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总结范文
栏目

马克思总结(四篇)

发布时间:2023-03-28 热度:57

马克思总结

【第1篇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基本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感受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勇于实践的精神。

发展要求: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⑴传入条件: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③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⑵代表人物:

①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

③无 政 府 主 义 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⑶宣传特点: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不能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

2、正式传播

⑴主要原因: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②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③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⑵代表人物:李大钊

①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②五四运动前:歌颂 十月 革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③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广泛传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

⑴组织学会: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⑵通过论战:论战双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最主要途径)

①目的: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线,

②焦点:革命道路和方法

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否认中国有工人阶级,反对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马 克 思 主 义者:资本主义道路行不可行,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才行得通。

③意义:通过论战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考点释疑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第一阶段——器 物 阶 段(抵抗派和洋务派)

1、时 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2、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变革;

3、代 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

4、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5、特 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开始“器物”阶段。

第二阶段——制 度 阶 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时 间: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2、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3、代 表: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方案);

4、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5、特 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机,但没有对封建文化彻底批判。进入“制度”阶段

第三阶段——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1、时 间:新文化运动时期;

2、主要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 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指导思想:前期是民主和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5、特 点: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进入思想的核心阶段。

但前期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第2篇 2023年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人名言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令各位考生特别头疼的一个科目,尤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甚,特别是看到某个哲学家或伟人、名人说的一句话,读一遍后不知所云,但考试还会残忍的考查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信息,请考生查看。

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是列宁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列宁所讲的“创造世界”首先是指在意识中形成新的观念世界,然后通过实践,把观念世界变为现实世界即改造过的属于人的世界。这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观点,强调了意识创造性、能动性的观点,而不是唯心主义观点。

2.“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毛泽东)

这句话有个前提,即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世界的本原、本质是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变成物质”是指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从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

(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4.“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列宁)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这是因为,任何物质都包含内在矛盾,矛盾必然引起运动;物质通过运动而存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这是因为,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他们相互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4)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可能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即相对静止状态,但其运动却没有一刻停止。因此,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

这句话意在说明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意识也可以转化为物质,二者之间的对立就有相对而言的意义了。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是辩证法的观点,是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体现了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又是统一的,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7.“人连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是赫拉克利特的一个学生——克拉底鲁的观点,他是古希腊最早的诡辩派代表人物。他将老师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推向极端,说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且“连一次也不能”。克拉底鲁认为,一切都变化不居,瞬息即逝。因此,对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判断,都无法说出它是什么。相对主义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质的稳定性,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8.世界统一于存在(杜林)

这是一个折中主义观点。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其实是试图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折中主义观点(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是存在,存在可以说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命题)。

9.“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总和”

“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总和”这句话,最重要的是要能理解列宁的物质概念,列宁的物质概念的外延包括了各种各样具体形态的物质,因而也是所有这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此外,一定要把哲学上的总和概念和数学中的总和概念区别开来。哲学上的总和概念更多的是共性,是同质性,而不是单纯的数量之和。

10.“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中”

这个观点是英国经验论哲学家洛克的观点。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承认感性经验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认为感性经验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或者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没有质的区别,理性认识只是对感性认识的分类整理。这句话中所说的理性即理性认识,感觉即感性认识,“无不在”这个关键词说的过于绝对,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11.“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句话截取自: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旧唯物主义主要是指近代唯物主义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问题上,只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他把人看成是抽象的人,因此他不懂得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认识物质世界的作用,即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陷入了形而上学性。

12.“货币天然是金银,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说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容易分割,质量均匀;不会腐烂,久藏不坏等优点。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只是两种金属,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货币,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货币概念出现之后,可以说金银是货币,但是这之前就是一般等价物。随着社会的进步,黄金和白银成了最适合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的货币。

【第3篇 高二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1.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

(1)共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

②从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是相同的;

③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

④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2)不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②从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

③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

⑤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⑥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2.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2)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3)特点:

①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②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③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

④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性精神力量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的批判。

(4)进步性: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④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⑤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局限性: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而当时的文学革命,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②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③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比如钱玄同为了反孔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3.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①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原因:

①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①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2)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②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这不仅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加速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纪元。

【第4篇 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XX年1月,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初步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成立以来的发展史(XX.5—XX.12),着手调整和优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成立以来行政部、学习部、组织部、策划部、宣传部、外联部、学术部、实践部等八个部门之间的横向结构,全面梳理了近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相关部门重建、重组、筹建工作,具体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将编辑部划分为学报部、学刊部;把演讲部、辩论部、读书部从学习部中单列出来;把影视部、文艺部、拓展部从实践部中单列出来;把新闻部、记者团从宣传部中单列出来;把秘书部、礼仪部从行政部中单列出来;把科技部、财政部从组织部中单列出来;把网络部、美食社、知行社从策划部中单列出来;把企业部、公益部从外联部中单列出来;把哲学社、文学社、青年社从学术部中单列出来。

XX年2月,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发展,弥补XX级、XX级成员毕业所带来的较大范围的岗位空缺,缓解XX级、XX级成员工作压力,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注入新生力量,确定XX年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重点建设年。初步完成了影视部、秘书部、礼仪部、科技部、财政部、网络部、学报部、学刊部、拓展部、新闻部、读书部、企业部、文艺部、公益部、记者团等十五个部门的筹备组建工作。由记者团主办,宣传部、新闻部、文学社、秘书部协办,基本上完成了对在XX、XX、XX、XX年赣州市哲学年会上获得奖项同学的采访工作。为加强法治意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有将近一半的组员(截止到本月底)分批次到__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法庭旁听活动。完成了部分XX级新进成员的转正工作,基本上完成了“六个一”的任务,即,写一篇思想汇报、读一本经典好书、看一部励志电影、品一段辉煌人生、踏一方陌生土地、拾一缕美好回忆。在新的学期开始之际,由礼仪部主办,秘书部、网络部、学习部协办,举办了“尊师重教”经典小故事系列学习活动。

XX年3月,为了进一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深化“学习雷锋月”活动,教学博客倡导大学生朋友把学习雷锋精神的氛围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社会。阳春三月,春暖花开。1963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四十六年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健康成长。影视部顺利通过试用阶段,在制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宣传视频的基础上,开始进入正式运营阶段。为有效推进大学生朋友们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由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影视部主办,读书部、财政部、科技部、行政部协办的“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创意学习快乐学习”视频制作大赛,成效明显,共评出各类奖励20余项。

XX年4月,为迎接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成立四周年,进一步增进小组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新引力,并且为新进成员增加发展空间,经小组各部部长商议,决定开始组织筹建演讲部、辩论部、哲学社、文学社、美食社、知行社、青年社等七个部门。根据XX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举办辩论赛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辩论部开始正式进入运营阶段,举办了主题为“选择越多越幸福vs选择越少越幸福”的辩论赛,评出“最佳辩手”48名,并颁发奖状。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实践部承办了《大学生德育工作调查》的问卷统计工作。本次全校德育工作问卷调查活动由__医学院思政部主办,问卷共65题,共计1000份问卷,涉及面较广,主要是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思想与素养情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德育的理解和认识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调查问卷统计活动是有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实践部主打下各部门协调完成的,涉及到XX级、XX级、XX级三个年级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成员,在统计过程中有40人积极参与。

XX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成立四周年活动,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成员组内协作,打造优秀团队,由拓展部与文艺部主办了拓展训练活动,并制作活动视频。根据XX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举办演讲比赛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演讲部开始正式投入运营阶段,为推进大学生“热爱专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举办了主题为“结合自身专业,谈一下如何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比赛,颁发获奖证书24张。同时,本月开始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招新工作,由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性质、构成、宗旨、相关活动等均可以在本教学博客中找到,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的发展历史,提高主动意识,招新时不接受任何咨询活动。

XX年6月,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秘书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举办了一次特殊的“点名”,即“这一年,我们大一”相册征集活动,留住青春色彩。相册征集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相片展示大一时的模样,活动主要是记录大学生来到这个校园时的样子,或许天真,或许单纯,亦或是懵懂。若干年,我们还有那些留在时光中的足迹,会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为传承小组优良作风,由策划部主办,记者团、行政部协办,先后邀请了老组员和各部门部长,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新成员系列培训工作。为进一步让大家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优秀成员风采风貌,由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学术部主办,组织部、外联部协办,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成立四周年系列活动之——“老生常谈”,即,优秀毕业生谈如何更好的度过大学生活。为贯彻知行天下理念,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知行部策划该部骨干成员赴西藏学习考察,拟在知行部成立骑行千里、徒步天下两个分支机构。

XX年7月,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的系统转型与全面升级工作。主要依托XX年江西省教育厅高校教学改革课题《“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小组教学”三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j_jg-14-13-13),全面探索大学生“杰出人才”培养机制。具体依托建立近三年的“教学博客”、成立四年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以及近四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为有效解决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发展过快所导致内涵建设不足,经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毕业组员临时联谊会召开会议决定,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各部门只留部长一职,宁缺毋滥,全面打造优秀团队。同时,为有效应对历年五月份周年庆祝活动和大规模集中招新所带来的信息消化不良和组员培养不善等消极问题。从XX年下半年开始,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的招新模式进行调整,开始变为随时招新及时培养,珍惜和把握每一个新进组员,不放弃任何一位战友。为规范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内部的管理协调工作,以及小组各部门组织实施的社会考察、体验教学、参观学习、公益活动等相关工作,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决定更换新的标牌并扩大发放范围,为XX级考察合格并进入试用阶段的小组成员配备学员证,试用合格的成员持“学员证”更换“工作证”。初步决定召开一次XX级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全体新成员会议,逐步选拔新一届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骨干成员,撰写各部门招新公告、制作各部门宣传视频,争取在下半年内完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的重点建设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

XX年9月

《马克思总结(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总结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