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发声靠声带,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
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如空气、木、铁等。
3、声音的场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发声晚0.1秒以上。最少也要0.1秒。
5、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6、音调:人们所感到的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7、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8、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9、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0、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妨碍正常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或者干扰人们听的声音。
12、减小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13、噪声等级:小于40分贝安静,超过50分贝影响睡眠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引超疾病,150分贝以上就损坏人的听觉器官。
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总结
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总结
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4、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及时调研,找出相似之处,及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时注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
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总结: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现象不仅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为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化奠定了实验基础,为人类获取巨大而廉价的电能开辟了道路,在实用上有重大意义。小编准备了高二物理选修1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总结,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3. 磁通量变化的常见情况 (改变的方式):
①线圈所围面积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致其实质也是b不变而s增大或减小
②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导致变化。线圈面积与磁感应强度二者之间夹角发生变化。如匀强磁场中转动的矩形线圈就是典型。
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或位置)变化,磁感应强度是时间的函数;或闭合回路变化导致变化
(改变的结果):磁通量改变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产生感应电动势,若线圈或线框是闭合的.则在线圈或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就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4.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
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如果回路不闭合,则只能出现感应电动势,
而不会形成持续的电流.我们看变化是看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而不是看回路外面的磁通量变化
二、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右手定则:伸开右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手掌所在平面跟磁感线和导线所在平面垂直,大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 四指所指的方向即为感应电流方向(电源).
用右手定则时应注意:
①主要用于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
②右手定则仅在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使用,应用时要注意磁场方向、运动方向、感应电流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③当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拇指应指向切割磁感线的分速度方向.
④若形成闭合回路,四指指向感应电流方向;若未形成闭合回路,四指指向高电势.
⑤因电而动用左手定则.因动而电用右手定则.
⑥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四指指向是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负正).因而也是电势升高的方向;即:四指指向正极。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特例,所以判定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也是楞次定律的一个特例.用右手定则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对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用右手定则更为简便.
2.楞次定律
(1)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流的) 磁场 (总是) 阻碍 (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 变化 原因产生结果;结果阻碍原因。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宾语
(2)对阻碍的理解 注意阻碍不是阻止,这里是阻而未止。阻碍磁通量变化指:
磁通量增加时,阻碍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相反,起抵消作用);
磁通量减少时,阻碍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一致,起补偿作用),简称增反减同.
(3)楞次定律另一种表达: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阻碍(或反抗)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f安方向就起到阻碍的效果作用)
即由电磁感应现象而引起的一些受力、相对运动、磁场变化等都有阻碍原磁通量变化的趋势。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或原磁场的变化;
②阻碍相对运动,可理解为来拒去留
③使线圈面积有扩大或缩小的趋势; 有时应用这些推论解题 比用楞次定律本身更方便
④阻碍原电流的变化.
楞次定律 磁通量的变化表述: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能量守恒表述: i感的磁场效果总要反抗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①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②从导体和磁场的相对运动: 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③从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楞次定律的特例──右手定则
楞次定律的多种表述、应用中常见的两种情况:一磁场不变,导体回路相对磁场运动;二导体回路不动,磁场发生变化。
磁通量的变化与相对运动具有等效性:相当于导体回路与磁场接近,相当于导体回路与磁场远离。
(4)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 基本思路可归结为:一原、二感、三电流,
①明确闭合回路中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方向如何;
②确定原磁场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如何变化(是增还是减)
③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
④再利用安培定则,根据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来确定感应电流方向.
判断闭合电路(或电路中可动部分导体)相对运动类问题的分析策略
在电磁感应问题中,有一类综合性较强的分析判断类问题,主要讲的是磁场中的闭合电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感应电流,而此电流又处于磁场中,受到安培力作用,从而使闭合电路或电路中可动部分的导体发生了运动.
对其运动趋势的分析判断可有两种思路方法:
①常规法:据原磁场(b原方向及情况)确定感应磁场(b感方向)判断感应电流(i感方向)
导体受力及运动趋势.
②效果法: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深刻理解阻碍的含义.
据阻碍原则,可直接对运动趋势作出判断,更简捷、迅速. (如f安方向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的趋势)
b感和i感的方向判定:楞次定律(右手) 深刻理解阻碍两字的含义(i感的b是阻碍产生i感的原因)
b原方向?;b原?变化(原方向是增还是减);i感方向?才能阻碍变化;再由i感方向确定b感方向。
楞次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理解楞次定律要注意四个层次:
①谁阻碍谁?是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原磁通量;
②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
③如何阻碍?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④结果如何?阻碍不是阻止,只是延缓了磁通量变化的快慢,结果是增加的还是增加,减少的还是减少.
另外 ①阻碍表示了能量的转化关系,正因为存在阻碍作用,才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②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相对运动.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动态分析:就是分析导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动态关系。
一般可归纳为:导体组成的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导体受安培力作用
导体所受合力随之变化导体的加速度变化其速度随之变化感应电流也随之变化
周而复始地循环,最后加速度小致零(速度将达到最大)导体将以此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阻碍和变化的含义 原因产生结果;结果阻碍原因。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
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选修1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2018年中考物理热现象考点总结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018年中考物理热现象考点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噪声:① 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② 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① 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②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③ 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高中化学实验的现象知识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 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 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高中化学实验的现象知识总结
大学生恋爱现象班会总结
大学班会总结范文
通过这次班会的举办,让大家对恋爱观有了深刻的了解,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各自陈述了见解和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因为我们不够成熟;有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可以谈恋爱,但要
慎重交友,妥善处理。通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大学生要以学习为主,假如要谈恋爱,定要把握住!以下三点:一是要有正确的恋爱观,本着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二是要正确处理谈恋爱,与学习的关系,两人应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而不能因为谈恋爱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是正确面对失恋,年青人失恋是正常现象,也是人生一种宝贵经历,失恋了不能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应及时调整心态,认真反省,更加努力学习,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
大学生恋爱现象非常普遍,已成为辅导员日常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的一和综合素质。
部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班级优良学风的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下面从其形成原因、特点及目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恋爱的普遍原因:
1、生理成熟;2、高中阶段的压抑;3、免除了家长、老师的约束;4、环境的影响;5、对情感的渴望寻求感情寄托和个人价值的需求;6、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
二、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1、自主性强:个性突出,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当喜欢上一位异性后,传统的“托人传达”和含蓄的“暗送秋波”已不采用,而“单刀直入”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听其自然发展以求水道渠成,由此看来大学生面对爱情的方式大胆直率敢说敢为,敢于主动表达非被动等待。
2、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主要是感情寄托。有许多同学反映“学医课程多,竞争激烈,责任大,精神压力大,有必要找一位知己倾诉,同时又能相互鼓励、互相帮助,把学习搞好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3、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这些低年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三、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恋爱动机不端正: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2、单相思与爱情错觉: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它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它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选择。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3、失恋: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它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的有机结合。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的发展是沿着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这一线索发展的。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2)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3)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
2、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1)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行为大方。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相互了解,不要无休止地盘问对方,使对方自尊心受损。
(2)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3)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与恋人多谈谈学习和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通过这次班会希望同学们正确认识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并且能够正确的对待和处理大学生恋爱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大学班会总结范文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的知识点总结
第二部分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
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
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导语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中的一大部分,而同学们在学习时最头疼的可能是各种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现象的记忆,小编汇总了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大全,方便大家学习。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sio2=sif4+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0.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1.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职业教育功利化现象的反思总结
一、职业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我国职业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末获得高速发展,至今职业教育规模在我国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在规模发展的同时,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实现适应我国国情的职教模式转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质量提高、重视内涵建设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从总体上讲,我国职业教育在过去几年中虽然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种种迹象表明,在当前的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方面,无视或忽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成长轻成人;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商业化、实用化,而职业素养、人文素质养成的课程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或替补;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单纯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忽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在评价内容上,只关注学生会做什么,而不问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其发展质量如何,等等。职业教育的功利化行为,虽然带来了一些暂时的好处,如缓解了办学经费、改善了办学条件、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短期适应能力等,但由于功利化行为的增多,必然助长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技术主义、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会使人才培养活动成为简单的“职业培训”,成为塑造“空心人”(有些科技知识而缺乏人文素质者)、“边缘人”(有些人文知识而不懂科学技术者)的工艺流程,削弱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动的人本价值。因此,职业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是一种潜藏的危机,需高度重视。
二、功利化倾向是“工具理性主义”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审视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显现出的功利化倾向,其原因主要是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
自工业革命以来,理性逐渐成为一种与科技相结合,控制社会和追逐利益的工具,尤其在西方实证主义哲学的推波助澜下,理性逐渐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支配和主导着人们的生活与观念。其典型特征为:“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实现社会和个人意欲达到的目的,它并不关注目的本身是否合理,不管这种目的是什么,只要手段是有效的,即被认为是合理的。社会和个体把一切都变成了用来制造其他工具的、为固定目的服务的一般工具。”
西方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最早把理性分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所谓工具理性,简言之“就是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认为,科学是工具理性的基础,而科学强调的是事实和逻辑,只能保证手段的正确和高效,但却不能反省与批判所追求的目的与所存在的合理性、价值和意义。查尔斯·泰勒也强调,“工具理性是一种人们在计算最经济地将手段应用于目的时所依托的合理性,最大的效益、最佳的支出收获比率是判定工具理性成功的尺度。”“工具理性的视野里存在的只是物、事实和工具,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种问题由于不具有工具性的意义,无法得以说明和证明,因此被视为是无意义的形而上学问题。”与工具理性相对立,价值理性体现一个人对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涉及到人们对某些事物或行为所赋予的价值含义、观念的追求。在价值理性关怀下,人性世界被认为是以“合目的性”形式存在的意义世界。工具理性借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大潮,与市场经济追逐利益的特点相结合,日益演变为社会追求经济效益、个人谋求自身利益的基础。工具理性的核心特征是追求最佳手段、最佳效率的有效思维方式。
功利化指主体向功利状态或性质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说主体必然要发生全面或者整体质变,实际上,多数情况是主体部分地发生量变,并由量变积累而导致质变。换言之,只要主体的本质属性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均可称为本质属性的功利化。可以这样归纳:职业教育功利化就是指职业教育依据功利的原则来完成对自身结构的重新建构过程,其结果是职业教育具备了某些功利形态。我们可以把“功利原则”简单地表述为效益最大化、追求实用性。各种迹象表明,当今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崇尚或者说越来越依赖这些功利原则,并将其转变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从而使得职业教育具备功利形态。因此可以说,功利化倾向就是工具理性主义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休现。
三、对职业教育功利化现象的反思
(一)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它应有其特有的发展范式,而“人”与“职业”则是其中两条主要发展逻辑:
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哲学意义上的根本性转变,即从适应性教育、完成性教育向引导性教育、超越性教育的转向,从格式化教育、功利化教育到个性化、人性化教育的转向。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未来5至10年社会所需的技能性人才,不能简单地跟着流行的社会风气走。中国社会真正需要职业教育做出贡献的,不是功利化,而是以创新的方式培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性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二)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结合,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应当说,职业教育注重功利化有其积极的一面:从个体来看,受教育者由此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获得教育投人回报的最大化与实用知识、技能等;从社会方面来看,正是职业教育的功利(或称实用)功能,社会财物财富的总和不仅比过去大大增加了而且速率更快了,这也正是工具理性影响下的职业教育功利自身的价值所在。笔者所不愿意看到且应该极力反对的是过度追求工具的有效性,使得职业教育本来肩负的解放人、完善人性的功能逐渐萎缩,取而代之是它的经济功能、工具功能的不断扩大,即那种极端追求功利的取向最终导致职业教育的异化。
其实,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相辅相成的,价值理性是工具理性的精神动力,而工具理性是价值理性的现实支撑。脱离工具理性,脱离现存的机制与手段,价值理性就好比空中楼阁而无从体现。在实践中,人们一方面依靠工具理性实现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另一方面又在自我意识的更深层面体味着人生价值,为价值理性的升华提供契机。因此,要改变目前职业教育过于追求功利的现状,就要使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得到有机的结合,改变教育价值观念,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从本质功能来看,职业教育既指向职业性就业,又指向教育性发展;既要实现社会需求的功利性目标,又要实现个性需求的人本性目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动的功能指向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需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把“以人为本”融人人才培养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摒弃功利主义价值观,转变单纯的“技术教育”的偏颇认识和培养“工具人”的目标取向,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使学生在成才中成人。
(三)实现职业教育范式的转换
在实践层面,要扭转当前职业教育过于功利化倾向,关键在于实现职业教育范式的转换。这方面,美国职业教育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从上可以看出,传统范式基于一种狭隘的、僵化的、割裂的工具主义思维,非常强调职业教育的“独立”,结果在获得独立性的同时也遭到了“孤立”,其内涵越来越单调。新范式则用完全开放的、包容性的、整合的思维看待职业教育,其视野宽广得多。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传统与现代职业教育两种范式的矛盾交织中。一方面人们认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要与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相对接,要通过增强技能训练与顶岗实习,促进学生的零距离上岗,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受美国及其它西方发达国家生涯教育、关键能力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及迫于我们现实的就业压力,人们认为职业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满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并要加强职业素质及关键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发展“后劲”的职业人才。而当人们认识到需要把这两种取向结合起来时,便出现了一些折衷的观点,如“宽基础、活模块”、“平台十模块”等。当然,尽管在话语层面两种观点的力量各居一半,但现实的课程改革却在扎扎实实地朝着第一种观点发展,它说明这两种取向之间的矛盾绝非简单的折衷所能调和。
从现实条件看,工具理性主义目前在我国仍有较强的生命力,突显实用性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通过增强实用性,提高就业能力,更好地发挥其经济发展的功能,职业教育才能获得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也才有可能获得向更高级范式转变的自身基础。但是从长远看,以培养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人格、服务于个人发展为依据,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向更高级范式转换的需要。
磁体和磁极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场和磁感线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①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②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③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④磁感线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电与磁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8.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9.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0.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2.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不一定就受力的作用。
25.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6.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sio2=sif4+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83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6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