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长协会第四次市长代表大会上正式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大城市分布在自然致灾多发区,近年来中国各类安全危机的爆发数量持续攀升,但中国现有减灾水平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城市应对灾害打击的能力十分脆弱,使得城市中受各类灾害影响的风险逐渐增加。
当前,我国正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生命安全为最基本的要素,今年年初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暴雨还有台风,火车出轨相撞,还有前不久的汶川大地震启示我们,越是经济发展,就越不能忽视可能发生的风险,我们要把安全问题提高到足以引起每一个人都重视的层面。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关注生命,注重生命的安全。全社会要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的同时,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对应自然灾害能力,政府在这方面应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排除老百姓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全力保障全体市民的生命安全。这不仅是社会和谐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也为安然度过08奥运年提供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安抚民心,在众多令人痛心的事件后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强防范,平抚国人悲痛、恐惧的情绪,恢复健康、坚强、自信的精神面貌。
杭州预计在__年将各项应急预案推广至杭州市各个社区,而目前,各项应急预案还未得到很好的完善,各种应急知识还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我社会实践小分队通过调查、资料搜集,分析指出杭州市应急体系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呈给相关部门,给出建设性意见。并且对广大市民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及演习,提高大众的安全意识,使市民及相关部门认识到建立健全的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性。
现我将本队实践总结如下:
“调研应急体系,服务杭州市民”实践小分队的活动内容主要分以下四个方面:
(一)整合应急资料,问卷调查民生
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范文
景县辖16个乡镇(10镇6乡),848个行政村,总人口49.3万,其中农业人口44.8万,总耕地面积119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为切实服务好我县'三农',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我们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创建科技进村服务站,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县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结合我县实际,创建科技进村服务体系
按照省市关于搞好科技进村服务站建设的要求,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新路子,即以县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乡村科技进村服务站和科技示范户为主体,以示范带动、技物结合为手段,协会管理、商业运作、上下贯通、遍布全县,覆盖千家万户的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到目前,全县已发展乡村科技进村服务组织228个,占行政村的26.9%,从业人员648名,其中有技术职称的235人,科技示范户468个。
1.组织形式: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由县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中心、乡村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和科技示范户组成。县'中心'由局长任主任,农业局各业务站长为成员,是集组织协调、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为一身的综合服务组织。乡村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以原来的半脱产技术员、村农民技术员和在乡中专生、初、高中毕业生为骨干,站址设在这些骨干力量所在乡镇驻地、集市或村庄,每站辐射4-5个村,每村都有一定数量的'示范户'。
2.建设标准:乡村服务站是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体系的主体,其建设标准是 '六个一',即有一部电话、一名技术员、一处服务场所(经营门市部、微机培训室、仓储设施)、一套放像设备(vcd、放像机)、一辆科技服务车、一台微机。目前,已有十个服务站达到了'六个一'标准,其中,省科技进村服务站5个。88个服务站达到了'五个一'标准(无微机),98个服务站达到了'四个一'标准(无微机和科技服务车),32个服务站达到了'三个一'标准。
3.运行机制:县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中心积极与上级农业科技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各大型繁种基地、农药化肥厂家加强联系,把实用技术、农情信息和货真价实的农产品提供给各乡村服务站,乡村服务站借助本身了解农情、懂技术、信息灵的优势,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县科技进村服务中心对各服务站实行'一独立'、'两返还'、'四统一'。'一独立'就是在经济关系上对乡村服务站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返还'就是各服务站对上反馈各种农情信息,县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中心(各业务站)对乡村服务站按工作实绩,定期返还利润;'四统一'就是统一供货、统一价格、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挂牌连锁经营服务。
二、加强日常管理,确保科技进村服务体系正常运行
我们对乡村服务站主要是实行'五大管理':
----章程约束。制定管理章程,建立会员单位档案,实行协会管理,并向全县公布了监督电话。每年县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中心与乡村服务站签订一次协议,并交付一定数量的协议履行保证金,把松散的组织变成有机的整体。
----强化监督。县农业局及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乡村服务站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定期考核。对服务站实行目标管理和任务量化,把目标完成情况、经营情况、服务效果、农民反映等列为考核指标,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对表现好的科技进村服务站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对违法经营完不成任务的服务站,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取消资格。
----加强培训。一是每年春天,县农业科技进村服务中心召开由乡村服务站参加的大型培训会,邀请省、市领导及农业专家讲课。二是利用各大厂家资金召开田间培训会,新品种、新农药发布会。三是县信息服务中心编印农业信息快报,免费发给乡村服务站。四是组织已配微机的服务站,进行电脑知识培训。
----创优环境。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各职能部门支持,工商、计量监督等部门为村级服务站办理营业执照及相关手续,县农业局和工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监督管理的.通知》。凡经县中心办理的证照,工商局视为已具有示范、推广新技术、农资新产品的资格,否则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同时,组织执法、执纪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科技进村服务体系建设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整体素质,确保我县科技进村服务体系逐步发展壮大。
按照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制定新措施,不断增强科技进村服务体系的活力。尤其是今年以来,我们改革内部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并加强监督管理,使我县科技进村服务站队伍得以健康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原创:文秘知音网站。
1.抓好内部改革,锻造服务平台。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强化县科技进村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我们首先从内部改革入手,在原四个业务站基础上,择优组合,重新组建了3个专业物资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广联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集合全国优质农资,缩短各服务站与科研单位、生产厂家距离,为服务站撑起中转平台。今年以来,共组织50余家农资生产企业前来我县召开新、优产品推介会。同时组织10余辆送货车随时随地送货下乡,及时为各服务站搞好物资服务。
2.加强技术指导,提高人员素质。主要是抓好'三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在春季农闲季节,进行集中培训;农忙季节结合农田管理,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培训。今以来年,共搞集中培训4次,现场培训5次。二是声像宣传和资料宣传相结合。县服务中心免费为科技进村服务站订阅《农村周刊》、《植保信息》等报刊杂志、发放实用技术光盘,同时及时将新技术、新产品及各种致富信息、政策法规收集、打印成《景县农业》发放到各服务站。今年以来共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份,光盘800张;三是培训内容与当地产业相结合。我们帮助服务站根据当地主导产业,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既培训了农民,又培训了服务站人员。今年以来,共帮助服务站举行各种类型培训会40多次,直接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
3.加强监督管理,清理整顿队伍。为了加强对各服务站的管理,除章程约束外,我们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对基层服务站进行多次检查。同时深入周围农村倾听农民反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有违法经营、坑农害农问题的服务站坚决清除队伍。今年以来,根据检查结果和农民反映,结合考核情况,对11个存在问题的服务站取消了科技进村服务站资格。这样以来,不仅打击了不法行为,也起到了有效的警示作用,为全县科技进村服务站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新增项目建设情况
新增建设项目结合我县四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实际建设分别为:
1、葵山镇新建面积为605平
方米,需投资6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万元和省配套10万元(已落实);主体工程资金差30万元,附属工程需投资10万元(含挡墙、大门、围墙、场子、侧所、绿化等),资金缺口40万元。
2、龙庆乡改建面积为200平方米,扩建300平方米计500平方米,工程已完工,需投资3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资金缺口5万元。;
4、竹基乡新建面积为550平方米,工程已完工,需投资4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万元未到位,主体工程资金差23万元,附属工程需投资10万元(含挡墙、大门、围墙、场子、侧所、绿化等),资金缺口共33万元,
二、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2、 项目前期工作支付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1.2万元、地勘2万元、设计4万元、图审1.2万元、预算0.5万元、审计0.4万元、环保许可0.4万元、建设许可0.42万元、招投标代理费0.4万元,招投标服务费0.72万元、监理费2.8万元,累计前期支付13.64万元;
4、累计完成投资情况:四个项目建设总投资216万元,已支付141.73万元,完成64.13%其中:中央投资100万元,完成100%,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完成50%。
三、项目建设的工作经验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竹基乡配套资金15万元,五龙乡配套资金15万元,计30万元未到位。
2、项目要求建设面积和项目所给资金不足,工程资金落实困难。
调研应急体系,服务杭州市民”社会实践总结
中国市长协会第四次市长代表大会上正式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大城市分布在自然致灾多发区,近年来中国各类安全危机的爆发数量持续攀升,但中国现有减灾水平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城市应对灾害打击的能力十分脆弱,使得城市中受各类灾害影响的风险逐渐增加。
当前,我国正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生命安全为最基本的要素,今年年初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暴雨还有台风,火车出轨相撞,还有前不久的汶川大地震启示我们,越是经济发展,就越不能忽视可能发生的风险,我们要把安全问题提高到足以引起每一个人都重视的层面。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关注生(公文大全)命,注重生命的安全。 全社会要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的同时,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对应自然灾害能力,政府在这方面应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排除老百姓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全力保障全体市民的生命安全。这不仅是社会和谐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也为安然度过08奥运年提供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安抚民心,在众多令人痛心的事件后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强防范,平抚国人悲痛、恐惧的情绪,恢复健康、坚强、自信的精神面貌。
杭州预计在2023年将各项应急预案推广至杭州市各个社区,而目前,各项应急预案还未得到很好的完善,各种应急知识还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我社会实践小分队通过调查、资料搜集,分析指出杭州市应急体系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呈给相关部门,给出建设性意见。并且对广大市民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及演习,提高大众的安全意识,使市民及相关部门认识到建立健全的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性。
现我将本队实践总结如下:
“调研应急体系,服务杭州市民”实践小分队的活动内容主要分以下四个方面:
(一)整合应急资料,问卷调查民生
(二)走访直管部门,座谈相关领导
(三)社区宣讲演习,服务杭州市民
(四)整理实践材料,撰写论文 回馈
下面分点对以上各方面的活动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一)整合应急资料,问卷调查民生
首先,队员们通过网络、图书馆查询资料、请教相关专家以及社会学老师等方式,对杭州市目前的应急体系建设和市民应急知识掌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我们通过大量的市民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了杭州市应急体系现状和市民应急知识的薄弱环节,并根据杭州经常发生的突发事件及市民应急知识欠缺的方面专门制作了一本应急指南手册用于免费发放;最后,我们根据前期掌握的资料和实践期间对市民的问卷调查整理结果选定了杭州14个与应急相关的部门和4个重要的社区,并针对每一个部门及社区认真地撰写了访谈提纲及相关调查问卷,并在方建中老师的热情帮助下进行了反复的修改。
让我们感觉非常可喜的是,在市民问卷调查的环节中,市民对于我们的主题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他们认为“这是大学生在为社会做实事”,与市民做调查问卷,更像是与他们在做一次关于杭州民生的深刻谈话,他们各自独特的角度、和深入的剖析给我们的实践指引了新的方向,起了及其关键性的作用。
(二)走访直管部门,座谈相关领导
实践期间,我们走访了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交通厅、浙江省气象局、杭州市环境保护局、浙江省海事局、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杭州市地震局、杭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杭州市下城区公安局消防大队、杭州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三堡船闸这十四个与应急密不可分的部门,并与其领导进行了深入的座谈,这些与应急相关的部门,内容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种紧急事件。通过针对性的与各部门专业人士的接触,我们深入的了解了杭州目前应急体制的现状——实行点面结合、条块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的运作机制,全市应急预案体系正在抓紧建立。意欲构建全方位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防范救援体系,但目前尚未形成整体的应急网,只停留在平面化的状态,并且对市民的宣传力度也远远不够。
我们的实践得到了各部门领导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他们细致地为我们讲解他们专业的应急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也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浙江省海事局的处长在为我们介绍应急体系的同时,提出了对于基层人员,可以用应急小卡片来代替繁琐的应急预案这个最有效的方法,在认真了解我们的实践方案之后,他说:“今后的应急体系要从娃娃抓起,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这就提升到了文化的方面,你们的调研报告,最后可以以文化作为升华,让应急知识通过文化来传播。”实践队员都无比荣幸得到各位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讨论之后将他们的建议转化成实际行动。
(三)社区宣讲演习,服务杭州市民
拉动内需项目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总结
一、新增项目建设情况
新增建设项目结合我县四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实际建设分别为:
1、葵山镇新建面积为605平
方米,需投资6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万元和省配套10万元(已落实);主体工程资金差30万元,附属工程需投资10万元(含挡墙、大门、围墙、场子、侧所、绿化等),资金缺口40万元。
2、龙庆乡改建面积为200平方米,扩建300平方米计500平方米,工程已完工,需投资3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资金缺口5万元。; 4、竹基乡新建面积为550平方米,工程已完工,需投资4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万元未到位,主体工程资金差23万元,附属工程需投资10万元(含挡墙、大门、围墙、场子、侧所、绿化等),资金缺口共33万元,
二、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1、 项目前期工作支付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1.2万元、地勘2万元、设计4万元、图审1.2万元、预算0.5万元、审计0.4万元、环保许可0.4万元、建设许可0.42万元、招投标代理费0.4万元,招投标服务费0.72万元、监理费2.8万元,累计前期支付13.64万元;
2、累计完成投资情况:四个项目建设总投资216万元,已支付141.73万元,完成64.13%其中:中央投资100万元,完成100%,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完成50%。
三、项目建设的工作经验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竹基乡配套资金15万元,五龙乡配套资金15万元,计30万元未到位。
2、项目要求建设面积和项目所给资金不足,工程资金落实困难。
____年,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体育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也是首批参加创建的城市之一。现将创建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分工
接到创建任务后,市分管副市长立即牵头成立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市体育、教育、工商、人社、民政、统计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成员。把60个指标分解到各相关部门,由各部门收集数据和证明材料。各镇、街道也均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完成本辖区内的创建工作。市体育部门内部也再次进行了细化分工,办公室、群体、竞训、体育中心、体育产业管理中心均按照各自的职责收集数据和证明材料。
二、研读指标,虚心求教
本次创建的指标由南京财经大学专家制定,层次与要求均较高。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对每个指标都进行了详细研究。对于有疑问的指标,我们的负责同志均在第一时间与南京财经大学专家进行了沟通、请教,确保准确理解每个指标的含义,按照指标要求收集数据和材料。
三、主动作为,不厌其烦
创建指标中有一些指标,比如体育产业上的一些数据并不能直接获得,统计部门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为此,我们与统计部门多次联合工作,充分利用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中得到的体育产业方面的数据,结合统计部门的科学分析,获得了比较精确的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体育产业营业收入等数据。
四、认真复核,查漏补缺
创建材料上报省体育局后,市并没有停止创建工作,而是继续与南京财经大学专家保持联系,逐一复核各指标对应的数据和证明材料是否准确、完备。积极补充相应材料。
五、一如既往,做好工作
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新步伐
近年来,街道高度重视、着力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政府统筹、地区协调、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功能多样、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协调共建单位、整合辖区资源,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步伐,使辖区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一、设施完备,活动频现,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精彩纷呈
街道依山傍海、环境优美,面积15.57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人口3.1万人。目前,街道建有一个近10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街8个社区均建有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活动室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已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以便进一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服务辖区居民。
近年来,我街各项文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方兴未艾。每个社区都建有文艺团体,全街成立了夕阳红艺术团、快乐健身队、万年青艺术团、和谐健身队、红霞艺术团、喜洋洋中老年舞蹈队、红旺艺术团、金秋艺术团、金色年华艺术团、胜利健身队等10支专业文艺团队,打造了社区艺术节、广场文化节两大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八一、国庆、中秋等重大节日,广泛开展自编、自演、自娱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年全街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近50场,到场观众累计达数万人次。
近年来,我街文体活动成绩突出、效果显著。街道先后荣获江苏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港市和谐文化进万家暨第八届“在海一方”广场文化系列活动优秀活动奖、东部城区第六届中老年艺术节优秀组织奖、东部城区首届沙滩青年歌手大赛优秀组织奖、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红歌演唱会一等奖及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得到上级机关及领导的支持与认可,在全区范围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思路
为了加快推进幸福生态和谐建设,我们探索出“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四个原则”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思路。
一个目标:以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公共服务配套,充分发挥街道和辖区单位现有资源的作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四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即在办事处的统筹安排和整体调配下,最大限度的发挥辖区公共服务资源的功能。二是发展性原则,即着眼长远发展,逐步健全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三是协调性原则,即既要突出经济建设,又要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坚持二者协调并重,相得益彰。四是多样性原则,即通过配备多样化的硬件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机制
为切实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我们着力构建并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坚持“三个到位”,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机构完善到位。成立街道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及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宣传、文化、民政、团委、计生、工会、妇联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社区主任为主要成员。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公室设在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定期研究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落实目标任务,确保责任分解到位。明确责任分工,围绕工作目标任务,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纳入街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街道已基本形成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民政、文化、等11个部门分工合作,各社区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3、强化队伍打造,确保人才支撑到位。在强化街道及社区硬件设施配套的同时,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3名,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人员共8名、兼职人员16名;为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多次邀请市、区文化部门领导和专业人才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从而打造出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四、整合资源,多措并举,着力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为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强化文化阵地建设,结合辖区实际,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通过实施各项有效措施,着力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建设。
1、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提档升级。坚持“立足社区、服务居民”的原则,将辖区内的各项公共文化资源面向居民开放。通过完善社区棋牌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广场硬件配套,不断优化服务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今年以来,我街道增加30万元投入,对街道及社区文化活动室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提档升级,进一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打造成了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面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2、着力开展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结合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近年来,先后开办各类安全教育、礼仪培训、法律讲坛达50余场;开展了少儿艺校和各种兴趣辅导班,广泛建立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基地,打造了别具特色的“暑期学校”品牌;针对辖区老龄人口多的情况,多次举办老年疾病防治讲座、开展卫生救护培训;此外,还积极开展各类书法、烹饪等比赛活动等等,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3、着力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文化服务权益。针对贫困人群和未就业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就业再就业培训,帮助其提高职业技能,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积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进行维权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有效避免了侵权行为和矛盾冲突;今年上半年,我街道成功举办了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上级机关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近年来,我街道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良好局面。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还需进一步拓展;三是示范带动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卫生局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总结范文
按照《云南省卫生厅办公室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卫医发〔2011〕1098号)文件精神,___区卫生局结合我区实际,在我区内认真进行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的工作,确定了___区人民医院、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家单位为试点医疗机构,以中医康复为抓手,不断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根据对照评估工作方案内容,对我区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两年来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___区人民医院
2012年___区人民医院主要做好康复医学科的筹建工作,包括房屋、设备、人员、经费的逐步配套。医院将门诊三楼原中医门诊和针灸门诊的重新设计装修,并新建了近70平米的康复训练厅。先后选派3人次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配备了中药熏蒸床、理疗床、牵引床、远红外线按摩理疗床、中频治疗仪、红外线烤灯、电针仪、周林频谱仪、温热磁场振动治疗仪、tdp治疗机、激光疼痛治疗仪等设备。开展了针灸、电针、温灸、火罐、腰椎牵引、颈椎牵引、中频治疗、超短波、红外线、热磁疗、推拿、按摩、中药熏蒸、药离子导入、中药涂敷治疗康复理疗项目等。在卫生局统一安排下购买了7张电动牵引床、3台蜡疗机、2台热敷治疗机等物理治疗设备。经过一年的准备,今年区医院成立了康复医学科,现有医师4人、护士3人、治疗师3人。在医院内建立疾病早期康复介入制度。指导3家社区开展康复治疗服务和康复咨询服务。两年来门诊康复服务7860人次,住院病人61人次。
2、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开展康复项目:牵引、手法复位、中药熏蒸、中频治疗、推拿、电针、火罐、放血疗法。
卫生技术人员32名,其中中医3名,没有康复专业人员。结合原有的中频,熏蒸等中药理疗康复,做好了专科优势病种的经验总结,进一步完善专科病种的诊疗规范,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继续打造好康复理疗在社区的影响力,让康复理疗成为真正的具有同等竞争力的特色专科。在两年里科室共接诊病人1250人次,收到广大患者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康复医疗设备:普通电脑牵引床、多功能电脑牵引床、中频治疗仪、中药熏蒸床、神灯、电针治疗仪。2012年区卫生局配备了①熏蒸治疗机一台②智能疼痛治疗仪③离子导入治疗仪④极超短波治疗仪⑤艾灸治疗机⑥电针治疗机⑦神经损伤治疗机⑧磁振热治疗仪等设备,填补医院的医疗空白,为颈腰椎等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经济有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3、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康复科,工作人员3名,其中中医主治医师2名,中医执业医师1名。现有设备:红外线治疗仪2台,中频治疗仪2台,超声波治疗仪1台,电麻仪2台,牵引床1张。开展的项目为中医、针灸、推拿、耳穴、艾灸、拔罐、牵引、中药导入、电疗、超声波治疗。目前重点康复人群为中风后遗症患者,主要以针灸、中药、推拿、心理治疗和偏瘫康复器帮助病人进行恢复,并总结出一套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将经过医师系统规范治疗的康复者进行了记录,并建立了规范的档案进行管理。今年已有5位患者参与了康复管理,对康复建档者定时认真的进行随访,及时的与患者沟通,并且给与患者予有效的建议。另外,今年对脑肿瘤切除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名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今年特派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提高了中心的康复水平。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1、康复场地不足及康复设施不全,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2、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康复知识学习还在起步阶段,可以说针对性有了,系统性、实用性还刚刚开始。
3、由于康复体系建设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卫生部门无法单独完成,因此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缺失,有利于此项工作的财政、医保、人事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待出台。
4、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不成熟,还需磨合,适合双方的分工协作方式有待探索。
5、对公众的康复知识有待普及,康复医疗服务病源不明确,服务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6、康复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没有显现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突出打造技术品牌。将康复医疗体系的建设纳入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工作规范,努力做好我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
[按]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我们调研组先后三次赴石首市并对该市的久合垸、高基庙、东升、调关等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站所建设、科技示范样板和科技示范户等现场进行了认真调研。我们觉得石首市的经验很有特色,值得在全市大力推广。
近几年来,石首市农业局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为契机,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推进科技入户,科技推广实现了新突破,服务水平得到了新提高,部门形象得到了新提升。2008年,石首市被荆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服务工作先进县市;石首市农业局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单位,在石首市政风行风评议中名列第一名;在该市开展以“加快工作节奏、加大落实力度,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题的“两加三服务”活动中,被石首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部门。石首市在农技体系建设和服务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体系建设,健全服务网络
近年来,石首市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狠抓了基层站所建设和科技示范户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农技服务体系,目前已形成了以石首市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纽带,以科技示范户为载体,以产销协会等为补充的推广服务网络。
一是稳步推进机构改革。2006年,按照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石首市将原来的15个乡镇农技站改制为15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原有的112名农技人员按政策进行了身份转换和分流安置,通过考试考核和公开竞聘从中择优聘用了45名种植业服务人员,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人、财、物仍归口农业局管理,并逐步建立了“以钱养事”新机制。通过改革,精减了人员,化解了债务、稳定了队伍,提高了效率,确保了农技服务体系的相对稳定。
二是不断加强服务中心建设。近年来,石首市以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为契机,以原乡镇农技站为基础,筹资近100万元,分批对基层站进行维修和装备,乡镇服务中心有了新变化、新发展。石首市15个乡镇服务中心都达到了办公有场所、服务有阵地、工作有装备的基本要求,15个乡镇有14个服务中心达到了“五有”:一有固定场所,每个服务中心都有独立院落,有办公室、资料室、接待室等办公场所;二有农技服务公示牌,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树立了一块服务内容公示牌,将农技人员及联系电话、联系村及科技示范户、服务内容及科技项目等内容向社会公示;三有信息发布栏,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设有农技信息发布栏,张贴农技简报,及时发布农村政策、农产品供求、农业技术等农业信息;四有农技咨询部,每个服务中心设立一间农技咨询室,备有桌椅、咨询台、咨询记录本,每天安排1名农技人员“坐诊”,负责接待农民咨询。五有基本办公设备,每个服务中心已配备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备,部分乡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多媒体等办公设备。
三是大力发展科技示范户。石首市将科技意识浓、种田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大户培养成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和服务台帐,进行统一登记、统一挂牌、统一印发资料、统一技术培训,让每个科技示范户达到“五有”,即:有门牌、有资料袋、有科技小黑板、有服务台帐、有科技示范田。全市培养科技示范户2000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50户,带动全市10万农户。
二、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
“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后,石首市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对乡镇服务中心实行合同管理、量化考核、绩效挂钩,目前已建立了“二、三、四、五、六”等一整套规范化管理机制。
第一、把好“两个关口”。一是强化岗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石首市农业局制定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方案,对所有农技人员送到省、市每三年进行一次知识更新培训,并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纳入“以钱养事”项目,落实培训经费。石首市农业局每年组织一次农技人员春季集中培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对农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2008年,先后组织30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到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大专院校参加知识更新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陶汰制。采取检查、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乡镇服务中心及其服务人员的管理。全年对业务工作分季度、半年和年终进行督办检查,每年组织一次专业知识测试,年终对服务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综合检查、考试、考核结果对服务中心及服务人员进行排名,对连续三年排名末位的中心主任进行改选,对排名倒数三位的服务人员留职考察,考察期间只领取基本生活费,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服务人员予以解聘,打破了服务人员的“铁饭碗”,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第二、签订“三个合同”。一是石首市农业局与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所有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二是石首市农业局与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签订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合同,各乡镇办区政府为鉴证方,明确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和工作要求。三是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与岗位人员签订年度公益性服务合同。服务中心及其人员的日常管理以石首市农业局为主,年终考评由石首市农业局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其中石首市农业局考评占50%,乡镇政府考评占30%,服务对象考评占20%,按考评结果兑现工资报酬,实行绩效挂钩,调动了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落实“四项经费”。主要是积极争取落实省拨“以钱养事”经费和本级财政预算经费,确保工作报酬、办公经费、养老保险、项目开支等四个方面的需要。2008年,石首市共下拔经费224.7万元,其中:工作报酬81万元、人平1.8万元,办公经费36万元、人平0.8万元,养老保险15.7万元(五保合一)、人平3482元,项目开支93万元。“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建立,化解了农技推广经费短缺的难题,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经费,待遇有提高,养老有保障,基本解除了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推广队伍。
第四、制定“五条办法”。为了强化服务人员岗位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石首市农业局制定了挂牌子、背袋子、翻本子、结对子、查位子等“五子”管理办法。一是“挂牌子”。石首市农业局统一制作了农技人员工作牌,要求推广人员上班时一律佩挂工作牌,既公开身份,又方便服务。二是“背袋子”。为乡镇农技人员统一配发了农技推广专用包,每个专用包内装有卷尺、放大镜、处方单、取样袋、标本盒、小刀、铁铲等工具,农技人员下乡时携带工作包,既展示形象,又方便工作。三是“结对子”。乡镇农技人员每人联系30户科技示范户,每月入户指导两次。四是“翻本子”。为每个乡镇服务中心及其服务人员统一印制了考勤记录本、工作日志本、咨询服务台账、项目实施台账、科技示范户服务台账等工作记录簿,由中心主任和服务人员每天作好考勤及工作记录,作为衡量全年工作的重要依据。五是“查位子”。采取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检查服务人员到岗到位情况,对擅自离岗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在年终考核中扣减相应分数。
第五、健全“六项制度”。石首市农业局与该市财政局、水产局联合发文,印发了《石首市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制定了《石首市乡镇农业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实施方案》,将服务中心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各乡镇服务中心制定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科技示范户联系制度、咨询服务坐诊制度等六项规章制度,并统一上墙公示,做到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
近年来,针对农技推广方式单一、手段落后、信息断层等问题,石首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采取六条措施推进科技入户,将农技服务网络延伸到村、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一是以科技示范户为基地,带动科技入户。石首市以科技示范户为抓手,在重点培养、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技人员对科技示范户实行定向联系,定期上门服务,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发送“农信通”手机短信,定期发放技术资料,优先安排试验示范,适时组织培训考察。通过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二是以新农培训为契机,推动科技入户。在常年农技培训的基础上,新增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008年,石首市被列为国家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县市,该市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培训要求,建新农培训学校50所,落实基础学员2000人,全年组织进村培训30000人次,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80人次。通过新农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三是以“农事直通车”为窗口,传播科技入户。石首市与该市电视台联合,开通了《农事直通车》电视专栏节目,请专家现场指导、解难答疑,每周制作2期,每天午间、晚间定时播放,节目开播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四是以手机短信服务为平台,发送科技入户。石首市农业局与该市电信局合作构建了“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开通“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10000部,履盖石首市278个村2517个村民小组,免费发送农产品供求、农村政策、农业技术等农业信息。2008年,共发送手机短信14万多条。
五是以电话咨询服务为媒介,促进科技入户。石首市农业系统共设立了农技咨询电话20部,局机关、农技推广中心、农村能源办、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特产站分别开通了专家服务热线;各乡镇服务中心开通了一部农技咨询电话,设立了一间咨询室,由农技人员轮流值班,为农民提供便捷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有求必应、有请必到。
六是以示范样板为亮点,引导科技入户。近年来,石首市农业局采取领导挂帅、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经费保障等措施,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创办示范样板,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明显实效。先后创办了东升万亩绿色食品西瓜基地、新厂万亩无公害瓜椒基地、城郊(绣林、南口)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桃花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调关万亩虾稻连作基地、久合垸万亩“菜苔两用”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带动该市建成并巩固了40万亩优质稻、40万亩优质油菜、15万亩优质棉、10万亩无公害果蔬等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典型引导、样板辐射,优化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科技入户,发展了农村经济。
一、试点进展情况
领导重视。省里工作会后,理事长马上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县政府分管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明确批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残联。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好工作方案,并县政府办公室文件出台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由县政府办公室、县残联、卫生局、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领导参加的动员会,会上主管县长作了重要讲话,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了工作任务,强调各部门各乡镇要相互配合,全力赴,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成立了技术资源中心。确定了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
开展了康复资源调查。9月13日——10月10日,对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包括人力、技术配备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在对全县16个乡镇残疾人康复需求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4个首批试点乡镇重点展开全面调查工作,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填写《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每人一册。并在乡镇、街道、社区开展了残疾人失业、就业登记;就业需求登记;婚姻状况登记;纳入低保、医保、新农合残疾人调查表等工作,并将上述情况填入一系列调查表,并对调查表科学分类,便及时准确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残疾人康复意识有待提高。农村残疾人对康复这个概念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什么是康复?怎样康复?康复能达到什么程度?大部分人还没有听说过,更不知道康复与到一般医院看病有什么不同。更有的农村残疾人觉得康复没什么必要,不如救济更现实。自愿康复、配合康复的主动性不强。
二是村医专业康复知识缺乏。残疾人康复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参与康复指导和服务人员必须掌握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残疾的识别,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如何提供服务、记录和评估的方法,简单实用训练技能,家庭康复护理等知识。由于多年来都是残联的组织体系在提供专业的康复技术,现在扩大专业服务队伍后,短期内还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康复技术。
三是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与服务能力相脱节。我们的服务对象很大一部分属于低保户,自制训练器材、购置辅助器具困难很大。在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工作中,所接触的残疾人第一反应就是国家要给什么,根本就不关心优惠政策,都想要钱或者是物品。在9月份省辅具中心把辅助器具发放给贫困残疾人后,每天都有残疾人到残联问为什么自己也是低保户而得不到辅助器具。
四是工作经费不足问题仍是突出。在农村基层康复站建设、康复器材购置和康复协调员培训方面普遍存在经费不足困难。虽然省残联已经为我县拨付10万元工作经费,但从工作进展情况看,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三、下步打算
一是建立工作网络。办好农村残疾人康复员协调员培训班。建立一支素质好、技术稳定的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员队伍,为残疾人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
二是利用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做好康复知识与残疾预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结合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与卫生、教育、计生等部门联合开展康复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活动。乡镇卫生院、中小学、计生服务站、文化大院、村部为主阵地,通过版面展示、发放宣传资料、授课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康复和预防知识。加强对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总结经验,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的协调,加强与其它试点县(市)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力争取得突破和创新。
三是建好康复站,搞好康复服务。加大与个试点乡镇、县卫生局沟通合作力度,购买一定数量的康复器材,充实到这4个乡镇卫生院和有关村的康复站。针对残疾人康复的个性化需求,做好残疾人康复器具的适配工作。
做好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需要长期的努力,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理解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在广大农村真正深入残疾人家庭,使残疾人受益,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创新工作方法,为全县残疾人生活的更加美好做出贡献。
1.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结报告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一环。党的__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__届__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再次强调:“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意义
虽然党的__大报告提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论断,但是学术界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结构尚缺乏一致的认识。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中的偏差。在实践中,政法部门、综治中心和基层社区一直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等同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或“心理咨询”。因此,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必须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揭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理论蕴含和基本结构。
作为社会治理格局的四大体系之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具有自身的特殊内涵和社会机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社会是由微观的、具体的个体和宏观的群体构成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应该既包括微观层面的个体社会心理服务,又包括宏观层面的群体社会心理服务。无论是个体社会心理服务,还是群体社会心理服务,其目标都是解决社会心理问题。而社会心理问题的解决必须具备社会心理的监测、引导、化解和危机应急四种常备子系统。社会心理监测系统是指利用心理测验与现代信息技术对个体与群体内在心理活动进行测量与评价,它包括个体心理测验与群体心态监测;社会心理引导系统是指利用社会心理专业技术对个体与群体心理倾向进行符合社会积极价值观念方向的教育和引导,它包括个体心理教育和群体心态引导;社会心理化解系统亦可称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系统,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服务对个体异常心理与群体偏差心理进行调适与矫正,它包括个体心理健康服务与群体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危机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专门的社会心理应急组织对突发性个体心理危机与群体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应急干预,包括个体心理危机应急与群体心理危机应急。无论哪种子系统要正常运行,都必须以各种组织机构与社会力量为载体。因此,在社会心理学的视野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指特定组织机构与社会力量为解决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针对个体和群体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心理监测、引导、化解和危机应急等干预活动的一种社会治理机制。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从内涵属性来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种与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并驾齐驱的社会治理机制;第二,从实施主体来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必须秉持社会治理的多方参与精神,需要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社会力量为其承载才能实现正常运转;第三,从实施手段来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个有计划的社会心理监测、引导、化解和危机应急的完整过程;第四,从建设目标来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旨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第五,从技术要求来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必须以社会心理学和其他与社会心理紧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支撑,力求实现社会心理服务技术的专业化;第六,从概念外延来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个由社会心理监测系统、社会心理引导系统、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和社会心理危机应急系统构成的完整体系。
二、“四个着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党的__届__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树立整体性思维,着力在部门协作、服务平台、服务力量、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共同体。
着力打造部门协作的推进格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切实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的推进格局,使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各地市县区必须建立健全由党政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应由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要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必须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政法委要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卫生健康部门要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信访等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
着力建立“务实化”的服务平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着力建立“务实化”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使之能够契合社区居民的社会心理服务需求,切实增强实效性。这就必然要求实现平台建设的实体化转型。各地市县区综治中心可将已有的“心理咨询室”改为“社会心理服务室(中心)”,并在理念上切实改变“等人上门”的传统心理咨询模式,直面社区居民的社会心理障碍、社会心理困惑、社会心态失衡等实际问题。还要建立心理援助服务平台。由于社区居民的社会心理问题具有突发性和隐私性,因此,各地市县区综治中心应建立24小时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和其他服务方式,通过电话热线、网络客户端、公众号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心理服务和紧急心理救助。
着力实现服务力量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着力优化社会心理服务力量结构,打造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融为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多元化大格局”。这就必然要求发展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各地市县区要探索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社会心理服务的政策措施,开发与社会心理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岗位,并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还要培育心理咨询人员队伍。各地市县区要制定吸引社会心理学专业背景人员和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人员从事社会心理服务的相关政策,设置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岗位,提高社会心理服务的可及性。同时,发展医疗机构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各地市县区的卫生健康部门要引进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增加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的配置。综合医院(含中医院)、基层卫生机构要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社会心理服务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各地市县区政法委、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还应向社会广泛招募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将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志愿服务者、乡贤乡绅等纳入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之中。
着力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着力探索一条以提升实务水平为导向的职业化发展道路,切实增强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的实务应对能力。这就必然要求各地市县区在聘用社会心理服务人员时打破“唯证书论”的传统观念,推崇“实践出真知”的用人理念。还要制定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常态化培训计划,对社会心理服务人员开展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和实地观摩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从而补齐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能力短板”。同时,各地市县区要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制定社会心理服务的激励政策,对在极端(案)事件预防、社会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表现突出、效果显著的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激励,从而增强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同度。
2.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结报告
一.必须正确理解和认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他讲到,___总书记在党的__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__大报告这一精神实质,这是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
第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落脚点是要培育一个具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为目标的良好的社会心态。
第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社会心理服务不仅要从微观层面促进公民的心理健康,更要从宏观层面着眼于在整个社会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情绪和社会认知步入到正确轨道上来,形成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社会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第三,把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三个层面重点,积极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这三个层面分别是个体、群体、社会,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是社会心态培育的基础,社会心态培育则是社会心理服务的必然产物。通过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形成,不仅是社会转型时代背景的需要,也是在新时代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要抓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处理好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和培育社会心态的关系,加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必须从国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社会心理服务是要解决社会心态所发生的问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则是指在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过程中有关事物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为社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基础。因此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依据中国的国情做出适应性的创新,让良好的社会心态在我国获得有效的培育,支持社会稳定有序的运行。
当前最主要的是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理念。就是要针对个体、群体、社会的整体需求,确定社会心理服务的基本指导思想。二是基础,就是要培养一支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支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是保障。就是要制定和完善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四是平台。就是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搭建符合我国国情与人民群众需求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五是核心。核心就是根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细化社会心理服务的工作内容。六是网络。就是通过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助力构建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三、必须抓住关键环节,促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一)加强党的领导,保持正确导向。我们一定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站在社会治理的高位,正确而有序的推进相关工作,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二)完善制度建设,落实政策保障。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定。(三)理顺各种关系,加强相互促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紧密配合,发挥优势,形成合力,使社会心理服务落在实处。(四)倡导创新实践,不断积极探索。社会心理服务既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概念,也是一个切实的社会实践。
最后,赵蓬奇理事长呼吁大家,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的力量齐心协力来完成。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将发挥慈善组织的优势,结合社会工作的行业特点,与社会各界一道,响应___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共同为加强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幸福中国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据悉,本次会议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京师博仁(北京)科技发展股份公司、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联合主办,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心关爱基金支持。
出席本次大会的有第__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原卫生部部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张文康,民政部原副部长、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创始理事长徐瑞新,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杨正泉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原国务院参事、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授彭聃龄,中社心关爱基金执行主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公益工程常务副组长孙啸海等与来自全国各地600余位代表嘉宾。
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结报告
根据上级要求,__自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强化措施,明确任务,全力推进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全镇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大局稳定。现就我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镇把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坚持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相关软硬件建设。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分管政法、卫计的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卫计、综治、派出所、司法所、妇联、残联、卫生院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知晓率和部门的实操能力。二是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建立村(社区)、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互相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落实措施,积极推进。一是强化基层建设,镇设立社会心理服务站,完善办公室(咨询室)、档案室等各项配套;村级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管理小组,同时......等5个村(社区)建立基层社会工作室。二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控,成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对辖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做到一人一档一册。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严格落实每月一随访制度,督促患者落实服药;对一般精神障碍患者落实每季度一随访制度。现全镇在册的206个精神障碍患者都得到有效管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完善村级基层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在本年度内完成社会工作室建设任务;二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三是强化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调解家庭矛盾;四是完善村(社区)心理服务能力,利用网格员、精防人员、义工组织等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关爱帮扶及救治救助,严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近年来,_____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深入推进实施服务标准战略,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全市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服务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服务标准化宣传,全市服务业标准化意识明显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服务业标准化意识和水平,大力宣传服务标准化对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服务标准化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各类服务标准化培训班和座谈会的形式向服务单位宣传服务标准化这一科学有效的工作模式,得到了全市广大服务企业的认可。近年来,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全市餐饮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餐饮业的快速健康发展,_____局组织对全市餐饮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摸底调查和技术服务,在整个餐饮业开展执行标准登记工作,并对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收集、整理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全市餐饮业执行标准的能力。200_年,组织全市57家从事美容美发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参加了_____省地方标准《美容美发业服务质量规范》(db37/t600-200_)宣贯培训班,对全市美容美发行业服务质量进行严格规范,消除美容美发行业服务的随意性。近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服务标准化培训班10余次,宣贯服务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26项,共培训服务业从业人员630多人,在全市服务业宣扬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为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以制定服务业地方标准为抓手,全市服务标准体系初步完善
为建立健全全市服务标准体系,近年来全市投入大量资金搜集国家、行业有关服务基础标准、消费品售后服务标准、商品物流服务标准、饭店旅游服务标准、各类服务场所相关标准等57项,并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宣传贯彻。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各类服务标准的基础上,_____局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加强工作联动,对全市服务业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紧密结合全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对条件好的服务企业适时引导其推行iso9000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全市有15家服务单位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认证单位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结合实际制定适合全市服务业发展的_____市服务业地方标准。由于_____市超市、便利店星罗棋布,在为市民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零售店店址设置和经营定位不合理等多种有碍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据统计,_____市共有商业网点2.2万处,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存在着经营特色不突出、同业态竞争激烈、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业态设置不规范、服务功能不配套等多种问题。为消除影响商业零售业发展的障碍,进一步规范全市超市、便利店的发展,_____市局在认真调研并广泛征求行业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并发布了规范商业零售业经营的两项_____市地方标准:《商业零售业态规范》、《商业分级设置规范》,明确了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乡镇商业、专业街等6个级次和类别,提出了量化指标和建设配套的技术要求,并对功能定位、客流量、服务人口、基本商业面积、基本设置业态和业种、配套行业、生活服务业等内容制定了严格详尽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规范了零售业的经营。《商业零售业态规范》是结合_____市商业发展的实际,着重体现_____的特色,按照商业零售企业在选址、商圈、目标顾客、规模、商品结构、经营方式、服务功能、商业信息自动化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类的。该标准在涵盖_____省设定的零售业态10种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杂食店、小型百货店和市场型商店3种零售业态。
此外,_____市局积极引导和鼓励服务企业参与制定_____省服务地方标准,,_____蓝海酒店集团提出了7项_____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通过制定省、市服务业地方标准,进一步填补了_____市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空白,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发展动力。
3、依托龙头树立品牌,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为推动全市服务标准化工作再上新的台阶,_____市局积极依托全市服务龙头企业树立品牌,积极参与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争创服务名牌。餐饮业在_____服务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餐饮业推广应用服务标准化能有效地提升_____服务质量的整体水平。_____市局以帮助指导_____蓝海酒店集团建立服务标准化流程和内部服务质量控制点为主要突破口,建立起从员工培训、选购生料、操作间规程、服务礼仪等800多个服务环节的标准化流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标准体系。,_____蓝海酒店集团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服 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蓝海酒店集团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也得到了国家认监委和省局的一致认可,,受国家标准委和_____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_____蓝海酒店集团承担了全国餐饮行业服务标准体系资料的起草工作,为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_____局多次和酒店的有关人员研究体系的编写工作,并多次寻求有关行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密切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了全国餐饮类服务标准体系材料的编写。11月,国家标准委在北京组织召开全国服务标准化工作座谈会,_____蓝海酒店集团的标准体系起草人在会上就餐饮类服务标准体系的编写作了经验介绍,得到国家标准委和国内同行的一致好评,为全市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通过一系列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全市服务业充分体会到了服务细节化、规范化、标准化运作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了服务业人性化服务的无限魅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提高了_____服务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涌现出了一批服务名牌。截至目前,_____市已拥有_____供电公司的“电力彩虹”服务品牌等7块_____服务名牌。
服务标准化试点和服务品牌的创建,大大带动了全市服务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全市服务业积极引入服务标准化的工作模式,积极创建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和服务名牌。,先后有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8家单位提出申请创建_____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不断涌现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和服务名牌为全市服务标准化工作注入了强心剂。
4、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全市服务标准化工作推向深入
200_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对各县区政府、市直部门和服务企业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为更好地完成市创优办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_____局大力抓好创优工作,成立了_____市质监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去年,按照市政府的要求,_____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创建旅游城市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准宣贯会”,会上对《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系列国家标准进行了宣贯,详细讲解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计要求、设置原则等基本规定,并制定了《全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工作进度表》,明确了工作进度和要求,确保了工作质量。_____局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各类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准,购买、下载、复印标准1100余份,价值5万余元,并将搜集到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最新标准免费发放到各有关主管部门,确保图形符号标准的有效性,为全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目前,全市各类工作场所已按照标准要求设置了规范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的服务功能,为全市服务业乃至全市经济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_年是我市标准化取得累累硕果的一年。《煤层气》、《车用压缩煤层气》地方标准发布;厦普赛尔食品饮料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泽州酥梨、陵川党参、高平生猪三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验收;4个企业的9个标准被国标委立项,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层气工作组落户晋城,绿洲公司起草的《大麻本色布》企业标准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和国标委授予的“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在推动晋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200_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局党组提出的“优服务、严监管,强科技、重发展,创新优、勇争先”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标准就是科技”和“科技离不开标准”的理念,坚持“科研标准产业同步”的思想。按照省局对标准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以优服务、严监管为主线,以强科技、重发展为保障,以创新优、勇争先为目标,着力加快推进标准化事业发展,着力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努力开拓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为晋城经济又好又快做出新的贡献
一、积极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促进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加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我们将有重点地组织和指导商业、餐饮业、新兴服务业业、旅游业和金融保险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积极申报和创建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我市第三产业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强化标准化长效动态监管与服务,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继续加强企业标准化长效动态管理,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的力度,巩固和发展消灭无标生产的成果。依法指导和帮助企业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做好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注册登记等基础性工作,使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切实加强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提高备案质量。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行政许可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一定要严格把关,防止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行为发生。对到期的企业标准,要督促企业及时复审;逾期不复审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加大对《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宣贯力度,动员和组织标准化工作基础好的企业参加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尤其是名牌产品企业扎扎实实地建立和完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
三、大力推进工业标准化,促进我市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确保我市工业产品采标率达到100%。
大张旗鼓地召开山西省煤层气地方标准新闻发布会,以此发出全市质监系统以工业标准振兴晋城经济的新的动员令。积极探索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
四、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
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按照年度目标任务,制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措施,确保完成年度示范任务。按照省局部署,重点做好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各项工作。
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在地方经济中,已经形成规模,影响面大,有发展前途和需要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如泽州的泽州黄小米和巴公大葱、阳城的酥梨和沁河鳖、城区的玫瑰花等一批特色项目要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高平的生猪养殖、阳城的蚕丝等优势农业标准化项目要力争参与制订国家标准项目。按照国家总局部署,在全市积极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
加快建立和完善优势和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各地要以农业生产实际出发,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当地农业专家和企业人才的作用,着力抓好本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同时,要围绕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农村推广使用的秸秆气、沼气利用项目,在制订标准、技术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
紧密结合“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针对当地农业产业化实际,有重点地抓好1—2个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从加工和销售环节促进农业标准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试点工作,促进农产品销售环节的规范化、集约化。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我们调研组先后三次赴石首市并对该市的久合垸、高基庙、东升、调关等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站所建设、科技示范样板和科技示范户等现场进行了认真调研。我们觉得石首市的经验很有特色,值得在全市大力推广。
近几年来,石首市农业局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为契机,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推进科技入户,科技推广实现了新突破,服务水平得到了新提高,部门形象得到了新提升。2023年,石首市被荆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服务工作先进县市;石首市农业局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单位,在石首市政风行风评议中名列第一名;在该市开展以“加快工作节奏、加大落实力度,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题的“两加三服务”活动中,被石首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部门。石首市在农技体系建设和服务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体系建设,健全服务网络
近年来,石首市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狠抓了基层站所建设和科技示范户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农技服务体系,目前已形成了以石首市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纽带,以科技示范户为载体,以产销协会等为补充的推广服务网络。
一是稳步推进机构改革。2023年,按照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石首市将原来的15个乡镇农技站改制为15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原有的112名农技人员按政策进行了身份转换和分流安置,通过考试考核和公开竞聘从中择优聘用了45名种植业服务人员,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人、财、物仍归口农业局管理,并逐步建立了“以钱养事”新机制。通过改革,精减了人员,化解了债务、稳定了队伍,提高了效率,确保了农技服务体系的相对稳定。
二是不断加强服务中心建设。近年来,石首市以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为契机,以原乡镇农技站为基础,筹资近100万元,分批对基层站进行维修和装备,乡镇服务中心有了新变化、新发展。石首市15个乡镇服务中心都达到了办公有场所、服务有阵地、工作有装备的基本要求,15个乡镇有14个服务中心达到了“五有”:一有固定场所,每个服务中心都有独立院落,有办公室、资料室、接待室等办公场所;二有农技服务公示牌,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树立了一块服务内容公示牌,将农技人员及联系电话、联系村及科技示范户、服务内容及科技项目等内容向社会公示;三有信息发布栏,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设有农技信息发布栏,张贴农技简报,及时发布农村政策、农产品供求、农业技术等农业信息;四有农技咨询部,每个服务中心设立一间农技咨询室,备有桌椅、咨询台、咨询记录本,每天安排1名农技人员“坐诊”,负责接待农民咨询。五有基本办公设备,每个服务中心已配备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备,部分乡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多媒体等办公设备。
三是大力发展科技示范户。石首市将科技意识浓、种田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大户培养成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和服务台帐,进行统一登记、统一挂牌、统一印发资料、统一技术培训,让每个科技示范户达到“五有”,即:有门牌、有资料袋、有科技小黑板、有服务台帐、有科技示范田。全市培养科技示范户2000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50户,带动全市10万农户。
二、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
“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后,石首市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对乡镇服务中心实行合同管理、量化考核、绩效挂钩,目前已建立了“二、三、四、五、六”等一整套规范化管理机制。
第一、把好“两个关口”。一是强化岗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石首市农业局制定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方案,对所有农技人员送到省、市每三年进行一次知识更新培训,并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纳入“以钱养事”项目,落实培训经费。石首市农业局每年组织一次农技人员春季集中培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对农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2023年,先后组织30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到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大专院校参加知识更新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陶汰制。采取检查、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乡镇服务中心及其服务人员的管理。全年对业务工作分季度、半年和年终进行督办检查,每年组织一次专业知识测试,年终对服务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综合检查、考试、考核结果对服务中心及服务人员进行排名,对连续三年排名末位的中心主任进行改选,对排名倒数三位的服务人员留职考察,考察期间只领取基本生活费,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服务人员予以解聘,打破了服务人员的“铁饭碗”,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第二、签订“三个合同”。一是石首市农业局与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所有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二是石首市农业局与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签订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合同,各乡镇办区政府为鉴证方,明确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和工作要求。三是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与岗位人员签订年度公益性服务合同。服务中心及其人员的日常管理以石首市农业局为主,年终考评由石首市农业局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其中石首市农业局考评占50%,乡镇政府考评占30%,服务对象考评占20%,按考评结果兑现工资报酬,实行绩效挂钩,调动了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落实“四项经费”。主要是积极争取落实省拨“以钱养事”经费和本级财政预算经费,确保工作报酬、办公经费、养老保险、项目开支等四个方面的需要。2023年,石首市共下拔经费224.7万元,其中:工作报酬81万元、人平1.8万元,办公经费36万元、人平0.8万元,养老保险15.7万元(五保合一)、人平3482元,项目开支93万元。“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建立,化解了农技推广经费短缺的难题,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经费,待遇有提高,养老有保障,基本解除了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推广队伍。
第四、制定“五条办法”。为了强化服务人员岗位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石首市农业局制定了挂牌子、背袋子、翻本子、结对子、查位子等“五子”管理办法。一是“挂牌子”。石首市农业局统一制作了农技人员工作牌,要求推广人员上班时一律佩挂工作牌,既公开身份,又方便服务。二是“背袋子”。为乡镇农技人员统一配发了农技推广专用包,每个专用包内装有卷尺、放大镜、处方单、取样袋、标本盒、小刀、铁铲等工具,农技人员下乡时携带工作包,既展示形象,又方便工作。三是“结对子”。乡镇农技人员每人联系30户科技示范户,每月入户指导两次。四是“翻本子”。为每个乡镇服务中心及其服务人员统一印制了考勤记录本、工作日志本、咨询服务台账、项目实施台账、科技示范户服务台账等工作记录簿,由中心主任和服务人员每天作好考勤及工作记录,作为衡量全年工作的重要依据。五是“查位子”。采取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检查服务人员到岗到位情况,对擅自离岗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在年终考核中扣减相应分数。
第五、健全“六项制度”。石首市农业局与该市财政局、水产局联合发文,印发了《石首市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制定了《石首市乡镇农业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实施方案》,将服务中心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各乡镇服务中心制定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科技示范户联系制度、咨询服务坐诊制度等六项规章制度,并统一上墙公示,做到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
近年来,针对农技推广方式单一、手段落后、信息断层等问题,石首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采取六条措施推进科技入户,将农技服务网络延伸到村、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一是以科技示范户为基地,带动科技入户。石首市以科技示范户为抓手,在重点培养、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技人员对科技示范户实行定向联系,定期上门服务,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发送“农信通”手机短信,定期发放技术资料,优先安排试验示范,适时组织培训考察。通过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二是以新农培训为契机,推动科技入户。在常年农技培训的基础上,新增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023年,石首市被列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县市,该市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培训要求,建新农培训学校50所,落实基础学员2000人,全年组织进村培训30000人次,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80人次。通过新农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三是以“农事直通车”为窗口,传播科技入户。石首市与该市电视台联合,开通了《农事直通车》电视专栏节目,请专家现场指导、解难答疑,每周制作2期,每天午间、晚间定时播放,节目开播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四是以手机短信服务为平台,发送科技入户。石首市农业局与该市电信局合作构建了“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开通“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10000部,履盖石首市278个村2517个村民小组,免费发送农产品供求、农村政策、农业技术等农业信息。2023年,共发送手机短信14万多条。
五是以电话咨询服务为媒介,促进科技入户。石首市农业系统共设立了农技咨询电话20部,局机关、农技推广中心、农村能源办、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特产站分别开通了专家服务热线;各乡镇服务中心开通了一部农技咨询电话,设立了一间咨询室,由农技人员轮流值班,为农民提供便捷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有求必应、有请必到。
六是以示范样板为亮点,引导科技入户。近年来,石首市农业局采取领导挂帅、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经费保障等措施,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创办示范样板,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明显实效。先后创办了东升万亩绿色食品西瓜基地、新厂万亩无公害瓜椒基地、城郊(绣林、南口)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桃花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调关万亩虾稻连作基地、久合垸万亩“菜苔两用”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带动该市建成并巩固了40万亩优质稻、40万亩优质油菜、15万亩优质棉、10万亩无公害果蔬等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典型引导、样板辐射,优化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科技入户,发展了农村经济。
55位用户关注
36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95位用户关注
56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6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