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安全制度如同航海图,指引我们规避风险,确保人员与资产的安全。它不仅规范了员工的行为,也为企业构建了一个预防为主的防护网。安全制度的存在,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套完善的安全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部分:紧急疏散计划、事故报告程序、危险源识别与控制、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规定、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培训与教育计划。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企业安全的基石,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在制定安全制度时,我们必须注重其针对性和实用性。避免过于宽泛的规定,要根据企业具体环境和作业性质进行定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样重要,定期的评估和更新是保持其有效性的关键。此外,全员参与和理解是制度落地的基础,因此,有效的沟通和培训至关重要。
安全制度是企业安全的保障,其制定需科学严谨,执行需坚决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确保每一个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1篇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制度范例
1、学校必须制订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大安全事故包括火灾、地震、洪讯水灾等。
2、学校对学生集体外出,大型活动,如春游、运动会等都要制订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3、学校对危险物品的监控也要制定相关的应急救护预案。
4、各预案的制定要依据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责任明确,具体有效,要公示,要送属地公安消防、安监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5、要召开有关应急救援预案相关人员专题会议,各应急救援预案要据实情一年至少演习一次。
6、预案主要内容: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职责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救援行文 秘 家 园_动组、 疏散引导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和事故调查组。
(2)应急救援程序
① 核准灾情报警;
② 启动应急救援组织救灾;
③ 引导疏散人员安全自救逃生,防止事故扩大。
第2篇 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和有序处置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维护食品市场秩序,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监管应急预案》、《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
(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认真做好预警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管理体制,及时有效地做好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切实加强对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责任、人员力量等落实到位。
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方案,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
(四)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按照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按照同级人民政府的部署,根据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监管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本地区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方案,并落实各自的职责和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五)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县(区)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规定和事故级别设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在上一级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指导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有效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六)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对食品安全应急方案进行演练。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三、积极构建食品安全隐患发现机制,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七)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利用市场巡查、专项执法检查、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12315行政执法网络和相关部门情况通报、媒体报道等,及时了解各种食品安全信息,掌握食品市场动态情况。应当综合分析利用各类信息,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苗头。各相关职能机构应各负其责,互通情况。按照规定统一发布日常监管预警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应急处置食品安全事故。
(八)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食品安全突发问题,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信息的沟通、反馈和报告,立即将情况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抄报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并向突发问题波及地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报。
四、强化和创新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手段,切实做好物资和人员保障工作
(九)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运用无线网络执法平台、移动查询终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联网应用,有效开展网上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逐步实现总局到基层工商所信息网络五级贯通,并努力做到与同级相关行政部门的信息联网,切实提高网络信息互动效率,提高应对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十)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配备必要的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当加强检查,确保执法车辆、通讯设备、检测设备等相关物资设备随时处于备用状态。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和应急系统检查,确保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妥善处置。
(十一)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建立健全值班制度,明确值班电话,落实值班人员,坚持领导干部带班,畅通通讯联络,及时有效受理和处置食品安全突发问题。
第3篇 生产安全风险警示预防应急公告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风险预控管理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以全面辨识公司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公司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3、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2)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3)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5、发生事故、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二、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矿井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
理制度的要求;
5公司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危险源监测
公司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四、风险预警
公司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五、风险控制
公司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六、信息与沟通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公司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七、风险财政管理
公司应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矿井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八、职工安全健康管理
公司应了解和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人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第三章 保障管理
应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承担。公司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公司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
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公司的各项管理。
第四章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一、人员准入管理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
1、明确岗位设臵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
等。
二、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公司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三、员工岗位规范
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公司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四、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公司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公司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2、涵盖影响公司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员工培训教育。
公司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4、明确员工培训内容;
5、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6、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
7、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8、新入公司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
训。
五、员工行为监督
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六、员工档案
公司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七、职业健康管理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 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公司应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
(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为公司提供及时服务的医疗机构,设置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公司应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安全规程》规定;
(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八、环境保护管理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公司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
2、规范公司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公司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
4、对公司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公司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公司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九、手工工具管理
公司应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
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
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7、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8、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
十、标识标志管理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2、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臵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第七章 检查、检查、审核与评审
一、检查
1、公司应制定反映企业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结合矿井自身特点(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公司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1)系统、全面;(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公司应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二、审核
公司企业应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企业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
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业外部。
三、管理评审
公司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
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第4篇 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1)驻地办应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和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2)施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驻地办应当和施工单位的领导按照国家有关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还应当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驻地办应当汇报业主的同时协助施工单位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作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
第5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调查处理制度
及时了解和研究事故原因,掌握事故规律,认真吸取教训,以便有效地采取消除事故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为了故分类:
(一)在生产操作中,因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由于误操作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损失,为生产事故。
(二)生产装置、动力机械、电气仪表、输送设备、管道、建筑物、构筑物等发生故障损坏,造成损失或减产,为设备事故。
(三)产品或半成品不符合质量标准,基建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机电设备检修不符合要求,原材料或成品因保管、包装不良等造成经济损失为质量事故。
(四)发生着火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火灾事故。
(五)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爆炸事故。
(六)违反交通运输规则,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为交通事故。
(七)在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为工作事故。
(八)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错误,造成恶果的事故为管理工作事故。
二、事故等级和损失计算
(一)重大事故:
造成直接损失达10000元以上事故;或经济损失虽未达到上述金额,但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事故(火灾、爆炸等),造成人身肢体残废的事故,均属重大事故。
(二)一般事故:
造成直接损失费达1000元以上的事故;因工负伤休三个月以内的事故,属于一般事故。
(三)微小事故:
直接损失费在1000元以下的事故,属于微小事故。
(四)职工的伤亡事故划分按国家或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火灾事故等级划分按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事故损失计算按公司有关规定标准计算。
三、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一)各类事故的管理,由公司分管领导主管并做出处理意见上报,而各职能部
门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
生产、技术事故,由生产部负责;
设备事故由设备部负责;
火灾、交通事故,由总经理办公室、生产部负责;
产品质量事故由质检部负责;
事故的赔偿罚款工作,由财务部负责;
事故责任者的纪律处分,由公司决定,综合管理中心负责执行。
(二)凡发生事故,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领导报告,采取安全措施,重大事故应立即向公司领导自上而下报告。
(三)事故单位负责人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起动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必要的补救措施
(四)发生事故的部门,应认真填写“事故报告单”,按规定的时间上报有关部室和分管领导。报告上交时间:一般事故不超过一天,重大事故不超过两天。
(五)发生重大事故,由责任部写出“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书”按规定逐级上报。(六)不论事故大小,事故单位负责人应在事故应急处理后,立即召开事故分析讨论会,本着“三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调查分析,一定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进行教育,吸取教训,制定出防范措施,对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重大事故由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经公司签署意见后,上报有关部门。一般事故由车间或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批准。微小事故由车间部门处理,报生产部备案。
(七)事故发生后查不出责任人时,由事故单位专责人担负一半责任。无专责人时,由单位领导负担一半责任。
(八)发生事故后,视事故责任人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及表现予以不同处理。对能主动承认错误,虚心检讨,领导批准,可以从轻处理,对隐蔽事故情节,推卸责任,嫁祸于人者,加重处分。
(九)对事故责任者给予制裁,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十)公司建立事故档案,对所有事故调查分析的资料,如现场检查记录、照片、技术鉴定、化验分析、会议记录、旁证材料、综合调查材料及登记表、报告书等,应妥善保管。
(十一)发生事故,各生产车间和各部门负责人不得隐瞒,并对事故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负责。
(十二)各单位负责人要及时解决和向上反映各类事故的隐患和苗头,若不予解决,或拖拉、迁就,有关人员将对后果负责。
第6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制度
及时了解和研究事故原因,掌握事故规律,认真吸取教训,以便有效地采取消除事故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为了故分类:
(一)在生产操作中,因违反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由于误操作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损失,为生产事故。
(二)生产装置、动力机械、电气仪表、输送设备、管道、建筑物、构筑物等发生故障损坏,造成损失或减产,为设备事故。
(三)产品或半成品不符合质量标准,基建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机电设备检修不符合要求,原材料或成品因保管、包装不良等造成经济损失为质量事故。
(四)发生着火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火灾事故。
(五)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爆炸事故。
(六)违反交通运输规则,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为交通事故。
(七)在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为工作事故。
(八)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错误,造成恶果的事故为管理工作事故。
二、事故等级和损失计算
(一)重大事故:
造成直接损失达10000元以上事故;或经济损失虽未达到上述金额,但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事故(火灾、爆炸等),造成人身肢体残废的事故,均属重大事故。
(二)一般事故:
造成直接损失费达1000元以上的事故;因工负伤休三个月以内的事故,属于一般事故。
(三)微小事故:
直接损失费在1000元以下的事故,属于微小事故。
(四)职工的伤亡事故划分按国家或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火灾事故等级划分按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事故损失计算按公司有关规定标准计算。
三、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一)各类事故的管理,由公司分管领导主管并做出处理意见上报,而各职能部
门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
生产、技术事故,由生产部负责;
设备事故由设备部负责;
火灾、交通事故,由总经理办公室、生产部负责;
产品质量事故由质检部负责;
事故的赔偿罚款工作,由财务部负责;
事故责任者的纪律处分,由公司决定,综合管理中心负责执行。
(二)凡发生事故,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领导报告,采取安全措施,重大事故应立即向公司领导自上而下报告。
(三)事故单位负责人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起动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必要的补救措施
(四)发生事故的部门,应认真填写“事故报告单”,按规定的时间上报有关部室和分管领导。报告上交时间:一般事故不超过一天,重大事故不超过两天。
(五)发生重大事故,由责任部写出“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书”按规定逐级上报。(六)不论事故大小,事故单位负责人应在事故应急处理后,立即召开事故分析讨论会,本着“三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调查分析,一定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进行教育,吸取教训,制定出防范措施,对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重大事故由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经公司签署意见后,上报有关部门。一般事故由车间或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批准。微小事故由车间部门处理,报生产部备案。
(七)事故发生后查不出责任人时,由事故单位专责人担负一半责任。无专责人时,由单位领导负担一半责任。
(八)发生事故后,视事故责任人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及表现予以不同处理。对能主动承认错误,虚心检讨,领导批准,可以从轻处理,对隐蔽事故情节,推卸责任,嫁祸于人者,加重处分。
(九)对事故责任者给予制裁,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十)公司建立事故档案,对所有事故调查分析的资料,如现场检查记录、照片、技术鉴定、化验分析、会议记录、旁证材料、综合调查材料及登记表、报告书等,应妥善保管。
(十一)发生事故,各生产车间和各部门负责人不得隐瞒,并对事故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负责。
(十二)各单位负责人要及时解决和向上反映各类事故的隐患和苗头,若不予解决,或拖拉、迁就,有关人员将对后果负责。
第7篇 公路施工企业安全检查和应急救援制度
一、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是揭示和消除安全管理缺陷、事故隐患,交流经验,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应包括:检查的目的、要求、依据、标准、内容、分工职责、频次、整改以及对检查效果的评价等。
1、安全检查的依据
公路施工安全检查应分为安全管理和专项安全技术两部分。
2、安全检查的形式。
(1)安全检查有经常性的、定期制度性的、突击性的和季节性的等各种形式。
(2)定期安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必须建立其分级检查的制度。
(3)专业性安全检查应由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业务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某项专业安全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的安全问题进行单项检查。
(4)经常性安全检查是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5)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是针对气候特点,可能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而组织的安全检查,或节假日前、后防止从业人员纪律松懈、思想麻痹,预防各类事故隐患等进行的检查。
3、安全检查的方法
随着安全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检查基本上都是采用安全检查和实测实量的检验手段,进行定性定量的安全评价。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的重点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的重点一般分三个大方面:一是领导的安全生产思想和行为状况;二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在单位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中是否加以了认真贯彻,得以全面、充分的体现;三是施工现场及其安全管理中的隐患和违章。
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杜绝。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或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我们应认真建立和执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公路工程施工中危险因素较多且为野外露天作业,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台风、地震、雷雨、洪水、潮汐、泥石流等均有可能对工程施工人员、工程施工设备乃至工程本身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建立并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是十分必要,不可或缺的。
第8篇 物业安全消防管理火警火灾应急处理操作规范制度
物业安全消防管理操作规范--火警火灾应急处理
物业安全管理火警火灾应急处理操作规范
1、报警与确认
(1)火警信息。火警信息可以是
①消防控制中心接收的火警信号(包括灯光、音响、消防主机显示屏显示)
②住户的报警。
(2)火警信息的确认。根据火警信息来源不同,火警信息确信可以是
①机电维修部当值电工(或附近保安员)赶赴预警现场确认是否由于自动报警装置系统误动发出的信息或有人违章(如烧纸、施工、向探头喷烟)引起的报警,若属于非误报,则应查明预报原因,追踪烟雾来源,确认中应随时保持与消防控制中心的联系,并报告确认情况;
②发现火警的保安员应立即赶赴火警现场,判是否属于火警,若是人为违章节造成的火警现象应予制止;若是火警,则按火警,火灾处理方法进行处置。
③住户报警。公司任何人员或部门接到报警时,应立即用最有效的手段报告消防管理中心,并按火警、火灾处理方法进行处置。
2、火警、火灾的处理原则
(1)火警、火灾的处理原则
①确认的火警应在第一时间内向消防管理中心和119台报警的原则;
②立即开展扑灭火警、火灾的原则;
③积极疏散所影响的住户,抢救被困人员的原则;
④将易燃易爆物品迅速撤离火源及毗邻场所的原则;
⑤尽力抢救公司财产和住户生命财产安全的原则。
(2)火警、火灾的处理方法
①公司任何员工发现火警,就立即就近取用灭火器材迅速火警;
②若火警有发展趋势,应一边呼叫邻近人员参与控制火势,一边呼叫消防管理中心主管(班组长)和相关人员前往扑救。
③取用灭火器材时应在正确选用灭火器(根据物质的燃烧特性)以免用错灭火器使回火复燃;
④若是机房、电气发生火灾,应先切断一切电源,选用1211、干粉和co2等灭火器直接喷射火源处,如有油的电器设备(如变压器、油开关)着火时,也可用干燥的黄沙盖住火焰,使火熄灭,装有自动灭火装置的场所,直接开启自动灭火装置施放药剂灭火。
3、火灾扑救及现场控制
(1)消防管理中心根据预先制定的灭火预案立即组织灭火现场进行控制,消防管理中心主管应亲临指挥,具体要求如下
①向119台报警,并派队员到必经路口引导;
②通知保安部紧急组织吩咐安员赶赴火灾现场旱行外围警戒和交通管制;
③通知保安部立即组织保安员赶赴火场进行疏散,救护被困人员,抢救财物,协助灭火;
④通知机电维修部电工断开相关电源,开启自动灭火系统、排烟系统防水泵,保证消防供水;
⑤消防管理中心班组长在主管指挥下带领消防员铺设水带,施放灭火,控制火势。
(2)火灾现场及影响区人员的疏散
①公共娱乐所超高层楼座的消防控制中心应通过消防应急广播装置进行广播,通报火灾情况,引导群众疏散;
②保安部保安员应逐户(楼层)通知受火灾影响的住户/顾客,引导住户疏散;或做好撤离准备;
③公共娱乐场所值班电工在切断电后庆开通应急照明电源,火灾现场部门员工打开所有安全通道,引导住户/顾客有序地撤离。
(3)扑救
①公共娱乐场所和超高层楼座的消防控制中心应立即进行操作,同时遵守《消防系统操作标准作业规程》,将火灾单元的电梯迫降到底层,以供消防队员扑救用;
②扑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在公安消防队未到达之前,消防管理中心主管或履行其职责的人员应负责火灾现场的指挥,调动一切人员利用所有消防设备和装备器材开展扑救工作;
③公安消防队到达以后,消防管理中心主管迅速向公安消防队指挥员报告火情,移交指挥权,组织公司所有参战人员配合扑灭火灾。
(4)交通管制和现场治安的维护
①保安部主管亲临火灾现场组织并指挥所属保安员对火灾现场进行交通管制和现场控制;
②撤出或移走妨碍消防或救护车辆通行的障碍;
③阻拦与扑救无关的人员进入火灾现场或影响区,防止火场中物品被盗窃;
④看管被抢救的公私财物,在火灾扑灭前严禁任何从转移;
⑤保护现场使用的消防器材装备正常使用。
(5)疏散及转移物资
①保安部主管带领所属保安员协助安顿、疏散住户,协助运送火场中被困或受伤人员;
②保安员庆积极主动进入火灾现场,撤出易燃、易燃物品,抢救公私财物;
4、火灾扑灭后的处置
(1)消防管理中心主管以及相关人员应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对火灾现场进行调查分析,评估火灾造成的损失,填写(火警、火灾事故报告表),组织对灭火预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讨论,必要时进行修改。
(2)保安部主管应组织保安员对抢救出的物品进行确认邻取及转移到仓库保存。
(3)公司领导对受灾住户进行安慰及解决实际问题。
(4)主管经理应召集与实施灭火扑救的部门负责人,总结灭火工作的经验及教训。
(5)机电维修部应对消防设备设施进行一次检查和清点,对已损坏的设备设施进行修复或提出补充申请。
第9篇 生产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1、施工单位每年对职工进行一次专门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理程序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2、项目部要在建设单位,总监办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有关应急预案,分门别类,制定及修订本单位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项目部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各单位以及关键工作岗位在内的应急预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并与上级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积极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预案的演练,通过演练,检查预案,锻炼队伍,教育职工,提高能力。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
5、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理知识,提高职工救援技能,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6、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组织和培训。
7、加强对应急救援器材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储备应急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
8、项目部要切实保证对应急管理设备及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
9、对重点部位的危险源点及重大危险源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
10、安全生产事故善后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要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高改进
第10篇 安全应急救援制度范本
1、开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施工、安全、财务等相 关人员根据公司 (或分公司) 预案制定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预案。
2、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项目部危险源辨识情况 来制定,要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应急救援预案应报公司、业主相关部门审核后报 主要负责人批准。
4、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确定组织成员和分工职责,登记联 系方法。
5、确定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配备,明确专人负责。
6、确定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资金来源,明确专人负责。
7、确定救护单位的联系电话和行驶路线。
8、每年至少组织2 次预案演练,对演练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 对预案进行完善和改进。
9、应急救援预案应报工程所在地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10、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立“应急预案公示牌” ,将主要 内容向现场人员进行公示。
第11篇 港口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应急预案,系指安全生产事故预案。应急预案管理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 应急预案必须经制定单位组织论证和审查,并经实施应急预案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发布,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4)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的情况;(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8)相关的保障措施;(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10)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各级单位都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有关作业岗位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单位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经上一级管理单位审查。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储运单位的应急预案,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辐射、城市公用事业、道路交通、火灾、铁路、民航、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种设备、电网安全等事故的应急预案,依据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抄报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对与实施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对本单位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组织落实。
第七条 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第八条 应急预案的演练与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重点领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高危行业、人员密集场所等生产经营单位,每年应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各自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一旦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应按照“分级、属地”的原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规范、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损失。
第12篇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1.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规定
(1)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3)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4) 工程项目经理部应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准备应急救援的物资,并在事故发生时组织实施,防止事故扩大,以减少与之有关的伤害和不利环境影响。
2.现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
(1) 编制、审核和确认
1) 现场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与安保计划同步编写。根据对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的识别结果,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控制措施失效时所采取的补弃措施和抢救行动,以及针对可能随之引发的伤害和其他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应急预案是规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全过程。
应急预案适用于项目部施工现场范围内可能出现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救援和处理。
——应急预案中应明确:应急救援组织、职责和人员的安排,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准
备和平时的维护保养。
——在作业场所发生事故时,如何组织抢救,保护事故现场的安排,其中应明确如何抢救,使用什么器材、设备。
——应明确内部和外部联系的方法、渠道,根据事故性质,制定在多少时间内由谁如何向企业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需要通知有关的近邻及消防、救险、医疗等单位的联系方式。
——工作场所内全体人员如何疏散的要求;
——应急救援的方案(在上级批准以后),项目部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和不定期举行应急救援的演练,检验应急准备工作的能力。
2) 现场应急预案的审核和确认:
由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的上级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的适宜性进行审核和确认。
(2) 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可以包括下列内容,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引用的相关文件;
4) 应急准备。
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联系电话,组员,办公场所(指挥中心)及电话。
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指挥流程图。
急救工具、用具(列出急救的器材、名称)。
5) 应急响应:
① 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
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明确由谁向谁汇报,同时采取什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现场领导如何组织处理,同时,在多少时间内向公司领导或主管部门汇报。
② 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
重大事故发生后,由谁在最短时间内向项目领导汇报,如何组织抢救、由谁指挥、配合对伤员、财物的急救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项目部立即汇报:向内汇报,多少时间、报告哪个部门、报告的内容。向外报告,什么事故,可以由项目部门直接向外报警,什么事故应由项目部上级公司向有关上级部门上报。
6) 演练和预案的评价及修改:
项目部还应规定平时定期演练的要求和具体项目。演练或事故发生后,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和修改预案的要求。
第13篇 选矿厂安全防范重点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一、前言: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按照《矿山安全生产》中的有关规定,做到“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从严对全厂范围内高危区域地带的安全放范管理,做到责任明确,措施提当,保障各项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应急救援制度。
二.成立选矿厂安全防范重点及应急救援预案领导小组:
组长:张仁忠
副组长:张友辉曹江洪刘训才 罗时忠
成员:庹宇翔刘沧何伦森杜荣华何德飞张光明吴启涛
王健林张茂林杨继明杨炎以及各车间兼职安全员
二、选矿厂安全防范重点部位:
硫酸贮罐 高位水池 尾矿库
1.0硫酸贮罐应急救援制度:
1.1严格执行卸酸操作规程,穿戴好劳保用品,并检查酸车有无漏酸和门有无松动,卸酸工方能开始卸酸
1.2进入厂部的酸车,卸酸工在认真检查好酸罐,确保有一定空度的情况下,方能可以卸酸
1.3卸酸过程中,严禁赤手、赤足卸酸,开始放酸后,并离卸酸位置3米以上站立
1.4酸车卸酸完毕,卸酸人和经警负责对卸酸完毕与否进行检查,并将酸票由卸酸人和调度当班人员签字,方可放行
1.5严禁其它任何闲杂人员到硫酸贮罐5米以内游玩、站立
1.6生产安全科负责安排卸酸工每天测量硫酸贮罐空位,并报调度室是否通知运输公司运酸,确保我厂生产的顺利进行
1.7生产安全科负责硫酸贮罐液位的监控,以及对硫酸进量和用量的统计、安全的管理工作
2.0权利:
2.1生产安全科有权制止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3.0责任:
3.1生产安全科对硫酸贮罐的的安全管理负责
4.2卸酸工在卸酸过程中违章操作所造成的安全事故负责
㈡高位水池安全管理制度
1.适用范围:
1.1本制度仅适用于新龙坝选矿厂高位水池
2.制度内容:
2.1严禁任何人攀越池子和到高位水池游泳
2.2严禁任何人和畜离高位水池3米以内游玩和放牧
2.3生产安全科将按时对高位水池房屋的开、闭,安排人查看高位水池水位情况,不得在高位水池边缘进行查看。
3.权利:
3.1有权制止任何闲杂人员攀越水池和到高位水池游玩
3.2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制止违章作业
4.责任:
4.1生产安全科对高位水池的安全管理负责
4.2生产安全科调度室对抽水过程中,由于查看液位不准、计算不准,造成水从顶部溢出和其它安全事故负责
㈢尾矿库安全管理制度
1.适用范围:
1.1本制度仅适用于新龙坝选矿厂尾矿库
2.制度内容:
2.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以及上级机关的规定和指示,掌握尾矿设施的自身规律性和科学性,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有关操作技术规定,认真做好尾矿库使用与建设过程中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尾矿库的安全与稳定。
2.2 尾矿设施管理和操作人员,发现隐患、不安全征兆,违反操作规定和设计要求而使尾矿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可能受威胁的现象,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采取处理措施,不得贻误时机。
2.3 严格管理尾矿排放工作,做好废水的回收工作,尾矿排放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2.4 要按企业内部责任划分,适时编制尾矿库治理的长远规划,年季计划,提供尾矿库库容资料,以及坝体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治理方案。
2.5 改进尾矿排放工艺,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基地经济效益。
2.6 尾矿设施的运行管理是生产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坚定不移地贯彻安全第一方针,应对企业领导、基层单位领导以及管理操作人员分级明确责任,严格按制度办事,以确保尾矿设施的运行安全而可靠。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尾矿库主坝与子坝在建设中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必须保证工程质量。
3.2 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尾矿排放动态,尾矿排放要求应达到下列标准。
3.2.1 尾矿颗粒分布,粗粒沉积于坝前,细粒排至库池内,在有效沉积滩范围内,不允许有大面积和较厚的矿泥沉积。
3.2.2 沉积滩面应均匀平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3.2.3 沉积滩必须有足够的安全长度。
3.2.4 放矿矿浆流量和浓度应保持稳定。
3.2.5 严格矿浆流沿着子坝内坡址流动。
3.3 分散支管排放尾矿时,应根据分散放排矿支管的间距、位置,每次开放的管数与时间,水平排渗体的使用与距离,应按设计要求和作业计划布置与使用,并根据滩长,滩面矿浆流状态与滩面平整度,滩坡等情况,及时调整。
3.4 开展予测坝体的稳定情况以及筑坝试验研究工作,作好坝体的监控工作,同时开展坝体移动与稳定性的研究工作。
3.5 尾矿库水不仅关系到回水利用和环境污染,而且是直接威胁尾矿库安全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和作业计划及操作技术规定,切实做好尾矿库水控制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库池水位,水边界位置,水域范围,抓好‘五防’。
3.5.1 防止洪水漫顶。
3.5.2 防止渗流管涌。
3.5.3 防止浸润线抬高造成滑坡。
3.5.4 防止雨水冲刷坝面山洪拉沟造成泥土流失。
3.5.5 防止坝面管道、闸门损坏而破坏坝面。
3.6 尾矿库管理人员在负责抓好“五防”在同时,结合坝体实际情况,应组织人员进行汛前、汛后的安全大检查,当日发现的隐患,不得拖至第二天处理。(重大隐患除外),防范内容包括。
3.6.1 汛前对坝体、管路、溢洪设施进行全面的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当机立断加以处理。
3.6.2 加强夜间巡视,检查坝面有无拉沟渗流现象,管道闸门有无损坏和渗漏,防洪沟、人字沟有无阻塞现象,一经发现,组织人员及时处理。
3.6.3 排渗井及时排水以降低浸润线。
3.6.4 加强监测工作,掌握坝体水位变化及坝体位移变形动态,控制水边线位置、库区水位与实际坝顶高差,发现险情及时通报高度室,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3.6.5 要有足够的调洪库容,以适应不同频率的暴雨,避免漫顶和溃坝,使坝体安全渡汛。
3.7 汛前应准备好必要的抢收险物资、工具、器材,运载机械维护整修上坝道路,并确保安全畅通。
3.8堆筑的子坝不得作为抗洪挡水堤坝使用,不准在子坝设置泄洪口,汛期必须作好防冲刷和渗漏与堆坝的切实措施。
3.9 尾矿库管理人员应经常观察尾矿设施有无发生事故或发现不安全征兆和隐患,如发现应及时记录出事地点,时间和有关数据等情况记录于下表
尾矿库事故处理情况分析表
序号
时间
事故地点
事故原因
况治理情
治理效果
当班人
1
2
3
3.10 坝体动态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0.1 坝体渗流量与浑浊度观测,此类形象多半是坝体渗透变形征兆。
3.10.2 坝体变形观测,检查坝体和下游坝有无塌坑裂缝现象。
3.10.3 孔隙水压力观测,应注意观察库内、岸坡有无旋涡、浑水等。
3.10.4 原矿粒度、矿浆流量与浓度,尾矿水水质测试。
3.10.5坝体尾矿颗粒分布、沉积滩长度与坡度测试。
3.10.6 初期坝体还需检查有无兽洞、蚁穴等,并及时处理,杜绝由此带来的隐患。
3.11 堆筑子坝,须充分利用筑坝时机,必须于汛期和冰冻期前完成子坝堆筑作业,不许搞仓促堆筑子坝。
3.12 值班人员负责放矿管理、运行检查,事故处理、溢洪设施巡检以及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等,因此坝上值班室与生产调度室、三个泵站必须建立可靠的通讯设施,保持工作联系。
3.13 尾矿分散排放和集中排放应按设计规定严格执行,以减少推土机推尾矿的迂回距离,分散排放前需先上溢洪闸板停止放水,以提高水位控制水边线。
3.14 坝上输送管要特别加强巡视检查和维护管理,严防喷浆漏矿冲毁堤坝造成危害事故,严禁将管、闸、阀等杂物埋入坝体内。
3.15 在尾矿库范围内,尤其在坝体、排水构筑物、输送管线及附近,不得任意进行爆破、采矿、挖土等对尾矿库安全有影响的活动。
3.16 负责尾矿库区的绿化及规化管理工作,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播种或种植,并加以维护,使坝堤坚固并减少尾矿污染范围,绿化库区环境。
4.职责与权限
4.1 尾矿库管理应有中长远规划,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改进管理办法。
4.2 由于管理不善、工作失职造成尾矿污染环境事故,视其后果,按规定给予处理。
4.3 尾矿库发现不安全隐患,管理人员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影响选厂生产,按规定给予处罚。
4.4因管理不严,造成尾矿数据失真,以及各类统计报表失真影响工作者,视其情节给予处罚。
4.5尾矿管理人员由选厂考评组负责考核。
4.6具体考核办法执行瓮福磷矿和厂有关规定。
第14篇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由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停止相关食品的经营活动,对涉及的食品、工具、设备等进行封存,并自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不得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隐瞒、谎报、缓报。
三、应当立即执行不合格食品处置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通知相关供货者和消费者,防止突发事件恶化。
四、应当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五、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涉及的食品名称、批号、数量、生产厂家和联系方式、供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以及处置的方式和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经营者名称: 负责人:
第15篇 港口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应急预案,系指安全生产事故预案。应急预案管理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 应急预案必须经制定单位组织论证和审查,并经实施应急预案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发布,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4)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的情况;(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8)相关的保障措施;(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10)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各级单位都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有关作业岗位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单位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经上一级管理单位审查。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储运单位的应急预案,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辐射、城市公用事业、道路交通、火灾、铁路、民航、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种设备、电网安全等事故的应急预案,依据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抄报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对与实施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对本单位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组织落实。
第七条 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第八条 应急预案的演练与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重点领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高危行业、人员密集场所等生产经营单位,每年应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各自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一旦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应按照“分级、属地”的原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规范、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损失。
第16篇 某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队管理制度
为全面提高我司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确保公司人员生命安全和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基础上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队伍,根据《凉山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以及康铜行字【2010】14号《关于成立〈四川康西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队〉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队的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群防群治,人人有责;
2、 公司安全环保部检查、督促;
3、 职责分解,层层负责,车间、部室的内部安全生产工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4、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相关培训、演练等工作及由安全环保部负责;
二﹑公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重点防范区域
制氧站、总降压站、油库、电除尘器、综合库房等
三、安全生产应急队组织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决定成立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队。其组成如下:
1、队长:山江
副队长:唐波
成员:杨天明周勇王新庭李天华谭华张健康杨雪莲董成海陈吴良陈朝华吴志勇杨青春夏新兵任建平何建虹陈宝中柴永红冯翔远凌荣江洪林李成康沙卫国李世忠吴俊山江赵勇马晓军吉子达各刘显堂魏鹤霖卿华唐波陈建伟蒋开祥刘建荣
2、通常按任务分工组成几个组:
①通讯联络组:向单位领导报警与联络,并发出警报;
②救援行动组:救援事故;
③疏散引导组:引导人们安全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场所;
④安全防护救护组:防护用品的发放
3、安全生产应急队的职责是:
①负责救援器材,设施的使用、保管、检查,更换;
②发生事故,负责救援。
4、安全生产应急队的活动制度
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演练,公司每半年集中开展一次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同时作好培训和演练记录。
5、训练制度
每逢双月集中训练4小时。
6、训练内容
1、各种救援器材、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2、消防水枪、扳手、水带的衔接操作,实际演练;
3、柴草、氧气瓶、油脂、木柴、化学药品的常规消防方法操作;
4、活动和训练及救援实况记录;
由副队长做好每次活动和训练的文字记录交安全环保部备案,备上级审查。
7、考核
1、安全生产应急队的活动训练将纳入个人工作绩效考核范围与岗位等级工资挂钩;
2、每年请专业安全生产应急队来公司对训练工作进行考核,测试
1-2次,时间另定;
四、安全生产应急队管理监督
1、安全环保部每月定期检查一次;
2、各车间、部室每月自查2次;
3、每次大演练各车间、部室应急队组长必须参加;
4、各车间、部室的主任或副主任或专职安全员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预防点的工作人员,当班人员是现场负责人。
5、应急救援设施、器材人人爱护,配备充足,摆放得当。
五、奖罚
1、因外来人员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首先追究门卫的责任,再追究责任人及内部陪同人员的责任。因小孩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追究家长责任。
2、因临时务工人员,施工人员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追究用工车间、部室第一负责人的责任和责任人的责任。
3、因门卫值班人员巡视检查不够,麻痹大意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
追究门卫当班人员的责任,再追究其它责任人的责任。
4、因各预防点工作人员,值班人员不慎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首先追究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其次追究所属车间、部室主要领导的责任。
5、凡因个人原因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其经济损失在3000元内的,由个人承担。超出3000元的视情况追究责任人经济责任或交司法机关处理。
6、对应急救援工作做得好的单位或个人公司将在年终给予适当奖励。
六、附则
各车间、部室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制度和细则依据本制度由所属各单位在三个月内自行制定上报安全环保部实施。
七、本工作制度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17篇 安全生产预警预报应急管理制度
1、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本项目部的安全生产预警预报和应急管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订本制度。
2、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3、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项目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应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4、做好安全风险分析及危险源管理,以便有针对性地收集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信息,根据工程进度、施工季节和施工强度(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数量)更新安全风险评估,调整危险源级别。
5、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6、广开信息收集渠道,保持与上级、公司及业主紧密联系,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宏观及周边安全生产信息,预警信息包括气象灾害、流行病、周边安全事故及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7、危及项目大范围安全生产的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需经项目经理批准,局部预警信息可通过电话、警报器、警钟等方式;特殊情况下目击者可大声呼叫、敲击能发出较强声音的器物的方式进行。
8、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最迟不得超过3分钟。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9、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10、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由项目部安全文明生产领导小组组成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1、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12、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态的形势,有权调动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故,相关部门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尽力协助救援。
13、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态的形势的需要,可以请求社会相关组织机构协助救援,相关项目部组织、施工队必须做好引导、协助工作,以便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机构的作用。
14、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安全环保部要做好现场记录,包括拍摄现场照片,以便事故调查处理。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15、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16、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17、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议定事故恢复重建计划,并与项目副经理一起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18、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19、编制书面事故调查报告,根据事故等级的大小,报告给相关升级领导机构。
20、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18篇 铸造厂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
一、总则
l、我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模范遵守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本公司有关安全生产和消防管理的各项规定,以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确保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的安全。
2、搞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必须要以防为主。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必须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要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搞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要消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要把各种事故统统消灭于萌芽状态!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方面教育与培训,形成人人懂安全知识,人人管安全的良好局面。
3、为应对各种突发重大事故,必须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救援预案》的精神原则,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些事故,而不至于临阵手忙脚乱,贻误战机。为此,特制定本《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
4、要求我公司全体员工人人都要熟知本《救援预案》的各项具体要求,人人都能按《预案》要求,在事故现场灵活指挥,妥善处理各种事故。
二、一般规定
1、如遇突发重大事故,在事故现场的最高领导者(指事故班组的班长及以上干部),就是处理事故的现场总指挥。
2、现场总指挥必须要头脑冷静,处理事情要坚决果断,要按照《救援预案》的精神,立即组织员工展开营救工作。千万不要拖泥带水,耽误救援的最好时机。
3、现场总指挥要本着“先救援、后汇报”的原则,首先组织在现场的员工实施救援工作,待控制局面后,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
4、一旦出现现场局势无法控制,同时又与公司领导联系不上的情况下,现场总指挥有权处置各种突发事态:
(1)如是火灾,应立即向119求援。
(2)如是人身伤亡事故,一时又找不到车,应立即向120市急救中心救援。
5、一旦发生事故,所有现场员工都应积极、主动地在现场总指挥的领导下,参与救援工作,而决不能遇事退缩、当逃兵,或拒不服从领导而贻误战机。一旦此类事件出现,公司必将追究责任,并予以严肃处理。
6、建立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
三、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
1、突发火灾事故后,事故班组班长应立即组织本班组员工投入到灭火工作中去,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灭火工作。
2、突发火灾事故后,非事故班组操作人员应视当时火情的严重程度,在现场灭火总指挥的统一调度下,或派部分人员过去协助灭火,或采取紧急断电停机措施,派出所有人员协助灭火。
四、人身伤害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
l、突发重大人身伤害事故,班组班长和现场操作人员应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机或停电,将受害人从机器设备上或触电部位迅速解救出来。
2、如受害人大量失血,现场指挥者应立即组织员工对其进行临时性的绑扎、止血。’
3、如受害人呼吸、心跳不止,应立即把受害者搬到空旷场地,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复苏,不得耽误半分半秒。
4、此时,现场指挥者要争分夺秒、当机立断、紧急向120市急救中心求助。
5、现场指挥者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6、如遇一般人身伤害事故,现场总指挥应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并及时找车将受害人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7、现场指挥者在处理人身伤害事故时,要本着迅速、稳妥地原则,立即予以处置,千万不要拖延时间!千万不要耽误救治受害者的最佳时机!时间就是生命!
五、设备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
1、突发重大设备事故,班组班长要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停机停电,严防事故扩大。
2、如果因设备事故连带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应立即救人,在把受害者救出后,立即启动《人身伤害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程序,予以迅速救治,而后在去处理设备事故。
3、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后,如不是因为救人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移动现场各种物件,要保护好现场,以便分析事故原因。
4、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后,如不迅速采取“移动”“支撑等手段来处理,有可能导致事故扩大或危机人身安全者,现场指挥可以采取这些手段来予以处理。但要做好详细记载,并向事故调查人员讲清,以便能准确判定事故发生的原因。
5、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后,现场指挥人员在做好紧急处理的情况下,应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
六、本《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是我公司所有员工在处理突发重大事故的基本原则。要求公司所有干部、员工都要模范遵守、坚决执行。对本《预案》有修改意见和补充意见者,应尽快向公司领导提出,以便公司将意见汇总后,适时对本《预案》予以修改。
以上制度必须人人遵守,否则给予处罚。
第19篇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八十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为保证企业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有效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应对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依据《山东淄博浩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制度;
(1)事故应急响应等级划分
①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事故应急响应实行三级响应机制。
a.一级响应: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或发生影响严重的较大安全事故。
b.二级响应:发生较大安全事故,或发生影响严重的一般安全事故。
c.三级响应:发生一般安全事故。
②根据响应级别,现场救援行动实行分级指挥和领导:
a.一级响应的事故救援,由公司主管领导负责指挥和领导,公司办公室、安全质量、施工技术、设备运输物资、宣传、工会等部门参加。
b.二级响应的事故救援,由公司副职领导负责指挥和领导。公司安全质量、技术等部门参加。
c.三级响应的事故救援,由项目经理负责指挥和领导。公司安全、质量、技术部派人参加。
(2)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①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和职责。由项目经理担任组织领导,安质、施技、物资设备、计划合同、财务、综合办、试验室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应急指挥办公室一般设在安质部,办公室主任由安环部部长担任。
②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施工组织情况,也应成立的相应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在该工程完工后撤销。
③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分为以下工作小组:
a.救援指挥:接到突发事故报告信息后,宣布启动救援预案,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及相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负责现场救援指挥、协调工作。
b.抢险救援组:负责突发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查明事故现场基本情况,迅速组织抢险行动,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
c.物资设备保障组:负责应急抢险救援物资设备的调配工作,满足抢险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
d.医疗救助组:负责伤亡人员的现场救护、送往医院救治工作。
e.媒体宣传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媒体宣传和舆论导向工作。
f.警卫组:确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事发现场等警戒工作,引导外部救援进入现场,并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
g.接待组:负责伤亡人员的家属接待,妥善处理受害人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3)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①事故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分为:事故报告、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六个过程。
②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环部必须按规定以最快速度上报相关部门。
事故信息报告采用快报方式,主题鲜明,言简意赅,用词规范,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名称;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的情况,事故报告单位等。
紧急情况下,可先用电话口头报告,之后再采用文字报告。涉密信息应遵守相关规定。
③根据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确定应急响应级别,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现场抢险救援机构,开展事故救援行动。
④应急救援行动主要包括指挥、抢险、物资设备保障、医疗救助、媒体宣传、警卫、
后勤和接待等,应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进行详细规定各项行动的工作内容、执行人或小组、协调等事项。
⑤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①开工前,根据地质条件、重难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重大危险源等特点,安环部共同组织安质、技术、物资设备等部门,编制本级《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并经本级项目经理签字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②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项目部安全质量部负责了解业主、监理单位和当地政府部门的相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掌握当地有关医疗机构和急救机构的联系方式,编制预案时要结合这些因素。
③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针对工程具体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危险源等特点,编制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可以在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时编写,作为《安全专预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规范,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a.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
b.应急救援组织及其具体分工、详细职责。
c.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d.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
e.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
f.现场恢复措施。
g.应急培训和演练。
h.其他。
⑤若实际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在应急演练中发生预案存在不足,要对预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或纠正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预案的完善。
(5)事故应急准备和演练
①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做好抢险人员、救援设备、物资和器材的预备工作。
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要搞好专职安全员负责应急培训工作,负责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对演练效果做出评价。
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检查。
③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板报、讲座、例会、工前工后会等多种形式,对人员广泛开展事故应急相关知识的教育及培训。
应急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a.事故预防、控制、抢险知识和技能。
b.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c.个人防护常识。
d.工作协调、配合有关要求。
④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必要时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参加。
第20篇 消防安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一、放疗科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演练,以减少火灾危害。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义务消防队负责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
二、放疗科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三、放射源回库和灭火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及分工:
1、指挥员:公安消防队到达之前指挥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指挥员由放疗科在场的职务最高者担任;
2、义务消防队:扑救初起火灾,配合公安消防队采取灭火行动;
3、通讯联络组:报告火警,与相关部门联络,传达指挥员命令;
4、疏散引导组:维护火场秩序,引导人员疏散;
5、安全防护救护组:首先确保放射源回库;救护受伤人员,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
四、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程序:
1、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发现火警信息,值班人员应核实、确定火警的真实性。发生火灾,立即向“ 119” 报火警,同时,向医院领导报告,发出火灾声响警报。报警应讲明起火单位、部位、时间、单位详细地址,可燃物质、火势等情况。
2、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开启火灾应急广播,说明起火部位、疏散路线。组织楼层人员,沿火灾蔓延的相反方向,向疏散安全出口部位有序疏散。情况危急时,可利用逃生器材疏散人员。组织人员疏散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无自主逃生能力的人员疏散。
3、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现场指挥员组织灭火行动组人员,切断有关电源,利用灭火器材迅速扑救,视火势蔓延的范围,启动灭火设施,协助消防人员做好扑救火灾工作。不能控制火情时,现场指挥员应立即下达所有人员撤离命令。
4、通讯联络程序:立即视情况与供水、供电、医院等单位联络,按预定通讯联络方式,保证通讯联络畅通。指挥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利用灭火器材实施扑救。
5、安全防护救护程序:安全防护救护组应当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进行必要的救护,及时通知救护部门组织救护伤员,保证急需医药用品供应,有序开展救护工作。
6、善后处置程序:封存放射源库,现场巡检;火灾扑灭后,寻找可能被困人员,保护火灾现场,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开展调查。
五、演练时,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
六、演练结束,应做好演练情况记录,总结经验,写出演练小结和评价,根据实际修订预案内容。
69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91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