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总结范文
栏目

实词总结(五篇)

发布时间:2023-01-14 热度:79

实词总结

【第1篇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总结(三)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_(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第2篇 2023年9月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范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

“常见”指出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理解”“含义”则说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需要注意一下几种情况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 “以身徇国”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误区提醒

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 ”,“辶”与走有关,解为“到”“去”。

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例: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

“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坚持笨鸟先飞。想比别人优秀,就一定要比别人付出得多。但同时也要注意休息,我高三的时候每晚10点半睡觉,早上6点50分起床。睡眠有了保证,上课时就能全神贯注。...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府党组高度重视,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在省委__市委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__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

这次的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但留给我们的感动、收获与思考颇丰。我们感动:其一、参加培训的几百名语文教师不顾炎热,没有怨言,自始至终认真参加培训活动;其二、为这次活动讲座的专家、优秀教师精心的准备,精彩的发言,流了满身的...

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国培的学习,在面对专家面对同行的建议时,虚心接受,同时积极参与整个过程,也把自己的观点播散出去,在大家的反馈中不断去完善自我。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现在正进入查摆问题阶段,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乡镇领导干部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坚持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一言堂问题。

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如果在学习策略上不能较快适应,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较大分化,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

在这一个月里,在组织部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同志们的大力协助下,我在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现总结一、思想情况自参加__年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班以来,我认真学习、领会到农村工作的精神,迅速调整了心态,转换了角色...

__年这一学年,在科研工作上,是充实的一年,是富有挑战和长足进步的一年,是我开始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的一年,也是我感悟颇多的一年!回首这一年,科研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像幻灯片一样,闪过我的脑海……这一年里,为了弥补自己的生物学知识...

【第3篇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总结(二)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 ,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4至于_,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7顾玩:仔细端详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区,地域)

5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经过,通过)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胜过)

4以其境过清(过分,过于)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7今公子故过之(访问)

8一日,大母过余曰(到,到来)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回来)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5王辞而不复(回答)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报复)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免除赋税徭役)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盖上)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复算,追究)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

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

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

8通家尚负责。(亏欠,拖受,责通“债”)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

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

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肯定判断、原来是)

【第4篇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总结(四)

1、满,遍。(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2、越,更加。(奉之弥繁,侵入愈急)

3、弥留:病危将死。(病日至秦。既弥留)

4、经、终。(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1、从高处朝向低处,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面对。(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如临大敌)

3、到。(双喜临门 身临其境)

4、正当,将要。(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阵磨枪 临渴掘井)

1、怜悯,同情。(独不怜公子姊耶?)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3、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爱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5、值得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可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种类。(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2、事例。(举类迩而见义远)

3、类似,象。(中会殿阁,类兰若)

4、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5、条例。(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6、大都、大多。(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战胜,攻破。(然操遂能克绍)

3、克制。(克已复礼为仁)

4、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子克家)

5、克制、约束。(克已奉公)

6、限定、约定。(与克期俱至)

1、经得起,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能够,可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3、能够,可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

1、举起,抬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案齐眉 举足轻重)

2、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 举一反三)

3、举行,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推举,举荐。(孙叔敖举于海)

5、攻下,占领。(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6、拿。(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7、全,尽。(杀人如不能举 举国上下)

1、断绝。(不绝如缕 络绎不绝 韦编三绝)

2、终止,消失。(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隔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穷尽。(绝处逢生)

5、极,最,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6、到了极点。(以为妙绝)

7、完全,绝对。(绝无踪响 )

8、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第5篇 202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实词和虚词

词性:

词可先粗略的分成实词和虚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

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

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

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

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

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

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

如“次、下、回、趟、场”。

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 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 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注意:数词和量词通常被人们称为数量词。

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

兼类词:

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

把书拿来。(介词)

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了很多钱。(动词)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

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

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

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

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

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

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实词总结(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总结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