动的信息;有关技术管理实践的探索、思考的内容;进一步推进“数字工管”系统建设;推行政务公开,如水雨情、重要断面的水情信息均可在外网;进一步健全oa办公系统,促进局内信息沟通;设立局长电子信箱,畅通民意;各部门要共享信息资源与成果。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河务局与社会之间的信息联系、沟通及互动交流。(5)自记水尺设置。工程非接触超声波自记水尺,水位数据读取时段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具有自动存储、打印输出和整编水位资料之功能,能够自动将水位信息发送到水位监测部门。自记水尺的推广应用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保证了洪水期间,特别是控导工程班人员撤守后水位观测资料的完整。(6)涵闸远程监控系统。系统利用广域网和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网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来实现涵闸的远程监控和管理。(7)工情险情实时监测系统。为了及时发现工程险情,确保控导工程安全,利用现代化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增强了工程安全监测的科技含量,实现了对渭河渭南段控导工程的远程监测、监视,及时获取工程工情险情信息,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5.6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是对在治理渭河和工程建设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结果是效益。技术管理又是一门集知识、智力、技术密集型的专业。5.6.1省局技术管理工作要求根据省局蒋建军局长在局20__工作会暨三届二次职代会上的报告,“十一五”期间,省局在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工程管理除体制、机制的改革外,必须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机具的引进力度,提高养护效率,减轻工作强度。引进既可保护堤坡又可创利的新草种,实现规模经营,增加收效,加强管理工作研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加强对洪水的研究,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洪体系规划,减轻洪水对人类的威胁。鼓励和支持重点水利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和普及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水利科技含量。省局规划“十一五”期间继续强化基础技术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基础技术工作体系。从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分析、成果应用等方面全面深化,进一步发挥技术专家委员会的作用,服务于渭河健康生命、服务于生产实践(防汛、新技术)、服务于事业发展。重点落实两个以上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充实、修改和完善《库区及渭河中下游基础研究发展纲要》;针对流域管理职能和当好河流代言人的要求,配合上级做好流域管理机构组建的相关准备工作;加强渭河流域统一管理的前期基础研究工作;组织一次渭河流域全面考察;积极搜集渭河陕西段水文水资源信息以及库区和渭河中下游相关的水 质监测资料,力争建立与相关单位的信息共享机制;继续推进一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研究,初步探讨渭河物理模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继续加强渭河河道治理效果分析和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渭河治理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5.6.2河务局技术管理工作重点“十一五”期间,我局要紧紧围绕“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这一核心目标,开展“维持渭河健康生命”的主要指标与战略措施的研究,建立完善的基础资料收集体系和技术标准管理体系,规范基础技术工作。每两年完成一次防洪大堤断面测量工作,06年完成河道工程单坝管理卡建设工作;20__年完成河道监测分析、洪水预报、洪水模拟、灾害评估等技术研究工作;完成汛后河势演变实测工作;20__年全面完成辖区内社会经济调查工作,并根据不同水位、不同区间的单位、人口、土地、资产、作物种植状况,提出不同洪水及发生决口不同部位的洪水风险评估报告;每年汛期完成对南山支流淤积观测;力争到20__实现“数字渭河”工程;完成每年汛期影像资料的拍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每年的堤防隐患探测工作;完成红外线观测仪代替落后的人工探测根石办法工程。5.7人力资源开发5.7.1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河务局人力资源管理是水利事业的后勤保障,它包括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人员激励、绩效考核等。根据目前河务局现状,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职工队伍素质、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人力资源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等。具体存在以下问题:(1)职工队伍结构、层次不合理水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较强的基础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此文若非在中文名为在文秘站 的网站出现,那均为抄袭。欢迎举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现有的职工队伍中,具有工程师职称4人,占在职总人数7。助工以下13人,占在职总数21。技师3人,高级工10人,领导干部8人。相比之下,职工队伍结构、层次不合理,非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大,技术人员比例所占较少,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奇缺,这对目前河务局科研项目的开展与业务拓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2)管理单位岗位缺岗严重。根据国家定岗定员标准和原则。渭南河务局应设置为8类32个岗位,定员55人。陕库办[20__]13号文《关于渭南河务局管养分离实施方案的批复》按逐步满岗的原则,将20__年管理单位岗位定为22人,并规定:“32个运行观测岗位留在管理单位,管理单位工作内容发包给养护公司,运行观测费由防汛费列支”,造成了33个运行观测、辅助类岗位空缺,且这部分任务交由公司完成无资金落实,加之内退、借调、病休共12人未在公司干活,但经费由公司承担,增大了工程养护成本。(3)职工思想观念、管理技术水平等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线职工专业素质较差,将成为影响河务局长远发展的决定因素。危机意识不强,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管理单位,缺乏靠技术吃饭,凭本领生存的思想,缺乏压力和动力,学业务、学技术尚未成为自觉行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少,工程管理工作科技含量低、手段落后严重影响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思想观念、管理手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有待加强。(4)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条件艰苦,有人才流失的潜在危险水管工作与其它行业相比,收入少,待遇低。近几年由于局领导思想工作比较扎实,效果显著,员工队伍比较稳定。但是,在这样一个经济时代,不从根本上解决河务局技术人员待遇问题,将为今后河务局发展埋下隐患。如果由于工资、待遇造成水管专业人才的流失,会使本来就匮乏的水管专业技术人员显得更加紧张,大大影响河务局战略目标的实现。5.7.2“十一五”人才规划全局现有职工72人,其中退休11人,内退9人,在职人员52人,在职职工占全局职工总人数的47.8。大中专毕业生29人,占职工总数的47.5。根据河务局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将局“十一五”末单位在职职工人数确定在90人左右。并且到“十一五”末,技术人员总数占职工总人数的60,其中包括渭河流域乃至陕西省水管专业技能拔尖人才1—2名。为了保证“十一五”人才发展目标的实现,应根据表5-1数据合理招聘员工:表5-1河务局“十一五”期间人才引进数量表(人)岗位类别每年招收人员合计20__年20__年20__年20__年20__年行政管理类11财务与资产管理类水政持法类111115水工、治河类4556626技术工人类111115其他技术类112合计78798395.7.3“十一五”期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为实施人才兴河战略,促进渭河治理开发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首先必须在思想上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必须把视野扩展到全方位、多渠道地引进人才。过去引进人才,往往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一味追求“短、平、快”,忽视了人才的储备。实践表明,引进人才,一定要着眼于未来,有战略眼光,要有计划地引进一些有发展前途的人才,避免人才“断层”,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2)通过“外引、内培、自学、岗练”等途径,强力打造一流治渭队伍。“十一五”期间,水管单位人员逐步到位,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达到85,强化水政人员自身素质,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作风过硬的治渭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外引、内培、自学、岗练”等途径,吸纳工程技术人员,继续鼓励支持职工参加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改善全体职工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外引”即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充实防汛治黄队伍。全局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85%,配备至少10名水利类本科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充实到各急需岗位,使该局的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得以长足发展。“内培”即从职工中挑选优秀的青年职工到高等院校深造。在青年职工中优选部分政治坚定、文化基础相对扎实的职工赴西安理工大学、杨凌水利技术学校深造,通过2至3年时间培养出能够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实用型专业人才。“自学”即鼓励职工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各类自学考试,不拘一格塑造各类人才。设立相关教育经费,鼓励职工积极参加自习,出台《渭南河务局关于职工参加培训和学历培育的若干规定》,采取报销部分学习费用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岗练”即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达到锻炼队伍、提高职工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目的。该局认真贯彻落实全河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除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专项业务培训,还通过“岗位练兵”、“师徒金搭档”、“爱岗位、练技能、革新创造争文明”、“创建学习型单位”等活动,不断促进基层治河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2)建立起了一套完善、规范、科学的激励制度。“十一五”期间,河务局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力营造适合人才成长、创业的良好环境,狠抓“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 才、重用人才”等环节,建立起了一套完善、规范、科学的激励制度。①目标激励机制:在全面认真了解职工任务完成情况、能力状况、需求、愿望情况,主动鼓励、指导、帮助每一位职工、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同志,针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志向抱负,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确立正确的奋斗方向和目标,设计自己的发展规划,并积极实践,从而建立起自发的、长久的、内在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动力,让职工在为黄河事业的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目标,让事业来留住人才。②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聘任制,实施竞争上岗,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通过职工和岗位的双向选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人职匹配”,帮助人才找到能真正发挥所长和效用的岗位,给每一位职工提供最合适的条件让其充分施展自己才华。③分配激励机制:结合单位特点,认真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报酬与业绩贡献挂钩,建立了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使职工收入与其劳动和贡献相一致,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重奖突出贡献者,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④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结合单位的发展需要,建立正常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学习进修、工作考察、短期培训、自学等方式给予那些适应工作岗位、成绩突出、有发展前途的职工以学习深造和继续发展的机会,并根据不同情况担负其相应的学习费用。⑤精神激励机制:对于成绩突出的职工,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和待遇,并利用各种有效的媒体大力宣传其业绩,提高其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创造一个尊重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⑥考核激励机制:根据职工的不同职位和工种,建立起在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充分民主评估的基础上实行严格的分类量化考核,给每位职工一个客观的、公正的评价,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并将其作为确定工资待遇、实行奖惩、晋级、职务升迁任免、竞争上岗的重要的、而且是主要的依据。⑦人才保障机制:人才可以引进,更要防止流失,要在工作、生活、学习上全方位地为他们提供宽松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公平竞争,不搞照顾。在技术职称上不论资排辈,既让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又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个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都较好的外部环境,使他们有施展才华之地。局里要努力为员工排忧解难,解决具体问题。如夫妻分居、父母体弱多病、子女升学就业、住房等问题,应尽量设法合理予以解决。在工作中要用人之长,不求全责备对犯过错误或说过错话、办过错事的同志,只要知错必改,就应充分信任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5.8组织文化建设组织文化一般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它是组织中成员的一种共同认知,能够强烈的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组织文化,不是写在员工手册或工厂墙上的标语口号,也不是诉诸报端的自吹自擂!组织文化,只能透过该组织的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来得以确定和为我们所认知。每一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无论这种文化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大肆吹嘘的还是秘而不宣的。5.8.1组织文化的作用(1)导向作用.组织文化能将全体职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组织发展的目标上来,不仅对组织个体的心理、性格、行为起导向作用,而且对组织整体的价值观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2)凝聚作用.组织文化能对职工的思想、性格、兴趣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职工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组织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把个人融合到集体中,减少内耗,使职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3)激励作用.组织文化能使全体职工看到自己组织的特点和优点,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产生热爱本企业的荣誉感、自豪感,激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5.8.2渭南河务局组织文化的意义组织文化是企业或组织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众意识和行为规范,开展组织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组织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深入改革、加快发展、改善服务的迫切需要,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文化,把职工个人的前途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全面发展的积极因素,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组织文化把尊重人、关注人、关心人作为中心内容,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促使员工形成强烈的认同感、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并形成自我激励、自我加压的强烈意识,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效益。因此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其'灵魂',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河河务局当前面临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发展对水管单位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河务局”要在这种激烈变化和严峻的环境下取得长期生存及不断发展,实现单位的宗旨和目标急需制定本单位的组织文化来整合现有资源,凝聚人心。5.8.3渭南河务局应倡导的组织文化企业组织文化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它是企业的灵魂,使企业产生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组织文化可以自觉地提出,也可以自发地形成;企业组织文化既可以为彰显的口号或明确的标识,也可以潜在于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管理制度。没有无文化的企业,也没有哪一家企业没有文化,无企业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南河务局要实现改革与发展的目标,需要立足“河务局”的现状,制定与本单位发展方向相协调的组织文化。工作理念: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组织价值观:治理渭河,开发渭河,管理渭河,经营渭河组织目标:维护渭河健康生命和库区安澜安全观念:珍视生命、杜绝隐患工作作风:务实、创新、勤奋、和谐组织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谐奋进管理理念:民主、和谐、团结、奋进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先生曾有两句名言:一是“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二是“文化从哪里来?由人化文。文化有何作用?以文化人”。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应当充分尊重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十年树本,百年树人”,“以文化人”的过程是渐进的,有如春风化雨,是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的。不能想象一个地方的文化短时期就可蔚为大观,也不可想象一个人的素养在短期内就有大的提高。因此,河务局的组织文化建设要靠积累和积淀,最忌急躁和浮躁,应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防止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和大轰大嗡,要扎扎实实地、持之以恒地向前推进。文化作为一种“总和”,特别是“精神”的总和,必须“以人为本”用思想来指导行为。要利用组织文化的力量,发挥河务局组织文化的凝集力和凝聚功能、激励力和激励功能、导向力和导向功能,实现河务局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新的跨越。5.8.4开展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1)建立组织推动保证体系。组织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必须建立一个既能统揽全局又能协调各方面工作的组织推动保证体系。(2)开展组织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要积极做好组织文化教育和教育引导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组织文化建设的意义、内容、特点和方法,使干部职工深化对组织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实施文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3)制定组织文化建设规划。以建立企业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和核心内容,本着组织文化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原则,制定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围绕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对 各部门的具体要求、工作任务和步骤,做到内容明确,要求明确,责任明确,期限明确。(4)加强组织文化的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要坚持开展群众性的组织文化建设,重视和发挥职工群众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建立以党、政、工、团为主要骨干队伍的基础上,努力动员职工群众参与组织文化建设的设计和实践。(5)将组织文化和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抓。着重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基层党校建设;继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实施新形势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开展“三型机关”、“创佳评差”和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推行和完善建家活动,争创两个省级“职工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和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增进职工身心健康,活跃干部职工文化生活。5.9管理体制改革5.9.1水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50多年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数千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等。目前,河务局虽已顺利通过国家二级水管单位验收,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同样面临着因此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而且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如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近年来相继投入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也将老化失修、积病成险。所以推进河务局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5.9.2河务局“十一五”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通过深化改革,规范资金的投入、使用和管理,力争在2年内,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市实际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通过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切实提高全市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管养分离”试点为契机,不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新机制,通过职工的双向选择,推行竞争上岗,实现人才的优化组合。继续完善绩效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进行。加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生态环境发展需要的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水政管理,坚持依法治水,为我局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管理保障。利用水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发展水利特色经济,确立“建设、管理、服务与发展一体化”的观念,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5.9.3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1)转变思想,调整思路。“十一五”期间,河务局要转变思想,调整思路,做到“强规划,争项目,争资金,争支持。”一是要加强渭河所辖段的整体规划,制定合理、科学的工程建设规划。二是要根据合理科学的规划,争取报批更多的建设项目,做到有事做。三是做好工程项目资金的预算决算,更多的争取业务和行政部门的建设资金投入,实现经济产值的逐年递增。四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其他业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为河务局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2)全面实现管养分离。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在对河务局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基础上,通过职工的双向选择,推行竞争上岗,实现人才的优化组合,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发展绿水生态工程公司,力争“十一五”末把公司发展成为“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为主业,兼营与之相近的城市基础设施维修养护、河道采砂、园艺绿化、堤防工程专业施工、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集团股份制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承接工程。(3)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要实现新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制定建设方案的同时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对没有管理方案的工程不予立项。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管理设施不健全的工程不予验收。(4)通过水管体制改革,实现人员、机构、经费三分离。管养分离的原则: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充分考虑现有工程、人员状况、机构设置情况,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合理界定管理和维修养护职责,确定管理和养护人员数量,将工程的养护修理工作岗位从工程管理工作中分离出去,单独成立养护企业。实现管理与养护的分离。同时正确处理了责、权、利的关系,明确了管理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在内部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效绩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5)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改进工作作风。积极深化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财务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大了执法监察和内部审计力度。建立健全了党委、行政的规章制度。解决了人事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部分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交流。在全局开展了“牢记两个务必、改进工作作风”活动,全局干部职工面貌焕然一新。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的原则,认真抓安全措施的落实和隐患的整改,全局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争取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的好成绩。(6)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兴局战略。用5年的时间将全局干部职工轮训一遍,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着力建设好讲政治、讲正气、顾大局、谋发展、管大事的领导集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确保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政、事、企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理顺,对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约束和监督,事业单位良性运转,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7)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出台行政、事业、企业三类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按照“预算法”和部门预算编制要求,把局属各级预算单位都纳入编制范围,坚决杜绝预算之外的财务经济活动。加强三级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重点抓好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促进三级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严禁“小金库”,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决不姑息迁就。严禁大额现金的提取和支付。6战略的评价与控制战略管理的基本假设是所选定的战略将能实现组织的目标。然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组织中每个人会由于缺乏必要的能力、认识和信息,对所要做的工 作不甚了解,或不知道如何做得更好,从而出现行为上的偏差;另一方面由于原来战略制定的不当或环境的发展与原来的预测不同,造成战略的局部或整体已不符合组织的内外条件。因此,一个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就必须具有战略评价和控制保障措施,以保证实际的成果符合预先制定的目标要求。start确立战略目标效果与标准比较end建立控制标准执行战略衡量实际效果战略完成情况改善执行战略是否需要修改标准是否需要修正目标找出原因外部信息修正目标修改标准继续战略有差异未完成已完成不可控制因素无差异可控制因素是是图7-1战略评价与控制过程河务局“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并付诸实施之后,河务局还需面临着一处重要的战略决策,即战略评价与控制。战略评价与控制是战略计划、组织活动、后果等为未来活动提供信息的全面评估与控制。战略评价与控制流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确定评价标准;根据标准衡量执行情况并分析原因;采取行动纠正偏离目标或标准的偏差。6.1战略评价战略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依据的是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分为两个步骤:首先确定战略目标制定的前提条件,其中主要包括分析和估计河务局的组织文化、其他内部环境、外部市场的变化及趋势,对同行业竞争对手进行了解;然后要确定战略实施的进展情况和各个时期所要达到的目标,找出河务局目前需要努力的方向,明确实现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出于战略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需要将前提条件和战略实施计划尽可能具体化、数据化,使战略评价能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评价标准具体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1)定量标准定量标准是采取一些数字模型或数据来表达评价的标准。因为定量标准强调数据说话,便于计算和分析,所以比较直观和确切,可以帮助决策者迅速、明确的对所取得的成效做出的检验、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战略实施的进程。根据河务局制定的战略目标可采用的定量标准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①业务方面。用现代化水平和准确性说明河务局在业务能力的水平,如防汛检测能力、水利信息化水平等。②市场方面。如河务局在发展水利经济方面,承揽项目资质能力、市场供应需求状况、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养护公司在战略实施中要达到的市场占有率、发展速度等。③效益方面。如河务局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预计要实现的经费投入、职工收入水平等。④实力方面。主要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较而言,其中主要指标有资产方面、产量及整体实力在行业中所占据的位置等。(2)定性标准定性标准是指对河务局内、外部发展环境、业务能力水平、行业竞争状况、经济资源供给等变化趋势的定性估计。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①外部环境。如国家、黄委和省局水管体制的改革,行业的整体竞争状况及河务局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②河务局内部。如河务局防汛、工程建设业务能力水平,经济资源供给方面的优劣势、战略与资源的配套性、组织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③宏观环境方面。如宏观环境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河务局战略与宏观环境的适应性,战略执行的风险等。6.2战略控制战略控制主要是指在河务局“十一五”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监测环境变化,检查业务进展,评价经营绩效,把它与既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标准相比较,发现战略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纠正偏差,使河务局所处的内部环境和河务局战略协调一致,使河务局“十一五”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实现。根据战略评价与控制的流程图,偏差的原因分析可分为可控制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相应得可采取主动与被动的控制方式。一般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即发挥河务局内部的优势,利用外部的机会,识别并抵御威胁,以及在内部弱点对河务局造成危害之前对其进行弥补,好的控制方式可促进企业内部的沟通,更好的推行战略实施。针对河务局的实际情况可采取的控制方式有:(1)控制的因素对于河务局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国家水管理体制改革,江河管理局体制改革等属于不可控制的因素,通常可采用回避控制、风险共担和制定权变计划等方式加以应对。①回避控制。外部环境的变化虽然不受河务局的控制,但增强战略实施过程的稳健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范围内有效的抵御某些没有给河务局带来过大影响的外部变化。使这种变化对河务局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产生负面影响,或即使产生不利的影响也能有效地将其对河务局的危害程度降低至最小。②制定权变计划。虽然外部环境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通常是难以预料和不可控制的,但在一个战略尤其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实施过程中,这种不可知且不可控制的事件的发生还是有相当的可能性的;且考虑到这种事件的一旦发生往往会对单位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有必要预先准备好一种或数种变通战略,以使战略制定者能对这一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因为有些时候,外部条件的变化会给单位提供一些意料之外的机会,这种权变计划就可以使单位及时地抓住并利用这些机会。(2)修正战略目标重新审视河务局内外部环境,构建新的使命,调整阶段目标,尤其是对定量目标的更改。使战略目标既具有前瞻性指导河务局发展,又切实可行。(3)修改控制标准改变单纯的绩效考核,在追求结果的同时注重过程,通过事前审查,在职工完成之前,采取审核、直接监督、预算等方式对职工的工作进行审核。制定详细的书面规章制度,比较职工的行为表现与标准的差别没,实行奖罚制度。在科技公司发展经营是,可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如给予职工一定的股份或股票期权奖励。(4)调整战略实施手段①组织文化方面。在新战略实施前和实施初期要充分利用河务局的各种宣传工具和专场会议对全体职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解释。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新、新水法,造就声势,依法找据,结合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十一五”规划,与业务工作联系起来,促进河务局的大发展。使广大职工树立起“全局”意识,使他们理解拥护改革、服从大局不仅是为了河务局,也是为了个人的明天会更美好的道理。②在经济资源上。河务局要坚持所确定的业务发展方向,通过科学决策决定投资计划,提前编制预算,合理发展经济和分配资源。一方面从库区工程建设投入争取多渠道、稳定的经费投入。同时,河务局要根据新战略的要求,发展养护公司,开展多种经营,努力发展水利经济,制定进入各新的业务单元的计划和日程表,然后按照制定的计划有序的、阶段性的逐步推进。③在组织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重组和薪酬制度改革方面。要做好职工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工作;要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人、高效精干的原则设置部门、单位和聘用管理人员;要妥善处理富裕人员,对分流下来的管理人员,鼓励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去工作,并保留原待遇两年不变。同时,要研究吸引、稳定现代化人才的政策并采取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稳固和发展高水平的人才队伍。④高效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规范的自动化流程管理,从而保持管理工作的稳定,进而减少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如在河务局内部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并引入财务软件,进行电算化管理。⑤发挥第一把手在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河务局的管理方式以集权式为主,战略制定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即首先由局领导班子制定河务局的整体战略,然后各部门、各单位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全局的要求,形成本部门、本单位具体的战略计划。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管理者容易把握发展和经营方向,可以对各部门、单位提供有关发展和经营方向的指导,而且由于河务局领导班子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战略眼光,能有力推动战略的实施。其缺点是,对于基层的职工来说,可能缺乏对战略的深刻认识。这样,职工的个人目标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全局的目标不一致,使战略无法有效的实施;同时,还可能使一些中层管理者或基层职工感到盲从,影响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些方面,有待于河务局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组织文化宣传和激励机制的有效发挥而逐步加以改善。在河务局内部,局领导班子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对各部门、单位的控制也较严密,这对于战略的贯彻实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战略是一个长期的、相对稳定的目标,战略一旦付诸实施,单位就必须立足长远,把资源集中在既定的战略上,培养核心竞争力,开发核心业务。7结束语回顾“十五”,成绩让我们欢欣鼓舞;展望“十一五”,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今年是全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水利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批转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按照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要和部署,全面总结经验,不断强化措施,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水务局人才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