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936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共有259位用户关注,45人点赞!
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事关大局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抗灾救灾工作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之际,就及时召开这次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目的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做到早安排、早动员、早部署,争取全年工作的主动权。刚才,会议表彰了年度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下发了2008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通知书,等一下,国华同志还要作工作报告,市委常委、副市长黄牡香同志还将就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及计划生育春季活动月工作作具体布置,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市赶超发展和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人口计生工作也不例外。一年来,过去的一年。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通过打基础、抓服务、破难点、创特色,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计划生育率、社会抚养费征收率和环孕检率同比有较大提高,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度计划内,保持了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查处党员干部职工违纪超生和“两非”案件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地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惠及越来越多的计划生育家庭;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为我市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加快推进赶超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市委、市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满意的这里,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工作在计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
市赶超发展进入攻坚阶段。面对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面对各地竞相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更好更快推进赶超发展的新目标,就是按照“工业增加值三年翻两番,财政总收入三年翻一番,生产总值四年翻一番”要求,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确保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更快更好推进赶超发展,需要良好的人口环境和适度的人口发展作为支撑。只有保持较低的人口增长水平,才能在人均上尽快赶上全省发展水平。如果不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把人口自然增长控制住,经济发展的成果就有可能被人口的过快增长所抵消,更快更好赶超发展目标就难于实现。近年来,市虽然保持了经济高增长和人口低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一方面,控制人口增长的压力还很大。从全国全省的大环境看,正处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符合政策的生育人数大幅增加,而且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和“养儿防老”儿女双全”传统观念仍较严重,如果不加以合理调控,人口总量潜在增长压力将大大超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另一方面,计生基层基础工作还很薄弱,基层基础的投入与保障基层基础工作的需要还不相适应。特别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才仍较紧缺,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的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好办法还不多,一些地方在组织环孕检、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征收社会抚养费、治理出生性别比、流动人口管理等难点工作中,感到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够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破解难题的能力不强、办法不多。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构成威胁。一定要正确把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措施、更实的作风,切实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为更好更快地推进赶超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突出重点。不断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关键是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围绕这一目标,各级各部门要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努力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确保全年人口和计生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要突出“三抓”千方百计确保生育节育政策到位。确保生育节育政策到位,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础性工作。各级领导必须把它始终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毫不动摇地抓好现行生育政策的落实和稳定。具体工作中,一是要抓源头。要切实抓好定期环孕检和综合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努力控制政策外生育。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物力,第一。开展有声势、有力度的计划生育攻坚活动,坚决堵住政策外生育的源头。对人口大县(区)大乡(镇)大村委会和工作后进乡、村要实行重点检查指导。二是要抓处罚。要加大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力度,努力提高征收率,坚决杜绝并认真查处“以罚代生”以罚代管”等行为。对党员干部、富人、名人和社会公众人物的政策外生育问题,各级尤其要严格排查、严格处理。提拔使用干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评选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凡是违反计划生育的都要一律取消资格。三是要抓管理。要认真落实抚办发[2008]2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要求,摸清工作底数,加强协调配合,实行奖优罚劣,推进综合治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服务网络,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要做到三个强化”扎扎实实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是优化人口结构、统筹解决人口突出问题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工作,一是要强化宣传教育。要积极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和新农村新家庭生育文明创建活动,全社会积极营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的婚育观念。对b超操作人员、医务人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药品销售人员和个体行医人员,要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出现任何乱纪现象,都要严格依法处理。二是要强化监督管理。要认真落实b超检查、鉴定胎儿性别、14周以上终止妊娠等管理制度,严把关口,堵塞漏洞。要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监督。三是要强化政策引导。要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第二。特别要制定和落实有利于女孩成长,有利于女孩家庭生产、生活的政策措施,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女孩家庭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通过利益导向,引导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的良性开展。今年,省政府把计划生育奖励、保障、扶助等优惠政策纳入民生工程重要内容,省财政新增5000万元,主要用于对农村独女、二女家庭补充养老保险,主动放弃生育二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等的补助奖励。市、县(区)两级要认真做好这些政策的落实,扩大受益面,提高受惠度,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要抓好“三个完善”齐心协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是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汇集点,第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脚点。一要完善网络。要进一步夯实农村村级和城市社区工作基础,切实加强后进乡、后进村的计划生育管理,推动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要大力推进县乡计划生育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设施和装备水平,逐步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二要完善制度。要按照“面向基层、服务上门、方便群众”原则,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入户服务制度、宣传教育制度、技术服务制度、孕前管理制度、生殖健康服务制度,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三要完善机制。要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求,提高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率,逐步形成“市指导、县(区)领导、乡(镇)负责、村自治、组配合、户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努力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三、加强领导。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加强组织领导。领导重视是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做到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统一研究、统一决策、统一部署,第一。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各地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负全责,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同时,要认真落实计划生育重点管理制度,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切实加大考核力度,对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年度人口计划或因工作失职导致计划生育严重滑坡的该否决的要“一票否决”决不能姑息迁就。
要加强部门协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第二。需要各部门立足本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把工作做好,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建立起督查与考核相结合、指导与服务相结合、奖励与惩处相结合的经常性工作制度,定期磋商、交流、通报相关工作情况。各级政府要严格按标准安排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确保今年市本级达到人均1.79元,县级达到人均10.38元)宣传、文化、广电等部门要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经常性宣传活动,切实转变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纪检监察、人口计生、卫生、公安等部门要保持打击“两非”案件的高压态势,做到对任何一条“两非”线索不放过、事实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特别是要依法严惩贩卖、残害、遗弃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工商、房管、民政、卫生、教育、统计等部门,要认真落实计划生育证明查验通报以及人口信息交换共享制度;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按照职责要求,加大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的检查力度,严防“以罚代生”等现象发生。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89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5分钟,共有274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这次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年度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兑现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状,表彰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签订20*年度目标管理责任状,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会上,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区委、区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年,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计划生育等部门,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以争创省计划生育示范区为目标,按照新时期“改革、创新、调整、发展”的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致力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综合考核中,我区名列4个主城区第一名。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5‰,人口出生率稳定在6‰。回顾20*年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各部门、各单位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考核政绩、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当作基本国策,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及“省计划生育示范区”的争创标准,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分解指标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主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领导格局,做到了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确保了全年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
二是坚持综合改革,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按照加强社区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建立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体制,社区计划生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翟山办事处协调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解决了社区办公用房、经费等问题。泰山办事处建立了全市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社区服务中心。湖北、奎山、湖滨等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之中。社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坚持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重点的板报巡回展览、知识竞赛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以及“5·29”中国计生协成立22周年及“9·25”公开信发表等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把婚育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家庭文化,营造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育文化环境。社区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建立健全了“五查五访十到人”的综合服务模式,分类型开展居民生殖保健服务,为2743名自管育龄妇女进行了以妇科为重点的身体检查,对630名患者进行了及时治疗。全区14个办事处和6个大型农贸市场建立了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社区居民实行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社区居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新的提高。
三是坚持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契机,全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得到全面落实。通过培训、讲座、宣传等形式,强化计生干部的法律意识,严格依法管理和服务,全区没有发生一起“七不准”行为。全区安装启动了城区育龄妇女网络信息系统,各办事处为计生办安装了上网专线,实现了市、区、办事处三级联网,当年发生婚、孕、育、术的已婚育龄妇女全部建卡录入微机,实现了现代化科学管理。区卫生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及辖区内7家市级医院定期反馈信息,计生部门及时核对落实,提高了信息统计的及时率、准确率。
四是坚持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局面基本形成。各部门、各单位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公安部门在各社区成立了警务室,警员进驻社区,协同社区委员会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商部门在办理外来从业人员《营业执照》时,严格审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在市场流动人口中建立计划生育协会,充分发挥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民政部门严把结婚登记、收养审批关,卫生部门积极搞好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等综合服务;财政、劳动等部门都能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计生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形成了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去年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与争创省计划生育示范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的低生育水平还不够稳固,有些单位的个别主体指标还有下滑现象,对全区总体目标、特别是争创省计划生育示范区目标的实现造成很大影响;少数同志对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我区流动人口多,新建小区多,工作难度仍然很大,个别单位基层基础工作底数不清,漏管现象仍然存在;社区居委会人员偏少,工资待遇偏低,计划生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上述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要任务,以法制建设、优质服务和社区工作为重点,着力推进综合改革,扎实开展“江苏省计划生育示范区”创建活动,加快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全面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今年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9.9%;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5‰以下;期内综合避孕措施落实率达100%;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率达80%;计划生育合格居委会率达50%;社区计生卫生服务室建成率达100%;居民对计生工作满意率达85%以上;
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㈠在推进综合改革上下功夫,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社区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石,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体制,要重心下移到社区,进一步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
一要创新体制,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强化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职责。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辖区内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常住人口、暂住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在政府领导下,由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组成流动人口管理协调机构,依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办证中心、社区警务室、物业管理机构等,在现居住地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按照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项目推进计划”,今年的6个指定项目是:属地管理、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居民自治、依法行政、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随访服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城区重点抓好推行“属地管理、社区服务网络管理”2个指定项目。各办事处要根据总体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确定1个项目,报区计生局审批,把实施“项目推进计划”作为推动综合改革进程的总抓手,建立“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综合治理”的新机制。今年要有半数以上的办事处达到计划生育示范办事处标准。
二要完善网络,切实加强基层阵地建设。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落实到位,必须有健全的工作网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计划生育干部。社区居委会设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配备专(兼)职计划生育委员或工作人员,并落实好报酬。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发挥协会在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宣传服务、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组织社区居民实行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要充分利用社区居民的人力资源,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参与社区组织的计划生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人口与计划生育相关服务。
三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社区群众满意度。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在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是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工作中,要坚持贴近群众,以满足育龄群众的全面发展为准则,积极开展避孕节育、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等各项优质服务。要继续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的生育文化。要切实把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包括独生子女奖励金、免费技术服务等落实到位,使群众对避孕节育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使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真正成为造福于人民的事业。
㈡在依法治育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等“一法三规”和《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做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最根本保障。
一是在学习和宣传的广度上下功夫,努力营造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环境和舆论氛围。区委、区政府把3月份定为“计生法制宣传月”,要把“一法三规”及《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纳入“四五”普法内容,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动员各方面力量,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高潮。
二是抓好依法服务。全区要把今年作为“计划生育法制年”,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取消一孩生育审批制度,坚决取缔生育证及合同押金,杜绝乱收费,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以全面细致的优质服务为抓手,在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地治理整顿婚育秩序。
三是严肃查处违法行政案件。要以法律法规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党委、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及相关部门依法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促进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要深刻吸取违法行政引起重大恶性案件的教训,坚决杜绝以牺牲党群干群关系、牺牲群众合法权益为代价的严重违反“七个不准”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㈢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要以满足群众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的需求为出发点,为群众提供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一是要创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要强化免费服务观念,克服困难,落实经费,使全区广大育龄群众真正享受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城市下岗职工、无业人员等弱势人群的免费服务费用由区、办事处分级承担。要以避孕节育和促进健康为主,推进宣传教育、依法行政、信息管理等全方位服务。服务的对象不仅仅要局限于育龄人群,更要扩大到所有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积极做好预防保健服务。
二是要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体系。要以婚、孕、育、技术信息为引导,以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计卫联手,整合资源,推动优质服务上新水平。今年将成立6个办事处级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计生、卫生服务室建成率达100%。
三是要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要以推进避孕节育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系列工程为契机,创新优质服务的运作机制,全力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程和随访服务工程,树立优质服务的新形象,力争全年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率达到80%以上。
三、强化责任,齐抓共管,努力开创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缓解人口矛盾,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按照计划生育工作“贵在自觉、贵在务实、贵在坚持”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要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是确保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的一项有力措施。要按照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层层分解指标,逐级落实责任。要对照确定的目标,结合创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活动,排工作进度,找薄弱环节,抓关键措施,确保把各项责任制指标落实到实处。要认真组织对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及相关部门的责任考核,坚持“一票否决”制度,把领导干部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和选拔奖惩的重要内容,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核,对工作失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二,要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人口问题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和指导,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和检查监督的责任。计划生育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卫生部门要与计生部门密切配合,为群众提供科学、规范、安全、满意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牵头在每个社区建立卫生、计生服务室。发展计划与经济贸易委员会要认真做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划。民政部门要严把婚姻登记关,杜绝早婚,依法查处违法婚姻和非法抱养。公安、工商、劳动、房管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计划生育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和服务工作。其他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都要视计划生育工作为己任,落实相应措施,共同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要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会管理、素质较高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通过公开报考、竞争上岗等方式引进人才,充实计生队伍。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计生干部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在办事处机构改革和居委会调整过程中,必须保持计划生育机构的稳定,强化服务阵地,优化干部队伍,保障经费投入,切实做到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有经费,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要重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不断健全组织,认真开展活动,更好地组织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切实保障和提高计划生育干部特别是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计生干部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3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17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同志们:刚才,**同志全面总结了2003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署了2004年工作任务,我完全同意,请与会同志认真贯彻落实。过去的一年,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围绕综合改革这条主线,突出重点,锐意创新,扎实工作,硕果累累。继续保持了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的荣誉称号,成功争取了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周期项目,又被国家人口计生委命名为全国首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百强先进县。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重视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和辛勤工作在计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下面,就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二、明确任务,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本经验,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市去年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必须承认还有薄弱环节。有些部门虽然签订了责任状,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今年全市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不再单独召开,并不意味着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就可以有所放松。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大力度,从机制上强化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一是要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真正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要内容,实行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核、对工作政绩突出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失职的要追究责任,坚持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二是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人口问题的多元性、复杂性,决定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手段、途径不能是单一的、孤立的、封闭的,而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开放的;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紧密衔接;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要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动员组织和吸引群众参与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中来,形成“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法律、科技、教育、文化、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三是建立奖罚分明的利益导向机制和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生育,帮助他们实现小康,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市已经出台了一些优先优惠和奖励政策,力求对计划生育家庭予以适当补偿。但是有的优先优惠和奖励政策还没有较好地落实,全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兑现率还很低。我们一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物质奖励,必须予以兑现。要重点抓好已经出台的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农委要把产业化经营同《人口和计划生育21世纪全面小康促进计划》结合起来,组织涉农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贷款,优先提供致富项目,优惠提供生产资料。教育、卫生、科技、民政、工商、税务、信用社等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时,要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照顾,不断改善他们的经济和生活条件。要把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纳入整个社会保障总体规划,坚持“政府引导、协会组织、会员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有机结合起来。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要及时给予社会救济;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险。各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解决好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
三、深化改革,突出重点,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出路。在对待改革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眼光要放远,思想要解放,气魄要恢宏,措施要得力。一是继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这项工作,我市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座谈会上出了经验,做了示范。2004年作为全市“综合改革效益年”,我市要在客观评估综合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确定新目标,强化新措施,把综合改革工作扎实引向深入。建设现代生育文化的“kic计划”和“全面小康促进计划”要加紧实施,走向规范;二孩生育证改革要在三个乡镇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推开;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进一步提档升级,争创更多的星级服务村,提升整体自治水平。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周期国际合作项目要在生殖健康、男性保健、艾滋病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及时总结经验,加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国际接轨。二是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要按照省市要求,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纳入公共财政,实现“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免费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基本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确保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工资报酬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不断提高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今年全市人均计划生育事业费要达到8.3元水平。三是搞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按照十六大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要加强对计划生育干部的培训和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增强综合协调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服务能力。要继续坚持开展“大比武”活动,把那些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计划生育工作队伍中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计划生育工作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志们,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牢记“三个代表”的伟大使命,以新的思路谋求发展,以新的突破促进改革,以新的举措推动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39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9分钟,共有220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这次全省水利计划财务工作会议是厅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精神,通报全省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布置全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年度计划编制等规划计划工作,讨论修改《湖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办法》等管理法规草案,研究加强水利规划编制和前期工作管理,探索建立水利建设长效投入机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必须充分肯定一年来的工作
去年全省计划财务工作会议以来,各级水利规划计划人员紧扣全省水利中心工作,在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和计划安排、投资和计划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全省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这一点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1、在行政理念上,逐步建立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提高服务意识的思想体系。首先,是服务理念得到增强。水利厅1月21日开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地水利规划计划人员也都积极参加了各地组织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使队伍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得到改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广大规划计划工作的干部职工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其次,是践行理念得到拓展。通过“十一五”规划研讨会、座谈会和有关文件的学习,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治水新理念等加强了认识和理解,不管是规划计划干部还是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新理念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新理念在水利规划、项目前期和技术设计等方面不断得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得以逐步实践。同时,计划安排、投资重点等也突出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域。第三,是行政理念不断转变。各位都是长期从事规划计划工作的分管领导,过去主要精力都是用在“跑”项目上,现在随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逐步转变,工作重担从单纯的“跑”项目,逐渐在向重视规划和完善项目立项程序方面的转变,对规划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区域水利发展思考比以前多了,对省编报各类水利规划的支持力度比以前大了,填报有关规划资料的质量和效率比以前高了。希望大家都来继续高度重视规划工作,逐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在规划工作上,进一步完善了以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为重点的规划体系。今年是全省“水利规划年”,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精神,按照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谋划全省水利发展与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十一五”规划为重点、水资源规划为基础、各类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规划工作成绩显著。通过广大编制人员的辛勤工作,完成了全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及拟纳入长江流域“十一五”水利重大项目的筛选和汇总工作,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第二阶段水资源配置规划顺利开展,《汉江流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规划纲要》已经由水利部和省政府印发执行,服务于粮食安全生产的《湖北省粮食主产区重点县骨干排灌工程建设简要规划》已经得到省政府批准,全省水利血防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此外,各类水利专项“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湖北省水文发展“十一五”规划在4月底已经通过审查;我省大型灌区、大型泵站“十一五”规划已经上报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饮水安全等15个专项规划编制正有效进行。
在抓好省级水利“十一五”规划的同时,还积极指导各地开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时制定下发了全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方案、召开了规划技术研讨会、印发了湖北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和规划报告大纲,这些工作,都有效地指导了各地规划工作的开展。目前,各地规划编制工作正积极进行,武汉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初稿已经完成,“十一五”项目库基本建立完毕;襄樊、荆门、黄冈、宜昌等市进展较快。
3、在前期工作上,逐步加强了以中央项目为重点和省基建项目为核心的各级水利项目储备体系。在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各级规划计划部门认真把握中央投资政策和资金投向的变化,积极做好服务于防洪保安、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等方面的项目前期工作。中央项目上,汉江下游堤防一期工程、荆江分洪区北闸、洪湖主隔堤垮方段等一批防洪工程分别得到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长江委的审查或审批;水土保持、水利血防、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水库整险加固、节水灌溉示范等各类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卓有成效,解决了厅党组十分关注的长期悬而未决的一批中央重点补助投资项目的投入问题。省基建项目上,重点进行了泵站更新改造、灌区续建配套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按照总量控制、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充实了省基建项目储备。在7月底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召开的中部四省除涝泵站更新改造工作会议上,我省申报的20个项目绝大部分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的肯定,为我省争取国家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投资取得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来的前期工作中,各级规划计划人员和技术设计人员,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人水和谐的要求,突出做好了项目的总体布局和设计方案。如: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完成了襄樊市、荆门市汉江河道堤防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将河道及洲滩整治与人的生命和 生活安全融为一体进行方案选择;按照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人生活环境的需要,完成了武汉市汉阳地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将河湖关系整治与人文景观设计统筹进行考虑。此外,在灌区节水、城市护岸、泵站改造等方案选择上,更加注意生态用水、城区环境和湿地保护等需求,在技术路线和方案上去力求完善。这些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湖北在水利行业的有益的探索,必将为开创我省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局面开辟新境界。
此外,在合理水资源配置、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搞好民营资本投资水利核准项目的前期审批工作,完成了咸丰龙洞湾、京山双峰观等水库工程的审查。昨天大家讨论的《民营经济投资水利项目管理办法》也是规范核准项目审批、支持民营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
4、在计划管理上,加大了积极争取各级水利投资力度,加强了计划资金监管的管理体系。20__年全省争取各类水利基建投资2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6.8亿元,今年上半年国家下达我省中央投资计划3.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05亿元。除了积极争取中央正常投资项目外,通过各方努力,今年又争取到了中央对我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的投入,预计今年总投资达2.4亿元;还争取了末级渠系更新改造试点项目的启动实施,将为全省水价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在及时分解下达各类投资计划和加强项目实施计划审批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对水利投资计划和资金监管,在人员和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抽调专人组成投资计划与资金监管的稽查专班(不久还将组建运转厅稽查办),常年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项目检查,特别是把省基建计划作为监管重点,较好地规范了计划和资金管理,基本保证了项目建设进度和人员、资金使用安全。
5、在定额及水利统计工作上,逐步健全了规范工程造价管理及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规划计划基础体系。在水利部[20__]116号文出台后,厅计财处积极组织定额站和全省各市州规划计划部门、厅直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经过多次反复研讨,于20__年2月出台了《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统计工作在继续提高定期报表和年报质量的同时,组织进行了水利统计指标体系研究,部署了全省水利统计新指标体系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工作,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
二、必须正确认识当前面临形势
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规划计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谋划好水利事业的新一轮发展。今年,既是我省水利规划年,也是水利工作承前启后之年。“十五”计划即将结束,“十一五”规划即将启动实施,全省水利工作能否在“十一五”期间一路走好,关键在今年,今年必须做好湖北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工作。综合分析来看,要实现我省水利工作的继续长足发展,困难与压力同在,机遇与发展并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有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谋划新时期水利发展时,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水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有效保障饮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经济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就要求规划计划工作必须全方位创新思维、调整工作,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水利发展的任务和重点;根据财力状况和市场融资能力,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步骤;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状况,确定水利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二是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有新政策。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明确要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而农业基础设施,最根本的就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防洪、排灌等事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命健康的水利设施建设。中央1号文件中有关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内容占了很大篇幅,希望大家一定要吃透文件精神,超前做好有关工作。
三是湖北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有新挑战。全省要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部崛起、构建和谐湖北的战略目标,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水利如何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给规划计划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必须在全省实现战略目标的征程中,未雨绸缪,先行一步。
四是各级投入机制的变化有新调整。就中央投资而言,一方面,随着国债淡出,对大江大河治理投资力度将减小,另一方面安全饮水、水利血防、国家启动泵站更新改造、南水北调、汉江现代水利试点等项目的逐步实施,又开辟了水利投资的新渠道。就省级投资而言,省政府今年在增加投资3000万元、决定用5亿元建设资金中的40用于高产农田中有关水利建设等增加投入的基础上,正在研究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有关政策,这将可筹集一笔可观的资金用于水利投入。此外,堤防维护费随经济发展和结算办法的改变,将有较大增长。因此,通过全省水利部门和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逐步建立起长效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全省水利投资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可争取又一个高投入、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五是水利改革与发展有新机遇。首先,中央和省对基层水利发展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水管体制、水价等改革措施,水管体制改革将能稳定队伍,有利于保证各项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全面落实到位;水价改革将有利于水利长效投入机制的建立。其次,随着社会对水利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水利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宽、各类资本倾心水利市场的不断扩大、全省水利发展的热点、亮点多,势头好。可以预见,水利改革与发展将在防汛抗灾、服务粮食生产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大有作为。
三、切实抓好各项规划计划工作
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治水理念给水利工作,特别是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广大规划计划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规划计划工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1、加强学习,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已经好几年了,虽然各级规划计划人员进行了认真学习,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十分不足;最近,省委八届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建设和谐湖北的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水利工作在和谐湖北方面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因此,各级水利干部和职工必须提高认识,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功底和本领;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水利事业、做好水利工作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湖北的重要意义;必须在治水理念和实践上坚持人水和谐、人水相亲,为湖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利支撑。规划计划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基础,各级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者在服务构建和谐湖北上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2、加强领导,调整充实规划计划干部队伍。规划计划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服务各级水利建设事业和水利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的重要工作。各级领导必须从规划计划干部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入手,进一步加强规划计划和统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 ,落实好机构和人员编制,把思想素质好、理念更新快、政策领悟透、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调整充实到规划计划队伍中间来。还要通过技术培训、加强交流锻炼等形式来不断提高现有队伍的水平和能力。要通过规划计划干部队伍的素质化来实现全省规划计划工作的规范化,只要队伍整体素质上去了,就一定能开创好规划计划工作新局面。
3、狠抓落实,全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任务。水利规划是我们行使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第二行为准则,是指导水利改革与发展,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项目安排,加强涉水事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功能和作用。全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水利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今年,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好全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各市、州在8月完成规划报告初稿,9月底前上报修改稿,厅有关处室(单位)在8月底前要完成各专项规划正式报告。以后凡是没有进入规划的项目,一律不能开展前期立项工作,不安排年度投资计划,这一点务必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当前,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在紧张开展,但是质量和进度还很不平衡,各级规划计划人员和具体编制技术人员必须在深入学习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导思想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建设和谐湖北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等精神的基础上,一定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水和谐的理念贯彻始终。不管是总体规划还是各类专项规划,一定要注意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指导性与操作性相结合,一定要注意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正确处理好新建工程与更新改造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加强以泵站更新改造为重点的除涝体系建设时,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综合考虑促进粮食生产、兼顾生态用水、保留合理调蓄容积、调整产业结构等,对原有排区进行分类调整,重新复核各排区现有排涝标准和已有排涝规模,进而确定泵站更新改造的必要性和规模。
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要在做好工程规划的同时,也要做好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编制。多年来,我们一直习惯做工程规划,忽视管理规划,这也是我们做规划的薄弱点。一定要按照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做好洪水风险管理、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水价改革、水权制度改革、水市场建立等各个不同方面的管理规划,要象工程规划一样,落实管理项目的建设内容及投资。
总之,我们要在规划阶段,就积极打造好“一点、两线、一面、三区”的全省水利发展格局,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各类项目前期工作。各地需要做的前期工作很多,但是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定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突出做好有关项目前期工作。当前,重点就是要在服务粮食主产区的泵站更新改造和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服务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改善人居环境的水利血防工程和水生态治理工程、实现防洪保安的堤防水库工程、探索水价改革的末端渠系改造工程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工程等各方面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只有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才能取得争取项目的主动权。
在前期工作上,还必须做好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项目的服务工作。当前,在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水污染处理等方面呈现出不断吸引民营资本的态势,但是也暴露了一些管理不规范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在充分吸纳大家对《民营经济投资水利项目管理办法》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再广泛征求省相关部门意见,尽早出台管理办法,实现既要鼓励投资,又要规范管理的目标,特别是要在防洪安全、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既严格把关、又热情服务。
5、深化改革,探索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水利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除了观念的制约外,投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国债资金淡出、省级财政投入有限、地方财政投入不足,这些给水利发展带来一定制约。但是,事在人为,制约之中仍有机遇,只要把握好了,照样能实现水利投入的新突破。各地和厅直有关单位,一定要积极开拓进取,重点抓好水价改革工作,进一步扩大水价改革试点范围和改革成果,为行业自身发展和更多的水利投入不懈努力。同时,要积极配合厅有关处室、单位,认真做好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扩大和标准提高、堤防维护费结算办法改变等各项事关水利发展后劲的各项水利改革工作,通过各级、各单位的共同努力,赢得长效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实现水利工作的又一轮跨越式发展。
6、强化管理,实现规划计划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通过近几年来的规范管理,我省各级水利计划与投资管理逐步得到加强,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和水利事业费资金计划管理以及部门预算执行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薄弱环节,仍然存在计划执行不严格,资金使用不严肃等问题,有的甚至被国家有关部门点名批评,因此,强化计划和资金管理的任务还很艰巨。厅计财处要尽快组建厅稽察办,抓紧开展工作,加大对省级计划、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稽查力度,确保发挥工程效益;要充分利用各类审计成果,研究制定计划投资管理办法,这次会议要讨论的省级投资计划管理办法要认真修改完善,并协调有关部门后尽快下发执行;各级水利部门和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要把好计划和资金关;各项目法人要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批准的投资计划和设计方案实施。只有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的项目管理,才能维护计划执行和资金使用严肃性,确保资金、工程、人员安全。
7、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定额管理和统计工作水平。定额及统计工作是直接服务于全省水利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其服务水平,意义重大。一方面,要积极抓好新编规的培训宣贯工作,严格按照新编规做好各类项目前期工作。另一方面,要提高统计报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在新一轮水利统计指标体系研讨的基础上,完成新指标体系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力争年底投入试运行。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23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1分钟,共有256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文件和《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鄂发[2007]2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新时期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措施,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开创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7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6]22号文件精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年来,全省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两清一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初步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强化;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和生育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强了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力度,实行“三线考核”;加大了部门配合力度,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格局正在形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省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十一五”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全省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压力,少数地方已出现政策外生育反弹现象;出生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仍在高位运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难以落实;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带来巨大压力;有的地方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投入严重不足,政府“以钱养事”落实不到位,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有的领导同志对新时期人口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认识不足,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存在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情绪,影响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七大对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男女平等的社会风尚”、“加强老龄工作”、“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等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人口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省各地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把握好以下五个重点:
一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体制、机制、方法的创新和转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工作理念,破解工作难题。
二是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省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必须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减少和救助贫困人口、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建设和谐人口文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快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走城乡平衡发展、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道路。
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翻两番,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七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gdp总量翻两番改为人均gdp翻两番,既体现以人为本,又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和改革成果分享状况。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人口目标任务,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我省“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省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控制在6215万以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树立人均观念,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四是关注和解决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省农业人口占大多数,解决好农村人口问题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奔小康关系紧密。因此,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建设新农村新家庭为主线,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为载体,以育龄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转变人民群众传统生育观念为重点,以提供计生优质服务为手段,不断提高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收入水平和文明程度。
五是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口问题与上学、看病、就业等民生问题密切相关。计划生育家庭过去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作出了贡献,对现在的“空巢家庭”、“单亲家庭”以及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各级政府有责任提供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帮助,要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独生子女保健费、农村落实绝育措施的两女家庭一次性奖励、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一次性奖励、中考加分、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免费治疗、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等政策,真正让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扶助,生活上有保障。
湖北是个人口大省,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省情,决定了人口发展与湖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紧密,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于加快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务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将人口发展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位置,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目标任务
2008年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一年。2008年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努力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努力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各地把人口计生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坚持“四个不动摇”,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的方法,坚决遏制生育水弹的势头。
二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必须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标本兼治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和生育文明建设活动,努力转变群众的传统婚育观念。加强孕情监测和全程服务,打击“两非”行为。
三是加强城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坚持以流入地为主的原则,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管理和服务新机制。加强流入地流出地协调配合,加强双向考核。
四是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行动计划及技术服务规范,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建立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和全省监测网络,定期评估通报。计生、卫生、残联等部门要在各自的范围内密切配合,大力宣传和普及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的科学知识。积极倡导科学婚检,逐步降低出生缺陷率和婴儿死亡率。
五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构建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
六是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关爱女孩专项资金、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农村独女和双女上学加分等优惠政策,让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七是全面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队伍、阵地建设。计生技术服务站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基层计划生育行政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社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加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
(二)努力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新时期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一是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体系。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要求,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管理制度,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经费投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等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当前,要加快《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改完善,力争将《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规定》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修改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二是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奖励优惠政策,以及普惠政策基础上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鄂发[2007]25号文件中有关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政策规定,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事业费,确保事业费按省定标准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为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提供资金保障;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启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救助制度;对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女家庭和落实绝育措施的两女家庭给予一次性奖励;建立关爱女孩资金;实施对农村独女、双女上学加分奖励;建立计划生育系列保险;落实对计划生育女儿户优先优惠、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的政策;落实其他各项人口计生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予以奖励、优先、优惠,享受更多的待遇。
三是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加强以县级计生服务站和乡镇中心服务站为重点的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稳定基层工作机构和队伍,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稳定,不得随意撤并和改变计划生育工作机构的性质。要配齐配强乡镇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公务员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全面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开展“三大工程”,提高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和优质服务满意率。
四是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把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订人口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完善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评估体系,加大督查指导力度,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五是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按照“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要求,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组织领导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管理服务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确保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三)扎实做好农村和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湖北是个农业大省,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依然落后,部分群众的婚育观念与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差距,农村人口形势不容乐观。当前我省农村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压力,出生人口素质总体不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滞后,老年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给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武汉城市圈中的几个城市又是群众婚育观念比较落后、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流动人口相对集中、计划生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和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一是围绕文化和谐、乡风文明,推进农村人口文化和生育文明建设。以宣传党的十七大和中发[2006]22号、鄂发[2007]25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广泛开展基本国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继续推进以“走向生育文明,建设幸福家园”为主题的生育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开展生育文明六大行动,即特困家庭救助行动、“三难”家庭扶持行动、“四缺”家庭支持行动、计生女孩家庭关爱行动、少生快富家庭奖励行动、生育文明示范家庭表彰行动;积极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培育一批“富裕文明、身心健康、优生优育、权益保障、民主和谐”的新家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围绕改善民生、富裕农民,加强和完善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奖扶制度,探索推行“少生快富”工程,完善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教育部门要制订落实农村独女户和双女户中考、高考加分的实施办法;财政和相关部门要出台有关政策,加大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奖励政策的落实力度;民政部门要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因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和节育手术并发症等原因致贫的优先予以救助;劳动、卫生等部门要在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时,将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优先纳入保障范围;积极探索手术并发症患者扶助、节育手术保险、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计划生育养老保险等制度,逐步建立优先、优惠、奖励、扶持、救助、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三是围绕维护农民权益,严格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全面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依法严格征收社会抚养费。
四是围绕服务农民,推进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提供优质服务,将科学管理与优质服务有机结合,重点加强孕前管理和服务。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的科学知识,计生、卫生和残联等部门要联合实施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工程,引导农民自觉实行婚检,以降低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五是围绕管理民主,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把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作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按照“建章立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实现基层民主管理模式创新,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增添新活力。
六是要切实加强城市社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全、完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制度,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制,落实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强化流动人口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共同责任,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到社区。社区要配备专门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协管员或信息员,注重做好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封闭小区、各类经济园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由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流入地要落实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项目。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要共同采取超常举措,加大农村和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率先在全省起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推动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奋力开创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进一步加强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和省委省政府《决定》,充分认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认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和麻痹松劲情绪,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动性,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部署安排重要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党政第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做到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点问题亲自督办,省人大和省政协每年要组织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督办或专题调研,不断创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党政第一把手要负主要责任。
(二)切实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的力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分析、研究人口计生工作,建立组织、协调、督导和检查制度。各部门要主动履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建立本系统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垂直负责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制订人口发展评估体系,加大检查指导和督办力度,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综合治理。省委、省政府将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考核督查力度。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计划生育相关职能,在制定完善惠民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对人口发展影响的评估,主动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参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保障力度。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公共投入,是保稳定、促发展的基础性投入,投入不到位,说明党政主要领导对落实基本国策的认识没有到位。各级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纳入公共财政投入的必保项目,制定刚性约束指标,从财政、基础设施、人力、科技等方面加大投入。2008年全省各地要按照规定,重点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体制,确保计划生育人均事业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等所需经费落实到位。要认真落实分级负担标准,确保到“十一五”末,各级财政投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年人均达到30元,各级政府要足额将计划生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禁空转、挪用、挤占,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在经费投入上弄虚作假的,要及时予以通报,并追究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组织、人事和编办等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方案,确保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稳定。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岗位特殊、任务艰巨,要按规定落实好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要充实、配强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领导班子,对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要注意培养、予以重用。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38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115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同志们:昨天闭幕的州十一届人大七次会议正式批准了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站在“*”发展的新起点,我州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分析研究全州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推动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和措施。州委、州政府对这次会议的召开非常重视,州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及有关部门的汇报,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请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统一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十五”期间,全州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三大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始终把计划生育、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作为战略任务,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20*年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34亿元和人均4000美元的同时,人口控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取得了一定成绩。积极实施“少生快富、奖励扶助”政策,开展“争创红旗县”、“优质服务县”活动,稳步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6.4‰以内,呈现出低出生、低增长的良好态势。国土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得到加强,规划、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市场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耕地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资源的规模化开发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招商引资,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相继落户海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州内加工转化增值有了重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全民环保意识有所增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估工作不断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自然保护区工作进一步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力度加大,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我州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口方面: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户籍限制的逐步放宽,流动人口增加,控制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任务加重。资源方面:探明矿产资源相对不足与粗放利用问题并存,拼资源、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全州耕地总量有限,随着移民增加,人地矛盾、水地矛盾越来越凸现;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土地市场建设任务繁重;水资源相对缺乏,而且分布相对不均,工程控制能力弱。环境方面:我州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监督管理方式单一、队伍建设滞后、装备简陋的问题日趋突出;部分地区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等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影响我州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州十一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要求我们今后五年必须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重要任务。准确把握形势,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于顺利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在实施“*”规划中,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认识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必须从思想上进一步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行动上,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二、突出重点,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有效配置资源,加快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努力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使城乡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州委九届十次全委会议和“*”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工作重点,创新求实,开拓进取,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当前,我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和降低现行的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海西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流动人口。各级政府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区和村组。在农牧区,要重点加强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服务能力。要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帮助村委会依法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完善合同管理,实行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和有关政策法律知识,促进育龄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
要进一步扩大“优质服务先进县”和“红旗县”的示范带头作用,继续推进具有海西特点的“计卫联手、育医结合”的服务模式,下功夫解决农牧区及偏远地区的计划生育服务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格尔木、德令哈市要率先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建立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依法行政和利益导向,以优质服务和政策推动,引导农牧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要进一步创新落实“少生快富、奖励扶助”的政策,帮助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搞好计划生育,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使计划生育事业真正成为造福于人民的事业。要认真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研究制定人口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要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要重视做好执行、评估和考核等工作的综合协调,逐步建立起定期磋商协调、综合评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二)强化管理,科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要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的原则,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一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二是要加强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严格实行用途管制。进一步完善土地规划体系,修编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州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严格按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资源。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坚持耕地补充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建设用地预审,坚决落实国家关于严格非农建设用地审批的有关规定,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批准。三是要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国土资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大力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继续深化土地、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规范交易行为。加强地勘工作,切实把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地质勘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来抓,多渠道增加地勘投入,力争在探明大型、超大型矿床上取得重大突破。盘活城镇土地资产,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我州城镇周边戈壁荒滩面积广阔的有利条件,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的有关优惠政策,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提高我州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抓住柴达木盆地已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契机,加快规划布局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调整和落实相关财税、价格、收费政策,为发展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环境。在资源开发环节,要引导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整合,促进中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在资源利用环节,要加快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在废弃物产生和再生资源环节,要大力推进污水再生利用、垃圾处理与各种废旧资源的再利用。在社会消费环节,要积极发展绿色消费,倡导形成厉行节约、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五是要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全面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特别是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巡查,加强对乱采滥挖、破坏浪费矿产资源行为的整治力度,对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六是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州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要在防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和应急反应能力,做好汛期和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七要优化配置水资源。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防汛与抗旱并举,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把节水放在首位,大力开展建设“节
水型社会”活动,发展节水型产业,加快建设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区段计量和污水处理回用为重点的节水工程体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三)要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继续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搞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一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推进新型工业化,要重点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节约资源的产业和产品。调整农牧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畜产品,努力实现增产增效增收。二是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集中力量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格尔木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县城集中供热、供排水工程等重点治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充分发挥环保基础设施的作用。要坚持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对未达标的排污企业依法责令限期治理,尽快实现达标排放。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彻底关停取缔。三是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抓住当前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的大好机遇,加紧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等建设工程,切实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抓好林业五大工程建设,落实管护措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四是要继续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权责明确的环保工作机制,并按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要求,把环境质量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要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环境执法体制。要严格按国家规定将各类规划和建设项目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加强对水、矿产、森林、草地、旅游等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的监督和各类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的环境监察,确保工程环境效益。三、加强领导,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牵涉诸多部门和行业,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不断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总体水平。(一)要明确责任,健全组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分头抓,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领导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完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把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机构,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依法管理水平。要加强各级人口资源环境部门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要依法行政,强化监督。各级各部门领导都要带头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进行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坚持按照人口、土地管理、森林、水利、草原、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人口资源环境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三)要统筹规划,创新机制。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事业,政府必须起主导性作用。我们要以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为目标,科学制定政策,做好统筹规划,完善投入机制,把人口资源环境事业的基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要大胆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投资人口资源环境事业。同时,要不断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活力。(四)要转变作风,加强协作。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随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中央、省制定的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的各项规划、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社会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始终把依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志们,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相信,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州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建设生态海西、小康海西、和谐海西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44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53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刚才,*省长、*副书记和*副省长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下面就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刚刚结束的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深化认识
去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与我市签订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各项指标和任务。
去年一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全市出生人数24982人,比年度计划减少356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8‰,计划生育率为95.48%;二是优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为抓手,全面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全市90%以上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免费享受到生殖健康和上门随访“双服务”;三是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行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3846名实行计划生育的对象得到了每人每年600元奖励,成功实施了14个计划生育“少生快富”项目,带动了一批计生贫困家庭增收致富,各县(市、区)都建立了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初步形成了以“奖、优、扶、救、保”为核心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四是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开展专项督查,当年违法生育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达65.92%,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治理活动,有效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包括: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部分基层党政领导对人口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战略地位认识还不够高;对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冲击认识还不够清楚;对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紧迫性还不够强,少数同志存在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畏难情绪,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领导力度、工作力度和行政措施有所减弱。二是低生育水平不够稳定。据调查统计,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还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全市违法生育呈上升趋势,其中非农人口违法生育也逐年增多,干部职工、名人、富人违法生育现象有所抬头,数量虽然不大,但社会负面影响较大。三是基层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村两委没有完全承担起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责任,村级计生服务员职责、报酬还不够落实,目前全市有20%左右的行政村计生服务员工作报酬不足700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这支队伍的不稳定。所有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市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影响稳定计划生育低生育水平,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人口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必须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认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抓计生工作也是抓要务,抓国策也是抓发展”的意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上,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同等位置,真正做到国策在心中、措施在手中、落实在行动中。
二、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20*年是实施“十一五”人口规划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是: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全市人口出生控制在2.8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2‰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4%以上,统计误差率控制在2%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8以下,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全市上下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按照“稳定、提高、统筹”的工作方针,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首要目标,统筹解决新形势下的人口问题,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为此,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学习贯彻中央《决定》精神为重点,着力增强全民计生国策观念。《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就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导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学习贯彻《决定》精神作为今年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最重要工作,精心谋划,精心部署,狠抓落实。深刻学习领会《决定》内涵,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切实把各级各方面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人口计生工作氛围。
(二)以严格控制违法生育为重点,着力保持低生育水平继续稳定。坚持基本国策和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进一步加大依法治育力度,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多种手段强化综合治理。一是要切实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各地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近期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巩固低生育水平。二是要强化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对违法生育的,要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涉及到机关党员干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对个别情节恶劣和社会影响大的当事人,要予以公开曝光,有效遏制生育水弹的苗头。针对当前名人、富人违法生育抬头的问题,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惩治,决不能姑息迁就。相关司法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做好征收社会抚养费和户籍登记工作。三是要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狠抓优先优惠政策兑现,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四是要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提高基础信息质量,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
(三)以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各级党委、政府要从事关人民群众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高度,重视出生缺陷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继续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活动,推行优生优育。民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机构要密切配合,大力倡导婚前检查,加强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和发生率。同时,要加强艾滋病预防和监测,阻断母婴传播渠道。
(四)以建立“一盘棋”管理机制为重点,着力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流动数量越来越大。同时,我市现有45万多人外出务工,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占全市违法生育总数70%左右,是影响我市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全市人口计生、公安、工商、卫生、建设等部门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按照“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规范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户籍地与现居住地协调配合”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制和全市流动人口管理“一盘棋”管理机制,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实行全市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五)以统筹发展综合治理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口结构性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人口老龄化,是我市人口发展面临的前瞻性、结构性问题,事关社会和谐和稳定。目前,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虽属正常,但二多孩性别比偏高非常突出,且呈现上升趋势,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我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9.17%,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2.43%,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问题日益明显。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统筹发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突出解决好性别比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计生、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和公安等部门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依法追究溺弃女婴行为者的刑事责任。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女儿户的奖励和扶助力度,制定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政策导向,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和共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要以解决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问题为重点,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要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的需求。
三、严格落实责任,确保财政投入
一是要抓好党政一把手的责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来谋划和领导工作,坚持把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亲自部署人口计划和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与考核,经常听取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真正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到工作的实处。
二是要严格责任考核。要坚持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把领导干部落实计划生育责任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和选拔奖惩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对工作失职的要追究相关责任。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29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169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一、充分认识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必须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十五”期间,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下,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出生人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稳定低生育水平压力大;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上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计划生育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我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就必须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县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不懈抓紧抓好
2、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主要目标。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县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到“*”期末,全县人口总量必须控制52.5万人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人口质量和素质不断提高。
3、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州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4、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对城市、农村居民违法生育的,三年内不得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已经担任的,要按照法律程序取消或罢免其资格。对党员、干部、职工违法生育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从严处理,同时追究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及主管领导的责任,对单位实行重点管理或“一票否决”。对违法生育当事人一律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5、严格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党政领导联系点制度。县“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同时联系一个村;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村。将领导联系点纳入平时督查、半年检查及年度考核范围。
6、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计划生育弄虚作假,存在漏报、错报、瞒报以及进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对主管单位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的同时,严格追究主管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7、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列入文明新村建设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生育文明建设和“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倡导新风尚,不断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8、切实加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要承担管理本单位及延伸到乡镇二级单位计划生育管理的责任,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以及本单位管理的流动人口当年出现政策外生育的,对单位实行重点管理或“一票否决”,追究单位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性别结构平衡
9、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领导,将保持正常出生人口性别比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的过程管理和责任考核。
10、建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效工作机制。乡镇党委、政府要落实乡镇驻村干部、村干部、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对当年符合政策生育对象和政策内怀孕对象包保责任制,加强孕情监测与管理。对未经批准,擅自终止妊娠的要交有关部门立案查处。
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做好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工作,准确掌握本系统、本单位符合生育政策对象的孕情,落实包保责任人,实行月访、季查,全程监测与管理。对未经许可,擅自终止妊娠的行为要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符合生育政策怀孕妇女的随访服务和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擅自终止妊娠行为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严格执行b超管理、终止妊娠药物管理制度,负责政策内怀孕人工终止妊娠手续审批;加强对《生育服务证》和《生育证》的管理,及时向村(居)民委员会、单位及包保干部反馈准确的应随访对象名单。
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和个体诊所及医务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b超双签字管理,层层签订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擅自终止妊娠手术的责任书,要督促各医疗保健机构及相关科室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警示标志,悬挂相关制度;从严审批各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资格,禁止个体医疗机构开展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分娩查验《生育证》制度;建立与人口计生部门的信息互通机制,积极参与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活动,对有违规行为的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医技人员依法查处到位。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药品批发企业管理,依法查处非法经营、销售人工终止妊娠药物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做到有案必查,并公开曝光。
11、依法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卫生、人口计生、药监等部门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非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对“两非”案件拖着不办,查处不力的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政法部门要依法严惩溺、弃、残害女婴和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和歧视、虐待生育女婴妇女等违法行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2、努力营造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要在全县继续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教育、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扶贫、农业、妇联、团委等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将其融入到希望工程、扶贫济困、慈善救助、贴息贷款、就业安排、项目扶持等社会公益活动中,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和共同参与社会生活。开展贫困母亲、贫困女孩家庭帮扶活动,落实帮扶措施,建立帮扶档案。
四、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13、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经费投入,将流入人口的“三查四术”经费列入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建立和完善“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机制,为流入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免费技术服务。
14、强化流出人口跟踪服务管理措施。对流出重点对象按照村民自治要求,实行合同管理。同时,充分利用元旦、春节期间流动人口返乡的特点,集中开展流动人口清理清查,落实管理和服务措施。
15、充分利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加强同流入地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有关避孕节育信息,堵塞流出人口政策外生育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漏洞。
五、全面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6、切实加强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按照人口规模在3万人以下不低于3人,3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不低于4人,5万人以上不低于5人的标准,配齐配强技术力量,对部分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缺乏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系统内部调剂、计生部门聘任等方式解决。为不断完善乡镇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将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保范畴。
17、强化技术服务网络的职能,明确执业范围。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除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中批准的服务项目外,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相关的临床医疗服务项目。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严格遵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即放置宫内节育器、取出宫内节育器、输卵(精)管结扎术、早期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术。禁止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开展大月份引产手术。对超范围开展技术服务,造成计划生育恶性案件的实行“一票否决”。
18、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充分推广运用新技术、新产品,开展生殖道感染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积极开展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探视、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完善全县免费婚检流程,各乡镇婚姻登记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农村适龄青年免费婚前检查工作,对当年新婚对象要凭县计生服务站免费婚检证明办理婚姻登记手续。
19、完善乡镇服务中心优质服务目标考核体系,将“三查”参检率、随访服务率、孕情登记及时率、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和免费服务率列为服务项目考核指标,实行完成任务与项目经费挂钩,严格考核兑现。
六、强化部门配合,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机制
20、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宣传教育首位意识,创新宣传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协调社会各部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有声势、有特色、有影响的大型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文化、宣传、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人口形势和政策法规宣传。县委党校要将人口理论课列为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全县中小学要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
县委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县文明办要把社会主义生育文明建设纳入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在全县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生育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开展以“计划生育好、子女教育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关系好、勤劳致富好”为主要内容的“五星级生育文明示范户”评比表彰活动,努力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生育文明,推动乡风文明。
21、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加大对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加大对违法生育的处罚力度,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对少数违法生育的钉子户,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征收社会抚养费,达到惩处一个,教育一方的目的,维护计划生育政策的严肃性。对党员、干部、职工违法生育的,要坚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要完善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行政执法检查、过错责任追究、行政赔偿制度和监督机制,对违法行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政策外生育,漏报、瞒报出生人口以及计生工作弄虚作假,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等行为经查证属实的给予重奖,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社会监督机制。
22、进一步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教育、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扶贫、农业、妇联等部门都要制定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优先优惠政策,对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在入学入托、就业培训、合作医疗、扶贫开发、沼气应用、新技术推广等方面要给予优先优惠;要按政策规定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农村、城市无业居民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对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按有关规定,给予免费治疗,建立完善节育手术保险、生育保险等制度,促进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23、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完善和规范村级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录入工作。公安、卫生、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要主动向计生部门提供新生儿上户、新生儿分娩、婚姻登记、流动人口登记等计划生育相关信息,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互通机制,努力做到人口和计划生育数据不重不漏真实准确。
七、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
24、建立党委、政府定期听取汇报制度。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半年听取一次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并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县委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必须每季度听取一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
25、建立乡镇党委、政府及县直职能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述职制度。县委、县政府每半年对部分乡镇和县直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职责情况进行述职。
26、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县委、县政府每年将乡镇及县直职能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把领导联系点、驻村责任人、目标责任制考核列为衡量干部政绩、奖惩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实行乡镇领导及县直职能部门领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期、离任、晋职考核,对工作失职渎职,造成生育失控、出现严重违法生育以及弄虚作假、瞒报虚报人口和计划生育情况的,对所在单位实行重点管理,对连续两年重点管理的,主要领导被“一票否决”。
27、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为规范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组建建始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大队,隶属于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按要求配齐配强乡镇计生办公务员。为确保计生队伍的相对稳定,乡镇计生办主任、统计员的更换,必须征得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同意。
加强村级计生专干队伍建设,原则上按照年龄在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配齐配强村级女专干,落实好工资待遇,村专干待遇原则上不低于村主职干部的待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35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6分钟,共有162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党的十六大提出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汪部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水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的发展目标。新春伊始,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五年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理清今后一个时期规划计划工作的思路和原则,部署*年的规划计划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786亿元,以长江干堤为标志的大江大河堤防工程全面建设,长江中下游干堤加固工程已实现修完修好的既定目标,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开工,340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得到彻底解决,700余座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小浪底、万家寨、江垭、飞来峡、乌鲁瓦提、满拉等一批骨干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百色、尼尔基、沙坡头、紫坪铺、临淮岗等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一批水资源节约、配置、保护及生态治理专项工程相继启动并取得突破,“十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布局已全面展开。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投入大幅度增加的结果,是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广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全国水利干部职工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的结果。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与规划计划工作密不可分。在此,我谨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同志和全国从事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五年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取得的成绩、基本经验和不足
(一)突出规划,奠定基础,体现新时期治水思路
98年大水以后,水利规划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工作的方针发生重大调整,水利部党组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及时调整了治水思路,首先要求水利规划工作要适应这种调整,实践这种转变。二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障投资的安全和效益。三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水利规划工作紧紧围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水利工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用水安全、经济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的需要。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水利规划工作在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指导下,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
五年来,我们组织编制了以防洪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为重点的一大批水利规划。长江、松花江嫩江、淮河、太湖、海河、珠江、辽河等七大江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已全部得到国务院批准,全国防洪规划已基本完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已全面启动;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已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果;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黑河治理规划、塔里木河治理规划、首都水资源规划已得到国务院批复,并付诸实施;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规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划、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长江河道采砂规划等一大批专业规划及专题研究工作也相继完成并发挥指导作用;各省水利部门也根据本省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大量的规划编制工作。这一系列规划的编制和完成,为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部党组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创造了条件,为近几年中央投资大幅度增加提供了依据,也为水利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我们在水利规划工作中突出了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了规划思路的转变,改变了过去以建设工程为规划主要目标,转变为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水利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规划的主要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思想。如在黑河、塔里木河、石羊河等综合治理规划中,把流域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作为规划的主要目标,把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科学管理作为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手段,贯彻了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规划思想。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中,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特别强调,不能做成突出工程和投资的规划,而是要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出发,做成突出资源配置思路、格局、措施的规划。二是突出了规划的基础工作,加强了对规划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专题研究。如围绕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对下游防洪形势的影响,开展了重大专题研究,对流域防洪规划的编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三是突出了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调规划编制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如98大水以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任务和要求,我们及时组织制定了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长江的特性及其洪水特点,提出长江防洪应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结合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措施及其它非工程措施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这一思路对五年来长江流域防洪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四是突出了规划的法律地位,水利规划体系逐步形成。新《水法》的颁布实施强化了对水资源规划的法律规定,明确了以全国、流域、区域三级,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两类的水利规划基本框架体系,强调了水利规划要以资源规划为主要导向,是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基础,突出了水利规划的法律效力,使水利规划的组织、编制、审批和实施有法可依。五是突出了规划项目的管理,制定了《水利规划项目管理办法》、《水利规划编制费用计算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规划项目管理得到加强。六是突出了开放式规划,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重视专家参与,加强了规划协调,提高了规划的公众参与和社会认同,使规划的实施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狠抓前期,提供条件,初步扭转水利前期工作被动局面
过去的五年,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面对大幅度增长的投资强度,如何扭转前期工作滞后的被动局面;二是面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如何合理确定水利建设发展布局,如何以扎实的项目前期工作保障水利发展所需的稳定的建设规模;三是在市场体制的环境下,如何提高项目论证的质量和水平,保证工程建设效益。由于我们及时采取了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扭转了被动的局面,保证了水利国债项目的顺利完成,保证了水利发展“十五”重点战略布局,保证了西部大开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1、加大前期工作投入力度。五年来共安排中央水利前期工作投资22.45亿元,是“八五”水利前期工作投资的近4倍。根据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轻重缓急,重点安排了大江大河防洪和水资源控制性工程、水利国债项目和“十五”计划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西部水利重点建设项目等前期工作和基础工作,并适当超前安排了部分“十一五”项目。审查审批和报送各类中央、地方基建项目947项,中央审批的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658亿元。
2、抓住基础资料这个关键。项目前期工作依赖于深入细致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不扎实将会造成前期工作的失误和工程隐患。针对以往基础工作薄弱的情况,五年来前期工作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料的收集,加强了水文、勘测等前期基础工作。仅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勘测工作,就安排3.4亿元前期工作投资,完成了长江干堤全线的基础勘测和堤防断面测量。各流域重点堤防基础资料勘测工作都得到了加强,取得了一批珍贵的勘测成果,为做好水利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改革审核论证机制,加强前期项目的审核。为保证大量的前期工作成果的质量,水规总院和流域机构配备了较强的技术力量,加强了对前期成果的审查工作,把握设计深度,严格概算审查。在项目立项报批过程中,不仅重视对工程技术指标的审核,更重视对建管体制、投融资机制、价格功能、可持续管理和运行等项目建设管理条件的审核,保证了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4、集中力量,抓住重点,多方合作,扭转了前期工作滞后的局面。大规模的水利投资调动了各地狠抓前期工作的积极性。各级水利部门积极组织技术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针对基建投资量大、工程进展快的特点,前期工作坚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多方协作、规范程序、加快周期的原则,及时完成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了长江、松花江嫩江等堤防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了百色、尼尔基、沙坡头、紫坪铺、临淮岗等“十五”重点骨干工程的如期开工,保证了塔里木河、黑河、首都水资源规划的顺利实施。另外,水利前期工作改革已经起步,一些项目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设计单位,实行合同管理,保证了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进度。至*年底,“十五”计划确定的159项重点水利工程,已报送国家计委申请立项98项,另有31项已通过技术审查,前期项目储备比较充分,基本满足了“十五”期间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要。
5、加强管理,转变观念,前期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在水利前期工作中,不断转变观念,强化管理,逐步扭转了以往只重视工程措施忽视管理措施、重视技术方案忽视经济方案、重视水的自然规律忽视价值规律的状况,提高了前期工作的质量。在合理确定工程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和技术方案的同时,按照水的价值规律,对以社会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工程,要求在前期立项阶段就要落实工程管理单位和运行期的管理资金来源,以杜绝工程有人建设、无人管理、无钱管理的现象;对部分具有经营性的水利工程,要求根据工程效益测算所需的资本金、贷款规模,落实项目法人、资金筹措等建设管理方案,提高了前期工作的质量。
(三)稳定投资,强化管理,保证投资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大规模的水利投资极大地推动了水利事业发展。如何保证投资安全,提高投资效益,对水利规划计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年来我们在稳定投资规模、合理安排投资计划、加强计划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安排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1、稳定投资规模。五年来规划计划工作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狠抓规划,强化前期,积极争取中央加大对水利的投资。五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规模达到1786亿元,相当于1949年以来中央水利基建总投资的70%,其中拨款投资424亿元,国债投资1258.5亿元,其它投资103.5亿元。五年平均年度投资强度达到357亿元,是1991~1997年平均年度投资强度85亿元的4.2倍。
2、突出投资重点。围绕水利工作总体安排,合理确定事关流域、区域水利发展大局的投资重点,在项目安排上,突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工程建设,重点安排了以长江干堤为代表的大江大河堤防、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控制性枢纽等建设项目;突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的水资源配置项目,重点安排了农村人畜饮水、重点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等建设项目;突出了以改善生态、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为主的综合治理项目,重点安排了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建设项目;突出了西部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
3、优化投资结构。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和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要求,在投资安排上,适时合理地调整投资结构,把握投资方向,确保建设重点。一是行业结构上的调整。由于1999年以来的北方连续大旱,我国水资源短缺和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保障重点防洪工程的前提下,中央水利投资开始向水资源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倾斜。水资源工程投资由1999年占中央投资的12.7%增长为*年的29.3%。二是区域性的调整。根据西部大开发的要求,西部地区的中央投资由1999年占中央投资的10.3%增长为*年的39.2%。三是以水利现代化为方向的投资结构调整,加大了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投资力度。五年中央水利投资用于水文、水资源监测、电子政务、数字流域、科研教育和流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能力建设投资为40.4亿元,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4、加强投资计划管理。用好、管好这来之不易的水利投资,重在从粗放的投资管理转向规范的项目管理。五年来,在计划管理中,实行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投资需求与投资可能相结合,控制好基建规模,实行投资计划的动态管理;二是坚持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相结合,把握好建设重点,优化配置资金;三是坚持投资计划与工程形象面貌和实物工程量相结合,提高投资计划的科学性;四是坚持投资计划安排和投资计划检查相结合,及时获得计划执行的信息反馈,保证投资安全和计划的及时完成;五是坚持投资计划的编制、执行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提高投资效益。与此同时,建立健全规划计划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计划管理程序,制定了《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办法》、《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管理办法》、《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审查审批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在计划编制中,专项资金专项安排,严禁安排计划外项目。重大项目立项及计划安排严格实行部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在计划下达中,实行逐级审批,严禁越权审批、擅自更改或调整计划。规范了规模管理、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规划计划管理体制,实行三个衔接的管理方式。一是投资计划的落实及时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相衔接,与计划主管部门协商一致,共同负责;二是投资计划与部内有关司局、流域机构和各省水利部门相衔接,确保流域、区域和各水利专项的建设重点;三是投资计划执行与审计、稽查等部门衔接,加大了对长江干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人畜饮水工程等国债项目和水利前期项目、小型基建项目的检查力度,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针对审计、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与时俱进,提高素质,发挥规划计划工作的龙头作用
五年来,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既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也磨练了队伍,规划计划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是注重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从规划计划管理体制和制度入手,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政务规范化和决策民主化;重视提高规划计划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举办了各种培训班、研讨班和国内外考察,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三是重视干部的使用与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规划计划干部队伍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加强舆论监督和组织考核,使规划计划干部队伍成为自觉遵纪守法、勤奋务实的过硬队伍。五年来,从制订规划、确定建设布局和投资方向,到部门协调、水利统计、信息、提案答复、基础资料收集提供等方面,规划计划工作在水利工作中都起到了重要的龙头作用。
(五)五年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基本经验
过去的五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在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指导下,经过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规划计划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98年以来,影响水利发展的宏观形势和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认真应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下大力气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水问题,把各项水利工作贴近社会、贴近群众,根据各地区不同的需求,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二,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拓展水利的社会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水利的工作氛围。五年来,在加强大江大河堤防、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的同时,还从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城市水源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多方面拓展水利服务社会的领域,切实解决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水利服务社会的范围由农村、农业、农民,延伸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水利服务的质量由水利工程拓展到资源管理、信息、安全保障等。水利工作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工作,水利工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政府到群众、从媒体到社会舆论都十分重视水利,关注水利,积极支持并参与水利建设。正是由于水利形成了这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才取得了水利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抓住水利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深入翔实的前期工作赢得水利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从外部讲,我们抓住了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争取了大规模的水利投资。从水利自身来讲,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我们抓住了全社会要求加快水利发展的历史机遇,狠抓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做到规划先行,项目前期保证。正是由于规划和前期工作的到位,才确保了大规模水利投资的及时落实和安排,确保了水利建设的稳步发展。
第四,强化管理,保证质量,提高效益,促进水利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大规模的水利投资不能形成良性安全的资产,不仅是投资无以回报,更严重的是会给将来、给子孙留下无穷的隐患。面对历史的责任和考验,各级规划计划部门共同努力,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质量关,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真正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第五,锤炼水利队伍,培育水利精神,塑造奉献群体,为规划计划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保障。繁重的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水利队伍来承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重磨练队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努力培育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干部,为规划计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六)五年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总结五年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成绩和基本经验的同时,还应该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在工作中落实不够。在规划计划工作中,重项目、轻思路,重计划、轻规划,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在有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十分严重。有些堤防建设一味加高,忽视洪水风险分析,既影响洪水归槽,也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有些调水工程只考虑受水区的缺水情况,没有充分考虑调水河流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生态条件,为产生新的资源短缺和生态问题造成隐患。有些流域和区域缺乏资源管理的意识和观念,不重视资源规划和管理,造成了对资源的无序利用和浪费。这些现象说明,在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思想作为工作主线,落实到规划计划工作的具体工作全过程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是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在工作中突出不够。近几年,中央水利投资安排面上的工程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重点项目投资的安排力度受到影响,致使重点项目不能尽快建成发挥效益,尤其是在大型灌区改造、堤防加固工程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要提高投资效益,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避免战线拉得过长。重点项目、重点流域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对一些面上的地方水利工程,应适当收缩中央投资,主要由地方投资建设。
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从国内外许多成功的经验来看,政府对公用事业的管理也在不断引入市场机制来运作,这样既可以提高投资效益,又能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但过去我们在水利规划、项目前期和建设管理方面,还主要局限于行业内运作,在实行政府采购方面还十分滞后。比如规划和前期项目的招投标还没有广泛推开,造成勘测设计任务积压,成果质量不高;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对迟缓,水利市场融资比例不高;小型基建项目设备购置量较大,但许多单位尚未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有些基建项目在招投标、项目监理和合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问题。水利在发挥市场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应引起重视。
四是以规划为龙头、计划为主导,综合协调各专业部门的力度不够。规划计划部门是水利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规划指导和综合协调的职责。以往我们在发挥各专业部门职能作用的同时,对围绕水利总体目标进行综合协调方面还较为欠缺。比如,在规划项目安排上,缺乏对水利规划体系的综合考虑,缺少规划的计划,存在项目多而杂的现象;在前期和项目投资安排中,有些水利工程建设安排与可能实现的防洪、水资源配置、节水、生态等综合目标存在脱节的现象;在协调各省区、各流域、各水利专业部门争项目、争投资等方面力度不够。
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规划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原则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战略、资源利用战略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人民生活、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治水思路,以规划为基础,以稳定、拓展投资规模为主导,以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重点,以加强计划、资金管理为手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龙头和协调作用,为全面实现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提出的2010年水利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工作保障。今天下午矫勇司长还要具体部署下一步规划计划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这里我重点谈一下今后规划计划工作的思路和原则问题。
(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进一步转变规划计划工作思路
1、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规划计划工作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从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主要方向;二是实现从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规划计划工作思路的转变是基础;三是规划计划工作在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规划计划工作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减轻自然对人类活动的报复而产生的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98年长江大水及近年日益增多的沙尘暴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些地方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人与水争地的现象比较突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超采地下水等现象严重,有的地方靠侵占河道搞建设甚至破坏堤防搞开发,破坏生态求发展,从而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因此,今后的规划计划工作要始终贯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比如在防洪建设中,要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体系,堤防、枢纽、蓄滞洪区建设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搞好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疏浚河湖等,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景观;要规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水生态和水环境的侵害,实行洪水的风险管理,在防御洪水对人类危害的同时,也注意给洪水留有出路;要加强防洪调度,实现防洪指挥由经验模式向科学模式的转变。
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思路上的转变,是实现从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基础。首先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制订出科学的水利规划,以指导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在黄河,针对黄河断流、泥沙淤积等问题,汪恕诚部长提出“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规划思路,黄委会制定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了对黄河全河水量的统一调度,确保了在大旱之年黄河不断流;组织了黄河下游调水调沙试验,寻求治理黄河的自然规律。在长江,我们组织制订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规划,并重点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安排中央投资113.7亿元,完成和开工了一批平退圩垸,恢复长江水面2900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130亿立方米,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塔里木河综合治理、黑河调水、扎龙湿地及南四湖补水等一系列通过水利手段修复生态的实践,都是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几年来,虽然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水利生态恢复和治理工程,但是还仅仅属于局部范畴,要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还必须全过程、全方位地体现在各项水利规划和项目论证工作中。尤其是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中,一定要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突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优化配置,抑制水的过度开发和无序利用,防止水资源枯竭及水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努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把握水资源特性,突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去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水被列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并在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等问题上达成共识,要求各国在*年之前制定出水资源综合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先保证人的生活基本用水,同时平衡工业、城市和生态用水的需求,重点保护生态系统,尤其是脆弱的生态系统。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看,水资源的配置能力、使用效率和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状况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时空分布不均性、以流域为单元的基本自然属性。作为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是稀缺的基础性要素资源,具有公益性突出、与生态系统关系密切的基本特征。水资源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决定了在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必须突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和结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在节水方面,应坚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加强工业和城市节水,提高节水工程的效率和效益,努力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要加强治污和污水处理回用,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保证水功能区的水质标准,解决局部地区水质型缺水问题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的问题。在水资源配置方面,要制定河流水资源配置原则和方案,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建立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定额体系,在地区间、行业间优化配置水资源。通过节水、治污和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同时,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出合理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对策建议。
3、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加大生态用水的保证力度,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一些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生态用水严重不足,造成对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例如甘肃的石羊河流域,由于上游水库拦蓄,中游盲目扩大灌溉面积,流域水资源缺乏科学规划、有效调配和统一管理,致使下游民勤地区来水量不断减少,地下水超采严重,民勤绿洲急剧减少,土地沙漠化,当地人民生活生产用水难以保证,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在经过大规模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后,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上个世纪90年代每年1000多亿元降低为800亿元左右,由于水资源短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700亿元,而每年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造成的生态损失又比经济损失大得多。经济损失可能易于弥补,而恢复和挽救这种生态破坏则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巨大的代价。
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核心就是要保证基本的生态用水,保证生态安全,这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五年来,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上实行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实施了全国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了黑河、塔里木河、首都水资源生态治理工程,实施了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工程,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既要重视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要,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用水需要,要牢记历史教训,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二是在规划和项目论证中,注重采取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改善和提高生态效益,通过规划和计划的合理安排,达到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的目的。三是在水资源管理上,通过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用水需求,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确定各地区的最高用水限额,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做好优化调度。四是要根据各地自然气候特点,科学计算生态需水量,加强水资源监测分析,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保证生态系统用水的良性循环。
4、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职能,拓展水利服务领域,提高水利服务质量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水利的公益性特征要求水利的发展要以政府行为为主;水资源的经济特征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全社会对水利的投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要突出专业性、安全性和功能性,也需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出最优秀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队伍。
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职能,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规划、水资源管理、规范市场、协调裁定等方面的作用,对以公益型为主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防洪减淤、农业灌溉、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工程,要确定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对以经营型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如供水、水电等工程,要积极培育市场机制,通过水价、电价改革,鼓励社会投入,扩大水利服务的范围、规模和水平。在规划及前期工作中要加快推行招投标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提高水利工作的开放程度和透明度。
5、充分利用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等手段,促进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
规划计划工作要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打好基础。要充分利用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等手段,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水的多种功能,促进以流域为单元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促进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密切结合。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不单纯是对水量的管理,还包括对水质和水能的统一管理。所谓统一管理,一是要体现水资源在自然界中的统一,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系统的统一,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水质与水量的统一,上下游的统一;二是要体现水资源管理在人类管理行为中的统一,包括政府各部门之间水资源管理的和谐一致,规划决策中所有利与弊关系的统一,城市水务中供水与污水管理的统一。在管理环节上,应重点抓住规划和调度两个环节,通过统一规划,把河流治理开发中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内容统筹考虑,合理安排;通过统一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
(二)把握规划计划工作的特点和工作原则,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结合当前水利工作的实际,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水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
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必须把水利的各项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握宏观形势,抓住发展机遇,突出水利工作重点。现阶段水利建设的重点要逐步从过去以防洪工程为主,转变为防洪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并重。要针对我国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依然严峻的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这是水利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水利发展新的历史机遇。要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在防洪方面,实现全国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建设全面按规划达标,现有重点病险水库全部得到除险加固,基本建成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在水资源配置方面,建成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并发挥效益,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完成主要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基本实现全国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在改善生态方面,加强水土流失生态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资源质量状况和生态脆弱河流、主要湿地以及地下水超采区的生态状况。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初步建立全国重要河流初始水权的分配机制,基本形成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水利的现代化。
2、尊重自然规律,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
要进一步提高对水资源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认识。要遵循水的自然规律,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科学治水,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水利规划并付诸实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要遵循水的经济规律,水利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入研究水利发展中的经济问题,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上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拉动作用,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
3、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规划先行、前期工作超前的原则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水利规划工作,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志曾在全国城市规划会议上指出,好的规划可以为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和管理保障,不好的规划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是无法弥补的损失。水利规划是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因此,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考验。要依据新《水法》,本着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一是要重点抓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二是要做好制订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规划工作,落实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奋斗目标。三是继续做好事关水利发展关键性问题的重点水利规划工作。四是重视水利信息化规划和行业能力建设规划。
项目前期工作要着眼于长远。水利前期工作周期普遍较长,目前“十五”前期项目储备较为充足,但“十一五”、“十二五”项目储备明显不足。在前期项目计划安排中,要根据规划和建设需求,有计划地安排一批长线项目,尤其是水资源配置项目和生态治理项目。一是要做好水利“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和调整工作,筹划“十一五”和“十二五”建设项目的布局,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保证建设的需要。三是重点抓好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以解决重要城市、重点区域、重点河段水资源短缺及生态治理等问题。四是在防洪规划指导下,继续做好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工程及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的前期工作。五是抓好以改善生态为主的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包括牧区水利、淤地坝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等工程前期工作。
4、稳定投资规模,坚持多渠道拓展投资的原则
稳定和拓展投资规模是规划计划工作的前提,是水利发展的关键,这是由我国水资源的四大问题所决定的,是由水利发展滞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所决定的。目前“十五”的基本建设规模约为1600亿元,加上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基本建设规模尚小于“九五”时期。因此,积极创造条件,稳定和拓展水利投入,力争“十五”期间再稳定地实行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新开一批项目,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年国债投资还将保持去年的规模。稳定水利投资规模将是今后规划计划工作的重要课题,要认真研究政策,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和管理资金。首先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基础作用,保持适当的财政投资规模。要深入分析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水利发展需求,抓住机遇,围绕水利建设的重点,做好规划和前期工作,研究提出水利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不断推出新的水利投资领域,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水利建设投入的长期稳定。其次,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努力拓展新的资金渠道。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加大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和防洪保安费的征收力度,积极筹集地方水利建设投资。第三,对城市供水、排污、水电等经营性项目和综合性水利工程中具有经济效益的部分,应面向市场,通过企业投资经营、股份制等方式,发挥水利市场融资作用,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水利建设。
5、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要根据各流域、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水资源条件的不同特点,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和区域投资结构,集中力量保重点。结合水利“十五”计划的目标,要在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的同时,大力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生态修复为切入点,加快西部地区水利建设。一是保安全,主要是保证防洪安全。在近几年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要逐步进行建设重点的转移。尤其是在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完成之后,要把流域防洪的重点转移到淮河流域防洪建设上。要根据国务院批转的七大江河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继续加强大江大河的治理,加快重点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保证骨干枢纽工程建设,尽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重点部位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加强重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二是保供给,就是要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保障生活、促进生产、改善生态。要重点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加强其它城市水源建设,安排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三是保生态,就是要通过水利措施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努力遏制与水相关的生态恶化的趋势。要抓住重点河流、重点地区生态恶化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在生态治理中,工程措施要与建立巩固封山育林、退牧还草的粮食基地、饲料基地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修复生态。四是保基础,就是加强基础资料和水资源管理的基础设施。要加强水文、水资源及勘测工作和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总之,规划计划工作要从水利发展的全局出发,随时掌握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和动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工作的综合和协调,突出重点,注重工作实效。
(三)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规划计划工作水平
规划计划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协调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把治水理论与工作实践密切结合,用新时期治水思路指导规划计划工作,并在工作实际中不断深化和创新。二是处理好工作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对影响水利全局的重点工作要抓紧抓好。三是处理好各工作环节之间的关系,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前期为手段,以投资计划为保障,以统计信息为基础,各环节紧密衔接。四是处理好与水利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要体现规划计划工作的协调和综合作用,也要发挥各级水利专业部门的作用,明确责任和要求。五是处理好与外部相关部门的关系,要掌握国家计划、财政、金融、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政策和工作重点,将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六是处理好业务工作与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规划计划管理人员的素质,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服务意识、提升规划计划工作效率和水平。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检查我们的工作,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模范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业务精湛、廉洁务实的水利规划计划干部队伍。
三、*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重点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因此,做好今年的规划计划工作十分重要。
(一)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
重点抓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第一阶段工作和全国防洪规划成果报批工作。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要力争今年底基本完成水资源评价工作。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务必把这项工作列上重要日程,加强组织协调,充实技术骨干,落实工作经费,会同相关部门,切实把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按计划完成。要尽快完善全国、流域和各省防洪规划成果,抓紧做好向国务院报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加强河口治理规划、国际河流规划等专项规划。各流域机构应把河口规划作为流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全流域的防洪、河道整治、航运、岸线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有关流域机构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按照部里的统一要求,组织好西南、西北、东北国际河流规划,要根据开发建设的需要,逐步加以开展。
加快重点河流河段规划。金沙江、嘉陵江、两江一河(水阳江、青弋江、漳河)等省际之间、行业之间水资源矛盾突出的河流规划要加快规划进度,渭河、石羊河等生态问题突出的流域治理规划要尽快完善规划成果,争取列入实施计划。
加强水利重大专题研究。重点做好黄河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黄河泥沙研究、长江三峡清水下泄对下游河势的影响、鄱阳湖建闸等专题研究工作。
继续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研以及各单项工程的前期工作;抓好淮河等重点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皂市、西霞院、九甸峡、正义峡、龙口、张峰等重点枢纽工程前期工作。
(二)突出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
*年中央水利建设资金规模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目前落实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300亿元,与去年的规模持平,其中国债资金已落实238亿元。在投资安排上,要突出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在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水资源工程建设。
继续加强七大江河堤防及控制性枢纽等防洪工程建设。在堤防建设方面,长江流域重点开展洞庭湖、鄱阳湖和湖南“四水”、江西“五河”等重要支流i、ii级堤防加固工程,进行干流河势控制等工程建设。要突出淮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尽快完成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重点安排好正阳关以下防洪关键性工程建设。要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要求,继续做好松花江嫩江、黄河下游、太湖、海河、珠江、辽河的防洪工程建设。尼尔基、百色、临淮岗、紫坪铺等在建骨干枢纽工程要加快建设进度,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等一批控制性工程争取今年开工。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步伐,对于列入规划的全国729座重点大中型病险水库,按照既定目标明年底要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任务。抓好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重点加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重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长江流域要做好城陵矶100亿分蓄洪区建设,抓紧做好规划,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安排。
全力做好以南水北调工程为重点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今年要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保证完成今年的投资计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管理,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年度建设任务。重点安排解决局部严重缺水地区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争取辽宁大伙房调水、甘肃引洮、云南润滇工程、四川和重庆部分中型水库等开工建设。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要继续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2597万群众饮水困难。要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设,加大重点灌区的投资力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快首都水资源、黑河、塔里木河专项规划实施进度。要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安排好单项工程的实施进度,切实把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塔河治理的重点要放在中下游地区,确保规划的输水目标。黑河正义峡枢纽要抓紧开工建设,以提高黑河水资源的调蓄能力。
(三)调整区域水利建设布局,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
东部地区水利建设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以防洪安全和水环境保护为主线,以优化配置水资源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为重点,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继续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海堤建设;结合城市防洪进行以改善水环境为中心的河道水系整治;加强以节水为目标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和大型灌区的配套改造;加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防洪指挥系统建设和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加强入海河口的治理,进行河口治理的试点。
中部地区水利建设要在近几年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防洪保安和解决当前北方地区干旱缺水为重点,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创造条件。要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及重要支流以堤防为中心的防洪工程建设和已开工的枢纽工程建设,抓住机遇再新开工一批重要枢纽工程;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有重点地进行一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前期工作,促进中线工程早日开工,加强北方地区城市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北方地区尤其是沿黄大型灌区的配套改造力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加强黄土高原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淤地坝建设,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工作。
西部地区水利建设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水利投资,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以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为重点,以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大中小结合的方式,解决多年来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历史欠帐,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水利保障。要加强以解决水源为中心的中小型水库和人饮工程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加强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治理;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及牧区水利建设,保护自然绿洲;加强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结合生态保护和扶贫解困,做好以电代燃料工程的试点;有重点地进行干旱缺水地区以渠道衬砌和田间节水为主的灌区改造。
(四)加强规划,强化项目和计划管理
规划计划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规划方面,要加强对规划和专题研究的管理,重视成果验收和转化工作。在项目前期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勘测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制定有关管理办法,促进前期工作招投标,积极推进试点,总结经验;抓好水利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落实工作;完善重大规划和项目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建设项目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要进一步完善规划计划工作制度和法规,加强规划计划工作信息化管理。要重视研究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政策对水利的调控作用,认真研究水权和水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五)加强规划计划队伍建设,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适应能力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28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9分钟,共有173位用户关注,22人点赞!
这次全省水利规划暨项目前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7年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研究部署*8年工作任务,为完成全年水利建设目标、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规划计划工作是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基础和龙头,厅党组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会前吕厅长专门听取了会议召开情况的汇报,还将到会作重要讲话。有关处室进行了认真准备,形成了规划工作意见和项目前期工作意见供会议讨论。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务实奋进,*7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年来,全省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不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强化规划计划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治水新思路的要求,努力构建水利发展规划体系。为了保障和支撑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水利规划工作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拓展了规划内容,加强了促进人水和谐的资源管理和资源保护方面的规划,重点深化了以水系为载体、发挥综合功能的规划措施。一是基本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测算了全省不同流域和行政区域的水资源总量、生态用水和可利用水资源量,分析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开发利用潜力,优化了水资源配置,突出了节水减排和水资源保护。二是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出了建设目标,节水型农业、企业、单位和社区的标准,以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相关制度措施。三是抓紧进行水系规划,各项专题研究已经基本完成。查清河道情况,优化水系布局,界定河道功能,科学布设饮用水源地及污水排放口,规划清水和尾水通道,并且划分河道等级、划定河道蓝线、明确分级管理职能。四是积极开展湖泊保护规划,13个省管湖泊保护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明确了湖泊水域功能定位、保护范围和目标,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其余近百个湖泊保护规划正在进行。五是认真做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配合工作,提出了《*省配合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方法以及分工,规划修编配合工作全面开展。六是针对管理保护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编制专题规划,完成了东太湖和滆湖退田(渔)还湖规划,开展了入海河道河口治导线研究,完善了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控制指导规划等。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民生问题,编制专项治理规划并抓紧实施。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针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水问题,组织编制专项治理规划。一是根据省委省政府振兴苏北和沿海开发战略,开展了沿海地区水利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了5项专题研究,并形成了规划初稿。二是针对低洼圩区因洪致涝、洪涝频发的问题,在近几年进行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实施方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里下河等地区灾后应急治理实施方案并上报省政府批准,全面开工建设。三是抓好饮用水源安全规划,完成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公布了全省饮用水源地名录,提出了保障饮水安全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四是在太湖蓝藻暴发后,研究了有序调水引流的规划意见和扩大引江济太工程方案,调水引流工程已列入《*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和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走马塘、新沟河项目建议书基本完成,新孟河工程项目建议书正在抓紧编制。五是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摸清了饮用水不安全的人口分布和类型,研究了3年时间解决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方案,并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规划;还组织编制了全省小型泵站改造规划,为全面实施小型泵站改造创造条件。
(三)围绕年度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和“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全面完成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是推进规划实施、安排投资计划和工程顺利建设的基础。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各级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抓质量、抓进度、抓审批环节,国家审批项目积极做好配合工作,省审批项目都在第四季度以前批复下达。淮河治理工程,新沭河、沂沭邳整治和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通过审查,治淮19项工程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上报了入江水道、分淮入沂、洪泽湖大堤工程可研报告和重点洼地治理规划,入江水道可研通过了水规总院技术初审。南水北调工程,在配合完成《总体可研》审查评估的同时,完成了泗阳、刘老涧、皂河、泗洪、金湖等泵站和截污导流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报审。水库加固工程,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实施方案,已经批复6座大中型水库和210座小水库加固的初步设计。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里下河等地区灾后应急治理工程、海堤达标工程、水利血防项目等前期工作也基本完成,保证了年内全面开工建设。各市也都完成了一批区域治理、城市防洪、地方基建项目的前期工作。在全省水利规划计划部门和设计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做到了既保证年度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又为今后几年做好项目储备。
(四)围绕提高规划计划和前期工作管理水平,不断强化基础工作。一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省水利规划管理办法(试行)》,严格水利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编制质量,促进规划有效实施。二是严格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规划做好审核工作,重大事项组织专家论证,规范管理涉水事务,既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又切实维护流域、区域防洪引排功能。三是开展城市水利投融资机制研究,总结城市水利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城市水利投融资的政策建议。四是加强统计分析,按时完成水利基建统计月报和季度建设形势分析,及时提出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五是举办移民安置、土地预审培训班,切实在前期工作阶段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提高执行移民政策、土地政策的水平。
在认真总结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存在的薄弱环节。规划工作中,贯彻新的治水思路不够全面,规划深度也不足;工程措施比较落实,非工程措施比较原则,水环境保护研究还不够;规划管理尚在起步阶段,审批滞后、协调困难,实施弹性大,权威性和严肃性有待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中,设计市场化程度低,部分项目进度滞后、深度和质量还不能适应要求。项目管理上,评审程序还不够规范,有的项目决策缺乏可靠的规划依据和必要的财力分析。计划管理上,部分县的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缺乏有效监管。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明确任务,全力以赴做好今年规划计划工作
*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喜庆之年。做好今年水利工作,保障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8年,全省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治水新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自觉服务水利发展与改革大局,推进目标管理,强化统筹协调,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全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六项工作:
(一)全力组织规划修编,完善水利规划体系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水利问题,加快编制水利规划,推动水利规划实施,提高水利系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认真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流域综合规划是一项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工作。根据水利部和有关流域机构的工作意见和要求,厅里印发了《*省配合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方案》,并已作出部署。主要任务是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提出水利发展需求、编制有关专项规划、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等。各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集中精力开展工作。要争取在流域规划中更好地反映我省的治理要求,进度上要尽可能往前赶,决不拖流域规划的后腿。
二是全面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沿海地区水利规划,基本完成全省水系规划。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要在规划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与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进一步协调,完成规划报告审查报批,各市也要完成市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编制与成果审查工作。沿海地区水利规划要在各专题研究和规划报告初稿的基础上,完善有关专题研究报告,组织开展骨干供水通道规划方案研究,年内形成规划报告送审稿。全省水系规划上半年要完成各项专题研究,年内提出省级水系规划报告征求意见稿。各市、县除配合省级规划外,要根据本地实际,有序推进市、县、城区水系规划编制工作。
三是继续推进区域水利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一方面,要针对我省区域水利规划相对薄弱的状况,结合流域综合规划修编要求,深化区域规划研究:里下河地区水利规划要根据近几年受涝情况及沿海地区发展要求,进一步复核防洪、排涝、供水规划布局,修订规划报告提出送审稿;沂南和沂北地区水利规划要加快进度,年内提出送审稿;组织推进通南、白马湖及宝应湖、阳澄淀泖等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另一方面,要继续开展专项规划研究。主要包括: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重点是划定一二级及准保护区,查明影响水源地安全的各类排污企业名单并提出整治措施,提出加强水源地安全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入河排污口整合规划,要进一步查细查实排污口现状,完善入河排污口布局方案研究,提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整合方案、禁止或限制设置排污口的河段布局方案以及限排意见;长江澄通河段综合整治规划,要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关系以及防洪、河道整治、航道整治、岸滩利用等治理要求,提出目标、布局、分期实施意见;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工作;全省水土保持规划,要结合流域综合规划修编要求,完成规划完善和审查工作。
(二)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保证水利建设需求
前期工作是水利建设的基础。要依据水利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当年和长远,做到既保证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又为今后重点工程建设储备项目,为全省水利建设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保证国家重点,按期完成淮河治理、南水北调、太湖调水工程前期工作。要围绕“*8年全面完成治淮19项、*9年争取开工新3项”的目标,认真做好新沭河、沂沭邳、湖西大堤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批复,以及入江水道、洪泽湖大堤、分淮入沂工程可研报告审查的相关配合工作;编制平原洼地除涝工程可研报告,完成行蓄洪区建设可研报告及移民迁建年度工程实施方案;完善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可研报告、完成世行评估各项工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要基本完成剩余设计单元的初步设计,做好年内开工项目的初设审查配合工作。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按照“走马塘今年开工、新沟河争取年内开工”的目标,上半年完成走马塘、新沟河工程可研报告,10月份完成初步设计报批;上半年完成新孟河工程可研报告,争取年内完成初步设计。
二是突出民生水利,抓紧病险水库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前期工作。国家要求在3年内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加固任务,我省有27座大中型水库列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工程初步设计4月底前必须全部报厅审查。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总体实施方案省发改委已经批复,到*9年要完成395座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其中今年安排的100座小水库的单项工程初设必须保质保量在5月底前报批,*9年水库加固单项初设也要年内报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省委、省政府明确从*8年起用三年时间解决1*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今年解决350万人,*9年解决400万人以上。有关市县要认真组织开展前期工作,严格按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实施细则》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做好水源及供水布局、供水规模论证,并与区域供水规划、村镇集中居住区规划等相衔接,上半年完成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
三是促进区域发展,加快海堤达标、城市水利、重点区域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6年省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完成重点海堤达标建设任务,今年是完成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剩余4座大中型涵闸、8座小型涵闸以及防护工程的前期工作必须在上半年完成,确保汛后开工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基本形成全省大中城市中心城区的防洪工程体系,各市要按照建设目标,依据规划在上半年编报年度工程可研报告,由所在市发改委批复报厅核备。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将加大区域水利治理力度,逐步扭转目前区域治理滞后的状况,各市要在区域水利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区域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上半年完成年度工程可研报告。
三、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水平
今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目标任务已十分明确,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各级水利规划计划部门要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举措赢得新突破,努力实现“五个新提升”,推动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理清思路上要有新提升。规划计划工作是水利发展的龙头,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带头落实治水新思路,站在保障和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真思考水利发展与改革,特别要分析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水利带来的新变化,从水利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和民生水利的发展要求,把握治水方向,提出治理保护措施。在规划计划工作中,要做到“五个坚持”、“三个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解决好关系民生的水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人水和谐,把握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流域和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要坚持与时俱进,加快水利改革,寻找水利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平衡点,以改革发展来解决当前水利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坚持节约保护,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计划工作目标上,要实现以防灾减灾为主,向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有效保护的转变;在工作理念上,要实现以工程布局为主,向突出加强河湖管理与资源保护的转变;在工作重点上,要实现以流域治理为主,向流域区域与城乡统筹治理的转变,努力推进水利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组织领导上要有新提升。各级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计划工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要亲自组织对本地区重点治水课题研究,及时协调解决规划计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一要抓规划研究。深入开展调查,掌握基本情况,与基层群众一起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水利发展规划,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问题;二要抓规划执行。正在编制的规划,要抓紧完成并按规定程序组织报批;已批准的规划,要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公开规划内容,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要抓经费保障,水利规划的公益性很强,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省级规划和前期工作经费得到逐年增加,各市县也要积极向政府争取增加投入,以保障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四要抓责任落实。规划计划工作涉及面广,要建立工作责任制。这次会上印发的《工作意见》中涉及的各单位要落实责任,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总责,抓规划组织、抓规划进度、抓问题协调,重大问题要及时组织专家研究。具体承担部门要调动精干力量、组建工作班子,按照工作意见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及时协调沟通;配合部门要主动搞好配合、积极出谋划策,齐心协力推动既定任务的实施。
创新管理上要有新提升。最近,省领导在听取*8年全省水利重点工程计划安排汇报时,对创新规划计划管理、提升政府投资效益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水利厅进行了专题研究,要求今后要重点加强“五项制度”建设,即建立规划许可制、项目评审制、绩效评价制、配套资金保障制和投资控制制。五项制度是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保证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实施规划许可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水利发展规划审批建设项目,有利于已批规划的严肃执行;实施项目评审制,通过分类比选、专家评估,择优安排年度计划,有利于提高立项的科学性;实施绩效评价制,对已经运行的项目进行跟踪评价,有利于完善和改进项目管理体系;实施配套资金保障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有利于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实施投资控制制,推行设计招标,严格执行初设概算,有利于提高水利投资的效益。有关建设五项制度的初步设想会上已经印发,请大家认真讨论,下一阶段,省里还将组织专题调研。各市要积极探索五项制度建设,寻求创新突破,把政府水利投资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
规划设计质量上要有新提升。多年来我省水利建设没有大的反复,主要得益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个好的规划基础并不断完善,一批水利工程荣获部级、部省级大奖,也得益于有优秀的设计。当前由于规划设计工作量大、市场驱利行为严重等,不少规划和设计产品的质量不高。有的满足于常规设计或套用已有成果,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重视不够;有的重工程技术,对涉及经济政策以及资源、环境问题研究不够;有的勘测水文等基础资料深度不够,甚至出现计算出错、图纸误用等,不少项目要复审二三次才勉强通过,有的施工图纸修改频繁,经常变更或超概,严重影响建设周期和建设质量。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树立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把现代技术手段和先进水利科技成果运用到规划设计中去,提升规划设计理念,提高规划设计水平;要广泛征求意见,采取组织专家咨询、加强行业间协调、多与地方沟通、听取社会群众意见等方式,集思广益,提高成果的科学性;要规范流程管理,设计单位对设计文件全面负责,项目责任单位负责进度和质量监督检查,项目主管部门严格把关并提出明确的初审意见,重大项目应通过中介机构进行技术咨询。今后,我厅对不符合资质的设计文件将不予受理,达不到规定深度和质量要求的规划设计不予审批。各规划设计单位也要落实质量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高规划设计质量。要深化规划设计机制改革,针对我省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现状,在近几年逐步推行水利规划和设计招标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招投标办法,研究合理的招标范围,积极培育水利规划及设计招投标市场,落实前期工作招投标工作经费。尤其是在设计招标上要进一步加大推行力度,原则上初步设计都要通过招标选择设计单位,可研报告尽可能通过招标选择设计方案,通过市场竞争,提高设计质量,保证设计工期,节省工程投资。
7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