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拾十五”重点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阶段性总结会汇报材料
--县---中学课题组
我校“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是2002年底申报,2003年1月正式启动的,至今已走过了两年半的研究历程。在市教科院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回顾这两年多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现在向各位作汇报,汇报的题目是《“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主要从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创新教育的“落脚点”,谈谈怎样“链接”;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研究创新的效益里,说说如何“刷新”。
一、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肩负着民族创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而能否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而教师的这种精神、意识与能力又完全取决于学校管理层的教育理念是否创新。
自2002年底接题以来,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的共识,明确提出了“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阶梯、把课题研究作为培养教师队伍的机制、把课题研究作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手段、把课题研究中的创新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的研究口号。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一是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的的创新;二是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三是信念,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
1、学校办学理念的创新:力争提升一档品味
在思维上创新
学校能否与时俱进,办学理念很关键。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我们觉得过去的办学理念缺少特色,于是将办学理念创新为与教育方针紧密吻合的十六个字。即: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德、智、体浑然一体,构成办学主体行为。'德',要修;'智',要启;'体',要强,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鉴于此,我们于2002年底就把当时有着32年办学历史的长冲中学的办学理念作了大胆创新,集中为八个字:修德、启智、强体、成才。
在运行中创新。再好的办学理念不付诸实践不行,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办学理念?我们主要采用了'三合一'的办法来强化师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将八个大字的办学理念铸成两米见方的大红烤漆字,高耸在教学楼顶上,醒目、耀眼,师生无时不在关注它、谈论它、践行它。
二是'时时唱'——我们把办学理念写进了《民族兴旺我担当》的校歌。通过对两小节歌词的反复吟唱,强化师生的理念行为。如:毕升故里大道旁,青纱环绕碧罗帐--长冲中学我的向往,长冲中学我的希望--清晨的阳光,傍晚的灯光--莘莘学子书声琅--修德、启智、强体、成才--民族的兴旺,我担当!国家的富强,我担当!并把她作为初一新生进校必学歌曲,五四或十一、元旦歌咏的必唱歌曲,艺术人才选拔必测歌曲。可以说,在----中学近2000师生中,第一会唱的是国歌,第二会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周周讲'——我们规定国旗下讲话内容,无论哪个领导讲话,必须紧紧围绕办学理念的八个字来拓展,结合校本实际去生发,并收集整理编印成册,使办学理念的观念意识不仅物化为资料、更内化为行为。
此外,我们还在'校园之声'广播台开辟了'化理念为行动'的专栏,在《山茶花》文学社刊内设置办学理念实践专页。
总之,近两年,我校的办学理念不仅有形可见,有声可听,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内化,努力践行。
2、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彻底消除三个误解
一是科研创新“神秘论”。他们虽然向往上进,也崇尚创新,羡慕别人的成果,同时又觉得创新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徘徊在创新的门口。
二是创新“冒险论”,他们认为,科研创新是形式,有违常规,是“花拳秀腿”,“好看不好吃”,他们贪图安逸,墨守陈规,不会用心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上课,复习,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应考,更不会考虑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种人是抵制创新的。
三是常规与创新“冲突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不懂常规与教研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他们认为科研影响日常教学,创新破坏常规秩序,不可否认,科研创新需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创新必然要打破传统,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功”,创新会让教师从新的高度去审视常规,提高效益。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教师的误解,学校不断借助外力、挖掘内力,利用外派参观学习,利用周六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校长、副校长带头讲创新理论、教研组长、实验教师跟班谈认识,两年来,已举办讲座9期,54人为创新进行了讲析,外派学习63人次,印发创新学习资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误解。
3、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必须树立四种信念。
虽然好奇心是创新的首要成分,自信心也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少研究成果和经验表明,一个人将来创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阶段创造力发展的状况,而学生求学过程尤为关键的是四种与信念直接相关的内容。一是自信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会”;二是自爱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愿”;三是自觉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敢”。既要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智力创新能力,让他们获取成功的学习经验;更要从道德层面上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失败的痛苦,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把创新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创新。立项时的“实验”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会议上,改为了“实践”,这就意味着,初中创新教育应全方位,大面积地投入到实践之中,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践行创新,不让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落空,针对实践中的“实”字,我校课题组明确提出了“五不空”,一是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实践阵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实践的机制上不说空话;四是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五是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路。
1、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实践创新教育的时段,大至分为四个阶段
(1)开题起步阶段(2002.12~2003.7)
我们以学科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申报立项,当时确立了六个学科共8个子课题为创新研究项目,并确立了在六个班开展实验,还成立了科研处,确定双周六上午为创新教育学习研究固定时间,形成了系统的实验方案。
(2)实验运行阶段(2003.3~2023.7)
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校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
表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体现在人人都在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教研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
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推动着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
仅在__年下半年,我校就有韩芳、侯相荣、陈爱民三位教师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比,并全部荣获一等奖,居全区先进水平。此外,盛淑娟、刘潇、田燕、高林、鲁传红等老师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
我校创造教育小组成员韩芳、盛淑娟、徐万生、商和举、侯相荣、田燕六位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先锋”,刘兴芹、孙茂华、王芳等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学校全体教师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各具特色。
教师们常常为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每个教师的标新立异而击节叫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2、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知能合一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只要进入洪楼三小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
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
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
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
在__年下半年区质量抽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总评第一的佳绩。 总之,我校的课堂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探索是深入的,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
相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迎黄冈市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的
研究与实践阶段总结现场会
方 案
一、认识意义
为了迎接四月上中旬黄冈市在我县红山和本校举行的“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阶段总结交流现场会,这是企盼已久的东风、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这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关键时刻;这是一次在我校历史上接受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辐射最广大会议。我们要抢抓机遇,尽心尽力,它是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学校影响力的关键之战,更是检验学校凝聚力、测试教师战斗力的重要一环,这是一次既看表皮、又入骨髓的大检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切不可掉以轻心,痛失发展良机,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二、成立机构
1.成立迎“市会”领导小组
组 长:___
副组长:___
2.组建实施小组
① 材料组
组长:王万利
成员:舒克章、孙教育、余盛国、毕朝晖、许松华
②授课组
组长:胡建议
成员:夏运贵、程文斌、沈立新、虞荣欣、王 林、
汪 鹏、郑伦松、张长生
③宣传组
组长:岳伯成
成员:潘 峰、杨 李、岳 丽、郭飞轮、田耀文、
杨辛勤、郭 欣、郑伦天
④统筹组
组长:萧本初
成员:刘 斌、王富林
三、工作要求
1.材料(封面统一冠名“湖北十五教科规划重点课题”)。
①综合材料:
a、立项证书;
b、学校简介;
c、两次经验交流;
d、阶段总结(发言)。
②专项材料:
a、八个子课题计划方案,另加史、体音美两个(10个);
b、10个子课题阶段总结;
c、个案案例集(八个实验班班班有4个学生个案,每个学科教学案例不少于5次);
d、个体活动纪实(综合不少于8次,学科不少于10次);
e、实验班活动纪实(三年级9次,二年级6次,一年级3次);
f、教研组活动记实(不少于9次);
g、《山茶花》个性化作文专辑;
h、教师论文集(发表了的原件的复印件、评市级奖的打印件,其余的人各交“研究—实践—反思”论文供筛选);
i、会议秩序册(教者教案+日程)。
2.授课
①节数:语、数、外、体音美各2节,其它学科各1节,教研组本周五上报人选。
②内容:理科与时俱进,文科可自选(已讲未讲均可)。
③形式:两套马车(多媒体+常规)。
3.宣传
①节目编排5个:形式:教师一个,内容:创新一个。
②展览充实三块(1.8×1.2m)创新教育实践内容。
③广告栏开设(校魂、徽、歌、训、史、貌、友、花)。
④当天环境布置。
4.统筹
协调各组内容、规格、进度;
督办修整自行车棚;
督办各项内容到位。
政教处要借助活动严校风、正校纪,提升早操、课间操质量,促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日程安排
3月15-16日:出台方案、学习方案、明确任务;
3月18日:上报授课者名单;
3月21日:讨论各组实施方案;
3月22-27日:全员筹备,看第一轮课,展览内容审定,广告栏审定;
3月30日:材料审定;
3月31日:看第二轮课;
4月1日:节目审查、自行车棚整理到位;
4月4日:展览、广告栏到位;
4月8日:全部就序,整装待发。
初中创新教育总结交流现场会方案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一中创办于1904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一中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占地156亩,在校学生3200多人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近几年来,我校以“创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阿格加特长的学生”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作
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的新途径。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
一、抓管理,科技创新教育机制健全
我校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着手建立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投资数十万元组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藉以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更加重视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懈追求,开拓创新”成为我校创新教育的行动指南。20__年,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书记监督,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专抓,教务副主任具体管理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办公室,由各科、室骨干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成了一支坚强有力、涵盖面广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我校每期都制订了科技教育教学计划,对于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辅导方案、有总结报告。其次,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还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了解课堂教学中科技教育的渗透情况,并出台评价机制,把教师参加科技教育工作情况作为职称评聘的条件之一,作为优质课的评价指标之一,鼓励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正因为学校领导对创新教育有着清晰充分的认识,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营造出上下齐心、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创新氛围。
二、抓载体,科技创新教育内容丰富
1、组建兴趣小组。为了扩大科技教育面积,我校成立了五个课题小组:①研究性学习小组;②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小组;③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辅导小组;④学科竞赛辅导小组;⑤信息学竞技辅导小组。由这五个小组牵头,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校性科技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新苗子。学校在各年级、各班有意识地选拔“创新”苗子,以班为单位组织科技创新课题小组,定期集训,并在学生中征集科技创新“金点子”,每个学期,都有学生向学校创新办交送上百份“创新项目意向”稿,创新领导小组通过认真检索筛选后决定对有价值的项目进行重点辅导,以保障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防止创新项目的重复与盲目,这种做法,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3、发掘创新资源。建校百年以来,我校校友涌现出大批在科技战线上建功立业的专家学者,如已故知识分子楷模、全国劳模罗健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陈星旦,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曾苏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长期保持与老校友中的专家学者们的联系,不定期请他们回校进行专题讲座。近几年来,我们多次邀请陈星旦、曾苏民院士及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师大等高等院校知名教授来校举办不同题材的专业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我们还组织有关学生去省市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懂科学、有技术、会创造的新型人才。
三、抓成效,科技创新教育喜获丰收
1、积极开展科技主题教育活动
从20__年起,我校每年都要开展科技主题教育活动。如20__年,我校抓住“创建湖南省绿色学校”这一契机,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以“呼唤绿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科技辅导员的组织下,抓了三个环节。第一、认识绿色。我校组织了以“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科学报告,利用黑板板、手抄报、知识长廊等进行环保知识宣传。第二、走近绿色。组织同学去参观高科技无公害农业种植园,走访调查附近的工业园,并要求学生写出环保作文或调查报告。如高三钟浩同学,利用假日对湘乡市的环境情况作了大量的调查,撰写出了有份量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受到了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的批示,湘潭电视台、湘潭日报等媒体对他的事迹作了宣传报道。第三、营造绿色。我们要求各班学生进行班级绿色角建设活动,同学们人人动手,有的利用废旧材料种植植物;有的用植物克隆培养一组盆景;有的创造了环保作品。如我市有许多私人炼油膏厂,这些厂都采用在高温下提炼油膏,因而产生大量有毒烟雾气体,不仅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对工人身体产生严重影响,李毅鑫同学通过调查了解后,决定改变沥青油膏的生产工艺,在常温常压下生产出沥青油膏来。他决定把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废品放其中,来免炼沥油膏,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利用泡沫塑料塑料废品制备免炼沥青油膏的研究》参加了20__年全省科技创新比赛,一举夺魁,获得了省一等奖。
2、举办科技艺术节,展示科技活动成果
举办科学艺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素质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参与创新中寻求自我的突破和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自我发现、展示才华的舞台。
20__年11月,我校举办了第一届科学艺术节,共有263人次的作品参加了展出,作品内容有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意、小论文、工艺模型、天文气象观测、科技调查、植物栽培、环境检测、电脑制作、电脑程序设计等。在众多作品中,最突出的要数谭玮琛的《1—5热水灭火枪》这种新型的.消防器材,我校选送它参加了省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大赛,得到了许多学者专家的好评,入围一等奖,但该生在手工测试中失利,降为二等奖。赛后,他不气馁,利用课余时间向工人师傅学习技术。同年8月,他携带作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大会,他的作品荣获国际二等奖、纪念奖、小发明演示奖。
3、找准切入点,勇攀创新高峰
“能源危机”已向我们敲起了警钟,如何节约能源,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地球变温层能源的利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项有待开发的世界性的能源利用技术。利用农村深井恒温水与地表空气交换产生的变温气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是我校近年来关注“三农”、关注“能源”的一项新课题。
我校学生肖弋淞、胡雨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的作品《负压引流罩自然力降(升)温器的研究与实践》,参加省第26届科技创新大赛,力挫群雄,夺得一等奖。该发明的主要贡献是利用逆流原理,持续交换,充分利用和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同时又与当前提倡节约型社会相适应。
近四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共获国家一等奖1个,省一等奖8个,省二等奖26个,省三等奖42个;学生的创造发明、科学小论文在省级大赛中有3人获省一等奖,3人获省二等奖,在县市科技大赛中,有25人获湘乡市一等奖,8人获湘潭市一等奖。
现在,科技创新教育在我校已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创新迷,展出了众多的科技创新作品,散发出了诱人的芳香。我们坚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创新教育定将会成为我校继奥林匹克竞赛之后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
——湖北拾十五”重点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阶段性总结会汇报材料
--县---中学课题组
我校“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是2006年底申报,2006年1月正式启动的,至今已走过了两年半的研究历程。在市教科院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回顾这两年多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现在向各位作汇报,汇报的题目是《“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主要从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创新教育的“落脚点”,谈谈怎样“链接”;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研究创新的效益里,说说如何“刷新”。
一、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肩负着民族创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而能否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而教师的这种精神、意识与能力又完全取决于学校管理层的教育理念是否创新。
自2006年底接题以来,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的共识,明确提出了“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阶梯、把课题研究作为培养教师队伍的机制、把课题研究作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手段、把课题研究中的创新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的研究口号。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一是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的的创新;二是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三是信念,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
1、学校办学理念的创新:力争提升一档品味
在思维上创新
学校能否与时俱进,办学理念很关键。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我们觉得过去的办学理念缺少特色,于是将办学理念创新为与教育方针紧密吻合的十六个字。即: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德、智、体浑然一体,构成办学主体行为。'德',要修;'智',要启;'体',要强,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鉴于此,我们于2006年底就把当时有着32年办学历史的长冲中学的办学理念作了大胆创新,集中为八个字:修德、启智、强体、成才。
在运行中创新。再好的办学理念不付诸实践不行,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办学理念?我们主要采用了'三合一'的办法来强化师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将八个大字的办学理念铸成两米见方的大红烤漆字,高耸在教学楼顶上,醒目、耀眼,师生无时不在关注它、谈论它、践行它。
二是'时时唱'——我们把办学理念写进了《民族兴旺我担当》的校歌。通过对两小节歌词的反复吟唱,强化师生的理念行为。如:毕升故里大道旁,青纱环绕碧罗帐--长冲中学我的向往,长冲中学我的希望--清晨的阳光,傍晚的灯光--莘莘学子书声琅--修德、启智、强体、成才--民族的兴旺,我担当!国家的富强,我担当!并把她作为初一新生进校必学歌曲,五四或
十
一、元旦歌咏的必唱歌曲,艺术人才选拔必测歌曲。可以说,在----中学近2000师生中,第一会唱的是国歌,第二会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周周讲'——我们规定国旗下讲话内容,无论哪个领导讲话,必须紧紧围绕办学理念的八个字来拓展,结合校本实际去生发,并收集整理编印成册,使办学理念的观念意识不仅物化为资料、更内化为行为。
此外,我们还在'校园之声'广播台开辟了'化理念为行动'的专栏,在《山茶花》文学社刊内设置办学理念实践专页。
总之,近两年,我校的办学理念不仅有形可见,有声可听,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内化,努力践行。
2、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彻底消除三个误解
一是科研创新“神秘论”。他们虽然向往上进,也崇尚创新,羡慕别人的成果,同时又觉得创新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徘徊在创新的门口。
二是创新“冒险论”,他们认为,科研创新是形式,有违常规,是“花拳秀腿”,“好看
不好吃”,他们贪图安逸,墨守陈规,不会用心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上课,复习,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应考,更不会考虑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种人是抵制创新的。
三是常规与创新“冲突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不懂常规与教研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他们认为科研影响日常教学,创新破坏常规秩序,不可否认,科研创新需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创新必然要打破传统,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功”,创新会让教师从新的高度去审视常规,提高效益。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教师的误解,学校不断借助外力、挖掘内力,利用外派参观学习,利用周六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校长、副校长带头讲创新理论、教研组长、实验教师跟班谈认识,两年来,已举办讲座9期,54人为创新进行了讲析,外派学习63人次,印发创新学习资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误解。
3、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必须树立四种信念。
虽然好奇心是创新的首要成分,自信心也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少研究成果和经验表明,一个人将来创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阶段创造力发展的状况,而学生求学过程尤为关键的是四种与信念直接相关的内容。一是自信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会”;二是自爱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愿”;三是自觉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敢”。既要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智力创新能力,让他们获取成功的学习经验;更要从道德层面上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失败的痛苦,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把创新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创新。立项时的“实验”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会议上,改为了“实践”,这就意味着,初中创新教育应全方位,大面积地投入到实践之中,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践行创新,不让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落空,针对实践中的“实”字,我校课题组明确提出了“五不空”,一是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实践阵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实践的机制上不说空话;四是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五是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路。
1、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实践创新教育的时段,大至分为四个阶段
(1)开题起步阶段(2006.12~2006.7)
我们以学科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申报立项,当时确立了六个学科共8个子课题为创新研究项目,并确立了在六个班开展实验,还成立了科研处,确定双周六上午为创新教育学习研究固定时间,形成了系统的实验方案。
(2)实验运行阶段(2006.3~2007.7)
根据学科与课型的不同,不断地实践,反复地探索,创新了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作文指导:启发——激趣——引导——动笔——互评,精读课文教学的“导——悟——创——评”;数学课思维为主线的“准备——发现——探究——质疑——应用——延伸”;物理课的八步教学模式:设疑——操作——观察——小结——质疑——讨论——解疑——归纳;化学课的问(激活思维)——动(多维互动)——探(探索求知)——导(归纳引导)——创(应用迁移);音乐课的兴趣感知——模仿感悟——参与体验——创新展现等。课题实验涵盖了大多数学科,涉及到绝大多数教师。
(3)全面实践阶段(2007.9~2006.7)
是全面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实践阶段。即在全体教师中推广模式,通过讲、说创新研讨课,写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论文,召开学科创新说课听课研讨会,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不断调整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全面摸索新的创新策略。
(4)攻坚结题阶段(2006.8~12),随着实践的深入,借助研讨会召开,利用省级新课题立项,我们发现学科创新中的国家级课程、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及活动性课程、展示型课程、研究性课程之间是有共性的,相对学科型课程内容而言,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束缚,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这三类课程均以活动贯穿始终,并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尝试过程,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大这三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带动学科课的研究,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随着创新课题深入开展,开放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给了“自主、合作、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到结题时,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获知过程的开放性,教师评价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开放性,会成为创新性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
我校实践创新教育的
空间可谓面面俱到:
一是科科有课题。语文有“作文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生活源泉与个性化发展。”数学有“探究式学习研究与实验”、“课堂教学中求异思维研究”、“英语课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物理合作学习研究”、“政治实践途径研究”、“音乐地方特色研究”、“美术乡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班班有研究。开题之初,我们只确定在三个年级共六个班中开展实验;实验运行阶段,就扩大到八个班;到今年初,已发展到全校24个班。
三是人人都实践。创新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我校107个任课教师都参与其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子课题,个个都有整套的方案计划、实践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反思,呈现在与会者面前虽然难免有些粗糙、简单,但仍能反映出我校实践创新教育教学的整体状况。
2、在实践的主阵地上不放空炮。
勿庸置疑,创新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让创新实践在主阵地上放空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三条: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
如文科教师巧用“三境”培养创新: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交流情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思维。
又如理科教师培养创新学生的“三性”:有的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有的采用“一题简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有的采用“一题优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2)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
主要是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三类创新性思维:
如理科主要采用“大脑激荡法”、“反问法”、“分散法”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文科主要采用“图像法”、“变换法”、“情境法”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综合学科主要采用“设想法”“追踪法”“类比法”训练直觉思维。
(3)以个性化发展为重心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如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作文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理科实验个性化,信息技术个性化,综合实践个性化,体音美特长个性化训练等都收到了较好效果。
3、在实践机制上不说空话
(1)增设保障机制。首先是组织保障。自2006年春季起,学校增设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落实一名副校长专门分管;其次是时间保障。常规教学本来就时间紧,要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必须合理安排时间,为此,我们将周六定为课题研究时间,平时每周一次,忙时间周一次,要么“充电”:集中学业务,举办专题讲座;要么“放电”:说课、评课、写论文、搞制作。三是资金保障。除了围绕科研课题增设文本论文、报告,电子课件、演示等奖励项目外,还对周六参加专业学习的给予补助。
(2)完善管理机制。学校过去对课题研究停留在表面说教状态,没有从管理上真正落实,自申请立项创新教育后,我们充实了对教师综合考核的指标,增设了课题研究项目,分配了过程量化分数。
(3)调整评价机制。一是对教师的评价:由刚性变成弹性,课题内容由缺失到充实,由只以考试成绩定论到既有定论又有评论,即每学期在学生中进行一次教师教育教学综合情况调查,反馈情况分析评价;二是对程序的评价:由轻过程重结果到过程与结果和谐统一,分值上统筹兼顾;三是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只重视显性到显性隐性结合,既重视直观显性的考试成绩,又重视隐性的品德行为的成长过程,设成长记录袋,填综合素质卡,上文明进步榜,如胡自琴,吴又红等一批教师长期重视学生隐性评价,一月一次红榜表彰,形成了班风好,学风纯的班务特色。
4、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
(1)外派学习时不放过每一次机遇。近两年,我们先后派出86人次赴北京、武汉、黄冈、武穴、罗田、孝感、黄梅、蕲春观摩学习,参加研讨会。
(2)内部培训时不遗漏每一个环节。从讲课、说课、评课到撰写论文、举办讲座,环环相扣。
(3)巧借东风时不吝惜每一回投入。创市级示范时,添置了多媒体;申报立项后,购置了摄像机;最近又全部上了网。另外还从北京邮购教学光盘,到省教所购置创新专业书,每年为阅览室订图书近万元。
(4)说课评时不停留在恭维奉承状态。
(5)教学反思时不固步自封在经验成绩里。
5、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路。
&n
bsp;无论是学校层面、实验班级还是参与实践的每一位教师,自开展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来,一路上不断地从认识——实践到再认识——再实践,内化创新认识,外化创新方法,物化创新成果。沿途拾起一串串“创新”果实:方案、报告、论文、案例、记录、反思、总结、证书。
三、把创新教育的“落脚点”放在研究创新的效益里。
科研创新教育研究给我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学校声誉不断提升,学校影响不断扩大,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培养,会学习,会探究,会创造,会展现自我的优秀学生在不断涌现。
1、学校创新氛围越来越浓。
近几年来学校理念创新,育人环境创新,教师教法创新,学生学法创新,可谓与时俱进。
2、学校影响越来越大。
2006年初立项实验以来,学校步入快速良性发展轨道,2006年底学校步入黄冈市第23所、英山第一所农村示范初中行列。去年底,学校还被评为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技术装备同时还获得黄冈市人事局、教育局颁发的先进单位。
图片新闻、《推管理经验,展示范风采》的办学事迹多次上了《黄冈报》、《鄂东晚报》。
3、学校科研成果越来越多。
两次参加全市创新教育阶段总结会并作发言,三月又申报并立项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去年四月接受市教科院专家视导时推出一批阶段资料与成果,获良好评价。去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初中教学检查中,获得三项先进单位:一是综合的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学科竞赛先进单位;三是教研教改先进单位,
4、教师整体素质越来越高。
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观念的创新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带来了水平的提高。校长获全省优秀教师和全县“十佳校长”称号,20多名教师获省市级骨干教师称号,1人获得全省综合实践先进个人,3人夺得黄冈说课一等奖,教师的论文在刊物发表和评奖的3,优质课、课件获市以上级奖的22节、件。
5、学生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在新的大环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教学氛围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潜能得到释放,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天性也得到自由发展。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6人次,省级奖54人次,去年全市优秀艺术人才比赛,我校获奖占全县三分之一,学生彭湃等多篇作文发表在《中学生优秀作文逊上,尤其是在最近的第十四届茶叶节《茶乡放歌》全市征文中,一
(8)学生王爽夺得初中组唯一一等奖(奖金500元),学生屡屡在全县运动会、艺术节、演讲赛等多项活动中获奖。
几点困惑
困惑之一:创新课题研究与实践在农村初中受到一定的局限,它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作为后盾支撑,由于财力上的困难,难免受到限制。
困惑之二: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和中考压力对“创新”课题实践势必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合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作较深层次的研究。
困惑之三:由于目前正处于学生高峰期,班额过大,也是制约开展课题全方位研究的一大因素,因而如何加强教师的调控能力也是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创新决定未来”。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时代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禁锢,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注人生机和活力,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创新。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指导和兄弟学校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创新教育必将开出灿烂之花。
附:
1、课题主要承担人:詹宇意王万利胡建议萧本初岳伯成舒克章潘峰孙教育余盛国刘斌杨李程文斌沈立新余荣新姜文惠王林汪鹏夏运贵郑伦松张长生毕朝晖许松华张泉王富林胡自琴方超吴又红黄伟张梅香姜文惠陈世平
2、参考文献:叶瑞祥等主编《创新学习能力论》
周庆林著《课题研究》
董奇译编《有效的学生评价》
李祖超、刘青春等主编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选集》(2006.03)
执笔:520_bc
二oo五年五月
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校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体现在人人都在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教研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推动着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仅在2000年下半年,我校就有韩芳、侯相荣、陈爱民三位教师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比,并全部荣获一等奖,居全区先进水平。此外,盛淑娟、刘潇、田燕、高林、鲁传红等老师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我校创造教育小组成员韩芳、盛淑娟、徐万生、商和举、侯相荣、田燕六位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先锋”,刘兴芹、孙茂华、王芳等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学校全体教师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教师们常常为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每个教师的标新立异而击节叫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2、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知能合一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只要进入洪楼三小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在2000年下半年区质量抽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总评第一的佳绩。 总之,我校的课堂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探索是深入的,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相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总结
学校科技思维创新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近几年来,我校以“创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阿格加特长的学生”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作
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的新途径。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
一、抓管理,科技创新教育机制健全
我校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着手建立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投资数十万元组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藉以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更加重视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懈追求,开拓创新”成为我校创新教育的行动指南。20__年,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书记监督,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专抓,教务副主任具体管理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办公室,由各科、室骨干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成了一支坚强有力、涵盖面广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我校每期都制订了科技教育教学计划,对于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辅导方案、有总结报告。其次,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还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了解课堂教学中科技教育的渗透情况,并出台评价机制,把教师参加科技教育工作情况作为职称评聘的条件之一,作为优质课的评价指标之一,鼓励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正因为学校领导对创新教育有着清晰充分的认识,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营造出上下齐心、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创新氛围。
二、抓载体,科技创新教育内容丰富
1、组建兴趣小组。为了扩大科技教育面积,我校成立了五个课题小组:①研究性学习小组;②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小组;③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辅导小组;④学科竞赛辅导小组;⑤信息学竞技辅导小组。由这五个小组牵头,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校性科技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新苗子。学校在各年级、各班有意识地选拔“创新”苗子,以班为单位组织科技创新课题小组,定期集训,并在学生中征集科技创新“金点子”,每个学期,都有学生向学校创新办交送上百份“创新项目意向”稿,创新领导小组通过认真检索筛选后决定对有价值的项目进行重点辅导,以保障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防止创新项目的重复与盲目,这种做法,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3、发掘创新资源。建校百年以来,我校校友涌现出大批在科技战线上建功立业的专家学者,如已故知识分子楷模、全国劳模罗健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陈星旦,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曾苏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长期保持与老校友中的专家学者们的联系,不定期请他们回校进行专题讲座。近几年来,我们多次邀请陈星旦、曾苏民院士及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师大等高等院校知名教授来校举办不同题材的专业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我们还组织有关学生去省市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懂科学、有技术、会创造的新型人才。
三、抓成效,科技创新教育喜获丰收
1、积极开展科技主题教育活动
从20__年起,我校每年都要开展科技主题教育活动。如20__年,我校抓住“创建湖南省绿色学校”这一契机,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以“呼唤绿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科技辅导员的组织下,抓了三个环节。第一、认识绿色。我校组织了以“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科学报告,利用黑板板、手抄报、知识长廊等进行环保知识宣传。第二、走近绿色。组织同学去参观高科技无公害农业种植园,走访调查附近的工业园,并要求学生写出环保作文或调查报告。如高三钟浩同学,利用假日对湘乡市的环境情况作了大量的调查,撰写出了有份量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受到了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的批示,湘潭电视台、湘潭日报等媒体对他的事迹作了宣传报道。第三、营造绿色。我们要求各班学生进行班级绿色角建设活动,同学们人人动手,有的利用废旧材料种植植物;有的用植物克隆培养一组盆景;有的创造了环保作品。如我市有许多私人炼油膏厂,这些厂都采用在高温下提炼油膏,因而产生大量有毒烟雾气体,不仅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对工人身体产生严重影响,李毅鑫同学通过调查了解后,决定改变沥青油膏的生产工艺,在常温常压下生产出沥青油膏来。他决定把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废品放其中,来免炼沥油膏,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利用泡沫塑料塑料废品制备免炼沥青油膏的研究》参加了20__年全省科技创新比赛,一举夺魁,获得了省一等奖。
2、举办科技艺术节,展示科技活动成果
举办科学艺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参与创新中寻求自我的突破和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自我发现、展示才华的舞台。
20__年11月,我校举办了第一届科学艺术节,共有263人次的作品参加了展出,作品内容有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意、小论文、工艺模型、天文气象观测、科技调查、植物栽培、环境检测、电脑制作、电脑程序设计等。在众多作品中,最突出的要数谭玮琛的《1—5热水灭火枪》这种新型的消防器材,我校选送它参加了省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大赛,得到了许多学者专家的好评,入围一等奖,但该生在手工测试中失利,降为二等奖。赛后,他不气馁,利用课余时间向工人师傅学习技术。同年8月,他携带作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大会,他的作品荣获国际二等奖、纪念奖、小发明演示奖。
3、找准切入点,勇攀创新高峰
“能源危机”已向我们敲起了警钟,如何节约能源,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地球变温层能源的利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项有待开发的世界性的能源利用技术。利用农村深井恒温水与地表空气交换产生的变温气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是我校近年来关注“三农”、关注“能源”的一项新课题。
创新教育形式 润育开放学子---学期总结
以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养为核心,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改革细化落实常规管理,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入,注重大教育观的饯行,努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探寻高位发展的新策略,建设示范一方、引领教育发展方向的品牌学校。
基于学校实际,在对办学理念深入解读下,在对学校办学定位的实践探索中,结合活动契机,逐渐明晰核心价值所在:正是_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显现,才促进了学校的高位发展。
【工作亮点回顾】
1、创新运动会形式:依托“大课间活动展示”、“开幕式表演”等形式,运动会“全员参与制”.
2、结合当前安全形势,落实上级要求,积极采取安全措施.
3、扎实开展“一月一事”活动,使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4、在家委会的协助下,毕业典礼隆重顺利召开,为学生的学习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具体工作】
一、坚持不懈,着力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德育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优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全体班主任”的扁平式一条线的培训管理机制。
1、 “青蓝工程”—班主任帮带活动,为培养一批有方法、有智慧的骨干班主任提供发展平台。
2、完善“一月一次”班主任会议。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德育工作新问题,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子,不求营造声势,只求辟得新径。培训有主题,有交流,有思考,生发对优秀班主任的钦佩之情,同时一批优秀的青年班主任脱颖而出。
二、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深入研究,师生共长。
(一)关于班级德育课题研究
德育课题研究根据学生特点、老师特点,确定德育课题题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特点,从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义 礼 智 信 忠 孝 悌 节 恕 勇 让”12个关键字中甄选出义、孝、礼、信、智、节分别作为年级班级德育课题的研究核心,提升了德育课题研究道德内涵。
(二)关于实践课程与体验课程
实践课程和体验课程在研究中发展,在研究中增进交流。感恩体验、“端午情怀”、募捐善款……学生在活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能力。
(三)关于选修课程与社团课程
选修---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特长,发放调查问卷,请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程。
社团--- “社团理事改选 ”活动中尽展才华。
三、细抓常规工作。
(一)强化常规工作
1、抓好安全工作:
发动学生在校园里寻找安全隐患,并利用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向全校做以汇报。
每周升旗仪式教给学生一项安全自救知识。
向家长发放 “安全教育建议书”。
“快乐六一,安全自救”手抄报比赛。
创新运动会形式:实行“全员参与制”,开幕式表演;
特色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特色化,制定《国旗下讲话安排表》,年级承办,以优秀的年级、班级、党员、团员教师和优秀队员为主要演讲者,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活动为主题,紧扣时代主旋律,有教育意义的,引发队员思考的事例,撰写成“升旗仪式讲话稿”,通过声情并茂、富有感召力的演讲和特色节目表演,心灵在震撼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毕业典礼隆重而圆满:身穿毕业服的毕业生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精彩的人生又将翻开新的一页。这是课程文化的重要章节,毕业典礼作为仪式教育的课程内容,以学校文化底蕴为助剂,升华每个毕业生对母校、师长、同学的情感,为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在亲身体验相聚分离的情感波折中,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懂得报答。
六一大义卖凸显亮点:利用六一儿童节为契机,开展“六月书香”爱心图书大义卖活动,既让同学们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六一节,又让同学们阅读书籍,增加知识,奉献了一份爱心。展位设计,无限创意和新颖设计,成立“教师爱心图书角”每本书里有一张“爱心读书卡”,写满义卖同学的读书感悟和寄语与买方朋友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学生们在购买后互相传递读书的快乐与收获,使读书活动更具实效性。
“一月一事”的主题教育月活动
有主题,有项目,有活动,针对性强,实效性大,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学校德育的亮点。3月,感恩月; 4月,礼仪月;5月,自主月;6月,理想月。
改革家长会形式,促家校和谐
年级特色家长会,班主任精心准备,学生展示
尽职尽责,以爱育爱,以情润情,用强烈的责任和丰盈的智慧启迪着学生的成长。相信在新的一年里谱写一首更美的篇章。
回首以往,在满载收获的同时也在反思,如何使今后的工作丰富、有效。我想在以下工作方面应继续做实、做新。
一、班主任建设----培养研究型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更具艺术,内涵型班主任在悄然无声中润育生命。班主任工作艺术,教育个案集、德育小论文集。
二、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促良好习惯。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民族文化、历史名人、革命传统等教育,“以节载道”推进仪式化教育。充分挖掘校友和社会资源,举办“理想、人生、自强、奋斗”榜样示范等系列活动,培养具有大境界、大视野、大胸怀、大志向的新型学子。
三、 网络德育---发挥网络德育的优势
办好班级网页、班主任博客,进一步探索网上德育即时高效的功能,让校园网持续发展在家校互动中更富有生命力。
研究与实践阶段总结现场会
方 案
一、认识意义
为了迎接四月上中旬黄冈市在我县红山和本校举行的`“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阶段总结交流现场会,这是企盼已久的东风、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这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关键时刻;这是一次在我校历史上接受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辐射最广大会议。我们要抢抓机遇,尽心尽力,它是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学校影响力的关键之战,更是检验学校凝聚力、测试教师战斗力的重要一环,这是一次既看表皮、又入骨髓的大检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切不可掉以轻心,痛失发展良机,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二、成立机构
1.成立迎“市会”领导小组
组 长:___
副组长:___
2.组建实施小组
① 材料组
组长:王万利
成员:舒克章、孙教育、余盛国、毕朝晖、许松华
②授课组
组长:胡建议
成员:夏运贵、程文斌、沈立新、虞荣欣、王 林、
汪 鹏、郑伦松、张长生
③宣传组
组长:岳伯成
成员:潘 峰、杨 李、岳 丽、郭飞轮、田耀文、
杨辛勤、郭 欣、郑伦天
④统筹组
组长:萧本初
成员:刘 斌、王富林
三、工作要求
1.材料(封面统一冠名“湖北十五教科规划重点课题”)。
①综合材料:
a、立项证书;
b、学校简介;
c、两次经验交流;
d、阶段总结(发言)。
②专项材料:
a、八个子课题计划方案,另加史、体音美两个(10个);
b、10个子课题阶段总结;
c、个案案例集(八个实验班班班有4个学生个案,每个学科教学案例不少于5次);
d、个体活动纪实(综合不少于8次,学科不少于10次);
e、实验班活动纪实(三年级9次,二年级6次,一年级3次);
f、教研组活动记实(不少于9次);
g、《山茶花》个性化作文专辑;
h、教师论文集(发表了的原件的复印件、评市级奖的打印件,其余的人各交“研究—实践—反思”论文供筛选);
i、会议秩序册(教者教案+日程)。
2.授课
①节数:语、数、外、体音美各2节,其它学科各1节,教研组本周五上报人选。
②内容:理科与时俱进,文科可自选(已讲未讲均可)。
③形式:两套马车(多媒体+常规)。
3.宣传
①节目编排5个:形式:教师一个,内容:创新一个。
②展览充实三块(1.8×1.2m)创新教育实践内容。
③广告栏开设(校魂、徽、歌、训、史、貌、友、花)。
④当天环境布置。
4.统筹
协调各组内容、规格、进度;
督办修整自行车棚;
督办各项内容到位。
政教处要借助活动严校风、正校纪,提升早操、课间操质量,促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日程安排
3月15-16日:出台方案、学习方案、明确任务;
3月18日:上报授课者名单;
3月21日:讨论各组实施方案;
3月22-27日:全员筹备,看第一轮课,展览内容审定,广告栏审定;
3月30日:材料审定;
3月31日:看第二轮课;
4月1日:节目审查、自行车棚整理到位;
4月4日:展览、广告栏到位;
4月8日:全部就序,整装待发。
初中创新教育总结交流现场会方案一文由www.koomao.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技创新教育总结1
一、抓管理,科技创新教育机制健全
我校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着手建立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投资数十万元组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藉以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更加重视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懈追求,开拓创新”成为我校创新教育的行动指南。20__年,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书记监督,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专抓,教务副主任具体管理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办公室,由各科、室骨干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成了一支坚强有力、涵盖面广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我校每期都制订了科技教育教学计划,对于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辅导方案、有总结报告。其次,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还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了解课堂教学中科技教育的渗透情况,并出台评价机制,把教师参加科技教育工作情况作为职称评聘的条件之一,作为优质课的评价指标之一,鼓励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正因为学校领导对创新教育有着清晰充分的认识,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营造出上下齐心、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创新氛围。
二、抓载体,科技创新教育内容丰富
1、组建兴趣小组。为了扩大科技教育面积,我校成立了五个课题小组:
①研究性学习小组;
②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小组;
③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辅导小组;
④学科竞赛辅导小组;
⑤信息学竞技辅导小组。由这五个小组牵头,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校性科技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新苗子。
学校在各年级、各班有意识地选拔“创新”苗子,以班为单位组织科技创新课题小组,定期集训,并在学生中征集科技创新“金点子”,每个学期,都有学生向学校创新办交送上百份“创新项目意向”稿,创新领导小组通过认真检索筛选后决定对有价值的项目进行重点辅导,以保障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防止创新项目的重复与盲目,这种做法,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3、发掘创新资源。
建校百年以来,我校校友涌现出大批在科技战线上建功立业的专家学者,如已故知识分子楷模、全国劳模罗健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陈星旦,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曾苏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长期保持与老校友中的专家学者们的联系,不定期请他们回校进行专题讲座。近几年来,我们多次邀请陈星旦、曾苏民院士及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师大等高等院校知名教授来校举办不同题材的专业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我们还组织有关学生去省市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懂科学、有技术、会创造的新型人才。
三、抓成效,科技创新教育喜获丰收
1、积极开展科技主题教育活动
从20__年起,我校每年都要开展科技主题教育活动。如20__年,我校抓住“创建湖南省绿色学校”这一契机,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以“呼唤绿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科技辅导员的组织下,抓了三个环节。第一、认识绿色。我校组织了以“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科学报告,利用黑板板、手抄报、知识长廊等进行环保知识宣传。第二、走近绿色。组织同学去参观高科技无公害农业种植园,走访调查附近的工业园,并要求学生写出环保作文或调查报告。如高三钟浩同学,利用假日对湘乡市的环境情况作了大量的`调查,撰写出了有份量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受到了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的批示,湘潭电视台、湘潭日报等媒体对他的事迹作了宣传报道。第三、营造绿色。我们要求各班学生进行班级绿色角建设活动,同学们人人动手,有的利用废旧材料种植植物;有的用植物克隆培养一组盆景;有的创造了环保作品。如我市有许多私人炼油膏厂,这些厂都采用在高温下提炼油膏,因而产生大量有毒烟雾气体,不仅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对工人身体产生严重影响,李毅鑫同学通过调查了解后,决定改变沥青油膏的生产工艺,在常温常压下生产出沥青油膏来。他决定把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废品放其中,来免炼沥油膏,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利用泡沫塑料塑料废品制备免炼沥青油膏的研究》参加了20__年全省科技创新比赛,一举夺魁,获得了省一等奖。
2、举办科技艺术节,展示科技活动成果
举办科学艺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参与创新中寻求自我的突破和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自我发现、展示才华的舞台。
20__年11月,我校举办了第一届科学艺术节,共有263人次的作品参加了展出,作品内容有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意、小论文、工艺模型、天文气象观测、科技调查、植物栽培、环境检测、电脑制作、电脑程序设计等。在众多作品中,最突出的要数谭玮琛的《1―5热水灭火枪》这种新型的消防器材,我校选送它参加了省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大赛,得到了许多学者专家的好评,入围一等奖,但该生在手工测试中失利,降为二等奖。赛后,他不气馁,利用课余时间向工人师傅学习技术。同年8月,他携带作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大会,他的作品荣获国际二等奖、纪念奖、小发明演示奖。
3、找准切入点,勇攀创新高峰
“能源危机”已向我们敲起了警钟,如何节约能源,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地球变温层能源的利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项有待开发的世界性的能源利用技术。利用农村深井恒温水与地表空气交换产生的变温气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是我校近年来关注“三农”、关注“能源”的一项新课题。
我校学生肖弋淞、胡雨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的作品《负压引流罩自然力降(升)温器的研究与实践》,参加省第26届科技创新大赛,力挫群雄,夺得一等奖。该发明的主要贡献是利用逆流原理,持续交换,充分利用和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同时又与当前提倡节约型社会相适应。
近四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共获国家一等奖1个,省一等奖8个,省二等奖26个,省三等奖42个;学生的创造发明、科学小论文在省级大赛中有3人获省一等奖,3人获省二等奖,在县市科技大赛中,有25人获湘乡市一等奖,8人获湘潭市一等奖。
现在,科技创新教育在我校已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创新迷,展出了众多的科技创新作品,散发出了诱人的芳香。我们坚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创新教育定将会成为我校继奥林匹克竞赛之后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科技创新教育总结2
20__年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并在学校中开展了科幻画,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实践活动的竞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播种科学精神,探索科学奥秘”,这是我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主题。校园建设围绕科技创新特色这一主题,精心构思,充分发挥其育人的整合功能。突出科学氛围。学校以教科研为根本,并积极构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立体框架,在环境建设中体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拓展。
我校重视师资培训,具有一支良好的科技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组织创造发明等的辅导员培训以及专业知识研修的同时,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成为校科技创新教育兼职辅导员,重视学科渗透要求各科教师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技创新教育因素,把科技创新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之中,特别重视上好科学课、科技创新课、美术课,使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科技创新知识的主阵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实践,感受科学的乐趣,经历探索的艰辛,体验创造的成功。在科学教学中重点抓好两个项目。一是进行科学小组实验。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进行实验,以此为龙头,促使学生在观察、培育的基础上产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愿望。二是将科幻画的创新意识加强。训练中做到有计划、有新意、有特色,并朝着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20__年的12月上旬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车模竞赛。更是激起了学生的科技兴趣,参加科技小组的人也更加多了起来。
科技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我校将科技创新教育与平常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同科学实验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的科技活动周,使学校的特色更加鲜明,依托综合实践活动。紧紧把握教改脉搏,在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同学校科技创新特色紧密结合。科技创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自社会生活、自然世界,任课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组织学生考察、实验、探索、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科技学习兴趣。
在本年度,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是成功的,收获是可喜的。并会在来年作出更大的努力。同时纠正已经出现的和存在的问题。争取更大的进步!
89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65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1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