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799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5分钟,共有276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一、科学发展观的安全理解
(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坚持安全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实践。社会要发展,各项事业都要发展,安全生产工作也不例外,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环境、新情况、新特点,有新发展。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措施,借鉴汲取,同时结合实际,开拓创新;要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作为后备力量,充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坚持人民的利益至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达到安全的最终目的。要抓好安全生产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减少人员伤亡伤害,作为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上狠下功夫。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追求的目标。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做到这点才能保障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安全生产工作上要通盘考虑,顾全大局,工作要做到点线面结合、纵深各方面、不同区域协同稳步发展;还要注重工作的可持续性,要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并且要避免安全资源的浪费。
(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法。强化协同城乡,共同共发展,城乡资源共享,城帮乡,乡支城的工作体制,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在安全生产领域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统筹兼顾。落实好“统筹”就必须在发展的同时,切实兼顾城乡安全生产工作,遏制各种事故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和工作环境,这也正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几个转变
一是思想认识要转变。用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理念来统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安全发展”的大讨论、大宣传,在干部群众中形成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共识,形成安全为了发展、发展为了安全的意识。把安全生产放到重要位置,认真研究,科学规划,促进安全生产指导思想有效指导实际工作。
二是企业责任观念要转变。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观念,发挥企业的主导性、积极性,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发生事故不仅是国家、监管部门的事,更主要是企业自身的事,企业要从被动应对向积极承担,主动工作转变。企业要树立安全效益观点,不出事故就是效益,一旦发生事故,处理费用、安抚赔偿、事故罚款等费用,这些会是企业安全防范投入的很多倍;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受到安全声誉的损失。
三是部门监管方式要转变。我们系统安全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确保安全运行,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将安全工作纳入全局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总体规划中,实现同步协调发展。我们要加强服务意识,督促、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机构、规章制度,加大投入,搞好工作。观念要更新,首先要引导企业提高认识,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的观念。其次对那些无视法律法规、无视职工生命安全的企业必须严格执法。我们要正确认识严格监管与热情服务的关系,严格监管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是对企业的最好的负责。
四是安全活动形式要转变。企业除了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外,要利用板报、展览和案例分析会等形式、手段,消灭安全教育死角,杜绝安全知识盲区。结合岗位实际开展比武,知识竞赛,增强职工的岗位技能、安全意识。积极结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在员工中广泛开展 “学习、宣传、遵守”安全三到位活动。
五是培训演练观念要转变。要把企业安全培训观念从要我培训转变到我要培训上来。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具备与本职工作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管理能力,操作技能,并持证上岗。做好“三级”、“四新”教育的文章,重视岗位安全管理教育工作。应急演练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纸面,要真抓实练,要通过声、光、电,讲、演、练等生动实际过程来传授知识,让员工参与进来,掌握知识,亲身感受、经历过程,真正做到遇事能自保、能互救。
六是安全生产宣传要转变。要引导媒积极正确的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事故报道。要利用各种媒体资源的舆论导向力量,利用图文并茂,生动鲜活的图板文字、知识手册进行安全宣传,要在整个社会上形成崇尚安全的氛围,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和安全舆论气息,让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得到教育。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9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60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一是抓住“全业务经营这一历史最难得也许是最后一次机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积极拓展工会工作发展的新空间。从工会工作的实际出发,围绕党委、行政和员工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引导广大员工广泛参与全业务经营之中,从而有效推进工会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是深化工会工作宗旨和目标。紧密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广大员工在新形式下思想素质的实际情况,把工会宗旨、工会理念学习同“发展中要强化的五个意识”的要求结合起来,同“员工利益无小事”的教育结合起来,常抓不懈,入脑入心。经过学习,使工会工作者自觉把“为员工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关爱员工”作为工会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把“利于员工”作为工会工作的职责和义务,深化服务意识,关注员工生产生活、民主政治和权利利益,做到亲近员工、关爱员工、利于员工,为员工办实事。
三是强化三个机制。一是强化为员工办实事的落实机制。切实解决员工生活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坚持员工利益无小事,实实在在为员工办实事,就一定要在落实上下功夫。目前,制约工会工作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是法规政策缺位的问题,而是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要诚心诚意为员工办实事,当务之急就是把党和行政对工会工作对象、对困难员工的有益政策措施落实好,把赤诚的爱奉献给员工,扑下身子为员工办实事。二是强化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分公司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运行几年来,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发挥了很好的效能,起到了激励、鞭策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对基层、部门工会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以目标管理考核为切入点,推动工会工作的全面发展。三是强化加快发展的创新机制。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服务的任务也在随之变化,必须与时俱进,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创新,在创新中出成效,在成效中树形象。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强化工作创新机制的思想基础。当前,工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应积极应对,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实现新的突破。
四是营造好的环境。(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大力营造协调发展,营造员工为企业作贡献,企业为员工增效益的工作环境。主动将工会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大局,根据工会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紧紧抓住工会工作的发展机遇,优化工会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发展合力。积极争取党委、行政对工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争取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动员广大员工参与,进一步扩大工会工作影响面,提升工会工作地位。(二)强化开拓观念,围绕工会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攻坚破难,大力营造工会事业开拓创新的发展环境。坚持用新思路、新观念、新办法来研究工会工作,增强以创新求突破,以改革促发展的能力和自觉性,力求“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创出亮点”。(三)增强法制意识,健全政策法规,大力营造履行企业管理和为员工服务职能的法制环境。强化依法维权、依法服务意识,完善落实工会政策法规,切实履行好企业管理和为员工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维权意识。(四)加快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大力营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实效环境。真正把员工尤其是困难员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员工利益作为第一需要,把员工满意作为检验工会工作的第一标准,做到定实策、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意识、企业价值意识、精确管理意识、诚信经营意识、执行力意识。
五是抓好五项重点。首先是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工会工作必须在加强自身建设上有所突破、有所提高、有所创新,才能肩负起党的群众工作的重任。同时要把“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将此作为工会工作的主旋律贯穿始终。通过对工会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对大员工业务技能的提高,来适应市场经营的需要,有效地增强凝聚力、竞争力和战斗力。二是要按照廖总“对内要推崇“基层第一,员工至上”的服务理念。要服务基层,为基层拓展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要以人为本,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员工,要给我们的员工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良好的学习提升机会。要切实关心广大员工、离退休和内退人员生活,深入开展寓教于乐的各类活动,进一步构建“经济效益更加显著、民主管理更加健全、企业文化更加深厚、内外环境更加协调”的和谐企业”。从“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来认识“生活线、文化线”建设的重要性。企业再困难,也不能苦员工,工会组织要积极深挖潜力,广开渠道。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2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70位用户关注,22人点赞!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必须讲究科学,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复杂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界、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粉碎后,提出过在2000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最后,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论十大关系》谈的也是发展生产力,但还不是先进的生产力,也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这是完全对的,也必须坚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科学发展的观点,是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邓小平都提出过“为人民服务”和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而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民主化进程加快了,但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发展,继续提高。建国初期人民的利益主要是当家作主和吃饱肚子,六、七十年代人们渴望有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可现在和今后人民的利益是要享受小康社会给人们带来的高质量:生存、生活、工作条件和环境,如果不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人民的这些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怎么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61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5分钟,共有171位用户关注,41人点赞!
观作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科学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是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其首要内容和中心内容,是回答“要不要发展”的问题。
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什么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发展。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就在于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发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人类终究会发展,一切阻挡者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发展才是硬道理”,乃是一种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发展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课题。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各国称雄竞争的时代性课题。就我国来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和说服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维护国家和独立,离不开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国家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各项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从长远一点来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都要靠发展。因此说,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
(三)科学发展观还要回答“发展什么”的问题。
这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既包括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全面发展就是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统一。经济发展是指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条件;社会发展既包括实现政治民主、社会正义、司法公正、市场公平等,又包括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知识文化教育、从事生产活动的能力和本领、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和人格品质的塑造等。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还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面向21世纪的发展,不是单一目标的发展,而是一个多层次综合目标体系的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要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
这就是协调发展,基本内容主要是坚持“五个统筹”协调 发展,就是促进有关发展各系统的协调,充分发挥各系统要素的优势和潜力,使每个发展要素满足其他发展要素的要求,完善整体功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出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缩小,人均公共
产品的占有趋于合理,享有的公共权益趋于均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特殊功能充分有效发挥;地区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便利;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和享受基本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地区之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地区之间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实现统筹规划和互动协调。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把社会全面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和重要条件,着重解决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主要矛盾,不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求得暂时的经济繁荣,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使人的生产行为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过程,加快技术进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趋利避害,坚持开放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推进国内发展时考虑国际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时自觉地注重服务于国内发展和改革,实现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互动。
(五)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回答“怎样发展才能保持永续性”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能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要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互动,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也是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
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做好统筹兼顾工作。统筹就是兼顾,实质是协调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各方面各领域各地区的各种重大关系。“统筹”的主体是党和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历史变革。统筹是对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总体工作布置的要求,而不是把什么都“统”起来,不是要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不该干预的事情。统筹兼顾,首先是做好“五个统筹”。统筹兼顾,就是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形成统筹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引导全体人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统筹兼顾,要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当前,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要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向再就业工程、西部大开发、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事业倾斜,向生态保护倾斜。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其内涵十分丰富,体现出鲜明特点:一是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本质。强调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强调各种发展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实现各方面发展的良性互动。三是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强调人口增加、生产扩大、消费升级都要适应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当代人发展要泽被子孙,建立长效机制。四是更加注重发展的多样性。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不搞单一的发展模式。
二、需要正确把握和对待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看待发展与增长的关系,正确看待gdp不能把发展与增长混同起来。“发展”包括了“增长”,发展要以增长为基础和必要条件,但“增长”并不能代表“发展”。从最终意义上说,发展不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就业、教育、文化、卫生、社会公平等更为广泛的方面。有人认为,应当把发展看作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提出发展=经济增长 社会变革的观点。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只有明显的量的增加,而没有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状况、政治经济体制、科技等明显的进步和质量的提高,反而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社会不平等、政治动荡。所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受到了普遍的批评。
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看待gdp。gdp是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在正常情况下,gdp的增加意味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gdp又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考虑gdp的增速和趋势等因素,决定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因此,gdp具有综合性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对它的重要作用必须加以肯定。但是,以gdp作为重要综合性经济指标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主要是难以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结构,难以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也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合理性和社会公正性,不能反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情况。因此,如果单纯用gdp来评估一个地区的发展成果、考核领导班子的政绩,就容易导致一些地方不计代价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其质量、结构和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与上述问题相联系,我们必须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不能忽视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反对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理由,忽视和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和否定经济增长作用的倾向;又要反对用经济增长取代其他社会目标发展和实现的倾向。
(二)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务之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没有根本转变。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三高”必然是低效率。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继续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在稳步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大力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和产品质量。加快企业的改革改造,提高管理水平,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社会环境。二是积极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使经济快速增长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三是努力节约资源,积极保护环境。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节约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以机制转换为动力,加快体制创新。一方面,要通过改革,使企业成为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使用价格,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三)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经济循环模式,努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是指既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以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新型生产方法,其实质是一种物耗和能耗量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中,同时,对人类和环境无害的友好型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清洁生产,将来还会进一步发展。发展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的全过程中,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这是一种在传统工业经济的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基础上,强调自然资源也应该形成循环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减量化是在生产投入端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再使用是指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可循环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排放无害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而传统工业经济则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经济,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必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们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提上日程。为此,一要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利用一定的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改造。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逐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制造工艺、技术和产品。二是尽快研究制定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完善以《节约能源法》为核心的、与配套法规、标准相协调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制定并实行强制性能效标准。大力开发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四是加强取水用水的定额管理,抓好废水资源化利用,搞好高耗水工业和水资源紧缺地区的水资源节约和代替工业。
(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3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53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计财科全体党员干部以“坚定不移地推进兴水战略,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保障”为主题,以“实施六大民生水利工程,实现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为载体,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要求,创新形式引深学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
一、 学习内容
“党的十七大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和水利部门各级领导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二、 学习形式
学习活动采取集体学习、集中听辅导、集中看录像、自学与同事之间主动交流学习、记笔记、写心得相结合的多种学习方式,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学以至用,活跃学习气氛,形成良好学风,保证人人都学习,处处能学习,时时在学习,不断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三、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的认识与体会
1、通过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观点,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特别是通过市直机关工委张晋蜀书记的专题讲座,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每一理论提出时的国情。三个理论解决的实际问题分别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把握理论体系的三个要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坚持从国情出发是前提。讲座通过对典型事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入浅出。为下一步引深学习实践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体会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我们要结合部门实际深刻领会王永珍局长的讲话精神,“水利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要解决三个“能不能”的问题,即:能不能站在保障社会经济较快平稳发展的高度,认识水利的地位和高度;能不能站在民生水利的高度,切实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水问题;能不能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发挥水利部门兴利避害的作用,形成人水和谐的局面。”强调要把三个“能不能”作为我们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要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兴奋点和解决问题的重点。
四、围绕全局重点,确立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
1、通过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提高政治觉悟与理论修养,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做好计划、财务管理工作。认真剖析在思想、能力、工作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习讨论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成为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过程;使我们的思想得到新解放,认识达到新高度,工作取得新突破,使学习实践的成果最终体现到推动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上。
3、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能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13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通过这段时间的认真学习,使我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使我深深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是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提高执政能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努力提高工作能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是:
一、要深入学。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5、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还要加强业务学习。
二、要勤思考。所谓勤思考,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浮云遮望眼”,不为缤纷繁杂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要从现象分析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发展观学习内容的丰富,决定了我们思考内容的更为丰富。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深入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后,我们还必须勤于思考: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意义如此重大?影响如此深远?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什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以及发展与资源的矛盾?如何实现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在迅速扩大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勤于思考,“三思而后行”,将学习、思考的成果用于指导我们的财政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要认真干。*报告要求我们党必须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员干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5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77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这又在更一步地说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所在。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三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三十年来,党中央有效地制服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顺利地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六号、七号,战胜了xx年南方的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成功举办了xx年奥运会……所有的这些都是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7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66位用户关注,41人点赞!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现将学习情况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通过我的学习和理解,我认为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基点。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其在价值追求上真正体现了社会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因此,以人为本中的“人”在本质意义上只能是人民群众。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从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利益既是出发点,也是立足点,更是归宿点。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同时,以人为本蕴涵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条主线,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并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多方面的价值诉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体现在党的执政理念上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明确而完整地规定了党的根本立场、价值导向和价值标准,即自觉地站在历史的主体——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工作以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只有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中,才能实现我们党执政的价值,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6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80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我感受颇深。大多数人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全面地加以贯彻落实。但也有少数人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事,与自己相隔太远;也有人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事,与一般群众关系不大。但是我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情,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在眼前,就在身边;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其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身努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做贡献。我们要紧紧抓住利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机会,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科研开发的后劲和实力,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水环所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和谐创新型研究所建设又快又好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围绕主题,紧抓下设的七个建设:即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能力建设;为职工办实事和基地、装备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党的建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能力建设。
随着国家对地质行业的重视,我所已经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水环所作为科研院所,其发展的核心就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这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一致的。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8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19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总书记一再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思想。只有求真务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得其要旨。”总书记的精辟论述,为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找到了一把钥匙。而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就必须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归根结底,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推进我们的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仅仅进行理论学习,而是要真正将理论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实践,将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实践与解决中心和部门在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查找制约工作前进的瓶颈,对中心和部门的发展提出实际的发展建议,中心能够健康可持续地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够在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我个人认为,根据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判断,全球性经济危机将继续蔓延,我国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增速将放缓,购买力趋于下降,势必对汽车行业造成冲击。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对中心经济工作,对北京工作部的发展都将造成影响。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正因为不断变化的环境才需要更加准确的政策导向,才需要更加积极的行业工作,而这些工作又恰恰是北京工作部长期以来专注的领域。随着国扩大内需的经济决策出台,加之目前比较宽松的货币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经济会慢慢好起来。面对问题和挑战,更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内部挖潜,迎难而上,通过自身努力来克服外部的不利环境。
79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