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综合试点工作总结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以来,特别是全国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后,全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部署,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一、系统构思,科学布局,高标准谋划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方面坚持通盘考量,精心设计。我市以“构建和谐社会、打造最平安省会城市”为总领,以有效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六个方面问题,确定了30个创新项目,以此带动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从强化基础建设入手,谋划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加强各级综治维稳体系建设、构建市综治信息化工作平台、建立完善全员人口基础数据库及辅助决策系统、实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工程等5个项目。
二是从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入手,谋划了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建立公共安全重大突发性案(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开展六五普法等5个项目。
三是从加强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入手,谋划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法手段、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加强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服务管理、创建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读)学校、改进市少保中心教育保护模式、拓展石家庄市蓝天职业培训中心职能、做好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和救治、加强吸毒人员服务管理等8个项目。
四是从提升治安大局驾驭能力入手,谋划了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规范加强城镇居民区物业化管理、加强出租汽车行业服务管理、规范城市停车管理、加强危险物品管理、建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技防建设、建立完善平安创建长效机制、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等9个项目。
五是从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入手,谋划了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服务管理两个项目。六是从强化虚拟社会管控入手,谋划了创建互联网维稳工作新模式的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努力形成我市社会管理的“六张网”,即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网、社会矛盾化解网、社会单位(组织)服务管理网、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网、社会治安防控网和虚拟社会管控网。
另一方面坚持党政总揽,整体推进。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6名市领导任副组长,市直46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调度。同时,把就业、社保等“八项民生工程”与社会管理创新项目配套建设、整体推进。力求在管理中增强服务能力、在服务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和谐统一,使百姓及时享受到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
工作推进中,各级党委、政府将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纳入各级财政保障体系。在具体项目建设上,全市30个创新项目全部由市长与承办项目的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主体、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落实责任考核体系。全部建立“五个一”推进模式,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市级领导分包、确定一个市直部门牵头、建立一个专门班子攻坚、完善一套具体方案实施、保障一项配套资金支持,为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打牢了基础。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各个项目坚持周督导、月调度、季述职,落实了“市长督办卡”和落后单位约谈制度。近期,市委还成功举办了全市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深入开展。
二、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创新试点工作取得进展和初步成效
(一)建立“三级网格、四级管理、五个体系”,规范全市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模式。一是推行街道(乡镇)、社区、楼院“三级网格”;二是落实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管理站“四级管理”模式,并推行信息化管理手段;三是积极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应急处置、考核评价“五个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模式。我市在街道党工委试行建立居民区党委、驻区单位联合党委、综合党委三个功能性党委,分别负责协助管理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1+3”大工委制等创新模式,得到了中组部的肯定。
(二)坚持“三个注重”,推进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扎实有效。 一是注重夯实基础。全市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行政调解中心或调委会(调解室);市、县、乡、村四级排调工作实行统一标准管理,统一工作制度,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使各类调解工作的能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注重难题破解。充分发挥行业调解的作用,在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普遍建立专
全市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部署以来,石家庄市公安局按照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张越同志“同频同步、共振共鸣、应时应变、自省自觉”的工作要求,遵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同志“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彩”的工作理念,将牵头负责的七个创新项目(应急处突响应工程、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危爆物品管理、加强公共安全视频建设、创新虚拟社会管理)纳入市公安局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多方论证、统筹谋划、全力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三级联动,形成合力
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形成合力,我们认真研究探索推进模式,实行了三级联动,形成了党委推动、组织牵动、部门齐动的工作格局,各项建设按照既定目标扎实推进。
一是市局党委推动。市局党委从战略角度审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将其作为推进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及时将重点建设的7个创新项目纳入“一把手”工程,先后召开6次专题调度会,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创新内容和推进措施,逐项定领导、定部门、定责任、定时限、定标准,群策群力、全力推动,力争使各项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二是成立组织牵动。成立了由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许振霞任组长,其他局党委委员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下设7个创新项目推进组和创新项目办公室,由分包项目的局领导任推进组组长,牵头职能部门“一把手”任办公室主任,分别负责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组织推动工作。各分、县(市)局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责任部门齐动。各重点项目建设牵头部门,对照方案部署,围绕重点创新内容、达成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推进措施,按照时间节点和推进要求,与参与建设的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共克时艰,确保重点项目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二、按纲抓建,成效初显
在确定重点创新内容、锁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按照边谋划、边建设、边完善的工作思路,以目标任务为牵引,以重点创新内容为纽带,以点带面、以强扶弱,积极稳妥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应急处突响应工程取得新进展。以应急指挥体系、应急处置机制、实战演练模式三方面创新为重点,围绕快反能力不高、现场处置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的解决,大力加强和改进应急反应机制建设,应急处突能力不断增强。现已建立了11大类47项应急处置预案和6大类应急资源库,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县、乡三级专业应急处突队伍。
二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取得新成绩。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法、服务管理机制、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三方面创新为重点,围绕管理手段单一、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服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的解决,积极构建适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需要的制度体系、组织网络、工作格局和保障机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研究完善了“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站管人、以网管人、以人管人”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新招聘了456名流动人口专职管理员,提升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三是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取得新进步。以吸毒人员社会化管控模式、禁毒基础设施建设、救助保障体系建设、禁毒戒毒机构设置四方面创新为重点,围绕吸毒人群数量急剧上升、毒瘾难戒和回归社会难等问题的解决,着力整合和完善吸毒人员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对吸毒人员服务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以治安巡控体系建设、三级视频联网系统建设、信息化管控机制建设三方面创新为重点,围绕巡控队伍素质不高、巡控针对性不强、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解决,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巡控队伍;完成了3个110警务服务站建设试点工作,并已投入使用,其它107个警务服务站也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部署会后,渑池县司法局科学谋划,脚踏实地,积极作为,全力打拼,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前迈进。工作中注重“统一”、“快捷”、“整合”、“一线”、“项目”、“考核”等措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探索,激发潜能,争当全县、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排头兵,为助推渑池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一、工作成效
(一)、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调解运行机制趋于健全。目前,我县已经在管理指导、协调联动、动态预测、绩效考核等层面,建立了奖惩整合机制、衔接联动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成立渑池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衔接联动的意见》,深化了机制效能,提高了运作水平,基本形成了具有渑池特色的调解工作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点多面广、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坚持“能调尽调、以调促和”的原则,广泛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开展人民调解质量年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保障了调处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率。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对接”机制,不断提高人民调公信力,推进调解协议无障碍执行进程。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月通报制度,对全县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登典型案例,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推广典型。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156件,调解成功150件,成功率98%,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同时,充分发挥律师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优势,深化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根据县委政府安排,每天及时安排律师参加县领导大接访活动。有效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作用,指导公证员切实履行好现场监督、证据保全等职责,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为更好地实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推出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做好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工作,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方便群众异地申请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主动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监督,确保“应援尽援”,今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余件。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出台了__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点,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对重点的刑释解教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管控,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基本做到了不流于形式、不留死角、不漏管、不失控。根据中央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启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人员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录入了管理软件,实现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日常化。开通了安置帮教信息“飞信”业务,及时将信息发送到乡镇安置帮教管理人员。落实安置政策,加强日常管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特别是对“三无”、“三假”及去向不明、人户分离人员进行了重点排查,摸清了底数,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强化帮教措施。组织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大走访”活动,防止和减少了重新犯罪的发生。今年以来,接受刑满释放人员37人,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
(三)、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
始终坚持依法、循规、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根据“依法规范、积极稳妥”的原则,努力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一是创新组织管理形式。县里设立渑池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局里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在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二是创新衔接管理方法。出台《渑池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矫正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矫正适用对象、主要任务、职责分工、工作衔接、工作制度等,要求矫正对象当面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发放《社区矫正宣告书》、《社区矫正对象须知》,选配好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指定矫正工作人员;分别与矫正对象、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和《社区矫正监督协议书》,做到工作环环相扣,逐一落实。三是创新分类教育模式。要求定期组织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外,依据矫正对象所犯罪行的类别不同,由县组织,分别开展教育矫正工作,既增强针对性,又防止“交叉感染”。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方法,丰富集中矫正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四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采取红、黄、绿三分管理法,将不服从管教、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定为“红”色管理,明确专人跟踪管控,一旦出现规定情形的,及时收监执行;将能够定期汇报思想、定期参加公益劳动、自觉服从矫正的对象列为“黄”色管理,落实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负责矫正、监控;将经济类犯罪或年龄较大的矫正对象列为“绿”色管理,即常态管理,矫正期间未出现任何问题,矫正期满后,经考核鉴定终止矫正。同时尝试建立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出台了《渑池县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方案》。
煤矿管理创新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汇报总结
煤矿管理创新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汇报总结
我矿于1957年建井,1959年投产,是江苏省大型矿井之一,徐矿集团的主力矿井,现有职工5700人。近年来,我们导入学习型组织理念,结合企业实际,探索了一条“学习、创新、发展”的学习型企业创建之路,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2001~2003年,产煤533万吨,超82万吨,上缴利润13537.46万元,超2768.46万元。荣获全中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全中国用户满意企业、全中国诚信服务优秀示范单位、全中国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双保障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徐矿集团先进党委、文明煤矿等称号。
一、运用系统思考,引进先进理念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系统思考的目的在于看到企业整体结构内存在的症结,找出纠正突破的对策。
系统思考,使我们看到了自身处境。我矿虽然基础管理工作相对较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处在集团公司前列。但放眼全煤系统,尤其是与我矿具有相近区域优势的山东枣滕矿区、安徽两淮矿区,他们老矿井挖潜改造,新矿井不断投产,而且都是现代化装备;再加上西煤东运专线不断增量,西气东输成为新的替代能源。我矿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区域优势将逐步丧失;用人多、负担重、资源禀赋差的不利因素将会凸现出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会遇到严峻的挑战。怎么办?唯有努力创新,励精图治,扬长避短,搏击市场,才有生路和出路。矿领导班子召开会议,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综合思考如何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做大做强企业,永葆基业常青。所以,在2002年3月省经贸委创建学习型企业文件下发后,我们对企业队伍现状、管理现状、经营机制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放在企业发展的大系统中思考如何转变,把旗山矿作为市场中的一分子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系统中思考如何做优做强。系统思考,使我们看到了差距,为我们确定创建学习型企业和找准自身的定位提供了科学保证。于是,矿党委组织政工部门负责人赴山东省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莱芜炼钢厂等在全中国率先引入学习型企业理念的单位学习考察,实地感受兄弟单位创建的氛围和成果。通过学习,对标找差,也使我们看到了与先进单位存在的差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自下而上的反复研究,设计了“五步走”即“宣传发动、理论学习、创建设计、构建体系、试点推广”的推进规划。
理念灌输,使职工明确了创建意义。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是由下而上的群众性活动,而是从上至下的管理推动。为解决广大干部职工对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认识问题,我们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理论普及工作。在普及基本知识工作中,我们坚持分层次的灌输。首先抓干部的学习,党委中心组每半月利用半天时间集中学习相关理论、概念及外单位创建的经验做法。认真系统学习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和集团公司教委编发的《学习型企业——理论与实践》书籍,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给矿领导和基层党政工团负责人讲课,利用每周的党支书例会,坚持半小时学习,使全矿干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习型企业理论有了基本的掌握。其次抓骨干学习,先后开办五期党员学习型企业知识专题学习班,矿领导、政工部门负责人主讲,239名在岗普通党员参加学习。矿工会、团委利用每周例会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组织车间工会主席和团支部书记进行学习,对推动全矿群众性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第三是抓职工学习,利用职工每周两个班后活动时间,重点学习宣传部门编发的宣传教育材料,集中收看外单位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电视专题片,激发职工学习的兴趣。为检验全矿学习效果,先后组织了各单位党政主管创建学习型企业征文和基层单位党政工团负责人、机关科室全体人员学习型企业知识考试,促进了学习的深化。在办公楼、福利楼、职教楼上塑立了企业愿景、企业广告词等铜字标志性标语,在工业广场制作了26块《旗山理念》灯箱宣传栏,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强劲的宣传声势。与此同时,我们选择了综采一区、掘进六区、机电科、洗选厂等为创建试点单位,安排8名政工部门负责人分别与4个单位建立联系点,进行指导,帮助设计创建规划,及时解决创建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宣传试点单位的闪光点,在全矿起到了辐射、指导作用。
二、构建愿景体系,形成个性文化
企业愿景是企业全体职工通过共同努力,可望又可及的远景目标。企业文化是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两者都具有认同感和强烈的感召力。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进程中,我们着力构建创建体系,形成企业特色文化。
运用愿景激励,形成创建体系。我们把“创建全煤系统最具创新力的优强企业”确立为企业的共同愿景,并引导全矿52个区队及科室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环境特点,建立区队(科室)愿景、班组愿景及个人愿景,把企业共同愿景构建在区对愿景和个人愿景之上,为企业共同愿景提供有力支撑。大愿景和小愿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每个职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感受到自己日常工作的不平凡意义,必须为愿景的实现尽个人的责任。同时,我们运用愿景激励,把建立愿景与创建工作融汇起来,引导职工把实现企业目标的共同信念同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联系起来,帮助职工开发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引导职工明确要追寻什么,如何追寻,产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自觉真诚地投入学习型区队创建。洗选厂以“四个一流”为团队愿景,在全厂成立了以学习岗位技能、知识为主的“责任型学习小组”,以创新为主的“趣味型学习小组”和以解决本厂管理“瓶颈”的“研究型学习小组”,形成了团队学习的风气。去年被徐州市总工会表彰为“读书自学”先进单位。综采一区从抓管理人员和要害工种入手,制定出台了班组长动态考核和维护员末位淘汰制度,增强了职工干好本职的责任感。基建工区突出流程再造,将原来的两班掘进一班喷浆改为“班掘—班喷—班锚”新工艺,提高了岩巷单进水平,进尺不断刷新。矿物供公司单体支架班18名职工都制定了5年个人发展规划,有2人参加大专函授学习,6人拿到了中专文凭,14人获两个以上工种操作证书,在集团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大赛中勇夺单体维修工种第一名。去年,被集团公司表彰为“文明示范点”。注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员示范岗”竞赛,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法,每季进行一次考评,使广大党员自觉做到“五个示范”,即在学习上示范、爱岗敬业上示范、遵章守纪上示范、恪守道德上示范、联系群众上示范,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优秀党员、洗选厂班长郭恒祥和职工一起,坚持向书本学、向生产过程学、向事故学,由他牵头的技术攻关项目“洗煤工艺改造”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去年8月份,光荣地出席了全中国优秀班长表彰会。
构建企业文化,形成个性风格。我们注意企业文化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进程中的渗透性,引导职工围绕共同愿景,构建有企业个性和风格的价值体系。在全矿开展了“旗山理念”征集活动,上至矿领导,下到一线职工,积极踊跃参加,经过反复推敲、梳理、提炼,形成了两条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系统。首先,形成了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职工行为准则构成的全体职工接受的思想修养和理想追求。企业形象即: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效益。员工工作观即: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员工学习观即:学以致用,超越自我。员工价值观即: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员工行为准则即:遵纪守法,见义勇为,勤奋学习,崇尚科学、敬业爱岗、勤俭自强、关心集体、友爱尊重、光明磊落、诚实守信。其次是形成以各专业的管理思路为基点的管理思想体系。企业管理理念即:精细化,高绩效。企业经营理念即:外抓市场,内抓创新,质量为本,效益争先。去年,我们围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引导职工开展自我教育,形成了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安全管理观、本质安全目标等8个方面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同时,引导职工结合岗位职责,撰写了道德格言和安全格言,全矿共收到格言3000多条,我们将1000多条优秀格言汇编成册。旗山理念及安全文化理念既体现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又体现了鲜明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矿将理念及内涵印发到全矿,组织职工学习,为创建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我们还组织力量对理念进行系统诠释,编辑出版了《旗山文化品读》一书,作为宣传教育职工的教材。
三、突出团队学习,开发人力资源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最大的资本是职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增智、协调、扩散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人力资源的开发,营造了团队学习的风气。
建立人才快速成长机制。一是对新入矿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导师培养制”。矿组织部门按他们所学专业和培养方向,安排高、中层管理人员与他们建立固定的导师培养关系,双方签订《导师培养制目标责任书》,矿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年终进行一次总结,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建立了一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二是借助高等院校力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矿在97年与徐州师范大学联合开办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49名35岁以下的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不出矿门取得了大专文凭。去年又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办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专班,有60名职工通过成人高考被录取。三是强化“兵头将尾”的培训。与江苏省工贸学校合作,开办了采掘和机电两个专业中专班,77名一线班长顺利毕业,改善了班长的文化结构,提高了班长的技能水平。为切实解决全体干部的学习动力问题,我矿提出机关科室年龄在45岁以下的干部2005年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目前,全矿干部有92人参加大专以上学历学习。
突出职工学习习惯养成。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我矿鼓励职工向问题学、向生产过程学、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全矿形成了团队学习风气。一是实施了“百名高级技工人才培养工程”,先后开办两期采掘电钳高级工和采掘爆破高级工培训班,利用双休日学习,邀请省安培中心老师来矿授课。并设立四个实习网点,组织学员进行模拟故障分析、判断、处理,目前已培养高级技工102人。二是注重发挥高级工的“种子选手”作用,在全矿17个重要工种中开展“百师带徒”活动,建立师徒档案,每月进行百分考核,师傅每月享受40元的责任津贴,培养了一大批技工。去年,我矿又实施了专业技术和专业工种带头人制度,专业技术带头人实行任期制,每一管理期限为两年,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评比、淘汰和选拔;专业工种实行季度考核,合格者发放津贴,并作为高级技师的优先推荐条件,今年上半年,通过考核,95%达到优秀标准。三是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在去年集团公司组织的第二届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中,矿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
四、不断拉向愿景,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未来管理的主旋律。学习型企业创建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深化的系统修练过程,也是一个创新实践的过程。为此,我们把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作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推动,激励广大职工弘扬创新精神,保持创造性张力,不断将现状拉向愿景。
安全管理创新。安全生产既体现了企业的形象,又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近年来,我矿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机制,赋予安全监察部门依法依规独立行使安全监察权,推行工程质量永久负责制、重点工程安全质量监理制、动态安全联保责任制、全员风险抵押制、安全教育内审制、采掘工作面和运输系统挂牌制,有效地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一是围绕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我矿实行安全工作“零事故、零隐患”目标管理,根据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将十大专业实行闭环式管理,各专业每月一次安全评估,采掘单位实行“隐患日排查”、地面单位实行“隐患周排查”,采掘单位班组实行“隐患班排查”,起到了超前防范的作用。至4月30日,我矿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740天,创建矿以来最长安全生产周期。二是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鼓励职工参与创新。去年,全矿共实施创新项目80多项,有42项被集团公司确认并推广。目前所有采掘头面实现动态开放,建成集团公司唯一样板化矿井。
科学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原煤生产的科技含量,是我矿实施“科技兴矿”战略的主攻方向。过去,我矿一直沿用分层开采的方法,产量低、开采成本高。为保证矿井经济效益的稳定,在全公司首家进行综采放顶煤研究,与煤科院北京开采所合作研制了zfsb3000-15/16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并一次获得成功,突破了公认的综放开采厚度不能低于6m、采放比不小于1的理论下限,工作面单产水平提高2.12倍,工效提高了200%,该项目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积极推广应用煤巷锚杆支护新技术,2002年,全矿实现了无架棚支护,既改善了工作面巷道支护状况,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成本投入。我矿把技术创新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从去年开始,对技术创新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落实到责任人,设立20万元技术创新奖励基金,每年进行两次考核评比,促进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和小改小革。仅去年就有55项技术创新和小改小革成果受到表彰。发挥管理、技术、人才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有4个工程项目部在安徽皖北、新疆天山、山西临汾、贵州安顺等异地创业,拓展了企业生存、发展空间。
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我们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文明创建与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突出管理的创新性,把管理推向了新的运行状态。2002年上半年,我矿把iso9000族质量标准引入精神文明建设和企务公开管理系统,组织精干力量编制了《旗山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系统管理手册》和《旗山煤矿企务公开管理手册》,使企业政工管理、民主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企务公开的做法先后在省、市有关会议上介绍经验。去年7月29日,全中国总工会、全中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在我矿召开“全中国iso9000与厂务公开研讨会”,向全中国推广我矿的做法。去年底,我矿企务公开工作通过上海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成为全中国第一家也是通过此项认证的单位。不断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全矿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资源共享,成为集团公司第一家应用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单位。同时,我们把学习型企业创建纳入双文明建设考核,把职工个人的学习效果、创新发明与竞争上岗、经济利益挂钩,建立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育人与用人相统一的运行机制,激发了全员创建热情
2023年来,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创建活动,我局结合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城管系统全面部署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创建平安单位活动,按照创安目标抓落实,确保了全局无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和治安案件。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领导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把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重点抓,认真对照平安单位创建标准,成立创建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专人负责,提升创建保证率。今年9月,城管局成立后及时调整了平安单位创建领导小组,继续负责监督、协调、检查、指导全局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
我局明确规定各股室负责人为创建平安单位工作第一责任人负总责,把创建工作纳入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与单位全局工作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进一步建立《行政纠纷调解工作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等各项制度,完善维稳台帐、信息平台建设。加强行政调解规范化建设,努力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
三、加强执法人员素质教育,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局属各单位根据本部门工作实际,年初制定了一整套的培训学习计划,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训形式灵活多样,结合工作实际;环卫职工积极参加各类工人技术等级的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执法大队坚持每周一学习日制度,并先后组织举办法律知识和执法服务等多层次、多层面的各类培训10余次,培训率达到100%。
四、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今年以来我局结合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成功处置了胡南院子街老摊区规范设置、摆摊,池濠沟马路菜市场取缔的遗留稳定问题。在重大事项、重要决策中开展风险评估。如,在县城992辆人力三轮车换车工作中,对存在的稳定隐患、诱发稳定问题都作了风险评估,并采取了相应对策,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导下由三轮车业主代表全程参与换车、议价的全过程,确保了换车工作的顺利完成。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局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多起、行政纠纷38件。调解率、成功率都达到100%。
五、开展整治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切实解决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加大城管执法力度,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我局对占道经营、户外广告、支棚搭架、以街为市、卫生死角等违章现象进行重点清理整治,在整治到位的基础上实行定人定岗管理。今年共计劝导、纠正各类市容违章行为12865起,暂扣物品486起,发送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和限期整改通知书1840份,取缔露天菜场4处。与此同时我们高度重视群众呼声,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要务,在每一项工作措施推出之前都认真倾听相关单位和群众的意见,重大整治活动前以公开信的形式进行告知,对市民反映强烈的旧垃圾场污染、电瓶三轮车非法运营、马路菜市、违章搭建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今年收到民生聚焦72件,群众来信46件,件件有记录、有回复,处理率100%,满意率90%以上。
六、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网络舆情分析、舆论引导,及时回复解决网民反映的合理、合法的问题,并消除影响。同时积极办理市长、县长热线35宗;二是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为使城市管理融入社区,根植社区、服务社区,今年8月,城管局启动了城管进社区活动,城管执法人员进驻城区6个社区后,与社区双向互动,优势互补,社区参与管理“家底清、底气足”,有效减少管理中的“盲点”,提高了社区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三是组建文明劝导队,在城区聘请了热心公益的“4050”人员80名,组成文明劝导队穿越在城区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杜绝市民不文明行为;四是积极参与“两违”整治工作。自10月下旬以来,先后抽调6人参与县上统一组织的对国道213公路沿线,黄旗坝片区违法占地和违法修建进行调查处置工作。及时制止、防止部分村民“两违”行为15起;五是加强与公安、交通、工商、环保、建设等部门执法联动,持续开展打击电瓶三轮车非法运营。全年共盘查教育324台次电瓶三轮车,暂扣92台,销毁42台,对8名妨碍执行公务车主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有效遏制了电瓶三轮车非法营运,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安全交通秩序。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进一步加大我镇社会管理的力度,全面提升我镇社会管理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广委发[__]17号)文件要求,年初,镇党委政府根据全镇社会管理的特点,专题研究我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措施,成立了“金轮镇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小组”,制定“__年金轮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计划”,全镇初步形成了从以政府为单一主体,单位管理为主要裁体,行政办法为主要手段,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的新型管理与单位管理结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新模式转变。现将我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认识,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责任
镇党委政府组织全镇机关干部、村(居)干部、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认真学习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镇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金轮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金轮镇__年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计划,镇与村(居)、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创新社会管理目标责任书,村(居)与社(组)、企业与车间班(组)、事业单位与科室层层签订了创新社会管理目标责任书,并将创新社会管理纳入了年终考核。
二、加强以村(居)为基础单元的社会管理模式建设
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注重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创新的硬件系统建设,如: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站,会议室,警务室,图书室,调解室,文体活动场所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软硬件设施基本上达到了规范法、标准化,各社区全部配齐配强了村“两委会”班子,全镇初步形成了“网络化全覆盖”的社区管理模式。
三、加强和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
全镇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进行社会管理分类。初步形成了生产型和服务型两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管理模式。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经常到企业了解企业内部管理情况,指导企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镇党委办公室组织协会经纪人学习党的知识,将协会经纪人中的优秀分子发展成党员。指导协会形成“枢纽型”社会管理组织。
四、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
根据全镇社会治安管理的特点,我镇加强了集镇周边、学校(含幼儿园)周边等重点区域治安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根据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调整了治安卡点,加大了“三电”保护力度,全镇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增强。
五、加强和创新信息网络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息网络管理,制定了“电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机关工作人员未经镇党委批准,不能将党委政府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告。镇派出所加大了信息网络监控力度,若发现有害信息要及时研判、封堵、删除。加强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的搜集,掌握和预警,强化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
六、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
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稳定评估制度。镇、村(居)和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维稳风险评估”责任制,加强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建设,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疏导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体系,推动了我镇社会管理创新。
七、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镇党委政府狠抓了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管理,开展“一证通”试点,流动人口《居住证》办证率逐步提高,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求,我镇在社会管理工作上较过去有一些创新。但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面力度上还不够,办法还不多,措施上还不完善。在新一届镇党委的领导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目标评价考核,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任务,整体推进我镇社会管理制度的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我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农村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配合全市做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工作,按照市政法委、市创新办的要求,现将我局20__年以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社会管理创新摆在与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局党委书记为副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科室站所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各个科室站所校,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各科室站所校得到有效落实。
(三)、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全局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四)、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宣传栏、led电子屏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机关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推进机关组织建设。围绕机关党支部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离退休支部活动经费保障等方面,推进机关和谐建设步伐。
(二)、推进机关人、财、物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机关信息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财、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机关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进一步夯实机关管理基础。
(三)、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不稳定因素人员服务管理。建立重点特殊人员和不稳定因素人员管理档案,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工作任务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把维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强化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安全有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社会矛盾,使社会管理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各方利益、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确保社会的动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坚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局党委、机关支部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各科室站所校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律作用,发挥多方面社会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坚持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积极作为,把改革贯穿在整个社会管理的过程之中,使社会管理创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五)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创新举措。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在全局营造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职工参与、群众受益的和谐氛围,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和活动领域,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今年以来,我乡针对辖区地理位置特殊、人员复杂的现状,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为居民服务中求管理,在管理中求创新,通过有效整合综治维稳工作资源,推动了辖区内综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一年来的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打造综合治理平台
乡综治办辖7个村1个社区,全乡现有124个村民组,157个自然寨,8807户、31844人。辖区内有机关、企事业单位24家,网吧、宾馆饭店3家。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经过多方筹资,建成了“一站式”综治工作中心,配备了2台电脑、1台打印机和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同时,调整充实了中心工作人员,坚持把政治素质好、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调整到综治工作中心岗位上来,切实加强综治工作中心队伍建设。
同时,通过各村推荐方式,认真挑选一批懂政策、懂法律、会谈心、有较强责任心事业心的干部群众充实到综治工作站。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实现了“四化”和“四有”的标准。“四化”即:硬件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组织建设网络化,日常管理严格化。“四有”即: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办公场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一支协调有力的综治队伍,有一股保平安、促和谐的综治精神。综治办从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三位一体调解中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社保所、国土所、林业站、计生站、民政办、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站所抽调骨干人员在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统一受理,分类交办,限期解决。综治工作中心由综治办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属于单个部门办理的,直接交由相关部门办理;属于复杂疑难、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问题,由综治办主任签发交办意见,发送相关部门限时进行解决。一个部门难以解决的,综治办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并由综治办具体督导相关工作的落实,问题解决后以反馈表的形式反馈到综治工作中心,报告办理结果。以上工作形成了“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自工作中心建成以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17件,解决217件,调处矛盾纠纷145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18件,有效化解因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群体性事件11起。在所辖7个村全部建立综治工作站,使综治工作进一步延伸到村组。
二、主动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平安创建氛围
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综治办进一步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定期排查、及时处理各类矛盾纠纷。重点排查调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可能转化为治安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要求进行分工包干负责,确保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重大疑难纠纷不出乡的工作目标。及时发现和掌握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的动向,做到预警在先、措施在先,及时缓解矛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50件,调处145件,调处成功率97%。针对学校安全问题,在辖区内集中开展了学校、幼儿园周边治安隐患排查,针对排查出来的重点问题,协调工商、公安、教育、文化、卫生、建设、城管等部门,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确保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
积极落实风险评估机制,在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坚持调解优先的理念,通过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探索出“风险评估先行、防范化解联动、建设与调解并进、发展与稳定统筹”的工作新路子。通过先期细致的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不稳定事件的苗头和动向,做到预警在先、措施在先,及时缓解矛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强化综治队伍建设、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
乡综治办共有综治员68名,综治队员在辖区内24小时开展巡逻防范工作,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同时,综治办积极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了由200多人组成的社会治安志愿者服务队、法律咨询志愿者服务队、消防安全志愿者服务队、禁毒志愿者服务队、环保志愿者服务队、精神文明建设志愿者服务队等12支队伍。
乡综治办把实行“网格化管理,亲情化服务”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由管理向服务转型、提升精细化服务、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责权利明晰的基层“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在全乡合理划分网格,按照定人员、定区域、定职责、定任务的“四定”原则,明确综治员、社区工作者、民警和志愿者等人员应承担的治安巡逻、排查调解民间纠纷、配合做好环境整治、反馈居民意见建议等工作和任务,逐级签订网格化社会管理责任书,实行双向监督、双向负责,初步实现了管理责任重心下移,管理工作延伸到村组的各个村寨,形成了“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元、多元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落实网格化管理,辖区内的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实现了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指数“双提升”的目标。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一个需要逐步摸索和不断完善的综合系统工作,我乡还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中。今后,我乡将围绕服务城市建设这个中心,扩阔思路、创新举措、着眼实效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努力建设经济发展、基础完善、和谐美好的新。
中共乡委员会
根据《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转发<市综治办____年度区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考核细则>;的通知》(宜县综治委〔____年〕18号)文件要求,我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依靠群众、统筹协调、依法治国”的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手段,认真贯彻落实主要领导干部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探究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子,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难题,为我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提升我局在社会管理中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贡献力量,结合统计工作实际,现将我局____年1—9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们统计局机关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年初,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今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狠抓落实,明确责任,树立自觉维护安全稳定的意识,确保各项综治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成立了县统计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并确定由局长亲自抓,纪检组长分管综合治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二是按此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与局机关及各股室负责人签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制定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三是建立股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度,以促使群防群治,层层狠抓落实。四是积极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确保无事故、无案件,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工作,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切实搞好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二、分类推进强化细则
结合统计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相关细则,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牢固树立统计数据是公共产品的观念。在统计工作中,不仅按时及时公布了统计成果,而且依托社情民意调查服务中心千方百计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需要。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老百姓关心、政府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难点调查,并形成相关调研报告。
(二)继续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加强部门、镇(乡)“五个有”(即:有机构、有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有统计上岗证或统计从业资格证、有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台帐)检查。
(三)加大统计执法,以真实的统计数据,丰富的指标,对全县经济运行、社会发展进行全程监测,为县委、县政府进行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参考。
(四)建立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制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统计基础、统计业务、统计法制作为考核重点内容。
(五)建立报表考核和管理制度。以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为重点,建立对工业、农业、投资、能源、综合和服务业统计报表报送时间、报表规范、数据质量的考核制度,对镇乡(街道)政府专业统计人员进行考核,进一步在“及时、准确、有效”上下功夫。
(六)建立全县统计工作例会制度。分管领导分析研究经济运行情况,部署落实统计工作任务,加强对全县统计工作的指导与协调。
(七)健全统计调查项目和统计调查报表审批、备案制度。尽力避免重复统计、数出多门,减轻基层负担。
(八)建立部门年报审核制度。加强对部门年报数据的逻辑审核。
(九)建立镇乡(街道)“一个口子出数字”的运行机制。从源头和机制上确保数据质量。
(十)建立统计工作巡查制度。组织开展对全县26个镇的统计基础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全面巡查,提出整改意见,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并督促抓好落实,促进一些突出问题的解决;在此基础上,建立统计工作巡查领导小组,提出对重点镇和部门进行统计工作巡查的意见,形成统计工作巡查、统计业务稽查和统计执法检查三位一体的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机制。
(十一)加强统计分析预测,立即预警预报。利用丰富的统计材料,提供市场动态、经济走势、警示预防、决策参考等方面的信息和统计分析产品,全部发扬统计的整体功能。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____年已过去三分之二,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统计局一班人将精诚团结,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继续坚持以数据质量为中心,扎实开展常规统计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各项统计调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加强统计服务质量的提高,扎实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争把工作搞的更好。
本页是酷猫写作范文网最新发布的《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的详细酷猫写作范文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东西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自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东西社区高度重视,积极按照《大江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总体思路,在围绕“精简层级,区域化管理,整合资源,加强党建组织”与“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要求下,东西社区以“网格化为抓手,逐渐强化四大功能,全力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指导,深入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服务网络,充分激活社区资源,切实转变服务方式,形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合力。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辖区基本情况
东西社区位于大江区西侧,面积约5.9平方公里,辖金农、金溪两个居委会,居民3016户、10166人(其中:常驻人口2061户、7419人,流动人口955户、2747人)。社区党委直属1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党员共有126人。辖区内有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物勘院、贵阳朝晖滤清有限公司、贵阳电线厂、大有风机厂等31家公共户单位。
二、居政分离 充分自治
社区围绕把居委会建设成为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工作目标,按照“居政分离、社区指导、居民自治”的工作思路,通过进一步明确居委会自治职责,健全居委会日常运行机制,范文写作理顺居委会与社区的关系,确保居委会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把居委会建设成为居民共同生活、安居乐业、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
回归自治 购买服务
社区紧紧围绕建立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目标,实行“一社多居”的模式,剥离居委会的行政职能,居民原在居委会办理的出具证明等相关事项也由社区承担,真正使得居委会成为在社区的指导下、按照有关法律依法自治的群众性组织。对于社区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兑现工作经费,实现“费随事转”、“养事不养人”
煤矿管理创新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汇报总结
煤矿管理创新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汇报总结
我矿于1957年建井,1959年投产,是江苏省大型矿井之一,徐矿集团的主力矿井,现有职工5700人。近年来,我们导入学习型组织理念,结合企业实际,探索了一条“学习、创新、发展”的学习型企业创建之路,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2001~2003年,产煤533万吨,超82万吨,上缴利润13537.46万元,超2768.46万元。荣获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诚信服务优秀示范单位、全国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双保障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徐矿集团先进党委、文明煤矿等称号。
一、运用系统思考,引进先进理念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系统思考的目的在于看到企业整体结构内存在的症结,找出纠正突破的对策。
系统思考,使我们看到了自身处境。我矿虽然基础管理工作相对较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处在集团公司前列。但放眼全煤系统,尤其是与我矿具有相近区域优势的山东枣滕矿区、安徽两淮矿区,他们老矿井挖潜改造,新矿井不断投产,而且都是现代化装备;再加上西煤东运专线不断增量,西气东输成为新的替代能源。我矿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区域优势将逐步丧失;用人多、负担重、资源禀赋差的不利因素将会凸现出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会遇到严峻的挑战。怎么办?唯有努力创新,励精图治,扬长避短,搏击市场,才有生路和出路。矿领导班子召开会议,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综合思考如何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做大做强企业,永葆基业常青。所以,在2002年3月省经贸委创建学习型企业文件下发后,我们对企业队伍现状、管理现状、经营机制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放在企业发展的大系统中思考如何转变,把旗山矿作为市场中的一分子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系统中思考如何做优做强。系统思考,使我们看到了差距,为我们确定创建学习型企业和找准自身的定位提供了科学保证。于是,矿党委组织政工部门负责人赴山东省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莱芜炼钢厂等在全国率先引入学习型企业理念的单位学习考察,实地感受兄弟单位创建的氛围和成果。通过学习,对标找差,也使我们看到了与先进单位存在的差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自下而上的反复研究,设计了“五步走”即“宣传发动、理论学习、创建设计、构建体系、试点推广”的推进规划。
理念灌输,使职工明确了创建意义。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是由下而上的群众性活动,而是从上至下的管理推动。为解决广大干部职工对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认识问题,我们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理论普及工作。在普及基本知识工作中,我们坚持分层次的灌输。首先抓干部的学习,党委中心组每半月利用半天时间集中学习相关理论、概念及外单位创建的经验做法。
认真系统学习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和集团公司教委编发的《学习型企业——理论与实践》书籍,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给矿领导和基层党政工团负责人讲课,利用每周的党支书例会,坚持半小时学习,使全矿干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习型企业理论有了基本的掌握。其次抓骨干学习,先后开办五期党员学习型企业知识专题学习班,矿领导、政工部门负责人主讲,239名在岗普通党员参加学习。矿工会、团委利用每周例会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组织车间工会主席和团支部书记进行学习,对推动全矿群众性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第三是抓职工学习,利用职工每周两个班后活动时间,重点学习宣传部门编发的宣传教育材料,集中收看外单位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电视专题片,激发职工学习的兴趣。为检验全矿学习效果,先后组织了各单位党政主管创建学习型企业征文和基层单位党政工团负责人、机关科室全体人员学习型企业知识考试,促进了学习的深化。在办公楼、福利楼、职教楼上塑立了企业愿景、企业广告词等铜字标志性标语,在工业广场制作了26块《旗山理念》灯箱宣传栏,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强劲的宣传声势。与此同时,我们选择了综采一区、掘进六区、机电科、洗选厂等为创建试点单位,安排8名政工部门负责人分别与4个单位建立联系点,进行指导,帮助设计创建规划,及时解决创建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宣传试点单位的闪光点,在全矿起到了辐射、指导作用。
二、构建愿景体系,形成个性文化
企业愿景是企业全体职工通过共同努力,可望又可及的远景目标。企业文化是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两者都具有认同感和强烈的感召力。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进程中,我们着力构建创建体系,形成企业特色文化。
运用愿景激励,形成创建体系。我们把“创建全煤系统最具创新力的优强企业”确立为企业的共同愿景,并引导全矿52个区队及科室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环境特点,建立区队(科室)愿景、班组愿景及个人愿景,把企业共同愿景构建在区对愿景和个人愿景之上,为企业共同愿景提供有力支撑。大愿景和小愿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每个职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感受到自己日常工作的不平凡意义,必须为愿景的实现尽个人的责任。同时,我们运用愿景激励,把建立愿景与创建工作融汇起来,引导职工把实现企业目标的共同信念同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联系起来,帮助职工开发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引导职工明确要追寻什么,如何追寻,产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自觉真诚地投入学习型区队创建。洗选厂以“四个一流”为团队愿景,在全厂成立了以学习岗位技能、知识为主的“责任型学习小组”,以创新为主的“趣味型学习小组”和以解决本厂管理“瓶颈”的“研究型学习小组”,形成了团队学习的风气。去年被徐州市总工会表彰为“读书自学”先进单位。综采一区从抓管理人员和要害工种入手,制定出台了班组长动态考核和维护员末位淘汰制度,增强了职工干好本职的责任感。基建工区突出流程再造,将原来的两班掘进一班喷浆改为“班掘—班喷—班锚”新工艺,提高了岩巷单进水平,进尺不断刷新。矿物供公司单体支架班18名职工都制定了5年个人发展规划,有2人参加大专函授学习,6人拿到了中专文凭,14人获两个以上工种操作证书,在集团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大赛中勇夺单体维修工种第一名。去年,被集团公司表彰为“文明示范点”。注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员示范岗”竞赛,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法,每季进行一次考评,使广大党员自觉做到“五个示范”
,即在学习上示范、爱岗敬业上示范、遵章守纪上示范、恪守道德上示范、联系群众上示范,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优秀党员、洗选厂班长郭恒祥和职工一起,坚持向书本学、向生产过程学、向事故学,由他牵头的技术攻关项目“洗煤工艺改造”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去年8月份,光荣地出席了全国优秀班长表彰会。
构建企业文化,形成个性风格。我们注意企业文化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进程中的渗透性,引导职工围绕共同愿景,构建有企业个性和风格的价值体系。在全矿开展了“旗山理念”征集活动,上至矿领导,下到一线职工,积极踊跃参加,经过反复推敲、梳理、提炼,形成了两条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系统。首先,形成了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职工行为准则构成的全体职工接受的思想修养和理想追求。企业形象即: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效益。员工工作观即: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员工学习观即:学以致用,超越自我。员工价值观即: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员工行为准则即:遵纪守法,见义勇为,勤奋学习,崇尚科学、敬业爱岗、勤俭自强、关心集体、友爱尊重、光明磊落、诚实守信。其次是形成以各专业的管理思路为基点的管理思想体系。企业管理理念即:精细化,高绩效。企业经营理念即:外抓市场,内抓创新,质量为本,效益争先。去年,我们围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引导职工开展自我教育,形成了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安全管理观、本质安全目标等8个方面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同时,引导职工结合岗位职责,撰写了道德格言和安全格言,全矿共收到格言3000多条,我们将1000多条优秀格言汇编成册。旗山理念及安全文化理念既体现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又体现了鲜明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矿将理念及内涵印发到全矿,组织职工学习,为创建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我们还组织力量对理念进行系统诠释,编辑出版了《旗山文化品读》一书,作为宣传教育职工的教材。
三、突出团队学习,开发人力资源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最大的资本是职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增智、协调、扩散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人力资源的开发,营造了团队学习的风气。
建立人才快速成长机制。一是对新入矿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导师培养制”。矿组织部门按他们所学专业和培养方向,安排高、中层管理人员与他们建立固定的导师培养关系,双方签订《导师培养制目标责任书》,矿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年终进行一次总结,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建立了一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二是借助高等院校力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矿在97年与徐州师范大学联合开办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49名35岁以下的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不出矿门取得了大专文凭。去年又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办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专班,有60名职工通过成人高考被录取。三是强化“兵头将尾”的培训。与江苏省工贸学校合作,开办了采掘和机电两个专业中专班,77名一线班长顺利毕业,改善了班长的文化结构,提高了班长的技能水平。为切实解决全体干部的学习动力问题,我矿提出机关科室年龄在
45岁以下的干部2005年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目前,全矿干部有92人参加大专以上学历学习。
突出职工学习习惯养成。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我矿鼓励职工向问题学、向生产过程学、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全矿形成了团队学习风气。一是实施了“百名高级技工人才培养工程”,先后开办两期采掘电钳高级工和采掘爆破高级工培训班,利用双休日学习,邀请省安培中心老师来矿授课。并设立四个实习网点,组织学员进行模拟故障分析、判断、处理,目前已培养高级技工102人。二是注重发挥高级工的“种子选手”作用,在全矿17个重要工种中开展“百师带徒”活动,建立师徒档案,每月进行百分考核,师傅每月享受40元的责任津贴,培养了一大批技工。去年,我矿又实施了专业技术和专业工种带头人制度,专业技术带头人实行任期制,每一管理期限为两年,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评比、淘汰和选拔;专业工种实行季度考核,合格者发放津贴,并作为高级技师的优先推荐条件,今年上半年,通过考核,95%达到优秀标准。三是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在去年集团公司组织的第二届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中,矿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
四、不断拉向愿景,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未来管理的主旋律。学习型企业创建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深化的系统修练过程,也是一个创新实践的过程。为此,我们把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作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推动,激励广大职工弘扬创新精神,保持创造性张力,不断将现状拉向愿景。
安全管理创新。安全生产既体现了企业的形象,又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近年来,我矿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机制,赋予安全监察部门依法依规独立行使安全监察权,推行工程质量永久负责制、重点工程安全质量监理制、动态安全联保责任制、全员风险抵押制、安全教育内审制、采掘工作面和运输系统挂牌制,有效地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一是围绕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我矿实行安全工作“零事故、零隐患”目标管理,根据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将十大专业实行闭环式管理,各专业每月一次安全评估,采掘单位实行“隐患日排查”、地面单位实行“隐患周排查”,采掘单位班组实行“隐患班排查”,起到了超前防范的作用。至4月30日,我矿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740天,创建矿以来最长安全生产周期。二是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鼓励职工参与创新。去年,全矿共实施创新项目80多项,有42项被集团公司确认并推广。目前所有采掘头面实现动态开放,建成集团公司唯一样板化矿井。
; 科学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原煤生产的科技含量,是我矿实施“科技兴矿”战略的主攻方向。过去,我矿一直沿用分层开采的方法,产量低、开采成本高。为保证矿井经济效益的稳定,在全公司首家进行综采放顶煤研究,与煤科院北京开采所合作研制了zfsb3000-15/16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并一次获得成功,突破了公认的综放开采厚度不能低于6m、采放比不小于1的理论下限,工作面单产水平提高2.12倍,工效提高了200%,该项目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积极推广应用煤巷锚杆支护新技术,2002年,全矿实现了无架棚支护,既改善了工作面巷道支护状况,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成本投入。我矿把技术创新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从去年开始,对技术创新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落实到责任人,设立20万元技术创新奖励基金,每年进行两次考核评比,促进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和小改小革。仅去年就有55项技术创新和小改小革成果受到表彰。发挥管理、技术、人才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有4个工程项目部在安徽皖北、新疆天山、山西临汾、贵州安顺等异地创业,拓展了企业生存、发展空间。
我区现有5所学校、7所幼儿园设置了食堂,5150余名学生在学校用餐。学校食堂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形象。为加强我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____年5月-12月,在辖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推行“六t”管理法,学校及幼儿园食堂覆盖面为100%。通过“六t”管理,倡导食堂和餐饮店员工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件事情,让每位员工都养成“六t”的习惯。提高我区学校、幼儿园食堂和餐饮店整体的卫生状况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区成立了餐饮“六t”管理现场管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区食药局局长尹亮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区教育局副局长叶成国和区食药局副局长聂素梅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食药局,具体负责餐饮“六t”管理创建工作。
领导小组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工作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研究创建工作推进方法和实施措施,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制订方案,认真实施
根据“六t”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本着提高我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整体的卫生状况和管理水平,我区制订了《龙子湖区推行餐饮“六t”管理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时间节点,落实了相关措施,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六t”管理不仅是要落实一种科学长效的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现场管理规范的核心是科学处理现场的人、物品、场地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员工是创建“六t”的主体,为此我们于____年6月26日,我们召开了“推行餐饮‘六t’管理启动会和培训会,首先让学校领导和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动员工一起行动,知道了创建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要全面提升食堂的安全、卫生、品质、效率、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学校食堂的各项管理要求变成员工的创造性成果和良好的习惯,通过宣传,不仅让广大员工增强了意识,同时大家的理念更新了,为创建“六t”食堂现场管理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组织学习,明确要求
“六t”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方法。我们认真组织领导员工的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员工知道了六个天天的内容是什么,同时清楚地知道要实施“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等六个方面,必须按顺序进行,不能颠倒,不能取消,不能停顿,天天做,螺旋向上,不断提升而没有终止。“六t”知识的学习,为创建工作打下了专业基础。
今年我办结合商务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维护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现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职责
(一)把社会管理创新摆在与商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主任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我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二)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列为年底综治考评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二、发挥我办自身职能优势,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和大调解,确保我办辖区和谐稳定。定期或不定期排查,第一时间稳妥、细致、耐心地分解各类矛盾,严防小矛盾纠纷扩大化,今年以来我办没有发生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
(二)推动我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展劝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普及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引导消费者合法维权、合理消费等内容为主的宣传教育;履行好我办商业监管职能,重点加强对生猪屠宰、酒类流通、餐饮住宿和商贸物流等方面的监管,依法打击商业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净化了我县经济发展环境。
(三)大力推进商务公正文明执法,防止激化社会矛盾。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为着眼点,以保护人民群众和集体利益为落脚点,依法开展了监督检查。讲究工作方法,严格执法,以理服人,做到文明执法,公平执法。目前,我办商务执法口碑良好。
(四)逐步建立起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体系,不断增强了社会管理的合力。我办建立有对重点工作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我办及下属公司(中心)均签订了社会综合管理目标责任状。
三、抓队伍建设,为做好管理创新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一)抓好管理知识学习培训,我办把对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业务实践提高管理水平。
(二)廉洁从政、求真务实。我办一直以来都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牢记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做到了清正廉明、实事求是。
四、做好了党务公开工作,为群众依法监督、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我办在管理工作开展中保持了充分的公平、公开,适时向党内和社会公开了党组织有关信息。
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部署会后,__司法局科学谋划,脚踏实地,积极作为,全力打拼,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前迈进。工作中注重“统一”、“快捷”、“整合”、“一线”、“项目”、“考核”等措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探索,激发潜能,争当全县、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排头兵,为助推渑池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一、工作成效
(一)、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调解运行机制趋于健全。目前,我县已经在管理指导、协调联动、动态预测、绩效考核等层面,建立了奖惩整合机制、衔接联动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成立__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衔接联动的意见》,深化了机制效能,提高了运作水平,基本形成了具有渑池特色的调解工作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点多面广、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坚持“能调尽调、以调促和”的原则,广泛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开展人民调解质量年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保障了调处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率。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对接”机制,不断提高人民调公信力,推进调解协议无障碍执行进程。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月通报制度,对全县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登典型案例,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推广典型。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156件,调解成功150件,成功率98%,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同时,充分发挥律师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优势,深化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根据县委政府安排,每天及时安排律师参加县领导大接访活动。有效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作用,指导公证员切实履行好现场监督、证据保全等职责,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为更好地实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推出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做好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工作,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方便群众异地申请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主动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监督,确保“应援尽援”,今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余件。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出台了2023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点,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对重点的刑释解教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管控,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基本做到了不流于形式、不留死角、不漏管、不失控。根据中央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启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人员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录入了管理软件,实现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日常化。开通了安置帮教信息“飞信”业务,及时将信息发送到乡镇安置帮教管理人员。落实安置政策,加强日常管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特别是对“三无”、“三假”及去向不明、人户分离人员进行了重点排查,摸清了底数,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强化帮教措施。组织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大走访”活动,防止和减少了重新犯罪的发生。今年以来,接受刑满释放人员37人,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
(三)、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
始终坚持依法、循规、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根据“依法规范、积极稳妥”的原则,努力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一是创新组织管理形式。县里设立__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局里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在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二是创新衔接管理方法。出台《__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矫正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矫正适用对象、主要任务、职责分工、工作衔接、工作制度等,要求矫正对象当面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发放《社区矫正宣告书》、《社区矫正对象须知》,选配好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指定矫正工作人员;分别与矫正对象、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和《社区矫正监督协议书》,做到工作环环相扣,逐一落实。三是创新分类教育模式。要求定期组织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外,依据矫正对象所犯罪行的类别不同,由县组织,分别开展教育矫正工作,既增强针对性,又防止“交叉感染”。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方法,丰富集中矫正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四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采取红、黄、绿三分管理法,将不服从管教、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定为“红”色管理,明确专人跟踪管控,一旦出现规定情形的,及时收监执行;将能够定期汇报思想、定期参加公益劳动、自觉服从矫正的对象列为“黄”色管理,落实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负责矫正、监控;将经济类犯罪或年龄较大的矫正对象列为“绿”色管理,即常态管理,矫正期间未出现任何问题,矫正期满后,经考核鉴定终止矫正。同时尝试建立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出台了《__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方案》。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贯穿于争先创优始终,最大限度地提升法律保障的社会知晓率
我局始终把队伍建设当作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学习强警,以活动促作风转变,提高了干警素质,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强化制度管队伍。把队伍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制定了《目标管理考评细则》、《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干警行为规范》、《干警请销假制度》、《关于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等制定,克服了管理上的“空位”;二是强化学习管队伍。严格坚持“星期二”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个人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强化队伍业务学习,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坚持政治学习常抓不懈,把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以案释法相结合,不断提升从业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三是是强化监督管队伍。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行风监督员,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设立投诉电话和信箱,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在电视上进行公开承诺,接受舆论监督。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有效规范队伍的言行,提高了队伍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精心作出安排部署
(二)、围绕“六个着力”,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是着力“统一”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统一思想是前提。局班子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和部、厅、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领会和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义,把班子成员的思想统一到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上来。分层召开全系统人员会议,把全县司法行政系统人员的行动统一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来,把握创新领域,聚焦工作重点。同时,主动对接相关成员单位,互相学习,畅通衔接环节,构建联动机制,同唱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一台戏。
三是着力“整合”的合力优势。社会管理创新涉及面广,牵动的部门多,必须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机制。从内部管理体制为切入点,在成立专门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的基础上,整合调配局机关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在现有科室人员岗位不变的基础上,一是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二是成立了法制宣传工作岗、法律服务工作岗、法治保障工作岗和创新保障工作岗。“一办四岗”有利于工作的统一安排和统一保障,形成强大合力,便于工作推进。
四是着力“一线”的工作方法。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深入一线不断在重点难点上求突破、创新路、出经验。我们推出以提高效能为目标的“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方法在一线创新,经验在一线总结,及时解决创新难题,有效推进工作。局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到基层司法所和项目联系点每月不少于一周的时间,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五是着力“项目”的管理机制。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前无古人借鉴之处,我们以项目管理的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压力传递制,积极探索,坚韧不拔,扎实推进。我们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一系列措施,采取定部门、定人员、定任务、定进度,一着不让,扎实有效地推进。
六是着力“考核”的工作举措。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项目、人员、措施等全面到位,必须加大推进考核的力度。一是局机关从有限的经费中每月拿出部分资金进行奖惩考核。二是科室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不力,没有完成项目书规定的项目,年底科室负责人和本科室人员不得参与评先评优。三是创新办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做到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考核,半年一点评,形成督查与考核两者合力的推进机制。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建立建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充分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格局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合理配置党政部门社会管理职责权限,切实解决各自为战、多头管理、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的问题.
二是深化对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要培育和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扩大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的社会空间,形成政府与其他社会管理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努力降低社会管理的行政成本和总成本。
三是增加更多财力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落实到重大公益性项目上,把政策资金更多更好向边远地区倾斜,把更多温暖和实惠送给困难群众,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四是切实解决基层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待遇。当前我局从局机关基层司法所,人员和经费严重匮乏,影响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成了制约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瓶颈。队伍素质也亟待提升,要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把落实“社会管理创新”与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着眼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稳定,着力解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努力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出一批在全县有影响的创新成果、特色亮点和精品项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化管理创新,在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确保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项部署和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为建设富裕、秀美、和谐新渑池做出贡献。
我市开展社区建设10年来,已建成社区240个,其中:三区110个,四县130个,基本实现了市区、县城、乡镇人口集中区域居民的社区化管理。社区已成为我市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载体,在开展居民自治,保障居民民主权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基层社会管理的难度空前增大,我们只有不断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服务观念和制度,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断优化社区组织结构实现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全覆盖。要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建工作,实现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全覆盖。
2、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调整充实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设置,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等各类下属的委员会,切实增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和协助乡镇(街道)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3、选好社区各级管理服务负责人。选齐配强社区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推动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新格局。
4、健全社区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建立社区服务站(或称社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等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社区的行政性事务和专业化帮助居民的工作。
二、不断完善居民自治体系不断健全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居民自治章程、居规民约、居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财务管理制度等。创新公开形式,畅通干群之间的沟通渠道。
2、严格依法搞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通过选举,凝聚民心,形成社区归属感和参与感,选出居民满意的干部;强化对新任社区干部的培训提升,增强其依法开展居民自治、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乡镇(街道)干部联系社区制度,增强联系干部对社区工作的指导,防止社区干部违反法规民意独断专行;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规范社区干部行为和工作作风,培育廉洁为民的社区“两委”班子;落实并适当提高社区干部报酬及办公经费,确保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有钱开展;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增大从优秀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比例。
4、充分发挥居民监督委员会的功能。通过去年底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我市已全面建立了村(居)民监督委员会,并逐步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接下来,重点是落实好制度,发挥好监委会的监督作用,保证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监委会“三权制衡”,良性互动;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坚决遏止和扭转社区行政化倾向。根据社区的性质定位,梳理社区服务内容,分离出不属于社区业务范围的工作项目,让社区回归到以开展居民自治为主要工作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社区自治组织才有的精力放到加强社区管理,更好服务居民上来。
三、大力整合社区管理服务资源推进共驻共建。广泛开展社区同驻社区企业、单位、协会等的共驻共建活动,寻求驻区企业、单位、协会等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发挥其工作优势和资源优势,提供资金、智力和人力帮助,促进社区建设发展。
2、健全志愿者队伍。整合社区志愿者队伍,建立符合社区居民需要、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力争达到居民总数的10%,并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环境。
3、充分发挥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体,既要保证社区居民享有社区服务,更要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可通过各种群众组织、兴趣小组、坝坝会、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寓教于乐,形成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的良好局面。
4、引进社区社会工作专业机构。针对社区特殊群体(如流动人口、残疾人、老年人)等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引进人员、资金、项目等,用专业方法改善社区服务,努力使公共产品和服务惠及每个社区居民。
四、努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推进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把政务服务、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居民家庭和社区组织的网格化对接,保证社区组织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居民,尤其要强化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的服务网络建设。目前,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已经纳入了我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2、鼓励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服务业。以民生工作为重点,加快推进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鼓励社区居民开办小型社区服务业。如干洗店、美容美发店、面馆、茶馆、废物回收利用点等,就近方便居民生活,带动就业
为进一步拓宽我镇团委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充分调动镇团的委员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按照《中共县委组织部、共青团县委关于推进全县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从7月份开始筹备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截止目前,格局创新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11个基层团支部,共有团员2147人。通过9月1日召开团组织格局创新选举大会,共选举产生镇团委委员11人,平均年龄30岁,最大的37岁,最小的25岁;大专以上学历8人,占73%;乡村干部4人,占36%,致富带头人2人,占18%,学校、公安等单位2人,占18%。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抓好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镇在党委的带领下第一时间成立了共青团北辛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10个行政村进行了创新钱团组织格局创新前团情调查,对全镇基本情况、团委干部配备情况、培训情况、制度保障、活动开展情况、会议情况等进行充分研究和严格把握,并制定了《共青团北辛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的目的、任务、实施步骤、操作的具体要求等。确保制定出的方案科学,并切实可行。
(二)深入调研,精心组织,为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为顺利完成本次团组织创新选举工作,准确地掌握当前我镇团组织的现状,制定科学的具体工作计划。镇团委集中做了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一是开展基层团组织团情调查工作。深入各村,掌握全镇人口、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青年从业分布情况,分析我镇团现状及工作中的突出难题,制定格局创新工作方案。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仅进一步了解各村团员队伍,同时也加强了团组织与青年的联系,进一步了解了团员青年的所思所想,为成功开展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二是迅速召开动员会,营造氛围。全面部署团组织格局创新的具体工作,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广泛发动团员青年开好换届选举大会,帮助团员青年了解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参与热情。
(三)严把“双关”,规范操作,为团组织工作格局创新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严把选人关。对各基层团组织选举的团员代表进行严格把关。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各基层团组织中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创办人、青年企业负责人、青年专业市场负责人等优秀的青年推选为团代表。二是严把创新程序关。把本次格局创新作为基层团组织团结青年、凝聚青年、充分发挥团员民主权利的过程,在保证广大团员青年民主权利的基础下,严格按照中共县委组织部共青团县委《关于推进全县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意见》怀组〔__〕8号文件中的工作要求,以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暂行)》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选举的操作流程。
(四)开好“两会”,扎实推进,做好团组织工作格局创新工作组织保障
一是开好各基层团组织选举大会。镇团委指派专人监督各团支部的团员代表选举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监督各支部选举出政治合格、能力过硬的团代表,在充分征求意见后,在本单位公示七天,报镇团委审核。二是开好镇团委组织工作格局创新选举大会。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向团县委提出《关于召开创新组织格局团员代表大会的请示》,待团县委批复后,严格按照批复于9月1日按期召开共青团北辛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选举大会,并邀请镇党委副书记等领导以及10名团外人士列席会议。
(五)搞好培训,引导新一届镇团委班子尽快进入角色
邀请镇党委副书记王治田同志,对选举的新一届镇团委成员进行为期培训。王书记针对我镇全团的重点工作、基础团务以及基层团的工作方式方法,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为全体委员深入浅出的给予讲解,使全体委员深刻理解团组织格局创新的意义,明确下一步的工作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王书记还介绍了全镇的中心工作,鼓励大家紧紧围绕全镇中心工作开展团务工作。
三、取得成效
(一)联系扩大
团组织格局创新选举大会后,使我镇团干部的配置多元化,团委的代表性广泛化,团组织的覆盖全面化。这些变化促使团组织与青年联系渠道更加多元化、灵活化和畅通化。以往乡镇团委和各村青年联系主要依靠文件传达,村干部转达等方式。模式单一且单向,使团委成了闭门组织,沟通效果不佳。通过组织创新,各行代表进入了团委班子,党、团会议制度化,实现了“政策精神直达各村,青年需求直达政府,进展效果实时反馈”的互动沟通模式。
(二)形势扩大
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中,副书记和委员的选配采取编制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青年从业分布特点和产业发展情况,重点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创办人、大学生村官中选拔,真正把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的优秀青年选进乡镇团组织,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从制度安排、干部配备、工作指导上切实提高了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扎实推进基层团组织民主建设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更好地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建设富裕、文明的京畿强镇发挥生力军作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81位用户关注
79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79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