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大全 > 总结范文
栏目

2023年农村电气化建设总结 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8 热度:76

2023年农村电气化建设总结

第1篇 2023年农村电气化建设总结 1850字

一、基本情况

_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大别山腹地。辖19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72万,国土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万亩。全县有灌河、白露河、史河三大水系,大小河流728条。大、中、小型水库127座,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5.31万千瓦,可开发量4.44万千瓦。截止20_年底,已建小水电32座,总装机1.349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30%。

二、电气化建设情况

电源工程建设,主要对已建的鲇鱼山、铁佛寺两座水电站实行技改增容,工程投入建设专项资金496万元,共增加容量900千瓦,改善装机6450千瓦。电网工程共投入农网改造资金14097万元,新建、改造农网线路4963.3千米,其中110千伏线路1条,长48.4千米,10千伏线路742.64千米,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4172.25千米;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6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配电变电器台区1236个,新建mls系统和通讯数传系统。

“_”规划实施后,全县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大幅度提高,电网结构更趋合理,用电水平明显提高,各项主要用电指标均达到《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sl30-__)。

三、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

通过电气化县建设,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_”期间,共新建和改造乡村公路道路85千米,架设通讯线路15千米,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6万人,解决32.2万人、730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农村用电、饮水、卫生、文化、教育、广播、电视、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位于我县南部深山区的长竹园乡,农民居住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农村户通电率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但该乡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通过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水能资源得到逐步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乡户通电率达到了98.6%,在水电开发中修筑道路85千米,受益村庄32个,从根本上解决1_户农民出行难、生产资料调入难、产品运出难的“三难”问题,结束了当地农民肩挑背驮的历史,为农村的土地、矿产、旅游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商品流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_”电气化建设,城乡同网同价,减轻了农民负担,实现了农民增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用电交费由原来的平均1.16元/千瓦时降低到了现在的0.53元/千瓦时,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63元,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1790万元;二是在电气化建设中,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支持农民以土地、劳力、材料和“相关补偿”等入股办电增加收入;三是鼓励农民在农村水电建设中务工,优先吸收有文化的农民在电站、电网企业当工人;四是支持乡村集体办农村水电,壮大集体经济,降低农村水电电价,促进农民减负增收。199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58元,__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04元,人均增长646元。

(三)发挥了水电优势,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我县是国家级山区贫困县,工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滞后。电气化县建设利用农村水电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增强了农村造血功能,带动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促进了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90671万元,到__年达到320253万元,平均增幅13.6%,是“__”期间年均增幅的1.55倍,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增长了8.5个百分点,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县财政收入达6806万元,增长14.9%,水电农村电气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县财政增收,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理顺了管理体制,规范了用电秩序

通过电网工程建设,全县电网结构更加合理,满足安全、经济、可靠供电的要求,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需求,并建设了与电网规模相适应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同时,对旧的农村用电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村级管电组织,农电管理、收费、服务实现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五统一”;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电量、电价、电费“三公开”,每月公布上墙,较好地杜绝了权力电、人情电、关系电。

(五)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立

电气化县建设解决了我县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特别是深山区的群众在发展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得到实惠。山区群众利用小水电开展以电代柴,做饭、取暖不再砍树烧柴,有效地控制了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一年减少薪炭林用量43.2万立方米,保护森林面积10.8万亩。__年我县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金刚台、黄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生态旅游的好去处。电气化县建设保护了生态,美化了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2篇 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总结 1850字

一、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情况。

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位于瓯江上游。东邻丽水市莲都区,南接景宁畲族自治县,西靠龙泉市,北连松阳县,介于东径119°21′~119°44′,北纬27°53′~28°19′之间。东西宽38公里,南北长47公里,总面积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31万亩、林地面积117.8万亩、水域面积4.03万亩,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县。

全县共设4个镇10个乡(其中2个畲族乡),170个村委会,1148个村民小组,县政府设在云和镇。2024年全县总户数34564户,总人口10.93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7661万人,占总人口的80.2%。

2、社会经济情况。

2024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1650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80641万元,农业产值35862万元,工业增加值59950万元,农业增加值2288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17734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8963万元,财政支出24237万元,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42099万元,人均gdp 为13000元。全年粮食总产量24622吨,农业人口人均年纯收入3106元,农业经济特产主要有香菇、黑木耳、茶叶等。

3、水能资源情况及开发利用情况。

云和县境内溪流密布,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溪流有25条,分属瓯江流域大溪和小溪两大水系。大溪在县境北部,境内主河道长49公里,河道自然落差52米,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85.16%,主要支流浮云溪穿越云和盆地。小溪水系梧桐坑,位于县境西部,管理范文网县境内河道长24.1公里,河道自然落差667米,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14.84%,梧桐坑流域是我县水力资源的“富矿区”。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5.6万kw(不含紧水滩、石塘两大水电站,下同),其中条件较好可供开发利用的有8.84万kw,年发电量可达2.8亿kw.h。

2000年底,全县建成小水电35座,66台,总装机容量12275kw(不含紧水滩、石塘两大水电站),年发电量3900万kw.h,占可开发量的13.9%,经四年的开发,到2024年底,新建小水电站10座,技改增容3座,新增装机容量34770kw,2024年底累计已建小水电45处,91台,47045kw,占可开发量的54%。2024年上半年,装机2×8000kw的金坑口电站和装机2×630kw的月湾电站投产发电,下半年,百廿步电站和田铺电站投产,报废了梓坊一、二级电站,截止12月底,已建小水电47处,总装机容量65005kw,发电量达1.8亿kw.h,占可开发量的72.4%。

二、电气化建设情况

1、电源建设。

几年来,完成了沙铺砻电站等重点工程的建设,麻垟二级、十八湾、板桥、龙头坑、指头垟、高牙、下垟、云泉、梅山等电站先后建成投产发电。百廿步、岙头、牛三溪、靛青山、田铺、三渡溪等电站正在建设过程中,2000年至2024年底思想汇报专题,新建电站12座,增容技改电站3座,新增容量33325kw,平均新增发电量9690万kw.h。

建成了具有一定调节性能的沙铺砻和金坑口电站,总投资分别为17800万元和12000万元,充分开发了我县水力资源“富矿区”梧桐坑流域,提高了电网的调峰能力。同时,各电站的建设增加了办电群众的收入,改善了当地公路、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为县财政提供了长期稳定税源,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电网建设。

十五期间,云和县认真贯彻国务院“两改一同价”政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农网和城网”改造,通过35kv变电所增容技改,缩短10kv供电半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降低了电能损耗,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电网结构的完善为我县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年来,我县累计投入电网资金1.52亿元,新建110kv线路2条,投资2702.71万元;110kv云和变增容改造,投资507万元;新建110kv白龙变、投资2660万元;35kv变电所增容技改,投资 1500万元;范文写作新建35kv乐和输电线路,投资141.3万元;完成一、二期农网改造,投资5375.29万元;城网改造,投资2200万元。

3、用电水平

(1)全县4个镇、10个乡(其中2个畲族乡),170个行政村,3.46万户已全部通电,通电率达100%。

(2)全县供用电可靠率达到99.585%,晚高峰时段农村用电保证率达到95%以上,均符合部颁标准。

(3)丰水期全县小水电代燃料户2.7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80%,符合部颁20%以上的标准。

(4)2024年全县总用电量1.75亿kw.h,人均用电1203kw.h;生活用电量3233.81万kw.h,户均生活用电量935.7kw.h,均符合部颁标准。

(5)2024年,农村水电上网电量18000万kw.h。

(6)全县电网电压合格率97.89%,发电、变电主要设备年平均事故率低于0.1次/台?年,高压电网综合网损率为5.2%,低压线损率9.03%,均符合部颁标准。电站主要设备完好率为100%,其中一类设备占93.4%;35kv及以上输变电主要设备完好率为100%,其中一类设备占 82%;10(6)kv线路及配电台区完好率为100%,其中一类设备占98.5%,以上均符合部颁标准。

4、现代化建设情况

(1)近年来,云和县水利局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共投资近30万元,购买了测量用的全站仪,制图的绘图仪及电脑等先进的设备,大大提高了电站、电网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3篇 农村电气化建设总结 2100字

农村电气化建设总结

一、基本情况

_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大别山腹地。辖19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72万,国土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万亩。全县有灌河、白露河、史河三大水系,大小河流728条。大、中、小型水库127座,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5.31万千瓦,可开发量4.44万千瓦。截止20_年底,已建小水电32座,总装机1.349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30%。

二、电气化建设情况

电源工程建设,主要对已建的鲇鱼山、铁佛寺两座水电站实行技改增容,工程投入建设专项资金496万元,共增加容量900千瓦,改善装机6450千瓦。电网工程共投入农网改造资金14097万元,新建、改造农网线路4963.3千米,其中110千伏线路1条,长48.4千米,10千伏线路742.64千米,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4172.25千米;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6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配电变电器台区1236个,新建mls系统和通讯数传系统。

“_”规划实施后,全县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大幅度提高,电网结构更趋合理,用电水平明显提高,各项主要用电指标均达到《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sl30-__)。

三、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

通过电气化县建设,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_”期间,共新建和改造乡村公路道路85千米,架设通讯线路15千米,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6万人,解决32.2万人、730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农村用电、饮水、卫生、文化、教育、广播、电视、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位于我县南部深山区的长竹园乡,农民居住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农村户通电率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但该乡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通过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水能资源得到逐步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乡户通电率达到了98.6%,在水电开发中修筑道路85千米,受益村庄32个,从根本上解决1_户农民出行难、生产资料调入难、产品运出难的“三难”问题,结束了当地农民肩挑背驮的`历史,为农村的土地、矿产、旅游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商品流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_”电气化建设,城乡同网同价,减轻了农民负担,实现了农民增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用电交费由原来的平均1.16元/千瓦时降低到了现在的0.53元/千瓦时,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63元,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1790万元;二是在电气化建设中,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支持农民以土地、劳力、材料和“相关补偿”等入股办电增加收入;三是鼓励农民在农村水电建设中务工,优先吸收有文化的农民在电站、电网企业当工人;四是支持乡村集体办农村水电,壮大集体经济,降低农村水电电价,促进农民减负增收。199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58元,__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04元,人均增长646元。

(三)发挥了水电优势,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我县是国家级山区贫困县,工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滞后。电气化县建设利用农村水电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增强了农村造血功能,带动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促进了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90671万元,到__年达到320253万元,平均增幅13.6%,是“__”期间年均增幅的1.55倍,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增长了8.5个百分点,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县财政收入达6806万元,增长14.9%,水电农村电气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县财政增收,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理顺了管理体制,规范了用电秩序

“_”期末,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为1.349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4.44万千瓦的30.4%,现有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低。

2、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资金整体投入不足

由于我县系国家级贫困地区、苏区和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自筹和吸引外资能力差,地方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加之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资金周转缓慢,银行贷款困难。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整体投入不足,导致一些新建、续建、技改项目无法开工,影响了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进度。

3、已建小水电站设备老化,技改任务繁重。

我县已建的农村微型水电站大都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运行,设备已严重老化,有的濒临报废,效益低下,部分水电站已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据调查统计,全县85%的水电站急需更新改造,技改任务十分繁重。

4、小水电上网电价偏低,企业效益差。

目前,我县小水电上网电价为0.257元/千瓦时,而供电成本达0.19元/千瓦时,水电企业利润少,效益差。

(二)建议

1、出台优惠政策

针对“_”期间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上级政府应跟踪出台开发优惠政策及招商引资的具体方案。

2、加大对贫困山区的资金扶持力度

充分开掘我县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潜力,在资金扶持上给予适当倾斜,尤其是贫困深山区的力度要加大。

3、加大技改力度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已建电站进行科学论证,选择自然条件、基础条件好,投资少、效益高的水电站优先进行技术改造。

4、提高水电上网电价

对水电企业的发、供电成本重新进行核算,核实上网电价,使水电企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确保水电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促进水电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

《2023年农村电气化建设总结 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总结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