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学生工作总结
栏目

关爱学生总结(优选13篇)

发布时间:2023-07-07

关爱学生总结

第1篇 关爱特殊学生的活动总结

关爱特殊学生的活动总结

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对留守儿童、单亲及残障少年的认识更清晰,行动更具体了,现在针对一年的工作,我们认为留守儿童的监控应该从以下做起:

1、要细化工作,做好小事。

留守学生不是学困生问题,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一是从抓留守生管理寻找突破口,工作安排要细致,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现在的监护人、家长、邻居联络方式,为监管理提供宽厚的背景;二要责任到人,包干到位。留守学生的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必须全体教师通力合作,有领导分工,有具体对象和管理方法,有跟踪记录,成长帮助,有阶段或学期评议等;三要做好小事。学校日常管理多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小事。但教育无小事,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事情虽小,教育意义大。要通过做好这些小事,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良好习惯,甚至使他们受益终生。管理过程中,不能大而化之,表面看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但学生心内的暗香浮动就需要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落实监控措施,因校制宜,拟订方案。

第一,要落实好“代家长”,物色有责任心的教师,监督学生的饮食起居,代为管理学生的财物。学生有了“上司”,有事要汇报,用钱有定额。第二,发挥集体力量,形成舆论网。班级的教育合力来自于学校,社会与家庭的环境影响协调一致,更需要班级内部协调一致。教师的通力合作,学生的集体影响能够感化学生,给特殊儿童群体莫大的鼓舞,同时班集体又是监督约束学生行为的见证人,学生在校上学途中等都会有许多双眼睛的监视。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坚持民主管理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制定行为目标,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用集体监督人,用真情感化人。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特长,让学生愿意进学校,愿意进课堂,愿意学习。并抓住他们取得的每一个成就给予鼓励,欣赏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留守学生远离诱惑,有正气,走正路。

3、构筑沟通平台。

在师生间平等,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对话中,学生对一周行为的“清点汇报”,有利于监管教师了解学生的一周动向,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希望与建议。其次,加强空中连线,学生与家长,家长与监管教师连线沟通,相互配合,既是对学生行为的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是“家长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的新形式,督促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力度。再次,建立班级交流平台,利用周会课,活动课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对“家长”,对同学叙说心声,发泄情绪,交流情感。

第2篇 ____年留守学生关爱活动工作总结范文

为贯彻落实区委关于星级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的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外出务工农民留守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和服务我镇留守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结合我镇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建设“留守学生之家”工作,现就开展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组织领导健全

为了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镇领导高度重视,以镇中心小学为主要阵地成立了“留守学生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下设学科教学组、生活指导组、安全管理组、后勤保障组),确定了一名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和十名班主任老师负责具体工作,并制定了“留守学生之家”管理、活动、卫生等制度,确保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顺利开展。

二、硬件设施完善

镇党委、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留守学生之家”硬件设施,使其配备相应的图书室、体育器材室、通讯室、娱乐室、兴趣室、心理辅助室等,使其成为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基地,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帮扶疏导全面

镇团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多次组织志愿者对留守学生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业、生活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帮扶。

1.建立了学校家庭联系制度。学校要求教师要重点做好留守生的家访工作,每月与留守生家长至少联系一次,促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班主任每周至少一次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或托管人联系,家长及托管人每月至少一次通过书信、电话与学校联系。班主任成为了心理咨询的行家里手,每一个办公室也成为留守生的心灵驿站。在教师中倡导了“温馨”教育、“赏识”教育,让“留守学生”感受学校、班级温馨的“家”的氛围。

2.建立了结对帮扶制度。一是学校组织教职工与“留守孩”结成对子,加强个别辅导,实行全程跟踪教育。二是组织同龄优秀学生与“留守孩”结对子,开展生活、学习互动互帮活动,帮扶效果较显著,留守学生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更加紧密。

四、学生档案健全

准确地掌握了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工作做到了实处,德育处通过各班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清楚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清楚留守学生的病史情况;清楚留守学生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通过摸底调查,整理和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做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七有”,即有常规制度,有工作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总结,有档案,有专人负责。

五、特色活动多样

(一)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学校开展美术、音乐、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平时以业余文体活动为主,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娱乐,如打篮球、打乒乓球、踢足球、读书、画画、学唱歌等。组织收看一些教育专题片,如《开学第一课》、《让生命充满爱》,并组织学生写观后感。同时在“留守学生之家”设立了一个专用信箱、专用电话,鼓励留守学生定期给在外面打工的父母写信、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加强同父母的情感联系与沟通。

(二)组织和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学校通过协调倡议为学校所有留守学生都找到了“代理家长”,各“代理家长”也认真当好“五员”,即道德教育辅导员、情感交流咨询员、健康成长指导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学校也经常组织开展德育教育以及其它一些传统教育活动,邀请德育教师给孩子们上德育课,教育他们在校要认真学习,在家要尊敬长辈,不辜负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将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三)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针对留守学生监护人年龄大、文化低、管教差等问题,学校把“留守学生之家”作为校外家长学校,开展家教知识的宣传和辅导。向留守学生的代理监护人和临时回乡的留守学生家长宣传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家教知识,宣传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帮助、指导他们提高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家教的科学知识和技巧,从而全方位担当起监护人的责任。

第3篇 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总结

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总结

刚进校的大学生,面临适应大学生活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心理方面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有针对性的做好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结合我校的要求和我系特点,我班开展了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总结如下:

一、活动背景

大学确是一片崭新的天空,这里的生活有着与高中时代截然不同的自由自在,多姿多彩,但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咨询、讲座、宣传展等方式来帮助广大同学,这些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同学的要求。因此在今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来临之即,我院心理健康中心特组织开展心理主题班会活动,让心理走进班级。

二、活动目的

面对新的适应,我们需要的不是逃避或害怕,而是要以如上心态来探求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有哪些,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对待,怎样更好地走过这段新生活的心理适应期,更好地实现新的平衡,促进新的发展,普及精神卫生常识,提高大学生认识和防治精神疾病的意识,宣传科学有效的精神卫生疾病知识,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提升心理素质,达到新的成长。

三、主题明确,针对性强

“徜徉心海,沐浴阳光”这一主题,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团体意识。

四、学生互动,形式多样

在本次主题班会教育中,我们为了提高教育的效果,我们采用学生互动的模式,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团结意识。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班会气氛,大家在娱乐的过程中无形的增强了自身素质,增涨了心理方面的知识我们也注重发挥大家主观能动性,大家积极参与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潜力,大大提高我们班会的效果。互动的形式,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教育更直接。

五、准备充分,效果明显

班会前,主持人首先必须掌握有关知识,预测班会开展的基本情况,为班会成功的召开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班会,同学们对于“如何调节良好的心态,如何和周围的同学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交流,如何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方面都有了更好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次的班级活动,结果我还是满意的。虽然说此次活动还是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这也激励了我和我的搭档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同时更坚定了我们办好下次心理主题班会的决心。

六、活动总结

大学生是宝贵的资源,是一个国家未来的栋梁,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推动力量,大学生不仅要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应锻造健康的心理。大学生的心理正趋向成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情绪不甚稳定极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因此大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成熟,而人际关系又是组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为此我们班召开此次班会,让更多的同学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在此班会的目的是丰富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同学人际交往的技巧。促使本班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让本班学生充分认识到接受心理咨询让本班同学自我调节,采取有效途径解决心理问题的意识,解答一些同学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班级凝聚力,本次班会对于破除同学对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的误解,让同学们能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帮助同学们树立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有重大意义。

第4篇 2023年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总结

2023年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我校根据学生的家庭、学习、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八类学生,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采取了以“特殊群体学生与老师结对”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习惯予以全方位关注,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现就我校特别关注的学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班级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将所有特别关注学生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二、实行学生成长与老师结对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结对老师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结对老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老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学生

成长结对老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老师们采取深入班级、深入学生,通过积极家访、个人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身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在特殊学生群体班级内开展结对子活动,如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与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结成对子,健康强壮的学生与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结成对子,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适时激励树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特殊群体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导师们走进这些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每个学生都是要求上进的,特殊生也不例外,对学习特别优秀的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进步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如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心理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自负、情绪化、集体合作意识不强、对班级关心不够等等,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一颗平常心、增加适当的挫折教育、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激励他们,增强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励是一种动力,无论对哪类学生,不管是学习困难生,还是优秀生等,对他们每天的表现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们那怕点滴的进步和闪

光点,对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有成绩不抹杀,有缺点不掩盖,爱之有度,严之有格,使这些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四、沟通思想争自强

特殊学生群体思想较为复杂,精神压力大,为全面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学校要求每位结对老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从心理上疏导,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疙瘩,让他们快乐成长。如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要么因为家庭条件太优越,要么太贫困,在心理上存在优越感或自卑感,在行为上也表现异常,因此,及时的家访或电话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汇报,让家长或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适时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对老师或者班主任把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家长共享,以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佳合力。

五、师生融洽促和谐

在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有“童心”,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要“静心”,对尖子生要“细心”,对待优生须 “恒心”,对贫困生献“爱心”,对单亲子女靠“热心”,对务工子女持“耐心”,对智障学生有“怜悯心”。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两类特殊群体,学校特意为其选派了“教师家长”。同时,为了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愿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年来,通过以上措施,不但使那些隔代家长们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家长都增长了家庭教育知识,开创了我学家庭教育的新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我校八类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总结、改进和横向交流,我们相信,这些学生也一定会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之,我们在责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莫忘了思考怎样关注他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适度的环境。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请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怀更多关爱吧!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

第5篇 开展关爱守学生活动总结

1.开展关爱守学生活动总结

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是全社会的事,也是每个学校的事。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开展关注留守孩子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排除种种心理障碍,助长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的花名册。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5、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的第二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在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享受先;利用“六一”及艺术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6、给父母的一封信。

各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2.开展关爱守学生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区委关于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的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外出务工农民留守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和服务我镇留守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结合我镇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建设“留守学生之家”工作,现就开展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组织领导健全

为了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镇领导高度重视,以镇中心小学为主要阵地成立了“留守学生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下设学科教学组、生活指导组、安全管理组、后勤保障组),确定了一名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和十名班主任老师负责具体工作,并制定了“留守学生之家”管理、活动、卫生等制度,确保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顺利开展。

二、硬件设施完善

镇党委、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留守学生之家”硬件设施,使其配备相应的图书室、体育器材室、通讯室、娱乐室、兴趣室、心理辅助室等,使其成为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基地,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帮扶疏导全面

镇团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多次组织志愿者对留守学生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业、生活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帮扶。

1.建立了学校家庭联系制度。学校要求教师要重点做好留守生的家访工作,每月与留守生家长至少联系一次,促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班主任每周至少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或托管人联系,家长及托管人每月至少书信、电话与学校联系。班主任成为了心理咨询的行家里手,每一个办公室也成为留守生的心灵驿站。在教师中倡导了“温馨”教育、“赏识”教育,让“留守学生”感受学校、班级温馨的“家”的氛围。

2.建立了结对帮扶制度。一是学校组织教职工与“留守孩”结成对子,加强个别辅导,实行全程跟踪教育。二是组织同龄优秀学生与“留守孩”结对子,开展生活、学习互动互帮活动,帮扶效果较显著,留守学生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更加紧密。

四、学生档案健全

准确地掌握了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工作做到了实处,德育处通过各班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清楚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清楚留守学生的病史情况;清楚留守学生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通过摸底调查,整理和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做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七有”,即有常规制度,有工作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总结,有档案,有专人负责。

五、特色活动多样

(一)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学校开展美术、音乐、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平时以业余文体活动为主,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娱乐,如打篮球、打乒乓球、踢足球、读书、画画、学唱歌等。组织收看一些教育专题片,如《开学第一课》、《让生命充满爱》,并组织学生写观后感。同时在“留守学生之家”设立了一个专用信箱、专用电话,鼓励留守学生定期给在外面打工的父母写信、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加强同父母的情感联系与沟通。

(二)组织和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学校通过协调倡议为学校所有留守学生都找到了“代理家长”,各“代理家长”也认真当好“五员”,即道德教育辅导员、情感交流咨询员、健康成长指导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学校也经常组织开展德育教育以及其它一些传统教育活动,邀请德育教师给孩子们上德育课,教育他们在校要认真学习,在家要尊敬长辈,不辜负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将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三)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针对留守学生监护人年龄大、文化低、管教差等问题,学校把“留守学生之家”作为校外家长学校,开展家教知识的宣传和辅导。向留守学生的代理监护人和临时回乡的留守学生家长宣传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家教知识,宣传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帮助、指导他们提高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家教的科学知识和技巧,从而全方位担当起监护人的责任。

镇镇政府高度重视此项民生工程,此次活动,它不仅关乎全镇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同时也是建设和谐乡镇的重要环节。通过此次活动,“留守学生之家”的硬件设施更加完善,对留守学生的各项帮扶措施也更加成熟,为今后全镇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更加顺利铺平了道路。

3.开展关爱守学生活动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的确,孩子们在小时候本应该是在父母家长们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的,但是由于一些家庭的原因,导致了孩子们只能在单亲或者其他亲戚的照顾下成长,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言是一个不小的影响,所以说关爱留守儿童绝对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对于祖国的未来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毕竟孩子们代表了祖国的未来。为了让我们这些大学生体会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校组织了这次去乡村关照留守儿童的活动,这一次活动虽然只开展了一天,但就是这短短的一天,让不少的学生都受到了洗礼。

现在留守儿童的.人数占比已然不小,城市里稍微好一点,但是在农村里留守儿童却是十分常见的,相信不少农村出生的孩子们也都知道,在小时候,家里的长辈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大城市里面打工,逢年过节才能回来那么几次,然后假期结束之后又要匆匆的回去工作了。城市里的孩子或许没有怎么体会过这样的滋味,尤其是当我们上了大学之后,我们的身份仿佛就成为了外出打工的人,回家越来越少的人成为了我们。其实,多和家里人待在一起是大部分人的期望,谁不想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呢?所以,这一次去看望留守儿童其实就是找回一些曾经的记忆。

第6篇 乡镇小学有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范文

我镇是一个农业镇,所以我们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绝大多数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数寄托在远亲近邻家。就我们学校而言,共有学生483名,留守学生就有358名,占学生总数的74%。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2005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

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积极争取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扎实落实。

第7篇 乡镇小学有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我镇是一个农业镇,所以我们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绝大多数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数寄托在远亲近邻家。就我们学校而言,共有学生483名,留守学生就有358名,占学生总数的74%。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2023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

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积极争取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扎实落实。

第8篇 乡镇小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范文

我镇是一个农业镇,经济基础薄弱,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绝大多数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数寄托在远亲近邻家。就我们学校而言,共有学生483名,留守学生就有358名,占学生总数的74%。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__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4、开展“做爱心妈妈”活动,全校13名女教师和16名男教师爱人都分别对口帮扶2至3名留守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和父爱。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

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积极争取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扎实落实

第9篇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在这个炎热的七月,我参加了淮海工学院“携手明天,共享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赴灌云县下车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至7月15日的八天时间内,我跟随志愿服务团为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与慰问,宣传了上海世博知识、地震避险知识等。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渴望亲情,需要关爱。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服务,使留守儿童能在家或在校安心生活和学习,父母在外能安心务工,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工作如下:

1、为了全面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成长需求,我们分班进行细致地调查,详细记录每个儿童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其父母的姓名、电话及打工地址、其监护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丰富课余生活,定期开展活动。 为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每天下午放学后一个小时,孩子们可以在活动室里尽情地看书、下棋,一起在操场上打球、跳绳、。我们还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的兴趣爱好,特别成立了书法、绘画、手工、篮球、等兴趣小组。每周二、周四下午,,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报名参加喜爱的兴趣活动。

2、为帮扶儿童补习没有掌握的学习内容;学习之余,和帮扶儿童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教育他们怎样克服困难,学会自理;每年的“爱生日”当天,一起玩耍,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爱。 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详细做好家访手记,并与其监护人商讨措施,共同教育。 结合本地方特色和学生认知水平,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给予它们精神上的动力,培养他们拥有健康、阳光、自信的性格。

3、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利用发短信或打电话的方式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对方可以与孩子通电话的具体时间。这样,让孩子们在想念父母的时候,能够听听父母的声音,和父母见见面,让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找回亲情,感受到父母的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结合,共同教育。为此,呼吁各位家长配合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其父母每月与科任教师联系后,了解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再通过给孩子打电话或写信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排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确立学习目标,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充满自信。让远在异地的父母用亲情去感化孩子,用真爱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为了更好地让留守儿童父母能及时、如实地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及活动情况。定期将每个儿童近期好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在空间里公示出来,让老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互相进行沟通与交流。

4、举办留守儿童生日聚会 辛勤的努力,无私地付出,终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几年来,我没有让一个留守儿童出现辍学退学的现象,我们真心的付出,得到了真情的回报!它丰富着人文教育的内涵,闪烁着以人为本的光芒,绽放着创先争优的时代精神!

关爱留守儿童,我一直在努力!我的脚步不会停下,因为新盈人的脚下始终是起点!我们携手留守儿童再次出发,和爱心相伴,与阳光同行!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据学校调查,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亲情失落,心理失衡。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坚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松懈,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走近'留守学生',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防止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强化措施。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家访、校访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交流,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情况也在变。家访了解情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

二、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相对集中这一情况,我们在政教处建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每周2次为留守儿童开放,并提供学校长途电话给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亲通话。“留守儿童之家”常年有两名教师现场指导。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

四、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制度

我校把留守儿童分派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帮扶教师每月至少找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每月至少与其监护人交谈一次,每学期至少与其班主任沟通一次,并建立帮扶工作记录簿、帮扶成长记录簿。教师指导学习、关心生活,以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在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校安排了名热心、有爱心、责任心的教师孙莉老师作为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安全监护。今年学校开展的具体活动就有:“文艺活动、写字比赛、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真情告白”亲情电话等活动。

现在,在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总能看到留守儿童们在专心地看书读报、舒心地上网通话、开心地打球娱乐、耐心地听老师辅导教育,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

第10篇 关爱保护学生安全教育法规工作总结

2023年我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辖区派出所的积极配合下,我校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学校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周密部署,认真实施,扎实工作,确保全校师生安全,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充分认识学校安全的重要性,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切实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师生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

二、扎实推进学生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杜绝学生违法犯罪。

强化生理、心理卫生教育。心理疾病是导致青少年学生违反犯罪的主要因素。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关注,因此,加强对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近年我校通过讲座、报告、讨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访问参观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切实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去。实验证明,开展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大有益处。

三、抓好爱心工程,关心爱护弱势群体。

我校把关爱贫困生、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子女和学困生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1、开展“一帮一 一对红”互助活动,爱心送给学困生。 学困生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弱势群体,但往往由于成绩不理想而易被老师忽视。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每学期初,要求各校都对学困生进行调查了解,成立“一帮一”小组。让优秀学生和他们结对子,老师随时对他们的互助学习成效进行检测,对于提高快、效果好的进行奖励。

2、让“大手牵好小手”——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每学期初,要求各校组织班主任对父母不在身边或父母双亡的孤儿进行排查摸底后登记,并发动教师“献上一份爱心,帮助一名儿童”,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要求班主任老师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家访,对留守儿童从生活到学习上给予帮助,使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每天享受父母般的关爱,同时,也使那些身在外乡的父母们安心在外面工作。

四、建立健全家校联系机制,引导家长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抓实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努力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年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并通过设立“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建立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络、电话、校讯通等,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家长学校管理模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意识、自觉守法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

(1)开展法制教育、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本年度,根据学生特点,重点开展 “法律在我心中”主题系列活动,及时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2)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开学初邀请交警到我校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使每一位同学能够了解交通安全常识。我校还带领学生参观交警大队,通过听交通案例,看交通事故图片,是每一位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流行疾病的防控教育。开学初我校还邀请陕飞医院医护人员到我校展开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疾病防控等一系列安全教育,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1、抓责任落实,明确安全工作责任。我校领导深深认识到,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我校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学校与各处室、年级、班级明确学校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层层分解落实,明确安全责任及安全工作指标。为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党校长为组长、毕校长为副组长的创建“平安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安全领导机构,形成了安全工作一把手负总责,保卫科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的工作格局。学校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对安全工作督查整改。学校每个月都要进行全校安全工作拉网式排查,同时根据季节特点,抓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活动安全、疾病防控等工作。

2、抓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是学校安全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为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与自护自救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经常利用课堂、讲座、班队会、学校集会及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防溺水、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防雷击安全、防歹徒袭击、如何逃生与报警等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增强遇险时自救逃生等方面的能力。为了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视做好每年一度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减灾防灾”逃生演练活动。寒、暑假前学校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以此教育学生并请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游泳、游玩、交通、饮食等各方面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以有效防范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

3、抓制度建设,构建安全工作机制。为从制度上加强安全工作并抓好落实,重视学校安全建章立制工作,努力使学校安全工作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迈进,我校主要建立健全了以下制度:

(1)安全责任制度,每年与各年级组签定了安全责任状并层层分解。

(2)建立外出大型活动与校内重大活动申报审批制度。进一步明确师生外活动及校内大型活动审批各类工作机制,切实把好师生活动安全关。

(3)建立校园安全定期检查制度。规定每月进一次安全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

(4)建立、健全了各类安全事故预案,并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经常性地进行演练,使师生能遇事及时妥善处置。

第11篇 关爱保护学生安全教育法规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我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辖区派出所的积极配合下,我校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学校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周密部署,认真实施,扎实工作,确保全校师生安全,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充分认识学校安全的重要性,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切实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师生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

二、扎实推进学生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杜绝学生违法犯罪。

强化生理、心理卫生教育。心理疾病是导致青少年学生违反犯罪的主要因素。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关注,因此,加强对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近年我校通过讲座、报告、讨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访问参观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切实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去。实验证明,开展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大有益处。

三、抓好爱心工程,关心爱护弱势群体。

我校把关爱贫困生、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子女和学困生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1、开展“一帮一 一对红”互助活动,爱心送给学困生。 学困生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弱势群体,但往往由于成绩不理想而易被老师忽视。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每学期初,要求各校都对学困生进行调查了解,成立“一帮一”小组。让优秀学生和他们结对子,老师随时对他们的互助学习成效进行检测,对于提高快、效果好的进行奖励。

2、让“大手牵好小手”——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每学期初,要求各校组织班主任对父母不在身边或父母双亡的孤儿进行排查摸底后登记,并发动教师“献上一份爱心,帮助一名儿童”,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要求班主任老师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家访,对留守儿童从生活到学习上给予帮助,使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每天享受父母般的关爱,同时,也使那些身在外乡的父母们安心在外面工作。

四、建立健全家校联系机制,引导家长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抓实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努力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年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并通过设立“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建立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络、电话、校讯通等,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家长学校管理模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意识、自觉守法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

(1)开展法制教育、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本年度,根据学生特点,重点开展 “法律在我心中”主题系列活动,及时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2)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开学初邀请交警到我校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使每一位同学能够了解交通安全常识。我校还带领学生参观交警大队,通过听交通案例,看交通事故图片,是每一位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流行疾病的防控教育。开学初我校还邀请陕飞医院医护人员到我校展开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疾病防控等一系列安全教育,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1、抓责任落实,明确安全工作责任。我校领导深深认识到,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我校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学校与各处室、年级、班级明确学校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层层分解落实,明确安全责任及安全工作指标。为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党校长为组长、毕校长为副组长的创建“平安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安全领导机构,形成了安全工作一把手负总责,保卫科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的工作格局。学校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对安全工作督查整改。学校每个月都要进行全校安全工作拉网式排查,同时根据季节特点,抓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活动安全、疾病防控等工作。

2、抓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是学校安全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为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与自护自救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经常利用课堂、讲座、班队会、学校集会及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防溺水、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防雷击安全、防歹徒袭击、如何逃生与报警等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增强遇险时自救逃生等方面的能力。为了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视做好每年一度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减灾防灾”逃生演练活动。寒、暑假前学校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以此教育学生并请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游泳、游玩、交通、饮食等各方面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以有效防范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

3、抓制度建设,构建安全工作机制。为从制度上加强安全工作并抓好落实,重视学校安全建章立制工作,努力使学校安全工作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迈进,我校主要建立健全了以下制度:

(1)安全责任制度,每年与各年级组签定了安全责任状并层层分解。

(2)建立外出大型活动与校内重大活动申报审批制度。进一步明确师生外活动及校内大型活动审批各类工作机制,切实把好师生活动安全关。

(3)建立校园安全定期检查制度。规定每月进一次安全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

(4)建立、健全了各类安全事故预案,并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经常性地进行演练,使师生能遇事及时妥善处置。

第12篇 2017年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总结范文

2017年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我校根据学生的家庭、学习、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八类学生,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采取了以“特殊群体学生与老师结对”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习惯予以全方位关注,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现就我校特别关注的学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班级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将所有特别关注学生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二、实行学生成长与老师结对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结对老师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结对老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老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学生

成长结对老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老师们采取深入班级、深入学生,通过积极家访、个人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身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在特殊学生群体班级内开展结对子活动,如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与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结成对子,健康强壮的学生与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结成对子,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适时激励树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特殊群体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导师们走进这些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每个学生都是要求上进的,特殊生也不例外,对学习特别优秀的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进步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如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心理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自负、情绪化、集体合作意识不强、对班级关心不够等等,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一颗平常心、增加适当的挫折教育、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激励他们,增强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励是一种动力,无论对哪类学生,不管是学习困难生,还是优秀生等,对他们每天的表现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们那怕点滴的进步和闪

光点,对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有成绩不抹杀,有缺点不掩盖,爱之有度,严之有格,使这些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四、沟通思想争自强

特殊学生群体思想较为复杂,精神压力大,为全面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学校要求每位结对老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从心理上疏导,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疙瘩,让他们快乐成长。如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要么因为家庭条件太优越,要么太贫困,在心理上存在优越感或自卑感,在行为上也表现异常,因此,及时的家访或电话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汇报,让家长或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适时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对老师或者班主任把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家长共享,以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佳合力。

五、师生融洽促和谐

在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有“童心”,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要“静心”,对尖子生要“细心”,对待优生须 “恒心”,对贫困生献“爱心”,对单亲子女靠“热心”,对务工子女持“耐心”,对智障学生有“怜悯心”。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两类特殊群体,学校特意为其选派了“教师家长”。同时,为了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愿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年来,通过以上措施,不但使那些隔代家长们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家长都增长了家庭教育知识,开创了我学家庭教育的新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我校八类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总结、改进和横向交流,我们相信,这些学生也一定会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之,我们在责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莫忘了思考怎样关注他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适度的环境。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请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怀更多关爱吧!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

第13篇 乡镇小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些工作,尽量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

1、从2023年秋季起,办起了学生食堂,主要解决留守学生的午餐问题。

2、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或父爱。

3、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使留守学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亲情与温暖的同时,与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4、开展“做爱心妈妈”活动,全校13名女教师和16名男教师爱人都分别对口帮扶2至3名留守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爱和父爱。

5、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我们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和关心好在家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我们还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写信,做到一个周打一次电话,半个月写一次信,通过电波、信件这些媒介,传达亲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或是俳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

监护人是其他亲属的,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与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长辈或亲属监管不力,因而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现在农村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孤军奋战,显得孤立无援,苍白无力。

基于上述原因,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对策浅探: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关注留守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平等对待他们,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爱。还可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引导其健康成长。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建议家长节假日尽量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积极争取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两厅”,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扎实落实

《关爱学生总结(优选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