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实习总结
栏目

实习记者总结(六篇)

发布时间:2023-04-18 热度:51

实习记者总结

【第1篇 寒假实习记者总结

实习生活结束了,这二十多天来,我亲身体会社会的记录者是如何工作的,震撼的不少,汗颜的也不少.

责任篇

说到责任,我个人认为这是社会记录者最应该坚守的,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弱势群体负责,对相信媒体的人负责,对自己良心的负责.在当今社会,人们都习惯'有事情找媒体',他们认为,媒体是站在他们那边的,记得有次采访,带我的记者临时有事,所以我独自去采访,采访的事件是水箱漏水给居民造成的麻烦.今年兰州的冬季特别冷,所以供水管道很容易就被冻爆,那个出事的水箱每年都会漏水,今年呢,连续的低温天气,水箱漏出的水很快就在居民楼里冻了层冰,水是从高处流下,并且水量又大,很快就在电线杆与出水口之间形成冰柱,看上去很是恐怖,给记者提供线索的苏先生说,这栋居民楼年年都这样,而且多次反映,由于此楼有三家单位的居民住,所以总是你推我,我推你,.他们看见记者来了,纷纷反映情况,其间有一句话让我是有感动,又伤心,”这个姑娘对我们这么关心的,唉,我们这里从来就没有人管过!”

回报社后,我把今天的事情写成了稿子,老师说我写的不错,我自然很高兴,可是第二天见报时,却发现在文章末多了句话'目前,该居民楼业主已成立了业主自管委员会.”可是在我的新闻稿里面明明没有那句话,我当时问老师:“他们明明说没有人管,为什么要添加一句呢?”老师说,“他们是没有说,可是我们这么一说,不正好是提醒他们了吗?”稿子中,责任单位的名字也给忽略了,我知道我们的职责是说实话,如实报道,可是见报的东西却和事实不一样,重要的新闻点也给忽略,我迷惑了,我们所坚守的真实性与媒体的良心到底去哪里了?

第二件事情对我的触动更大。1月底,我和老师采访一个装修纠纷事件,事件的大概是这样的:一名装修工人在给兰州军区一司令家安装门的时候,不小心把手腕的肌腱给弄断了,工人和门业公司签了合同,所以司令说,他们家没有任何的责任,而门业公司认为,装修工干的是额外工作,他们多少都应该承担些责任,于是,我们便去司令家采访,在路上,老师说报社的领导已经说了报道要站在司令家那一边,到司令家后,四层楼的小别墅让我们震撼了一下,他说,现场的残留物显然证明了工人的受伤和他们家一点关系都没有,司令的有句话让我震动很大,”和我们家又没有责任,死了活了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不明白一个将军级别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是否经过大脑的思考,现场的残骸在我们非专业的人看来,并不能证明什么,工人的受伤部位和现场的证据,必须有专业的人员鉴定了才能下结论,据老师说,由于司令对装修工的受伤采取了一贯逃避的态度,伤者家属多次找到他,于是司令通过关系,给伤者家乡的公安局打电话,令其家属无法到达兰州。电视台的记者也去了现场,是老师叫来的,现场的情形俨然成了一场针对伤者家属和装修公司的示威战。第二天事情见报后,果然不出我所料。先不说到底应该谁来负责,作为一个将军级别的军队高官,怎么说都应该去医院看望伤者,再者呢,作为报社,在事实没有水落石出之前,是否应该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呢?

我不知道我以后该怎么从事这份职业,但是我确信的是,我的报道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

良知不能泯灭,否则他就变成了行尸走肉,哪怕他是将军或者统帅。(括号内文字为刘海明所加。下同。)

劳累篇

干记者很累。在我们第一节专业课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了一瓢冷水,“记者累,记者苦,记者年岁不过五”,当时以为这些话都是吓我们的,可是这次工作实习,着实让我体验了一番,早上八点,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办公室里空无一人,老师说到了晚上才有人呢,天气寒冷,零下二十多度,手和脚早都没有了知觉,下午另一个区域有个突发事件,自来水管突然爆裂,上百户居民停止供水,交通拥堵3个小时,由于路途较远,当我们赶到现场的时候,坏损水管差不多修好了,摄影记者比我们晚了十五分钟,晚上7点钟,我们回报社写稿,这个时候,所有的记者都出现了,由于有多篇稿件要处理,我在报社一直呆到了晚上九点半,老师说,你走吧,太晚都很难坐到车了,等了一个小时,车还是没有来,不得以,我只有花钱打车了,回家后,顾不得吃饭,我就睡觉了,第二天,我们的稿件居然没有见报,真糟糕,在看看,晨报和晚报,整整一个版面,大篇幅的照片,将现场境况呈现给读者,没办法,一下午的辛苦就白费了,老师说,这种漏报要扣工资的,没办法,认了!

晚上在报社一个老记给我说了件事情,更是让我吓了一跳,有次他午夜去医院采访,一楼和二楼都黑着灯,到了三楼,终于有间房亮了灯,推开门一看,结果躺着一刚死去的人,从那以后,任何场面他都不害怕了。还有一次,凌晨3点一场火灾发生,他和晚报记者去采访,由于要拍到现场的全景,他们爬到了一民房顶,晚报的记者脚一滑,摔到地上,老记下去将他送到了医院,结果膝盖粉碎性骨折,头部受伤。

这就是我所听到的,看到的,以及体验到的记者生活,虽然还不是记者的一分子,但是这群人却让我肃然起敬,他们记录着社会,也记录着自己。

限制篇

任何媒体都有一定的制度所限制着,真正的自由根本不存在。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受限制的就更多了。

那件事情也是老记说的,一个即将回家的农民工被怀疑偷摩托车,公安局行刑逼供致其肝部出血死亡,老记去采访时,公安局已经让死者不识字的妻子在笔录上签了字,他回报社后,都市新闻的部门主任说,市宣传部打来电话说,此事不能报道。

另一件也是老记经历的。会宁县一小孩全身百分之九十被烫伤,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做了植皮手术,随后住在省人民医院,旁边病房住着一个脚部被烫伤的妇女,小孩疼痛难忍,不停的哭泣,妇女的丈夫说小孩的哭声影响到了她的正常睡眠,一番争吵后,男子居然用刀子将小孩的皮揭了下来,当时老记还是实习记者,血气方刚地要揭露事实,老记的老师说:“先别着急!”回报社后,省委的某高官打来电话说,此事不能报道,原来,那男子是省委的高干子弟。

我有点难受。。。。。

不许报道,是媒介生态艰难的写照。你还年轻,有希望看到绿色媒介生态生成的那天。

技巧篇

我就简单得总结一下:

1、说话要有礼貌。这个我感触比较深,轻声细语地,别人更愿意理你。

2、对于带你的老师,不懂就要问,不要害羞,而且要有眼色。

3、和别的老记交谈,他们知道很多。

4、对于采访对象来说,要学会急人之所急,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的境遇。

5、对于写稿子来说,最好留下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因为即使你作了很详细的采访记录,你也不确定采访中会缺了什么,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菜鸟。

技巧还不够。去我家看看创造性的采访那本书吧,更多值得铭记的技巧。

实习生活结束了,学习生活仍在继续。

【第2篇 2023年寒假实习记者总结报告

实习生活结束了,这二十多天来,我亲身体会社会的记录者是如何工作的,震撼的不少,汗颜的也不少.

责任篇

说到责任,我个人认为这是社会记录者最应该坚守的,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弱势群体负责,对相信媒体的人负责,对自己良心的负责.在当今社会,人们都习惯'有事情找媒体',他们认为,媒体是站在他们那边的,记得有次采访,带我的记者临时有事,所以我独自去采访,采访的事件是水箱漏水给居民造成的麻烦.今年兰州的冬季特别冷,所以供水管道很容易就被冻爆,那个出事的水箱每年都会漏水,今年呢,连续的低温天气,水箱漏出的水很快就在居民楼里冻了层冰,水是从高处流下,并且水量又大,很快就在电线杆与出水口之间形成冰柱,看上去很是恐怖,给记者提供线索的苏先生说,这栋居民楼年年都这样,而且多次反映,由于此楼有三家单位的居民住,所以总是你推我,我推你,.他们看见记者来了,纷纷反映情况,其间有一句话让我是有感动,又伤心,”这个姑娘对我们这么关心的,唉,我们这里从来就没有人管过!”

回报社后,我把今天的事情写成了稿子,老师说我写的不错,我自然很高兴,可是第二天见报时,却发现在文章末多了句话'目前,该居民楼业主已成立了业主自管委员会.”可是在我的新闻稿里面明明没有那句话,我当时问老师:“他们明明说没有人管,为什么要添加一句呢?”老师说,“他们是没有说,可是我们这么一说,不正好是提醒他们了吗?”稿子中,责任单位的名字也给忽略了,我知道我们的职责是说实话,如实报道,可是见报的东西却和事实不一样,重要的新闻点也给忽略,我迷惑了,我们所坚守的真实性与媒体的良心到底去哪里了?

第二件事情对我的触动更大。1月底,我和老师采访一个装修纠纷事件,事件的大概是这样的:一名装修工人在给兰州军区一司令家安装门的时候,不小心把手腕的肌腱给弄断了,工人和门业公司签了合同,所以司令说,他们家没有任何的责任,而门业公司认为,装修工干的是额外工作,他们多少都应该承担些责任,于是,我们便去司令家采访,在路上,老师说报社的领导已经说了报道要站在司令家那一边,到司令家后,四层楼的小别墅让我们震撼了一下,他说,现场的残留物显然证明了工人的受伤和他们家一点关系都没有,司令的有句话让我震动很大,”和我们家又没有责任,死了活了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不明白一个将军级别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是否经过大脑的思考,现场的残骸在我们非专业的人看来,并不能证明什么,工人的受伤部位和现场的证据,必须有专业的人员鉴定了才能下结论,据老师说,由于司令对装修工的受伤采取了一贯逃避的态度,伤者家属多次找到他,于是司令通过关系,给伤者家乡的公安局打电话,令其家属无法到达兰州。电视台的记者也去了现场,是老师叫来的,现场的情形俨然成了一场针对伤者家属和装修公司的示威战。第二天事情见报后,果然不出我所料。先不说到底应该谁来负责,作为一个将军级别的军队高官,怎么说都应该去医院看望伤者,再者呢,作为报社,在事实没有水落石出之前,是否应该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呢?

我不知道我以后该怎么从事这份职业,但是我确信的是,我的报道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

良知不能泯灭,否则他就变成了行尸走肉,哪怕他是将军或者统帅。(括号内文字为刘海明所加。下同。)

劳累篇

干记者很累。在我们第一节专业课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了一瓢冷水,“记者累,记者苦,记者年岁不过五”,当时以为这些话都是吓我们的,可是这次工作实习,着实让我体验了一番,早上八点,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办公室里空无一人,老师说到了晚上才有人呢,天气寒冷,零下二十多度,手和脚早都没有了知觉,下午另一个区域有个突发事件,自来水管突然爆裂,上百户居民停止供水,交通拥堵3个小时,由于路途较远,当我们赶到现场的时候,坏损水管差不多修好了,摄影记者比我们晚了十五分钟,晚上7点钟,我们回报社写稿,这个时候,所有的记者都出现了,由于有多篇稿件要处理,我在报社一直呆到了晚上九点半,老师说,你走吧,太晚都很难坐到车了,等了一个小时,车还是没有来,不得以,我只有花钱打车了,回家后,顾不得吃饭,我就睡觉了,第二天,我们的稿件居然没有见报,真糟糕,在看看,晨报和晚报,整整一个版面,大篇幅的照片,将现场境况呈现给读者,没办法,一下午的辛苦就白费了,老师说,这种漏报要扣工资的,没办法,认了!

晚上在报社一个老记给我说了件事情,更是让我吓了一跳,有次他午夜去医院采访,一楼和二楼都黑着灯,到了三楼,终于有间房亮了灯,推开门一看,结果躺着一刚死去的人,从那以后,任何场面他都不害怕了。还有一次,凌晨3点一场火灾发生,他和晚报记者去采访,由于要拍到现场的全景,他们爬到了一民房顶,晚报的记者脚一滑,摔到地上,老记下去将他送到了医院,结果膝盖粉碎性骨折,头部受伤。

这就是我所听到的,看到的,以及体验到的记者生活,虽然还不是记者的一分子,但是这群人却让我肃然起敬,他们记录着社会,也记录着自己。

每一种职业都是辛苦的,世上没有清闲的职业,只有清闲的人。记者是社会事件的110和120,奔波是福,因为你能看到人间更多的生旦净末丑。

限制篇

任何媒体都有一定的制度所限制着,真正的自由根本不存在。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受限制的就更多了。

那件事情也是老记说的,一个即将回家的农民工被怀疑偷摩托车,公安局行刑逼供致其肝部出血死亡,老记去采访时,公安局已经让死者不识字的妻子在笔录上签了字,他回报社后,都市新闻的部门主任说,市宣传部打来电话说,此事不能报道。

另一件也是老记经历的。会宁县一小孩全身百分之九十被烫伤,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做了植皮手术,随后住在省人民医院,旁边病房住着一个脚部被烫伤的妇女,小孩疼痛难忍,不停的哭泣,妇女的丈夫说小孩的哭声影响到了她的正常睡眠,一番争吵后,男子居然用刀子将小孩的皮揭了下来,当时老记还是实习记者,血气方刚地要揭露事实,老记的老师说:“先别着急!”回报社后,省委的某高官打来电话说,此事不能报道,原来,那男子是省委的高干子弟。

我有点难受。。。。。

不许报道,是媒介生态艰难的写照。你还年轻,有希望看到绿色媒介生态生成的那天。

技巧篇

我就简单得总结一下:

1、说话要有礼貌。这个我感触比较深,轻声细语地,别人更愿意理你。

2、对于带你的老师,不懂就要问,不要害羞,而且要有眼色。

3、和别的老记交谈,他们知道很多。

4、对于采访对象来说,要学会急人之所急,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的境遇。

5、对于写稿子来说,最好留下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因为即使你作了很详细的采访记录,你也不确定采访中会缺了什么,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菜鸟。

技巧还不够。去我家看看创造性的采访那本书吧,更多值得铭记的技巧。

实习生活结束了,学习生活仍在继续。

正义之心

【第3篇 实习记者月工作总结范文2023

来新传网将近一个月了,回想这段时光,真是感慨万千。

一个月前当得知我进入新传网时,我简直是欣喜若狂。尽管有其他社团录取,但就是没有这种激动的心情。每次新传网开会,如果跟其他事情有冲突,我都会想方设法把其他推掉,一心来新传网。我记得第一次会议记录是我做的,当时以为师姐很器重我,后来才知道原来每个人都要做的,哈哈。不过我还是觉得挺有成就感的,而且认识了很多人。然后第一次出任务是迎新晚会,感觉完成得还可以啦。那天我跟文婷很早就到了,可师姐很久还没来,于是我们就自力更生,记录、采访、找资料全部自己安排,然后回去写稿。那篇稿虽然不敢说非常好,但起码我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的。而且,同学们都说不错嘛。对于新手,已经不容易了,但这仅仅是起步,要做得更好是不需要理由的,更不应找借口。在这之后,我对新传网的工作是更加的认真了,尽管没空余时间,尽管很晚才睡,我也没抱怨过。我反而觉得很充实,我创造了价值,我做出了贡献。

很多人都说我很积极向上,我当然不会辜负大家。在新传网接下来的日子,我想我会做得更好,继续为新传网做贡献,让新传网做得更好!

【第4篇 电视台实习记者总结报告

成长,莽莽撞撞、慌慌张张。我们在风雨中逮着彩虹的尾巴,永远的在路上。——题记

乍寒还暖,和煦的阳光下,丝丝寒风扫过,已是深秋。缩着脖子行走在校园里,为漫天飞舞的秋叶感动,秋天真的是个浪漫的季节!秋天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学们已陆续地从各地赶了回来,经历了三个月的实习,一个个漂亮了,也成熟了。走过了炎夏,趟过了酷暑,他们等到了秋天的收获。

我也该盘点一下自己的实习,回望这一路成长,为旅程的下一站,装点行囊。

万事开头难

实习开始前,老师们就一遍遍给大家鼓励“一定要坚持,万事开头难。”是的,万事开头难!

实习的地方是自己找的,就是家乡市里的小电视台,而且去年就有过一个星期的见习,所以,信心满满的以为,一切可以轻车熟路,实习将会顺利开展,而且发稿也不会太难。然而,现实的结果是:我切切实实坐了一个星期的冷板凳。

来单位的第一个发现是,除了领导,我熟悉的面孔都走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因为这意味着我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所有的一切必须从长计议,我必须再一次开始我的小心翼翼,开始和大家慢慢熟识,开始渐渐提出我的“非分”要求……

第一天,我逐个拜访了所有的大小领导,呵呵,所谓的拜访就是和人家打个招呼,告诉人家一声,我要在这里实习了,当然,人家可能只是应付性的简单的点个头,并不会太在意。然而,礼貌问题不容忽视,何况咱还是大学生!收获的感觉是原来说话也很累人,心得体会是自己很渺小,特别渺小!

之后的日子,我开始了无聊而规律的冷板凳生活,每天定时定点的上班下班,打扫卫生,然后积极主动的“讨好”可以讨好的每一个人。累?那倒没觉得,因为咱是来实习的么,这点苦不算啥,没那么矫情。然而,有时候你会冷不丁听到一句“年轻人,就是有动力!”语气似不经意又似乎讽刺,这时候,真是满心的委屈。一整天的时间,我就坐在,不,确切的说是站在制作部里,看编辑们编片子,只能看,机子是碰不得的,因为所有的内容都很重要,出不得一点差错,我确实付不起责,于是我就战战兢兢的站着,小心翼翼的附和着她们有聊没聊的一些生活琐碎,把握着自己说话与笑的分寸,留心着看谁需要什么,那里需要打字,那里需要取东西,谁需要叫人……看别人写得稿子,心慌,虽然感觉他们写得真的很一般很一般,然而却自己连一般都可能写不出。

他们的非编系统整个都换了,不再用premiere,,而是“千宇”,一个主机带着两个显示器,功能增加了不少,我很不习惯,因为不能上手,所以会有很多的问题,因为胆小,总在疑问时欲言又止,痛恨自己的怯弱,给同学发短信,说得最多的莫过于“我真笨”,心里却不得不给自己打气“相信自己!”

最难熬的时候是每当有记者来制作部里交带子的时候。因为,我想要乘机和他们“攀谈”以便让他们在出去采访的时候带带我,然而,每一次我都以失败而告终,我害怕被拒绝,甚至都不敢问问他们昨天去哪里采访了?我总是把自己的嘴定格为“o”型,仍是欲言又止。我的脸时刻保持微笑,第一时间给人让位子,尽量不露痕迹的“讨好”每一个人,然而,我希望的回报却永远被自己封锁在嘴里,那时侯的心情除了不甘心,就是恨自己!

我总是集中精力却又心不在焉,“集中精力”用尽所有力气注意着身边每个人的需要与动向,“心不在焉”因为要关注每一次可能潜在的“机会”而不能静下心来干一件事。我每天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心里的煎熬大过于身体的劳累,着急着自己的实习任务,却又无可奈何,数着指头过日子,怕来不及,感觉时间真短,然而,分分秒秒耗着、熬着,感觉时间真长!

每天,我都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笑着和门房的阿姨说再见,然后给自己一个“加油”的pose,对自己说:“明天会好的,相信自己!”每一天结束的时候都给自己一个期盼,每一天都在焦灼中等待着机会的出现……

“万事开头难”我一遍遍这样安慰着自己,也一遍遍亲身体会着这句话。呵呵,真的万事开头难!

勇敢的走出第一步

我们总在不断的与“第一次”邂逅,总在每一个“第一次”后慢慢蜕变、成熟。每一次的感觉都是不同的,然而,相同的是,在每一个第一次之前我们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反复斗争与心里煎熬……尤其是我,每一次无疑都是考验,因为每一次我都会给自己树立很多假象敌,阻挠着自己迈出第一步。

“勇敢的迈出第一步!”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在坐了一个星期冷板凳后,我终于迈出了第一步。那个星期一我一如既往的早起、早去、早打扫,然而,我却做了一件让自己都吃惊的事。正当我准备着又一天的“站看”与“耗神”,有两个记者带着机子准备出去,于是,我心里又开始活动,矛盾、挣扎……“想要出去”与“不敢”来回斗争,一遍遍的对他们笑,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然而真正的意图却总在快要出口的时候,缩了回去。一遍遍的告诉自己“没事的,大不了人家不带你么。”可是鼓起的勇气支撑不到我把想说的话说出去,就泄了下去,恨自己恨得牙痒痒,暗骂自己的不争气,终于,人家要走了,就在他们快要上车的刹那,我的声带起了作用,“你们能不能把我也带上?”这竟然是从我嘴里说出的,我都被自己惊呆了,可能是我太想要出去了(心里着急,不能在这么下去,我已经熬了一个星期了!)所以,语言先于意识发挥了作用,竟然来了个“先斩后奏”。“当然”这是我得到的回答。

在去采访的路上,我告诉他们一直都很想跟他们一起出来采访,想学点经验,他们都很吃惊“为什么你不早说呢?我们求之不得呢,又有人陪又有人写稿子。”啊?想想自己连日来的内心挣扎与“惶惶不可终日”,原来是这么的傻,完全的没有必要,不过是自己的胆小与不自信束缚了自己。

“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我发现纸老虎多于真老虎。

接下来的每一天,我仍然是最早上班,最快的速度打扫完,最耐心的对待每一次“指挥”,却可以勇敢了说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得到大家的解答,和他们敞开了聊天,也会讲一些自己的故事,然后和每一个来制作部里的每个记者“攀谈”,问询采访的情况,然后不失时机的提出“带我出去”的要求,制作部里的编辑们也会帮忙让记者们有机会就带带我。然后我的手机号开始被存入他们的手机里,我的手机里多了一个新号码组——单位同事:张老师、刘主任、冯姐、名嘴李、红霞、郭姐、昊哥……我第一次采访的是一个能说的局长,写了第一条新闻《迎大庆、讲文明、促和谐专题文艺晚会加紧排练》,跟着做了第一个栏目《李刚的漫漫邮递路》……

虽然在采访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也显得很笨拙,确切的说很稚嫩,我总不能理直气壮提问,有时候也会很唐突……然而,毕竟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正式的实习生活,又有了许多的第一次,有了许多犯错的机会,有了许多促使我成长的因子,我感觉自己如一个刚爬出小巢的幼鸟一样,浑身上下都是劲,时刻有翻跟头的危险,却浑身都充满着飞翔的力量和勇敢去闯的冲动。承认自己需要学得还有很多,然而,因为走出了第一步,所以以后的每一次前进都充满了可能。

学问无处不在

当实习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每天都很忙碌,有时候我会比正式的记者都忙,因为有时候一天我会跟两个记者出去,从这个车子下来再上另外一辆,为此,别人视我痴傻,我却乐此不疲,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最长跑的是市政府大楼,最害怕的是下乡,最多写的新闻是会议和视察,接触最多的人是治安系统的工作人员,“迎大庆”是最经常的主题,最让我意外的是工业园区,(因为虽然我是丰镇人,却不知道丰镇何时开始有了这么大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最琐碎的新闻是去办事处,最难受的是下乡的路的颠簸而引起的晕车……然而我最不适应的是,无处可逃的饭桌文化。

当记者的常在外面跑逮着啥你就得吃啥,用张老师的话“千万把自己给照顾好了,别在干活之前把自己给饿死了。”所以我记住了一条“埋头苦吃”。然而,饭桌上你还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得防着别人给你灌酒,能不喝就尽量一滴不沾,但也不能太死板,凡事总有变通,要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另外,饭桌上的人,个个都“身怀绝技”,谦虚一点,你会学到很多。

有一次,我们和邮政系统的一桌人一起吃饭,有个副局长就特别愿意和我们两个小记者交流,给我们讲他的事业经历,讲教育儿子,讲为人处世,教我们一些生活的“哲学”人生的“艺术”。还别说,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学问,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处,实习中的感触尤其深,因为每天接触大量的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平凡却不普通,如果用心,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潜藏的“金子”熠熠生辉。

持之以恒

“无论干什么事,坚持会让你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走得时候霍局对我的祝祈,也是我这次实习最大的感悟。

当琐碎代替了新奇,开始时的新鲜感慢慢的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厌烦”,不再有开始的冲劲,也会有了应付差事的心情,甚至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这时候,我跟自己说:“不能这样,杨新华,你要坚持,不要在行走中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学无止境,的确。何况自己还差的很远,调整好心态,我必须继续前行。

一、夯实专业知识

虽然看到别人写的稿子很一般,却发现自己连“一般”都写不出,“眼高手低”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我找出了学校学过的《优秀新闻作品选读》,于老师给我的建议是,“给自己讲故事,用最家常的语言写电视新闻”,而张老师语录主体是“浓缩的才是精华”,刘主任则强调“动弹”搞新闻最忌懒,只要能动、肯动,就没有你采不到的新闻。

二、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

打扫楼道的赵姨是个大吵吵,然而身上的快乐因子却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编辑小郭话不多,干活却如她的手一般精细,一丝不苟的严禁是广电局的定心剂;记者小王有点疯癫,却能以最快的速度和别人打成一片,出去采访,不管男女老少,见了她,纵使木讷也会话语滔滔,因此采访于她很容易;刘主任、张老师、于老师更不用说,他们的阅历本身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身边的每个人,都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坚持,让我静下心来,发现了需要学习的生活,和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的学习。

因为零时决定考研,所以我的实习抽干了干,被压缩到一个半月,虽然时间不长,一路下来却也是充盈着汗水与泪水。走得时候,霍局长说,“小杨,不容易,坚持下来了,同时也相信你一定收获了。”是的,我收获了。

因为播种,所以收获,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成长,收获了……点点滴滴。

紧张而忙碌的实习生活已告一段落,我的生活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紧张,每天出入于自习室,为考研而准备,为着那渺茫的希望。然而,生活却因此而充实,我也相信,不管结果如何,我的人生会因此而充盈,如同实习,它们都是我人生旅程中重要的财富。

明天的天空是否一样蔚蓝,我不知道。然而,我相信,努力了就不后悔,我也相信,尽管前途未必平坦,但是有梦想支撑,目的地就不再遥远。我相信!

【第5篇 实习记者的自我总结范文

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习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文章,近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搜集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采用最优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

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

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采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

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采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整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

当然,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采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

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雾海中,四周围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残缺的事实。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编的艰辛,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尤其是带我的郭老师,曾指导和帮助过我的马老师、谭老师、欧老师、段老师、刘老师等。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第6篇 日报社实习记者实习总结

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习了45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习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文章,近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搜集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采用最优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

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

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采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采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整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

当然,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采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

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雾海中,四周围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残缺的事实。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编的艰辛,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尤其是带我的郭老师,曾指导和帮助过我的马老师、谭老师、欧老师、段老师、刘老师等。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实习记者总结(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总结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