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事迹材料
栏目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更新时间:2024-11-20 热度:36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901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3分钟,共有187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今年玉树所发生的地震使全国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在悲哀的同时,对于在这次地震中我国政府乃至世界各国政府给予的全力支持,我感到深深的感动;对于中华民族所爆发出的巨大的向心力,我感到深深的自豪;对于地震中涌现出的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事迹,我感到深深地震惊。

情牵玉树,八方支援……

大喜和大悲为何总要如此巧合地纠结在一起:奥运前,我们痛哉汶川;世博前,我们泪望玉树。

2012年4月14日晨,中华大地又一次遭受了突来的震撼,两次最高震级达7.1级的地震将玉树移为废墟,中华民族有一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在这场地震中,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悲痛,而是感动。

悲剧总是让人感到伤痛,但是我们却又总是能在悲剧中体会到生命的沉重和大爱的力量。在地震中的那些感人的事迹成为了这个不朽的民族不朽的华章。

地震发生后,整个中国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驰援中,国家启动应急机制,各地群众也自发在行动,救灾物资和人员从祖国四面八方奔向玉树。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救灾行动和人们惊人的团结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众多网民表达了对玉树地震的强烈关注,网友们通过发表博文、帖子和留言等方式为灾区人民祈福,给灾区人民加油,并表达了向灾区人民提供援助的意愿,希望与玉树人民共渡难关。灾难面前,我们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凝聚、更加从容、更加自信,这种精神和力量,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宝贵财富。

一些感人的事迹也在不断浮现:一位年过八旬以捡破烂为生的老人捐出了全部积蓄10万元;一位丈夫忍痛将身怀六甲的妻子交给家人照管奔赴玉树救灾;温总理眼含热泪发出“命令”:一个人也不要放弃!14日玉树地震中,本已及时逃离的孤儿院义工“阿福”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却在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倒而遇难。

国际社会也对玉树地震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意大利、蒙古、日本等国领导人及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致函、致电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总理或以其他方式,就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并且一些国家还派出了救援队,提供救援物资。帮助中国度过难关。

这种种的一切似乎是一种预示,预示着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将会凭借他惊人的坚强和超强的向心力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令世界为之瞩目的传奇。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7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83位用户关注,55人点赞!

度过了春夏秋冬,熬过了严寒烈日,一都都在追寻一个信念!从小定下的信念是不是该努力实现它?

信念是一颗珍珠,闪闪发亮。我想当一名朴实的教师,用知识灌溉心田,这个信念从小时候就开始了,看着一位又一位老师脸上露出的笑容,我知道,那是老师们欣慰的笑,我也想从学生身上得到那份欣慰!

泰戈尔说过: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信念,是催人奋进的良药,又是希望之光。尽情的释放信念,你会丰收硕果,深情的绽放信念,你会汲取生命的力量,有这么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

曾经有三个守护羊群的农民,他们不幸遭遇了地震,当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们拼命地往外跑,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但是第三个农民没有跑出去,而是被倒塌的土压了下去,事后医生说:“在那样稀薄的空气中,能够存活半小时就是奇迹了,可他却坚持了十几个钟头!”是什么让他创造了奇迹中的奇迹?是信念吧!第三个农民相信逃生的农民会找人来帮忙,所以他努力撑下来,努力争取时间,如果不是那个信念,这个农民当初不会坚持那么久,如果他放弃了希望,他可能也难逃厄运!

先不说别的,说一下汶川大地震吧!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7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44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bbc ):《四川大地震考验中国媒体》

“四川汶川周一(5月12日)发生7.8级地震后,中国官方媒体迅速报道有关消息,引人注目。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台,从新华网、人民网和新浪网等主要新闻网络都在第一时间推出四川地震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地震发生24小时后,国务院新闻办于13日下午举行新闻会,请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等介绍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并答记者提问。会上公布了地震灾区最新灾情及死亡人数。这也是以往中国发生类似自然灾害后很少见的。”

“报道速度如此之快引起海外媒体注目。本次地震中国媒体迅速报道可能与今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有关。中国官员似乎意识到对重大自然灾害反应迟缓或掩盖真相将会带来真正的危险。”

“从另一个层面看,中国国内媒体近年来实行产业化以来出现的越来越强烈的商业竞争多少也助长了新闻冲击报道底线。地震发生后,各大通讯社和报社都向灾区迅速派出采访团队,新华社记者在公路受阻的情况下徒步进入震中地区,并发出现场报道。”

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

“在中国,三十多年来最严重的地震已经导致至少1.2万人死亡,不过仍然与外界隔绝的震中汶川死亡人数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三到四倍。然而,中国的领导人的反应速度和关注堪称楷模,动员全国救援幸存者,预防疾病的爆发。没有比这种更鲜明的对比了。在中国,尽管旧的保密习惯依然存在,但崭新的开放和关注是令人振奋的。”

“这一次,中国的回应更敏锐,更成熟。北京对全世界的同情表示感谢,接受援助,甚至呼吁邻国日本的帮助,而不计较最近的冷淡关系。”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汶川地震:中国形象转变信号》

“一场引发近万人死亡的特大地震在中国猝然发生,震波罕见地波及中国很大范围的领土:北到内蒙古,南至海南省,东达上海,共22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中国官方内部的动员体系此次显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轨迹。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正试图改变既往隐瞒或公布迟缓的做法,以期掌握舆论的主动。”

2008年,中国无疑是世界的焦点。从雪灾到火炬传递到地震和即将举办的奥运会,每一件事都对中国政府和中国媒体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中国的媒体也在这些事件中逐步成熟起来。这次四川地震,我国媒体充分完全地做到了及时、准确、公正和公开,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此次中国媒体对地震灾难及时、透明的报道让很多人对中国有了新的了解。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7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32位用户关注,47人点赞!

时间对她来说过得很漫长.平时一秒在她看来就是一个世纪.她到不担心自己,而是担心怀里的孩子.她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痛苦,掉下去的那一瞬间,她本能地把孩子紧紧地抱住,用自己并不是很有力的手臂.而孩子也似乎也懂事,竟没有哭!但不管发生什么事,她都始终把孩子紧紧的抱在怀里,不让他受到一丝的伤害.等一切平静下来,她只有慢慢的等......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感觉怀里的孩子动了.她知道,孩子饿了!但她又怎么不饿?但不管三七二十几,马上给孩子喂奶......等孩子睡了,她虽然也有些疲倦,但她不敢睡,她知道,一旦她睡了,那......她就那样的一直抱着孩子,一直强打起精神,她在等,等.....

时间还是那样漫长.周围只有黑暗.平时她很怕,但今天她没有叫喊.因为她知道只有她活着,孩子才有机会!她是一个母亲!

在黑暗的世界,不知道她重复喂奶的动作已经多少次了.她只知道孩子一哭,她就是喂奶.但时间还是很快过去.她也感到非常的疲倦饥饿.但她一直没睡.

孩子又哭了!她一样的喂奶.可是她一摸,糟了,没奶水了!也难怪,她都记不得有多少时间没有进食了,那还有奶水啊?

年轻的母亲第一次哭了.从掉下来的时候她从没有哭,可这次,因为没有奶水,她哭了!

孩子还在哭,她于是把手指给孩子一些安慰.但孩子好像知道她骗他.孩子还是没有停止哭喊.她听着孩子的声音,她心都快碎了!但有什么办法?只有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但是孩子没奶,还是一直的哭个不挺.年轻的母亲没哭,只是有泪水从眼里冒出来.突然,她想到孩子吮吸她的手指........

三天后,救援人员听到孩子的哭声,发现了他们母子.

但救援人员发现,孩子只是有些饿,而母亲却已经死了一天.而孩子却一直吮吸母亲的手指,母亲的手指上有些血丝,孩子的嘴上也有血丝......

用自己的血当成奶水喂孩子.而自己却......

救援人员在救人的过程中看到过无数幕感人的场景,而这一幕,让他们泪撒了一地......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著,整个上身向前匍匐著,双手扶著地支撑著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著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著”。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5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35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完地震遗址,亲眼目睹了灾后重建的美丽映秀,我想大地震不仅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也在警示人类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爱护环境珍惜生命,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二)

罗玉娇

一开始说去汶川,我是拒绝的。舟车劳顿对于我这样晕车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但在大伙的鼓动下,我还是来到了5.12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

那场地震的场景及那些抗震救灾故事,虽说当年通过电视有所了解。但当走进汶川震中纪念馆时,还是被身旁的文字、图片、模型及震后遗留的物品深深的震撼了。那些书包、那些玩具都安静的躺在展馆里,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一个主人、一个故事,这一点一滴都在冲击着我们的泪腺。

但在悲伤过后,那种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更是另我感动,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馆中陈列在墙上的"鸡毛信"了。鸡毛信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在那交通、通讯、电力全部中断、有着成千上万等待救援的人们的危机时刻,由官兵从震区徒步传递灾情的方式仍然是能够发挥作用的。那几十封"鸡毛信"没有任何的繁文缛节,都是用最简单明了的文字反应伤亡人数、灾情及所需物品等。字迹潦草,说明时间紧急仓促;纸张褶皱,说明路程遥远。这一封封鸡毛信背后,关系着的无数的灾后人民及关心他们的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功用的鸡毛信,在70余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发挥作用。这种物理传递信息的方式在任何时候看来都能发挥作用。

这一趟旅途给了我深刻的心灵洗礼,让我更懂珍惜、更懂感恩。

汶川地震遗址观后感(三)

到达汶川地震博物馆的时候,才9点多,我们经过映秀新县城,看着当地人脸上都洋溢着舒心的微笑。房子修得都很漂亮,环境优美,游客也很多。到处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气息。当时只觉得心里一松,汶川的人们已经从那些伤痛中走出来了,真好!

博物馆里那么多的场景都让人望之动容,有志愿者、军人、医生……抛下的满腔热血和爱。每一件当时的留下的物件都让我心酸又心疼。在博物馆里还放着当时的新闻,当时的音乐,以及作家诗人写的诗歌,每一句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却又那么感动。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博物馆展览的都是汶川如何在大家众志成城下,重建家园。今天的汶川那么漂亮是离不开党和国家,以及世界上爱心人士的帮助,所以你可以在汶川的任何角落看到感恩的标语。这是汶川人民最朴质的一种感谢吧!走出博物馆,恍惚穿越了一次时空回到了08年,再看看外面的蓝天觉得格外美好。

到了汶川映秀就必须去看看地震遗址,就如同到了北京要去长城一般不容置疑。也许是我之前在博物馆时情绪已经崩溃过,在到了步行十几分钟远的地震遗址-----汶川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时空已经在这里凝结,永远呈现那地震时发生的景象,让人们缅怀,祭奠逝去的生命。有如废墟旁那黄色的小菊花,年复一年,默默地表示着哀思。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1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32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6月5日上午,我们院全体同学一齐在省人民礼堂听全国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报告会于9点半钟准时开始,整个收看过程无一人喧哗,能听到的只有热烈的掌声和女同志的抽泣声。报告团的37位同志都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叙说了师生患难与共的感人事迹,老师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无私的行动,诠释和升华了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同样,勇敢的学生们团结互助,顽强坚持,用青春热血和老师共同筑起了一座爱的丰碑。“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死,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武警某师参谋长带领600名武警官兵冲过一道道生死险关,经过31小时生死挺进,终于抵达震中汶川。广东省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跟时间夺生命,跟鬼神做斗争,争分夺秒,全力救人,给灾区人民以生的希望。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在报告中说,我们的基层政府、基层党组织在地震中肩负重担,对人民负责,“党员就是种子,撒向哪里,哪里就有希望。”成都市公安消防总队支队长孙国利带领消防官兵迅速出击,全力救人,“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全体官兵共成功营救出981个生命……七位抗震救灾英模报告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通过英雄模范们朴实无华的叙说,我们感受到抗震救灾军民生死大营救的英勇悲壮,感受到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抗天灾的英雄气概,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报告会期间,我们眼含热泪,情难自已,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全面洗礼。 在报告团成员中,有的是武警官兵,有的是公安干警,有的是医护人员,有的是学校师生,有的是干部群众,有的是新闻工作者。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他们临危不惧、自强不息,舍己救人、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精诚团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他们不愧为党和人民的骄傲,不愧为全社会学习的楷模! 地陷天不塌,大灾有大爱,这场无情的灾难压不倒也摧不垮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这场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锤炼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工作、学习的源源动力,激励我们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5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48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灾况未知,灾民无数,家园告急,民生告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众志成城,奋力抗灾,一曲“众志成城抗震灾,竭尽全力保民生”的战歌响彻云霄,回荡天地。灾魔还在肆虐,救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对中国人来说,那一个个刻骨铭心、豪情挥洒的镜头,那一幕幕感天动地、关心民瘼的场面,在电波中、在电视里,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令人激动,感佩不已,永恒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

汶川震灾一线,中华民族精神高扬!成片的废墟,崩塌的山坡,数以万计的灾民,每一个中国人深刻记住一个个抗战震灾、为民奋力,为民忘我的救灾壮举……08年五月这场少见的地震灾害中,汶川抗灾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与震灾搏击,高扬了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谱写了不朽的民族史诗。

狂风啸,灾情急。全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空前团结,用赤热的忠诚来抗震救灾,用无边的热情来温暖灾区。国家领导人如焚心系,纵深在一线靠前指挥救灾。广大武警官兵无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在严酷的灾区环境里,他们战斗在第一线,冲锋在前,连续奋战,忘记了自己的安危,有的写下遗书赴灾区,有的舍身跪求军令抢救灾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扬。他们用自己的双肩,扛起了灾区群众的安危;他们用普通的双手,撑起了灾区的天空。

越是困难,越见高贵的民族精神;越在危难的时刻,越能显示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越是灾难深重,越能挺起不屈的脊梁;这样的国家,是英雄倍出的国家。2008年5月的这场震灾,又一次折射出中华儿女永远传承的民族精神,98抗洪精神、03抗击非典精神和08抗冰雪精神之后,我们见到汶川抗震灾精神;看到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又一次弘扬和升华。中华儿女知道什么是一个民族真正的美德和灵魂,什么是支撑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软实力,知道什么精神在中国的骨子里不屈地支撑民族,知道什么精神在心里该永远铭记和弘扬。

扑面一股立马横刀的英雄气,沧海横流,尽显中华儿女精神。在大灾面前,汶川抗灾人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抗灾一线涌现了无数感人至深的事迹。“抗震灾、保人民”的呼声在灾区响彻云霄。一种万众一心、奋力昂扬的抗灾救灾英雄壮气高扬在四川上空,尽显中华民族的精神。“抗震灾、保民生”的过程,汶川抗灾人深知民众在危难之中,抗灾人员不畏艰险、将胆识与策略融入行动的过程。在这场生与死的考验中,他们忠于使命,勇挑重担,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英雄颂歌。拥有攻必克、战必胜的信心,在关键时刻彰显一往无前、不怕牺牲、赤诚奉献的勇敢,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磅礴之气。

汶川抗灾人,他们只是一些平凡的人,是日常生活里普通的人。在抗击地震灾害的关键时刻,他们的行为选择是相同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选择,才使他们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成为人们难忘的英雄。在自我和国家的取舍上,只要是人民需要,他们一定会选择挺身跃出,选择舍弃小我,忘掉个人得失,赤诚奉献一切。这是人生价值的选择,这种选择意味着:在危难时刻,在情况紧急不允许犹豫,必须在瞬间做出决定的险难关头,中华民族精神依靠他放射光芒。抗灾人不图回报、不讲条件,坚持如一,和灾区人民在一起。他们将责任和使命执着接力,奋斗不息,硬是在灾区大地、在危情时刻给成千上万群众送去了温暖和希望。汶川抗灾人的事迹,是史诗,是壮歌,扣人心弦。

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络绎不绝,汶川抗灾人自觉传承的不仅是一种普世惠民的中华民族精神,更是在做一项影响深远的伟大事业,其中蕴含着高尚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不灭,薪火相传,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燃烧。汶川抗灾人以自己的行动雄辩地证明,无论灾情艰难,还是个人面临生命危险,为人民的人生信仰始终没有改变,赤诚奉献的精神始终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精神的薪火在相传。中华民族精神难在坚持,重在务实,贵在艰苦奋斗,躬行实践。汶川抗灾人能够做到灾情面前不屈,根本原因是他们从思想到行动,从方法到作风,都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守了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几天以来,汶川抗灾人经历了风霜雪雨,经受了种种考验,从来没有退缩和放弃。正是靠着对神圣使命和人生价值的赤胆忠诚,才有了人民的赞誉和全中国的感动。这是充满深情的民族精神之火的相传,“同胞的安危是我们的使命”,千万双手紧握在一起,无数力量汇聚起来,中华大地感受到了汶川抗灾人对灾区人民的无限深情和真诚挚爱!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6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44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在地震灾难面前汶川人选择了“坚强”。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汶川”人民在废墟里站立起来,掩埋了亲人的尸体后加入搜救大军之中。痛失亲人的干部、民警、工人、农民擦干了眼泪,又站在救灾最前沿,他们与前来救援的子弟兵并肩战斗。灾难吞食了他们亲人的生命,震塌了他们温馨的见,但震不垮的是汶川人坚不可摧的钢铁脊梁。

在“坚持”中,汶川人创造了许多的生命奇迹。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4天,无论是废墟中走出的幸存者、还是刚被抢救出来的重伤员;无论是前去救援的子弟兵,还是天真烂漫的儿童;他们几乎都经受过生命或体力的极限的考验,但是他们都以极大的毅力坚持下来。此时,“坚持”是一条通往希望的绿色通道,带来的是更多的生命奇迹。

“感动”,在灾难面汶川送给我们的是许多的感动。无论是留下短信的母亲,还是用身体保护学生的教师;无论是前来救援的子弟兵,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同学的学生;无论是积极投入救助的干部,还是坚持在废墟下等待获救的人;无论是灾难的幸存者,还是遇难的同胞!他们的事迹里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是催人泪下、令人感动!

汶川人是最懂得“感恩”的人。充满爱心的中国人,是一个最知道“感恩”的民族。地震发生以来,发自灾区民众内心深处的“感谢”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他们感谢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感谢人民子弟兵救助,感谢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亲情和牵挂,感谢海外华人万里之外的关爱,感谢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援助!因为他们懂得“感恩”,所以他们也是充满爱心的人!

我国第一个“全国哀悼日”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而设立,五星红旗第一次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普通百姓而降半!实践将证明“全国哀悼日”会与汶川一起载入中国的历史。灾难面前,中国政府用这样的方式诠释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5月19日14点31分,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之后“中国,加油!”的呼声响彻了天安门广场,响遍了中国大地!这是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崩发出的最强音!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是空前的团结和坚强!“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已经传到每一个有华人的地方。这个曾经广泛用于赛场的词汇,已变成“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信念和支柱。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4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06位用户关注,26人点赞!

到了下午两点二十八分,惨剧发生了!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这个地震来得快,走得却很慢。两三分钟过后,汶川县成为一片废墟,然而地震仍在继续,地震过后的余震连累了汶川周边的县城、省市。受灾较严重的汶川县、都江堰市、青川县、绵竹县、什邡市、江油市、彭州市、北川县、茂县、理县、黑水县、小金县和甘肃省的陇南市、河南省西部、云南省的昭通市、重庆市、湖北西部、陕西的汉中市等十几个省市地区,已经造成数万人死亡、无家可归。直到今天十八号,汶川大地震的死亡人数攀升到三万二千四百七十七人,二十二万零一百零九人受伤,三百一十二点八万间房屋倒塌,这是一些多么惊人的数字呀!但因为这次灾难,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叫爱。

5·12汶川大地震一发生就震惊中外,消息一传开,许多人都感到无比地痛心,纷纷加入到捐款的活动中来。许多国家也来支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已经家喻户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消防战士十分英勇,每次都冲在最前方,救出了许许多多鲜活的生命。当他们听到别人那无助的声音时,当他们看到那凄凉的手时,便以最快的速度去拯救别人。正是有了这些英雄,让人间有了爱,让华夏大地留下了他们的感人事迹,让炎黄子孙感动得留下了热泪。

通过收看新闻,我了解到,在受灾严重的什邡市,有一名消防官兵发现了一名小学生,正当他背着那名学生出来时,一个东西从空中掉了下来,砸到这名消防官兵,但他没有松动,继续背着那名学生。走不到六米,他就跌倒了。他的同伴就把他和那名学生送到了医疗区。但他却跪了下来,对同伴说:“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再救一个!”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我感动得留下了眼泪。

除了消防战士之外,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他们那顽强的生命力也值得我们学习。创造生命的奇迹,都是那些被埋在废墟中的强者。

有一位叫李克诚的老师,学生在睡午觉时,突然发生了地震。由于当时李老师在门的旁边开风扇,所以地震发生时,门压住了他,门也帮他挡住了许多庞然大物。但食物却没有。正当他着急的时候,他偶然地摸到了一个矿泉水瓶,他便用这个水瓶来接出自己拉出的尿,他又摸到一些没有批改的本子。为了生存,他就连尿带纸吃进了肚子里。这个动作他日复一日地做。直到地震发生后一百零八个小时,他才被人发现。人们询问他为什么活得那么久时,他就说出了原因,所有人都惊呆了!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4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97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看过《特殊党费》这部电教片吗?就是没有看,只要是党员都知道所谓特殊党费的含义,只要了解汶川地震,就知道有一只人民的队伍无声的支援汶川。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纬度:31.0°n经度:103.4°e深度:33km震级:里氏8.0级(中国地震局于5月18日已将汶川地震震级从7.8级修订为8级)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

这次地震伤亡惨重,全国人们的心都纠到了一起,每日关注新闻报道的人数剧增,每日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的话题再不是家长里短,而是汶川怎么样了?随着新闻记者一天天的实地跟踪,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随着每发现一个生命迹象全国人民的欢呼,随着不停的出现的伤亡报告,远方的人们都坐不住了。看见国人流泪、看到国人痛失家园、看到国人妻离子散,同为一国同胞从内心呐喊,都要支援汶川。记得我的朋友后来告诉我,他们廊坊车友会组织了捐款捐物奔赴汶川活动,亲临现场想亲自去救助同胞,关爱同胞。我们也是在后来都埋怨朋友为什么没有告诉自己,就算不能真的到汶川,能把我们的捐款由朋友带到汶川,也是心灵的慰藉呀!没有跟上朋友的脚步,也不能落后于人,于是在汶川专题新闻一次次刺激人们的感官的时刻,所有的人都开始解囊相助。不管是不是党员,不管家境如何贫困,都毫不吝啬的掏出自己的腰包,希望不再看到汶川人民哭泣,希望汶川生存的人民能向前看,希望汶川的孩子们能重新幸福生活。

记得捐款的时候,我们单位一位早已经买断多年的大哥又回到了单位,他说自己愿意在原单位捐款,相信组织可以把捐款真正的上交,真正的把捐款用在对汶川的救助与重建上,当时我和同事都特别感动。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我的一位同事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婆是家属,生活上不富裕,平时都是省吃俭用,可是在捐款时他捐得最多。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