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找范文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十分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十分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相关阅读: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范文、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总结、语文老师实习报告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十分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十分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相关阅读:语文教学实习总结、语文教师实习鉴定、语文教育实习总结范文、语文老师实习报告
二零一四年十月八日至十一月二十一日,这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我把我自己奉献了给我的专业实习,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把三年里学习的学科教育知识运用到了实际当中,同时也在实际教学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为自己今日的事业路途做好筹谋。
一、实习学校
我这次选择了集中实习,我们的实习队共有17名同学,实习学校为乐昌市第三中学,实习队实习主要负责该校的初一初二级学生的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该校初一有8个班,初二有6个班,多数学生成绩基础处于中等或者中下层次,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速度。这次实习我负责的班级是该校的初一(3)班,作为实习语文教师与实习班主任对其语文教学与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二、教学工作听课
听课是一个实习教师的必经之路,在实习的前一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听原任语文老师的课、自己进行试讲工作以及听其他同学的试讲课。在整个实习期间我听了两个课任老师的课以及12位同学的试讲课或正式上课,共听了28节课。在听课任老师的课的过程中,认真记好笔记,注意老师的讲课方式、上课思路,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教学优点学以致用。在听同学的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同学的教学过程中的闪光之处,要与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对比,注意到不足的地方时要注意标记,便于提醒同学以及自己加以改正重视。
2、备课与上课
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我开始了备课工作,我们教学的课本是语文版七年级教材,我接到的第一课是第六单元23课《伤仲永》,由于这个单元都是文言文,课任老师指导我教学文言文主要把握重点字词句的解释与文意的疏通理解,不仅要教会他们课本内的翻译,还要教会他们平时该如何翻译。在这个月里教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文言文,所以课任老师给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月里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备课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你准备得越多就能更好地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即使准备的内容在课堂上用不上也是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的,而且在上课之前要把自己的备课内容交由科任老师过目提出意见,老师提醒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内容的繁简与教学的速度,只有适合他们的才是好的教案。
至于上课,一开始基本上都需要经过试讲来控制时间内容,虽然准备得比较充分,但是仍然会紧张,想到我今日所讲的知识与内容将会影响到48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到了后来,与学生熟悉了起来以及形成了较好的默契后,上课不需要经过试讲也能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比开始的时候更加自然流畅了。在实习期间,我一共上了8节正课,内容都是文言文,包括《伤仲永》、《论语》六则、《世说新语》、《木兰诗》、《三峡》课文;3节试卷评讲课,评讲了第一单元的测验卷以及期中考语文卷。通过之前的听课与试讲,在实际上课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上课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传授之外,还要兼顾到学生们的反应,只有学生有反应了表示他们有兴趣并且能听懂,所以同时也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确立教学,要做到课堂上有尽量多的互动。另外,在课堂上,除了这些外还需要管理课堂纪律,一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会选择在课堂上聊天或者睡觉,对于这些学生也要进行个别交流来增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除了备课上课以外,批改作业也是教学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这次实习中,我共批改了16次作业,分别是3次作文、3次翻译、2次基础作业、1次抄写古诗词、2次试卷(包括测验卷与期中考试卷)、3次地理卷。批改作业最大的用处在于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后的学习态度,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能够看出他们的实际水平,能根据他们的水平与态度增添批语,科任老师说我们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鼓励教育,要对他们的一点小进步进行鼓励才能使他们更有动力去完成作业。这其中的学问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经过了自己较充分的备课与实战,如今的我已基本能够根据教学重点与学生情况驾驭课堂,能基本担任起语文教师的这个角色,但通过这次的这些实习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与重要,让我把平日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模拟教学变成了真正的课堂教学,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其他各方面例如语言表达、教学方式、学生心理等方面也是要进行学习研究的,实习让我知道自己更加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中学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在三中的教育实习,我收获了很多,也懂得了许多,同时也成熟了不少。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习。下面我就以教学工作为主,对这次实习进行总结。
一、实习学校
根据了解,襄阳三中始建于1956年,是襄阳市教育局直属重点高中、“襄阳市示范学校”。学校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襄阳市最佳文明单位”、“襄阳市群众最满意学校”、“襄阳市绿化先进单位”、“2011-2012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2012高考应届生高分段文科一等奖”、“2012年高考应届生高分段理科二等奖”等荣誉称号。在实习队初进学校与教师举行座谈时,主管教学的领导即提及学校这两年在扩招,高一高二分别有18个班,重点班各有8个。普通班学生德育基础、纪律观念薄弱。多数学生成绩基础处于中等或者中下层次,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实习队实习的是高二年级的特奥班,我负责的是13、18班,作为实习语文老师协助语文老师凌老师的教学工作。
在两个月的实习生活里,我一直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和班级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力做好实习工作;同时,作为实习生一员,一直紧记实习守则,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经验,主动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的任务,塑造了良好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好的印象,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对此,本人甚感欣慰。在这短暂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习。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听课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一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和自己进行试讲工作。在这期间我听了3个课任老师共20节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
2、备课、上课与批改作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带着这样的目标和骄傲,我开始了我的教师实习之旅,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教学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变为真正面对面的教学,尽管生涩、但在慢慢的成熟之中,让我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充实起来。刚开始实习,根据学校要求,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听了20节课,听老师讲课主要是让我在听的过程中多学点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之后是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跟随凌老师交替在给高二(18)班学生上语文课,直到实习生涯的结束。现在,再回顾我的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我从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发现了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或许这就是“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深深佩服老师在课堂上的应对自如,课堂内外相结合,他通过讲述他身边的故事和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虽然没有多媒体的帮衬,但课堂气氛却依然是如此的活跃。
现就个人实习后的情况和感受作如下回顾与总结。
襄阳市第三中学给我安排的是高二(18)的语文。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吵闹,有些学生几乎是抢着回答问题的,我想这主要是学生的好奇心使然。上课的时候,我尽量把音量放到最大,充满激情,多运用肢体语言,有时还附带一些幽默的课堂语言和与课文有所联系的课外知识,这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总得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在批改学生周记和作文的时候,我也对他们的写作方法做了简要评述。即使写得不好的作文,我也经常鼓励他们,要么是书面整洁,要么是字体漂亮,要么是修辞得体,要么是感情真挚实事求是......总之,对于写的好的作文,固然要指出好在哪里,但是不好的作文,要强调改正缺点的重要性,也得给他们寻找亮点,以资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追求进步的意识。
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规范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重点突出,明确,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课外辅导耐心细致,批改作业仔细认真,还经常请凌老师指出缺点和不足,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在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听了指导老师的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我都准备好每次课的详细教案和课件资料,并全部交给指导老师修改。
我的指导思想是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完善缺点的机会,身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用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爱护每一个学生。
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咀嚼、去回味、去的探索,更可以去发现。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我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真正站在讲台上、第一次面对学生说了很多话、第一次有人甜甜的叫我老师,第一次……。我想这些酸甜苦辣、这些第一次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伟大的经历。将是我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一笔财富。
在此,对带队老师高老师、指导老师凌老师以及安顺六中所有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初中语文教育实习总结。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小学语文教育实习个人总结一
通过这次为期三个月的实践,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培养了自己教学技能;锻炼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发现了自己学习中的众多不足,以便我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不断的弥补和提高。此外还让我真正了解到步入社会后我们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我的电脑知识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还不能熟练的掌握,我们的动手能力不足等,我知道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学会的,这次实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在这过程中我还会学到很多东西。
有了这次实习的经验,再以后就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完成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换。在实习期间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以后步入社会进行总结了经验。
第一、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第一要看的就是你是否有想去学习。我们一同过去的几位应聘者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在想去学习的劲头比别人逊色一点而落选。因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一个人有想去学习,那么他在这个特定的岗位上就会很快的得心应手,从而减少了用人单位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培训一个员工。
第二、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有一套学习知识的系统,遇到问题自己能通过相关途径自行解决能力。因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各种各样,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能把握。在这个时候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术,来解决工来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样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来自向师傅们的学习,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自学的能力,在没有另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寻找相关途径来解决问题. 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顺利工作的保障。
在工作之中不只是同技术、同设备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同人的交往。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同事之间的交往原则和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为顺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
另外在工作之中自己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相关技能知识的标准掌握等。所在我常提醒自己一定不要怕苦怕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把自己在学习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顺利进行毕业报告做好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接轨做好准备。毕业实习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它为我们顺利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更好服务做好了准备。
小学语文教育实习个人总结二
时光飞逝,短短两个月,六十个日日夜夜的快乐时光,今天已圆满结束了,除为人师,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既深入教学,有辛勤育人,我们全体实习生一路走来,颇多留恋,诸多感慨.在已圆满完成实习工作的此时此刻,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实习学校——莱州一中的领导,指导教师以及原班主任的帮助与照顾,在短短两个月的实习期间,给与我们工作的指导,生活的关心,使得我们的实习工作顺利,圆满地完成,借此机会对我们的指导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我们的实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也就是前两个周的时间.这段时间我们主要通过多看多听来深入学生,熟悉教学环境,为全面实习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我们的实习恰逢新课程改革,所以我们刚到莱州一中时茫然不知所措,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似乎一下都变成了纸上谈兵,老三段的教学模式在中学里已完全不适用,这体育课教案该怎么写,体育课到底该怎么上 我们就带着诸多疑惑开始了实习.这段时间,一中的指导教师组织了几名省市优质课获奖的教师给我们上了几堂课,而且每堂课还附带一堂说评课,给我们介绍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另外,指导教师还组织我们集体观摩了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上的训练课,这期间我们还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体讨论的形式进一步深入研究新课程教学.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新课程教学在我们脑子里也就不再神秘了.
二,实践阶段
从第三周开始我们的实习也就全面展开了,为此指导教师给我们制定了非常详细和全面的实习计划,凡是中学体育教师能遇到的工作几乎都涉及到了,涉及面非常广,包括体育课堂教学,体育队的训练,见习班主任,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裁判实习等等,而且这期间体育部的工作基本上是以我们全体实习生为主,指导教师指导为辅,指导教师让我们放手大胆去探索,去研究,给我们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期间我们全体实习生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认真态度,坚持'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认认真真备好每一堂课,尽最大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体育队训练方面,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我们积极编写全年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努力使自己的训练更系统,更全面.总之,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认可,同时,也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三,提高阶段
也就是最后两个周的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就进入到全面提高阶段.我们开始准备我们的'优质课',包括一堂内堂课,一堂训练课和两次外堂课,这期间指导教师的指导更加细致,更加认真了,指导贯穿到整节课的各个环节,包括编写教案,课堂教学,课后总结.另外指导教师还组织我们观看了莱州市体育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与学习,使我们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最后,又一件事是不得不提的,也是我们终生难忘的,那就是和莱州一中师生告别时感人的场面.2005年最后一天的清晨,天还没亮,天空中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学生们早早就起来了,把我们的行李都搬了下来,我们的脚步也不知不觉沉重了起来,车来的时候,学生们再也控制不住哭了起来,实习老师们眼里也都闪烁着泪光,接下来,我们依依和一中的老师们握手告别,和学生们依依拥抱惜别,场面很是感人,很多实习老师都发出了'莱州一中,不虚此行'的感慨,这一刻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决心,同时这个场面也是我们在莱州一中实习成果的最好证明.所以我们莱州一行是非常圆满的,非常成功的.
总而言之,教育实习是我们更加坚定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在莱州一中的实习为我们的人生起了个好头,我们将继续以认真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努力奋斗!
转眼间,2个月的教育实习结束了,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希望的这篇语文教育实习总结范文可以给大家作为参考范文。
2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初中语文教育实习心得总结
20__年10月12日至11月11日,我在__学校教育实习,协助刘老师开展初69班与初70班的语文教育工作,并且积极参加__学校写字比赛,校运会等重要活动。在为期五周的实习中,我收获的不仅是教师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
(1) 教学方面
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让我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轻松并且随意的,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以及个人品德素质。而教学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正是我的弱项。为了弥补我的不足,我总是尽可能多的利用时间去听老师们的课,这样的学习不单单局限于我的指导老师刘老师,还有叶老师,范老师等很多优秀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跟教学态度都是不同的。刘老师的课偏向于谈话式的,在于同学们交谈对话的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同学们,这样的方式轻松愉快,同学们也乐于接受。叶老师的.课就显得激情澎湃,叶老师是个很热情爽朗的人,她课堂的氛围跟她的为人一样热情,她总是用高昂的语调将同学们代入知识的海洋里,每个学生都沉溺在这热情的国度中,一边享受叶老师热情的演讲,一边吸收了知识。温润如玉的李跃礼老师则不同,她说话总是细声细语,如春风拂过孩子们的心房,她从来不强求学生在课内一定要背下课文或是默写重点,而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慢慢接受体会。别的老师的教学也各有千秋。不同的教学方法曾经一度让我迷失,让我不知道怎么定位自己的教学,觉得所有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好,都想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可是慢慢的我发现,依瓢画葫芦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要是把所有老师的方法都搬到自己的课堂上,不仅让学生觉得混换抓不住重点,自己也觉得很累很吃力。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上好一堂课,让学生接受你,接受知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又听了同组实习老师的课。我发现虽然同学们都是实习老师,一些教学技法和教学重点都还显得稚嫩,但是他们的课很受同学们的喜爱,并且在课后被同学们津津乐道。我问同学们,为什么对这些实习老师印象深刻。他们告诉我,因为这些老师的课堂很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特质让学生记住了不同的老师,这是学生区分老师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从听课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不仅是要借鉴别的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特色,不要千篇一律。
除了上课,批改作业也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刘老师告诉我们,作业是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体现,作业也是老师了解学生性格学习等方面的重要途径。刘老师将大部分作业就交给我们批改,并且告诉我们,每种作业不同的批改方法。比如改作文,有祥改的,有略改的,要适当画出同学们写得好的句子加以点评表扬,也要把同学们一些不太通顺的句子画出来,引导他如何改动句子,将句子写得通顺流畅。改作业可是个细心活,不能闭着眼睛一顿乱改,并且在批改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一个星期以来作业的完成程度,一些学生可能默写完成得不太好,但是作文写得好,说明他很聪明只是还不够努力。还有一些学生,很认真地完成了作业,但是正确率不高,我们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就要多多给他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不丧失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 活动方面
实习生活中我接触的第一个校园活动就是初中年级的写字比赛。刘老师先将任务布置给我们,要我们交给她一个写字比赛的方案,全面策划这次活动。我负责的是比赛稿纸的制定和打印。我设计了三种稿纸,田字格,米字格以及网格写字框,将三种稿纸方案交给刘老师,
刘老师很满意。她告诉我们这是学校第一届写字比赛,我设计的稿纸美观大方,以后的写字比赛都会继续沿用这次的稿纸。
在校运会期间,我协助小学部二年级的杨老师管理二年一班的班级,带领同学们参加各项体育赛事,虽然二年级的学生们还很小,一些体育项目还不能参加。可是他们报名的每一项都认真努力地完成,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同时我还和同组的实习老师一起举报了一期“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初一年级的手抄报比赛,比赛不仅评选了一二三等奖,还将同学们获奖的手抄报张贴成板块,展示在一楼显眼的地方。
在紧张的期中考试期间,我担任监考老师,认真负责地完成了监考工作,确保了考场纪律,并且及时给同学们报时,反复叮嘱同学们检查自己的班级姓名,检查试卷,认真仔细的完成考试。在监考至于,还参与初一年级的语文阅卷工作,认真批改同学们的试卷,不徇私不马虎,对每一位同学负责。
在课余时间,我协助刘老师带领同学们排练学科节的表演节目,节目的内容是诗朗诵《天堂的来信》。每天中午我们都要在三楼的多媒体教室集合排练,纠正同学们咬字发音,引导同学们如何在朗诵中带有感情,如何将诗歌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朗诵的水平大有提高,节目也显得越加精彩。
(3) 为人处事方面
从前的我是自我而又自私的,不喜欢跟别人说话,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的我已经打开了与人沟通的大门,知道体谅他人,聆听他人。刘老师不仅教给我们教学上的技能,她还经常找我们谈心,跟我们聊聊生活中的事情。她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人沟通,才能融入到这个群体这个社会中。见面打招呼,问好,这是与人交往最基本的礼仪。现代人多数活得冷漠而又自我,什么都追求高速度,连熟人见面停下来打个招呼的时间都没有,久而久之就丧失了一种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更加丧失了关爱他人的能力。刘老师喜欢跟我们聊她生活里的一些趣事,也询问我们关于大学生活有什么看法。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怎么跟别人沟通,怎么倾听别人的话语,并且拾起了丢失已久的礼仪,见到老师问好,跟老师说话的时候用敬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拥有良好的人格素质,礼貌与倾听,是一个老师别在衣上的招牌,是别人对你最直观的感受。通过刘老师,我才认识到自己这方面的不足,知道自己还需要改进。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类学生,到中学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是未来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选择。为了毕业后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能够胜任教师的工作,能够较好地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我们都进入中学,走进学生中去,参与到语文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第一线进行实习。
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对怎样讲好一堂语文课及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语文教师颇有思考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几张薄纸黑墨无法承载的。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我人生的一笔难得的财富。
教育实习是大学教育尤其是我们师范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9月2日是开学的第一天,我怀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的向往,来到了我实习的学校——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这所学校是我的母校,它位于我的家乡—— 福建省南安市东北隅的梅山镇。这是一所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学校建设不错的,学习环境也挺好,学习气氛相当浓烈。回到母校实习,自然十分亲切,但在自己熟悉且熟悉自己的老师的注视下开展工作,不免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害怕做得不好让人失望,但这也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并激起了我把工作做好的强烈愿望。
在这之后的一个月里,我在这里收获了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从母校的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在实习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关于教育教学的活生生的经验、知识和智慧不是纯粹的学院理论学习可以训练得出来的,因此它似乎更丰富、更精彩,也更加不可替代。正应了朱熹的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式实习之前,我的语文指导老师和班主任指导老师洪高松老师向我介绍了他所带班级的一些基本情况。洪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勤于思考、又富于艺术才华的老师。在这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他给予我许多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他的管理班级、处理师生关系的方式、授课教学的方式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我所在的实习班级是高二年十四班。这是一个文科班。不回避现实地说,目前许多人对文科是有偏见的,觉得文科不实用,将来难找工作,所以许多在高一时学习成绩突出的同学不愿意报文科,文科成了许多人无奈的选择。这就造成了文科班生源与理科班有差距的客观现实。更危险的是,文科班中的许多学生对自身身份的不认同和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国光中学的文科传统不错,对于文科的偏见不是那么深,但上述情况也只是程度较轻而非完全不存在。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是不能无视的。因此,洪高松老师在开学之初,就不惜花费两节课的时间来给同学们打气,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和文科诸科目的兴趣,向同学们介绍语文学习方法。在之后的授课和个别辅导过程中,实习的我也想方设法,希望他们爱上语文,并且注意鼓励和“授之以渔”。
令我和洪老师欣慰的是,这个班级的学生还是颇为积极的,虽然不敢说“刻苦努力”,但学习风气颇佳,学习劲头也很足。他们的语文老师又是他们的班主任,因此语文课颇受关注。条件是比较有利的,但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我仍是一脸的茫然。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一个星期的课,这也是我们见习的一个周。老师上课都是用多媒体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的效果相当明显和有效。通过一周的见习,我们基本上明确了他们讲课的基本流程与讲课风格和方法,也从侧面了解到了学生的一些情况。接下来的就是再仔细的研究教材、备好教案和视觉媒体课件,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试讲,以期不断完善和提高讲课水平。洪老师是一位热心肠的前辈,虽然他自己工作也繁忙,却不吝赐教,课余,他邀我同他一起备课,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如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我们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只要把学习的思路讲述出来就可以了,接下来的任务就交给学生,即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思考,都有得说,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些都是金玉良言,虽然,过去在大学的教学法课堂上也不是没有听过这样的理论,但总觉得有点隔膜,无法彻底领会。可在这次实习中,通过共同备课和听课,我有了几许较为深切的理解。这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核心,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些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却胜过千言万语。
利用见习课余时间我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上网查看有价值的新颖的教学资料,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和课件的制作,并请老师给予指导和指正,而后再做修改和修补。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但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及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但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课件、我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零一四年十月八日至十一月二十一日,这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我把我自己奉献了给我的专业实习,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把三年里学习的学科教育知识运用到了实际当中,同时也在实际教学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为自己今日的事业路途做好筹谋。
一、实习学校
我这次选择了集中实习,我们的实习队共有17名同学,实习学校为乐昌市第三中学,实习队实习主要负责该校的初一初二级学生的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该校初一有8个班,初二有6个班,多数学生成绩基础处于中等或者中下层次,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速度。这次实习我负责的班级是该校的初一(3)班,作为实习语文教师与实习班主任对其语文教学与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二、教学工作
1、听课
听课是一个实习教师的必经之路,在实习的前一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听原任语文老师的课、自己进行试讲工作以及听其他同学的试讲课。在整个实习期间我听了两个课任老师的课以及12位同学的试讲课或正式上课,共听了28节课。在听课任老师的课的过程中,认真记好笔记,注意老师的讲课方式、上课思路,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教学优点学以致用。在听同学的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同学的教学过程中的闪光之处,要与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对比,注意到不足的地方时要注意标记,便于提醒同学以及自己加以改正重视。
2、备课与上课
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我开始了备课工作,我们教学的课本是语文版七年级教材,我接到的第一课是第六单元23课《伤仲永》,由于这个单元都是文言文,课任老师指导我教学文言文主要把握重点字词句的解释与文意的疏通理解,不仅要教会他们课本内的翻译,还要教会他们平时该如何翻译。在这个月里教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文言文,所以课任老师给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月里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备课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你准备得越多就能更好地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即使准备的内容在课堂上用不上也是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的,而且在上课之前要把自己的备课内容交由科任老师过目提出意见,老师提醒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内容的繁简与教学的速度,只有适合他们的才是好的教案。
至于上课,一开始基本上都需要经过试讲来控制时间内容,虽然准备得比较充分,但是仍然会紧张,想到我今日所讲的知识与内容将会影响到48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到了后来,与学生熟悉了起来以及形成了较好的默契后,上课不需要经过试讲也能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比开始的时候更加自然流畅了。在实习期间,我一共上了8节正课,内容都是文言文,包括《伤仲永》、《论语》六则、《世说新语》、《木兰诗》、《三峡》五篇课文;3节试卷评讲课,评讲了第一单元的测验卷以及期中考语文卷。通过之前的听课与试讲,在实际上课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上课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传授之外,还要兼顾到学生们的反应,只有学生有反应了表示他们有兴趣并且能听懂,所以同时也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确立教学,要做到课堂上有尽量多的互动。另外,在课堂上,除了这些外还需要管理课堂纪律,一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会选择在课堂上聊天或者睡觉,对于这些学生也要进行个别交流来增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除了备课上课以外,批改作业也是教学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这次实习中,我共批改了16次作业,分别是3次作文、3次翻译、2次基础作业、1次抄写古诗词、2次试卷(包括测验卷与期中考试卷)、3次地理卷。批改作业最大的用处在于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后的学习态度,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能够看出他们的实际水平,能根据他们的水平与态度增添批语,科任老师说我们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鼓励教育,要对他们的一点小进步进行鼓励才能使他们更有动力去完成作业。这其中的学问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经过了自己较充分的备课与实战,如今的我已基本能够根据教学重点与学生情况驾驭课堂,能基本担任起语文教师的这个角色,但通过这次的这些实习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与重要,让我把平日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模拟教学变成了真正的课堂教学,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其他各方面例如语言表达、教学方式、学生心理等方面也是要进行学习研究的,实习让我知道自己更加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了解如何传授学科知识,还需要学会如何当一名班主任。实习期间,我也担任了该班的实习班主任,第一周主要的工作是与原任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班里同学的基本情况,例如男女比例、升学分数、家庭情况、住宿人数等。初一(3)班共有48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一名学生家离得比较远选择了留宿,大概半学期回家一次。升学分数不太理想,只有11名同学升学分数超过200分,最低分三科加起来只有40分。在后来的沟通交流之后发现,该班较多学生存在一些家庭问题,例如有些学生父母离异、有些学生父亲或母亲在外打工,导致他们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甚至自己一个在家,长期感受不到父爱母爱。我相信这也是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另外一种原因。由于班里只有一名住宿生,在晚修的时候会对该名学生进行特别的辅导与沟通了解,会上网找出历年来的语文中考基础题给他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大概了解了班级情况之后,我主动承担起了班级里的4次主题班会,就每周我了解到的情况跟学生进行分析。每天早上早读课到达班级查看考勤与早读状况,监督学生早读,提高他们早读的效率与质量。在实习的第三、四周里,工作主要是安排策划好校运会,作为实习班主任我负责了校运会入场语、口号、道具与进场仪式等工作安排,我们班的口号是“七三七三,勇夺桂冠,齐心协力,共创辉煌”。在校运会进行的两天里,我们参与了计时的工作,观看了各种运动比赛,在此次运动会上虽然我们班没有取得文明班的称号,但获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证明了班级体育的水平能力。在第四周的时候,我安排了本班同学进行值日,负责校园包干区的卫生工作,完成了任务也与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实习的第五周,年级进行了期中考,在期中考试后,通过年级排名与成绩,对学生进行了分析与教育,也有对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作为一个班主任,需要比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这次的实习也正是担任了实习班主任才与学生有了更亲密的关系,也能学习到更多。
四、小结
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但是也足够在我人生中落下不可磨灭的记忆。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师范生,或许在大学期间也获得过不少的教师技能、学习过不少的教学论,但是这一段实习期却不仅实践了书本上的内容,还能得到很多自己以前从未感受过的事情以及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教学方法。而对于教学经验来说,我更自豪地应该是我得到了两个老师的指导,吸取了他们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甚至人生经验以及在我人生中的第一群学生,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受到不是作为学生而是教师的一种师生情。这一篇短短的文章当然不能作为我这一个月来的总结,因为学到的得到的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记录下来的,无论以后会不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相信这一次的实习将是我踏入社会前最难以忘记的一次工作经验。
大学生学校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篇一
这近二个月来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二个月,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二个月。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要必须以十二分的干劲和热情努力!
一、更新观念,以新的观念做为指导思想
1、转变教师观
伴着知识经济时期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顺应时期的需要了,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教师除了一方面有丰富的知识外,更多地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通过自身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道理,教师的价值应体现在道德情操与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完善统一上。
2、转变学生观念
在现代社会里,必须教育民主化,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有尊严、学生也有尊严。每一个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品德是否有缺陷都有他的尊严,应受到尊重。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长处,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方能舒畅地学习,健康的成长。在信息时期,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都可能不如学生,那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真诚地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3、转变教学观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肯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朴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把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把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意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工夫,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积极实践,不断提升完善
1、首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点。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方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期对教师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多学科的知识都要触及,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方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
2、把学到的观念方法落真实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3、向同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这次培训,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同行,他们不但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更有着锐意进取的钻研精神,他们不怕苦不怕难,与他们探讨、交流,不仅使自己在业务上有所得,更在思想上时辰提醒自己,化紧迫感和危机感为动力。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只有自己不松懈,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同时在思想品德上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既有过硬的业务水平,更有教师具有的道德情操,才能顺应新时期的教学。
三、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施行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本质是把握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确立培养目标,把握学生年龄个性特点。
1、育人能力:(1)重于观察、勤于了解、乐于交流、善于沟通。
(2)细心培养,精心塑造,耐心转换、爱心评价。要善于差异评价,提倡无错评价。
2、教学能力:(1)课前想象能力,要领会课程标准、激活教材内容。
(2)课堂驾驭能力:要娴于技能、胜于调控、精于启发、善于表达。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朴实、风趣。
(3)课后反思能力:体现了知识再认识、方法再改进、过程再体验,体现后再提升能力,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助推器。
3、科研能力:
提高教科研能力是当务之急:在目标上关注个体潜能发挥;在模式上关注个体主动探究和情感体验;在策略上,关注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统一。教育由以本为本变为以人为本,教师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由接受型转向探究型与接受型相结合。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今后我会学以致用,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肯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职教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
大学生学校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篇二
为一名兢兢业业工作的年轻教师,“天道酬勤”早已成了我脑海中不可遗忘的座右铭。它时刻鼓舞我要和时间赛跑,将自己充沛的精力和不竭的动力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与实践的创新。时至今日,我还是坚持着一贯的“勤快”作风。工作上我勤学,勤问,勤总结,将从优秀教师那里得来的宝贵经验与教学机智,经过细心的领会和分析,渐渐的内化为我的教学情感,思想与特色。
教学上我力求做到细节与艺术的结合。因为我深知一节准备充分的好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这样辛苦是值得的。后来在反思中我渐渐发现,其实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因为年轻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掌握那些驾驭课堂的方法和技巧。
个人学习方面,我通过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使自己的这一桶水不会陈旧、不会用竭,我仍旧努力学习英语,给自己充电,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上网查找资料等等。就这样,我教学上躬亲示范,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唤醒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意识,锻炼他们勤奋努力的坚强意志。这短短的一年里,我在辛勤的工作中领会到了充实真正的含义,收获了硕果累累的喜悦;体验到了繁忙之中蕴含的无限乐趣;更赢得了家长的赞赏与孩子们的拥戴。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在这学期一系列的校内校外听课,家长开放日及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等教学教研等活动之后,我无论是在自己日常的教学上,还是在思想和理念上都有了新的.突破。这些不但对我的自信心是一种无形的鼓舞,也是对我各方面能力的一次次考验。经过悉心的总结归纳和不断地的尝试创新,渐渐地我己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学期我接受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工作,在理论上我积极阅读大量书籍,观看、学习大量的课改资料,在实际操作中,努力转变自己的思想,逐渐在自己的班级中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互助式合作学习模式,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精讲多练是我采取的另一个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方法。课前,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并给予了方法上的指导。在课堂上,我少讲精讲,让每位同学做好笔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然后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练习加以巩固,课后留有适当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练习,这样通过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同时,我又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错题本,在我每次评讲习题的过程中,把他们易错的习题和知识点重点记在错题本上,以便于平时有重点地去记忆和理解。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切实可行,也行之有效。
正是这教学理念上的点点进步和工作上的殷殷努力,使得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绩: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比赛中《方便面的调查》获得了区一等奖,我也因此获得了指导教师一等奖;我还参加了济南市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培训,并颁发了培训合格证书。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不但学会了如何教育学生,更学会了如何爱学生。这种爱是了解,是关怀,是尊重,是信任。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我在平日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尝试着从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信任他们潜在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这一学期即将画上句号,但我希望这个句号能是完美的。在付出了很多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很多。现在,这短短的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但这不是我理想和向往的终点,因为我在期待着新学期的开始,在期待着自己更大的进步,期待着自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大学生学校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篇三
通过这次为期三个月的实践,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培养了自己教学技能;锻炼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发现了自己学习中的众多不足,以便我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不断的弥补和提高。此外还让我真正了解到步入社会后我们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我的电脑知识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还不能熟练的掌握,我们的动手能力不足等,我知道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学会的,这次实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在这过程中我还会学到很多东西。
有了这次实习的经验,再以后就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完成学生向职场人士的转换。在实习期间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以后步入社会进行总结了经验。
第一、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第一要看的就是你是否有想去学习。
我们一同过去的几位应聘者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在想去学习的劲头比别人逊色一点而落选。因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一个人有想去学习,那么他在这个特定的岗位上就会很快的得心应手,从而减少了用人单位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培训一个员工。
第二、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有一套学习知识的系统,遇到问题自己能通过相关途径自行解决能力。
因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各种各样,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能把握。在这个时候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术,来解决工来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样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来自向师傅们的学习,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自学的能力,在没有另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寻找相关途径来解决问题.
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顺利工作的保障。
在工作之中不只是同技术、同设备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同人的交往。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同事之间的交往原则和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为顺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
另外在工作之中自己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相关技能知识的标准掌握等。所在我常提醒自己一定不要怕苦怕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把自己在学习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顺利进行毕业报告做好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接轨做好准备。毕业实习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它为我们顺利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更好服务做好了准备。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高一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72位用户关注
74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65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1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