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必须记住的地理知识要点(卷面分值60%—80%)
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赤道周长40000千米。
3.经线又称子午线,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与地轴
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们都有无数条。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4.0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了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5.东经180与西经180合二为一,就叫180度经线。
6.0度纬线是赤道,北纬90度是北极点,南纬90度是南极点,它们是两个地点。
7.地球绕轴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绕日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8.因为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在地球上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的
9.地球自转导致两个后果:一是昼夜交替,二是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
10.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角度不变导致两个后果:形成了四季和五带。.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1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
12.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一百万厘米。千米化厘米加五个零。
13.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14.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海拔。高出另外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是相对高度。
15.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重合是悬崖。等高线闭合处为山头或盆地。
16.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7.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
18.亚非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19.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20.大陆漂移学说认为:两亿年前地球只有一块联合古陆,后来缓慢地漂移分离,形成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高大的山脉。
22.东非大裂谷是海洋的胚胎期,红海是海洋的婴儿期。大西洋是海洋的少年期,太平洋是海洋的成年期。
喜马拉雅山是海洋的坟墓。
23.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
24.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气候要素一是气温,二是降水
25.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6.一年中的气温,北半球陆地上7月,1月最低。海洋上8月,2月最低。南半球季节相反。
27.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在气温上相比,陆地夏季更热,冬季更冷。
28.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多。
29.从赤道向两极,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逐渐降低。
30.从山脚向山顶,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
31.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降水多,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多沙漠,
大陆东岸降水多,沿海迎风雨丰沛,雨少内陆背风坡。
3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33.热带有四种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有两种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陆东岸)。
温带有三种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有两种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
34.大陆东岸有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有: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有:温带大陆性气候
35.气候影响饮食,穿衣,农林牧业,气候异常引起自然灾害。
36.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一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二是砍伐森林。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37.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欧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非洲。
38.中低纬度的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较稠密。
世界上有四个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39.世界人口有两大趋势,一是人口快速增长,二是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
40.人口快速增长,加剧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41.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西亚、北非,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的因纽特
人、印第安人是黄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长达四百年的奴隶贸易使他们到
达美洲、大洋洲。
42.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使用西班牙语,
巴西使用葡萄牙语,法国和中部非洲使用法语,西亚和北非使用阿拉伯语,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使
用俄语。
43.基督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佛教创始于古印度。
44.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地叫聚落,乡村聚落的人从事农牧渔林业,城市聚落的人从事工业服务业。
45.非洲的村落原始古朴,亚洲的村落房屋密集,欧美的村落稀疏开阔,机械化水平高。
46.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47.东南亚气候湿热,为干栏式建筑,下住牲畜上住人;热带沙漠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
因纽特人住冰屋,黄土高原住窑洞。
48.浪漫水城威尼斯河多桥也多,古朴自然丽江城,水乡容,山城貌。
49.陆地面积前六位的大国依次是: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加拿大997万,中国960万,
美国937万,巴西854万,澳大利亚769万。
50.人口前六位的大国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
51.地跨亚欧两洲的有: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地跨亚非两洲的是埃及。
52.加拿大与美国东部以湖为界,法国与西班牙以比利牛斯山脉为界。埃及与邻国以经纬线为界。
53.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包括领海)、领空总称领土。
54.中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领海30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蓝色国土)。
55.世界上有发达国家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州,包括美、加、英、法、德、意、
澳、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6.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的80%,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球的22%。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的20%,
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球的80%。因此全球贫富差距很大。
57.在国际贸易方面,这两类国家是不对等的,发达国家以计算机、汽车、轮船、飞机等高新技术
产品为主,科技含量高,价格昂贵,赚钱多;发展中国家以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原料和
初级加工品为主,科技含量低,价格低廉,赚钱少。发达国家的农业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
单产高成本低。而发展中国家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单产低成本高。
58.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南半球,简称“南”,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简称“北”。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合作称“南南合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是不平等的。
59.中国的航天工业,核工业,印度的软件业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60.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中、法、俄、英、美。
第二部分 必须记住的地图(卷面分值20%—40%)
①课本p29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②课本p58世界气候的分布图;
③课本p37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自转 /公转
绕什么转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 、东南亚等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 、东南亚等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5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的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等情况。3、风向指风的来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弱,共分13级。4、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均为晴天,白色表示云区,白色愈浓表示云层越厚,该区上空雨下的可能性就越大。6、空气质量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一般用污染指数来表
示。51页质量级别。
7、影响城市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
人类活动:农村焚烧秸秆;工厂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汽车尾气排放等;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燃烧矿物燃料;2、工业废气排放;3、汽车尾气排放。治理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③机动车使用无铅汽油。
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观测工具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高度离地面1.5米,一般观测4次2、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值出现在14点(午后2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的日较差;
一般来说内陆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大,沿海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小。
3、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7月气温,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的年较差一般来说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沿海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热带和寒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温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大。4、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5、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
②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影响),③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一般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度。
第三节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大气中的水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地面,总称降水。降水主要形式是降雨,2、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降水量柱状统计图表示,
有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冬季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郑州属于夏季多雨型,3、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纬度因素)②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坡降水少。(地形)
4、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干极”是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两大要素,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的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属于天气的有:狂风暴雨、风和日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属于气候的有:昆明四季如春、郑州冬冷夏热、极地全年严寒等。2、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干湿两季北纬10°~25°大陆东部,主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是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终年炎热干燥陆内部或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冬温夏凉,全年降水比较均匀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气候影响人类的生活、对农业生产影响最显著,见课本67页、此图的寓意: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17
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原因:①人类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②砍伐森林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危害:①冰川融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解决:①加强国际合作,少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少排放二氧化碳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6
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
④使用新的清洁能源。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
两极:地轴穿过的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
赤道: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其长度约为4万千米。
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特点:无数条,呈东西方向,形状为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特点:无数条,呈南北方向,形状为半圆。
2. 经纬度的字母表示形式:西经w,东经e,北纬n,南纬s。
3.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别是怎样划分的?p9
答:以20ow和160o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 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一天);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5. 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什么地理意义?(p11-12三点)
答:(1)产生昼夜更替;(2)产生时差;(3)使地球发生形变。[经度每相差15o,时间相差1小时。]
6. 二分二至: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7. 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四季?[或问:地球公转有何地理意义?](p13)
答:由于地球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的春季和秋季。[产生四季更替;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8. 地球上有哪五带?
答: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9. 地图上的方向有几种表示方法?分别如何判读?(p18)
答:(1)一般表示方向。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方向。
(2)指向标表示方向。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3)经纬网表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 什么是比例尺?它有哪几种表示形式?(p20)
答:把实际地理事物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必须把一定范围内的地理事物缩小,这种缩小的程度就叫比例尺,它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即比例尺= 。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形式:(1)线段式;(2)数字式;(3)文字式。(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越详尽。)
11. 地图按内容、按表示区域分别应怎样分类?(p21)
答:按内容分: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如地形图、行政区划图等)和专题地图(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资源分布图等)。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自转 /公转
绕什么转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 、东南亚等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 、东南亚等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5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自转 /公转
绕什么转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 、东南亚等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 、东南亚等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5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31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6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