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制度范本 > 卫生制度
栏目

疫情卫生制度汇编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疫情卫生制度

制度有哪些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卫生制度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一套完善的卫生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 员工健康监测:定期进行体温检测,记录员工健康状况,确保有疑似症状的人员能得到及时处理。

2. 工作场所清洁:强化办公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尤其是高频接触点,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3. 个人防护: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并确保员工正确使用。

4. 社交距离:实施错峰上班、扩大工位间距等措施,减少近距离接触。

5. 疫苗接种:鼓励并协助员工接种疫苗,提高群体免疫力。

内容是什么

卫生制度的内容需详细且具体,涵盖各个工作环节:

1. 健康报告制度:建立每日健康报告机制,员工需如实报告自身健康状况。

2. 疫情应对预案:制定应急响应计划,针对出现病例的情况设定明确的隔离和追踪流程。

3. 公共区域管理:设定公共区域使用规则,如限制人数、定时消毒等。

4. 会议和活动:尽量采取线上方式进行,必要时线下会议应保持通风、限流。

5. 员工培训:定期进行防疫知识培训,提升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方案怎么写

实施这些卫生制度的方案如下:

1. 设立卫生专员: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定期评估与调整:根据疫情变化和员工反馈,定期评估制度效果,适时调整措施。

3. 强化沟通:通过内部通讯渠道,及时传达最新防疫政策和公司卫生规定,增强员工理解和配合。

4. 激励与奖惩:对遵守制度的员工给予表扬和激励,对违反规定的则进行提醒和教育,严重者采取相应纪律处分。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要灵活应对,既要保证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也要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只有全员参与,才能真正构建起坚实的疫情防控屏障。

疫情卫生制度范文

第1篇 卫生院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报告管理制度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报告管理制度

一、责任落实

1、建立、健全由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人员组成的疫情报告领导小组。

2、传染病疫情与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报告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1、门诊、病区建立疫情报告登记本。接诊医务人反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书写工整、无涂改,及时、准确、完整,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做好登记。

2、医院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到各科收取疫情报告卡,及时核对、登记。

3、接诊医务人员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疫情直报人员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报告。

4、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立即通过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时,由疫情直报人员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5、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由疫情直报人员于6小时内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报告。

6、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由疫情直报人员每日9:00前收集全院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整理、核对后10:00前必须登陆报告系统,按照系统提醒,首先检查前次报告是否审核通过,然后完成上网录入报告,并在相应传染病报告卡顶端注明“已网报”字样。

7、网络报告完成后,疫情管理人员将疫情卡集中统一保管。

8、需要对已报传染病做出订正报告和死亡报告时,由医务人员填写订正卡或死亡卡,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网上直报、作好登记后的集中收集管理工作。

三、监督管理

疫情管理人员每月上旬检查全院疫情工作并及时报告院领导,每半年和不定期召开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例会研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2篇 医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某中心医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门诊各科室(包括急诊科)必须建立门急诊日志。住院部各临床科室必须建立“住院病人登记册”。门诊、住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急诊、住院工作日志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任何科室和个人均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2、接诊医师必须依接诊顺序在日志上认真填写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断与处理情况,不得漏项,并应妥善保存备查。

3、接诊科室和医师发现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必须立即逐项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立即报告医院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接到报告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娄星区疾病控制中心。

⑴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向娄星区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⑵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向娄星区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⑶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向娄星区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4、接诊医师当发现短时间某局部地区或单位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立即报告医院预防保健科,医院预防保健科必须迅速深入科室了解疫情,并在2小时内报告区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娄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各临床科室主任每月必须对本科室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登记填写、报告质量进行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的现象和行为予以纠正。

6、凡科室或医生个人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轻者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并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或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主要责任人或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3篇 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根据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特制定以下制定: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好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工作是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认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建立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对未履行报告人职责,造成疫情扩散和危害进一步加大追究其责任。

二、 报告的时限和要求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学校的责任报告单位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任报告人是机构指定信息的信息报送员。当发生学校食物中毒或患病学生异常增加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该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当地卫生疾控部门;一旦确定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填写相关报告卡。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 、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 、发现食物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⑶ 、个别学校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报出相关信息。

(5) 、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提供留样食物,以便检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1) 、初次报告。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第一时间(事发后2小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初次报告。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可直接报告省教育厅值班室和体卫艺处。

(2) 、进程报告。在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置中,学校应当每天将事件变化情况报告主管教育部门。

⑶ 结案报告。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在一周内将事件处理结果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省教育厅。

三、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制定适合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必要时组织学校师生按照学校制定的预案进行演练,以保证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4篇 卫生科医务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卫生科医务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时(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应依法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各项目,按规定的报告时限及时上报,同时做好门诊登记;疫情报告负责人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2.报告病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三类共37种传染病。

3.报告时限:发现甲类和乙类中的sars、艾滋病、肺炭疽、人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填写报告卡,并及时上报,相关负责人马上向市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报告,并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其它乙类传染病应在12小时内上报。丙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上报。

4.报告种类包括发病报告、订正报告。

5.相关负责人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的及时性、完整性与准确性。

6.有门诊登记簿、传染病登记册、传染病报告卡。

7.加强节假日疫情值班制度。

8.对传染病报告卡保存3年,定期备份网络报卡信息。9.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领导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转发.分享

第5篇 _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特制定以下制定: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做好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工作是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认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建立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对未履行报告人职责,造成疫情扩散和危害进一步加大追究其责任。

二、报告的时限和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学校的责任报告单位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任报告人是机构指定信息的信息报送员。

当发生学校食物中毒或患病学生异常增加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该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当地卫生疾控部门;一旦确定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填写相关报告卡。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发现食物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校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报出相关信息。

(5)、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提供留样食物,以便检验。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1)、初次报告。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第一时间(事发后2小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初次报告。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可直接报告省教育厅值班室和体卫艺处。

(2)、进程报告。在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置中,学校应当每天将事件变化情况报告主管教育部门。

(3)结案报告。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在一周内将事件处理结果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省教育厅。

三、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制定适合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必要时组织学校师生按照学校制定的预案进行演练,以保证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疫情卫生制度汇编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