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大全 > 总结报告
栏目

13年度新闻实习报告总结 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3-19 热度:36

13年度新闻实习报告总结

第1篇 13年度新闻实习报告总结 1450字

13年度新闻实习报告

我在香港《文汇报》港闻部实习,采写本地新闻。每天都要在香港不同的地方跑来跑去,我有机会认识香港的社会民生,同时也在与同行的学习和竞争中,品尝到记者生活的酸甜。

实习中的收获,是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做好新闻工作。在独立采访的过程中,我从其他报社的“行家”(记者)那里学到很多,比如如何提问题,如何判断新闻价值,如何抢占拍照位置。

回到报社要向编辑报告当日采访的主要内容。编辑会根据新闻的特点,告诉我如何抓住新闻的亮点去写。稿件经编辑修改后,我会分析编辑为何这样改自己的稿件。第二天再看看其他报纸对同一件新闻如何报道,他们挑选了什么特别的角度,有什么的信息,为什么自己没能采访到,同样可以领悟到许多。

实习的另一个收获,是认识了许多同行。报社的同事给了我很多照顾,大家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平时采访中也认识了许多其他报社的记者。大家有时采访完会一起去吃个饭,谈谈刚才的新闻,聊聊彼此报社的情况,也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日后的交流和合作。

另外,采访也让我了解到香港的社会。我做的新闻比较偏重于民生,在对这些香港最草根的居民的采访中,我看到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有其民主自由的风气,也有其繁华背后的另一面。对香港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以后对港澳问题的分析,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

香港媒体印象

免费报纸“三国”混战

在香港见到三份免费报纸的激烈竞争,折射出这个城市的报业市场仍是活力十足。

香港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私人投资的免费报纸《am730》于7月30日创刊,在地铁和商业区免费派发。而就在半个月前,星岛新闻集团刚刚推出免费报纸《头条日报》,其首阶段派发量为每日40万份,超过在港有三年历史的免费报纸《都市日报》。

今年上半年,香港免费报纸市場還是由《都市日报》独霸天下。它由瑞典传媒集团kinnevik于__年创办,于周一至周五在地铁沿线免费派发。目前发行33万份,每期40版,主要为国际、香港、中国大陆新闻,还有娱乐、文史的副刊。

如今每天早上九点前,只要你走入香港地铁,分文不花,就可以手握三份报纸。

报业利润引发激烈竞争

香港去年全年广告业收入120亿港元,报纸占30%,《都市日报》就占了3%。今年前5个月,《都市日报》的广告收入上升了25%,达2.57亿港元,在香港报纸中排名第六。这样的盈利机会在香港绝对不会被放过,因而刺激了其他免费报纸的诞生。如今3份免费报纸的发行量相加达到约100万份,无疑将冲击目前香港的传统报纸结构,抢占原有的广告市场。

市场成熟仍然大有天地

香港报业市场本已非常成熟和稳定。市民报纸有《苹果日报》、《东方日报》、《太阳报》三足鼎立(后两者同属东方报业集团),强项是本地新闻,标题文字煽情,图片刺激眼球,充斥各类新闻,但深得普通市民喜爱。发行量的《苹果》达到60万份左右。另外,发行量较小的市民报纸还有《成报》和《新报》;

《明报》和《星岛日报》面向知识分子,强项是教育、房地产,关心环保和医疗,报道较为客观中立,具有大报风范;

《文汇报》、《大公报》和《香港商报》是爱国报纸,内地新闻较多,如文汇报在内地设有三十多个记者站,是香港市民了解内地的窗口;

《经济日报》和《信报》立足经济和财经类报道,英文报纸则有《南华早报》和《英文虎报》。

免费报纸的进入,能在香港报界掀起波浪,显示这个城市的报业还相当有活力。有人说内地的报刊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饱和;面对网络的冲击,有人对平面媒体失去信心,我看未必。放开视野,抬高眼界,内地报刊市场还是广阔的空白,留待我们去大展拳脚。

第2篇 大学生报社体育部新闻实习总结 2350字

很早就想实习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和时间,假期的时候又有点懒,不想出来,而在校的时候又没时间,一直拖到现在,也没出去实习一下。

看到别的同学都出去实习了,我感觉也是有点不好,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在暑假的时候出来实习了,联系好地方了,就等着假期的到来了

我是__都市报体育部实习的,汶川大地震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体育新闻很少,甚至体育,娱乐版全部停刊,在那几天里,我一直埋怨自己选错了部门,要是在社会部那该多好,现在在肯定会很忙碌的,这时带我的刘老师就跟我说:其实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虽然现在体育新闻不多,但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看一些体育方面的书,充实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在过一段时间就是欧洲杯了,但你对欧洲杯却不了解,也刚好可以借此机会恶补一下,到时采写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些。

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让人感觉既漫长又短暂,而这次实习的经历也是既难忘又充实。回顾走过的点点滴滴,让我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也让我对新闻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实习不仅增长了我的社会阅历,拓宽了我的社会实践面,也提高我的新闻采编和采写能力。在此,我想谈谈我对此次实习的一些体会和自身的一些不足的地方。我的体会:

第一,做好采访计划和采访笔记。

访前准备和采访计划是一个采访进行前不能不重视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只有这样,我们和采访对象才会有更多的交流,也才有可能挖到独家和更深层次的报道。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

第二,写作时要先思考再下笔。

刚开始的这个阶段,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习采访技巧和老师们对新闻的理解和对体育赛事的见解,得向老师多提问题,也要多听听他们那些比赛的看法,看看他们是从哪个方面和角度报道的,在下笔之前,要想清楚自己这篇报道的主题是什么,只有确定了主题,理顺了思路,写稿子时自然会很快很流畅。

第三,勤劳 勤学。

要到的最早走的最晚。赶在老师之前先去领当天的报纸,然后可以打扫一下办公室的卫生,之后再看看当天的报纸,看看和老师昨天一起采写,当天见报稿子,看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笔记本上作记录,然后请教老师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并找出其它报社的同源新闻,仔细对比一下,看哪个写的比较好,到底是好在那里的。这样也可以了解自己在这方面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对比才有发现。还有就是要主动与老师交流,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对于不懂的问题和知识及时的问老师,或者查资料。这样才便于自己更快的进步。腿勤、嘴勤、耳朵长,是当记者的基本素质。因为我是实习生,我是来学习的。所以我就必须要勤快和勤学。

第四,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认真的态度。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的很对。就体育新闻而言,首先要懂得一定的专业术语,其次,对于各种的体育活动也得有所了解。

不足之处:

知识上的缺乏,尤其是体育赛事方面的知识。因为这次是在体育部,以前对体育赛事不是特别的关注,导致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无从下手,后来一端时间,通过看比赛,翻阅书籍和老师的指导,才慢慢的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知识。我觉得在以后应该对于各个方面都要关注,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知识是要在平时生活中慢慢积累的。

1,理论和实践出现脱节。感觉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时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采写中去。同时也能明显的感受到,学校里面学的新闻理论还是很有用处的。

2,采访技巧和提问技巧的不成熟,在采访中,常会感觉自己的问题很直白,好象不会转弯一样,有时甚至感觉很生硬,所以,在提问的技巧上面,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多下功夫。

3,文章的深度不够,尤其是评论性的文章。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自己大学期间学习到的新闻理念和新闻业务有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认识,在三秦都市报体育部短短一个月的实习,让我更清晰认识到记者的工作和媒体工作概况。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也对自己有了进一步了解,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回校后现实的计划和打算:

1、树立信心,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平时感觉自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在采访中,我感觉很多时候自己还是有点放不开,不敢大胆主动的提问,也不敢将自己不同的见解说出来。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也要抓住机会,好好锻炼自己!

2、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课业外大量扩充知识面,提高自己作为一个准媒体人的素质和涵养。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和采访对象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平时多看些书,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学校的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知识资源,所以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实习对于我们这来说,是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是一个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新闻实践联系结合起来的机会;是我们走进生活,接触社会,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们都希望通过实习来提高自己的实地采访能力和写作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以后的我还要继续提高自己的文采,博学多才,要做一个博学多能的全才型记者,这才是我想要的,在写稿子的时候,做到下笔如有神,写起什么样类型的的文章都可以信手拈来,这是最好的记者。

现在的我虽然还不是记者,可是我觉得我有做记者的潜质,现在的记者已经不是以前那样的兽人羡慕的行业了。太多的记者炒作文章,博取浏览量,瞎猜胡写一些垃圾文章来糊弄人,已经把记者这个行业圈都给抹黑了。我已经会遵守记者行业的基本准则,不会胡写一些垃圾文章,我想我会做到的!

第3篇 大学生暑假都市报体育部新闻实习总结 2550字

9-2110:20:14

实习对于我们这来说,是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是一个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新闻实践联系结合起来的机会;是我们走进生活,接触社会,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们都希望通过实习来提高自己的实地采访能力和写作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我是5月19号进入三秦都市报体育部实习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体育新闻很少,甚至在19号到22号,体育,娱乐版全部停刊,在那几天里,我一直埋怨自己选错了部门,要是在社会部那该多好,现在在肯定会很忙碌的,这时带我的刘志强老师就跟我说:“其实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虽然现在体育新闻不多,但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看一些体育方面的书,充实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在过一段时间就是欧洲杯了,但你对欧洲杯却不了解,也刚好可以借此机会恶补一下,到时采写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些。”

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让人感觉既漫长又短暂,而这次实习的经历也是既难忘又充实。回顾走过的点点滴滴,让我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也让我对新闻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实习不仅增长了我的社会阅历,拓宽了我的社会实践面,也提高我的新闻采编和采写能力。在此,我想谈谈我对此次实习的一些体会和自身的一些不足的地方。

●我的体会:

第一,勤劳 勤学。

要到的最早走的最晚。赶在老师之前先去领当天的报纸,然后可以打扫一下办公室的卫生,之后再看看当天的报纸,看看和老师昨天一起采写,当天见报稿子,看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笔记本上作记录,然后请教老师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并找出其它报社的同源新闻,仔细对比一下,看哪个写的比较好,到底是好在那里的。这样也可以了解自己在这方面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对比才有发现。还有就是要主动与老师交流,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对于不懂的问题和知识及时的问老师,或者查资料。这样才便于自己更快的进步。“腿勤、嘴勤、耳朵长,是当记者的基本素质”。因为我是实习生,我是来学习的。所以我就必须要勤快和勤学。

第二,做好采访计划和采访笔记。

访前准备和采访计划是一个采访进行前不能不重视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只有这样,我们和采访对象才会有更多的交流,也才有可能挖到独家和更深层次的报道。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举个例子来说,那次,王军霞来西安领跑2023安利健康跑,因为我是临时接到的通知,很匆忙的赶了过去,也没有准备,所以就失掉了依次很好的提问机会,直到现在对我而言着还是一个遗憾。

对于刚刚才开始实习的我们来说,采访中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或许老师在采访中不会记太多的笔记,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着很丰富的经验,而对于刚刚起步的我们来说,笔记对于后来的写作是大有作用的。

第三,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认真的态度。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的很对。就体育新闻而言,首先要懂得一定的专业术语,其次,对于各种的体育活动也得有所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刚好是欧洲杯,所以在此之前,我就做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准备:关于足球的比赛规则,以前欧洲杯的一些资料……(因为在这之前我对足球是一无所知),在比赛的那段时间,我经常凌晨起来观看比赛,仔细听解说员的解说,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就做记录,第二天再问老师,就这样,慢慢的就感觉进入正轨了。让我感觉兴奋的是,6月21号德国和葡萄牙那场球赛的稿子,老师只改动了几个关联词和几处用词不太恰当的地方,就刊发了,还有荷兰和俄罗斯的前瞻也如此。虽然和老师的稿件相比,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明显要比刚开始看比赛写稿子要好的多了,这也让我更加有了信心!

第四,写作时要先思考再下笔。

刚开始的这个阶段,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习采访技巧和老师们对新闻的理解和对体育赛事的见解,得向老师多提问题,也要多听听他们那些比赛的看法,看看他们是从哪个方面和角度报道的,在下笔之前,要想清楚自己这篇报道的主题是什么,只有确定了主题,理顺了思路,写稿子时自然会很快很流畅。

●不足之处:

知识上的缺乏,尤其是体育赛事方面的知识。因为这次是在体育部,以前对体育赛事不是特别的关注,导致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无从下手,后来一端时间,通过看比赛,翻阅书籍和老师的指导,才慢慢的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知识。我觉得在以后应该对于各个方面都要关注,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知识是要在平时生活中慢慢积累的。

一,采访技巧和提问技巧的不成熟,在采访中,常会感觉自己的问题很直白,好象不会转弯一样,有时甚至感觉很生硬,所以,在提问的技巧上面,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多下功夫。

二,文章的深度不够,尤其是评论性的文章。

三,理论和实践出现脱节。感觉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时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采写中去。同时也能明显的感受到,学校里面学的新闻理论还是很有用处的。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自己大学期间学习到的新闻理念和新闻业务有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认识,在三秦都市报体育部短短一个月的实习,让我更清晰认识到记者的工作和媒体工作概况。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也对自己有了进一步了解,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回校后现实的计划和打算:

1、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课业外大量扩充知识面,提高自己作为一个准媒体人的素质和涵养。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和采访对象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平时多看些书,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学校的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知识资源,所以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3、树立信心,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平时感觉自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在采访中,我感觉很多时候自己还是有点放不开,不敢大胆主动的提问,也不敢将自己不同的见解说出来。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也要抓住机会,好好锻炼自己!

4、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尝试多写一些新闻稿子,多思考,多练习。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

5、要不怕吃苦。“千淘万漉虽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

第4篇 2023年暑假新闻专业认知实习总结 3850字

暑假新闻专业认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目的和意义:为了让我们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体验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实际生活以及媒体的业务运作,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悟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后就业的职业工作内容和性质等实质性内容,学校安排我们12新闻班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认知实习。

20__年2月22日-7月24日这段期间,我被安排在“合肥晚报-服务热线”进行实习工作。20__年8月2日-8月26日期间,自己联系,在《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站进行实习工作,开始了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习结束,回想起在暑假实习的那段日记,心里感触颇多。

实习过程

一、初到报社——懵懂

第一次道报社时6月22日,我跟班里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去合肥晚报广告部报到。因为是第一次去,里面的人我们都不认识,里面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中,我们几个人都在那狭小的办公室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觉得自己实在是多余。下午的时候,孙处把我和胡同学叫去,说“服务热线”那边也缺人,问我们可愿意去,想想自己在这边也实在是“多余”和那边的“缺人”,和学校说的“服从报社安排”的叮嘱,我和胡同学去了“服务热线”那边,开始了在“服务热线”为期一个月的接热线的实习内容工作,就这样懵懵懂懂的开始了我的暑假认知实习。

二、实习生活初期

实习的前两天,马主任说我们主要是了解工作内容,学习一下陈姐和郭姐是如何接热线的,同时要熟悉和准确了解服务内容和服务价格等工作细节。

两天之后,正式上岗。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挺新鲜,但是时间一久就没耐心了。但是马主任说接电话时一定要热心、真诚和耐心,因为也许我们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到晚报社的声誉。在本着不给晚报社丢脸,不给学校丢脸的“工作态度”,我在那认真踏实工作了一个多月。我知道。即使遇到“服务热线”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的宗旨就是让读者和客户满意。

有好几个都是因为对服务内容不太清楚,让客户在电话那边等了好久,实在是很过意不去啊。渐渐地我知道只有熟悉工作内容和条款,是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的那种,才能真正的帮助读者和客户,更好地为读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和细心,读者和客户的需要时半点马虎不得的。

三、心得小结

其实在“服务热线”的那段日子,虽然渐渐地实习的内容也熟知了,得心应手了,但是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不甘心和觉得委屈。看到报纸上班里同学熟悉的名字出现在篇新闻报道中,听他们说自己跟跑新闻的经历,我心里实在是羡慕,觉得他们好充实,真的把两年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了实习实践中了。我把我的心里的真实的想法告诉了黄老师,黄老师耐心的开导我说:“哪种实习不是一种认知呢?”也许我没有学到采写新闻的技巧。但是步入了社会就会有所收获的,而这种经验和收获也都会是一生受益的,是隐性的,但是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用的着的。一番话,让我心里平衡多了,我的实习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收获了。

四、转战站

在“合肥晚报”实习了一个多月后,我觉得我没有给单位、学校和我自己丢脸,同时我也很清楚,我知道,我来实习认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学习和自己专业和以后就业有关的东西,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于是离开“服务热线”后我有了打算:一是好好“修炼”一番,把底子打好,泡图书馆,多积累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而是自己好好找,联系其他媒体实习单位。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___报》安徽站提供实习生岗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打电话过去,老总很礼貌地说“那你先来登个记吧”,我心花怒放!

8月2日是我在《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站实习的第一天。由于之前实习过,所以我去办公室的时候很自然地先从基本的打扫卫生开始,然后熟悉电脑文件和办公文件等,翟站长看我如此“自觉”,微笑着说“小丫头,不错嘛,好好干,才来的时候也许有点不适应,别紧张啊,呵呵……”其实,我这次心里一点也不紧张,心里还感觉甜甜的。看来,在合肥晚报的实习还是有收获的。

《中国食品质量报》是国务院下属的机关党报,监督和管理全国食品质量安全,规范国家食品企业行业,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按照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范健全食品行业。

在站实习的日子里也算轻松,每日在电脑里看看文件,发发稿子,打打稿子,基本的工作流程和一办公室文员是差不多的,因为全国性的报纸的信息量和信息源都是无限宏大和宽广的,其登报的文章的重大性和其内容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其新闻定向准确、细致,同时也有点窄,于是在站的日子里发的新闻稿质量可嘉,数量不多。

五、牛刀小试

实习的第五天,我就被安排和站里的刘一起去外出采访,主要是出差参加一啤酒企业在天长市的奠基仪式,临走前,翟站长对我叮嘱说“小慈啊,这是你第一次出差,一定要学会多观察,细心点,做新闻的一定要有的就是敏锐,的新闻敏感,还有基本的设备要学会使用,照相机,摄像机之类的没事的时候就多琢磨琢磨,刘带着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学会学习,出差回来,就由你主笔写这篇新闻稿,练练笔……”一番话说的我心里暖暖的,手里痒痒的,同时也自信满满地。

事实与自己的想象还是有点差别和出入的。我以为所有的新闻素材都要自己挖掘,原来“出差”只是去吃个饭,参加仪式,然后主办方把资料给我们,我们再回去根据所给的资料写“新闻稿”,太格式化了,没有挑战性,不由得让我这个对“采访”颇有好奇的“小牛”心里凉了一大截。

回来的半天,根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写了类似于宣传稿的新闻稿。翟站长稍作修改后发到了北京编辑部。没想到。两天之后真的在《中国食品质量报》上看到了自己写的稿件,那种兴奋时无以言表的,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甜甜地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虽然我写的稿件类似于宣传稿,也有一种浓浓的“新闻腔”,可是牛刀小试带来的喜悦还是无法阻挡的。我知道,向来是“无冕之王,”针砭时弊,为国为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的这篇“小豆腐块”道那样的境界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呢。也许,甚至在好多人眼里是不屑一顾、不值得一提的,但是,我知道,我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后面的困难在所难免,但是也无所畏惧了。

在站,我只实习了短短的25天。在这短短的25天里,我学到了一生都受用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从书本上也是学不来的。翟站长对我很不错,教会了我很多受用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刘对我很关心和照顾,谢谢翟站长和刘!

六、实习心得体会

两个月的实习,期待过,失落过,委屈过,奋斗过,笑过也哭过。这两个月真的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在学到东西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知识储备远远不够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眼高手低的毛病也一直存在,并一直努力克服中深深体会到踏入社会的辛酸和我无奈,理解和领悟新闻工作者的辛苦和不易。实习结束了,但是我觉得我们要走的路还长着呢。实习结束了,学习还一直在进行中。

想感谢的人很多,指导老师黄老师的一番话:出门在外,几件事叮嘱一下。一是要有礼貌,二是要有耐心,坐得住冷板凳,三是要勤快,能跑能写还犹如在耳边。包括在台风期间发的注意安全的短信,都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谢谢黄老师!也谢谢实习单位的各位领导,在心里由衷的说一句:谢谢!

很快的,署假又过来了,面对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活,想着刚刚过去的最后一个署假,紧张沉默之后的是感慨。印在脑海里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的深,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

国际货运代理人历来被称为“运输的设计师”,“门到门”运输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国际货物运输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通晓国际贸易环节,精通各种运输业务,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业务关系广泛,不论对于进出口货物的收、发...

尊敬的各位领导:您们好!首先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次交流实习的机会,同时也非常荣幸能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在交流实习期间,让我真正感受到了vk的热情和主动,也让我感觉到了作为安全管理员肩上所担的责任之重。

不知不觉,已经在__啤酒有限公司工作8个月了。虽然很怀念在学校捧着书本的学生时光,但是来到了工作岗位,我翻开了另一本书,开始了新的学习。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前言法院是中国司法活动的核心机构,它有着严谨的运作体系和程序,是掌握司法裁判的神圣所在。大三暑假利用放假的时间,我去了__法院进行专业实习,这次很认真的踏踏实实在法院实习,一来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多一些阅历;二来是...

一、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中。

为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以支农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于__年1月15日同其他10名同学组成一个团队一同前往___生态园有限公司给那里的一个农户和技术员介绍一种来自德国的有机种植园的植物生长强壮剂---碧护。

第5篇 新闻学网络传播方向班级实习总结 5200字

大三下的专业大实习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特色之一,其实习期之长,与实际工作的接近性都是其他院系难以望其项背的。这阳因为新闻学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不公对各种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极高的要求,而且极强调经验的作用,所以实习环节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次专业大实习不仅是对学生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更是学生了解、步向社会的过渡。

可以说,从入学伊始,对大三下的专业大实习,学生就期待着,憧憬着,也惴惴不安着。不仅仅是因为渴望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究竟学到什么,能做到些什么,更因为这次的实习意味着学生期待以久的真正独立,在陌生的城市,自己租房、做饭、工作,就像真正的大人(社会人)一样被看待。

终于,在2024年的年初,怀着不同的心情,本班20名同学陆续奔赴媒体发展相对成熟的广州、深圳、北京、武汉四个城市的16家媒体,开始了自己的专业大实习。本次的实习单位包括报纸和电视两大媒体.

在实习期间,同学们积极与老师交流,主动寻找新闻线索,为自己创造机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共发表新闻作品近900篇,其中包括约1头版头条新闻,近40篇头版;参与制作新闻节目26期,累计432分钟,圆满完成了学院要求的实习任务,不少同学表现出色,充分体现了武大新闻人的能力和精神面貌。

由于实习的单位都是地方或全国有影响力的媒体,在同学们发表的新闻作品中,不少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重大事件的文章都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在《南方都市报》实习的黄敏同学,在4个月的实习期内发表了170多篇文章,近20万字,其中包括《广州划大调整,各区面临人事变动》、《人大议案条例今日表决》、《“电荒”广州首季损失100亿工业产值》、《广州投资1。5亿专项金助推金融业》、《800吨钢梁压断广深铁轨》、《印尼客机白云机场爆胎》等10余篇头版条。她还参与了全国两会、广州划调整、广州“电荒”、广州设立专项金助推金融业等重大新闻事件的跟踪报道,在广州及整个珠三角地区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关于广州区划调整的《广州划大调整,各区面临人事变动》等系列报道,发表后在社会上激起了热烈反响,一时成为城内焦点,读者来信和来电共有上百宗,更被南方网等多家电子媒体转载。此外,与经济相关的《“电荒”,广州首季损失100亿工业产值》、《广州拟投资1.5亿专项金肋推金融业》等报道,作为当天的全城产生了极大反响,对各种短期内的经济措施调整及市场自身的调节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深圳商报》实习的李秀芳同学,参与报社几项专题制作,如3.15、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等大型专题,也有诸如《深圳养个孩子需要50万元》、《深圳二手车交易日均200辆》、《千方百计保供电》、《掂勺掌锅年薪上百万》等全版专题报道和其他一些动态的跟踪报道。学会如何在纷繁的各种信息中整理出头绪,按照自己抽出来的“线”去客观公正的选择信息。新闻报道讲究的是多方取证,真实的记录。可是对于学生这些新入行的实习生来说,真实地记录和找准要害往往不能两全其美。如果多方的信源之间的信息是冲突的甚至对立的,我往往会卷入到他们的纷争中去,不自觉地扮演一个争论者的角色而不是旁观者的角色。

在北京实习的同学,也许在文章的数量上不及在广州、深圳的同学,但质量上可是毫不逊色,她们大多有自已策划选题、采访、写作的独立署名文章,更全面地涉及到了记者的各方面的工作。其中,在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实习的朱维同学,发表的1文章就有1是独立署名,其中,更有是单独署名。在《经济日报》实习的张淑君同学自己搜索资料、独立采写完成了海报行里有商机》、《开家情侣服饰店》、《京城马连道 荼香万里》等文章,还写出了《北京绿卡的魅力有多大》、《京津城际轨道块开工了》、《外来生物入侵,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等获社内外好评的文章。

在这次专业大实习中,同学们不仅广泛参与了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房产新闻、健康新闻等各种类型的新闻,而且除了常规的新闻策划、采写、编辑活动外,还有些同学进入了报纸的调查或经营管理部门,更全面透彻地了解了媒体的经营管理。如在《中国青年报》实习的罗婷同学,进入的就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她参与的《环境调查报告》、《十大关键词》。、《独生子女调查报告》等数篇作品,在内容的选择上紧扣社会关注的热点,被媒体广泛转载,还获得了中青报三月人参读者提名“印象最深刻的记者”之一。郑华珍同学起初也是被分到《南方都市报。的战略发展部,参与了第__届“华语传媒大奖”有筹备工作等。此外,在《新快报》房产新闻部的姚静然同学,在《经济日报》实习的冯欢同学,都曾为楼盘广告做过文案。在《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的张迪同学亲历了“财富‘栏目的消亡,认识到;1)在业已没有了“超额剩余价值”的媒体,内容不能独立于其它版面足可以构成致命的伤害;2)报道不能简单的停留在事实表面的一层;3)报纸必须以新的内容吸引读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普通的新闻文章之外,还有一些同学,如《经济日报。冯欢,《南方日报》的朱山花都参与了内参的写作,冯欢同学更是有1/3的文章都内参。

同学们的优秀表现获得了报社领导和老师们的首肯,大部分同学都被认可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指导老师的工作,顺利完成任务之余,还能主动寻找选题,具备独立策划新闻、采访、编辑的能力,其中,黄敏、罗婷、戴琦、赵丽娜等同学还被评价为已经拥有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此外,不少同学,如赵丽娜、周新宇、李进、冯欢等同学在完成实习返校后,还主动联系《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武汉晨报》、湖北经视等媒体,积极寻找第二次实习的机会,而且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实习。

这几个月的实习期虽然短暂,但同学们的收获却是颇为丰厚的。学生相信,实习之后,学生能够胜任更加专业化的采访任务了。

首先,大家熟悉了基本的新闻业务和新闻流程,对如何发现新闻线索、如何判断新闻价值、如何通过文字将新闻事件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等能力都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对很多同学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一把所学的新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再学习的过程,不少同学不仅通过这次实习在社会生活的历练中积累了经验,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而学生网络专业的优势也在实习中得以体现:it 已经成为报纸不可或缺的板块,有相关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找到“新闻眼”网络知识还使学生在实习时的眼界更加开阔,搜索新闻线索和相关背景资料更方便。张迪同学也说:“之前,我一直在徨惑,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专业知识空间会有什么用?特别是网络知识:比如网络传播概论、计算网络原理、java等等。实习时有机it 版,代替有事离开的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开始时记者很担心我不懂it 知识,可等参加发布会时听到tom的管理者,华体网的总裁谈网站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前景时竟然感到如此亲切,之后在采访ibma推出的针对中心企业管理的系统后写出it 新闻,虽然没有发表,却无疑证明了网络新闻的价值和优势。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网络的相关知识势必成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面学生已经提前完成了功课,学生逐渐体会到网络新闻专业的优势在于理工科知识和新闻的写作结合,当it 已经成为经济中一项重要支柱时,相关的信息传播就有了对有综合有力新闻人才的需求。”

不仅如此,此次实习还增加了学生对新闻工作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实习之前,虽然学生在校以“新闻人”自诩,但并没有真正体验过记者的生活,对这份工作的认识,就像朱山花同学形容的那样,“原以为记者们就是一群步履匆匆的工作狂”,实习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明白了“记者”的内涵。几乎每个同学的实习都有是从“挫折”中开始的:或者在报社看报,很难得采访和写作的机会;或者“奉旨逛街”——顶着太阳找新闻线索;或者在获得采访任务后因为经验不够,被采访对象拒绝没有完成任务。

突破因境的方法,各个不同。李肖璨同学说;“通过参加部门例会,我开始了解老师选题的方向,并能够跟老师谈自己的想法,也正是通过交流,使用权我更快的适应部门的规则。实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表现的过程,在选题会上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是不正确的,也能提高你对事物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实习,只有交流,才能获得一些意外的机会。”

张淑君同学的经历,正是主动争取机会,一步一步获得编辑的信任的典型过程。她到《经济日报》后,首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看报,不仅将几个版面的语言风格、涉及的内容、报道的角度等等都铭记在心,而且特别留意以往实习生的文章,暗自比较,看哪些题材自己也许可以操作,哪些又是自己还需要学习的地方。在对本部门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留意到财富版有一个‘财富新闻眼’的栏目,每次这个栏目都发布一些篇幅度短小,有关市场和经济的新资讯。我花了一天在北京最繁华的商铺逛来去,终于发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资讯,第二天就把稿子交给了财富版的责任编辑王普老师。她看了我的稿子觉得很有新意,于是登了出来。谁知竟然有很多读者打电话来询问这些新资讯的详细情况。”

由此,她获得了王晋老师的信任,得到了第一个机会——写“创业故事”,完成了第一次飞跃——“创业故事”属于中等篇幅。我抓住了了该类故事的特点——报道普通老百姓的成功创业之路,点子要新,故事要生活泼吸引人,利用平时所学的搜索引擎技术,在茫茫网海中大搜特搜,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发现了有用的线索。她自己约稿,采写,独立完成了《海报行里有商机》和《开家情侣服饰店》两篇文章。由于她对财富版特点揣摩的比较准确,文章观点、结构、语言等都十分切合责编的需要,所以王老师看了后几乎一字未改就刊登了。文章刊登后,又有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询问详情,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顺利通过了考验,取得了王老师的进一步信任,她开始涉足财富版的重头戏——“关注商街报道列”“关注商街报道列”是受到报社内外一致好评的一个栏目,它关注中国国内各地的的商业街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希望通过展现这些商业街的新衰成败,控讨他们的发展之道,给读者带来警示和启发。这个系列报道已报道了北京王府井、秀水街、大栅栏,郑州德化街,武汉汉正街等十几条国内知名商街,而这次交给她的任务是休写刚获得“中国特色商业街”美誉的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这条街在5、6年前还是一条连打的都困难的地方,而如今已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的华北地区的茶叶集散地。她搜索到大量的资料,通过采访有关人士、政府官员,实地采访马连道茶城、大小商户和顾客,写出了《京城马连道 茶香飘万里》。以全面的角度详尽的报道了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的历史、发展迅速的原因、实际的现状、商户和顾客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对该街道的管理和未来的发展企划,成功地完成了这次采访任务。

她所做的一切,都在报社姜波主任的关注之下。她的表现,让姜主任觉得,这个学生进步很快,可以尝试“大稿”了。于是他亲自交给淑君一个任务——让她写写“北京绿卡”。当时,她对“北京绿卡”一无所知,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如何下手?“好在头脑发热了一阵,我马上告诉自己这是个机会,要冷静下来好把握。除了从北京市人事局拿到准确资料外,我想不管是拿了“北京绿卡”的人还是无法拿到的人,他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讲,而且也是对“北京绿卡”的最真实反映。”于是,她通过电话采访、街头随机采访、专家访谈等,取得了不错的反响。通过这篇稿子,她树立了信心,也完全获得了报社领导的信任,为后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做记者,采访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常常是工作最难开展的部分。采访的过程,就是记者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和魄力,取得被采访者的信任,引导他们说出学生想知道的信息,被采访者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引导记者写出他们想让记者写的内容。张迪同学也说,新闻真实性要求记者深入现场,客观记录,但获取真实的信息通常困难重重。在财经类新闻中尤其如是:采访的话题常常很敏感,甚至可能是商业秘密,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但这些被采访者声称不便透露的消息,往往正是读者们所想知道的。“我经历的几次采访感觉是在和被采访语言和智慧上的交锋—不是激烈的唇枪舌剑,而是暗影浮动,只有凭借智慧和技巧才能取胜。在采访湘财荷银经理刘青山时,学生想得到的不仅是他对基金行业前景的预测和湘财公司自身策略的分析,更想得到湘财基金的投资意向:股民所关注的正是这类信息,‘狡猾’的经理故意避而不谈,教师老师几次都采用迂回的方法使他的谈话重新回到所设定的话题上来。”

而且,除了被采访者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采访的结果。正如李肖璨同学所说,在报道中,学生最常体会到的不是记者头顶无冕的光环,而是在新闻管制中的种种不便和限制。面对这些不便,记者就要在采访中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采访技巧,“套”出你所要的信息,并要能够抓住线索,在采访中增长知识,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文章电路,随机应变。

当“无冕”的光环和大学生的虚荣渐渐褪去,学生反倒学到了生活和工作所的真谛:拼博,不断的拼博!或许采访社会新闻的同学感受会尤其深刻,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会与社会责任感,更多的时候会被采访者对生活的执著而感动,学会生活的道理。

第6篇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新闻实习报告总结 3950字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新闻实习报告总结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这次香港有线新闻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香港媒体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

一 关于有线电视新闻台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 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 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 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 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 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 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 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在观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机会:在一个公开场合上采访教统局局长李国章。

因为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个热点关注的新闻,所以每逢教统局长李国章出现的公众场合,都会聚集一大批媒体的记者在外等候。当我到达了会场时,教统局的io(information officer)在一开始就说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大家都似乎认为今天也是不会有收获。但是大家也还是继续等李国章出来,准备突击采访。

教统局的io又表示说李国章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又马上把麦克风插上,等待李国章出来接受采访。在采访完毕后,记者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参考大家所记录到的笔记和听回录音,来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还会反复问。而相互之间也会参考一下这条新闻怎么报。再打电话回各自的台里向采主报料。在这次报料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我向采主说李国章没有回应我们问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说话,我是听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这样报料回她的台里的,所以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是没有回应的,就这样跟采主说了。采主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带和音频先传回台里,让他听。等新闻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给我说,其实李国章从他的问题中已经是回应了我们问的问题了的,只是说得方式比较婉转,所以以后的采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要注意听被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继续跟进下去。有时候,新闻的角度和内涵,就是这样靠记者挖掘出来的。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令到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港闻部里,给我感受的一点就是压力。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压力。在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体,一条新闻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记者,通常都是行家争相交流的对象,在业内很受尊重。

当一个记者,在体力和脑力上要付出很多,当一个香港的记者,要付出的是双倍的体力和脑力,这也是香港媒体竞争的激烈情况所决定的。记得年前在维多里亚公园,做特首曾荫权的直播的时候,记者和摄像师就像洪流一样,围着曾荫权,大家都是想要抢到一个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记者都被踩烂了鞋子,甚至连裤子都被扯破了。

专题部——专供我啃带子的圣地

专题部一周出两档节目,一个叫《香港刺针》,由梁文道主持。专门针对热门的事件,主持和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形式有点类似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不过不同的是,《香港刺针》的节目里面还会插入记者对这个谈论的题目做制作的外拍,另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纯的talk show。另外一个是《时事宽频》,是类似于香港电台的《铿锵集》的一档专题节目,相对《香港刺针》来说,《时事宽频》的题材更为广泛,可以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历史人文,科学技术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收获特别的丰富。专题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让我静下心来吸收他们前人做过的专题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叠有小山高的纪录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来,可以看差不多7、8个小时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觉得累,反而一边看,满心欢喜的写笔记,抄下他们好的制作方式。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有时,在记者们有空的时候,会跟他们交流国内和他们不同的制作方式,看到一些他们做的很棒的专题,例如中国戏曲、sars系列,医护前线系列,还有一些国内目前还没有办法涉及的区域的专题片,都会问他们整个制作的方式,如何采访,怎么确定整个片的结构,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过程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但是在看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专题片制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时间,更可以静下心来回顾实习过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来不及消化的东西,重新消化。对于我来说,这一周,也是自己进步的一周。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后感:

在实习结束的最后一天,采访主任请我们几个实习生聚餐。在餐上,他对我们说了一番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深刻很深刻。他说,记者这个行业就像是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很艰苦,奖品再丰厚也只能到了终点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去帮你,是不是能胜利,都是靠你自己。他曾经见过不少人,在刚起跑的时候,跑得比别人快,但是中途因为诱惑太多,而中途退出,或者是被人追上。相反,有很多一开始跑不快的选手,他们一直都在坚持着,跌倒了再爬起来,跌倒了再爬起来,一直跑到终点。

我想,这段话,不单单是对于一个记者来说,也是对于人生来说的。人生也就是一场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给自己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第7篇 新闻中心记者实习的自我总结 750字

在报社的近三年的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在能力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

一、政治思想上的提高。

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了解党和国家、学校以及近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工作能力上的提高。

使我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通过“润华奖”、“中华杯”、“运动会”、“红衣坊”、内参、以及校园生活的一线采访,锻炼了我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学校校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老师、学生,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大大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也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

5、通过三年的报社学习,是我对记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在“润华奖”、“中华杯”、“运动会”、“红衣坊”为了等等大型赛事的时候,让稿件发表出去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忙到深夜。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

从报社朱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朱老师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和学生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的路程上,我将不段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多想,多读,多学,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当我发现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的脚步感到骄傲。

第8篇 新闻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 3000字

新闻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范文

实习对于大四学生来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是大四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前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最好的锻炼机会,这对大四学生来说是一段极为宝贵的经历。通过实习,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学习到课堂以外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经验。通过本次实习,让我看到自身的不足,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储备,认清了现如今内心的知识比任何东西都有价值,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责任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上班第一天领导就派给我个实习指导老师,让他对我的实习进行全程指导,看着严肃的指导老师开启了我的实习生活。

本次实习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自己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有人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不管你是否愿意,不管你是否喜欢,你都必须试着接受。

本次实习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跟随指导老师进行采访,并编写稿件。虽然在实践中我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占主体,而我对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电视台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电视台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每天跟随实习指导老师出去采访,看到他们身上的光芒就更加确定了自己的不足有多么的明显。首先,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的主要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时新闻的第一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其次,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的加工制作补充,亲自动手采访一些东西,才能更好的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写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写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情。最后,新闻视频的制作必须保证好画面的真实清晰,新闻标题要简洁直白,让观众能从第一直觉上指导新闻报道的内容。

我是在彰武县电视台实习,在这段时间内,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不多,阅历倒是见识不少,应该说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 通过本次实习,让我收获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本以为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足以支撑自己面对以后所有的工作和困难,可进入电视台的一小段时间内,我才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是有多么的低,况且人外有人,看到更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真为以前骄傲的自己感到羞愧。

通过本次实习,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记得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尤其像我们这种新闻工作者,特别注重自身的知识储备,多学一点东西准没错,在自己工作的闲暇之余,多看书,从各方面学习知识。

二、加强思想学习,主动与领导进行沟通

要想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成长,必须主动与领导进行沟通来提升自己,通过领导的教诲,要不断的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在思想上对于未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规划。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于一名优秀的新闻采访记者,必须懂得实践的重要性。本次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不能走出去,对于新闻稿件的写作来说,是一件很没有知识素养的`一件事。只有走出去,认真采访,才能发现想要的新闻点,你才能写出具有价值的新闻稿件,才能报道出事情的真实本质。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学习到了一些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四、热爱实习岗位,积极承担岗位职责,不断提升实习效率。

从大学校门进入到电视台实习,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身份的改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完全找不到方向。“爱岗才能敬业”,热爱实习岗位才能完成好实习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我努力培养自己对实习岗位的热情,珍惜在岗上的每一分钟,努力学习岗位上的相关知识,积极承担岗位上的责任义务,努力做到能够独立顶岗,能够独立完成岗位上的相关操作,对岗位技能知识做到“懂,会,做”。一份劳作,一份收获,我坚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而我将会仍然继续热爱自己的工作。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指导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记者采访、写稿、参与策划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生活,给我感受最强烈的就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真的很辛苦。实习正值酷暑,夏季的气温经常高达35摄氏度,但不管气候条件如何恶劣,只要有任务,记者就得出发。经过实习,我更是在身体上得到了一次彻底的锻炼。在实习中加班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为了做好一个采访工作的前期策划而通宵达旦。新闻专业实习心得体会。因此,回过头看,我深深感到,勤奋对于新闻工作者的重要,唯有勤奋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记者。这次实习不仅在专业领域给了我一个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我观察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实习以前,我的社交圈主要限于老师、同学、亲友,那么,这次实习,我作为一名记者,我所接触的人也一下子增多了。作为记者,本来就是需要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锻炼和实习,才能使我逐渐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本次实习增强了我毕业就业的信心和勇气。这次实习,我觉得我表现得还不错,许多同学都认为,自己以后进入企业都是可以胜任的。由此看来,我们在大学里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只是感觉不到而已。所以,我们有就业危机感是应该的,但不能过于自卑和担忧,否则会妨碍自己的学习。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是我本次实习的所感所想。人生也就是一场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给自己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充分吸收这次在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认真总结起来,希望在以后毕业真正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利用好这次实习带给自己的收获。我相信本次实习一定给我未来的工作带来了最宝贵的财富。

第9篇 新闻系高校生实习总结

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或许更应该是一种叹息,谁能说得清呢?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原创: 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虽然我坚信自己不是锈铁!

两个月来,我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岗位上练兵,前个月在电编部学习新闻采编,后一个月是在办公室做临时的文秘工作。

首先说说在电编部的工作心得。在电编部一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这期间我一直都是在远离父母亲人的视线之外享受着逍遥自主的生活。虽然在学校里也有师长的关爱与教诲,但总有一种仰承的距离感,缺少家庭特有的温馨。本以为毕业参加工作后,这种人际关系的距离感、层次感只可能加强,但在电编部工作让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原先的判断错了。电编部容主任、韦副主任、廖副主任三位领导都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特别是容主任,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球,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慈父的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温情。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同事,也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记得刚到一周的时间,电编部新老同事以及三位领导就已经打成一片,给我的感觉是上下同心。正因为如此,在电编部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1、基本学会使用和维护摄影机;2、基本掌握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拍摄和采写的区别;3、基本了解并初步学会新闻摄像带;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主任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在这期间,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⒈新闻拍摄技术相对落后,画面的稳定性不够;⒉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⒊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月初我开始被调到办公室工作,思想汇报专题主要负责协助钟主任开展日常办公接待和文秘拟写等。

显然,办公室的工作环境与电编部迥然相异。虽然钟主任与电编部的容主任一样,对我关爱有加,体贴不减,同样让我深深感受到一种父爱的慈祥与特有的威严,另外还有同事彭秋霞姐和周光明兄的友情关心与帮助,但却逃脱不掉办公室特有的按部就班的沉静环境。这多少让我喜欢热闹的性格有些不很适应。幸好有钟主任以及其他几位同事的友情关心帮助下,我较早地克服了波动的心思,全身心投入到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环境中。

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学习,我做出了一定的成绩:⒈独立完成并印发了两期;⒉配合办公室其他同事开展日常接待、后勤服务和卫生清理工作,并具体负责杨副局长办公室的卫生打理;⒊负责部分公文打字和复印登记工作;⒋在钟主任的具体指导下,负责拟写相关公文,如较好的完成了自查自纠;干部职工培训。

第10篇 新闻系大学生实习总结 1200字

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

三. 实习收获

在短短的实习期内,我深入到各地去采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真正做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新闻稿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讯的写法,包括各种新闻文体,如动态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评述性消息、特写性消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人物专访等。还有电视新闻的写作,广播新闻的写作,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识”、“才”、“学”,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四.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通过实习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能力太差,将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用到哪学到哪。在采访中,还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一些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熟练运用能力还不够,普通话水平不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

五. 对实习工作的建设性意见

实习主要是面向社会的过程,映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尽可能多的让每一个实践者走出去,到第一线上。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远,只有走出去,才能采集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到现场采访是记者的本职工作。

2.尽可能扩大社会的接触面,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新闻所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的生活问题,所报道的是老百姓犯罪关心的问题,只有深入到每一个层面中去,才能写出更加有特色的作品,才能扩大记者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使报道更有特色。

3.在采访,写作,编辑等一系列过程中应当教会实习者使用先进的仪器,教会记者如何把握事件的闪光点。记者是一个杂家,应该懂得各种工具的使用,才能提高新闻制作的效率,提高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新闻单位映尽可能多的为每一位采访者提供锻炼平台。

4.记者应当在采访写作中打破陈旧的模式,要富于创新思维。新闻单位要鼓励记者开拓创新,不要被一些陈旧的模式所束缚,要创新思维,更新观点。

5.新闻单位要尽可能多的给每一位记者提供一个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初学记者的经验不足,应当更多地接触一些新闻的制作过程,运用到实践中去,应该多动手操作。

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实习中提升能力,在实习中学习都是非常关键的,抓好实习,是关键的,迈好这一步,是步步高的前提。新闻是一种客观的报道事实的学科,它具有真实性和新鲜性,时效性特强的学科,新闻更是注重实践的学科,所以应抓好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深刻体会,认真学习。

第11篇 新闻采编实习总结 600字

在假期间,作为实习生在市电视台度过了12天的假期生活。

省市位于省的西南部,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圣人孔子,亚圣孟子等许多古代思想家都是出自于这块圣土,这块土地上不尽有那么多文人、思想家。并且有着水泊梁山中108将的英雄故事!而我实习所在的市电视台是市的市级电视台,其内部包括一,二,三套,并且还有生活,教育两个频道。我所在的栏目组是生活频道的生活直通车,此栏目主要是报道老百姓的故事,在12天的实习期间,感受颇深!

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首先,带人处世要真诚,这也是我们以后走向社会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带人方面,见到同事一句“您好”,已经让我养成了良好的礼貌习惯,也没多久就和同事打成一片。同样,在工作中,虽然是个实习生,是个所谓的后辈,但有好的意见和建议还是很坦诚提出来,领导同事也给了很不错的评价!其次,我学会了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条理,经过了三次出去跟随采访和参加后期制作节目,亲身经历了一个片子从idea到成品的全过程,深刻了解了制作节目的酸甜苦辣。再次,认识到了idea的重要性,并且也了解到自己idea的专利权,一个实习生可以学到很多技术方面的东西,但自己的idea是可以无限发展的,也让我有了很大的信心。最后,激情可能是我的收获,从电视台回来之后,我对电视节目的制作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电视台的激情一直延续下去,让自己确立了自己的一个小小目标,这种激情也促使我努力奋斗着!

第12篇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习总结 5650字

大地无声,春华秋实。武汉大学02级本科广播电视新闻2班同学今年年初暂别校园,进入全国各大媒体进行为期一个学期地专业实习。通过实习,同学们不仅较好地把理论知识带回了丰厚的实习成果及实习单位的高度评价。

概况

广电2班共有30名同学,全部参加了专业实习。从实习时间上来看,从春节前到今年5月、6月、7月、8月不等。最长的逾半年之外,最短的也达三个月。从实习地分布来看,北方集中在北京,南方集中在广州、深圳两市,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留在武汉,个别同学在上海、杭州等地。从媒体分布来看,近二十名同学选择去了报纸,其余分别去了电视台和广播台。无论是去报纸、电视台和之声,无论是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还是留在武汉,我们的同学进入的都是在当地,乃至全国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媒体。 在北京实习的单位主要是电视台、报社、广播之声。其中,卜凡、沈俊霖、甄军、陈祯、刘思维等同学在中央电视台实习;姜和等同学在北京电视台实习;王丽媛同学在中央人民广播之声实习;刘靖婷、黄冰清同学分别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实习。

在广州实习的同学分布在三大媒介集团,即,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安插”在三大报业集团的各个角落,例如邓喻静等同学在《南方日报》实习;杨赛等同学在《南方都市报》实习;姜锵同学在《南方周末》实习;王白石等人在《新快报》实习;陈阳等同学在《民营经济报》实习。

在武汉实习的同学主集中在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这两大报业集团及湖北经视。陈臻等同学《楚天都市报》实习;杨金辉等同学在《长江日报》实习;谢建伟同学湖北经视实习。另外,还有部分同学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他们也在相应的实习单位表现相当突出,受到实习单位领导的表扬。

经过刻苦努力的实习,绝大多数同学都带回了丰厚的实习成果及实习单位鉴定,并撰写了深入、深刻且独具特色的个人实习总结。

成果方面,在《南方周末》实习的姜锵同学,在六个月的实习期内独立发表稿件1,合计5万余字,参与编辑经济封面面版17版财经专版20版。姜和同学在北京电视台三个月实习期间100余条电视新闻;杨赛同学在《南方都市报》实习期间发表各类稿件10,近10万字。

单位鉴定方面,实习单位都对同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例如,对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实习的谭菲菲同学的指导老师姚友霞评价说:“谭菲菲同学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里,能很快适应电视的集体创作氛围,合作意识较强,并能独立完成一定的期采访和后期制作,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熟悉较快,虚心学习电视理论与业务,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圆满完成了《拖拉机之歌》的编导工作,并参与大型特别节目《爱上博物馆》的制作。实习表现优秀!”还有,对在《新快报》实习的卜凡同学,其实习老师李国辉评价说:“该生在实习期间实习态度诚恳,积极主动协助报社老师完成了大量的新闻采写工作。多次参与大的报道,在采访中敢于冲锋在前,表现出了极强的新闻悟性。上手快,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一整套新闻采编工作,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准新闻人。”

个人总结方面,同学们普遍的反映是经过实习收获很大。例如,邓喻静同学在个人总结中说:“在《周方日报》实习的这短短4个月,让我成长为一名淮南方人,在这块传媒土上,一日一日地耳濡目染,南方人的担当与使命感深入我心,作为领跑主流政经新闻的大报,它举重若轻的大家风范提升了我看待问题的高度和广度,其政治家办报的特点更是训练了我对政经事件的新闻敏感,通过向老师们的学习,我的采访经验日渐丰富,文风日趋老练。面对枯燥的会议新闻,我学会从中挖掘真正服务于民生,社会上热议的焦点话题,使八股式的会议新闻变得生动、亲民,面对因种种例牌菜而一直沿袭下来的新闻套路,我也不拘泥于常规,善于捕捉大事件后的小人物、挖掘平凡人身后的不平凡。”还有的同学在总结中加入了自己对新闻传播的新认识,姜锵同学在个人总结集中论述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新闻”和“怎么做新闻”,表现出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面对如此的实习成果,同学们如此可喜的变化,在最后的实习成绩打分中,我们觉得颇为为难:一方面觉得大家的辛苦努力都应该得到肯定,实习成绩对找作的、出国的同学都有这么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优秀的名额也有限,并且还要保证我们成绩的严肃性。最后经过多方衡量,我们最终选出了五名优秀实习生,他们分别是:在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实习的姜和同学、在《南方周末》实习的姜锵同学,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及广东《新快报》两家媒体实习的卜凡和陈子栋同学及在《民营经济报》实习的陈阳同学。可以说,他们代表了这__届广电2班专业大实习的水准。此餐,我们还推荐了姜锵和卜凡同学作为广电专业的代表在院里举行的实习总结大会上发言。

专业实习特点

在仔细审核了同学们的实习鉴定,评阅同学的个人实习总结及优秀代表作之后,我认为此次专业实习从同学们分赴各地到最后载着成果回来,表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没有一个人掉队。广电2班所有同学都参与了专业实习,并圆满完成了实习,获得了“专业实习”这个对于新闻学同学来讲分量最重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拿到了8个学分。

对于此次专业实习,同学们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的,也给予了很高的关注。早在上个学期末,大家实习地尚未确定的情况下,我就不断地接到同学们的电话,电邮,有的是向我表达实习意向,有的是向我咨询相关的情况,请我做指导。总之,整体的感觉是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在媒体一展身手。南方的一些同学甚至春节前就到实习单位报道,在陌生的城市过了一个忙碌的春节,这种行为,这种精神很让人感动和欣慰。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不在学校,但是从各方面的情况我解到的,大家在实习单位都非常积极主动,能吃苦,肯学习,实习进展很顺利。同学们一方面在不断加强自我训练的同时,也为报社、栏目创造了价值。我也接到各方实习单位的反馈,盛赞我们班的同学。

同学们实习陆续归来的事实也证明,我们的同学在实习单位无论是业务上还是人际交往上,协作精神上都表现出色。当然,也有实习单位后来向院里反映我们的同学没有交纳实习费的问题,点明了说明《光明日报》。我当时知道这个情况后很担心,但是我人相信我们的同学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后来,经过核实知道,我们班黄冰清等在《光明日报》实习的同学的确主动的向实习单位提出要交纳一定的实习费,但是对方并不要,只是提出也不会给稿费。事实证明,这可能只是一场误会,“虚惊一场”。黄冰清同学的实习成绩也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

二、实习是“考卷”。实习成绩与同学们在学校的表现及专业知识的表现情况基本一致。可以说此次专业大实习是为检测同学们三年来各方面学习情况的一份宏大的“考卷”,平时专业钻研较多的同学,知识积累丰富的同学,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在实习中也都有不俗的表现,实习的成绩得分也相应较高。

例如优秀实习生姜锵同学。据各门课程的老师反映,姜锵同学在专业学习非常用功,每次课堂讨论都积极发言,畅谈他对业界、理论界存的种种问题认识。这种认识当然会存在不太成熟的问题,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显示出了他对该问题思考的深度,以及他积极思考本身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私下里,同学间的交流,经常会对媒体问题进行探讨,姜锵也经常发表独特的看法,熟悉他的同学都对他赞赏有加。此外,姜锵同学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他利用周末及其他课余时间修经济学的双学位课程,付出了比平常同学多得多的努力。所有的这一切都使他能够在实习在中脱颖而出:在《南方周末》这样的大报中,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独立发表5万余字的新闻作品;以一个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身份协助编辑完成了大量的艰苦的经济学理论及经济现象的专版,难能可贵。

还有姜和同学。姜和同学在学校一直担任学生干部,不仅担任院里团委副书记的职务也担任我班长,协助我做了许多实际工作,是一名非常有能力的学生。她在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实习的过程中,这种沟通能力,处事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短短的三个月,她发表了百余条电视新闻作品,其中还有一些获得中心内部的好稿奖。而且,据反映,姜和同学到了电视台之后上手极快,短短一个月之后就能独立进行新闻采编了。

三、专业实习是“成长加速器”。通过实习,不仅是那些平素表现优秀的同学取得相应的成果,更让我高兴的是那些平时感觉表现不是很突出,专业上也不够成熟的同学也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快速成长起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

典型的例子是陈阳同学,她这次也获得了优秀实习生称号。以往,陈阳同学在我的印象当中不是表现特别突出的,据同学反映在班上也比较内向。可是,在这次实习过程中,陈阳同学不仅非常主动担起《民营经济报》实习小组组长的职责,还跟部门老师、领导有着很好的交流与合作,最后在她上交的实习材料中,我们发现她的指导老师对陈阳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尤其肯定了她的进步。她也上交了很多实习作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无论从字数还是题材上来说都有相当的分量。我认为这种进步,尤其值得肯定。

还有,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实习的沈俊霖同学。据反映,他们一帮同学初到电视台,因为栏目是一个专题性节目,大部分是在全国各地进行外采,节目制作周期也较长,编辑要求水平很高,所以他们几个同学没有具体事情可以做,也就是上手机会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沈俊霖同学从未气馁,而是从小事做起,从找选题做起,思考了许多具体而实际的问题。后来,沈俊霖同学被抽去做栏目的观众短信收集整理工作,离真正意义上的“做新闻”更远了。但令人惊奇的是,沈俊霖同学在半个月后居然拿出来一份厚厚的材料,他将栏目观众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整理,包括分布,年龄层等等,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析解读,提出建议。后来栏目的制片人包括中心的领导都对沈俊霖同学给予了大力的肯定。由于沈俊霖同学使得在央视新开的这个频道里上上下下对武大的同学有了新的更好的认知与接纳。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总结中提到,实习很辛苦。但是收获很大,进步很快。经过实习这一“成长加速器”的孵化后,可以说我们的同学基本上都成熟了,希望进入业界工作的同学都已经具备了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养和技能。正如卜凡同学在总结中写到:“在外实习的六个月中,我收获了许多。在报社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进步很快。尤其是经历了从电视台到报社,从北方到南方的实习时空的转变,我个人无论在各类媒体新闻报道的实务及不同媒体的经营状况,制作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从中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从业优势及不足,给我以后的工作学习提供了得要的指导意义。”

经验和不足

纵观整个专业实习的前前后后,总的来说,这次02级本科广播电视新闻学2班30名同学的实习是成功的。系统进行总结,我认为有2条基本的经验:

一、在实习之前,充分尊重同学个人意见,尽努力将其安排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在去年年底确定同学们的实习地点之前,我和几人主要班委广泛收集了同学意见,对同学们的实习意向比较了解。在院里统一拿回实习分配名额后,根据这些意愿限度进行了合理分配。某些实在无法调节的,也作了耐心细致的工作,力争做到不让任保一个同学带着情绪到实习单位去。

记得当时在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去的实习名额的时候,因为名额有限,想去的同学也很多,出现了一些纷争。但在姜和等学生干部的调节下,本着对同学负责的态度和同学之间相互理解谦让的精神,将最希望在电视台发展的同学和比较适合做电视的同学分到了中央电视台,一些同学被调剂到了中央人民广播之声及湖北电视台。最终,这些同学在各自的实习岗位上都如鱼得水,取得了不错的实习成果,同学之间也没有造成任何的不快和不团结。

二、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同尤其是同在一家媒体实习的同学,竭力避免同学之间为了各自实习相互“拆台”的事情。

在实习前,我们分别选定了两个实习总负责人,一个主要负责南方,一主要负责北方。此外,各个媒体也都选派了责任心强,大局意识强的同学任小组长。

由于在外实习,同学们大都是只身前往陌生的大城市,一去就面临着住宿的问题,跟实习单位联系的问题,跟实习单位老师相处的问题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这些负责同学非常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同学,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同学之间互助友爱的精神。

尤为可贵的是,由于这些同学的存在,定期不定期组织了同在一个城市的媒体实习的同学的聚会。同学们在外自发的经常聚会,交流各自不同的实习经历以及从中学到的经验,教训,使同学们在实习之外无形中收获了很多。这种对比关照往往使得同学们在面对成绩时不骄傲,努力向下一个目标前行;遭受挫折时不气馁,认真分析不足并努力改进。

在同一媒体实习的同学也经常交流,互相帮助,从未出现同学之间相互“拆台”的现象。经过实习,同学们大都认识到,走出去,大家就是一个整体,大家同荣辱,共进退,共同代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形象。正是这种精神的凝聚下,我们的同学在各个媒体的实习都非常成功,尤其是有几个同学同在一家媒体中,整体水平都很不错。

此外,在对同学们的实习成绩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遗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在电视台实习的同学据反馈,表现很好,但是实习的分数却没有办法打高。主要原因就在于成果提供的不充分。当在电视台实习,拿成果的确比在报社实习困难,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遗憾之处在于,我们很多在电视台实习的同学甚至没有出具相应得文字材料文案,策划等来告诉我们他在实习中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我虽然内心知道这些同学都是好样的,都作了很多事情,却没有办法给他们的成绩打高分。

其二,一些修双学位的同学,专业实习的成绩都不是很好。由于时间问题,大部分修双学位的同学在专业实习期间还要进行一些双学位的考试,实习时间往往压缩了一些。令我觉得遗憾的是,在这些同学上交的实习材料中,我发现这些同学的作品不甚丰富,实习老师的评价也较为一般,从而看出这些同学似乎因为双学位,对本专业的实习重视不够,用心不够。

其三,还有些单枪匹马在某个单位实习的同学,成绩也不太好。一方面因为一个人在某家媒体实习往往因为缺乏比照而有些怠懈,另一方面这些同学在这些媒体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这些同学在这次专业实习上表现比较消极,最终影响了实习成绩。

第13篇 新闻报纸编辑实习总结 600字

新闻报纸编辑实习总结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第14篇 2023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 2450字

2023新闻专业顶岗实习总结

两个月时间,我在《___报》社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谨慎小心。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实习时间

20__年_月_日-_月_日。早上9点上班到12点,下午2点上班到6点。周三晚上加班,周六停一天,挺轻松了。

三、实习地点

__省__市__路___厦_楼

四、实习单位

《___报》社。

关于《___报》,由___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___报社主办,是一份周报,每周三出稿,周四见报,所以,相比日报,就不会那么忙碌与紧张。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也蛮好的,至少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报社里现在的工作人员将近20人,有采编部、广告部、办公室、美编部等,虽然比不上大报,但也很不错了,而且正在向大报靠近。而我实习的部门就是采编部。

五、实习主要内容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

实习过程中有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个同事就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新闻学。"你会写稿子吗?写过稿子吗?"看着他那一脸茫然与不屑,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我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看看。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工作中领导安排给我的写稿和改稿,以及校稿的任务,我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从来不敢马虎。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修改稿件时,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我学过《新闻采访教程》,里面有个引用"事先有研究、有准备,是采访深入、效率高的关键"。在实际采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访前准备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因为接到通知很突然,对这方面的资料没有准备。所以临时在网上查了一些相关信息,还好在开幕前赶到了现场。现场咨询了很多工作人员,拍了一些照片,拿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不少事情。那次采访很成功,有了采访的侧重点,避免了无谓的话题。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

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我们需要在平淡的事实中挖出吸引眼球的部分,不仅仅要靠平时的磨练,更需要对整个事件的"了如指掌"。况且是周报,无论什么新闻都不能依照日报的样式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深入调查研究,写出深度,写得深刻。

跟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间并不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我个人观点看,我们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中,发现一个好的新闻素材不难,难的是笔下的功夫。我在和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体会:拿个新闻素材改写是很顺手的。然而当我出去采访回来要自己独立写稿的时候,就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哪些方面是该写进去的重点,哪些方面又是可以舍去的。这是记者的一个"上手慢"问题。所以我觉得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六、实习感总结和体会

1、实习工作的总结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记者采访、写稿、参与策划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

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疏忽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

2、实习工作的体会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今后的计划打算。努力改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让自己发光。

记者这个行业就像是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很艰苦,奖品再丰厚也只能到了终点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去帮你,是不是能胜利,都是靠你自己。

人生也就是一场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给自己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第15篇 新闻专业记者实习报告: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总结 5750字

新闻专业记者实习报告: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总结

经过长达四个月的记者实习,作者写下了数千字的实习报告,就足一让我们想他致敬咯,新闻专业的实习原来如此烦琐,在阅读这篇实习报告前我都还不知道。这篇范文既可作为一个实习报告,也可看作是实习日记,实习日志什么的,作者在实习中的感情全都在字里行间。

九月份电视台(新闻专业)实习小结 进入电视台实习已经一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逐渐成熟了起来。 刚进入电视台时,对环境很陌生,什么都不懂,有点怯场的感觉,也经历了几天“哑巴”状态。但这里的老师都很好,带我的是个女老师,她向我介绍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对我的实习情况作了指导,让我明确了自己来这的目的,让我不在麻木。首先坚持了每天早上向老师问好,渐渐的和这里的老师熟悉起来了,感觉也自在了,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比较浓的环境中,学习也越来越有感觉。 在开始的两个星期里,那里的老师指导我看他们以前发的稿,熟悉电视新闻的写法,慢慢的进入新闻状态,还让我参与他们的组织学习。我也渐渐的了解了新闻部,在实践中了解了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的不同,引用唐凡老师总结中的一段话“重视镜头,用画面说话;用好话筒,用声音说话;跟拍进程,用情节说话;选好视角,用思想说话。”就可以很好的说明什么是电视新闻的好写法。电视新闻都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少,大部分用画面去表达。我刚开始的练习写稿的时候,就不注意简洁,普遍稿写的冗长,这是在以后的写稿过程中要改进的地方。 这段期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的东西不是没用,而是需要实践来检验。在学校里老觉得这也学那也学,以后出去能起多大作用。但事实证明那些东西在特定时候,特定地方能发挥很大作用。刚开始进台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用在哪里,后来发现这里的老师都是独立完成单篇稿件,也就是采、编、制作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要求你摄像、写稿、制作都要熟练。这让我知道了我所学的那些杂的东西并不是没用,到这里就能连成系统起来用了。但在实习中,我也发现学校里学的东西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知识、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 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城市,新闻其实发生率很低的,除了政府安排的宣传新闻,并没有多少可以写的东西。但这里的老师就能突破地方小的局限性,能够从这么小的地方去挖掘新闻。这里有位记者老师他一个月能发50多篇稿,超出基本要求的25条的一倍多,是新闻部的高产记者。我问他平时怎么找新闻线索,他告诉我,没事要多上网浏览,多看报纸,提高新闻敏感性,收集新闻素材,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广阔的人脉关系。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因为凭你一个人的眼睛不可能看到全市的每个角落,所以要借助群众的眼睛,所以建立人脉关系很重要。这些关系就是你的资源,是你新闻的来源,要懂得挖掘利用。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也让我体验到了干记者这行的艰辛。他们虽有固定的下班时间,但基本不能正常下班,有时候为了新闻必须加班。在搞“双创”宣传期间,新闻有时候需要半夜拍摄,老师也坚持半夜上班。为了新闻风雨无阻,记得去拍个集体婚礼的现场,那天下雨,但记者老师还是冒雨赶到现场进行了拍摄,浑身湿透了也不在乎。在“10.1”之前的备稿期间,那些老师更是加班到很晚,不管多晚都要把稿赶出来。他们这种工作精神是我要学习的。 在实习期间,我不光得到了这些老师的帮助,同时还认识了不少与我一起实习的实习生,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在和他们的点滴交谈之中也学习到了不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我所缺少的自信和大方,在实习中遇到问题和她们一起探讨解决,在互勉互励中,共同进步着。 实习期间,我还有幸参加了电视台的一次播音员招聘活动,招聘活动分面试和笔试,招聘播音员不再单单是注重外形外貌,也要求他们要有记者的素质。在我们的地方电视台,也许因为小,所以需要懂得比较多的,比较全面的,这样才能节省开销。在《电视中心新闻部考核办法》中就规定了播音员需配合记者出现场,同时每人每月也要发稿8条以上。现在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播音的不再是只会读稿了,同时也需要会采写新闻。通过这次招聘演练,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完善自己。 这个月的实习,我是快乐的,学习到了我要学的,收获了我该收获的东西。在以后的实习中,我要更主动一些,从点滴小事做起,多争取写稿的机会,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十月份实习小结 十月份是个好季节,“十一黄金周”的到来给十月份带来了新闻高峰。让我了解了如何策划和报道节日期间的新闻。 在“十一”的前一个星期,台里新闻部的人就进行节日备稿。首先,是翻阅过去的新闻资料,对一直沿用的惯例性新闻报道素材进行整合。同时,结合现在实际,对节日期间可能发生的事进行预测和策划。另外,对节日期间的记者人员做好了安排,做到忙而不乱,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0月1日的新闻内容如下: 1、 新闻特写: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2、 编后话 3、 九对新人共庆国庆 4、 载歌载舞祝福祖国 5、 各地群众欢庆国庆 6、 江洲上下洋溢着节日气氛 7、 节日里劳动者坚守岗位 8、 黄金周第一天:垂钓园生意红火从10月1日的新闻内容可以看出,围绕的主题就是全市欢天喜地庆祝国庆,渲染的是节日的气氛,涉及了人物、婚庆、劳动者、经济等方面,做到了很好的枝干相连。与去年的内容相比,有着去年的套路在里面,但很好的融合了,并不影响新闻的整体的时效性。这样的老旧新闻资源整合是值得提倡的。 “十一黄金周”主要是休闲为主,所以在以下的几天报道中休闲消费这条线一直贯穿着。 10月2日 黄金周第二天:逛街购物,享受休闲时光 10月3日 记者视点:透视扬中婚庆现象(之一)婚庆消费居高不下 中秋:豪华月饼穿上“平民装” 10月4日 记者视点:透视扬中婚庆现象(之二)婚庆倡导文明简约新风尚 10月6日 我市各地欢庆中秋佳节 节日期间工程建设者奋战施工一线 记者视点:透视扬中婚庆现象(之三)婚庆礼仪服务有待规范 从黄金周选取的报道看,今年的一大看点就是婚庆市场比较火热,另一个就是两个节日在一起,中秋节又是个很好的报道题材。正因为抓住了这两点,对婚庆消费了做了新闻专题报道,针对婚庆市场出现的现象进行了报道和引导,体现出了今年的特色,同时把不好地方的提了出来。做出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对中秋佳节的报道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节日新闻报道的套路,同样的有欢庆的佳节的报道,渲染了节日气氛,也有节日中奋战的劳动者的报道。“十一”黄金周的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够如此清晰紧凑,是预先做了策划和构思。做好一档节日新闻要注意提前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台里实习了这么长时间,我发现台里缺少一个电子资料数据库,还是靠手工整理资料,不利于资料整合保存,查找起来也比较麻烦。在策划“十一”黄金周节目的时候查找以前新闻资料的时候,就明显的感到浪费了时间。在这个月的实习期间,这里的老师指点我,让我注意自己的稿子,看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并请教老师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仔细比较一下,找出给我启迪的东西。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经过这两个月的实习,不仅增长了我的社会阅历,拓宽了我的新闻实践面,而且也提高了我的新闻采编能力。同时这个月我开始了新闻制作的实习,新闻的制作相对来讲是比较简单的,一是因为它短,二是因为要求没有记录片、专题片那么严。在台里,新闻一般都是用线编。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因为长时间不去实践,已经忘了,还要从头来学,学习实践是一刻也不能松懈的。在线编方面,这里的软件和我在学校学的不是同一种,之前老师有说过各台有各台的设备,不一定相同,所以还有点心理准备,学习东西要学会融会贯通!在剩下的两个月时间里,我要尽量做到,学到最多!十一月份实习小结 十一月份也将要接近尾声了,实习了快三个月了。这三个月跟出去采访的机会也蛮多的,收获还真不少,值! 11月8日是记者节,要向所有的新闻工作者表示致敬!这个月更多的是要学习,台里也组织了业务学习。业务学习的内容是观摩优秀电视作品,借鉴他人的创作手法,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总共看了三部片子,都是取自的扬中素材。一部是《夕阳红》栏目组制作的记录片“许向天国的那句”。讲述的是扬中的一个70岁的老人陆明才十几年来照顾孤儿的先进事迹。我台先前也采写了陆明才的事迹,制作播出了5集大型人物记录片《真情》。分析比较,我觉得由于电视专题片制作要求的特殊性,县级电视台现有的技术设备、节目策划、拍摄制作等还与央视频道的专题制作水平有一段距离。首先,从写稿上来讲,央视的文稿,悬念贯穿,引人入胜。同时稿件体现出了很高的价值关和人道关怀,意义提升很多。其次,从艺术元素的运用上,央视“许向天国的那句”画面可视性比较高,和同期声的结合,使得现场感比较强。另外,编导和摄象期间合作比较好,在拍摄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沟通,编导需要什么怎么拍,摄象一清二楚。在摄象跟拍的三天,编导基本没出现,没有外人的打扰,静静的拍摄,这也是人物拍出来比较真实的原因之一。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跟央视的节目运营机制有关,节目拍回去必须要保证要被选用,如不被选用,节目拍摄所有花销将有个人承担,单位不给报销。这也就激励他们制作节目时,追求高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和央视的片子相比,我台的记录片《真情》在稿件上就显冗长,画面、同期声等艺术元素的运用上还有着欠缺。想要制作出好的片子节目,策划很重要。在这里就要提到去年5月来扬中实地拍摄的《再说长江》这部片子,它的整体策划不说,就看介绍扬中的一集,与昆山、江阴等城市一起,策划时异中求同,归纳这几个城市的共同点——创新的城市。这有值得我们的地方电视台好好学习的,要排除客观因素的影响,尽量在人为的主观因素上做到尽善尽美弥补客观的不足。另外一部是取自扬中公安题材,《46小时狂魔落网记》是跟踪记录的,这种突发性的事件的报道,是预先很难设想规划的。这对摄象记者的要求比较高,必须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拍摄的题材要尽量全面,事情一过就再也没有了,不可能有导演的余地。通过这部片子,我们在追求节目可视性的同时,也深刻了解了这样的题材的危险性,记者的自身安全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在记者业务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题材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多练习。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还有我觉得这个社会弱者还是比较多的,需要的帮助的人也很多,这让我觉得做记者能帮助人的自豪。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的一些不光彩的层面,社会复杂的层面,有些不是我一个人可以改变的。怎么样在之间做好平衡是对我的考验,也是对每个记者考验,我想这也是我要慢慢积累学习的。今年记者节全市新闻系统开展了“三提升三争当”主题教育活动,修订了新闻系统行业自律公约。通过这些我发现自己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想要做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在各方面让自己成熟起来!十二月份实习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实习的四个月就结束了。回想这四个月的成长经历收获还真不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记得一开始进电视台时的忐忑不安,在这四个月的锻炼中,我已经基本克服了那种紧张心理。从一个学生蜕变到一个职场中人,这种心理变化确实很大,也认识到了社会的复杂性。现在的实习锻炼对我将来的找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月的实习计划是去学做新闻专题。新闻专题是比较详细和有一定深度的报道,对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很难单个人去完成的,所以工作时的分工协调是很重要的。老师告诉我这里面的核心人物就是电视编导,能够有很好的组织能力。电视编导有主要的三个工作任务:首先是进行节目策划。电视编导确定主题后需要收集文字资料,图象素材进行初步的策划,做好主持人、摄象的部署安排。新闻专题是有一定准备的,它不是扛着摄象机去现场就能解决问题的。一些人物的采访稿都要做好设计。接下来就是带领并协同摄象记者完成前期图象素材的拍摄,人物同期声的采访,要做到素材详尽全面,但又要节省,保证拍下来的都是有用的。然后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撰写解说词。在地方电视台人少,一个新闻专题部就五个人,所以能调配的人不多,电视编导也不是固定的一人,专题的题材谁想出来的,在某题材上比较在行的,他就可以是编导,这里的老师有很多都是一人兼多职的。我想如果以后要来这里工作的话,必须要专多样才能胜任这里的工作。在学习做专题期间,最锻炼我的就是耐心,一上非线编辑线就需要半天以上的时间,要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核对编辑无误。编完之后还需要给台长审片,有时候编完改改完编要七、八次。对于我们这县级地方台来说,自办的节目很少,就两档一档扬中新闻,一档就是新闻专题。收视率相对来讲比较高,所以这两档节目成为我们地方台的立台之本,成为广告商追求的对象,这带来负面影响。时逢圣诞节,节日气氛很浓,很多商家都想借此机会好好的宣传一下,出现带有商业性质的新闻,还小范围引发要不要过“洋节”之争。在审片的时候被发现了,台里立马开会研讨,撤下了新闻,并出通知告之每位记者不能在犯这样的错误,在过“洋节”方面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对于此事,我认为台里的这种做法很对,如果商业新闻播出了将会影响到电视台的形象,这是打造节目品牌所不允许的。记者要有操守形象,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就一定要遵守,不能向“钱”看。圣诞节这是个新闻点,我也觉得漏掉了可惜,但要有个度,我是不太赞同“洋节”盛行的。如果把这个策划,就围绕“洋节”之争做个专题,我想还是蛮有意义的,要好好分析这“拿来主义”。在这实习的短短四个月之间,我和这里的老师结下了友谊,我很感谢他们教会了我许多。这四个月内我接触到的人,采访过的人,都给我留下很多印象。四个月的实习有苦有甜,我也避免不了犯了些错误,但我却在成长和进步着,这是我的骄傲。我想这也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要离开这里,还真有点舍不得,这里还有很多我要学习的东西,所以我决定留下来再继续实习一段时间。到真要离开了,我也会说实习结束了,但学习却永远没有结束!

《13年度新闻实习报告总结 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总结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