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报告制度是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以下几类疾病:
1. 传染病:如艾滋病、肺结核、麻疹等,需要及时上报以追踪控制。
2. 新发及输入性疾病:如新冠病毒、埃博拉病毒等,这类疾病可能迅速传播,需快速响应。
3. 食物中毒和水源性疾病:如霍乱、沙门氏菌病,影响公共食品安全。
4. 医院内感染:如耐药菌株感染,对医疗环境构成威胁。
感染病报告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
1. 确诊报告:医疗机构在诊断出特定感染病例后,需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2. 监测与统计:定期收集、分析报告数据,评估疾病流行趋势。
3. 防控措施:依据报告结果,制定并执行预防和控制策略,如疫苗接种、隔离治疗等。
4. 信息通报:确保各级医疗机构和公众获取准确、及时的疫情信息。
5. 法规遵守: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等,确保报告的准确性与合规性。
1. 保密性: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个人健康信息。
2. 及时性:报告应迅速进行,延误可能导致疾病扩散。
3. 准确性:确保诊断正确无误,减少误报或漏报。
4. 协作性: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部门需紧密合作,共同应对疫情。
5. 培训与教育:定期培训医务人员,提高疾病识别和报告能力。
6.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报告制度,提升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在执行过程中,务必保持警惕,遵循科学原则,确保感染病报告制度的运行有效防止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第1篇 市人民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控制制度
市人民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每例住院病人实施全程医院感染监控,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三、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院感办,院感办接到医院感染发病报告卡后,及时到临床科室询问和查阅病例等,掌握病人情况,对发现特殊病原体感染及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指导,以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五、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三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六、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院感办,由院感办组织专家讨论后认定或否定。
七、科室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院感办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每月2次对全院住院病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特殊类型或暴发流行的趋势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避免暴发流行。
八、院感办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上报医院感染委员会和反馈各临床科室,每季度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监测资料应妥善归档保存。
第2篇 社区卫生中心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的医院内感染监控工作。
2、每日交班时应将本科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做为交班内容之一,在查房或护理病人时,应对易感病人进行重点观察,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根据流行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及时上报院领导及有关部门。
4、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后,管床医生应认真填写《医院内感染病人上报卡》,报感染管理科。
5、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应及时对感染病例进行个例调查,保存好有关资料,每月底进行统计。
6、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应对各科上报卡(原始资料)进行登记、核实、统计分析,及时发现漏报病例,将信息反馈到各科室,并协助临床科室寻找漏报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7、对于发生医院感染不及时上报的将列入医疗质量考核。
第3篇 区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一、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经管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经管医生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送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接表后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归档。
三、发现在同一病区3例以上的相同感染病例,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发生爆发流行,对不及时报告与隔离的个人与科室按规定处理。
四、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已留标本者,在转科后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表。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每例扣50元。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反馈。
82位用户关注
80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79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