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0-年林业专项资金的通知》(-财农〔2023〕--号)文件通知精神,我县200-年-月份在--乡--村规划设计、建立了--乡核桃产业示范基地--亩,于200-年--月底全面完成该项目的实施。现将该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资金到位、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规模及完成情况
该核桃高产示范项目位于县--乡--村,该基地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加上山区老百姓历来有着种植、管护核桃的优良传统,使该项目实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涉及面积为--亩,全部品种为引进山东元丰、香玲、丰辉等优质核桃品种苗木4.1万株,在栽植时,采取技术人员现场蹲点,高质量整地,高规格放线打窝,穴大为100cm×80cm×80cm,株行距为4m×3m,采取农家肥进行回填。在实施时,为突出发挥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带动大范围、大面积林业产业开发建设的示范作用,我们从规划设计到栽植时,把参与式贯穿于整个过程,从而使得项目科学合理,实施操作易行。通过挖样板、做示范、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该基地建设实施任务。
二、制定措施,强化管护
为充分发挥项目投资效益,我们加强了项目建设后期管理工作。通过制作宣传碑牌,印发乡规民约和聘请专人看管形式,强化核桃苗木越冬的病虫害、人畜践踏的管护措施,使项目实施成果得到保护。现在核桃示范基地苗木长势喜人,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
三、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
该项目设计国家财政投入为--万元,我县已到位资金为--万元。为了确保林业项目投资安全有效运行,在资金管理方面,按照“质为先、慎用钱”的总体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资金管理。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机制。制定了《--县林业局财务支出审批制度》等资金管理制度,详细规定了林业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拨付程序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二是严格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执行了国家相关项目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级财政林业专项资金暂行办法》的要求坚持了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三是强化项目资金计划管理,实行了部门核实、财务审核项目资金支出审批制度。对未经项目实施部门核实或财务部门审核的项目资金支出,单位领导就一律不予审批,财务部门不得受理报帐。从而杜绝了项目资金开支的随意性,强化了资金计划监督管理力度。总之,使该项目资金的使用实现了“合法、有序、规范、有效”。
四、项目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省级财政200-年林业专项资金的投入,使我县林业产业建设有显著提高,它带动了我县林业产业过去粗放任意型向规模集约型的转变,促进了核桃生产向良种化方向发展,提高了核桃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
但是,由于近几年来核桃价格走俏,加上项目后期管护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林地中的经营管理,如何才能实施优良品种尽快投产;二是核桃病虫害的防治和人员配置;三是常年性管护难。因此,该项目虽然已成功建起,但如何达到预期目的,真正实现推动农村新经济的增长点,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管护。同时,由于全县幅员面积广阔,加上核桃在--种植有着优良习惯,仅--亩的带动,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需加大投入力度和投入范围,把核桃产业建设成为--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2023年上半年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7月10日 )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 1 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总结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全市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综合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增加值 62.69 亿元,同比增长 7.7%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 2207 元,同比增加 357 元,增长 19.3% 。一、上半年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情况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扎实推进,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畜禽产业快速发展。抓住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的机遇,以优化畜禽饲养结构、扩大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加快畜牧业发展。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除牛存栏略有减少外,羊、生猪、家禽存栏和出栏均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 1—6 月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7.2万吨、22.3万吨和2.7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9%和11.9%。渔业快速发展。今春抓住水丰质优、水产品价格看好的有利时机,加大放养力度,养殖规模继续扩大。上半年渔业放养面积达到 65 万亩,水产品产量 9.8 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 5% 、 8% 。 ——林果产业持续发展。各级以实施林业六大工程为重点,增加投入,落实政策,深化产权改革,林果业持续发展,特别是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和林下种养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已成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今春全市共完成造林 33 万亩,其中新发展经济林 13 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 17 万亩;发展苗木花卉 8 万亩;林下种植面积 35 万亩,林下养殖畜禽 200 多万头(只),实现产值 3.6 亿元。——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优。全市粮食作物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加快,区域规模扩大,优势特色凸显。粮食作物中优质专用小麦达到 300 万亩,比去年增加 50 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 70 %以上。目前,各类瓜菜等高效作物面积达到 328 万亩,同比增加 52 万亩;其中,春夏播瓜菜 178 万亩,比上年增加 12 万亩;大蒜、圆葱及越冬蔬菜增加 40 万亩。棉花受去年价格下滑影响,种植面积由去年的 154 万亩减少到 143 万亩,减少 11 万亩;花生、大豆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劳务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围绕落实全市今年农村劳动转移力新增 20 万人目标,以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东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训”三大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步伐。今年 1—6 月份,全市新增市外劳务输出6.1万人,目前,全市在外务工人员已达到78.5万人,累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达到157.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6.5%。二、抓的几项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围绕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加大措施,强力推进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突出抓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抓基础,加快膨胀规模生产基地。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高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植区域性主导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引导、宣传发动、配套服务、政策扶持等措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大范围拓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目前,全市在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5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南张为中心的5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梁山为中心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10万亩甜瓜基地;在养殖业建成了1321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783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740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693处;在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的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劳务产业形成了以泗水、汶上、梁山为主的30万人劳务输出基地。(二)抓重点,加快建设农业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一是加强对50家市级以上规模龙头企业的管理、监测和指导。引导帮助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提高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择优择强加大扶持力度。对市级以上骨干企业、新上在建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市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扶持。三是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宣传。为使龙头企业借助利用外部资源和优势,把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点内容,市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和产品推介。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投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70家,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新上在建规模以上67家,已投资5.1亿元。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 368 家,年销售收入 207 亿元,其中 5000 万元以上的 58 家,过亿元的 36 家。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 50 家,其中省级 7 家,国家级 2 家。培育带动各类农产品种植基地 320 万亩,带动农户 76 万余户;渔业养殖基地 30 余万亩;畜牧养殖 4500 余万头只,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三)抓关键,切实搞好各项配套服务。围绕影响和制约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入手,围绕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土地和资金需求、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和农村政策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一是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以市坷垃网为依托,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批发市场和专业村、种养大户的延伸。二是农业技术服务。围绕结构调整中的技术难题,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契机,采取送科技下乡、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带头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三是农产品市场营销服务。在抓好农产品推介宣传,搞好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同时,利用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独特优势,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着力抓了合同订单农业的发展。四是土地、资金服务。围绕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发展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引导各地积极协调,切实搞好土地流转,协调银信部门提供贷款。今年 4 月份,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与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联合召开了由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市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的银企对接洽谈会,有效解决了龙头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困难。据初步统计,今年 1—6 月份,50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各类金融贷款22亿多元,累计贷款余额达到28亿元。(四)抓典型,引导推动产业体系快速发展。 为充分发挥各类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抓了一批不同类型典型的培植、总结和宣传、推广。先后总结推广了任城依托协会建设苗木花卉基地,邹城北宿麦菜垄作高产高效农业种植模式,金乡改革创新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鱼台依托市场带动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泗水打响优质品牌做大做强西瓜支柱产业,曲阜依托旅游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微山依托资源优势做活水产文章,嘉祥、汶上、梁山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牛蒡、芦笋、中药材特色种植等一批典型。这些典型的宣传推广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五)抓扶持,完善产业体系建设的激励引导机制。为加快膨胀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特别是种养基地,建设好农村五大产业链条第一环节的农业生产车间,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里调整完善了对经济基础弱县专项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切块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对种养业规模生产基地的补贴。这一优惠扶持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县乡村各级加快建设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积极性。 7 个经济基础弱县采取经济奖励、严格落实责任、强力行政推动等多种手段加强种养基地建设。截至 7 月初,已申报种养项目 453 个,其中,种植业 82 个,林果业 62 个,畜牧业 258 个,渔业 51 个。没有纳入扶持的市区也都参考市里的做法,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了力度较大的扶持政策。(六)抓督导,强力推动任务目标落实。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议,安排部署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特别是在夏季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市里组成了由市直农口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 7 个包县工作组,采取明查暗访形式到县市区进行督导检查,先后多次深入到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调查了解县市区贯彻落实市里会议情况、调整任务目标落实以及农户调整意向等,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县市区进行反馈,帮助指导搞好农业结调整。各县市区针对今年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情况,也都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的督导和调度力度,特别是对今年秋季农业结构调整进行提前谋划和安排。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存有偏面性。中央和省委关于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文件出台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文件精神实质,把农业结构调整与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对立起来,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决心和信心有些动摇;有些地方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意义缺乏应有的认识,工作中存有喊得多、做得少,虚得多、实的少的现象,缺乏直接有力、扎实有效的推进措施。二是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层次低,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多,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传统大路型产品多,优质特色农产品少;低档内销产品多,高档外销产品少的问题仍较突出。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不足、优势不突出,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标准低、档次不高。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不高。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在全省 188 家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我市仅 9 家,且多是粮棉油加工型,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与我市经济规模相当的潍坊市则有 22 家,纳入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 80 %,而我市仅 40 %左右。农业产业化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之间多是市场买断关系,经济利益关系不紧密、不直接,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内在动力机制。四是农业标准化水平低。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监测检验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还很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差距较大。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农产品出品创汇规模小、水平低,且品种单一。全市农产品年出口创汇额只占全省的 1 / 40 左右,与我们农业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五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发育滞后。主要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方式落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缓慢,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难以有效对接。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今年是全市三年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一年。针对三年任务目标和今年上半年进展情况,下半年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秋季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的要求,抓住秋季农业生产关键季节,切实搞好秋季农业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督导和调度,适时召开秋季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调度会;强化督导检查,搞好分类指导;及时总结推广一批农业结构调整调整的先进典型,务求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行和明显成效。二是组织好种养基地申报项目的监测管理和考核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好经济基础薄弱县申报种养基地项目的筛选、审核、立项、监测和考核验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专项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带动效应。三是组织开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工作会议。做好会议现场、典型和讲话等有关材料的准备工作,认真总结近年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经验,加快促进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四是组织好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申报、考核、认定工作。 适应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前考虑,积极做好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考核、认定等工作。 五是组织好2023年度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考核工作。 在认真总结前两年考核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充实考核项目,突出考核重点,完善考核程序和计分办法,组织搞好 2023 年度考核工作。 六是搞好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总结和表彰工作 。认真总结三年来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工作成效、经验教训,并理清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产业经营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好对 2023 年度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表彰奖励。
05年上半年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情况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7月10日)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总结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全市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综合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增加值62.69亿元,同比增长7.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207元,同比增加357元,增长19.3%。
一、上半年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扎实推进,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畜禽产业快速发展。抓住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的机遇,以优化畜禽饲养结构、扩大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加快畜牧业发展。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除牛存栏略有减少外,羊、生猪、家禽存栏和出栏均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1—6月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7.2万吨、22.3万吨和2.7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9%和11.9%。渔业快速发展。今春抓住水丰质优、水产品价格看好的有利时机,加大放养力度,养殖规模继续扩大。上半年渔业放养面积达到65万亩,水产品产量9.8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5%、8%。
——林果产业持续发展。各级以实施林业六大工程为重点,增加投入,落实政策,深化产权改革,林果业持续发展,特别是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和林下种养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已成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今春全市共完成造林33万亩,其中新发展经济林13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17万亩;发展苗木花卉8万亩;林下种植面积35万亩,林下养殖畜禽200多万头(只),实现产值3.6亿元。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优。全市粮食作物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加快,区域规模扩大,优势特色凸显。粮食作物中优质专用小麦达到300万亩,比去年增加50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70%以上。目前,各类瓜菜等高效作物面积达到328万亩,同比增加52万亩;其中,春夏播瓜菜178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大蒜、圆葱及越冬蔬菜增加40万亩。棉花受去年价格下滑影响,种植面积由去年的154万亩减少到143万亩,减少11万亩;花生、大豆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村劳务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围绕落实全市今年农村劳动转移力新增20万人目标,以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东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训”三大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步伐。今年1—6月份,全市新增市外劳务输出6.1万人,目前,全市在外务工人员已达到78.5万人,累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达到157.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6.5%。
二、抓的几项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围绕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加大措施,强力推进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突出抓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抓基础,加快膨胀规模生产基地。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高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植区域性主导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引导、宣传发动、配套服务、政策扶持等措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大范围拓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目前,全市在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5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南张为中心的5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梁山为中心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10万亩甜瓜基地;在养殖业建成了1321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783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740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693处;在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的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劳务产业形成了以泗水、汶上、梁山为主的30万人劳务输出基地。
对于花卉业者来说,2002年至2023年,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5年,是让人欣喜兴奋的5年。其间,我国花卉产业快速发展,花卉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从而确立了我国花卉生产大国的地位。自今天起,本报将用数字说话、以事实为例,全面展现“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业取得的成就。
“十五”是我国花卉产业跨越式发展的5年,与“九五”相比,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基地栽培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大幅提高;花卉流通领域发展迅速,扩大了内需和出口,初步形成由批发、零售和拍卖市场组成的专业化流通体系。
花卉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1、生产规模、产值快速增长。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64万公顷,比“九五”期末的15万公顷增长326.7%。其中,种植面积5万公顷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四省,2万公顷以上的有河北、山东、湖南、甘肃等省。我国花卉面积已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十五”期间,我国花卉生产经营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幅提高,规模效益明显,到2023年底,年销售额431亿元,比“九五”期末的160亿元增长169%。年出口额稳步增长,达1.4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5倍。
2、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提高。
一是花卉经营实体数量大幅增加,全国花卉企业由2000年的2.2万个增加到2023年的5.3万个,其中大中型企业达6700多个(生产规模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五省拥有的花卉企业都在1000家以上。辽宁、甘肃两省是“十五”期间花卉产业迅速崛起的典型省份,“九五”期末,辽宁有花卉企业47家,甘肃有30家,到2023年分别发展到792家和500家,均增长约17倍。山东省从“九五”期末的483家增加到2680家,增长5.5倍。
二是企业实力逐步壮大。“十五”期间,北京、山东、广东、福建、云南等省区涌现出一批千亩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使花卉生产经营由小而全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如云南玉溪明珠百合集团,是由三家百合生产企业组建的集团公司,2023年出口百合鲜切花占全国出口日本总量的80%。
三是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重点花卉省区以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花卉业,出现国有、民营、个人、外资都在涉足花卉生产经营,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元化投资的良好局面。
3、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特色名牌产品日益增多。
一是区域化布局渐趋合理。“十五”期末全国重点花卉产区初步形成,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化产业形成了以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海南为重点的南方热带、亚热带花卉产区;以广东、福建为重点的南方热带观叶植物产区;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为重点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北京、山东、河北为主的北方花卉产区;以辽宁为中心的东北花卉产区。
二是区域特色主导产品突出。全国特色名牌产品逐渐增多,形成了以云南为重点的鲜切花基地,以河南、江苏、浙江为重点的观赏苗木基地,广东、海南的观叶植物基地,广州、上海、北京、河北的盆花基地等。
三是优势名牌产品基本形成。如辽宁君子兰、永福杜鹃、漳州水仙、昆明杨月季、庆成兰花、洛阳牡丹以及年产500万盆的河北仙客来等全国知名品牌产品。
四是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00年,“中国花木之乡”(59个)、“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71个)、“全国重点花卉市场”(41个)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当地花卉产业的发展,使我国花卉产业逐渐趋向合理布局,配套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2023年,由国家林业局下达的上海切花菊插穗生产基地,年产插穗3000万株,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切花菊插穗生产基地,其中80%以上插穗出口日本,并通过对农民提供菊花插穗和回收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国家林业局 王桂芝
4.信息网络和市场流通体系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业的显著特点是由生产者主导型向消费者主导型转变,需求和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和流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国大约拥有花卉信息网站300多个,网上信息量很大,许多交易都是在网上进行的。
我国的花卉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到2023年,全国有各类花卉市场2354个,花店2万个。目前,国内批发、拍卖、连锁超市、零售、鲜花速递、网上交易等互联的销售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重点花卉产区依托基地办市场,形成一批以基地为中心的大型集散地和物流批发市场,如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北京莱太花卉市场、广东陈村花卉大世界、大连鲜花总汇等。
5.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兴花取得成效。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效益是我国发展花卉产业的长期战略。
随着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市场的规范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买方市场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花农更加重视生产经营中科技和人才的作用,经营者追求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花卉产品,必然重视提高科技水平。在科研创新体系上采取多种形式,一些重点省区着力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采取企业立题、政府支持、专家研发的方式开展科技研发。花卉科研取得了一批新成果,一是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自主创新培育新品种。二是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实现进口花卉国产化。三是提高实用技术水平。在病虫害防治、切花生产保鲜、转基因生物快繁等方面取得新成果。
6.国际合作交流十分活跃,出口创汇快速增长。
经过“十五”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我国不仅加入了许多国际花卉组织,还积极组织参加国际花事活动。自1999年成功举办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以来,又多次举办国际性的花事活动,招商引资和花卉国际贸易比以往更加活跃,更多的企业产品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从“十五”以来的出口形势和统计数据看,我国花卉对外贸易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23年达1.4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5倍,尤其在“十五”后期增幅较大,2023年比2023年出口额增加4800多万美元,增幅为49.6%。据海关统计,目前我国对80多个国家(地区)出口花卉,出口额较大的国家(地区)主要有日本、荷兰、美国、韩国,出口额居前五位的省市是云南、广东、福建、上海、浙江,五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70%以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我国花卉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强,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我国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将越来越大。
7.拓展花卉产业功能,延伸高效产业链。
“十五”期间,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空间的扩大,传统的花卉品种和消费形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几年各地利用花卉资源,多种形式开发花卉产品。一是利用新技术研究开发天然干花产品。如天津三达干燥花有限公司,拥有产品120余种,主要出口到欧洲和日本、韩国。二是利用纯天然花卉植物制作手工艺品。如云南呈贡绿之光公司,用手工技艺制作艺术压花。三是开发药用、食用、美容保健等多用途花卉。各地除大力发展传统的菊花、玫瑰等药用茶饮花卉外,还开发研制以花卉为原料的深加工保健品,如广西以金花茶为原料加工口服液及保健品。四是建设以花卉植物为主题的生态休闲观赏旅游园区。中国花卉报:王桂芝
促进产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1.科学规划布局、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升级。
根据国家“十五”花卉发展规划和建设重点,把花卉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根据气候、资源优势,制定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北京、河北、山西、辽宁、江苏、浙江、甘肃、云南、广西等省市制定省(市)级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挥重点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
一是扶持重点,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资金上扶持重点花卉产区,培育知名龙头企业。二是为经营者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在工商、税收、土地承包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三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做大花卉产业。
3.组织科技攻关创品牌,引导产业升级。
“九五”以来,每年都有一些花卉科研项目列入林业科研攻关课题,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为更好地发挥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为生产服务的作用,国家林业局于2023年建立了全国花卉专家库,及时组织专家为花卉科研生产提供咨询服务。重点省区各级政府、协会积极组织专业生产和技术人员赴花卉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针对花卉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花卉从业者进行培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举办各类花事活动,搭建展示销售平台,促进花卉流通。
“十五”期间,由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花卉专题研讨会、博览会、展销会、花艺赛事活动十分活跃,宣传花卉文化,普及花卉知识,沟通产销信息。这些花事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花卉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为花卉经营者传递最新的品种、技术、市场信息,助推着花卉产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日益增多的国际花事活动,为我国引进国外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招商引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我国与国际花卉行业的合作与交流。
近年在探索花卉产业发展上,云南、河南等省出现了由花农自发组织的生产合作社、花木经纪人,是壮大花卉产业,完善流通体系的一种新形式。
5.加强花卉标准建设,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为加强花卉产业标准化建设,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筹建的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成立,负责组织全国花卉标准的编制工作。在编委会成立之前,国家林业局先后组织起草了1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已陆续颁布实施,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花卉生产和流通无标准可依的现状,对规范花卉生产、整顿流通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重要作用。
一、基本成效
(一)五大产业在农业农村中的地位更加巩固。一是畜禽水产业回升加快。去年来,由于猪肉市场价格上扬并保持相对稳定,我区生猪生产取得恢复性发展,全年实现生猪饲养量80万头,出栏5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5.2%、6.1%;母猪2.9万头;瘦肉型猪3.18万头,同比增长5.7%。全区水产放养面积8.85万亩,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4.48万亩,水产品产量达2万吨,同比增长9.1%。家禽饲养量400万羽,同比增长8%;蛋产品产量3000吨,同比增长10%。二是蔬果产业呈现特色。全区实现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含复种),增加9000亩,蔬菜总产量达18.5万吨,产值2.3亿元。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5.5万亩,增加1万亩。柑桔、黄花梨、枇杷等小水果种植面积3.3万亩,总产量达2.1万吨。三是茶叶产业有所突破。全区实现茶叶种植面积1.25万亩,采摘面积达1万亩,其中良种茶叶基地面积0.7万亩,新扩有机茶1000亩,完成了茶叶良种繁育扦插面积50亩。去年总产量达530吨,实现产值600万元以上。省级龙头企业三益茶业有限公司基地面积占全区茶叶总面积的70%以上。四是林竹产业规模壮大。全区已拥有林业用地29万亩,其中杨树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9%。竹木加工业规模扩大,加工企业发展到150家,实现加工销售总产值1.31亿元。五是优质稻米业再攀新高。今年全区普及推广优质稻种植面积52.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4.5%,其中早稻21.3万亩,晚稻31.5万亩,主要推广品种为湘早灿31号、45号和早优143号等,实现优质稻早晚两季亩平产量750公斤以上。
(二)产业基地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示范作用更加明显。近几年来,我区大力开展产业基地建设,产业基地日趋规模化、效益化。如:茈湖口镇引进了湖南大有发展养殖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一个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年获利500万元以上;均安村建设1000亩蔬菜基地,实现亩平纯收入4500元以上。沙头镇忠义村蔬菜基地扩至1023亩,长白丝瓜实现年利润500万元以上。张家塞乡以齐头村为重点,发展家鸽饲养量达8.6万羽,年获利6万元。长春镇形成了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即以红旗垸为中心的3000亩特种水产品养殖、花卉苗木、蔬菜基地;以过鹿坪、黄家仑、桃子塘、新屋山、鹿坪甲等村为中心的3000亩花卉苗木基地;以界碑小区、李家坪小区、荞麦园小区等村为中心的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以流源桥、保安等村为中心的4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以丰堆仑、清水潭、小洲垸、南湖托等村为主的4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李家坪、赤江咀、过鹿坪、麻竹山等村为中心的1.2万亩柑桔基地;以黄家湖、西施园、锦绣江南为主的旅游业基地。新桥河镇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了“三点两线”的区域布局。“三点”即杨林坳片区发展林竹、茶叶产业,新桥河片区发展水果种植及生猪养殖产业,李昌港片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两线”即杨新公路沿线发展优质商品粮基地,资水沿线发展有机蔬菜基地。迎风桥镇以香樟为主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面积已扩至10000多亩。
(三)农产品加工业在产业发展中带动作用更加有力。一是企业带动力日益增强。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40多家,从业人员2.9万多人,“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如:茈湖口镇乡里香去年实现蔬菜复种面积1万亩以上,实现产值3000万元,带动农户3000多户,解决就业岗位320个;沙头镇家乡味蛋厂实现产值520万元以上;张家塞乡付丰村的甜酒加工业不断壮大,已有120余农户专门从事甜酒加工,付丰村针织厂已拥有针织设备263台套,投入资金55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1000多个,纺织厂已投入资金1150万元,招聘纺织工100多人,文化体育用品制造厂计划投入资金1000万元,生产球类产品;长春镇共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0多家,其中上规模的加工企业达7家。二是龙头企业培育工作不断加强。经反复论证和积极申报,去年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家,即湖南省远益竹青砧板厂、湖南省益阳市新鲜花木有限公司,目前全区已有2家省级龙头企业和12家市级龙头企业。同时帮助益阳瑞亚高科纺织有限公司、益阳金城米业有限公司两家公司通过了运行监测。新上市益阳市百草农产品加工和老益阳酒产销两旺,三益茶业正在积极准备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市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成绩显著。益阳市农产品加工基地作为益阳市唯一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成立一年多来,相继有唐人神集团等6家规模以上企业入园,合同引资4.5亿元,直接到位资金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目前园区内已完成了基地主干道硬化、亮化和绿化工程的预算和招投标工作;投资35万元,完成了安置区道路硬化、排污管道安装;唐人神集团已建成投产;完成了颐丰肉食77亩土地平整任务;湘妃食品正进行主体厂房及办公楼建设;双羊科技动工建设;广益水产已完成主体厂房及宿舍楼建设工程,300吨水塔建成并通过验收;泰和茶叶和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标题:上半年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情况总结
×(年月日)
×
×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总结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全市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综合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元,同比增加元,增长。
×一、上半年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扎实推进,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畜禽产业快速发展。抓住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的机遇,以优化畜禽饲养结构、扩大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加快畜牧业发展。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除牛存栏略有减少外,羊、生猪、家禽存栏和出栏均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月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万吨、万吨和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和%。渔业快速发展。今春抓住水丰质优、水产品价格看好的有利时机,加大放养力度,养殖规模继续扩大。上半年渔业放养面积达到万亩,水产品产量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
×林果产业持续发展。各级以实施林业六大工程为重点,增加投入,落实政策,深化产权改革,林果业持续发展,特别是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和林下种养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已成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今春全市共完成造林万亩,其中新发展经济林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万亩;发展苗木花卉万亩;林下种植面积万亩,林下养殖畜禽多万头(只),实现产值亿元。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优。全市粮食作物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加快,区域规模扩大,优势特色凸显。粮食作物中优质专用小麦达到万亩,比去年增加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以上。目前,各类瓜菜等高效作物面积达到万亩,同比增加万亩;其中,春夏播瓜菜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大蒜、圆葱及越冬蔬菜增加万亩。棉花受去年价格下滑影响,种植面积由去年的万亩减少到万亩,减少万亩;花生、大豆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村劳务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围绕落实全市今年农村劳动转移力新增万人目标,以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东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训”三大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步伐。今年—月份,全市新增市外劳务输出万人,目前,全市在外务工人员已达到万人,累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达到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
×二、抓的几项重点工作
围绕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加大措施,强力推进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突出抓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抓基础,加快膨胀规模生产基地。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高生产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植区域性主导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引导、宣传发动、配套服务、政策扶持等措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大范围拓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目前,全市在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万亩土豆、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南张为中心的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梁山为中心的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万亩甜瓜基地;在养殖业建成了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处;在林果业形成了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万亩
职业技术学院助力县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汇报总结
傍泰山之巍峨,揽运河之清秀,沐京津之繁华,临黄河之波涛。在古老而神奇的齐鲁大地上,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这颗高职教育的奇葩,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在开展“大培训”的战略指导下,焕发着绚丽夺目的迷人魅力。
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背景下已成为社会共识。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就具有特殊意义。作为德州市唯一国办高等职业院校,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面对历史的使命和机遇,紧密围绕“幸福德州”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坚持育人为本、立足地方、深度办学的教育理念,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以全新面貌驶上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的“快车道”。
一、以服务为宗旨、精心为企业的发展量体裁衣
面对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窘境,学院深知完全依赖“等、靠、要”是没有出路的。为此,学院坚持“以服务企业发展需要”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势利导,拓宽渠道,积极采取订单培养、定向培养、主动培养等灵活务实的办学模式,主动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培训教材和上课形式,并原来的等学上门变为现在的送学上门,积极与区域企业联系,提供“一站式”的上门培训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地方经济腾飞,不断输送“造血”人才。月日,德州职高与平原县山东正大纸业有限公司签订培训协议,但由于造纸厂职工的工作时间紧张,无法拿出白天整段时间进行培训,根据企业这一特殊情况,学院主动转变培训方式,根据职工工种、能力、工时等不同特点,采取菜单选课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专门制订了晚间培训计划,既完成了培训要求,又为企业缩短了培训时间。截止目前,学院通过主动培训和输送人才,先后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的100 多个企业集团建立了对口安置关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才输出网络。
二、特色发展为重点,为区域经济腾飞输送造血人才
走开放式办学之路,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跨地区合作、国际合作,形成集团优势,互惠互利,共谋发展,这在德州职业教育领域,是一个全新和充满生机的新生事物,它已是深化“大培训”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准确把握地区形势,定位自身发展是学院的发展之路,德州职高审时度势,根据自身实力,坚持依托市场建设专业、发展专业,强化学校专业教学的力量,全面推进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市场需求和生产实践为教学活动的主导,通过将培训与鉴定相结合,紧密结合全省发展需要、市场需求进一步延伸专业辐射,实行企业需后鉴定制度,逐步深化服务重点,形成了以政府部门、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基层“三农”、 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就业创业的重点任务群,走出了一条贯彻落实产教结合战略,满足区域发展人才需求的特色办学之路。
三、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形成供需双赢的“组合拳”
为进一步提高内涵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德州职高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延伸合作链条,谋划校企、校县的“网状”合作。通过采取先派专人去培训单位调研,跟后与企业共同拟定培训方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并与县市区政府、企业合作,将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群众中去,积极探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开设退役士兵培训班等形式,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育人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德州职业教育网”和“德州职业技能培训网”,并逐步成为德州最有影响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站,随着落实“大培训”战略,不断在课程建设、学生素质拓展、就业创业教育等方面改革创新,德州职高有如催化剂一样,在区域经济发展腾飞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化学作用。
本页是酷猫写作范文网最新发布的《产业园区管委会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总结》的详细酷猫写作范文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产业园区管委会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总结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园区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_____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民主评议作为听取民意、改进作风、推进问题整改的重要平台,不断强化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为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园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紧紧围绕全区__年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工作和“直面问题 践行承诺”民主评议问题整改活动要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组织领导,学习工作要点,并结合园区工作实际,根据《中共__市委办公厅 __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__年全市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工作的意见》(济厅字〔__〕30号)、《中共__区委 __区人民政府关于__年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___工作任务分工意见》(〔__〕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__新材料产业园区__年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对园区党风政风行风工作的指导思想、评议范围、目标要求、评议内容、评议步骤、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部署,明确责任追究内容,以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增强透明度为保障,使行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落实责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管委会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管委会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热门思想汇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年初管委会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与分管科室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党风廉政责任目标进行分解,确保责任目标逐级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做到分工有责、落实到位。为进一步把反腐倡廉工作渗透到园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管委会研究制定了《__新材料产业园区__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___工作要点》,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议范围,有效强化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总抓手作用,并加强了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干部任用等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约束。通过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对办文办会、信息综合、督查工作、后勤服务等方面具体工作作出公开承诺,主动服务,及时办理,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自觉认领,深入剖析,积极整改,确保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落到实处。
三、突出重点,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立足园区发展实际,以深入开展问题整改工作为主线,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直面问题,践行承诺”、“加快发展,实干担当,我该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工程建设、行政审批等工作上的作风建设,全面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按照“企业化管理、范文内容地图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原则,进行了用人分配机制、财税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初步建立起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园区管理体系,为加快园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组织召开了全区加快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誓师动员大会,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区政府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园区管委会全体人员、企业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凝聚了举全区之力加快园区发展的共识,坚定了推进创新试点工作、加快园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组织开展了“新体制新机制之下,我该怎么做”大讨论活动,通过主题演讲比赛、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在园区上下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良好工作氛围,树立了新形象、展现了新作风、创造了新业绩。今年以来,在招商引资方面,洽谈合作企业400余家,完成工商注册企业200余家,引进外资企业20余家,意向投资额达1400万欧元,以鑫茂科技光纤预制棒、特种光线为龙头的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签约,以北京中关村、德国巴伐利亚州化学产业集群为代表的一批高端机构与园区的合作取得新突破,为园区加快发展集聚了新动能。截止到今年9月份,酷猫写作范文网园区完成完成生产总值40.1亿元,同比增长69.9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3亿元,同比增长45.74%;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48.91%;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98万美元,同比增长24.58%。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园区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开创了园区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四、优化服务,全面提升企业满意度
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作为园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提升行政效能,逐步完善对入园企业的服务、管理职能,变传统的“保姆式服务”为“教练式服务”,让企业满意、受益。全面承接区级审批权限的下放,认真做好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全部向社会公开审批服务的内容、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期限和收费标准,认真执行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整个审批过程的公开透明,实现“阳光操作”。成立园区企业服务中心承担为企业提供的审批服务工作,同时组织高校院所与入园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企业加快技术提升和产品升级。与市科技局合作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建立健全了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园区内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先后成立了企业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才服务工作站等服务机构,全方位、多角度、坚定不移地做好企业服务这篇文章,努力让企业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得好。在热线服务方面,完善了12345热线分级办理机制,增加回访流程,加大考核力度,主动做好沟通、衔接和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妥善处置热点、难点问题及不合理诉求。截至10月底,共办结12345热线案件854件,满意率、回复率均为100%。
__年以来,园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园区管委会将认真对待,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和改进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以优异的作风、崭新的面貌、一流的业绩为“实现新跨越、再造新__”贡献力量。
市林业局:按照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0-年林业专项资金的通知》(-财农〔2023〕--号)文件通知精神,我县200-年-月份在--乡--村规划设计、建立了--乡核桃产业示范基地--亩,于200-年--月底全面完成该项目的实施。现将该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资金到位、使用情况总结一、项目实施规模及完成情况该核桃高产示范项目位于县--乡--村,该基地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加上山区老百姓历来有着种植、管护核桃的优良传统,使该项目实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涉及面积为--亩,全部品种为引进山东元丰、香玲、丰辉等优质核桃品种苗木4.1万株,在栽植时,采取技术人员现场蹲点,高质量整地,高规格放线打窝,穴大为100cm×80cm×80cm,株行距为4m×3m,采取农家肥进行回填。在实施时,为突出发挥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带动大范围、大面积林业产业开发建设的示范作用,我们从规划设计到栽植时,把参与式贯穿于整个过程,从而使得项目科学合理,实施操作易行。通过挖样板、做示范、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该基地建设实施任务。二、制定措施,强化管护
为充分发挥项目投资效益,我们加强了项目建设后期管理工作。通过制作宣传碑牌,印发乡规民约和聘请专人看管形式,强化核桃苗木越冬的病虫害、人畜践踏的管护措施,使项目实施成果得到保护。现在核桃示范基地苗木长势喜人,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三、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该项目设计国家财政投入为--万元,我县已到位资金为--万元。为了确保林业项目投资安全有效运行,在资金管理方面,按照“质为先、慎用钱”的总体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资金管理。一是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机制。制定了《--县林业局财务支出审批制度》等资金管理制度,详细规定了林业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拨付程序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二是严格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执行了国家相关项目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级财政林业专项资金暂行办法》的要求坚持了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三是强化项目资金计划管理,实行了部门核实、财务审核项目资金支出审批制度。对未经项目实施部门核实或财务部门审核的项目资金支出,单位领导就一律不予审批,财务部门不得受理报帐。从而杜绝了项目资金开支的随意性,强化了资金计划监督管理力度。总之,使该项目资金的使用实现了“合法、有序、规范、有效”。四、项目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省级财政200-年林业专项资金的投入,使我县林业产业建设有显著提高,它带动了我县林业产业过去粗放任意型向规模集约型的转变,促进了核桃生产向良种化方向发展,提高了核桃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但是,由于近几年来核桃价格走俏,加上项目后期管护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林地中的经营管理,如何才能实施优良品种尽快投产;二是核桃病虫害的防治和人员配置;三是常年性管护难。因此,该项目虽然已成功建起,但如何达到预期目的,真正实现推动农村新经济的增长点,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管护。同时,由于全县幅员面积广阔,加上核桃在--种植有着优良习惯,仅--亩的带动,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需加大投入力度和投入范围,把核桃产业建设成为--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总结报告
对于花卉业者来说,2002年至2006年,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5年,是让人欣喜兴奋的5年。其间,我国花卉产业快速发展,花卉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从而确立了我国花卉生产大国的地位。自今天起,本报将用数字说话、以事实为例,全面展现“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业取得的成就。
“十五”是我国花卉产业跨越式发展的5年,与“九五”相比,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基地栽培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大幅提高;花卉流通领域发展迅速,扩大了内需和出口,初步形成由批发、零售和拍卖市场组成的专业化流通体系。
花卉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1、生产规模、产值快速增长。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64万公顷,比“九五”期末的15万公顷增长326.7%。其中,种植面积5万公顷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四省,2万公顷以上的有河北、山东、湖南、甘肃等省。我国花卉面积已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十五”期间,我国花卉生产经营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幅提高,规模效益明显,到2005年底,年销售额431亿元,比“九五”期末的160亿元增长169%。年出口额稳步增长,达1.4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5倍。
2、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提高。
一是花卉经营实体数量大幅增加,全国花卉企业由2000年的2.2万个增加到2005年的5.3万个,其中大中型企业达6700多个(生产规模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五省拥有的花卉企业都在1000家以上。辽宁、甘肃两省是“十五”期间花卉产业迅速崛起的典型省份,“九五”期末,辽宁有花卉企业47家,甘肃有30家,到2005年分别发展到792家和500家,均增长约17倍。山东省从“九五”期末的483家增加到2680家,增长5.5倍。
二是企业实力逐步壮大。“十五”期间,北京、山东、广东、福建、云南等省区涌现出一批千亩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使花卉生产经营由小而全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如云南玉溪明珠百合集团,是由三家百合生产企业组建的集团公司,2005年出口百合鲜切花占全国出口日本总量的80%。
三是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重点花卉省区以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花卉业,出现国有、民营、个人、外资都在涉足花卉生产经营,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元化投资的良好局面。
3、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特色名牌产品日益增多。
一是区域化布局渐趋合理。“十五”期末全国重点花卉产区初步形成,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化产业形成了以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海南为重点的南方热带、亚热带花卉产区;以广东、福建为重点的南方热带观叶植物产区;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为重点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北京、山东、河北为主的北方花卉产区;以辽宁为中心的东北花卉产区。
二是区域特色主导产品突出。全国特色名牌产品逐渐增多,形成了以云南为重点的鲜切花基地,以河南、江苏、浙江为重点的观赏苗木基地,广东、海南的观叶植物基地,广州、上海、北京、河北的盆花基地等。
三是优势名牌产品基本形成。如辽宁君子兰、永福杜鹃、漳州水仙、昆明杨月季、庆成兰花、洛阳牡丹以及年产500万盆的河北仙客来等全国知名品牌产品。
四是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00年,“中国花木之乡”(59个)、“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71个)、“全国重点花卉市场”(41个)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当地花卉产业的发展,使我国花卉产业逐渐趋向合理布局,配套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由国家林业局下达的上海切花菊插穗生产基地,年产插穗3000万株,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切花菊插穗生产基地,其中80%以上插穗出口日本,并通过对农民提供菊花插穗和回收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国家林业局 王桂芝
4.信息网络和市场流通体系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业的显著特点是由生产者主导型向消费者主导型转变,需求和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和流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国大约拥有花卉信息网站300多个,网上信息量很大,许多交易都是在网上进行的。
我国的花卉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到2005年,全国有各类花卉市场2354个,花店2万个。目前,国内批发、拍卖、连锁超市、零售、鲜花速递、网上交易等互联的销售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重点花卉产区依托基地办市场,形成一批以基地为中心的大型集散地和物流批发市场,如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北京莱太花卉市场、广东陈村花卉大世界、大连鲜花总汇等。
5.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兴花取得成效。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效益是我国发展花卉产业的长期战略。
随着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市场的规范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买方市场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花农更加重视生产经营中科技和人才的作用,经营者追求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花卉产品,必然重视提高科技水平。在科研创新体系上采取多种形式,一些重点省区着力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采取企业立题、政府支持、专家研发的方式开展科技研发。花卉科研取得了一批新成果,一是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自主创新培育新品种。二是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实现进口花卉国产化。三是提高实用技术水平。在病虫害防治、切花生产保鲜、转基因生物快繁等方面取得新成果。
6.国际合作交流十分活跃,出口创汇快速增长。
经过“十五”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我国不仅加入了许多国际花卉组织,还积极组织参加国际花事活动。自1999年成功举办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以来,又多次举办国际性的花事活动,招商引资和花卉国际贸易比以往更加活跃,更多的企业产品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从“十五”以来的出口形势和统计数据看,我国花卉对外贸易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05年达1.4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5倍,尤其在“十五”后期增幅较大,2005年比2004年出口额增加4800多万美元,增幅为49.6%。据海关统计,目前我国对80多个国家(地区)出口花卉,出口额较大的国家(地区)主要有日本、荷兰、美国、韩国,出口额居前五位的省市是云南、广东、福建、上海、浙江,五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70%以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我国花卉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强,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我国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将越来越大。
7.拓展花卉产业功能,延伸高效产业链。
“十五”期间,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空间的扩大,传统的花卉品种和消费形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几年各地利用花卉资源,多种形式开发花卉产品。一是利用新技术研究开发天然干花产品。如天津三达干燥花有限公司,拥有产品120余种,主要出口到欧洲和日本、韩国。二是利用纯天然花卉植物制作手工艺品。如云南呈贡绿之光公司,用手工技艺制作艺术压花。三是开发药用、食用、美容保健等多用途花卉。各地除大力发展传统的菊花、玫瑰等药用茶饮花卉外,还开发研制以花卉为原料的深加工保健品,如广西以金花茶为原料加工口服液及保健品。四是建设以花卉植物为主题的生态休闲观赏旅游园区。中国花卉报:王桂芝
促进产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1.科学规划布局、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升级。
根据国家“十五”花卉发展规划和建设重点,把花卉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根据气候、资源优势,制定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北京、河北、山西、辽宁、江苏、浙江、甘肃、云南、广西等省市制定省(市)级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挥重点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
一是扶持重点,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资金上扶持重点花卉产区,培育知名龙头企业。二是为经营者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在工商、税收、土地承包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三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做大花卉产业。
3.组织科技攻关创品牌,引导产业升级。
“九五”以来,每年都有一些花卉科研项目列入林业科研攻关课题,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为更好地发挥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为生产服务的作用,国家林业局于2005年建立了全国花卉专家库,及时组织专家为花卉科研生产提供咨询服务。重点省区各级政府、协会积极组织专业生产和技术人员赴花卉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针对花卉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花卉从业者进行培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举办各类花事活动,搭建展示销售平台,促进花卉流通。
“十五”期间,由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花卉专题研讨会、博览会、展销会、花艺赛事活动十分活跃,宣传花卉文化,普及花卉知识,沟通产销信息。这些花事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花卉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为花卉经营者传递最新的品种、技术、市场信息,助推着花卉产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日益增多的国际花事活动,为我国引进国外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招商引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我国与国际花卉行业的合作与交流。
近年在探索花卉产业发展上,云南、河南等省出现了由花农自发组织的生产合作社、花木经纪人,是壮大花卉产业,完善流通体系的一种新形式。
5.加强花卉标准建设,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为加强花卉产业标准化建设,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筹建的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成立,负责组织全国花卉标准的编制工作。在编委会成立之前,国家林业局先后组织起草了1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已陆续颁布实施,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花卉生产和流通无标准可依的现状,对规范花卉生产、整顿流通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重要作用。
72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58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
74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6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