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在探索中寻找进步的空间—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总结与反思
在探索中寻找进步的空间
——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总结与反思
经过06届毕业班工作之后,在校领导的信任、鼓励与支持下,经过许多前辈老师们的热心帮助与亲切指导下,笔者顺利完成了07届毕业班两个班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为此我将从经验与不足两个方面来总结两年来的毕业班工作。
主要经验:
一、夯实古诗文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打好基础。
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水平,结合语文中考考试特点,在科组长和所有语文科同行的商讨下,确定本校学生中考重点板块为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因此笔者在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秉承这一原则,精心分配备考时间:早读主要集中古诗文积累与默写,采用每日过关的方式,落实默写,使9____学生打好基础;4到5周时间专题复习七至九年级六册初中语文所有古文篇目,做到篇篇复习、篇篇小测过关,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积累古文翻译词汇,培养古文翻译语感,增强古文阅读答题能力。
在复习备考阶段,×××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本校学生古诗文积累和阅读的平均分与区平均分很接近,这说明我们的复习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抓紧有限的课堂时间,让每个学生有成就感。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特别在有限的复习备考时间里,科学合理地抓住学生的学习时间,强化复习每个中考知识点非常重要。因此笔者结合本届学生课堂纪律较好、课余不够自觉的特点,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在文言文复习课中,先指导背诵记忆范围,学生限时自主记忆,然后进行课堂小测,并分层布置达标要求,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感受到复习课的成就感。
特别在第五周分层辅导后,笔者任教b、c两个中间层次的班级,这两个班的学生特点恰好是自觉性比较差,但课堂上分配恰当的任务来驱动会得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c班的霍俊斌同学每次课堂小测后,如果不达标,他会利用课余时间好好复习,然后到老师那里进行重新过关检测。当然也有个别不自觉的同学,笔者只好采用个别留堂补测的方式来督促他们过关,然而对于此做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注重考前心理辅导,让每个学生有自信心。
考场经验的积累可以为中考甚至高考那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考试奠定好的基础,×××第一次模拟考试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这次考试既可以检验复习效果,考试成绩也为填报志愿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感受到一些同学是比较认真准备这次考试的,然而一部分同学平时学习较好,但考试发挥却不尽人意,这与考场心理调节有一定关系,因此笔者特别重视了这次考前心理辅导。一方面按学校模拟测试成绩进行分类谈心,第一类是作文发挥不正常的;第二类是离及格线非常接近的。另一方面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详尽的考前辅导,从需要的考试用具到注意的考试技巧,让每个同学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
不足:
一、缺乏个别辅导。
从本校的初中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本届学生的基础能力与根底都属中下水平,如果多给予个别辅导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在第五周开始进行了大分层,对学生了解需要过程,加上准备复习资料和备考设计都需要许多精力,因此在个别辅导上比较薄弱。
二、学生自觉性培养不够。
笔者自06年六月接任初三(3)(4)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发现本届学生的一个特点:课堂纪律比较好控制,但课外学习自觉性特别弱。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尽量布置一些基础知识题,这样学生完成得比较好,然而布置需要开动脑筋的开放性题却得到相反的效果,这让笔者感到十分苦恼,毕竟中考也属于选拔性的考试,不只是毕业考试那么简单。能力的培养只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语文学习兴趣,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由于总复习阶段采取分层辅导,b、c班同学的主要特点就是表现在自觉性较弱,因此从面上来讲也比较大,给笔者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笔者未能个个击破,也是工作中的失误,以后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2篇 2023教学实习总结:探索教育方法
实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语文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高_(__)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
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
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
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在备课方面,指导老师也给了我讲述了一些注意事项。备课时,不要巨细无遗,那样在上课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要讲的东西,最好只是提纲挈领的一些东西,再补充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具体的用到的知识,自己应该十分熟悉,记在脑中。上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课堂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在语文教学这个方面的实习可以说还是成功的。
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的设计者,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负责沟通协调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谓任重道远。班主任的工作真的是十分烦琐的,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早上要很早到班级检查早读情况,还要做好考勤工作,在别的老师上课期间,还要不时到班级外面转上一圈,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有时候还要帮助任课教师维持班级秩序,这些都是班主任每日必修的功课。
20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