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篇共有5444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4分钟,共有167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怎么写?每一组数据、每一个成绩,都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基础,更增强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凝聚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2020年”,欢迎阅读与借鉴!
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一10月26日至29日,党的五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党员干部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决策者,也应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十四五”蓝图添上一抹色彩。
添一抹“念兹在兹,人民至上”的信念红。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7月以来,先后前往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调研考察,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公司企业,从田间地头查看粮食生产及土地保护利用到防汛救灾现场恢复生产,从“半条被子”红色教育基地及文旅资源开发到企业自主创新。这充分说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共产党员的政治信条。党员干部要将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在“十四五”时期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添一抹“远方有诗,美丽乡村”的和谐绿。
回眸“十三五”,现代化农业之路,不仅让人民群众的收入提升了,更让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实现稳产粮、稳增收。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绿色,不仅仅在山川大地蔓延,更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延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继续擦亮绿色生态名片,走现代化农业之路。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健康、文艺等深度融合,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寻找平衡发展之道。
添一抹“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智慧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十四五”规划涉及方方面面,民主法治、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如何更好地制定和落实,党中央问计于民,首次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为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党员干部要坚持顶层设计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相统一的好传统,善于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发挥“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的作用,推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在“十四五”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党员干部要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信念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做好自己的事,沉下心来抓落实,共同谱写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二近日,党的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了新表述,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最新变化体现出我国发展即将迈上一个新阶段,我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春雷动地闻征鼓,蓝图绘就再启程。面对“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年轻干部要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着眼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观大势、谋长远、勤实践,助力各条战线的“十四五”规划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
有为才能有位,涵养“想干事”的主动。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年轻干部要读懂“开班第一课”的深刻内涵,激发“想干事”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现实紧迫感。在参与“十四五”规划前,充分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党的“传家宝”,真正把调查研究当做“十月怀胎”,把科学规划看成“一朝分娩”,多钻一钻“矛盾窝”、多接一接“烫山芋”、多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进取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为“十四五”定好向、开好局、起好步注入强大精神动能。
善学才能善政,培育“能干事”的本领。
无论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领域等前沿科技,还是“两新一重”等疫后重振补短板工程,都要求年轻干部要善于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治理主阵地、面向民生主渠道,不断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年轻干部要学会“弹钢琴”、当好“多面手”,在参与“十四五”规划过程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大健康产业等实体经济上,在擂招商、擂开工、擂建设、擂纳统的过程中练就过硬业务本领,促进各类要素加快集聚、高效协同,吃稳改革饭、走实开放路、打赢创新牌,让全局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贯穿“十四五”规划始终。
恒心才能恒业,坚守“干成事”的耐力。
6次点赞的右玉精神,就是高度肯定了山西省右玉县历任县委县政府换班子不换路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树接着一树种,历经70多年努力,硬是把“沙进人退”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了“绿进沙退”的“塞上江南”。年轻干部要恪守“功成有我不在我”的恒心,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参与“十四五”规划的最高目标,多做打基础、立架构、管长远的“潜功”,多做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的“难事”,尤其要突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真正以高质量地践行“两山理论”,贯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
自律才能自由,筑牢“不出事”的底线。
玉石常有,而无瑕者不常有。今年,很多地方在疫后重振和“十四五”规划中,都提出要进一步营造好“亲清”政商关系,当好企业和群众“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年轻干部身处这样的时代大潮,必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与市场主体互动互通过程中,坚决把握好“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底线,管好“内心”,在诱惑面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时刻净化心中的贪念“雾霾”;管好“双手”,慎对“小意思”“小玩意”,从拒绝一包烟、一瓶酒、一盒茶开始;管好“脚步”,凡是“八项规定”等明令禁止出入的会所、场馆、饭局等坚决不去。年轻干部唯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在奋进“十四五”的新征程中行稳致远、张帆远航。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恰逢“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站在“两个大局”的时空坐标上,年轻干部要切实提高七种能力,以“乘风破浪”的姿态、“中流击水”的状态、“风雨无阻”的心态,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当好“开山斧”、开好“顶风船”、走好“复兴路”
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三同你相距十七年,我好奇并期待你的一切。你是美丽的吧?青山绕绿水,蓝天现白云;你是富庶的吧?人民生活水平很高,国家经济实力雄厚;你是强大的吧?科技领先世界,军队不惧来犯之敌。你是一个新时代,是中国大国复兴的里程碑。我很高兴能作为你亿万建设者和见证者之一,为你讲述你的发展和未来。
你是美好有生机的,因为有现实的几代人在为你拼搏奋斗。
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还在建设你,屠呦呦历时几十载研发青蒿素,让古老的中国医药大放异彩,为你获得国际赞誉;年近古稀的领导人在规划你,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你便是第一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知天命的科学家为你默默奉献,更有黄大年因爱你深沉而献出生命;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为你注入活力,无数90后在科技、文艺等领域大展身手,助力创新型社会发展。
我对你是充满信心的,纵使相隔十七年,我也能从你眼前的发展见到你将繁盛的预兆。
你一定是开放包容的,因为我看到“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中国发起的国际经济合作风生水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传播;你一定是富庶祥和的,因为我看到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乡村振兴不断落实,科教文卫体事业全面发展;你一定是先进强大的,因为我看到中国量子通信领先全球,“上天”“下海”技艺精湛,我看到内蒙古草原上,南海海域的军舰上,中国武器、中国军队威震四方;你一定是和谐美丽的,因为我看到环保税法倒逼重污企业转型升级,河长制使一江清水得以东流,塞罕坝的绿色林场如翡翠青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相关。
远方的2035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2035年,我是成长起来的又一代中国青年,又一代愿为你倾付半生的中国梦建设者,又一代为你沉醉着迷的追求者。前路是康庄大道还是曲折泥泞我都不惧不避,无怨无悔,奋力前行。
亲爱的2035年,我愿在最好的时代,带着最美的情怀,与你相遇,共同去看屹立世界的民族,雄起东方的中国。
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一幅“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一份“五中全会”攻略已然送达。而我想问的是,在未来的十五年里,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能为祖国、为人民、为自己做些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在“固本”上花气力。
一朝入党,终生为党。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前进的根本保证。“十三五”时期,抗洪前线,无数军人战士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扶贫一线,千万党员干部不畏艰辛,直面挑战;防疫战场,无数医护人员不计得失,默默奉献......正是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拼搏,才有了“聚沙成塔”的凝聚力和“众星拱月”的向心力,才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一决定性成就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更应当认识到,如今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尤须坚毅前行,要想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更应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对党绝对忠诚,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自觉担当,融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力量”。
打磨一副铁肩,在“谋实”上动真格。
《荀子·修身》有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即使路程再近,不走也不会到达;即使事情再小,不做也不会成功。也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干和奋斗,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会有不少困难和意想不到的难题。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必须要立足岗位,拿出“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闯劲,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打磨一副铁肩,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不做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才能在纷繁复杂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同时,要始终时刻保持干事激情,毕竟“十四五”规划蓝图的实现绝非一时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至,需要我们自觉养成好习惯,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一件抓落实,久久为功。
“置顶”人民利益,在“为民”上下功夫。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刚结束的五中全会中,“人民”一词出现了23次,构成了全会公报的一大亮点,那就是人民至上贯穿始终。从3月份文件起草组成立到全会胜利召开,多次到基层倾听各方声音,相继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基层代表座谈会等六场“问计会”,开创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让亿万人民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共同推动,为我们树起了“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的榜样,也真正彰显了我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犹记得电影《第一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共产党员,你是第一书记,肩负着组织的重托、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只有尽心尽力好好工作”。这句话道出了党员干部的使命。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幸运的我们与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不期而遇,更应有把人民放在心上,拜群众为师,把根扎得再深些、把心放得再沉些、把泥沾得再多些,在夜以继昼中做一名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涓流成海,众木成林。蓝图已绘就,方向已明确。要想实现这一蓝图,尤需广大青年党员初心如昨,持之以恒地续写实干,争当新时代的为民奋斗者!
“梦,须有,穿流年,奋勇直前,青春之你我,为青春之家国,志存高远走一生。脚踏实地走一程,为青春之家国,青春之你我,勇往直前,穿经年,需有,梦。”期待2035年的到来,期待两个十五年的奋斗目标最终都得以实现!
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五奋斗,是新征程上永恒不变的时代“主题词”。对国家而言,奋斗是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不竭动力;
对个人而言,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成长成才的根本途径。
新征程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需要各方面人才激荡起不断创新的伟力、昂扬起拼搏奋斗的决心、弘扬起奋斗以成的作风、保持永远奋斗的劲头,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于日常、融于人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定不移在“奋斗”中创造出更多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新辉煌。
奋斗,是新征程上勇往直前的时代“最强音”。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各方面人才必须做到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立足具体实际,保持战略定力,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在“奋斗”中推动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更好取得新的决定性成就,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0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51位用户关注,34人点赞!
四大直辖市淡化经济指标 上海经济指标数量仅占11%
比较四大直辖市已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除天津外均通过表格形式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除重庆外,北京、上海、天津都淡化了gdp、财政收入等经济类指标。
从指标数量的总体情况看,北京共设置4个类别25个指标,与“十一五”相比,规划《纲要》指标由39项缩减为25项。减少的指标基本都是经济类指标,而增加的则多为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相关指标。经济指标共4个,占16%。25个指标中,预期性指标为11个,其余均为约束性指标,其中绿色发展有10个指标,9个均为约束性指标。上海共设置5个类别35个指标,在指标框架上,确定了结构效益、创新能力、服务功能、社会民生和人口资源环境五大类。其中人口资源环境类指标设置最多共13个,经济指标只有4个,仅占11%。35个指标中,10个为约束性指标。重庆设置4个类别34个指标,其中,资源环境指标10个、社会民生9个,经济增长8个、结构质量7个。
四大直辖市gdp指标分化明显
四大直辖市的规划《纲要》中,多项指标的设置保持了与全国规划《纲要》的一致性。预期性目标中,生产总值增长率、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是各大直辖市都关注的项目。约束性目标中,四大直辖市对耕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也做了详尽的规划。
从具体指标值看,历来列在规划《纲要》首要位置的gdp增速,这次却被“调低”了。在四个直辖市中出现明显分化,其中京沪大幅下调,而渝津则再上台阶,其中京沪的8%是全国年均增速最低的预期目标,而重庆12.5%的增幅在全国居于第二位,仅次于海南的13%。
另外,在产业发展方面,四大直辖市规划《纲要》将发展重点指向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方面,北京提出“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占比达到78%以上;上海提出“十二五”期间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重庆提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北京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地位要初步形成;上海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天津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重庆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要达到25%。
相比“十一五”,城乡居民收入成为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亮点。其中,北京提出从“十一五”的年均增6%提高到8%,居民收入和gdp首次齐头并进。上海“十一五”的提法是“持续稳定增长”,“十二五”确定为不低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重庆的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并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重庆率先将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 由0.42降到0.35
四大直辖市规划《纲要》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指标,突出了地区工作重点。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十一五”规划《纲要》没有的指标。
北京规划《纲要》与“十一五”相比,增加了最终消费率、年技术交易额、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而与其他三大直辖市相比,重点食品安全检测抽查合格率,药品抽验合格率是其他地区没有提到的,这突出了北京对于食品和药品安全的重视。
上海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指标最多,尤其是城市服务功能方面,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比重、航运服务业收入、新增跨国公司、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比重等指标设置都充分体现了上海提升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四个中心”核心功能的思路与决心。在具体指标方面,上海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物流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3%,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比2010年翻一番。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46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07位用户关注,55人点赞!
全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行动员部署。2004年3月初召开了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编制四川省“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责任、目标和任务。要求“十一五”规划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规划,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规划,也是一个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在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及工作经费上给予了充分保证。
二是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坚持开门办规划,加强了重大问题的研究,面向省内外公开招标和委托研究33个重大课题。实施规划编制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机制,聘请32名专家组建了“十一五”规划咨询委员会。加强了规划培训和宣传。
三是开展宜宾市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结合”的规划体制,强化规划的空间约束力和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四是组织开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在完成四川省“十五”计划纲要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委托省政府科技顾问团、省经济发展研究院、省经济信息中心分别开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前期研究,形成了研究报告。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四川省“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的修改和完善工作。
二、对四川省“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初步设想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计划实施3年多来,四川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西部大开发实现了良好开局,计划执行情况总体上良好。2001―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0.5%的速度增长,比“十五”计划原定的8%高出2.5个百分点,达到5456.3亿元。2004年以来,四川省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在发展中调控,在调控中发展,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2004年增长率可达到12.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0亿元左右,按2000年价格计算达到6090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原定的5890亿元的总量目标。三次产业结构、城镇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吸引外资、社会事业、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都将超额完成。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相对滞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繁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经济增长尚未摆脱粗放型的方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这些因素,都需要我们在“十一五”规划中加以充分考虑。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部署,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又要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四川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干好头五年、准备后五年、谋划再十年、提前翻两番”的要求,“十一五”处在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这一期间,既要确保2010年实现省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总体目标,更要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基础、增添后劲。因此,“十一五”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初步考虑,全省“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跨越式发展作为主题,把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全面做好西部开发“五篇文章”,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高四川省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部,经济总量虽排在西部第一位,但人均水平仅处于西部中下游位置,与全国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比较,发展水平更低,发展更加滞后,是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更加明显的内陆省份。从这一特殊省情出发,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全省应始终坚持跨越式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做到既好又快地发展,切实解决低水平、不协调、不全面的问题,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争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10年迈上1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00美元左右,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打好基础、增添后劲。
(三)“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十一五”期间,需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坚持城乡统筹,力争解决“三农”问题取得突破。四川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突出抓好的重大问题。“十一五”计划期间,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加强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农村“六小工程”建设,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全面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计划”工程,加强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掌握专业技能的产业技工队伍,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争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较大突破。“十一五”期间,要从全省产业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水电、机械冶金、医药化工、饮料食品、旅游六大支柱产业。重点围绕成(成都)德(德阳)绵(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攀西、川南资源开发区,依托大中城市、优势基地、科技城和工业园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提高交通设施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为重点,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提高四川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以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力争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突破。四川省自然资源丰富,多种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例,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十一五”期间,必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的社会。全省将抓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启动重点城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研究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继续巩固和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早日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取得较大突破。四川省加快发展的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十一五”期间,要针对四川省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现状,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抓住时机调整所有制结构。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战略举措来抓,积极完善扶持和鼓励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经营范围,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提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力争到201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力争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取得突破。“十一五”期间,要坚持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加快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下转第58页)(上接第53页)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把农村教育作为发展重点,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活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培养和提升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全省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体会和建议
2005年,四川省“十一五”规划进入重要阶段。通过一年来规划前期研究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要进一步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牢牢把握几个关键环节:第一,要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规划编制理念。能否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规划编制的全过程,是四川省编制“十一五”规划能不能成功的关键。第二,要继续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尽管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但还很不够,需要继续在重大问题研究上下工夫,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讲新话,把规划编制的过程变为不断创新的过程。第三,要加快规划改革创新步伐。在搞好宜宾市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基础上,选择几个市县扩大试点,以点带面,继续深化规划体制改革。第四,要加强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形成合力,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7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69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近日我们共同学习了党的五中全会内容,党的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通过学习我看到了《建议》中46项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中医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要坚持以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统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扎实推进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作用,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更加坚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信心决心。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有力有序有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高超的判断力、决策力、领导力、执行力。
因此,我们只要坚决支持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一定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中谱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78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7分钟,共有131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基本定位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步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对于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十二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着重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定位:
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与支撑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主题、服务主线是“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规划在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总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特别是突出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供给体制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镇化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紧密协同。
二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启动计划和行动计划。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都要在“十二五”期间启动落实。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分步推进,力图在“十二五”期间为实现规划纲要总目标起好步,夯实制度基础、人才基础和条件基础。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刘延东国务委员高度重视,亲自听取规划编制工作汇报,并多次对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自2009年10月份开始正式启动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主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研究起草阶段。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有关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了27项重点课题研究,并开展系统调研,听取经济、社会、教育等各方面专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
二是征求意见阶段。先后三次征求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5个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征求了48个中央部门和国务院部委、四总部、、8个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有关人民团体的意见,对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都逐条梳理,认真研究吸收。
问:请介绍一下这次规划编制的主要特点。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两个词:一是“服务”,二是“落实”。服务就是突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落实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此,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做到了“两个同步”:
一是与国家总体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同步。一方面认真研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另一方面做好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工作,并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城镇化体系建设等国家重大专项规划、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规划和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编制紧密结合,及时将各专项规划的精神体现到教育“十二五”规划中,将教育发展的要求反映到上述国家规划中。
二是与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实施同步。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起草过程也是不断吸纳最新政策成果和实践成果的过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相继出台,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各地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也积极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这些政策和实践成果都在规划中予以充分体现。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答:“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在指导思想上,规划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主线,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和依法治教,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规划突出强调了要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三个方面的基础:
一是制度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并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十大改革试点项目。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推动改革创新、完善重大制度作为战略重点,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创新国家教育制度,努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二是人才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规划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提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人才兴教战略,推进教师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三是条件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离不开办学条件保障。“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后,十大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以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战略抓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和物质基础。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答:“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一目标,并明确了2015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有关指标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分区域、分城乡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力求使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方面,提出到2015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教育规划纲要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和各地的积极性,规划将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目标由60%调整为65%,学前一年、两年毛入园率目标也相应做了调整,其他主要指标与教育规划纲要目标衔接一致。
二是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在体系建设方面,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和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提出了初步建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基本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教育体制更富活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制度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更加完善的目标。
三是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人才培养结构方面提出了教育支撑经济发展的目标;从高校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发明专利授权数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服务科技创新的目标,努力提升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
四是教育服务社会和文化建设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分别从教育公平、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教育资助政策体系面提出了教育服务社会建设的目标。同时,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目标。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实化和量化,充分体现了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基础的这一战略定位。
问:为什么教育“十二五”规划把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答: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终身教育理念系统规划了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十二五”规划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为着力点,从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是五年规划第一次对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是对教育规划纲要体系建设目标任务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中,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与刚刚的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保持同步,也是第一次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完整表述。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国家教育制度建设。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国家设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展开,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各地在推进教育改革试点中取得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加以推广,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规划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为着力点,提出了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教育系统及全社会关心的十一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包括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教育公平制度、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的制度、民办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教育家办学制度、完善政府教育管理制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教育督导制度以及考试招生制度。这些制度建设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很多领域也是人们群众关心的热点。规划提出要努力通过改革创新,在一些重大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十二五”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任务。要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和支撑能力,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是“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的战略性任务。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推进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加快相关新兴学科建设和急需人才培养;服务国家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社会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需要,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面向“三农”的急需紧缺人才,以及文化、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国防等方面的急需人才。
二是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拓宽复合型人才培养渠道,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
三是建立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完善人才需求预测与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完善政策机制,加强对学科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促进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问:“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推进教育公平,保障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规划在两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教育公平的措施:
一是在制度上,将完善教育公平制度作为一项国家教育制度明确提出,以制度促公平。通过健全法制保障,完善资源配置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同时,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二是在具体政策上,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完善资助体系为重点,扩大和保障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规划按照基本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要求,提出巩固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建立学前教育体系,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同时,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
问:“十二五”期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贯穿全篇,重大制度建设如投入保障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等都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来总体设计,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实施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等都直接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规划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抓导向、抓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规划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能力为重,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同时,特别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提出要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医师、农林和法律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拓宽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途径;结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等具体措施。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规划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通过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为什么把区域发展战略摆在重要位置?
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区域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提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并按照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资源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提出了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开发方向。
教育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划从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出发,提出了对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的教育政策,并提出了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区域发展的能力,加大对中西部教育发展支持力度,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提高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32个专栏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规划文本在体例上采取了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共设立了32个专栏。规划正文主要是阐明发展改革思路,专栏集中表述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政策措施,是对规划正文部分的补充,突出规划的行动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主要目标,各一个专栏。
二是教育发展重大工程计划,共12个专栏,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特殊教育工程等“十二五”启动实施的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对目标、任务、覆盖范围及实施步骤等进行了具体说明。
三是教育改革试点,共11个专栏。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大改革试点任务,专栏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的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具体改革举措、试点范围进行了具体说明。
四是人才培养与新兴学科建设,共3个专栏,根据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以及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新兴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急需人才培养的方向。
五是体系和标准建设,包括继续教育体系、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四个专栏,提出了“十二五”相关体系和标准的基本架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
问:如何确保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落实?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是顺利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
一是要落实责任分工。推动各地对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实施方案,对“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98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8分钟,共有272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第一条 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和环境的保护,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市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深圳市行政区为深圳市城市规划区。
在本市行政区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城市规划应当依法制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或者废止。
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确定的基础设施项目,应当纳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原则。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遵循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
第五条 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是城市规划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市规划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派出机构)依本条例及有关规定负责本辖区内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第二章 城市规划委员会
第六条 市政府设立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
(一)对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草案进行审议;
(二)对城市规划未确定和待确定的重大项目的选址进行审议;
(三)下达年度法定图则编制任务;
(四)审批法定图则并监督实施;
(五)审批专项规划;
(六)市政府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市规划委员会由二十九名委员组成,委员包括公务人员、有关专家及社会人士,其中,公务人员不超过十四名。
市规划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由市长担任,设副主任委员二名。副主任委员和其他委员由市政府聘任,每届任期三年。
第八条 市规划委员会可设发展策略、法定图则和建筑与环境艺术等专业委员会。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处理市规划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经市规划委员会授权,法定图则委员会可以行使法定图则审批权。
第九条 市规划委员会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由主任或副主任召集。参加每次会议的人数不少于十五名,其中非公务人员不得少于八名。
第十条 市规划委员会会议作出的决议,必须获得参加会议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第三章 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
第十一条 城市规划编制分为全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法定图则、详细蓝图五个阶段。
第十二条 市政府制定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
第十三条 市政府应组织制定全市发展策略,指导全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十四条 全市总体规划应根据全市发展策略确定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发展形态、次区域及组团结构划分、城市建设用地布局、交通运输系统及全市性基础设施的布局、农业及环境保护、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进行总体布署,并确定各专项规划的基本框架。
全市总体规划由市政府组织编制,市规划委员会在审议全市总体规划草案前,应将规划草案内容公开展示30日,征集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意见。市规划委员会应对意见进行全面收集与审议,吸收科学合理的意见。
全市总体规划草案由市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并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全市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市政府应于30日内在本市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其摘要。
第十五条 市政府根据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应报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备案并公布;对全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上作重大变更,应按照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进行。
第十六条 单独编制的各专项规划应与全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并服从全市总体规划。由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编制的各专项规划,应经市规划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后报市规划委员会审批。
第十七条 次区域规划应根据全市总体规划制定,指导次区域内土地利用和各项城市建设。
次区域的范围由市政府依据全市总体规划确定。
次区域规划由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应征求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意见,经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后报市政府审查同意,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批。
第十八条 分区规划应根据次区域规划的要求制定。
分区的范围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次区域规划的城市组团结构布局,参照河流、山脉、道路等地形地物的分界并结合行政区划确定。
分区规划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组织编制,应征求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意见,由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后,报市政府审批。
对分区规划作重大调整,须报经原审批机关审批。
第十九条 法定图则应根据分区规划制定,对分区内各片区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配套设施等作进一步明确规定。
法定图则的编制、审批以及修改依本条例第四章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详细蓝图应根据法定图则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制定,详细确定片区或小区内的土地用途及各市政工程管线等项目的布置。
详细蓝图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编制、审批。
法定图则未能覆盖的地块,应在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分区规划确定的各项要求编制详细蓝图。
第四章 法定图则
第二十一条 法定图则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全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和分区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法定图则草案由市规划委员会公开展示征询公众意见后审批。
第二十二条 市规划主管部门每年应制定法定图则的编制计划,报市规划委员会审批。
第二十三条 法定图则包括图表及文本两部分。
法定图则编制的技术要求由市政府另行规定。
第二十四条 市规划主管部门在编制法定图则草案过程中应征询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 法定图则草案经市规划委员会初审同意后,应公开展示30日,展示的时间和地点应在本市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
第二十六条 法定图则草案在公开展示查询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书面形式向市规划委员会提出对法定图则草案的意见或建议。
第二十七条 市规划委员会应对收集的公众意见进行审议,经审议决定予以采纳的,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对法定图则草案进行修改。
市规划委员会在审议公众意见时,如认为必要,可通知提议人或其人出席。
市规划委员会对公众意见进行审议后,应将审议结果书面通知提议人。
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批通过的法定图则应予公布。
第二十八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修改法定图则:
(一)城市总体规划发生变化,对分区的功能与布局发生较大影响的;
(二)重大项目的设立,对分区的功能与布局发生较大影响的;
(三)对法定图则实施的定期检讨过程中,市规划委员会认为有必要修改的;
(四)公众人士对法定图则实施的修改意见,获得市规划委员会接纳的。
修改法定图则按照制定法定图则的程序进行。
第五章 城市设计
第二十九条 城市设计分为整体城市设计和局部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各阶段。
第三十条 整体城市设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和分区规划进行,并作为各规划的组成部分。
局部城市设计应结合法定图则、详细蓝图的编制进行,是详细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重点地段应在编制法定图则时单独进行局部城市设计。其他地段在编制法定图则时,应当进行局部城市设计。
第三十一条 以下地段应单独进行城市设计:
(一)市中心、各区中心、各建制镇商业文化中心;
(二)主要生活性干道;
(三)口岸及客运交通枢纽;
(四)广场及步行街;
(五)生活性海岸线;
(六)重点旅游区。
第三十二条 整体城市设计的主要成果是城市设计导则,对城市设计各方面提出原则性意见和指导性建议,指导下一层次的城市设计。
第三十三条 包含在城市规划各阶段中的城市设计成果,随规划一并上报审批。
单独编制的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规划委员会审批。
第六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三十四条 城市建设用地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新区开发建设必须成组成片进行,市政公用设施必须同步建设。
第三十六条 禁止在城市规划建设区外或城市基本配套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又无有效措施的地段安排建设项目。但下列项目除外:
(一)原地扩建的配套工程和技改工程,保密科研工程及其他特殊工程项目;
(二)配套建设的公共设施和市政工程、防灾排险工程、环保工程、绿化工程;
(三)河流水系、山体滑坡的整治工程;
(四)易燃易爆、有污染性等不利于集中布局的建设项目。
第三十七条 下列土地应加以妥善保护,不得侵占、改变用途:
(一)城市建设用地:绿化用地;文化教育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社会福利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政走廊;
(二)非城市建设用地:农业保护用地;自然植被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用地;组团隔离带用地;其他城市发展备用地。
(三)其他城市用地:海岸线;旅游用地;城市发展备用地。
第三十八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各类建设项目时,必须同时配套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建设单位还必须同时建设部分市政公用设施及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公共设施:
(一)在各种配套设施不足的旧城区或建成区进行建设的;
(二)在各种配套设施尚未完整建成的新开发区进行建设的;
(三)在现有各种配套设施不足负担因建设单位开发而产生压力的地段进行建设的。
建设单位需要承担建设为公众服务的各种配套设施的项目和数量,由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规划确定。
第三十九条 旧区改建应以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为主要目标,优先安排该区域内需配套的建设项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美化市容市貌。
旧区改建应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进行,禁止零星插建。
旧区改建应按规划有步骤地疏散工业企业。对污染环境和影响居住安全的工业企业,应及时调整规划,并限期搬迁。
第四十条 下列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持市规划主管部门发放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计划立项:
(一)大型或有污染的建设项目;
(二)危险品库场;
(三)其他指定建设项目。
第四十一条 发放《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程序为:
(一)建设单位填报《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并按规定附送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有关文件、图纸等资料。
(二)市规划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审议,在40日内予以答复。审核同意的,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不同意的,予以书面答复。
对城市规划未确定区域的重大项目的规划选址申请,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提请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市规划委员会审议未通过的,市规划主管部门予以书面答复。
第四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一年内,未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自行失效。
第四十三条 以招标拍卖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凭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对以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必须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之前,向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市规划主管部门或派出机构按照相应地区的城市规划,审定建设用地的相关规划设计指标,提出城市规划设计要求,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90日内,未能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又未申请延期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两年内不得申请变更规划内容;两年后申请变更的,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对申请进行初审后,按法定程序审批。
获得批准的,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向申请单位重新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收回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办理相应的用地手续;不批准的,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书面答复申请单位。
第四十六条 除因建设工程施工需要及急需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外,严格控制城市临时建设用地。
第四十七条 禁止在城市近期建设用地、绿地和规划作为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的用地内安排临时建设用地。
第四十八条 临时建设必须依法取得《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应与市土地管理部门签订《临时土地使用合同》,并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
《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发放程序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相同。
第四十九条 临时建设用地使用期限为两年,期满确需延期的可申请延期一次,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使用期满,用地者负责拆除一切临时建筑物、构筑物。
使用期内因城市建设需要,用地者必须服从并按规定时间自行拆除一切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用地者有权获得不高于其所交土地使用费百分之五十的补偿。
临时建设用地只能修建不超过两层的简易建筑物、构筑物。
第七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五十条 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
建筑工程包括除市政工程以外的建筑物与构筑物。
市政工程包括城市规划区内的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设施,城市供水、排水、防洪排涝、电力、照明、邮电通讯、有线电视、油气、热力管线及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及其他公用设施工程。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应向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附图和附件是该证的配套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五十一条 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程序:
(一)申请者持申请书、当年建设工程投资计划批文、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或用地方案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的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向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报送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扩初设计。
(二)申请者持申请书、设计文件、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对方案设计审查意见书向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申请扩初设计审批。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
(三)申请者持申请书、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设计文件、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对施工图的审查意见书,向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申请施工图设计审查。经审查同意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市政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程序,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多层居住建筑按本条第一款第(一)、(三)项的程序办理。
成片开发的项目可分期分批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报时除应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有已批准的详细蓝图。
第五十二条 下列情况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或未按政府主管部门对各阶段审查意见作出设计修改的;
(二)设计单位资质与资格不符合有关行业管理规定的;
(三)设计文件不符合国家、省、市有关专业技术规范和规程的。
第五十三条 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超过一年未开工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五十四条 大、中型项目,因工期紧迫,需在全套施工图完成前进行基础部分施工的,在扩初设计审批完成后,建设单位可持提前开工申请书、总平面图、基础部分施工图、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向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发给建筑工程基础提前开工证明文件。
第五十五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取得建设工程基础提前开工证明文件并办理开工手续后方可进行施工准备和现场放线。建设工程现场放线后,必须向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申请复验,复验无误后方可施工。
第五十六条 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有关工程设计因以下情况确需修改的,应重新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涉及建筑物位置、立面、层数、平面、使用功能、建筑结构的;
(二)市政工程中涉及规模、等级、走向、工艺设计、立面、平面、结构、功能及设备的容量、造型有较大变化的。
其他不涉及前款规定的局部设计修改,可在报送竣工图时一并备案。
第五十七条 已建成的建筑确需改变使用性质的,须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补充协议、付清地价款后,持设计文件等,向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建筑工程装饰、装修许可文件。涉及有关专业管理部门审批的,还应取得有关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五十八条 非国家机关、部队驻地、学校建筑物周围不得建围墙。确有特殊需要的,必须向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申请。围墙不得超出建筑红线,其形式应通透、美观。
第五十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兴建临时建筑必须向市规划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申请,取得《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并不得超过临时建设用地的期限。
临时建筑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临时占用道路的施工材料堆场和工棚,应在兴建的建筑物裙房或第三层完成后十五日内拆除、清场。
第六十条 在建成区内、城市主干道两侧不得兴建非施工使用的临时建筑物。
禁止在车行道、人行道和绿化带上修建临时建筑。确因施工需要修建临时建筑,应向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规划主管部门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作出批准决定。
第六十一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筑工程竣工测绘报告向原审批部门申请规划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发放《规划验收合格证》,不予房地产权登记,不得投入使用。
第六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进行规划验收:
(一)擅自变更建筑设计(包括变更建筑物位置、立面、层数、平面、使用功能、建筑结构、设备的容量);
(二)未拆除原《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标明应拆除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三)未拆除用地范围内的临时设施,未完成其配套工程的;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88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28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大会,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全力做好“十三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刚才,市发改委总经济师xx宣读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请大家认真按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市发改委先明主任就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作了安排,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上来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关系到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关系到我市“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战略目标的稳步推进,意义重大。
(一)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承接“十二五”发展良好态势的需要。“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编制了总体规划和21个重点专项规划,完成24个重点调研课题,建立了1600余个项目的重点项目库。在“十二五”规划蓝图的引导下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将跨越2000亿元的新台阶,预计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速超15%,为“十三五”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用继承的视角审视过去的办法措施,用客观的态度总结经验教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后的形势走向,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对保持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态势至关重要。
(二)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抢抓发展机遇的需要。未来五年,将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优势凸显期。从国家层面看,“十三五”时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继续实施、国发2号文件项目化实物化也会加快落实,我市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将会获得更多机遇。从省级层面看,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的两翼之一,xx的发展对全省的发展举足轻重,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扶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强。从我市的发展基础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交通建设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具备了加速发展的条件。如集公路、铁路、民航、水运为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基本构建,县县通高速基本实现、xx机场建成通航、杭瑞高速打通了东西物流通道,多年来一直未破解的瓶颈问题基本破解;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标准厂房达到500万平方米左右,园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建黔中、紧贴成渝、扶、承接沿海的开放格局日趋完善,我市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面对这些重大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条件,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要有大动作、大作为,在对接成渝、融入长江经济带、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方面有新突破,全力构建对外开放新局面、谋划发展新格局、建立转型新路径。如何把发展机遇转化为现实具体的抓手,首当其冲的就是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尽可能地将影响重大的项目挤进国家、省里的规划盘子,在全省新一轮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走前列、作贡献。
(三)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是解决发展过程中突出问题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速度创历史新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未来五年,如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如何深化改革、如何承接产业转移、如何争取项目支持、如何应对“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的形势,都需要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经过深入研究,深层次分析,准确把握,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
二、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突出重点抓关键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中,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期,国家调结构转方式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速下移至8%以内,甚至可能降至6%左右,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同时,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是xx的基本特征、贫穷落后是xx的根本矛盾。因此,我们在编制“十三五”规划必须深刻认识这一新常态,顶住压力、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准确把握规划定位、科学设定发展目标,使规划适应时代要求、发展规律和人民意愿。具体要求,就是要坚持六个原则、把握五个关键、统筹六个结合。
(一)坚持“六个原则”。一是坚持加快发展原则。加快发展、尽快缩小发展差距,在全省“增比进位突破”中创造新业绩,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市当前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规划编制中务必要坚持加快发展,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高人均水平。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是我们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我们必须在主动适应新常态中保持尽可能快的增速,这样才能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同样,各县(市、区)也要围绕全面小康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主题不动摇,为确保xx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作出贡献。二是坚持转型升级原则。在确保较高发展速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从主要由二产带动向一二三产协调带动,从主要由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来提升产业升级。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注重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良性互动。四是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始终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使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积极探索规划体制改革,在规划理念、思路、政策措施、编制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把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战略任务和空间布局整合在一个顶层规划中。六是坚持开放民主的原则。广开言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成为一个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二)精准把握“五个关键”。一是精准把握好发展定位。定位是规划的灵魂,是搞好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抓好“五个千亿级”、“五个率先”等工作,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抓好城镇化建设工作,奋力构建黔北城市群;抓好“四河四带”、洛安江流域建设,打造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抓住开放开发新机遇,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合力打造黔中经济带,提升黔北经济带,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同时,要认真研究“四大区域”、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产业布局、功能优化等,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有序发展,合作发展。二是精准把握好发展目标。要客观分析未来五年的宏观发展环境,立足我市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合理制定发展目标,确保规划目标客观实际,既具有积极性,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趋向,鼓舞全市干部群众经济社会建设的激情,又具有合理性,通过全市干部群众的努力,能够完成规划目标。我们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目标,通过中期评估,绝大多数目标能超额完成,为我们“十三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精准把握好产业布局。“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融入《xx市市域空间布局规划》、《xx市四大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xx市产业规划布局指导意见》等区域规划和行业规划的主要内容,在宏观层面上引导全市区域布局、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解决同质化竞争、恶性竞争等问题,最大程度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四是精准把握好项目化支撑。按照全市加快发展的具体要求,依据国发2号文件、国家产业政策、西部开发政策等,围绕产业升级、城镇建设、交通设施、民生改善、生态保护谋划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重大项目,做到政策项目化,项目落地化,使主要指标的实现有具体可行的支撑依据。五是精准把握好规划约束。约束性是规划的生命,是规划能够能否贯彻落实的前提条件。“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进一步增强规划执行的保障措施,提高规划的权威性,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导各级各部门经济社会建设的依据。规划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请大家高度重视规划的严肃性、强制性和连续性。
(三)统筹兼顾六个结合。一是与国家重大政策相结合。加强对国家重大决策、重大部署的学习研究,如长江经济带规划、国发2文件以及武陵山、乌蒙山、黔中经济区等3个国家层面战略规划区等重大规划政策,吃深吃透精神实质,并将精神实质融入到规划中,增强规划的权威性。二是与上相结合。要加强与国家、省“十三五”规划在指标、项目等方面的对接,重点是项目方面的对接,力争更多的项目能够进入国家、省的规划盘子,最大限度的争取国家、省对我市在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联通“天线”。三是与下相结合。要加强与各县(市、区)规划的对接,围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等方面认真对接,使规划更加符合基层实际,更加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意义,接好“地气”。四是与区域发展相结合。要加强与《xx省主体功能区规划》、《xx市市域空间布局规划》、《xx市四大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等规划的结合,确保各种规划在发展理念、目标方向、重大战略、重大布局和大政方针等方面整体协调一致。五是产业发展与社会事务相结合。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社会事务,使产业发展与社会事务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六是规划纲要与专项规划相结合。要加强规划纲要与专项规划的统筹衔接,使规划纲要与各个专项规划融为一体,相互支撑,确保规划纲要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专项规划对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的指导性更加具体。
三、加强领导,为“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保障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24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246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市政府成立了市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和相关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班子,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工作责任,保证了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宣传发动深入。去年7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大会。会后,各镇、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进行了层层宣传发动,确保了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三是调查研究扎实。各镇、各相关部门按照规划编制要求,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市沿江办、国土局、商贸局等部门单位还组织人员赴外地进行考察学习,集思广益。通过调研,掌握了情况,理清了思路,为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是规划思路明确。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分析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里确定了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12个重点研究课题、13个镇域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经反复修改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全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文本,全市镇域规划和专项规划思路也已基本形成。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大多数镇和部门前期研究基础扎实,思路定位准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把握得当,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严格起来看,工作中还存在不平衡性,有些方面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二是对宏观形势研究不够,三是工作重点突出不够,四是工作思路创新不够。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确定战略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建设蓝图和行动纲领,这是今年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下一步规划编制工作中,各镇、各相关部门重点要做到“四个坚持”,切实增强“四性”。
一、坚持解放思想,努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的时代性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正确分析形势,把握时代背景,努力使“十一五”规划更好地体现时代特征。这一时期,我觉得我们正面临着六个方面的重大背景。
1、“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实现“两个率先”,是我市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总定位,奋斗前进的总目标,各项工作的总任务。在此基础上,我市又提出了“两个提前”的奋斗目标,即在时序上提前,到20__年提前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位次上提前,在苏中地区率先崛起,力争挤进全省县(市)前10强,进而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做到目标量化,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可行,把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的目标体现在决策中,落实在规划中,融入到工作中,扎实有效地推进。
2、“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总结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的又一创新理论,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是要更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不仅要注重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要注重精神产品的提供和人的发展;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要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十一五”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编制的五年规划。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得到加强。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划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各自作用范围,明确政府工作重点,科学合理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
4、“十一五”规划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时编制的五年规划。“十一五”时期,随着加入wto承诺逐步兑现,我国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加剧、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等因素,用开放的思维、国际的眼光规划未来发展。
5、“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将是政府发展思路的直接反映,也是政府发挥经济调控职能、向社会公众传递发展信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重要形式。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要求,分析重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举措,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进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的能力。
6、“十一五”规划是我市实施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市于今年5月份实施了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区划调整,各镇发展的空间扩大了,优势增强了,发展的潜力更大了。但如何把发展的潜力转
化为竞争的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通过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可以科学地引导各镇以区划调整为契机,从本地实际出发,进一步整合资源,明确发展方向,提升发展能力,科学制定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早把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潜在优势转变成加快发展的现实优势。
由此可见,编制好我市的“十一五”规划,对我市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两个提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各相关部门要集中力量,密切配合,齐心协力,真正把“十一五”规划编制成一个充分体现时代特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规划,更好地指导的新一轮发展。
二、坚持统筹发展,努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的科学性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全局性、根本性要求,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要坚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原则。“十一五”期间,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具体可以概括为四个特征:沿江开发的黄金期,工业经济的转型期,城市化的加速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发展仍然是主旋律,是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加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才有基础,解决各种矛盾才有条件,带领群众致富才有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要坚持优化结构、提升质态的原则。“十一五”期间,要在继续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运行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转变,更加注重经济拉动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转变。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关键措施。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建筑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提高全市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三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原则。“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制度创新。要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社会化进程。要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的着力点放在产业链和产业基地上来,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和层次,形成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四要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十一五”期间,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小型城市,重点提高中心镇,合理发展一般镇。要统筹区域发展,以沿江开发为主体,沿河开发为补充,形成沿江地区、沿运地区以及里下河地区三大区域共同发展格局。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快富民惠民步伐,高度关注民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在“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各镇、各相关部门务必要将上述四项原则落实到规划的具体内容中,落实到评估指标体系中,落实到政策措施中,努力使“十一五”规划成为一个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规划,更好地指导新一轮发展的规划。
三、坚持加快发展,努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的前瞻性
“奋战十一五,全面达小康”,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总定位。各镇、各相关部门要围绕这一目标,“把握一个主题,突出五大战略”,精心编制“十一五”发展蓝图。
一个主题是:围绕“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好中求快,力争到20__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围绕这一主题,要大力实施五大战略:
一要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沿江开发区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必须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建设、高速度推进。要加强对沿江地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的研究,加强对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与各项专项规划的研究,加强沿江开发战略性规划与操作性措施的研究,努力把沿江开发区建成具有滨江城市特点的新型城区、新型生态区、新型港区和新型园区。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各镇工业集中区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整合资源、集约开发、扩大规模、打造特色的要求,加快各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努力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布局有序合理、集聚效应突出的特色工业集中区。
二要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要认真研究分析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依托沿江、沿路、沿河优势,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区域重点,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产业带。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突出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冶金、石化医药、船舶制造及配套件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要重视规模企业的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企业上市、技改投入、争创名牌等方面落实关键措施,实现有效突破。要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要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十一五”期间,我市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要以规划为先导,重点制定和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集镇总体规划、城区重点地段建设详规、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突出中心城市(市区),积极培育大桥、邵伯、小纪3个小城市,择优扶强重点中心镇,合理调整一般建制镇。要以基础设施为抓手,完善城镇功能,着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要构建大交通体系,做到城市道路与交通干线相结合,外部通达与内部畅通相结合,镇村通达与干线畅通相结合,公路、水路与铁路联网相结合,形成“四纵七横”的框架。要以镇村建设为纽带,打造新型村居、新型社区。以镇村布局规划为依据,科学引导农民集中居住,逐步淘汰过小自然村,建设一批新型村庄。
四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一五”期间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必须充分考虑社会转型加速的特点,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要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开发利用土地,加快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鼓励民众自主创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投资性收入。要整合社会事业资源,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开放,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五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充分认识科技和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提升整体素质。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为抓手,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
四、坚持求真务实,努力增强“十一五”规划的可行性
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务求落实。
一要深入调研。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前提就是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要把规划编制的理念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吃透上情、把握市情、了解下情,明确目标定位,找准发展思路,提出可行措施,在此基础上再编制各项规划。有条件的镇和部门要尽可能地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规划的层次和水平。
二要突出重点。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要突出规划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各镇、各相关部门编制的镇域和行业专项规划,要以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为指导,并与全市总体规划相衔接。行业规划要遵循行业发展规律,体现行业经济、技术特点,符合科技进步方向。镇域规划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确定地区发展战略和目标。无论是全市总体规划,还是各镇、各行业的规划,都要突出项目实施来支撑,需要向上争取和扶持的项目都要在规划中有所体现,并力求量化、细化,努力使规划目标落实在一个个项目上、一项项工程上、一件件实事上,以便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
三要确保质量。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特别要邀请市内外相关方面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对规划进行业务指导,把各方面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吸收到规划中来,要切实组织好规划评估论证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33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6分钟,共有260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十四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广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时期。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其全文如下:
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广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市“十四五”规划,绘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个五年的全市发展蓝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9〕33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贯彻落实国家规划体系和全省规划体系建设要求,建立以市发展规划(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市规划纲要)为统领,以市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市、区两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全市规划体系。
(一)市“十四五”规划纲要。
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是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战略性、综合性文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由市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市政府并组织实施。具体编制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承担。(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区政府、市有关部门配合)
(二)市级专项规划。
市级“十四五”专项规划依据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特定领域为对象,原则上限定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且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市场失灵领域,是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市有关部门负责市级专项规划的组织编制,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级专项规划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协调。
市级专项规划分为需报请市政府批准的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市级重点专项规划)和市有关部门自行编制或批准的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市级其他专项规划)两类。其中,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后制定编制目录清单,报请市政府批准(已完成,见附件1),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由规划编制牵头部门上报市政府批准,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市级其他专项规划须在启动编制前由牵头部门报市发展改革委进行立项备案,经分管市领导或本部门自行批准后印发实施,并将规划文本报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协调)
(三)市级区域规划。
市级区域规划依据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主要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地区、跨行政区且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连片区域以及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特定区域和重大平台为对象,以贯彻实施我市重大区域战略、协调解决跨行政区重大问题为重点,是指导特定区域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区政府、市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市级区域规划编制目录清单,报市政府批准(已完成,见附件2),市级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后由牵头部门上报市政府审批,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配合)
(四)市级国土空间规划。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依据全国、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和市发展规划编制,以全市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手段,是规范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秩序、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据。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报请市政府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拟订编制目录清单,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由市政府组织编制,与市规划纲要衔接后,按程序报批。(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有关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配合)
(五)区级规划。
各区政府要按照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制本区“十四五”规划。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区政府组织编制,具体编制工作由区发展改革局牵头承担,由区政府。区级规划须依据市级规划制定,既贯彻落实市级规划涉及本区的各项目标任务,又突出本区特色,因地制宜指导发展。(各区政府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协调指导)
(六)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落实国家、省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要求,结合“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建设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相关政务模块之间的联接和信息共享,将各类规划纳入统一管理,跟踪监测规划编制和实施进程,推动规划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共享。(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有关部门配合)
二、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参照国家、省总体安排,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从2019年6月启动开始,到2021年初完成(各类规划编制时间进度详见附件3),总体安排如下:
(一)市“十四五”规划纲要。
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分为前期研究及基本思路起草、纲要编制、审批印发三个阶段。
一是2019年6月到2020年上半年。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区、各部门研究提出拟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大事项;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提出本领域“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2019年12月底前送市发展改革委汇总;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形成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于2020年上半年报市政府审定。
二是2020年4月到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前。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征询社会公众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意见建议;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区、各部门提出纳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深化重大问题研究,起草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积极做好汇报对接工作,争取将我市更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
三是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通过后到2021年初。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完善形成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各区、各部门、市人大和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等各方面的意见,组织专家论证,上报省发展改革委与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衔接,于2020年底前报市委、市政府审定;2021年初市政府将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于批准后公开,并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二)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
市级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要尽量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于2021年3月底前报市政府审定实施;其他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也应于2021年6月底前全部出台实施。报请市政府批准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须先送市发展改革部门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衔接,衔接重点是规划主要目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风险防控等,并将衔接意见采纳情况一并上报。
(三)区级规划。
区“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度,要尽量与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进度同步。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应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市级各类规划以及相邻地区规划做好衔接。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报市发展改革委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后,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并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备案。
(四)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成立我市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专班,力争2020年年中与国家、省层面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同步建成上线。
三、工作要求(一)提高政治站位。
编制“十四五”规划,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对未来五年发展的系统谋划。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描绘广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二)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要善于研判大势、谋全局,既要形成总体性、趋势性判断,又要找准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瓶颈短板。要加强市内外调研,深入了解基层一线诉求,把问题研究深、研究透,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规划编制牵头部门应科学测算规划目标指标并做好平衡协调,充分考虑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支撑条件、资源环境约束和重大风险防控等因素。
(三)做好“四个重大”策划。
要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经验,深入开展“十四五”重要内容研究论证。重大指标设置既要体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也要体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等目标定位。重大平台选取宜精不宜多,既要集全市之力打造若干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引擎带动的平台,又要发挥各区主战场作用。重大项目策划要注重关系全局发展、带动作用强,做细做实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确保空间分布和时序安排协调有序。重大政策研究要突出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作用,促进财政、金融、产业、区域等领域政策协同联动、互为支撑。
(四)规范规划编制程序。
要以规范化、民主化的程序编制规划,把起草、衔接、论证、审批、等程序制度化。要坚持开门编规划,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对属于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规划,应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按规定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应由规划编制牵头部门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需编制环境报告书的规划,应在上报审批主体前送市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审查。需市政府审批或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安排政府投资数额较大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应明确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起止年限、投资估算等,应在上报审批主体前送市财政部门进行财政承受能力分析,据财力可能统筹安排。
(五)创新规划编制方法。
要打破传统思维惯性,充分发挥专业研究力量,在规划目标指标测算、政策效果评估、意见收集应用等方面,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要注重空间谋划,明确空间战略格局、空间结构优化方向以及重大生产力布局安排。要创新规划的表达方法,增加规划可视化元素,努力做到形式新颖、通俗易懂。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同步考虑规划实施责任分解,确保规划可落地、易评估。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参照省的做法,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不纳入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由市长任组长,由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统筹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决定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组建编制队伍。
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工作专班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建,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社科院等单位抽调1名业务骨干组成,视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三)落实经费保障。
编制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负责规划编制的市属各单位部门预算经费中统筹解决。各区编制“十四五”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保障解决。
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二
1.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中国需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部署国家战略资源,充分利用人才红利黄金期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 r&d经费占 gdp的比重达到 2.6%以上,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集中力量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技术难点,在物联网、 ai、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一批对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高科技成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能,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妥善处理高质量发展与保持 gdp较快增长速度的关系,牢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坚守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刻不忘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专心致志谋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议“十四五”时期全国 gdp年均增长速度拟定为 6.0%,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比较活跃的发展状态,进一步彰显大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韧性。
2.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
充分利用中国工业体系完整、综合实力持续增长的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巨大、创新资源越来越丰富的人才红利,从一线技术创新做起,围绕数字化与智能化主题思路,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凝聚一代人的创新智慧,集中力量攻克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一批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产品,稳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逐步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全面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3.继续坚持铁腕治污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污染防治,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进与提升上下硬功夫,在绿色技术研发上集聚创新资源,形成更多的突破性技术,并推广应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取得重大进展,以更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中国的智慧与力量。
4.有序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时期要以更大的力量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特别是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要科学规划,有序启动。针对黄河流域的特殊情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5.坚定不移在高水平开放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并且坚持主动开放、有序开放、持续扩大开放,以更加包容的胸怀支持全球多元化发展、包容性增长。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法制化的力量为扩大开放保驾护航。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所提出的要求,为所有合法投资者提供宽松和谐的营商环境。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等一系列高水平开放举措实施,以开放赢得更多发展空间,以开放获得更多发展机遇,以开放促进中国与全球的深度融合,以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力量。
十四五规划内容全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14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101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关系到的长远发展。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动员各方力量,科学编制全市“十二五”规划,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等下,市发改委主任和市长还将作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发展的快慢。要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发展规律、找准发展方向、凸显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实现科学跨越、和谐崛起,就必须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客观审慎地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和认真论证。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精心编制符合实际和未来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才能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一)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承接“十一五”发展良好局势的需要。“十一五”规划中,我们编制了全市整体规划和15个重点专项规划,完成13个重点课题调研,建立了近300个项目的项目库。由于各项规划起点高、看得远、考虑全,五年来,开发了一大批好项目,循环经济试点载入国家、省、市各级规划纲要;20多个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库,100多个投资在万元以上的项目进入市重大项目库。争资工作一年一个台阶,争资1.85亿元,争资2.26亿元,争资2.86亿元,争资5.22亿元,预计今年全市争资将达6亿元,五年累计可争资18亿元,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奠定坚实基础。在这样的前提下,坚持用继承的视角审视过来的办法措施,用客观的态度总结经验教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后的形势走向,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保持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二)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抢抓发展机遇的需要。未来五年,将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优势凸显期。从国家宏观政策看,“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深入推进中部崛起战略,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政策取向将更加凸显;从全省的发展战略看,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步伐,作为政策核心区和全省优先发展的中等城市,我市在推进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上享有独特优势。从我市发展态势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的工业体系初具规模,以规模种养为方向的农村经济更趋明朗,以屈子文化为内核的旅游业开始升温,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如果我们认识明确、思路清楚、措施有力,编制一个富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十二五”规划,与全国、全省和市的规划呼应好、衔接好,就可以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抢占先机、赢得机遇。
(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解决发展过程中突出问题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客观地、发展地看,我市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等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根据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我市无论在发展速度、发展方式,还是在发展质量上,任务都十分艰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如何形成有利于“两型”建设的体制机制,如何承接产业转移,如何争取项目支持,如何应对“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的形势,都需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
(四)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加快项目建设的需要。近几年,我市之所以能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得益于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当前,全市上下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要发展抓项目已经成为不争的共识。但与此同时,项目工作形势也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随着国家决策程序和宏观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项目建设的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不断增强,大量的项目将在不同层次的规划当中予以确定,机动项目、机动资金将越来越少。随着规划约束性的不断增强,靠跑关系、靠临时行动,促成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可行性将越来越小。把项目挤进规划、靠规划落实项目将成为今后项目工作的主要切入点。我们必须通过编制“十二五”规划,把关系未来发展的大产业、大项目千方百计挤进全国、全省和市的规划盘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起到打基础、谋长远的作用,才能使“十二五”规划不再是一个束之高阁的简单本子。
二、理清发展思路,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关键问题
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进军全省五强”的总体思路。实践证明,这个工作 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省、市的战略部署,也符合我市的实际,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指南。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思路,努力把这一工作思路转化为加快发展的规划蓝图,做到“五个突出”:
(一)突出项目支撑作用,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要紧跟国家、省投资方向,精心筛选和编制好项目。一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要突出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湿地保护、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农村能源、环境治理方面的项目。二是交通电力项目。要突出通乡通村公路、市级公路、乡村客运站所、旅游专线和农村电网项目。三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突出水域综合治理、农田灌溉等项目。四是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项目。要突出屈子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十二五”时期,要确保全市争资30亿元,力争50亿元;开发重点项目400个,力争150个进入市级规划、60个进入省级规划、6个进入部级规划。
(二)突出工业强市,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二五”规划编制要进一步明确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主攻方向,立足和挖掘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积极探寻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深化落实“一园两廊”的工业平台体系,真正发挥工业平台主战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入园、要素聚集的思路,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的服务功能,增强工业园区对项目的聚集力和承载力,同时,要规划好107国道和201省道工业走廊建设,不断发展规模经济,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三)突出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业是的优势所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扎实践行“农村城镇化、居住社区化、农民工人化”理念,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提高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上取得实效,重点扶持已经成形的牛、猪、林、菜、稻、薯等六大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实力进行调整优化,做优做特加华牛肉、蓉泰薯业、及时春金银花、长乐情甜酒、天井茶叶等龙头企业。要在培训农民、输出劳务上下真功夫,整合市内各类培训资金、项目,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技能、市场意识和增收致富能力。规划好农村住宅建设、公益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切实改变农村面貌。
(四)突出城镇建设,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要突出新市工业新城和沿江旅游新城的发展定位,编制好城市道路、供气、供热、排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将我市打造成长株潭城市群及武汉城市圈的美食、休闲、娱乐及节会中心城市。要编制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挖掘和利用屈子文化、江湖泊水面等特色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编制好现代流通和服务网络项目,规划城乡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和商务信息服务工程,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五)突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等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会影响社会稳定,还会动摇经济发展的根基。“十二五”规划编制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着力推进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抓紧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抓住“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要立足课题调研,做深前期研究。调研课题是理清发展思路的前提和基础,课题研究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成败。今天会上,有30个重点调研课题分解落实到了相关部门单位,这些课题包括发展的总体思路、区域环境、发展目标、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城乡统筹、对外开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环境资源、公共服务等方面。总体来看,这些课题基本涵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各部门务必组织最精干力量、整合最优势资源、花最大精力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确保今年4月上旬完成课题调研工作。
二要立足规划统领,做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及制定年度计划的依据。我们要拿出主要精力,在研究30个重点调研课题的基础上,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衔接上位规划、已有的中长期规划和专业规划,在空间布局、约束性指标方面避免“打架”,力争使总体规划起到提纲挈领、统揽全局、指导发展的作用。一方面要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经济运行情况,认真掌握了解国家“十二五”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另一方面要全面摸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并做到有机结合。
三要立足细化落实,做实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对总体规划的落实。因此,编制专项规划一定要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按照市里的安排,初步确定组织编制生态建设、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城市建设、旅游产业发展、财政发展、商贸物流发展、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建设、交通建设、人才发展、教育体育发展、社会保障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民政事业发展、节能减排等30个重点专项规划。这30个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由相关部门牵头完成,专项规划的好与坏,决定我市总体规划质量的高与低,各部门一定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按期如质完成。
四要立足操作可行,科学制定规划指标。一般来说,五年规划都会进行中期评估,个别部门和地方的指标因为某些原因在中期会作出调整。但我们希望“十二五”规划在制定初期就能进行充分测算,尽量在中期评估时不再做出调整。为此,在编制时,要科学确定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指标,加强民生、人文、资源、环境等发展指标研究,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发改部门要与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对指标参数作细致论证和测算,确保指标体系科学、完善,既要有前瞻性,又要符合我市的发展实际。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今天开始,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立即行动,认真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里已经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日常工作,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职能,确定具体工作人员,定期通报进度、研究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各专项规划编制部门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工作班子;一把手要切实加强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及时了解编制进度,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其他部门也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联系协调,及时向规划编制部门提供情况。
二要广泛参与,集中民智。编制规划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要特别重视提高“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的权利,规划初稿形成后,要注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要注意吸收不同的意见,努力使“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加深认识市情、探索发展思路的过程,成为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群策群力、解决难题的过程。
三要主动对接,争取支持。这是我们做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我们的项目若挤不进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那么我们的规划还没有实施,就已经失败了一半。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务必拿出跑项目的精神、经费、精力对接上位规划;务必要早请示、勤汇报,随时进行衔接沟通;要拉出工作清单,逐项进行落实,确保更多的请求、更多的项目进入上级规划当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对接靠实由发改局牵头,各部门参与配合;专业规划的对接靠实由对应部门负责,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凡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必须全力以赴挤进相应的规划盘子。
58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