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总结范文
栏目

三单元总结(十六篇)

发布时间:2023-02-07 热度:20

三单元总结

【第1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共有多少(加法的认识)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4.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5.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还剩多少(减法的认识)

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

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1.学会“6”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4.在数的组成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背土豆(7的加减法)

1.学会“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4.在数的组成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可爱的企鹅(8和9的加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3.巩固“6~9”的加、减法。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第2篇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苏州园林知识点总结

一、《苏州园林》总体把握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由总到分,由主到次。

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总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二、说明方法:

1.作比较:

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作用:突出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2.举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引用)真切有力地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打比方、举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举例子作用:真切有力的说明池沼追求自然美。

3.摹状貌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

4、分类别

池沼分两种:一种宽畅,一种成河道模样。

三、说明语言的特点: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4)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5)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答案:

(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2) “务必”“无论”“总是”表明设计者坚定的追求,起强调突出作用。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3)“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4)“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5)“大多”在范围上限制,概括一般现象,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四、重点题目:

1、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表明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强调个人的独创性,给人审美愉悦,而技术指操作方面熟练的技巧,给人实际效用的东西。艺术比技术层次高,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图)是什么意思?明确:尽管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反而增加了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第3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_,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 一个数÷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或:

① 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② 求少几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三、比和比的应用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 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第4篇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l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具体、有条件的。

(2)方_: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

⑴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方_: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⑴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⑵方_: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⑴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⑵方_: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方案,实现整体的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l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②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③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之和。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⑴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⑵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①内容: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l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完全一样。

【第5篇 最新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最新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知识点总结

一、 倍数与因数

1.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没有最大最小的整数。

2.自然数 (正整数、0):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二、倍数和因数的特征:

1.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2.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倍数就不存在因数,没有因数就不存在倍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倍数或因数。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数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a × b = c ( a、b、c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 b就是c的因数,c是a、b的倍

数。除法算式辨别因数和倍数,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5.倍和倍数的区别:“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倍”可以适用于小数,分数,整数;而倍数相对因数而言, 只能适用于(不为0)的自然数。

口诀:

因数和倍数,单独不存在。

互相来依靠,永远不分开。

枚举找因数(从1和本身开始,一对一对的写,相同的数如3×3只要写一个),

相乘找倍数(从本身×1开始写)。

因数能数清,倍数数不清。

三、倍数特征:

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2.3(或9)的倍数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或9)的倍数。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

4.个位数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四、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注意是只有不是至少)质数除了2以外都是奇数。(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注意:91,57这样外表看看是质数,实际是合数的数。91=13×7;57还是3的倍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数的奇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的个位数字一定是1、3、5、7、9。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偶数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0是偶数。

偶数用2a表示,奇数用2a+1表示。连续自然数之间相差1,连续的奇数或偶数之间相差2。

例如: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分,非0自然数分为3类,即质数、合数和1。

易错题1、判断: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易错题2、质数和奇数混淆。1不是质数,但是1是奇数。

5.计算结果的判断。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加减法只要两个数的奇偶性相同,结果都是偶数;不相同结果就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只要跟偶数相乘结果就是偶数。)

例如:相邻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之积为偶数。

分析:相邻两个自然数必为一奇一偶。那么相邻的3个或者4个自然数会有怎样结果呢?

【第6篇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3)消费为生产产生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1.由我国的主要矛盾决定。

2.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3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大力发展产力的措施: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必须通过改革。

3.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科技水平与人口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1)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实行这一制度的措施: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摇动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的新格局。

五.公司经营成败的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二

六.我国就业的现状,意义,措施分别是什么:

1.我国就业的意义:

(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生产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3)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就业的形式:

(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我们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3.针对我国的就业形式采取的措施:

a:国家: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经济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b:劳动者: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就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七.存款,债券,股票的主要特点:

1.存款: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存款流动性差,收益高于活期存款,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2.股票: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利润的投资方式。

3债券:

(1)国债:风险小,国债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2)金融债券: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

(3)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八.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有哪些分配方式?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1)按劳分配。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

九.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和作用:

(一)按劳分配

1.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要求。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作用:(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发展,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1.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作用: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十.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处理?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2.效率与公平的不一致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二)处理方法:

1.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既要落实分配制度,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4.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三

十一.财政收入的形式,影响因素,财政支出的用途:

(一)形式:

税收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利润收入 债务收入 其他收入

(二)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分配政策

(三)用途:

1.经济建设支出。

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4.社会保障支出。

5.债务支出。

十二.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特点,性质及违反表现:

(一)财政的作用:

1.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二)税收的特点:

1.税收具有强制性。

2.税收具有无偿性。

3.税收具有固定性。

(三)税收的性质: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四)违税表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十三.个人所得税的特征,作用及计算方法:

(一)特征:

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二)作用: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三)计算方法:(增值额×17﹪)

分为:超额累进税率 和 比例税率。

【第7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圆》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圆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6、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 =

8、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经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9、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 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长方形

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等边三角形

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圆、圆环。

二、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2、圆周率实验:

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求出圆的周长。

发现一般规律,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数。

3.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pai) 表示。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 3.14。

(2)、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倍,而不是3.14倍。

(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4、圆的周长公式: c= d = c

或c=2 r = c 2

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6、区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

(1)周长的一半:等于圆的周长2 计算方法:2 r 2 即 r

(2)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计算方法:r+2r

三、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用字母s表示。

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1)、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 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化新为旧,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2)、把一个圆等分(偶数份)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3)、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因为: 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所以: 圆的面积 = 圆周长的一半 圆的半径

s圆 = r r

圆的面积公式: s圆 = r2

4、环形的面积:

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r=r+环的宽度.)

s环 = - 或

环形的面积公式: s环 = -r)。

5、一个圆,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而面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这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3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3倍,而面积扩大9倍。

6、两个圆: 半径比 = 直径比 = 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这比的平方。 例如:

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7、任意一个正方形与它内切圆的面积之比都是一个固定值,即:4∶

8、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反之,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周长最短。

9、确定起跑线:

(1)、每条跑道的长度 = 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 + 两个直道的长度。

(2)、每条跑道直道的长度都相等,而各圆周长决定每条跑道的总长度。(因此起跑线不同)

(3)、每相邻两个跑道相隔的距离是: 2跑道的宽度

(4)、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a厘米。

【第8篇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出现标志者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秦汉时期,气势恢弘的秦始皇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地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它是以步兵、车兵、骑兵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9篇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知识要点归纳: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右图。顶点

3、角的特点:①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②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③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①②③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①﹤②﹤③

7、★画直角的方法:①画一个点②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

③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⑤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9、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第10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生词

īnɡ _īn _ī wànɡ ī rán fēi wǔ pīn ìnɡ bēn pǎ dǒu dnɡ

(精心)(希望) (依然) (飞舞)(拼命)(奔跑)(抖动)

dà īnɡ shī sè qiān hū wàn huàn _ún zhǎ chuí tóu sànɡ qì

(大惊失 色)(千 呼 万 唤) (寻找) (垂头 丧 气)

fánɡ ì _ù qīnɡ liánɡ liú ì shàn zi án rè óu pià

(磨坊) (继 续) (清 凉) (留意) (扇子) (炎热) (邮 票)

liánɡ shuǎnɡ shì zi _iān zǐ bō luó qì wèi _iānɡ tián

(凉 爽) (柿子) (仙子) (菠萝) (气味) (香 甜)

liánɡ shi iā ǐn óu liànɡ liànɡ ánɡ shù fēnɡ shōu

(粮 食) (加 紧) (油 亮 亮) (杨 树) (丰 收)

二、词语

què cūn zhuānɡ chōnɡ ǐnɡ _iē _ī ì éi lí zǐ à shi

(冷却)(村 庄)(憧 憬) (歇息)(一枚)(梨子)(钥匙)

chèn zhe lǎ bɑ wú cǎi bīn fēn _ián lái ī shɑnɡ

(趁 着)(喇叭)(五 彩缤纷) (衔 来) (衣 裳)

三、多音字组词

(磨坊) fánɡ(磨坊) shān(扇风)

磨 坊 扇

ó(磨刀) fānɡ(牌坊) shàn(扇子)

四、课文理解

《9古诗两首》

1、默写两首古诗。

《夜书所见》:萧萧 , 。知有儿童 ,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 。遥知 ,遍插 。

2、词语解释

萧萧:指风声。 挑:捉。 篱落:篱笆。 九月九日:重阳节。

山东:华山以东,指王维的家乡。 独:单独。 异乡:他乡

逢:遇到,碰到。 倍:加倍。 遥:遥远。

3、古诗意思

《夜书所见》: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那应该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这时候,诗人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诗人一个人。

《10风筝》

1、课文里的“风筝”代表着什么,为什么孩子们要寻找飞走了的风筝?

(因为风筝寄托着孩子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2、课文的写作顺序(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3、学了本文,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做风筝时的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的快活→找风筝时的伤心和失望)

4、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快乐精心 快活 大惊失色哭了 垂头丧气)

5、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兴冲冲 乐呵呵 怒气冲天 伤心 失望……)

《11秋天的雨》

1、背诵全文

2、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写作,每段都是(先总写,后分说)。

3、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秋雨的?(秋雨的色彩、气味、告诉小动物们冬天快要来了)

4、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因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小动物们冬天快要来了)

《12听听,秋的声音》

1、我会读:手臂 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

2、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大树抖动手臂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的声音、大雁暖暖的叮咛、秋风掠过田野的歌吟,还有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滴汗水、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1、习作:要学会用“总分总”和“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来写作文。例文:《秋天的果园》。

2、我的发现:会写表示颜色的词语(课文49页)

abb格式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 白茫茫 白花花 黑乎乎 黑漆漆 绿油油 黄澄澄

3、“的”和“地”的不同:“的”后面跟名词或者人物,“地”后面跟动作。比如,美丽的花朵,快活地唱歌。

4、背诵和默写“读读背背”

背诵《花鸭和彩霞》

【第11篇 高一语文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原文欣赏《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翻译:

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简介: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是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背景:

这首诗写于卢纶的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时。早年间他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某的管职。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字词:

①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②月黑:没有月光。

③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统帅。

④遁:逃走。

⑤将:率领。

⑥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⑦逐:追赶。

⑧满:沾满。

练习题:

(1)1-2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答:“月黑”与以下“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逃;月黑雪勐,非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将军一见雁飞,迅即作出“单于夜遁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已久,已无力夜袭;将军雪夜严密注视敌情,也暗示了将军极富作战经验。

(2)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答: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故留悬念,扣人心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12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单元课题知识点能力点数学思想方法整理人

《分数》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分数的再认识1、分数的含义2、体会“整体”和“部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的相对性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武彩霞

分饼1、“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2、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3、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究概括思想数形一一对应思想结合思想

分数与除法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化归思想

分数基本性质1、分数基本性质及形成过程2、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形结合思想、抽象与概括思想

找最大公因数1、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自主探索、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集合思想

约分1、约分的含义2、约分的方法和进行约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数形结合思想

找最小公倍数1、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从生活经验出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概括能力集合思想

分数的大小1、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通分的含义3、通分的方法新旧知识转化,化难为易数形结合思想

【第1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3单元: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1)有四条直的边;(2)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 =三条边的和,四边形的周长 =四条边的和。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长×2+宽×2=(长+宽)×2,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9、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第14篇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苏州园林》总体把握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由总到分,由主到次。

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总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二、说明方法:

1.作比较:

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作用:突出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2.举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引用)真切有力地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打比方、举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举例子作用:真切有力的说明池沼追求自然美。

3.摹状貌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

4、分类别

池沼分两种:一种宽畅,一种成河道模样。

三、说明语言的特点: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4)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5)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答案:

(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2) “务必”“无论”“总是”表明设计者坚定的追求,起强调突出作用。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3)“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4)“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5)“大多”在范围上限制,概括一般现象,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四、重点题目:

1、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表明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强调个人的独创性,给人审美愉悦,而技术指操作方面熟练的技巧,给人实际效用的东西。艺术比技术层次高,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图)是什么意思?明确:尽管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反而增加了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第15篇 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算式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谁比谁少,谁比谁多的相对性,意思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来解决。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

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大家来锻炼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巩固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能给事物正确排序。

3、正确理解图意,能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4、根据情境提供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正确比较“多、少”“高、矮”,体会比较的相对性。

【第16篇 初二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unit3.thisismysister.

短语句型:总结了初中英语教学,初中英语单词,初中英语作文,初中英语辅导中务必掌握的英语考点。

1,谢谢你的全家福thanksforthephotoofyourfamily.

你的全家福photoofyourfamily=yourfamilyphoto

2谢谢你帮了我thanksforhelpingme=thanksforyourhelp

2herebe句型和therebe句型一样,临近原则hereisacupofteaandtwoapples.

语法:初中英语语法基础知识,也是初中英语考试的复习重点,河南中招英语考试。

1)单数名词加s:students,apples,bags,trees,books,brothers.?

2)以s、_、sh、ch结尾的名词加es:glasses,bo_es,brushes,matches.?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名词,变y为i加es:cities,babies,enemies.?4)以f或fe结尾的名词,多数变f为v加es:wives,knives.但有些词只加s:roofs,proofs,chiefs.?

5)以o结尾的名词,有生命的加es:negroes,heroes,tomatoes,potatoes.无生命的加s:radios,zoos,pianos,photos.?

6)不规则名词:foot→feet,goose→geese,tooth→teeth,child→children,man→men,woman→women,sheep→sheep,deer→deer,mouse→mice

7)集体名词,以单数形式出现,但实为复数。例如:peoplepolicecattle等本身就是复数,不能说apeople,apolice,acattle,但可以说aperson,apoliceman

《三单元总结(十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总结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