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工作计划
栏目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4-11-20 热度:94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692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共有177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一、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园区开发建设22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0亿元,同比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7.2亿元,增长11.7%,税收占比达93.6%,国地税总收入达564亿元;进出口总额7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612亿元,保持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6万元,增长7.5%;r&d投入占gdp比重达3.35%,万元gdp能耗为0.254吨标煤,人均gdp约4万美元,综合发展指数、集约发展水平、质量效益指标跃居全国开发区前列。

二、园区产业发展情况

园区经过22年的发展,制造业方面基本形成两个核心支柱产业和三个新兴主导产业的产业格局,制定了“2+3”产业发展计划,提出重点提升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药、云计算三大新兴产业。服务型经济方面,重点发展金融、文化、物流、外包、总部等现代服务业,提出服务业倍增计划。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已成为园区第一、第二大制造业支柱产业,并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汽车及零部件三大较为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链,it和ic产业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3%和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68.4%。

新兴产业方面实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华为企业业务总部暨研发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2015年三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380亿元、280亿元和280亿元,增长27%、37%和40%。50家重点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均实现超亿元,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服务业方面累计集聚金融类机构超700家,其中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113家,经认定的各级总部项目达70个,区域金融中心高地加速形成,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5%。园区已成为全国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试点区域、全国唯一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全国唯一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和省商贸金融集聚示范区,并成功获批开展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贸易多元化试点。

三、园区开发建设主要做法

(一)坚持科学有序的开发建设

科学的规划建设是园区成功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园区成为中国开发区示范品牌的关键所在。始终坚持规划引领,“无规划、不开发”是园区首要的开发原则。始终坚持规划设计超前于开发建设需要,按照“50年不落后”的标准,加强规划的编制与设计。20多年来,园区累计投入2亿多美元,先后编制完成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形成了从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到建设指导详细规划、建设控制详细规划等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并且每隔5年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对全区总体规划进行全面检讨和调整。为确保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园区配套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划管理制度,实行“规划一支笔”,行政管理层不得干预,保证了规划的权威性。目前,园区开发现状与22年前的总体规划蓝图基本一致,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园区坚持“四先四后”顺序推进开发建设(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二产后三产、先基础设施开发后商业地产开发),从基础设施建设起步,先启动工业区,再以二产促三产,以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用于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使开发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与此同时,园区按照“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要求,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大规模集中建设了“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即:市政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燃气、供热、电信、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所有建设项目全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所有建设工程全部进有形市场招投标,所有建设工地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了滚动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环境立区、生态立区”理念,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协调布局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实现了开发建设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全覆盖。严格执行招商项目节能评估、环保准入和落后产能淘汰制度,累计否决不符合园区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300多个、投资额约20亿美元。超前建设了高水准的污水处理、供热供气等源厂设施,形成了“污水厂―污泥干化厂―热电厂―集中供热制冷中心”四位一体的循环型基础设施生态链,实现区域污水管网100%全覆盖,污水处理污泥100%全收集和资源化处置。

(二)构筑亲商富商的营商环境

园区紧密结合国情和发展实际,学习借鉴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园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开发运行机制。构建了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央和省市各级十分关心支持园区发展,在开发初就明确赋予园区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充分授权园区在土地、规划、环保、外事、项目审批等方面享有特殊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范围内全面行使和行政管理职能。园区坚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要求和扁平化管理模式,整合管理职能、减少管理层次、精简行政人员,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和区域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保证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廉洁、高效,园区建立了严格、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全面规范行政行为和公务员个人行为,所有机关工作人员均面向社会公开竞聘、择优录取。今年初,园区根据改革发展的形势需要,实施了新一轮机构改革,基本构建了大经济发展、大规划建设、大文化管理、大行政执法、大市场监管等大部门制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了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效率。积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园区始终把推动企业发展和帮助企业实现最佳投资回报作为政府工作的立足点,学习借鉴新加坡招商和企业服务经验,提出“亲商”服务理念,并建立了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投资运行成本、赢得最佳投资效益。创新完善了更符合园区发展实际的新型海关监管体系,包括进出口陆路口岸以及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海p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建立了“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亲商服务机制,定期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帮助协调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近年来,园区主动对接复制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经验,全面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积极探索外商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创新,持续深化中新金融合作创新,稳步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多元化等试点,营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三)推进创新驱动的转型模式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开放创新取得突破。2015年9月底,国务院批复同意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赋予园区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的新使命新任务,为园区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意见支持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明确赋予园区省辖市社会事务行政管理权限等14项政策支持。首次专家咨询联席会议成功召开,首个部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获批挂牌,开放创新各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先行先试加快探索。坚持“合作中有特色、学习中有发展、借鉴中有创新”,推动中新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在物流通关、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唯一”,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作用。各项金融创新政策落地,中新金融合作创新加快推进,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成效良好,跨境贷款合同余额超32.3亿元,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综合保税区贸易功能区封关运作,贸易多元化、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稳步推进。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型经济。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49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战略,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涌现出博世汽车部件、宝时得科技等一批智能工厂。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资源不断集聚,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38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多个、部级创新基地20多个、各类研发机构920个,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苏州纳米城等创新集群基本形成。人才规模保持领先。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累计有27所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入驻(其中中外合作项目11个),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深入实施“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累计入选国家“”135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37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9人,继续保持省市第一。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已建众创空间53家,集聚了硅谷pnp、百度创业中心、腾讯云基地、蒲公英等一批创新型孵化器,其中9家列入“国字号”序列,占全省22%;累计吸引孵化项目700多个,带动社会投资10多亿元,吸引带动了约7600余人创业就业,“金鸡湖创业长廊”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区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1200亿元,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本支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5年企业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80%,目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99件,保持全省第一。累计拥有各类科技企业38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5家,50家重点科技自主品牌企业销售额增长14.5%。一批科技龙头企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目前主板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15家、72家。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44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97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1-5月份共出生人数310人,其中违法生育12例,计划生育率为96.12%;目前怀孕393人,生孕合计703人,生孕合计占上年出生比例为72.77%;计划外怀孕73例,计划外怀孕率0.38%;采取各种避孕措施的人数2*65人,综合节育率为92.9%;知情选择的落实率为99.6%;外来育龄妇女48533人,其中已婚妇女24647人,查验率为90.99%,查环查孕率为59.99%。外出育龄妇女269人,其中已婚妇女255人,发证率为95.91%。违法生育12例,立案率为100%,金额兑现率为43.3%;半年来无行政侵权行为发生。

二、主要工作简要回顾

(一)领导重视,统一思想。

20*上半年,织里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在领导重视、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创新机制,狠抓责任措施落实。2月25日计生分管领导召集召开计生工作基础薄弱村计生指导员会议,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明确了工作措施。3月初召开了镇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村、社区书记、部门负责人、村、社区计生服务员、企业计生指导员参加的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分析2007年的人口计生工作,表彰奖励先进,层层签订新一年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4月份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创建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区的文件后,镇党委书记陈鑫堂在区政府下发创建文件上专门作了批示,要求镇党委政府班子人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创建方案的有关具体要求,每季听取计划生育工作汇报,并对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执行情况作通报。成立了织里镇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工作领导小组。

(二)规范信息管理,夯实基层基础。

计划生育工作基层基础管理是关键,上半年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完善村、社区计划生育帐、册,和各类制度上墙及存档。深入基层摸清底子,分类管理,重点管理,排出重点对象,建立随访联系制度。每月与镇防疫结种、镇公安户籍进行核对。每季与市区各医院出生名单核对。认真校正计划生育网络信息库信息工作。正确率达100%。认真及时正确地做好每月育龄人群的信息变动输入,及时规范完成月报和季报上报工作。及时反馈各、村社区计划生育每月生孕合计和人口结果实施表。

(三)发挥协会作用,提升宣传服务品位。

健全计划生育协会网络组织,发挥协会作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计划生育协会组织是宣传计划生育系列知识、服务群众的最佳途经。在“5.29”全国计生协会会员活动日之际,织里镇、村、社区共开展各类活动6次,举办了大型的《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知识竞赛活动。印制了计划生育宣传品围裙2000条,《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知识竞赛宣传手册500份。发放宣传品1500份,接受宣传咨询服务人数2100多人,为*地震抗救灾捐款5万元;慰问独生子女贫困母亲16人并赠送慰问金。参加活动的有镇党委政府领导、镇工会、妇联、团委、科办和文化站的领导,各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小组长和社会爱心人士。

(四)网络队伍保障,制度完善。

20*上半年,是织里镇村、居两委换届之年,为确保村(居)计生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镇党委政府统一思想,确保村、居计划生育队伍的稳定,提高了计划生育指导员的政治地位。换届后46个行政村45人列入了村两委会班子人员,其中有5人列入村支部,40人列入村委会。加强村、社区主要领导和计生指导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在(织政〔2007〕17号文件已下发的基础上又作了《关于计划生育专项奖励制度的补充规定》,下发织政〔20*〕13号织里镇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百分考核办法;实行了计划生育专项奖励制度;为进一步规范管理计划生育工作,制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制度,为今年织里镇计生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层。

(五)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管理。

20*上半年,织里镇计划生育严格依法管理,提高计划生育执法水平,加大对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针对上半工半年12例违法生育对象征收社会抚养费,立案率100%,应征金额75.6万元,已征32.8万元,兑现率43.3%。严格依法管理,抓重点难点,上半年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遗留问题9例,已结案6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6.07万元,行政拘留1例。加强违法怀孕补救措施落实制度,针对上半年18例违法怀孕工作难度较大的对象,通过镇计生办和村、社区干部苦口婆心,多次上门做引产动员工作,分别落实了补救措施。严格执行一孩办理身殖健康服务证,二孩生育审批制度,上半年一孩办证215本,二孩办证158本,持证怀孕生育率达95以上%。

(六)把握重点环节,强化流动人口管理。

流动计划生育人口管理与服务一直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流动人口管理这个平台创建已有三年了,织里镇流动人口信息网络管理不断完善,健全网络管理服务体系。制定了20*年织里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施行方案(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理服务考核细则、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督查制度)查证、验证率达95%。签订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协议书,签订率95%。

(七)推进示范社区管理,创出新亮点。

年初下发了关于创建织里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示范社区的实施意见,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社区、示范社区活动,提出了创建目标和创建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双向管理和重点管理。创建好六个一”工程建设,完善社区管理,逐步分类达标。做到组织领导好,宣传政策好,制度建设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

(八)优质服务、知情选择有新的进展。

根据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标准要求,充分发挥镇计生服务站作用,四月份举办了各村、社区计划生育指导员参加的优质服务、避孕知识和药具管理培训班,全面掌握计划生育的科普知识。计生服务站印制了《计划生育便民维权联系卡》2万份发放到各村、社区育龄群众手中。为育龄群众提供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九)完善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实施后,织里镇现享受奖扶对象921人。每年3月份要办理奖扶对象调查摸底审核手续,下年享受备选对象调查摸底。20*年新增办理对象131人。2009年备选对象129人。把享受对象和备选对象认真规范地输入网络管理。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层基础工作仍是重点。据去年专项治理行动清理获悉,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越来越突出,人户分离对象信息掌握滞后,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计划生育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及科普知识的知晓率偏低,违法生育现象时而发生。

2、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乃是难点。目前镇区的流动人口主要房屋出租、社区店面娱乐场所;企业单位用工人员;买户口的绿色户在人不在。这类人员的特点一是流动频繁、生育观念陈旧,也是违法生育的危险对象,他们中大多数来自农村,生育观念习惯于农村,在生育政策上误认为原农村生育政策,而且这一系列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难于解决,也许是长期困扰着织里镇计生工作的难点。

3、社会抚养费征收乃是难题。一是县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幅度与实际人均收入差距较大而导致经费兑现难;二是部门配合难而导致对那些富人收入取证难;三是对那些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对象就是申请法院执行,经费兑现率也达不到要求,造成一定的社会不良影响。

4、基层计生队伍总体素质有待于提高。部分基层计生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优质服务、独立工作的能力不强,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1、强化责任意识,实施督查制度。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生育工作督查制度要求,对村、社区的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定时进行督查指导。计生办全体人员工作要求以计划生育制度汇编为指导,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意识,保持计生工作的高压态势,咬死工作目标,巩固有效成果,确保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完成。

2、狠抓基层队伍建设。继续加强村、社区服务员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水平。注重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根据村、社区指导员面向群众、做群众服务工作的特点,培训以违法生育典型案例分析、工作经验介绍等为主,指导他们针对违法生育情况如何处理,提高他们做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新情况新要求,培训以集中辅导、现场会等为主,指导他们如何规范管理服务工作,提高他们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规范基层计生统计,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关心爱护基层计生干部,落实好他们的相关待遇。

3、深入推进示范村、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以村(居)民自治示范村(社区)、婚育新风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巩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成果。加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力度,重视与育龄群众的面对面教育,以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宣传为主,引导育龄群众树立新型生育文化理念。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5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21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主线,着眼于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托养服务需求,立足街道(镇)、社区(村)的工作实际,通过开展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活动,完善托养服务政策,整合托养服务资源,优化托养服务体系,拓展托养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满足需求。坚持人道主义理念,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最大程度上满足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需求,着力改善广大残疾人、特别是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生活、生存状况,确保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2、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以街道(镇)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村)残疾人托养服务点建设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典型示范,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以专业托养机构为主体、社区日间照料为依托、居家护理服务为基础,布局合理、就近就便的残疾人托养服务网络。

3、开拓创新、营造特色。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拓展托养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容,增设服务项目,进一步满足残疾人生活照料、专业护理、职业康复、心理疏导和文化娱乐等个性化服务需求,努力形成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特色。

三、目标任务

至2011年底,通过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验收,街道(镇)全部建成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30%以上的社区(村)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点,基本形成政策配套、制度健全、服务规范、管理严格的残疾人托养服务长效机制。

四、部门职责

1、区残疾人联合会。承担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牵头相关部门组织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工作,认真协调具体事务;指导街道(镇)、社区(村)结合实际,针对需求,创造条件,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多种形式的托养服务。

2、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把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和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开展。

3、区民政局。负责将社区(村)残疾人托养服务点建设纳入全区社区建设整体规划,列入社区工作年度计划同步考核。

4、区财政局。负责做好残疾人服务(托养)资金的审核管理和使用监督工作,核拨“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费,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经费保证。

5、各街道(镇)。负责制定本辖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和社区(村)残疾人托养服务点建设计划,建立创建工作机构;开展残疾人服务需求调查,建立托养需求与服务档案;因地制宜开展以日间照料为主要内容的托养服务,完成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五、方法步骤

1、组织筹备阶段(2011年3月)。成立“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创建工作任务,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实施推动阶段(2011年4月-7月)。根据实施方案要求,以街道(镇)为单位,严格对照创建标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逐项落实。

3、自查评估阶段(2011年7月-9月)。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考核评估标准》、《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考核评估标准》进行自下而上的检查评估,查漏补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迎接检查阶段(2011年10月-11月)。完成所有创建工作,提出验收申请,迎接中国残联组织的“阳光家园”示范区检查验收组的考核评估。

5、总结表彰阶段(2011年12月)。全面总结创建工作,表彰奖励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任务。为加强对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活动的领导,区成立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残联,负责创建活动的计划制定、组织推进等日常工作。各街道(镇)要将残疾人托养工作和“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创建计划,抓好任务分解,扎实有效开展好创建工作。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47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2分钟,共有210位用户关注,25人点赞!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及《中共市江干区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江干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现就加强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加强和创新人口计生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水平为重点,积极推进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管理水平,促进我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以“枢纽、创新、低碳、人文”为导向的“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总体目标

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试点先行、典型引领、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以服务为先、完善管理为原则,探索出一套特色鲜明、运转高效、平稳有序、适应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要求的新型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化水平,努力保障和维护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全体居民群众平等享受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贯穿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权益需求和保障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共享社会管理创新成果。

——坚持实事求是。紧密结合江干实际,遵循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计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发展模式及工作基础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创新的重点和方向,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坚持方法创新。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总要求,加强实践探索,注重方法创新,坚持抓点带面、整体提升,切实增强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统筹推进。要发挥各方优势,加强人口计生与公安、教育、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政策衔接,积极探索整合管理力量和信息资源共享,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努力形成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

——坚持示范带动。各街道、镇要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创新,推动试点工作,坚持渐进式推进。并在充分挖掘、总结、推广和拓展试点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边干边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带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宣传引导。宣传教育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手段。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转变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人口计生宣教工作必须进行创新和发展。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的脚步,更好地服务于人口计生工作。一是抓理念创新,积极打造江干特色人口文化精品。以传统地方文化及民间艺术有机融合为特色,注重家庭人口文化的发展,努力打造“一镇(街)一品”、“一村(社区)一样”的富有江干特色的人口文化宣传精品。并通过政府采购、自我制作等方式,实现全区人口计生宣传精品全覆盖。二是抓载体创新,大力实施新型人口文化建设工程。要紧紧依托社区(村)特色,与背街小巷改善、新小区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推进特色人口文化传播基地、人口文化广场、新型生育文化园、人口文化书屋等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群众作用,让育龄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型生育文化教育。三是抓机制创新,构建人口文化传播新体系。将婚育新风融入到社会文明建设之中,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人口计生门户网站,有效运用新媒体和现代远程教育传播等手段,继续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宣传节点,打造具有江干特色的人口文化传播体系。通过广泛组织社会宣传,展示江干人口计生新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社会各界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支持。

(二)探索全员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实施全员人口服务管理是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人口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手段;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一是建立网格管理责任机制。按照“分级分片、划片包干、责任到人、跟踪服务、精细管理”的原则,在社区(村)实行网格责任制,将社区(村)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管理区域,设立网格责任人,明确工作责任,推行网格管理绩效考核,逐步建立起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工作新机制。二是创新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模式。按照“管理求实、宣传到位、服务到家”的工作理念,继续深化完善“五位一体”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模式,进一步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协会建设,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以同乡会、行业协会和商会等为载体建立具有不同工作特色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水平。三是破解特殊人群管理难题。健全社区(村)与驻区单位、企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机构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协调机制,建立“社区负责、单位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参与”的计划生育工作模式,重点抓好高档住宅小区人员、拆迁在外过渡人员以及人在户不在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有效破解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的计生难题。四是加强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坚持以基层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管理应用和实用软件的开发,探索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深化数据开发利用,研究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与其他人口数据库的共享支持系统,拓展便民服务应用通道,发挥人口数据分析、预测功能,将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打造为“人口管家”。五是建立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员队伍。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热心社区服务的人员担任全员人口管理信息员,承担以人口基础信息为主,兼顾各项社会事务基础信息的采集、反馈工作,同时协助开展政策法规宣传、了解社情民意等。基层综合管理信息员队伍应以专职人口计生管理信息员为主体,公安户籍协管员、社区工作者、楼道长、社区志愿者等为补充,并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强调队伍与社区群众的紧密联系,确保基层工作责任的全面落实。

(三)推进优质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保障全员人口平等获得计划生育及其他社会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逐步实现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一是大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把计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乡区域统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中,按照“区级做强、镇(街)级做优、村(社)级做实”的思路,以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示范窗口为契机,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积极提升基层服务机构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建成具有江干服务品牌特色的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体系,实现机构建设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服务窗口配置标准化、氛围家园化、环境温馨化。二是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坚持和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满足被服务者需求为重点,不断调整优质服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拓展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范围,确保育龄群众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获得适宜的优质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专项考核机制,推进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家庭保健等服务,为新婚夫妇提供包括婚、孕、产、育在内的全过程、个性化的咨询和指导服务,着力提高群众“两免”参检意识。建立完善育龄妇女生育健康档案和出生缺陷高危人群信息库,加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全面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完善全员人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统筹兼顾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各项利益,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促进全员人口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四是推进服务队伍职业化建设。创新培训方法和形式,努力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健全职业化培训体系,着力推进生殖健康咨询师、人口社工师、人口统计师、育婴师、早教师等新职业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生殖健康咨询、家庭计划指导、人口信息统计、心理咨询等能力的人口计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四)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幸福是人口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做好家庭工作、促进家庭发展是全面做好新时期人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建立全程“立体式”利导机制。以提高家庭的发展能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重点,探索建立和完善一套自上而下涵盖家庭创建、子女孕育、子女出生、子女成长、免费服务、困难扶助与风险防范、家庭发展、父母养老、特殊计划生育家庭补助等家庭发展全过程的优、奖、扶、助等福利制度,同时积极推进有关计划生育政策与相关公共政策的衔接。广泛开展各种关爱、关怀、帮扶行动,落实“生育关怀”项目,实施计生家庭创业扶持行动,不断提升计生家庭的幸福指数,实现更高层次的惠民。二是扎实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充分发挥计生协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支持、指导和帮助基层协会从实际出发,创新方式方法,开展“亲情牵手结对帮扶活动”、“关爱女孩活动”、“关爱空巢老人活动”、“牵手新市民活动”、“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活动”、“幸福家庭活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等,尽力满足计生家庭和育龄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生产、生活、生育、生殖健康服务需求。三是努力打造“生育关怀·幸福家庭”公益品牌。以计划生育家庭为主体,通过搭建家庭信息、扶持救助、服务指导、利益导向等平台,实现人口计生工作与幸福家庭发展工作各项任务的有结合。注重把握舆论导向,围绕幸福家庭发展工作深入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形成良好宣传氛围,引导计划生育家庭积极主动地参与幸福家庭建设,从社会和家庭两个层面,帮助群众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发展观和幸福观。同时培育一批“生育关怀·幸福家庭”示范企业,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就业机会,努力将“幸福家庭·关爱一生”活动打造成为我区一个重要公益品牌。

五、工作要求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各地要在工作推进中,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从转变工作思路入手,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在着眼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注重人口结构的优化,注重家庭发展能力的建设,注重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加快角色转变,从满足群众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出发,创新服务机制,确保居民群众获得满意的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

(二)加强领导,全力保障。各地要把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创新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部门联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各地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意见,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98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170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一、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调整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思路

“十五”以来,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巩固中发展,逐步进入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时期。全市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出生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群众的婚育观念不断更新,“九五”以来,全市出生率10.4‰,自然增长率3.8‰,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05,计划生育率连续六年保持在99%以上,出生缺陷率目前下降到5.77‰。同时,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所辖12个市区全部被省命名为“三为主”先进市区和优质服务试点市区,80%以上的行政村推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近90%的村级实行了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在城市,已经连续六年实现人口负自然增长,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明显转变,率先实现了育龄群众人人享有初级生殖保健服务的目标。但是,城市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和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弱化了“条”的计生工作力度,使“条抓块管”的双向管理体制难以落实;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人户分离现象比较普遍,下岗人员不断增多,使以户籍地为主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使原来以行政制约为主的工作方式难以适应。同时,在“政企合一”体制下形成的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群众计划生育实际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养老体系尚不健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随着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群众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需求更加广泛和迫切,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还不能适应这种新的要求等。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认为,新时期城市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要保证其持续健康地向高水平发展,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城市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此,我们积极实施了“四个调整”:

一是在工作重心上,由以往控制人口数量为主,转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并重齐抓。由于人口连年出现负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已经不再是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此,一方面,我市从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发,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另一方面,全面实施“优生示范工程”,大力开展优生优育系列服务,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

二是在工作方式上,由以往管理少数人为主,转向管理少数人与服务多数人相结合,以服务多数人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婚育意愿、价值趋向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高生育质量、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群众的主要需求。为此,我们积极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程度上来,使计划生育真正成为受群众拥护的“甜蜜事业”。

三是在调控手段上,由以往行政措施为主,转向强化宏观调控、落实综合施治。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求必须改变那种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工作方式,改变以行政手段和社会制约为主的管理模式,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综合治理城市人口问题。我市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制定和完善教育、医疗、福利等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时,充分考虑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努力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四是在行为职能上,由原来部门行为为主,转向建立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我们改变以往计生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把计划生育职责落实到有关部门,市委、市政府亲自督查,落实奖惩;同时,针对城市计生工作力量不足的状况,充分发挥城市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优势,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建设,依托社区资源,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一项上下抓得最紧、社会参与最广泛的工作。

二、转变工作方法,建立适应群众需求的优质服务工作体系

市委、市政府认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计划生育工作思路的调整、工作方法的转变,都必须围绕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来实施。为此,我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努力寻求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与符合群众意愿的最佳结合点,形成了以社区优质服务为核心的城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

一是依托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近年来,我市社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社区工作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为新形势下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辟出了一条新路。为此,我们在加强社区建设的同时,把计划生育纳入社区发展中,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育医结合、服务群众”的原则,健全服务网络。在区级,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殖保健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联手服务。在街、居两级则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服务机构。一是计生部门单独建立服务站;二是利用社区资源,在社区服务站建立计生、卫生合一的咨询服务机构;再就是采取与驻街医疗单位分片挂钩、合作共建。同时,依托社区力量,采取聘任、引进社区医疗人才等方式,充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力量,使计生服务机构成为生殖保健服务的主阵地。这样,既使社区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促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又拓宽了计划生育服务领域,较好地解决了城市计生工作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

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开展系列化服务。各级计生服务机构主要围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开展咨询、中介和技术服务。普遍开展了科技知识普及到人、生殖保健服务到人、排忧解难帮助到人“三到人”服务活动;对辖区内户籍和流动人口,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全面建立“生殖健康档案”,对患病妇女及时诊治或指导治疗;积极开展优生筛查、监测和咨询指导服务,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指导群众选择安全可靠、适合自身的避孕节育措施,全面推行知情选择工作。

三是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婚育新风。结合群众需求,在宣传内容上,由原来的以国情、政策宣传为主,转变到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的宣传为主,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在宣传形式上,由过去的大声势、灌输式的宣传,转变到温馨化、个性化、咨询式教育,将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广泛地运用到基层宣传教育中;在宣传对象上,由原来的户籍地已婚育龄妇女,扩大到整个常驻育龄人群。在开展“婚育新风进家入户”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青年性健康教育、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赢得了国际专家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三、创新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出现了老体制不行、老办法不灵的状况。为此,我们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经济、法律、行政、服务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一是完善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体制。为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针对不断出现的计划生育管理“盲区”,我市自93年起进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条抓块管、以块为主、双向管理、双向考核”的属地化管理体制。近年来,又将过去户籍地管理和区街两级属地管理模式,改为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建立区、街、居和企业分级负责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属地管理模式。区级主要管理街道和辖区大型企业;街道主要管理居民委和辖区内中型和街办企业;居民委管理小型企业和辖区内居住人口。

二是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体制。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我市外来流入人口常年保持在70万左右,约占户籍人口的10%。这些外来人口为繁荣青东山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为加强对这部分人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我市以地方法规形式颁布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把这项工作切实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公安、工商、劳动、计生等部门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并作为社区保安组织的重要工作任务,实行部门联合巡检和社区保安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起经常性的综合治理机制。为保障管理经费到位,市政府明确规定,公安部门收缴的暂住人口管理费按20%的比例用于计划生育管理,仅去年就划拨给计生部门300多万元流动人口管理费。各级还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并象对常住人口一样为其提供各项生殖保健服务。

三是建立有效的企业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由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原有的社会职能逐步剥离,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了防止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弱化问题,我们在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的同时,在各类企业中切实落实企业法人代表计划生育责任制,并严格奖惩。另外,针对企业下岗人员增多的实际,为防止计划生育出现失控现象,我市根据不同对象分别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合同期内以及实行再就业托管人员,由企业负责管理;对重点人员和特殊管理对象,实行企业和街道双重管理;对解除用工合同的,由所在街道负责计划生育管理。

四是改革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制。针对日益突出的计生技术服务和妇幼保健服务对象、工作职能交叉的问题,为合理配置资源,更好地方便群众,我市合并区级计生服务站和妇保院,建立“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承担计生服务和妇幼保健两项职能。机构合并后,充分发挥了计生网络健全和妇保机构技术人才两方面的优势,提高了服务能力,拓展了服务领域,达到了“双赢”效果。

五是不断完善人口目标考核体系。随着工作思路的转变和工作重点的调整,我市不断改革完善计划生育考核评估体系。从过去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主的考核,逐步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与提高工作质量相结合,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重要衡量标准;从过去以常规工作为主的考核,逐步转向常规工作与创新工作相结合,鼓励各级创造性开展工作;从过去每年统一进行两次考核,转为每年一次评估,通过分线、分类、分级的形式,实行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考核与评估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了科学导向、有力保障的作用。

四、坚持面向新世纪,立足高起点,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

当前到21世纪初,是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以及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都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今年,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国务委员王忠禹和省领导同志先后视察我市计划生育工作,要求青岛不断创新,探索发展,“立足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与经验,树立东山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并将我市确定为国家、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为全面完成国家、省交给的试点任务,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市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创新的思路是: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继续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以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为突破口,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满足群众日益增长需求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为21世纪全国、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探索路子。主要措施:

一是逐步建立以“属地化”、“社区化”和“现居住地管理”为主要特点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并通过健全法规,明确各类企业应承担的计划生育责任,以及追究责任的具体形式,把各类企业计划生育法人代表责任制纳入法制轨道。

二是形成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优质服务体系,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完善医育结合、联手服务的形式,实现育龄群众人人享有良好生殖保健服务的目标,并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搞好对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综合改革,不断增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的生存竞争能力。

三是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新框架。通过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引导计划生育运行方式由社会制约向利益引导转轨;采取“政府统筹,统一发放”办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奖励机制,全面落实奖励政策,实现计划生育奖励由“单位行为”向“政府行为”的转变;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的实际,全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逐步转变,解决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07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8分钟,共有188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20*年是我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精心谋划“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区紧紧围绕“破难题、打硬战”的要求,积极克服土地制约、能源趋紧等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克难攻坚,圆满地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1.9亿元,增长13.8%;财政总收入15.03亿元,增长17.7%;工业总产值365.88亿元,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9亿元,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亿元,增长13.5%;外贸出口总额6.29亿美元,增长2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8元,增长9.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188元,增长9.4%。;人口自然增长率4.8‰。

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规模企业增长强劲,全区规模以上企业63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16.6亿元,同比增长26.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9.3%。20*年全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8家,其中超3亿元企业6家,超15亿元1家。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不断壮大。新增部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6家,市级7家,累计拥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现有部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6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3家,市级技术研发中心6家,累计拥有各级各类企业研发中心29家。实施技改项目50项,完成投资2.23亿元。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新创省级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产品7个,市知名商标10只。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推进,入园的239家企业共有2*家企业已办理了供地手续,供地率达91%,进场率达102%。

制定了《*区物流发展规划》,做好*汽车城一期、*家具市场一期改建等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包装和推出肇山水库、瞿溪石岩屋旅游、泽雅旅游服务中心等一批三产招商项目。服务业对我区国民经济作用增强,20*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2.6亿元,增长16.5%,占gdp比重达到32.3%。金融实力不断增强,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亿元,增长6.5%,贷款余额144.4亿元,增长9.2%。

出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编制《*经济开发区生态化改造规划》,实施循环经济“555行动计划”,抓好汇顺达工贸有限公司、美拉五金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城市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排污费等政策规定,积极制定节电、节水方面的分段制价格收费政策。

2、农业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特色农业发展较好,花卉、蔬菜、畜牧、果茶等支柱产业继续壮大,杨梅、瓯柑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得到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农业龙头企业继续壮大,全区已拥有农业龙头企业33家,其中大好大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部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市“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积极实施“139富民攻坚计划”,新建康庄公路60公里,完成6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全区共有20.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参保率达到80%。落实二、三产返还用地,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年全区共落实二产返还用地(标准厂房)254.9亩,总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总投资3.76亿元;三产返还(安置房)692.7亩,总建筑面积80.4万平方米,总投资9.8亿元。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启动62个村庄整治,仙岩镇竹溪村、瞿溪镇河头村通过“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验收。

3、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加强。

20*年我区共安排重点工程20项,年度计划投资5.97亿元,完成投资6.4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中心区道路网、垃圾收集与处理系统、康庄工程、金州集团外贸生产基地等6项新建项目以及南塘大道(*大道-山根段)、西山西路二期改建工程、瞿溪河拓宽二期、区经济适用房梧田点等7项续建项目全额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乐园入口道路、区电子政务工程和3座垃圾转运站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推进,20*年初确定前期工作计划27项,已完成计划目标18项。其中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西山南路接线工程等5个前期项目已完成规划论证,*城市中心区办公大楼项目已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森马集团、强强集团、大好大、瑞新、恒驰等企业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已经省发改委批复,前垟排洪渠项目实施方案已经省发改委组织会审,并争取到国债资金400万元。

4、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

通过参加“哈洽会”、“浙洽会”等国内重大经贸活动,组办“情系*”等大型招商引资推介会,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平台,实现合同利用外资6439万美元,增长103.8%,实际利用外资3522万美元,增长103.6%。引进内资项目7个,资金到位1.8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2.6%。外贸经营主体继续做大做强,56家企业取得出口经营权,累计达225家(不包括外资企业)。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文化大区建设。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3%,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5%,创建市级教育强镇1个,创建省三级重点中学2所。设立了农村教育专项资金,农村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解决了全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3.2万人。科技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20*年共确定工业、农业、科技合作等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9项。获准市级以上科技立项68项,其中包括部级项目14项,省级项目27项,市级27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736.5万元。社会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区共有3485户(931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2%和100%。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价格监测预警等机制建设不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南湖废塑料加工业整治通过市级验收。人才队伍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顺利推进。

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顺利完成。

完成“十一五”期间重点研究课题18个,同时还将课题有关思路、内容融入到“十一五”规划当中去。编制了“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库,把项目作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一个重要载体,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促发展。项目库共有项目121项,总投资354亿元。其中实施项目71项,总投资291亿元;争取实施项目50项,总投资63亿元。在“十一五”规划课题和思路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一年的努力,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同时,我们还积极督促教育、经贸、科技等有关专业部门做好行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总的来看,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土地资源和土地指标制约,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空间有限、后劲不足,对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压力。二是“低、小、散”问题仍然突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三是我区服务业发展滞后,行业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扶持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亟待出台。四是二、三产返还指标难落实、征地和拆迁政策处理难度加大。

二、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年是我区全力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和文化大区建设的关键之年,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突出统筹协调,强化要素支撑,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轻工强区、商贸新区、文化大区和山水城区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20*年建议预期调控目标如下:

----生产总值149.5亿元,增长13.5%

----工业总产值419亿元,增长14.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8亿元,增长15.5%

----财政总收入17亿元,增长1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增长13%

----外贸出口总额7.3亿美元,增长16%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2*00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增长1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

为确保上述要求和目标,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以实施“12345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一是抓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239家入园企业的建设率和投产率,确保企业早建设、早投产、早出效益。同时要做好园区的道路、桥梁、给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园区投资环境。重视工业园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业园区准入条件,抬高入园“门槛”,确保工业园区企业向新兴行业、高新技术行业、重点外商投资项目倾斜。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相关部门要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二是着力做好经济结构调整。要进一步完善《*区当前优先发展的工业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导向目录》和《*区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淘汰目录》,重点支持鼓励优先发展产业,清理、整顿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方式落后、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生产项目和企业。要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对列入市级大企业集团培育的5家企业和列入区级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的10家企业,在技术改造、品牌建设、资金支持和用地安排等方面要加大扶持。要积极做好森马、恒驰、瑞新、大好大等企业的重大工业项目跟踪服务,争取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同时,要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有潜力的成长型企业。

三是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根据我区产业特点,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鞋革、服装、锁具、眼镜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争创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5家。计划实施技改项目50项,技改总投资2.5亿元。同时要积极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帮助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四是抓品牌培育。结合当前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重点培育汽摩配、智能化仪器、包装机械、轻工设备等产业品牌。深入开展“百家争名牌,千家创品牌”活动,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商标和名牌产品,争取在部级、省级品牌创建上取得新突破。20*年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1-2个,省级名牌1个。

五是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要在20*年已建6.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基础上,加快启动瞿溪、郭溪、梧田等镇(街道)的标准厂房建设,同时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废弃地、边角地、控制地建设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当前企业用地难问题。

2、以项目前期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要抓好一批三产项目的前期工作。要选好一批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解决就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产项目。重点包装和推出一批房地产项目、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争取有关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工程;深化细化中心区大酒店、中心区步行街、中心区医院、肇山水库、瞿溪石岩屋旅游度假服务中心、仙岩四星级大酒店、泽雅旅游服务中心、吹台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并积极做好项目推介,争取项目落地;以新火车站和*中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潘桥现代物流园区和周边配送中心的前期工作,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基本功能区和建设布局,做大做强我区商贸物流业。

二要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加快大西洋购物中心、*汽车城二期、*家具市场和*装饰材料市场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集聚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三是积极发展房地产业。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开发趋缓的现状,要根据《*市山坡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我区低丘缓坡的开发建设,做好有关房地产项目的前期包装工作。抓紧商住房地块的“招、拍、挂”工作,力争早开发、早建设。今年重点启动区经济适用房、梧田龙霞路南华小区二期、梧田霞王豪景花园、茶山梅园新村二期、西山南路8号地块(安置房)等地块的开发建设,切实改善我区人居环境。

四是拓展服务业领域,积极发展信息、科教、中介服务、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3、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按照“规模调大、品质调优、突出特色”的要求,重点发展花卉、蔬菜、畜禽等都市型现代效益农业。进一步加快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继续提升杨梅、瓯柑、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依托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做好农产品深加工,加快300亩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加工企业入园。

二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千百工程”和“康庄工程”为抓手,不断提升农村道路、供电、供水、信息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全年计划建设标准化路基35公里,,硬化路面35公里。全面实施“139富民攻坚计划”,加大对泽雅等欠发达乡镇的扶助力度和政策倾斜,做好“下山脱贫、帮扶结对”工作。推进农民劳动力就业培训,全面启动10万农民的培训计划,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三是做好村容村貌整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旧城和旧村改造。今年要积极推进梧田塘西村、新桥西湖村、娄桥东风村等4个示范村和20个整治村建设。

4、以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三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在引资的数量上有所突破。编制好我区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库,推出几个条件较成熟、有特色、有亮点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大力宣传和推介,并做好跟踪服务。深挖土地资源,对经济开发区近370多亩的配套公建用地,要抓紧做好项目包装。今年计划合同外资8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内资任务2亿元。二是在引资的质量上有所突破。改变招商引资方式,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利用企业闲置厂房“退二进三”,积极寻求“零土地招商”。三是在引资领域上有所突破。要跳出过去招商引资局限于制造业、旅游业的圈子,积极向文化、体育、水利、燃气等产业拓展。同时要把民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对象,通过股权转让、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合资、合作,实现“民外对接,民外合壁”。

要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一是要规范贸易行为,扩大出口规模。要吸取*企业多次发生国际贸易争端的教训,规范出口企业的贸易行为,通过正当渠道寻找出口途径,降低出口贸易风险。二是做大做强外贸出口主体。要制订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外贸龙头骨干企业。

5、以建设“现代化新城区”为契机,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建设一批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建设项目。今年初步拟定区重点工程项目26项,年度计划投资11.7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5项,年度计划投资5.34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投资3930万元),分别为:南塘大道(*大道-山根,)年度计划投资1亿元;*市西向排洪工程*段,年度计划投资4500万元;西山西路西段改造工程,年度计划投资4000万元;中心区核心地块道路网,年度计划投资3000万元;*区瞿溪河拓宽二期工程,年度计划投资4000万元;潘桥校网调整,年度计划投资1880万元;垃圾收集与处理系统,年度计划投资1200万元;泽雅镇给排水排污工程,年度计划投资200万元;仙河公路二期,年度计划投资600万元;*区经济适用住房梧田点,年度计划投资3000万元;经济开发区标准厂房,年度计划投资3000万元;*汽车城二期,年度计划投资1000万元;*金州集团外贸实业公司生产线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000万元;*阿外楼生态旅游渡假大酒店,年度计划投资6000万元;大西洋购物中心,年度计划投资3000万元。

新建项目11项,年度计划投资6.36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投资1900万元),分别为:甬台温铁路*段,年度计划投资3亿元;温福铁路*段,年度计划投资3000万元;南塘大道仙岩段,年度计划投资3000万元;*市铁路新客站站前区河道改造工程,年度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行政管理大楼,年度计划投资3000万元;法院审判大楼一期,年度计划投资2000万元;任岩松中学迁建工程,年度计划投资2700万元;高桐公路临时接线及老路改造,年度计划投资800万元;郭溪前垟排洪渠,年度计划投资1300万元;强强集团有限公司精品机械锁与智能电子锁生产线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000万元;*家具市场一区改扩建工程,年度计划投资7762万元。

前期项目23项,分别为:*物流综合基地、行政中心区审批中心、区人民大会堂(多功能组合)、火车站广场,停车场及仓储、*区经济适用住房瞿溪点,娄桥点、郭溪中学一期工程、*六十一中学、*市忠义学校一期、火车站陈焦路、火车站站东,站西及站南路、*大道改建工程、西山南路改建工程、茶白公路拓宽工程、*区检察院大楼、*区公安局大楼、南白象一小、周岙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市禽蛋市场改建项目、*装饰材料市场改建项目、森马集团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件休闲服生产线项目、恒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年生产50万套汽车空调压缩机总成及刹车片项目、瑞新皮革有限公司新建软件家私制造项目、大好大食品有限公司休闲食品和饮料生产线项目。

6、以“文化大区”建设为目标,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发展。

进一步推进“科技强区”建设,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今年争取实施100项科研项目,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争取做好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潘桥、郭溪、丽岙、南白象的校网调整;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书读”、“读好书”。积极实施健康保障工程,做好霍乱、肺结核、禽流感等重大疾病和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认真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新建体育健身苑点10个。加大生态区建设力度,重点做好泽雅废塑料洗涤业的治理整顿和慈湖废塑料洗涤业治理的成果巩固;进一步加强文明城市创建,抓好南片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站等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整治,着力改善区域环境。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社区福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失业保险等为基础的社会综合保障体系的建设,争取100%行政村和80%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根据出台的《*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抓好一批示范工程。鼓励和支持企业抓好清洁生产,抓好浙江大好大食品有限公司、*市联丰皮塑有限公司、*新韩光学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工作。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做好五金、废塑料、鞋革等废弃物产生量大的重点行业监管,提高废渣、废气、废水的综合利用水平。

7、以创建服务型机关为载体,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1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02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同志们:

刚才,*同志对去年我区计划生育工作暨民政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潘捷部长宣布了区委、区政府《关于表彰20*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希望大家下来后,结合这次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及民政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开发人力资源,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实现区委建设“新四区”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计生工作是目标考核中的“一票否决”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政工作同样如此,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关心都是通过区民政局这个职能部门实施的,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内容与原来的民政工作内容相比显得更加丰富,民政工作是落实省、市党委、政府“惠民行动”的重要抓手。上述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和谐*的建设。区级各部门、各街道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和民政工作的认识。具体来讲,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上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民政工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度,从“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区级各部门、各街道要把这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职责,明确领导责任,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狠抓落实,工作中要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人员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经费保障到位。

二、突出重点亮点,抓出*特色

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和民政工作需要注意方法问题。除了抓好常规工作外,还要抓住工作重点、难点,抓出亮点,抓出*特色。

(一)计划生育工作方面。今年的重点是要围绕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这个载体,扎实抓好出生缺陷干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村(居)计生服务室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出生缺陷干预的目的是提高人口质量,是计生工作的重点,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对于中心城区来说是工作难点,村(居)计生服务室建设是直接为广大育龄妇女服务的,也是计生工作的重点,区级各部门、各街道要切实抓住这些工作重点和难点,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并积极探索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公共管理体系、工作保障体系,奋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发展,打造新的亮点。

(二)民政工作方面。首先,要围绕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3+1”工作体系,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全面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水平。二是要建立社区服务新机制。随着社区服务对象的增加、覆盖面的扩大和内容的拓展,单纯由政府提供的社区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要建立新的社区服务机制,需要动员和鼓励社区居民、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综合作用,实现社区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三是要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各具特色的和谐的新型社区。要积极探索社区建设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社区建设示范单位,争取创建首批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区。抓好社区建设是我区开展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工作基础。只有把社区建设这个基层基础工作做好做扎实了,稳定、治安、市容市貌等工作就有了扎实的基础。希望区级各部门、各街道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切实将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其次,要围绕“惠民行动”的开展,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爱心慈善工作、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一是健全和完善以区联席会议制度为依托的高端管理平台,以街道、社区为依托的中、低端实施平台,实现社会救助职能部门全参与、救助内容全覆盖,确保救助对象不重不漏。二是要切实把关系困难群众利益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做实。要确保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各单位之间要互通共享信息资源,要注重救助与就业、就医、助学、助残、安居等工作的全方位衔接,实现互助互进。三是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慈善捐赠活动,使社会捐助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力争全年慈善捐款突破150万元,确保我区慈善捐款在全市“慈善榜”上名列前位。四是要以“立足社区、面向老人、多元服务、专业护理”为原则,采取政府向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满足居家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和扶持、社会各方面兴办、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行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要广泛开展邻里互助、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化范围,逐步实现关爱特困老人、空巢老人的全覆盖;进一步深化老年文化教育工作,抓好老年教育网络、老年文化设施规划和场所建设,为老年群体提供学习、健身和娱乐场所。抓好“惠民行动”对于建设和谐*,密切区委、区政府、部门和街道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非常重要。区级各部门、各街道负责同志一定要扑下身子,切实抓好“惠民行动”,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坚持协同配合,务求群众满意

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及民政工作有利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工作难度大、困难多,需要各部门、各街道通力协作、齐抓共管。要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要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定期磋商、形成合力,切实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区级有关部门要将民政工作与“惠民行动”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满意及群众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将惠民、利民的各项工作抓落实,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80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47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一、强化高层倡导、综合协调,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强大合力

(一)坚持人口和发展综合决策,党政主导、部门协调。充分发挥区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通过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职汇报制度等,形成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各相关部门落实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责任。召开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会,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研究解决难点问题,落实重点工作。

(二)完善区党校人口理论课、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适时举办人口科学发展理论报告会,进一步强化领导认识,形成高层倡导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领导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责任,坚持“一票否决”制度,改革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革。

二、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施惠计划生育家庭

(四)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推动人口计生工作融入民生工作,建立完善鼓励和制约并举、政府推动与基层自治互动、各部门政策与国策相对接、民生普惠与计生优惠相衔接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用足用好社会公共政策。

(五)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相关制度,推动建立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养老保障“六位一体”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探索建立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施惠计生家庭。

(六)保证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救助政策的落实,确保各项奖励扶助救助金按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

(七)继续开展“生育关怀,亲情牵手活动”。组织学生志愿团到独生子女困难家庭户进行入户慰问和帮扶,实施“人口计生帮扶工程”。开展对计生困难家庭子女实施免费培训工作,借助国家“阳光培训工程”,对年满15周岁以上的困难计生家庭子女进行免费培训、推介就业,落实“三免一补”(即免书本费、学费、实习费,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政策,增强计生困难家庭致富能力。

三、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八)将促进服务体系转型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努力构建“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等六大机制,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九)积极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出台区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方案,组织开展综合改革示范街创建活动,建立促进工作创新的有效考评方法,推动全区计生工作上水平。

(十)新一轮创新工作项目,找准载体,推行一街一品牌,用项目推动综合改革,区街联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

四、提高依法行政管理能力,实现科学管理的新突破

(十一)积极推进依法管理,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力度,依法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生育问题、名人、富人超生和假离婚、假报养等违法生育行为,有效提升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十二)实施“阳光计生”行动,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扎实推进以街道、社区居委会和计生服务机构为重点的人口计生政务公开、办事公开,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及要求。发挥阳光计生热线便民服务作用。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全区阳光计生热线的便民服务水平,把“阳光监督”、“阳光维权”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诚信计生”、创建基层“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活动,年内90%以上街达到“诚信计生”标准。

(十三)完善工作长效机制,做好《政民零距离》等群众来信、来访办理工作。加强对重点案例和新情况新问题的综合分析,加大事项督查督办力度,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开展群众需求信息调研,推进便民维权。

(十四)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建立健全群众自治工作体系。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居创建活动,加强对社区居委会的督查和指导力度,按照计划生育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要求,继续打造一批新的计划生育先进社区居委会。

(十五)加强属地管理,落实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深化基层群众自治活动,进一步规范全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文件,探索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途径,结合区社工工作,以协会会员为骨干,扩大建立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建立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工作机制。探索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建立协会、志愿者队伍等自治组织新形式。

(十六)加强基层基础管理,完善人口计生系统的信息反馈和数据变更,加强数据质量的考核和监督。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基层工作状态,指导基层做好人口计生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基层管理工作水平。

(十七)改进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利用“六普”和相关部门数据,加强对基层基础数据的比对和抽检,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建立信息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开展争创“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质量信得过街道”活动。加快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坚持推动部门信息共享,紧紧依托区“六网合一”工程、科技建设,协调科技信息部门,搭建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完善全员人口个案数据采集及变更工作机制、人口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人口统计质量保障机制,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为综合决策提供人口信息支撑。开展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动态监测。开展利用人口个案信息引导服务试点工作。

五、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服务体系转型

(十八)实现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巩固计划生育优秀服务站创建成果,不断提高群众享有均等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调整区人口计生服务分中心布局,使其功能更加完备、布局更加合理、突出特色、科学规范。联手卫生系统,完善社区服务站、室,建立合理有效、分工合作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方面的需要。

(十九)完善优质服务全覆盖。启动“家佳推进计划”,为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奠定坚实的基层基础。发挥基层网络、计生协会和社区志愿者的优势,深入社区,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开展人口早期教育、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服务、更年期心理指导和老年健康指导等公共服务,推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转型发展,在体现政府职能、满足群众需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重点做好对残疾人家庭、空巢或独居老人家庭、特困家庭的服务,把人口家庭公共服务落实到最需要的家庭和群众身上,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开展妇女病普查治疗和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等活动。依托国家人口福利基金会项目“生殖健康援助行动”,为贫困母亲发放《健康信息服务卡》,开展为困难育龄妇女的免费体检及健康指导、咨询、网络预约挂号、网络远程会诊、孕情监测等工作,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二十)完善免费孕前优生指导全覆盖。以“三促进工程”为抓手,开展面向准备怀孕妇女的优生指导、孕前筛查和知识普及。对部分困难家庭准孕夫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规范孕期及产后出生缺陷和遗传病的筛查和诊断工作,强化建册时孕产妇的高危管理和筛查,落实一级干预的各项任务,从根本上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十一)进一步完善药具管理机制,拓宽发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六、深化宣传教育,推动人口文化建设

(二十二)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围绕群众多元化需求,拓宽宣传内容:从开展国情国策、人口形势、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拓展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从女性生殖保健宣传延伸到男性生殖保健宣传;从单纯的婚育观念宣传延伸到社会道德观念宣传;将计生知识、生殖保健知识拓宽到“生育”、“生命”的全过程,使群众对计生知识有更广泛的了解。

(二十三)以建党90周年、70亿世界人口日等为契机,组织开展系列社会宣传活动;调整、丰富、充实、完善人口计生专栏节目,建立“孕育天地”、“政策法规一点通”、“流动人口管理”、“避孕药具知识”等新内容,为群众提供实用性、指导性强以及最新的人口计生信息;制作、出版一批面向育龄人群,集宣传、指导、基本常识普及为一体的高质量的人口计生宣传品。

(二十四)加大宣传服务阵地建设。完善“爱之家”、“客嫂驿站”、“人口文化屋”功能,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探索建立针对性强、个性化突出的宣传服务模式。

(二十五)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继续做好婚育新风进万家生育文明家庭的评选工作,在历年评选出的“生育文明家庭示范户”中开展“星级生育文明家庭示范户”的评选工作,选取优秀家庭做为计划生育和谐家庭的典范,促进生育文明家庭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十六)继续完成“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家庭联谊社”、“创建生育文明大家庭打造和谐文明新社区”、“多彩小太阳”培育工作“、“以家长课堂为依托,形成家园一体化早期教育模式”等项目工作。广泛开展“普及型”早教服务,建立宝宝成长跟踪档案,规范社区早期教育教材,制作发放“育儿指南”。依托社区教育资源、联手各相关部门,围绕健康生命孕育的全过程,搭建从青春期、婚前期、孕前期、孕早期、孕中期、分娩期、产后期到婴幼儿期(0-3岁)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的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模式。

七、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十七)加快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新机制,落实“全国一盘棋”的要求。落实“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各项措施,落实“一站式”、“一证式”、“网格化”服务管理,以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应用为抓手,实现流动人口管理、查询、交换、储存个案信息的建立。发挥流动人口“客嫂驿站”优势,使“客嫂驿站”成为政府连接流动人口的纽带,探索树立弘扬流动人口计生示范家庭典型,引导流动人口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街”创建活动和流动人口服务维权专项行动,发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进一步做好军民共建工作,探索建立军地“双管双助”工作机制。

八、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系统良好形象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7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89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2013年,____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谋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突出提升城市化水平、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四个重点,按照工业聚集区、商贸服务区、宜居生活区、生态旅游区“四个功能区”的规划定位,不断增加新亮点,增创新优势,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力打造“活力繁荣、魅力宜居、文明和谐”新__。

坚持规划先导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规划建设以东外环沿线为主体的工业聚集区,以__*路、__*路、__*东路为重点的商贸服务区,以__*上城、__*园、__*东苑为代表的宜居生活区,以__*旅游景区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城市发展格局。围绕“三纵三横”的交通格局,配合规划论证好__*路东延工程,全力实施__*路北延工程,进一步强化道路的支撑作用。

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计划投资__*万元,抓好大街小区、__*宿舍区、__*社区、城中社区、__*小区5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抓好背街小巷升级改造,计划投资900万元,对__*路、__*庄新村路、__*公园北路、__*北路一街等19条辖区主干道及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抓好“两区三村”改造工程,计划投资4亿元加快推进良庄旧村改造、五龙棚户区改造二期、__*村改造、__*城郊村改造、__*城郊村改造、公平庄棚户区以及青龙山棚户区、河东小区城中村改造共8项“两区三村”工程建设,计划建设居民楼42栋,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投资20__万元,在压力容器厂旧址建设保障性经济适用房9栋,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同步完善水、电、路、气、绿等配套设施。健全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对已改造完成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的管理力度,探索推行物业管理改善工程,逐步建立以扩面提质为重心的物业管理新模式;深入开展省、市花园式小区的评比工作,不断提高小区品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突出绿化重点工程建设,计划改建、新建游园绿化带1.5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10万株,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坚持内涵发展 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抓好工业聚集区建设。坚持走工业经济内涵式发展路子,在扶持6家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加大工业聚集区的开发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产业配套,吸引科技含量高、低能耗无污染的项目入驻,筛选、策划、储备一批发展项目,着力培育产值过亿元成长型企业3-5家。积极盘活有关企业的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稳妥地对淄矿集团、后峪工业园、鲁耐窑业、珑山集团等企业近500亩闲置土地进行盘活。

抓好工业项目建设。投资4.97亿元,着重抓好富安集团铸造扩产二期工程、福颜集团新上精密铸钢消失模工艺铸造项目、大通科技机械有限公司破碎机扩产项目、强大集团螺栓扩产项目、康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疗器械生产项目、绿博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低温设备生产项目、同汇机械有限公司高压罗茨风机生产项目、山东欣巨润钙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氧化钙生产线项目、烨晟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新上碳化硅项目共9项过千万元项目建设,形成项目建设对工业经济的持续拉动。

强化职能服务,做优工业发展环境。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积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企业在发展中碰到融资、用地等困难和问题,定期开展工业集中服务活动,通过积极开展银企对接等活动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淄博工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年内力争达到部级水平、强大集团高强度螺栓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力争达省级水平。强大集团和富安重型机械厂进一步加大软、硬件投入,积极争创高新技术企业。

坚持项目引领 调优调活服务业发展

以银座商城、特信百货为带动,加大珑山路、五岭路沿路的综合开发力度,对五龙百货与博山试剂厂之间3万余平方米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积极与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对接,力争引进1-2家大型商业企业,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构筑大商贸格局。抓好服务业项目建设,确定工陶集团国瓷鲁玉陶瓷馆二期工程、良庄社区三泉山都市农业项目、山东上水银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水银花有机农产品展厅建设项目、安上社区莲花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富安集团中国煤矿博物馆建设项目共5项服务业项目,计划总投资9.2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3亿元。

推动旅游业发展提速,按照“三园两馆一区”的目标定位,推进莲花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抓好煤矿博物馆、王尽美纪念馆的设计建设 ,着力打造“观自然风光、受革命教育、赏佛道文化、品博山美食”特色生态旅游品牌。进一步整合地区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城市旅游,打造以孙廷铨故居、赵执信故居等具有人文内涵古建筑为标志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餐饮业发展升级,以翰林食府、懋隆金阁、渤海人家为龙头,抓好餐饮名店、名街建设评比,进一步推动餐饮业上档次、上规模,打造精品店、特色店,着力新培育限额以上餐饮服务业企业6家。

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文教卫生事业发展

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斗、健康文明的城市文化风貌。利用区位优势,挖掘、整合地区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品牌。

完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投资500万元,盘活原博山低压电器厂闲置土地,建设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社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3000平方米病房楼,利用原有框架式厂房改建3200平方米门诊办公楼。调整辖区教育布局,投资20__万元,在博山九中现址建一所省级规范化小学,办学规模25个班,容纳学生1125人,规划占地总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在后峪小学现址投资600万元新建一所符合省定办园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办学规模12个班,容纳幼儿360人。两项工程计划____年同时开工建设,2013年12月投入使用。

坚持机制创新 提高社区管理科学化水平

大力拓展社区服务,按照街道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会单位和群众为重要补充的思路,依托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逐步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形成以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为重点的社区服务网络。重点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在街道和社区服务中心开通服务热线、设立求助电话,实施网络服务,推进数字化示范小区建设。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76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98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三级联创”为目标,把计划生育工作全方位纳入社区建设之中,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手服务,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与社区建设相适应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人口问题综合治理,把我区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组织领导

按照“统一领导,目标管理,分级负责,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建立区、街、居三级社区计生工作组织网络,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成立四方区社区计生工作指导组,由区委分管书记亲自抓,负总责,相关部门参与,加强对社区计生工作的领导。指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计生委。

(二)各街道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副组长的社区计生工作指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社区计生工作的组织领导、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具体负责社区计划生育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要把计划生育作为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重要内容,在区、街计生部门的指导下,发挥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统一组织、协调本社区的计生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三级联创”为目标,大力加强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三级联创”活动,在巩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先进成果、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基础上,把街、居两级创建活动作为工作重点,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街道、计划生育居民自治模范社居创建活动与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相结合,大力加强社区计生各项基础建设,按照“信息采集——科学决策——组织实施——考核评估”运行机制的要求,建立、畅通各种信息采集渠道,及时掌握群众需求,认真完成“信息采集”环节的重要任务,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利用社区优质服务工作室开展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咨询和中介服务,组织无业育龄妇女健康查体,做好优生检测上门服务,调动计划生育协会、社区志愿者的积极性,自觉参与社区计生工作,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工作局面。进一步深化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和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体系,按照“街指导、居负责、民自治”的原则,建立起“承诺—实施—报告—评议—监督”的社区计生工作机制。力争**年我区优质服务先进街道达到30%,居民自治模范达到10%。

(二)认真做好“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区”项目工作,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把“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区”创建活动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认真贯彻落实《四方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区”项目工作实施意见》,加强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的宣传与培训,在社区营造依法婚育的良好氛围,做到人人知法、家喻户晓,用计生法律法规规范群众的婚育行为;通过“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巾帼建功”等评选活动,实现育龄群众生育意愿价值取向的转变;利用街道办事处“一门式办公,敞开式服务”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开展科普宣传和咨询,发挥婚育新风窗口服务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进居入户宣传与服务,利用《生育文化宣传袋》、vcd影碟、宣传折页、彩页把计生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送进千家万户;针对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生活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整合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等多种社区资源,以人口学校为主阵地,大力传播婚育新风,积极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普及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科普知识,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生育文化一条街、社区楼道文化、庭院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利用宣传橱窗、喷绘展牌、楼层标志、横幅、广告等多种形式,在社区营造一个随处可见、温馨亮丽的婚育新风宣传氛围,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三)强化“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职能,将流动人口、特殊人群计划生育管理作为街、居两级计生工作的重点

强化“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职能,把户籍人口、流动人口、人户分离、特殊人群等全面纳入现居住地管理与服务,形成“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社区计生工作模式。

一是加大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的力度。社区居委会要及时掌握社区流动人口动向,随时反馈给街道办事处,主动做好上门宣传、咨询服务工作,社区民警要主动发挥在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协助作用。各街道办事处每月定期召开由公安、工商、市场建设中心、社区保安队等部门参加的月协查通报会,做到互通信息,联合执法,提高流动人口的建档率、办证率和查验率,确保流动人口各项指标均达到95%以上。

二是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街道、社区要严格按照《四方区街道、社区特殊人群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规范》的要求,自觉承担在特殊人群管理中的职责,街道对本辖区所有无业、下岗、流动人口、再婚不符合生育政策者和农村媳妇等特殊人群要全部纳入现居住地管理范围,实行计算机信息管理,做到特殊人群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社区居委会要做好对特殊人群的日常跟踪服务,针对物业小区逐步增多的状况,主动加强与物业公司的协调,与物业公司共同搞好对入住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查验,及时通报各类特殊人群出现计划外怀孕、计划外生育情况。

(四)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推动社区计生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一是拓宽避孕药具发放渠道。把流动人口纳入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范围,社区要继续推广避孕药具楼道自助服务的形式,并积极探索药具发放与科普宣传同步服务的新方式。社区要主动做好避孕药具和科普宣传品的发放及需求信息的收集、反馈工作,让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所有现居住地居民都能方便的得到避孕药具等多项服务。

二是为提高计生信息化水平提供基础保证。社区计生工作人员要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完善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市、区、街、居四级计算机联网提供基础保证,实现计划生育科学管理,逐步提供网上办证、网上服务、网上咨询等高科技服务。

三是为建立利益导向与补充社会保障机制提供依据。社区要全面掌握本辖区子女意外伤残、死亡的计生困难家庭情况,为我区计划生育公益金的申请、使用提供依据,并直接承担对计生特困家庭的帮困服务,努力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保证投入。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基本国策的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深化,区委、区政府把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各部门、各街道要逐级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街道党政一把手对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要亲自抓、负总责,将其列入街道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社区计划生育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面落实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对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给予人、财、物支持。

《社区进步创建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