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加快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完善信息化服务支持系统
为了更好的配合子课题的实施,学校加大了硬件投入。为每个教室配置了彩电,幻灯机。新建了一个多媒体教室,配置了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和多媒体电脑。开发教育信息网,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装备视频设备,增强信息数字化能力。后期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投入50万元新建了两个网络教室,更换了114台崭新的品牌电脑,子课题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学校重视,建立评估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该课题已经纳入学校教育科研的计划中。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管理、应用及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都纳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全面考核。
1、规定全体教师每期听信息技术课不得少于10节;
2、每期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上课不得少于35节,开展全校性的重点课例研究。
3、教师每期自制课件1至3节;
4、教师有关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纳入每月月评估和期末评估,校级公开课必须使用信息技术,事实证明,对进一步推动课程整合实验研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学校成立子课题组后,重点对实验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培训工作。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都把教师培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校都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实验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课件制作等培训。同时派出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技术培训,许多实验学校多次聘请专家到校讲课、做专题报告。
1、学校无条件保证主研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的各种培训,如“西部行”课题讲座,大型的课题组研讨活动等;
2、学校科研室组织主研教师定期学习,研究活动有内容记录
3、利用学校已有条件培养教师自制课件的能力;要求教师每期自制课件1-3件。
4、送培教师参加了区上,市上“专题型学习网站建立培训”和“因特尔未来教师”的培训,以及各种研培活动。
5、组织教师新课标学习的同时,专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四、工作成绩
1. 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近四年来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能力、课题的实验研究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实验教师都能自觉地运用现代教学模式,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配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一年来的实验研究,许多骨干教师都能独立地完成制定计划、有序实验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且水平较高。逐步有“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四年来的实验,更新了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即现代化教育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纳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
2.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近四年的实验,实验科目的教学成绩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 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先进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自由学习的时间去钻研新问题,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促进了特长生的发展,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4. 科研教师的论文和课件,取得了各级各内的各种奖项。
五、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1、个别教师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
个别教师认为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制作课件,然后用课件去上课。他们的思想水准还仍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该实验课题的真正意图:体现计算机的工具性。课程整合的软件应该工具型、资料型的软件加平台,即通过应用现成的以平台为基础的教学工具软件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对该课题认识水平。
2、关于软件问题
自己开发软件有几个缺陷。开发这样的软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会花费老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大量时间开发的软件由于受到教师自己教学习惯、教学思想的限制,比较难以推广。这样势必造成重复开发的问题。
3、可以增大学生在课题实验中的参与度。
让部分学生参与制作课件,课件的目的就是呈现资源、呈现问题,将课堂教学由讲述为主变为以讨论为主。
4、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由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
现在学生家庭购买电脑的越来越多,多开发研制一些交互性较强的人机对话形式的课件,学校建立家校局域网,开设网上课堂,使学生在家里就可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推进器、发展的制高点,虽然课题的研究结束了,但是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已经形成的机制,创新的工作方法,加大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力度,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
实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语文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高_(__)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
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
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
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在备课方面,指导老师也给了我讲述了一些注意事项。备课时,不要巨细无遗,那样在上课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要讲的东西,最好只是提纲挈领的一些东西,再补充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具体的用到的知识,自己应该十分熟悉,记在脑中。上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课堂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在语文教学这个方面的实习可以说还是成功的。
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的设计者,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负责沟通协调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谓任重道远。班主任的工作真的是十分烦琐的,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早上要很早到班级检查早读情况,还要做好考勤工作,在别的老师上课期间,还要不时到班级外面转上一圈,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有时候还要帮助任课教师维持班级秩序,这些都是班主任每日必修的功课。
一、 加快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完善信息化服务支持系统
为了更好的配合子课题的实施,学校加大了硬件投入。为每个教室配置了彩电,幻灯机。新建了一个多媒体教室,配置了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和多媒体电脑。开发教育信息网,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装备视频设备,增强信息数字化能力。后期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投入50万元新建了两个网络教室,更换了114台崭新的品牌电脑,子课题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学校重视,建立评估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该课题已经纳入学校教育科研的计划中。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管理、应用及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都纳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全面考核。
1、规定全体教师每期听信息技术课不得少于10节;
2、每期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上课不得少于35节,开展全校性的重点课例研究。
3、教师每期自制课件1至3节;
4、教师有关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纳入每月月评估和期末评估,校级公开课必须使用信息技术,事实证明,对进一步推动课程整合实验研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学校成立子课题组后,重点对实验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培训工作。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都把教师培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校都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实验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课件制作等培训。同时派出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技术培训,许多实验学校多次聘请专家到校讲课、做专题报告。
1、学校无条件保证主研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的各种培训,如“西部行”课题讲座,大型的课题组研讨活动等;
2、学校科研室组织主研教师定期学习,研究活动有内容记录
3、利用学校已有条件培养教师自制课件的能力;要求教师每期自制课件1-3件。
4、送培教师参加了区上,市上“专题型学习网站建立培训”和“因特尔未来教师”的培训,以及各种研培活动。
5、组织教师新课标学习的同时,专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四、工作成绩
1. 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近四年来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能力、课题的实验研究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实验教师都能自觉地运用现代教学模式,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配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一年来的实验研究,许多骨干教师都能独立地完成制定计划、有序实验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且水平较高。逐步有“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四年来的实验,更新了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即现代化教育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纳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
2.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近四年的实验,实验科目的教学成绩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 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先进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自由学习的时间去钻研新问题,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促进了特长生的发展,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4. 科研教师的论文和课件,取得了各级各内的各种奖项。
五、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1、个别教师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
个别教师认为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制作课件,然后用课件去上课。他们的思想水准还仍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该实验课题的真正意图:体现计算机的工具性。课程整合的软件应该工具型、资料型的软件加平台,即通过应用现成的以平台为基础的教学工具软件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对该课题认识水平。
2、关于软件问题
自己开发软件有几个缺陷。开发这样的软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会花费老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大量时间开发的软件由于受到教师自己教学习惯、教学思想的限制,比较难以推广。这样势必造成重复开发的问题。
3、可以增大学生在课题实验中的参与度。
让部分学生参与制作课件,课件的目的就是呈现资源、呈现问题,将课堂教学由讲述为主变为以讨论为主。
4、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由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
现在学生家庭购买电脑的越来越多,多开发研制一些交互性较强的人机对话形式的课件,学校建立家校局域网,开设网上课堂,使学生在家里就可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推进器、发展的制高点,虽然课题的研究结束了,但是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已经形成的机制,创新的工作方法,加大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力度,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
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数学科整合途径工作总结
一、加快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完善信息化服务支持系统
为了更好的配合子课题的实施,学校加大了硬件投入。为每个教室配置了彩电,幻灯机。新建了一个多媒体教室,配置了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和多媒体电脑。开发教育信息网,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装备视频设备,增强信息数字化能力。后期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投入50万元新建了两个网络教室,更换了114台崭新的品牌电脑,子课题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学校重视,建立评估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该课题已经纳入学校教育科研的计划中。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管理、应用及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都纳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全面考核。
1、规定全体教师每期听信息技术课不得少于10节;
2、每期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上课不得少于35节,开展全校性的重点课例研究。
3、教师每期自制课件1至3节;
4、教师有关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纳入每月月评估和期末评估,校级公开课必须使用信息技术,事实证明,对进一步推动课程整合实验研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学校成立子课题组后,重点对实验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培训工作。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都把教师培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校都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实验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课件制作等培训。同时派出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技术培训,许多实验学校多次聘请专家到校讲课、做专题报告。
1、学校无条件保证主研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的各种培训,如“西部行”课题讲座,大型的课题组研讨活动等;
2、学校科研室组织主研教师定期学习,研究活动有内容记录
3、利用学校已有条件培养教师自制课件的能力;要求教师每期自制课件1—3件。
4、送培教师参加了区上,市上“专题型站建立培训”和“因特尔未来教师”的培训,以及各种研培活动。
5、组织教师新课标学习的同时,专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四、工作成绩
1、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近四年来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能力、课题的实验研究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实验教师都能自觉地运用现代教学模式,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配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一年来的实验研究,许多骨干教师都能独立地完成制定计划、有序实验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且水平较高。逐步有“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四年来的实验,更新了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即现代化教育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纳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
2、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近四年的实验,实验科目的教学成绩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先进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自由学习的时间去钻研新问题,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促进了特长生的发展,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4、科研教师的论文和课件,取得了各级各内的各种奖项。
五、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1、个别教师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
个别教师认为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制作课件,然后用课件去上课。他们的思想水准还仍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该实验课题的真正意图:体现计算机的工具性。课程整合的软件应该工具型、资料型的软件加平台,即通过应用现成的以平台为基础的教学工具软件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对该课题认识水平。
2、关于软件问题
自己开发软件有几个缺陷。开发这样的软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会花费老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大量时间开发的软件由于受到教师自己教学习惯、教学思想的限制,比较难以推广。这样势必造成重复开发的问题。
3、可以增大学生在课题实验中的参与度。
让部分学生参与制作课件,课件的目的就是呈现资源、呈现问题,将课堂教学由讲述为主变为以讨论为主。
4、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由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
现在学生家庭购买电脑的越来越多,多开发研制一些交互性较强的人机对话形式的课件,学校建立家校局域网,开设网上课堂,使学生在家里就可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推进器、发展的制高点,虽然课题的研究结束了,但是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已经形成的机制,创新的工作方法,加大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力度,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
51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65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1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