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制度范本 > 制度范文
栏目

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制度汇编(3篇范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制度

有哪些

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制度

在企业管理中,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制度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这一制度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定期排查:企业需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

2. 问题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隐患的性质、位置、可能的影响等。

3. 风险评估:评估每个隐患的风险等级,以便优先处理高风险问题。

4. 治理措施:制定并执行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方案。

5. 监控反馈:持续监控治理效果,确保隐患得到有效解决。

6. 建档管理:将上述所有信息整理归档,便于日后查阅和分析。

内容是什么

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制度的内容

该制度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流程。内容主要包括:

1. 制定详细的排查计划,明确排查周期、范围和方法。

2. 设立专门的隐患报告机制,鼓励员工上报发现的问题。

3. 建立风险评估标准,量化风险等级。

4. 制定治理策略,如工程改造、操作规程改进等。

5. 实施监控机制,如定期复查、效果评估等。

6. 建立完善的档案,包括隐患记录、治理过程和结果等资料。

规范

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制度的规范

实施这一制度应遵循以下规范:

1. 法规遵从:确保所有活动符合国家及地方的安全法规。

2. 责任明确:设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3. 培训教育: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隐患识别能力。

4.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制度,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重要性

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帮助企业预防事故,减少损失,保护员工安全,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通过系统的排查和治理,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防止小隐患演变成大灾难。良好的档案管理也有助于企业积累经验,为未来的安全管理提供借鉴。这项制度是企业稳健运营的基石,对于保障生产安全、维护企业声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制度范文

第1篇 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制度

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应当组织安全科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立即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制定整改计划或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1.安全科要对排查上报的安全生产隐患,及时进行确认。属于重大安全隐患的,安全科应建档监控挂牌督办;不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但短期内难以消除的,要责成相关负责人进行整改。

2.隐患完成整改工作的,由隐患主体责任人提出书面改主体责任人和监控责任人,以利于隐患消除和责任追究。隐患完成整改工作的,由隐患主体责任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公司组织有关部门审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

3.公司安全科是公司事故隐患监控和整改落实跟踪督办的机构,安全科长是责任人,督促有关的隐患责任人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监控并跟踪督办,及时掌握事故隐患整改进度,督促有关责任人按整改方案对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彻底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应向督办单位提出书面复产验收申请。

4.安全科应建立事故隐患整改台帐,及时填写各种检查发现的或下级报告的事故隐患及整改情况。

5.安全科检查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整改情况,登记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统计台账》中,每月月底将本月的《事故隐患排查整改统计台账》报安全科,每月2日前将上一月的《事故隐患排查整改统计台账》报安全监管部汇总。

第2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制度

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事故隐患分类﹑排查、报告、整改及奖励办法。 适用公司全体施工作业人员。

1、职责:

1.1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1.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工区负责人对所辖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公司领导报告。

1.3安督办负责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对各类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负责对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的汇总和发放等。

1.4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监控治理。

1.5计财部门负责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和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

1.6安质部对隐患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负责。

2、事故隐患

2.1事故隐患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2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工作程序

成立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分别由工区经理任组长,安质部部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活动开展的日常管理工作。

3.1隐患的排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3.2隐患的报告

发现隐患采用逐级报告,并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报告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报告。报告中应把隐患地点﹑事故隐患内容﹑拟采取措施建议﹑报告人姓名﹑报告接受人姓名、报告时间等写清楚,一式二份,一份交安督办,一份部门自己留底备查。(详见隐患报告登记表)

3.3隐患的整改和验收

3.3.1接到员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照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本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并在24小时内作出书面整改意见。

3.3.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安督办提交公司,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事故隐患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督办应进行监控。

3.4档案建立

对各类人员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第3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制度

1、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制度:

(1)作业队长在隐患排查中负责全面工作,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科学分析安全管理状况,查找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不安全问题,针对关键问题和事故隐患组织进行整改。按旬组织定期安全检查,按月组织安全生产目标、安全文明标准工地,管理人员责任制等专项检查考核,消除隐患,落实奖惩规定。

(2)副队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和落实工作,对所辖范围内施工生产组织指挥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每天在现场检查指导安全。围绕作业队安全关键点组织攻关,落实攻关措施。

(3)各部门相关人员认真对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各自职责,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

2、定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

由副组长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各项安全检查。包括经常性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综合性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3、隐患登记备案制度:

对已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分级登记,建立档案,标明隐患的情况、整改人、什么时候完成等隐患的各类信息。对不能短期进行整改的,要进行跟踪督促整改;对重大的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不能进行整改的,要及时上报项目部安质部协助整改。

4、重大隐患报告与评估制度:

排查出重大隐患后,要及时上报项目安全质量环保部,包括隐患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危害程度,危害范围,治理方案等。

5、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

明确阶段治理的工作内容与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等,并报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6、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根据全年安全工作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在提取安全费用的同时,一并提取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对新发现的隐患,要随时增加整改资金,保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7、重大隐患治理监控制度:

对正在治理中的重大隐患,要根据职责分工明确监控责任,采取监控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隐患治理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停止使用。

8、隐患排查治理培训制度:

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每年的隐患排查治理培训工作计划,开展各层次的隐患排查治理培训工作,不断丰富培训内容。

9、建立隐患报告举报奖励制度:

设立专项奖励资金,鼓励职工报告和举报事故隐患,对报告、举报和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

《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监控制度汇编(3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