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总结范文
栏目

评卷总结(九篇)

发布时间:2023-02-21 热度:63

评卷总结

【第1篇 2023年上半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卷简答题评卷总结

简答题 (2小题,19题6分、20题4分,共10分)

一、题目

19、实验室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经检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请从实验操作上分析造成误差可能的两点原因。

20、东晋炼丹家葛洪在《抱朴子 内篇》中描述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指可溶性铜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二、分析

19题、是初中的基础实验,命题的目的是重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进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该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操作。总的来说,学生的回答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的可能性较大。。

(1)利用固体食盐加水溶解来配制。符合实际,方案可行。

(2)利用浓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来配制。符合实际,方案可行

(3)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来制取。不符合题意,方案不可行。

20题、通过事例考察初中化学最基本的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该题的问题明确、答案也有严格的表述。学生容易作答。

三、得分情况

四、学生在答题中良好的表现有

1、思维活跃。他们能选取不同的方案来完成溶液的配制。

如有的选用称取固体食盐加水溶解来配制的方法,有的选用量取浓度大于10%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来进行配制的方法,这些思路很好,说明学生思维敏捷,实际应用能力很强,可以活学活用。

2、实际操作能力强

有些学生他们能从不同角度对由操作造成的误差进行分析。如称取固体食盐加水配制。懂的从溶质和溶剂两个方面的操作进行分析。如用浓度大于10%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来配制,懂的从量取浓溶液和量取水两个方面的操作进行分析。体现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五、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

有些学生没有认真阅读,不能抓住题中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和理解。如19题“请从实验操作上进行分析”的关键词语。题目中强调操作过程和结论。而学生有的在、只分析操作过程没有谈及结论。有的学生只讲结论没有操作过程等还有许多的做答情况。

2、实验操作不规范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如出现固体药品用手抓,液体药品用手摸,砝码用手拈等一些错误操作。

3、逻辑思维混乱,语言不规范

如量水的质量,溶液飞走了,他以为是发生了水龙卷啦、还有的表述成溶质水,溶剂食盐、如固体的溶解讲成“固体化了”等等。学生用生活语言表述化学现象和问题也比较严重。

4、错字、别字现象严重

许多学生在描述时错字、别字现象很严重。如烧杯写成“烧怀、”置换反应写成置还反应、等等

六、建议

1、落实实验基本操作,严格实验操作规程

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想方设法认真落实在行动上,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引领学生开展好学生实验。(1)严格实验操作规程。(2)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意识和实验习惯。(3)训练学生熟练做好初三化学的八个基础实验。

2、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化学学习是需要方法的。化学教学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点我们责无旁贷。培养学生遵循原则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可行的方法。

3、语言表述科学、准确

学生在表述中老师要强化用化学专业用语进行描述。训练学生的表述尽量规范科学。

4、纠正错别字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书写的错别字,这种现象很普遍如不及时纠正对学生的化学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以上是本人对简答题阅卷工作的简短小结,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大学的光阴一晃而过,转眼间,我们都即将告别母校挥别多年的学生生涯走上人生另一征程了。时光不留情面地流,没有丝毫的痕迹。总结在大学4年来的表现,有得也有失。但的是让我学会了将来如何更快、更稳的走向社会、走向自己的下一段人生。...

医学三年是我一生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谋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跨入医学校门口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这一信念作为人生的又一座右铭。思想上。

__年即将过去,我来单位已有六个多月,这是我从学校毕业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新员工,非常感谢单位提供给我一个成长的平台,让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慢慢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才能。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电视教育节目的制作以及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于__年考取了现代远程教育节目制作这一专业。时光飞逝,三年的大专学习即将结束。

转眼大学四年的生活就要结束了,走在校园里看着熟悉的财经楼、大学生广场、篮球场、图书馆,不到一个月就要离开这个熟悉的环境,此时的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浮想联翩。毕业,在我看来,是一种解脱,但同时更是一种折磨。

实习生毕业总结: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转眼间,参加青年实习生小额基金项目将近一年,马上就要毕业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不少在社会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__年__月至_月两个月期间,我在济南领先数控有限公司车间操作岗位实习。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

毕业欢送晚会年度总结致辞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__学院计算机与电气信息工程系__自动化的班长。在此,我谨代表__自动化班向出席晚会的领导、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贯以来关心、支持我们班的系领导、...

【第2篇 202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卷简答题评卷总结范文

简答题 (2小题,19题6分、20题4分,共10分)

一、题目

19、实验室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经检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请从实验操作上分析造成误差可能的两点原因。

20、东晋炼丹家葛洪在《抱朴子 内篇》中描述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指可溶性铜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二、分析

19题、是初中的基础实验,命题的目的是重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进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该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操作。总的来说,学生的回答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的可能性较大。。

(1)利用固体食盐加水溶解来配制。符合实际,方案可行。

(2)利用浓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来配制。符合实际,方案可行

(3)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来制取。不符合题意,方案不可行。

20题、通过事例考察初中化学最基本的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该题的问题明确、答案也有严格的表述。学生容易作答。

三、得分情况

四、学生在答题中良好的表现有

1、思维活跃。他们能选取不同的方案来完成溶液的配制。

如有的选用称取固体食盐加水溶解来配制的方法,有的选用量取浓度大于10%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来进行配制的方法,这些思路很好,说明学生思维敏捷,实际应用能力很强,可以活学活用。

2、实际操作能力强

有些学生他们能从不同角度对由操作造成的误差进行分析。如称取固体食盐加水配制。懂的从溶质和溶剂两个方面的操作进行分析。如用浓度大于10%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来配制,懂的从量取浓溶液和量取水两个方面的操作进行分析。体现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五、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

有些学生没有认真阅读,不能抓住题中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和理解。如19题“请从实验操作上进行分析”的关键词语。题目中强调操作过程和结论。而学生有的在、只分析操作过程没有谈及结论。有的学生只讲结论没有操作过程等还有许多的做答情况。

2、实验操作不规范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如出现固体药品用手抓,液体药品用手摸,砝码用手拈等一些错误操作。

3、逻辑思维混乱,语言不规范

如量水的质量,溶液飞走了,他以为是发生了水龙卷啦、还有的表述成溶质水,溶剂食盐、如固体的溶解讲成“固体化了”等等。学生用生活语言表述化学现象和问题也比较严重。

4、错字、别字现象严重

许多学生在描述时错字、别字现象很严重。如烧杯写成“烧怀、”置换反应写成置还反应、等等

六、建议

1、落实实验基本操作,严格实验操作规程

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想方设法认真落实在行动上,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引领学生开展好学生实验。(1)严格实验操作规程。(2)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意识和实验习惯。(3)训练学生熟练做好初三化学的八个基础实验。

2、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化学学习是需要方法的。化学教学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点我们责无旁贷。培养学生遵循原则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可行的方法。

3、语言表述科学、准确

学生在表述中老师要强化用化学专业用语进行描述。训练学生的表述尽量规范科学。

4、纠正错别字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书写的错别字,这种现象很普遍如不及时纠正对学生的化学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以上是本人对简答题阅卷工作的简短小结,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3篇 期末考试教室评卷工作总结

以第一天改卷的情况来分析,我评卷315份,80分以上的作文23份,约占7%,改变题目的作文有60份,约占20%,不及格的作文9份,约占3%。全组总评均分为35.65分。平均分基本上符合市控制线上,但高分作文较少,没有出现满分作文。

一、评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审题不清。写作要求是以“感动”为题,但他们看成了以“感动”为话题,当作话题作文来写。改题目扣2分,如果行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规范一般都还可以得35分左右。但从改题失分所占的比例来看还是很严重的。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平时在练作文时多练话题作文,对命题作文练得少。还有是学生不够认真,审题不清楚。

2、选材单一,不善于从身边熟悉的小事写起,部分作文主题不突出,鲜明。

从学生写作选材来看,多写地震中或雪灾中的材料。本来运用这些材料不会错,但在大家都用这些材料的情况下,就看学生运用材料的准确性,创新性。常常学生在引用材料的时候人物名称写不出来,情节也不够准确,这样严重影响了表达效果。本来以“感动”为题的作文可写的材料很多,但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的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写,想运用大背景下的材料又不熟知,考生多发人所发,言人已所言,必然优秀的作文就不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文章就变得很少了。部分作文扣题不到位,主题不鲜明、突出,也会严重影响得分。

3、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晰,不能具体地叙述情节内容

考生写作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晰,这样的文章约有20%,他们行文大多是开始引用写作材,然后写一个很短小事例,阐述后就结束,大约是500字左右。因为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20%的学生就写得太短了,500字左右写事还写不清楚,那论述就更不充分了。所以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写作要求的影响匆匆写,情节内容不具体,影响了作文的得分,这样的文章也只能得34分左右。

4、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

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这是考生的通病,本来在考场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考生并不能这样做到,除了在地震中体现的感动事例外,从古到今令人感动的事例太多,生活中的令人感动的情景也不少,但学生不善于运用已知的事例来表达,表述内容比较平板,不够生动。这样的文章约占25%,由于内容写得较多,结构也完整,一般这样的文章可得36-39分。

5、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

这类作文约占15%,主要表现在,字写得太小、太模糊、有涂改,网上阅卷,由于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失分在1-3分左右。这类作文一般只得34分左右,如果内容具体生动才有可能得35分以上。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1、加强各类作文的训练,在训练时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特别是“为题”和“为话题”这两个短语一定要让学生分辨清楚。力求在中考时不在这方面失误。

2、选择材料要新颖,表达真善美,主题要鲜明突出。

激励学生多写身边的熟知的事物来写,如有可能老师可以写下水作文。在写作中教会学生构思、选材、行文、修改作文。主题一定要鲜明、突出,对于扣题的问题一定要反复强调,最好是针对出现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3、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

平时写作文时一定要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结构平稳了,作文自然看起来就清晰明了。如果内容又具体生动,一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4、选材要新颖,表达要生动具体。

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是最低限,但老师在平时要求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学生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有600字以上,内容才具体,如果在生动上下功夫,选材又新颖,也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的文章得分必然不会低。

5、严格要求学生平时作文时字迹要清楚,不涂改。

【第4篇 2023年中考化学卷评卷总结范文

一、试题分析

该题属于试题中难度最大的开放性的实验探究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氢氧化钠溶液与酸碱指示剂酚酞的相互作用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第(1)题的参考答案是即使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第(2)题参考答案的实验设计:向浓度不同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可能的现象和结论:如果两种溶液都变红且不褪色,则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大小无关;如果某一种溶液变红且不褪色,另一种溶液变红后褪色,则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大小有关。

二、得分情况

该题满分6分,考生平均分为1.40分,难度系数为0.23,满分人数5439人,占考试人数的5.22%,零分人数66266人,占考试人数的63.5%。

三、学生答题情况

第(1)题学生由于基础不牢,不懂得碱性溶液与二氧化碳以及酚酞的相互作用及其发生的现象。有的学生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是不变色或是变蓝色;不与酚酞溶液作用;酚酞溶液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酚酞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发生了反应等等

第(2)题针对“酚酞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变红后褪色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关”的猜想,应用两种浓度不同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进行对比,从发生的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这一探究实验的设计并不难,但学生答题的情况五花八门,并不使人乐观。

1、实验设计不合理: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作对比;分别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5%和10%的酚酞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继续滴入酚酞溶液;在酚酞溶液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配制8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做实验;向两杯不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向两杯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等等。

2、对实验的现象表述不准确,不清楚,语言逻辑混乱:用浓度深浓度浅、浓度多浓度少、浓度强浓度弱、过量适量、多量少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大和浓度小。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无变化,不清楚是指酚酞溶液不变红色,还是变红色后不褪色。

3、依据实验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不合理:如果某一杯溶液变红色后不消失,另一杯溶液变红色后消失,说明酚酞变红后褪色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无关;或两杯溶液变红色后消失,说明酚酞变红后褪色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夯实基础。中考考查的内容都源于学生所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仅是试卷上70%的容易题,也是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基础不牢,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那是无源之水。

2、要加强实验教学。这也是老生常谈了。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化学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必做八个基础实验。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积极组织好学生实验,尽量想办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实际操作能力,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下了基础。我们不能嫌麻烦和费时费力而少做或不做实验,只是讲实验。否则,学生感性认识不够深刻,只凭想象,遇到问题没有一定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

3、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也不善于观察实验的现象,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模糊不清,颠三倒四。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科学、准确、简练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操作的方法、实验的现象,并依据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力求书写规范,确保不因此丢分。

中考评卷填空题小结

15.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生石灰 ②小苏打 ③氧气 ④聚乙烯。

(1)可用于制作糕点的是 ;(2)可用于金属切割的是 ;

(3)可用作塑料薄膜的是 ;(4)可用于干燥食品的是 。

答案为:②③④①。

【第5篇 作文评卷工作总结

以第一天改卷的情况来分析,我评卷315份,80分以上的作文23份,约占7%,改变题目的作文有60份,约占20%,不及格的作文9份,约占3%。全组总评均分为35.65分。平均分基本上符合市控制线上,但高分作文较少,没有出现满分作文。

一、评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审题不清。写作要求是以“感动”为题,但他们看成了以“感动”为话题,当作话题作文来写。改题目扣2分,如果行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规范一般都还可以得35分左右。但从改题失分所占的比例来看还是很严重的。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平时在练作文时多练话题作文,对命题作文练得少。还有是学生不够认真,审题不清楚。

2、选材单一,不善于从身边熟悉的小事写起,部分作文主题不突出,鲜明。

从学生写作选材来看,多写地震中或雪灾中的材料。本来运用这些材料不会错,但在大家都用这些材料的情况下,就看学生运用材料的准确性,创新性。常常学生在引用材料的时候人物名称写不出来,情节也不够准确,这样严重影响了表达效果。本来以“感动”为题的作文可写的材料很多,但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的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写,想运用大背景下的材料又不熟知,考生多发人所发,言人已所言,必然优秀的作文就不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文章就变得很少了。部分作文扣题不到位,主题不鲜明、突出,也会严重影响得分。

3、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晰,不能具体地叙述情节内容

考生写作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晰,这样的文章约有20%,他们行文大多是开始引用写作材,然后写一个很短小事例,阐述后就结束,大约是500字左右。因为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20%的学生就写得太短了,500字左右写事还写不清楚,那论述就更不充分了。所以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写作要求的影响匆匆写,情节内容不具体,影响了作文的得分,这样的文章也只能得34分左右。

4、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

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这是考生的通病,本来在考场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考生并不能这样做到,除了在地震中体现的感动事例外,从古到今令人感动的事例太多,生活中的令人感动的情景也不少,但学生不善于运用已知的事例来表达,表述内容比较平板,不够生动。这样的文章约占25%,由于内容写得较多,结构也完整,一般这样的文章可得36-39分。

5、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

这类作文约占15%,主要表现在,字写得太小、太模糊、有涂改,网上阅卷,由于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失分在1-3分左右。这类作文一般只得34分左右,如果内容具体生动才有可能得35分以上。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1、加强各类作文的训练,在训练时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特别是“为题”和“为话题”这两个短语一定要让学生分辨清楚。力求在中考时不在这方面失误。

2、选择材料要新颖,表达真善美,主题要鲜明突出。

激励学生多写身边的熟知的事物来写,如有可能老师可以写下水作文。在写作中教会学生构思、选材、行文、修改作文。主题一定要鲜明、突出,对于扣题的问题一定要反复强调,是针对出现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3、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

平时写作文时一定要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结构平稳了,作文自然看起来就清晰明了。如果内容又具体生动,一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4、选材要新颖,表达要生动具体。

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是最低限,但老师在平时要求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学生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有600字以上,内容才具体,如果在生动上下功夫,选材又新颖,也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的文章得分必然不会低。

5、严格要求学生平时作文时字迹要清楚,不涂改。

【第6篇 期末考试评卷工作总结

期末考试评卷工作总结

以第一天改卷的情况来分析,我评卷315份,80分以上的作文23份,约占7%,改变题目的作文有60份,约占20%,不及格的作文9份,约占3%。全组总评均分为35.65分。平均分基本上符合市控制线上,但高分作文较少,没有出现满分作文。

一、评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审题不清。写作要求是以“感动”为题,但他们看成了以“感动”为话题,当作话题作文来写。改题目扣2分,如果行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规范一般都还可以得35分左右。但从改题失分所占的比例来看还是很严重的。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平时在练作文时多练话题作文,对命题作文练得少。还有是学生不够认真,审题不清楚。

2、选材单一,不善于从身边熟悉的小事写起,部分作文主题不突出,鲜明。

从学生写作选材来看,多写地震中或雪灾中的材料。本来运用这些材料不会错,但在大家都用这些材料的情况下,就看学生运用材料的准确性,创新性。常常学生在引用材料的时候人物名称写不出来,情节也不够准确,这样严重影响了表达效果。本来以“感动”为题的作文可写的材料很多,但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的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写,想运用大背景下的材料又不熟知,考生多发人所发,言人已所言,必然优秀的作文就不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文章就变得很少了。部分作文扣题不到位,主题不鲜明、突出,也会严重影响得分。

3、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晰,不能具体地叙述情节内容

考生写作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晰,这样的文章约有20%,他们行文大多是开始引用写作材,然后写一个很短小事例,阐述后就结束,大约是500字左右。因为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20%的学生就写得太短了,500字左右写事还写不清楚,那论述就更不充分了。所以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写作要求的影响匆匆写,情节内容不具体,影响了作文的得分,这样的文章也只能得34分左右。

4、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

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这是考生的通病,本来在考场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考生并不能这样做到,除了在地震中体现的感动事例外,从古到今令人感动的.事例太多,生活中的令人感动的情景也不少,但学生不善于运用已知的事例来表达,表述内容比较平板,不够生动。这样的文章约占25%,由于内容写得较多,结构也完整,一般这样的文章可得36-39分。

5、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

这类作文约占15%,主要表现在,字写得太小、太模糊、有涂改,网上阅卷,由于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失分在1-3分左右。这类作文一般只得34分左右,如果内容具体生动才有可能得35分以上。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1、加强各类作文的训练,在训练时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特别是“为题”和“为话题”这两个短语一定要让学生分辨清楚。力求在中考时不在这方面失误。

2、选择材料要新颖,表达真善美,主题要鲜明突出。

激励学生多写身边的熟知的事物来写,如有可能老师可以写下水作文。在写作中教会学生构思、选材、行文、修改作文。主题一定要鲜明、突出,对于扣题的问题一定要反复强调,最好是针对出现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3、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

平时写作文时一定要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结构平稳了,作文自然看起来就清晰明了。如果内容又具体生动,一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4、选材要新颖,表达要生动具体。

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是最低限,但老师在平时要求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学生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有600字以上,内容才具体,如果在生动上下功夫,选材又新颖,也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的文章得分必然不会低。

5、严格要求学生平时作文时字迹要清楚,不涂改。

【第7篇 期末考试教室评卷工作总结范文

以第一天改卷的情况来分析,我评卷315份,80分以上的作文23份,约占7%,改变题目的作文有60份,约占20%,不及格的作文9份,约占3%。全组总评均分为35.65分。平均分基本上符合市控制线上,但高分作文较少,没有出现满分作文。

一、评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审题不清。写作要求是以“感动”为题,但他们看成了以“感动”为话题,当作话题作文来写。改题目扣2分,如果行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规范一般都还可以得35分左右。但从改题失分所占的比例来看还是很严重的。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平时在练作文时多练话题作文,对命题作文练得少。还有是学生不够认真,审题不清楚。

2、选材单一,不善于从身边熟悉的小事写起,部分作文主题不突出,鲜明。

从学生写作选材来看,多写地震中或雪灾中的材料。本来运用这些材料不会错,但在大家都用这些材料的情况下,就看学生运用材料的准确性,创新性。常常学生在引用材料的时候人物名称写不出来,情节也不够准确,这样严重影响了表达效果。本来以“感动”为题的作文可写的材料很多,但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的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写,想运用大背景下的材料又不熟知,考生多发人所发,言人已所言,必然优秀的作文就不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文章就变得很少了。部分作文扣题不到位,主题不鲜明、突出,也会严重影响得分。

3、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晰,不能具体地叙述情节内容

考生写作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晰,这样的文章约有20%,他们行文大多是开始引用写作材,然后写一个很短小事例,阐述后就结束,大约是500字左右。因为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20%的学生就写得太短了,500字左右写事还写不清楚,那论述就更不充分了。所以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写作要求的影响匆匆写,情节内容不具体,影响了作文的得分,这样的文章也只能得34分左右。

4、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

运用语言材料不灵活,不能生动表述文章内容,这是考生的通病,本来在考场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考生并不能这样做到,除了在地震中体现的感动事例外,从古到今令人感动的事例太多,生活中的令人感动的情景也不少,但学生不善于运用已知的事例来表达,表述内容比较平板,不够生动。这样的文章约占25%,由于内容写得较多,结构也完整,一般这样的文章可得36-39分。

5、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

这类作文约占15%,主要表现在,字写得太小、太模糊、有涂改,网上阅卷,由于字迹不清楚,卷面不整洁失分在1-3分左右。这类作文一般只得34分左右,如果内容具体生动才有可能得35分以上。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1、加强各类作文的训练,在训练时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特别是“为题”和“为话题”这两个短语一定要让学生分辨清楚。力求在中考时不在这方面失误。

2、选择材料要新颖,表达真善美,主题要鲜明突出。

激励学生多写身边的熟知的事物来写,如有可能老师可以写下水作文。在写作中教会学生构思、选材、行文、修改作文。主题一定要鲜明、突出,对于扣题的问题一定要反复强调,最好是针对出现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3、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

平时写作文时一定要训练学生写写作结构,结构平稳了,作文自然看起来就清晰明了。如果内容又具体生动,一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4、选材要新颖,表达要生动具体。

写作要求是不少于500字,这是最低限,但老师在平时要求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学生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有600字以上,内容才具体,如果在生动上下功夫,选材又新颖,也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的文章得分必然不会低。

5、严格要求学生平时作文时字迹要清楚,不涂改。

【第8篇 2023年中考化学计算题评卷总结范文

一、试题及参考答案

五、计算题(共10分)

23、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成功范例,该化学方程式为co2+nh3====co(nh2)2+h2o。请计算

(1)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直接写出答案)。

(2)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20t尿素,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23、(1)3:4:7:1 (3分)

(2)解:设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_。 1分

co2+nh3====co(nh2)2+h2o。 1分

44 60

_ 120t 1分

44:60=_:120t 1分

2分

答: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88t 1分

二、本题的基本情况

难度系数为0.401,平均分是4.01分。

三、第一小题失分情况与原因

1、有些考生不懂尿素化学式中括号的意义,没有把括号外的2分别与14和2相乘,故有12:16:14:2的错误答案。

2、有些考生把元素质量比写成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即:12:16:14:1。

3、有些考生把元素质量比写成原子个数比,即:1:1:2:4

或1:1:1:2。

4、有些考生把比号写成顿号或等号等等。

四、第二小题失分的主要情况及原因

1、设不完整或设带单位。

2、写错化学方程式。本题已经给出化学方程式,但部分考生还是抄错,看起来是不可思议,但考生抄错化学方程式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考生对化学式的写法没有掌屋,对尿素等化学式没有熟记造成的。

3、计算过程的失误

①列比例不规范,颠三倒四。

②算错相对分子质量,例如: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76等,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48等。

③漏写单位和把吨换算成千克或克,给计算带来麻烦,造成计算结果是8.8t或880t的错误。

【第9篇 中考化学卷评卷总结反思

中考化学卷评卷总结反思范文

一、试题分析:

该题属于试题中难度最大的开放性的实验探究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氢氧化钠溶液与酸碱指示剂酚酞的相互作用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第(1)题的参考答案是即使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第(2)题参考答案的实验设计:向浓度不同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可能的现象和结论:如果两种溶液都变红且不褪色,则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大小无关;如果某一种溶液变红且不褪色,另一种溶液变红后褪色,则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大小有关。

二、得分情况

该题满分6分,考生平均分为1.40分,难度系数为0.23,满分人数5439人,占考试人数的5.22%,零分人数66266人,占考试人数的63.5%。

三、学生答题情况:

第(1)题学生由于基础不牢,不懂得碱性溶液与二氧化碳以及酚酞的相互作用及其发生的现象。有的学生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是不变色或是变蓝色;不与酚酞溶液作用;酚酞溶液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酚酞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发生了反应等等

第(2)题针对“酚酞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变红后褪色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关”的猜想,应用两种浓度不同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进行对比,从发生的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这一探究实验的设计并不难,但学生答题的情况五花八门,并不使人乐观。

1、实验设计不合理: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作对比;分别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5%和10%的酚酞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继续滴入酚酞溶液;在酚酞溶液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配制8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做实验;向两杯不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向两杯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等等。

2、对实验的现象表述不准确,不清楚,语言逻辑混乱:用浓度深浓度浅、浓度多浓度少、浓度强浓度弱、过量适量、多量少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大和浓度小。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无变化,不清楚是指酚酞溶液不变红色,还是变红色后不褪色。

3、依据实验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不合理:如果某一杯溶液变红色后不消失,另一杯溶液变红色后消失,说明酚酞变红后褪色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无关;或两杯溶液变红色后消失,说明酚酞变红后褪色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夯实基础。中考考查的内容都源于学生所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仅是试卷上70%的容易题,也是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基础不牢,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那是无源之水。

2、要加强实验教学。这也是老生常谈了。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化学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必做八个基础实验。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积极组织好学生实验,尽量想办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实际操作能力,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下了基础。我们不能嫌麻烦和费时费力而少做或不做实验,只是讲实验。否则,学生感性认识不够深刻,只凭想象,遇到问题没有一定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

3、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也不善于观察实验的现象,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模糊不清,颠三倒四。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科学、准确、简练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操作的方法、实验的现象,并依据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力求书写规范,确保不因此丢分。

中考评卷填空题小结

第(2)题属于中等题,题目难度不大,但学生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而且有的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差,通俗的话,生活中的常用语较多,如防止其它气体(物质)跑出来、飞出来、溅出来、弄脏空气等,但在诸多的答案中也有创意的,如隔离空气等,说明学生的思维、想象较丰富。

第(3)题也可说是送分的题目,但得分情况也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审题不准,同时回答了可燃物燃烧需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1)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温度达到可燃物质的着火点。真是可惜。

第(4)题属于开放程度不大的题目,但学生没能抓住与空气隔绝这一要点去做答,表述不清。例空气中的温度高;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烧;防止灼伤手或手摸白磷会烧伤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等,乱蒙现象严重,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四、教学建议

1、教学要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2、重视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有的老师因种种原因,不重视实验教学,少做或不做实验,课堂上只是讲实验,或者板书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考试的时候就不知从何想起,造成学生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时答案五花八门,词不达意,以致于丢分严重。因此,建议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并且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做实验,通过化学实验能够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下基础。

《评卷总结(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总结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