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事迹材料
栏目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4-03-27 热度:37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531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4分钟,共有290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并参加了局党组组织到“善洲”林场的参观教育活动。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多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党的利益就是群众的利益,把心时刻贴在群众的脉搏上,倾听了解群众的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工作的目标是群众的利益,工作不变的方向是群众的需求,而非做给“上级看”,他经常头戴草帽,脚穿胶鞋,深入基层,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样的利益观,令人钦佩,是每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不计个人得失,带头苦干实干,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求实而不图虚,求百姓口碑而不争风头功名,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接济生产、生活有困难的群众。这样的名利观,催人奋进。他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对人民群众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手中的权力都用来办公事,从来不搞特殊化,行使手中的权力时,始终以符合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标准。这样的群众观,必定得到群众的拥护。杨善州同志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他“退而不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是党员和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我为我们伟大的党有这样的好干部感到自豪和骄傲,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

学习杨善洲同志,不是要大家简单的、“形而上学”的退休后去承包荒山、去种树,而是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和信念努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地位所累、名利所累、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本色。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平凡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和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工作,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着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在地委书记的岗位上多年,但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 “农转非”开过“绿灯”,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谢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救助贫困群众和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这些正是杨善洲同志人格魅力的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的精神,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16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150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关键词]榜样 艺术 感染力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退休后坚持植树造林20多年的感人事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神州大地广为传诵。他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他发挥余热在青山绿水间树起了一座丰碑,被亲切的称为人民难以忘怀的好党员、好干部。2011年,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彝剧团决定把杨善洲的事迹搬上舞台,希望用艺术的手段来宣传和学习杨善洲精神,教育、鼓舞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意识、矢志不移的信念、淡泊名利的作风、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在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不断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人物,榜样模范人物更是不少。把杨善洲搬到舞台上,用彝剧的形式演出,艺术效果如何让我产生疑虑。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榜样能产生什么样的效应?会不会成为一个过场戏?这些在我心中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当大型彝剧《好大一颗树——杨善洲》上演后,我带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剧场。看完全剧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久久难于平静。这是榜样的正能量冲击着我的心灵,也是艺术的感染力让我精神上得到了洗礼。最终我得到了这样的论证:榜样﹢艺术﹦感染力!也让我深深的感到之前的顾虑真是“杞人忧天”。

一、杨善洲作为榜样的力量

杨善洲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可以选取的创作素材非常的多,也很难取舍,完整的展现他的一生。但是该剧的编剧不是去渲染杨善洲“做官”的那段历史,而只选取了杨善洲退休后上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二十多年艰难的历程。这让我为剧作者的切入点暗暗叫“绝”,因为戏剧作品讲究戏的写作角度。一个的角度,是写好一个戏的开始。中国的领导,不论是大官还是小官,退休后安享晚年的古今都有之。而像杨善洲同志退休后的22年中,义务造林面积达5.6万亩,价值3亿多人民币且无偿上缴国家,这样的人就非常少见。所以说,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敬佩,这样感天动地的创举让人感动。我觉得,这才是共产党人真正的榜样,真正的模范人物。

编剧对“榜样”的感悟是独到的,视角也是独特的。如果过多的去写杨善洲做官这段历史,无形中会带有政治色彩或口号式的台词。而通过22年,植树造林5.6万亩的感人事迹,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杨善洲。把一个榜样树立在舞台,不仅让观众可信,更重要的是要让观众觉得可亲可佩。杨善洲作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的事迹无疑是非常感人的。而大型彝剧《好大一颗树——杨善洲》更是运用了艺术的感染力而倍显真实和深刻,催人泪下发人深省。英雄原自于真实的生活,榜样是生活中的楷模。而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生活与艺术完美结合,无疑将是一部好作品。它不仅突出了“榜样”,更使“榜样”鲜活,有血有肉。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会更加巨大。杨善洲能感动中国,成为全国道德模范,那是他对中国共产党一生保持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二、大型彝剧《杨善洲》的艺术魅力

大型彝剧《杨善洲》能催人泪下,在于剧作者把杨善洲事迹与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通过了电影、舞台戏剧、歌曲等艺术形式传颂着、感动着、鼓舞着几代人。这就是艺术产生的巨大能量。所以“榜样”的树立,同样需要艺术的渲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追求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对物质、金钱的追求远远大于对精神的追求。有不少领导干部纷纷落马,那是他们忘记了入党誓言,把人民赋予的权利作为敛财的工具。唯有杨善洲无论是做普通职工还是走上领导干部岗位的40多年里,从未私自动过一分公款。退休后的20多年里,把自己亲手创造出来价值3亿的财富无偿交给了国家!这种精神这种境界在当今社会里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难怪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要把保山地区的老书记杨善洲搬到楚雄的舞台,并且用彝剧来演出。榜样没有界线,榜样的力量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资产,而艺术则是催化剂,它能使“榜样”更加震撼人的心灵。

大家都知道杨善洲是一个舍小家顾大家的人。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困难的群众,而自己的家人得不到呵护,三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女儿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上教师外,其他的家人都是农民,一辈子在田地里刨食度日。一个地厅级领导干部——杨善洲做到了!即便是在过去的“农转非”政策的年代,他有这种资格,更有这个权利让家人吃上供应粮。但他却把一次次的机会,让给了其他有困难的干部家属。在创作上,这部戏不拘泥于所选取事件的真实,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提升,力求使杨善洲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的生动感人。编剧利用原始的创作素材,经过艺术的加工,编写了非常感人的一场戏。

《杨善洲》的第三场戏,让很多人感动得潸然泪下。杨善洲对子女的歉疚,子女对杨善洲的埋怨,编剧写得很仔细。我们通过剧中的这场戏,就可以了解到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提炼加工,去塑造一个个感人的角色形象。第三场讲述的是女儿杨慧琴为让自己的奶奶、妈妈在有生之年能住上新房子,借5万元盖了一幢面积不大的小楼。为还所借之债,向父亲要钱还帐,没想到一个工作了40年、一个保山地区的地委书记,存折里确只有9800元钱。在女儿对父亲不满、抱怨的台词与唱腔中,让观众认为这种抱怨合情合理。在矛盾冲突中编剧作者巧妙的把“钱”转化为“情”,让人看到了杨善洲一生为官,勤政为民的高尚品质。让观众看到了杨善洲在生活中也同样是有血有肉有亲情的好丈夫、好父亲。

第三场为此后剧情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我们通过这场戏可以了解到杨善洲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昔日的大亮山,寸草不生。而杨善洲在1988年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返回家乡就上了大亮山,住茅草棚、修山路,在荒芜的大亮山种树,这一干就是22年。今天的大亮山森林面积达5.6万亩。近年来,云南省连年干旱,唯有大亮山及周边几十个村寨不缺水。农田绿油油,大小春年年丰收。这些都是杨善洲带领全林场的职工忘我的工作,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群众丰衣足食,风调雨顺的好生活。当地有这样一个民谣:“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这就是家乡人民对杨善洲一生的肯定和怀念。编剧把这段民谣不加修饰的用于幕间曲,让人产生了一种质朴的亲切感。

把生活的真实和舞台艺术较好的结合,把真实的人物用艺术手段烘托,使榜样更具人性化,让事迹更有说服力。整部戏以小见大,刻画了一个生动的杨善洲的形象,也刻画出杨善洲的家人、林场的职工等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我想这也就是《杨善洲》成功的另一个因素。

三、大型彝剧《杨善洲》的艺术感染力

生活中的杨善洲,在领导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没有给家人捞上一本“农转非”的户口册,不图名、不图利、不谋私、守得清贫。像一面旗帜,更像一棵大树,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却是永恒不变的。把生活的真实与艺术有机结合起来,榜样更能让人读懂、记住,同时一个艺术作品也才更具感染力。

大型彝剧《杨善洲》始终把一个“情”字贯串全剧。对家乡的情、对父老乡亲的情、对家人的情。杨善洲从一个贫苦孩子一步步成长过程,都离不开党的教育、父老乡亲的支持、妻子的默默奉献、家人的理解。作为感恩,杨善洲把这个情字看得很重,就像唱词中所说的“自幼家境多贫寒,全靠相亲人帮忙。情深似海难忘怀,这份恩情记心上……”。“榜样”的感人之处在于“情”。文艺作品的感人之处更在于情。巧妙的把一个“情”字用来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更让人可信、可亲、可佩。编剧把这个情字作为一个亮点,把剧情一步步展开去塑造一个舞台上的杨善洲。毫无疑问,确实起了“点睛”的作用。

“榜样”是一个时代造就的英雄人物,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时世造英雄”。而要把英雄塑造在舞台上,有着剧作家对人物的看法和认识理解。写作方法各异,但用“情”塑造英雄的确不多见。《好大一颗树——杨善洲》的编剧避开了杨善洲三十多年的领导干部生涯,用重墨描写他退休后的创举,把真实事件与舞台技巧有机统一,形成了一部独具风格的文艺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4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50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也分别作出批示。李长春指出,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代表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流,模范地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领导干部的楷模,要深入报道、大力宣传。强调,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要以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导,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也作出批示:总书记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批示很重要,不仅指出了杨善洲同志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的实质,而且指出了开展学习杨善洲活动的重点对象。提出了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的要求。并以此推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更深入地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先进典型学习。

2月25日,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并对广泛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杨善洲同志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善洲,男,汉族,云南施甸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施甸区、县主要领导,保山地委副书记、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9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55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近期,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三期刊发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我仔细读完了近万字的先进事迹介绍,每一个故事情节都令我感受至深,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老地委书记的伟大光辉形象毅然树立在我的面前,另人肃然起敬。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杨善洲。

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杨善洲1988年退休,之前是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22年。一个人退休后植树造林也许并不鲜见,但一个地委书记退休后22年不间断植树造林,备受感动的是他能够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努力做平凡而又有贡献的人。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起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住、同劳动。杨善洲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09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286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中国演讲网:中国权威稿件写作机构】

精彩导读: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李源潮同志重要指示 省委书记白恩培的批示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望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白恩培 坚守信念 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2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中国演讲网: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

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7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65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一、加强基层党员远程教育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市党委、镇党委做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按质、按量、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远程教育,认真做好远程教育播放、签到、讨论等相关记录。合理安排播放内容,以创新、新奇的教育方式调动广大党员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党员群众密切讨论,交流学习,认真,客观分析每个党员的意见,以保证党员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得到及时反映和落实。

二、加强思想建设,把杨善洲光荣事迹

提到学习进程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在我社区积极开展学习期间,很党员心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通过学习,现场交流讨论,写观后感等形式深入领悟,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63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74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我报告的题目是《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底,我接到台里的通知,拍摄一期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电视访谈节目。

此前,我多次采访过老书记,了解了很多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又听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杨善洲同志担任改区设县的施甸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64年秋季,姚关公社遭受水灾,尚未收割的稻谷几乎全部被洪水冲走。眼看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来年要饿肚子了,群众焦急万分。

一天,杨书记来到一个生产队查看灾情,提出了“大春损失小春补”。发现那里的群众不会用复合肥给麦种催芽,杨书记就叫人给他弄两挑大粪水来,又叫供销社职工抬上来一包普通过磷酸钙,然后卷起袖子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整给你们瞧。”他边说边用手把大粪水、牛屎、钙肥拌在一起,拌一会,感觉稀释度不够,又加入大粪水。再加入小麦种拌入粪中,拌好后再堆起来捂好。弄完后,他说:“这是给麦种催芽的一种好办法,你们都看明白了吗?”

杨书记亲自动手拌大粪,这个朴实的故事,我不止一次从不同的人那里听到过。我想,这只能说明,老书记一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留下了同样的故事。

1982年,土地承包工作完成以后,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带着司机赵从德到施甸县了解情况。到了保场公社后,他对司机说:“小赵,我要到处看一看,你等着我,如果到天黑不见我回来,你自己去找吃住。”说完他就下了车,取出车后箱的大竹叶帽扣在头上,朝地委在保场的样板田走去。

小赵守着车等到天黑,还是不见杨书记的身影,就把车开到施甸县城,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小赵又开着车回到杨书记第一天下车的地方。眼看太阳偏西,又是一整天过去,还是不见杨书记。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话不普及,没有传呼,更没有手机,小赵有些急了,找到了保场样板田,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老人,赶紧问他:“大爹,你见着一个戴大竹叶帽,穿黄胶鞋的人吗?”

老人说:“哦,是不是说话还带着姚关口音?”

小赵连忙说:“他是地委书记啊!你见他去了哪里?”

老人说:“唉,这么大的官啊,看不出来嘛!怪不得他问了我家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又打听了一些村里的情况,卷了支草烟就走了。”

直到第三天,小赵才在木老元公社接着杨书记。在这三天里,杨书记究竟走了多少里崎岖山路,走访了多少户人家,了解了多少民生疾苦,掌握了多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只有杨书记自己知道。

小车司机找地委书记的故事,是驾驶员赵从德亲口告诉我的。老书记为什么要这样做?

后来,杨书记告诉我:“走路最能深入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才真实。”

1997年5月,老书记上大亮山种树已经了。有一天,他看到工人朱家兴托人交来的病假条,一问才知道,朱家兴得了肝硬化,大量腹水,住进了县医院。

老书记连忙赶到医院看望,家里人说:“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我们也没钱再去大医院治了,就准备后事吧”。老书记一听,着急地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你们就不要操心钱的事,赶快把他转到大医院去抢救。”

朱家兴被及时送到市医院,老书记又特意找到了主治医生,说:“我们这个工人够苦了,没享过一天福。你们要全力抢救,只要对病人有用,要什么药就尽快去调,医药费,我负责!”经全力抢救,朱家兴终于脱离了危险。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普通工人的故事,至今仍在林场职工中流传。

底,已经退休回家的朱家兴流着泪对我说:“我的命是老书记救回来的。他自己生病的时候,舍不得花钱,输液都是去便宜的小诊所,可是为了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他四处奔波,找来三万块钱,花在我身上,他一点不心疼。”

当年,杨善洲老书记刚开始上山种树的时候,还有人嘀嘀咕咕,认为他就是想退休以后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后,他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

20年后,杨善洲老书记兑现承诺,把大亮山林场的管理权全部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他自己分文不取。县里决定奖励他10万元,他也坚决不要。

举行移交仪式那天,我就在现场采访,如果说这也是一个故事,那是在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的故事。

坦率地说,作为一个年龄比老书记小了50多岁,和他隔着两个时代的年轻人,我虽然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但我仍然不能理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面对面采访老书记的那天,我心想,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问他几个问题,让他多讲几个故事。可是没想到,他一见面就跟我说:我今天就讲四个问题,讲完了我就走,我就是造个林,没什么讲场!

坐下后,没等我问他,就一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第2页

二三四总共三分钟就倒背如流说完了植树造林的好处!看他着急要走,我赶紧提问:“我听说您家里人借钱在施甸修了房子,你却没有钱还债,最后只好把新房子卖了。您辛辛苦苦几十年,还住在旧房子里,心里不委屈么?” 他脱口就说:“老是说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你到我家去看看嘛!我们家现在宽得很!”

老书记的家我去过,三间瓦房加起来也就80多个平方米!我们去采访,摄像机都摆不开。我就反问他:“那也不怎样,跟别人比,还是差得老远。”

他急了,大声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过着艰难的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不就成了骗人的假话了吗?”

访谈中,我问老书记:“大亮山林场现在树木价值1亿元,完全成材后总价值将会达到3亿多元。您怎么就舍得捐给国家?”

他耐心地解释:“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千万不要把这么大笔财富归到我一个人头上,大亮山从一开始就是国家的,我只是代表国家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就物归原主。”

那天,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老书记,您种的树,还有10多年才能成材,那个时候您已经90多岁了,您怎么享受啊?”

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毫不迟疑地说:“你这个姑娘呀,怎么会这样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到火化场去了,咋个会得享受!别人享受了嘛!本来就是给别人享受,我享受不了有什么关系?我们的子孙后代得实惠了嘛!”

他的回答把我这个年轻人给镇住了!我知道,他说出的,就是他一辈子做人做官的原则和信念:一切为了群众得实惠,人民的利益比天大!

访谈节目如期播出,老书记再一次感动了保山人民。就在人们的回忆、感动、议论中,老书记的故事还在延续。

8月20日,他住进了医院,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住院治疗期间,保山市委书记去看望他,问他还有什么事情需要组织上解决?老书记提了一个要求,摆榔乡尖山村的老百姓很难得洗一次澡,请市里安排5万元经费,为他们修一个洗澡塘。

杨善洲老书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我采访到的一个个小故事,到我面对面地跟他交谈,到我在他长眠的雪松下怀念他,答案在我的心里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清晰!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5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08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近日,李源潮指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对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近日再次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学习后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我为家乡养育了杨善洲这样的党的好干部而自豪和骄傲,同时,作为老书记家乡的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

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xx年4月,杨善洲无偿向施甸县林业局移交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移交中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简易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

曾被一代代英雄模范、先进典型人物感动过、激励过的我,每当拾起《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总是被他胸怀大爱、赤诚一生的事迹所打动。杨善洲同志“忠”、“诚”、“勤”、“检”、“信” 的优秀品格,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始终如一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缅怀先进、学习先进,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信仰追求,不断矫正和找准自己的生命航向。

--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创先争优中锤炼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当前,有人对忠诚于党的时代价值认识模糊,有的甚至片面认为忠诚于党是“老话题、老经验、老传统”,是空喊口号,无需费时劳神重新再提,殊不知这就是理想信念淡化的问题。学习杨善洲,我们就是要学习他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把党和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党和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党和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自觉地把推动改革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推动发展中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学习杨善洲同志诚以修身、一心为民的探索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培育公仆情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胡总书记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

当下,党的改革发展事业步入关键时期,意识形态多元化,诱惑不断增多,一些人不能经受考验,只顾追求个人利益,在工作上得过且过,脱离甚至背离群众,对党和国家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改进工作作风。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备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和优秀品德,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之一。杨善洲曾经是地委书记,为官 30 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民群众 办实事上,受人敬重,退休之后又放弃安度舒逸闲适的晚年,用生命的余热把家乡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无论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如今,奉献和勤奋在部分人看来太“老套”,他们更愿意讲求回报和享受,突出表现为工作作风“散”、“满”、“推”、“浮”、“混”。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倡导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树立高尚情操。杨善洲甘于清贫,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他身居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人民和自己心中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于使命的优秀品质。

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断受到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重物质享受,轻精神修为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追求。部分人虚荣心作祟,讲排场,比阔气;部分干部喜好公款消费,铺张浪费,助长了歪风邪气。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2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75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在云南省老干部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辛桂梓强调,各级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的要求,进一步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组织好、开展好。要突出学习主题,注重学习实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导老同志以杨善洲为榜样,自觉践行杨善洲精神,努力在老同志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良好风尚。

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和收听收看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入交流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广大离退休干部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对老干部关怀备至,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代表了离退休干部队伍的主流。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离岗不离志,退休不褪色,积极发挥余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推进云南“两强一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定县下发通知对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电子网络等平台,广泛搜集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印发到各老干部党支部;召开老干部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座谈会,组织部分老干部集中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全县各级各部门纷纷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掀起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热潮。

四川: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统战部部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陈光志在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强调,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座丰碑,是激励我们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并与开展向文建明同志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拼搏奉献、创先争优,为推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做出新贡献。

德阳市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人员收看媒体报道;召开了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动员大会;印发先进事迹材料,作为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生动教材;召开了部分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座谈会,学习讨论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达州市印发了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通知,就开展学习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组织座谈讨论,召开离退休干部代表座谈会,专题学习讨论杨善洲老同志的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各地各部门推荐了本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先进典型,积极引导离退休干部学身边典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作贡献。

自贡市离退休干部通过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收听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畅谈学习感受,讲述眼中、心中的杨善洲。老同志们纷纷表示,要把学习杨善洲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争做“四好”党员、“三好”老干部,自觉做到围绕中心更加有为,服务大局更加有效,提升水平更加有方,积极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向党的90岁生日献礼。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67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55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总书记总书记最近作出重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干部,要按照总书记总书记要求,带头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我们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内容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追求。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共产党员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杨善洲同志就是一个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一辈子的先进追求,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26岁担任县级干部,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他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有人问他,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同志是一个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实践入党誓言的共产党人。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他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去视察,他正在田里和农民一起劳动,浑身沾满了泥水。老百姓亲切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他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干工作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帮群众办事。”他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一生没有积蓄,连家里房子漏雨修补的钱都拿不出来。1985年昌宁县遭受水灾,他立即指示停建保山地委办公大楼,把建楼的钱拿来救灾。他在位时没利用职权为家乡办事,退休后回大亮山种树,用自己的奉献兑现给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去世前他还专门交待,一定要把林木的收益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杨善洲同志去世后,成千上万的群众含泪为他送行。他是一个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而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领导干部。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他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当地委书记时,按规定家属可以“农转非”,但他对组织照顾先人后己,把审批表放进抽屉,一压就是30多年,妻子和女儿至今还是普通农民。乡民政干部看他家里缺粮,一家人靠野菜掺杂粮度日,就送去点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硬是叫家人还回去,用以救济那些生活更困难的群众。认识他的人都说,杨善洲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很抠门;手中的权力,“前门”开得很大,“后门”关得很紧。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他担任县、地领导时,常年住在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板床,一副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他长年累月在乡下跑,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检查工作时被乡秘书当成农民而挡驾。他上大亮山创办林场,没地方住,就带领大家用树枝、草料搭窝棚;没有树苗和肥料,就自己到街上捡果核、拾畜粪。他把新盖好的砖瓦房让给林场的技术员和职工,自己最后一个从油毛毡棚里搬出来,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杨善洲同志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了身边所有的人,再苦再累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他是一个靠高尚人格和牺牲精神服人的创业带头人。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